初中生記敘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2: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生記敘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怎樣才能讓初中生記敘文寫具體、寫生動呢?我多年的體會和做法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方法。即:在寫人、物時抓住人、物特征,寫事抓事件要素的感動點的基礎上(簡言之,就是在該要詳細寫的地方)力爭做到三個“盡可能”。一是盡可能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展開想象去描繪。也就是在寫同一寫作對象時,盡可能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從多種角度展開想象去描繪。寫人時,還要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心理描寫。二是盡可能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三是盡可能抓住一些細節描寫。其次是用學生寫得不具體、不生動的文章為例,用上述方法指導學生討論并修改,進行寫具體寫生動的訓練,以便理解和掌握。最后,是在具體的寫作活動中去不斷實踐,不斷掌握,不斷提高寫具體寫生動的水平。學生掌握了上述方法,寫出來的記敘文就比較具體,比較生動了。

如一學生作文《我和我的伙伴們》,按照這樣的方法指導后,該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作了認真修改,作文就比較具體、生動了。在寫捉泥鰍時寫到:“池塘干得像個大鍋底,很多泥鰍就往‘鍋底’里擁擠。伙伴們哪里去顧及淤泥染身,只顧你一捧,我一捧,你追過去,我逐過來,既像是在和泥鰍們嬉戲,又像是在進行捉泥鰍比賽了!再狡猾的泥鰍也逃不脫他們的手心。不一會兒,我們就捧了一大盆。”寫游泳時“我”潛水的時間長,把小伙伴嚇哭時寫到:“我想,這是多么可愛的伙伴啊,見我潛水后幾分鐘無蹤無影,以為我‘光榮’時,又是那樣的擔心與無助。如果我真有個三長兩短,他們會多么的傷心啊!”不難看出,按照上述方法修改后的作文,調動了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還深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心理描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抓住了一個重要的細節:“下巴一翹”,使我因此而首先發起進攻并擊倒對方。這樣寫就比前一次具體,比前一次生動了。

篇(2)

一提到寫作文很多初中學生就會連連搖頭、咳聲嘆氣,在他們的眼里,作文就是一座大山,寫作文成了他們的頭疼事。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些是共同的,他們的語文功底差,閱讀量太少,對生活缺乏認真地觀察和體驗,平日的練筆馬馬虎虎、態度不端正等等。為了幫助這些同學,我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驗,歸納出一些方法,我們先從記敘文說起。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才能真正收到實效,如果只是走馬觀花、隔河觀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在課外閱讀中,應該把好詞佳句、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注明出自哪一本書,有條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讀和朗讀有機結合,好的段落可以大聲朗讀,有的段落要細心品味;一般的課外讀物,通過泛讀、略讀、快速瀏覽,以達到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的目的。短而精的書,要多讀幾遍;有助于擴大知識面的書,要多讀若干遍,以增加知識積累;篇幅比較長或者內容復雜的課外讀物,可寫閱讀提要,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在讀完整本書后,必須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把自己讀書受到的教育和啟發、產生的感想和見解整理出來,可以使我們在閱讀中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物可寫,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細微的震撼過你,讓你心情波動過的事情,我們覺得生活平淡只是因為缺乏觀察,缺乏用心體會;更經常的是,即使我們身邊出現了讓你為之一動的事情,由于缺乏記錄的習慣,我們常常讓好的材料擦肩而過。

勤觀察、勤動筆,盡情地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三言兩語,可以是一個片斷,可以是流水賬。只要人人都動起筆來,每天都寫一點,做到語句通順,交脈貫通就行。

具體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記敘要素要交代清楚。

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經過、因果要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必須把這六個方面都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并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敘述中一定要把這三方面寫好,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記敘的條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后,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2 寫作內容要真實,切忌胡編亂造,要以真情感人。

這里的“真情實意”要靠平時的觀察、體驗、感悟積累所成。內容真實是記敘文的生命保證。那些胡亂編造的所謂“感人”故事,只會讓讀者反感。文章要寫出真情實感,首先材料要從親身體驗過的生活,或是感受最深的生活中去選取,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編造故事。其次,表達要自然,切忌矯揉造作。第三,敘述中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于描寫的對象之中,滲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間。

3 寫事要有點波瀾。

有波瀾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瀾不能生硬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復雜性,并運用一些方法才能巧妙地展示出事件的波瀾。

3.1 懸念法。

它是為了激發讀者那種緊張與期待的心理活動,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手段。這種手段包括“設懸”和“解懸”兩方面。所謂“設懸”就是設置懸念,即在情節發展的關鍵時刻或人物命運攸關的重要關頭,敘述戛然而止,轉敘他情,從而引起讀者強烈的尋根問底的興趣。所謂“解懸”也叫“釋懸”,指在情節發展的特定階段,通過矛盾的解決,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運的結局,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

3.2 抑揚法。

“抑”就是“抑制”,對人、事、物進行貶抑;“揚”就是揚起,對人、事、物進行褒揚。敘述中先讓情況盡量向某一個方向發展,造成對后面情節的一種反向蓄勢,然后使情況向相反的方向陡轉,從而形成落差和波瀾,給人以感情沖擊和心靈震撼,進而使讀者得到充分的審美滿足和享受。抑揚法分為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

3.3 伏筆法。

伏筆,就是指作者對文章中將要出現的具有關鍵意義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筆就有照應。伏筆的巧妙使用,使波瀾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被一根時斷時續、明斷暗續的主線貫穿始終,結構更加嚴謹

4 在敘事中進行生動描寫。

記敘文形象化的表現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描寫。描寫內容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其中人物描寫最多,又可分為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肖像描寫等等;按手法可分為:白描描寫、細節描寫;按角度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掌握并運用了生動細致的描法,就能使記敘文形象生動、豐滿、人物性格鮮明,有力地表現主題。在描寫時除了細致之外還要注意善于捕捉人或事物之間的美學特征,學會恰當地安排敘述與描寫。凡是與主題關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須交代的內容,用敘述;那些對文章主題有重要意義的的內容,用描寫。另外注意安排情節。在情節過程中設計起伏,別讓情節進行得那么順利,在矛盾中現主旨;或寫兩件以上的事,讓兩件以上的事前后構成一正一反的對比曲折,在對比中見精神。

5 做到語言形象化。

5.1句式靈活。語言的鮮活和生動有時表現為一種變化之美,即通過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多種形式的靈活搭配,追求參差錯落、靈動自然的美感。

5.2 善用修辭。善用修辭會使文章內容豐富,氣勢充沛,辭采華茂,形象富麗。修辭是用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所以修辭方法在記敘文中的運用可以表現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題。修辭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修辭格,也就是修辭方法,屬于積極修辭,它本身就是作者為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主觀地調動藝術手法去表現。比喻可以用來刻畫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篇(3)

1.理清記敘文的六要素

一般情況下,記敘文包括六個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弄清楚了這些要素,學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記敘文,把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把文章所寫的人物活動或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才能從材料出發準確把握文章的宗旨。

2.理清記敘的順序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順敘、倒敘、插敘,其中倒敘和插敘是要學生特別注意的,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首先來看倒敘,作者或者根據表達的需要,或者為了突出中心,或者使文章結構有些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者為了造成懸念,常常會采用倒敘的手法。在具體的文章中,學生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分析倒敘的作用。其次,插敘,在記敘文中,插敘的方式有兩種具體的表現,一是根據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有關的另一件事情,其目的是為了說明某個人某一方面的特點;二是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然按照原來的線索繼續敘述,其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資料或背景知識。

3.理出記敘的線索

記敘文不論采用哪種記敘方式,都會通過一個線索將文章的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抓住了這個線索,就能很快理順文章內容,而且能對文章的結構有清晰的認識。記敘文的線索有很多種,或以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或以某一個人、某一物品、某個具體的問題貫穿全文。線索的本質就是聯結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紐帶,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統一,結構嚴謹,便于文章內容的表達。

二、引導學生分析綜合文章

1.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記敘,但不是唯一,我們通過學習教材中的記敘文會發現,它還有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這幾種方式基本上是穿插在記敘中,雖然不成規模,但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各種表達方式的內涵和作用。首先是描寫,即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事件等進行較為細致的描繪,其目的是給讀者鮮明生動的印象。其次是說明,一般是對某一物品或動物的形狀、外貌、顏色等加以解釋,可以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再次是議論,即作者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發表見解和看法,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后是抒情,即作者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讓讀者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析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

(1)過渡。記敘文中常見的過渡方式有詞語過渡、句子過渡、段落過渡等,其目的是為了承上啟下,穿針引線。

(2)照應。記敘文中的照應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起始段落與文章題目的照應;二是開頭和結尾的相互照應;三是前設懸念,后有照應,層層遞進;四是文章中有相似或相近的詞語、語句,稱為復疊式照應,這類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表明文章線索都有重要作用。

(3)懸念。在文章中設置懸念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表達的效果。一般情況下,設置懸念后,會有照應。

(4) “抑揚”的表現手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是常見的“抑揚”手法,既可以貫穿文章的始終,也可以出現在某幾個段落,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章詳略、主次的分析來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另外,這種表現手法如果運用得巧妙,能夠使文章搖曳生姿、波瀾陡起。

(5)襯托。襯托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

3.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

篇(4)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40013

敘文是文章的一種體裁,也是初中生最常接觸的作文形式。目前,通過對初中生寫作能力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初中生在撰寫記敘文的時候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缺乏對細節把握的能力。本次論述將從準備階段、分析階段和下筆階段三個層面展開,繼而總結提高初中語文記敘文細節描寫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一、準備階段,善于捕捉細節

相信很多語文教師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在布置記敘文任務時,會聽到學生抱怨不知道該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寫,以至于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會發現通篇都是流水賬。面對當前初中生時常出現的“落筆無物可寫”和“細節描寫一筆帶過”等問題,提高初中生對記敘文細節描寫的能力無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導期間,可以將記敘文寫作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便是準備階段。首先,就是提高學生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但何為細節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機拍出的照片,讓細節定格在某個瞬間,并放大在眾人的眼前。所以,語文教師要擅長利用這個比喻方法讓初中生明白,再單調的生活,只要肯于認真觀察某個瞬間,捕捉其中的亮點和精彩,還是有許多內容可寫的。其次,在練習階段,語文教師可以隨機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圖片供學生觀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點,然后再要求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文字描述。如此一來,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細節捕捉意識,從而提高他們對記敘文細節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階段,善于掌控細節

在捕捉細節的基礎上,也要培養學生分析細節的能力。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可以圍繞以下兩點著手:第一,對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體形象,例如形狀、顏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顏色細節為例,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可以這樣刻畫:“雪人的白空靈而又無瑕疵,它就像是一團棉絮,輕蕩蕩地‘飄’在那里。清風拂過,讓人擔憂,仿佛空中的灰塵會玷污這份難得的純凈。”這段話適當地運用了夸張的描述手法,一陣清風都能將雪人的潔白玷污,可想而知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無瑕疵的。第二,圍繞事件所能帶來的結果、影響進行細節上的分析。在這期間,學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細節會給作文中的某個人物,甚至整個文章的走向帶來哪些影響。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利用適當夸張的語言將細節事件表達出來。例如在某名學生撰寫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將僅有的五元錢交了過去,但是,我發現他并未因為晚飯還沒著落而擔憂。”眾所周知,乞丐時刻要為填飽肚子而乞討,哪怕是一元錢,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活著的保障。但是在這段話中,作者利用“僅有”進一步體現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話中,作者卻將話鋒轉變,表示乞丐并沒有因為送出去僅有的五元錢而擔心自己晚飯的問題。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讓一個乞丐下如此大的決心,哪怕是面對即將到來的饑餓呢?可見,不論是哪一種細節描述方法,對于學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將事件、形象夸張地表達出來,讓夸張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間形成“摩擦”,而使讀者更進一步對描述的事物獲得更多認知。

篇(5)

讀寫結合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一條傳統經驗,當下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一般說來擺脫不了識記字詞、了解作者、弄清思路、把握感情、完成練習這樣的套路。其中行文布局謀篇的匠心獨運、材料的合理剪裁、語言的文采斐然、作者寫作技法的使用和對優美語言的駕馭,對人物的多角度描寫,環境描寫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往往只成為積累閱讀理解題技能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化為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本文試圖在對傳統經驗的繼承和揚棄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有效汲取文章的精華,為我所用,為寫作所用,提高初中學生記敘文的寫作能力。

一、讀寫結合和記敘文的基本理論

筆者從以下三點闡發:

第一,閱讀與寫作的概念。閱讀實際上就是主體從書面語言中獲得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寫作是一種復雜的具有創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客觀事物、社會生活,以及作者的主觀愿望經過作者的頭腦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顯現出來的一種特殊行為過程,是作者具體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維活動過程,也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言語操作過程。

第二,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1]P55明確指出了“吸收”與“傾吐”相輔相成,寫作的技能、本領應該是從閱讀中來的。由此見,閱讀是寫作的前提,離開閱讀,寫作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大量的閱讀作為基礎,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來,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就應該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開始。重視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必將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能力。

第三,記敘文的概念和特點。記敘文是記載和敘述事情原委、描繪事物情景和狀態的文章,所以記敘文的特點是敘述性和具象性。以敘述性而言,就是用敘述的方法介紹和說明事情發展過程或事物狀態的一種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敘事完整,線索清楚,剪裁得當。以具象性而言,是就描寫而言的,是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來,給讀者以清晰的印象。舉一例:有些沒有形體的東西,如音響、氣流、光波等,在繪畫中是難以描摹的,但都可以用語言描寫出來。如:《荷塘月色》,朱自清用了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繪畫無法表達的荷塘全景:“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的“有著和諧的旋律”的“光和影”,“籠著輕紗的夢”,“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洲縷縷清香”,“像閃電般的洲顫動”,葉子底下的“脈脈的流水”。由此可見,語言不僅能繪色、繪形,還能繪聲,能寫出情態的發展變化。

二、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現狀,本人在2010年9月對本校初三學生328名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期獲得客觀真實的研究材料,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第一,初中生記敘文的寫作現狀。筆者依據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得出如下調查結果:1.從寫作興趣、寫作目的來看,大部分的學生(57%)不太喜歡寫作文,他們寫作文的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任務,遇到自己感興趣或驚奇的事時,只有少數的學生(31%)會記在日記本上,許多學生缺少寫作文的主動性。2.從閱讀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喜歡讀書,也認識到閱讀對寫作文有幫助,但閱讀時存在很大問題,讀書無計劃,不經常讀課外書。很少一部分學生讀優秀作文選和提高作文技能的書籍,他們只通讀全書或只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大部分學生沒有主動摘抄的習慣。3.從學生作文寫作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想寫記敘文,但寫不好,只能憑空編造;從取材范圍來看,對自己家里或親人發生的事情較關心,但對我們國家或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和對我們周圍或學校發生的事情關心程度一般。

第二,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兩點:1.寫作主體方面。要指導中學生寫出好作文,就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欣賞,可現狀讓人擔憂。如初中生閱讀量過少,作文詞匯貧乏;初中生閱讀量小,作文素材的積累嚴重不足;初中生課外積累少,文化積淀不夠。由此可見,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沒有真正從學生個性表達的需要出發來組織作文教學過程和寫作過程,教學的模式化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與創造力的發展,使作文教學成為令人生畏的“老大難”問題。2.寫作教學方面。存在相關不足之處:首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脫節。我們不否認“讀寫結合”對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但是,對文本的體裁、主題、材料、結構、語言、表達、風格等的分析,看起來是注重“讀寫結合”,其實,“讀”與“寫”并未真正結合。其次,初中記敘文寫作缺乏具體細致的指導。許多人對于寫作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缺乏全面和正確的認識,對于語文教科書的研究和編撰,歷來注重閱讀方面,而多少忽視了寫作方面,真正能當作文教科書使用的實在是鳳毛麟角,作文教科書的編撰長期以來一片空白。最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本身有限,而大多數的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當中往往把記敘文的寫法作為重點訓練內容卻忽視了對生活現象的剖析認識,使得許多初中生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常常面臨同樣的問題:明明知道該怎么寫,就是沒東西可寫。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是空話大話滿紙,毫無感染力。

三、讀寫結合是提高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的途徑

筆者從策略、步驟和操作方法兩方面來談談。

第一,記敘文中讀寫結合的具體策略。可分為以下四點:1.采擷百花,積累記敘文寫作素材。要想寫出成功的作文,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材料的積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條件。博覽是豐富文化知識,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之一。勤加練習,多寫作一些記事、記人的記敘文,所有我們平時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可以為我所用,還可隨機應用。如記事一類的記敘文,要注意體現事情、情節的階段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把事情、情節的過程具體地表現出來。這類文章,事情是重點,人物和環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圍繞著事,服從于事。2.多看靜思,激發記敘文寫作激情。作為一般的學生,對生活難以產生深刻的感悟,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具有濃厚感情的文藝作品,體驗間接的生活,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再返觀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其充實,從而激起其高尚純美的感情和寫作的沖動。3.熟讀成誦,發現記敘文寫作秘訣。對文章多看精思,熟讀成誦,才能進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立體感,進而對作者的構思、立意、觀點、感情,有逐層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溝通與作者的感情,引發大量的聯想,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導學生閱讀和背誦一定數量的范文,能夠增加語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積累,這些對于學習寫作都是必要的準備。在博覽中應注意記誦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名言(詩、文)、警句、諺語、格言、佳句(指含排比、夸張、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內容健康的句子)、鮮活生動的口語、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獨到的見解、精彩的描繪片斷、頗具特色的順口溜。4.品味鑒賞,感悟記敘文寫作技巧。學生要寫出好的記敘文,從某種意義上說,與能否掌握寫作技巧密切相關。文章各有各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各具特色。所以,對于學寫文章的學生來說,就要善于從閱讀材料中吸取他人寫作的技法和寫作經驗,真正做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比如選擇較小的切入點,善于“化大為小”,還要善于“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范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點放到了樓道里的一扇鐵門上,圍繞這扇既給人帶來安全,又給人帶來麻煩的鐵門,寫出了樓道里的人們由冷漠對立到溫情交住的變化。由此可見,只有做到了“化大為小”和“以小見大”,記敘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記敘文的讀寫結合的訓練步驟和操作方法。先從訓練步驟說起:初一階段:1.指導學生妥善處理材料,選擇材料可圍繞和突出主題、真實而又典型、新穎而又生動這三個原則來進行。2.指導學生學會構思,有如下方法:A.選例典型,以事感人。B.抓住特點,寫出個性。C.正面描寫,側面烘托。D.小中見大,引申升華。以B為例,學習《藤野先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進行勾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特征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初二階段:1.要求學生講究感情真摯。感情的真實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而真實的事情不僅僅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還包括作者所想,只要符合“四點”——此時、此地、此人,能為此事,就可視為“真”。如可以帶領學生仔細體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淚,深刻體會濃濃的父子之情。2.要求學生描寫具體形象。具體可引導學生做到:A.調動多種感覺,使描寫細致入微。對學生有必要進行“五官訓練”(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和身(觸覺)),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什么寫得那么耐人尋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把“五覺”都寫進去了。B.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寫記敘文、塑造人物形象時,教師有必要教會學生用上外貌描寫、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中的兩三種,一定要盡可能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形象,向讀者傳達最準確、最翔實的信息,用自己的審美的眼光來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階段:1.注重細節描寫,即對事件發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動作以及環境等一些細微而又有典型意義的情節所做的細膩、具體的描寫。如朱自請的敘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細節描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路邊,慢慢探身下去……”在整個送行的過程中,作者抓住了這一感人的細節,不惜筆墨,進行了細致具體的描述。描述中這位慈祥的父親的愛意躍然紙上,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紙背,因此他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的心。這位慈祥的父親的愛意回旋在我們的胸間,使我們為之感動。2.正與變相對比,抑與揚相映襯。要使文章驚瀾四起,就要注意寫法的變化。“正與變”相對比,就是逆反用筆,就是蘇軾所說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議、毫無道理的事理中顯示事物的價值和深意,從而造成波瀾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鮮事》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來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作者沒有寫老太太忍著口渴的煎熬、堅持早出晚歸不請假、工作從不出錯的生動事跡,卻偏偏選取了違反常態的幾件事:為了工作平時從不喝水,今天卻喝水了;平時從不遲到早退,今天卻提前下班了;工作從來不出差錯,今天居然出錯了。這是為什么?原來在這些反常現象的背后,隱藏著一個令人無比感動的事實:老太太在丈夫患腦血栓、病情危急情況下仍然堅守緊缺人手的工作崗位。這樣逆反用筆,比從正面表現老太太的敬業精神更有藝術效果。“抑與揚”相映襯,就是欲揚先抑,抑的目的是為了揚,使文章波瀾起伏,給讀者留下更鮮明、更深刻的印象。魯迅的《范愛農》采用的即是欲揚先抑法。由于運用此手法,因此文章顯得波瀾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單調乏味。“正與變”、“抑與揚”在對比映襯中實現了統一,文章就張弛有度、波瀾起伏,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刺激讀者的閱讀興趣,產生鮮明的藝術效果。

再從記敘文中讀寫結合的操作方法說起。讀寫結合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從總體上把握序列的“線”,明確每個訓練的“點”在“線”上的位置。循序漸進,以“讀寫結合點”為小目標,以文章為例子,以讀寫訓練為途徑,以提高寫作能力為目標。具體操作方法有:1.借鑒創造,照貓畫虎。即學生根據范文進行的一種創造性的作文訓練。教師應精選出那些文質兼美,學生易于和樂于模仿的文章,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原文,充分體會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理出思路,并確立模仿的對象或框題,教給學生模仿的方法,進行仿寫。隨著寫作水平的提高,要逐步增加創新的成分,寫出有個性特點和新意的文章來。2.具體補白,無中生有。補白拓展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依托課文語言文字,無中生有,虛中生實,浮想聯翩;此過程又伴隨著學生的理解、感悟。具體做法: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在表達上都有寫得簡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去填補或拓展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后的想象,給文章簡略或空白處加以補充。點滴的補白,點滴的培養,點滴的訓練,潛移默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聯讀悟寫,改換門庭。聯讀悟寫,強調用讀來掌握知識,用寫來運用知識,用聯來調動知識,用悟來鞏固知識。“聯”的內容有:聯系課內知識、聯系課外知識、聯系新舊知識、聯系實際。此外,還可以按方法分為各種聯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類似的事物的相似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對比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聯想等,是聯讀悟寫中“聯”的最為重要的內容。改換門庭,是在原文的基礎上,改變文章的體裁、結構或敘述方法等,充分發揮想象,對原文進行重組、加工的一種訓練形式。就改寫的類型有:內容、結構、人稱、語言的改寫。以“語言的改寫”為例,常見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現代漢語來寫。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寫成現代文的記敘文。4.心有所動,抒寫隨感。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感練筆,一因習作空間廣闊,隨意性大,無“規矩”束縛;二因“感”皆源自學生本人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有材料可寫,所以學生寫起來不怵。這樣,可謂一舉三得——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隨感中同步提高。

綜上,本文從分析當前的閱讀與寫作的教學現狀入手,以前人在讀寫結合教學方面的研究為依據,指出閱讀之于寫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了兩者密不可分的關系,指出了閱讀之于寫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筆者以為,如果廣大的中學語文教師能進一步打開學生心靈的枷鎖,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中提升閱讀品位,讀和寫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必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篇(6)

題材取向狹隘,定會產生消極影響,即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社會價值的意識,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因此,學生在取材方向上大部分只能向后看,只能寫以自我為主體的文章。辯證地看,有好的一面,即因為取材貼近生活,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部分學生也能寫出一些真情實感的文章來,能寫出以前的或當前的那個“真我”。但也有很大的消極影響。筆者認為,記敘文材料選擇方向指導要有科學性,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取材導向應利有于發展初中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

以作文題《 _____改變了我》(07年江蘇鹽城市)為例,這是半命題作文形式,其提示語告訴學生,生活中的任何一種遭遇都可能改變了“我”的思想、性格、甚至是命運。如果這個作文讓成年人來寫,他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閱歷可能有足夠的存量可以總結和回顧,但現在讓初中畢業生這樣一群少年來寫,有多少少年能夠認知改變了自己“思想”的經歷遭遇呢?更遑論“性格”和“命運”?

可能因為命題者在命題時希望學生有話可寫,所以往往要求學生回溯往事。可產生的不利影響是:當我們頻頻要求學生追憶過去、回憶往事,并從往事中反思自己的得失時,學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也逐漸淡化。人生什么時候會常常回憶往事?或山窮水盡,因無法直面現實而不斷追憶,在沉湎于回憶中麻痹自己;或已“遲暮”,人生有許多得失可以回顧總結以利后人。而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向前看的意識的是不那么強烈的。

當我們強迫我們的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幼兒園或小學時代,我們的學生在潛意識里就不會成熟或干脆拒絕成熟,或最多假裝成熟。在學生的作文里,有太多的“自己打碎了花瓶卻賴在小貓或弟弟妹妹身上”“去買東西營業員多找錢要不要還而進行心靈斗爭”“夏天釣魚不幸掉進水里有幸被救”等等虛而假的材料。假如我們學生只會沾沾自喜于這些空洞虛擬的往事,這是何等可怕的事!

2. 取材導向應有利于發展初中生的社會價值的意識。

先講一個事例,據中央電視臺2010年1月14日播報了一則新聞《學生作業救了老師女兒》。說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一個女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主題是“疾病會影響人體的哪些器官” 的特征報告。一個叫約翰的學生完成的報告題目為《糖尿病病癥的報告》。老師看了這份報告后,不禁后背發涼,因為報告中所提到的癥狀在自己女兒身上也有表現。于是把女兒送往醫院檢查,女兒被確診為早期糖尿病。正是約翰的作業救了老師的女兒。

約翰的報告是有社會價值的。王充說文章“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著,一章無補”,寫作必須是有社會價值的。現階段,據筆者的觀察和了解,初中生記敘文在取材上,一般不太注重社會價值,更不能從社會文化積累和人的發展的層面來認識寫作的功能。

長時間以來,我們老師一直注重于要求學生寫一些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感的“小我”類文章。學生的習作中有太多的“我哭了”“我笑了”“我茫然了”“我苦”“我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以“我”為中心的圓圈,學生僅有一點點的感情體驗,因一次次的觸摸而被無限夸大,越發的多愁善感,越發脆弱。習慣于這類選材取向的學生,難以站在民族的、人類的、自然的角度去感悟人生,他們無法滿懷激情地去抒寫對人類對自然的終極關懷。

當學生習慣于關注“家事”,而忽視了“國事、天下事”,忽視了作文的社會功能性,那么到頭來,他對自己作文的認識肯定是茫然的。如果問一個初中生,為什么寫作文?寫給誰看?為什么寫?他可能一臉困惑茫然,或干脆回答“還不是為了考試唄”。只為了應試功能而忽略了作文的社會價值功能,至少從寫作角度來說,是不利于發展學生的社會價值的意識的。

3. 取材導向應有利于發展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當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于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的記敘文時,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就側重于聯想能力的開發而疏于想象能力的挖掘。

篇(7)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87-01

目前的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提高學生寫作訓練看成一項重要要求。寫作訓練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成了最重一項任務。關于以上觀點,在課程標準中已經談到過:"學生要會寫讀書筆記和書寫日常信件;學生還要學會寫日記、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能相互交換進行修改。"的話語,里面還提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寫作訓練每學期不少于16次,要求在40分鐘內寫完一張半左右的文章"等具體的要求。總之,根據課程標準的較高要求來看,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語文教學里的寫作訓練中重視引導學生確實很有必要。那么,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寫作訓練?下面我根據自己在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有關看法。

1.引導學生增加語言資源

寫作訓練中語言資源很重要。要增加初中生的語言資源,首先必須制定好每一節課的重、難點,要爭取學生在本節課中獲取積極的效率。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多方培養他們寫作技巧,對他們要有高度警惕,要避免一概而言或制定很高的標準,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多多閱讀課外健康讀物。

2.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寫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里的寫作訓練中應該激發學生講述獨特的看法,在此基礎上重視培養他們想象力。

3.寫作訓練方法上要創新

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忘掉學過的知識。因此,教師要用各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重視進行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

4."寫作訓練"中要全面引導學生

初中語文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能夠口頭及書面上準確表達自有想法、培養準確應用詞句能力方面,課程標準對各年級的要求不同。并且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根據語文基本知識安排得很合理,其中寫作訓練中培養學生應該重視一下幾點。

4.1 要讓學生清楚學會寫什么,怎么寫。寫作訓練中讓學生學會寫什么,怎么寫是很重要的。因此,寫作訓練中引導學生懂得自己在寫什么?此點已經是寫作訓練中的最重一點。如: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寫記敘文和說明文看成是一種基本寫作訓練,再說以上兩種文章形式在初中寫作訓練中占重要位置。因此,教師關于這兩種文章形式上應該給予詳細的講解和引導。

4.2 "看圖寫作"是初中生初次學習寫作的良好方法,因此在寫作訓練中應用此種方法時,要根據寫人、寫事、寫景、寫人物等小點認真引導學生。

4.3 引導學生多多觀察事物。觀察――認知事物的基礎,是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精髓,也是培養創作能力的起點。

4.4 要重視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思維――想象的基礎。 教師應該通過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積極思維能力,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打好扎實的基礎。

4.5 記敘文和說明文的書寫練習中要通過突出重點而引導學生。記敘文書寫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安排記敘文練習時,教師首先要抓緊記敘文的六個重要因素(人、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結果),結合與課本中的記敘文進行引導并提高學生寫記敘文的技巧。

引導說明文類型的文章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講解說明文要以用某種方法將某一個事物解釋給他人并且讓他人認知此種事物為基本目標的道理,然后在實質性講解根據需要解釋的事物形狀、特征、性質、用法、內部關系、意義等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篇(8)

一、從面向兩個實際(高考和現階段高中校園生活實際)的意義上,作文教學訓練必須回歸記敘文為主

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高考成為了高中教學的一根指揮棒。新課標實施以來,高考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作文命題也逐年貼近生活,貼近高中語文教學實際。近幾年來,高考作文主要是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議論文。盡管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兩種文體都會寫,盡管兩種文體的寫作難度大致相當,但是經過實踐的檢驗,議論文寫作從來都是高考學生的弱項。因為,議論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內部構造和內部矛盾、外部聯系和外部矛盾,并做出自己總體上的判斷。這是需要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嘗過許多酸甜苦辣,摔過幾次大筋斗,是難以講出多么深刻的道理來的!高三學生的年紀都在18歲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學校里,“茅廬”還沒有“初出”,要他們發表人生的見解,分析事物的“內里”和“外在”,委實是難為他們了!說明白一點,這是“趕鴨子上架”!從這些年來的作文答卷情況看,選擇記敘文寫作的學生作文整體情況比寫議論文相對較好。

二、回歸記敘文為主,高中作文教學訓練的具體做法的教學意義探究

明確了高中作文教學訓練回歸到以記敘文寫作訓練為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接下來就要思考,在作文教學的訓練中,在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解決“怎樣訓練,訓練的指標與內涵”的問題。筆者認為,多年來,許多教師先后總結出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筆者經過教學實踐與思考,拋磚引玉,粗議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在作文的文體形式上要訓練學生寫好“完整記敘文”

所謂“完整記敘文”,是相對“單項描述為主”的“小作文”而言的,即一般意義上的有頭有尾、記人敘事比較完整的記敘文。高中作文教學必須努力掙脫。當然,要想寫好“完整記敘文”,教師必須訓練學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要認真審題。由于命題往往是一個詞,如《雨后》《眼睛》《尋找》《手》等,所以,顯得有虛、有實,既確定又不完全確定。這就要求考生在下筆前吃透這個詞的含意。譬如《嘗試》,就一定要抓住兩個要點來寫:第一次作為;主動作為。否則就走題了。

文體感要強。通篇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不得大發議論。為了防止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不妨“斷其后路”:通篇不發議論,只靠記敘、描寫和適當的抒情。

要以情動人。所選的生活題材,必須是能讓作者自己十分感動的。就是說,在高考考場上,一想起這個人、這件事,作者就十分動情。自己都不感動,怎么能打動閱卷教師呢?

2.在作文寫作技巧中要訓練學生練好記敘文寫作的“常見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

高中語文教學還是強調訓練學生練好記敘文寫作的“常見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不排除學生作文出現“新”、“奇”、“怪”,但是,這得建立在練好記敘文寫作的“常見功夫”的基礎上,否則,只能是弄巧成拙。

記人記事要順乎自然。有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小學生的記敘文寫得比初中生有味,初中生的記敘文寫得比高中生有味。這里所說的“味”,非指詞匯量和文字基本功,而是指文章給讀者帶來的真實感、親切感和生活美感。中學生大哥哥、大姐姐就會比小學生小弟弟、小妹妹更會“做人”、“做文”,更會“擺平”各種人際關系,更容易說“套話”,更容易“拔高”和“貶低”,于是,他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犯了作文的一大忌:做作,不自然。貌似平平常常的記敘,純然是家常話語,但它有時能把親情、愛情、友情,把當代世俗生活中活潑可愛的各種感情的“浪花”,天然無邪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原汁原味,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清水出芙蓉”,這就是“天然去雕飾”。

要用“小石子”激起“大波瀾”。記敘文的感情力度要大,但激起感情“波瀾”的“石子”要小;還是那句老話:要以小見大,一以當十。激起感情“波瀾”的“小石子”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常常是一個動作,一樣東西,一種眼神,一兩句話……這些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生活細節一旦冒出來,就能夠誘發我們的思路,叩響我們的心弦,只要投放得當,擊中生活的漩渦,其寫作效果是頗為理想的。

總之,高中作文教學向記敘文的回歸既有現實的需要,也有實際的行為操作可能。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記敘文寫作訓練,切實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為學生終身能力構建最基礎的能力保障,這就是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真正實現新課標的理念。

篇(9)

從作文教學實際來看,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剝離,與學生作文成長的實際相脫節。盡管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都有一個寫作訓練要求,但那樣的訓練要求似乎只是重視與每個單元的閱讀教學相對應,而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寫作的主體——學生。何況,其中有些訓練還只是片段訓練,從訓練次數上來說,每學期也只有六次。從學生作文成長的規律看,寫作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賴于豐富的作文實踐,在適度的鞏固強化中循序漸進地提升。筆者以蘇教版七年級教材為例,第一學期的六次訓練要求分別是“有感而發”、“說真話、抒真情”、“從生活中找‘米’”、“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簡單地說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學期的六次訓練要求是“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記事寫人線索清楚”、“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特點”、“抓住特點介紹動物”、“寫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不認真研究學生,只是不顧實際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離破碎之感,且有淺嘗輒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初中作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個體寫作狀況出發,認真梳理本學段作文訓練目標,科學整合教材資源,根據初中生作文成長的一般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長周期”的概念分析

隨著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思維水平、表達能力的發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導與訓練,其寫作能力會表現出進一步鞏固、強化、拓展、提升的階段性和規律性過程。這種寫作能力的鏈接和上升,我們稱之為學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長。

以初中生為例,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由幼稚漸趨成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各個方面(比如對一種文體或一種表達方式的把握)也有一個由低到高的漸進提升的過程。這個階段,學生作文成長周期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不同學生的作文成長也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年級的作文成長也表現出明顯的差別。二是順序性,無論是學生個體還是群體,作文成長過程都是緩慢的漸進的,與學生的閱讀與閱歷表現出驚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們把學生的作文能力從某個低點上升某個相對的高點視為一個相對穩定的周期,無論是某個周期內能力的成長,還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鏈接,始終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四是遷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間具有遷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間也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五是整體性,學生作文成長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知識水平、閱讀能力、寫作技巧、情感態度等整體提高的過程。

筆者認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長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既重視方法的研究,也重視對“人”的研究,作文成長周期不以學段、年級或年齡作為劃分依據,而以學生寫作能力為主要標準。二是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興趣需要、生活特點、年齡特征,培養良好的寫作心理。三是關注學生作文基礎,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四是關注學生的作文興趣與習慣,通過立體的個性化的寫作訓練與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長周期”的教學策略

(一)梳理教學重點,精練訓練目標

1.抓好一條經線——以記敘文為主的寫作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的寫作是這樣描述的:“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不難看出,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的重點。從各地中考命題情況來說,記敘文占了極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級,要把記敘文的訓練作為一條主線。七年級側重訓練寫人敘事的記敘文,要求從生活中選擇材料,能將一件事情記敘清楚,能通過詳略得當的幾件事寫人。八年級側重訓練寫生動的記敘文,能寫好細節,有一定感悟。九年級側重訓練寫厚重的記敘文,能進行生動的細節描寫,能寫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較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題深刻。而對于說明文可以在七年級學習了說明文單元后,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說明文;八年級學習了生動說明后,指導學生寫生動的說明文。九年級上學期可以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議論文。

進一步細化訓練目標和過程。比如訓練寫敘事的記敘文,可以從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詳有略地寫一件事情,還可根據選材,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訓練。再如訓練寫人的記敘文,可以指導學生由寫親人開始,再到寫身邊的人,如老師、同學等,再到平寫平時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潔工、交警……這樣系統有序地分類推進訓練,有助于促進學生作文水平循序漸進地提高。

2.抓好兩條緯線——單元(主題)寫作和專題訓練

在明晰七到九年級的寫作訓練方案后,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將閱讀教學、文體訓練、單元(主題)寫作、專題訓練進行有機整合。在運用教材中單元寫作材料時可以打亂它原有的順序為我所用,有計劃形成某一類作文的系列訓練。

同時,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技法的專題訓練,教師在新接班時,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專題調查,了解學生作文的優缺點,根據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合理歸類,整體構思和分類設計作文專題訓練的方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制定相宜的閱讀和作文提升計劃。如可分步驟進行審題訓練、謀篇訓練、描寫訓練、詳略訓練、升華訓練等;從描寫角度來看還可進行人物描寫、場面描寫、景物描寫等的專題訓練。

3.寫好兩類小文章——片段練習與應用文寫作

片段訓練內容廣泛、反饋迅速、操作靈活,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級,學生練習寫人的記敘文時,不妨輔之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為專題的片斷訓練。到了初三再回歸記敘文的寫作訓練時,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導學生以側面描寫、氣氛渲染、場景烘托為專題的片段訓練。為了訓練學生觀察和描寫的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做一個有心人,既要有較為詳細的計劃和相應的訓練步驟,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細節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蟬、秋雁冬雀;晨霧暮靄、風雨雷電;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寫作對象。

應用文寫作被不少老師忽略,這主要是因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訓練也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十分不利的。應用文的訓練,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譜”,靈活安排。比如班委會要開展活動,布置學生擬一則通知;班級開展愛心捐助,要求學生寫一份倡議書;哪位同學遺失了物品,起草一則尋物啟事,等等。

(二)拓寬訓練途徑,重視作文實踐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給學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讓學生有真正的表達自我的機會。寫作內容不作要求,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路邊新聞,讀了一本書,看了一部電視劇,碰到一個陌生人,想起過去的事,幻想未來的情況,只要是有感而發,都可以寫;文體不設限制,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給予學生自由,可采取老師批閱、組內互評、交換修改、流改、集體修改等方法,同時,留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整理、回味。這種自由作文,體現人性回歸,學生不把寫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寫我心的自由表達,就必然能夠“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2.情境作文

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增強情感體驗,激發寫作欲望。作文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的契機,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設置了一個啟迪心智的溫床。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并從古典文學理論“意境說”中汲取營養,逐步探索出一條“創設(情境)——體驗——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不少老師運用情境作文教學法進行公開教學獲得一致好評,情境作文已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作文教學方法。

3.對話作文

傳統的作文教學一直以教師為閱讀對象,閱讀對象的單一、無變化,使學生作文流失了生命營養和人文價值。“對話作文”是以平等對話的理念為基礎,關注學生作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要從作文功能入手,激發學生表達的需求與熱情,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我們利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要求學生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與朋友進行作文對話,回憶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閱讀作文后及時作出回應。這樣的作文因為有了明確的閱讀和交流對象,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發揮出較高水平。

4.達標作文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6-00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60

小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閱讀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是帶領少年在文字架構起的美麗天空下,自由的飛翔的一項很美的工作。如何做好這項工作,教師都有自己的答案。這個時期,由于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對于時尚話題和熱點話題很感興趣,語文教師就要根據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有計劃地引入他們更感興趣的時尚與熱點話題,讓初中的語文教學更適應時代的要求。

一、初中作文教學的內容及目的

初中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達到能夠獨立完成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四個文體的小作文寫作的水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好小學與高中之間的寫作承接任務。初中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記敘文的寫作,兼顧其他三個文體,記敘文在寫作教學中占有絕對大的比例,初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四,初二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初三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相對比較,其他文體所占比例較小,但都有教學任務,要求能夠規范性地完成。而記敘文的教學任務要求比較詳細,會涉及到記敘文的各種方法和結構,不僅要求規范性寫作,同時還要求創造性的寫作。此外,還有片段寫作的訓練內容,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詳細描寫一個片段,比如一個場景、一個故事、一封信等。

二、如何將生活熱點引入初中作文教學

(一)貼近生活,打造綠色作文課堂

要提升初中生寫作文的興趣,把生活熱點引進作文教學是一種有效途徑,因為初中生正處于思想活躍期,他們渴望探索一切新鮮的事物,好奇心強,從眾心勝。貼近生活會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就在自己的生活里,從而領略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真諦。教師要引導學生作文時講真話,要有真情實感,真實地記錄生活里的點點滴滴,不無病,不小題大做,不無事生非,提倡綠色作文,不添加雜質,真實地記錄生活,真情地歌頌生活。提倡綠色寫作,提倡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摒棄為賦新詩強說愁的“造假”作文,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作文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即真實地反映生活。

(二)引進熱點,打造時尚作文課堂

初中生處在充滿好奇充滿幻想的年齡,他們追星、喜歡熱點話題,喜歡各種激烈的游戲。把熱點話題引進作文教學,打造時尚課堂,對提升學生的興趣是非常有效果的,熱點話題可以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更喜歡互動,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在進行《漫話探險》的寫作訓練時,就可以把這個時期發生的與探險有關的事情進行梳理,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自己對事件的看法,最后再告知此類作文的寫作要求、技巧、方法。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一直高度集中在課堂上,只要完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透視內心,打造真心話作文課堂

在初中生的眼里,作文就是作文,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沒有太多的關系。要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其實就在我們生活里,教師就要跟學生一道把作文移植到生活里,把生活搬進作文中。在應用文訓練中,教師可以以書信這個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文體,來讓學生感受作文就在生活之中,透視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說說真心話。比較獨特的方法是教師讓學生都給自己寫信,寫自己想跟教師說的真心話。值得注意的是,要做這樣的嘗試,教師必須跟學生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否則無法透視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不僅學生能感受到作文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同時也能夠透視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時通過學生的真心話,教師更能夠了解自己該做一個什么樣的教師。

(四)出親情牌,打造真情告白作文課堂

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是潔白無邪的,要讓學生能夠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就需要打出親情牌,打造真情告白的作文課堂。在記敘文訓練中,常規的教學都會讓學生寫出我最愛的XXX,我的XXX,初中階段要書寫真情實感最常見的就是寫我被什么事情感動了,我愛XXX。而這樣的情感往往不真實或者被夸大,最能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動情的是愧疚感,因此要打造真情告白的作文課堂,就要讓學生寫我最對不起的XXX,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等。愧疚感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也能夠通過這樣的作文寫作,抒發學生內心想說又無法說出口的情感,與此同時也能夠打碎學生心中的塊壘。

三、初中作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初中作文課堂教學,雖然通過課程改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最大問題就是以形式為主,以抓分為目的的教學,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其次是作文教學與生活相去甚遠,無法讓學生感受到作文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第三是作文教學給學生灌輸的思想是作文是“作”出來的,而沒有使學生感受到作文是自己內心世界的真情流露。要解決這些問題,主要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目的,樹立綠色教學思想,讓作文教學緊貼學生的生活,適應時展的要求。

四、結語

初中是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初期,寫作教學不僅僅肩負著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承擔著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引導者重任,打造綠色作文課堂,讓學生說真話、寫真情,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灌輸誠實做人、老實做事的思想,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水準,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 楊蓉;初中語文獨立創新寫作教學的前奏 [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

上一篇: 匹配算法論文 下一篇: 維護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本欧美性爱网一区 | 日韩AV综合AV一区 | 亚洲精品A人在线观看 | 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