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預算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2: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概預算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概預算管理論文

篇(1)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以規模和增長速度為價值取向,忽視了投入資金的效率和效益,即辦學質量和效益。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經費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為主題的高等教育投入機制改革開始出現。在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指導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預算開始應用到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領域。

一、我國高等教育財政預算管理的現狀

(一)我國現行高等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撥款制度是“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即財政部門根據教育投入的成本為基礎,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別制定不同的定額標準,計算出“綜合定額”;根據高校發展的各種特殊需求和政府專項資助的重大工程,如實施“211工程”、“985工程”項目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的一系列建設項目等,給予“專項補助”。現行撥款制度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以數量和規模為導向,忽視辦學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

現行的高校財政撥款采用“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撥款依據是在校學生數量,生均成本,實際是往年的決算數而非合理的成本。由于撥款的標準無法體現高校之間的資源利用效率與社會效益方面的差別,在校生數量多的學校獲得更多的撥款,導致高校在數量和層次結構上盲目擴張和升級,并由于缺乏績效評價導致了教育質量的下滑和教育經費的浪費。

2.以“隸屬關系”和“辦學層次”為導向,忽視規范性和公正性

由于隸屬關系和地區的差別,導致部屬院校與地方院校、重點院校與一般院校和專科院校在政府撥款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某些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一般,但由于隸屬于中央各部委,所獲得的辦學經費,遠遠高于同等質量和水平的地方高校。這導致部分質量水平較高的地方院校拼命“升格”。專科與本科的學費標準和財政撥款也存在較大差別,導致了近幾年“專升本”熱。“211工程”、“985工程”項目的實施,對一批部省屬重點大學實施撥款傾斜重點支持政策,客觀上加劇了未達標學校爭設專業、爭合并以及盲目擴大招生規模等現象。

3.以爭取更多撥款為導向,忽視學科和專業設置

部分高校不是以自身優勢為主,而是設法增加所謂低成本專業。無法引導高校實現教育數量與教育質量的統一,也無法引導高校提高辦學效益。

(二)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1.專門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近幾年,部分省份(如廣東、湖南、江蘇等)出臺了地方性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法案,并選擇相關項目和學科專項等進行試點。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在實務工作中不斷完善。而專門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還只處于理論探討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學、規范和合理的評價體系。具體表現:一是如何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分類,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和學生層次的開支具有不同的特點;二是評價指標的通用性。由于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公共性與復雜性,找到合適的指標來反映所有的項目難度較大;三是評價標準如何制定。即使同屬一省,由于各類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使得評價標準的合理性和可比性值得深究。

2.未建立對應的績效考核和追蹤問效制度

績效考核和追蹤問效制度的缺失,使得高等教育財政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目前部分高校在預算管理上只重視爭取更多的經費和把錢花出去,而忽視了預算資金的有效性和效率性,沒有從源頭上控制沒有績效和低績效的教育投入項目,在教育投資責任上也沒有形成績效考核和追蹤問效制度,導致已經實施的高等財政教育支出績效評價流于形式。

3.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監控機制

目前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監督制度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如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以及經濟責任審計等,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計或檢查的內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規性審核,未轉向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評價;監督工具以事后審計為主,沒有引入以事情定目標、事中監督和事后評價的效益審計。二、我國高等教育財政預算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樹立“績效預算”的理念

績效預算的核心思想就是“績效與結果相掛鉤,預算以績效為依據”,具體包括三方面:第一,以結果為導向。這種結果是一種社會效益,是產出的進一步延伸。例如,政府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這條路就是產出,而這條路帶來的效益——社會綜合效益(如公眾的交通便利、企業的運輸成本減少、地方經濟的帶動等)才是結果。第二,以績效為依據。資源的配置必須以產生的績效即社會綜合效益為依據,績效越大,獲得的資源越多,反之則越少。而傳統預算模式下僅以產出即這條路本身為依據作為獲取財政支出甚至申報政績的籌碼。第三,以評價為核心。績效的確定最終依靠評價指標來衡量,如高速公路績效的衡量可以通過車流量、人流量來計量。因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成為績效預算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

績效預算在高等教育財政預算管理的應用過程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步驟:第一,績效目標設定。給每個支出項目設定若干績效目標指標,并評價指標的合理性,為確定項目撥款額以及事后評價提供依據。第二,績效撥款。根據確定的績效目標和成本,計算預定撥款額度,將實施環節委托有關行政部門。第三,績效評價。評價績效目標達成情況,為結算提供依據。根據目標的完成程度,以增減財政支出的方式進行獎勵或懲罰,同時分析單位未達到目標指標的原因,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引入績效撥款機制

從高等教育目前的情況看,對高校實行完全的預算經費與績效指標掛鉤的績效預算制度是不現實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開支相對比較穩定,而績效預算相對波動性較大,立即實行完全的績效撥款機制在實際運作中阻力較大;另一方面,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的度量存在難度,例如經濟效益、人口素質、綜合國力等,作為績效指標的客觀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很難兼顧,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求證。

因此,從可行性的角度來說,可以先實行部分績效撥款制度。即將總預算資金分為普通撥款和績效撥款,比例大致可以按7:3或8:2確定;普通撥款按照生均定額與學生規模的乘積獲得,績效撥款通過關鍵指標的績效評價來確定,績效好的予以獎勵,績效差的適當核減下一年度的預算經費。

(三)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1.評價原理

上海財經大學馬國賢教授認為:“績效管理”是根據財政效率原則及其方法論,形成以績效目的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他將政府績效管理的基本理論體系歸結為“一觀三論”,即“‘花錢買服務、花錢買效果’的預算觀”、“公共委托理論”、“目標結果導向理論”和“為顧客服務理論”。該理論對于高等教育績效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成為高等教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理論基石。

2.評價原則

評價原則應當借鑒西方國家政府支出績效評價的“3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并將三者作為相輔相成的整體來看待。

3.指標設計原則

績效撥款機制的核心部分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績效指標的選擇,關系到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因此如何設計和選擇指標成為指標體系的關鍵。總結以美國為代表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思路應該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績效指標的系統性。指標不僅考慮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辦學成果的各個方面,博士、碩士、本專科等不同層次,而且要關注高等教育資金的投入、使用(過程)和產出這三個不同階段。二是績效指標的合適性。指標的選擇必須結合高等學校的共同情況和特殊情況,通過收集大量的基礎數據,經過多次測算獲取。既要包括通用指標,也要包括個性指標。三是績效指標的發展性。隨著外部環境和時間的變化,各個指標本身及其對應的權重也會改變。因此,為了保證指標體系的客觀性,必須及時根據客觀環境進行調整和修正。

三、總結

以績效預算思想為主導的高等教育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不斷推進,成為解決財政資金緊張與教育規模擴大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已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的規模還有可能繼續擴大,使得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面臨巨大的壓力,政府開始關注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改革預算管理模式,最終目的是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預算模式及其相應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羅曉華,陳工.我國高等教育財政績效撥款模式改革的思考[J].當代財經,2008,(4):27-30.

篇(2)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在建筑工程實施的過程中,科學有效的工程概預算是對于工程的一種整體把控,通過概預算可以了解工程的施工工期、施工進度,并對它們進行一定的控制,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投入資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從工程的質量角度來看,建筑工程概預算管理和工程的質量具有直接影響關系,為了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我們必須重視對于工程概預算管理存在問題的研究,從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依據。

1、建筑工程的概預算概述

建筑工程的概預算是貫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終的,它是一種常規性的管理活動。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建筑工程概預算指的是對于工程的每個階段,通過對相關的技術性文件的分析和整理,從而預先從而預先確定或者是計算建筑工程的全部費用的相應技術性經濟文件。在建筑工程的每個階段我們對于概預算的固定名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在初步設計的時候叫概算,而在施工圖設計的時候叫做預算,但是監管如此,對于工程的概預算來說,其主要的作用和用途是一致的。

2、現階段建筑工程概預算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2.1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明顯不足

建筑工程的概預算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做好項目工程的可行性報告,但是該工作在實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一是項目的編制人員的配置上存在問題,很多建筑工程對于報告的編制程度重視不夠,編制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性;二是很多的建設單位對于報告的要求和規范不到位,使得報告的編制缺乏一定的指導性;三是很多的建設單位對于編制工作的投入不足,使得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難度,即使可以編制一份報告,報告的質量和可信度也難以保證。

2.2缺乏合理的建筑工程設計

一個工程的質量絕大多數都取決于這個工程的設計,一個好的建筑工程設計是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正確開展工程概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所形成的工程的設計文件是下一階段乃至整個工程施工的依據,同時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工程的施工進度、施工工期、施工的整體投資規模等等,因此建筑程的設計在工程的整體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很多時候建筑工程的設計都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形式或是設計的時間被嚴重縮短,使得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缺乏,設計成果的借鑒價值也很低,另一方面,這對于建筑工程概預算管理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2.3項目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亂性

無論是工程的成本管理還是概預算管理都應該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但是從當前一些建筑工程的實際的項目管理現狀來看,項目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混亂性,管理想效果也不佳。建筑工程的項目管理和工程概預算管理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以后的項目管理工作還應該注重以下的幾個主要方面: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標,明確好項目管理的主要任務以及管理的主要步驟和主要階段;其次是要制定合理的項目管理程序,遵循一定的管理規范。

2.4招標工作不細致,存在很大的漏洞

建筑工程的招投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保護工程各方關系集團利益的重要形式,它和工程的投資、質量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同時也會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概預算管理的順利展開。在當前的招投標管理體制下,工程的概預算管理受到的影響程度很大,比如如果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的階段,對于工程的量清單審查存在問題的話,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到概預算的準確性,很多的工程的數量或是圖紙設計等存在很大的偏差,不利于進行全面審核報價和確定工程的預算。

3、完善建筑工程概預算管理的措施

3.1優化設計方案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設計是開端,也是基礎。在設計階段,設計人員首先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周邊環境、設備選型以及建材質量等;其次,設計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在保證工程進度、質量的基礎上,參考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投資估算,進行概預算的編寫;最后,根據根據分配的投資額進行實際控制,使概預算在具體執行中真正發揮作用。

3.2將相關制度落實到位

為加強建筑工程概預算控制,應做好以下工作:(1)將招投標制度落實到位。招投標制度是市場競爭機制不斷成熟的一個表現。將招投標制度落實到位,有利于提高施工企業的施工水平和競爭力,有利于建設單位選擇最優秀的施工企業,從而保證建筑工程概預算的有效編制以及工程質量的最優;(2)健全設計變更制度。在實際施工環節,設計變更問題是客觀存在且不可完全避免的,但應被控制在一定的次數和范圍之內。如果某個設計變更將會對概預算造成較大的影響,那么根據相關程序,做好嚴格審查工作,只有獲得批準后,才允許執行;(3)建立、健全監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的整個施工期間,一定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理制度,同時委派專業的監理工程師監督執行,從而及時發現施工中的不合理之處,并采取相應措施解決,最終控制概預算的波動幅度。

3.3完善工程概預算管理工作

概預算作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控制工程建設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今后需要進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概預算管理工作,提高其工作質量。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概預算管理制度,為了更好地提高概預算管理水平可以實行概預算管理責任制度,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概預算管理工作,一旦出現概預算問題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于那些完成概預算工作比較好的工作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一些出現重大問題的工作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提高建筑工程概預算工作的質量。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概預算管理模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費用項目比較多,有一些費用是不變的,但是像人工費用或者材料費用在施工過程中是處于變化的狀態,針對這些費用的預算工作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概預算工作需要對整個施工工作進行全程地動態監督,概預算工作人員可以與工程建設管理相結合,這樣可以更好地完善工程建設的預算編制工作,對建筑成本進行實時監控,提高概預算工作的水平。

3.4嚴格招投標,確保建設領域健康發展

工程招投標活動,是在市場經濟主導下的以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為機制、市場選擇為調控手段,關系到行業的健康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招投標對于國家、企業來說主要是加強利益的獲得,使利益社會分配公正以及保障參與招標的各方的合法權益,起到增長經濟的效用,保障每一個項目能夠很好的建成,加強對各個責任主體的監管。但是,由于當前招投標的法制建設不夠完整,招投標管理人為干擾多,各種規定也沒有依照地方經濟迅速發展所處的環境來改良,并且很多企業為了私利,相互勾結,采取一些違規行為來對招標,進行不正當競爭、暗箱操作。這些都可能使工程沒有按招標條件建設,也使得概預算失去原本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加強招投標管理。

4、結束語

建筑工程的概預算管理工作是貫穿于工程始終的一項管理工作,并對于工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建筑工程的概預算管理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還需要加強協作、端正觀念,根據問題制定合理切實的應對處理方案,努力將概預算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預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實現內部控制,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預算管理的關鍵在于確定預算編制的起點。隨著現代公司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上世紀80年代從西方引入并運用的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在理論和實務上都表現出很大局限性,應通過利潤觀(或每股收益)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加以改進。

一、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銷售為起點的預算模式是指以銷售預算的結果為起點,分別編制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利潤預算、現金預算等的一種預算編制模式。這種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基點,適應市場狀況,得到普遍采用。然而,這種模式在理論和實務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達到強化公司內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價值的預算管理目標。

(一)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所依據的假設不具有現實性

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隱含的兩個假設是:(1)預算編制者具有強烈追求無限利潤的動機———其唯一限制是銷售;(2)銷售與利潤的增減變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現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委托契約、公司利潤內涵都內生地決定了這兩個假設都沒有存在的現實土壤。

現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是一種委托關系,雙方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所有者關心的是投資的回報,而經營者則關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報酬、社會薪金、隱利等),一旦兩者發生沖突,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理性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就有可能發生。在預算編制上,公司所有者處于直接生產經營之外,經營者編制預算并執行;所有者當然追求利潤,而經營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樣在任何情況下都去追求利潤,他往往從自身當前利益出發進行管理決策。或者不計成本和風險,片面追求銷售的增長,不正常擴大市場而導致利潤下降,甚至虧本;或者在可以開拓市場增加利潤時,極端保守,怕冒風險有損當前穩定報酬而對市場機會視而不見。可見,作為預算編制者的經營者具有強烈追求無限利潤的動機的假設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將銷售視為利潤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潤目標須考慮銷售與成本兩方面因素。

公司利潤的內涵內生地決定了銷售與利潤增減變化并非簡單的一致性關系。從數量上看,利潤=(銷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長并不必然導致利潤的增長,須考慮對應的成本變化情況,過分追逐銷售,造成對市場的過度開發,忽視對成本的管理,會因經營風險過大而陷入困境。山東秦池酒廠通過奪得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標王,迅速占領國內白酒市場,但2億元的廣告成本卻壓得它銷聲匿跡。從質量上看,利潤是否會帶來凈現金流量的流入是關鍵,否則,利潤增加往往成為呆賬、壞賬,造成虛假繁榮的陷阱。最后,從利潤與公司戰略關系看,需要考慮不同的戰略類型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對利潤的影響,如市場競爭程度、規模經濟、政府政策等,不僅僅是銷售的問題。

(二)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所反映的經營觀念的落后性

公司經營觀念經歷了產品經營和市場經營兩個階段,正處于向資產經營轉變的時期。資產經營是指把企業擁有的一切有形和無形資產通過流動、裂變、組合、集中等方式進行有效地運轉,以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本增值。它強調要考慮資產的機會成本,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產產能配置,使各生產要素及其組合市場化,達到整體資產收益最大化。銷售量決定生產數量的預算編制思路,使得公司內部在是否生產(或外包,公司產能轉移),如何生產,生產多少決策上處于被動地位,不能主動從本部門資產實際產能出發,結合公司目標利潤(或每股收益)進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擬市場核算,決定本部門資產收益最優化生產預算。

(三)銷售觀起點論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視角具有狹隘性

首先,這種預算模式與公司財務指標體系相分離,僅反映銷售及相關的計劃的執行情況,不能運用財務指標進行經常的預測、反饋、對比分析,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提供資產運營、財務狀況的及時信息,提高管理、決策質量。其次,這種預算基本上沒考慮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過預算信號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發出企業現時和未來價值的信息,又不能通過外部相關市場的對管理者經營的施加約束,緩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優越性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就是以目標每股收益或利潤水平為起點,分別編制收入預算、成本預算,進行反復平衡,直到實現目標利潤為止的預算編制模式。這種預算模式,不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經營者對公司計劃和控制能力,改善經營管理來影響公司股價,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決公司委托問題,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將所有者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將預算與企業的戰略銜接起來追求利潤是公司經營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戰略歸根結底是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的利潤追求不一定是管理當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可以在目標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內保障管理當局的經營決策、對公司戰略的設計和實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可以強化公司各個層次的經營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綜合而詳細地反映了公司的經營狀況。實際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給出的是投資報酬率,增加負債率就可以得到權益資本報酬率,進而得到每股收益數據;反之,從每股收益推出投資報酬率,該指標經過杜邦分析法的層層分解后,各指標所組成的體系就與公司經營的各方面息息相關,通過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個公司的經營活動。通過對財務指標體系經常的預測、反饋對比分析,可及時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提供資產運營、財務狀況的反饋信息。

(三)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順應資產經營的趨勢

以每股利潤為預算的起點,內在地強調公司經營結果必須達到資產提供者最低投資報酬率(資本的社會機會成本)的要求,否則,所有者就會采取各種形式撤走資本。

(四)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委托困境

在我國,公司的財務預算由董事會編制,由股東大會批準,由總經理為首的管理當局負責執行。預算管理涉及三方主體,且三方的利益考慮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當局有更大的管理內部信息,董事會次之。如何通過預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對稱,協調各方利益關系,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提供了通過每股收益借助市場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證券市場的一個基礎性的財務指標,它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勢。股票價格的變動直接反映著公司執行預算,加強經營管理的效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當局的經營行為,對其造成外在的壓力,促使其為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當局也有通過每股收益引致股票價格變化表明良好經營的動機,這都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有利于與財務報告體系銜接,增強信息有用性

隨著所有者對公司經營信息需求的增強,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規范,財務預算的披露問題就十分突出。在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預測披露的情況下,對財務預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隨著監督規范僅要求在配發、增發、發行可轉債時強制披露盈利預測信息,財務預算的披露就顯得格外突出。因為監管部門要求,凡在股東大會上提及財務預算的,也必須在股東大會決議中披露,這導致只在董事會上討論財務預算成了普遍做法。我們認為,將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公開披露,可以增強財務信息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明細化,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為外部決策者提供更有用的會計信息。在期初編制的預算報告中的三張預算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顯然有助于對公司年度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從而分析股票價格,決定是否購買或持有。在期中,將定期或適時取得的預算實際進度報告或實際的三張報表與預算比較,確認差異并予以公開披露,為實現預算提供了保障,為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預算所做的決策的修正信息,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這種預算的數據結構與公司的組織結構是一致的,每一層次的單位或個人都對應著一定的明確數據,與其權利和責任相聯系,從而使財務報告明細化。

三、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盛行,它給了決策者更大的決策空間和視角,有助于協調管理層和所有者的利益關系,促使公司經營活動與公司價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國,一般是以銷售為預算起點,且大都不太成功。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利潤為起點的預算模式將更有適用性。實際上,邯鋼經驗就是一種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成功運用。邯鋼經驗可概括為“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運用到推法確定目標成本,即單位產品目標成本=(市場價格-目標利潤);在市價外在確定前提下,首先確定目標利潤才可確定單位目標成本,在預算編制上實際就是一種利潤觀起點論模式。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預算編制從選擇投資報酬率、利潤水平或每股收益開始,且這種選擇由所有者與經營者分別進行,通過既定的程序協調決定,增強其可執行性。經營者依據協調后的指標計算成本總額和產品數量,拓展為包括成本預算在內的利潤預算,與現金預算、資本預算一起構成全面預算。

參考文獻:

[1]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4號公告盈利企業分部報告[M].1976.

[2]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31號公告企業分部及相關信息的披露[M].1997.

[3]陳毓圭。財務學術前沿課題[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余緒纓等。管理會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篇(4)

預算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的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然不足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類資產,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預算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已成為加強預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當前在預算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現象: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資產管理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固定資產內部管理及外部監督制度不健全,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固定資產購入、報廢不嚴格履行程序,賬務處理不規范,資產處置程序不合規;對固定資產缺乏定期的清查盤點,賬實不符,賬證不符;信息管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滯后。

針對以上預算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加強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以改進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

一、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牢固樹立依法管理國有資產的意識,加強管理,提高認識,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各級預算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并規范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固定資產的購置,堅決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固定資產報廢、調撥、變賣,堅持按規定程序申報、審批。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單位負責人的培訓班,提高單位負責人對國有資產的重視程度;單位應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國有資產管理崗位,配備具有會計或統計等專業基礎,又掌握國有資產知識的專業人員;在單位內部定期組織國有資產管理的培訓班,強化全體職工的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每個人在國有資產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率。

二、進一步加強內部、外部監管工作

預算單位應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一是加強日常的監督和檢查,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履行好監管職能,了解和掌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指導改正;二是單位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國有資產使用情況的檢查,隨時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更正或報告;三是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在每年年末應組織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審計,將審計情況與單位年度目標考核掛鉤。單位負責人的離任或調動時要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審計;四是建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考核評價機制。將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列入單位負責人年終績效考核的范圍。

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完善資產管理機制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國有資產,必須做到按制度辦事。一是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建立資產配置標準、配置辦法、處置辦法、非經營性資產收益管理辦法、對外有償使用辦法等制度,以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二是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各種資產的采購管理、審批論證、驗收、核算、處置、效益分析評價和資產管理責任等制度。堅持先入庫后領用、先鑒定后報廢、先報廢后購買的原則,規范資產管理部門的權利與責任,確保資產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

四、加強固定資產的盤點及處置工作

固定資產的盤點工作,對發現的賬實不符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及時處理,應建立切實可行的預算單位盤點處置機制,并嚴格執行,落實到人引入資產評估程序,運用競價出售、拍賣等公開、透明方式回收資金,保證會計閑置固定資產信息真實、可靠、政府的財政部門也應建立固定資產的盤點處置制度的監督機制,對要處置的資產進行金額、數量上的把關和審批,并定期對預算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清查。

五、加快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進程,建立與集中支付系統、賬務處理系統相連接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加強基礎性工作,摸清家底。統一固定資產分類、計量等標準,徹底摸清國有資產的情況,為實現國有資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條件;二是加快構建預算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三建立資產管理平臺,涵蓋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收益、清查等各項管理內容,分卡片管理,三是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將國有資產管理環節前置,防患于未然,避免資金不合理使用,促進預算工作精細化、科學化。同時加強對國有資產的處置和出租等收益的管理,按照非稅收入管理的有關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納入預算管理。

集中支付系統、賬務系統相連接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構建能及時、迅速地獲取單位管理運行及實時變動的情況,使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在財務工作中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的主要功能為核算資產數據,包括財產登記、登記財產卡片、財產單據、資產賬簿等。而財產采購、財產處置、安全控制及財產登記中的驗收登記、領用登記等數據在財務軟件中很難連貫地反映出來。所以,必須借助系統與財務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相結合,才能使各類數據資源實現共享,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財政部門的數據管理能力和運用效率。

總之,預算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利于完善資產管理體制,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此,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上一篇: 愛心捐書活動總結 下一篇: 秋游活動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自拍制服丝袜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玖玖精品国产一区 | 久久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