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2: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物聯網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物聯網實訓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4-0181-03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綜述

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信息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物聯網行業如雨后春筍,成為新型信息技術行業中的一支主力軍,造成物聯網工程方向的人才嚴重缺乏。如今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開設了物聯網工程方向的專業,主要為物聯網行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為推動科技發展打造物聯網精英。然而,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還尚未形成高等院校、企業、畢業生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很多物聯網企業通過招聘,但很難招到適合企業崗位需求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許多高校物聯網專業的畢業生沒有意識到企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畢業生沒有動手能力,也無實踐經驗,最終導致就業率非常低。那么高校物聯網工程方向人才的培養效果,和物聯網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的守舊與落后,缺少專業與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如今,大多數高校物聯網工程類專業還主要以理論教學和實驗室為中心的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大受到限制,最終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特色產生很大的影響,無法適合物聯網企業的需求。針對物聯網企業招人難以及物聯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可以看出很多高校的高等教育與企業實際出現了嚴重的脫節。鑒于此,本人針對此問題,以我校為例,依托校企合作,進行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室,對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培養出“素能本位,理實一體”的專業人才,既有利于為物聯網企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與技能型人才,也拓寬了物聯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2物聯網專業建設

物聯網專業經過多年建設,現已成為我校的品牌專業之一,建有“電工電子實驗實訓中心”、“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以及“中央財政支持樓宇智能化專業實訓基地”等。另外,學校還擁有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其中“現代物聯網實驗實訓中心”和“軟件實訓中心”是我院與多個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實驗實訓中心,并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該中心引進了目前社會上先進的物聯網設備(福建新大陸產品),及教學用軟件(青島東信科技產品),從而做到了“學生在校所學內容和實踐環節與社會使用同步”,開創了教學(理論+實驗)—實踐(實訓+實習)—就業零距離的教學模式。目前物聯網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物聯網技術的主流,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國發展物聯網技術還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物聯網技術企業嚴重缺乏產品技術支持,產品技術維護維修等一線崗位應用型人才,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更新發展,網絡設備的使用量逐年增多,社會急需大量的網絡設備維護人員以及物聯網方向的技術人員,這為物聯網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就業空間。為適應市場需求,我院抓住此契機,在2011年,物聯網專業與多個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共同申報并獲批專業人才培養計劃,2012年開始招生,實現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旨在培養物聯網應用及其設備維護方向技術人才。

2.1前期調研等情況

我校物聯網專業先后派出三批骨干教師赴南京、無錫、北京進行物聯網行業情況的學習和調研,并參加中國物聯網行業協會舉辦的會議。并且在2012年12月,由專業帶頭人帶隊,先后去無錫貝浮特通信有限公司考察,就無線通信產品的研發等問題達成合作意向,隨后赴江蘇經貿職業學院和南京郵電大學參觀物聯網實驗室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學習并交流經驗,為我校與相關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合作辦學、合作共建實驗室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實驗室建設

在已建設的實驗室中,其中包含網絡實驗室、軟件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樓宇智能化實驗室以及與物聯網相關的一些實驗室,其中網絡實驗室能實現網絡系統的仿真、設計,為物聯網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演示平臺,提高動手能力與設計能力;軟件實驗室與物聯網實驗室為我校與多個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專為我院開設物聯網方向提供服務,學生在此實驗室可開展物聯網設備的維護及優化實習實訓,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無縫對接;另外,目前已具備的單片機實驗室、PLC實驗室等也為現有專業包括后期物聯網方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學校以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為平臺。2012年以來,經過與多個物聯網相關公司的反復溝通和深入交流,現已就共建專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合作就業等達成共識,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簽訂了框架協議。同時,合作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其中有已有物聯網以及相關公司已決定在2015屆畢業生中招收學員進行培訓,并在我校開始開班授課,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為該公司物聯網技術儲備人才,并計劃在以后每屆接收物聯網專業畢業生約幾十人左右。

2.3師資隊伍

目前電子、計算機等專業方向擁有一支專業基礎扎實、愛崗敬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專兼職教師共五十多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十幾人。物聯網技術作為綜合型專業方向可整合我系師資資源進行課程教育。2013年,先后派出多批教師去多家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參加技術培訓與暑期社會實踐與企業掛職鍛煉,物聯網專業教育的核心團隊已初步形成。同時,結合物聯網工程人才培養計劃,利用合作關系,聘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物聯網一些專業課程教育,這也符合應用型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建立“校企互聘互管”的制度,一線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鍛煉,承擔企業的項目與產品的研發以及社會服務項目,必須到學校科研處簽訂相關的協議備案,作為后期晉升高一級職稱評審以及評先評優的條件之一。兼職教師的考核管理納入企業管理機制,完善教師的獎勵制度、考核制度與評聘制度等。物聯網方向的設立將為地方及周邊省市培養高級應用人才。本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滿足合肥市及安徽省物聯網人才需求,而且可以覆蓋長三角經濟圈甚至全國乃至全球。

3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3.1校企深度合作機制的建設

全力發揮物聯網行業(中國物聯網行業協會)、物聯網企業(多家物聯網設備有限公司)優勢,同時,將學校的人才輸出、技能培訓、研發、技術服務等功能充分挖掘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實現共贏局面,形成行業、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合作教學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組織機制,制定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設良好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為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物聯網的人才培養模式分為本科四年制和高職三年制兩類,三年制是在四年制的基礎之上,縮減部分公共課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下面以本科四年制為例,重點講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之處,四年制采用“3+1”的培養方式,其中3年在校集中學習,主要學習基礎科學知識、核心工程基礎知識以及專業工程基礎知識三方面的知識、鍛煉工程技術能力以及培養綜合素質。另外,累計1年的時間在企業實習并做畢業設計,重點培養、鍛煉和應用個人素質和發展能力、協作能力和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的綜合工程能力。前四學期“重基礎”,完成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通過強化數理基礎模塊和注重專業基礎模塊教學,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創新方法、創新工具的掌握;讓學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為專業后續模塊學習和工程能力培養打好基礎。第五、六學期開始進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即一方面使學生深入學習專業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讓學生在企業進行專業課程設計、項目訓練、專業實習等環節,將物聯網行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各種專業技能和現代工程工具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第七、八學期“強工程”,學生利用一年時間到企業進行實踐實訓、畢業實習和做畢業設計(論文),通過上述工程實踐環節,強化學生從事工程實踐所需的專業技術能力,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要求來源于企業。

3.3校企合作,進行項目課程的開發與改革

要想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歸根結底要在課程中去落實,要在教材中去落實,要在教學過程中去落實。根據我校物聯網專業教師于2014年去南京參加全國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論文發現,很多高校的物聯網專業的都沒有一個合適的課程體系,體系的建立沒有依據;針對這種課程體系建設出現的問題,我校以課程項目開發與改革作為突破口,實施教學內涵的建設。在進行物聯網行業市場需求調研時,組織企業的專家、課程專家、專業教師進行多方位的課程項目的開發。以工作就業為主線貫穿整個課程的設置,以職業能力發展、工作任務的完成為出發點編寫課程內容,以物聯網服務為載體進行教學項目的設計,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整合,完成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體現“理實一體”的教學原則,另外,學生一邊完成教學項目一邊構建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其職業能力。最后讓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年,進入相關物聯網企業各項目組,進行項目訓練,實地鍛煉。

3.4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

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實訓基地。而物聯網設備的投入非常大,僅僅依靠學校自身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校企合作進行物聯網類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一種重要的解決辦法。我院物聯網專業與廣州粵嵌、福建新大陸等多家物聯網企業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物聯網實驗室,在該實驗室,學生可完成初步技能訓練、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實踐知識整合、特殊訓練等功能。

3.5通過校企合作打造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校制定了相關措施,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鼓勵專業教師通過企業實踐、社會服務、培訓考證等相關途徑往“雙師型”教師轉型,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物聯網方向的師資隊伍由本校“雙師型”教師與企業聘請的兼職教師組成。另外,學校制定了企業兼職教師管理方法,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了企業兼職教師的任職條件、聘用程序、管理要求及教學工作規范等相關文件;并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了企業兼職教師的積極性,為學校的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出謀劃策。

4總結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能否深入、長效的開展,要依據良好的合作機制與科學的管理模式。以各種平臺為基礎,不斷創新,與外部企業搭建各類校企合作平臺,引進多家大型物聯網企業加入校內實訓基地的合作共建,通過學院院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等多方共同制訂實踐教學計劃,以企業產品發展設計實訓項目,充分顯示實訓基地的應用功能,積極培養“卓越物聯網工程師”,大力發展各項教學的內涵建設,最終打造出以物聯網專業為核心的特色辦學模式,并向其他專業輻射,實現與物聯網企業進行零距離接軌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秋華.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8(8).

[2]李如平.高職物聯網專業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9(32):7267-7270.

[3]張雷霆.對高職通信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9).

[4]李如平,張玉榮,吳房勝.高職物聯網專業群建設研究[J].職業時空,201(5):15-18.

[5]樓一峰.關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高職教育發展的深入思考[J].職教論壇,2005(10).

[6]彭洋.后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研究——以郵電高校本科通信類人才培養為例[D].南京大學,2012.

[7]邵玉斌,龍華,劉增力,等.通信工程教學實踐環節中仿真技術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9(20).

[8]褚麗莉.新形勢下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125-127.

[9]李俊杰.面向企業需求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華僑大學,2009.

篇(2)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3-7637-02

1 發展物聯網技術的背景

“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物聯網的應用,并將把物聯網部署在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等領域。

“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也提到,要加強“三網融合”的研發和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對物聯網的核心關鍵技術要進一步突破,擴大物聯網的推廣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武漢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培育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網絡增值服務等新型產業。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要達到1600億元。使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來實施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安防設施、智能環境監測、數字化醫療等物聯網示范工程。實現車聯網全覆蓋。

“孝感市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關于“物聯網”推進工程規劃如下:推進以二維條碼和RFID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物聯網”發展。大力推進二維條碼和RFID技術在工業生產和物流各個環節的融合滲透。把握二維條碼、RFID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支持下,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形成“物聯網”的基礎。

武漢城市圈中的黃岡市、咸寧市進入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智慧城市是通過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促進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從國家到湖北省,再到武漢城市圈的成員城市,都在積極的推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則引發人才緊缺的問題,而這正是高校要完成的重要任務,特別是作為直接服務于市場經濟的高職院校,更是首當其沖。

2 武漢城市圈高職院校開設物聯網專業的基礎

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分析,我們知道其實物聯網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它所覆蓋的很多技術,比如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無線技術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而它所對應的專業為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技術等,通過調查,武漢城市圈共有46所高職院校,其中開設有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軟件技術的學校有42所。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開有物聯網相關的專業,在這42所學校中開設1個相近專業的有10所學校,開設2個相近專業的有12所學校,開設有3個相近專業的有13所學校,開設4個相近專業的有7所學校,也就是說在至少有20所院校開設有3個物聯網相關專業,因此武漢城市圈有開設物聯網專業的基礎,并且有很多物聯網相近專業也經過了很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有著豐富的專業建設基礎。

專業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師資問題可以通過二個辦法來解決,一是引入外援,新招收高質量的物聯網專業人才;二是內部轉換,從已有前面所提到這些物聯網相近專業中選取部分教師轉入本專業來,因為這部分教師都具備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稍加培訓就能轉入物聯網專業的教學中來。在實踐實訓條件建設方面,也可從以上其他專業借用,比如像網絡工程實訓室、無線傳感實訓室、電子實訓室等,等專業建設起步后再建設自己的物聯網專業實訓室。

3 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

物聯網是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組成,其中涉及到應用層的技術包括信息管理、業務分析管理等系統;網絡層則包括各種網關和接入網絡以及不同架構網的融合、云計算等;感知層的技術有傳感器、二維碼、RFID、多媒體設備等數據的采集和自構網絡系統。因此,物聯網的產業主要圍繞系統集成、硬件和軟件三個領域。現在的物聯網企業也大多集中在傳感節點、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和系統集成方面,特別是面向這些方面的研發、生產、服務等領域。

我們對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主要涉及到的是從事系統集成,網絡,智能控制系統及設備等研發、生產、服務的等企業。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目前物聯網產業初步形成,缺乏各層次的人才,而面向高職層次的需求是:物聯網系統集成、安裝調試、技術支持和營銷人才。在未來的幾年中,國家推動物聯網的力量會越來越大,物聯網的應用會被人們日益了解,這樣會需要更多的物聯網管理與維護、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管理維護人才。

湖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大規模發展造成了對相關人才的極大需求,尤其是高職高專層次的人才。在調查了物聯網相關企業,了解到市場對物聯網人才有著旺盛的需求,未來5年湖北省各行業對物聯網人才主要集中在系統開發、集成、 RFID技術研發、嵌入式系統研發、網絡技術,預計湖北未來5年每年需要2萬以上,其中對高職人才需求量達到每年1萬以上。

4 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4.1 培養目標

面向各級醫院及醫療機構與社區醫院,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掌握智能醫療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新精神,具備智能醫療網組建與管理,智能醫療網絡設備的售前與售后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4.2 專業核心能力

具備維護數字化醫院智能門診系統,能對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等系統的運行進行管理,具備智能醫療網的組建和維護能力,能實現“區域醫療信息網絡”和“醫療協作平臺”智能化,將醫療服務進行延伸。

4.3 主要實踐環節

公共衛生綜合實訓;網絡管理與維護實訓;網絡設備配置實訓;物聯網組網實訓;智能醫療應用實訓。

4.4 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各級醫院及醫療機構與社區醫院、鄉鎮醫院(衛生院)和智能醫療設備企業。

4.5 主干課程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醫療物聯網平臺、智能門診管理、衛材與藥品管理、智能醫護管理(住院與病床管理)、病人隨訪與遠程醫療、電子病歷與動態健康檔案管理

4.6 核心課程

M2M技術應用、RFID技術與高頻技術、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GPS定位技術、網絡設備配置調試與管理、云語言信息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3G移動通信技術

5 總結

物聯網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較高素質勞動者的大本營, 應當建設好具有區域特色的物聯網專業, 為整個物聯網產業轉入更多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4-5485-02

1 項目簡介

高職教學過程中,由于物聯網專業的興起,作為新一代網絡的建設,國家投入了很多資源發展物聯網產業。在教育層面,在國家的鼓勵下,許多高校開設了物聯網專業,本科以上則培養開發研究型人才,中高職則側重于技能方面的培養。但是現行的ZigBee技術書籍理論和應用并不緊密,直接應用于中高職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通過開發具體項目的方法讓學生從項目實訓中獲得相應知識并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

本項目將使用Freescale的ZigBee芯片和溫度傳感器DS18B20作為硬件平臺,采集的環境的溫度數據保存至數據庫。項目拓展一:上位機程序開發,將數據庫中的采集信息實時通過電腦、智能手機平臺中圖形顯示;項目拓展二:調溫設備控制,通過環境溫度的變化,當溫度達到上限時,自動開啟空調制冷,當溫度達到下限時,自動開啟空調取暖。

2 硬件設計

隨著無線網絡的發展,ZigBee已應用于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各個環節。ZigBee技術已發展比較成熟,作為物聯網的核心技術,眾多硬件廠商加入ZigBee聯盟。

Freescale最新推出一款低功耗、高集成、高性價比的ISM(工藝、科學和醫療)射頻芯片— MC12311,這款芯片基于ZigBee技術,內部集成了一個UHF射頻收發器和一個超低功耗的8位單片機(MCU) ,RF(射頻)收發器工作頻率包括315MHz,433MHz,868MHz和915MHz等頻段,芯片內部是一個8為的單片機并內置RC振蕩電路及豐富的接口,在硬件選型時MC12311應用在物聯網應用項目(智能家居系統、安防系統、環境監測、智能農業等)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DS18B20是一款高可用的溫度傳感器,其外觀結構類似于三極管,三個引腳分別為GND,DQ,VDD。根據應用圖1可知,GND接地,VDD接外部電源+5V,DQ接4.7K電阻上拉。

根據DS18B20邏輯結構圖2可知,其內部帶有64位的ROM單元和9字節的暫存器單元,程序可以讀取暫存器相應字節獲得16位的溫度值,然后依據應用要求通過程序將溫度數據有數字量換轉為攝氏度。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只需要讓學生了解MC12311射頻芯片和溫度傳感器DS18B20的基本原理,理解項目的硬件詳細設計,掌握如何獲取溫度值并將數據顯示在數碼管中即可。

3 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是設計一個采集系統,將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計算機利用串口與硬件系統控制器相連,通過軟件平臺將采集的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這樣作為上層軟件開發系統可以進行拓展項目。

根據學生在前期學習內容,軟件平臺使用C#進行開發,C#對串口編程和對數據庫的操作比較方便,學生有這方面的開發基礎,軟件后期開發擴展性強。數據庫采用Mysql,因為系統采集數據,在數據庫中只需要記錄時間、采集點、采集數據等信息,數據量較小,數據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所以采用輕量級數據庫Mysql。

對于學生的拓展項目,可以使用C#程序設計軟件將數據庫中的數據通過圖像實時展示,這樣可以通過Android,Mac OS,Windows等系統平臺實時顯示。

4 教學資料開發

當溫度傳感系統項目開發完成后,將項目整理為ZigBee項目實訓,項目開發過程的資料做為實驗指導書,對學生進行為期兩周的實訓。

學生通過兩周的實訓項目的開發,深入理解物聯網基礎知識,還可以將所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其基本技能,實訓項目還設置了拓展項目,對已掌握基礎知識的同學,在已開發的項目進行深入開發。學生通過項目實訓,可以根據實際項目的需求選取合適的硬件和相應的開發軟件,開發相應的物聯網應用系統。

5 總結

本項目通過一個實際的溫度傳感系統項目開發,采用MC12311芯片組建了一個ZigBee網絡,引入了溫度傳感器DS18B20,設計了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完成了環境感知系統項目開發。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對項目開發軟、硬件資料的整理為項目化教學資料,對高職物聯網相關專業學生進行為期2周的項目開發實訓。

篇(4)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3-0139-02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study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s suppos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hence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物聯網是目前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嵌入式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網絡、分布式計算、移動計算等技術的基礎上,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聯接起來,通過無線網絡采集實時動態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處理,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應用范圍覆蓋面廣,人才需求旺盛。應用型高校物聯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培養高素質的物聯網方面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為核心,強化系統設計和軟硬件編程能力,使學生具備專業核心競爭力。

1 物聯網專業課程特點

物聯網專業包括了物聯網傳感技術、物聯網接入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物聯網安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單片機與接口技術等[1]。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RFID原理及應用、傳感器技術、高級嵌入式技術(A8+linux應用開發)、ZIGBEE技術應用及無線網絡、物聯網信息安全、Linux系統開發、云計算、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等[1]。

物聯網專業核心課程涵蓋了嵌入式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的軟硬件課程。這些課程涉及面廣、實操性強,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決定通過教學必須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抑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應用型本科培養技術型人才的要求,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2 物聯網專業課教學現狀分析

物聯網是新興產業,物聯網專業的創建時間短,涉及多個學科,物聯網專業教學也處于摸索階段,對本院物聯網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偏重理論

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但是,很多老師并沒有充分理解這一培養目標,沒有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由于慣性思維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仍然按照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安排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而不重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學生也習慣于死記硬背而不善于應用,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培養的學生,只注重對知識被動機械地記憶存儲,不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差,走出校門也只是“半成品”。

2) 教學過程單向

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很多教師授課時只注重理論的講解,比如程序設計類課程,大多數教師都是按照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體系來開展教學,重點講解語法、概念、規則,這些內容多抽象,難以理解,多數學生不能及時消化,而教師為了趕進度,只能按部就班的繼續講解新的知識,學生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卻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自然失去了興趣。

3) 理論與實踐錯位

目前很多院校理論課和實踐課是分開的,在授課過程中基本都是先講理論,后安排實踐,且由于實驗設備不足,實踐課時遠低于理論課時,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間隔時間也比較長,學生上實踐課的時候,很多知識都已經模糊甚至遺忘了,教學效果當然差。

4) 實踐環節相對薄弱

理論課堂上教師主要對基本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很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理論課沒有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嵌入式類課程中,多數要用到單片機、開發板之類的硬件設備,很多教師講解的時候都是純講理論,而不會現場實物演示,學生聽得一知半解,更別提動手操作了。

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思

1)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質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由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指出“教、學、做”在教學過程中是一體的,“做”是核心,教學都要圍繞“做”來開展[2]。簡單地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其實質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為重點,整合教學資源,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真正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有利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

2)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

要很好的實施“教學做一體化”,需要以下幾個條件:配套的教學場所、高技能的教師隊伍和比較詳實的教學實施計劃[3]。“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束縛,保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獲得職業所需必要技能[2]。

① 建立適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大學以服務地方為宗旨,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它的教學指導思想是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各種教學手段,培養生產服務于一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大學的課程體系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視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合物聯網的知識體系和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物聯網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設計、開發、維護物聯網應用系統的能力,包括物聯網節點能力、網關能力、傳輸網絡能力和數據中心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集中體現在培養這些核心能力,可以分為三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為:C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應用、電路基礎、數據庫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物聯網概論、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物聯網上位機開發、RFID技術應用、物聯網中間件技術、智能設備應用開發(基于Android平臺)、物聯網產品管理與維護,實踐實訓課程包括:物聯網認知實習、感知層組建綜合實訓、物聯網上位機開發實訓、智能設備應用開發實訓、無線傳感網組建實訓、物聯網項目綜合布線、物聯網技術綜合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

其中,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需要專業基礎課程知識作為支撐,因此,依據專業核心課程來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包括了物聯網應用層、通信層和感知層三個層次,關鍵技術涵蓋傳感技術、接入技術、網絡技術、應用技術和安全技術的主干課程,結合實踐實訓課程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的核心技能,比如專業核心課程中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RFID技術應用等課程的學習,以及實踐實訓課程感知層組建綜合實訓,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中數據采集層(感知層)設備的使用和調試;通過物聯網網絡技術(無線通訊)與物聯網項目綜合布線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物聯網工程項目中數據傳輸層設備的使用和調試。實踐實訓課程模塊是根據物聯網技術發展方向和特點,以“崗位驅動”的模式建立相關的核心課程、實訓項目,以項目實訓入手,讓學生們快速地進入角色,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可以直接進入實踐崗位。

② 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實踐能力

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分界線逐漸淡化,課堂教學既包含理論,又融合了實踐操作,對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培養或引進理論與實踐雙結合的教師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物聯網專業建立時間晚,對口的專業教師少,尤其需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應用型高校應該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增加教師培訓渠道,如:(1)校內培訓,對缺乏物聯網專業知識的對口教師進行集中培訓;(2)國培省培,委派教師參加全國全省各地物聯網專業教師集體培訓,了解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交流物聯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校企合作培訓,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交流學習,了解企業的實時需求、運作模式和新興技術,參與企業研發,提高自身業務能力。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提高專任教師專業素質,使他們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教學功底,又有過硬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

③ 安排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活動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強調理論教育以實用和夠用為原則,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動手實操的能力,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都需要有所轉變,首先教學內容應該有的放矢,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理論不能脫離實踐,理論知識的安排必須圍繞實踐技能展開,突出專業技能培養的重點,強化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其次教學形式應該從理論課偏多轉變為理論實踐結合,打破理論課、實驗課的界限,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邊講邊演示,學生也可以邊聽邊操作,用實際操作強化所學到的理論知識[4]。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改變了過去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狀態,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連貫、自然地銜接起來,教學、演示和訓練同步進行,教學方式靈活,課堂生動,突出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領會消化理論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同時,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因材施教。

④ 設計多層次的實訓教學體系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中的做還體現在安排與課程配套的實訓環節。分析物聯網專業的課程特點,優化整合其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確立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礎實驗實踐、綜合實訓實踐和創新設計實踐,每個實踐層次都有各自的實踐環節,如: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大學生創新項目、物聯網設計大賽和畢業設計等操作。

⑤ 創建靈活適宜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檢測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考核強調對教學實施的全過程的考核。對每個學生在教學做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進行實時跟蹤,突出技能訓練的過程控制。同時,不拘泥于傳統筆試的考試形式,增加考試內容和方法的靈活性,考核以實際動手操作方式為主,更客觀、更全面地衡量每個同學的綜合技能及學習效果。

4 總結

通過對物聯網專業教學特點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準則,研究適合于物聯網專業的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結合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從而實現應用型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廖麗嶸.應用型高校物聯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5(9):67-71.

篇(5)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et of things; talent training

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速度迅猛,很多高校開始開設了物聯網專業。高職院校成了培養物聯網“應用型”技術人才的“主戰場”。高職院校的物聯網專業是一個“行業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如果物聯網專業缺乏行業特性它將如同一個人只有身軀沒有靈魂,是沒有生命力的。自教育部發文明確支持各個學校建設物聯網相關專業以來,全國高職院校開展了物聯網專業建設大潮,然而,由于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行業側重點有差異,人才培養模式也大相大相徑庭。我們必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技術的人才培養對接具體的行業特色和需求,開展特色專業建設,走行業特色之路,培養行業特色人才。

1 物聯網產業發展特點

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齊全,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出以下四個字:“熟”、“深”、“新”、“合”。

“熟”主要體現在政策環境越趨成熟。2010 年,物聯網產業正式列入我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國家及各省市又陸續出臺了針對涉及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干項扶持及政策,物聯網產業發展越趨成熟的政策體系與環境,為產業各環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且必要的支持。

“深”主要體現在市場應用深化發展。在“應用示范激發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帶動產業發展”的政策牽引下,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地質災害監測、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多個行業領域中的廣泛得到了應用。

“新”主要體現在協同創新積極推進。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的應用創新及融合,使得物聯網信息化應用進一步深化,同時,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創新也日益加深。

“合”主要體現在產業整合日益加劇。物聯網產業加劇了各行業整合態勢,加速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力集聚、形成突破,形成了整合發展新態勢,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2 高職物聯網專業建設現狀

從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分析,物聯網產業主要有感知控制、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三層”體系結構,各高職院校皆是根據物聯網產業“三層”體系結構培養對應專業人才,主要培養物聯網應用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目前高物聯網專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物聯網專業技能知識的“復雜性”

物聯網是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電子、計算機、測控與通信等多領域相關專業知識,物聯網不同于其它專業,是現有信息技術綜合集成化的產物,所以物聯網專業技能知識相當“復雜”。

2)物聯網專業培養需求的“多樣性”

物聯網融合了多種技術,由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影響,導致物聯網專業應用需求的多樣性,也使得新的技術創新成為可能。

3)物聯網專業學生就業的“寬廣性”

物聯網的廣闊前景引起了產業鏈上各行業的青睞,能夠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電力等行業的從事系統集成與物聯網協議開發工作。

3 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

物聯網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到計算機、通信、控制、電子、信息安全等多個專業知識,所有的高職院物聯網專業都是從計算機、通信或電子專業演變而來,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建設“新瓶裝老酒”。由于高職院的物聯網專業從學院現有專業的演變而來,雖然是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進行教學,可是教學還是老套路,如從計算機專業演變而的還是以軟件開發為主,從電子專業演變而來還是以低層電子技術為主,不能系統性進行專業人才培養。

2)實訓室建設“重復無創新”。很多高職院校的物聯網實訓室是將原有的傳感器實驗室和網絡實驗室進行拓展或者是單組合起來,要么物聯網實驗室都以實驗箱為實驗平臺,實驗內容以傳感器、單片機、無線網絡通信等為主,缺少物聯網的綜合應用開發環境,無法完成對接行業的具體“應用性”開發。

3)課程實訓構建“仿真輕集成”。大都高職院校物聯網實訓室建設過多強調“技術仿真”,沒有接合具體的行業應用環境進行帶有開發性實訓室的建設,缺乏應用集成,實踐性不強。

4 對接物流行業特色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根據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趨勢,以“行業應用”為重點,以行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是專業建設的發展方向,下面以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特色專業建設為例,分析該專業該如何對接行業特色,走特色發展品牌之路。

4.1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基本情況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學院的專業群的布局,依托物流行業和湖南省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的優勢,2012年在湖南省高職院校第一個開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專業主要面向物流及相關行業智能物流相關崗位,培養具備智能物流項目的規劃、設備安調、系統集成、售后服務等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4.2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的專業職業能力培養

學院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結合物聯網專業技術體系,構建專業物流行業特色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1) 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的專業能力培養體系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歸納為由三個層構成:感知層(物流信息采集層)、網絡層(物流信息交換)和應用層(智能物流)三個層面。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的高職物聯網專業能力體系如圖1所示。

在感知層,針對專業面向物流行業的具體特征,著重智能物流物聯網感知基礎應用能力;在網絡層,著重培養智能物流物聯網數據通信應用能力;在應用層,重點培養智能物流物聯網技術開發應用能力。

2)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的專業職業崗位培養體系

學院物聯網專業對接物流行業特色劃分為:智能物流營銷策劃類、智能物流運營管理類、智能物流技術類等崗位;主要培養為物聯網企業及IT行業培養信息系統集成設計、物流自動化技術、物流信息系統開發、工程項目管理、售前技術支持、售后技術服務的特色專業人才,其對接專業職業崗位能力培養體系如表1。

在感知層智能物流物聯網技術基礎實訓室,重點訓練學生RFID感知技術、條碼感知技術、情景感知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無線網絡組網技術等物聯網基礎信息感知與采集技能。

在網絡層智能物流物聯網仿真實訓室,重點訓練專業學生把感知層的采集的物理事件和數據和應用層物流行業應用系統相互連接,能通過WIFI、移動網絡技術及Internet構成一個可以互通信息的系統的專業能力。

在應用層智能物流物聯網技術開發實訓室,對接智能倉儲、智能運輸及智慧供應鏈等物流業務中具體應用,通過具體項目實踐,訓練學生物聯網應用集成及項目實踐能力。

4.3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的專業培養效果

在對接物流行業特色物聯網專業建設的輻射下,學院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1)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推進新技術研發

學院與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成立“物聯網感知技術與應用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發湖南省“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超高頻電子標簽芯片研制與應用示范),積極開展新技術研究,為提升專業服務產業升級轉型注入新的動力。

2)承擔省級重點項目,打造專業品牌

篇(6)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踐行教育服務社會的理念,結合現有部分本科院校的轉型方針,我校確定為應用性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定位是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物聯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傳感和射頻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物聯網領域相關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應用系統的維護、管理、服務等崗位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實踐環節在總學分中高達30%以上。為了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落實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勢在必行[1]。在合作理念上,按照“專業對接行業、實訓扎根基地、科研結合產學、項目推進創新”的基本思路,廣泛開展與企業的實質性對接;在合作原則上,堅持互惠共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整合校內外兩種資源,提升合作實效;在合作機制上,建立導向機制,以就業為導向,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服務社會作為首要任務。

二、校企合作的意義

(一)通過校企合作,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對培養規格進行準確定位,利于更好發揮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中的目標牽引作用[1]。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計劃,共同開發課程,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和科研研發基地,共建專職老師與兼職老師相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讓企業行業全程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的調整、優化,參與專業課程的研究與開發。產教融合,創新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把產教結合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以此帶動培養方案的建設與調整,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構建了“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企一體化培養“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建設是培養既有高校教師資格的專業職稱,又有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證書、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在開辟渠道和實現人員雙向交流的基礎上,為教師到企業見習鍛煉、掛職實踐、參與員工培訓提供平臺,也為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實踐專家來學院兼課任課、當好實訓實習指導教師、參與監控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和量化評價教學質量創造條件,建立教學團隊的建設機制和素質提升機制。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實施訂單培養。企業可為學校提供實訓基地和實訓設備,并接受師生見習和實習,服務專業面向產業,也為學校面向社會推行“訂單式”教育提供了基礎。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模式,根據企業需求實現訂單培養,在企業、學生互選的前提下,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在確保通識教育、學科基礎課程和學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前提下,根據企業需求,安排企業急需專業理論課程或實踐教學環節;在確保畢業生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將畢業實踐與企業試用期打通,使學生盡快地融入企業生產。通過校企合作,增強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行業發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提高專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度與貢獻率。

三、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方式探討

(一)現代學徒制在校企合作的作用。現代學徒制在有些職業院校開始推廣,是校企合作的一種方式,以培養學生為核心,以專業的課程為紐帶,以學校的老師和企業工程師深人合作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理論與企業具體的實踐相脫節,理論知識與企業對人才要求能力相割裂、學校教學場所與項目實際開發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從而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改革。在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中實施實施現代學徒制,讓學生采用學校與企業的交替式學習和項目開發,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接受培訓,實現理論到實踐,以解決實踐的問題再來學習理論,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現代學徒制的意義。重要的意義有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對不同行業的熟悉程度,實現因材施教,學徒制是一種教師和學生就像師傅和徒弟一樣,針對具體的實踐問題面對面的教育指導的方式,從而加強了老師和學生的相互了解,實現了對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教育,有利于摸清學生的理論知識或實踐薄弱環節,實現因材施教的針對性的培養。二是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部分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邊學習理論知識,邊做項目,從而實現了

CDIO的教學方式,學生更有興趣達到更好的效果。情景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被動者變成主動者,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的效果和學習的意愿達到最強。三是學生有較好的就業前景,通過學徒制培養,很多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在項目實踐中自己的優勢得到發揮,通過真實具體的項目使其學習更有指向性和社會性,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礎,在畢業時可以被與專業對口的企業錄用。

(四)深化校企合作實施辦法分析。依托湖北省或武漢市物聯網重點產業和相關行業,通過準確定位實現校企合作,其校企共建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流程圖如圖1所示。

(一)湖北物聯網企業分析。湖北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創建了“智慧光谷”――“武漢?中國光谷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武漢物聯網聯盟的宗旨,就是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合作,以獲得物聯網關鍵技術突破,擴大物聯網在湖北的推廣應用,打造湖北省新的千億元產業。結合武漢特大城市以及“兩江多湖”的特點,啟動智能交通、智能湖泊、智能城管、智能小區、智能電網、智能商貿、智能物流等物聯網示范工程,通過建立物聯網子系統,節約社會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減低碳排放,同時促進本地物聯網企業發展壯大。通過示范工程探索完善的運作模式,形成長效運作機制,將武漢打造成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重點城市。分析企業的特點和用人需求,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

(二)實行“雙導師制”。在學生入學后,盡量能為每個學生配備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兩個導師根據學生個性,對學生進行精雕細琢,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導師制使教師、師傅和學生間交流頻繁,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成績評價由校企雙方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課學習成績,由任課教師評價;在企業實習期間的成績按照企業導師占60%,學校導師占40%的比例,實習期間的表現和實習結束后的效果都可以作為評價指標。

(三)教學時間安排。學生的學習是在企業中的實訓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一般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以四年學制計算,學生2/3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1/3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采用大一到大三每學期20周,其中16周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4周在企業實習,大四一整年都在企業實習,學生在前三年的時間內在學校、企業進行“項目實訓”或“輪崗實訓”,最后一年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過程同時完成畢業設計。

(四)實習基地的建設。在校企合作的另一方面,企業要投入大量資金以提供足夠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實際訓練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學生實踐學習用,并且能夠提供足夠的崗位讓學生實踐,包括技術力量、實訓設備、實訓場地等;同時學校也為企業提供技術力量,人力和專業技術知識,共同推進產學研的結合,進一步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如增強校企聯合,加強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堅持“產學研相結合”、“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下,學校為基地企業解決生產問題,優先提供畢業生,企業為學校提供良好的實習教學基地。每個實習基地都聘請了本科以上學歷,具有一定理論、實際工作經驗的校外指導教師,同校內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將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在企業生產一線崗位接受職業指導和訓練,了解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加深對自己所學課程的認識,提高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

四、總結

通過校企合作,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雙師” 結構教學團隊,實施訂單培養;在實踐環節實施過程中引用現代學徒制,讓學生采用學校與企業的交替式學習和項目開發,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接受培訓,實現理論到實踐,以解決實踐的問題再來學習理論,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共建實習基地,產學研結合,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實現了應用新本科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魯彥彬,葛雷;應用型物聯網人才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2(21)

[2] 胡成松,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新教育時代,2014.3

[3] 劉芳,Brief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for Transformation in and Development of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教育研究會議期刊,2015.6

[4] 胡成松,民辦高校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探索,湖北省十二五規劃項目

[5] 薛蓮,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探索,中國教育改革論叢,2013.7

[6] 李長友; 譚正航;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機制的優化,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2期

篇(7)

一、項目教學法的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實訓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使專業實訓更接近社會需求,最終能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為此,研究了一種更貼近實際應用的教學策略――項目教學法。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在技工院校、職業教育中,項目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勢,應進一步總結提高,大力試用推廣。

二、《物聯網應用技術》課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1)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具有指令多、理論知識抽象、編程思想復雜,但實踐性強等特點,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感覺內容抽象,枯燥無味,不容易聽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項目實踐中掌握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的理論知識,提高物聯網應用技術操作技能水平,做到學、做合一,理實一體,最終達到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學習的態度。在教師精心創設的環境中,把學生帶入學習的主題,學生的共同興趣必然會相互促進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而這些多個項目興趣的累積同時也會逐漸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興趣氛圍和學習氛圍。

(3)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學生在項目里不斷討論、交流、自主探索,必然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這為陪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了可靠的前提。誠然,學生能養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也是我們教學的一個目的所在,而實踐證明項目教學確實能達到這一目的。

(4)有利于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中,不僅僅對學生是一種考驗,對教師也是一種挑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要有高質量的師資作保障,在進行項目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和熟悉所選項目,并且要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問題進行預測和分析,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還要進行跟蹤并對學生進行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同時還要加強對相鄰學科的學習。因此,運用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優化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在《物聯網應用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1)確定項目任務。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學的整個過程和內容都以項目為主線,項目確定后,整個教學過程也就確定了下來,所以項目的選擇是關鍵。但是項目的選擇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它既要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又要能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既能運用已有知識,又可以發揮創造力。就《物聯網應用技術實訓》課程,由教師提出項目任務設想,然后與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詳見下表)。

(2)制定計劃。首先由學生組建團隊,這一步很重要,它是貫穿整個項目教學活動的基礎。筆者根據班級學生綜合情況,把班級學生劃分為三類:一類為VC編程較好的學生,另一類為eclipse編程較好的學生,第三類為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每類出一個學生自由組合,三人組成一個小組。這樣利于學生的項目分工、合作、融洽等好處。每小組選舉產生組長,小組成員討論并制定項目實施計劃,根據個人特長分配不同的工作。小組制定一份完成“項目”的計劃書,其內容包括人力分配、完成項目所需時間計劃、使用材料計劃、所需模塊等。

(3)實施計劃。每個小組安排一臺物聯網綜合實訓設備及兩臺電腦,根據小組制定的計劃,完成對項目的功能拓撲圖、程序流程圖、程序設計、連接圖繪制、器件安裝、項目調試等。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和解決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切忌走回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完成實操的老路。學生遇到的集體性問題,教師應進行集中講解,但一定要把握切入的時機。教師恰到好處的講授,將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可以擴充學生的相關理論知識,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總之在這個環節,教師的角色是輔助者、監督員,學生才是項目的完成者。在實施項目過程中,教師起到主持人的作用,而學生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邊做邊想,從不同的項目中去了解整個流程,從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小組溝通協調能力等。

四、項目評價

項目的評價是項目教學法的重要環節。針對所給出的項目,教師應設計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使其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評價。在設計過程中采用階段性評價與目標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分階段、分目標地給出考核結果。同時建立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相關專業教師綜合評定的多元評定機制。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操作熟練程度、團隊合作意識、問題處理能力等各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客觀地給出考核評價結果。

五、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反思

項目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選取項目來創設情景,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習,通過完成項目實現“意義建構”,通過解決現實問題促使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允許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同時又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體現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廣泛應用到技能實訓中,但在實施項目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篇(8)

中圖分類號:TP391.44

眾所周知,建設一個智慧校園必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1)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泛在的無線的網絡環境、移動的網絡環境、無限通暢傳輸的網絡環境等網絡基礎設施。(2)智慧應用系統:依托網絡基礎設施和公共支撐平臺,建設智慧應用系統。(3)校園公共網絡平臺:繼續擴充互聯網絡中心的機房、校園卡網絡平臺、學生一卡通的認證容量,建設集成服務器主機、存儲和共享軟件于一體的云服務平臺及靜態和動態大數據倉儲。(4)智慧校園綜合網絡信息服務:按照智慧校園的思路,整合各項應用于一體,統一制定一個標準,面向師生、面向管理人員以及面向領導的綜合網絡信息服務平臺。(5)規范標準,建立體制機制:建立感知識別終端、傳感器件網絡接入和紅外線識別標準等等。

通過以上的建設與實施,在未來的智慧校園里,隨處可見本文中所描述的以下場景,注意:它絕不是美國好萊塢的大片。而是未來的智慧校園。

1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手機

1.1 手機可開門。“宿舍鑰匙、抽屜鑰匙、教室鑰匙……一大串,粗心的男生可能會忘記帶,或是會丟失,但是在未來的智慧校園再也不會發生因為沒帶鑰匙而被‘拒之門外’了,因為手機就是開門的鑰匙。”只要同學把手機,在門禁讀卡器前輕輕一晃,“嘀”的一聲,宿舍門就會自動打開了。老師也是如此,教室的門、辦公室的門都能通過這款手機打開。同時,學校還借助門禁系統對持手機人的權限進行分類限制和管理,大大提高了身份識別的安全性。在安全校園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1.2 手機能借書。如果沒帶借書卡,就沒辦法去圖書館自習、借閱、歸還了……在未來的智慧校園里,各位親,不必再糾結。借助智慧校園的物聯網系統全面整合圖書管理系統,學生在宿舍里,或是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里都可以先用這款手機完成查詢、預約,然后有目的性的輕松實現圖書的借閱、歸還,學生還可通過這款手機以短信的方式實現到期提醒、續借等其它服務。

1.3 手機可考勤。在每一次上課時,傳統的課堂中老師要通過點名考勤,可在智慧校園里,這個傳統被打破了。在每一次課程結束后,任課老師可以通過后臺基礎數據庫調出本次授課課堂考勤記錄文件,準確識別出班級所有人員的到課率情況,時間精確到秒,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還杜絕了別人代替簽到的現象,給日常教學管理提供了巨大幫助。因為手機就能打考勤,老師不用每一堂課花太多時間在點名上,是不是缺勤、遲到一目了然,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教室

未來教室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改變,它將徹底顛覆學生、家長對傳統教室的印象。在這個大house里上課,老師不用在黑板上寫字,當然也就不用吃粉筆灰了,學生更沒有教材,當然也就不用背沉重的大書包了,只有一個像超大屏幕的電子白板,老師的玉手輕輕一指,真的是在彈指一揮間,所有的授課內容就像一個電影一樣,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而學生只要隨手拎一個“電子書包”即可輕松上課,電子書包里裝滿了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材,學生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業并提交作業,也能在上面與老師展開精彩的互動。它就是一個專用的學習PAD。

除了當場布置課堂作業,并迅速反饋學生答題情況外。只要學生能上網,他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別的什么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和老師進行遠程互動,向老師提交作業,老師也可以即時在線批改作業。可以說互動無處不在。

所以說未來教室最大特色就在于互動的暢通性和無限性,除了課堂上的多媒體互動,還可以通過遠程系統實現平行班級之間,同類學校之間,同門課程之間的高清互動學習,這對于大學生中自主創業和在外兼職的學生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不必擔心落下課程,真正實現“天涯若比鄰”!

3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樓宇

智能樓宇,在教室里冷了嗎?光線夠充足嗎?這些問題,在智慧校園里就不用操心了。因為智能樓宇能根據學生不同時段身體狀況,自動監測環境溫度濕度、調節室外景觀照明自動設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將自然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節能環保更安全。

4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網絡

校園里到處都有無線WIFI信號,是不是很爽呢?智慧校園不僅有一張無縫WIFI網絡,而且實現內外網兩套網絡隔離,校內人員通過用戶名密碼認證方式接入無線網絡。無線校園能夠對用戶設置不同的內外網訪問權限,實現對上網權限的隔離。這樣的系統設計完全可滿足學校日常無線網絡使用需求,做到內外網信號獨立不干擾,提升了網絡的安全性。

5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門衛

進出學校都要登記,但以前都由人工完成,在智慧校園都將由智能訪客系統代替保安查看身份證件、登記、記錄離開時間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前來學校造訪的人員只需拿著證件,在電子識別器上輕輕一按,訪客信息就能瞬間獲得,并出具訪客單,大幅度加快訪客登記及離開流程。提升管理質量和效率。

6 未來智慧校園中的教學管理

6.1 日常教學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智慧校園里建立了全面和主動的教學管理體系,從此,教學督導組貌似無事可做了,校長想聽哪個老師的課,只要打開哪個老師所在教室的監控終端,所有情況一目了然……。下屬想找領導辦點事,可以先上網絡平臺上看看,領導在不在,或是看看領導忙不忙,這樣有選擇性的辦事,高效,方便。利用高科技,將更加完善教學管理的組織體系、評價和考核體系,從而對教學的質量有了一定的保障。

6.2 實訓室管理。因本人所在學校是一所職業類的學校,每個學期,每個班,幾乎都有3到5周的集中實訓,實訓,實驗內容超多,所以在智慧校園里實訓室管理會更加重要。傳統的管理方法工作量大,實訓過程有一定的安分隱患存在。在未來的智慧里,學生利用手機可以快速的獲取實訓設備的基本屬性等信息,學生還可以在實訓室里通過電腦打開網絡,獲取實訓的操作流程,操作內容,操作步驟等信息。與此同時,學生如果在實訓過程中出現了錯誤的操作,可以通過實訓室監控系統發出警報并切斷設備的電源,以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實訓過程的全部數據可以被記錄下來并提供給學生和老師,這樣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后可以對實訓過程和操作步驟進行改進。學生可以重復看實訓的步驟和內容,實訓室內還安裝了智能插座,智能插座不僅能提供傳統的電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將實訓設備的耗電量及時的反饋給實訓室管理人員,使管理人員能夠通過控制插座的開關動作來完成實訓室的全方位的安全有效的管理。這對于職業類的學校更是對教學有更大的幫助。

7 總結

智慧校園是依托物聯網建立的,其目的是實現校園服務的智能化。利用云計算和物聯網這兩個技術,可以實現校園內的所有信息即時共享,互聯共享。再生共享。大量信息通過物聯網的不斷整合能夠產生新的信息,從而提供智能化的服務。有了智慧校園,師生之間開展教學工作如魚得水,智慧校園同時也給學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總之一句可以概括:智慧校園提供的是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氛圍、透明高效的教務管理平臺、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環境。相信就在不久的將來,物聯萬端,云展智慧,定會建設一個美麗的校園。

參考文獻:

[1]王保云.物聯網技術研究綜述[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9(12).

[2]崔文,王國勇.基于校園網的云計算應用初探[J].微計算機信息,2010(18):221-223.

[3]張應福.物聯網技術與應用[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0(1).

篇(9)

0 引言

物聯網[1]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實現人們對物理世界更加透徹和深入的感知,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被我國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支持發展。

由于物聯網作為一種新技術,物聯網專業人才緊缺,無法滿足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為了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的號召,培養物聯網產業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在全國35所高校批準設置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2]作為一門新設置專業,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物聯網行業亟需的是動手實踐能力強的物聯網專業人才。而物聯網工程是一門工科專業,必須結合物聯網行業的需求和專業特點,著力培養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物聯網工程專業在進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探索時[3],要緊密結合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1 實踐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從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出發,結合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特點,本文提出實踐驅動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將實踐能力培養定位為物聯網人才培養的中心位置。物聯網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法改革都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為基本出發點。

本文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三個方面來闡述實踐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原理。

2 基于實踐驅動的課程體系設置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在明確了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后,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其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規定了學生學習內容、知識體系。由于物聯網工程專業需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其課程體系的設置中,要加強實踐內容的比重。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分為兩大部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

理論課程,主要包括通識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理論課程,主要教授的是相關課程的理論基礎知識,為學生開展實踐奠定理論基礎。

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對應理論課的實驗課、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綜合實訓等。為了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實踐課程設置方面,增加課程實訓、綜合實訓的教學學時。

3 基于實踐驅動的教學方法改革

多年的教學經歷發現,如果理論課程單純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不便于學生對相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印象也不深刻,教學效果較差。而實驗課程,如果采用驗證性實驗進行,會導致學生不愿深入實驗原理內部去探究和學習,實驗課程流于形式,無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果實驗課程讓學生從零開始自己做實驗,通常學生會覺得難度較大、難以完成,同樣無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此,提出基于實踐驅動的教學方法改革。

在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論講授,提出將實踐貫穿到理論課的講授過程中。在每個理論知識點介紹完成后,立刻通過具體的實踐例程讓學生了解知識點的具體使用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理論講授―實踐例程的不斷循環往復,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強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實踐課的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精心選取實踐課的內容。為了避免驗證性實驗和從零開始實驗這兩個極端,實踐課分為2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對實驗內容進行分解,對其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介紹和講解,解決學生實踐中的障礙。第一個階段是關鍵,其介紹的內容是實踐目標直接相關的技術,在進行開發直接使用。學生在做好第一階段的學習后,才能開展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地將所學的技術應用到項目開發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開發的能力。這樣,通過兩個階段的實踐,既可以避免驗證性實驗學不到知識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從零開始實驗難度大的問題,提高學生實踐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 基于實踐驅動的考核方式改革

在實施基于實踐驅動的物聯網工程教學后,實踐內容在整個專業的學習比重明顯增加,相應的考核方式也需要進行對應的改革,以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單純的試卷形式的考核方式顯然難以滿足實踐驅動下的物聯網人才培養模式。

為此考慮對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針對有實驗內容的理論課的考核,將學生的最終成績組成定為3部分,即平時成績、試卷成績和實驗成績。平時成績主要是學生平時的出勤、作業、平時的表現,占20%。試卷成績,即考試試卷的卷面成績,占40%。實驗成績,是學生的實驗方面的成績,占40%。實驗成績的評定方式較為重要,要精確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學生上機考試或實際動手操作,老師現場評分來考察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針對單純實踐課程,如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綜合實訓等實踐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更為重要。具體是由指導教師實踐任務書,定義實踐的內容、需要達到的技術指標、功能指標、性能指標等。實踐課程同樣分為2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指導教師講解介紹實踐目標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行編程,讓學生掌握關鍵編程技術。在第一階段中,指導教師每介紹一個關鍵技術后,向學生布置使用該技術的小任務,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掌握對應關鍵技術的原理。這樣,通過一個個小任務的開展,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相關技術。學生在自己做小任務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記錄學生的表現,作為實驗的平時成績。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后,進入第二階段,即讓學生使用第一階段學到的技術,獨立開展實踐任務的開發,指導教師在實驗室負責指導學生,并指導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后完成開發后,組織學生制作答辯PPT和撰寫實踐報告。邀請專業的其他老師組成答辯小組,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獨立答辯驗收。學生的實踐成績中,指導教師定的平時成績占50%,答辯組給出的答辯成績占50%。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可以引導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重視實踐學習,加強鍛煉和培養學生編程實踐能力。

5 結束語

經過在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生中開展實踐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發現學生更加重視實踐方面的學習,調動了學生開展實踐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再懼怕實踐內容學習,同時也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學習到知識,實實在在地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在重視實踐學習的同時,部分學生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基礎問題無法自己解決。同時,物聯網技術和物聯網行業需求一直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這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總結經驗,同時結合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和需求,動態調整我們的實踐內容和教學方法,讓我們的教學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物聯網專業人才。項目驅動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篇(10)

目前,我國擁有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開設有《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該課程既是該專業的核心課,也是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長期以來,《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從MCS-51系列單片機的結構、指令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出發,再到定時,計數器和中斷系統、存儲器及接口、單片機通信技術,最后再輔以幾個簡單的單片機應用。這樣的教學內容,一方面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另一方面與企業的主體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鑒于這種現狀以及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現實需要,《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必須進行改革。

作者近期走訪的多所院校,單片機課程的教學方法依然陳舊。從教學方法上看,灌輸式課堂教學固然有它的好處,但也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實驗手段上看,多數學校沒有重視實踐教學,缺少直觀的實驗方法。隨著硬件技術的不斷提高,那些老舊的單片機實驗箱和實驗臺早已無法滿足課程實踐的要求。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和實踐脫節嚴重,學生們缺乏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近年來,我國正處于物聯網技術的井噴時代。物聯網技術使人類在信息的世界里獲得一個嶄新的互通方式,從而打破了原有的思維模式。讓人類社會的信息連接方式從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連接,擴展到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溝通和連接。物聯網帶來了信息技術新的增長點,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物聯網通過匯集、整合和連接現有的技術,推進了技術的升級,給徘徊已久、疲態漸顯的信息技術帶來了新的前景和目標。物聯網實現了信息技術精確的控制、通信和計算功能,以全面感知、互通互聯和智慧運行為技術特征,對信息技術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下一階段IT產業的任務。基于這種形式,當今各個高校基本上所有的計算機類專業對單片機課程的教學都有了新的、緊迫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要迎合最新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盡可能銜接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否則就會與當今技術的發展狀況嚴重脫節,教學缺乏時效性。那么,在當今物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的單片機課程,如何才能體現出目前的新技術、新要求?對于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如何做到單片機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有效貫通?如何構建單片機教學內容,從而適應物聯網相關崗位的技能需求?在現有的實訓條件下,如何加大實驗實訓力度,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經過多年的單片機教學工作,作者提出從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革措施,解決目前單片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單片機課程對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它包括了模擬/數字電路技術、接口技術、軟件編程技術、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和機械傳動技術等眾多基礎知識。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第三學期開設本門課。這就意味著學生不可能在學習之初就掌握大量的前置內容。因此,選擇一套難度適中、內容全面,同時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材研究上,有如下構思:

(一)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選擇一本深淺適中、理實結合、內容新、結構合理的教材作為學生的參考教材。教材內容首先應打破原有的理論體系,重構課程內容,用實例組織單元教學;其次,所選用的教材應融“教、學、做”于一體,體現職業教育的實踐性特點;第三,能反映目前企業的需求,突出教材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同時貼近職業崗位的需求。

(二)為了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選定了參考教材的基礎上,應組織編寫一本校內主講教材。主講教材應遵循職業教育的特點,盡可能由實訓部分組成,包括職業導向、教學目的、知識講解、梳理與總結等內容。這樣,有利于教師有重點地開展教學過程,也有利于學生及時了解教材相關的職業特點,并且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高效率的自學。其中“職業導向”模塊說明實訓部分培養能力的應用崗位;“教學目的”模塊為實訓模塊提供學習過程指導;“知識梳理與總結”模塊將主要內容進行提煉與歸納,以便學生能夠進行復結。在主講教材編寫過程中,應采用近年來單片機應用產品開發所用的流行語言,同時將其融合到各個實訓項目中去,避免單獨講解編程語言。在敘述方式上,避免刻板的描述文字,盡量使用與實踐相關的圖、表,在列出必備的器件清單等細節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設計。原理性內容敘述簡約,將一些知識轉變成小問答,小技能等方式進行描述,增加教材表現形式和可讀性。在教材的配套資源上,應配備相應的教學課件及所有實訓的演示程序,將程序盡可能詳細地加入注釋,方便學生學習。

二、重構課程內容。用實例組織單元教學

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見單片機的影子。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普遍反應課程太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依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遵循由淺人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一個個典型的單片機開發實例,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設計。這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單片機教學,都是先介紹MCS.5l系列單片機的硬件結構,接著學習指令系統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然后講述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和各種器件的應用,最后再輔以2~3個系統綜合設計實例。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們肯定會感到難學。試想一下,對于剛剛步入高職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可能都沒有系統學習過計算機的結構,甚至連數字電路也是起步不久。而要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單片機內部結構,并且還能加以應用,這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以往的單片機教學中,程序都是采用匯編語言進行編寫的。用匯編語言設計單片機應用程序雖然靈活,但是對與剛剛接觸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比如,Intel 805l單片機,它的指令系統共有111條匯編指令、42種助記符、7種尋址方式。如果講解過程還是采用匯編語言,由內部結構到指令系統再到設計實例@個步驟進行,那么,在講解程序時,只能使用文字說明的方法開表達每條匯編指令的功能及作用。最后,當所有的內容學完后,學生們甚至還沒弄明白MOVP0,#0FFH和MOV P0,#00H兩條指令,怎么就能使連接在單片機P0端口的8只LED點亮或熄滅?所以,這種程序設計方法很難掌握。如果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太多,而又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失去繼續學習下去的興趣。

因此,依照高職學生的特點,課程內容應將單片機軟、硬件相關知識與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技能相融合,將陳舊的教學內容打亂,重構成若干個教學模塊,形成“訓練任務+相關知識學習”的課程結構體系。學生可以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習到該任務涉及到的單片機原理與結構,獲得有關實踐操作的技巧和經驗。再進一步將這些學習到的知識、技巧和經驗應用到復雜一些的項目開發任務中。學生在這種“做中學、學中練”的認知活動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和學習樂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最好是在具有實物投影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內組織。教學時,先按照任務要求,搭建好硬件電路,將目標文件下載至單片機中(也可進行仿真演示),讓學生們觀看實際的效果,并理解任務要求的真實含義,以便在一開始就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一邊實操,一邊學習理論,直至任務完成,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和總結單片機的應用。同時,單片機開發用匯編語言的局限性必須打破。為符合“縮短開發周期,提高開發速度,降低開發成本”的實際要求,迎合企業中進行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的主流語言,課程教學的程序設計全部采用c語言進行,并把相關c語言知識融合在工作任務中,避免了把c語言單獨講解,而且老師易教,學生易學,讓學生在實操中逐步掌握編程的方法,達到學以致用。這樣,以若干個由淺人深的任務項目為教學核心,為這些任務配備必須掌握的基礎原理及硬件結構、軟件操作知識等,讓學生們一開始就能得到感性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習慣于實際操作,通過實踐的體驗去感知一些基本的經驗性知識,在此感性認知的基礎上,他們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和方法,進而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將十分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建立仿真模M實驗平臺。降低準入門檻

單片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想要學好單片機,最重要的是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模擬實驗相結合,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實踐環節與之配合。在目前的單片機教學中,實驗環節往往依賴陳舊的實驗箱或購買的單片機學習開發板。這兩種方式,價格相對來說都比較昂貴,很多經費有限的學校來說,難以做到學生人手一機,導致學習門檻提高,多數學生難以跨人單片機學習的大門。鑒于這些原因,課程所有實驗內容均采用計算機進行仿真操作。仿真軟件使用近年來普遍采用的Proteus-7.8,目前主流計算機既可流暢運行。

上一篇: 中學生暑假活動總結 下一篇: 大學開題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a爱视频日本免费 | 在线视频中文2021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亚洲最新久久天堂网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