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04 02:29: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典誦讀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經典誦讀論文

篇(1)

【關鍵詞】

誦讀經典 文化傳承 明理 尊重 謙讓 品德高尚

【目 錄】

開頭……2

一、誦讀經典的必要性……3

二、誦讀經典,吾在做,吾在堅持……5

1、課前2分鐘的齊聲誦讀 ……5

2、及時檢查背誦,讓背誦成為常規作業……5

3、舉行書寫經典的硬筆書法比賽……5

4、舉行多種形式的誦讀比賽……6

三、經典誦讀的教后收獲……7

1、學生心境認識的變化……7

2、學生言行舉止的變化……8

3、學生成績在不斷提高……9

四、經典誦讀在延續……9

開頭

去年11月,在參加省骨干教師跟崗培訓時,遇到了一個好導師——__校長,她很重視經典的傳承,她說:“誦讀經典,就是每天與圣人對話。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東西,我們不能丟掉,像《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治家格言》《增廣賢文》《千家詩》《幼學瓊林》《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蒙學,《論語》《老子》等四書五經之類,都應該讓孩子們去讀,去背,利用測試、考試、多種形式的比賽來培養孩子誦讀的熱情,使學生從小就懂得自律,慎獨。” 是的,浩瀚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經典著作凝縮著中華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為了傳之千古的結晶。國學經典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燦爛遺產,也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體,融合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個思想流派,內涵豐富,廣博精微。北大教授季羨林說:西方文明輝煌了二、三百年,這是三十年河西,下一個將是三十年河東,這個世界急需東方文化的糾正,否則,世界前途危機重重。他曾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發言:“只有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3]”雖然本人認為季老說的這句話有點過于夸大我們文化的作用,但我十分認同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之基,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的立身處世之本,是華夏兒女世世代代飲之不竭、無可替代的甘泉。我們在文明中,輕易地遺棄了自己的瑰寶——國學經典。傳統被我們遠遠地拋向了身后。我們的基礎教育體系中,對于國學的普及幾近空缺。以致使我們的新一代雖然具有一定的學識,但對民族文化缺少真正的感悟,也缺少一種文化的氣質[3]。國學經典是我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的內部情感、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實踐的智慧結晶,它所蘊涵的“仁、義、禮、智、信”,能讓人以健康的心態來適應社會變遷中的不確定因素,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氣與豪邁更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1]。

讀國學經典,如徜徉于經典的字里行間,仿佛在聆聽先哲圣賢們的諄諄教導,他們的知識、文化乃至思想,歷經千年而不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對小學生而言,誦讀國學經典,既能讓他們了解中華文化之根、把握中華文化命脈的有效途徑,也能使他們樹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養,在文化沖擊和碰撞中得以創新性的發展[1]。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我認為誦讀國學經典的必要性和一些做法,

一、誦讀經典的必要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誦讀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詩經楚辭、老莊哲學、史記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美麗迷人的光芒。通過誦讀這些流光溢彩的國學瑰寶,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1]

比如《易經》——有“不學易無以為將相、無以成太醫。”之稱,《易經》就是經典的源頭活水,是萬經之首,讓孩子讀《易經》!童蒙養正!《大學》是“中國獨有之寶貝”,讀《大學》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中庸》能夠開發領導潛能,培養處理人際關系的智慧,成為一個高eq素養的人才。《老子》是中國人的智謀奇書,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爾不凡。《論語》——中國人的“圣經”,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贊譽,教會一個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千字文》是最好的童蒙識字教材,讓孩子及早養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探究式學習習慣。《三字經》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弟子規》是一整套系統化的“兒童行為守則。而這8本書,除了《易經》和《論語》是上1萬字的,《老子》和《中庸》是4千和5千,其他的都是一千字左右。很短,而且好幾本書的內容都是淺顯易懂、朗朗上口、易記易背。孩子們讀了,必定會受益匪淺!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而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一方面,我認為可以用傳統文化為其打亮生命的底色,讓他們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健康的成長。如《弟子規》的“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與“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這樣一種思想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明確不光要做一個知識淵博、能力高超的人,更重要的是先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讀經典,雖然孩子們現在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后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

另一方面,小學階段這一人生的黃金時間廣泛誦讀國學經典,不僅能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扎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正所謂,胸有萬卷書,下筆如有神!在孩子們的寫作中,也能引經據典,提高寫作水平。例如:《論語》的 “溫故知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熟讀成誦精美語詞和積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多讀胸藏萬匯,勤寫筆下生花”, 在說寫時便能信手引用或化用, 使語言的表達更生動、雋秀和富

于情理和哲理。二、誦讀經典,吾在做,吾在堅持

在參加省骨干教師培訓的跟崗學習之前,我也有讓學生進行誦讀。當時誦讀的是《弟子規》,是利用每個星期一的班會課講完班會主題后進行的,朗誦的時間大概是十幾分鐘。一個星期才只有那十幾分鐘,孩子們就是讀過而已,根本記不住,一點效果都沒有。因此,我對經典誦讀投入的熱情是很淡很淡的。在跟崗學習時,了解到__校長于10年前就在全校實施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對誦讀的解讀與操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令我堅定了我一直讓孩子們讀經典的想法 。學習回后,我就改變了經典誦讀的時間和誦讀方式,并且針對經典誦讀,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淺做法:

1、課前2分鐘的齊聲誦讀。

我把經典的時間改為語文早讀和語文課(也就是我的課堂)課前的2分鐘。每節課堅持做到堅持課前2分鐘組織學生誦讀,并做到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

從打預備鈴開始到正式上課,這段時間足夠孩子們讀很長的一段了。拿《三字經》為例,從打預備鈴開始就從“人之處,性本善”齊聲誦讀,到上課鈴響,孩子們可以讀到“弟與長,宜先知”了。為了讓孩子記得牢,我不會讓孩子讀這么長的。繼續拿《三字經》為例,我讓孩子們從“人之處,性本善”讀到“幼不學,老何為。”讀完再重復。連續一個星期都這樣誦讀,除了有自閉癥的陳康睿同學,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在第二個星期,就增加多一點,讓孩子讀到“弟與長,宜先知”。到第三個星期,就從“玉不琢,不成器”一直到“此五常,不容紊。”反正每個星期總有一段文字在重復,總有一段新的內容加入。這樣堅持下來,讓孩子們讀而成誦,誦而能背。不用兩個月,孩子們就能把《三字經》非常熟練地背出來了。

2、及時檢查誦讀,讓誦讀成為快樂的常規作業。

我知道,要讓孩子們認真對待經典誦讀,單純讓他們自己誦讀是不行的,他們的興趣不會持久的。于是便在不影響課堂教學的情況下,利用我能用課堂時間去檢查、落實。

(1)利用班會課,多種形式檢查孩子的誦讀。

隨著誦讀的不斷推進,漸漸地,悄然間,學生的誦讀已轉為背誦了。于是,我便采用多種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背誦,如:抽背,師生背,分組背,男女生背、接龍背等。拿抽背來說,就是隨機點5到8個號數的同學上講臺誦讀,坐在座位的同學上臺誦讀的同學的內容,臺下的同學讀哪句,臺上的同學就從那一句開始背誦,直到老師喊停。那么多雙眼睛盯著,誦讀的同學不緊張也不行。而且,我讓臺下的同學都當評委,誦讀完畢,就讓他們評出哪個同學讀得最好。這樣一來,所有的孩子都能認識到經典誦讀的“重要性”。讓他們都知道,平常不認真誦讀可不行啊,這人,可丟不起!

(2)利用閱讀課,分享經典里面的精彩故事,讓孩子對經典有所理解與感悟。

本人認為,語文的學習,單純是靠課本的那30幾篇課文的知識是不夠的,語文,應該是在課文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去閱讀,大量地閱讀有益的書籍。于是,我便在我任教的課程上,擠出了兩節課作為我的班本教研課——閱讀課,這兩節閱讀讀是讓孩子們進行閱讀,然后分享閱讀體會與心得。當經典誦讀進行到一定程度,我覺得比較成熟時,便舉行經典閱讀的分享會。雖然平常只是讓孩子們單純地誦讀,我并沒有進行講解,但孩子們在分享會上還是妙語連珠,對經典還是理解得挺深刻的。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呀。

有一次分享會上,我班的曾俊哲如此說道:“通過學習《弟子規》和《三字經》,我覺得很有用。因為可以從里面學到很多知識,教會我遇事應如何做。《弟子規》一書里還有《二十四孝》,是教人們如何孝順需要孝順的人的。這三本經典書籍,如果你認真讀的話,可以讓你變得更加聰明,學到更多知識。我們小學生就應該多讀點國學經典。比如《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孟子》《老子》……”

黃蕊同學就這樣分享:“今天,我在重復誦讀《三字經》,讀到“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值。”時,我忍不住去看注解。哦,原來黃香是個男孩,他九歲的那年冬天,他父親讓他上床睡覺,因為被子單薄,剛睡下時非常冷。他想,父親一定跟自己一樣感覺到非常冷的。于是,黃香在每次父親準備睡覺前,都為父親暖被子。讀完注解,我非常感動,我要立志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多深刻的體會啊,孩子們在這些同學的影響下,不再用老師說些什么了,他們對于誦讀經典的興趣自然就更加濃厚了。

3、舉行硬筆書法比賽,書寫經典。

好的做法不怕展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誦讀,我便會在寫字課上,舉行書寫經典的硬筆書法比賽,。把每一個孩子的作品都在自己班的走廊上的兩塊展板上進行展示。讓孩子們自己當評委,給自己喜歡的寫得好的作品打星,星星多的同學就能獲獎,頒發獎狀。這樣一來,既能檢查孩子們的背誦情況,又能檢查他們的書寫能力,讓他們從讀到寫,做到質的提升。并且,通過這種評獎的方法,孩子們對經典的熱情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舉行多種形式的誦讀比賽。

單純以上這樣的檢查,是不夠全面激起孩子們對經典誦讀的興趣的。于是,我精彩舉行豐富多彩的誦讀比賽。在我們學校,有一個專門給孩子們展示才藝的小舞臺,平常不怎么熱鬧,只有到星期五的第二課堂才有班級去表演的。我覺得閑置的多可惜啊!于是,我就把孩子們拉到小舞臺上,讓他們上臺表演。表演前,讓孩子們自己報節目,可以個人誦讀,小組讀,好朋友對讀,也可以唱,可以配樂表演。還讓孩子們自己選拔主持人,寫主持稿。表演時,孩子們就是主角,也是評委,而我,就是幕后工作人員,放音樂,當指揮,及時拍攝精彩鏡頭……

賽后,我會及時地公布比賽結果,頒發獎狀,并把一個個精彩瞬間打印出來,在班級的展板展示。還把照片發到班級的微信群里,讓家長們都看看孩子們的精彩表演。有家長的督促與表揚,家校結合,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誦讀熱情就更高漲了。

從認真抓經典誦讀到現在,說長不長,但也差不多4個月了。在這段時間里,我覺得還是挺有收獲的。

有一次,因為數學老師有點事,要我代課,我就提前跟孩子說:“下午的第一節數學改上語文。”孩子們一聽,都高興地“耶”的起來,有兩個孩子興奮地說:“好啊,又可以讀《三字經》了!”嘿嘿,原來,孩子們是那么喜歡經典誦讀的。

還有一次,我去參加培訓學習。那一天是星期四,下午兩節是我的班本教研課——閱讀課,有語文老師來代課。她說:“這一節由我來上語文,為你們評講練習冊。”孩子們一聽,馬上反對:“這是我們的閱讀課,我們要讀書,要分享《弟子規》和《三字經》。”那個老師沒辦法,只好讓他們自己讀書了。學習回來后,那個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我,我一邊聽,一邊暗自高興,高興我的孩子們終于真真正正愛上經典誦讀了。

三、經典誦讀的教后收獲

讀經典,不一定要講經典。如《弟子規》,它淺顯易懂,又涵蓋了很多為人處世、尊賢敬老的道理,多讀、多背,時間長了,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能有所領悟。記得跟崗學習時,關校長說到她在荔園小學實施的經典誦讀,也是沒有去解釋經典里面的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去讀。她說:孩子們讀著讀著,自然就會理解的了。”我經過親身實踐,這話不假。我在班里進行經典誦讀,從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學生誦讀過程中不布置作業,不考核,只是由老師由學生代表帶領集體誦讀,天天堅持,兩個月輪換一次誦讀篇目,不強求學生背誦,能背多少算多少,這樣,既讓孩

子們在一種輕松的氣氛中保持高昂的誦讀興趣,又在誦讀中,孩子們自覺地去了解,自己在經典中收獲。實話說,孩子們的收獲還真不少。1、學生心境認識的變化。

除了前面講到的讓孩子們分享閱讀經典的心得之外,我還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收獲寫下來。以下內容來自學生的日記。請容我列舉多兩三個孩子的日記來表現孩子們的收獲,以表達自己內心的高興,高興我當初的決定與堅持。

20__年3月14日

__:《三字經》是一本挺有趣的書,三字一句,讀來瑯瑯上口。這個學期,班里開始誦讀《三字經》,我們每天都大聲朗誦,讀著讀著,我就開始閱讀它每一句話的故事。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了解了句子的內容,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這樣,我就可以牢記句子了。

《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再也擦不掉了。

__:學習《弟子規》,體會多多,收益無窮。每當背誦起《弟子規》來,我們總覺得瑯瑯上口。但我們并不是空口讀,我們還把《弟子規》的內容學以致用。《弟子規》是一面無形的鏡子,使我們認識自己的缺點,并改正錯誤,是我們的精神糧食。

__:《三字經》是王應麟的作品,它的意義很好。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釋義是:玉石如果不經過精雕細刻是不會變成工藝品的,人如果不學習,就什么都不懂的。我體會到了,一個人如果不去學習,就永遠都不懂,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果什么都不學,那他活在世上有何用呢?你不學習,誰也教不會你!

《三字經》這種圣賢書,包你一看,就會被這些知識迷得流連忘返的哦!

__:感謝《三字經》和《弟子規》給了我這么多知識。不過,更要感謝的人是梁老師,是老師叫我們買,帶我們閱讀朗誦的。謝謝梁老師!

__:這個學期,老師讓我們每天都讀《三字經》。讀《三字經》的這兩個星期,我發現里面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個迷人的世界,無數的故事教會了我們如何辨別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誠實與欺騙,友愛與仇恨……教會了我們要孝敬父母、長輩,尊敬老師。《三字經》和我們上學期讀的《弟子規》像一盞神奇的燈,照亮了我們的心和前進的路,引領我們茁壯、健康地成長。

2、學生言行、舉止的變化。

讀國學經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無論是誦讀《弟子規》還是別的國學經典,誦讀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應通過誦讀“明理曉義”、“自省自悟”,最終轉化為自覺的道德觀念與行為規范,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經典誦讀于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能規范學生言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2]。能讓孩子們的言談舉止悄然發生了變化。

自從進行經典誦讀這一活動后,我班的孩子們比還沒有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之前比變化比較大,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每天清晨,當教師來到校園,迎面過來的同學都會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師敬禮、問好,課間打逗現象明顯減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講文明知禮儀的習慣。

記得上學期接手這個班時,孩子們都是比較活躍,比較傲氣,或者說是帶點“傻氣”,倔,不太懂得尊重老師,很多時候見到老師都不會叫,行為習慣不太好。二年級整一學年,都沒拿過一次的文明班。現在呢,上學期就拿了四次的文明班(一個學期總共是5次的)。和我拍檔的數學老師說:“這班孩子,太有禮貌了,在什么地方見到我,都會敬禮叫老師好。以后,就算十年后見到,他們一樣記得老師,很熱情的。”不是我夸自己班的孩子,是全校的老師都可以看的到的,每天放學出校門,只有我班的孩子會跟老師說:“老師,再見。” 而且是很尊敬,很有禮貌,臉上帶著純真而燦爛的笑容,讓我才送他們走就又期待著與他們相見。

班里有一個比較內向的嬌氣小女生潘玟心,她的媽媽跟我反映,自從班里舉行經典誦讀之后,孩子更懂禮貌,言行舉止變得更加彬彬有禮,學會跟外人打招呼。最關鍵是懂得孝順父母,聽教易教了。以前,放學一回家,誰也不叫,吃飯還要爸爸媽媽請很多遍。現在呢,一回家,書包還沒放下,就先叫家里人,因為媽媽帶著個小弟弟,比較忙,她懂得做一些家務,幫忙盛飯、掃地等。見媽媽累了,還會貼心地倒上一杯熱茶,為媽媽帶開小弟弟。“父母呼,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看來孩子們沒白讀呀。

__的媽媽則很開心地告訴我一件事:有一次,和女兒在客廳里看書,爸爸則在看電視,當時看電視的聲音很大,女兒就叫她讓爸爸開小聲點。她覺得電視的聲音沒什么影響,就不叫。女兒立刻說:“《弟子規》里說,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爸爸這么吵,我心都到電視里去了,還怎么用心欣賞呢。”她爸爸一聽,立刻把電視關了。看到女兒的成長,夫妻倆都開心地笑了。

是的,孩子們在誦讀經典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逐漸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3、學生成績在不斷提高。

記得當時跟崗學習時聽__校長介紹如何進行和堅持經典誦讀后,我們學員質疑:會不會因此而影響考試成績?關校長肯定地說:“孩子們連文言文都背得那么好,課文的背誦算什么了,學習自然就變得更好了。”經過我的驗證,這話是正確的。不但不受影響,而且還有所提高,我班期末考試的語文成績就比期中考試進步了兩名。

四、經典誦讀在延續……

李嘉誠先生感嘆:兒童時期學的《三字經》、《千家詩》、《詩經》、《老子》、《莊子》等,這些知識彌足珍貴,它令我終身受益!雖然李嘉誠只有初中畢業,但不影響他成為大企業家、大慈善家,所以一個人的成就,關乎他小時候精神喂養的是什么!

上兩個星期,愛人的大舅舅得的鼻咽癌,晚期,我的家婆(也就是大舅舅的妹妹)打電話給大舅舅的四個兒女,叫他們湊錢治爸爸,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居然都一致說不出錢幫他治療,怕花了錢又沒治好,白白浪費了錢財。其中,有一個女兒很犀利地說:“要我湊錢治我爸,我沒錢的,一千塊都沒有。”我家婆說:“那個是你爸爸,你沒錢,借錢也要借啊。”她居然說:“問你借行不行,借了可不能要催我還呀,我可能十年都還不上的。”氣的我家婆一個晚上都睡不好。唉,不孝敬父母,那養兒女干什么?“百善孝為先”國學經典就是提倡人格的修養,重精神品質的養成。

誦讀經典對一個人品格的形成、知識結構的構建會產生一定影響。國學經典對人的影響會隨著一個人閱歷的豐富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深刻,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就是從生命成長的意義上解放學生,它還原了教育的本質:化民成俗,就是讓他們以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站得更高,行得更遠。

篇(2)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5-0145-02

1 前 言

經典的文學創作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精華,中華傳經典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養料。中華傳經典誦讀是我們延續上千年的優良教育傳,尤其是在現代語文教育中是完全不能被忽視的。近幾年來,經典誦讀的浪潮在逐漸涌現出來,特別是出現了很多有關青少年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事件,進而也產生了很多的爭論,逐漸朝著“讀經現象”發展。正當中華傳經典誦讀在全國開展很激烈的時候,中學語文卻出現了對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不平衡的現象出現。其中有些中學非常重視中華傳經典的教育價值和文學價值,同時學校也開發出了很多有關經典誦讀的課程,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相反,有些中學卻忽略了中華傳經典的教育價值和文學價值,只是在語文教學中略微涉及一點有關中華傳經典的內容,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系;還有一部分中學根本就不學習中華傳經典誦讀的內容。由此看來,中華傳經典和語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主要從提升語文素養、凝聚精氣神以及發揚傳文化闡述了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的文化價值,并具體提出了一些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的有效途徑。

2 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的文化價值

2.1 可以提升語文素養

(1)可以大量積累文化知識。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內容也比較獨特,在日常生活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可能涉及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很多,例如:建筑、飲食、服裝、文學、舞蹈等。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講解中國傳文化,如果只講解一些觀念文化,而缺少具體的文化成果的講解,那么教師并沒有全面的將中國傳文化介紹給學生,更不要說提高學生學習中華傳文化的興趣了。不管我們生活在什么樣時代,積累文化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們大量誦讀中華傳經典,可以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開闊視野。例如:中國的傳節日文化不僅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也和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傳節日都具有獨特的來源。例如:春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代表著做任何事情都順利,有一個好的開端。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是新的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人們每年都有賞燈、猜燈謎的習俗。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一個節氣,清明節正值春天,萬物復蘇,人們在這一天要插柳、放風箏等。八月十五中秋節,人們要賞月和吃月餅,代表著一家人團圓、幸福美滿。

(2)擴展閱讀視野范圍。提高人們的文學修養,是和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文化素養轉變為人們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分不開的,然而文化修養的提高就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這在語文教學中叫做閱讀教學。現如今,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都在努力研究提升學生們閱讀能力的方法,但是,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語文修養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現如今,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很大的危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技術逐漸代替了傳的讀書看報形式,人們逐漸在懷疑閱讀的意義,特別是對經典閱讀的程度大大的下降了。中學生應該大量吸收各類知識和信息,但是,由于他們學習的科目較多,學習時間緊張,相對閱讀的時間就很少,這使得他們將閱讀的內容僅僅局限在了課本和考試的材料中,閱讀面較小,不能開闊閱讀視野,這樣將直接阻礙語文素養的提高。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很多,例如,網絡、電視、光碟等,是一個發展比較好的趨勢,同時也是文化多元化的內在要求。然而,中華傳的經典作品也是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經典作品,同樣,閱讀這些經典作品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中華傳經典誦讀不僅具有文化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同時也能擴展閱讀視野范圍,在頭腦中積累大量的知識,尤其對于提升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3)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中學生來說,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層次性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不僅要將表達的內容表達完全,而且還要帶有一定的情感,解決語言干癟的問題。經常誦讀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快速儲存各種材料和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中華傳經典內容豐富多彩,覆蓋了很多領域的信息。如果經常誦讀中華傳經典作品,將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記在頭腦中。經過不斷的積累,很多經典語句慢慢的內化語感。如:古代的經典詩歌,盡管和現代相隔的距離較遠,但是,我們可以經過想象,領略作者真實抒發的情感,從而不會阻礙現代人的閱讀。

2.2 凝聚精氣神

(1)有利于培養強烈的責任感。一個人身體里是不能缺少強烈的責任感的,在中國傳文化中,主要宣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體驗生活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真實的生活中領悟自身存在的世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另一種途徑就是從書籍中學到,和他們進行交談,從而走進他們構造的精神家園。古時候的英雄和文學圣人的事跡都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他們精神的傳遞卻從沒有停止過。我們在閱讀每一本經典作品時,作品所蘊涵的精神和情感都會融入到讀者的心里。由此看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人所必不可少的東西。

(2)有助于培養曠達的精神。現代社會中,社會的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人們對理想的追求也有所不同。高考是每個學生都要面臨的一道坎,高考考的不僅僅是知識和分數,而且還是考察學生的心理素質。現在有很多學生承受不了高考帶來的壓力而出現了輕生的現象,真是讓人汗顏。其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小轉折點,如果因為一個簡單的考試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人生漫長的路有很多都是我們所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又該怎么面對呢?由此看來,保持樂觀曠達的精神才能讓人們在巨大的困難和挫折面前找到心靈歸宿,讓生命充滿無限活力。

2.3 傳承和發揚中華傳文化

(1)增強學生對傳文化的認識。每個人都是傳文化的繼承人,但是近幾年由于傳文化經典出現了斷層,結果使上千年的傳文化之經典漸漸地從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分離出來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在學校中聽不到學生東渡誦讀經典名句的聲音。學生對中華傳的經典作品不加了解,那么更沒有辦法理解其內在的真正含義和價值。現如今,文化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青少年更加喜愛西方的文化,他們在沉迷于西方國家文化的同時也逐漸將中華傳的經典忘掉了。例如:青年朋友喜歡圣誕節超過了春節,外國的情人節是情侶之間送玫瑰花和巧克力來表達各自的情意的,他們卻忘了中國的情人節也蘊涵著一個非常浪漫的故事,甚至有些青年人連端午節、中秋節是哪天都不清楚。因此,學生要大量誦讀中華傳的經典,從而增強學生對傳文化的認識。

(2)可以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現如今,我們又重新提到經典誦讀,而且將中華傳經典誦讀歸納到教育體系中,從而構建了傳文化和現代文化溝通的橋梁。通過經典的無窮力量,將民族文化血脈注入到青少年的心里,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展示出中華文化無窮的魅力。

3 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的有效途徑

3.1 構建寬廣的誦讀平臺

學校可以開展中華傳經典詩歌朗誦比賽。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朗誦,用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來。比賽獲獎只是表面形式,而真正的目的是為學生創造更多誦讀中華傳經典作品的機會,讓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建立開放式的圖書館,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中華傳經典的作品。

3.2 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

鼓勵學生多誦讀中華傳的經典作品,最終目的是為了繼承中華傳的經典文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綜合修養。所以,中學生讀經典作品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誦讀的數量而不求誦讀的質量,而是要將誦讀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學校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增加文化涵養。因為文化涵養可以讓人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不只是表現在人頭腦中儲存能量多少,同時人的語言和行為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涵養。所以,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不管是用什么形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注重增強學生的文化涵養。

3.3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中華傳經典誦讀和歷史內容結合在一起。我們在誦讀中華傳經典時,往往不清楚其歷史背景,只有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才能真正讀懂文字所要表達的真正情感。所以,在誦讀中華傳經典作品時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和歷史知識相結合,打破學科間學習的障礙,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

4 結 論

總體說來,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都稱之為經典的藝術作品,不僅代表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在這些優秀作品中還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傳美德和偉大的精神。我們在欣賞和學習這些優秀的作品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而且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古代的文學知識,同時也能增加我們的愛國情感,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志向。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誦讀中華傳經典的文化價值,并找到一些開展中華傳經典誦讀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于守海,韓嬌.經典誦讀與人文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寧殿霞,張青麗.開展經典誦讀提升綜合素質[J].新西部(下旬刊),2011(2).

篇(3)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全國城鄉之間開展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的活動,但是收效甚微。筆者曾在西安市的小學及幼兒園做過詳細的調查,對經典誦讀較為重視的是本市的幾個重點小學,利用課余時間,教師要求學生背誦了《論語》、《百家姓》、《三字經》、《笠翁對韻》、《弟子規》、《聲律啟蒙》等國學經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絕大多數幼兒園中,對經典的誦讀相對較為缺失,這一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科學研究證明,孩子13歲以前是記憶力的最好時期,也是語言文化學習的最佳時期,更是道德觀念、人文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無疑是最佳的。并且人們還通過各種方法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訓練,諸如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通過鼓勵增強記憶信心、在游戲中訓練記憶力、在興趣中促進記憶力,而國學經典誦讀即是一種一勞永逸最為有效的訓練方式。

在幼兒啟蒙教育階段,重視國學經典誦讀,使幼兒自小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和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思想積淀,對于幼兒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格的塑造有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總的來說,現如今對于國學經典的誦讀個別小學實施得比較好,而絕大多數幼兒園就缺失得多,這將是幼兒教育的一個極大損失,希望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幼兒國學經典誦讀的必要性

要在幼兒階段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必須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認識到幼兒國學經典誦讀的積極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智慧的結晶。張瑞敏曾說:“孔子教我做人,老子教我做事,孫子教我賺錢”。老莊的達觀,屈原杜甫的憂國憂民,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于鄉里小兒”的高潔人格,范仲淹的以天下為己任……這些都是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精神瑰寶。再如,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的《史記》,除了具有高度的史學文學價值之外,在為人處事方面也給當今的人們以很大的啟發:褒貶善惡,歌頌真善美,貶斥假惡丑,這里有愛國精神、憂民精神、奮發有為的精神以及勇于改革、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國學經典誦讀篇目包括注音版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以及《四書》、《五經》等等,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的態度,使幼兒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使其道德、文化修養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民國時期,我國之所以出現了許多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與他們從小形成的國學文化積淀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也是經典誦讀的必然有效的結果。古人一向就比較注重國學經典誦讀,從秦漢時期到清朝末年,語文教育最基本的教與學的方式就是熟讀精思,口誦心惟,那么唯一的課程就是國學經典。古人尤其注重《四書》、《五經》的學習,比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總稱為《四書》,據說它們分別出自于曾參、子思、孔子、孟子之手,合稱為《四子書》。南宋著名儒學大師朱熹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與此同時,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也是符合黨的十《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核心價值向傳統文化回歸的宗旨。

當今社會,許多與國學經典誦讀有關的研究報告、教學計劃,往往強調的是在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經典誦讀習慣,而忽視了幼兒階段,其實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是非常必要的。“誦讀”,顧名思義即為朗讀和背誦,而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古人寫詩作文,往往注重音律和諧,注重對仗對偶,講究平仄相間,要求“兩句之中,輕重悉異”,追求讀起來瑯瑯上口,“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文言文駢散結合自不待言,詩詞曲賦更是精美絕倫了。而幼兒又是記憶力“一心多用”的關鍵時刻,在長期的培養中,熟讀成誦,這樣才能從最初的“不求甚解”到日后的慢慢體會文本的內涵,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學習。另外相對于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幼兒階段學習的壓力相對較小,可以有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播放一些國學經典篇目,日積月累,效果自然是相當明顯的。

三、幼兒國學經典誦讀切實可行之方法

清代散文家劉大??在《論文偶記》中說“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記憶力的強化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增強、幼兒人格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過程中亦應有切實可行之方法:

1、熟讀熟誦、持之以恒

經典誦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堅持,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都強調了熟讀熟誦的重要性。

2、營造環境、激發興趣

在家中,可以通過播放CD,播放背景音樂,營造國學經典誦讀的環境;父母也可以同幼兒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互相學習,或同幼兒一起觀看一些有關國學經典的綜藝節目,提高幼兒誦讀的積極性;同樣,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競賽,通過比賽,從而激發孩子們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據研究證明,幼兒的學習能力一直處于一種變化過程中,從出生的“一心多用”到長大后的“一心一用”,這個過程是一個衰退的過程。家長和幼兒園應該抓住幼兒這個特點,諸如,在幼兒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播放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錄音,使幼兒“一心百用”,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教育目的。

篇(4)

為了有效實現國學經典詩詞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需要堅持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的原則。立足于縱向貫穿角度,旨在能夠根據各個階段的實際教學情況,確定兩者的側重點和結合點,實現縱向推進,由韻文轉變為散文,由閱讀教學轉變為作文教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

1. 實現以韻文為主的“集”類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結合。在國學教育中,以韻文為主的“集”類經典誦讀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了唐詩、宋詞、元曲、《詩經》、《楚辭》等內容的古代詩歌。這些國學經典比較適合初中學生,具有音節美和意境美的特點,可以和初中語文的課外閱讀相結合。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詩詞的音韻格律進行體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漢語語感,并且在對這類詩歌體裁進行分類后,能加強學生對某種意境、情境的感悟,豐富閱讀經驗,提高閱讀情感。

2. 實現以散文和小說為主的“集”類經典。實現以散文和小說為主的“集”類經典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互相結合,要以唐宋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說為主;“經”主要指的是《四書》《五經》;“子”主要指的是《老子》《莊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記》。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散體文,從寫作方面看屬于經典文章,是古作教學的經典范例,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且還蘊含豐富的寫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記敘文形式之外,還具有議論文的特點,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吸收豐富的養分。

二、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

1. 抄錄法。所謂抄錄法,指的是運用手抄的方式,一筆一畫、一字一句的對作品進行抄寫,這是我國古代蒙學教育中最基本的讀書方法,具有“零距離”接觸作品的特點,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詩文中的細微意蘊進行體會,而且還具有靜心清神的作用,使學生快速融入古典詩文閱讀環境中。

篇(5)

【關鍵詞】

誦讀經典少年君子啟迪心智激發潛能學習文言文學習型家庭優化技能

【正文】

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燦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賢的大徹大悟,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龍的傳人,正是有了這樣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它在微笑地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少年君子。

自從接觸經典誦讀以來,我校師生甚至家長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說開展經典誦讀帶給我們的喜悅:

一、誦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我們中華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忠恕之道;有“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處之道;有“自強不息”,“厚得載物”的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互動之道;還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創業尊生、與時俱進之道。這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念。社會實踐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對品德教育起到深遠意義的,就是傳統價值教育。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諧”等傳統價值觀遠播歐美,發揚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還編進了100多個中國儒家和東方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因此,無論從歷史的責任感還是從時代的需要出發,通過倡導小學生誦讀千古美文,引領孩子們爭做少年君子,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成了我們必然的選擇。

二、啟迪心智,充實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

熟讀并且背誦經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學生的原始積累。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13歲前后,人的記憶力即可達到頂點。一旦錯過了,就不能形成知識、情感與經驗的豐厚積累,那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讀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蘊自然就能厚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深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對此,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同志曾講過這樣一個比喻。他說:小時候讀書、背書,猶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積厚了,自然就會落雨。

三、厚積薄發,為中學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小學生的記憶力正處于訓練、養成階段,最合適“熟讀”成誦。日積月累,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而文言與白話,是母子關系,根葉關系,源流關系。白話絕大部分來源于文言,大部分雙音節詞是文言的附綴、演繹而來;絕大部分鮮活的成語,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學老師認為許多老一輩的人之所以能夠對文言等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是得益于他們小時候讀私塾的那幾年。培養語感,小學是關鍵;誦讀經典,當從娃娃抓起。

四、無心插柳,墻內開花墻外香

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經典,更能增進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一些專家學者還從理論的角度證明,在兒童階段提倡讀誦經典,是一個出力少、見效快、后勁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誦讀20-30分鐘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時間來背誦,不需要多加解釋,不增加家長負擔。

見效快――學生誦讀2-3個月后就可發生明顯

改變。

后勁足――在學生記憶力正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其記憶力會達到較高的頂峰。而且記下的東西包含了大量優秀的中外經典文化知識,個人一輩子也受用不盡,解讀不完。當孩子把這些記到腦子里,就自然激發了他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教學相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免不了與學生一起談古論今、激揚文字,要想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教師的身體力行是不行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看到老師如此樂學,怎能不提起誦讀興趣呢?

經典誦讀,還有助于我們優化技能,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做一名純粹的教師。我們應該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這個歷史巨人的肩上,靜下心來誦讀、品味經典詩文。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培養讀書興趣,變化身心氣質,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使其社會關系和藝術修養得以提高;可以啟悟生命智能,開拓人生境界。

“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作為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身體力行,不斷探索,讓經典滲融于學生們的血液中,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讓經典萌發種子的力量吧!

【參考文獻】

1.《淺說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性》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篇(6)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6)11-00-04

一、什么是經典――以“傳優養心”為精髓

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的解釋,是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經典”一語大約從漢魏時期就開始使用,主要指儒家典籍。范曄在《后漢書》中提及的“晝修婦業,暮誦經典”,此處的“經典”指的就是“六經”和史書。后來,凡一切具有權威性、能流傳久遠并包含真知灼見的典范之作都被稱為經典。[1]經典,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是各個知識領域內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偉大著作,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創新、奠基性的著作,比如,《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禮》、《春秋》、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百家、辭賦、詩和文等,都屬于經典,它們以深刻意義塑造著民族歷史和文化。 劉勰說經典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可謂一語中的。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里提到,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如四書五經及諸子、辭賦等,其目的在于使年輕一代了解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造就通才。

經典著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龐大載體,是民族生存的根基和民族精神的紐帶。只有經過反復不斷地被閱讀、被解釋、被評價,其價值才能逐漸被認定,也才能最終成為后人心目中的經典。經典作為人的精神個體和藝術原創世界的結晶,體現著價值多元性的特征,是民族語言和思想的象征符號,就如同孔孟老莊之于中華傳統文化與傳統思想。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活動,文化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經典誦讀則是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

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于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2]要厘清青少年經典誦讀教育的“經典”是什么,則需要明晰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么。一般而言,傳統文化教育應該從青少年的心理年齡和學習特點入手,以生為本,通過經典文化素材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判斷能力,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提高民族認同感,塑造民族性格。

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傳優養心”的經典教育理念。“傳優”,即傳播、傳承、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傳承、傳揚,培養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自覺。“養心”,即將民族精神中最具凝聚力和當代價值的愛國心、責任心、誠信心、友善心等作為主要內容,培養具有“中國心”和世界眼光的當代青少年。“傳優養心”的落腳點在經典,即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經典誦讀不僅是母語養成、知識收獲的過程,也是心靈滋養、智慧啟迪的過程,更是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教育的過程。因此,經典是有利于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傳統,凸顯豐厚的文化積淀和人性內涵,上升成為一個民族的共同經典的、富有持久震撼力的典范性、權威性著作。

二、誦讀“什么”經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揚棄與傳承

目前,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經典誦讀主要有蒙學經典、儒家經典、道家經典、佛家經典和學校自編經典讀物等。不同專家對青少年經典誦讀的范圍觀點各異,有的學者僅局限于儒家經典,有的主張學習蒙學教材,有的則提出讀佛教經典,有的甚至還將經典范圍擴大到莎士比亞等外國經典。可見,實踐中青少年經典誦讀內容混雜。如何選擇經典,選擇什么樣的經典就成為首要問題。

兒童的經典誦讀主要以傳統蒙學讀物為主,這是一些社會長期接受、在傳授基本知識等方面易于記憶、注重知識教學和品德培養相結合的著作,包括以《三字經》《百家姓》為代表的綜合性蒙學讀物,《小兒語》等倫理道德教育的蒙學讀物。[3]儒家經典主要以四書五經為主;道家經典以《老子》《莊子》為主;佛經經典包括《心經》《金剛經》等。學校或地方自編經典讀書,主要強調經典的混合和精選。比如,廣州市天河區開展的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工程,以誦讀《千字文》《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詩經》等中華文化經典為載體。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編寫的《進課堂》教材,共23篇,分別以仁、義、禮、志、孝、為學之道、修養之道、朋友之道等為主題,選取《論語》中的相關篇目進行組合。[4]

如上所述,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一般是指《論語》《老子》等經典著作,這些著作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厚的民族精神資源,并長期作為經典逐步滲透到中小學課堂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南懷瑾先生說過,從兒童時期誦讀歷史經典名著,是我們一貫的基本教育方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倡導的“直面經典”,把具有古代漢語精致、雅致特點的古今習用的豐富的歷代人文知識,作為青少年誦讀經典、進行母語養成教育的寶貴材料,是對經典誦讀的充分展現,也可以完成對青少年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傳統倫理道德的熏陶教化。現有經典誦讀的素材眾多,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更需要明確青少年經典誦讀甄選的原則。

首先,堅持思想性原則。目前,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并存,要想對傳統文化進行揚棄,首先就要認真學習傳統文化。哪些傳統是好的,哪些傳統是不好的,須經過深入的思考、學習、實踐才能逐步厘清。比如《弟子規》的思想性不太強,取材多是儒家孝道文化的具體化、規則化,是否適合作為現代青少年廣泛誦讀的經典,值得我們去思考。《心經》《金剛經》雖有思想性,但是否適合給中小學生誦讀?《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否適合當代青少年?等等。

由此,選擇經典讀物,不能純粹按照古代經典的范圍,還應考慮立德樹人,傳優養心的根本目標與出發點。其思想性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從卷帙浩繁的古代史書和諸子百家著作中挑選涉及政治、軍事、文學、藝術、德行等各個方面的人物典故,其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應該與青少年核心素養的培養一致。這是判斷思想性的唯一標準,至于是否儒家,是否道家,并不是關鍵。

其次,堅持開放性原則。經典選擇的開放性,意指只要是具有傳統價值、民族文化特征的典范作品,不論古今,不論儒道墨法,不論文言白話,都可以作為經典誦讀的內容。經典誦讀主要以儒家傳統文化為核心,也不能排斥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經典。經典派別的開放性,不拘泥于儒家經典。對于青少年誦讀經典,應該是取百家之所長,而不拘泥于一家。文學題材的開放性,不一定是經書,可以是詩詞歌賦,如唐詩宋詞,都是適合中小學生誦讀的經典。這可以從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所羅列的經典中得到印證。以經典誦讀教育為載體,堅持以開放性的原則選擇經典,是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價值的繼承。

最后,堅持可讀性原則。所謂“傳優”,意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揚。就涉及到經典的選擇,那就要充分考慮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和教育特點,多以情感、境界而不是立場、觀點來選材,注重性情和審美趣味,在儒家經典中選擇最具價值的作品,以精神提升和生活教育為主。巧妙地精選體現中國語言文字的作品,提高經典讀物的易讀易記性,使之適合青少年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此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學習興趣。經典并非一定要原著,也可以選編和改編,比如一些比較好的經典學習的版本,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讀物的選材特別注意淺顯易懂,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貼近生活,大量選取歷史故事,典型人物,民間傳說,流行趣事。如《增廣賢文》:“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攆舊人。”這些興趣盎然的內容,極易引發兒童愛讀、樂讀的積極性。又如,在經典誦讀過程中,勸學、勤學、勵志、修身、孝悌等具有普世價值觀的內容對青年少品德、人格完善能起到重要的熏陶和教化作用。《龍文鞭影》就有大量列舉符合傳統道德規范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如體現忠誠的武穆精忠、杲卿斷舌、趙苞棄母、捐生紀信等;體現守信的韓康賣藥、季札掛劍、羊祜推誠、尾生豈信、布重一諾等,這些歷史故事除了人文性、趣味性外,其人物本身就是傳統道德規范的楷模,對青少年德育教育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5]

三、“如何”誦讀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傳遞

從兒童時期就開始誦讀歷史經典名著,是我們一貫的基本教學方法。實踐中,用于青少年私塾學堂和體制內學校的經典誦讀方法各異,主要有王財貴的“大量讀經”教學法(朋友,跟我讀)、陳琴倡導的“中華經典素讀”教學法、徐健順的“中華呤誦”教學法、韓興娥探索的“海量閱讀”教學法、陳杰思的“中華經典義理”教學法、武家舫的“中華孝雅”教學法,以及張慶華總結的經典體驗教學、許鳳英提出的“三環七步”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簡單梳理發現,上述經典誦讀方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老實大量讀經,包本背誦,追求讀經數量;二是主張借助吟誦方法,即古代私塾讀書法,提高誦讀的趣味性。這兩類讀經法,共同點都是“讀”,只不過一個朗讀,一個吟誦,講究平仄等用韻,有些趣味,但本質一樣。

適當誦讀與記憶經典文本是母語養成和經典教育的基礎。吟誦,即按照平長仄短,依字行腔的語調和一定的節奏,低吟淺唱,陶冶性情的讀書方法。王財貴的讀經理念是“早誦讀比晚誦讀好,誦讀經典比誦讀唐詩宋詞好”。這種經典教育和經典訓練是主體文化精神從自在走向自覺、從潛在走向現實,從感悟轉化為創造的過程,是培育、生成、壯大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6]大量讀經的方式雖在古代曾經對青少年的教育起過很大的作用,但時至今日,如仍沿襲其舊有套路,未必會有好的效果。事實上,讀經派的十多年實踐,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不僅能背誦20萬字經典的青少年寥寥無幾,而且大批接受過讀經教育的少年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素讀等教育模式也與之類似。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讀經本身以外,還有不同教育理念相沖突的問題。

筆者認為,如果能夠結合孩子們的生活與心理,對經典有針對性地適當講解,不但提高興趣,降低難度,還可以開啟孩子們的思維,引導他們思考。國學大師在講述自己的私塾讀書經歷時,說自己的母親給私塾先生高于別人三倍以上的學金,只為先生可以為他“講書”,每讀一字,須講一字的意思;每讀一句,須講一句的意思。而其他的學生,先生只是教他們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為他們“講書”。可見,即便是以前的私塾讀經,講與不講,其效果還是完全不同的。當然,在課堂上作適當的注解與串講,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一定量的誦讀練習,也是非常必要的。

經典誦讀,其實不僅是記憶,更應有理解,在抑揚頓挫中理解古詩文等經典,應該考慮到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將朗讀、誦讀、研讀有機結合,層層推進。在大量誦讀的基礎上,適當地講解與研讀,打破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傳統觀念束縛,盡可能地引導學習者對經典文本進行研讀。

不同年齡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目標的不同,要求經典學習方法的不同。對照《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我們發現,小學低年級開展啟蒙教育,宜誦讀淺近的古詩;小學高年級,宜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體會其意境和情感;初中階段,誦讀古代詩詞,初步了解古詩詞格律,閱讀淺易文言文;高中階段,能閱讀篇幅較長的經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鑒賞能力。青少年兒童讀經典,不是注入式的刻板教育,而是啟發式的活潑愉快的學習,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力求符合青少年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通過經典誦讀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學習興趣。“解讀”和“研讀”,主要針對經典文本思想的可懂度、經典文本語言自身的閱讀障礙和學習者對文本理解性學習的需求等方面,進一步引導學習者對經典文本進行思辨性的研讀。在誦讀基礎上提倡研讀經典,真正做到經典文化價值的傳承。

筆者編著的《傳優養心青少年傳統文化讀本》,并以此為藍本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實踐。經典誦讀部分主要學習“知不足者好問,恥下問者自滿”“知而好問,然后能才”“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筆者沒有先講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誦讀,然后請他們挑出自己懂的先講。部分同學基本上都能理解并背誦出來,可見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但通過觀察,有的孩子很難專心學習,在教師的提醒下,才能回到書本中。可見,專注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有了專注力,不但能很好地領會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還能靜下心來自己研讀。但專注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訓練出來的,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閱讀的樂趣,專注力才會慢慢加強。

經典誦讀應針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設計課堂教學。在講解“不學無術”時,通過經典誦讀、古文初讀,讓孩子們理解,不論天資如何,學習都是成才的必要條件。當下孩子的學習目標多被定在了分數和名次上,這很容易讓他們對學習失去持續動力。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目標與動力,是課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又如,針對這一節的古文初讀部分,選取了《薛譚學謳》作為素材,讓孩子理解學無止境的真正含義,即不滿足于現有的成績。

總之,經典誦讀,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經典是什么,并以“傳優養心”為核心去選擇適合青少年兒童的傳統經典,在誦讀的基礎之上有效地解讀、研讀經典,從而有效地傳承經典文化的現代價值,體現對青少年母語的養成教育,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以及傳統倫理道德的熏陶教化,促進學生在道德修養和人格完善等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象愚. 經典、經典性與關于“經典”的論爭[J].中國比較文學, 2006(12) :44-58.

[2]朱自清.經典常談[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156.

[3]王炳照.傳統蒙學讀物的現代價值[J].尋根,2007(2):4-7.

篇(7)

重慶市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創辦于1997年,是江北區第一所公辦性人事體制改革實驗學校。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200余人,教職上71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小學高級教師35人,市區級骨干教師23人,書法高級教師占58%,普通話一級教師占63%。

學校自2002年開始探索“弘揚傳統文化,打造人文洋河”辦學特色,3個國家級“經典誦讀”重點課題相繼立項,整合研究,成效明顯。十余載風雨,十余載求索,學校辦學特色日益彰顯,育人體系日臻成熟,相繼被授予: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范學校、重慶市信息技術示范學校、重慶市家長示范學校、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實驗學校、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實驗學校、同學江北工程“書香文化特色學校”、江北區窗口學校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校深度挖掘內涵,積極尋找契機,踐行創新發展。以“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為辦學理念,落實八項舉措,讓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共發展,使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目標定向,形成“書香”愿景

學校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不斷研究和實踐,校園硬件環境與軟件環境均得到較大的提升。學校制定了“1235”中期發展規劃(即一個目標,發揚兩種精神,實現三個變化,促進五個提高)。從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上進行定向,促進學校全面、和諧發展,進而形成打造“書香校園”的共同愿景。

環境營造,打造書香校園

學校擷取四書五經中的經典名句,制成牌匾懸掛在校同回廊四周;在每間教室開辟經典誦讀評比欄;每塊黑板報開辟經典誦讀伴成長欄目。同時學校還著力打造班級文化建設,使各個班級從環境布置、經典誦讀的主題、內容、形式上,彰顯班級文化特色。

師資培訓,樹立教師儒雅形象

幾年來全校教師在堅持書畫練習的同時,學校還外請專家,每周開設一小時的文學鑒賞課,以提高教師的書香文化底蘊,使其內化于心,外顯于形。

科研導向,探尋經典誦讀有效策略

學校確立了“科研先行出點子,勇于創新顯特色”的思路,相繼成功申報了《誦讀傳統經典,促進學生品德養成的研究》、《開展經典誦讀,提高語文能力》、《利用網絡平臺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小學生正確的榮辱觀》三個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國家級重點課題。為確保課題的順利開展,全校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分別參與了這三個課題,從弘揚傳統文化的內容呈現、有效策略、有效形式、影響程度等方面全面深入的實施研究,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研究。日前,以有本類課題研究的12篇論文獲全國一等獎,38篇獲市區級一等獎。

開發校本課程,讓國學教育走向規范

學校從學生實際出發,分年級編寫了一套《誦經典、知榮辱,做中華好兒女》傳統文化學習校本教材。教師嚴格遵循“熟讀成誦,參照點撥”的原則,采取拍手綴、跺腳綴、聲音綴、擊打綴、答問綴等形式,寓古老于生動,寓深髓于活潑,極大的提高了誦讀實效性。學校還從同學課有效教學模式、策略、評價機制上深入研究,進行國學“專題學習班級”實驗,選取國學教育基礎較好的班級,展開對某位歷史文化名人的背景、思想、作品等方面專題學習研究,以點帶面,推進國學教育深入。強化學科滲透,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國學資源

學校把國學教育立足于各學科課堂,充分挖掘各學利中國學教育資源:語文課上誦讀詩詞歌賦,品德課上學習先賢圣人的高尚情操,綜合實踐課上制作紙張、線裝書……王麗娜老師執教的《孔子拜師》、歐琳老師執教的《女媧補天》分別在《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全國年會上獲得一等獎。

開展傳統主題教育,以學文促進學生做人

學校圍繞月教育主題從環境營造、校本課程、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等方面進行相關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和精神感染,形成國學教育合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如汨汨清泉讓學生濡于耳、染于目、誦于口、淌于心、親于行。為進一步提高主題教育的成效,學校還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國學成長記錄袋”,專項搜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成果,記錄學生成長足跡。

篇(8)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同時,它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常有老師為學生的作文干癟乏味、缺少真情實感而長吁短嘆。《新課標》要求在新的教學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研究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技巧,通過閱讀、體驗和嘗試寫作,促進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1]。語言技能的提高離不開語言輸入和知識積累,而閱讀正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經典美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被歷史證明是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思想宏遠,構思巧妙,語言精美。加強經典美文誦讀與積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在這里談幾點個人實踐與看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激趣誦讀經典美文,培養學生的寫作因子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沒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了。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喜愛讀書的習慣,使其樂在其中,才會取得良好效果。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營造誦讀的氛圍

加大宣傳的力度,端正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可開展“名人讀書故事”系列講座活動;搜索歷年高考滿分作文中讀書“痕跡”明顯、構思巧妙、語言精美的篇目展示給學生看;開展“圖書捐贈”活動,組建班級圖書角;動員學生踴躍參與“我與經典之作對話”等讀書活動。掀起學生購書讀書的熱潮,點燃學生的閱讀經典美文的熱情。

(二)保障誦讀的時間

誦讀時間的保障十分重要。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減少課業負擔,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同時,可利用早讀課、上課前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誦讀,高一高二年級甚至可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課,保證學生有時間誦讀、消化、吸收。

(三)搭建交流的平臺

閱讀心理學認為,當閱讀者讀完某一文本時,總會有一種與人交流和對話的欲望,而這一欲望的達成,能促進閱讀理解,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要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可開展“讀書交流會”、“寫讀后感”,舉辦“朗誦比賽”,評選班級“閱讀大王”等,為學生提供交流討論的機會,創設展示自我的舞臺,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

二、品味經典美文語言,生動學生的語言表達

當前,很多學生的寫作語言的表達淺顯單一,總是抓不住要表達的東西,常常詞不達意,能寫出跌宕多姿文采飛揚的文章的更是鳳毛麟角。學生語言表達欠缺的原因是:一是讀書積累少,詞匯貧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即使積累了一些詞匯,但不懂得運用,缺乏推敲錘煉的意識。

(一)品精妙字詞

通過鑒賞品味,讓學生明白經典之作煉字的貼切和用語的精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瀉”字化靜為動,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如用“照”字則不能與“流水”照應,顯得呆板、不靈動;后半句寫霧,用“浮”不用“升”更為巧妙,因為“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出了霧的輕飄柔美的狀態。又如,在魯彥的《聽潮》中,“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一個“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在賞析經典美文的語言精妙時,鼓勵學生要從名家的文筆之長中吸取語言滋養,在寫作中嘗試推敲、煉字,逐步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賞靈動語句

經典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散文小說還是唐詩宋詞,通常都會成功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得語句生動、感人。而容易讓中學生借鑒的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通感、疊字等。如:“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魯彥《聽潮》)運用了比喻將聽覺轉化為視覺、觸覺和味覺,即我們常說的通感。寫出了落潮時大海的靜柔、清麗。細膩傳神,充滿柔情,讀來令人陶醉。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疊字的運用比比皆是,如“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輕輕的影和曲曲的波”“余音還裊裊的在我們的耳際”等(《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些疊字句無不生動傳神,讀起來和諧、流暢、清雋、悅耳。讓學生多誦讀這些名篇、名段,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借鑒。鼓勵學生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既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可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三、巧學經典美文謀篇,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

學生寫作文時,怕的因素很多,其中打不開思路,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經典美文,通常都是構思巧妙的作品。指導學生梳理經典美文的行文思路,掌握一定的謀篇方法與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

(一)記敘類文章

學生寫記敘類文章很容易犯“記流水賬”的毛病。一味的平鋪直敘,毫無波瀾起伏,那是很難贏得讀者喜歡的,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有不少經典作品,其構思情節曲平起伏、山重水復、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其“尺水”也能“興波”。比如《老人與海》的故事就很曲折:桑地亞哥84天沒有捕到魚了,第85天又出海了――他終于遇到了一條大魚――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捕到――突然卻來了一群鯊魚――拼死搏斗趕走了鯊魚――船幫上卻只剩下一副魚骨架。在曲曲折折中,讀者完全被故事吸引,也被桑地亞哥的“硬漢”精神所感動。經典作品為何能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呢?這涉及構思時成功使用了一些記敘方法和技巧。如《變色龍》使用了設置懸念法,情節構思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劉心武的《等待散場》則運用了誤會法,以“我”對小伙子的誤會為主線,一波連一波,不斷推進情節的發展,最后誤會解除。此外,還有巧合法、抑揚法、倒敘法等。這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學生運用得體就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懾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二)議論類文章

中學生所寫的議論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開頭、結尾和主體。主體部分最常見的結構模式是并列式、對照式、遞進式。這是非常典范的議論文結構模式,許多名篇都是采用這幾種基本模式的,如陳群的《理想的階梯》,開頭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主體部分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論證中心論點:①理想的階梯,屬于刻苦勤奮的人;②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③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結尾部分緊扣中心,聯系實際,總結全文。文章在總體上用“總――分――總”的結構,主體采用并列式。此外,還有林家箴《說“勤”》、的《談骨氣》等名作都是采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最適合高考考場快速成文,也是最容易學習借鑒的,因此,可以把它當做重中之重來訓練。

四、廣泛誦讀經典美文,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曾廣泛地誦讀過大量的經典作品,矛盾能把《紅樓夢》倒背如流;巴金誦讀《古文觀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學巨著。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寫起文章來才能信手拈來、筆酣墨飽、筆頭生花,成為一代大家。其實,早在西漢時,著名的詞賦學家揚雄,就從寫作的角度,最先提出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他所說的“善為之”,即指善作文。通過廣泛地誦讀經典美文,學生的頭腦里記住了大量的詞語、精彩句段或美文,融會貫通后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觀點,豐富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寫起文章來,自然有內容可寫,并寫得比較精彩。

五、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為什么要讀書,要讀以前的經典作品,就是可以從中得到一種有形無形的借鑒。”[2]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因為讀是吸收,寫是傾吐。加強學生對經典美文誦讀與積累,讓學生走進一個更寬廣的語文世界,享受語文、享受經典閱讀,并對學生加以寫作指導,做到讀寫訓練有效結合,能讓學生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殷小平.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語文?下旬,2010,(4):93

篇(9)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良好的方法,并努力積累語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二)發展}生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主動、生動、和諧、全面的發展,并具有豐厚文學素養。

(三)愉悅性原則:在閱讀活動中,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主動閱讀,勤于積累,靈活運用。

(四)激勵性原則:運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積累語言,為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為學生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打好基礎。

(五)差異性原則:堅持因材(人)施教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六)輕負擔原則:實驗在減輕學生負擔,不加重教師負擔的前提下實施,尋求輕負擔高效率的經典閱讀指導途徑。

三、課題研究目標

(一)進一步研究并掌握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體系,擬訂各年級經典閱讀的培養目標。

(二)探索經典閱讀的模式,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

(三)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兒童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通過本課題的實驗,提高教師指導經典閱讀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進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架的建設,改善學生的閱讀環境,形成學校的閱讀特色,使得我校學生的閱讀實現質的飛躍。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結合我校實際,依托課堂主陣地開展經典誦讀課的教學策略研究。我們將課題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經典誦讀,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內容;另一部分為興趣閱讀,為學生選修內容。側重探索經典誦讀的教學策略,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提出設定以下4個子課題:《經典詩詞吟誦教學策略研究》《經典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經典現代美文吟誦教學策略研究》《經典中外名著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和成果總結法為主,輔之以行為觀察、文獻研究、師生訪談、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家長反饋等多種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主要作法

(一)學習發動階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學習理論是搞好課題工作的前提。在校總課題組的指引下,我們分設低段、中段、高段三個子課題組,形成了總課題>子課題>研究個體三級網絡。

(二)實踐研究階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課題管理上,成立專題研究組,做到組織落實;在閱讀書目上,拓展“經典誦讀”和“興趣閱讀”,做到內容落實。

(三)總結經驗階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寫出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研究案例,論文,撰寫最終課題報告。

七、總結與反思

(一)時間落實。一是統一指導的時間要落實,每周開設1-2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專時專用:二是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

(二)活動落實。開展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知識賽、辯論賽、速讀賽、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同時組織學生多了解社會,多了解課外的知識。生活就是一本攤開的大書,漫步其間,自然增長見識。

(三)檢查落實。對經典誦讀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如通過隨時個別詢問、檢查讀書筆記、小組調查或“閱讀匯報課”等形式進行檢查反饋。對學生課外閱談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創建和使用閱讀成長記錄袋,督促學生形成習慣。要及時發現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

篇(10)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093-01

讀書改變命運!成長不可無書!把學校辦成學習的團體,創建學校學習型組織,辦一所真正讀書的學校,讓每一位師生都做一個真正的“讀者”,都成為志同道合的“書友”。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打造書香校園的路上,我們一路前進、一路收獲。

一、全力營造“書香校園”的物理環境

(一)讓校園處處充滿書香。首先,讓圖書“充盈”校園。充實更新圖書室圖書,設置校園閱讀提示牌等方式,創設具有書香氣息的校園環境,讓閱讀與陶冶隨時隨地發生,從小處著手,使學生能移步換景。讓學生沉浸在書香氛圍中。

再次,讓班級“充滿”書香。通過班級圖書角、黑板報和教室布置等,營造班級書香氛圍。

第三,精心構建多元化的讀書網絡。建立“個人書櫥”、“班級讀書角”、“學校圖書室”。學生在家建個人小書柜,可以在家中與父母共賞,也可以與小伙伴共讀,讓好書真正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二)讓網絡打開師生眼界。充分發揮學校校園網站的優勢,建立家校讀書交流平臺,為教師、學生、家長推薦好書,推薦最前沿教育教學信息、優秀案例。教師、學生、家長也可以利用網站發表自己讀書感受、讀書收獲,交流讀書過程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快樂共分享,問題同解決”。

二、立體構建“書香校園”的別樣風景

(一)教師讀書常規化。根據我校“書香校園”建設的實際情況,在教師中開展讀書“1、2、3”活動。即:“1”是每年每位教師必須認真閱讀一本教育名著;“2”是每位教師要認真閱讀學校推薦的必讀書或雜志,寫好教育隨筆或教學論文,每月不少于2篇,上傳學校網絡;“3”是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1、每位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讀書匯報活動,在討論中交流思想,豐富經驗,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施能力;2、將11月的最后一周定為“校園(教師)書香周”,舉辦讀書沙龍,組織教師交流讀書體會,開展相關讀書征文活動;3、建立“讀書研究周報告制度”,和青年教師美文誦讀鑒賞活動,十二月底將分年級組開展“美文誦讀比賽”;全面提高教師的誦讀能力。

同時,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學校創辦《讀書》內刊,發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二)學生閱讀多元化。一是在課程設置上,每周每班設置一節經典誦讀課。學校指派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成為經典誦讀專職老師,加強經典誦讀課的創新研究。在學校經典誦讀校本教材開發的基礎上,再次分年段確定誦讀研讀重點,極大的豐富了學生閱讀量的積累。

二是在閱讀習慣的養成上,樹立閱讀與積累的思想。開學初,學校開展“推薦一本好書”的活動,每位同學為班級捐獻1―2本圖書,參與班級好書漂流,借此成立班級圖書角,配備1―2名學生作為班級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圖書的借閱、登記、歸還等工作。各班的黑板上,開設“格言欄”、“成語苑”、“詩歌園”,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背誦名人名言,學習名人的讀書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讀書的精神。學生每天利用晨讀、課間和集體放學等零碎時間背誦,化整為零,引領學生養成讀書、積累的良好習慣。

三是在學生閱讀實踐上,將指定書目閱讀和學生自由閱讀相結合,將讀與寫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低年級學生讀感興趣的兒童讀物,說說自己喜歡的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說這些詞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寫觀察日記、想象日記等。中、高年級學生提倡讀完后將自己喜歡的部分講給大家聽。在同學面前大聲朗讀自己摘抄的精美詞句,寫―些讀后感、或通過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也可以寫數學日記。10月的最后一周定為“校園(學生)書香周”,舉辦讀書沙龍,組織學生交流讀書體會,開展相關讀書征文活動。最重實現閱讀“質”的飛躍,為學生的發展奠基。

四是在閱讀評價的功能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校在全面考察學生六年閱讀與積累的基礎上,制定了《楊岔路小學經典誦讀考級方案》,對學生的誦讀“質”與“量”的評價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每學期根據考級情況,評選學校“閱讀之星”。

(三)親子閱讀趣味化。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親子讀書”活動,通過“大手牽小手”(家長督促孩子)、“小手拉大手”(孩子督促家長)的形式,倡導家長、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發展,將家庭引入到熱愛圖書、享受閱讀、熱愛母語、享受經典的行動中來。

對于剛入學的孩子家長,學校都會進行一次“家長學校”的培訓,增強父母對親子閱讀的認識,加強親子閱讀方法指導,并且每班對親子閱讀活動提出明確的要求。學校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圖文并茂,融寫、畫、評以一體的《親子讀書卡》,班主任指導填寫。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舉行親子閱讀交流活動,一、二年級還要舉行一次親子閱讀卡的交流評比活動。

三、精心打造“書香校園”的德育文化

近年來,我校以“儒雅、陽光”為學校精神之代言,高揚“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大力打造“書香校園”,創建“書香文化德育”。

上一篇: 鐵路工程職稱論文 下一篇: 國貿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小早川怜子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