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1: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療市場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現代醫院價值鏈管理
價值鏈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提出。每個企業都是采購、生產、營銷,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作業的集合,所有這些作業都可以用價值鏈表現出來。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給下一個作業,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終把產品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最終產品作為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總產出,凝集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
醫院作為服務行業,其服務的目的是治療疾病、產出健康,其價值主要體現在醫學知識的擁有和使用,以及社會、病人對醫院醫療服務的認可上。醫院價值鏈,即醫院運營的各種作業的集合,包括基本作業和輔助作業。
基本作業主要有:內向物流,包括良好的藥品、器械管理及即時將其運送到各部門和科室;運營,即利用各種資源為患者提供診療救護;外向物流,即提供合理的交通、運送方式,便于患者到醫院就診;營銷與銷售;服務,主要指延續,如傳統的隨訪工作。
輔助作業主要包括:采購、技術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結構建立等。
在醫院管理中可以運用價值鏈管理重組醫療服務流程,具體實踐策略如下:
第一,強化可以增加醫療服務價值的增值作業,同時減少或者消除不能增加醫療服務價值的非增值作業。減少各種物資在各部門之間的運輸時間、病人待診流程中的等待時間、病人的手術準備時間、檢驗科對標本的復核流程等。如減少“退藥”作業這一非增值作業環節,醫院可以通過加強醫生和藥房之間的溝通來降低處方的失誤率以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簡化和壓縮非增值作業。如對門診實行預約掛號制,或取消掛號制,實行病人持卡就診制,對門診就診流程實行網絡化管理,以減少病人排隊和待診時間。
第三,整合作業流程。英國倫敦的Hillingdon醫院在醫療服務流程重組中,將血液檢查從原來由中心檢驗室進行改為在患者所在的臨床科室進行,使等待血液檢查結果的時間大大縮短。瑞典的Stockholm醫院在手術流程重組中,通過建立手術準備室,在手術準備室為病人適時進行預麻醉,成功解決了原有手術流程中,由于病人在手術室內所導致的上一個手術結束到下一個手術開始之間平均需要59分鐘的問題;通過對各手術室功能的整合,改變了過去一個手術室只進行某些種類手術的做法,不但解決了手術室的瓶頸問題,而且在增加手術數量的同時將其16個手術室關閉了4個。
第四,將醫院的物資流、藥品流、資金流和服務流統一起來,最終形成資源、作業、成本及價值的有機結合,獲取競爭優勢。
二、現代醫院的服務利潤鏈管理
1994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赫斯凱特(JamesL.Heskett)、薩塞(W.EarlSasser)、施萊辛格(LeonardA.Schlesinger)、瓊斯(ThomasO.Jones)等提出了“服務利潤鏈”這一服務管理模型,如圖所示:
顧客所獲價值是服務利潤鏈的核心,是指顧客所獲得的服務過程與服務結果質量同顧客總成本之比,它連接著企業的內部員工管理和外部的市場經營;顧客所獲價值決定著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決定顧客忠誠度,顧客忠誠度決定企業獲利能力,企業獲利能力最后決定企業內部服務質量和員工滿意度。
對于醫院服務利潤鏈而言,臨床一線人員的滿意度取決于醫院對他們的服務和行管、后勤人員對他們的支持。一線人員的滿意度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忠誠度和工作效率;他們的忠誠度和工作效率決定了他們在工作中確保患者的利益和價值:診斷明確和診療有效,對患者心理、社會因素的關注,以及為患者就醫提供方便,對醫療費用的解釋,以及大處方、濫檢查的相對減少等;只有患者獲得他們期望的價值,才會對技術、服務、收費等多個方面滿意,才能保證患者的滿意度;滿意的患者很大部分會成為醫院的忠誠患者,忠誠患者在有新的醫療服務需求的時候,會再次到醫院就醫,會向其他患者稱贊醫院、推薦醫院;忠誠患者的長期價值會使得醫院業務量增加,醫院經營成本降低,醫院品牌形象改善,醫院競爭力增強,并最終確保醫院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醫院的經營和競爭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醫院對員工的服務質量和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情況。
現代醫院管理可以根據服務利潤鏈模型調整相應的管理策略:
第一,更好地實施員工關系管理,包括從制度上、組織上、經費上等方面建立開展員工關系管理的保證機制;完善溝通渠道,如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內部溝通的制度,了解員工的愿望和需求,開展一些例行性的溝通活動;關愛員工,幫助員工平衡工作與生活,關注員工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解決員工思想上的包袱;完善對員工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對員工的績效考核機制,并將績效考核結果體現在薪酬、晉升、培訓發展、職位變動等方面上。
第二,更好地實施患者關系管理,培育滿意患者、忠誠患者。成立患者關系管理部門,建立患者數據庫,廣泛收集和儲存有價值的患者信息,并進行有效的定期更新。
第三,開展關系營銷,建立和保持顧客關系。成立電話咨詢中心,隨時為患者解答疑問;加大院內院外的宣傳,利用患者數據庫實施相關的銷售,如定期給患者打電話了解他們的病情并告知其注意事項,利用患者口碑開展患者推薦活動,長期忠誠患者的口碑宣傳效應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間接地幫助醫院創造效益。
三、基于SWOT分析的現代醫院戰略規劃
SWOT分析代表組織的優勢(S)、劣勢(W)、機會(O)和威脅(T)的分析,實際上是對組織內外部條件的各方面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中優勢的分析主要是著眼于組織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的可能影響方面。
1.現代醫院優勢分析
(1)機制靈活,與市場結合緊密,市場營銷運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強勢宣傳,高薪聘用專家,突出專科特色,打造品牌,吸引病人就診;對于已就診的患者,強化其對醫院忠誠度,以如何幫助預約復診等方式,讓其逐步成為忠誠客戶。
(2)逐漸建立價格優勢。醫院根據實際服務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定價,根據具體實際打造“平價醫院”、“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醫院”,符合市場規律。
(3)提供溫馨的服務。導醫為患者提供全程就診服務,賓館式的服務待遇讓看病成為一種享受。逐漸推行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尊重病人的隱私;針對前來就診的每位患者建立健全病歷檔案,定期以電話或短信的形式發送祝福健康語;前來就診住院患者實行免費接送,加強醫后、術后跟蹤回訪服務,將病人的關心延伸到院外,有效改善醫患關系。
2.現代醫院劣勢分析
國家對待國有醫院與民營醫院政策上不能一視同仁。對民營醫院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導,如醫務人員的身份轉換困難、職稱評定、醫院項目設置、人事、政府監督者等方面。
3.現代醫院機會分析
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醫療市場,面對醫療市場秩序的不夠完善,要吸引患者,必須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充分利用現代醫院經營管理上的靈活性,自主確定醫療服務項目和自主定價,只要看準市場機會,很快能調整戰略思路。
4.現代醫院威脅分析
(1)醫療市場份額有限,各種不同類型的醫院都將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的意識和行動是保證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2)部分從業者虛假廣告,形成了對現代醫院信任危機的考驗。
(3)有些醫療糾紛處理不妥,后果嚴重。
因此,現代醫院只有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利用機會、化解威脅,才能找到發展的空間和成長的機會,并在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1)轉變經營理念,不斷創新。現代醫院要發展,必須應用現代經營管理模式,走出關系式經營管理模式。
(2)嚴把質量關。質量是現代醫院的生命線:一是人才引進嚴格把關,人才決定醫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的高低;二是引進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引進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的綜合型人才。
(3)打造信譽、權威。聘政府或專家學者顧問團,與著名高校聯合打造博士后培養基地等。
四、現代醫院市場營銷戰略
現代醫院營銷戰略是以擴大醫療市場份額為目標戰略,不斷擴大自己的形象,樹立誠信、廉潔的奉獻精神,開展獨樹一幟的核心技術,提供患者預期的、貼心的、超前的服務,不斷創造需求,吸引病人,占領更多的醫療市場。
1.現代醫院營銷戰略的4Ps
(1)產品,即服務,服務范圍很廣,并有所側重,如“微笑活動”、“家庭病床”等。
(2)地點,即醫院為使病人接近和得到其服務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3)促銷,醫院將其服務類型或技術告知患者并說服其來院診治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4)價格,不同的診療方法有不同的價格,通過病人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而合法進行不同的收費。
2.現代醫院營銷戰略的4Cs
(1)顧客問題解決,醫院通過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幫助有醫療需要的人們解決問題。
(2)顧客的成本,病人就診所需的花費,醫護人員技術高,信譽好,價格合理。
(3)便利,看病或就診時方便、快捷程度。
(4)溝通,在醫院的顧客大部分是病人,他們不僅是來看病,也希望與醫務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
因此,現代醫院綜合運用以下的各類營銷戰略:
第一,品牌戰略。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醫療設備的先進水平、醫院的管理水平、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狀況乃至醫院的環境和醫院的總體形象都會成為患者選擇就診的條件之一,所以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名醫名牌是市場經營觀念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體現。醫院的品牌,除了醫療服務作為特殊產品所固有的技術含量、質量和價格三大要素外,還應有專家知名度、專科特色、高精尖儀器、技術水平及優質服務等要素形成的無形資產。
第二,服務戰略。重視服務流通的各個環節,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嚴格操作程序,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用優質服務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提高患者滿意度。從患者需求出發,提供能基本滿足患者的無形服務。如給以細致入微的護理,深入淺出的解釋,合理有效的檢查,精湛高超的診治技能,舒適安全的病房條件,和藹可親的服務質量等。
第三,價格戰略。醫療服務的價格要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并結合醫療市場需求確定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在不增加社會醫藥費,確實減少藥品收入的情況下,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在醫療服務價格內部,降低大型儀器設備檢查價格,增加勞務服務如診療費、護理費、搶救費、手術費的價格;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應嚴格執行政府指導價,非基本醫院服務項目的價格可以實行市場調節價,但在實施時要增加透明度,實行明碼標價,讓就醫患者自愿選擇。
參考文獻:
ISO13458標準已經結合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特點,給出比較細致的要求,尤其是6.4條款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規定了人員健康、清潔和服裝、污染防治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時,ISO13485標準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也強調了對醫療器械產品的清潔和污染預防(7.5.1.2.1條款)。ISO13458標準還按照“對工作環境控制的必要性和控制程度取決于所生產產品的類型的”原則,由醫療器械制造商自行識別和確定對廠房設施和工作環境的控制項目和頻次。歐盟的三個醫療器械指令,除了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合格評定的過程要求和公告機構資質等要求外,對醫療器械制造商的質量管理體系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基本等同于ISO134185標準的要求,滿足了ISO13485標準的要求,也就基本滿足了歐盟三個指令對于醫療器械制造商的質量體系要求。
美國FDACFRQSR820醫療器械法規
一、基本醫療保險與賣方醫療市場的博弈
(一)賣方的我國醫療市場
由于我國醫療資源短缺和布局不平衡,也由于醫療技術的專業性和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所形成的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我國醫療賣方市場的現狀。鄉鎮醫療資源匱乏,城鎮醫療誠信缺失。公立醫院以乏力的行政框架管理商業化運作的醫療流程。在這樣的機制下,醫療工作缺乏執行質量標準的驅動力。比如:合理用藥,特別是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是有嚴格的規范可循的。但是,因為監管乏力,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棄標準于不顧的現象還是存在的。目前最有力的監督就是患者或者家屬所提起的為數稀少的訴訟。雖然各地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進行了諸多的努力和嘗試,但是因為不涉及技術層面,沒有從醫學專業的角度與醫療行業進行信息對稱的博弈,所以難以取得顯著成效。
(二)基本醫療保險與賣方醫療市場的博弈
作為社會保障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醫療保險,對醫院的醫療行為所進行的有力約束是前所未有的。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手段已經超越了一般的醫療衛生管理的限度,它從醫學專業層面上對醫療行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構,從而制定了從病種定額撥款到藥物品種限制,從大病統籌到治療項目分類給付方式,從宏觀管理到微觀控制一整套的醫療保障管理機制。這樣的管理機制對醫療行為形成了有效的約束。但是,由于沒有深入到醫學領域的技術底層,醫院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信息優勢。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醫保政策仍然難以抗衡院方的靈活對策。醫院可以憑借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對患者進行醫療項目誘導消費,甚至支配患者的醫療項目選擇行為。比如,醫院提供更多的自費服務項目讓患者選擇,限制基本醫療保險承擔的支付項目的選擇,從而達到減少支出增加結余的目的。有些不法的醫院甚至對參保病歷進行技術處理,從而獲取額外的醫療撥款。
此外,醫療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使醫院的賣方市場有了獲得超額利潤的特權,也使基本醫療保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當基本醫療保險限定病種治療金額的上限時,醫院就深挖它的下限,使得下限不是零而是負數。在幾乎所有的大型醫院,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患者辦入院手續之前都必須先自己掏腰包進行上千元的檢查,在基本醫療保險與賣方的醫療市場博弈的過程中,主動性一直掌握在醫院一方。
(三)基本醫療保險對賣方醫療市場的“撞擊作用”
我國的醫療事業從局部的公費醫療逐步過渡到局部的基本醫療保險,走過了十余年的漫長的醫療改革歷程。媒體上說,醫療改革十余年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也有的說是失敗的。客觀地看,沒有看到凸顯的成就不等于沒有成就。起碼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盡管這個體系還沒有覆蓋到鄉村,但是它的觸角已經逐步向外延伸,逐漸有更多的人得到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呵護;盡管這個體系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它的前瞻性和示范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社會健康保障的發展方向。為什么人們身受醫療保障的庇護卻難以叫出個“好”字?最為根本的原因不在醫療保險本身,也不在醫院本身,更不在醫療資源緊缺本身。問題的本質在于民眾的眼睛無法看懂醫術本身,這就是醫療行業中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基本醫療保險本身沒有起到平衡信息不對稱的作用,也沒有形成使賣方醫療市場地位發生動搖的強大震撼力,它對賣方醫療市場的作用僅僅可以看作是一種引起一定震動的“撞擊作用”。這也是當人們審視和評價十幾年的醫療改革的時候感到不成功的真正原因。
二、信息不對稱在醫療問題上凸顯
在信息經濟學中,經濟主體所享有的私人信息對其理性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經濟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道德風險,另一個是逆選擇。道德風險的存在直接導致信息不利一方的風險加大,而逆選擇同樣讓信息不利的一方在不覺中做出損己利人的決策。市場只有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才能達到最好效果。而目前我國醫患之間的信息是高度不對稱的。患者對各種治療方式的效益與風險的了解通常要比醫療服務提供者少得多。缺乏醫療知識的患者對醫生而言,處于明顯的信息劣勢。這種信息不對稱一方面給醫生帶來了“開大處方”等牟利的機會,同時也給患者帶來深度的恐慌和信任缺失。
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作為醫療服務供給者的醫院,既是醫療活動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也是醫療活動的獲利者。當醫院面臨自身利益與患者利益的沖突時,犧牲患者利益鞏固自身利益則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當醫院采取一系列誘導需求的手段來增加醫療項目或者延長治療時間從中牟利時,患者可能正在那里真誠地道謝呢。信息不對稱使得患者對自己的醫療需求無從判斷和選擇,只有畢恭畢敬地聽從醫生的推薦。誘發需求帶來的醫療支出的上漲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普遍性,這種“掠奪式”的醫療服務產生于這樣的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前提之下,更會在信息不對稱中不斷地發生。
信息不對稱在醫療問題上凸顯,給患者帶來了日益高漲的醫療消費,也給醫療保險帶來了更大的道德風險。在患者與醫院的博弈中,患者難免是輸家。在保險公司埋單醫療費用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命運。不過與個人相比,保險公司是更有實力的團隊,同時它可能也有能力通過平衡信息不對稱來改變博弈中的劣勢地位。
三、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發展所面臨的困難
基本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健康保險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健康保險走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是保險市場發展的必然。看到我國健康保險的巨大潛在市場,各大保險公司都推出了健康保險產品。2006年僅上海一地就有23家壽險公司和22家產險公司同時銷售他們的上百種雷同的健康險產品。總體來看,在市場爭奪的競賽中,老牌的保險公司的優勢地位仍然是無可替代的。因為,那些新興的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正處在起步階段,它們僅僅完成了“專門化”的過程,還沒有來得及打造出專業化的產品和專業化的服務流程。從產品和服務上看,與非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相比,沒有“專業化”帶來的任何優勢。所以目前的專業健康保險公司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一)面臨新創公司的一般困難
任何新創公司都要經歷走人市場的過程,準客戶要經過對公司和它的產品了解、接受和消費這樣三個階段才會成為真正的客戶。客戶對公司和產品需要了解,既要了解公司的產品,也要了解公司的服務,更要考察公司的信譽度。而這一切對于初創公司來講比老牌公司有更多的困難。慎重的客戶不但要了解目標公司的產品,還要進行橫向比較和選擇,如果沒有更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沒有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內涵,客戶更會認同老牌公司的產品。
(二)專業健康保險公司還沒有體現出真正“專業化”帶來的優勢
“專門化”不等于專業化,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市場需要專業化的產品設計、專業化的服務內容和專業化的技術保證。目前市場上健康險產品主要是重大疾病定額給付保險、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性保險和住院津貼等幾類保險,這些產品從本質上來說大同小異。從專業健康險公司目前首推的產品來看,也是以短期醫療險和意外健康險為主的。這些險種沒有創新,湮沒在同質的產品中很難對消費者產生特殊的感召力,加之公司初創,規模和影響力不足,展業會更加困難。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擁有非專業公司不具備的專業化的產品和專業化的服務。
1.產品缺乏和創新乏力
健康險是市民最需要的險種之一,而目前我國的健康險產品研發落后,有效供給不足。因此,只有針對消費者健康保險的真正需求而設計的專業化的健康保險新品,才能成為驅動健康保險市場的動力。健康保險與專業性極強的醫療領域密不可分,它涉及到專業性極強的醫學領域的深層知識,也涉及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研究,更涉及到當前的醫療衛生體制和醫院的經營和營利模式。而健康保險的經營決不是一張簡單的保險合同加上履行合同的醫療費用報銷。健康保險更是一種服務——保證健康的服務。因此,健康保障機制是健康保險運作機制形成的基礎,也是健康保險新產品研發的基礎。而我國目前的健康保障體系是一個近乎獨立的王國,保險公司和醫療體系之間沒有深度足夠的合作機制。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健康險品種基本上在醫院的勢力范圍之外打轉。只有打造出具有專業水平的健康保險新產品才會顯示出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優勢。
2.管理上沒有體現出健康保險的專業優勢
健康保險產品不同于一般保險產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作為保險標的的“健康”是特殊的。健康保險產品的定價、營銷、核保、理賠、經營風險控制等環節均不同于一般的保險產品,也不同于壽險產品。因此作為專業的健康保險公司在管理上必須體現出不同于一般保險公司的健康管理水平。這是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可能具備優勢的環節之一。而新興的健康保險公司在短時間內,還不能把健康管理水平提高到應有的高度,新興的健康保險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難于顯現。實踐也證明,當前國內新興的專業保險公司發展緩慢。
3.人才缺乏
在我國,健康保險公司處于初創階段,人才缺乏是第一大問題。作為健康保險專業公司之所以有生存的空間就在于它的專業化的特征。要想獲得專業化的特殊優勢就少不了專業化的人才。除了一般的保險人才外,健康保險公司需要與醫學專業的深度接觸,因此特別需要那些跨學科的專業人才,需要懂保險業務更精通臨床醫學的人才。從保險人員中培訓醫學人才不現實,引入資深的臨床醫學人才到保險公司,可以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加強產品研發的醫學技術含量。
4.展業困難
正是由于沒有創新的產品,沒有急百姓之所急的針對性產品,僅以傳統的基礎健康保險產品展業,缺乏競爭力是必然的。展業靠產品品質,靠銷售渠道暢通,更靠服務作為后盾支持。新興的專業化健康保險公司如果沒有“專業化”帶來的優勢,那么更不可能有其它優勢。不管是老牌的產險公司還是壽險公司都有新興的健康保險公司所不具備的規模優勢、渠道優勢和人氣優勢。沒有服務優勢是展業困難的又一癥結。作為專業的健康保險公司,必須從產品服務上入手,打造出更適合百姓需求的服務流程。
(三)產品的市場認同
和任何商品一樣,保險商品也需要市場的認同,而保險商品尤其需要消費者的認同。客戶對保險產品的買入僅僅是獲得一種對未來風險事件的化解承諾,因此,消費者除關心產品本身的品質以外,更關心的是公司的信譽、售后服務和理賠承諾的兌現。因此,新興的健康保險公司在產品的市場認同上會有更大的阻力。不過,困難是危機也是生存的契機。打造專業化的健康保險產品和專業化的服務,是健康保險生存和發展的必然。
四、專業化健康險發展的必由之路
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發展之路要經過三個階段:公司初創的起步階段、健康資源整合的進展階段和穩定發展的成熟階段。
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首先要繼承現有的健康保險產品,同時還要進行新的專業化的健康保險產品研發和配套服務規程的制定。這一階段既要逐步打造出一系列健康保險新產品,同時還要整合出一個符合國情的健康服務體系。在相關的數理統計資料匱乏的情況下,必然要經歷一個艱辛的起步過程。經過一定時期的探索和實踐之后,公司的產品品種不斷豐富,產品品質逐步提升,最終形成一整套專業化和系統化的產品。
隨著產品體系的形成和完善也就終止了步履蹣跚的起步階段,進而轉入健康資源整合的進展階段。這一階段專業的健康保險公司要為其產品運營調配社會上的健康服務資源,整合出與產品完全適應的健康服務體系。這一階段有更多健康資源與保險公司合作,共同構成相互密切合作的健康資源體系,同時從管理上也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健康管理體系標準。
當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和健全的時候公司便進入了穩健發展的展業期,也就是公司發展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意味著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的真正形成。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具備豐富的專業化健康保險產品,同時也擁有完善的、專業化的健康服務協作體系,此時,專業化優勢會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其它保險公司所經營的非專業化的保險產品的客戶群將逐漸轉入專業化服務的健康保險公司,最終其它保險公司會逐步退出健康險市場。
五、專業化健康險的衍生職能
當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發展成熟之后,為了實現合理賠付,減少公司的損失,必然要加強醫療行為的監管,因此健康保險公司便衍生出了醫療監理的職能,這一職能是制衡醫療行業不健康發展的重要砝碼,是政府行政監督行為所不及的技術補充。
(一)專業化健康險公司有平衡信息不對稱的能力
現有的醫療體系是買方市場的醫療體系,保險公司為醫療埋單必然會遇到與基本醫療保險同樣的醫療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困擾。因此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必須有平衡信息不對稱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在打造專業化的健康保險產品的同時,打造一支醫療監督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讓他們直接與醫療機構對話,直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健康保險公司可以整合當前的健康檢查公司,或者委托第三方健康檢查公司實現平衡信息的作用。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在為保戶提供健康管理的同時,接受保險公司的委托任務,由他們直接和醫療機構溝通醫療相關問題,確保信息相對對稱,規避醫療過程帶來的道德風險。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必須以平衡信息不對稱為重要的規避風險的砝碼,把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既維護患者的健康,也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二)專業化的健康險公司能夠更好地順應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需求
在當前我國的賣方醫療市場氛圍下,醫療衛生的行業腐敗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上述的分析也看到了基本醫療保險面對醫療行業現狀的無奈。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信息對稱的約束機制。醫療產品的購買不同于任何其它商品。作為消費者個人是無力與整個醫療行業抗衡的,連質疑的能力幾乎都沒有。當專業的健康保險公司替廣大患者支付醫療費用的時候,情形就不同了,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有能力平衡不對稱的醫療信息,也有能力監督醫療行為的整個實施過程。可以對醫療機構的不合理用藥和不科學的治療方法提出質疑,也有能力制止不合理的醫療行為的發生。可以看出,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在為保戶服務的過程中是自身利益的維護者,更是保戶利益的維護者。健康保險公司起到在專業水平上監管醫療行為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政府管理行為所不及的。專業化的健康保險服務必將為保戶提供越來越周到細致的健康管理服務,提供防病、治病的全程服務。因此,專業化的健康保險是順應中國醫療事業發展需求的,它所提供的健康服務是基本醫療保險的重要補充。
[參考文獻]
1公共物品理論
1.1公共物品的論述最早的論述
可以追蹤到1651年,英國著名思想家托馬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提出的一個觀念,“大家的和平與共同防衛”,指明了國家或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在于為個人提供公共服務,這是看到的有關公共物品的最早論述。亞當•斯密最先注意到了公共支出的必要性與市場勢力的存在之間的關系。在1776年的《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指出君主要做好3件事:(1)保護君主所統轄的社會不受到其他社會侵犯;(2)建立嚴正的司法,保護個人不受到他人的傷害;(3)建設并維護公共設施。第1次提出“公共物品”這一概念的是林達爾。1919年,他在《公平稅收》中指出“公共物品”是國家對人們的一般給付,個人或集團通過賦稅的形式購買。公共物品問題的研究雖然已經經歷過很長的階段,但一般認為對“公共物品”進行嚴格科學的定義,是薩繆爾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中所給出的定義,公共物品是指個人消費這種物品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
1.2公共物品的類別
公共物品可以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通常是指同時具有完全的消費非競爭性和完全的消費非排他性的物品。準公共物品是指只具備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性的一個,而另一個則表現為不充分。布坎南認為準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在所提供的一些利益是不可分的方面具有公共的特征,但是,在利益的一部分是可分的方面,他們同樣具有私人物品和服務的特征”。
1.3醫療衛生服務的歸類作者認為在醫療衛生服務中,公共衛生屬于純公共物品,基本醫療服務屬于準公共物品,特需醫療屬于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給模式
傳統經濟學和政治學的主流看法是公共物品的最佳供給者是政府,而現代經濟學理論以及各個國家的改革實踐則向人們展示了公共物品供給模式多元化的成功范例。公共物品供給模式多元化主要包含3種形式,即:政府供給、市場供給和社會供給。
2.1政府供給
雖然隨著新公共管理改革風起云涌,倡導實現“有限政府”,并通過“重塑政府”進而改善政府的績效,在新公共管理運動中推行公共物品的非政府供給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在實踐中,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在純公共物品的供給方面,政府的角色不僅不能夠減弱,反而必須進一步加強,即使是在準公共物品的供給方面,政府的角色也是顯而易見的。政府角色在公共物品供給機制中顯得十分重要,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性使得有一些公共物品必須由政府供給。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主要有:政府的直接生產供給和政府的非生產供給。
2.2市場供給市場供給有兩種思路
(1)從排他性入手,真實地反映消費者的時間消費量;(2)從制度安排入手,使消費者的消費與付費盡量接近。
2.3社會供給
社會供給即公共物品由第3部門、社區和志愿者等方式供給。政府和市場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角色分擔政府是否應該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是否應將其中一部分移交市場?政府是否應當實行管制或者應在多大程度上實行管制?作者認為純公共物品原則上應當由政府提供,準公共物品可以根據其性質由政府提供其中一部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可以由政府安排,也可以由私營部門安排。政府安排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通過簽約外包、給予經營特許權、給予補助或補貼等形式安排私營部門生產。私營部門安排可以通過抵用券、市場運作、志愿者服務等方式進行私營部門生產。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程度由弱至強分別為:市場運作、志愿者服務、自我協助、政府販售、經營特許權、抵用券、補助或補貼、簽約外包、政府部門委托、政府部門直接提供。
二政府和市場與醫療衛生事業三者的關系
1政府的主要特點
(1)現代社會中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2)各種正式的公共機構(或組織)組成;(3)提供有關的物品(或服務)時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4)通過合法的強制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2市場的主要特點
(1)現代社會中私人物品(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2)各種正式的私人組織(企業)組成;(3)市場中的私人組織(企業)提供物品(或服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利潤;(4)分散決策和以互利為原則的自主交易是市場提供物品(或服務)的主要模式。
3醫療衛生事業的主要特點
(1)醫療衛生事業具有雙重屬性,即公益福利性和生產經營性。健康是人類的基本人權,醫療衛生服務應當充分體現公平性;(2)醫療衛生事業具有信息不對稱等特點,容易導致市場失靈,因此,應加大政府的責任;(3)醫療資源無法采用市場手段合理配置,因此,醫療資源的配置應以規劃為導向,而不能以市場為導向;(4)醫療保健費用應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使得國家和社會各階層(不同收入水平)的民眾都能承受。
三政府、市場與醫療衛生事業的關系
政府、市場與醫療衛生事業的關系決定著醫療衛生體制。通過研究國際上醫療衛生體制,大致有兩種模式:(1)市場主導型;(2)政府主導型。
1市場主導型
美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是市場主導型的代表。市場導向是美國醫療衛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點,醫療衛生的供給和需求完全由市場決定。市場導向型醫療衛生體制的好處在于醫療衛生服務的高效率,并且可以創造出花樣翻新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醫療需求的服務項目。但是,在這樣的體制下,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政府無法控制市場上不斷上漲的醫療服務成本價格,負擔越來越重。美國的醫療費用占GDP的15%,人均年醫療費用5000多美元。從現實情況看,美國的醫療投入遠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但是,醫療衛生指標如平均期望壽命、嬰幼兒病死率等卻排在其他發達國家的后面。而且,雖然擁有如此巨大的醫療投入,但美國仍然有4000多萬人沒有醫療保險。
2政府主導型
英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是政府主導型的代表。英國實行的是全民納入醫療保障的國家衛生服務體系,公立醫院由政府進行全額撥款,對國民實行免費醫療,其中如果有錢人需要享受一些更好、更快和特殊的醫療服務,可以到私立醫院就醫,國家不承擔這一部分醫療費用。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體系(NHS)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市場自由和政府干預的優點,實現了既有政府干預的公平性,又有市場的靈敏性;既有醫療成本的可控性,又有市場的自由性。在政府主導型的體制下,英國成功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費用較低,保障有效。醫療費用僅占GDP的7%,不到美國的一半,但實現了更全面有力的醫療保障。當然,政府主導型的醫療衛生體制從目前看也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效率較低。
四我國模式的建議
一、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行困境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全貨幣化的籌資方
式不符合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市場化程度低的實際情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貨幣籌資為基礎的一種新型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這種完全貨幣化的籌資方式,客觀上脫離了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市場化程度低的實際情況。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主要由集體來承擔,個人只承擔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不用交現金,而是以“工分”的形式從集體經濟的收人中扣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采取國家、集體、個人三方投資,強調三方的責任,但在廣大中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籌資難度相當大,尤其是農民個人自籌的那部分資金。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由于其市場化程度低,集體經濟不發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較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無力支持合作醫療的最低基金籌集。對于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民個人來說,盡管每年不少于10元的參保金的數額不大,但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民來說,經濟落后,交通又不方便,七溝八梁一面坡,幾年進不了一回城,一家幾口人,叫他們每年拿出幾十元現金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確非常困難。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中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很難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遵循自愿參加,多方籌資,以收定支,保障適度,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總體原則是正確的,但相對于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而言,仍是一種“富人”保障原則,也就是說只有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富人”才能繳得起合作醫療保障金,而真正需要保障的窮人,通常也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因收^過低,繳不起合作醫療保障金,而無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國家給予的合作醫療待遇。但當“參合率不能轢時,強迫命令就出臺了。“新合醫”成了政府對農民施惠的代名詞,農民成了被動的受惠者”。這不僅不符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突出對經濟弱勢群體保護的—般陛原則,而且在醫療公平性方面易于兩極分化,富裕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多數貧困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出于經濟原因很難得到滿足。同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自愿參加制度必然形成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個群體,針對體制外人員侵蝕體制內資源的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難以避免。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缺乏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籌資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曾在農村合作醫療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主要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了,集體經濟組織基本解體,缺少集體經濟支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資金籌集失去了這一穩定可靠的保障基礎。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忽略了農村集體經濟這個穩定可靠的保障基礎,從而直接導致了其運行的持續性難以為繼。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一)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
1.市場經濟發展落后,農民人均貨幣收入低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的生產收入主要來自各種農產品等實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農民直接消費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地交通不便的影響,很難通過流通轉化為貨幣來形成農民的貨幣收入。據2004年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絕對貧困人口2610萬人,其中西部l2個省區為1305萬人,其人均年收入為668元。而他們的大量農產品卻因為交通不便運不出去而賣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爛在地里無人收購。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岳宋鄉有一個叫木古壩山寨,那里的茶葉是絕對的綠色產品,可是1斤茶葉只賣到2元錢,如果拿到城市賣,絕對可以賣到50元以上。木古壩的1斤茶葉在城里可以換到l0斤雜交稻種子,城里的1斤雜交稻種子在木古壩卻能換到8斤茶葉。
2.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貨幣經濟缺乏,實物經濟普遍存在。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和價值尺度,其作用應該是與實物經濟的運行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的,是為整個社會生產和經濟的正常運行服務的,其總量和構成都應該與實物經濟相適應,而不應該脫離實物經濟獨自運行。因為貨幣脫離實物經濟而獨自運行雖然可能使個別經營者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但對整個社會生產來說,不僅沒有增加任何東西,而且還可能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指向錯誤的方向。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貨幣經濟的運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與實物經濟的運行脫節,具有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運行軌跡。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多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中近50%為實物收入,農產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給自足為主。
3.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更為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村勞動力約有5億左右,占全部勞動力的70%,而且每年還要新增幾百萬人,增長遠遠超過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十分突出。據測算,根據現有的土地承載力,我國農業僅有1—2億從業人員就足夠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勞動力亟需轉移。尤其是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數量更為可觀,估計勞動力中有60%一75%為剩余勞動力。加快對這些剩余勞動力的轉崗技能培訓步伐,以區域化帶動專業化,在剩余勞動力中創造勞務品牌,鑄造勞務名牌,并使創牌的觸角不斷向高技術行業延伸,從而促使剩余勞動力在勞務品牌形成中逐漸升值,增加農民收入,乃當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勞務化的當務之急。
4.環境劣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同時并存。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大多位于西部,雖然那里的自然條件惡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草地狀況日益嚴峻,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率和土地產效率普遍低下,但是這些經濟落后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等自然資源。在全國已發現的16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均有發現,特別是能源、金屬礦產以及生物等資源在全國占有顯著地位,其中45種重要礦產資源潛在總量約占全國的40%,開發潛力巨大。以陜西陜北貧,其實施的外援項目,無論數量、質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使寧夏的生態得到了很快恢復,農民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見,如果一個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在這樣的自身力量相當薄弱的地區,實施現行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難以為繼,那么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乃其最佳選擇。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爭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發展,需要制定一套專門針對本地區具體情況的醫療衛生服務引進計劃,同時,依據循證醫學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與環境污染、營養不良和生活習慣不良直接相關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時應將農村衛生的重點放在普及基本衛生服務的基礎上,將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和健康促進等社區衛生建設結合起來,這樣,農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人口的健康狀況,其關鍵在于強化政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第一的觀點,切實落實項目責任制,信守各項協議,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4.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建立以上三種路徑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結合當地豐富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發揮三種路徑的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發展土地、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技術,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改造,切實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以農民醫療衛生事業為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實行農業從“土地——產品——加工——流通與銷售——農民醫療衛生事業——農業的進一步投入”的規模化經營。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對策
1.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應當遵循多樣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情況復雜多樣,因此在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時應遵循多樣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認識建立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國農村地域廣大,人口眾多,走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工程量很大。同時,我國各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均衡,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應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多樣的模式,以滿足不同發展程度地區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
2.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應積極探索建立合作醫療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為農民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形式之一,是新時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它既能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的支付能力,又能節約市場的交易成本,還能維護農民的自身利益。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以非貨幣型農村合作醫療為號召發展合作經濟,容易產生吸引力和號召力,也許這是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3.政府應把發展合作醫療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列為非營利性組織,利用各級政府的扶貧資金給予支持。基于目前我國國情,衛生資源的投入能力有限,非營利性醫療組織應該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非營利性醫療組織的發展,政府應通過引導、調控和支持等方式,為其發展積極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對這種合作經濟組織在管理上也可采取招標承包經營的方式進行。
2.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貨幣經濟缺乏,實物經濟普遍存在。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和價值尺度,其作用應該是與實物經濟的運行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的,是為整個社會生產和經濟的正常運行服務的,其總量和構成都應該與實物經濟相適應,而不應該脫離實物經濟獨自運行。因為貨幣脫離實物經濟而獨自運行雖然可能使個別經營者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但對整個社會生產來說,不僅沒有增加任何東西,而且還可能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指向錯誤的方向。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貨幣經濟的運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與實物經濟的運行脫節,具有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運行軌跡。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多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中近50%為實物收入,農產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給自足為主。
3.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更為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村勞動力約有5億左右,占全部勞動力的70%,而且每年還要新增幾百萬人,增長遠遠超過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十分突出。據測算,根據現有的土地承載力,我國農業僅有1—2億從業人員就足夠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勞動力亟需轉移。尤其是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數量更為可觀,估計勞動力中有60%一75%為剩余勞動力。加快對這些剩余勞動力的轉崗技能培訓步伐,以區域化帶動專業化,在剩余勞動力中創造勞務品牌,鑄造勞務名牌,并使創牌的觸角不斷向高技術行業延伸,從而促使剩余勞動力在勞務品牌形成中逐漸升值,增加農民收入,乃當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勞務化的當務之急。
4.環境劣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同時并存。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大多位于西部,雖然那里的自然條件惡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草地狀況日益嚴峻,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率和土地產效率普遍低下,但是這些經濟落后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等自然資源。在全國已發現的16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均有發現,特別是能源、金屬礦產以及生物等資源在全國占有顯著地位,其中45種重要礦產資源潛在總量約占全國的40%,開發潛力巨大。以陜西陜北貧困縣為例,一方面,這些地區七溝八梁一面坡,生存環境惡劣;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資源。一般來說,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大多為這種情況。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非貨幣收入都是相當重要的。據美國經濟學家估算,在美國這樣發達的市場經濟中,非貨幣收入平均占收入總量的25%左右。根據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特點,要在這些地區推行貨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貨幣化的以實物合作為主的醫療制度,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特點,從而使之“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其可能的發展路徑有:
1.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國現階段,土地不僅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廣大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為保障手段對窮人尤其重要。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很不均勻,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但海拔高,自然環境復雜,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體農戶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力度與利用效度,從而導致土地等自然資源對缺乏勞動力的個體農戶的保障作用失靈。在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如果土地資源豐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經濟效益,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規模經營,而且有利于農村勞動力的充分利用,促進農民增收。諸如建立體弱年老農民“以部分承包地換醫療保障”的機制,在公正公平、農民自愿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書面簽約,以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按時支付補償金。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社會融資,攜手合作,聯動發展,利用土地使用權抵押、土地合作信托、土地儲備等方式,對置換出來的土地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共同投入,形成合力,高效盤活土地,實現土地產出的最大化。同時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退出和約束機制,有效地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形成共贏共利局面。實踐表明,在一些保留了部分集體經濟或鄉村工業發展得較好的農村地區,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甚至還代替農民個人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因此,這些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率都是100%,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得非常好。如陜西洛川縣永鄉鄉郭家村利用部分村集體土地發展蘋果產業,自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都為全村所有村民繳納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村民的參合率每年都是100%,村民們都比較滿意。這些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代替農民個人成了最大的籌資主體,既解除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又緩解了基層地方推行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同時也提高了合作醫療的出資額度,從而增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能力。
2.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勞務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現已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外匯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我國部分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但勞動力素質很低。這不僅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自然條件差、飲水不衛生、醫療衛生條件落后從而導致市場經濟落后地區部分農民的身體素質差方面;還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這樣的“貧困——人口多+素質低一貧困”的惡性循環地區,現行的合作醫療制度僅起著外因作用,難以通過內因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創的“推拉理論”告訴人們,人口流動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長、低生活水準、缺乏經濟機會等;拉力包括勞動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獲得更多的經濟機會、優惠的勞動力政策等。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勞動者在勞務市場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較各種信息,做出流動與否的決策,對當事雙方都有好處,勞動力富裕國家輸出勞動力,可以減少潛在的社會經濟壓力;勞動力接受國似乎也從中找到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辦法。因此,在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擔當起自己的服務角色,加強對國際勞務市場的調研,建立境外勞務信息網絡,搶占先機,對外承包勞務市場,對內給予一定支持,建立勞務綜合培訓基地,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挑選出一批勞動力進行對口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勞務輸出,就可以為國家賺得外匯,政府按其賺回外匯的多少,給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醫療支付補償金,其標準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在國內流動,流^地政府也可依據合理的標準,對其家人進行—定的醫療支付補償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勞動力數量,從而解決“民工荒”的困境。這樣,政府的外部力量不僅有利于通過內因長效激勵流出地勞動力積極主動改善自身素質和技術層次,而且有利于農民增收和農村脫貧,推動地區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3.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那么在這樣的地區,只能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外援方式在當今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國外來看,非洲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國家中有相當部分地區,自然資源匱乏,社會資源也不豐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其經濟發展,同時也增進了這些地區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面,外部援助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20世紀末,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肯尼亞婦女的總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個降至1993年的514個。贊比亞利用外部援助,解決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僅1985—1993年,由援助而興建的水井高達108眼,使2115萬人從中受益。從國內來看,寧夏在總體上是一個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都相對貧乏的省區,但寧夏是在全國較早利用外援的省區之一,其實施的外援項目,無論數量、質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使寧夏的生態得到了很快恢復,農民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見,如果一個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在這樣的自身力量相當薄弱的地區,實施現行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難以為繼,那么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乃其最佳選擇。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爭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發展,需要制定一套專門針對本地區具體情況的醫療衛生服務引進計劃,同時,依據循證醫學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與環境污染、營養不良和生活習慣不良直接相關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時應將農村衛生的重點放在普及基本衛生服務的基礎上,將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和健康促進等社區衛生建設結合起來,這樣,農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人口的健康狀況,其關鍵在于強化政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第一的觀點,切實落實項目責任制,信守各項協議,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4.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建立以上三種路徑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結合當地豐富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發揮三種路徑的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發展土地、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技術,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改造,切實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以農民醫療衛生事業為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實行農業從“土地——產品——加工——流通與銷售——農民醫療衛生事業——農業的進一步投入”的規模化經營。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對策
一、開篇介紹
首先,要先向在場的老師問好,講述自己的姓名、班級、專業以及論文題目。再者,要講述論文的指導老師,并對老師的指導工作表示一定的感謝。
你可以這么說:“我是來自XX專業XX班的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本篇論文是在XX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期間,XX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寫作研究意義、結構及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師作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二、文章的研究意義
選擇一個方向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應當是有據可尋的,在這個部分可以結合社會背景,參考的資料數據,以及自己的觀點,大致描述出選擇這個視角來作為論文題材的原因,讓老師感覺到這確實是篇有研究價值的論文,同時也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在開頭你可以這么說:“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及這篇文章的研究意義……”
三、分析文章結構及內容
1.從已經做好的網頁上復制內容,會引起格式的問題。
2.從編輯器復制內容到編輯器,也是會有問題的。
3.所以必須保證從秀米復制到編輯器。
4.正文里面出現例如超鏈接,會過長引起問題,需要自己手工再調整。
四、謙虛結尾
不要忽視這個小結尾哦~不論是從知識層面,或是生活經驗來看,我們看待問題的程度肯定都是不及老師的,因此要說出自己論文中的不足之處,讓老師感受到這不僅是一場論文自述,而是你在抓住機會學習。
你可以說:“在這篇文章中雖然……但是還有……的不足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這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將虛心接受。以上是我的論文答辯自述,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級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對策探討》。論文是在袁老師的悉心指點和大力幫助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袁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向現場的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課題選擇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的熱情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在最初試圖以《金融企業上市的意義》為題進行研究時,還是頗有顧慮的,最大的難題在于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學院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最終確定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嘗試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開此論文的撰寫工作。在著手準備論文寫作的時候,大量閱讀相關方面的各種資料。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的概況有了大致了解,縷清思路的基礎上確定研究方向,然后與老師商討,確定論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然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主要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學習教材的理論資料。在袁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經過閱讀主要參考資料,擬定提綱,確定中心思想,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定稿。
下面我將本論文寫作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高速運轉的助推器,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論述該論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的內容與總體思路第二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通過分析融資渠道,探討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融資來源,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優缺點。并且重點研究融資現狀,包括內源融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現狀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該部分分別從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探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分析內部的問題所在,比如缺少抵押擔保資產、制度不規范、抗風險能力低、信用等級偏低等。外部的影響,比如銀行、政府、擔保機構的不支持等。
第四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解決對策;包括:整頓與提高企業自身素質,政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擔保體系,建立和完善融資體系,完善法律體系等。全方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存在的不足。
經過本次論文寫作,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由于學生能力不足,在遣詞造句上,雖然我對全了細致修改,但個別語句語序凌亂、語句僵硬、口語化的問題依然不可避免。在許多內容表述上存在著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許多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學生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位評委老師閱讀論文并給予評價和指正。
謝謝大家!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二)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我是XX科技學院中文系03漢師(1)班的學生。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我的指導老師是何清老師。我當時之所以選擇研究凌叔華的女性意識是因為:在五四時期的作家中,凌叔華是給了我別樣感受的一個女作家。她的小說中很少有驚心動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氣勢,但她小說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過這力量是深蘊于內的,而且敘述的調子是平靜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們“幽深、姻靜、溫婉、細致,富有女性溫柔的氣質。”我想就是這樣的一種風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覺間走進了她的世界。而且,作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華筆下那種時而諷刺鞭撻,時而同情無奈的女性心理,這也體現了五四時期的女性意識,為我們全面了解我國女性意識的發展歷程及其表現特點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點。凌叔華寫作的小說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礎,此外,我在大學期間還選修了女性文學相關課程,對女性意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有利于該課題的研究和寫作工作的開展。
我的論文《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從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入手,解讀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但本論文的寫作是以孩子為視角,將筆觸集中在凌叔華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夠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華的小說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華在其小說中所呈現的獨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筆下所展現的女性意識,從而促進現今女性意識的更好發展。
具體來說,我的論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讀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及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指出凌叔華成為女性意識由向外索取客體轉向自覺地對女性意識本體進行精心注目和審視的最早的女作家。這種內審為女性意識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第二部分,論述凌叔華是怎樣通過孩子這一視角來展現女性世界、表現女性意識的。主要結合其小說集《小哥倆》中的具體的作品從“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兩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論述。以實證來論證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三部分,主要論述凌叔華小說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孩子視角的運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畫面感的表現形式,這些都突出了凌叔華女性意識的表達力度,更能表現出凌叔華作品的獨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將凌叔華在寫作中關于孩子的作品與冰心作比較,從她們寫作孩子的目的、立場、角度的不同來突現凌叔華隱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識。突出凌叔華在五四時期所展現的獨特女性意識。
近年來隨著學術界對于女性意識研究的日漸深入。20世紀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納入到考察的視野,凌叔華就是其中一位。但長期以來,眾學者對于凌叔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小說的寫作獨特性以及她與契訶夫、曼叔菲爾德的比較上。但是較少有學者關注凌叔華作品中在兒童視角下所展現出來的女性意識,這是關于凌叔華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讓我們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畢業論文結束語。例如:在畢業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的蘇軾寓惠散文方面的相關書籍和學術期刊論文,并參考了部分畢業論文總結范文。。這得得益于我們學校圖書館豐富的參考書籍和中國學術期刊網中的專業論文。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何清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級社工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區照顧理論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一是因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個人對養老服務的興趣。我的學年論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區照顧的,題為《從“我國老年人的戀家情結”視角看老年社區照顧的開展》,而畢業論文就是對學年論文的深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淺薄研究能夠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肖云老師。從確定選題、擬定提綱、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師的精心細致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并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管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子女數量的減少,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快速老齡化的現狀。在我國城市社區快速蓬勃發展,社區服務功能日益擴展和凸現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區為依托和載體,使之承擔和發揮其養老服務功能,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需要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漸走向深入,研究視角也在不斷拓展。從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文獻來看,多數研究集中在社區的境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優勢視角、增能理論也開始得到了初步應有。以社區照顧理論的視角來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運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見。雖然這些相關研究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數研究從社會調查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我國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的調查等;問題的分析多數也僅僅局限在淺層次的空洞層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細致,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問題解決,太過注重養老的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和精神層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慮不夠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體,也難以落實,同時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結合當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重點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社區照顧理論的分析、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社區照顧理論下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策。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社區照顧理論的來源、相關概念、內涵及特點。旨在增加對該理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獻的查閱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概括了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現狀。主要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方式呈現多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日趨優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1)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2)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3)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高(4)社區醫療有待加強(5)政策法制不健全(6)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社區養老的意識2、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3、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培養,提高服務質量4、加強社區醫療水平5、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6、多渠道的籌集資金。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是金融學專業***,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導老師是***老師。下面我就論文的相關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一下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與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創新的之處是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XXXX》,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XXX老師。本論文是在XX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再次謹向X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謝!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近年來,隨著教師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為研究的新熱點。作為教師信念的核心,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學校教學和教育革新的關鍵。研究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實增強自信與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質,促進教育能力的發展,而且能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師培訓者制定科學的教師培訓方案提供有益的參考,使之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我國對教師自我效能感問題的探討,有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對我國教師進行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中既有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結構及與學校因素的關系的探討,還有對專家、新手型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對比研究。但是,關于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資料匱乏。
因此,我對XX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考察該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差異狀況及其特點,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與小學教師專業的發展的密切關系。并結合調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以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夠提供給小學教師建議與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教師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提出相應策略和結論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為例闡述了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現狀,進而分析自我效能感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現狀: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在個人教學效能感方面有顯著差異;學歷因素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顯著;教學效能感與教齡間有密切關系;與性別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并對上述的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存在的現狀提出以下策略:教師方面,培養教師角色意識;建立心理防御機制;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學校方面,創設寬松的工作環境;減輕額外的工作負擔;消除城鄉教育的差距;改革現行學位要求,強調綜合素質。
最后一部分是論文的結語,是對整篇論文主要觀點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訪談調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XX市部分小學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對象注意了市區與農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對大量的資料和訪談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薪酬管理基本理論解析
(一)薪酬的概念和內容
薪酬是指員工在從事勞動、履行職責并完成任務之后所獲得的經濟上的酬勞或回報。狹義來說,它是指直接獲得的報酬,例如工資、獎金、津貼、股權等。廣義來說,薪酬還包括間接獲得的報酬,例如福利。
(二)薪酬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企業的薪酬管理,就是企業管理者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就薪酬水平、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薪酬形勢以及特殊員工群體的薪酬做出決策。同時,作為一種持續的組織過程,企業還要持續不斷地制訂薪酬計劃、擬定薪酬預算、就薪酬管理問題與員工進行溝通,同時對薪酬系統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評價而后不斷予以完善。企業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確定薪酬管理目標、選擇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計劃、調整薪酬結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確定薪酬管理目標
根據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薪酬管理目標具體地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建立穩定的員工隊伍,吸引高素質的人才;②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高績效;③努力實現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發展目標的協調。
第二,選擇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薪酬管理運行的目標、任務和手段的選擇與組合,是企業在員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針策略。薪酬政策具體的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企業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選擇企業合理的工資制度;③確定企業的工資結構以及工資水平。
第三,制定薪酬計劃
薪酬計劃,就是企業預計要實施的員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結構及薪酬管理重點等內容,是企業薪酬政策的具體化。企業在制定薪酬計劃時要堅持以下兩個原則:①與企業目標管理相協調的原則;②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原則。
第四,調整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就是企業員工之間的各種薪酬比例及其構成。薪酬結構具體的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企業工資成本在不同員工之間的分配;②職務和崗位工資率的確定;③員工基本、輔助和浮動工資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資及獎勵工資的調整等。對薪酬結構的確定和調整要堅持給予員工最大激勵的原則。
(三)薪酬管理的影響因素
第一,外在環境因素(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包括政府政令,經濟,社會,工會,勞動市場,生活水平等。
第二,組織內在因素(organizationinternalfactors)。包括財務能力,預算控制,薪酬政策,企業規模,企業文化,比較工作價值,競爭力,公平因素。
第三,個人因素(individualfactors)。包括年資,績效,經驗,教育程度,發展潛力,個人能力等。
二、我國企業薪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才競爭呈咄咄逼人之態,我國企業在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人才外流相當嚴重。一方面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優厚的待遇,從各方面登陸搶灘,網羅優秀人才,使中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競爭和挑戰。當前,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問題比較突出,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較低的工資與福利水平使企業薪酬缺乏市場競爭力,無法爭取和留住優秀人才,并導致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一)政府對企業的薪酬管理干預過多
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分配主體地位還沒有根本確立起來。雖然企業已經擁有較大的內部分配自,但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大多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決定權仍由政府有關部門掌握,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對企業實行工效掛鉤或工資總額包干辦法。非國有制企業大都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關部門核定工資總額的辦法。有的地方政府,不僅控制企業的工資總額,而且直接干預企業內部工資比例等具體管理決策。這使企業的薪酬管理自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質量。
(二)平均主義傾向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在分配方式上我國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吃“大鍋飯”的局面,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先[論文之家],兼顧公平”的原則,然而許多企業在薪酬分配上的平均主義仍很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經營者收入普遍存在平均主義傾向。一方面經營者收入與員工收入水平平均化問題嚴重。據調查,在企業經營者與本企業員工的年收入比較方面,有半數以上的企業經營者年收入在本企業員工收入的2倍以下的占57%,有1/3為員工收入的2-5倍,年收入在員工5倍以上的比例較低,為9.7%;另一方面,企業之間,經營者的收入差距不大。在我國企業中,一方面業績優秀的企業經營者不一定獲得高收入,不少業績很差企業的經營者卻獲得及不相稱的等同收入。
第二,企業員工之間薪酬水平平均。企業內部技術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與一般員工工資收入差距不大,關鍵的技術、管理崗位人員的工資水平相當于普通崗位人員的工資水平不到2倍。薪酬決定因素中,代表身份的工齡和資歷占重要地位,而與受教育程度關系不大。企業員工工資外收入基本是以補貼和獎金的形式平均發放,項目多、分配復雜。
第三,企業經營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一方面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報酬收入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對企業家的報酬激勵方式比較單一,大多仍為基本工資加獎金、年度獎金獎勵等構成。對企業經營管理者考核監控力度薄弱,考核指標體系單一,
(三)福利設計缺乏彈性
我國企業員工的福利還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福利,如醫療保險、住房補貼、加班費、洗理補貼、子女入托補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國家開展的諸如顧問服務、教育培訓福利計劃、家庭關愛福利、家屬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項目。此外,我國企業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設計并沒有真正讓員工參與進來,缺乏靈活性。
三、我國企業薪酬管理產生的原因
薪酬管理是一個時期組織內外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薪酬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傳統思想的束縛,加上企業內部原因,我國企業薪酬管理與國外企業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一)企業尚未成為自主分配的主體
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只是整個社會計劃生產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所有資源都是有計劃實現的。企業享有分配自成為分配主體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改革才能達到目的。
(二)薪酬管理上技術上的失誤
一方面,我國企業內部機構重疊,崗位職責不清,人浮于事的現象仍較為普遺,人員能進不能出,崗位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仍然突出。這一問題嚴重制約著分配制度改革的進行。另一方面,企業在進行薪酬設計時不以崗位分析為前提,不考慮崗位之間的差異,使薪酬本身缺乏激勵作用。雖然有些企業已認識到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但缺乏令現代薪酬管理理念得以運行的方法、技術和人才,企業薪酬管理難以實施。
(三)薪酬管理配套措施建設滯后
外部[論文之家]環境對企業薪酬管理影響很大,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度的增長,企業薪酬管理外部環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國有企業所有者“虛置”,缺乏一個對經營者強有力的考核激勵約束主體。二是國家至今未出臺統一的成熟的年薪制和期權期股的相關規定,各地各企業的做法不一,差距很大,很不平衡。三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很不健全.在股票市場的表現是缺乏一個成熟、穩健、法制化的股市,期權、期股實行的基礎不穩固。四是企業經營者與黨政領導干部界限不清,二者的福利待遇沒有明確規定。
四、我國企業加強薪酬管理的對策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時代,是人力資源競爭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薪酬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統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實踐己經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環境,如何利用好薪酬這個激勵杠桿,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令其獲得經濟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是企業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國企業要結合企業自身實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政策。
(一)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企業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企業本身可以完全解決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環境。國家要繼續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著在企業上的政治,社會功能,使其真正成為可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主體。給與企業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這樣企業才能根據市場競爭狀況與市場薪酬水平自主決定薪酬結構與薪酬水平。
(二)打破平均主義,科學規劃薪酬制度體系
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比例雖然很小,但是他們卻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的成就感、事業感、爭取較高的社會地位等因素是推動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的動力,但較豐厚的薪金報酬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他們的工資可以采取結構工資制。結構工資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內容的選擇及具體的分等定級,其構成如下: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學歷工資十績效工資+福利。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給與適當的薪酬激勵,實行年薪制、股票期權制。
(三)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完善健全的增資機制
企業在[論文]具體確定工資總額和工資增長率時,要講求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首先,進行薪酬調查,取得相關行業企業的薪酬結構和薪酬水平的資料,以及社會發展的狀況和勞動能力的分析;其次,嚴格實行全面考核,不僅考核職工的技術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以正確區分勞動差別;最后,綜合以上的情況,對工資結構、工資標準、工資形式,以及工資晉升條件等十項進行決策,決策前應征求企業工會職代會及全體職工的意見。
(四)促進福利政策設計的人本化
企業要留住人才,不僅要提供給員工有市場競爭力的薪資,優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應該是公司整體競爭優勢戰略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福利項目包括優厚的資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補貼、完備的員工培訓、購房購車無息貸款、補充性養老保險、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員工俱樂部活動等.加入WTO后,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我國企業應將西方國家人性化的福利項目與我國的實際結合,不斷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國特點的福利項目,尤其是那些滿足員工豐富需要,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福利項目,如教育福利等,為員工提供一個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優良環境。同時,企業還可以借鑒在西方國家大行其道的“彈利計劃”,由員工在企業規定的時間和金額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項目組合,滿足員工對福利靈活機動的要求,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齊剛《薪酬管理的發展趨勢》,中國經營報,2004年1月12日
[2]鄭曉明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導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
[3]葉向峰著《員工考核與薪酬管理》,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4]譫新民著《薪酬設計技巧》,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5]丁向陽《中國企業的薪酬問題和薪酬設計》載《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年第3期
[6]汪純孝《企業薪酬管理公平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7]史永川《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載《市場論壇》,2006年第3期
一、薪酬管理基本理論解析
(一)薪酬的概念和內容
薪酬是指員工在從事勞動、履行職責并完成任務之后所獲得的經濟上的酬勞或回報。狹義來說,它是指直接獲得的報酬,例如工資、獎金、津貼、股權等。廣義來說,薪酬還包括間接獲得的報酬,例如福利。
(二)薪酬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企業的薪酬管理,就是企業管理者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就薪酬水平、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薪酬形勢以及特殊員工群體的薪酬做出決策。同時,作為一種持續的組織過程,企業還要持續不斷地制訂薪酬計劃、擬定薪酬預算、就薪酬管理問題與員工進行溝通,同時對薪酬系統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評價而后不斷予以完善。企業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確定薪酬管理目標、選擇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計劃、調整薪酬結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確定薪酬管理目標
根據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薪酬管理目標具體地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建立穩定的員工隊伍,吸引高素質的人才;②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高績效;③努力實現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發展目標的協調。
第二,選擇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薪酬管理運行的目標、任務和手段的選擇與組合,是企業在員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針策略。薪酬政策具體的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企業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選擇企業合理的工資制度;③確定企業的工資結構以及工資水平。
第三,制定薪酬計劃
薪酬計劃,就是企業預計要實施的員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結構及薪酬管理重點等內容,是企業薪酬政策的具體化。企業在制定薪酬計劃時要堅持以下兩個原則:①與企業目標管理相協調的原則;②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原則。
第四,調整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就是企業員工之間的各種薪酬比例及其構成。薪酬結構具體的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企業工資成本在不同員工之間的分配;②職務和崗位工資率的確定;③員工基本、輔助和浮動工資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資及獎勵工資的調整等。對薪酬結構的確定和調整要堅持給予員工最大激勵的原則。
(三)薪酬管理的影響因素
第一,外在環境因素(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包括政府政令,經濟,社會,工會,勞動市場,生活水平等。
第二,組織內在因素(organizationinternalfactors)。包括財務能力,預算控制,薪酬政策,企業規模,企業文化,比較工作價值,競爭力,公平因素。
第三,個人因素(individualfactors)。包括年資,績效,經驗,教育程度,發展潛力,個人能力等。
二、我國企業薪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才競爭呈咄咄逼人之態,我國企業在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人才外流相當嚴重。一方面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優厚的待遇,從各方面登陸搶灘,網羅優秀人才,使中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競爭和挑戰。當前,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問題比較突出,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較低的工資與福利水平使企業薪酬缺乏市場競爭力,無法爭取和留住優秀人才,并導致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一)政府對企業的薪酬管理干預過多
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分配主體地位還沒有根本確立起來。雖然企業已經擁有較大的內部分配自,但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大多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決定權仍由政府有關部門掌握,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對企業實行工效掛鉤或工資總額包干辦法。非國有制企業大都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關部門核定工資總額的辦法。有的地方政府,不僅控制企業的工資總額,而且直接干預企業內部工資比例等具體管理決策。這使企業的薪酬管理自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質量。
(二)平均主義傾向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在分配方式上我國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吃“大鍋飯”的局面,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先[論文之家],兼顧公平”的原則,然而許多企業在薪酬分配上的平均主義仍很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經營者收入普遍存在平均主義傾向。一方面經營者收入與員工收入水平平均化問題嚴重。據調查,在企業經營者與本企業員工的年收入比較方面,有半數以上的企業經營者年收入在本企業員工收入的2倍以下的占57%,有1/3為員工收入的2-5倍,年收入在員工5倍以上的比例較低,為9.7%;另一方面,企業之間,經營者的收入差距不大。在我國企業中,一方面業績優秀的企業經營者不一定獲得高收入,不少業績很差企業的經營者卻獲得及不相稱的等同收入。
第二,企業員工之間薪酬水平平均。企業內部技術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與一般員工工資收入差距不大,關鍵的技術、管理崗位人員的工資水平相當于普通崗位人員的工資水平不到2倍。薪酬決定因素中,代表身份的工齡和資歷占重要地位,而與受教育程度關系不大。企業員工工資外收入基本是以補貼和獎金的形式平均發放,項目多、分配復雜。
第三,企業經營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一方面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報酬收入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對企業家的報酬激勵方式比較單一,大多仍為基本工資加獎金、年度獎金獎勵等構成。對企業經營管理者考核監控力度薄弱,考核指標體系單一,
(三)福利設計缺乏彈性
我國企業員工的福利還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福利,如醫療保險、住房補貼、加班費、洗理補貼、子女入托補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國家開展的諸如顧問服務、教育培訓福利計劃、家庭關愛福利、家屬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項目。此外,我國企業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設計并沒有真正讓員工參與進來,缺乏靈活性。
三、我國企業薪酬管理產生的原因
薪酬管理是一個時期組織內外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薪酬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傳統思想的束縛,加上企業內部原因,我國企業薪酬管理與國外企業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一)企業尚未成為自主分配的主體
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只是整個社會計劃生產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所有資源都是有計劃實現的。企業享有分配自成為分配主體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改革才能達到目的。
(二)薪酬管理上技術上的失誤
一方面,我國企業內部機構重疊,崗位職責不清,人浮于事的現象仍較為普遺,人員能進不能出,崗位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仍然突出。這一問題嚴重制約著分配制度改革的進行。另一方面,企業在進行薪酬設計時不以崗位分析為前提,不考慮崗位之間的差異,使薪酬本身缺乏激勵作用。雖然有些企業已認識到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但缺乏令現代薪酬管理理念得以運行的方法、技術和人才,企業薪酬管理難以實施。
(三)薪酬管理配套措施建設滯后
外部[論文之家]環境對企業薪酬管理影響很大,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度的增長,企業薪酬管理外部環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國有企業所有者“虛置”,缺乏一個對經營者強有力的考核激勵約束主體。二是國家至今未出臺統一的成熟的年薪制和期權期股的相關規定,各地各企業的做法不一,差距很大,很不平衡。三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很不健全.在股票市場的表現是缺乏一個成熟、穩健、法制化的股市,期權、期股實行的基礎不穩固。四是企業經營者與黨政領導干部界限不清,二者的福利待遇沒有明確規定。
四、我國企業加強薪酬管理的對策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時代,是人力資源競爭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薪酬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統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實踐己經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環境,如何利用好薪酬這個激勵杠桿,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令其獲得經濟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是企業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國企業要結合企業自身實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政策。
(一)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企業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企業本身可以完全解決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環境。國家要繼續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著在企業上的政治,社會功能,使其真正成為可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主體。給與企業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這樣企業才能根據市場競爭狀況與市場薪酬水平自主決定薪酬結構與薪酬水平。
(二)打破平均主義,科學規劃薪酬制度體系
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比例雖然很小,但是他們卻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的成就感、事業感、爭取較高的社會地位等因素是推動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的動力,但較豐厚的薪金報酬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他們的工資可以采取結構工資制。結構工資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內容的選擇及具體的分等定級,其構成如下: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學歷工資十績效工資+福利。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給與適當的薪酬激勵,實行年薪制、股票期權制。
(三)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完善健全的增資機制
企業在具體確定工資總額和工資增長率時,要講求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首先,進行薪酬調查,取得相關行業企業的薪酬結構和薪酬水平的資料,以及社會發展的狀況和勞動能力的分析;其次,嚴格實行全面考核,不僅考核職工的技術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以正確區分勞動差別;最后,綜合以上的情況,對工資結構、工資標準、工資形式,以及工資晉升條件等十項進行決策,決策前應征求企業工會職代會及全體職工的意見。
(四)促進福利政策設計的人本化
企業要留住人才,不僅要提供給員工有市場競爭力的薪資,優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應該是公司整體競爭優勢戰略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福利項目包括優厚的資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補貼、完備的員工培訓、購房購車無息貸款、補充性養老保險、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員工俱樂部活動等.加入WTO后,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我國企業應將西方國家人性化的福利項目與我國的實際結合,不斷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國特點的福利項目,尤其是那些滿足員工豐富需要,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福利項目,如教育福利等,為員工提供一個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優良環境。同時,企業還可以借鑒在西方國家大行其道的“彈利計劃”,由員工在企業規定的時間和金額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項目組合,滿足員工對福利靈活機動的要求,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齊剛《薪酬管理的發展趨勢》,中國經營報,2004年1月12日
[2]鄭曉明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導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
[3]葉向峰著《員工考核與薪酬管理》,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4]譫新民著《薪酬設計技巧》,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5]丁向陽《中國企業的薪酬問題和薪酬設計》載《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年第3期
[6]汪純孝《企業薪酬管理公平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7]史永川《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載《市場論壇》,2006年第3期
【中圖分類號】TP3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2-0356-02
1.單片機的介紹
單片機是靠程序的,并且可以修改。通過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獨特的一些功能,這是別的器件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有些則是花大力氣也很難做到的。一個不是很復雜的功能要是用美國50年代開發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這些純硬件來搞定的話,電路一定是一塊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國70年代成功投放市場的系列單片機,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只因為單片機的通過你編寫的程序可以實現高智能,高效率。
由于單片機對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軟件還是最低級匯編語言,它是除了二進制機器碼以上最低級的語言了,既然這么低級為什么還要用呢?很多高級的語言已經達到了可視化編程的水平為什么不用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片機沒有家用計算機那樣的CPU,也沒有像硬盤那樣的海量存儲設備。一個可視化高級語言編寫的小程序里面即使只有一個按鈕,也會達到幾十K的尺寸!對于家用PC的硬盤來講沒什么,可是對于單片機來講是不能接受的。 單片機在硬件資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須很高才行,所以匯編雖然原始卻還是在大量使用。一樣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拿到家用PC上來運行,家用PC的也是承受不了的。
目前最常用的單片機為MCS-51,是由美國INTEL公司(生產CPU的英特爾)生產的,89C51是這幾年在我國非常流行的單片機,它是由美國ATMEL公司開發生產的,其內核兼容MCS-51單片機。
單片機的應用領域:單片機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家用電器、醫用設備、航空航天、專用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及過程控制等領域,大致可分如下幾個范疇:.在智能儀器儀表上的應用,單片機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強、擴展靈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中,結合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可實現諸如電壓、功率、頻率、濕度、溫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長度、硬度、元素、壓力等物理量的測量。采用單片機控制使得儀器儀表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電子或數字電路更加強大。例如精密的測量設備。
在家用電器中的應用,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家用電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單片機控制,從電飯褒、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機、彩電、其他音響視頻器材、再到電子秤量設備,五花八門,無所不在。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領域中的應用,現代的單片機普遍具備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與計算機進行數據通信,為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設備間的應用提供了極好的物質條件,現在的通信設備基本上都實現了單片機智能控制,從手機,電話機、小型程控交換機、樓宇自動通信呼叫系統、列車無線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隨處可見的移動電話,集群移動通信,無線電對講機等。
2.計數器總體思路與結構框圖
系統上電復位,計數器自動復位清零。當無物體遮擋時計數器不被觸發計數,使之保持原態,計數器顯示數值不會變化。當有物體遮擋時使計數器可靠觸發,計數器被觸發翻轉計數。當物體下次到來時,計數器將自動加一,直到加至計數值為999。繼續加一,使計數器進入下次從099的循環計數。通過以上分析,數字式光電計數器電路主要由直流穩壓電源、光電變換電路(信號采樣電路)、信號觸發電路和兩位數電子計數器電路及譯碼顯示電路等組成。
電路分析。電路中對于第一比較器IC2B,當紅外傳感器輸出的脈沖信號電壓小于參考電壓時,輸出端輸出高電平;當輸入電壓大于參考電壓時,輸出低電平。對于IC2A,當IC2B輸出高電平時,它輸出低電平。這時,光耦合器中的發光二極管、光敏三極管導通,使VT導通輸出低電平,這是紅外傳感器在無物體遮擋時脈沖輸出端的輸出狀態。當IC2B輸出低電平時,IC2A輸出高電平,光耦合器中的發光二極管截止,光電管及VT截止,輸出高電平,這是紅外傳感器被遮擋后脈沖輸出端的輸出狀態。這樣,每當傳感器被遮擋一次,脈沖形成電路便輸出一個計數脈沖。從而觸發譯碼器在數碼管上顯示計數值。一只計數器上加上兩個譯碼器和兩個數碼管組成一個兩位的電子計數器。它的計數范圍為0~999,采用同樣的計數器和譯碼器進行級聯便可組成多位計數器。電路中,C4與R12組成開機復位電路,接通電源后由RC電路產生一個復位脈沖加至計數器的復位端R,計數器自動清零。本電路采用脈沖下降沿觸發方式,計數脈沖由EN端輸入,這時應將CP端接地。
電路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一是電路的優點,易于實現自動化控制、計數精確、直觀性比較好、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且比較容易實現級聯,以達到擴大計數范圍的作用,同時電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二是電路的不足,由紅外發射管IRED和接收管VTP組成的信號采樣電路靈敏度稍差,以及電路焊接工藝和線路排布個人覺得并不十分完美。三是電路改進措施,在調試之前我把發光管與接收管正對,同時為避免自然光線干擾引起誤計數,我在接收管上套一段黑色圓管作遮光筒,將兩管之間調整好距離,以有效實現物體運動。在電路板焊接工藝這一塊,有待于在今后的技能實習中進一步加強和訓練。四是電路調試過程中兩種出現的情況 ①電壓比較器LM393的第一級比較器的參考電壓端(五號端)的上電電壓很高,接近于電源電壓,使輸入端(六號端)與之比較時沒有反應,LM393不能正常工作,從而不能產生脈沖信號。②某些時候數碼顯示器計數不準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脈沖發生電路所產生的脈沖信號頻率不正常。
解決方法:一是電壓比較器LM393集成塊的四號端和八號端對調,使四腳接地,八腳接正極,這樣就將參考電壓端(五號端)的電壓拉低,使之為VDD/2,即4.5V,使電路正常工作。二是既然脈沖信號頻率不正常,那么我就查脈沖發生電路,由發射接收管到電壓比較器再到光耦合器再到三極管最后到充放電電容。最終確定充放電電容不匹配,由容量為10的4次方皮法改為了10的2次方皮法,電路能準確計數,正常工作。
電源電路。220V交流市電經變壓器T降壓,橋式整流器D1整流,電解電容C7濾波,三端穩壓器78L05穩壓,最后得到整機要求的+5V穩定直流電源。單片機系統。U1為AT89S52單片機。C1,R0,R1和復位按鈕RESET組成手動電平復位和上電自動復位電路;C2,C3以及晶振JT1組成時鐘電路;C4,C5為+5V電源濾波電容。U2為CMOS6反相器CC4069,起驅動作用。VD1~VD6為紅外發射管,其負極端接與P1口,P1口設置為輸出狀態,當P1口為“0”時,VD1~VD6發紅外光。VD7~VD12為紅外接收管,當接收到紅外光時導通,+5V電源通過VD7~VD12加到反相器CC4069的輸入端,經反相為低電平,這時P3.0~P3.5為低電平。
參考文獻
[1] 張志虎;張少賢;賈紅光;王曉衛;陳偉;;AT89S8253單片機在導彈武器系統檢測設備中的應用[A];’2010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何家明;方憲法;王光輝;王德成;;基于單片機的青貯打捆機自動控制系統設計[A];2010國際農業工程大會現代畜牧業裝備創新與產業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項四平;;HY280B超若干單片機軟件新技術新方法[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療儀器分會2010兩岸四地生物醫學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 研究背景介紹
長期以來,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消費的貢獻作用低,這種狀況極易加劇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因此,為了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需要在投資與啟動內需之間保持平衡。從長遠來看,啟動內需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源泉。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擴大消費需求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制度基礎。而建立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一項耗時耗力的系統工程,無法一蹴而就。如何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過程中,使有限的投入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就需要深入了解社會保障制度在拉動內需中的發力點。
本研究就是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鎮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的強度進行測算和比較,并分析各類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敏感程度,從而可獲知社會保障制度的重心應向哪些人群進行傾斜,進而可提高社會保障制度對內需拉動的效果。
2 文獻綜述
盡管許多國內、外學者對居民的預防性儲蓄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整個國家來進行的,而具體針對某一地區的研究還為數不多。通過對文獻的查閱,目前我國學者對國內某一地區的預防性儲蓄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河南、海南、上海等幾個地方。
駱祚炎在他的論文“附加支出預期約束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檢驗――以廣東城鎮居民為例”中,通過使用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分析了支出增長預期約束下的廣東城鎮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消費并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對策和措施。
廖宇航和賴志杰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模型,測算出海南省城鎮居民面臨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每上升1個百分點,會降低城鎮居民的消費2.5個百分點,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海南省城鎮居民存在較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這一結論。
喬繼紅、李玉鳳在對海南省農村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偏低的原因進行分析時,采用了用Dynan(1993)的預防儲蓄模型和固定效應――工具變量法(FE-IV)對海南省農村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進行估計。
郭英瑛利用上海市1998-2005年的人均儲蓄存款增長率和人均消費增長率等相關數據,對預期支出的不確定性與居民儲蓄間的相關函數進行了回歸分析。
林堅、周菲以及黃斯涵基于浙江省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微觀家庭面板數據,選用了一個包含預防性儲蓄動機的跨期動態家庭儲蓄模型對浙江省農戶的預防性儲蓄行為進行了分析。
3 模型簡介
根據對文獻的研究和目前所掌握的相關數據,我們將利用廖宇航和賴志杰在研究中用到的多元回歸模型,來研究處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鎮居民的預期消費支出的不確定性對消費的影響程度。
具體回歸模型為:
(1)
其中,變量Ct為城鎮居民的人均真實消費支出,Yt為城鎮居民的人均真實可支配收入,即扣除了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做了物價平減后得到的統計量,At為城鎮居民的凈資產,令At=At-1+Yt-1-Ct-1,說明城鎮居民的凈資產和上一期的收入、消費和財富的積累有關,Rt是一年期存款實際利率,用歷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的儲蓄存款名義利率(如一年內多次調整,就用加權平均利率作為當年的名義利率)減去當年的通脹率,δt代表不確定性因素引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1]。采用內蒙古城鎮人均消費對數的一階差分偏離其平均值的平方值 作為衡量內蒙古城鎮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的變量。
4 實證分析
通過查閱1995-2011各年間的《內蒙古統計年鑒》,我們選取了五類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的內蒙古城鎮居民1995年至2011年人均消費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相關數據,對式(1)進行了回歸分析和檢驗,具體步驟如下:
1)采用ADF方法,對各項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
2)采用E-G方法,對不平穩的數據進行協整檢驗;
3)采用OLS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對參數進行分析;
4)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并使用逐步回歸法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模型進行修正;
5)對修正后的模型進行參數分析;
6)采用懷特檢驗法,對模型進行異方差檢驗。
得到五類城鎮居民的模型如下:
1)最低收入戶城鎮居民模型
(2)
t (0.783320) (14.23831) (5.016081) (3.412985)
R2=0.989482 DW=1.494187 F=407.6431 Prob(F-statistic) =0.000000
2)低收入戶城鎮居民模型
(3)
t (2.640483) (4.188017) (3.002505) (-3.692646) (2.201927)
R2=0.994297 DW=10482322 F=521.4222 Prob(F-statistic)=0.000000
3)中等收入戶城鎮居民模型
(4)
t (2.933654) (30.27588) (2.960379) (-3.329659) R2=0.988976 DW=1.734029 F=388.758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4)高收入戶城鎮居民模型
(5)
t (0.488221) (31.29579) (-3.295827)
R2=0.987602 DW=1.939544 F=557.6218 Prob(F-statistic)=0.000000
5)最高收入戶城鎮居民模型
(6)
t (-1.193544) (3.262501) (2.752918)
R2=0.970735 DW=2.242804 F=232.1974 Prob(F-statistic)=0.000000
5 結論及建議
5.1 結論
1)收入是消費水平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從上面的五個模型來看,無論是哪類收入水平的家庭,他們的人均消費性支出都要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響,且影響較大。
2)影響最低收入戶和低收入戶消費水平的因素,除收入外,還有財富水平。但從代表財富水平的凈資產對數lnAt的系數來看,財富對這些居民的消費影響很小。究其原因是這兩種家庭的收入較低,除維持家庭基本生活支出外,很難有余錢用于財富的積累,甚至沒有剩余。這一點從最低收入家庭的統計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來――1995-2011年間,共有7年,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少于人均消費性支出。財富的匱乏必然導致其對消費的影響微乎其微。
3)預防性儲蓄動機存在于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中,而最低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卻不強。
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模型中都有代表不確定性因素引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的解釋變量δt,這表示這三類家庭會為了預防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但從δt的系數來看,三類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有所不同。低收入家庭模型中的δt的系數為3.308,意味著面臨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每上升1個百分點,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會降低3.308個百分點。同理,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會降低2.079個百分點,高收入家庭的消費會降低1.295個百分點。因此,低收入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最強,中等收入家庭次之,高收入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最低。
最低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對他們的消費不構成顯著的影響,但兩者的原因卻不相同。
正如我們在第一點中所闡述的那樣,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在支付日常生活必要的開支以外,很難有剩余,因此,無論所面臨的未來的不確定性有多少,他們都很難通過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來予以應對。
而對于最高收入的家庭來說,由于他們有足夠多的收入,不但能負擔得起各種支出,同時還會擁有大量的財富積累,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綽綽有余,因此,他們在消費時不用考慮未來的不確定性問題,所以他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很弱,對消費幾乎不構成影響。
5.2 建議
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較強會降低消費水平,不利于擴大內需。因此,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就成了我們拉動內需的一個突破口。
1)完善內蒙古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保覆蓋面,加大對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保障力度,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
成熟的社會保障體系可減少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后顧之憂,進而可以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使居民將更多的錢用于消費而不是儲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能夠發揮如下作用:
“安全網”的作用。保障人民群眾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收入和基本醫療不受影響,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人民群眾有生活來源,滿足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2]。
“平衡器”的作用。社會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調節中高收入群體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標準,適當縮小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2]。
“減震器”的作用。通過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和低收入人員的收入水平,對于改善人們的消費預期和消費結構,刺激消費需求,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建立更為合理、有效的工資增長機制、稅收政策以及最低收入標準,不斷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所認為的:“消費支出的不足,是因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若把國民收入的較大部分給了那些富人,他們只會把其中大部分儲蓄起來。只有把國民收入的大部分交給低收入的家庭,才能提高消費支出。”[3]因此,我們需要采取稅收和財政等多種手段,將富人的錢轉移給中、低收入家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財富,提高他們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降低他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將儲蓄轉化為消費,不但拉動了內需,同時也提高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縮小貧富差距,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 廖宇航,賴志杰,海南省城鎮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研究――基于1995-2007年的數據[J].市場論壇,2009(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