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0: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子科學與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同一標準、同一模式組織教學,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長此以往,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不但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繼續升學深造和畢業后就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采用分層次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
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所謂的“分層”并不是簡單的按照學習成績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結合不同的學科特點,按照學生的自身條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在授課中結合教學要求對不同的組別設置各具特色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是工科學生的必修課,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并具有一定的動手分析能力。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在第一次課,精心準備幾種常見電路的教學模型,先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講一講對這些模型的看法;然后講授課程中的五個基本概念;在此之后利用習題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一課時,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將學生分為:A組,理論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較強的學生;B組,理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C組,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D組,排斥學習的學生。
(二)分層次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為了確保分層次教學后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前面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教材的要求來分解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的起點,制定出每組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
1、課前預習。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需將課前預習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每一次下課前五分鐘進行布置。例如:在講解“R-L-C的串聯電路”的前一次課,將預習內容分成四層。第一層,純R電路、純L電路、純C電路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波形圖的確定;第二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位圖的確定;第三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量圖的繪制;第四層,綜合進行比較,得出結論:(1)純R電路中,i和u是同相的;(2)純L電路中,i比u落后90°;(3)純C電路中,i比u超前90°。這樣,學生能夠象爬樓梯一樣,一層層準備,按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努力向上走。
2、課堂教學。在9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難度提高的知識點處以不同標記作為引導,提出不同層次學生需掌握的重點;并利用課堂上最后的幾分鐘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輔導重點在于A、D兩組學生。對A組學生提出實踐性、綜合性問題,引導他們課下進行思考,使他們能夠觸類旁通,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對D組學生進行督促,通過檢查筆記,重點提問,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R-L-C”時,將課程內容分為五層來講解:(一)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基本概念,從介紹R-L的串聯電路和R-C的串聯電路,逐漸過渡到R-L-C的串聯電路,明確各電路的組成。(二)是端u和i的相位關系,采用對相量圖的分析,由淺入深地對電路呈電感性、電容性及電阻性三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在相量圖分析上有一定難度,在授課中就要重點掌握B、C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C組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以相量為突破口使他們沖破難關。(三)是端u和i的大小關系,借助于數學知識,以勾股定理為工具,最終推出R-L-C的串聯電路歐姆定律表達式,進一步引出電壓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指出二者的相似關系。(四)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實際應用,通過講解例題引出電抗器和移相電路,可借助于多媒體展示這兩種電路中u與i的相位關系。這一層內容只要求A組學生掌握,對其他組學生加以鼓勵,只要做對一點都要給予表揚,激發其學習興趣。(五)是設置懸念,在R-L-C的串聯電路中,當電路端u和i同相時,電路呈電阻性,電路的這種狀態叫做串聯諧振。那么,串聯諧振電路的定義、特點及應用有哪些呢?告訴學生這是我們下次課即將介紹的內容。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懸念,而且為學生預習提供提綱。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語
種:
開
本:
國際刊號:1672-6464
國內刊號:51-1724/TN
郵發代號:62-268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SA 科學文摘(英)(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譯刊名:《電子科技學刊》,簡稱:JEST;曾用名:《中國電子科技》,簡稱:JESTC)于2003年12月創刊,是由教育部主管,電子科技大學主辦,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學術類季刊。JEST是專注于電子科技領域的全英文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國內外電子領域的科研成果、學術綜述、研究快報等。JEST主要設置了以下欄目: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信息與網絡安全、生物電子學和生物醫學、神經網絡與智能系統、光電子與光子技術等。 JEST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在全國電子領域學科中的領先優勢,旨在繁榮電子科技領域的學術交流,近年來發展較快,已經成為完全面向世界的國際期刊,海外論文比和海外審稿率均達到了較高的比例。JEST已被Ei INSPEC、美國CA、國內萬方數據等知名數據庫收錄,并成為歐洲DOAJ和加拿大CAOD開放獲取期刊。
主要欄目: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黃山.基于ASP技術的網上商店[D].電子科技大學,2013.
[2]苗愷.基于JSP的網上拍賣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3]任飛.基于JSP的網上聊天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4]潘杰.基于MVC模式的網上書店系統設計與應用[D].湖南大學,2011.
[5]范蕓.基于JSP的在線考試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云南大學,2012.
[6]孫雪.基于JSP技術的網上選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師范大學,2014.
[7]鄧子云.網絡編程從基礎到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8]殷慶軒,左昉,王佩楷.動態網站開發實例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參考文獻
[1]晏莉娟.面向創新創業的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席升陽.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3]廖志豪.基于素質模型的高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王蕾.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機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4.
[5]王榮花.淺析高校教師工作量管理系統的現狀與發展[J].企業導報,2012,07(18):41-42.
[6]戴宇.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系統[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14(12):76-77.
[7]劉小豫,丁要軍,李紅.基于UML的教師工作量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J].福建電腦,2010,21(14):56-57.
參考文獻
[1]邵良杉,劉好增.ASP.NET3.5(C#)實踐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陳雪蓮.JSP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48-156.
[3]孫俊,李正明,楊繼昌.ASP技術與ASP.NET技術的比較[J].微型機與應用,2003,1
[4]劉曉東張建周慧珍編著,JSP應用開發詳解[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年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732-2112
國內刊號:11-2087/TN
郵發代號:2-89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6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高期刊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電子學報》(月刊)創刊于1962年,是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高級學術刊物, 刊登電子與信息科學及相鄰領域的原始(original)科研成果。 本刊的辦刊宗旨是反映中國電子與信息科學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技術,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中國電子與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服務。
本刊的辦刊宗旨是反映中國電子與信息科學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技術,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中國電子與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服務。
本刊設有:學術論文,科研通信,綜述評論等欄目。凡以電子與信息科學為主體(交叉學科論文必須側重電子與信息領域),在理論與應用實踐上具有創新的,代表我國研究水平的學術論文,有科學依據和可靠數據的技術報告,階段性成果報告,以及屬于前沿學科,并對學科發展有指導意義的展望評論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信號發生器論文參考文獻:
[1]陳益飛、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
[2]鄒虹、單片機波形發生器的設計、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3]毅剛,彭喜元、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
[5]張毅剛、彭喜元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4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6]陳明義.電子技術教程設計實用教程(第3版)[M].長沙:中南大學,2009.
[7]馬曉.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設計[D].河南2012.
[8]李華.MCS-51系列單片機實用接口技術[M].
[9]何立民.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M].
信號發生器論文參考文獻:
[1]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謝自美.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第二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1]電子電路大全(合定本).中國計量出版社1991
[3]童詩白華成英主編《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P402-461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出版(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
[4]陳曉文主編《電子線路課程設計》P129-P133頁(函數發生器的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出版
[5]張憲、何宇斌主編《電子電路制作指導》P151-161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一版(振蕩電路)
信號發生器論文參考文獻:
[1]《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P234-P240頁主編:郝波、李川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出版(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
[2]《電子線路課程設計》P129-P133頁(函數發生器的設計)主編:陳曉文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出版
他是一位學養深厚、治學嚴謹、追求卓越的學者,在軟件工程與形式化方法、知識工程與符號推理、協議工程與移動計算、計算機輔助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他更是一位獻身教學、執著教改、傾心育人的大師,他把學者的敏思與嚴謹滲透到自己熱愛的科研和教學中,20多年的潛心鉆研和辛勤耕耘,摘得累累碩果、育得桃李芬芳。
他就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模范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西優秀專家、廣西教學名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古天龍教授。
孜孜以求打造精品科研
1980年,在求學路上一直比較順利的他卻由于高考的失誤錯失進入北大、清華的機會,被調劑志愿到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當時,他只有16歲,在今天的人看來,還處于懵懂無知的年紀。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卻表現出對自己興趣和理想的執著追求。大二時他就確立了考研的目標,并開始進行知識的儲備。4年后,他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的同時,也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械系,攻讀(電子)機械制造學科工學碩士學位。
1986年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開發天文望遠鏡。當時整個控制系統的精度不夠高,需要采取一種新的技術和方法對天文數據進行處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古天龍開創性地提出了廣義插值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機械電子設備的誤差補償控制。與此同時,他參加了機械電子工業部預研課題“雙反射面天線的機電一體化研究”,在場問題的數值計算方法等領域發表學術論文15篇。尤其是他的延拓有限元分析技術,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令希先生的高度評價。錢先生推薦該項目研究參加了1988年在法國召開的第12屆國際科學計算大會。
1991年,26歲的古天龍來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作,從此與廣西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1993年9月,他如愿以償考入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師從著名的過程自動化專家周春暉教授,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復雜工業生產過程中離散事件問題的研究。由于表現優異,他于1996年1月提前畢業,獲工業自動化學科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被評為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并獲得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他的研究成果被《自動化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等刊物刊載,并在IEEE SMC和IEE ICIT國際會議上宣讀。
博士畢業后回到桂電的古天龍在工作上如魚得水。然而,他并沒有滿足。中國的科學技術要發展,要立足于民族之林,需要及時地吸收和接納西方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他默默地作著準備。此時,他已任職于桂林電子工業學院計算機系,主要從事離散事件動態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的研究。由于工作業績突出, 他于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4年后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一個學院的代表團去訪問澳大利亞,訪問期間同澳方教授交談時,對方對他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他很快便獲得了赴澳大利亞CURTIN理工大學、MURDOCH大學做博士后研究的機會,在國外一待就是四年多。關于這次經歷,他回憶道:“我已經作了準備,包括實踐的準備和心理的準備,自然就抓住了機會。在國外的四年,使我的知識結構和學術能力相對較完善了……”
對于當初的回國,古天龍歸結于自己的桂電情結。他至今無法忘懷他讀博士及出國期間,桂電領導所給予的支持。“那種真情,對人才的那種渴望的程度打動了我。我博士畢業以及每次從國外回家探親,院領導都到機場接我。我在國外時,也經常保持聯系。這些都打動了我!” 更重要的是,當時桂電計算機系需要學術帶頭人。于是,他從大局出發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轉到計算機領域。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他一回到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就挑起了重擔,一刻不停地投入到新領域的研究中去。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取得了一批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學術成績。他主持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重點項目、國防預研基金、中澳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等共計30余項,在國內首先出版了學術著作《有序二叉決策圖及應用》、《軟件開發的形式化方法》和《網絡協議的形式化分析與設計》等共3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錄63篇。由于卓著的科學研究成績,他先后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廣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電子工業部優秀科技青年等榮譽。
精益求精奉獻精品教學
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古天龍追求的就是這樣的精品教學,并精益求精地為之奉獻。
古天龍認為,當今時代,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的時候,更要注意其健全心智的鍛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傳授永遠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啟發了受教育者的知識源頭,就會有汩汩流之不竭的知識清泉。古天龍深諳此理。他總是說,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不說是給學生一碗水,即便給他們一桶水也難以為繼,必須教會他們學會自己找泉挖泉。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古天龍在課堂上大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他們主動自學。他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打下科研基礎,打造好“漁”的本領。
古天龍忠誠于他所摯愛的三尺講臺,近些年先后開設本科生、研究生課程8門,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38人、博士研究生12人。在擔任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任務的同時,堅持在離散數學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大眾化高等教育下教學型高校適用型人才培養、一般工科院校計算機學科形式化方法教育、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開展研究與改革實踐。他承擔了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十一五”重點項目等12項,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8篇,出版教材《離散數學》、《軟件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等共3部。
他遵循需求牽引、工程應用、務實求是、創新實踐的培養理念,建立了雙閉環、自適應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筑了“相互支撐?有機銜接?梯度發展”的應用能力發展平臺。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積極倡導并推進工科院校計算機學科的形式化方法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形式化方法知識體系被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納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實施方案計劃。所編寫的相關方面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和《離散數學》分別獲廣西優秀教材一等獎。所承擔項目一般工科院校計算機學科形式化方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的建立及實踐分別獲廣西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科研與教學,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兩者缺一不可。古天龍常說,教師的天職就是培養人才,教學與科研是一名教師的雙重任務。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科知識的擴展需要科學研究來驅動,所以,教師一定要從事科學研究。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中,跟蹤學科發展動態、更新學科前沿知識、夯實理論知識;從工程研究、應用研究中把握行業動態、企業需求。但是也不能惟科研,高等學校教師的科研如果不能進入到課堂、不能融合到實驗、不能結合到教學、不能促進人才培養,那是不完美的、不健全的。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古天龍清楚,要培養出精品學生,自己在學術和科研方面也必須不斷提升。他的精品科研為他的精品教學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古天龍結合科研實踐,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大量使用多媒體技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他主講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核心基礎課程《離散數學》,2006年被評為廣西精品課程,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離散數學》精品課程網站及其CAI課件得到同學們的廣泛使用和普遍好評,榮獲2007年廣西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一等獎,2008年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為此,他也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廣西教學名師、電子工業系統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傾心育人打造精品團隊
一花獨放不是春。古天龍深知這一簡單的道理:要想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和科研水平,就必須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教學和科研精品團隊。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是開拓人類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本世紀初以來在深海探測機電裝備、海洋流體工程、船舶動力、港口物流等諸多研究領域均展開了多項科學研究與探索,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于2011年正式成立海洋工程系。目前,該系已建立起一支以潘華辰教授、陳國金教授、周東輝教授、朱澤飛教授等學科骨干為首,整體實力較強的學術教研隊伍,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4人,列入浙江省“百人計劃”1人,浙江省“151人才”9人,并且擁有“輪機與港口機械技術”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以及“海洋機電裝備技術”浙江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海洋工程系,依托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組建而成,現擁有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海洋機電裝備技術”、浙江省重點學科“輪機工程”、“海洋與船港機械裝備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并開設了“海洋工程與技術”本科專業。目前已形成以“海洋機電”為主要特色,以“海洋機電裝備技術”、“船港機械裝備技術”以及“海洋工程流體動力學”等三個學科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學科體系,在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設計與控制技術、水下多通道低功耗高阻抗數據采集技術、海洋環境全斷面自動監測技術、深海探測電視抓斗技術以及人工上升流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海洋工程系目前建有“船港機械裝備技術研究”浙江省重點實驗室,“船用動力產業”浙江省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現有總值3000余萬元的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室面積2200平方米,圖書資料17.5萬冊。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培養體系以及開展科技創新的平臺。近三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級項目21項;發明專利21項;三大檢索論文一百余篇。
未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海洋工程系將把握歷史發展機遇,遵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辦學及研究理念,努力為國家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創造高水平成果。
【關鍵詞】電子科技 風險 分析
電子科技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一直引導著各行各業的改革與發展。工業中的機器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電子控制,交通管理中信號燈以及攝像頭的應用將交通警察從烈日與嚴寒中解放了出來,學校的教育依靠著多媒體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進步,就連之前我們一直發愁的火車票業務也通過電子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實現了網上買票。所有這些,都是拜電子科技的發展所賜。然而,在我們享受這些便利的時候,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電子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個人隱私的透明化、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個人財產的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這就是電子科技發展過程中為我們帶來的風險,同時也是電子技術本身發展的風險。
1 電子技術對個人隱私的公開化風險
現代社會的快捷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拉的更近,信息的網絡化使得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全世界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然而,就在我我們方便的了解到別人的故事時,很多人開始擔心,個人的隱私已經無時無刻的不面臨著暴漏在公眾視野下的危險。電子技術的發展首先使得記錄工具比如錄音機和攝像機變得異常的先進與方便使用。可以說,在現代社會電子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個人正在慢慢地變得透明,始終能夠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自己的背后。
對安全的考慮犧牲了我們對自由的向往,已經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思考。電子科技帶給人類的風險,就是個人的生活已經被迫融入到集體中去,任何人都仿佛置身于一個玻璃的房間當中,個人的隱私已經完全得不到保障,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恐懼。不幸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每個人個性的崛起,整個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也變得越來越淺薄。為了安全,我們必須要加裝更多的攝像頭和監控設備,這不僅是出了事情我們可以迅速找到證據,而且對于很多不良分子起到震懾的作用。這樣一來,個人的隱私就越來得不到保障了,這樣帶來的其實是另一個層面上的恐懼,并且這種恐懼無論如何使無法用電子科學的方法進行解決的。社會將其中的每個人互相聯系了起來,但是每個人除了具有社會性也就是公眾形象,同業也具有私下的個人形象。個人的生活習慣、個人的興趣愛好,很多人是不愿意進行公開的,但是在無孔不入的電子信息時代,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悲哀,解決心理上的安全與身體上的安全之間的平衡,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夠做到的。
2 電子技術漏洞對于個人信息的泄露
電子信息在發展的過程中,系統的漏洞為人們帶來越來越大的損失。手機號、銀行卡號以及密碼全部存在于大的依據電子技術發展起來的存儲器上,而這些存儲器的保密效果的確是不敢恭維的。無論系統運用這樣的加密技術,總是能夠被一些不法之徒攻破。歷史上著名的黑客通過對電子技術的應用曾經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系統或者軍事系統造成過巨大的傷害或者威脅,更別說個人的信息了。目前屢禁不止的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使得我們都開始懷疑電子技術為我們帶來的是方便還是騷擾。計算機云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個人信息變得更加的集中,那么對于用心不良的人來說,這是更好的機會去盜取別人的電話號碼、郵箱號或者一些在公共空間使用的一些聊天賬號等。由于手機基站的搭建十分簡單,很容易在一個區域范圍內進行垃圾短息的強制發放,使得很多人雖然咬牙切齒但是又無可奈何。個人賬號合格手機號的泄露導致鋪天蓋地的推銷廣告和垃圾短信,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電話或者短信詐騙的方式欺騙一些電子信息技術了解不多的人,這樣的事件還時有爆出,使人們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安全性提高了警惕。這種情況下我們屢見不鮮,并且很難找到充分的證據來對這種違法犯罪進行指控。對于這部分的犯罪目前雖然已經有偵破的可能,但是要徹底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復雜的社會,大的網絡公司和游戲公司對于用戶信息的大規模泄露事件時常發生,尤其是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的泄露為個人的安全帶來了不小的威脅,十分值得人們關注。
3 電子技術對于財產安全的風險
銀行系統作為現代商業和工業的資金來源和儲備的地方,對于電子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強,的確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就如同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類似,背靠電子系統的銀行系統的漏洞一旦被攻破,信息化越是發達,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大。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地嚴峻。由于各種的原因電子商務參與者面臨財產等經濟利益的風險,前者包括客戶的銀行資金被盜、交易者被冒名或者財產別竊取等,后者比如信息的泄露、丟失、使企業的信譽受損等,都對當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造成財產安全的問題有多個來源。首先是硬件層面的問題,包括硬件和軟件未及時升級以及各種系統在設計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漏洞,第二個原因是應用層面,包括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知識的貧乏以及網絡攻擊和商業欺詐等違法犯罪的行為。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的統計,去年我國發現的計算機病毒有80%以上是以竊取信息等經濟利益為目的的,這些網絡攻擊行為可能導致企業和個人的信息被盜,資金被竊取,也可能導致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效率下降甚至崩潰。
歸根結底,造成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于電子信息時代下對于生活方式轉變太快帶來的不適應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科學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只有轉變自己的觀念,同時著力建設更加有效嚴格的管理體制,才能從根本上對這些風險進行監控和制止。
4 總結
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包括個人的隱私的泄露、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個人財產受到的威脅等。科學的問題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同時也要求我們全體公民對電子技術進行積極地了解,從心態的轉變和管理的層面對電子信息技術帶來的風險進行客觀地認識和有效地遏制。
參考文獻
[1]張雷.電子數據及其使用規則研究[D].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0.
[2]楊利.當今金融電子產品行業的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1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1-0112-02
“電子科學與技術概論”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課時少,知識點多,涉及面廣。該課程作為專業先導課程,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作指引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和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如何讓本課程符合專業發展及未來就業趨勢的變化,將課程在有限的課時內講出特色,讓學生有所收獲,并對學生后續學習有指導意義,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研究與實踐。
一、課程教學實踐
1.教學內容要博精兼備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包括了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等多個專業方向。因此,該專業概論涉及的知識面廣,涵蓋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微納加工等多個方面,且每個方面理論比較抽象,對于大一學生來講,理解非常困難。在教學實踐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所選擇,突出重點。但是,如果將教學內容分割開來,缺乏系統性,學生則很難對該學科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首先綜合考慮課程總體結構,明確各個課程模塊在總體結構中的定位。同時對教學內容作進一步的精選、整合和精簡,在“廣而博”和“少而精”之間找到平衡點。最終實現讓學生既可以形象了解專業概況,又能較容易了解到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在教學中,部分內容可以選取專題講座式教學,將內容分成幾個專題。在保持基礎知識體系完整性的同時,有側重地安排教學內容,如對涉及到的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基礎知識應用作簡講,安排2個課時,使學生認識到該學科所要掌握的知識面比較寬。而微納加工工藝應重點講、精講,安排6個課時,使學生便于理解學科的基本方向。重點內容可以分幾個部分來講,對于概念、應用、發展前景等部分,重點講應用,如應用微納加工技術制造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
2.以實例為先導的多樣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實現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根本保證,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形式也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是學生能夠學好一門專業課程,并達到學有所用的基本前提。舉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將最新應用成果,或身邊的事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看得到實實在在的應用,能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神奇。本學科涉及到高新技術,可以列舉一些與日常生活結合緊密、比較新且比較有趣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興趣。講授過程中應從簡單應用入手,逐步到高新技術,讓學生產生一種對知識渴求的強烈愿望與積極探索的興趣。如太陽能電池等半導體光伏發電技術在國家綠色能源戰略上的地位,微納傳感器件尤其是硅微加速度計、壓力傳感器、微鏡、氣體傳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車、手機、電子游戲、生物醫療、傳感網絡等消費領域得到的應用等,使學生能及時掌握半導體技術前沿發展趨勢。
對于概念和理論模型內容比較枯燥,缺乏直觀形象的內容,可以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多樣化教學方法,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體軟件、實物模型、生產錄像等教學手段進行模擬教學。也可以將專題分派給幾個學生小組,要求學生通過課下提前查閱和搜集資料,然后由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老師加以引導補充,最后由學生整理寫成小論文、專題資料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相互間討論,補充知識,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習慣。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討論中訓練了思維方式,并通過問題的最終解決而獲得一種成就感、自豪感,進而也激發了他們更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走進專業實驗室,通過對實驗室的觀摩,可以了解專業實踐內容,這樣更明確、直觀,學生會有想動手的欲望。
3.正確理解專業課程體系,方便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面向未來就業方向,橫跨微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子信息等有關領域內知識,就業面廣。電子科學與技術在能源、信息、材料、航天、生命、環境、軍事和民用等科技領域將獲得更廣泛的應用,必然導致電子科學與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子科學與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柱學科,是設計各種電子或光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與集成電子系統以及光電子系統的技術學科,也是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專業技術領域,因此,電子科學與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態勢。“電子科學與技術概論”是該專業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學好本課程,方便學生對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結構有更清晰的理解,對后續課程的選擇學習有目標,更理性,使所學知識成系統,又不失廣泛性,使學生可以對未來職業進行合理規劃,真正地高質量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二、教學反思
1.探索循序漸進式教學
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課程所涉知識面很廣,很多概念十分抽象,原理難以理解,推導過程涉及數理知識既多又深。不能急于求成,將知識體系分割開來,這樣學生將很難跟進,教學內容安排應該是循序漸進,層層加深,循環上升,符合從簡單到復雜,從個別到一般,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過程,體現系統的層次性特征。關聯性是系統層次之間普遍存在多樣性聯系和相互作用,它的直接結果是引來問題的復雜性,對學習產生難度。只有將層次性和關聯性同時考慮,精心合理安排,才能化難為易,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2.兼顧教學藝術和學術水平
該課程的教學是集學術性和教學性于一體的活動,學術性是該類課程的根本屬性,沒有科研學術做支持,沒有扎實的專業素養,無法體現該專業教學的學術性。同樣,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注創造性,在教學內容的知識性、系統性與面向生活世界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真正實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教師和學生要學會“去教材化”,不再“迷信”教材,不再唯教材馬首是瞻。在參考教材的基礎上對講課內容進行補充更新,側重加入發展成熟的新理論、新知識,突出研究熱點、難點問題,力求做到基礎性和前瞻性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有一個系統、清晰的認識,讓學生學會懷疑,懂得思考,設法探索事物的本質。
3.啟發創造性思維
鑒于該專業的研究方向是當今世界高科技研究的前沿和競爭的焦點,該課程除了介紹該專業領域內的常用理論基礎,還需注重專業思維的訓練。因此,在教學內容的構建中,一定要詳略得當,深淺適宜,由淺入深,深入淺出,部分內容要方便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關鍵。為此要尋找知識體系的關鍵點,通過比較、歸納、整理、綜合等手段透過知識升華學生能力,為學生創造綜合聯想、知識遷移、求異思維、發現問題和發揮創造思維性的機會,但不面面俱到,要留有余地,啟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事實上,看起來多而雜的知識,當整理形成網絡時,就變成了一個整體。多維立體交叉關聯的事物,啟發多維立體交叉式的思考。這種多方位的思索,多角度的透視,多層次的重組,將產生知識的遷移和認識的“臨界點”,這一點一滴的啟發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基礎。
三、結束語
學生最關注的是自己的未來發展,如果通過該課程能讓學生對自己在專業學習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就可對自己的未來職業進行合理規劃,不至于盲目、迷茫。而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學生可塑性很強,大學知識不同于中學,學生有強烈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關鍵時期。隨著電子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時俱進地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適應專業發展是必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培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J].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2013,(3).
[2]徐文彬.應用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1,(8).
主管單位:陜西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漢中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2944
國內刊號:61-1444/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