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設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0: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模塊化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模塊化設計論文

篇(1)

首先,對原來專業的劃分轉變為根據社會崗位細分的專業模塊。比如機車車輛檢修專業,可以根據鐵路不同層面的需求,將它分為貨車檢修模塊、客車檢修模塊、空調檢修模塊等。其次,根據分好的模塊制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根據各模塊的特點實施具體教學。多層次教學是指安排課程的關聯與銜接,使學生多方向多領域的掌握專業技能。模塊化指所有的課程按照模塊的方式組織,便于各專業方向的調整和組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模塊化教學就是把該課程分成若干訓練項目,針對上述不同崗位需求有重點的教學。

2.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別來培養人才,盡量按照學生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來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及學習模塊,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按需施教則是按照崗位需要來培養學生。

3.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會受到影響

凡事都有利弊,對于高鐵學院的學生,首要目的是培養他們鐵路崗位的動手能力,模塊化教學正是加強這一點,但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相對來說會較為弱勢。針對此種情況,主要采取模塊化知識交叉方式來彌補。

二、課程模塊設計

1.認識機器

主要學習的內容為機器的組成及機構的功用。該模塊課程的學習標準是為了了解該課程的研究對象、內容、任務、特點、學習方法,讓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了解設計機構應滿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驟;對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常用材料及選用原則,機械設計中的標準化有一個初步認識;掌握機構、構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傳動件

傳動件包括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螺旋傳動和齒輪系。該模塊學習的標準為:了解各傳動的工作原理、類型、特點和應用;識別帶和帶輪齒輪的結構;能進工作能力分析;列舉安裝及維護方法;聯系實際設計普通V帶和齒輪傳動。說出漸開線齒輪的齒廓形成過程及變位齒輪的概念,掌握齒輪嚙合原理、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計算,區別直、斜、錐齒輪傳動及蝸桿傳動的受力及轉動方向。熟練掌握定軸齒輪系、行星齒輪系傳動比的計算,識別實際機械中的齒輪系。當然,由于車輛專業自身特點和專業群的需求,教師將根據各崗位群的不同有針對性的講解。

3.軸、軸承、傳動的箱體

軸與軸承使用最為廣泛,每個專業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學習重點。在本模塊中,學習軸的結構(含分類、結構設計、材料)、軸的基本設計方法、滾動軸承尺寸選擇的基本方法。該模塊學習的標準為:識別軸的功用與類型,能根據工程實際對軸進行設計計算。區別軸承的功用、類型和結構以及選擇材料,說出滾動軸承的組成、特點,解釋滾動軸承的代號。通過現場觀察能說出鐵道車輛中軸承的使用。

4.連接件

連接件包括螺紋連接、軸轂連接、聯軸器、離合器、制動器。復雜的連接包括運動副及機構運動、簡圖四桿機構、凸輪機構。該模塊的課程學習的標準為了解螺紋和螺紋聯接的主要參數、類型、特點及應用;說明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理解螺紋聯接的預緊和防松;了解螺旋傳動的特點、類型;掌握螺旋傳動相對運動判斷及運動量的計算。識別鍵、銷聯接的特點和類型,能根據工程實際對平鍵聯接進行設計計算。區別聯軸器和離合器的主要類型、結構,說出聯軸器和離合器的選用方法。認識制動器的主要類型、結構。認識彈性連接的主要類型、結構。通過現場教學能對鐵道車輛的制動裝置和彈性連接有一簡單認識。辨認機構的組成,說出運動副的概念及分類,能繪制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理解自由度的計算方法。說出平面連桿機構的應用,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性質,區別急回特性、死點位置、壓力角和傳動角的特性。

5.課程大作業――綜合訓練

通過減速器基礎設計這個綜合的訓練項目來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獨立或協同完成所布置任務的傳動系統的動力參數分配、傳動比分配,完成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獨立完成減速器裝配圖及從動軸、從動齒輪的圖紙設計,建議采用二維軟件完成設計;獨立完成設計說明書的撰寫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專業畢業學生都從事鐵路一線工作的特點,對于該模塊教學并不是要求突出學生的設計能力,而是培養學生綜合解決事物、培養學生共同協作的能力;通過作圖,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結構和領悟鐵路工人刻苦嚴謹、半軍事化的工作作風。

三、實驗教學不可忽略

實驗內容主要有:常用機構、機構運動簡圖繪制、機械零件現場教學、齒輪減速器拆裝等。機械設計基礎實驗多以驗證性的實驗為主,學生不僅需按照實驗指導書所列步驟進行,而且還要主動參與實驗,需要每個學生動手對零件觀察和裝拆,并且對零件進行描述。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還為以后該課程和其他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更是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形成標準的課程評價體系

高等職業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職業性,最終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整個課程的環節中學到相應技能,所以僅用最后的試卷來評判學生的成績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來反映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并做出合理的評判。機械設計課程本身的實踐性比較強,考察的是學生的分析和動手能力,所以在評價學習效果的時候,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如由平時表現、實驗、作業、理論考試等進行綜合評價。

篇(2)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得到重視,高等職業院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推行工學結合,在發展中樹立自己的品牌,涌現了一批成功典范。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與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其特色為校企雙方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利用校企雙方的教育資源,共同實施人才培養;企業參與人才質量評估;企業按照協議約定,落實學生就業。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工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學生一、三、六學期在企業實習、實訓和畢業設計,企業給學生講授實踐課程,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模式中的“學”,包涵了學校的理論技術學習和企業的實踐課程學習;“工”指學生在企業頂崗工作中,完全就是企業的員工,企業付給學生相應的勞動報酬。還有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院的“2+1”人才培養模式;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實訓—科研—就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等。

(二)模塊化教學的實踐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模塊化教學是以工作過程為主,進行教學分析與教學設計,形成相應的教學模塊,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以技能訓練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法是從感受、認知、分析、把握、訓練、實踐等幾個環節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創新性和實踐能力,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現實性、經濟性的特點”。高職教育模塊化教學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著眼于知識的應用。通過模塊化教學設計,使教學有講有學,循序漸進,使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及時與專業實踐聯系起來,邊學邊練,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普遍提高,真正實現了專業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模塊化教學的推廣和應用,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促進高職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時期,推動產學研戰略聯盟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秉承以人為本的精神,全面推動會計人才培養。為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加強實踐經驗,并兼顧職業道德與專業實用技能的教育,使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結果真正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一)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模式定位

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如財務管理、企業納稅會計、證券投資實務等課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通過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為學生今后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遵從“工學結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針對財務會計行業的人才需求,收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基于工作過程對該課程進行模塊設計,“即根據職業工作內容,分析典型職業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并轉化為學習領域、學習情境,再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突出“實踐性、應用性”的技能教學特點,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一個主題、一條主線、四個層面”。“一個主題”是以學生的發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為主題。在設計財務會計核心能力方面,重點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本領,變專才教育為通才教育,專才僅僅學會某一課程技能,但社會的發展需要學生有更廣博的知識和技能去處理層出不窮的問題;通才是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強調掌握根本性、啟發性的知識與方法和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養成終生受用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環境和職業的不斷變化。“一條主線”是由以“傳授知識”轉變為“傳授學習方法”和“增強學生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在設計財務會計職業素質方面,體現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敬業精神、溝通能力、吃苦耐勞以及團隊精神;以“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發展的快速化、多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才能走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四個層面”是按照財務會計認知、基本技能操作、專項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等實踐教學和工學結合思想進行設計的,突出實踐教學在財務會計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作用,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實踐教學內容,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1.財務會計認知。

根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市場、行業需求調研,由校企合作單位與來自企業的會計專家共同討論,以會計工作崗位職責、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依據,開展職業崗位分析。針對《財務會計》課程“,將理論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然后對這些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按照崗位目標要求,確立了往來賬結算崗位、財務核算崗位、投融資管理崗位、納稅籌劃崗位等教學模塊。

2.基本技能操作訓練。

在融教、學、練為一體的虛擬會計仿真實訓中心,利用配置豐富的教學資源,如財務軟件、數據庫等,建立一套仿真會計工作流程,按照崗位目標要求,完成財務會計課程中往來賬結算崗位、財務核算崗位、投融資管理崗位、納稅籌劃崗位等教學模塊的實訓,培養學生仿真軟件的使用與會計虛擬實訓的能力。

3.專項技能訓練。

在學習完財務會計相關模塊后,組織一次集中性的校內模擬實習,即校內綜合實訓,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完成崗位基本技能的訓練。①模擬崗位實習。在這種模式之下,選擇的會計主體最好是真實的企業、事業單位,設計的內容既可單一也可綜合。具體包括:制度設計;會計核算方法、流程的設計,憑證、賬簿資料的設計;會計核算崗位及分工的設計;融資、投資方案的設計;稅收籌劃設計等。明確經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內容,有利于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以及財務工作的理解。不同成員處于不同的崗位,承擔一項或若干項不同的工作,并定期進行崗位輪換,直至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一整套賬務處理。同時也能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縮短職業訓練的磨合期,從而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提高就業競爭力奠定基礎;②手工模擬與會計電算化實習相結合。要求學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運用計算機進行憑證處理、賬簿管理、個人往來款管理、部門項目核算管理等。從填制憑證到編制會計報表一整套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的操作,實現企業日常財務工作和會計報表及會計電算化管理。通過對多個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進行設計、評審、討論、實施,可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深化、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綜合能力。

4.頂崗實習。

加強校企合作,加強財務會計工作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實行“工學交替”。校內財務會計實訓中心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吃苦、敬業、誠實守信、合作忍耐等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需求。而素質導向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必須借助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實訓平臺,通過真實設備、真實業務、真實客戶業務流程訓練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綜合會計職業能力。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實習指導等教學工作;在財務會計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加強校企合作;同時財務會計教師為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提供咨詢、技術服務和職工培訓。

(二)改進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方式

在進行財務會計各模塊教學時,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應用案例討論法、情境設計法、角色扮演法、沙盤模擬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技能競賽等流程結合工作任務進行訓練。

1.案例教學法。

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應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設計案例—布置任務—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評價歸納的思路,使學生在辯論和教師指導中真正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提升財務會計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和自身的職業能力。

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將言、行、情境融為一體,有較強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具體到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個虛擬的會計主體,通過模擬該會計主體的日常業務,設置相關會計崗位,將學生分工,通過對各種會計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所學知識,從而獲取直接知識和職業關鍵能力,為提升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打下基礎。

3.沙盤教學法。

學生在校園環境中,缺乏通過實踐來應用理論知識,所學的各科知識都被割裂開來,很難理解財務會計工作的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的關聯性。學生僅通過教師的描述很難想象財務會計工作環境,學生的思維僅局限于自己想象的空間,與現實情景差別較大,不利于從本質上理解財務會計課程。沙盤教學法提供了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可彌補課堂教學中,無法大量深入進行案例討論的限制,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學生通過接觸和了解仿真企業經濟環境,能夠意識到實際財務會計工作中所需的職業技能,在學習中便可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地訓練自己欠缺的能力。

(三)構建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考核評價體系

為檢驗財務會計模塊教學的實際效果,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必須打破以往單一的知識考核方式,以財務會計教學過程考核為主,著重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財務會計》課程考核體系由理論考核、實踐考核、職業資格證書考核三部分組成。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考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全面融入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內涵,如學生學完經濟法基礎課程后,結合財務會計課程可參加助理會計師的考試。課程的考核應是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機結合,考核應在理論知識測試的基礎上,加大實際操作能力測試的比重,淡化期末考試,建立多樣化評價方式,其中平時出勤、工作態度占20%,實際操作能力占30%,職業素質、團隊協作精神占20%,理論考試占30%。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傳統的“重理論變為重實踐”、“重結果變為重過程”,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核,這樣有助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做好準備。財務會計課程的宗旨是讓學生掌握本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塊和能力訓練項目的操作流程,課程內容的設計突出“四性”:理論性、實務性、時效性、綜合性,因需施教,適度、夠用、簡略、易懂,講究實效,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的思考

根據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以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企業財務會計崗位的需求和畢業生的反饋信息來看,財務會計急需反映企業現設崗位和實操能力為主要的模塊化學習內容。從高職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與未來財務會計工作崗位需求出發,突出基礎理論知識夠用、應用和實踐技能加強的特色,從財務會計的行業知識、能力及素質要求的角度進行模塊化設計。

(一)教師的重新定位

“從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中,越往深處越艱難,改革最難的是課程體系,轉變最痛苦的是教師。財務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法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活動的互動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教師的教學活動完全服務于學生,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如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以身邊事例,以淺顯化、通俗化方式講授;將財務會計實際工作過程展示給學生。在逐步熟悉、掌握相關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務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避免只學不練,只聽不練;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需求和學習動機,主動控制和調整學習過程;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只注重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單項信息傳遞的教學方法。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運用、消化、鞏固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教師應提升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藝術性、機智性、創新性,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學理念。

(二)柔性教育的新理念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加快、職業變換頻繁,對財務會計教學中提出了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教育的直接功效就是培養了學生的可轉移技能。一是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柔性技能,以提高其未來適應性;二是增加學校自身的柔性,以抵御知識更新和職業崗位變化對學校的沖擊。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學;強調以應用型為基礎的經驗性教育;采用個體化學習方式,讓學生對自我發展負責;以實踐能力為導向;以個人、社會及職業技術教育,構建新的學生評價標準;實行終身學習。

篇(3)

“學科本位”課程體系模式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片面重視各科知識內部的整體性和邏輯性,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培養。“學科本位”課程體系模式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后備人才的手段。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設計中存在許多突出問題,比如,課程內容偏重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輕視專業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課程設置缺乏彈性,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與不同工作崗位的需求,等等。

1.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優勢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進入的工作領域必須具備的技能和能力,構建出的具有針對性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可以打破學科理論體系框架下傳統的課程設計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際就業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以對工作行為的分析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就業能力為核心,實現了由傳統按學科培養人才轉化為按工作領域培養人才。

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內容

2.1 教學形式

課程結構以教學模塊為基本。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都將按照講課、研討會、練習、輔導和實習等形式完成。

教師在講課中,將介紹每一模塊的具體內容。研討會中,教師將分發給學生與課程有關的閱讀材料或文獻資料。學生自行選擇研究方向,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并以書面形式上交。練習和輔導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已學過的重要知識點。實習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和實踐有直接的認識和體會。

除上述直接教學方式外,學生還應進行自學,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進行項目學習和案例分析、準備考試或做個人研究。

2.2 課程結構

專業課程按照模塊化設計。前三學期學習專業模塊,第四學期完成畢業論文。

課程包括9個必修教學模塊、3至4個選修模塊以及學士論文的寫作和答辯。學生可根據自己所需的專業方向選擇選修模塊,并取得16個學分。不同學期的教學模塊安排可根據實際學習情況而定,但要符合“總教學數量”的要求。選修內容和教學順序均可依照學習委員會的建議,進行靈活更改。原則上,各院系應于每學期初,公布選修課程的內容。學期初公布的教學順序的改變也同樣有效。

課程的內容和目標包括教學形式、前提條件、實用性、教學頻率、教學范圍及每個教學模塊的持續時間。

2.3 教學內容

本專業的學習內容,完全以實際需求出發。

第一學年進行基礎教學。教學內容涉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六大模塊。針對實際工作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六大模塊,即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可以確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基礎教學模塊的內容。第一學年將重點向學生介紹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這將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第一學年結束后,學生將在人力資源管理培訓部門進行實習。

第二學年的教學任務將完全以實踐為出發點。在學習教育學理論時,教師將以講述真實案例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在講授教學法理論時,教師將帶領學生找到這些理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實用性。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學生將首先對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學年將有針對性地重點學習某工作領域的專業知識。學生可以根據其畢業后可能進入的工作領域,如教學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專業咨詢工作、科學研究工作等,選擇能夠提高相應能力和擴展相應知識的模塊進行學習。第三學年結束時,學生應為畢業論文找好資料,并確定論文的研宄方向。學生應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某一綜合性問題進行研究。

第四學年的任務包括畢業實習和論文寫作。學生將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獨立完成論文,并做好論文答辯的準備。論文答辯在第四學年的期末舉行。

2.4 評判標準(學分)

確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分體系的評判標準,衡量學生的平均學時數以及每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比如,可以規定,30學時對應1個學分。每學年共有60 個學分,即每學期30個學分,因此,本專業一共有120個學分。這120個學分將分配給課堂教學、學生自學、考試、畢業論文及答辯,具體的分配方法制定“模塊描述”。

2.5 學習咨詢

學生可以向學校的學生輔導中心咨詢一般的學習問題,如課程要求學生以注冊的形式進行一般性學習事務。專業問題的咨詢,可由學生向自己所在的學院提出。專業的咨詢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任務。在第三學年初,有不及格科目的學生將被要求參加專業咨詢。

2.6 考試結構

學生考試分為兩部分:模塊化考試和畢業論文(包括論文答辯)。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設計的思路,本專業實行模塊化教學,每一教學模塊包含不同課程,因此,考試是對整體模塊進行考查。考試在學年期間內,隨學習進度進行。

篇(4)

本文詳細介紹了國內外數控機床的發展、模塊化技術的理論及研究現狀。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Pro/ENGINEER的CAD/CAE功能,對立式數控銑床通用0部件進行模塊化設計研究與開發工作。以鏈輪與鏈條、皮帶與皮帶輪的模塊化建模為例,來說明如何使用模塊化設計技術對立式數控銑床進行模塊化設計。最后使用Pro/ENGINERR的裝配模塊及仿真模塊分別對立式數控銑床0部件的虛擬裝配及運動仿真。

關鍵詞:數控銑床;3D造型;模塊化設計;虛擬裝配;仿真

Design of Universal Components and Simulation of Feeding Movements for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Based on Pro/E

ABSTRACT: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is equipped by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e industry , its level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rectly. The function,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lathe are often contradictory, and more than 75% of total cost of the product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have already been fixed during the course of designing, so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and reduce their cost through improving and designing , and module designing technique is exactly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篇(5)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與通訊技術的發展,Internet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經常性上網沖浪的生活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征。通過屬于個人或者公司的Web站點向全世界宣傳個人形象、推廣公司產品或開展公關活動已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因此精通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等內容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一種技能。對此,本文基于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本身固有的特點,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加強了教學實踐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 “模塊項目化”教學法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

網頁設計與制作模塊項目化教學法是根據網頁設計與制作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材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并將這些模塊項目化,同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作用,以教、學、練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2.1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模塊化任務的設計

以項目開發為出發點,將該課程分成網站策劃、網站規劃、網頁風格設計、網頁制作、網站測試和網站上傳與更新維護等六個知識模塊,每一個小的模塊項目又具體細化為一個個小的任務。論文大全。每個任務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再細化。課程知識體系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知識體系結構圖

2.2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模塊項目化設計

模塊項目化教學法的關鍵在于項目的選取。教師所設計的項目,應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出發點,聯系市場發展,從企業需要出發,以實際項目開發流程來確立課程的知識體系,使知識體系結構中的各個知識模塊包含學生應掌握的能力素質。表1是“模塊項目化”教學法的學習模塊分解表。論文大全。

篇(6)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為了快速滿足電梯產品的大量客戶定制需求,實現快速設計目的、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依據企業的實際設計狀況,結合產品配置設計技術、模塊化技術與參數化設計技術。將非標電梯產品部件劃分為三大模塊:標準配置部件、參數化設計部件、非標模塊化系列部件,這些部件分別按產品配置設計、參數化設計、模塊系列化選配處理,處理后再以設計書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單臺電梯的物料BOM。最后依據上述思路,構建了基于EXCEL的非標電梯快速設計系統,并成功在無機房電梯合同中批量試用和驗證,實現了非標電梯的快速設計。

系統的構建原理

目前面向訂單的電梯設計流程,總原則上都是依據訂單的需求,結合企業的標準產品庫先進行配置設計,然后針對無法配置的結構模塊進行手工非標處理。針對目前非標設計狀況進行分析,發現80%重復性非標設計工作,主要集中于轎廂的長、寬、高變化,附加重量的增加,開門尺寸的改變。針對這種類型的非標設計,可以采用模塊系列化技術、參數化設計技術相結合方式,實現自動化的設計。轎廂三個方向的尺寸參數變化,主要涉及轎廂壁板組合變化、轎頂、吊頂的規格變化,適用于模塊系列化進行處理;而轎架方面的變化則較為復雜,涉及上轎底、轎底架、上橫梁、下底梁等部件變化,適合于參數化的自動設計;開門尺寸的變化主要涉及門燈橫梁、操縱壁、前壁和轎門的規格變換,也較為適用于模塊系列化進行處理。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們提出一種結合產品配置設計、模塊化技術與參數化設計技術的總體設計思路。將非標電梯產品部件劃分為三大模塊:標準配置部件、參數化設計部件、非標模塊化系列部件;這些部件分別按產品配置設計、參數化設計、模塊化選配處理,處理后再以設計書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單臺電梯的物料BOM。標準配置部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電梯配件如:導軌、導軌支架、曳引鋼絲繩、曳引機、限速器等;這些部件主要依照其使用條件進行自動配置設計。參數化設計部件通過參數化進行自動設計,主要包涵轎底架、上轎底、立柱、頂部吊掛、轎頂等部件。模塊系列化部件主要依據參數進行模塊配置設計,主要包涵轎廂、轎門、門燈橫梁、前壁板、操縱壁等。具體原理如下圖所示:

圖1-1 非標電梯設計原理圖

選用EXCEL軟件平臺

在3D軟件和EXCEL軟件之間,選用EXCEL作為開發的平臺,主要是考慮以下因素:

3D軟件大部分僅使用于產品的研發階段,在應對合同訂單的快速設計中的應用不多。

企業歷史累積下來的2D圖紙、掃描圖紙資源,缺少參數化、模塊化的3D模型。

采用3D軟件平臺,開發周期長、成本高、不易維護和移植于其它梯型中應用。

EXCEL軟件的優點: EXCEL本身內置了大量的函數,具有強大的實時計算和邏輯判斷功能,且集成有VBA二次開發工具,是一個優秀的開放式平臺,為系統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系統的實現與構建

非標電梯產品的設計,可依據部件的屬性不同可分別采用配置設計、模塊化配置設計、參數化設計方法進行處理。針對通用部件的配置設計,我們可借助企業現有的自動配置設計系統完成;而針對合同個性化要求部件,可采用非標模塊化與參數化設計相結合方式解決,并將其自動設計生物料BOM 整合至企業現有ERP系統中。系統包含兩個功能模塊:模塊化配置設計模塊、參數化設計模塊。

3.1模塊化配置設計模塊的構建

系統非標模塊化模塊是基于非標系列化、通用化思想而建立的,因而其建立遵循以下步驟:

制定非標規則和劃分系列化范圍

非標規則和系列化范圍是實現通用化的非標部件的建立的依據,通過建立起相對完善非標規則和系列化范圍,才能達到大量應對非標的目的。通過對目前最常見的非標類型(轎廂加高,轎廂寬、深變化,開門尺寸變化,附加重超標)進行分析,建立了相關設計規則和系列化范圍(如:轎頂高度系列范圍、轎廂深度變化規則等)

根據系列規劃創建相應的非標部件

依據非標系列化的規劃和規則,逐步創建非標部件。按照目前最常見的非標類型創建系列模塊化部件(如:轎廂左、右前壁,門燈橫梁,轎廂壁板,轎門,廳門,吊頂、轎頂等相關部件)。

非標部件庫和管理界面的設計

對于創建的系列化非標部件,借助EXCEL平臺,構建非標部件庫,依據部件的關鍵特征參數進行管理并創建使用平臺,使用界面見圖3-1。實際使用中,只需輸入相應的設計特征參數,EXCEL平臺通過運算就可自動選配出所需的部件配置。

圖3-1

3.2參數化設計模塊的構建

參數化設計模塊主要適用轎架、轎底、井道頂部吊掛等復雜部件設計;其構建過程按以下步驟進行:

1)確定參數化所適用的非標范圍

要實現轎架等部件參數化非標設計,首先必須明確本其非標適用范圍,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設計的復雜程度及其安全性。參數化模塊主要是實現常用的轎架寬、深、高非標設計的自動參數化設計,如果尺寸變化較大,我們需要考慮轎架的強度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因此,這里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現有的轎架結構在寬、深、高變化時,其結構強度在多大程度上不需要進行加強設計。

結合該梯型(以無機房電梯為例)開發設計時的試驗數據結和以往的設計案例,并對電梯曳引條件和曳引鋼絲繩安全性、頂部吊掛部件及轎底梁強度(轎架的關鍵受力部件)進行分析和校核,得出下表3-1適用的非標范圍:

非標范圍參數(表3-1)

2) 圖紙參數化設計規則的整理

在參數化過程中,圖紙的設計規則完善與否非常重要,其直接關系到系統生成的數據準確與否。因此在構建過程中,需要針對圖紙中不完善的設計規則,自行進行總結歸納,使其適用于EXCEL程序的表達。

3)系統界面設計與后臺程序開發

版面設計、規劃與布局是否合理、清晰是本系統能否實現的基礎。為了能使自動設計計算系統具有易用性、通用性、數據可維護性等相關特性,并可適用于生產制造,以及方便設計資料發放管理,對系統的界面進行了精心的設置(見圖3-2、圖3-3)。

系統的核心是開發基于Excel的VBA 程序,對設計規則的進行運算與處理,實現參數化自動設計,生成適用于指引生產的非標部件設計說明書(見圖3-3)。

實際應用中,只需在參數輸入界面(圖3-2)輸入參數,點擊“生成非標設計書”就可生成所需的非標部件設計說明書(圖3-3)。

圖3-2

圖3-3

結 論

本文針對電梯產品存在大量按客戶需求定制設計的狀況,提出了一種結合產品配置設計、模塊化技術與參數化設計技術的快速設計思路,并借助Excel平臺成功構建了非標電梯快速設計系統。此系統已在一批實際合同中試用并得以驗證其正確性,其優越性明顯,能有效提高設計效率,易于維護,開發成本低,可方便在不同梯型中移植應用,為企業提供一種快速應對市場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彥超.面向訂單的產品分級約束布置設計與非標單元轉化技術研究.[學位論文] 碩士.2010

篇(7)

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形成演化

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及企業對利潤的追求,使生產方式由單件小批生產、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向模塊化生產演化。傳統生產方式的弊端促使企業不斷尋求既能夠快速應對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又能夠低成本為顧客提供定制產品的新的生產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模塊化生產方式應運而生。因此,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產生有其必然性。

(一)專業化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前提條件

傳統生產方式下,專業化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手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生命周期、交貨期的縮短及顧客消費需求從數量消費、質量消費向個性化消費的轉變,傳統的專業分工不再適應競爭的需要。模塊化是在傳統分工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各個細分部分按照功能原則重新聚合的過程,這種思想體現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中就是:產品被分解成獨立的模塊,這些模塊可以在不同的專業化企業中獨立地被設計、制造,而這種“獨立性”正好可以使各模塊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因此,專業化使模塊化生產方式具備了產生的可能性,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前提條件。

(二)規模經濟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動力

提高規模經濟效益,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是企業實現良好經濟效益的基礎。但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需求日趨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環境下,滿足顧客需求與實現規模經濟往往是矛盾的,即要滿足顧客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就難以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因此,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模塊化尤其是模塊化設計的廣泛應用是企業在技術、產品上的一大創新,模塊化生產方式正是利用模塊的標準化及通用化,通過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通過產品的多變性與零部件標準化的有效結合,通過模塊的批量生產,在滿足顧客定制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規模經濟,降低了企業成本。因此,模塊化生產方式是一種更能適應當今市場競爭的生產方式,是企業追求規模經濟的有力手段。

(三)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必要條件

大規模定制是當前滿足顧客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一種方式,當在單個企業內部實施大規模定制會造成企業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因此,應用模塊化生產方式,通過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可實現大規模定制的高效、低成本生產。首先,通過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功能模塊劃分,利用模塊的相似性來減少產品結構和制造結構的變化,最終借助模塊的選擇和模塊間的組合達到在保持產品多樣性的同時控制產品成本的目的;其次,通過將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滲透到產品的設計階段,從開始的設計階段到最后的交付階段,整個生產過程都體現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大大提高了顧客滿意度;最后,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了產品上市的時間。因此,快速滿足顧客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是模塊化生產方式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必要條件。

(四)模塊化設計、制造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充分條件

產品的設計、制造方式決定著產品裝配方式,從而決定著產品的生產方式。模塊化設計、制造超越了傳統的設計、制造方式,通過將產品劃分為一系列的功能模塊,將生產對象由傳統零部件轉變到模塊上來,再通過功能模塊的選擇與組合,裝配出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模塊的標準化、通用化,導致以模塊為生產對象的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的產生,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引起產品裝配方式由傳統裝配向模塊化裝配的轉變,從而導致生產方式向模塊化生產方式的轉變。因此,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促進了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產生,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充分條件。

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實現

(一)合理的模塊劃分是實現模塊化生產方式的關鍵

模塊劃分是模塊化設計的前提,而模塊化設計是實現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基礎,因此,模塊劃分是模塊化生產方式的關鍵環節。模塊劃分的粒度對生產的成本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模塊劃分粒度越細,越有利于客戶參與產品定制設計,但由于組成產品的模塊數增多,使得裝配接口增多,裝配時間加長,裝配精度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從而使交貨期延長;模塊劃分粒度越粗,越有利于產品裝配,但客戶的需求又較難滿足,因為客戶一點小小的要求,則可能導致整個模塊的重新設計,從而增加成本及生產周期,交貨期延長,客戶滿意度下降。針對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特點,在考慮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以功能為基礎,以結構為載體,根據產品的物理、幾何特征,進行面向制造、面向裝配的模塊劃分,簡化模塊化制造、裝配過程,減少運輸、等待時間。

(二)基于功能模塊的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是模塊化生產的價值核心,也是企業最大價值所在。企業在接到顧客的訂單后,首先確定現有產品及模塊的重新組合能否滿足顧客需求,以現有產品或模塊的重新組合即可快速、可靠地向顧客提供所需的產品,不必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否則,通過采取現有模塊改進、專用模塊設計及其接口設計來進行產品的創新性設計:

現有模塊改進。分析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后,先從模塊庫中找到相似的模塊,再對該相似模塊采取改變或替代某些要素,添加某些要素,改變某些接口以及局部功能更新,提高模塊性能等措施,爭取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盡可能滿足顧客需求。現有模塊的改進較模塊的重新設計經濟有效,周期短,更容易為企業所接受和采納。

專用模塊設計。當標準模塊或通用模塊庫中沒有與所要求模塊相似的標準模塊,無法進行現有模塊改進時,就需要采用專用模塊設計。專用模塊化設計需要較長的周期,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必須考慮經濟性原理,即在設計中考慮通用化、系列化等因素,以便實現專用模塊向通用模塊的轉型。

接口設計。接口的作用是傳遞功能。為擴大模塊通用性,接口設計必須解決其互換性和兼容性問題。模塊的接口分為內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內部接口主要實現模塊內部的互聯,它是一種專用接口,而外部接口主要是實現模塊間的連接。因而,充分考慮各類產品的接口結構,使設計的模塊具有多種接口,以實現不同產品的互連,即要擴大接口的兼容性,兼容性是解決模塊更新、加大模塊重復使用的有效途徑。為實現必要的兼容,對較復雜的接口,可設計接口模塊。

(三)基于虛擬企業制造網絡的模塊化制造

模塊化生產方式將虛擬企業制造網絡和模塊化制造相結合,實施基于虛擬企業制造網絡的模塊化制造。基于虛擬企業制造網絡實際上是核心成員企業在對新產品進行概念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并對每個模塊的性能、參數等關鍵指標標準化之后,就每個模塊在眾多的獨立企業中挑選出最優合作伙伴。

制造網絡中,核心企業根據不斷變化的產出需求和新市場的出現重新配置生產要素。成員企業根據其核心能力、優勢資源承擔相應模塊的制造,因此,各成員企業作為組成虛擬企業制造網絡的獨立的子系統,各自專注于自己專長的項目,每個成員企業僅僅作為一個功能模塊顯示其外部功能。而各成員企業的內部功能,由各成員企業自身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減少資源在集成過程中由于各個成員企業的利益沖突而產生的內耗,降低聯盟內的交易費用,從而真正把各成員企業的專長、知識、信息、核心資源優勢集中起來,以最短的反應時間、最少的投資、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也使各個成員企業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所有的資源作自己所專長的工作,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四)基于多品種流水線的模塊化裝配

模塊化裝配,即先通過零部件的組合裝配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塊,再根據產品的結構、功能選擇滿足要求的模塊,通過模塊的組合裝配出滿足顧客要求的產品。因此,模塊化裝配的基本單元是獨立的模塊。針對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特征,模塊化生產方式可采用多品種裝配流水線,基于多品種流水線的模塊化裝配要求做到產量、品種、工時及生產負荷的均衡以實現生產平穩,產品結構轉換迅速,設備調整時間短,快速響應顧客的多樣化需求。

當前,企業的裝配線多是基于顧客訂單的裝配線,裝配過程具有動態性。因此,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模塊化生產方式下的模塊化裝配。

產品組合。模塊化生產方式下,模塊的寬度、深度決定了產品組合的寬度、深度,進而影響產品裝配的效率。模塊化裝配按照模塊的相似性進行裝配線的任務分配,實現模塊的并行裝配,提高裝配效率。因此,對產品組合合理的分析、分類是進行產品的裝配序列規劃及生產線平衡的依據。

裝配序列規劃。模塊化裝配下,產品的裝配分為模塊的分裝和產品的總裝,模塊的分裝可以根據對市場的預測及銷售歷史進行預測性裝配,各模塊在不同的裝配線上實現并行裝配,因此,不必考慮分裝模塊的裝配序列規劃;在產品的總裝階段,則必須考慮產品的結構特征、裝配的工藝性、模塊接口的特性等因素,根據組成產品的模塊數量和類型最少、裝配方向、夾具變換次數最少、裝配的層次化、并行化等模塊裝配序列規劃原理,確定模塊化生產方式下裝配的裝配序列。

裝配線平衡。模塊化裝配方式下多品種裝配流水線上的節拍為各種產品的平均節拍,而各種產品在工序上的工作節拍因產品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不能按平均節拍來平衡線內各道工序的生產能力,而應以計劃期為單位結合顧客訂單的交貨期及生產的提前期進行生產線的平衡。生產線平衡后即可以模塊為單位,在堅持“構成產品的模塊數量和類型最少”的原則下,進行產品的模塊化裝配。

結論

模塊化生產方式是模塊化理論滲透到制造領域形成的更具靈活性、適應性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不再需要把所有生產工序集中在一個企業內部,而是將生產工序進行模塊化分解,外包給其他經營單位,或者從市場上采購模塊部件,因此,模塊化生產適合于顧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大規模定制。當然,實施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前提條件是產品的可分解性,即該產品既能被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又可以進行重新組合,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會失去原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篇(8)

一 塑木和模塊化家具的現狀和展望

塑木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材料,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進入中國。目前,我國已擁有塑木生產企業170余家,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超過12億元人民幣,用量年平均增速高達30%。塑木中的木粉材料,可用廢木粉、竹粉、鋸末、刨花、廢棄木材等,甚至農作物秸稈、花生殼、板栗殼及各種麻桿等作為原材料。不僅塑木的原材料可采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和木材,塑木材料本身也可以回收再利用。隨著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塑木復合材料被許多國家列入綠色節能環保產品的行列。

由于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不斷追求,模塊化家具作為一種適應現代化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新型家具,應運而生。模塊化設計屬于方法學的范疇,既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又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它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研究產品的構成形式,用分解和組合的方法來重新解讀產品,是設計領域中一個形式簡單但意義深遠的變革,這為解決標準化生產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方式。

二 塑木的新產品開發研究

20世紀90年代,塑木復合材料首先被應用于托盤、包裝箱、汽車內飾等領域。現在塑木材料的應用面越來越廣,涉及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多。目前應用較廣的塑木材料及制品有:結構類、裝飾類、包裝類和特型類幾大類型和包括線材、片材、板材、管材、型材及異型材等多種系列和組合產品在內的幾十個品種。塑木現已開始進入建筑、裝飾、家具、物流、包裝、園林、市政、交通、環保等行業,使用在墻板、窗套、連廊、隔斷、天花、柵欄、棧橋、桑拿房、休息亭、門及門套、露天座椅平臺、建筑模板、集裝箱鋪板、多功能墻隔板、高速公路隔音墻等處。塑木材料的適用范圍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原木、塑料、塑鋼、鋁合金及其他相似復合材料現在的使用領域。

三 塑木材料運用于模塊化家具的可行性

作為木材消耗量較大的家具市場,如果用塑木材料代替木材制作家具,無疑可以對綠色設計和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塑木運用于模塊化家具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有木質外觀,油漆附著性好,加入著色劑、覆膜或復合表層可制成各種色彩和花紋,仿木程度高。

3.2 具有耐用性,和統一性,但失去了自然美也可視為其缺點之一。

3.3 加工性能好,有類似木材的二次加工性,又具有熱塑性塑料的加工性。可用原有的塑料加工設備或者改造后的成型加工設備。

3.4 避免了木材自然的缺陷 、如龜裂 、翹曲、 色差等,沒有木材的天然節疤、斜紋。

3.5 塑木具有防火、防水、抗腐蝕、耐潮濕、不被蟲蛀、不長真菌、耐酸堿、無毒害、無污染等優點。因此使用塑木材料制作家具對人體健康無害,具有良好的環保性,也使模塊化家具的使用范圍不受環境的制約。

四 塑木運用于模塊化家具的具體問題

1.塑木材料的模塊化家具造型

家具的材料和造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空想的完美造型,也許并不能實現。這就要求設計師全面了解塑木的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藝,創造出模塊化家具造型和功能的最優組合。

塑木材料主要成型方法有:擠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壓成型。現在塑木材料運用最多的主流成型方法是擠出成型,主要用于:型材、管材、板材等。塑木材料的物理性質跟木材相比,主要是塑木的抗彎強度和受力承重遜色于木材。

家具造型可大致分為直線型和曲線型兩種,直線型的家具給人莊重穩定、平靜、簡潔、理性等感覺,而曲線型家具則給人流動、有趣活潑、優雅、韻律的感覺。由于塑木材料的加工工藝與物理性質方面的制約,造型復雜的曲線結構很難實現。直線型的模塊化家具造型不僅適應現代簡約的主流審美意向,并且易于模塊部件之間的拼接組合,同時加工成型方便,對于制作工藝和材料性質的挑戰性較小。

2.塑木材料模塊化家具的邊部處理

塑木材料切削性能較差,切割面不易得到光滑的加工面。在了解板式家具的邊部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塑木板的邊部處理可借鑒之。人造板的邊部處理方法主要有:

①機械加工法

由于塑木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制約,運用機械加工法進行塑木材料的邊部處理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特別是轉角的接合處材料硬度和承重能力會有所下降。

②封邊法

根據封邊材料的不同,封邊的方法也不一致,一般可采用封邊機進行封邊,也可用手工燙壓封邊。

③包覆法

對于比較柔軟的薄膜、紙張等的貼面材料可采用包覆法封邊,有二種形式,一種是覆面材料僅包覆邊部,另一種是連同基材一起折轉包覆,使用的膠粘劑一般為熱熔性膠或脲醛樹脂膠、脲醛樹脂膠與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混合膠等。隨覆面材料不同而不同。

④涂飾法

此法是在板側邊用涂料涂飾封閉,先填膩子,再涂底漆和面漆。

3.塑木材料模塊化家具的連接

由于塑木材料本身物理性能的制約,需要零部件來增強承重性能,所以卯榫結構、膠結合、釘結合等本體式家具的連接方式筆者在設計中基本排除,主要考慮使用金屬結構件的方式進行連接。但是,如使用太多金屬件一方面會增加整體的重量,會使塑木材料質輕的優勢減弱,也會增加回收產品時的材料分類的工作量。設計時,需要把塑木板的邊部處理和連接方式的問題一起思考,也可以在加工工藝允許的條件下,從改變塑木材料板形狀的方向進行思考。

五 結語

設計師不僅要思考模塊化家具的整體成品造型、模塊單體造型、模塊組成材料造型、還要考慮到材料本身的邊部處理和連接以及模塊之間的連接等問題。這給設計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是解決問題、刺激創新實踐的機遇。在力求講究工藝細作、風格突出,又倡導節儉環保的今天,塑木復合材料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參考文獻

[1]薛平等. 塑木復合材料發展中的問題與新產品新工藝研發[C].西安:中國第一屆國際塑木復合材料(WPC)發展及現狀研討會論文集,2008:227-232.

篇(9)

 

“工學結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變革,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地處江南水鄉的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面臨著“多雨天氣”,“工學交替”等新問題,如何在“工學結合”背景下構建體育模塊化課程體系,正成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全新課題,值得我們研究。

1.湖州地區氣候特點及影響因素

1.1湖州地區氣候特點的分析

湖州市地處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體育論文,一年四季分明且雨水不斷,空氣濕潤,雨

熱同季,降水充沛;屬東亞季風氣候帶,夏半年盛行東南風,氣候濕熱,冬半年盛行西北風,氣候干冷。十一月下旬于次年三月中、下旬平均氣溫低于10℃,五月下旬于九月中、下旬平均氣溫低高于22℃論文提綱格式。初春三月仍受強冷空氣影響,四月到五月中旬,雨水明顯增多,常有陰雨天氣,持久低溫陰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降水較少,天氣相對晴好;九月是初秋多雨期,降水量多,降水強度大,以臺風暴雨降水為主;十月由于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活動頻繁,氣溫下降,降水顯著減少,多晴朗天氣,白天溫度高;冷得早的年份體育論文,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最低氣溫可降到4℃以下;12月初冬天氣干冷,雨雪較少;整個冬季天氣寒冷干燥,是一年中氣溫最低,降水量最少的季節,在強冷空氣影響下最低氣溫可降到零下5-6℃。

1.2氣候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影響體育教學正常開展的氣候因素有氣溫、陰雨、臺風、日照等多種,其中氣溫和雨天是最主要的因素。

湖州地區常年雨天統計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全年雨天最少的月份在11、12月份,而次年3、4月份2個月的雨天相對較多基本達到50%的比例,9月新生入學學期雨天要明顯少于次年第二學期。以一個自然學年(兩個學期)9個月的教學周期計算:平均雨天累計達108天,占到總上課總數270天的40 %。開展室外體育教學的天數僅僅只有162天,而雨天安排在室內開展體育教學的天數為108天,這就嚴重影響到了以室外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的體育教育的正常開展,對我院開展體育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學結合”課程設計特點及影響因素

2.1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學結合”課程設計特點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秉承“崇德尚能”的校訓,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準繩,充分體現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文厚、技湛、商慧”育人理念和培養目標,全面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產學合作”、“三層對接”、“工學交替”實踐教學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以實踐和理論相結合,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相結合職業綜合能力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以“應用”為導向,強化與實踐教學的整合體育論文,以職業崗位和專業方向范圍設置靈活多樣的崗位課程。

2.2停課實踐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崗位群人才培養方案中公共體育課開設情況:前三學期為必修課(含分班選項教學),第四學期為公選課。這樣因新生入學以停課軍訓為主的國防教育和以停課進企業實施“工學交替”對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論文提綱格式。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崗位群停課實踐概況

 

專業名稱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含軍訓2周)

文管類 3 1 2 6

土建類 3 2 3 3

經濟類 2 2 2 2

設計類 3 3 3 3

篇(10)

Walking Robots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LAWAR 2007)

2007,763pp

Hardback

ISBN9789812708151

M.謝等編

機器人學是工程及自然科學中令人神往的領域。機器人學已經對許多工業做出重要貢獻,工業機器人在諸如組裝、焊接、油漆及材料處理之類的任務中廣泛應用。與些同時,我們又目睹了特殊機器人的出現,它們在非工業環境中執行有價值的任務,這些任務包括搜索與救援、掃雷、監測、探險及安全保衛。此外,對在民用及專業服務部門中機器人的技術研究及發展工作正在進行。類似攀登與行走機器人這類用于在非結構性環境中執行任務的移動機器人的興起,進一步加劇了機器人學研究必須面對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包括了涉及標準化在內的技術與工程方面,而且也包括了社會、經濟與倫理方面。CLAWAR2007于2007年7月16-18日在新加坡舉行,該系列國際會議自1998年起每年舉行,這次是第10屆。總共有來自五大洲22個國家的作者在CLAWAR2007上做介紹,這本會議錄報道了攀登及行走機器人的最新研發振奮人心的應用及挑戰。

本書匯集的論文共分成了5個部分。1.全體會議介紹,5篇論文;2.攀登機器人進展,26篇論文;3.行走機器人進展,24篇論文;4.似人足球機器人進展,5篇論文;5.支持技術,27篇論文。部分論文標題為:1.救援機器人滑動插座移動模塊;2.有攀登腿的帶輪子爬墻機器人;3.用于快速四腳移動的進化神經網絡;4.繩索攀登機器人的設計與構造;5.用于長焊接線檢驗的攀登機器人開發;6.關于利用陀螺效應二足移動的提議;7.新型腿-輪行走機器人的設計與問題;8.利用滯后算法的似人機器人RH1的腳規劃運動;9.局部模塊化行走機器人的運動模擬;10.行走雙腳機器人基于觀測器的控制:穩定性分析;11.三維雙腳機器人無驅動動態行走研究;12.ROTOPOD:一種新穎的有效帶腿移動;13.似人足球機器人的分布式嵌入控制系統結構;14.快速行走擬人足球機器人的最佳性能:實證研究;15.雙臂系統并行規劃算法;16.利用平均移位算法的全局定域化問題方法;17.MCA2機器人控制應用的可擴展模塊化框架;18.靈活連接機械手的基于隱藏馬爾可失模型的模糊控制器。

本書可供從事機器人研究與開發的研究人員、工程師閱讀借鑒。

胡光華,

高級軟件工程師

上一篇: 中小學校宣傳工作計劃 下一篇: 電子科學與技術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日本高清一本大道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