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0: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商品檢驗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目前季節性旅游市場餐飲經營存在的問題:
1、因經營的條件所制,難以辦理《衛生許可證》。這些旅游勝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環境的制約,再加上經營設備簡陋,經營周期短,經營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衛生部門要求,不具備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條件,因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不予頒發《衛生許可證》。
2、因有關前置手續的制約,為辦理營業執照造成難度。季節性強的旅游勝地經營的大部分是商業、餐飲業。在對餐飲業的監管上,由于辦理《營業執照》前需要經營者提供衛生部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經營人員《健康證》,而絕大多數經營者全年只能經營3至5個月時間,再加上經營的從業人員不穩定,正因為如此,從衛生部門要求獲取不到辦證的資格,工商部門就無法辦理辦注冊登記手續,經營者就領不到《營業執照》。
3、對工商部門日常監管工作造成困難。工商機關對旅游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嚴把市場準入關。因大部分經營者的前置許可不夠條件,因而就造成了無序進入或違法經營(無照經營)長期存在,給工商部門日常監管造成了許多不便。同時也制約著旅游市場的發展和游客對本地區旅游景區食品安全的信譽度。
4、經營的飲食質量無法保證。在“三證”尚不健全、監管難以深入、各職能部門職權不及時到位的情況下,經營者經營的飲食質量就難以保證,萬一發生飲食方面不安全問題時就無法查處,形成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當地政府以經營的商戶屬于衛生、工商、公安為理由推辭,衛生部門以沒辦《衛生許可證》為由不參與處理,工商部門沒辦營業執照處罰難以介入等問題,到最后處理的結果將導致游客不滿意,經營者意見大的問題。
二、監管的方法:
1、配合衛生部門辦理臨時《衛生合格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本著確保游客食品安全,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景區餐飲業的管理,應由景區管委會協調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聯手,形成監管合力。對不符合辦理《衛生許可證》條件可以協調衛生部門嘗試核發臨時《衛生合格證》的辦法,以解決前置許可的問題。
2、辦理確不具備條件的,實行實名登記制。對辦不下《衛生許可證》的,采取實名登記制的辦法:一是經營者出攤經營前出示本人身份證有效證件并予以復印,詳細登記經營者出攤位置、名牌號;二是登記經營者詳細地址,起碼知道經營者是什么地方人,萬一出了問題,就能及時聯系;三是由工商部門對采集到的經營者相關信息進行建檔保存、備查。
3、簽訂食品安全合同,責任到人。在經營前,由衛生、工商部門對經營者簽訂有關食品安全責任合同書,合同上必須載明有關各負責任承諾等事項,應負的責任范圍。
4、建立市場查巡制。實行實名管理以后,對經營者在日常監管中具有以下4個作用:
(1)實行實名管理制以后,明確了雙方間的連帶責任。經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簽訂食品安全生產經營合同書以后,明確了經營者在經營中各種事項,達到的標準,如發生不安全事故時所負的責任,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經營者不得規范各自的經營行為,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隨著國際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各國對外商貿活動的競爭愈演愈烈,中國早已成為這貿易旋渦中不可缺少的主角。然而,由于國際貿易的環節和程序繁多,操作復雜,在每一個環節和操作過程中都潛在著很大的風險。在與眾多能力相當甚至比我們實力雄厚企業的貿易大戰中,中國企業如何旗開得勝,在世界經濟大潮中穩步前進,又能合理地規避潛在的各種風險?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老子曾經說過:“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重視國際貿易主要環節方面問題十分重要,眾多的國際貿易案例提醒我們不得不謹記那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一些細節尤其不可忽視。下面是國際商務談判中需關注的幾個細節問題。
1.不能忽視自認為不太重要的細節問題
有些談判人員在對外貿易交易磋商過程中往往僅就交易的幾個重要內容反復磋商,而忽視了對次要環節的討論,而這些所謂的次要環節往往有可能就是引起后面糾紛的禍根。
一般地,國際貿易主要磋商應包括以下十方面內容:品質、數量、包裝、價格、交貨(裝運)、保險、交付、商品檢驗、索賠與仲裁、不可抗力。但在實際交易磋商中,有不少業務員很看重品質、數量、包裝、價格、裝運、保險、支付七個交易條件。而對其他的三個交易條件卻覺得無足輕重,或根本不談,或敷衍了事,正因如此,在交易合同的履行過程中,這三個方面的糾紛時常出現。
例如,我國某外貿公司在與外商進行的某種工業品出口的交易磋商中,雙方未就商品檢驗問題進行磋商,合同中也未明確規定。結果買方收到我方貨物并進行檢驗后,認為我方所交貨物不符合同規定,并提出索賠。盡管我方在貨物運出之前,請國內某商品檢驗局進行品質檢驗,取得的檢驗報告也證明上述商品品質與合同相符,但買方斷然拒絕我方檢驗結果,堅持索賠,雙方因此產生糾紛,雖然事情最終得到妥善解決,但這次教訓卻很值得我們吸取。“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本案例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交易內容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嚴防每一個可能出現潛在糾紛的細節,才能防范于未然。
2不能忽視合同中某些條款文字表述的具體明確
談判是一個緊張的過程,尤其是對一些新業務員來說更是如此,這種緊張的情緒,加上經驗不足,很容易影響到對某些關鍵性語言或詞句的闡述表達,從而將某些模棱兩可的語言帶人合同,在交易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一定的麻煩。
例如,在規定信用證開給賣方的最后期限時,寫成“買方應該于2009年明6日之前將信用證開給賣方。”很明顯這一描述有三個漏洞:①時間的確立不明確,不知是北京時間還是其他時間;②“于2009年9月6日”之前是否包括“6日”這一天;③“開給賣方”是以開到為準,還是以投郵為準。為此,上面的描述可以修正為“買方應于北京時間2009年明6日之前將信用證開到賣方”。
因此,對國際商貿談判中怎樣把握好細節性、關鍵性的環節很重要,需要談判人員提高不斷自身心理素質和業務素質,只有做到臨危不亂,才能于冷靜中占得主動,避免風險,把握成功。
3不能忽視對談判對方心理狀態的揣摩研究和談判時機的把握
國際商務談判也有技巧,要善于對談判對方的心理進行科學的分析,對談判對方,理狀態揣摩不夠,有可能會影響到商機。
曾有一個日本商人與我國某外貿公司洽談進口某產品,日商面對這外貿公司給出的優惠條件卻久拖不決。轉眼過去了兩個多月,原來一直興旺的該類產品國際市場貨滿為患,價格暴跌,這時日商再以很低價格收購,使我方吃了大虧。日本商人經常采取拖延戰術穩住談判對手,談判中一定要注意時機的把握。
商務談判人員更應重視談判原則,否則會造成談判失敗。某國一公司曾派代表前往日本談判。日方在接待時得知其在兩個星期后返回。日方沒急著開始談判,而是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陪他到處游玩,晚上安排宴會。談判終于在第12天開始,但每天都很早結束,為的是安排其去打高爾夫球。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談到重點。但這時外貿公司人員已無時間和對方周旋,只好答應對方條件,簽訂了協議。
這手段不僅僅拖延時間,更重要的是這能軟化人的心理,如果接受了其邀請,這已實現了日方的第一紙另外,也會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要求,畢竟“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其實該代表已違背了商務談判原則,公事絕不能成為私利的犧牲品,這關系到一個談判者的根本素質。
4不能忽視對談判對手特點的充分了解
各國歷史文化背景、商務慣例等差異導致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的障礙。國際商務談判人員應充分了解對手情況,尤其是其信譽、文化習俗和貿易習慣特點、實力,乃至其談判特點及其質用手法和以往實際。
如日本人談判很有忍耐力,擅長拖延戰術,在拖延中想方設法了解談判對手的真實意圖,對方若急于求成,其就乘機抬價或壓價,把對方弄得筋疲力盡、焦躁不安。另外,日本人的情報意識非常強,談判之前廣泛地收集情報,并以情報為依據作出決策。所以與日本人談判,要注意做好商業保密工作。并根據日本商人的特點,與其談判時,必須搞清楚對手有多大的權力、能作出什么決定。談判時,語言應盡量婉轉,如果不得不否定某個建議,也要以明確、委婉而非威脅的態度來陳述理由。注意談判策略,不要公開批評對方,不要直截了當地拒絕,而說你還得進一步考慮。
2在皮革工程方向引入研討式教學大綱的意義
皮革是一個傳統型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皮革加工的基本理論已經相對成熟。皮革高校培養的人才以面向工程實際為主,要求學生不僅能系統完整地掌握知識,還應具有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類似于中學時期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一般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種教學方法顯然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被束縛在教師和教材所限定的界限之內[4]。當他們離開學校踏上工作崗位,很難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際生產,面對復雜的問題感到很茫然,無所適從,因此常常有人誤認為“在大學期間什么也沒有學到”[5]。我專業全部教師都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具有扎實的前沿理論知識;絕大多數教師具有三年及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為開設研討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引入研討式教學方法,通過研討確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在授課教師和學生之間達成一種教與學的協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在心理上期待著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履行自己的那份責任,自主地學習知識,并進行消化、理解,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將注入式教育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研討式教學大綱在皮革工程專業中的實踐
針對許多學生不愿下車間從事一線工作,我校輕化工程專業皮革工程方向為學生提供了工程技術型和商貿管理型兩個發展類型,在工程技術型方向開設了《皮革商品檢驗學》課程,該課程開設于第六學期,理論課時為16學時(我校1學時為45分鐘),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見表1。與該課程相配套的實驗為32學時,故單獨開設《皮革商品檢驗學實驗》課程。本文選擇《皮革商品檢驗學》課程作為研討式教學大綱實踐的試點課程,
3.1教學大綱的講解
學生一般都不會接觸教學大綱這個文件,一般也不了解什么是教學大綱。故需要在該課程的第一節課中向每一位學生發放一份該課程教學大綱,并在課堂中對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時安排、授課順序等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教學大綱一旦確定,就需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等。
3.2教學大綱的研討
在學生了解了《皮革商品檢驗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后,考慮到初次采用研討的方法確定教學內容,大部分同學可能不會積極參與,故將5~6名學生分成一組,每小組推選一位較為活躍的同學擔任小組長,然后分組討論教學大綱中的授課順序、學時安排、考核方式等內容。討論完成后,由各小組長將討論意見寫在黑板上,最后再由授課教師和全班學生一起確定教學內容。由于是第一次采用研討確定教學內容,大部分同學還不清楚怎樣確定教學內容,故此次討論學生討論比較積極的內容是授課順序和考核方式。最終全班學生和授課教師確定了授課順序為成品革化學指標檢驗、原料皮檢驗、革坯檢驗、成品革物理機械性能檢驗、皮鞋檢驗和皮革制品檢驗。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學時安排采用原教學大綱中安排。
3.3研討式教學大綱的施行
該課程本學期的教學安排嚴格按照第一次課討論形成的教學大綱施行。課堂紀律非常好,基本沒有曠課和請假的學生,學生比以往活躍,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全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均在60分以上。
3.4研討式教學大綱適用性調查
在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對研討確定的教學大綱的適用性進行調查。調查方式采用匿名填寫調查表,調查表中設計的主要問題有:該課程的總體學時是否合理?授課內容和學時安排是否合理?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等?我校2012級輕化工程專業皮革方向共有34名學生,發出調查表34份,收回調查表34份。其中17名學生(占比50%)認為研討式教學大綱安排合理,沒有反饋不同意見;2名學生希望減少學時;15名學生希望增加學時,其中3名學生希望增加實驗課的學時。增加學時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皮鞋檢驗和皮革制品檢驗兩章內容,這兩章內容較多,而每章只有1個學時。學生在考核方式上有一定分歧,2名學生希望提高閉卷考試成績的占比,認為閉卷考試的成績應該占70%以上;5名學生希望將平時參與研討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或單獨占一定的比例;也有2名學生建議以大論文的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5教學大綱的修訂
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在修訂新版的人才培養方案時,經過我專業教師共同討論,決定將《皮革商品檢驗學》課程的學時增加8個學時,調整為24學時。后續將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
分析化學是高等院校化學、生物、環境等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的應用性學科。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要是分析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在傳統的分析化學理論教學中,往往重理論,輕應用;重講解,輕討論;重灌輸,輕思考;學生學習被動,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意識?如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都是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和嘗試的方向。而其中“小論文”的開展是便是教學改革的一項有益嘗試。筆者所在教研組經過了幾年的實踐表明:通過小論文的指導和撰寫,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明顯提高,也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了視野,為后續的科研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一、“小論文”的組織開展
在學生中提倡撰寫小論文,明確其意義、選題、要求、評價等內容,在開學初布置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書寫;并對往屆學生論文和取得的成績進行展示,讓初次接觸寫小論文的學生克服神秘感,提高寫作的興趣。
1.題目設計。選題原則:結合分析化學學科和所學專業擬定題目,能對某個方向進行較深入的討論。
教師提供部分選題,學生也可以自擬題目。主要方向:(1)分析化學的應用:在食品安全、商品檢驗、藥物分析、疾病控制、工業分析、材料組分分析、生物技術等方面,如“興奮劑的檢測”;(2)對身邊某一熱點問題或某種分析技術的分析和探討,如“溫瑞塘河水質調查及分析”;(3)對分析化學一些經典方法進行總結,比較分析化學四大平衡中的異同點;(4)分析化學教材中的紕漏之處及修正;(5)對分析化學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和建言。
2.格式要求。為培養學生寫作科學論文的素養,對小論文的格式按的統一格式嚴格要求,包括:中英文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引文標注等。在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知什么是關鍵詞,不知參考文獻如何列,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學生這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指導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查閱學校圖書館數據庫相關資料,介紹《分析化學》、《大學化學》等雜志中發表的論文,讓學生們初步懂得學術論文的概念、基本格式及寫作要求。認識寫論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為了使論文規范化,要求學生每篇文章要有論點、數據、結論,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論據充足,論述嚴謹、簡明、絕不可抄襲,要盡可能做到有獨創性。
3.評價。將分析化學“小論文”納入該課程的考評體系,小論文成績占該課程總成績的20%左右。具體評分要求見表1:表1 小論文評分標準
學生為了寫論文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教師必須及時跟蹤,仔細批閱,認真講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①對小論文撰寫過程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和學生討論修正,利用課間時間和電子郵件及時給予解答,提高其積極性;②論文批閱后給與評價,對每篇論文寫出自己的意見和批語,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好的小論文加以介紹,給予表揚,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論文提出修改意見,要求改寫。
二、實施效果
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撰寫小論文這種形式能夠表達學生自己的觀點,這與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學的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出己見必然是在對知識理論做到全面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的,而通過思考,學生又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便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好處。
3.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素質更加全面。要在小論文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4.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撰寫科技論文的基本能力,并對后續的科研、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踐證明,將課程“小論文”的撰寫納入分析化學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課程的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專業知識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今后,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啟發、示范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查閱文獻;②合理安排寫小論文的時間,督促學生積極完成;③授課教師需客觀認真評閱,積極引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武漢大學.分析化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0-0160-02
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面向企業培養其所需人才。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權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準入門檻降低后,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大幅度增加。由于國際貿易特殊的貿易環境和運作慣例,外經貿業務工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較強的專業性。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外貿人才。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業務量不大、設崗較少,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業務量大、部門分解較細、設崗較多,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過硬的專門操作技能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貿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出易前的準備、簽訂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出口計劃、組織貨源、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出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開展廣告宣傳、辦理商標注冊;簽訂出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貨款為核心的貨物、租船訂艙、辦理保險、出口報關、辦理保險、繕制單據、出口收匯核銷、出口退稅;必要時,還有出口索賠。
進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個階段:進易前的準備、簽訂進口合同和履行進口合同。進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進口計劃、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進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選擇交易對象;簽訂進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進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貨款為核心的租船訂艙、派船接運、辦理保險、買匯、審核單據、進口付匯核銷、進口報關、檢驗貨物;必要時,還有進口索賠。
從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國際貿易所涉及的業務環節非常多。因此,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閱讀技能、寫作技能、現代辦公設備操作技能、網上進行商務處理技能、商品檢驗技能、識別與填制外貿單證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③專業能力,如貿易業務處理能力、外語運用能力。
2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脫節
實習是學生在系統地完成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熟悉進出口業務程序的現場活動。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去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撰寫畢業論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或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但是,由于外貿業務量大,一項外貿業務涉及時間較長,從發盤到完成業務全過程可能經歷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不同的學期,它們之間相互脫節,學生很難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這樣就造成了實習的非系統性,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與實習脫節,難免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2 專業課案例教學不能相互銜接
案例教學是把實踐案例進行處理后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事件和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組織場景,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感覺能力和反應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各專業課任課教師均從所授課程角度出發組織案例教學,重點當然在所講課程之中,這就導致不同課程的案例很難形成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學生也很難將多門課程的知識應用到一筆業務,這樣就會造成所學知識的“無用性”,知識之間形成壁壘,很難相互銜接。
2.3 課程設計組織難度大
通過課程設計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也是對理論教學效果的檢驗。但是,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環節較多,如訊盤、發盤、還盤、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個環節里,又涉及貿易術語、商品的數量和品質、商品的包裝、商品的運輸及保險、商品的檢驗、貨款的收付以及索賠等。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還要聯系其他課程的知識,不容易組織。
3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當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的自身特點,我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
我們首先對原有的時間短而又分散的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了整合,統一調整為四周的專業實習,將原來為期十三周的畢業論文調整為十八周,調整前后實習和畢業論文的總周數卻沒有變化。然后,在學期安排上也進行了調整: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前四周進行,畢業論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學期后四周進行,第二階段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學期后十四周進行,專業實習恰好置于畢業論文的兩個階段中間。
改革之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相關企業,選擇一筆或幾筆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畢業論文前四周的時間和寒假進行選題、開題和收集資料,從而確保論文選題的客觀性和實用性;在接下來的四周專業實習期間里,學生依據選定的論文題目和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繼續在企業里進一步了解、熟悉相關的業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畢業論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學生要確定論文撰寫提綱、查閱資料、撰寫、修改、審查、進行答辯等環節。
通過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可以使學生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開題、撰寫等環節緊密聯系實際,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2 按國際貿易業務程序統一制定案例教學方案
我們通過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共同商討、相互溝通,依據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和程序,最終制定出來一套統一的案例教學方案,所有專業課的案例都按照業務程序融合在其中,確保了案例教學相互銜接,便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我們學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與中國石油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相鄰,可以組織學生到遼化對其國際貿易業務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在企業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多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將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聯系并運用到實際。
3.3 情景模擬組織課程設計
為了解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計難以組織的問題,我們采取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情景模擬教學形式。按照國際貿易相關業務和程序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職責,發給學生一些背景資料,要求學生認真研讀,也可以查找相關資料作為補充,模仿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進行模擬訓練,可以對出口報價、結算以及所涉及的單證等業務進行模擬。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商討,共同理解、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樂趣倍增。
3.4 組織學生進行暑期社會實踐
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面向企業培養其所需人才。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權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準入門檻降低后,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大幅度增加。由于國際貿易特殊的貿易環境和運作慣例,外經貿業務工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較強的專業性。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外貿人才。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業務量不大、設崗較少,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業務量大、部門分解較細、設崗較多,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過硬的專門操作技能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貿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出易前的準備、簽訂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出口計劃、組織貨源、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出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開展廣告宣傳、辦理商標注冊;簽訂出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貨款為核心的貨物、租船訂艙、辦理保險、出口報關、辦理保險、繕制單據、出口收匯核銷、出口退稅;必要時,還有出口索賠。WWW.133229.COm
進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個階段:進易前的準備、簽訂進口合同和履行進口合同。進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進口計劃、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進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選擇交易對象;簽訂進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進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貨款為核心的租船訂艙、派船接運、辦理保險、買匯、審核單據、進口付匯核銷、進口報關、檢驗貨物;必要時,還有進口索賠。
從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國際貿易所涉及的業務環節非常多。因此,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閱讀技能、寫作技能、現代辦公設備操作技能、網上進行商務處理技能、商品檢驗技能、識別與填制外貿單證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③專業能力,如貿易業務處理能力、外語運用能力。
2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脫節
實習是學生在系統地完成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熟悉進出口業務程序的現場活動。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去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撰寫畢業論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或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但是,由于外貿業務量大,一項外貿業務涉及時間較長,從發盤到完成業務全過程可能經歷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不同的學期,它們之間相互脫節,學生很難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這樣就造成了實習的非系統性,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與實習脫節,難免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2 專業課案例教學不能相互銜接
案例教學是把實踐案例進行處理后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事件和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組織場景,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感覺能力和反應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各專業課任課教師均從所授課程角度出發組織案例教學,重點當然在所講課程之中,這就導致不同課程的案例很難形成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學生也很難將多門課程的知識應用到一筆業務,這樣就會造成所學知識的“無用性”,知識之間形成壁壘,很難相互銜接。
2.3 課程設計組織難度大
通過課程設計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也是對理論教學效果的檢驗。但是,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環節較多,如訊盤、發盤、還盤、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個環節里,又涉及貿易術語、商品的數量和品質、商品的包裝、商品的運輸及保險、商品的檢驗、貨款的收付以及索賠等。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還要聯系其他課程的知識,不容易組織。
3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當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的自身特點,我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
我們首先對原有的時間短而又分散的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了整合,統一調整為四周的專業實習,將原來為期十三周的畢業論文調整為十八周,調整前后實習和畢業論文的總周數卻沒有變化。然后,在學期安排上也進行了調整: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前四周進行,畢業論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學期后四周進行,第二階段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學期后十四周進行,專業實習恰好置于畢業論文的兩個階段中間。
改革之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相關企業,選擇一筆或幾筆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畢業論文前四周的時間和寒假進行選題、開題和收集資料,從而確保論文選題的客觀性和實用性;在接下來的四周專業實習期間里,學生依據選定的論文題目和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繼續在企業里進一步了解、熟悉相關的業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畢業論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學生要確定論文撰寫提綱、查閱資料、撰寫、修改、審查、進行答辯等環節。
通過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可以使學生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開題、撰寫等環節緊密聯系實際,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2 按國際貿易業務程序統一制定案例教學方案
我們通過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共同商討、相互溝通,依據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和程序,最終制定出來一套統一的案例教學方案,所有專業課的案例都按照業務程序融合在其中,確保了案例教學相互銜接,便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我們學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與中國石油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相鄰,可以組織學生到遼化對其國際貿易業務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在企業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多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將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聯系并運用到實際。
3.3 情景模擬組織課程設計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國際貿易專業,以滿足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國家對經貿人才的迫切需要。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為學生構建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框架與實際操作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明確了國際貿易人才特征并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因此,采用“邊改革、邊實踐、邊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對于滿足社會對國際經貿類人才的總體要求,逐步構建起注重素質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一、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及人才培養模式
(一)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
國際貿易專業從學科性質上來講,主要具有兩個特點:跨學科性和實踐性。跨學科性是指國際貿易專業從學科上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多種學科,綜合性較強。從這個角度出發,高職院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國際貿易專業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環節中得到鍛煉。通過讓學生到企業實地考察實習,建立學校與企業的戰略聯盟等方式,或直接采用案例分析訓練等方式都可以實現這一實踐教學環節目標。
(二)現沂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我國現行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理論型”培養模式,另一種是“崗位技能型”培養模式。這兩種培養模式都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科特點,培養的人才也很難達到國際貿易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1,“理論型”培養模式表現形式
“理論型”培養模式主要強調理論知識,同時拓寬專業口徑,注重專業素質教育。若按“理論型”培養模式培養高職高專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在國際貿易人才培養過程中勢必存在三方面偏差:一是在講課過程中過于細化部分貿易理論。比如說,在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把貿易的關稅效應、國際技術轉移模型、國際貨幣制度,尤其是購買力平價理論以及一些難度較大的貿易理論向學生做詳細講解,這容易使學生學習難度加大,更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既違背了高職院校教學中實用的原則,又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和用人單位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二是忽略了國際貿易是一門集應用性知識、新興知識以及動態發展知識為一體的課程。例如,對于跨國公司的新發展、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運作方式、WTO運行規則、反補貼與反傾銷對策等內容講解得不夠深人,有的甚至省略不講。這樣不能將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比較陳舊。三是忽略了國際貿易專業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具備實際操作技能的人才。例如,對于滿足外貿業務崗位所需要的有關貨物運輸與保險、報關實務、商品檢驗檢疫、外貿單證、函電等具有操作實務的重要課程,既不進行系統詳細講解,也不進行仿真模擬實訓和技能實踐,更談不上校外實踐和頂崗實習,從而造成學生實踐技能的欠缺,畢業后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
2,“崗位技能型”培養模式表現形式
該模式以特定崗位實際需要的專門技能為中心,以該技能所需的基本知識為基礎,注重崗位操作技能和勞動態度的培養。按照該模式進行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外貿操作技能,但由于理論基礎的欠缺和知識面的狹窄,限制了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空間。從總體上來說,這種模式的缺點主要表現為:一是過分強調外貿業務的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基本理論知識的支撐作用,因此不能很好地開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二是過分強調單一知識技能的學習,忽略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養,難免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技能過于狹窄,不能適應社會對多種技能的需要。三是過分強調培養外貿業務員單一崗位所需的實際操作能力,忽略了行業崗位所需其他知識技能的培養,勢必影響受教育者綜合能力的培養。四是過分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忽略了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高職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重理論.輕實踐
1、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定位不科學
高校定位對于一個學校的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高職院校的定位應該是培養能夠從事具體工作的專門人才。然而有些高職院校不切實際過度重視了教師以及學生理論素質的培養,卻忽視了在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有些高校非常注重理論教學,認為具體貿易實踐操作屬于低層次的要求,一般中等專業院校的畢業生經過培訓就能做,所以未能對實踐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重視;有些高校甚至把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專業選修課來對待,加上師資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師根本不具有國際貿易實際操作經驗,只能照本宣科。這些教學方法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不含理
過多地設置了理論性的課程,如國際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但像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單證制作、外貿函電、報關實務等實踐性課程卻相對涉及較少。這種課程設置的狀況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首先,在國際貿易課程理論與實務的比重上,多數教師由于個人的習慣和興趣,也可能由于課堂與社會脫節,往往喜歡多講理論少講實務,尤其是多講純理論性的知識,使實際授課的內容與計劃不符;其次,由于教學計劃制定得不合理,沒有從宏觀上協調國際貿易專業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導致一些知識的重復講解;再次,在國際貿易課程的總體教學上,過分強調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講解,卻沒能給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模擬環境,并進行出口業務的模擬操作,結果陷人紙上談兵,無法學以致用。
3、教學實驗室建設相對落后,實習基地缺乏
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建設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重點高校有國家配套資金支持,情況要好于一般非重點院校和民辦院校。大部分院校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國際貿易實驗中心來滿足學生實踐學習的需要。到目前為止,很多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就根本沒有配套的實驗室,這不符合現代的教學發展的需要。另外,很多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企業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一般建立在部分教師過往人際關系等個人感情基礎之上,沒有上升到學院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層次。實習單位與學校和學生屬于單向不均衡關系,沒有對價支出,因此,缺乏持續合作的基礎和動力,不能保證學生實習實踐需求的穩定性要求。
4、外經貿人才現實要求與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
對于外貿公司來說,更多期待的是畢業生成為來了就能發揮作用的人才,也就是說他們期待具備較強實踐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現有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離這一要求相去甚遠。由于受到較好學術氛圍的熏陶,通常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功底,具備良好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的畢業生,往往在企業高薪聘請一段時間后,發現畢業生要么眼高手低,不愿做具體工作和業務,要么不能勝任具體的貿易實際操作工作。這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缺人、學生失業的結構性問題。
(二)過分強調老師主導作用.扭視學生主體地位
雖然已有很多人意識到了我國傳統國際貿易專業教育的弊端,但“倉庫理論”依然盛行。該理論認為:“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教育就是用知識去填充“倉庫”,把記憶知識的的量的多少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
由于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中采取單一的灌輸教育方式,片面強調知識的傳授,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非啟發式教育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學生一味地接受老師傳播的知識,缺乏思考,所以談不上真正吸收,更談不上創新。因此缺乏案例教學和實訓的鍛煉,貿易知識的學習會變成一個乏味的過程,導致很多學生不知所學何用。
(三)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沂業內部竟爭升級
當前存在的問題與傳統思維認識密不可分,高考學生選擇專業時,家長和社會的導向都存在不盡合理的傾向:如重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重國有名校輕民辦院校;重熱門專業輕自身基礎。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是近些年學生熱捧專業,綜合院校、專業院校、民辦院校、職業院校都在宣傳自身優勢,在一定程度造成競爭升級,對專業和社會不負責任,人才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有明確區別:學歷教育高校應該承擔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任;職業教育則應該培養實用型專業人才,然而二者卻出現了倒置或混雜的不良傾向。
三、構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新模式的路徑
(一)合理平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1、堅持理論教學“必需、夠用”的原則
培養應用型人才不等于廢棄理論課教育。因此,我們堅持必要的基礎理論課教學必須到位,在教學計劃中保證必要的課時。例如,在教學計劃中,經濟學、管理學、國際貿易概論、貨幣銀行學等基礎理論課都保證了其必要的地位,以使學生打好理論基礎。
2、突出實踐教學
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計劃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一是要求課堂理論教學要體現實踐性的要求。例如,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要求突出案例教學并與國際貿易實際操作軟件如SIMTRADE教學軟件相結合進行教學;電子商務課程在理論課教學的同時,亦就部分內容實行課堂實驗模擬教學;會計學課程,要求教師課堂精選實例講解。二是圍繞國際貿易業務的流程專門開設多門實驗課,比如單證、通關實務等。
(二)貧沏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
1、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為了加強學以致用,使學生在開始學習專業理論課時就進人應用環境或背景中加以理解,我們在理論課教學中也提倡案例教學,要求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各門課程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運用案例教學,強化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如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枯燥的理論,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學校為他們創造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條件,培養學生從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強化實驗課教學是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加強應用能力訓練的最重要的一環。比如,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仿真、電子商務、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調研、國際貿易模擬實驗、金融投資模擬實驗。這些實驗課程均緊緊圍繞讓學生進人國際貿易業務環境和提高相關技能而開設。這些實驗課,一部分在實驗室完成,另一部分必須走向社會,實地訓練。如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調研,需要直接與有關單位零距離接觸.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聯系,以期幫助學生從理性認識返回到實踐中的感性認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及其實用性。
2、大力推廣雙語教學
由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將來就業崗位的特點,外語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就業和適應工作的能力影響極大。為此,我們的培養方案強調了本專業對學生外語掌握程度的要求。在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中,鼓勵部分課程進行雙語教學,促進雙語教學模式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推廣。
(三)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式
在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十分重視實踐教學。他們在教學上采取工學交替形式,一年分兩個學期,每學期24周,其中12周在學院學習,12周在企業培訓,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實際生產組織,掌握各種工作崗位的職責,需要時還可頂班工作。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將來的工作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時也為企業選拔人才和學生選擇職業提供機會與條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首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實習制度的實踐教學模式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實習制度,美國高校采取的實習制,其種類有全職的、兼職的;長期的、短期的;不收酬勞的、收取酬勞的等等。它與今后的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通常,學校都設有被稱為‘腳acement"的機構(相當于職業介紹所),該機構的職能就是幫助畢業生或實習生聯系工作單位。學生可以將簡歷述于該機構,再由機構提供參考意見并聯系企業以安排實習。
2、建立戰略聯盟,實現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指的是學校與企業合作,其教學活動直接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利用公司的某些資源,如豐富的實踐經驗、全球化的網絡等。特別是通過與一些跨國大企業的合作,使學校在全球化組織管理方面收益匪淺,獲得很多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經驗。
全所業務總收入400萬元,上半年。占全年任務的72%比去年同期增長27.1%上半年共完成產(商品檢驗5204批次,比去年同期3044批次增長41.5%其中省監抽、定檢511批次;省工商市場監測525批次,比去年同期285批次增長45.7%完成農業局農畜產品例行監測840批次;完成條碼續展16家,占全年29.1%,新增16家,占全年50%,料理機構代碼1494家,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30%。
擴大業務領域,一積極發明條件。業務量、演講量、客戶量均有較大幅度地提高
所業務形式的多樣化,今年。不只拓寬了業務領域,也確保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上級部門的市場監抽、市場買樣、建設工程用建筑和裝飾裝修資料的專項監督抽查、與稽查隊的合作、與報社的商品質量演講》等多種形式的業務合作,大大促進了所業務量的增加,呈現了業務量、演講量、客戶量同時增長的大好勢頭。
圓滿地完成任務,1繼續做好上級各類指令性任務。對上級交辦的任務認真落實、嚴肅認真的態度。贏得了上級的信任,上半年,省、市局共下達我所食品、白酒、玻璃、人造板等監抽、定檢任務511批次。
繼續做好大宗委托檢測。上半年,2加強溝通、配合。與省工商、農業部門積極溝通,主動協調配合,承當了食品、鋼材、電動車、飼料、肥料、種子等525批次市場抽檢任務,比去年同期的285批次增長45.7%完成農業局840批次的農畜產品例行監測抽檢任務。
上半年與宿遷日報社合作的眼鏡、人造板檢驗,3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市場商品檢測工作。省局下達的市場商品專項監督抽查,食品風險監測,建筑工地的專項檢查等項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所的業務工作,為上半年任務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以優質服務贏得更多客戶。憑著多年的超值服務、誠信服務,4擴展技術協議服務。為我所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業務量也在不時增高,經統計,全所上半年共與69個企業簽訂服務協議,其中2萬元以上的大客戶達到14家。
提高規范情報工作水平二加強規范情報中心建設。
改善辦公條件。3月底,1完善組織機構。所成立了規范情報中心,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個部門的健全的規范情報機構。并對原稽查隊辦公用房進行了改造及裝修,用于情報中心辦公用房。
提升工作效能。維持代碼部原考核方案不變,2完善考核機制。條碼、規范信息部總收入扣除24%以后,剩余發工資和抽出支出后,結余局部50%作為效益工資。
工作效果初步顯現。今年上半年,3加強規范情報工作。對和今年一季度代碼數據庫進行整理,僅上半年就完成13748份電子檔案的掃描,占總任務的110%。召開了全市條、代碼工作會議,將全市條碼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縣區及本所規范情報中心并準備撰寫一份全市經濟運行情況演講。
提升技術檢測能力三以中心建設為契機。
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上半年。不時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滿意的技術服務。
積極爭創國家白酒中心。為充分發揮省中心的區域核心作用,1實施品牌戰略。所以省白酒中心的名譽牽頭舉辦了全省白酒品評員的培訓班,班學員36名,邀請了三溝一河的國家評委講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促進了中心與全省各企業之間的合作。
省白酒中心在全省及周邊地區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經過四年的發展建設。中心的綜合實力已達到全省領先水平,也將申報“國家白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目前,市局黨組、省局和宿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計劃投資7000萬元資金和規劃50畝土地建設23000平方米的綜合檢測辦公大樓,全力開創宿遷質檢新局面。
提高檢測能力。上半年,2完善技術裝備。所添置了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原子吸收儀、酶標儀等高尖端的檢測設備,檢測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另外,省局補助的食品專項資金300萬元檢測設備和白酒、玻璃兩中心共200萬元檢測設備,食品能力提升項目160萬元項目經費已開始實施,今年底全所將添置近700萬的設備,這將是建所以來所有設備的總和,這將大大提升全所的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認證項目覆蓋范圍包括食品、化工、輕工、建材四個領域,3實驗室復評審順利通過。6月5日—7日順利通過cna實驗室現場評審。認可項目131項;6月13日—14日,所及四個中心順利通過省實驗室資質認定現場評審,其中本所認定項目達925個產品、38個參數;省質量技術監督宿遷食品農產品檢測中心認定項目699個,參數33個,省白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定項目65個,省人造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定項目23個,省玻璃制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宿遷認定項目12個。
擴充技術人才力量。為了進一步提高檢驗人員的素質,4有計劃的加強人員培訓。更好的開展業務工作,上半年,所開展了新春業務培訓,有針對性的選派2人參加省局微生物檢驗員培訓和2人次參與原子熒光光譜儀、氣相色譜操作研討班學習。另選派3人參加3c工廠審查員培訓、3人次參與機動車安檢機構審查員培訓。此外,經過省局統一招聘,2名研究生經過層層選拔被我所錄取,現已走上工作崗位,空虛到檢驗隊伍。
多措并舉,四以“促發展、惠民生”為著力點。提升單位形象
所在此期間開展百戶居民家裝甲醛含量免費檢測活動,1為迎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并于3月10日在宿遷日報、宿遷晚報上分別刊登了通告。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大大提升了所的社會形象。
戰勝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2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減輕工業企業負擔,多措并舉積極協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所出臺了促發展、增活力、惠民生措施。
優化宿遷質檢事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3為了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更好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市局“服務發展、感恩社會”精神,所推出自5月1日起,每月拿出一個涉及民生的檢驗項目,面向社會開展“為經濟發展服務、興感恩社會之風”為主題的百戶定項免費檢驗感恩惠民服務活動。
采用率達到57條,4做好信息宣傳工作。上半年上報市局信息64條。市以上媒體發表文章30篇。
二、存在問題
所各方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半年。但與市局的要求和全年的目標還有差異,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
跟蹤監督管理還未到位。上半年,1工作質量還需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許可證發證檢驗演講質量和條、代碼工作質量連續兩次被省局相關部門通報,排名倒數后三名。
工作創新意識不夠強。目前尚有兩個部門未能完成序時進度工作指標。圍繞中心業務開展、提高服務水平上,2業務收入不平衡。如何開拓工作新思路、探索新方法、開創新局面做得不夠。
本位主義嚴重。3還存在一局部同志大局意識不強。
大事講原則,4局部同志政治素質和個人修養有待提高。小事講風格的風氣還未形成。
三、下半年重點工作布置
1全力爭創國家白酒中心。
條碼新辦和續展工作,2繼續開展代碼辦證。與省規范情報院合作,建立規范信息的聯網查詢系統。條、代碼工作退出全省后3名。
3保質保量完成上級各類指令性抽檢任務及工商下半年市場監抽任務。
向測土配方、農藥等方面發展;加強與縣區、稽查部門協作,4進一步拓展農業部門、市場委檢業務。農業系統業務上尋求大發展。增加技術服務內容。
發揮白酒、玻璃等省中心輻射作用,5繼續做好四個省中心建設。做大市外業務,并積極向周邊及省外拓展。
6做好500萬元檢測設備方案中自行推銷設備的調研、推銷工作。
加強檢驗工作質量考核工作。使檢驗工作質量退出全省后3名,7進一步規范質量體系運行。發證檢驗演講質量退出全省后5名。
行風建設不放松,8繼續深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確保不出現違規違紀事件。
近年來,我國產品出口多次遭遇“綠色壁壘”。如何獲得通行證進入國際市場,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遇到的問題,而由此產生的巨大市場空間,則吸引著眾多的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紛紛進入我國。
從有關外經貿部門獲悉,近年來中國每年約有400億美元的出口受到國外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以食品為例,每年被美國海關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質量不良。而是因為標簽不符合“美國食品標簽法”的規定而導致被銷毀或退貨。為了保護本國市場,許多國家制定了許多嚴格的標準、法規,甚至用法律明確規定進口商品必須符合進出口標準。目前,歐盟擁有的技術標準就有10多萬個,德國的工業標準約有1.5萬種,日本有8000多個工業標準和近400個農業標準。而中國技術認證推廣開展時間不長,企業和產品的認證數量以及認證的組織機構、認證標準等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確的途徑獲得相關認證。與此同時,中國各級政府和外經貿部門也推出一系列辦法,鼓勵中國企業開展技術和質量認證。
一、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看到我國的檢測認證行業的巨大市場,紛紛來到我國設立認證公司及辦事處機構。
(一)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的布局
從第三方認證檢測機構在我國的發展布局來看,它們的分支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沿海城市,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從北到南,目前已經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溫州、廈門、深圳、廣州等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主要包括英國INTERTEK、瑞士SGS、德國TUV、法國BVOI、美國UL等,它們是現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獨立第三方產品安全測試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權威認證機構。這些公司也是在我國主要的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都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
(二)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階段
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經歷著從單一業務逐步發展到多元化業務階段。由于我國第三方認證市場的競爭并不激烈,而且客戶群體相對固定,因此這些國際認證機構都處于市場規模發展的上升階段,但業務重點不同。如:英國INTERTEK(天祥認證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第三方認證檢測機構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資公司(深圳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進人中國市場的外資檢測機構,主要做紡織品檢測。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IN-TERTEK陸續在我國上海、廣州、杭州、大連等40多個城市設立了30多個實驗室和70多家分支機構,總人數達5000人。目前由5個主要的事業部組成:商用電子電氣、消費品服務、政府服務、風險管理、石油化工及農產品服務。
德國萊茵中國集團包括TUV萊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萊茵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已分別在上海、北京、大連等地設立了7個分公司或辦事處,南德TUV在1993年進入中國,北德TUV于1999年進入中國。經過在2007年的并購與市場重組,目前在中國有業務的主要是TUV萊茵和TUV南德,并且在醫療器械認證和汽車-認證的優勢明顯。
美國uL安全檢測實驗室,與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共同建設合資認證公司-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開業。目前在蘇州、北京設立獨立實驗室。我國已成為uL公司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場,經uL授權的工廠已經超過7100家,占全世界uL授權工廠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斷增長。實驗室可對視聽產品、照明、家電、信息技術設備、馬達、電動工具等產品提供安全測試。
瑞士SGS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陸續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冊了33個分支機構。業務范圍消費品、汽車、礦產、石油、農業、政府及公共機構服務部服務。法國BVQI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14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及聯絡處,主要以體系認證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區最著名的產品認證機構CSA宣布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推出對衛浴產品的測試和認證服務。2007年6月,荷蘭KEMA在中國溫州的CB試驗室成為可以測試CB體系項目的正式試驗室。KEMA據此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工業電器元件測試領域的獨立外資測試試驗室。另外,德國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也加快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
二、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發展的原因
(一)環境問題推動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
如今環境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歐盟、美國、日本等紛紛制定出保護環境的法令法規,而且法規執行更加嚴格,涉及范圍擴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經在歐洲實施,這是“關于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電子產品中使用危害環境的材料。指令中詳細說明嚴禁使用重金屬鉛、汞、鎘、六價鉻、PBDE、PBB。WEEE是“有關廢棄電子電器設備的指令”,將確保產品在使用完畢后能得到妥善的處理,使供應商承擔生產的電子產品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經濟責任。這無疑給我國的出口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進入歐洲市場的電子產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國的浙江和廣東兩省,電子產品出口企業密集,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占據大多數,出口歐盟成員國的產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在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推出了有關ROHS的檢測,為我國電子產品制造企業提供專業測試與相關測試報告服務,以幫助我國產品順利進入歐洲市場。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我國出口企業產品的檢測結果直接影響到國外購買者的決策,環境因素會為產品與購買者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感情紐帶,其中權威第三方認證無疑給購買者增加了信心(二)我國國際貿易增長也推動了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發展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大量企業不僅僅滿足于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希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中國人之后,國外的關稅壁壘被逐步打破,這使中國產品出口獲得更多商機。無論是在中國大陸,香港還是臺灣地區,出口貿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貿易的繁榮帶來大量認證需求和商機。但與此同時,以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認證等為表現的“技術壁壘”表現得更為突出,成為中國產品出口最隱蔽、最難對付的障礙。以玩具行業為例,我國的玩具年出口量達220億多件,占據歐美市場70%的市場份額。而義烏市是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國對外出口的玩具產品中義烏玩具占了相當大的份額。據義烏玩具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義烏市場的玩具年銷售額超過40個億,出口比例約占70%,其中出口歐美國家占25%1)1上。在義烏市場3000多玩具經營主體中,本地生產企業為300余家,年產值10多個億。因此而產生的巨大檢測認證市場空間吸引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目前法國BVQI已經進入義烏,為義烏當地外貿出口企業和單位提供裝船前檢驗服務,目前已有4家企業通過了產品檢測和現場考核。據悉,英國INTERTEK、瑞士SGS也將準備進入義烏認證市場,為本地企業提供便捷的檢測認證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內部質量自控體系,提供質量許可、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咨詢和產品安全標準培訓、積極對企業進行抽樣檢測和現場考核。
在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中,企業必須順應全球貿易、采購、銷售方式的不斷變化,應對新興市場帶來的影響,擴大產品線和產品種類、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成本、減少供應鏈風險,同時又要在整個商業經營過程中達到質量和安全的要求。當企業面對這些壓力和挑戰時,第三方認證機構成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難題。
三、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發展趨勢
一、前言
農業一直都關系著我國的國計民生,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技術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產生的積極影響,有助于我國正確認識到貿易壁壘所產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一)概念界定
按照WTO的定義,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國際貿易中商品進出口國在實施貿易進口管制時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出口產品制定過分嚴格的技術標準,衛生檢疫標準,商品包裝和標簽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要求,最終限制進口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
(二)技g性貿易壁壘表現形式及特征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有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合格評定,其主要特征包括雙重性、廣泛性、復雜性、隱蔽性。
三、中國農產品遭受技術壁壘的主要原因
(一)國際環境中的外部因素
1.長期游離于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組織之外
加入世貿組織前,我國長期被排除在多邊貿易談判之外,無法享受多邊貿易協議對發展中國家成員國的待遇,難以對發達國家的TBT限制做出反應。入世后,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通用的技術管理措施、國際標準的程度很低,我國提出和起草的國際標準草案不到40項,從而對國際標準存在很多盲點,對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手段沒有深入了解,宏觀管理上存在漏洞。
2.環境保護意識和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發展階段、水平的差異,發達國家的人們對環境問題更為關注,掀起了綠色消費的浪潮,要求從土地到餐桌的農產品無污染、優質、營養、安全。發達國家借機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筑起了綠色壁壘,對農產品的檢驗更加挑剔,檢驗程序日趨復雜,檢驗手段更加高明,檢驗項目不斷擴大,這樣我們過去許多可以出口的產品現在都受到了阻礙。
3.WTO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了空間
世貿組織作為當今規范國際經貿規則的多邊經濟組織,制定和實施的多邊貿易規則幾乎涉及到當今世界經濟貿易的各個方面。SPS協議中規定締約國有權采取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以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該協議中的有關規定為發達國家實施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和合理性。這些國際性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在給發達國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了合法借口的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出口的發展。
(二)國際環境中的內部因素
1.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落后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自我創新能力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導致我國農產品技術含量低,這是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受阻的根本原因。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相比,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體系不完善。標準體系的結構不合理,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基礎標準不協調;二是標準實施不到位。我國農業標準在實施中缺乏有效監督,農業部門制定的各類產品標準很難成為衛生、質檢部門最終產品檢測標準制定的依據;三是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偏低。
2.我國農產品生產、包裝方式落后
我國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使用和殘留等指標還未達到國際標準,對農產品的研發也主要集中于產量而非質量上。一方面,我國農產品技術落后,尚未有專門化、集成化的生產、加工技術,而已有的技術仍不完整,故而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要求,也沒有先進的機器設備來進行生產、包裝;另一方面,我國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夠重視,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這些都危及到了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嚴重影響了整個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
3.市場空間不夠多元化
美、日、歐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大的三個貿易伙伴,我國出口農產品超過 75%銷往這三大經濟實體,而它們也是實施技術貿易壁壘的積極倡導者,其中絕大部分又高于國際標準,而且每個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側重點不盡相同,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但必須承認的是,我國農產品的質量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自然也低于發達國家的標準。而國際標準往往是以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為藍本,WTO也會將其作為合理的技術標準的參照,如果我國農產品質量達不到國際標準,自然是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的。
4.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較為薄弱
由于我國的農業科研和技術開發一直圍繞著增加農產品產量、滿足人們的基本食物消費為中心進行,對農產品質量提高的技術研發比較落后。雖然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環境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整體而言,我國的經濟發展仍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模式上。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正處在從重產品數量到重質量與安全的過渡期,農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意識沒有真正確立,未能達到WTO要求的國際標準。
四、技術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出口額
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技術進步的產物,通過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法規的要求,特別是采取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體系來提高技術水平、生產效率,推進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農業企業的發展,淘汰那些低環境標準和不合格的產品,促使優勝劣汰,從而有利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了增強競爭實力,我國農業企業近年來也在積極吸引外資,并且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來達到某些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要求,從而增強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優勢。
(二)有助于鞏固農業基礎
當農產品出口遭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后,政府和企業會積極應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生產環節抓起,倡導綠色生產,高效生產,新技術的引進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業生產鏈。同時,加強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建設,能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出口,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比較優勢,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產品,鞏固農業發展基礎。
(三)有利于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都面臨著一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低下的問題,導致農產品安全事故頻發,比如之前發生的雙匯瘦肉精事件、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地溝油事件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也逐漸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訴求。而作為主要貿易限制措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著較強的剛性作用,為了保護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的正常發展,我國相關管理部門加強了監管,對出口農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也采取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這一系列的措施勢必會促進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四)有利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以往農村發展的以國內市場定位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生產一方面受到內部市場格局的制約,致使其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其起點低,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諸多限制。為了應對面臨的挑戰,突破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瓶頸,我們可以通過在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行業優先發展出口產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產品銷路問題,同時也有較強的示范作用和帶頭作用,有利于加快和普及農業的產業化,通過產業化來帶動一批農村龍頭企業的發展,在區域內率先實現新型農業的發展,增強農業的發展后勁。
(五)有助于推動相關技術法規的制訂
我國政府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等多項條例,國家商檢局也對進出口商品的設定標準展開了研究,并專門出臺了《進出口商品檢驗標準化管理辦法》,其中涉及到了農業當中的多個領域,并積極執行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行業特點和相關要求來制訂行業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從而有效地為我國出口農產品打破技術壁壘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結論
在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技術性貿易壁壘應運而生,由于其表面的合理性與隱蔽性,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運用。本文以農產品出口為研究對象,運用定性分析,發現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有著積極影響,如有利于提高農業基礎,提高農產品質量等。
【參考文獻】
[1] 徐維.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效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 高文書.貿易技術壁壘經濟分析[J].財貿經濟,2003(9):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