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4:49: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專任教師研修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研修主題
1、“有效”教學的理論及相關策略。
2、“有效”教學課題研究3、學生識字、習作方面的問題與研究4、學生的養成教育5、教師二筆字四、研訓形式1、學習名家的業務講座,課堂實錄,領悟教學藝術。
3、加強課題研究,提倡協作研討。
4、教研組就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
5、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實行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
五、研修內容1、師德修養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學習時間以集中學習、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和現代教育理論,全面系統地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優秀師德、典型等內容,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形成以德治學、規范執教、精益求精、關愛學生、團結協作的優良師風,使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大提高,以適應新課改與發展的需要。
2、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大力倡導讀書活動,讀書活動實行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集中學習與自修讀書相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和提高,研修書目有:《有效教學》、《建設理想的課堂》、《中小學班主任經典案例評價》、《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
3、新課程
(1)組織教師以踐行新課程,大練基本功為契機,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轉化成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2)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在全體教師之間開展“互幫、互聽、互學”活動,搞好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示范課及年輕教師的匯報課,做好“傳、幫、帶”工作。
(3)以反思查擺問題為突破口搞好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通過定主題----(備課說課)----呈現(講課、匯報、示范、總結)----研討(評課、匯報)----反思----改進模式進行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4)配合中心校做好“十一五”課題《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對話互動》課題的立項與研究工作,做好子課題的研究開發與實施,做好《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的開發。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組織、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保證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
(5)指導正在進行新課改年級的教學,學年內做好新教材的解讀、備課、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解決低年級識字、寫字方面的問題。做好畢業班復習工作的管理。
(6)認真開展好校本培訓工作充分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集中學習的時間,圍繞“有效教學”的研修主題,開展系列學習活動,明白“有效備課、有效指導、有效互動、有效練習”理論,掌握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結合課題研究做好自主研修。
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發揮播放點的作用,組織教師觀看實錄及業務講座不少于8次。
6、新技術方面
二、工作目標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校長主持、各部門協作、專家指導、骨干帶頭、同伴互助、集中研訓與個人實踐相結合的研修模式,堅持讀書——實踐——研修——提高的研修流程,構建順應教育發展需要,適應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的研修制度;堅持面向全員、面向學科教師、突出核心骨干、全面提升的研修目標,打造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二、主要工作任務及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按學校十一五規劃的總目標認真制訂學校年度校本研修計劃,修訂并完善校本培訓、校本科研、學科建設任務目標。各處室、學年(科)組、教師個人要依照學校計劃分別制定出個人研修計劃,計劃要突出目標要求和實施研修的具體措施,教學校長要做好校本研修的指導、引領、監督、落實工作,教務主任要負起校本研修的組織安排責任,學科組集體組織活動。教務主任負責協調安排活動,此項工作作為學校考核教師的重要材料存檔,教務處負責常規檢查考核記載,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在每學期末要集中進行考核評價。
2、認真參加市區教育局統一組織的集中研修活動。
(1)、區教育局統一組織的班主任培訓。
(2)、區教育局統一組織的新教師培訓。
(3)、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專業水平測試。
(4)、區教育局組織的學科教學研究活動。
(5)、區教育局組織的專題講座、報告。
(6)市、區教育局組織的校長學習培訓。
3、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規定每周二下午2:30—5:00為教育理論學習、案例、小課題研討時間,學校規定教師學習的書目為《聚焦課堂》、《有效教學》、《教師的十大素養》。確定“學中悟、學中做、學中思”的學習原則,學習研修采取專業人員引領學、集中輔導學、專家指導學,定期召開學習研修匯報課、交流會,促進教師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轉化。
(4)、以本研修為基點,學科建設,組織學科集體備課,按學科組集體備課活動計劃集中在隔周四下午2:30—5:00進行課案說課備課研究。中小學繼續開展每位學科教師的一節教學設計、一節說課、一節講課、一節課前后反思、一節教學課的評價與分析和其他教師的聽、看、評議等九個一活動。通過九個一活動工程的實施,找出每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行動研究、同伴互助的辦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詳細安排見學科建設特色活動工作流程一覽表。
5、突出以師德教育培訓為目標的德育教育培訓、班主任培訓,將通過影視、文件、案例、教師的先進事跡材料學習為目標,由德育處按計劃規定隔周四下午2:30—5:00組織學習培訓,學習內容安排見德育處安排計劃。學習筆記、學習體會、教師敘事納入校本研修考核記學分。
6、校本科研以校本行動研究為主線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在全年的校本科研中,要以教育局新課程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為主題,緊緊抓住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問題’這根主線,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立項行動研究小課題。課題要緊緊圍饒學生學習態度、興趣、和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采取個人研究和小組合作研究的辦法,充分發揮現場診斷,行為研究等研究方式,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方案——實施研究過程——總結評價效果,從而攻克新課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A、繼續抓好08年研究立項的6個區級小課題。
B、深入探究8個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立項新的小課題。
7、遵循教育規律,抓住科研課題在研究中提升自我。
根據市教科所十一·五教育科研培訓計劃,組織主管科研的領導參省、市級培訓,學校有計劃的組織領導、教師學習教育局教育科研手冊。學校將要以講座的形式對全校專任教師分別進行校本行動研究專題培訓。認真組織好汽車區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別要注重教育局教育科研信息攔目的報道
一、工作目標
1.學校建設標準化。全區完小均達到省標準化學校Ⅲ類以上水平,各室及輔助用房都能滿足教育教學需求,現代教育裝備相同于中心學校,學生活動場地設施基本完備。
2.學校管理規范化。中心學校對完小的管理和指導進一步加強,完小自身的制度建設和常規管理進一步完善,課程計劃自覺執行,“減負提質”深入推進,工作開展日趨精細,形成良好的自身運行和發展機制,呈現不少完小改革和發展的經驗。
3.教師隊伍專業化。專職教師比例有較大提高,骨干教師及小學科教師實現全片共享。全體教師工作安心,潛心育人,教學認真,學習、培訓、研討意識普遍增強,校本研修扎實開展,營造平等的完小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4.辦學水平優質化。積極接納符合條件的外來工子女入學,班均規模達到36人/班以上,全體學生的日常品行、學業成績和個性特長受到充分重視,校園充滿文化氣息,學校特色雛型初現。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改善完小辦學條件。繼續實施完小經費補助傾斜政策,凡經審核的教育裝備配置均予以60%的補助;加快現有學校陳舊用房和場地設施的改造進度,積極爭取街道、鄉鎮的支持力度,著力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重視“數字校園”、“書香校園”建設,全面推進“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努力實現新增圖書至生均20冊。
2.提高教師配備標準,創新教師使用模式。加強完小教師隊伍建設,既要適當增加專任教師數量,又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好每位教師。從20*學年起,完小教師班師比配備標準從1:1.5提高到1:1.7,各中心學校在調配教師時應優先考慮完小。同時,各中心學校應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創新教師的使用管理,采用骨干教師、音體美計等專任教師中心學校管理、全片共享的辦法,特別是小學科專任教師應推行相對集中教學時間到完小跑片兼課。完小的校長、教務主任原則上均應擔任全額課時量。
3.履行中心學校職能,優化完小管理指導。各中心學校應優先滿足完小的辦學需求,對完小的經費預算必須適當傾斜,確保完小教師的各類待遇不低于中心學校的教師。要精心指導完小科學制訂辦學三年發展規劃,具體落實年度發展目標,并配合區督導室實施發展性評價。要加強對完小的教學管理,形成定期調研和檢查完小教學工作制度,提供必要的教學學習資料和教學改革信息,創設完小教師平等的專業成長平臺和外出學習機會,保證完小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4次參加中心學校的備課組或年級組活動、每年至少有2次在中心學校的備課組或年級組內開課,以及落實每學期有絕大多數學科的骨干教師到完小進行送教、聽課或開展師徒結對活動。
4.加強完小自身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完小要自覺服從中心學校的管理,積極配合和落實中心學校的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調動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要進一步強化完小工作的計劃性、制度的全面性和教學的實效性,從最基本的教學常規入手,不斷規范日常教學工作,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有效啟動完小的校本研修工作,創設教師多元發展評價機制,引領教師增強學習、培訓和研究意識,建立完小以大學科為單位的教研組,做到每學期至少組織4次以上有質量的校本教研活動,促進研訓工作常態化、專題化、制度化。
通過教研、培訓、網絡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白山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吉林省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使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素質在整體上有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課題引領教師開展網絡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整合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吉林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師研修論壇板塊*),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8個學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并得到聘用,對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吉林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自主開展網絡研修活動。
三、教育技術培訓基地和學校網站建設全面發展
開放農村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加強機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內及設備的清潔,注意防火,及時關閉電源。加強學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工作,保障學校機房及部室計算機網絡正常使用,為全市中小學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創設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網絡環境和學校網絡辦公環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加強××市教師進修學校網站建設(*),合理規劃欄目,豐富模塊內容,集成教育新聞資訊、教師網絡研修、教師研修論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為一體,及時學校公開的教育教學信息,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市教師進修學校”相關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網站收錄,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學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自助建站系統(*)建立全市中小學校網站體系,創建了以××市教師進修學校網、××教育督導網、××市教育科研網為信息與網絡研修為主核心網站,全面規劃全市28個教育網站體系,集教育網站\個人空間\教育論壇為一體,整合教育新聞資訊\教師博客日志\教育論壇主題,初步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網站+空間(博客)+論壇”技術模式,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網站,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提高教師網絡研修的技術含量。
四、教師信息化教育取得了豐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組織我市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組織的“惠普杯”中國教育信息化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在技術上給予指導。論文圍繞“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強化資源整合與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這個主題,結合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涉及到推進教育信息化體制機制建設、整合教育信息化資源、服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信息化建設對教學變革的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及網絡研修等方面,科學總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有61名教師的57篇論文參加評選,獲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4篇,二等獎33篇;獲國家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論文二等獎2篇,三等獎6篇,優秀獎9篇,17篇論文由中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論壇專刊收錄(2009年7月)。
幾年來,我們依托國家教育行政院的中國教育干部培訓網,開展干部、教師各層次網絡研修活動,建設網絡雙向視頻系統,開展網絡視頻集體備課,建立名師工作室和QQ群等,開展網絡研討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干部、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一、以干部“職級管理”為手段,依托網絡研修,促進干部隊伍專業化發展
為了探索促進校長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從2008年開始,我們開展了中小學領導干部“職級管理”工作。2011年8月,又啟動了第二輪干部“職級管理”工作。所謂“職級管理”就是以學校領導干部現有職務應承擔的工作職責為基礎,以領導干部培訓、學校督導評估和班子考核情況為主要依據,對學校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能力作風、工作績效等進行等級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實施職務任免等管理機制。我們以干部“職級管理”為手段,依托遠程培訓,開展網絡研修,不斷促進干部隊伍專業化發展。
1.引進優質教育培訓資源,開展遠程培訓,促進學校領導干部專業發展
從2009年起,我們與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聯合辦學,一是利用其優質、高端的網絡培訓資源,結合本市實際,精選培訓內容,以網上視頻必修課、選修課為主體,進行在線專題研討、作業考核、成果提交為研修內容,開展學校領導干部全員網上自主研修。二是根據教育教學需要,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專題輔導、校長論壇、經驗交流、現場會等延伸和拓展網絡研修形式,強化崗位實踐,為領導干部搭建展示的平臺,使其在對比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促使網絡研修成果的轉化,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干部專業水平。三是在網絡研修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優秀的學校領導走出去到國內名校進行實踐考察、掛職鍛煉,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等。
2.分層管理,優化培訓模式,促進領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網絡研修過程中,一是為加強遠程培訓和網絡研修的針對性和內容的實用性,我們把全體領導干部劃分為責任校長班、教學校長班、后勤校長班、村小校長班等,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托管為主,地方培訓中心自主管理為輔,建立“主題培訓―實踐歷練―深化反思―總結提升―行為跟進”的模式,開展專題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二是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強化領導干部的校本研修,建立“發現問題―提煉問題―專題研究―總結反思―解決問題―成果幅射”的模式,督促和引領每位領導干部樹立主動研修意識,自主確定具體的研修內容,及時總結研修成果,突出校本研修的實效性。三是結合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及課題研究,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領導力。
3.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網絡研修考核機制,努力培養學習型、專家型校長
為了便于評價領導干部的研修效果,我們以網絡學習、專題培訓、校本研修和成果考查為評價指標,制定了《舒蘭市學校領導干部培訓工作考核評價細則》,加強培訓的過程性管理和學習效果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職級管理”督導評估指標之中。在研修過程中定期登記個人成績,每月發一期簡報,通報干部學習情況,平時抽查各校領導的校本研修手冊,學年末統一收繳,進行量化賦分。通過網上學習、市級培訓和校本研修,促進領導干部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習型、專家型校長。
二、以教師“兩修三課”活動為載體,加強網絡研修,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
為了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2008年開始,我們開展了舒蘭市中小學教師“兩修三課”活動,目前已經進行了一個半周期。“兩修”是指教師為了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履行職責,努力適應新課改需要而進行的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研修活動。研修內容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三個方面,“兩修”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研修等級,以此來引導教師不斷地提高專業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各級名師。“三課”是指達標課、優質課和示范課三個課型,是建立在“兩修”三個等級之上的,也是判斷教師實際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三個梯度。“兩修”和“三課”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有著內在聯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有機整體。“修”是前提、是基礎,“課”是效果、是目的,“兩修”是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核心內容,“三課”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說,修專業知識、修專業技能都是為了更好地設計、組織、實施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不斷增強課堂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師自主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一是按照“兩修三課”活動要求,教師制訂學期研修計劃,確定個人發展目標,利用統一下載的“資源包”及學校指定的研修內容,通過“自學―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成長模式認真學習,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反思、解決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二是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邊工作邊訓練,堅持不懈,練“絕活兒”。我們以“三字一畫”和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為重點開展教師練功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全員性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成果展示活動,并召開一次“問題研究”成果匯報會、經驗交流會等。教學“問題研究”基本功要同“共實踐、深探究、展成果”活動結合起來,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三是加強了教師自主研修的組織與管理,各學校建立了教師自主研修的考核機制,建立教師研修手冊,考核結果納入教師的業績評價中。
2.利用網絡平臺,參與各級各類遠程培訓,強化教師網絡研修
幾年來,我們利用“兩修三課”活動載體開展教師自主研修和校本研修,同時,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遠程培訓,進行網絡研修等。一是組織班主任教師參加“國培計劃(2011)小學班主任”培訓;二是組織中小學專任教師分期、分批參加“國培計劃(2012)”――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培訓;三是參加國培計劃(2011)――縣級培訓機構培訓者遠程培訓;四是組織教師參加新課標(2011版)遠程培訓研修。通過網絡培訓、研修,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專業素質和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加強網絡平臺建設,發揮網絡研培優勢,拓展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
近幾年,我們加強了網絡平臺建設,先后建設了省網絡視頻系統、吉林市城域網和舒蘭市視頻雙向系統,為開展多渠道網絡研修提供了設施保障。
1.充分利用雙向視頻系統,開展網絡集體備課和研討活動,提高教研員、教師素質
一是開展遠程備課活動,我們利用雙向視頻系統,面向全體學科教師進行分學科遠程備課、集體備課等。每學期根據不同學科的需要,安排視頻集體備課,全市中小學學科教師全員參加遠程視頻備課,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發揮了網絡的優勢。二是開展網絡區域教研組研討活動。我市在基地校“共同體”活動中,把發揮“共同體”名優教師作用,打造區域教研團隊作為一項工作內容,各“共同體”將學科骨干教師調動起來,成立“區域教研組”,由共同體建立網絡視頻會議或QQ群,聯合開展了網絡學科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活動,同時,各共同體利用網絡視頻會議進行了交流經驗成果。由于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各校間合作發展的意識越來越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有了明顯的提高。
2.利用網絡平臺,建設名師工作室,開展網絡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下面就我校迎省檢工作做總結如下:
一、立足基礎,規范管理
2009年,我們迎來了省督導評估和教學評估。一方面,我們認識到做好迎“省檢”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它給我校全面優化育人環境、大力提升辦學水平帶來了良好契機,是我校深入推進科研興校、切實走向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
1、辦學思想:
我校堅持“博愛育人、博學成才,追求和諧、快樂成長”的辦學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進取”的辦學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校始終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在教科研實踐中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型、研究性、反思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了一個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教師群體。教育教學成績名列前茅,辦學聲譽與日俱增。
2、管理目標:您現在閱覽的是第一025bm.com/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我校創設了以“愛心伴我成長”為主題,構建養成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堅持德育為首,積極開展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禮儀教育等德育活動。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開足課時,開全課程。建立校本研訓制度,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3、教務管理:
學校注重了制度建設,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約束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學校以《保定市中小學課堂教學常規》和雄縣教育局關于規范校長和教師的若干規定為依據,嚴格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領導加大檢查力度,督促課堂教學常規的貫徹落實。領導不定時聽推門課;不定期抽查教案和作業;和學生、家長進行座談,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來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和作業批改、試卷反饋情況。通過這些方式,學校領導及時了解教師落實課堂教學常規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得我校教學工作得以扎實穩定的進行。
4、管理機制:
⑴加強團隊精神建設。以此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特別是在班子內部,我們強調分工不分家,分管不分心,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講,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
⑵提高管理的水平。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層管理,發揮校長的指導、決斷作用,理出高效的運行機制。
⑶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依據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則進行學校制度重建,充分發揮師生及家長和社會力量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按章操作,學校運行機制井然有序。
5、文化建設:
充分挖掘校園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以德為本,構建養成規范文化,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使教室墻壁、花壇、宣傳櫥窗、墻報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師生真切體會到了墻壁說話、花草抒情的文化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校園文化達到清新高雅、健康活潑、豐富多彩的新層次。在培育新人和社會文化建設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您現在閱覽的是南京便民網diyifanwen.com/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6、學生管理:
(1)德育工作從細節抓起,淡化德育形式,強化養成教育。工作從小事做起。我們遵循的規律是“防微杜漸、慎易避難”。變教師的粗放式管理為精細化管理,實行教師周例會制,完善實施了《王儲小學班級量化考核標準》。引導教師善于透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察他們的微妙心理情感變化。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心無旁騖,潛心求學。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我們開展了“愛心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德育宣教活動。每一個班都有班級文明公約,班級奮斗目標,校園環境更是整潔優美。
(2)德育工作做到全員育人,教師人人抓,人人管。特別是強調自己的課堂自己負責,一崗雙責,既抓教育又抓教學。這樣很好的解決了個別亂堂的情況。
(3)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比賽、歌詠比賽、禮儀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讀書節等活動。積極開展陽光體育健身活動,組織跳繩比賽,保障學生一天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
(4)狠抓安全紀律教育。周濟部長說“學校教育,健康第一”。學校始終把學生安全教育作為重中之中,逢會必講安全,并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制定了各種安全預案。在保證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學器材安全的基礎上。學校加強對學生安全紀律教育,教育學生珍愛生命,樹立安全意識,懂得安全知識。為此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安全主題班會,并利用板報,櫥窗等進行教育,并多次進行疏散演練,消防教育,同時學校實行了全方位的紀律督導檢查,幾年來學校沒有出過一次安全事故。
二、課程管理
1、課程計劃:
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方案和我省課程計劃及我校的實際情況,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體現新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共2頁,當前第1頁1
2、教師配置:
我校現有教師16人,專任教師15人,其中專科以上學歷14人,學歷達標率100%;中學一級教師1人,小學高級教師5人;按照學科教師專任化的要求配置各個學科的專職教師,逐步提高教師的崗位學歷合格率。
3、課程實施: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全開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圖書館全天開放,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微機室在課余時間向老師隨時開放,保證教師能夠及時獲取網絡資源,滿足教學需要。學校為學生訂足訂齊上級要求的各種教材,按課程標準及時進行評價和完善,保證了課程的有效實施。
4、課程評價:您現在閱覽的是南京便民網025bm.com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學校制定了各項教學常規和教學、教研制度。教師必須按學校要求參加各項教學活動,每次活動有記錄,無故不參加活動,教師量化考核中都有相應制度減分,整體分數將作為教師考核評估的主要依據。我們結合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實施方案》,出臺了我校《學校教師教學評估細則》。教師評價建立了以自評為主,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評估結果作為年度教師考核的主要標準依據。
三、教學管理
1、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必須認真備課,課前必須寫好教案,不備課不準上課。教案要分細節寫,要寫明課題、教學目的、復習內容、導入新課的引言,寫明知識的重點,難點與主要教學環節,設計好帶有啟發性、整體性的提問,課堂練習的主要內容及形式,板書設計及課后作業。教案書寫整潔、清晰,條理分明。
2、教師必須及時侯課,嚴格遵守課堂常規,嚴禁教師扯閑話、抽煙、接打手機、一律不準坐講。教師上課要善于組織教學、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嚴格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效率,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并積極運用電教器材,開展電化教學,努力學習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以提高課堂實效。
3、學困生是阻礙教學成績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們開展了教師與學困生結對子活動,加強了對學困生學情的了解,幫助他們制定發展目標,給他們補課,夯實學習基礎,與他們談心,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為良好學風的形成,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
四、教學研究
1、組織領導: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和發現很多實際問題,如教材的變化隨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的變化;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材的處理,作業的選留等等。因此,適應新教材,選擇新方法,采用新手段是擺在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為此,我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校級領導參與、指導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要求;成立學科教研組和年級備課組;選拔、培養骨干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及時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和要求,明確新教材對各個年級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提升教師對新教材設計意圖的了解,把握教材內容,從而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我們充分利用好校本教研活動,以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問題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做到校本教研服務于課堂教學,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您現在閱覽的是南京便民網025bm.com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2、研修計劃:我校根據學校師資現狀和新課程實施要求,制定了以加強師德修養和提高專業素質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的學習、研究、實驗為主要內容,結合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研修的質量。結合學校實際工作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研修學習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努力建設學習型學校的校本研修計劃。形成了“個人研修與集體研修學習相結合,以個人研修為主;個人自學與集中輔導相結合,以個人自學為主;講座輔導與研究實踐相結合,以研究、實踐為主”研修方式。
3、研修制度:我們以學校為陣地,以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主要目的在于改進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說課、聽課、評課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培訓目標與任務
(一)目標。面向全體教師,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為重點,以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為目的,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一個層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教改科研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名師工程取得顯著效果。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
(二)任務。學校管理人員培訓,有計劃的選派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崗位培訓,使校長持證上崗率達到100%;開展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提高培訓,選拔優秀校長參加省、市兩級高級研修活動,進一步提高校長的管理水平;開展校級后備干部培訓,使校長隊伍后繼有人、及時更新;分類組織教務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以及年級組長培訓,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骨干教師培訓,開展新一輪縣級骨干教師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發揮其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組織市、縣學科帶頭人參加省、市學科高級研修活動,開闊視野,凝煉教學經驗和教育思想,為提升培養我縣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行家打下基礎,從而帶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教師全員培訓,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全員培訓的重點是“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和師德教育”。具體要求如下:新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質量觀,進一步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新方法以“高效課堂”為主要載體,開展新方法的學習與研究,使每位教師掌握貫徹新理念、適應新課程、運用新技術的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新技術以現代教育技術為重點,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提高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師德教育,創新師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經常性開展師德主題實踐活動,完善師德教育制度建設和檔案建設,增強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三、培訓類別和內容
(一)思想素質與職業道德培訓。思想素質與職業道德教育是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個教師每年要接受不少于20學時的思想素質與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教育,使廣大中小學教師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踐行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質量觀,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教師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熱情,積極進取的精神投入工作,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教育學生。
(二)教師崗位培訓。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使教師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以適應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師崗位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縣教育局每年組織1次集中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30學時。校本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50學時。
(三)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要求所有中小學教師接受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使所有專任教師都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課程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組織信息技術教師和程教育管理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培訓活動,積極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省、市的現代教育技術骨干培訓。
(四)學校管理人員培訓。切實加強全縣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五年期間,對中小校長要進行新一輪的全員培訓,對新任和擬任校長要按新的培訓課程內容進行培訓。選送一批辦學思想明確、綜合素質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辦學水平高的知名校長或專家型校長,參加國家和省級高級研修班培訓。繼續舉辦教務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等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班,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探索年級組長培訓。
(五)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訓。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培訓內容為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科前沿知識和綜合知識,學科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現代科技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實踐和考察,教育科學研究等。城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每年要集中研修1次,鄉鎮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每年到城區學校研修1周以上。積極選派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參加省、市研修。
(六)班主任培訓。建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制度,將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納入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中提出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新性原則,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不同學段班級管理工作的特點和要求設計培訓內容;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經驗交流,突出案例教學;針對中小學教師在職學習的特點,提高班主任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與政策法規、班級活動設計組織與班級管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經驗交流與案例教學等相關專題。
(七)新任教師培訓。對新任教師進行崗位適應性培訓。培訓時間為120學時。培訓內容主要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所擔任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分析,教學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培訓每年定期舉行,采取學校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培訓機構集中培訓等方式進行。
四、主要工作措施
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辦好農村學校,關鍵在教師。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 41號),加快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扎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把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分步扎實推進,為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探索建立嚴格準入、能進能出的教師管理新機制,教師地位待遇顯著提升,優秀師資來源充足,補充渠道暢通,崗位交流制度化,結構不斷優化,專業水平明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準入嚴格、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充足、配置均衡、城鄉一體、結構合理、樂教善教、穩定而充滿活力的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
二、探索建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補充新機制。繼續實施并逐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力推進各省(區、市)實施地方特崗計劃,探索建立吸引高校畢業生到村小、教學點任教的新機制。全面實行新進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加強省級統籌,規范招聘程序和條件,逐步建立農村教師補充新機制。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嚴把農村教師入口關,嚴禁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三、編制配備切實保證農村學校師資需求。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對農村邊遠地區實行傾斜政策。落實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對寄宿制中小學、鄉鎮中心學校、民族地區雙語教學學校、村小及教學點、山區湖區海島牧區學校等實施特殊師資配備政策。按照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補足配齊農村音體美、英語、信息技術、科學課程等緊缺學科教師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一縣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可以互補余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使用本地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禁任何部門和單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變相占用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四、多渠道擴充農村優質師資來源。進一步完善部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鼓勵支持地方結合實際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為農村學校定向培養補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教師。擴大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和“服務期滿特崗教師免試攻讀教育碩士計劃”。采取定向委托培養等特殊招生方式,擴大雙語教師、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和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規模,在師范生免費教育和“特崗計劃”中向音體美教師傾斜。依托現有資源,加強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每年培訓一批少數民族雙語教師。
五、大力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繼續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加強農村教師國家級示范培訓,積極探索農村教師遠程網絡培訓的有效模式,為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建立網絡研修社區。加強音體美、科學、綜合實踐等農村緊缺薄弱學科課程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訓。支持農村名師名校長專業發展,造就一批鄉村教育家。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學點實際的職務(職稱)評價標準,職務(職稱)晉升向村小和教學點專任教師傾斜。推動各地結合實際,規范建設縣(區)域教師發展平臺。
六、建立健全城鄉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各地要建立縣(區)域內教師校長輪崗交流機制,建立縣(區)域內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服務期制度,引導、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薄弱學校或教學點工作。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高級職務(職稱)時,要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的經歷。支持退休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探索實行校長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
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我縣是經濟欠發達縣,財政負擔較重。但縣委、縣政府為充分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落實,優先安排教育經費,堅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努力依法做到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年,教育經費總投入6670.43萬元,分別比年和年增長6.12%和23.17%,其中政府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3987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5.7%。農村中小學生年均公用經費為小學126元,初中258元。在保證投入的同時,加強對教育經費的管理,縣審計局、教育局每年對各單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檢查,年我縣未發現挪用教育經費的情況,平調資金已全部糾正。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縣,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瓶頸”。當前,我縣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全縣財政收入中62%的部分用于教師的工資發放。所以,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光靠單一的政府投入已無法滿足需要,必須走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路子。
二.農村教師待遇落實情況全縣農村教育系統財政供養人員4779人,其中在職3825人,離退休859人,退職95人。自年6月開始,我縣對農村教師工資實行“全縣統籌、封閉運行”的辦法,在原有工資基礎上全部收歸縣管,縣財政設立教師“工資資金專戶”,每月10日前,由縣財政直接將教師的工資款撥付到農村信用社,信用社再打到教師的工資卡上,每月教師憑個人工資卡領取工資。現在,我縣農村教師人均月工資為570元。截止目前,全縣教師工資沒有再出現新的拖欠現象。年5月以前,全縣共欠發農村教師工資1582.5萬元,累計拖欠時間最長的為11個月,最少的4個月。在保證教師工資按月及時發放的同時,積極落實農村教師的其他待遇,今年3月份為全縣農村教師辦理了“醫療保險”。
三.農村中小學收費及創收情況我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全部按照魯政辦發[]69號文件和德政辦發[1998]26號文件規定的收費標準進行收取,嚴格執行“一證、一卡、兩公開、四統一”的收費政策(一證即各單位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做到一校一證;一卡即縣教育局統一印制的收費管理卡,做到一生一卡;兩公開即公開收費項目和標準,公開收費使用情況;四統一即統一收費時間,統一收費項目,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收費票據)。學校憑證收費,學生照卡繳費,沒有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自立名目亂收費現象。在嚴格收費管理的同時,各單位通過勤工儉學、搞校辦企業、對外承包等積極進行創收,以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四.農村適齡兒童入學情況年,全縣農村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49%。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2.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98.85%。五.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情況。
(一)-年農村初中學生輟學情況-年農村初中學生年輟學率為4.22%,年輟學人數為1055人,其中初一150人,初二360人,初三545人。在輟學的學生中,外出打工的占68%,經商的占15%,回家務農及從事其他行業的占17%。
(二)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造成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高校招生并軌制度改革,大中專畢業生分配難、就業難,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動力;
二是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新的讀書無用論滋生蔓延,導致學生對升學失去信心,加之有些家長觀念落后,目光短淺,致使學生輟學經商或外出打工;
三是在學校內部,實施素質教育力度不夠大,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課程過深,考試過頻,加上個別學校存在著歧視學困生現象,導致學生厭學以致輟學;四是個別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三)我縣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措施依法控制學生輟學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我縣歷來高度重視。自1999年以來,縣政府、縣教育局相繼制定了關于控制中小學生輟學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了控輟工作力度,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得到了相對有效的控制。我們的經驗和做法得到了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廣交流。圍繞控制中小學生輟學工作,我們重點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
一是堅持實施輟學報告制度、動員學生返校制度,強化學籍管理,建立和完善學生入學保障機制;
二是嚴格執行省、市規定的義務教育收費標準,全面推行中小學收費公開卡制度,堅決治理中小學亂收費現象;
三是實行貧困學生救助制度,對貧困學生實行減免雜費政策。減免比例:縣直中小學不低于在校生人數的15%,鄉鎮中小學不低于在校生人數的20%;
四是規范和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和課程計劃,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活動課建設,充分發展學生特長;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和學生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五是全面推行制止輟學責任制,實行制止輟學“一票否決制”。每年召開一次控制學生輟學工作總結表彰會議,全面落實各項獎懲政策。通過以上措施,全縣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中小學輟學率特別是農村初中輟學率距離國家規定的控制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政府行為,從教育內外兩方面入手,切實有效地抓好控制學生輟學工作,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
六是初、高中畢業生流向及社會就業情況根據年的統計數據,年全縣共有初中畢業生6950人,其中有2700人升入普通高中就讀,占38.8%,有600人升入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就讀,占8.6%,有3650人外出打工、經商或回家務農,占52.5%。年全縣有高中畢業生1800人,升入高等院校的有1332人,占74%,升入民辦院校的188人,占10%,其它的占16%。七.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一)現狀和問題目前,我縣農村共有中小學校131所(不包括幼兒園),在職教職工3825人,其中在崗人員3037人,提前離崗及其他原因非在崗人員788人。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以下三點:
一是結構矛盾突出。受歷史和其他方面的影響,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1)區域性矛盾。縣直學校和臨近縣城的鄉鎮教職工過剩,偏遠鄉鎮教師短缺;
(2)學段性矛盾。由于近幾年小學生源減少,初高中生源進入高峰期,小學教師階段性局部過剩,初高中教師普遍短缺;
(3)崗位矛盾。在部分學校內部,非教學人員過剩,教學第一線的專任教師相對短缺,富余的非教學人員占用著專任教師的編制,但又不從事教學工作;
(4)資源矛盾。我縣農村中小學民師轉正人員目前在崗的有1200多人,占全部農村中小學在崗人員的40%還多,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學歷水平低,第一學歷或高中或初中或更低一些,知識結構老化,整體素質低;
(5)學科矛盾。從學科分布來看,英語、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專業教師緊缺,70%以上的農村小學沒有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
(6)編制矛盾。年省政府下達了魯政辦發[]44號文《關于調整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與1999年的編制標準相比,調整后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由以學校為單位按班額核定,調整為以縣級為單位按教職工與學生比核定。按新的編制標準,我縣農村教職工隊伍超編253人,而事實上我縣農村教師隊伍缺口很大,致使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科無法開齊開足。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的這些結構性矛盾直接影響著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是教師減員與師資補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師資源大量減少。自年以來,我縣在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工作中實行“本科生留縣直,專科生去鄉鎮,電大、中師生不再分配”的辦法。近三年來,全縣共接受派遣專科以上畢業生126人,而同期因年齡、身體健康以及去民校應聘等各種原因離崗的就有785人,三年教師資源凈減少659人;另一方面,師資補充工作未能及時跟上,現行的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就業制度未能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用人制度接軌,教學亟需的學科畢業生和高學歷的畢業生不愿回來,各單位對回來的學非所需的畢業生不愿接收,二者互相掣肘,形成惡性循環。自年至今,分配到農村中小學的專科以上畢業生共計88人,實際到崗到位的僅有53人,尚不及同期教師減員的零頭,各單位只好聘用代課教師以維持常規教學需要。
三是骨干教師流失現象令人堪憂。我縣從年開始出現教師外流現象,截止到年底,全縣教師外流共計111人,其中農村中小學教師外流76人,這部分教師普遍學歷高、職稱高,年富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其流向是縣內各民辦學校,主要是平原師范初中部。究其原因:
一是市場經濟社會大環境使然;
二是教師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人生價值觀發生轉變;
三是農村教師工資收入偏低,待遇較差;
四是教師工作環境不良,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暢。
農村骨干教師外流對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心思動,部分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受到影響。
(二)措施和成效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堅持把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相對穩定、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對農村教師隊伍的管理、培訓、考核等,深化農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我們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依法落實縣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教師的管理職責。根據《教師法》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有關規定,縣教育局作為縣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縣內所有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依法實行統一管理,負責教師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考核評價以及校長的選拔任用和歸口管理。
二是堅持師德教育常抓不懈,農村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我縣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位,將每年九月份定為“師德教育月”,組織各學校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縣教育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舉辦師德教育演講比賽,建立健全師德考核評估機制,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
三是通過深化農村中小學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和核編定崗末位落聘制,精減學校領導班子職數,壓縮教學人員與非教學人員比例;實行結構工資制,加大獎勵工資比例,定崗定責定報酬,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充分調動教學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積極探索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新路子,為農村中小學及時補充新生力量,采取多種措施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
四是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針對教師外流現象,縣教育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的意見》,一方面鼓勵教師合理有序流動,另一方面強化教師隊伍管理,穩定農村教師隊伍。通過全面依法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建立健全教師定期考核制度,把教師的師德表現和教育教學工作實績作為聘任和晉升職務的主要依據。教師隊伍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我國現有1700萬名教育工作者,其中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有1390多萬名。他們是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針對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人才規劃綱要為主線,以農村和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師德水平和教師的業務素質為核心,以實施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為抓手,以應用信息技術為突破口,總結推廣各地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著力破解難點、熱點和重點問題,突出更多的改革創新,狠抓落實,培養造就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工作思路。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重點推進:
第一,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最短的一塊板,農村教師是制約農村教育質量的最關鍵因素,所以,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防止農村優秀教師的流失,同時源源不斷地為農村輸送優秀教師。應借鑒大學生村官的辦法,完善和推進師范生的免費教育,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為農村學校培養大批的骨干教師;繼續把“國培計劃”的經費主要用到農村教師的培訓上,對全國中西部地區的550萬名農村教師開展國家級的輪訓;擴大特崗計劃的實施范圍,同時充分利用城市優秀退休教師的資源,使其成為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補充的主渠道;擴大并且完善“農村學校教育碩士的師資培養計劃”;探索建立城鄉教師定期輪崗交流制度,鼓勵對流,使每一所農村學校能夠找到對口支持的城市學校。
第二,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目前,我國幼兒園的職生比(教職工與兒童比)為1∶17.8,其中城市為1∶9.7,縣鎮為1∶17.2,農村為1∶36.5,遠遠超出了《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規定的1∶7~1∶8 的比例,幼兒教師的緊缺已經成為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大力推進地方辦好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和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支持地方建設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擴大部署免費師范生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規模;同時實施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計劃,推動各地開展幼兒教師的全員培訓;頒布幼兒教師的專業標準等。
第三,改革師范生的招生與培養辦法,完善教師職業準入與管理制度。建議采取師范大學與綜合大學同時培養教師的雙軌制,吸引優秀高中生報考師范專業和優秀大學生選修師范課程,鼓勵優秀大學畢業生選擇教師職業。組織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試點,建立“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教師準入和管理制度。
第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的教育質量。應該盡快出臺教師教育的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老三門,增加培養教師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的相關課程,增加課堂、課程、兒童發展、師生關系、教育研究、學業評價等實用性課程,增加教學實習的時間。
第五,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缺乏嚴格的師資資格認定制度。在德國,師資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必須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并要在理論上有較深的造詣,在理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方可具備專職教師的聘任資格。而且,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還要經過國家和地方各級部門的層層審批,才能正式擔任教師工作。如果工作不勝任,同樣可以被辭退。和國外嚴格的師資資格認定制度相比較,我國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隨意性過大的缺陷顯而易見。面對數目龐大的教師隊伍,各地的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在教師繼續教育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因而構建多元化的教師繼續教育基地,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在一些著名的中小學設立培訓基地,也可組建專門的教師研修中心。還可以建立全國范圍內的教師繼續教育網,把全國最優秀的教學資源優化和集中,把當代教育家們精彩的演講和課堂教學等內容錄制下來,為全國的培訓機構服務,實現“資源共享”。同時,應該創建示范性網絡研究社區,組建多類型的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開展網上、網下結合,真實、虛擬結合的區域教師的研修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