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題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9: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六年級數學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7-0077-02

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六年級是學生小學學習的最后階段,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因此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叫作“動機原則”,這是由一個叫布魯納的心理學家提出來的。根據“動機原則”論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啟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課堂學習要積極參與,而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源泉。如果學生具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那么就會變得很刻苦努力,貪婪地吸收新知識。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對學生學好數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講述“圓柱和圓錐體積”的時候,教師可以拿來2組圓柱和圓錐教學模具,每一組是一樣的等體等高,然后就叫每個學生分別用圓錐向圓柱里面裝沙子。最后實驗結果是,裝滿沙子的圓錐向圓柱里裝,有時三次裝不滿,有時三次剛好裝滿,有時三次裝不完。這時教師就讓學生對這兩組圓柱和圓錐底、高進行對比,最后再慢慢給他們講述其內在的原理。這樣帶有趣味的課堂教學實驗,可以讓學生們興趣高漲,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做好平常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抓好日常教學,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比如做好課前預習,上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作業完成時間等,都要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安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做作業的時候要學會舉一反三,適當地自己做些總結,這些平時學習習慣都是要加強培養的。且在課堂上,要多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多跟同桌或同學交流學習,進行研究性的學習。通過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后,要長期堅持,養成優良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對教學進行改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在抓好日常的教學的前提下,也要對常規教學進行優化和改進,加強教學的實際效果。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對如何解答數學方法和思路過程,也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培養。比如,同一道數學題目,教師可以用不同的思路方法來解答,然后讓學生們在這些各式各樣的解答方案中,選出最佳的解題思路,并跟其他方法進行比較。經過這樣的訓練后,就可以拓展學生思路,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解答數學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對每個學生情況要了解,注重學困生輔導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講課的時候,就盡量地從中下層學生的角度出發,把知識點講得簡單易懂些,這樣可以讓各個不同層面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了解非常重要,可以使得教師在做備課的時候綜合考慮,從而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至于對學困生的輔導,是教師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學困生光靠教師在課堂上聽講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重點地放在課外的輔導上。而且在對他們進行輔導之前,應該先做好其思想工作,通過耐心的溝通,說服學生主動愿意參加補習。只有這樣,補習效果才會更加顯著,學生也會學得更快更好。

五、隨時進行教學內容復習,完善知識結構,并努力擴展學生的發展空間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學習的最后階段,在最后進行復習的時候,學生知識遺忘率很高,知識的綜合更是一個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如何去很好地解決呢?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平常教學中,一邊講述新知識的同時,一邊不要忘了回過頭來進行對舊知識的鞏固,兩者相互結合,貫穿在一起,并慢慢地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教師在研究六年級的數學教材后,就會發現編者在新加知識的同時也對一些舊知識進行了鞏固。例如在分數的四則運算的章節里就安插了“歸一應用題”、“平均數應用題”等舊知識的回顧,因此教師在解答問題的時候,采用“講一題,帶一串”的方法,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復習,及時地對學生知識的缺陷和遺忘進行補救,對最后的總復習定將會起到巨大的緩沖作用,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將隨著平時的復習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穩定。這樣,不僅提高了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六、巧妙做好學生評價工作

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無處不在,因此教師掌握好評價技巧,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熱情都很大的幫助,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虛榮心理,特別是小學生虛榮心特別強烈,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鼓勵,他們喜歡表現自我,如果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能善于運用小學生的這些心理,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所以為了下一代著想,教師要對學生做科學合理的評價。

七、結語

總而言之,六年級數學是小學數學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在教學上要狠下功夫,努力提升教學水平。讓六年級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深入、更加細致、更加精要。而且教師在擴展教學方向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保證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今后數學教師的路,依然是艱難和漫長的,希望我們教師再接再厲,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一看到應用題,學生立刻耷拉下了臉;一聽到應用題,教師也嘆了一口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應用題似乎都是一個印象:難。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學生因此失去了對應用題的信心;教師也因為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只能用看起來最有效的的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據調查顯示,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題問題的表現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死板單調的學習模式,提高不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第二,在學習應用題過程中理解十分重要,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沒有抓住語言表達的魅力。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太側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沒有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問題,沒有發現學生學習應用題的根本問題,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接受一些機械化的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打壓了學生對這一知識學習的興趣,長久執行會使學生厭惡甚至開始逃避這樣的學習環境。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策略

要解決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應用題的困難,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一個好的教學方式在于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貼近生活,形式豐富多彩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比學習方法更重要。學生愿意學,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教應用題的過程中,呈現的可以是豐富多彩的、能吸引學生眼球的、與生活有聯系的東西,不能一味地只運用純文字形式;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適應性還在逐漸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采用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便于他們理解和快速掌握,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語言技巧的運用

語言表達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能正確理解應用題,都在于教師的表述方式。只有理解了應用題的意思,才能更進一步進行解題。學生如果不能理解應用題的意思,必然會出現新舊知識斷層的現象,為之后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對最基本語言知識的理解,觀察學生是否能讀懂題意。學生讀懂題意、正確理解題目意思的關鍵在于:學會排除題目中的無用信息、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題意、能夠在應用題中找出數量關系。

(三)提高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

在學習應用題中提高學生對題目結構分析的能力,是幫助學生學習應用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據調查顯示:解題困難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很難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因為他們對題目結構的分析不夠徹底,這是解題困難的學生與解題能力好的學生在對題目內容理解上最大的差距。有效的解題方法在學習應用題上十分關鍵。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理解題目文字所表述的意義,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這是提高自己對解題認識的一種模式。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一些概念化的、直觀化的表達方式傳播給學生,令學生盡可能快速地融入到我們的解題思維中來,這樣才能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環境,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學習應用題。

(四)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

開放型的應用題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但是我們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基礎提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案。讓學生按照自身的理解去做出更完整的解答。為了加強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分組進行應用題作答測試。在這種開放型應用題的學習中我們鍛煉的往往是學生的開擴性、全面性思維能力。雖然對的結果只有一個,可是解題方法卻有很多。這種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

(五)引導學生自編題目

讓學生自編應用題,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應用題的認識以及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同時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主創新意識,給他們提供機會去發現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去認識問題的所在,并把這種實際性的問題合理地轉化為數學性的問題。在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符合道德的思想,多結合實際生活,盡量讓語言更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

(六)擴大解決問題的空間

應用題的學習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在解題中的自主解決能力。作為教師既要給學生去發現問題的時間,也要引導他怎樣去發現問題,然后怎樣去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這樣他才會在腦子里形成一種自己的解決方式,才會有進步,才可以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的只是一個引路者的作用,課堂的主角還是應該放在學生身上。不需要整節課都是教師的口若懸河,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設置問題、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探索答案上。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獲取的全過程里:發現――實施――解決,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七)提高學生解題敏感度

社會在發展,適應的能力也得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生存。作為學生就只能更好地學習,而作為教師我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只能發現更好的教學策略來完善我們的教學過程。要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敏感度,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為學生單獨開設應用題解題策略訓練課。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學生的應用題解題策略的學習成效會很顯著;第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時時刻刻訓練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通過潛移默化的力量,令學生理解更多有關應用題解題策略方面的知識。

篇(3)

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的老師都知道,下學期里的教學任務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新的教學內容;二是整個小學階段的總復習。筆者每年都有一種感受:時間緊,想給學生講的東西太多,一般是在緊湊地學完新內容后,迫不及待地進入總復習階段。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帶班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學生基礎薄弱,知識漏洞多,銜接不上,因此總是希望通過總復習彌補不足,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教師的辛苦下,學生的學習態度稍有轉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回過頭來看,還是發現有部分學生沒有跟上,而那些優生最后的復習時間似乎更多的是在充當陪讀和陪練的角色,自身沒有得到很好提升。這就陷入了一種怪圈,平時學困生陪著優生和中等生學習,而總復習時又反過來。最終是學生老師兩頭疲憊,又效率不高。如何能避免同樣的情況?

上個W期期末復習時,就發現面對目前帶的這個班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現象,即使在課堂上講得很詳細,對于那部分學困生,還是沒什么效果,難免會去責罵他們,師生之間關系也會不融洽,心生郁悶。偶然的機會,筆者想到精準補差,但現在的學校管理是放學所有學生統一回家,筆者精力有限,無法做到。怎么辦呢?筆者把學生座位重新安排了一下,四人一組,每個組里都有一個學困生,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這樣試了三個星期,效果不是很好。怎么辦呢?帶著這樣的困惑,這學期開學初,去參加了一個教研會。會上教科所的一個老師介紹了永安北門小學一名老師的做法,讓我受到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回來后,把學生按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成三類,座位按此來安排。這樣上課時,可以集中地關注到學困生這個區域,當你經常走到他們中間時,便能更有效地督促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提高課堂注意力。

降低學困生要求,面批作業

學困生的作業和其他學生的作業同中有異,新課內容只要求完成基本題,他們的作業必須面批,同時又給這部分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當我給他批改時,一個小組的人都在一起聽,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一個星期下來,明顯感覺到這種做法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其中有四個學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反過來幫助監督自己組里的其他同學,這是一個很大的態度轉變。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學習中對自己的看法非常重要,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學會時,比他真正擁有什么能力更加重要。同時當他切實感受到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時,他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而我在給他們面批時,能夠不斷了解他們的知識漏洞,這樣我們說的補差就能真正落到實處了。可是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困生身上時,同時面臨著一個問題是,如何讓中等生更加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作業同桌之間相互批改,相互督促;優生如何能夠積極探討,繼續保持對數學的興趣和心理優勢呢?這就要求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雖然無法做到面批作業,但要采取隨時抽查的方式。

重視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可以說,總復習的目標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尤為重要,再說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也離不開知識與技能。

突出重點,逐一過關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知識分成四大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每個知識塊的復習內容都是基礎知識,當復習完一部分后,都有相應的作業設計,針對性強,只要學生能夠熟練完成,就可以舉一反三,抽查學生掌握程度。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又不能用考試代替復習,解題是復習的主要活動,通過解題,讓學生了解自己,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比較薄弱,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當某塊知識點絕大部分學生都過關后,再進入下一個知識塊的復習,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注重方法,加強指導 每一次六年級總復習,至少都安排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厭學情緒,其實是有一定的挑戰的,因為復習課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課堂教學中沒有太多啟發式的引導,關鍵是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如指導學生怎樣閱讀數學材料,例題解答,一題多解,找出重點,理出知識清單,并根據相關知識,設計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4)

提升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客觀上它是一個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象征,宏觀上反映了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網絡形成的好壞程度、能否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合格人才的大問題。那么要如何提升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注重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心理學家布魯納把“動機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認為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任何學習活動都不可缺少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自然好學上進、刻苦努力,而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水平的提高,必將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文化學習與數學學習意義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未來的希望,肩負著家鄉建設與發展的重任,只有積極進取,發憤學習,將來才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之人。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教育,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介紹一些科學家特別是數學家的成才故事,學習他們的遠大志向和執著精神,從中汲取學習動力,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二、抓好常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抓好常規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我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如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作業本的使用、作業時間的安排等都有比較具體的指導,在課前課后我十分注意讓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反思總結等。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優化教學,注重課堂教學質量

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前提下,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教學實效。筆者認為,六年級數學教學課堂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外,解答數學的方法和過程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這一點。我班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特感興趣,每次的解題方法各式各樣,我在給予他們肯定的同時,再讓學生比較,從而選擇最優的解題方法,以此拓展學生思路,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解答數學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注意精神飽滿,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四、分析學情,重抓后進生的輔補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新課時學的輕松,教師在上課時,要盡量把知識講得淺顯、易懂,備課時想到中、下層學生是否能聽懂。這樣,在學習新知識中,學生不會的少了,教師的輔導工作就會輕松許多,輔導學困生的時間就會多一些,這樣才能使大多數學生進步。至于后進生的成績的提高,光靠教師在課堂上有輔導是不夠的,重點應該是課外的輔導,在輔導之前一定要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愿意來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快,學得好。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做好學生以前舊知識的輔補,在輔補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分類,同時還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計劃地進行,不能看到學生不會的多了,就心急、心煩、生氣,這樣不利于輔補。同時,教師在的時候對知識要進行分類,要有的放矢,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去解決,解決的問題多了,學生不會的問題就減少,學習有了進步,學生就愛學,成績方能提高。

五、隨機進行復習,完善知識結構,創設學生終身發展的空間與平臺

六年級教學的難點之一,在于最后復習階段,學生知識遺忘、缺陷較多,知識的綜合更成問題。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呢?“寓復習于六年級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是許多老師的經驗之談,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妙藥。只有這樣,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話。如果我們細細研究一下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不管是哪種版本,編者在編排新知的鞏固練習中處處滲透著對舊知的鞏固。如在分數四則運算的幾個章節里,就安排了“歸一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平均數應用題”等舊知的復習。如果在讓學生解答這些問題的同時,抓細抓實,采取“講一題、帶一串”的方法,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適時地對學生知識的缺陷和遺忘進行補救,對最后的總復習定將會起到巨大的緩沖作用,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將隨著平時的復習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穩定,這樣,不僅提高了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六、掌握評價理念,做好學生評價工作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無處不在。因此,教師掌握評價理念,做好學生評價工作,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成績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人都有虛榮心,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進步、成績,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特別是小學生,愛表揚、好表現是他們的天性。當教師說她行,當你常說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將會使他信心盡失,自卑、隨之產生,甚至一蹶不振、自甘墮落的心理 所以,我們要為下一代人著想,對學生要做好正確、科學的評價。

篇(5)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提升各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變成了永恒不變的探究性課題。一個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是否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網絡形成的程度,為初中學校培養合格的初中生人才。該如何提升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呢?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總結歸納以下兩點建議,供各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隨機進行復習,完善知識結構

根據以往的數學大綱概要,我們不難發現,大綱內容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并且編者在編排新知識的時候,處處對舊有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比如,關于數學分數的四則運算內容中,就涉及對已學過的歸一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等復習。通過學生解答問題,能夠做到解一題帶一串的方法,使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久而久之就會起到很大的積極效果。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適當地對舊有知識的缺陷、遺忘等進行及時的補救和復習,對總復習的階段起到巨大的緩沖效果。

二、抓好常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離不開常規教學模式,同時常規教學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基礎。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緊抓常規教學模式。例如,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規范,教導學生課前課后及時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等。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品質及學習習慣等。

篇(6)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4A-

0071-01

應用題教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是重點,亦是難點。很多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計算題的解題方法,但在解應用題時就一籌莫展,導致學生普遍認為應用題難學。教師應如何開展應用題教學呢?筆者認為,最根本的是要改進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方能融會貫通。

一、會審題

應用題難學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不會審題,理不清已知條件,更不要說把握各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首先要充分引導學生分清數學用語和生活化語言的差別,讓學生在讀懂題目的情況下找出已知的可用信息。其次,引導學生聯系各已知條件與問題,找出利用已知條件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就是題目說了什么,給了哪些可用的條件,以及要讓我們做些什么。在解題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借助與題目相關的實物或圖形、示意圖等進行演示,做好示范,鼓勵學生剛學時多畫圖將各數量關系清晰表示出來,減少學生的思維壓力,為題目的因果分析做好鋪墊和準備,慢慢熟悉以后為了提高解題速度可以省略此環節。

如,在講解例題“根據測定,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六年級學生小明的體重為35千克,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首先讓學生讀懂題目告訴我們什么,然后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以及題目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找到了所有已知條件并進行簡單歸類后,就可以進一步地分析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了。

二、細分析

在應用題中,找出已知條件和求解問題之間的聯系(學生對數量關系的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的培養)也是教學的難點,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以及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或者其他題目給出的各數量之間內在的關系等。如上述例題中小明體內水分是身體重量的,用數量關系表達出來就是:小明的體重×=體內水分的重量。掌握了這些數量關系能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章可循,并能很快得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為今后解決更加復雜的數學應用問題打下基礎。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即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思考,在該題中,哪些句子是表示數量關系的;如果用關系圖來表示應該怎樣畫;用數學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即將各已知條件與問題聯系起來。做好上述步驟,基本上就完成了對題目的分析,剩下的就是運算和作答了。另外,在就例題分析完畢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延伸或變形,以引出后續新型例題和讓學生真正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

例如,在上述小明體重和體內水分重量例題中,在找出已知關系和問題后,讓學生找出表示數量關系的句子,并分析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否需要用到所有的已知條件,并說明原因。接著引導學生找出單位1,并引導學生根據數量關系得出解題關系式:小明的體重×=體內水分的重量。然后指名一位學生列出數學式并口算。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如將已知條件改為“已知小明體內水分重量為35千克,求小明體重?”再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解答,教師再講解正確思路和方法。接著引出上述例題的第二問“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鼓勵學生在分析題目后用不同的方法或者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讓學生充分掌握方程解和算術解。

三、善組織

篇(7)

3.右圖表示的數量關系是( )? =( ) , 根據除法的意義,把它改寫成兩個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數與2.5的倒數的積是( )。

5.在里填上“>”“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數是乙數的 ,甲數是21,乙數是( );丙數是甲數的 ,丙數是( )。

9.一個數的是45,這個數的是( )。

10.一項工作,甲獨做10小時完成,乙獨做15小時完成,兩人合做1小時完成這項工作的( ),合做( )小時完成這項工作。

二、準確判一判。(5分)

1.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 ( )

2.如果,那么a與b互為倒數。 ( )

4.一個數除以分數,商一定大于被除數。 ( )

5.a>0。 ( )

三、精心選一選。(5分)

1.一個數的倒數比它本身小,那么這個數(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據 ? =1,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是的倒數 B. 和互為倒數 C. 和都是倒數

A.> B.= C.

A.真分數 B.假分數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數最大的是( )。

四、仔細算一算。( 34分)

1.直接寫出得數。( 9分)

五、認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蘋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據算式補充條件(x為香蕉的千克數):

(1) x=84,應補充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補充條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補充條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補充條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師騎車小時行4km,照這樣計算, 小時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長時間?

3.植物標本有24件,是動物標本的。你能算出動物標本有多少件嗎?

4.

篇(8)

【課例1】“角的初步認識”(第38~39頁例1)。教師已經提供大量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實物照片,而且在這些物體的關鍵處都用紅線標明,并用閃爍效果加以凸顯,學生也都看到了這些物體中的“角”。可當教師問學生角長什么樣子時,學生或支吾著講不出話來,或只能用手比畫情境圖中的角。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數學語言貧乏,在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會做不會說、想說說不好的現象。語言表達不順暢,學生的思維勢將受到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數學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從低年級起就必須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教師在遇到上述情形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時提供幫助。當學生手指著角而說不出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表述的關鍵詞,如“尖尖的點”“直直的邊”,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使他們“會說”。(2)模仿教師說。當學生手指著“角”而說不出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示范說(配上相應動作):“角由一個點和兩條邊組成。”然后全班學生一起模仿著說一遍,緊接著同桌互相說一說。一般在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時,學生要模仿教師從說一句話到說一段完整的話。環節簡單,但很重要。數學語言表達不清,學生的數學思維自然不明。

二、要把握好課堂交流的時機

課堂上學生的交流分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關環節教師要如何組織?總的來說,教師應該把交流分享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全過程,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把話語權還給學生,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分享。把交流分享貫穿于笛Э翁茫并不是讓學生隨意想說就說。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學生進行交流分享的節點、時間、形式等要素,才能使交流分享達到預定的目標,提高有效性。教師必須在幾個重要節點刻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分享。

1. 在初學概念時進行交流分享。

當低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新的知識與概念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

【課例2】“長度單位”例2的教學。

認識尺子上的“厘米”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出尺子上的1厘米,用手指比畫感受1厘米的長度,而后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說一說厘米是什么”和“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1厘米”兩個話題。教師在此處設計了兩個交流分享的形式:先同桌互相說,后指名匯報。

學生在這個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如下收獲:(1)進一步明確厘米是表示物體長度的,而不是表示物體有多重的。(2)還明確厘米是表示長度的一個單位,因為學生在交流分享中還會觸及其他長度單位,如米、分米。(3)在大腦中建立有關1厘米的表象。因為學生在交流分享“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1厘米”時,同學之間自然會暴露出對1厘米的錯誤判斷,有錯誤必然有爭議,有爭議就會調整原本的認知偏差,使學生準確理解新知識、新概念的本質。

2. 在知識易混點進行交流分享。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經常會遇到一些易混的知識點,教師便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促進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

【課例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

當教學進行至動手操作環節,即學生用紙張折角,再比一比誰折出來的角大,學生出現了爭執不下的場面。

師:說的都有道理啊!但是這兩個角肯定有一個大,有一個小呀,到底哪個大?全班互相說一說。

教師巡視聽取各種不同說法,發現還是有不同意見,便組織全班分組辯論。

師:贊成綠角大的為正方。贊成藍角大的為反方。由正方先說。

顯然,在“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易混知識點進行交流分享是必要的!教師通過這樣深刻、高效的交流分享,不但使原來混淆不清的認知變得清晰,還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3. 在重點、難點處交流分享。

學生學習新知遇到重點和難點知識時,教師應該及時組織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分享。

【課例4】“長度單位”的教學。

在進行此課教學時,學生對“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一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先讓大家用手指()去量課桌、黑板的長邊,然后請全班最高與最矮的同學分別匯報測量的結果(教師也匯報自己的測量結果)并記錄在黑板上。(“+”表示多一些,“-”表示少一些)

課桌長:4+,4-,3-。

黑板長:30,24,18。

師:同學們,看著這些記錄信息你想說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巡視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后,組織學生匯報。

生1:同樣的課桌與黑板怎么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呢?

生2:課桌、黑板的長有三種不同的測量結果,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一”不一樣長造成的,如果每個人的“一”都一樣長的話,那么課桌與黑板的長度只能有一個測量結果。

師:你們思考的與數學家想的一樣,看來沒有用統一的一個長度單位來測量物體的長是不行的!于是數學家就發明了尺子。

篇(9)

3.右邊組合圖形的面積=( )的面積-( )的面積。

4.每個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圖中的陰影部分約有( )平方厘米。

5.一塊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這塊地就變成了正方形。原來這塊地的面積是( )平方米。

6.如右圖,平行四邊形面積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積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圖,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8. 一個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這個梯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二、反復比較,正確選擇。(每題2分,共10分)

1. 把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移、拼成一個長方形后( )。

A.周長和面積都不變 B.周長變小,面積不變 C.周長和面積都變小

2. 把一個平行四邊形任意分割成兩個梯形,這兩個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積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個等腰梯形的兩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長,一定能得到一個(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邊三角形 4. 如果甲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那么甲乙兩個圖形中的陰影面積之和的大小關系是( )。

A.甲=乙 B.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兩點分別是長方形的長和寬邊上的中點,圖中三角形①的面積( )三角形②的面積。

A.= B.< C.>

三、看清題目,正確計算。 (16分)

1. 列式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

2. 求下面這面中隊旗的面積。(單位:分米)

3.求右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四、認真審題,正確解答。(42分) 1. 紅山動物園里的金絲猴是一個美術大師,它心靈手巧,動物園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筆了。動物園建立6周年活動前,它負責布置會場寫美術字。右圖是它在一張紙上寫的一個“6”字,這個“6”字所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每個小格正方形邊長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陰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桃園,被一條寬為1米的長方形石子路分成了兩塊(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這個桃園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樹占地5平方米,這個桃園有多少棵桃樹?

4.下面是一個魚塘的平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頃嗎?

5. 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6厘米,長和寬均為整數。

(1)這樣的長方形一共有幾種可能?

(2)請你算一算,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時,它的面積最大?最大的面積是多少?

篇(10)

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模式是指在有效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和諧發展為目標,優化教學過程的各要素結構,形成整體優化的教學典范。六年級作為學生小學的最后階段,它起到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著重于對學生之前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而且也為學生初中的教學內容作了鋪墊,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提升教學的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1]

一、轉變教師角色,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進入六年級后,教學節奏加快,課堂上更多地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小學生年齡小,天真活潑,教師要讓學生解放天性,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我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結束了教學內容的講授之后,讓學生試著轉換角色,親自出題,體會出題者的意圖。因為學生習慣于做題,并且時間久了,產生了厭倦心理,這次突然讓他們自己出題,學生覺得很新奇,也十分用心。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學會站在出題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試卷中的一切,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是抽象的,也是比較乏味的,如何讓數學變的生動,吸引學生的目光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上的輔助教學,可以直觀地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老師在講授“分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大塊圓形蛋糕的圖形,然后提出問題:如果將這個蛋糕分給5個人,怎樣分呢?平均每個人分多少。給學生時間思考的同時老師便可放映蛋糕的動畫圖景,將一個大蛋糕瞬間劃分成五個均等塊,每人分得1個蛋糕的,就是(塊),也就是1÷5=(塊)。在此基礎上,老師便可繼續提問:把五個人得到的蛋糕平均分成4塊,每個人吃掉一塊,相當于就吃了幾塊,那現在每個人手里剩的蛋糕是最原先大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此時老師無需直接說出問題答案,最好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剩余動畫圖景,最終得出問題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十分有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不知不覺地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探究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教師要不斷地巡視指導,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如,在進行“雞兔同籠”問題的教學時,學生往往會被迷惑,不知道應該如何計算。例如,題目“一個籠子內有雞和兔子共10只,它們一共有30只腳,那么,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雞?”學生往往在遇到這一類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合作小組進行討論。有的學生會說:“先假設里面都是兔子,那么,應該有40只腳,而少的哪些腳就是雞少的那兩只腳,除以2就是雞的數量,知道了雞的數量兔子的數量也就能算出來了。”有的學生則會說我們把雞的數量假設為x,那么兔子的數量就是10-x,列出方程2x+4(10-x)=30,就可以算出雞的數量了。不同的學生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讓小組內的每一位學生都把自己的解題辦法說出來,最后再進行總結,那么,一套完整的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方法就出來了。合作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它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綜合所有學生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學生將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

四、借用現實生活事件,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從人類的成長規律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雖已經走出低年級的幼稚期,但依舊有小孩子的稚氣,此時的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可與贊賞,所以他們熱衷于模仿一切他們所認為正確的行為舉動,旨在成功長成“小大人”。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面對六年級學生時,應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盡量借用現實生活事件為他們創設相對真實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他們在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會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置,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出一份力。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明確了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基本特征后,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學生腦洞大開,舉了很多例子:蝴蝶、美麗的剪紙、京劇臉譜、奧運五環……于是,我因勢利導,接著說道:“其實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絕不是考試和分數,更重要的是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習數學為樂,最終才能讓數學為我所用。”

上一篇: 每日工作日志總結 下一篇: 檔案館消防安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