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回報率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8: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投資回報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投資回報率論文

篇(1)

    2國外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相對于成果頗豐且日臻成熟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基于投資回報的價值研究起步較晚,且成果較少。

    2.1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1972年,MountEllis等撰寫《高校圖書館系統使用價值與成本的測算方法》,是較早將成本效益概念引入高校圖書館績效評估中的文章[2]。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方面的研究日趨廣泛,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從經濟學的角度詮釋圖書館的價值。M.B.Line在《用戶對圖書館的質量和價值的感知》一書中,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收益理論的概念詮釋圖書館價值[3]。TefkoSaracevic建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使用導向價值理論框架,從哲學與經濟學的角度詮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價值[4]。?以實際案例分析圖書館某一資源或服務的成本效益。GaryW.White等將成本效益分析應用于電子資源的評估,以來源于ABI/Inform數據庫的原文傳遞量為依據進行了案例分析[5]。KarindeJager以圖書借閱量為依據,從高校圖書館對學生的影響角度論述了圖書館的效益[6]。?依據定性評估體系研究圖書館的效益。CharlesOppenheim等依據英國的定性評估體系,從圖書館投入與機構等級之間的關系研究了圖書館的效益[7]。?對未來圖書館績效評估的發展方向提出設想。JohnLehner提出兩個發展方向[8]:①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已經構建的一系列ROI測算模型、方法;②擴展研究范圍,將圖書館支出與學校的相關成果結合起來,如學生成績、教師對于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教師留職率等。

    2.2多角度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外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圖書館的投資回報開展了定量評估。Mezick從圖書館支出與在校學生率的關系角度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9]。其中,圖書館方面的數據來源于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和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在校學生率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高等教育綜合數據系統。ShimWonsik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從圖書流通借閱量的角度對ARL成員中的95所學術研究型圖書館的投入產出率進行了計算[10]。在數據的獲取方面,采用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1996、1997兩年的年度統計數據。隨著經濟學中的ROI測算模型被公共圖書館廣泛應用,高校圖書館也在不斷探索以貨幣形式體現自身的價值,其中頗具影響的項目為Lib-Value。該項目[11]從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為期3年,項目全稱為“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成就及投資回報”,由聯邦博物館圖書館服務局(IMLS)資助,項目組成員包括3所高校與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研究人員及圖書館員。項目的預期成果為適合于評估高校圖書館價值與ROI的測算模型、網絡工具及方法以及在3所高校的實證研究結果。該項目的研究建立在早期的兩項研究基礎之上:?UIUC圖書館ROI項目第一階段。2006年,愛思唯爾公司與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UIUC)圖書館組成項目組,該項目的目標是為UIUC圖書館構建可以量化的測量模型。該項目采用的模型源自Outsell公司的RogerStrouse撰寫的論文,利用該模型測算得出:2006年,每向UIUC圖書館投入1美元經費,獲得4.38美元的收益。?UIUC圖書館ROI項目第二階段。2009年12月,為了進一步驗證UIUC圖書館項目的方法對于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廣泛的適用性,項目組將這一方法擴展到8個不同國家的8個圖書館。研究發現,體現在資助經費上的投資回報率因機構使命的不同而不同,同時它還依賴于外部資助情況,其比率從1∶1到1∶15不等。與Lib-Value項目同期開展的還有由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資助的“學術閱讀與圖書館資源的價值調查”項目[12]。該項目從2011年1月開始,為期一年。該項目由英國的6所高校參加,通過向6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收集數據,該項目分為4個階段進行,其中最后一個階段將對此次調查的結果與Lib-Value項目的部分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國內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國內的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學者關注這一領域。

    3.1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較早發表的論文為1985年門笑文的“價值工程及其在大學圖書館的應用”[13],作者在該文中提出了大學圖書館價值工程計算通式。此后的發文量很少,基本都是從理論的角度對投資回報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性的思考,如李世蘭用投入產出比的觀點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14]。21世紀以來,國內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電子資源的投資回報評估。有學者從理論的角度對電子資源進行了投資回報分析,如鐘麗華討論了采購全文電子數據庫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關基準、成本的計算方法、收益的組成項目及比重、評分方法、執行分析工作的機制及人員[15]。李正蘭等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數字館藏成本的組成形式,提出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讀者調查法等對無形效益進行衡量[16]。有學者采用了對比分析與數據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如任紅娟認為可以采用傳統印刷資源與電子資源的成本效益定性對比分析和電子資源的利用統計分析共同進行電子資源的經濟核算[17]。有學者從理論上構建了ROI模型,如金潔琴等構建了電子資源ROI測算通式,并對其中的參數值進行了分析[18]。?構建圖書館投入———產出績效評估體系。向林芳提出根據一定的構建原則,電子資源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共同構成電子資源投入產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19]。?探討聯盟采購資源的投入產出。隨著地區性與國家性聯盟采購的日益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聯盟采購的投資回報,如史永強等探討了TALIS集團采購的電子資源的投入產出[20]。

    3.2相對匱乏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內的定量評估研究相對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基于DEA模型的圖書館效益評估研究”。作者金婷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收集全國10個理工類高校圖書館在2008年的相關指標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相結合組合賦權法對指標體系賦權,并計算出綜合指標數據,再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得出各圖書館在2008年的效益情況———投入冗余量與產出不足量[21]。

    4國內外研究對比分析

    4.1國內外在研究方式上存在著差距

    國外的許多研究是由專業機構發起的,聯合了多所高校共同參與,而且還包括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并以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獲取充分的第一手數據,從而深入開展實證研究。同時,各項目之間互相比較、彼此借鑒,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針對項目的研究成果還會進一步展開驗證。國內的研究,更多地是出于學者自身的研究行為,團隊研究力度明顯不足,而且大部分屬于理論層次的定性分析。不過,近幾年來國內也相繼有學者開始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展實證研究。此外,國外的某些用于研究的數據往往可以通過國家的權威統計機構或專業學協會組織獲取,而國內則鮮有此方面的標準數據。

    4.2國外對于圖書館回報的界定范圍更為寬泛

    在對圖書館投入的界定上,國內外都是比較明確的,基本包括:訂購成本、硬件投入成本及軟件投入成本等。在對回報的界定上,國內圖書館將圖書館的直接經濟收入、圖書館利用率、用戶規模、用戶滿意度、學校的科研成果及獲得的項目經費等納入回報范疇。相對于國內,國外的回報界定則更為寬泛,擴展到與大學相關的一系列指標,如學生的入學數、在校率、畢業率、學生成就以及學校的聲譽和威望等。

    4.3國內外的研究視角高度不同

    國內的相關研究,大多是站在圖書館的視角進行價值評估的。國外則把圖書館價值評估上升到與學校的使命緊密聯系起來,而且用學校使命引領圖書館的評估,通過評估證明圖書館自身對于學校發展的貢獻。

    4.4國內外的定量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國內外都有學者采用DEA方法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采用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把多種投入和多種產出轉化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轉換成相同的單位。但該測算方法并未包含用戶滿意度這一指標。此外,國外項目組還從大學對圖書館投入所產生的資助經費回報的角度,構建了ROI測算公式,公式中部分參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取,通過計算以貨幣的形式得出具體的投資回報率。但該測算公式的回報參數僅涉及到獲資助項目這一指標,對于評估圖書館的價值顯然是不全面的。

    4.5國內外定性評估研究居多,國內起步較晚

    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大部分學者都采用了定性評估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外研究的起步明顯早于國內,其開展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其研究內容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國內早期的成果較少,直至21世紀以來才顯現出較集中的研究趨勢,且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時展,更多地聚焦于電子資源的價值評估。

篇(2)

一.自然壟斷以及弊端分析

自然壟斷指存在著這么一種行業,它的規模經濟只能在極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反應在產品成本上就是該行業生產具有成本劣加性。成本劣加性在這里的含義為如果一個企業生產該產業內的所有產品的成本低于由若干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那么該產業的成本就是劣加的。即C(q1)

自然壟斷作為壟斷的一種重要形式,同競爭相比都是沒有效率的也勢必會為社會帶來各種不良影響。首先,壟斷時企業為達到其追求超額利潤的目的會將價格定于遠遠高于邊際成本的位置,并且此時的壟斷產量少于完全競爭時的產量。這時,消費者剩余被掠奪殆盡,雖然被掠奪的這一部分中會有一些成為企業的超額利潤但是還會有相當的一部分成為社會福利純損。這種情況的形成造成了社會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其次,由于一個行業內只有一家廠商并沒有其他廠商同它進行競爭,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這家廠商會滿足于現在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的現狀而不會對現有生產技術進行革新。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再次,一家廠商要保持壟斷除了依靠自然壟斷所特有的成本劣加性和規模經濟可能還會需要政府的幫助,因此這就產生了尋租的可能性。只要在尋租的成本低于壟斷時獲得超額利潤的情況下,廠商常常會通過各種手段向政府進行尋租以維持其壟斷地位。尋租不僅會使市場上的的無效率狀態得到延續還會使本國政府的權威性及公正性受到質疑,甚至影響到本國的政權穩定。最后,現在自然壟斷的行業涉及很多必需品的生產例如自來水行業,如果任由壟斷廠商定價勢必會引起一部分人無力購買此種商品,一方面會使這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會拉低整個國民平均健康狀況。長此以往,還是需要政府出資對這一部分人進行醫療補助。另一方面,處于生存的需要,這一部分無力在正軌市場上購買此產品的人就會轉而到地下交易以滿足其基本需求。這樣一來,整個國民經濟都會受到沖擊,十分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自然壟斷的消極作用遠遠大于其積極作用,如果任由自然壟斷發展,社會和國家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英美兩國作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時間已久,因此早已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抑制自然壟斷的各種弊端,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二.英美政府價格管制的主要形式

(一)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法

美國是公認的資本主義超級強國,因此其自然壟斷產業問題相較于其他國家可能明顯,美國政府為了抑制其國內某些行業內日益嚴重的自然壟斷問題而不斷對其進行價格管制。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法。

資本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為:R(p?q)=C+S(RB)。其中,R為企業收入函數,它決定于產品價格(p)和數量(q);C為成本費用(如工資、稅收和折舊等);S為政府規定的投資回報率;RB為投資回報率基數(Rate Base),即企業的資本投資總額。管制價格P等于企業總收入(R)除以總產量(Q),即:P=R/Q。由此模型可發現,在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法下,S的確定無疑是這一方法能否有效遏制自然壟斷的關鍵。S定的過高相應的會使價格過高。此時,此方法不再有效。但是如果S太低則會使投入資本的企業無法獲得其應得的利潤,廠商會減少投資甚至完全從這個行業離開,造成供給的缺乏。在此方法的具體操作中,S的確定通常是一方面被管制企業向管制者提供詳細的財務資料,另一方面,政府也會通過廣泛的市場調查收集資料。在這兩種資料的共同作用下,政府試圖為廠商規定一個接近于“競爭的”或“公正的”資本回報率,它相當于等量的資本在相似技術和相似的風險條件下能得到的平均市場報酬。

在一般條件下,資本回報率價格管制法確實可以通過限制利潤來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管制,使社會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這種管制方法將管制重點僅僅放在企業的企業利潤上,也可能產生資本回報率價格管制的AJ效應。阿弗契和約翰遜在其著名論文《在管制約束下的企業行為》中指出,由于在資本回報率管制模型中管制價格P和投資回報基數RB成正比,即隨著RB的不斷增加P也不會隨其增加。因此,企業會產生一種盡可能擴大資本基數的刺激,以在規定的投資回報率下,能獲得較多的絕對利潤。假設企業生產只使用兩種生產要素:資本K和勞動L。在AJ效應的作用下,企業會在生產中用大量的資本來交換勞動從而使其價格盡量提高。但是根據成本論,企業生產最有效率的點是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的切點。因此,AJ效應的后果就是使生產的實際情況與成本論中最有效率點偏離從而造成了生產的嚴重無效率。

(二)最高限價價格管制方法

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其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不斷尋求著一個最有效率的自然壟斷價格管制方法。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批英國學者認為:競爭是反對壟斷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最好手段,而控制價格本身不是一種理想的辦法,因為不斷降低價格會抑制競爭者進入市場,因而,價格管制的目標應該是把價格和利潤保持在一個既不失公平,又對企業有提高效率刺激的水平上。這種思路催生了一個新的價格管制方法,即:最高限價價格管制方法。

篇(3)

員工培訓是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途徑,學習型組織是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創新,兩者相輔相成。本文在基于學習型組織的員工培訓體系SWOT分析基礎上,提出培訓體系優化方案。

1培訓理念體系優化

員工培訓理念的實質是對培訓工作意義的認識并進而引導企業領導者、人力資源主管部門和員工等培訓主體、客體參與員工培訓的方法和過程。員工培訓不僅是企業的一項福利,還是一種人力資源投資行為,是對企業戰略資源的投資,它需要通過提升能力改善業績來回報。同時培訓也是一種激勵手段,通過培訓規范員工的行為準則,加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和歸屬。[1]

(1)從人力資本投資的角度看,培訓是一種智力投資,一種投資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來看,培訓投入對企業而言收益可高達100%。據美國教育機構統計,企業每投入1美元用于培訓,便可有3美元的產出。在歐美發達國家,員工培訓被認為是企業最有價值的可增值投資。[2]

(2)從企業績效來看,培訓是企業實施的有計劃、連續的系統學習行為或過程,其目的是通過使員工的知識、技能、態度乃至行為的定向改進,確保員工按預期的標準或水平完成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實現高水平的業績,達到員工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2培訓課程和內容體系優化

在明確了培訓的目的后,就要確定培訓課程和內容。盡管具體的培訓內容有很多,但一般來說,培訓內容包括三個層次,即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因此培訓課程體系包括:觀念培訓課程體系、知識培訓課程體系和技能培訓課程體系。同時培訓課程設計的原則為:符合現代社會和學習者的需求、系統原則、最優化原則。培訓課程設計的要素包括:教師、學習者、培訓教材、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課程評價、時間以及空間等。企業究竟應該選擇哪個層次的培訓內容,應根據培訓需求分析來選擇。[3]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利蘭等人提出的冰山素質模型,一個人的素質由水面以上可見、外顯的知識、技能和水面以下深藏、內隱的社會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動機和需要等內容構成。勝任力這座冰山由“知識、技能”等水面以上應知、應會部分和水面以下的“價值觀、自我形象、個性、內驅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構成。因此對培訓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既要鞏固水面以上的、可見的和外顯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更應該注意發掘水面以下的潛能,因為它們對企業的發展意義更大。

3培訓模式體系優化

企業為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外包化、合作化和信息化,將原本由企業內部完成的培訓職能部分或全部交由外部專業服務機構承擔,即虛擬培訓。作為一種新型培訓模式,虛擬培訓組織與傳統培訓部門不論在培訓理念上還是在具體構建上都有很大不同,如表2所示。

虛擬現實技術在培訓中的廣泛應用為實現個人學習與團體學習的結合及工作與學習的結合提供了技術支持。虛擬培訓組織堅持員工對學習負主要責任,在工作中進行最有效的學習,承認學員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了人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虛擬現實技術在企業培訓中的應用,為學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員在其中真正可以獨立自主地學習,由被動學習者轉化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了企業培訓的“因材施教”。

4培訓評估體系優化

篇(4)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01

Reflections on Returns to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or Vocational Education

FEI Weiping[1][2], XU Kemin[3]

([1]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2]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3] Fuyang High School, Fuyang,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improve people's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we begin to recogniz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new height, in the process,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s mainly used to measure the ratio between income and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we can choos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ment, family and person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but also to develop a fair, reasonable education polic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Correct an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ate of return 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 education the rate of return closer to objective reality, to help grasp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reform, which is mor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returns; vocational; general education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社會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開始對人全面發展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職業的發展過程中,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兩類相互獨立、內涵和外延界線分明的教育體系。不僅它們的課程設置與發展目標設定方面存在明顯區別,而且他們的管理部門和行政機構也明顯不同。一方面,傳統的普通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主體,形成了以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考核和相應的單一的學校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在新技術革命、經濟發展和教育需求等因素驅動下,職業教育跟家切近市場需求,順勢發展,它的學歷教育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普通教育側重于普及性,職業教育突出個體技能培養這一角度出發,幾乎所有的普通教育的學費相對較低或者由政府出資支持,它的教學計劃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標準,不受市場左右。而職業教育則可以有較高的收費,教學計劃完全由市場決定,因而教育費用相對較高。

當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形式,其不單單是提高個體收入和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途徑。世界銀行高級教育經濟學家薩哈羅普勒斯指出“教育投資的回報率”與經濟領域中的投資回報率含義很接近,主要是指在經過處理后,去除了性別、工作經驗、區域差異等等各種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后,就業者每多受一年教育所獲得的收入增長率。教育回報率分兩種情況,私人回報率和社會回報率。教育的回報率主要用來衡量教育的收益與投入間的比值,可以為政府、家庭和個人的教育投資提供科學的選擇依據,同時也為政府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今,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已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正確而科學地理解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回報率,使教育回報率更加接近客觀現實,有助于把握教育變革的本質,從而更加科學地構建我國現代化的教育體系。

1 文獻綜述

國外的學者對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誰的回報率更高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一些學者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回報率持肯定的態度,認為職業教育的回報率要高于普通教育。在他們看來,職業教育培養的是一種更加面向市場、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本,使勞動者可以快速掌握相關職業技能,從而快速找到與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提高職場的競爭力和勞動效率。Hu Lee and Stromsdorfer(1971)①對接受中國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和高中畢業生六年后的收入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前者的收入明顯高于后者,但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這種收入差距會逐漸縮小。Metcalf(1985)②認為在發展中國家開展職業培訓,企業和個人的回報率相較于普通教育都很高。同時他也指出,相較于長期的職業培訓,短期的職業培訓效果更佳,而在職的培訓比起脫產去接受正規職業教育具有更好的效果。Chin- Aleong(1988)③認為接受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當進入勞動力市場更具有競爭力,更能體現其作為勞動力的價值。

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職業教育的回報率不會高于普通教育。Moock and Beoolw(1988)④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對秘魯的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狀況進行了分析與評價,結果發現,盡管在秘魯接受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成本相同,政府對兩種教育學校的資金支持相等,但由于職業教育無法支付高昂的職業訓練和企業聯合培養所需的費用,因此職業教育無法真正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他的結論是在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收益不足以抵償成本。Tilak(2002)⑤對亞洲國家幾十年的職業教育發展總體情況進行了總結,通過深入研究發現各個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各異,除日本外,其他國家整體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我國也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回報率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Yang(1996)⑥⑦通過對中國的兩個典型的城市――石家莊和常州的樣本進行比較分析,分別從工作效率、工作態度、上進心、團結協作精神、核心競爭力這五個方面,對接受不同類型教育、不同程度教育的人進行考察,結果發現接受職業教育的人不一定比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在進入職場后表現更為優秀,例如學者們發現,接受普通教育的勞動者在工作態度、上進心、核心競爭力這三個方面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接受職業教育的勞動者。李實和丁賽(2003)⑧對中國進行了兩次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勞動者比初中后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的勞動者產生的收益更大。魏立萍和肖利宏(2008)⑨通過對廈門城鎮失業登記數據的搜集與分析,以失業后持續的時間和再就業的機會為切入點,研究了接受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失業者的差異,結果發現,職業失業者的平均失業持續時間比普通教育少4.4個月,其再就業機會是普通教育的3.29倍。盡管許多國家普遍認為,職業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但仍有一些國家沒有將職業發展教育的課程與普通教育的課程區分開來,無法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高昂的職業教育費用支出,也使得相對落后的國家在職業教育資助方面不堪重負。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更高的學費支出和并不夠高的工資,使職業教育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

2 教育成本分析

教育成本主要是用來衡量人才培養所消耗的價值尺度,也是計量教育投資所產生經濟效益的前提和計量未來勞動者獲得報酬的一個重要依據。通過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成本的比較分析,有利于政府進行教育的宏觀調控,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無論對于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一般而言,正規的職業教育的成本總是高于普通教育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教育的教學成本通常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成本。⑩教育成本主要是指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耗費資源的價值。例如,在法國,職業教育的成本要比普通教育的成本高出15%左右,而在愛爾蘭職業教育成本比普通教育成本高出20%,在美國,職業教育的成本甚至比普通教育高出80%左右。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這種現象也依然存在,通常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平均成本比值大約在2.53。但也有一些學者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發現,職業教育的成本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顯著增長。盡管職業教育的教學成本一般會高于普通教育的教學成本,然而二者之間成本的差距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年代的不同、國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例如,1970年以前的秘魯,職業教育對普通教育的生均教學成本比為2.7,而到了1970年,這一比例大幅降低至1.1,并維持在此水平直至1977年,這以后該比例又上升至2.4。究其原因,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主要與在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性設備、專業師資、教材以及輟學率等因素有關系。

(2)教育成本隨所設置的專業、科目的不同而各異。通常而言,教育成本不單單受到時空、地域、文化差異的影響,還受到科目、專業的影響。首先,師資力量和報酬的不同,會造成成本的差異。一些學者通過經濟學的角度對教師的供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后發現,教師在與其他行業薪酬的相對高低水平直接影響教師的供給。在一些國家中,聘用充足的理科教師要比聘用充足的文科教師的難度大很多。因此,如果職業學校想聘用與文科質量相當的理科教師,就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因此成本提高。其次,專業本身造成成本差異。職業教育一般以工科為主,而工科的教學成本要高于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教學成本,其中部分原因是職業教育所需的教學儀器和設備的成本更高。最后,規模效益導致的教育成本的差異。由于職業教育在設置專業的時候更加貼近市場,因此一些熱門專業由于市場預期很高而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報考,這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成本。

3 教育收益分析

教育本身具有雙重的屬性,它既是消費既有資本的行為,同時也是追求經濟效益的投資行為。通過分析教育的收益來衡量教育回報率,可以為政府、家庭和個人的教育投資提供科學的選擇依據,同時也為政府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3.1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收益分析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不管是面向的對象還是教育目的都是有所區別的。職業教育更加接近市場,通過了解學生社會工作的真實是需求來培養學生使用的工作實踐技能,從而提高學生走向社會的生產勞動效率。而普通教育更加大眾化、基礎化,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通識知識,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知識基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審視,在對資本進行投資的時候都需要清晰而明確地考慮投資的回報率。比如,當一個人在考慮投資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和投資資金的多少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投資一項教育事業的預期回報及該項目所包含的機會成本。不管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社會組織,在評估教育投資的可行性方面,第一步是需要分析所選項目的社會預期回報率、回報周期、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盡管近年來各個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都非常大,充分認識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乎國家發展,但可以發現,在工業化水平較發達的國家,人們對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有更高的預期回報率,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國家,都是對職業教育有高度的重視的。以美國為例,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各項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政策,鼓勵相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因而積累了深厚的人力資源。直到20世紀80年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經費已經高達2100億美元。德國以“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發展職業教育,該模式以企業為主推進職業教育的人力資本投資。

3.2 影響教育收益的因素

針對個人而言,在對所選項目進行教育投資的時候,第一步是要認真考慮未來預期收入這個重要的目標,這個結果,也就是估算出的預期收益將直接決定是否投資該教育項目。對于教育收益的估算大體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教育成本,這里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一般而言,直接成本是指個人或組織投入的與所接受教育密切相關的費用;而間接成本主要是指接受了某種類型的教育而放棄的相關收入,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機會成本。

(2)工資的差額,也就是接受相關類型教育后的工資收入與未接受該項教育的工資收入的絕對差值,此項作為評估投資收益的重點考核指標,對絕對是否進行投資該項目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教育投資的正外部收益。這里的正外部收益主要是指投資某個教育類型,所來帶的地位、身份、精神或者身體上的提高,或者叫做教育投資的外溢效應。

(4)教育投資風險,也就是需要去衡量是否可以補償或者多大程度上補償消費的投資成本。在這里,評估多大限度可以補償投資成本的這個指標將直接影響投資者對教育類型的選擇,這個問題也是未接受教育的個人在對投資回報率進行比較時所關心的。

在職業教育的回報率方面,國外與我國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別的。在美國,據統計在中學畢業后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比未接受直接教育的學生月收入高出18%,因此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在投資教育的時候更傾向于選擇職業教育。而在中國,由于受到傳統工資制度的限制,工資的漲幅十分受限,因此職業教育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盡管接受教育的個人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社會實踐技能,但是還不足以補償對教育的投資。這種較低的投資回報率直接影響人們對職業教育選擇的動機。據此可以發現,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的高度將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

4 對中國教育發展的啟示

通過以成本―收入的視角對教育回報率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也不論教育水平的高低,職業教育的教學成本都大大高于高等教育的教學成本。同時專業設置、培養方式、規模等因素都是影響教育成本的重要因素。此外,職業教育的收益也不完全由其教育質量而決定,而是受到教學的內容、方法、專業、與企業聯系程度、就業率等因素的影響。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發現,職業教育的投入成本一般會要高于普通教育的投入成本。盡管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大,但在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畢業生就業受阻,就業質量不高導致的社會聲譽低下、辦學效益不高等問題。如果我們能正視這些問題,在減少成本的同時,加大教育投入,更貼近市場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那么職業教育就會帶來更多的收益,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因此,我們可以也有必要向國際上職業教育已經發展很成熟的國家學習經驗,同時結合本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教育發展之路。

但總的來說,通過對近幾年教育發展趨勢分析,職業教育和統統教育都出現了融合的趨勢。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二者是分離和對立的狀態。近幾年來,職業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職業化成為了一種主流的觀點,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間的差別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小,教育將逐漸變成價值多樣化、教育類型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以傳授基本科學技術為主的普通教育和以傳授專業技能為主的職業教育間區別將被廢除,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正是反映了這一趨勢。

注釋

① Hu, T.W., Lee, M.L., Stromsdorfer, E.W., Economic Returns to Voca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Graduates [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1.6(1).

② Metcalf, D., The Economic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Past Evidence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R],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1985, No.713.

③ Chin-Aleong, M., Vocational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Related Evaluation Results[M] .In Vocationalis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ds. J. Lauglo and K. Lillis, Pergamon Press, Oxford.1988.

④ Moock, P. and Bellow, 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Peru[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87, 1988.

⑤ Tilak, J.,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sia. In: Keeves, P.J.,Watanabe, R.(Eds.)[ M] .The Handbook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2002.

⑥ Yang, J.,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D].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1996.

⑦ Yang, J., General or Vocational? The Tough Choice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1998.18(4).

篇(5)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2)08—0018—09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小企業迅速發展成為旅游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標志。旅游小企業的創業動機多樣化,既存在營利和擴張動機,又存在生活方式動機,后者被視為旅游企業區別于傳統企業的重要特征。

從現有研究看,關于旅游小企業的理論研究不足,創業研究集中于旅游小企業的企業主、經營特征及對目的地的影響等,對于創業過程的研究非常缺乏。在創業研究領域,創業機會作為創業過程的切入點逐漸受到了關注。謝恩和文卡塔拉曼(Shane&Venkataraman)提出,創業研究的焦點應該是具有某種個體特征的創業者如何在一定的創業環境中發現、評價和開發機會。但由于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實證研究及理論應用研究比較薄弱,且現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制造業和高科技企業。旅游小企業由于其規模小和生活方式動機等特征區別于其他行業企業,本文嘗試對現有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度進行進一步研究驗證。

1 研究進展

1.1旅游小企業

根據歐盟的定義,旅游小企業是指雇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旅游企業。國外旅游小企業的研究范圍較為全面,包括概念、經營特征、企業主、影響等。國內研究起步晚、數量少,邱繼勤的博士論文第一次明確提出旅游小企業的概念,并較為全面地概括了西街旅游小企業的發展現狀。然而,由于數據來源單一和分析方法的局限,旅游小企業的理論研究相對薄弱,以描述性研究為主,集中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研究不足。

旅游小企業的誕生、發展等受企業主的影響較大。根據創業動機,學者劃分了兩類創業者:一類是追求利潤和規模增長者,他們關注的是經營實體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另一類是生活方式型創業者。威廉姆斯和肖(Williams&Shaw)的研究中第一次發現旅游小企業存在非經濟目標,如喜歡目的地、半退休等,即生活方式目標。莫里森等認為,英國的大部分旅游小企業的創業動機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滿足個人或家庭對某種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們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傾向于擴張。生活方式動機廣泛存在于國內外旅游小企業中,成為旅游小企業區別于其他行業企業的重要特征。

旅游創業行為具有創新性、不確定性和對機會識別的敏銳力。蒙芳指出,創業機會是稀缺的,盡管人們的創業意愿都很強烈,但是由于受到內在和外在條件的影響,人們獲得的創業機會是不平等的。生活方式型的旅游小企業更善于捕捉市場機會,更容易給目的地帶來創新產品,促進目的地持續發展。但是,關于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過程目前尚沒有專門的研究。

1.2創業機會識別研究

創業研究的核心逐步從創業者個人轉向創業過程,從單一對象轉到關注各對象、視角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謝恩和文卡塔拉曼(Shane&Venkataraman)以創業機會為線索,將創業過程劃分為機會識別、機會評價和機會開發三個過程,并將創業機會定義為創業研究的核心。創業機會研究由此興起。

關于創業機會識別的定義尚存在爭議,爭議在于機會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創造的。本文支持新奧地利學派的觀點,他們的理論前提是主觀價值、不完全知識、不對稱判斷和不同的創業警覺性,認為機會是客觀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發現創業機會,只有那些具有創業警覺性的人才知道要干什么。

創業機會識別是創業過程的起點,是機會的發現和確認過程,是機會的潛在預期價值及創業者的自身能力得以反復權衡的過程。林嵩等將創業機會識別劃分成機會搜尋、識別和評價三個階段。畢海福(Bhave)根據創業決策與創業機會識別的先后順序,建立了外部刺激型機會識別和內部刺激型機會識別兩種創業機會識別模型。亞奇維利(Ardichvili)提出創業機會識別過程包括感知、識別和創造三個階段,而創業機會評價貫穿機會識別始終。然而,這些模型的基礎大多是傳統企業,對旅游小企業的適用性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1.3綜合評述

國內外創業機會識別的研究均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概念定義、機會來源、影響因素、過程劃分等方面。創業機會識別理論并不完善,實證研究缺乏。部分學者基于傳統行業企業提出了相關的創業機會識別模型,但旅游小企業因其小規模及生活方式動機等區別于其他行業企業,現有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度需要進一步的實證驗證。從研究方法上看,以往關于創業機會識別的實證研究往往采取問卷或者訪談的方式獲取資料,通過定量或者定性分析,提取創業過程發生的事件或活動發生的頻率、時間,將這些事件劃分到創業過程的各個階段,構建理論模型。本文將以陽朔西街為案例地,采用深度訪談和質性編碼的方法,試圖還原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識別的過程及特征。

2 案例地和研究方法

2.1案例地選擇

陽朔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屬桂林市管轄。西街位于陽朔縣城中心區,全長517米,寬8米,呈彎曲的S形。近年來,隨著游客不斷增加,西街不斷向周邊地區擴展。本文探討的西街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西街,實際上包括了西街、縣前街、桂花路、濱江路等相鄰街區的一部分。

西街是我國較早的旅游目的地,現已逐漸進入發展成熟期,游客數量及旅游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西街的旅游小企業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已經有30年歷史,目前已形成旅游小企業密集的狀態,企業類型眾多,包括住宿、餐飲、旅行社和旅游服務部、旅游紀念品店、攀巖、旅游交通租賃等,是國內旅游小企業聚集區的典范。

2.2資料收集

雖然有學者指出回顧式調查容易產生記憶退化和后視偏差,但由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本研究無法采用跟蹤調查,只能通過事后對企業主進行訪談來獲取質性數據。

研究者于2011年3月29日到4月4日,在陽朔西街采用“滾雪球”的方式進行調查,對36家旅游小企業主進行了面對面的半結構式訪談。訪談時間為15分鐘到1個半小時不等,半結構式訪談內容包括:企業主個人概況(年齡、來源地、個人經歷等)、企業概況(創業時間、投資主體、投資情況、服務及經營概況)、創業機會識別過程(具體描述創業過程)等。訪談對象經營范圍涉及家庭旅館、餐館、酒吧、旅游紀念品店、英語培訓機構、自行車租賃、攀巖機構、畫像、土特產店等,樣本被編號為01~36。陳向明指出,質性研究資料收集的客觀性決定了調查結果的可靠性,為了保證資料的可靠,必須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對目前已經建立的結論進行檢驗,形成三角互證。因此,在訪談期間,筆者與企業主建立了較為良好的關系,晚上經常參與他們的活動,并在閑暇時主動到其店里聊天,觀察他們與顧客、其他企業主的交流,試圖融入他們的社交圈子,為訪談資料的真實性提供了有利的保證,并使得補充調研更為便利。西街及附近的店鋪更替速度非常快,受訪旅游小企業中有2/3的小企業的創業時間為1~3年,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回顧式訪談所引起的記憶退化和后視偏差缺陷。

2.3資料整理與分析——質性編碼

為了理解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識別的過程及特征,本文采用質性編碼的方法,把文本資料“打散”成不同的意義單位,并將其轉換成一個個標簽或符碼,然后對它們進行重新分類,提取總結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中的行為或者事件,剔除與研究無關的內容。編碼的技術路線如下:

(1)將錄音資料轉化成文字資料;

(2)開放性編碼:仔細反復閱讀資料,標志出有一定意義的詞、短語、句子或者段落,提取反復出現的概念,并將相同或相近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提煉出初步范疇;

(3)主軸編碼:對初步范疇進行進一步歸并。

通過仔細整理閱讀受訪者描述其創業過程的文字性資料,剔除與創業機會識別無關的內容之后,得到59個頻繁出現的概念,并通過范疇化(部分概念經過兩次范疇化)和最后的范疇歸并,歸納出6個范疇歸類。

3 旅游小企業的分類

創業動機作為機會識別的觸動因素,對創業機會識別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參考梁微等的分類方法,根據創業動機和目標兩個維度,將訪談的旅游小企業分成三類:生活方式型、維持生計型和商業型(如圖1)。圖1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為9個象限,第二、第三象限屬于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業,第五、第六象限屬于維持生計型旅游小企業,第七、第八象限屬于商業型旅游小企業。

生活方式型創業者一般是外地人,過來陽朔旅游或學習,喜歡上陽朔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留下來,順便做點小生意,維持日常花銷。這一類型創業者追求較高的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希望通過企業經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經驗特長,來實現自我價值與夢想,享受目前的生活狀態,經營企業只是為了追求一種生活態度。

維持生計型企業主可以分成兩類:一類以中老年婦女及退休人士居多,他們店面通常比較小或者直接以小攤位出現。另一類以年輕夫婦居多,他們不想到外地打工,一方面不想跟親人分隔兩地,另一方面覺得打工需要看老板臉色,自己當老板比較輕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一類型的旅游小企業規模一般不大,只要能維持生活即可,他們認為維持目前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商業型旅游小企業創業者的創業目的就是賺錢,他們關注最多的是經營實體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根據投資主體可進一步細分成家族商業型和私人商業型。前者產品由家族提供,有明確的計劃、方向,有些甚至會定期召開會議,分析近期經營狀況及顧客需求變化,并適時調整營銷策略,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后者的創業主體是個體或者合伙,創業就是為了盈利,希望能越做越大。

4 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過程及特征

旅游小企業創業者由于事件的刺激誘發出創業動機,經過機會感知、識別、創造以及機會評價,最終決定是否創業。機會感知源于對整體環境和行業特陛與環境的把握,感知市場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資源;并基于市場結構和個人創業能力的匹配進行機會識別;通過創造競爭優勢及團隊分工將需求與資源匹配形成商業概念;機會評價貫穿始終,關注重點是投資回報率。圖2是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過程模型,這與一般的企業家創業過程基本相同,但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4.1創業機會識別

4.1.1機會感知

旅游小企業的機會感知始于創業者對整體環境的把握,包括自然、人文、生活及市場環境等。對于維持生計型及商業型旅游小企業而言,陽朔的旅游市場環境是最重要的。創業者看中的就是陽朔的人流量、知名度,看中陽朔持續穩定增長的游客數量及市場前景。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業考慮更多的則是陽朔的自然、人文和生活環境,創業者喜歡陽朔的生活,覺得這里“山水很美(編號26)”、“生活比較休閑(編號08)”、“人很樸實、不排外(編號02)”。其次,私人創業者需要結合各行業特性和環境,對比投資成本和自身資金情況,結合創業動機、先前的知識和經驗以及社會網絡等以確定創業項目和產品。

生活方式型創業者一般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追求一種較高的生活質量,經營小企業只是為了維持日常生活。他們追求個性化與自由,因此一般會選擇家庭旅館、餐飲、攀巖、畫像等個性化行業。家庭旅館雖然投資成本相對高,但是允許創業者將自己的經驗、特長及個性作為附加,而且時間比較充裕,他們可以把家庭旅館交給親戚朋友或者員工打理,自己做想做的事,因而吸引了眾多生活方式型創業者。對于攀巖、畫像等個性化行業而言,創業者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認識更多這方面的愛好者,共同交流學習。這類創業者一般是個性張揚的年輕人或者藝術創作者,創業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只要能維持生活即可。

我之前是搞設計的嘛,做家庭旅館又比較輕松,自己又可以搞一下設計,平時這里都交給我父母打理,我都到處跑的

——編號17,酒窩

維持生計型旅游小企業的規模一般不大,投資成本相對低,以旅游紀念品商店為主。由于投資回報率比較高,資金相對不充足的創業者最青睞這種創業方式。西街上很多旅游小企業都是從擺攤賣紀念品起家,逐漸轉行或者擴張、或者專門化。一些有專門手工藝的創業者也會選擇這種創業方式,因為手工制作成本低,降低了風險。隨著旅游的發展,部分這種類型的旅游小企業會逐漸向商業型旅游小企業轉化。

商業型創業者存在于各種類型的行業中,家庭旅館、餐飲、旅游紀念品商店、旅游交通租賃等均有所涉及,以后三種為主。他們最主要考慮的是行業的投資回報率。從事家庭旅館的商業型創業者以當地人為主,主要是考慮到有親戚朋友從事相關行業,可以照搬或者借鑒他們的經驗。餐飲業和旅游紀念品的投資成本低、收益高。基本上所有飯館的受訪者都提到,餐飲業永遠不會飽和,因為游客的需求各不相同。旅游交通租賃類在陽朔主要是自行車租賃。創業初期投入并不大,但是需要依賴一定的社會網絡,他們一般都有固定的客源,與固定的旅行社聯系。

我姐在這邊做旅行社,她平時會給我們介紹一些固定的老外團隊,還能給游客介紹線路,拿景點優惠價,打包服務。而且我們還有很多老鄉在這邊做旅館、餐館等,他們有顧客也會介紹給我。當時就是看陽朔旅游發展前景不錯,再加上有關系才過來的。

——編號15,自行車租賃

最后,43%受訪的私人創業者表示還會簡單分析當前的市場結構,對比市場供需情況,以尋找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挖掘新的細分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這一階段的市場分析只是創業者的感知。生活方式型創業者及希望以此為起點的商業型企業主尤其重視這一點。前者個性突出,不愿意跟別人提供一樣的產品,希望在產品中加入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愛好。后者創業是為了積累資金,因此這次機會非常重要。他們一般會從定位、目標客戶群、產品等方面尋找差異化突破點。對于其他類型的創業者,他們只是市場的跟隨者。75%的維持生計型受訪者創業之初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這種不好賣就賣那種,沒有固定的產品。也有部分創業者已有親戚朋友在這邊開店,已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和經營經驗,只需要照搬過來即可。

Every place,all restaurant is not enough,peoplelike to eat different food.Like Muslin people.theydon’t eat fork,n0 restaurant here can allow it.

——編號31,印度素菜館

我是陽朔本地人,對這里情況非常了解,這里的餐廳都是針對游客的,到了淡季根本維持不下去。我不一樣,我針對的是陽朔本地人,就是酒吧的DJ,他們下了班就到我這邊來喝酒、吃宵夜,我淡季70%的收入是靠本地市場支撐起來的。

——編號05,大吃懶

4.1.2機會識別

相對于廣義的創業機會識別,這里是狹義的機會識別,包括兩部分:一是通過市場環境和具體的行業分析來判斷該機會是否屬于有價值的商業機會;二是考察對于特定的創業者而言,這一機會是否有價值。

首先,創業者需要進一步考察當前的市場結構。一般會先到陽朔逛逛,時間為半個月至3個月,考察內容包括創業者要進入的行業市場的經營者狀況、產品、進入和退出環境、顧客數量、需求、購物行為特征等,對比供給市場的飽和度和需求結構特征,來判斷創業的可行性。

我當時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在西街上逛,除了考察這里的游客數量、購買力、找店面外,還考察了城管的管理力度、街道的干凈程度和游客管理水平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游客的購買行為。

——編號09,俄羅斯商品城

其次,旅游小企業創業者會進行個性化識別,主要考慮創業者及其團隊的能力及擁有的資源,包括特長或經驗、經營能力、交際能力等。

對于生活方式型創業者,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特長或者能力的應用,比如設計、攀巖技術等,他們創業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例如西唐攀巖的老板提到他創業“純粹是因為自己有這個技術,想給愛好攀巖的人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所以主要是組織比賽的(編號30)”。維持生計型創業者覺得旅游業的進入門檻低,不需要特殊能力,“別人能做我也可以,別人不會虧我也不會(編號01)”。家族商業型旅游小企業由于有一定的經驗及經營能力,認為只需結合陽朔的市場結構特征進行一定的調整即可。對于私人商業型創業者,為了賺錢,他們會綜合考慮自己的特長、經營能力和交際能力,其中交際能力是最重要的。這與旅游業的服務性和關聯性有關,旅游業需要跟游客、旅行社、酒店、景點、當地居民等打交道,因此交際能力非常重要。

4.1.3機會創造

經過機會識別,創業者認為機會是有價值的,他們需要進一步分析怎么把機會轉換成商業概念。首先需要重點考慮怎樣創造競爭優勢,比如產品特色、裝修風格、產品/服務質量、銷售手段、地理位置等。生活方式型創業者主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先前知識經驗,主人從產品特色和裝修風格方面人手。例如酒窩老板提到,“因為我喜歡喝葡萄酒,所以就想開一間以葡萄酒為主題的旅館,我設計了一個酒窖,大堂和房間都擺滿了各種酒杯、茶壺,這些其實都是我平時要用的(編號17)”。維持生計型創業者主要從銷售手段人手;私人商業型旅游小企業各方面都有所考慮,對產品/服務質量和地理位置尤其重視,但這些并不是絕對的。

然后我們就開始分析怎么創造自己的優勢,我們重點考慮了地理位置,選擇這里是因為這是雙門面嘛,經過的人比較多。

——編號14,胡記餐館

此外,旅游小企業還需要考慮團隊因素,考慮是否需要合伙人,需要哪些合伙人,團隊如何進行分工等。由于初始資金的限制,或者為了規避風險,部分旅游小企業選擇合伙創業。創業者需要分析企業日常經營需要的人員,分析團隊成員各自的能力,并進行合理分工。例如西街英語培訓的三個合伙人最初就是“一個做推廣,一個負責教書、找市場、找老外,一個做后勤(編號29)”。

4.2創業機會評價

創業機會評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可行性,指的是創業者開發機會的資源和能力;二是盈利性,即投資回報率;三是風險性,即創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相應的規避風險的方法及退路。

西街旅游小企業創業者在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中存在著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會評價。首先,資金是所有創業者都必須考慮的,初期投資需要多少,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擁有充足的資金,能否籌集到資金,資金能維持多久等;其次是投資回報率的問題。這也是所有創業者都必須考慮的。一般創業者會根據個人及親戚朋友的經驗大概估算一下投資回報率,例如子馨客棧的老板娘提到,“最初是根據我姐的經驗,只要客源達到多少,每個房間收多少錢,投入成本多少,就大概估算了一下,覺得肯定不會虧就開始弄了(編號34)”。家族企業則比較正式而詳細。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生活方式型企業主追求的是一種生活質量。他們的投資回報并不僅僅是金錢或者物質,更多的是分析以這樣的投資來換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值得。最后是風險評價。資金、管理、人員、市場反應、外界環境等的突然變化都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期的風險,所以創業者需要明確怎么規避風險,想好退路。然而,由于旅游小企業規模小,投資少,75%的受訪者表示并沒有考慮過風險問題,他們認為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剩下的25%的受訪者也只是通過小規模經營、合伙經營的方式規避風險,有些認為做不好就回去干老本行,反正損失也不大。

事實上,創業機會評價貫穿于整個廣義的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中,機會識別和機會評價是共同存在的。在機會識別的初始階段,創業者可以非正式地調查市場需求,判斷這些需求是否得以滿足,滿足這種需求需要哪些資源;在機會識別的后期,這種評價主要集中于考察這些資源的特定組合是否能夠創造出足夠的商業價值,投資回報率和風險性如何。

4.3旅游小企業創業者的機會識別過程的特征

(1)環境因素是旅游小企業創業機會識別的動力源泉。旅游小企業機會識別始于環境感知,生活方式型創業者看中的是區域的自然、人文、生活環境,商業導向企業主更關注旅游市場環境。其次,行業特性及環境也是機會感知過程的重點考慮因素。不同創業動機的創業者會根據創業行業特性及環境,結合自身資源和社會網絡選擇創業項目。

(2)先前知識經驗及社會網絡影響突出。69.4%的受訪者有過相關創業經驗、旅游行業工作或者創業行業工作經驗,先前的知識及經驗使其更加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市場情況,更容易挖掘未被滿足的需求。另一方面,社會網絡為旅游創業者提供了經驗借鑒、顧客或者成為潛在顧客等,是其捕捉市場需求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的重要橋梁。

(3)創業動機不同,旅游小企業的機會識別過程存在差異。生活方式型創業者看中的是陽朔的自然、人文和生活環境,一般會選擇住宿、攀巖等允許他們把個人經驗、特長、個性等作為附加的行業。他們會對行業內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而不僅僅是物質回報。維持生計型旅游小企業主看中的是陽朔的旅游市場潛力。由于資金的限制,一般選擇成本較低的旅游紀念品行業,屬于“市場追隨者”,并不會進行機會識別和創造,只會簡單估算一下投資回報率,通過小規模經營規避風險。商業型創業者看中的也是陽朔的旅游市場潛力,一般會花一段時間到陽朔進行市場考察,細致分析行業市場結構,注重投資回報率評價。

(4)旅游小企業的機會識別過程更多是一種非正式的思想分析。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一般是非正式的,更多是基于自己或親戚朋友先前的知識經驗展開的一種思想分析。因此,創業準備時間相對短,83.3%受訪的創業者從萌生創業想法到真正創業的準備時間不超過3個月。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旅游小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并不是一個線性統一的過程,并不是所有旅游小企業都必須經歷完整的機會感知、識別、創造的過程。部分創業者,尤其是作為市場追隨者的維持生計型創業者,創業時考慮的僅僅是旅游市場環境及投資回報的問題,只存在簡單的機會感知和評價過程,機會識別和機會創造相對缺乏。

5 結論與討論

篇(6)

1 引言

并購是歷史的大趨勢。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曾經說過:“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兼并而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大公司是僅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自19世紀末開始出現公司兼并行為以來,迄今為止西方國家經歷了五次兼并浪潮,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公司并購活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活躍和頻繁。作為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應、節約經營成本、優化資本構成的一個有效手段,并購日益受到跨國公司的青睞。應當注意的是,并購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而且由于并購會導致企業巨大的現金流出,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解決資金缺口問題,所以往往要向外界籌資。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很多,目前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籌資方式和途徑主要有內部留存、增資擴股、金融機構信貸、企業發行債券、賣方融資和杠桿收購等方式。但歸納起來,無非是股權籌資和債券籌資兩種形式,且企業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籌集并購所需資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稱為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不僅要求籌集到足夠數額的資金,而且也要求以較低的代價取得。因此,在企業并購過程中進行籌資方式的稅收籌劃,從稅收的角度盡量降低并購成本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 相關概念界定

2.1 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是指企業間的產權交易行為,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兼并。兼并(m e rger)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通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兼并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這些企業喪失法人資格,并獲得對它們控制權的行為。廣義的兼并是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并企圖獲得其控制權的經濟行為。

(2)收購。收購(a cqu isit io n)是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股份的購買行為。收購涵蓋的內容較廣,其結果可能是擁有目標企業幾乎全部的股份或資產,從而將其吞并;也可以是獲得企業較大一部分股份或資產,從而控制該企業;還有可能是僅擁有一部分股份或資產,而成為該企業股東中的一個。

收購和廣義兼并的內涵非常接近,因此學術界和實業界都經常把兼并和收購合稱為并購(m ergeran d a cqu isit ion)。并購實際上包括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所有產權交易活動。

(3)并購的主體和客體。在企業并購中,并購主體被稱為收購企業、兼并企業、出價企業;而并購客體被稱為目標企業、被兼并企業、被收購企業。

2.2 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是資金不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借助股票這一載體直接從資金盈余部門流向資金短缺部門,資金供給者作為所有者(股東)享有對企業控制權的籌資方式。這種控制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利息, 分享紅利等。股權融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長期性。股權融資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2)不可逆性。企業采用股權融資勿須還本,投資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場。

(3)無負擔性。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的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2.3 負債融資

負債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籌資方式。相對于股權融資,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短期性。負債融資籌集的資金具有使用上的時間性,需到期償還。

(2)可逆性。企業采用負債融資方式獲取資金,負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

(3)負擔性。企業采用負債融資方式獲取資金,需支付債務利息,從而形成企業的固定負擔。

(4)流通性。債券可以在流通市場上自由轉讓。

2.4 稅收籌劃

在西方發達國家,稅收籌劃對納稅人來說是耳熟能詳的,而在我國,則處于初始階段,理論界對稅收籌劃的描述也不盡一致。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投資、經營、理財活動事先進行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節約稅收成本的稅收收益。稅收籌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收籌劃應作更寬泛的理解,如通過具體的稅收籌劃活動節稅、節省稅收罰款、節省稅收滯納金等;而狹義的稅收籌劃僅指通過具體的稅收籌劃活動節稅。

3 企業并購的稅收動因

隨著并購活動的縱深發展,出于單一動機的并購活動已不多見。在諸多動因的并購活動中,節稅問題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在現有的稅法條件下,稅收對并購的刺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標企業資產價值的改變是促使并購發生的強有力的納稅動因。根據會計慣例,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反映其資產的歷史成本。盡管可能也會提供有關重置成本的信息,但折舊的計提仍然是以資產的歷史成本為依據的。如果資產當前的市場價值大大超過其歷史成本(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尤其在通貨膨脹時期),那么通過賣出交易將資產重新估價就可以產生更大的折舊避稅額。在企業并購的購買法下,為了反映購買價格,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將增加,結果收購企業所享受的折舊避稅額超過目標企業在同樣的資產上所享受到的。從而并購后企業新的所有者可以享受到增加的折舊避稅額,而原來目標企業的所有者也可以通過并購方支付的并購價格獲得一部分相關收益。

第二,企業可以利用稅法中的虧損遞延條款來達到合理減輕稅負的目的。當某企業在一年中出現了虧損,該企業就不僅可以免付當年的所得稅,而且它的虧損還可以向后遞延,以抵消以后幾年的盈余。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外國企業所得稅規定的遞延年限均為5年。這樣,如果企業在一年中嚴重虧損,或連續幾年不盈利,擁有相當數量的累計虧損,就往往會被考慮作為兼并對象,或者該企業考慮兼并盈利企業,以利用其在納稅方面的優勢。

第三,當收購企業以可轉換債券方式收購目標企業時,即收購企業將目標企業的股票轉換為可轉換債券發行一段時間后再將其轉換為普通股股票。這在稅法上可以在收入中預先減去可轉換債券利息,具有抵稅效應,同時可以保留這些債券的資本收益,在債券轉換為股票后再支付,使企業享受延期支付資本利得稅的收益。

第四,當并購活動發生時,如果參與并購的雙方不是以現金支付,而是以股權交換的方式進行,將目標企業的股票按一定比率轉換為收購企業的股票。這樣,由于在整個過程中,交易雙方的股東既未收到現金,也未實現資本利得,所以這一過程是免稅的。通過這種并購方式,在不納稅的情況下,企業實現了資產的流動和轉移。

第五,稅收的其他刺激。企業在并購中,充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對并購企業組織形式、并購行業、目標企業所在地以及對并購的籌資方式、交易方式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取做出事先的籌劃和安排,可以盡可能的節約納稅成本,使稅后收益長期穩定增長,從而進一步促使了企業并購行為的發生。總而言之,稅收在并購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企業在并購的決策和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策劃對象。如何依法納稅并主動利用稅收杠桿將企業并購的各個環節同減輕稅負結合起來以謀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已成為企業經營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并購融資中稅收籌劃的實務操作

籌資方式下稅收籌劃的主要切入點是稅法規定企業的債務利息可以在稅前利潤中扣除,這對參與并購的企業同樣適用。因為按照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利息支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在稅前列支,而企業支付的股息則只能在稅后利潤中分配,不能作為費用在稅前扣除。這樣一來,企業在進行籌資稅收籌劃時,就必須在籌集債務資本還是籌集股權資本之間做出選擇。當然,企業對籌資方式的選擇應當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不能僅僅考慮最大程度的減稅。減稅意味著要增加企業債務融資的比例,但是隨著債務融資比例的上升,一方面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即使企業的財務風險處于可控制的范圍內,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也未必會隨著債務比例的上升而上升,而自有資本利潤率的提高才是企業股東追求的目標。因為自有資本利潤率越高,意味著股東的投資回報率也越高。通常情況下,當企業息稅前的投資收益率高于負債成本率時,提高負債比重可以增加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這時,選擇較高比例債務融資的融資方案就是可取的。反之,當企業息稅前的投資收益率低于負債成本率時,債務融資比例提高,股東的投資回報率反而下降,這時高債務比例的融資方案就未必可取。下面舉例說明。

案例:a公司為實行并購須融資400萬元,現有三種融資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完全以權益資本融資;方案二,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融資的比例為10:90;方案三,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融資的比例為5 0:50。利率為10%,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在這種情況下應如何選擇融資方案呢?(假設融資后息稅前利潤有80萬元和32萬元兩種可能。)

篇(7)

分類號 G250.7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04

Study on Service Efficiency of Digital Libraries

Mei Xiny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se fund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object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 including digital services. Herein, an approach of analyzing the efficiency of digital services is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services offered, and help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s’ decision-making and the overall social efficiency of digital services offered.

Keywords Digital libraries. Service efficiency. Digital service.

效能是當前人們經常討論的一個術語,越來越多的組織部門在尋求盡量減少“無效能”狀態的有效途徑。效能和投資回報(ROI)率水平可作為公共權力管理機構(如地方政府)用來評估決策是否有效的參數,并證明一些公共設施和服務存在的價值。但由于公共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處于無形價值狀態,使得人們在分析公共服務效能時,難于使用正常的方法和程序評估公共服務的效能。

當前,圖書館正不斷通過開展和擴大數字服務范圍來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雖然服務內容在不斷增加,但只有少數的研究在評估其服務效能。在相關文獻中,有許多論文側重于將圖書館服務作為一個整體來評估,但較少將重點放在具體的服務項目上,特別是數字服務[1]。本文的目的是變換角度,以重慶大學圖書館(CUL)作為例子,展示數字圖書館服務效能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專注于組織機構提供的各種服務,而不是僅僅關于整體效能的計算。這項研究以問卷調查為基礎,目的是確定各項服務的價值。為了計算出相應的成本,還必須監測各項數字服務被訪問的頻率。結果表明,相對圖書館提供的其他服務而言,通過遠程訪問提供特定的數字服務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

1 圖書館服務及數字化服務

1.1 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本準則

圖書館作為一個實體,其服務應對社會所有成員開放,這就要求圖書館具有信息化技術方面(如軟件等)相應的設備以及所創建的數據庫和信息資源,并創建一系列遠程服務滿足那些無法親臨圖書館的人。為了保障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能長期順利開展,就必須具備充足的資金。而事實上,即使是在最富裕的社會中,也不能保證有充足的資金用來提供服務。因此,為了更好地規劃和實現資金分配的最優化,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本準則應是優先發展正在規劃中的服務。

1.2 圖書館服務的分類

對圖書館服務進行分類,旨在定期進行評估,并加以完善。當前,圖書館服務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一級服務(文件服務):使可利用的主要文件保存在圖書館館藏中,它涉及自助服務和輔助借出。

(2)二級服務:書目檢索和參考服務,又作記錄圖形(文件描述)和事實(事實描述)服務;書目信息服務(獲取OPAC電子目錄,內部和外部數據庫,處理搜索和當前內容服務)。

(3)三級服務: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閱讀推廣服務。

(4)特殊服務(例如某些特定地區所要求的服務,或一些特殊和傳統的服務)。

(5)圖書館所提供的休閑服務(包括上網)。

基于開展以上服務,需要圖書館緊密結合信息和通信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向公眾證明圖書館不僅是一個“供借閱的圖書館”,而且還是一個可通過遠程方式向公眾提供數字化服務的現代化信息和教育機構[2]。

1.3 圖書館主要的數字化服務

當前,具有開報信息和整理檔案方面經驗的圖書館員,也較為擅長網絡信息服務的開發和管理,具備創造、管理和利用復雜數據文件的能力,他們能為用戶熟練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數字化服務:

(1)開發和分發工具,如軟件和計算機;

(2)確定和鼓勵讀者參與學術活動;

(3)提供有關工具使用和信息方面的培訓;

(4)發展豐富的信息空間,包括電子郵件、郵件列表和讀者討論區;

(5)通過讀者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聚會鏈接實現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的聯系;

(6)建立方便和“中性”設置的公共接入終端。

由此可知,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模式正在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故需不斷評估其服務效能來支撐這一模式。

2 信息服務的價值評估

目前,圖書館對現有信息服務的擴展和公共服務框架的更改,同樣也面臨著缺乏公共資金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找一種方法來分析每項服務的價值,評估其服務效能。

為了確保其效能的最高水平,一般采取的方法是通過評估公共服務提供者的業績來對他們施加壓力,施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縮減經費。由于公益性組織需要不斷有來自國家、省、市和地區的撥款和有關捐助來維持正常運行,并改善服務,這就要求建立一個標準以全面地分析公共服務提供者的業績。20世紀,美國建立了一個所謂“物有所值”的理論(VFM),我們可以據此對圖書館信息服務效能進行評估。

物有所值(VFM)評價方法其定義為“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和質量的最佳組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物有所值(VFM) 的理想化是代表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組合。這種組合不可能自然而然就達到最理想化。它是用來評估組織是否已取得在可利用資源范圍內所提供服務的最大利益。當然,與此同時,還需要考慮諸如質量、成本和使用資源的組合是否適合特定的用途以及物有所值(VFM)的時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物有所值(VFM)理論評估信息服務價值的同時,還必須評估基于服務消費的消費者的收益水平。可以用來評估收益水平的方法,包括公共投資回報(ROI)和條件價值評估(CV)[4]。通過消費者收益水平來衡量成本和效益,決定服務的價值。

給消費者帶來的收益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分別加以標識。

(1)間接方法。就是基于對消費者市場行為的觀察,其服務價值可通過經濟模型導出。這可以解釋消費者行為即顯示偏好(RP)和非市場商品價值之間的關系。間接方法因而在分析消費者的顯示偏好(RP)時起作用。

(2)直接法。它試圖通過采訪消費者直接找到價值。這種方法被稱為詳細地陳述偏好(SP),即假想市場的方法。詳細地陳述偏好(SP)的方法可以獲取公共資產的總價值,包括收益和成本的顯性和隱性價值,而間接方法中提到的顯示偏好(RP)方法只能獲取顯性價值。

條件價值評估(CV)方法使用詳細地陳述偏好(SP)方法調查受訪者,通過他們愿意支付消費即WTP(事先設定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或因不能夠使用該服務而愿意接受一定的最低量補償,即WTA(評估由于未使用該服務所導致利益的損失),來評估一個假想市場上的公共服務。

在上述方法WTP(用戶支付意愿)或WTA(接受補償意愿)的幫助下,條件價值評估(CV)法可計算效益。在可能改善的背景下,WTA顯然與權利“現狀”有關系。如果“現狀”是可能造成用戶損失,那么相應的方法為WTP。目前的文獻主要側重于WTP方法的應用。因為側重于結果比較的研究表明,WTA和WTP的使用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圣路易斯公共圖書館,其WTA/WTP比值約為4.5,而挪威公共圖書館的WTA/WTP比值是5.0,大英圖書館的比值是4.9[5]。因此,比值在4.0至6.0的范圍內的實例均可用于驗證。

3 研究對象過程

3.1 數字圖書館服務單元

過去文獻中一般提到的圖書館和信息服務的分類不太適用于測量效能的具體目的,原因在于監測基于圖書館用戶行為的各個類型的服務有難度。就重慶大學圖書館(CUL)而言,信息系統提供了最先進的解決方案,明確給出了各項服務的次數,使用倒計數法,防止重復計算。這種方法只計算最后提供的服務。例如,如果用戶下載電子書,僅計算下載的文件次數,而不計算連接數據庫或網絡的過程次數(見表1)。每年數字圖書館服務單元的統計如表1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每年只進行一次效能評價)。

3.2 圖書館服務的效益

為了更接近于評估實際,筆者利用重慶大學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數據來測定用戶對象每項服務的使用頻率,并通過條件價值評估法(CVM,也叫問卷調查法)來確定感知的價值。

使用WTP方法來確定所有圖書館服務的感知價值是基于2015年以重慶大學圖書館(CUL)為對象進行的網上問卷調查(每年大約借出圖書38萬冊)。該調查遵循以往許多WTP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問卷采用計算機輔助網絡調查系統(CAWI)進行。在3158名受訪者中有789名完成了調查,回應率是25%,受訪者全部從讀者中隨機選擇。雖然網上調查往往受到有限樣本和受訪者是否有時間等因素的限制,但是,我們并沒有從群體的性別和年齡結構中觀察到存在著顯著偏差。此外,雖然自助借書被視為圖書館提供的最重要服務,但受訪者分配的WTP明顯依賴于實際需要和受訪者喜歡的書本類型。因此,在2015年進行的另外一次CAWI調查中(536名讀者的隨機樣本)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數值。在此次調查中,圖書體裁對WTP的影響是可控的。

此次調查所問及的圖書館服務的問題如下:試想一下,你可以完全改變重慶大學圖書館(CUL)的融資體系,如果重慶大學圖書館(CUL)的讀者被要求直接付費購買服務,假如你不得不為每項服務支付一些費用,你愿意支付多少?

在些需要特別說明一下,計算出的WTP值不能簡單地被其他研究所采用。因為該值受若干局部特異性決定因素(服務重要性、用戶滿意度、使用的目的、可替代成本、收入和其他個人特性)的影響。此外,還應該注意本研究中關于WTP的計算。表達每項服務的價值可能會導致分配給圖書館所有服務的價值偏離總的WTP。為了控制這種效果,我們還要求受訪者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分配:(1)圖書館所有服務總的WTP和WTA值;(2)重慶大學圖書館(CUL)服務的替代成本;(3)重慶大學圖書館(CUL)的總資金分配。

為了分析方便,每位受訪者平均替代年成本是186元。正如預期的那樣,這個值接近總的WTA(162元)。而另一方面,總的WTP(26元)代表了另一種極端值,主要是由于無事實根據的預算限制和“溫光”效應的影響。如果圖書館用戶被問及每項服務的價值,不需要考慮個人服務在一年內使用的頻率,以減少負面影響,這樣獲得的WTP會更加準確。而且,資金分配的方法被認為是一種妥協值,不容易產生精神賬戶。計算出的資金分配的平均值為97元。當重新計算每位讀者的效益總值時,我們獲得的結果是97元,其對應于平均值。見表2(2015年重慶大學圖書館有97 532位讀者)。

3.3 圖書館服務成本

把圖書館的成本(個人會計項目的支出)分別適當納入圖書館館藏、借用、文化和教育活動、圖書館場所、人員和間接成本的同時,有必要考慮到圖書館活動的分布、執行的空間狀況調查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工作時間按活動日歷進行)。這樣,所獲得圖書館每項服務的總成本信息對于圖書館服務效能來說是比較恰當的。本文分析中使用的成本數據均來自于重慶大學圖書館(CUL)2015年的財務報表,時間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在圖書館各項服務(在所需的服務結構中)的成本計算中,成本費用可分成四個部分。

(1)圖書館館藏以及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費用。通常包括數據庫、文化和教育活動、法律費用和欠款回收的費用,這些費用必須由大多數服務共享成本。因為它們依賴于空間,它們存在于大多數服務之中,而且這項費用與圖書館館藏的使用是相關的。空間狀況調查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進行空間的功能分類,根據其功能用途來劃分總面積。第二步,功能區使用的份額取決于基于一個月監測的每項圖書館服務的數量。

(2)空間成本。空間成本的費用根據空間狀況調查的結果來分。

(3)員工成本。為了確定員工成本,有必要將員工分為幾個小組:(a) 服務雇員,成本計算到基于工作時間的每項服務中;(b)負責采購、管理和編目圖書館館藏的員工,成本按照采購圖書相同的比例來分,也有必要考慮到他們提供數字在線服務的份額(特別是在線目錄);(c) 數字化員工,費用根據數字化文獻的使用程度,分為現場數字服務和遠程訪問兩個方面;(d) 其他工作人員,包括IT專業人士、經濟學家和管理人員,其成本按相同的開銷來分。員工成本被分配到基于典型工作時間表的圖書館服務上,在263個工作班次中,隨機選擇了63個員工(占所有員工的21%)。

(4)管理費用。即開銷成本,按每項服務直接成本的比例來分。將所有先前分配的服務費用加到一起,確定它們的百分比份額,再根據總的管理費用(開銷成本)來進行分配。

4 結果與討論

首先,每項圖書館服務效益使用WTP法評價。表3顯示了數字服務所獲得的詳細結果。與現場數字服務相比,更大的效益是與遠程訪問的數字服務相關聯的。具體而言,具有最高價值的圖書館服務是“搜索目錄”和“電子書下載”,這是最經常使用的。具有最高的單元效益與“使用電腦”和“電子書下載”有關。

確定總體服務的整體利益是基于使用頻率的加權平均數。這也被用來評價圖書館其它服務的效果。圖書館服務所產生的平均感知價值見表2所示。結果表明,數字服務為圖書館的整體感知價值貢獻了8.7%,僅次于自助圖書借閱(85.5%)之后。

每項服務的成本是根據本文第3.3節所敘述的內容來計算的。根據成本明細,服務成本的總費用是6 970 992 元,除了自助圖書借閱,其中管理費用里面的數字服務占最高比例為4.46%(表4)。員工的成本決定了這項服務的相對最高成本。

需指出的是,服務的單元成本,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服務成本除以每年的使用頻率而得到,見表2。基于所獲得的結果,可以通過如下方式確定數字圖書館服務的CBA(成本利潤法)和ROI(投資回報率):

現場的數字化服務計算結果如下:CBA=成本/利潤=2838158/2150120=1.32=1:0.76。

投資回報率(ROI)=(收益-成本)/成本=(2150120-2838158)/2838158=-0.24。

遠程訪問的數字化服務計算結果如下:CBA= 4676291/17985735=0.26=1:3.89。

投資回報率(ROI)=(17985735-4676291)/ 4676291=2.85。

結果表明,現場數字服務不提供積極的凈效益,產生的是負值(即總利潤減去總成本,大約是-68萬元)。另一方面,對于遠程訪問的數字服務,總收益幾乎是成本的四倍。表5顯示了與圖書館其它服務效能的比較。由此看出,數字服務的成本利潤約占31%。這表明,重慶大學圖書館(CUL)提供的所有服務中,數字服務具有最高的投資回報率(ROI,174%);提供正投資回報率的其他服務,分別是自助借書和其他技術設備;圖書館投資的總回報率約為44%。

5 結語

篇(8)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6-0040-02

1 國外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歷程

理論界普遍認可的最早的具有私募股權基金性質的公司是1946年成立的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C)。該公司創立的目的在于向本身缺乏商業信用、難以取得銀行貸款的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幫助被投資企業成長,獲取資產增值收益。從1946年至今,國外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6年至20世紀70年代末。以ARDC公司的創立為標志,在美國逐漸出現了一批以投資于中小科技型企業為主營業務的投資管理機構。這一時期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一些小型的私人資產投資,投資規模普遍較小,社會影響力較低。

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私募股權基金在社會上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市場。受益于資本收益稅的減免、對養老基金限制的放松以及穩定的股票市場,這一時期的私募股權基金實現了快速發展。在規范化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運作的資金從47億美元上升到1750億美元。1983―1994年,美國共有1106家接受過私募股權投資的企業上市。機構投資者代替小型私人投資成為主要的資金來源;投資方向也不再局限于中小科技型企業,而是幾乎滲透到了所有產業;在投資形式上,杠桿收購成為重要的方式之一,并在第一次全球性并購浪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單項投資規模越來越大,1989年KKR集團以311億美元收購RJR煙草公司,創下了私募股權基金單項投資紀錄,直到2007年才被黑石集團以390億美元收購EOP公司所打破。

第三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這一時期,私募股權基金在制度化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管理模式越加規范化。經過市場競爭,諸如黑石等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超強募資、投資能力的大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這一時期在投資方向上的重要特點是對信息產業的投資,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伴隨著20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期。

第四階段,從21世紀初到2008年金融危機。由于全球化資本市場逐漸形成、新興經濟體持續保持高增長,國際私募股權基金迎來了又一次發展高峰。大型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已經幾乎可以參與全球各個地區、各類產業、各種形式的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成為與銀行、股票市場并立的投融資方式。并購基金、夾層基金、不良資產基金等各種新興投資方式得到廣泛應用。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造成了重大沖擊,一批競爭力不強的基金管理公司被市場淘汰,而生存下來的基金管理公司則在風險管控、運作模式、業務范圍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調整,進一步強化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現狀

1985年9月,中國第一家具有私募股權基金性質的公司――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開啟了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探索之路。1998―2000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的興起為契機,私募股權基金行業迎來了第一次發展高峰。到2000年年末,以風險投資為主體的各類投資機構所管理的資產已達405億元[ZW(]王燕輝.私人股權基金[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ZW)]。2005―2008年,深交所中小板成立,股票市場進入牛市通道,《合伙企業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出臺,為私募股權基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了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進一步快速發展。2008年年末,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資本市場,我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危機過后,隨著國內經濟逐漸企穩回升,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重新步入增長的軌道(見圖1)。

如圖2所示,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年度募資金額與股票市場走勢基本吻合,時間上略有滯后。其原因在于,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是IPO。以2012年為例,全年共有177筆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案例,其中以IPO方式退出的案例共有124筆,占全部退出案例的70.06%。①因此,股票市場的走勢直接影響投資人對于投資回報的預期,進而影響到整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募集資金能力。

3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呈現的最新特點

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自2012年以來,國家針對證券市場進一步從嚴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出臺,使得私募股權基金在募集資金來源、投資方向和退出渠道等方面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從募集資金來源看,早期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外資,比如軟銀集團投資阿里巴巴、紅杉資本投資如家快捷酒店、凱雷集團投資分眾傳媒等。近年來,國內私募股權基金發展迅速,涌現出諸如中信資本、弘毅投資、九鼎投資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引導基金、國有控股基金、國內民間投資者已成為主要的募集資金來源。2012年,披露金額的344只人民幣基金共募集資金181.35億美元,占全部募集金額的71.64%;而同期外幣基金的募集金額為71.78億美元,占全部募集金額28.36%。2013年上半年,披露金額的59只人民幣基金募集資金44.72億美元,占全部金額的72.11%,而同期外幣基金的募集金額為17.3億美元,占全部金額的27.89%。[ZW(]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ZW)]

從投資方向看,早期的私募基金主要投放于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項目。近年來的投資方向已經幾乎覆蓋了全部產業。2012年,投資金額排在前5位的行業是:互聯網、房地產、能源礦產、金融和生物醫療。2013年上半年,投資金額排在前5位的行業則是能源礦產、房地產、互聯網、食品飲料和生物醫療。

從退出渠道看,早期的私募基金行業由于市場競爭相對較小,有較多的項目以IPO的方式實現了退出,并可以取得高額的收益回報。近兩年來,由于私募基金行業競爭加大,且IPO限制增多,退出方式也更加多樣。2012年,在全部177筆退出案例中IPO仍占124筆,同時出現了股權并購重組、管理層收購、股東回購等多種退出方式。而到2013年上半年,在全部35筆退出案例中,IPO僅占6筆且均為境外上市,而并購退出占有14筆,成為主要退出方式。不僅IPO所占的比重減少,投資回報率也出現下滑。2011年,在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IPO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5.7倍和5.8倍;而到2012年,兩項數據分別降為3.53倍和4.31倍。2013年上半年,6筆IPO退出案例均為境外上市,投資回報率僅為1.64倍。[ZW(]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ZW)]

4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趨勢展望

通過前文對中國及國外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發展的回顧,可以總結出一些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約束條件。一是國家政策。比如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在20世紀80年代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養老基金等社會資金投資于私募股權基金的政策限制放松。中國在近些年以來,隨著《合伙企業法》等政策法規出臺,為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資本市場。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收益最終要體現在資產增值上,因此一個穩定的、走勢良好的資本市場對于該行業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如前文所述,中國近些年的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金額同國內A股市場走勢基本吻合。三是宏觀經濟狀況。同大多數行業一樣,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同樣受到宏觀經濟周期影響。在經濟高速發展期,市場資金充裕,被投資企業的發展環境好,私募股權基金更加容易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整個行業自然能實現快速發展。而在經濟下行周期,市場資金緊缺,被投資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下滑,私募股權基金要取得良好回報的難度和投資風險大大增加。四是新興產業或新興市場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曾分別為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創造過兩次發展高峰期。今后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依然需要尋找到新的系統性投資機會。五是行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結構、技術方法的調整,私募股權基金需要不斷創新運作模式,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基于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發展條件的分析,可以預期我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在未來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1)隨著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建立健全、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在整體上會保持持續發展態勢。

(2)由于國家對股票市場監管不斷加強,特別是通過實施持股鎖定期附條件延長、減持價格限制、股價穩定機制等措施,對一級、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差加強管理,對于通過IPO實現項目高回報大大增加了難度,更多的項目回報率會趨于理性,行業整體的平均利潤率趨向下滑。

(3)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對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強,特別是新三板擴容步伐越來越快。未來以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券商柜臺交易、PE二級市場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將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反過來也會推動衍生出更加多樣化的投資方式。

(4)基金管理公司將出現分層趨勢。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和發展,會形成一批具有強大募資、投資能力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另一方面,也會涌現出更多的在投資區域、投資方向或運作模式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而既沒有規模優勢,又缺乏專業特點的基金管理公司,將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參考文獻:

[1]歐陽瑞.中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治理結構探討[J].科技廣場,2007(2).

[2]王燕輝.私人股權基金[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3]蔣悅煒.私募股權基金與中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研究.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數據庫,2012.

[4]金中夏,張宣傳.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金融,2012(13).

篇(9)

產權式酒店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的阿爾卑斯地區,由“時權酒店(Timeshare Hotel)”演變而來,最先由瑞士企業家亞歷山大耐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成為風靡全球的休閑旅游度假方式。產權式酒店是指建設單位開發建設后將客房產權分割出售,酒店配套經營性用房及設施由建設單位或酒店產權人所有并由其統一經營管理的酒店,它是房地產業與酒店業、旅游業相互融合的創新型的投資產品,已成為一種投資時尚。

投資產權式酒店可以通過貸款抵押的方式進行。貸款抵押是指購房人在支付首期規定的房價款后,由貸款銀行代其支付其余購房款,將所購商品房抵押給銀作償還貸款履行擔保的行為付款方式。由于產權式酒店銷售方式、投資回報承諾等有違規之嫌,加之存在信息不對稱,開發商、酒店管理者追求各自利益,產生道德風險,這些風險都會導致銀行產生信貸風險。在國內,產權式酒店業在短短的時間內已開發了200余家,新的紛爭也伴隨而起,中國農業銀行桂林分行訴朱某、陳某、陽朔縣某房地產旅游公司金融借貸糾紛一案就是最好的例證。目前,成都多家銀行已暫停對產權式酒店貸款,究其原因,與其說是銀行收縮銀根,還不如說是為了保障銀行信貸資金安全。

然而,在學術研究領域,關于產權式酒店的研究剛起步,學者們對產權式酒店的研究多數集中在經濟和管理領域,而且主要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從法律領域研究比較少,且有待進一步深入。在法律研究領域,主要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為視角,提出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在銀行利益保護角度,無論是經濟還是法律方面,學者們都還未涉足。所以,本文擬以保護融資方銀行的利益為視角,探討對產權式酒店信貸風險的規制,以期銀行業、酒店業和旅游業能呈健康而有序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產權式酒店法律規制的缺陷

在國外,分時度假產品比較發達,對分時度假產品購買者、消費者等相關利益者保護較為完善。如歐洲的《歐洲聯盟分時度假指令》,要求成員國必須頒布分時度假產品的法律法規,并對“冷靜期”制度、事先告知、標準合同文本等作詳細規定。馬來西亞的《旅游分時度假政策指南和要求》,要求每半年對外公開財務報表,實行強制信托制度。美國的《分時度假房產法案》,限制違規經營者,規范分時度假市場。但是,在對銀行利益方面,仍然是空白。

在我國,目前關于產權式酒店的專門法律法規,僅有《海口市產權式酒店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是我國第一部關于產權式酒店管理的規范性法規,明確了用地性質、建設銷售流程及產權登記等問題。但該辦法是一部地方性法規,不具有普適性,全國性的法律法規還處于空白階段。融資方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是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指引》、《合同法》、《擔保法》、《商品房銷售辦法》、《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廣告法》等等。

然而,產權式酒店作為一種“舶來品”,投資方式、法律性質等突破了傳統房產的內容,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并未對此作出區分,導致產權式酒店信貸風險遠遠高于傳統地產。如:《商品房銷售辦法》第11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采取返本銷售或者變相返本銷售的方式銷售商品房。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者變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銷售未竣工商品房”。但在我國,產權式酒店的開發商大多數是高投資高回報率吸引顧客,承諾的投資回報率高達5%-12%不等。所以,開發商承諾的固定回報是有違反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這可能會導致買賣合同無效或撤銷。同時,《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條規定:“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該規定大大降低了買賣合同與貸款合同之間的獨立性,將買賣合同與貸款合同在效力上做一定程度的結合,使得買賣合同的無效或解除將直接導致貸款合同的解除。所以,一旦出現法律糾紛,銀行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有效維護。又如,根據《房地產廣告暫行規定》的規定:“房地產廣告中不得出現融資或者變相融資的內容,不得含有固定投資回報的承諾”。由此可見,開發商以固定回報承諾吸引投資者,違反了國家相關金融監管規定的要求,可能會導致合同無效,承諾固定回報將無法得到法律保護,這就必然會直接影響到銀行如期收到還款,導致信貸風險的提高。

二、產權式酒店信貸風險法律規制的完善

雖然產權式酒店在國外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制度比較完善,但在我國仍屬于新生事物,需與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進一步磨合。產權式酒店涉及利益主體眾多,法律關系錯綜復雜,因此,對產權式酒店信貸風險的法律規制,不能簡簡單單地按照一般房產信貸風險規制。鑒于此,本文提出一些膚淺的建議,希望能引起相關實務部門的關注,以達到拋磚引玉之用。

(一)商業銀行應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

以2004年銀監會公布的《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指引》為指導,實施貸前調查貸后監控相結合的風險控制體系。商業銀行貸前應嚴格審查,對貸款人的房屋買賣合同、有關償債能力以及其提供的一系列證明文件嚴格審查并作詳細調查,實行嚴格的審批責任制度,避免發生因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而導致貸款合同無效的情況。同時,銀行在對貸款進行審批時,也應將開發商、酒店管理公司的資信作為考察對象,是否具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信譽狀況、經營能力等等,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借款人日后的還款資金來源問題。貸后應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管,加強跟蹤管理,及時發現風險因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以保證銀行信貸資金安全。

(二)產權式酒店開發模式:開發商、酒店經營管理公司聯合

產權式酒店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委托經營關系中,一方面,酒店經營管理公司是開發商事先選定的,開發商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且酒店的經營業績無利益牽連,所以開發商在選酒店管理公司時,僅以酒店銷售業績為終極目標,不考慮于酒店經營能力。另一方面,產權式酒店的性質決定了投資者不參與公司運營,酒店的經營利潤除了受所處的地理環境、配套設施外,更重要的是經營者的經營管理能力,對于涉及到具有專業色彩的市場定位、經營方向、經營戰略、經營策略以及管理方案等內容完全由管理者判斷和決定。然而,投資者對這些因素無法監督,加之酒店必須整體經營,投資者眾多且比較分散,投資者想退出或更換酒店管理者都比較困難,從而產生較大的風險。

在該行業發達的歐美國家,酒店經管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開發商本身就是在酒店行業富有經驗的經營者,因此我國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采取開發商與經營管理商聯合開發的模式,這樣具有以下優勢:1.開發商在酒店修建規劃時,會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影響酒店經營因素上,如:地段、周邊的商務環境、配套設施等。2.經營管理公司參與酒店開發,可以把開發商、酒店經營管理公司和投資者利益捆綁在一起,避免三方因利益目標不一致給酒店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3.由于開發商與酒店的經營業績有著利益關系,開發商少不了會監督酒店的經營管理和支持酒店發展,使之符合星級酒店標準。這樣才能使產權式酒店發揮真正優勢,才能保證兌現對投資者的回報承諾,進而保證銀行還款來源。

(三)擔保公司為還款來源提供擔保

通過抵押貸款方式支付房款的投資者,還款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投資收益。投資者在投資的頭幾年獲得的收益,由房開商或酒店經營管理公司統一扣除并打入還款賬戶,以作為投資者對銀行的還款。產權式酒店經營管理公司向投資者承諾的回報率,通常是80%—100%的出租率來計算的,然而,根據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飯店出租率為61.07%,2010年全國飯店出租率為60.28%,2009年全國飯店出租率為57.88%。產權式酒店經營狀況更為不理想,平均入住率僅有40%,整體收益率偏低,高投資回報率的承諾能否兌現,將是一個未知數。

篇(10)

1概況

中國石油遼河冷家堡區塊白正式與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開發以來,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固樹立投資回報意識,努力追求最大的投資收益,規范經營,精細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2008年12月,投資回報率累計達到145. 35% 。

2投資管理模式

合作開發十多年來,在項目投資管理上全面推行“三優、四嚴、五控制”管理法,有效地提高了合作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具體如下:

2.1堅持“三優”原則,強化項目投資使用前期管理。

多年的實踐證實,正確的投資方向、科學的開發部署和優化的方案設計,是保證投資有效回報的基礎。為此,始終堅持把投資項目的前期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來抓,努力做到三個優化。

2.1.1優化投資方向。在確定合作項目投資方向過程中,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堅持“持續有效發展”的原則。冷家堡油田投人開發十五年,目前已進人快速遞減階段,為確保達到油田總體開發方案確定的目標,在編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始終堅持把“持續有效發展”作為優化投資方向的基本原則,優先保證勘探增儲項目,優先保證產能建設項目,優先保證轉換開發方式項目,優先保證重大安全環保隱患整改項目,冷家堡項目基本建設計劃投資中,擴邊增儲及產能建設約投資占總投資的85%,為油田持續有效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是堅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為用好投資這把“雙刃劍”,在實現產量規模穩定的同時,實現投資的有效控制。堅持把加強投資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作為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基點,嚴格按照股份公司《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辦法》的要求,對限上建設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規避投資風險,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2. 1.2優化開發部署。

冷家油田油藏埋藏較深,平均鉆井深度在2700米左右,鉆井成本高,油田產能建設投資占合作項目年度總投資的90%以上,抓住了產能建設投資就抓住了投資控制的根本,而優化開發部署是控制開發投資的關鍵。在開發部署優化方面,我們嚴格“遵循兩個原則,注重三個結合,把握兩個重點”。

兩個原則:一是遵循“先控制后開發、先高效后低效”的原則編制開發部署。二是按照“超前準備、分批實施、跟蹤研究、及時調整”的原則實施開發部署,提高了部署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

三個結合:一是年度開發部署與總體開發方案結合,保證開發項目可持續發展。二是年度開發部署與年度產量目標結合,依據原油產量要求安排開發部署工作量,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三是年度開發部署與年度投資計劃結合,在總投資規模不超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開發部署工作量,保證投資規模的有效控制。

兩個重點:一是科學安排井位部署,在優化油藏部署的同時,盡可能避開地面的溝渠等障礙物,盡量遠離村莊和經濟動物養殖區,最大限度降低環境污染及由此造成的賠償損失。二是合理規劃平臺組合,盡量利用和靠近老平臺規劃平臺位置,以便于集輸管網建設,最大限度利用已有道路資源,近兩年來共利用老平臺17個,部署新井20口,節省新征土地面積3.3公頃。

2. 1.3精細項目的前期工作,嚴格基建程序,確保投資經濟有效。

在生產經營運作中,一方面嚴格立項審批程序,嚴禁預算外項目發生。另一方面加強預算內項目的投資控制。對百萬元以上的較大型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和咨詢評估,在投資項目的決策上,運用現行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為投資項月的決策提供依據。主要應用評價指標如下:

A、財務凈現值(ENPV)≥0

B、內部收益率(EIRR)≥is(行業標準為is≥12%)

C、投資回收期≤6年

通過有效運用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控制項目投資,避免低效投入,杜絕無效投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效益。

2. 2.推行“四嚴”管理,強化項目投資使用過程控制

合作開發以來,我們通過認真摸索和總結,逐步形成了適合項目特點的“四嚴”管理辦法。

2. 2.1嚴格投資預算管理。

以股份公司審定的年度開發方案為依據,把合作項目的一切財務收支全部納人年度預算之中。

一是預算編制做到“全、準、細”。每年8月份,就開始組織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工作。開發部署一經確定,立即組織地質、_工藝部門核算工作量。財務部門依據措施I:作量安排,結合定額標準,測算編制預算方案。經過資金預算委員會討論通過后,呈報聯管會審定,作為全年財務收支的依據。

二是分解預算項目,落實控制責任。按照專業科室職能,把年度投資項目分解到14個職能部門,建立誰主管誰負責的目標責任體系,實行“單項指標雙向控制”,對影響作業區成本的關鍵費用,同時承包到機關部門;機關科室控制使用的成本費用,使用效果需經作業區認定,并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形成了作業區與機關相互監督、相互約束的成本控制機制。

三是建立預算執行分析制度。作業區實行旬度小分析,月度大分析;項目公司實行月度小分析,季度大分析。以年度預算為依據,按照投資、成本構成,分析超節原因,提出下步整改意見。

2. 2. 2嚴格投資計劃管理。

預算內的所有投資、成本項目全部納人年度計劃。實施過程中,按照年度計劃確定的項目、投資及本月度需要實施的工作量,在分專業召開措施技術論證會和經濟效益論證會的基礎仁,申報《工作定單》,經預算委員會審定后,下達月度實施計劃,杜絕計劃外項目和超計劃項目,保證了投資、成本的使用效果。

一是下達實施計劃堅持“三不”原則。既:可干可不干的項目不下達計劃,低效無效的項目不下達計劃,前期工作不落實的項目不下達計劃。

二是老區調整改造項目實行分級管理,雙向控制。即:作業區提出立項申請,經營計劃科組織相關主管部門現場核查,編制實施方案,提交資金預算委員會討論通過,按月度計劃下達實施。

三是對于突發性的生產急需項目,由主管部門按程序申報《腳目審批單》,下達計劃便函后方可實施。

2. 2. 3嚴格造價管理。

加強概算和合同標的審查,把住立項和簽約關;加強預(結)算審查,把住資金結算關。

一是建立內部價格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價格管理程序,除油田公司物資管理部門招標確定的物資采購價格外,所有產品、勞務和技術服務價格,在合同簽約前均要經過項目公司、油田公司兩級造價部門審批,兩級審計部門確認,出據《簽約前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結論書》,實現了價格的有效控制。

二是項目預算審查做到“四個結合”。即:與項目前期工作相結合、與施工圖設計相結合、與現場實際相結合、與信息價格和市場價格相結合,認真核對定額子目,細化量化工程量,做到“嚴、細、全、準、精”。

2. 2.4嚴格市場管理。

優秀的施工隊伍和質優價廉的供貨渠道是降低工程造價重要因素,規范的市場管理是控制投資的重要措施。基于上述認識,我們重點抓住施工、物采兩個市場的管理。

一是嚴格施工市場管理。加強資質審查,嚴把市場準入關,對無《市場準入證》和《物資采購網絡證》的單位和產品不予準人。對錄人市場的服務單位進行綜合評定,加強市場督查,建立質量抽檢制度,對連續兩次抽查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隊伍予以辭退。

二是嚴格物采市場管理。對油田生產建設所需主要物資、器材、化學藥品,實行網上采購或由遼河油田公司統一集中招標采辦。

2. 3落實“五項控制”措施,加強投資使用后期管理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嚴格設計變更、施工質量、現場驗收、結算過程和項目后評估等五個環節的控制,是提高項目投資回報的關鍵。

2. 3.1加強施工現場工作量變更的控制。

為減少或杜絕項目建設決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的“釣魚工程”,在工程建設管理上我們著重抓住兩個環節。

一是完善設計,減少設計漏洞。提供周密的設計委托書,配合設計人員做好地面普查、勘測,認真審查設計圖紙,減少設計漏洞,控制設計變更單的發生。

二是加強施工過程組織,保證工期要求。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依照設計要求組織項目施工,保證物資供應,減少工程停工、誤工現象。

2. 3. 2加強項目施工質量控制。

做到開工有報告、圖紙有審查、施工有方案、工序有交接、質量有檢查、過程有記錄、隱蔽有簽驗、交接有驗收、驗收有資料。重大項目實行工程監理制和第三方檢測制,確保施工質量。

2.3.3加強驗收質量控制。

地面系統工程及隱蔽工程,由遼河油田公司按專業組織項目驗收;其它地面工程,由項目公司組織驗收,做到驗收需申請,事前有會議,現場有分工,職責明確化。

2. 3.4加強結算過程控制。

工程項目結算必須經過項目公司和油田公司兩級審查,在取得《結算前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結論書》的基礎上,實行結算會簽制,嚴格把關,防止了效益流失。

2. 3. 5加強投資項目效益的跟蹤控制。

建設項目的經濟后評價作為項目建設投資全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未來項目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分析評價,對經濟風險大的區塊調整部署,減少風險投資。

上一篇: 投資概算論文 下一篇: 關工委工作要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A级毛∧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亚洲午夜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日本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