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發展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8: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職業發展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職業發展文

篇(1)

近年來,本科生出現了“就業難”的現象,就目前大的就業環境來講,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復雜,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職業規劃”的長期缺位。現在的社會是不斷在發展進步的,競爭日益激烈迫使用人單位不斷提升用人標準,雖然社會所提供的舞臺是十分寬廣,但是本科生如果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也會在漫無目的的求職中被淘汰或者在行業發展中成績平平。因此,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本科生應該懂得職業生涯規劃與自我管理的知識?,F就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淺談如下。

1 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對其認識不足

當前,在校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真正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為數不多。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非常了解的僅為1.8%,基本了解的為27.93%,略知一二的為51.35%,完全不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卻是有18.9%[1]。學校沒有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了解職業規劃信息和相關知識,加上大學生自己也從不去想職業規劃。因此,有一部分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根本不了解,甚至極少數大學生根本沒有聽說“職業規劃”這個說法。對職業規劃有所了解的,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規劃,但不會規劃,使這部分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無以適從。缺乏對行業、職位詳細信息的了解等,體驗不到真實的職業環境,做出的職業規劃在文字上顯得理想化,具體行動計劃上又脫離實際,忽視目標的堅定性和實施的靈活度。

2 高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職業規劃教育流于形式

有些高校即使給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指導,也不注重結合專業,不注重結合大學生個性特點,為了省時方便只考慮面向整體學生而進行泛泛的職業規劃指導。這是造成目前部分大學生職業規劃流于形式的傾向比較嚴重的原因之一。高校領導往往將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人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大學生職業規劃

工作沒有足夠的支持和幫助,指導職業規劃的專業隊伍缺乏,只是偶爾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課程或講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規劃教育,沒能提供完善的職業規劃服務。

3 職業規劃與大學學業是不相關的是大學生職業規劃觀念的誤區

職業與職業規劃這個在國外從娃娃就開始了解培養的常識,我們卻是在大學畢業的前夕才去考慮、關注和學習。很多大學生都會誤以為大學是大學,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慮就業/職業問題的,考慮就業/職業的理所當然的時間為大四、大五。認為職業規劃與大學學業是不相關的。職業規劃就是功利地為找工作做準備。

4 學校對學生職業規劃缺乏動態指導

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工作應從低年級就開始進行,幫助大學生規劃職業,為每位學生建立一份生理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個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的個人資料檔案,并以此進行動態輔導。大學生職業規劃是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而實際情況是不少高校只是在學生進入大學四年級后才進行職業規劃的指導,把職業規劃指導當成了大學生就業前的沖刺工作。

5 職業規劃的理想色彩較濃,沒有科學、實踐的認識,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估

大部分大學生對職業規劃認識模糊,缺乏對其專業和將要從事的職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發展前景等方面的基本了解,簡單地把職業規劃等同于職業目標和學習計劃,缺少理性思考與規劃,這反映了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問題上存在著感覺和認知之間的矛盾,表明大學生們對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還沒有真正的認識,缺少實際的實施,這必將影響到他們自我評估錯位,不能準確審視自己。自我評估是職業規劃過程中的一個起始環節,客觀、全面的自我評估是科學進行職業規劃的前提,它對職業環境分析,職業目標確立,生涯策略,生涯評估等環節及其連續過程的進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目前,很多大學生在自我評估方面是比較片面的,不現實的,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么,自己的技能專長是什么,自身的優勢弱點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有哪些等等。只有一個客觀,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才能知己之長,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目前就業形勢嚴峻,部分大學生不能找到理想的職業,不是沒有社會需求,而跟學生自我認識較為缺乏,未能從全面的角度對自我進行客觀、準確地評價,有著很大的關系。

6 擇業觀多元化,擇業意向不穩定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時代的變遷給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帶來了深刻影響[3]。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但是由于他們對職業價值觀的認知處于不穩定和發展的時期,擇業觀矛盾、并與現實沖突,擇業意向模糊善變,表現出各種不適應:或過分看重經濟效益任意選擇或放棄,或片面看待大城市,不肯屈就,或單以考研來逃避就業壓力;不少學生在擇業時不知如何決策,跟著感覺走,朝三暮四,擇業隨意和多變,也讓用人單位感到擔憂。

總之,職業規劃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果可以在大學階段最好最充分地為以后的職業發展而準備,那就可以相應地加快個人的職業發展歷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就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職業生涯的有利發展也會促進個人生涯的發展[4]。也可以說,在大學階段規劃職業就是為個人人生負責的表現。

參 考 文 獻

[1] 孫明.天津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需求分析.中國輕工教育,2008,(4):9496.

篇(2)

第一部分調查情況介紹(2)調查設計及樣本描述

第二部分基礎數據及相關分析(3)一,北京大學20__屆畢業班同學就業落實情況中期調查(3)

校園招聘開始3個月內,40的同學就業已經落實,60的同學尚未落實

博士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更慎重

北京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和博士,碩士研究生有很大不同在于其大部分將會選擇繼續深造.這種特點是學校進行職業指導的重要依據.

二,北京大學學生擇業的第一標準調查(4)

"與興趣相符"為第一首選,"與所學專業相符"最少首選

男生對"收入高"比女生更敏感,女生對"職業穩定"比男生更敏感

三,北京大學學生的畢業期望月薪調查(6)

大多數同學具有很高的心理期望,43.8的同學選擇了5000-8000元人民幣

同學對自己的月薪定位是綜合考慮了自己的學歷水平

女生對3000-5000元人民幣段的期望比男生更敏感,男生對8000元人民幣以上段的期望比女生更敏感

四,北京大學學生對學校在就業指導中作用的看法(8)

國家和學?,F行就業指導體系和機構在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非官方網絡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越來越起著重要作用

大多數同學認為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就業培訓和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

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學校不必為學生找不到工作負責

五,北京大學學生對于未來就業前景的預期(9)

31.6的同學尚未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

學生大部分對未來充滿信心,但仍有不容低估數量的同學缺乏信心

需要重點對本科生和在讀碩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幫助他們走出迷惘和擔憂

絕大多數學生對未來就業形勢感到悲觀

六,北京大學關于提高自我職業素質的看法和意向(11)

大部分學生認為求職前有必要進行職業傾向測試

多數學生愿意為職業傾向測試和求職技能培訓負擔一部分費用,其中本科生最積極

博士生對于職業傾向測試的需求耐人尋味地很高

學生的付費額度集中在100-400元人民幣之間

學校和社會在開展個性化的職業指導上尚有很大欠缺

第三部分相關說明(15)

北京大學學生就業及職業發展問題

(僅針對本部常規本碩博學生進行調查,未含醫學部數據,也未含除常規本碩博之外的其它類學生數據)

20__年2月

第一部分調查情況介紹

近年來,圍繞著高校學生就業及職業問題出現的熱門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就業難","出國熱","考研熱"都是具體的反應.尤其是隨著就業雙向選擇,大學擴招等政策的實施,高校學生就業心理預期,職業發展需求乃至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指導等問題都面臨著新的挑戰.

北京大學歷來領風氣之先,其學生就業和學校的就業指導等都走在全國前列.如今,北京大學正在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迅跑,世界一流的學生就業和職業指導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進行相關研究就顯得迫切.

本次調查作為"北京大學學生職業指導模式研究"課題的一部分,為整個研究提供基本數據支持.

調查采取抽樣問卷調查方式,問卷設計根據"北京大學學生職業指導模式研究"相關問題編定.為了方便調查,界定調查總體為北京大學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了最大限度消除壞樣本(抽樣框嚴重殘缺,方便樣本)的影響,抽樣框借助于校本部和萬柳學區的所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宿舍編號建立.所有上述宿舍進行統一編號,并根據宿舍床鋪的位置進行二級編號,保證所有在校學生都能包括進整個抽樣框.然后,在抽樣框中,根據隨機方式抽取相應數量的個體,然后在20__年2月21日進行入宿舍調查.下面是樣本描述.

共發放問卷1061份回收有效問卷(總有效樣本數)976份,有效回收率92.樣本構成情況如下:

表1.樣本性別比例()

57.4

42.6

表2.樣本專業比例

文科

理科

總樣本()

51.4

48.6

男生樣本占文/理科生樣本()

58.5

55.7

女生樣本占文/理科生樣本()

41.5

44.3

表3.樣本年級比例

年級

占總樣本比例()

本科非畢業班

15.9

本科畢業班

18.2

碩士非畢業班

19.7

碩士畢業班

18.3

博士非畢業班

11.1

博士畢業班

16.8

第二部分基礎數據及相關分析

一,北京大學20__屆畢業班同學就業落實情況中期調查

本次就業落實情況調查為中期調查,20__屆畢業生的就業季節始自20__年11月20日開始大規模組織的校園招聘,20__年5月30日是規定的就業分配最后確定日,前后大約為6個月.本次調查日20__年2月21日處于前后各三個月的中點.下面為中期調查顯示的相關數據.

39.7的同學就業已經落實(包括國內繼續讀書,到國外讀書,已找到工作),60.3的同學尚未落實(見表4).本科畢業班,碩士畢業班,博士畢業班的"尚未落實"呈現線性遞增趨勢,分別為43.5,62.9,85.(表4,圖1都有顯示,圖1更直觀).這一方面反映博士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更慎重,另一方面的原因還在于46.2的本科畢業生和17.7的碩士畢業生已經落實了到國內外繼續讀書深造,而博士畢業生相應樣本數據皆為0.

38.5的本科畢業生已經落實了在國內繼續讀書深造,這是北京大學高保研率的直接結果.7.7落實了到國外繼續讀書,因為大部分國外高校還未發來接收 通知,所以這一部分數據將會很快上升.由此看來,北京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和博士,碩士研究生有很大不同在于其大部分將會選擇繼續深造.這種特點是學校進行職業指導的重要依據.

表4:北京大學20__屆畢業班同學就業落實情況中期調查(截止調查日:20__年2月21日)

國內讀書

國外讀書

已找到工作

尚未落實

總畢業生()

17.4

6.6

15.7

60.3

本科畢業班()

38.5

7.7

10.3

43.5

碩士畢業班()

9.6

8.1

19.4

62.9

博士畢業班()

15

85

二,北京大學學生擇業的第一標準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41.1的北京大學學生將"與興趣相符"列為自己第一擇業標準,其次為選擇"收入高"的同學(30.1),再次為選擇"職業穩定"(16.3),選擇"與所學專業相符"的最少(12.5).(見表5和圖2)

對于"收入高",本科畢業班,碩士生(包括畢業班,非畢業班)更加敏感,本科非畢業班和博士生(包括畢業班,非畢業班)相對不敏感.

對于"與所學專業"相符,博士生(包括畢業班,非畢業班)相對更加敏感,其它班次相對不敏感.與此正好相反,對于"職業穩定",博士生(包括畢業班,非畢業班)相對不敏感,其它班次相對更加敏感.(以上分析可見表5和圖3)

表5:北京大學學生擇業的第一標準(按年級比較)

收入高

職業穩定

與興趣相符

與所學專業相符

總樣本()

30.1

16.3

41.1

12.5

本科非畢業班()

10.8

19.9

59.1

10.2

本科畢業班()

30.8

17.9

43.6

7.7

碩士非畢業班()

39.3

16.5

31.1

13.1

碩士畢業班()

24.2

17.7

48.4

9.7

博士非畢業班()

8.1

6.2

62.2

23.5

博士畢業班()

5.4

4.9

59.6

30.1

如果對擇業第一標準進行性別比較研究,我們發現存在很特異性的現象:男生對"收入高"比女生更敏感,相應選擇為男生33.6,女生為20.8;女生對"職業穩定"比男生更敏感,相應選擇為女生25,男生為13.1.(相關數據參見表6和圖4)

表6:北京大學學生擇業的第一標準(按性別比較)

收入高

職業穩定

與興趣相符

與所學專業相符

總樣本()

30.1

16.3

41.1

12.5

男生()

33.6

13.1

40.2

13.1

女生()

20.8

25

43.1

11.1

三,北京大學學生的畢業期望月薪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對于畢業月薪,大多數同學具有很高的心理期望,43.8的同學選擇了5000-8000元人民幣,35.2的同學選擇了3000-5000元人民幣,20.2的同學選擇了8000元人民幣以上,只有不到1個百分點的同學選擇了1000-3000元人民幣.(相關數據見表7和圖5)

本科非畢業班的同學對3000-5000元人民幣最敏感(67.8),其它各班次的同學對5000-8000元人民幣最敏感,博士非畢業班的同學對8000元人民幣以上較其它班次的同學更加敏感.而本科生(包括畢業班和非畢業班)的同學對8000元人民幣以上較其它班次的同學不敏感,尤其是只有1.9的本科非畢業班的同學選擇8000元人民幣以上.這反映了不同班次同學特異性的心理預期,說明同學對自己的月薪定位是綜合考慮了自己的學歷水平.(相關數據見表7和圖6)

表7:北京大學學生的畢業期望月薪調查(按年級比較)

期望月薪(單位:元人民幣)

1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以上

總樣本()

0.8

35.2

43.8

20.2

本科非畢業班()

2.1

67.8

28.2

1.9

本科畢業班()

5.1

38.5

46.2

10.2

碩士非畢業班()

31.1

45.1

23.8

碩士畢業班()

33.9

45.2

20.9

博士非畢業班()

1.8

59.1

39.1

博士畢業班()

36.3

44.6

19.1

如果對畢業期望月薪進行性別比較研究,我們同樣發現存在很特異性的現象:女生對3000-5000元人民幣段的期望比男生更敏感,相關數據為女生44.4,男生31.5,男生對8000元人民幣以上段的期望比女生更敏感,相關數據為男生25.6,女生6.9.這說明女生對畢業月薪的期望較男生要低,結合整個社會的宏觀環境看,女生的月薪期望比男生更加客觀一些.(數據參見表8和圖7)

表8:北京大學學生的畢業期望月薪調查(按性別比較)

期望月薪(單位:元人民幣)

1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以上

總樣本()

0.8

35.2

43.8

20.2

男生()

0.5

31.5

42.4

25.6

女生()

1.5

44.4

47.2

6.9

四,北京大學學生對學校在就業指導中作用的看法

1,關于最有效的就業信息來源,49的同學認為來自招聘會,21的同學認為來自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兩項合計達70,說明國家和學?,F行就業指導體系和機構在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有12的同學選擇作為最有效的就業信息來源,表明非官方網絡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越來越起著重要作用.(參見圖8)

2,絕大多數同學(89.8)認為學校有義務提供就業信息,大多數同學(55.7)認為學校有義務提供就業培訓,大多數同學(62.9)認為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見表10和圖9),但僅有26.3的同學認為學校應當為學生找不到工作負責.這表明:一方面,同學在就業問題上希望學校更多參與學生的就業指導,另一方面,同學自立意識很強,不認為學校應該為學生找不到工作負責,在就業問題上更看重個人的努力.(除特殊標明外,數據見表9)

關于是否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指導,各班次同學的看法接近,即6成同學認為有,2成左右同學認為沒有.(見表10)

表9:北京大學學生對于學校在就業指導中作用的看法

看法

不好說

學校是否有義務提供就業信息()

89.8

4.7

5.5

學校是否有義務提供就業培訓()

55.7

23.1

21.2

學校是否應當為學生找不到 工作負責()

26.3

49.8

23.9

表10:北京大學學生關于學校職業生涯輔導的看法

學校是否有義務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

不好說

總樣本()

62.9

23.4

13.7

本科非畢業班()

58.2

21.1

20.7

本科畢業班()

66.7

20.5

12.8

碩士非畢業班()

67.2

24.6

8.2

碩士畢業班()

59.7

27.4

12.9

博士非畢業班()

55.7

15.2

27.1

博士畢業班()

56.1

15.1

28.8

五,北京大學學生對于未來就業前景的預期

調查顯示,總共有31.6的同學尚未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其中以本科生(包括畢業班和非畢業班)和碩士非畢業班"尚未明確"的比率最高,分別為36.3,35.9,39.2,碩士畢業班和博士生(包括畢業班和非畢業班)"尚未明確"的比率相對較低,分別為19.3,3.3,9.4.這說明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明確自己職業定位的比率在增加.(數據參見圖10)

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71.6)對自我職業前景表示"很有信息"或"比較有信心",但仍有28.3的同學對職業前景表示"迷惘"或"很擔憂".這說明北京大學學生大部分對未來充滿信心,但仍有不容低估數量的同學缺乏信心.(見表11)

將對職業前景表示迷惘或和很擔憂的同學比率進行年級比較研究,我們發現,隨著年級的上升,迷惘和很擔憂比率呈顯著遞減趨勢(見圖11),這說明年級的增長同迷惘/很擔憂率是負相關關系.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超過一半(54.6)的本科非畢業班學生對職業前景感到迷惘和很擔憂,有33.4的本科畢業班和32的碩士非畢業班學生感到迷惘和很擔憂,(見表11和圖11)這說明今后北京大學需要重點對本科生和在讀碩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幫助他們走出迷惘和擔憂.

表11:北京大學學生職業前景自我預期

很有信心

比較有信心

迷惘

很擔憂

迷惘/很擔憂總計

總樣本()

16.6

55.1

21.1

7.2

28.3

本科非畢業班()

9.1

36.3

45.5

9.1

54.6

本科畢業班()

12.8

53.8

28.2

5.2

33.4

碩士非畢業班()

12.3

55.7

24.6

7.4

32

碩士畢業班()

29.1

53.2

14.5

3.2

17.8

博士非畢業班()

27.2

56.5

12.2

4.1

16.3

博士畢業班()

23.7

66.7

4.8

4.8

9.6

在對未來就業形勢的預期中,73的同學認為未來就業形勢會更嚴峻,14的同學認為將和現在差不多,僅有5的同學認為會好轉.這說明學生對未來就業形勢感到悲觀.(見圖12)

六,北京大學關于提高自我職業素質的看法和意向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61.7)認為求職前有必要進行職業傾向測試.其它38.3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職業傾向測試或不好說.這說明求職前的職業傾向測試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應該更多地側重該方面.(見表12和圖13).

表12:北京大學學生關于職業傾向測試必要性的看法

在求職前是否有必要進行職業傾向測試

不好說

總樣本()

61.7

19.9

18.4

本科非畢業班()

78.1

2.2

19.7

本科畢業班()

58.9

17.9

23.2

碩士非畢業班()

64.8

22.1

13.1

碩士畢業班()

59.7

19.4

20.9

博士非畢業班()

50.2

16.2

33.6

博士畢業班()

54.9

15.1

30

對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傾向測試的學生比率進行年級比較研究,我們發現,隨著年級的增加,認為有必要的學生比率呈單調遞減趨勢.這說明,年級越高,對職業傾向測試的需求越低,但我們還發現所有年級中比率的最低值也超過半數(博士非畢業班,50.2),可見所有年級對職業傾向測試的需求都是很大的.

調查進一步發現,學生對于接受職業傾向測試和求職技能培訓愿意負擔一部分費用.總計有51.6的同學愿意為求職前的職業傾向測試(包括性格,職業興趣等系列測試)付費.總計有62.9的同學愿意為求職技能培訓付費.(見表13和表14)

本科非畢業班學生有高達71.2愿意為職業傾向測試付費,高達88.1愿意為求職技能培訓付費,可見其需求程度之高.(見表13和表14)

表13:北京大學學生對職業傾向測試的費用承受

在求職前為職業傾向測試(包括性格,職業興趣等系列測試)能夠承受多少錢(單位:元人民幣)

100-400

4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愿意付費總計

總樣本()

48.4

43.8

4.3

1.6

1.9

51.6

本科非畢業班()

28.8

71.2

71.2

本科畢業班()

51.3

35.9

5.1

25.6

5.1

48.7

碩士非畢業班()

42.6

48.4

4.9

1.6

2.5

57.4

碩士畢業班()

64.4

32.3

32.3

35.6

博士非畢業班()

33.3

56.7

5

5

66.7

博士畢業班()

35.5

54.5

5

5

64.5

還有一個比較耐人尋味的特點是,我們發現,博士生(畢業班,非畢業班)對于職業傾向測試的需求也很高,幾乎快趕上本科非畢業班的需求度.其原因尚有待進一步分析.(見圖15,非常直觀地反映了這一現象.)

對愿意為求職技能培訓付費的學生比率進行年級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同樣存在著隨著年級增高,付費需求單調遞減的趨勢(見圖16)

表14:北京大學學生對求職技能培訓的費用承受

能夠承受多少錢接受求職技能培訓(單位:元/人民幣)

100-400

4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愿意付費總計

總樣本()

37.1

42.9

11.4

5.5

3.1

62.9

本科非畢業班()

11.9

50.1

29.1

8.9

88.1

本科畢業班()

23.1

48.7

15.4

7.7

5.1

76.9

碩士非畢業班()

35.2

44.3

10.7

5.7

4.1

64.8

碩士畢業班()

51.6

33.9

8.1

3.2

3.2

48.4

博士非畢業班()

39.8

40.9

19.3

60.2

博士畢業班()

44.2

51.3

4.5

55.8

進一步研究我們發現,對于職業傾向測試和求職技能培訓,無論哪一個年級的學生,其付費額度都集中在100-400元人民幣之間.

相關研究還涉及到當學生遇到職業困惑時首先會想到誰或什么機構,有58的同學首先會想到同學和朋友,14會想到父母,12會想到長輩或親屬,9會想到其它,僅有7會想到有關的專業咨詢專家或機構.這說明學校和社會在開展個性化的職業指導上是有很大欠缺的.

篇(3)

關鍵詞:學科文化;大學生;職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28-02

大學生是大學學科文化的重要主體和關鍵因素,對學科文化的感知更具體,大學生影響著學科文化,學科文化也影響塑造著大學生。而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表現出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特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學學科文化的熏陶。在某種程度上說,大學學科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學習某一知識本身的影響更大。因此,應充分發揮學科文化對大學生發展的影響力,使其成為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有力手段。

一、大學學科文化影響學生職業發展的基本特性

1.學科知識體系的相對穩定性。在學科研究不斷延展下形成獨立特性,表現出獨有的研究對象及方式,并隨著無數學科建設者的積累、改善、創新,形成獨特的學科文化。顯然,學科在知識理論、研究方法論等知識體系層面的成熟發展是學科文化的基石,體現為相對的穩定性。且學科發展的時間越長,其學科文化便越穩定,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越豐富和牢固,學科研究方法也會越成熟、可靠??傊?,學科文化在其發展中會形成學科特有而穩定的特點,不因外界因素改變而改變。

學科文化有著自身相對清晰的文化范圍,一個學科的學科文化不會也無法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核心,自身學科文化也不會因其他學科而發生改變。相互之間有著比較清晰的界限,有著自身無法被同化,甚至是排斥其他學科文化的顯著特征。這對于形成本學科的獨特性和研究范圍的專一性有著重要意義,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之初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而決定性的影響。

2.學科邊界的日益開放性。學科文化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在科學研究的問題導向下,學科邊界日益呈現出開放性特征。在某些學科的邊界,如生物、化學等大學科,研究的拓展會賦予其子學科跳出母學科的趨勢,相互之間有共通之處但也有顯著區別和各自側重。學科文化中非核心的部分極易發生改變,這種局部上的突破表現出學科邊界的日益開放性。

在學科文化發展過程中,雖然相對各自封閉和獨立,但是卻絕不可能完全獨自發展,并且不同學科的封閉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反過來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開放性。例如,生命科學的研究不可能離開數學和物理等學科,互為研究手段,相互依賴、促進,相互利用對方的研究成果。這對于無邊界職業發展背景下,大學生職業適應性能力的培養勢必產生重要影響。

3.學科文化的育人性。從學科文化的角度來看,大學學科文化與學科組織成員的學術探究活動緊密相關。能夠賦予學生實際的科研能力和文化知識。因此,大學學科文化所帶來的學術探究能力是不同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文化的最根本、最有價值的特性。

在學科文化的影響下,學生對學科知識深入學習,知識體系的構建會逐漸穩固和豐富,而在構建這一個體系的過程中,學生會自覺地認可學科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并且學科體系本身又能成為強有力的工具來形成這種思維方式。因此,學科文化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思S能力及其價值取向。

二、學科文化影響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基本維度

1.學科文化對職業思維的影響。學科知識體系的穩定性決定其獨特性,并體現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當中,對其職業思維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理工科的學科文化熏陶下的學生講究邏輯思維,更敢于創新和推陳出新,而文科學生更注重理論和學術。這種思維模式便將延續性地體現在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對于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問題,理工科學生更傾向于用線性的、創新的思維去解決,而文科學生則更傾向于用重復的、已有的思維去解決。這也是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并且更適合于選擇本專業對口職業的原因。同時,學科文化的獨特性也決定了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學科語言,學科文化影響下的學生自然會用自身的學科語言來表達自我,這種個體的情感表達對自身具有獨特性的職業思維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學科的特征還能進一步影響學生的性格形成,而這對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種滲透式的影響,具有明顯的不可抗性,影響著學生本身與周邊的教研活動環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對于學生性格的塑造還進一步地影響了學生的職業思維,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擁有什么樣的職業思維,外向的個性更傾向于快速干脆地解決問題,而內向的個性一般在職業生涯中處理問題更為慎重平穩。

這種影響就是塑造學生職業思維的巨大力量,由此,決定了不同學科文化下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職業思維模式,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學科文化不僅促使了社會職業分化的形成,也通過塑造出不同的思維模式保證了這種分工的合理和高效。

2.學科文化對職業價值取向的影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當中的職業價值取向,對于其自身職業生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學生個體的職業價值取向是一種人格傾向,而對于整個大學生群體來說這種價值取向則是一種文化傾向,表現為大學生對于學科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并將這種價值取向體現在自身職業生涯當中。例如,數學和物理學科更注重運用嚴密的邏輯、準確的推理來解決問題,體現出該學科“求真”的價值訴求。這種體現在學科里每一個細節的價值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的形成,并在未來的職業中鮮明地體現出來。大學學科文化影響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的過程也是大學學科文化育人性的體現。

3.學科文化對職業行為方式的影響。職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還是個體的職業行為,它是大學生職業發展中的實體部分。學科文化能夠引領激勵學生、增強學科凝聚力,也能發揮約束和制約的功能。這些正面效果會最終體現在學生將來的職業行為當中,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職業行為中表達自身觀點上,理科學生在學科文化的影響下表達觀點是更傾向于關注客觀現實,而文科學生一般會加入更多的主觀態度。二是在職業行為中的做事方式,理工科學生更傾向于獨立地解決問題,而文科學生更傾向于與人交流,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同時,學科文化所培養出的實際能力、專業知識是其在職業發展中使用的直接工具,行為中是否充分合理地利用了這一工具是決定職業發展是否順利的關鍵。所以,一個良好的學科文化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三、拓展學科文化,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措施

1.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職業生涯主題活動。要在各類職業生涯活動中廣泛地賦予學科文化和學科特色,使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發展之初能感受到更多的學科文化,并且提高他們實際運用學科文化增強自身職業發展的能力。

2.學科教師一對一職業測評與指導。學科教師對于本學科文化的理解更為深入,將其運用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經驗也更為豐富。應積極搭建起學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讓學生學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每個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增強學生在今后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3.搭建“互聯網+學科文化”的宣傳教育平臺。如今處于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建設和宣傳學科文化,使其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更大影響,使學科文化能更深入細致地滲透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分發揮學科文化育人、導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胥秋.大學學科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0):1-4.

[2]肖楠,楊連生.大學學科文化及其“生成-演化”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2):20-23.

[3]陳何芳.大學學術文化與大學學術生產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1-7.

篇(4)

開好這門課程需要強有力的師資作為支撐,因此如何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成了課程建設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師資的現狀

(一)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相繼設立,但與課程教學的管理部門脫節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都能認識到就業指導的重要性,一般都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也開設了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但是,絕大多數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機構和開展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和管理的部門是不同的,致使從事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人員與從事課程教學的教師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往往出現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與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各自為政的現象,削弱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效果。

(二)任課教師來源單一、專業結構不合理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包括了職業發展規劃、就業能力、求職過程指導、職業適應與發展、創業教育等內容的教學,需要從事課程教學的教師熟練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多種文化背景和知識。目前,相當多的高職院校對從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沒有設置嚴格的任職標準,一般都是由各院系從事學生工作的書記、輔導員擔任課程教學,很多人從來沒接觸過課程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三)任課教師實踐性不強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要求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外,自身也要具備豐富的實踐能力與實戰經驗。但由于當前擔任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數來源于學生輔導員,基本上都是近幾年畢業的年輕教師,即使部分有著多年教學經歷的教師,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有經歷過自身的職業發展與規劃、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尤其是創業的實戰經驗。很難想象沒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教師能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發展與就業的訓練與指導。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的構建

目前我國高校少有設置專門培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師資的專業,要想從高校畢業生中直接招聘到專業對口的課程教師,是不現實的,筆者所在的學校,嘗試從構建課程教學團隊的角度解決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師資的問題。

美國學者喬恩·卡曾巴赫認為,團隊是指有一定的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那么,課程教學團隊應該是指由某門課程的知識、技能互補的,并愿意為了實現該門課程教學目標而相互協作的教師所組成的正式群體。

(一)在全校范圍內遴選教師,組建課程教學團隊

由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很難找到完全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可以考慮把課程分為若干個模塊,制定相關模塊的教師任職條件,在全校范圍內公開招聘專、兼職教師,經過遴選,確定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團隊內的每個教師不一定具備整個課程的知識和技能,但他們可以互補,同時確定每個課程模塊的負責人,以及整個課程團隊的負責人(課程主任),課程團隊內可以分成若干個模塊教學小團隊,在總體教學目標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自主設計教學方案,以保證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整個課程團隊在課程主任的帶領下,相互協作共同完成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

(二)校外專家全程參與,構建“內外結合”的課程教學團隊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師除了具備多學科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要熟知用人單位和人才需求標準,擁有就業的實踐經驗。在課程教學團隊的構建中,除了在校內招聘具有著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外,可以通過聘請校外專家,如企業家、人力資源專家、本校優秀畢業生等全程參與課程教學,組建校外就業指導專家團,構建“內外結合”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從而使課程教學團隊成為一支“雙師結構”的隊伍。

三、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的管理

(一)理順關系,歸口管理

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下,課程的建設和管理一般是由系部負責,可以嘗試變革性地把該課程交由從來不負責課程教學的學校就業服務部門管理,課程教學團隊也歸屬學校就業服務部門建設和管理,使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與學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緊密結合。

(二)關注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校內招聘組建的課程教學團隊,基本上解決了教師的工作興趣問題,隊伍相對穩定。但一個教師的職業生涯目標的達成往往是通過職稱的晉升來實現的,由于在高校教師職稱系列中沒有專門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職稱系列,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看不到職稱晉升的希望,或者是職稱晉升機會較少,這導致了從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方向,工作中認同感和成就感低,長期以往,會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學校應關注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專業發展,可考慮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納入教育學或者管理學系列等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師職稱系列,或建議教育行政部門,設置“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系列的初、中、高級別的職稱,從根本上解決職業發展與就業課程教師的職業定位問題。

(三)主動為課程團隊教師提供優質服務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的專業及職業的歸屬感不強,感覺自己從事的是教學的邊緣工作。學校各部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也是學校的專職教師,對他們要一視同仁,努力為他們營造和諧、舒適的教學環境,使他們能享受教師同等的待遇,激發他們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力。真正地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納入學校整個師資隊伍的建設規劃中。

(四)加強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培訓

課程教學團隊的構建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的不足,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教學隊伍還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培訓。學習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課程教學團隊應建立集體備課的制度,每學期開課前由課程模塊負責人解讀課程內容,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案例的選取進行分析,統一課程教學的內容和課程標準;要求課程團隊的每個教師按照學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鍛煉的要求,到相關企業去實踐鍛煉,特別是到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了解、熟悉企業選人、用人的流程、對畢業生的要求;組織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參加各類招聘會、畢業生就業洽談會,觀摩企業招聘員工的流程,了解學生在招聘中的表現;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人力資源專家到校指導講學;在高校間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經驗交流,促進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分期分批選派課程團隊教師參加國家職業指導師培訓班、心理咨詢師培訓班、KAB創業教育培訓班的學習,鼓勵教師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團隊成員要通過自我實施通識教育,提高綜合素養。特別是建議相關高校設置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專業,培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專業師資。

(五)嚴格監控和考核,確保課程團隊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課程教學的質量是檢驗課程教學團隊優劣的重要指標。為了確保課程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能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學校就業指導服務部門應該按照學校教學管理的各項要求,對課程團隊教師的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的監控和管理。在進行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的業務考核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專業結構和知識水平,可構建全面、合理的評價系統,綜合評價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也要把學生就業的質量納入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的考核內容。

參考文獻:

[1] 王 壯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內涵建設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一期.

[2] [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精要[M].鄭曉明,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篇(5)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6)07-0093-04

一、妥協

個體最理想的職業選擇就是找到能與自己興趣相投、能力相符而且高收入的工作。通常人們會努力尋找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如果失敗了就會感到失望沮喪,且不得不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找一份可以接受的次優的工作。

個體在社會空間里權衡更具吸引力工作的相關優越性的過程稱為職業生涯選擇,而妥協是放棄最理想的工作選擇自身不太感興趣但卻更容易獲得的工作的過程,妥協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包括特質―因素理論和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在內的許多職業發展理論都認為,職業選擇是一個人職匹配過程,即個體搜尋的職業應與其所掌握的技術、擁有的能力、具有的性格相符,職業不但要滿足興趣和目標,同時還要與其性格相符。事實上,實現這樣的人職匹配很難――要求年輕人首先要掌握不同職業的相關屬性,并不斷認識發展中的自我,然后確定哪些職業的回報和要求與自身發展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和目標相吻合。事實上,有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阻止人們實現自我價值,因此在個體確定自己實際要追求的職業時,必須對進入這種職業的可能性做出評價,并了解進入這種職業的途徑。

個體在求職前應該考慮以下因素:家族責任、就業市場前景、種族和性別歧視、先天條件。這些因素往往迫使求職者放棄理想的職業而妥協于一份目前可獲得的職業。妥協在馬來西亞社區大學畢業生中是非常普遍的,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在職業生涯決策中職業成熟度不高。該群體在妥協的過程中誤選了一些低收入或者與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職業,急需在職業妥協過程中得到指導和幫助,以完善知識、經驗并提高決策水平?;贙rumboltz et al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的模塊化過程,一種重要的性格可以有效地影響個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筆者的研究是以在職業生涯選擇過程中經歷了妥協,但最終獲得事業成功的社區大學畢業生為例,探討妥協的影響因素和妥協的表現,旨在指導社區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研究方法及結果

(一)研究被試的選取

筆者的研究從馬來西亞勞資關系部公布的一份成功的男畢業生名單中選取了5名來自社區大學的高收入畢業生,在社區大學的男性檔案中記載了其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妥協經歷。2012年,馬來西亞財政部做出的居民收入調查將月收入為5 742馬幣作為高收入的標準,同時,金融穩定報告和馬來西亞央行支付系統規定5 000馬幣或高于5 000馬幣為高收入,故本研究選取月收入為5 000馬幣或高于5 000馬幣作為衡量社區大學畢業生是否成功的收入標準。將跟蹤調查、參與者核檢、向同行調查作為研究途徑,對信度和效度進行研究,并使用Nvivo8.0軟件進行分析。

(二)影響妥協的因素

1.有限的就業前景

有限的就業前景是指在某個時間段內和某個工作領域內不存在某種工作崗位或者求職者并不符合某工作崗位的要求。根據對5名被試的訪談,在IT行業找工作時遭遇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在這樣一個有限的就業前景中,在就業市場尋找一個工作機會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IT行業找一份工作是非常難的,在這些領域有很多畢業生在競爭工作崗位,尤其與那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去競爭更是難上加難”。(PK03-PK-FK-PT)

這些被試認為某些領域對畢業生的學歷水平要求較高,大專水平不足以在IT、電子行業與其他畢業生競爭。

“如果你只有大專學歷,想在電子領域去競爭工作機會是很難的,你應該去學習深造取得更好的學歷”(PK14-PK-FK-PT)

當畢業生在理想的工作領域求職遇到困難時,他們應該將目標轉向該領域的其他崗位或轉向其他就業領域。

2.性別限制

在一般情況下,女性非常希望從事符合女性特征的職業,而男生希望從事符合男性特征的職業。Davey 和Stoppar的研究表明,加拿大三分之一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在進入職業領域時,比起她們更喜歡的工作,她們更傾向于選擇符合傳統性別觀念的工作。但是對于那些在以男性為主的工作領域就業的女性而言,性別限制是導致妥協的一個最重要因素。以Gottfredsons為代表的職業生涯研究者認為,按妥協程度由輕到重排列,個體在選擇妥協策略時,先放棄性別,然后是聲望,最后才是興趣。Swanson 和 Fouad等專家也認為,在職業生涯發展中面臨選擇時,最先犧牲的就是性別型的工作。5名被試中一個經營室內設計的女被試表示,很多顧客都會質疑她是否具有設計室內飾品的能力。她認為,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行業想生存下來很困難。

“大多數用人單位對是否錄用我一開始是猶豫不決的,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行業里,他們因為我是個女性而對我沒有信心”(PK06-PK-FK-KJ)

3.經濟低迷

經濟因素是社區大學畢業生被迫做出妥協的原因之一。經濟滑坡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創業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故在經濟低迷時,選擇一份可以維持生計的工作是明智的,他們甚至想在這種不利于就業的經濟狀況下嘗試每一份可以生存下來的工作。

“在經濟低迷期,我們應該懂得如何去選擇一份職業。”(PK09-PK-FK)

服務業很容易受到經濟動蕩的沖擊。當經濟不景氣時,服務業崗位需求下降,酒店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在選擇工作時做出妥協。

“很意外的是,我一畢業就遇到了經濟滑坡,服務業裁員導致有很多人都失業,我認為我不得不做出妥協了?!保≒K13-PK-FK-KE)

4.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在馬來西亞,求職期間得到重要的人特別是家人的支持對個人立業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所有被試都認為家庭的支持是他們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過去是一名酒店部門經理,但是我的丈夫因為我工作太過忙碌,希望我找一份其他工作,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和他在一起,所以我需要為此做出犧牲。”(PK09-PK-FK-BL)

“我想自己創業,但是家人不支持……所以我要努力去找其他的工作?!保≒K14-PK-FK-BL)

(三)成功的社區大學畢業生的妥協表現

妥協過程是指個體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和限制時做出妥協的方法與策略。社區大學畢業生的妥協分為三類。

1.選擇社會聲望不太高的工作

妥協的表現之一是選擇一份不太有聲望、不太感興趣的工作或者是選擇一份比起理想的工作來說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降低工作的聲望意味著個體轉向的是較簡單的、沒有趣味的或者是收入較低的工作,但是這種工作可以確保他們能夠生存。他們會仔細衡量那些可以進入的工作,并了解獲得這份工作的途徑。被試們坦言,在求職遇到阻礙和限制時,他們會選擇一份聲望略低于理想的工作,這并不意味著事業失敗,而恰恰是為了克服當前的困難做出的最佳選擇。

求職者在可能進入的領域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這種工作可以與他們的性別類型、能力和興趣愛好很好地匹配。若匹配得“足夠好的”工作崗位需求已經飽和,求職者可能找不到最佳選擇,此時必須妥協,放棄一些個人的追求。妥協的順序為:性別類型、聲望、工作領域(文秘類、科研類、藝術類等)。當個體在性別類型、聲望、工作領域三個方面都不能妥協時,就只能先在性別類型方面可以接受的工作領域去選擇職業,若可選的工作都可以在性別類型滿足求職者的最低要求,他們會從中選擇一份可接受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一般般,但還可以,等一年后我攢點錢,我自己創業?!保≒K02-FK-PK-KP)

“我決定轉行到制圖行業,就為了忘記信息技術行業,這樣更靈活一點。”(PK03-FK-PK-KP)

2.選擇要求更高和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個體經過妥協選擇的不太理想的工作可能是一份比理想中的工作要求更高、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這類工作比理想中的工作更好,但更有挑戰性。研究中的三名被試在求職時遇到了挫折,最終選擇了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工作來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更好的工作。

“我的父母非常擔心我從事這種有風險的行業,但是我勸他們給我一次嘗試的機會?!保≒K04-FK-PK-LM)

“經常有人驚訝于我作為一個女性竟然從事電子行業,雖然這個行業比其他行業的要求更高,但是我在工作中表現出的能力可以證明自己能夠勝任這份工作。”(PK09-FK-PK-LM)

3.學習深造

社區大學畢業生妥協的另一個表現是學習深造,努力使自己最終能找到一份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有4個被試在經歷了殘酷的求職競爭以后,還是選擇了學習深造,希望通過提高學術和學歷水平以期在將來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Tinto在他的關于畢業問題的研究中指出,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影響教育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個體收入水平。馬來西亞的社區大學畢業生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時多會選擇在全國性專科學?;蛏鐓^大學學習深造,以提高學歷水平。

“從社區大學畢業后,我找了一份低薪的工作干了一年多,之后我在Seberang Prai ??茖W校學習深造,現在從事的工作比以前的好很多,而且收入很不錯?!保≒K03-FK-PK-MP)

“僅憑社區大學畢業證,我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所以我想通過提高學歷水平為將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PK04-FK-PK-MP)

綜上所述,妥協對社區大學畢業生而言是提高就業和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妥協的過程是痛苦的,做起來也絕非輕而易舉,需要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和擁有堅定的決心才會取得成功。妥協不是職業生涯選擇或職業偏好的代名詞,而是選擇一種自身不排斥但也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工作。妥協是個體用來調整理想和抱負,以便在可接受的選擇領域內做出更為現實的職業選擇的過程,個體面臨難以克服的障礙時,必須放棄自己的一些偏好。當個體放棄他們最初優先考慮的職業,而選擇不那么愿意從事但更容易實現的職業時,這就是妥協(Wrosch et al,2007)。妥協可以幫助個體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阻礙,是一個不斷縮小范圍的過程,人們逐漸淘汰和放棄那些不能接受的選擇,建立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選擇空間。

參考文獻:

[1]Blanchard C A,Lichtenberg J W. Compromise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A test of Gottfredson’s theory.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3:62, 250-271.

[2]Gotfredson L S.Applying Gotfredson’s theory of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in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M].New York: Wiley,2005:71-100.

[3]Jasmi Talib.Kajian keberkesanan Modul Merancang Kerjaya terhadap pelajar kolej komuniti KPTM. Tesis PhD. Fakulti Pendidikan UKM,2013.

[4]Ahmad Rosli Mohd Nor, Mohd Jalil Ahmad dan Abdul Razak Sabtu.Tahap Penguasaan Kemahiran Insaniah pelajar Kolej Komuniti Bukit Beruang Melaka. Prosiding Seminar HHP Kebangsaan Kolej Komuniti, 2013: 21-30.

[5]Krumboltz J D.A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counseling. Dlm M L Savickas & W B Walsh (eds). Handbook of Career Theory and PracticePalo Alto, CA: Davies-Black,1996:55-80.

[6]JPKK.Kajian Pengesanan Graduan Kolej Komuniti 2010. Jabatan Pengajian Kolej Komuniti. KPTM,2011.

[7]Rahmah Ismail. Modal Manusia dalam Pembangunan Ekonomi : Memacu Produktiviti dan Daya Saing. Bangi : Penerbit UKM,2012.

[8]Davey F H,Stoppard J M. Some factor affecting the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 of female adolesc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ur, 1993:45, 235-250.

[9]Gotfredson L S. Gotfredson’s Theory of circumscrip

tion and compromise. Dlm. Brown D & Brooks L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3rd edition[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6:179-232.

[10]Swanson J L,Fouad N A.Career Theory and Practice: Learning Through Case Study[M].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2010.

[11]Ideris Endot dan Ahmad Redzuwan Mohd Yunus.Isu Agihan Pendapatan di Malaysia: Penilaian Melalui Pendekatan Islam Hadhari. Jurnal Ekonomi 44 ms,2010:115-120.

[12]Creed P A,Hughes T.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s moderators between career compromise and career outcomes in emerging adults[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12,40 (2):146-162.

篇(6)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發展 就業指導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持續增加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高校在提升辦學水平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就業工作。2007年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簡稱《教學要求》),旨在進一步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與評估,從而不斷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各高校在實際發展中遇到諸如教材、師資隊伍、學校的重視程度等很多瓶頸問題,阻礙了課程的建設進程和發展步伐。

大學生順利、滿意就業與高校的人才培養是相輔相成的,課程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簡稱“課程”)的教學組織和目標實現不僅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能力和就業能力,還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質量。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層面

1.一些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多數高校都能按照《教學要求》開設課程,實現在校學生全覆蓋,但多為完成任務而開設課程,其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作為學校層面,學校領導、教務管理部門對課程的設置未引起高度重視,僅當作一門通識課程而已。一些高校在實際操作層面未完全達到教育部規定的課程要求,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部分高校未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依然一切從專業出發,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專業思想,未將大學生的專業教育與其職業生涯管理和未來的職業發展相聯系,使得職業發展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脫節、各自為政。

2.課程體系不完善。

(1)缺乏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材

科學合理的教材是有效實施課程教學的重要抓手。某些高校完全借鑒其他高校編寫的教材,沒有自己的思路,未體現出自身的校情和專業特點,使得課程教學缺乏活力和針對性,也難以真正實現課程目標。要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就必須有系統的、科學的適合本校專業發展和學生發展的就業指Ы灘淖髦С擰

(2)課程體系設置不盡合理

按照《教學要求》,各高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本校學生培養目標設計課程體系并提供了三種課程組合方式。但無論選擇何種組合方式,課程體系均應包括“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和“就業指導”三個主要環節。部分高校為了應付,將三個環節統一安排至一學期完成,并壓縮、刪減部分教學內容,如“職業素養提升”和“實踐環節”。

(3)教學形式單一

當前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層次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滯后,多采用集中授課、大班教學的教學模式,授課教師照本宣科,甚至以觀看視頻作為教學的主體內容,難以為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大學生提供專業、細化和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3.師資隊伍建設不健全。

就業指導教師不僅要掌握求職技巧和當前的就業政策,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由于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專業教師匱乏。當前各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多來源于基層學生工作部門,且多為輔導員。從就業指導的專業角度說,他們多是“門外漢”,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和業務知識,整個教師隊伍良莠不齊,總體水平較低。

4.缺乏課程的過程監管和教學評估。

部分高校對該課程理念上存在偏差,認為該課程是可有可無的,導致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忽視該課程的過程監管和教學評估。誠然,多數高校由于師資缺乏,導致這門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不高,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其重要性,反而更應加大監管力度,不斷優化課程的評估內容,以使就業指導教師更好、更快地成長。

(二)學生層面

1.思想上不夠重視。

正因為高校職業發展與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形式單一等因素,使得一些大學生對該課程失去興趣和信心,思想上難以重視,甚至有學生把課程當作“兩課”,他們依然將學習重點放在專業、外語、計算機等學習上。

2.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不強。

大一的學生剛走進“象牙塔”,由于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懶惰、依賴心理的存在,使得他們對未來四年渾然不知,甚至自我認知都很難做到。清晰、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專業學習,合理配置學習資源,對未來就業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3.畢業生的層次素質與社會需求存在矛盾

由于一些大學生對職業發展不夠重視、職業規劃意識不強、就業觀念淡薄,導致諸多畢業生的層次素質不高,視野不夠開闊。而社會正在發生變化,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質量越來越高,此二者之間產生矛盾。要緩解或調和這一矛盾,必須通過高校和大學生這兩個角度共同發力,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二、對策剖析

(一)高校要高度重視課程

新形勢下,面對嚴峻的形勢,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如何讓更多的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高校應根據新形勢進行科學分析,重視課程建設,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職業發展與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領導和就業指導部門要高度重視,不斷更新理念,切實把課程建設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集中各相關部門和各二級學院的合力,努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與指導。

(二)健全并完善課程體系

課程既要強調職業的重要地位,又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因此,完善課程和體系,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就業指導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意義重大。通過課程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不斷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在學習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和就業能力。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編寫適合學校發展的校本教材。

由于課程本身難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使得課程出現效果不佳的瓶頸問題。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就業指導部門,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點,不嚶嘔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編寫適合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校本教材,并合理整合配置校內資源,積極拓展校友資源和企業資源,增加在校學生的實踐機會,為學生的成人成才搭建實習、見習平臺,提高畢業生就業的成功率和滿意度。

2.實施“三步走”戰略,科學合理地組織課程教學。

課程開設的時間段應明確合理,應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素養提升和就業指導放在大學的不同階段依次進行,實施“三步走”戰略,不可偏頗、缺失或顛倒,更不能一蹴而就。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盡早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盡早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大二開設職業素養提升課程,在學生確立大致的職業目標后,教育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選修相關專業課程,了解職業背景和職業環境,明確自己的差距,通過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大三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包括就業政策宣講、就業技巧的傳授、就業流程的獲悉、就業的心理準備等,不打無準備之仗,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成功率和滿意度?!叭阶摺睉鹇苑洗髮W生發展的特點和就業的整體流程,不應缺失或顛倒次序,否則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3.加強課程監管與教學評估。

高校教務管理部門和就業指導部門要適時監控教師的課堂教學,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建立健全教師之間的互相聽課制度,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適當開展骨干教師的公開示范教學活動,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和借鑒的機會。在教學評估環節,要嚴格按照《教學要求》,在評價內容、評價重點和評價方式上不斷優化和創新。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就業指導教師的現實情況和實際需求,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優勢,師資隊伍建設要遵循“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原則,“請進來”即適時聘請知名企業的HR或其他高校專家作為客座或兼職教師為就業指導教師和大學生授課,以發揮“鯰魚效應”;“走出去”即選送優秀就業指導教師深入知名企業、優秀培訓機構或其他高校交流學習、調研,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罢堖M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相得益彰,取長補短,構建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教學團隊。

(四)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學生的基本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養成教育不斷提高。首先要教育學生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和課程開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不斷增強學生的規劃意識,讓他們明確合理的規劃是成功的前提。其次要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理念,在不斷提高自身層次素養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

高校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整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直接關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管理能力。我們應該像重視就業工作一樣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和課程的建設,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徐東昊.大學生課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2012(1):143,146.

[2]曾昆.高校課程的問題與對策剖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5):140.

篇(7)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1-0036-02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各高校逐步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納入教學計劃之中。目前,雖然各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但是該課程的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通過課程評估,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當務之急。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

首先,各高校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但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每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國家、社會、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工作越來越重視,畢業生就業率儼然已成為一個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但作為加強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載體――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其次,有一定數量的師資,但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高。課程建設的好壞關鍵是看有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化師資隊伍。目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的師資主要是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學生輔導員和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組成,這些人員雖然熟悉學生就業工作,但他們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要做,上就業指導課只是兼職,不能全心全意地做好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專業化不強。再加上他們的流動性較大,職業化不強,這些都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

再次,教學方法注意到兼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學生實踐、實訓基地嚴重缺乏,指導的學生實踐不系統。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課和基礎課,它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且經驗課程的屬性更為明顯。[1]實際上多數高校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得到實踐的機會不多,社會上許多用人單位考慮到經濟效益問題,不愿接受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嚴重缺乏。

另外,雖然意識到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存在問題,但由于缺乏科學的課程評估體系,對課程建設水平和問題監控不到位,課程建設的目標不明確,教學改革缺乏針對性。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評估的意義

課程評估是對列入教學計劃的課程,根據理論和教學原則提供的規律認識,運用包括數學在內的科學手段努力作出判斷的過程,是檢查、判斷課程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保證課程建設順利實施的必要手段。[2]

因此,構建科學、系統、規范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體系,對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課程評估為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指明方向??茖W的評估體系為課程建設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政策保障,規范了課程建設的內容和標準及教學行為準則,引導課程建設今后做什么,怎么做,有效地減少了教學行為的隨意性。

其次,課程評估為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依據。通過科學規范的評估,我們能夠較為準確地掌握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差距,進一步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

再次,課程評估能充分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課程評估具有檢查和判斷功能,通過評估評出優劣,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能調動教師主動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評估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作為一門高校普遍開設的公共課,具有一般課程教學的客觀規律。因此,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也應符合一般的教育教學規律,使評估能科學、客觀地反映完整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

(三)導向性原則

我國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數學校對此的重視程度不夠,建設水平不高。通過評估,能有效引導學校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的課程建設,加大教學投入,積極引導教師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針對性原則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是涉及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具有綜合性、政策性、全程性、實踐性、實效性等特點它既不同于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也不同于專業類課程,因此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評估指標體系應針對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來設計。

四、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評估體系設計的基本思路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具備一般課程的性質,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課程評估體系也具備一般課程評估的基本結構和基本要素,即應由教學管理、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條件、教學效果、特色項目這七方面內容組成。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又有自己的課程性質和目標,因此,各要素考查內容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第一,教學管理。主要考查是否有專門的教研室和課程負責人;是否有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是否有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相關管理制度文件的檢查落實情況。

第二,教學隊伍。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查,一是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二是教學隊伍的結構和培養,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及專兼職教師比例是否合理;是否有嚴格的教師培養計劃及落實情況。三是教師的教學研究與改革是否有定期的、集體的教研活動;是否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參加各類學術活動等。

第三,教學內容。一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否符合教學規律,體現現代教學思想,符合學生特點與需求。二是教學內容的組織是否理論聯系實際,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是否系統和完善。

第四,教學方法和手段。一是教學方法是否采用課堂講授、小組討論、現場模擬、團隊訓練、案例分析等方法。二是是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是否利用網絡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第五,教學條件。一是教材及相關資料的建設是否選用優秀教材,有豐富的課件、案例和文獻資料。二是實驗室及實踐基地建設是否有專門的實驗室、資料室和咨詢室,設備是否完善;各學院、專業是否有固定的實踐基地,實踐基地的利用率如何等。三是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網絡硬件環境是否良好,網絡資源是否豐富,是否有專門的職業測評系統。

第六,教學效果。一是專家的評價,即專家對教學效果的考察和認同。二是學生評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教師教學態度、水平、能力、效果的直接評價,另一方面是課程對自己的影響,即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對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職業規劃能力的提升、求職擇業知識技巧的掌握,提供了多大幫助。三是社會評價,通過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的滿意度,來評價教學效果。

第七,特色項目。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課,與學生所學專業有較大關系。因此,就業指導課不能千人一面,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興趣,具有專業特色。

五、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評估的方法

現階段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評估既是課程建設的內容,又是課程建設的目標。因此,在評估方法上要采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相結合,以評促建,重在建設。

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的評估要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自評與建設階段,首先是任課教師對照評估體系進行自評,查找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或提出建設性建議。第二階段是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即通過聽取匯報、專家聽課、檢查各種資料、召開各種座談會、實地參觀考察等方式對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評估,最后得出結論。

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相結合。過程評估是為促進課程建設而進行的評估,目的是對課程建設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適用于建設初期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結果評估是對課程建設的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激勵各方面的力量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要將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相結合,達到評建結合、以評促建、重在建設的目的。

篇(8)

[作者簡介]劉利益(1961-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工機械。(江西 南昌 330095)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1-0101-02

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場需求的因素,也有社會對人才需要的規格越來越高,還有大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問題。大學生職業素質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關系到其在步入社會后是否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能否真正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問題。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但目前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職業素質培養,尤其是其中的大學生隱形職業素質培養,常常被人們忽視。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看,隱形職業素質是一種潛在的職業能力,是人的素質結構中最為根本的部分,對人的發展、對大學生的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有著更大的影響。

一、隱形職業素質是人的一種潛在職業能力,它是職業素質結構中最為根本的部分

人的職業素質結構可以形象地用“素質冰山理論”來描述,職業素質就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水上直觀、可見部分和水下非直觀、不可見的部分。水上部分是容易被看到和評價的人的知識、技能等,而水下部分則是不容易被看到和評價的人的思想、觀念、動機、態度、責任等。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屬于表層知識;水下部分則體現了一個人的職業認知、職業態度、職業操守、職業作風等,屬于深層知識。在不同人之間,水上部分的素質差異容易被區分、鑒別,可用考試成績或用一些學歷證書和專業證書來證明,是人的顯性職業素質;水下部分則不容易被區分、判斷和評價,屬于人的隱性職業素質。一般認為,漂浮于水面之上的顯性職業素質僅占素養整體的1/8,而藏于水下的隱性職業素質要占到素質整體的7/8。因此人的隱含的、不可見的素質是素質結構中的主體。

從顯性職業素質與隱性職業素質的關系和所在的地位來看,人的素質就如一棵大樹,地上部分顯露的莖、枝、葉、花果是顯性職業素質,地下部分的根系部分是隱性職業素質。地上部分的顯性職業素質是地下部分隱性職業素質的外在表現,而地下部分的隱性職業素質是地上部分顯性職業素質的基礎和支撐,沒有地下部分隱性職業“根系”的發展,地上部分的職業素質就會“枝少而葉稀”。要使大學生地上部分的職業素質“枝繁葉茂”,應當重點培養其地下部分的隱性職業素質,促進其“根系發達”。由此可見,顯性職業素質只是人的職業素質的表面素質、淺層素質、可考量素質;而隱性職業素質則是職業素質結構中最為根本的部分,它屬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范疇,具有豐富的內涵要求,涉及人的職業道德的意識層面、認知層面、行為層面等,它影響著顯性職業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是決定人的職業發展能力的基礎內容。

二、大學生的隱性職業素質,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作為素質結構中最為根本部分的大學生隱性職業素質,對其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表現:

1.從宏觀方面看。第一,隱性職業素質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等顯性職業素質,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的訓練來獲得。然而,若想要專業技能轉化為職業技能,進而職業技能轉化為生產的效益、社會的效益和工作的成果,就需要有諸如責任意識、職業精神、務實態度、創新思維和協調配合等隱性職業素質的支持,都需要依靠隱性職業素質來促進人的職業發展。在當前社會時期,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對職業發展固然重要,但這些只是工作的一種工具,他們的隱性職業素質對他們的職業發展的成敗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顯性職業素質,可以依靠隱性職業素質去慢慢地習得、彌補,而沒有了隱性職業素質,再好的專業技能都只是勞動中的工具,人的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二,隱

性職業素質影響著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持續性。實踐證明,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并且很可能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因此,一朝一時獲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可能讓大學生終身受益。但是,大學生的科學精神、治學態度、發展意識、永恒追求等隱性職業素質,卻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具有持續性、發展性的影響,具有強勁的、不竭的推動作用。隱性職業素質可以應對未來社會職業變化的需要,可以使大學生勇敢面對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并不斷地進行自我知識的更新,進行各種資源的整合,最終推進大學生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隱性職業素質影響著大學生在未來多變職業環境中的拓展能力。大學生走上社會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或許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與失敗,面臨各種艱難與困苦、競爭與壓力,而這些都需要大學生們有堅強不屈的品質,不怕吃苦的態度,敢于面對困難、應對挑戰、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積極競爭的精神;大學生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職業崗位不太可能是終生不變的,人們需要適應工作環境、適應崗位變遷、不斷拓展工作的新領域、創造性地進行工作,這些都是對未走上職業崗位大學生的隱性職業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大學生,其工作技能可能很高,但若沒有謙虛謹慎的態度,沒有包容、密切合作的精神,沒有勇敢、敢于擔當的品格,沒有友善、無私助人的品質,就不會有大的職業成就。所有這些,都是在未來復雜的社會中,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隱性職業素質。

2.從微觀方面看。第一,隱性職業素質有利于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在當前金錢至上、功利充斥的社會環境中,具有良好隱性職業素質的大學生,能夠肩負起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與使命,有利于他們在職業選擇中響應黨的號召,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艱苦崗位,樹立科學的擇業就業觀,實現有社會價值的人生追求。第二,隱性職業素質有利于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充滿著情趣與快樂。一個只有職業技能的人,只能作為一個勞動者、生產者來生存,為了謀生而工作。而一個具有隱性職業素養的大學生,其情趣追求是豐富的,他們往往將職業的發展看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當作提升自我價值的平臺。他們的精神世界是開闊的,職業生活是快樂的,職業發展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成為他們事業的追求,人生價值的體現。第三,隱性職業素質有利于大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發展中建立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個體處于人類社會環境,要與人接觸,與人交往,并通過人際關系,構筑起自己良好的職業發展氛圍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良好隱性職業素質的大學生,其在人際交往方面應當是和諧的,在對待人、接觸人中應當是包容的、理解對方的,應當是友好的、善待對方的,應當是協調的,顧全大局的。深厚的隱性職業素質,奠定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實現了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今后社會生活的精神滿足。三、積極加強大學生隱性職業素質教育,推進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當前,應當從大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出發,重視隱性職業素質的培養,以此推動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1.全方位加強隱性職業素質教育,積極構建高校隱性職業教育體系。隱性職業素質主要涉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當前,高校應當結合社會對大學生隱性素質的要求,從企業、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出發,將隱性素質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多方位參與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教育工作,構建黨政工團全方位育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密切結合,互動發展育人的體系;應從發揮德育課題主渠道的作用,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增強大學生對未來社會職業的體驗,使他們在職業認知、職業操守、職業精神、職業行為方面,提高認知,增加實踐機會。

2.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隱性職業素質發展環境。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礎,精神文化是構成隱性職業素質的基本構成部分。高校應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培養學生情趣、凈化學生心靈出發,傾力打造學校的建筑文化、景觀文化、社區公寓文化,加強教育教學設施投入,推進文體場所建設,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環境,將物質層面的信息,向大學生傳遞大學文化,輻射大學精神,詮釋大學理念,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品位,提高他們的隱性職業道德素質。

3.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

作為隱性職業素質提高的重要方面。在隱性職業素質中,人文素養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在育人過程中,要在做好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大力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不但理工類學生要開設人文教育課程,即使文科類學生也要針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職業修養、職業精神、職業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通過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同時,高校應充分利用各種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人格品質、敬業精神、集體觀念、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隱性職業素質的教育。

4.充分發揮師德師風對學生隱性職業素質的影響作用。在高校育人中,教師的專業素質、學術水平,對大學生的學業水平提高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教師的個人修養、行為風范、道德禮儀、人生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一個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嚴格的教風學風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將“潤物細無聲”地對大學生的人格發展、思想道德、價值追求、科學精神等產生著重要影響,這對于他們的隱性職業素質的提升都具有巨大作用。

5.增加大學生社會實踐鍛煉機會,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大學生隱性職業素質提升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大學生社會化程度提高的過程。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引導和組織他們多參與各種形式、各種層面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認知社會,在社會認知中體驗人生,并從中了解社會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通過社會實踐,可以使大學生對當前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對當前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可以提高他們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認識,從而有利于他們自覺、自愿、自主地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

[參考文獻]

[1]鮑海君,馮科.隱性職業素養:失地農民培訓的關鍵領域[j].成人教育,2010(4).

[2]魏景榮.論隱性職業素養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j].職業教育研究,2009(3).

篇(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全面了解自我和準確了解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社會環境和實際需求,以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總體目標,制定大學階段的學業目標、步驟和實施方案。近年來,“90后”大學生涌入中國高等學府,他們表現自信活躍但協作意識較差,理性務實但功利性較強,理想信念薄弱但不乏愛國熱情。這些時展所賦予他們的兩面性特征為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帶來新的難題和挑戰。幫助他們明確目標,不斷監督超越自我,引導他們塑造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順利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各高校培養滿足社會需求和企業發展所需合格人才的基本方向,是促進國家建設社會進步的重中之重。

一、“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趨勢探析

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視,被引入大學生就業教育體系。筆者通過“90后”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實踐和對512份上海師范大學09級金融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書進行分析得出,“90后”學生對大學階段學業規劃意識較強,目標清晰,但對于未來職業生涯規劃依然比較模糊,缺少社會經驗和內在獨立思考意識??偨Y,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呈現以下五個趨勢:

(一)大學生就業危機意識突顯,心態積極樂觀

世界金融中心地帶在2007年年末再次發生強震,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發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很多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中國經濟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困難。外企撤資裁員,取消校園招聘項目,過去三年高校畢業生遭遇就業寒流。筆者在此次調研中發現,85%大學生能夠就當前經濟危機和就業困難現象,進行深刻地分析,并在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中談及了應對方式。就業前景的不明朗使“90后”大學生產生一定緊迫感和危機意識,但他們相信金融危機已經進入回暖的階段,未來幾年就業市場必將有所好轉。這些觀念體現了“90后”學生獨立而又自信的思維模式,他們懂得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面對危機,他們保持樂觀,懂得提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以應對危機。

(二) 職業規劃功利性強,當前大學生缺少社會責任感

“90后”大學生在利己性和功利性方面更為突出。傳統學習主導型教育模式造成大學生對人才評價標準的偏差,學生在就學期間缺少社會經驗,缺少對各類職業性質的了解,缺少對自身需要、興趣、才能和價值的正確認知。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利益關系的復雜化使得部分“90后”學生將個人利益的實現作為價值評價標準,具體表現為把職務地位和財富最為職業最終目標,如高級職業經理人、企業家、管理者等。從而忽略了自身興趣,忽略了新時期大學生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三) 依賴職業測評工具,缺少主觀探索和獨立思考意識

全面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取得成功的關鍵。然而,受傳統社會價值觀和從眾思維的影響,“90后”大學生缺乏主觀探索和獨立思考意識。調查中顯示,35%的學生不能客觀地進行自我分析評估。他們依賴職業測評工具給出的性格測試結果,將機械化的評測結果作為自身性格定位,缺少個體性差異性,導致個體認知的偏差,盲目追求“熱門”職業,忽略自身興趣和特長。人只有找到值得為之奮斗終身的目標,才能真正獲得幸福的動力。歸根到底,原因在于“90后”大學生仍處于迷茫狀態,缺少社會經驗,無法找到讓自身產生持續的,內在追求的,真正感興趣的職業。

二、“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成因分析

(一)個性因素

中國經濟騰飛,改革開放和教育體制革新下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們個性更為獨立自信,他們思想活躍,創造力豐富,表現欲望強烈,渴望展示自己的價值和個人能力,但也因此忽略了團隊合作精神,缺乏協作意識。此外,據相關部門調查,大學生網絡成癮比例超過15%以上,長期沉溺于網絡世界中使部分學生內心空虛,缺乏判別真偽的能力。過分依賴所造成的網絡成癮綜合癥消磨著他們的意志,腐蝕著他們的心靈。由于缺乏具體的媒介規范約束機制,泛濫的媒介信息,文化垃圾等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產生不利影響。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職業啟蒙教練,擔負著啟發孩子職業興趣,指導孩子初步掌握職業技能的重要職責。然而,在中國獨身子女的家庭模式和灌輸式教育體制下,父母過多強調孩子學習課本知識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在人際交往、處理矛盾實踐中可習得的技巧和能力。父母過多的溺愛和保護,剝奪了孩子學習化解沖突、解決問題、與人談判溝通的技巧和能力。而這些對于孩子今后的職業生涯卻是極其重要的。此外,受西方文化價值觀影響,物質化的生活態度使他們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部分家庭拆散重組使他們變得自私又脆弱。家庭因素的變化是造成“90后”大學生個性變化和職業價值觀改變的重要內因。

(三)教育體制因素

根據薩珀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高中階段是職業發展試探期,通過學?;顒?、社團活動、社會打工等機會,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自我才能并增加對各類職業的了解,為將來的職業選擇打下基礎。而中國的學業主導型教育體制忽略了對這一時期的引導。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埋頭苦讀,無從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和興趣,以致進入大學后,難以適應大學校園自主管理監督的氛圍,難以確定職業發展目標,難以及時調整心態和學習方式,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四)社會環境因素

中國正處于社會結構轉型期,經濟建設發展較快,社會價值觀趨向多元化。一些投機取巧,非法逐利的行為難以被市場經濟當前體制所約束;世界經濟動蕩,不穩定因素增加,至今就業市場仍徘徊于低谷期;西方文化侵略,日韓文化受推崇,傳統主流價值的沒弱,“90后”大學生在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他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改變著,價值觀趨向功利。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體制因素,是造成“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價值觀改變的重要外因。

三、“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策研究

盡管“90后”爭議頗多,但經歷了奧運世博之后,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意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雖然他們還很稚嫩,但終有一日,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中梁砥柱。筆者認為“90后”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加強人文關懷作用,強化大學生主體內在的職業規劃意識,以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首要任務。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一)調節并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年齡結構和業務水平,強化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引導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隊伍的主力軍,而輔導員則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筆者認為基于“90后”大學生的特點,選擇年齡相對相近的“80后”輔導員更能對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相似的成長背景讓他們更能理解懂得“90后”的思想行為模式。除了在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青年輔導員老師更應該積極主動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高校應當提供青年思政工作者相關職業發展理論方面的指導和培訓,幫助青年輔導員開拓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及時掌握了解當前學生動態,了解經濟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關系。做好引路人工作,引導他們學會分析自我潛能和社會機會,幫助他們確立職業發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其職業競爭力,增強職業生涯成功機會。

(二)職業教育課程調整以適應“90后”職業發展特點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目的是為了培養個體職業規劃意識,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國內高校職業發展教育起步較晚,受到場地設備限制,課程推進受阻,學生對單一化授課模式表現冷漠。全面了解“90后”大學生特征,把握他們職業生涯價值觀特點,有助于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針對當前大學生現實而功利,自信但脆弱的,有理想卻缺乏社會經驗等特點,職業生涯教育可積極開展案例性分析、實踐性教育和開放參與式的活動,如邀請具有豐富的職業經驗和專業指導技能的成功人士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開闊視野,體驗真正的職場生活;資深職場人士可利用自己的行業背景和特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實踐機會,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和職業品行素養。

(三)強調人文關懷作用,激發學生內在職業發展要求

加強人文關懷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實需求和發展趨勢。“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現實而又叛逆。傳統思想教育下的灌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教育主體,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然而,人文關懷在關愛人,尊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關注人性、人的價值、人的心靈和人的精神的感受。人的本質是一個“內在”的自身自在的價值主體,每個人都具有各自的主體意識。與傳統模式下灌輸思想道德規范去影響受教育人的主體意識不同的是,人文關懷以更科學,更有針對性的方法,不斷激發人的主體發展欲望,引導主體發展目標追求更崇高的發展境界。在職業發展價值的認知中,把社會責任,奉獻精神融于其中,使受教育人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以能為社會進步作為貢獻為榮耀,從而把外在的社會規范內化為自身發展的需要,成為升華自身境界的一種精神動力和價值追求。

(四)重塑正確職業價值觀,以培養社會責任感為首要任務

當前部分大學生不健全的職業價值觀是由于社會責任感的缺失而導致的,主要表現三個方面。首先是理想信念缺失,激烈的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造成當代大學生現實功利,重物質輕理想,過于關注眼前利益而模糊了理想信念。其次是個人價值取向缺失,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追求個人價值和利益,過于關注自我而忽略了社會整體利益的實現。最后是社會公德和法紀缺失,學習風氣衰退,考試作弊現象屢屢出現,網絡社會缺乏道德約束。因此,重塑職業價值觀的關鍵在于培養社會責任感。

每個社會成員對其所處集體和社會所承擔的使命和義務稱為社會責任意識。幫助大學生重塑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必須以培養社會責任感為首要任務。首先,在校園內營造社會責任意識的社會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感恩教育,團隊意識培養、溝通合作實踐和責任教育等,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榮辱感和愛國精神,加強他們艱苦奮斗的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其次,鼓勵培養社會責任意識的實踐性活動,增加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深化對責任的認識,主動承擔責任,激發大學生內在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塑造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方向;有助于高校職業發展工作的開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幫助“90”后大學生確立人生價值目標,是各高校未來工作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甘蔭全,陳純馨,陳曉剛,葉秀芳,陳志彬.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及糾正[J].人力資源管理,2010(4):70-72.

[2]鄭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融入人文關懷[J/OL].

[3]梁結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之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06(8):162-163.

[4]林良盛.“90后”大學生特點及其教育引導對策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77-79.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2-26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以及知識經濟轉型趨勢逐步增強,人才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大學生如果不能在高等教育階段制訂相對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提升自身就業競爭能力,就極有可能在步入社會后面臨一定的職業危機。因此,高校在就業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視和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新工作實施科學的思想引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诖?,本文嘗試對如何加強大學生創業就業思想引導工作進行了具體分析,以便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幫助。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以及創業就業中思想引導的性質

1.綜合性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引導工作應該堅持以社會人才需求為核心,通過合理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完成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因此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高校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能夠對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質量等問題進行綜合反映,與學校的社會聲譽和未來發展情況息息相關,因此開展創業就業思想引導工作必須以社會經濟需求為核心,保證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需要。簡單地說,就是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引導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還應該在與社會需求契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職業發展。[1]因此,創業就業思想引導教育工作的貫徹落實應該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順利就業為前提,在具體實踐教育中重視強調和激發學生各項能力的關聯性,促使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不僅職業規劃方面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還能夠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能夠促使大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需求相協調。

2.實踐性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指導工作能夠對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態度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就業是每一個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時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對學生實施創業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還應該認識到學生職業之路是曲折而漫長的,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第一次入職教育,從價值理念角度而言,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終身發展工作的重視。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社會人才需求定位以及學生專業背景、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進而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定位,逐步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能力和職業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3.通識性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就業指導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必然帶有一定的通識性。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本身屬于通識課程教育范疇,但是其與一般性質的通識必修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其顛覆了傳統就業指導課程中單純重視職業規劃課教學的弊端,課程定位更為全面,將教學重點放到學生的就業指導而不是畢業指導方面,引導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其教育內容全面貫穿于大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能夠在不同年級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特色科學地選擇教學重點,教學針對性得到了顯著的增強。[2]在高等教育階段開設相應的就業思想引導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完成自我角色轉變,實現自我認知,還能夠引導學生對未來發展形成正確的認識,最終促使學生成功創業或就業。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以及創業就業中思想引導的功能

1.發展功能

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就業思想引導具有促進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引領功能。這一課程教學的開設能夠通過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促使學生職場競爭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從本質上說,這一課程對大學生思想引導方面的發展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需求選擇最為合適的工作崗位,促使學生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得以實現。

2.反饋功能

一般而言,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現狀的反饋主要來自于當前人才市場的數據信息,但實質上,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指導教育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反饋作用,并且這種反饋功能較之于人才市場的數據信息更加具有可預測性、可調整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說這一課程的設置通過加強教師、學生以及工作單位之間的聯系,可以讓就業市場提前獲取學生的發展狀況,避免出現盲目招聘現象而對學生和用人單位造成不良影響。不僅如此,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提前獲取企業用人信息,進而結合市場需求,做出更為全面而具體的就業準備,對學生創業就業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3.鍛煉功能

大學生在剛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時,對擇業、就業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困惑心理,也無法對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這對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會產生不良影響。[3]而思想引導課程的設置能夠幫助學生對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和市場用人需求形成更為正確的認識,進而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緊跟時代潮流,對自身未來發展和就業方向進行深入思考,并自覺加強綜合能力的鍛煉,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以及創業就業中思想引導策略

1.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為其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奠定道德基礎

道德觀能夠最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根本素質。對于我國當代大學生來說,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認知,能夠在社會上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夠為未來創業就業生活奠定基礎。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來說,學生所需要具備的道德責任素質主要包含職業、生活和個人素質三個方面。其中,職業道德是一個人做好各項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在未來就業生活中所必備的素質。高校在創業就業教育實踐中要想做好大學生思想引導工作,就必須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切實提升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高??梢赃x擇開展道德講座、開展職業責任意識培養專題教育、職業道德知識競賽等,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4]而對于生活道德素質來說,主要指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大學生未來創業就業生活提供相應的輔助,基于此,在對大學生實施創業就業引導的過程中,要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生活道德素質的培養能夠有序進行。最后,在個人道德培養方面,高校應該通過提供合理的教學指導,讓大學生在生活中保持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為其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其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工作奠定實踐基礎

較高的綜合能力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我國當代大學生來說,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才能夠真正促進自身職業發展,獲得創業就業的成功。但是,現階段,在我國高校教育中,一部分大學生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相對忽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職業發展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受到不良影響。因此,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必須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工作實踐基礎。首先,應該從精神思想方面提升學生對綜合能力培養的認識。教師在教學引導工作中應該讓學生明確個人能力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其次,采用藝術性思想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增強對個人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視。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特定的差異,因此學生思想引導工作的開展也具有相應的難度?;诖?,學校應該組織教師和相關學生社團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院系的關懷,使教師和學生社團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效果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這樣,經過潛移默化的藝術引導,讓學生對個人能力培養工作形成正確認識后,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活中才能夠真正關注自身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促使自己在畢業后獲得職業建設方面的成功。

3.增強學生實際行動意識,為其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奠定作風基礎

從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基本發展情況看,一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了相應的職業發展規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創業意愿,但是從學生自身素質和努力程度上看,大多數高校大學生努力程度不夠,在執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大多數學生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僅僅存在于理想層面上,缺乏努力實踐、腳踏實地的實干風氣。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實際行動意識,促使學生通過相應的思想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風氣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在教育思想引導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培養實際行動意識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真正地執行計劃,才能夠將各項相關計劃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為未來職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思想引導。在具體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放遠目光,要求學生在接受教育引導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作風,進而形成科學的訓練習慣,為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只有通過科學的思想引導,保證學生通過學習真正認識到個人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并努力提升自身專業能力,逐步強化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出思想引導的功用,為學生未來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促使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獲得巨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張秋燕.就業指導視野下的大學生人文關懷研究[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3):54―57.

上一篇: 車間班長工作總結 下一篇: 醫院團支部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 午夜福利片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