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4:48: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攝影助理心得體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此案例就很好的抓住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到底是怎么一種咖啡呢,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不但會自己來點擊,可能還會邀請自己的好友來點擊,這就形成了一種病毒性傳播,本身的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營銷,讓消費者免費為自己做廣告,你可能會和好友說雀巢咖啡出了新產品快去點“贊”來滿足好奇心理。
案例二:Perrier的YouTube推廣
這家企業為飲料做推廣在YouTube上了一系列以“Perrier夜總會”命名的視頻廣告,廣告中衣著暴露的舞者在一家氣氛熱烈的夜總會內激情狂歡。廣告向消費者承諾,觀看的人越多,廣告內容就越性感越狂野,這一做法為他們的廣告帶來了1150萬的點擊量。
此案例也是抓住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都會想最后會有多性感多狂野呢,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瘋狂點擊。也算是抓住了消費者心理的成功營銷。
綜上案例的成功,還是抓住了人類本身的天性,獵奇心理的特性,抓住這一特性結合好的創意,制造病毒式傳播,讓消費者為產品做了免費的營銷,與其像一般的產品做一個廣告視頻低聲下氣讓消費者轉發點擊,邀請好友送好禮,用豐厚的禮品來吸引消費者的話,還不如抓住消費者的這種心理讓他們主動的傳播來的好,讓他們來沖著對你的產品的好奇心而不是那豐厚的禮品,單靠禮品吸引到最后他們可能記住的是你的禮品而沒有那么注意你的產品,你們覺得呢?
當然這只是一種方式,在我們企業日常微博的運營中,細水長流也是很重要的,單獨靠一次活動或者廣告可能只能讓消費者記住你,接下來怎么留住你的潛在客戶,就要靠日常的微博運營了,我的幾點小看法分享給大家:
1、 內容為王,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我覺得優質的內容應該至少涉及以下三點:有關、有用、有趣。如果和這三點都無關那么用戶為什么要轉發評論你的微博,根本就對他們沒有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1-029-02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軟實力的關系
“軟實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S·奈于1990年提出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同時也包括由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民族凝聚力所表現出來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表現為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影響力,能達到“讓其他人做想讓他們做的事”的目的,是一種通過吸引而不是強制和利誘手段獲取你所要東西的能力。對一個國家來說,軟實力就是指其吸引力,而不是強制力。即“一國通過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強制力,在國際事務中實現預想目標的能力。”
當前,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軟實力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俞可平指出:“在全球化時代,提高硬實力,即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國家經濟總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鞏固國防力量,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本途徑。但是,國家軟實力變得更加重要,如國民的文化、教育和身體素質,國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國家的人才資源和戰略人才的儲備情況,政府的凝聚力,社會團結和穩定的程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等。在全球化時代,要有效維護國家,增強國家實力,僅僅依靠經濟和軍事力量不夠,還必須有政治、文化和道義力量。”中國目前正處于市場體系完善、觀念更新和社會轉型、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關鍵歷史時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要完成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離不開軟實力的提升與強大。中國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崛起,不僅僅要看其硬實力,更要重視其軟實力,真正的崛起應該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共同崛起。
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從結構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軟實力的靈魂: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軟實力所包括的各個因素之中,如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民族的凝聚力和合力,社會制度、社會發展模式等同化力,以及一個國家在對外交往中的國際形象、參與制定國際規則和政治議題的能動力等。從功能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提升中國軟實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中占據支配和統領地位,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處于絕對地位,具有導向、凝聚、激勵、規范、整合等社會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統一的價值標準和目標指引,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其他價值體系不可替代的先導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中心內容和關鍵環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建設成功,直接轉關系到我國軟實力建設的成敗得失。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軟實力的提升與影響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入侵的思想武器。正是因為價值觀在軟實力中的獨特作用,所以一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往往以其文化、價值觀念、外交政策、發展模式等作為載體,向全世界宣揚和推行其價值觀。價值觀問題在美國對外政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約瑟夫·奈指出的:“自從建國初期開始,美國人就一直為將我們的價值觀與我們的其他利益相結合而絞盡腦汁。”長期以來,美國已經習慣于將他們所宣揚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作為與軍事、經濟相輔相成的稱霸手段。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企圖和平顛覆我國的野心和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價值觀領域的較量表現得更為嚴重,為有效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價值觀的沖擊和破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立足于當前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和黨情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的精神紐帶。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這種凝聚力主要依靠國民對其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所獲得。中國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從根本上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發展凝心聚力。
民族凝聚力作為國家軟實力,其功能主要表現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統一。在當代中國,整合、提升民族凝聚力主要是鞏固各民族的國家認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家認同是將國家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其核心內容是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共同追求在國家疆界內的所有民族之間建立和發展一種共有的國民文化紐帶或體系,一種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在全體國民間產生一種有強大凝聚力作用的國家觀念、國家情感和國民意識。
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這種社會變革和政治革命的急劇性使我國價值觀領域的變革也呈現出急劇性、復雜性和多變性能特征。由于我們正處于社會變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表現為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同時并存,其中有正確的與錯誤的、先進的與腐朽的、積極的與消極的,并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較量和斗爭,以致于社會上出現了種種價值觀上的矛盾、沖突和裂變,基于價值觀問題上的這種狀況,大力加強加緊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已經勢在必行,充分發揮其在社會建設中的主導、統領、整合作用,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凝聚力量。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價值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同其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點明了我們要凝練的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從特色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彰顯“中國特色”。所謂“中國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從主體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應該是人民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被人民群眾掌握和踐行,就必須是具體和可信的。可信是指其內容不應該是真實科學的,而不是虛假錯誤的,具體是指其形式應該是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而不是抽象呆板、晦澀難懂。從方向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適合于全人類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和人類文明發展趨勢,也應該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站在人類基本價值理念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矚目未來的。它扎根于中國又不局限于中國,是對全球化浪潮和價值危機的積極回應和有效應對,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世界性意義的事件。也只有這樣,才能搶占人類文明的制高點,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增添新內容,作出新貢獻。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中國軟實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這同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思想,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報告用“三個倡導”明確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任務,這是黨重要的理論創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明確了中國將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問題;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們堅持什么樣的社會理想的問題;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強調了我們要以什么樣的標準培養人的問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進一步提煉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看,都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它有利于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群眾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占領思想文化的道德制高點,掌握話語制造權和輿論主導權,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在國際輿論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統一性,增強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凝煉必將對提升我國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產生積極的意義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Joseph S.Nye and William Owens.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1996
[2] 俞可平.“中國模式”:經驗與鑒戒.俞可平等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 謝松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與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三明學院學報,2009(3)
[4] 山西省高校工委宣傳部.形勢與政策教學參考資料,2013(1)
[5]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由于高新區具有上述特點,因此筆者認為在高新區環保政策實施中各利益主體存在的博弈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下級政府間利益的不統一性
在我國,最高一級的中央政府的權利由于是來自人民,因此其追求自身狹隘利益的傾向相對于地方政府也就較弱,但往往大部分強有力的政策都是出自于中央政府,這些政策都是相對最公平的,但也是最宏觀的,等到這些政策真正落實到地方的高新區,可操作空間是很大的。在地方政府,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地方政府不斷從中央政府手里獲得了更多的權力,在發展靈活度增強的同時,也使地方政府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利益主體。這些利益主體為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會給高新區政府制定新的發展規劃,高新區政府的權力大部分來自于上級政府,高新區政府官員又有很強的晉升傾向,另外,高新區政府既要盡可能遵守中央制定的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又要完成上級政府制定的經濟目標,而在執行過程中經濟與環境又有很多的抵觸方面,因此,他們就會權衡利弊,選擇一條最有利于自身的道路發展。
首先,在當前我國的官員政績考核體系下,地方政府重視的往往是短期的經濟增長,而不是全面的、綜合的考核,因為官員晉升的機會通常是由于經濟增長直接帶來的,而不是與環境情況直接掛鉤。其次,由于中央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又沒有任何晉升方面壓力,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國民的支持態度,因此所看重的就不僅僅是短期內經濟的增長,而是國民對于社會期望的那種長期的穩定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最高政府所出臺的環境政策即使本身是很完善的,但是到了地方高新區落實時,就會由于利益追求的差異,而大打折扣。最后,建立高新區本身的首要目的就是發展經濟,在經濟利益與保護環境這兩者之間,地方政府必然會選擇將經濟作為第一性。因為在高新區發展過程中,上級政府能夠快速看到當地官員政績的只有通過經濟效益,而環境在短期中只能是高投入,低回報。綜上所述,國家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到了地方高新區,就變成了“軟政權”,有了很大的彈性和執行余地。
2.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間利益的競爭
在一個城市的高新區,消耗能源和資源的最大的主體就是企業,同時,他們也是排放廢水、廢氣、垃圾等污染物最多的主體。因此,企業應該對他們所排放的污染物負責,并且配合政府一起積極治理。但是高新區中的企業都是在同一個市場中相互競爭的經濟個體,他們的目的都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因此,必然誰都不愿意投入比別人更多的成本。環境本身作為一種公共物品,人人都想無償享受,當它受到破壞后,假如一個企業去治理,這個企業必然會投入資金,而這些資金最終會計算成為這個企業產品的成本,這樣之后再與其它企業競爭中必然會處于劣勢。不但如此,如果一個企業治理了污染,其它企業不經投入便可直接享受這種公共物品。因此。不管出于哪一方面的考慮,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去做這一種吃虧的行為,而是都希望別人去治理,自己再從旁享受,在對于自己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垃圾等污染,也是采取這樣的態度。于是,所有企業都不會去治理污染,最后達成一種均衡的不作為狀態。
另外,由于每個企業的產業規模、污染程度和治理污染能力的不同決定了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存在很大差異,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根本無力承擔治理污染的巨大投入,在政策的強制作用下,進而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維持經濟利益。因此,環境政策對企業效率的影響決定了企業對環境政策執行的態度。正是由于環境政策的執行對企業的利益造成了損害,致使很多企業在面對環境政策時,消極執行,積極躲避甚至采用投機取巧的辦法與某些政府官員共謀尋租,使環境政策難以落實到位。①
這次又是和攝影師Tony合作,與上次不同,這次服務的客戶是專業的廣告公司,因此有著明確的拍攝主題和詳細的拍攝方案。廣告的最終客戶是MuMM酒銷售商,他們準備在上海陸家嘴某酒店的露天泳池邊,召開一個盛大的狂歡酒會。 邊喝著美酒邊欣賞黃浦江兩岸的美景+那是相當浪漫的,為了在浪漫之中添加份激情,MUMM酒銷售商還專門邀請了一批美女助陣。
這么重要的活動當然需要宣傳推廣,因此MuMM酒銷售商委托專業的廣告公司為他們策劃組織本次拍攝活動。
拍攝主題
估計很多男性朋友都曾有一個夢想――自己就是007電影中的詹姆士?邦德,他風流倜儻,功夫高強;最主要的是他身邊總有性感的美女相伴。廣告公司的策劃人員將拍攝主題定為“魅影特工”,任何位看到海報的男人,都會抵御不住007女郎的誘惑。這個拍攝主題迎合了MUMM酒銷售商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
室外拍攝
上海陸家嘴某酒店的露天泳池還在裝修階段,我們不得不找其他泳池進行拍攝。場地的尋找是件很費時的事,必須要考慮到后期合成的便利性。最終我們在松江某酒店找到了適合的場地。
開拍當天,總計有模特,化妝、攝影助理等約十人參加了拍攝,規模不小。由于是室外拍攝,攝影師Tony本想利用自然光進行拍攝,而我則強烈推薦他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成像質量更好,更便于后期操作。
由于之前有很詳細的拍攝草圖,所以拍攝非常方便,基本按照草圖所示進行拍攝即可。有些素材是要單獨拍攝的 比如MUMM酒瓶。
素材庫選擇
由于客戶指定背景是上海陸家嘴 因此第二天我便和攝影師Tony到上海外灘進行拍攝。上海的天灰蒙蒙的,等了很長時間還是灰,Tony拍了幾張,我一看基本是廢片。當然,我沒有把這個想法直接告訴他,否則太打擊他了,而是背著他去朋友的素材庫找合適的照片。最后總算被我找到一張臺風季節拍攝的陸家嘴景區的照片,但是色彩依然不盡如人意。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有了數碼后期,不管之前的照片拍的如何,都可以通過后期來進行處理,這是個錯誤的想法,就像烹飪一樣,一份好的佳肴不僅烹飪技術要一流,材料也要新鮮;對于后期處理而言,前期照片越適合,那么后期不僅花的時間更少,效果也更棒。
后期篇
由于拍攝視角的原因,照片變形很大,因此需要后期校正;我們選擇編輯一變換一透視,校正向后傾斜的問題;然后再選擇編輯一變換一縮放,校正影像壓縮的問題。
這就是校正完以后的效果。跟真實環境很接近了。利用變換工具校正影像非常方便,當然這對于影像品質來說是有損失的,如果能前期拍攝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那是最好的。
由于要在原本的天空上方再增加空間,因此選擇圖像――畫布大小,增加畫面上方的空間。
當然,一個藍色漸變是不能直接作為藍天使用的,我們需要將藍色漸變和原有的天空進行適當融合,這就需要依賴蒙版。上圖就是蒙版效果。現在的陸家嘴,空氣通透,藍天白云,漂亮多了。
接下去是我們這次制作的重點。如何獲得漂亮的藍天呢?我們可以從圖片庫中精選一張美麗的天空,也可以拖拉漸變。我們不妨回想下用反轉片拍攝的西北藍天。
接下去,我們就用剛才的藍天數值制作一個藍色漸變。
黃浦江的水太渾濁了,PS也無能為力:而且拍攝主題是美女特工從游泳池出來。所以還是利用模特照片中游泳池的水。
如何讓游泳池的水更加碧藍呢?選擇可選顏色調整圖層,由于水的顏色靠近青色,因此選擇其中的青色,然后調整相關參數。我們可以看到游泳池的水立刻變的清澈了。
處理水面的時候要非常當心,水的顏色要與天空的顏色相匹配。我們將模特的照片導入進來;我們來仔細研究下照片,陸家嘴景區和游泳池的顏色比較協調,但模特及前景物品的色彩還是比較雜亂,不夠統一。
為了讓整幅照片的色彩更加統一,首先我們調整氧氣罐和潛水鏡的色彩,將氧氣罐的顏色變為金色。跟模特膚色有點類似;而將潛水鏡的顏色變為紅色。
接下去調整模特身上穿的比基尼的顏色為紅色。因為紅色跟膚色接近,因此看起來更為協調,而且MUMM酒的logo顏色就是紅色。
最后調整皮膚的顏色,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說起來可以寫上很長的文章。由于此次主題表現性感和野性。所以我們放棄了常用的皮膚色調,而選擇稍微偏金色的沙灘色。
2012年6月的一個夜晚,寧遠結束加班,拿著手袋匆匆從四川電視臺大樓里走出來。她又累又餓,在夜風中覺得自己輕飄飄的像一個夢。
正當她在路邊伸手打車時,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第二天,寧遠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病床上輸液。手機里,各種電話和短信此起彼伏,還沒等她解釋,領導和同事們就催得十萬火急:“你要是不來,節目就沒法做了!”
寧遠覺得自己筋疲力盡,能在病床上睡到自然醒都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醫生鄭重提醒她:“你的身體極度虛弱,是由于工作強度大,加上生活、飲食不規律引起的,需要多加注意。”
辭職的念頭,從那一刻萌發。可是,自寧遠從成都大學播音系畢業后,她從成都電視臺到四川電視臺,再從編導、制片人,一路做到主持人,九年的風雨歷練,早已把當初那個柔弱迷茫的小女孩磨礪成職場女強人。就這樣離開被很多人艷羨的工作平臺?她心里又極度不舍。再說辭職后,又能做什么呢?寧遠糾結又迷茫。
盛夏的一天,寧遠心血來潮,很想要一雙小時候一直想要但得不到的丁字皮鞋。可是她跑遍成都各大商場,就是找不到一雙不花俏、帶著童年記憶的丁字皮鞋。既然找不到,寧遠索性把這雙心目中的鞋子畫在紙上。
有一天,路過成都郊區的手工制鞋作坊時,寧遠拿著圖紙問埋頭忙活的師傅:“請問,這樣的鞋可以做出來嗎?”師傅看了一眼,淡淡地說:“當然能了,這個多簡單啊。”五天后,寧遠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丁字皮鞋。它不是最精致、最時尚的,但一定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心愿達成的寧遠喜不自禁,她把尋找、制作一雙鞋子的過程圖文并茂地發在微博上。
很多網友看到后表示很喜歡,紛紛向她求購同樣的丁字鞋。“原來,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的道理是對的。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一部分人是你的同類。”寧遠感慨地說。
寧遠想了想,除了做鞋,她更喜歡做衣服。從小到大,用碎布頭給布娃娃縫制各種各樣的衣服是她的拿手好戲。特別是2009年懷孕后,大女兒練練的小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她常常滿心歡喜地坐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布片里,低頭飛針走線,一抬頭,才發現天黑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寧遠最喜歡的木心先生的一首詩,繼而她陷入深深的思索:“一輩子沉浸在手工勞動中,被一些善意的執念推著向前,愿意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地做點東西。至少,不忘初心,也對得起歲月。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2013年春天,寧遠辭職了。在成都西村深處,她租了一套兩層小樓,開始了手藝人的新生活。
如果夠勇敢,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白手起家的最初,很不容易。但她絲毫不覺得累,做自己喜歡的事怎么會累呢?
帶著老公、母親、表妹和兩個女兒入住新居后,寧遠先把兩層樓的居室做了改裝。力爭做到墻上有畫,室內有花,院子里隨意擺放了幾個大大小小的陶罐,種上紫云英、格桑花和貓臉花。滿院姹紫嫣紅,香氣迷人。
還有一塊大大的、從舊貨市場淘來的木質菜板,洗刷干凈后,鋪上青花瓷花紋的桌布,就成了寧遠的大工作臺。旁邊的架子上掛滿了她淘來的各色布料,大都以棉麻為主。從構思到設計,再到修改、裁剪,每一個環節,她自己動手,匠心獨運。
當一件新完成的衣服穿在身上,那種喜悅和成就感是寧遠之前不曾體會過的。這些衣服發到微博上后,好評如潮,求購的人絡繹不絕。
寧遠一個人忙不過來,先是把堂弟、表妹叫來幫忙,先生來客串送貨司機。可人手仍然不夠,寧遠又聘用了幾位師傅、客服和助理。
那幾位負責打版、裁剪的師傅,之前都做過裁縫,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和耀眼的經歷,然而打動寧遠的,是他們身上的拙樸和對制作衣服的熱愛。有時候,他們會為了一顆扣子、一條腰帶,跟她這位“掌柜的”據理力爭,而不是惟命是從。寧遠覺得,這樣的較真難得又可愛。
回頭客越來越多,2013年底,寧遠將自己的服裝品牌命名為“遠遠的陽光房”。她的淘寶店也正式開張,旨在推行一種簡單、陽光、質樸的服飾風格和生活態度。
隨著顧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寧遠的手工作坊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有一次,她帶著圖紙找到一家服裝制作廠,問能不能制作500件。經理搖搖頭:“我們最少也是5000件起才接的。”寧遠無比遺憾,微笑著送給經理自己以前出的一本書。
沒想到第二天,經理意外地打來電話:“原來你是一位作家?一個能寫書的人不會壞到哪里去,我們愿意破例接單。”
“遠遠的陽光房”慢慢壯大,隨著工作人員越來越多,寧遠不但要設計圖紙,還要關心每個人的情緒。大多時候,她像一個親切的大姐,阿貓阿狗的事都可以找她。員工A失戀了,“給你放一周長假去旅行吧,回來后,再收拾舊山河。”員工B想念老家,“那就回去看看吧,一個心不在焉的裁縫,怎能專心地做出好衣服呢?”
正因為“遠遠的陽光房”的人性化,所以與其說他們是員工,倒不如說他們是寧遠的家人。有時候,一件衣服銷量創下記錄,大家會興高采烈地去附近的蘇坡橋菜市場大肆采購,回來后,七手八腳地忙活,橫七豎八地坐在地上煮火鍋吃。這樣別開生面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一般都會招來很多羨慕妒忌恨。
知道要去哪里,保持可貴的清醒
“遠遠的陽光房”在服裝界和淘寶網聲名鵲起,但寧遠始終保持一份可貴的清醒。
有人看好他們,想加盟或投資,但寧遠不為所動。她只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個專注的手藝人,安靜地做好手頭的衣服。
與別的店喜歡找高高瘦瘦的模特不同,“遠遠的陽光房”的衣服一直是寧遠自己做模特。她1.65米不算太高,但寧遠覺得,這就是大多數女人的平均身高,而且自己做模特,才會與衣服有一種親近感。她的衣服雖然個性、另類,但絕不是奇裝異服,任何時候都能妥帖地穿在身上。
寧遠一直保持著49公斤到52公斤的體重。過瘦或過胖都不能穿出一件衣服的美感,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而要想控制體重,就意味著要堅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比如帶兩個女兒去鄉間田頭散步玩耍,每天慢條斯理地享用一盤水果沙拉。
像植物一樣生長,而不是成長
2012年6月的一個夜晚,寧遠結束加班,拿著手袋匆匆從四川電視臺大樓里走出來時,她又累又餓,在夜風中覺得自己輕飄飄的像一個夢。
正當她在路邊伸手打車時,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幸虧被熱心的路人送到醫院,第二天,寧遠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病床上掛葡萄糖水。而手機里,各種電話和短信此起彼伏,領導和同事們催得十萬火急:“你是主持人,你不來節目沒法做了!”
好累!寧遠覺得自己幾乎筋疲力盡了。醫生也認出這位憔悴的女病人,就是屏幕上光彩照人的主持人:“你的身體極度虛弱,是由于工作強度大加上生活不規律引起的,需要多加注意”。
辭職的念頭,應該就是從那一刻萌發的吧。可是,自從寧遠從成都大學播音系畢業后,從編導、制片人一路做到主持人,九年的風雨歷練,早已把當初那個柔弱的小女孩磨礪成職場女強人,就這樣離開被很多人艷羨的工作平臺?她心里極度不舍。再說辭職后,她又能做什么呢?
很多事情不必著急,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盛夏的一天,寧遠心血來潮,很想要一雙小時候一直想要但得不到的丁字皮鞋。可是當她跑遍成都各大商場,卻找不到一雙帶著童年記憶的丁字皮鞋。找不到,寧遠索性把這雙心目中的鞋子畫在紙上。
有一天,寧遠路過成都郊區的手工制鞋作坊時,她拿著圖紙走進去問那個埋頭忙活的師傅:“請問,這樣的鞋可以做出來嗎?”師傅看了一眼,淡淡地說:“當然能了,這個多簡單啊。”
五天后,寧遠如愿以償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丁字皮鞋。它不是最精致、最時尚的,但一定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那一刻,寧遠喜不自禁,她把尋找、制作一雙鞋子的過程圖文并茂地發在微博上。
讓寧遠沒想到的是,網絡那么大,世界那么小,很多網友看到微博后表示很喜歡,竟紛紛向她求購同樣的丁字鞋。原來,“你是誰就會遇見誰”的道理是對的。
寧遠想了想,除了做鞋,她更喜歡做衣服。特別是2009年懷孕后,給大女兒練練的小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常常是滿心歡喜地坐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布片和針線里,低頭飛針走線,一抬頭,才發現天黑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寧遠最喜歡的木心先生的一首詩,繼而她陷入深深地思索:“在手藝人里,一生同樣很慢,一輩子沉浸在手工勞動中,被一些執念推著向前,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地做點東西。至少,不忘初心,也對得起歲月”。
豁然開朗后,2013年春天,寧遠從電視臺辭職了。她把幾大箱的禮服和一大堆化妝工具打包送人,在成都西村深處租了一套兩層小樓,開始了手藝人的新生活。
如果夠勇敢,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或許在別人看來,寧遠的這番折騰純粹是瞎胡鬧。白手起家的最初,寧遠確實很不容易。但她絲毫不覺得累,做自己喜歡的事怎么會累呢?
帶著老公、母親、表妹和兩個女兒入住新居后,寧遠先把兩層樓的居室做了改裝。力爭做到墻上有畫,室內有花,院子里隨意擺放了幾個大大小小的陶罐,里面種上紫云英、格桑花和貓臉花,花開的時候,滿院姹紫嫣紅,香氣迷人。
還有一塊大大的、從舊貨市場淘來的木質案板,洗刷干凈后,鋪上青花瓷桌布,就成了寧遠的大工作臺。旁邊的架子上掛滿了她淘來的各色布料,大都以棉麻為主。從構思到設計,再到裁剪,每一個環節,寧遠都匠心獨運。這些衣服發到微博上后,好評如潮,求購的人絡繹不絕。
寧遠一個人忙不過來,為了讓更多人穿上舒適美麗的衣裙,寧遠又聘用了幾位師傅、客服和助理。負責打版、裁剪的師傅,之前都做過裁縫,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和耀眼的經歷,然而打動寧遠的,就是他們身上的拙樸和對制作衣服的熱愛。
有時候,他們會為了一顆扣子、一條腰帶,跟她這位“掌柜的”據理力爭,而不是唯命是從,寧遠覺得,這樣的較真又難得、又可愛。
回頭客越來越多,2013年底,寧遠為自己的服裝品牌命名為“遠遠的陽光房”,她的淘寶店也正式開張,旨在推行一種簡單、陽光、質樸的生活態度。
隨著顧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寧遠的手工作坊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有一次,她帶著圖紙找到一家服裝制作廠,希望能制作500件衣服。經理搖搖頭:“我們最少5000件起才接貨。”寧遠不會強人所難,她告別前,微笑著送給經理自己以前出的一本書。
沒想到第二天,經理意外地打來電話:“原來你是一位作家!好吧,我們愿意破例接單。”寧遠喜出望外,接下來,雙方合作得非常愉快,經理也成為“陽光房”的一位朋友。
“陽光房”慢慢地在壯大,寧遠不但要設計圖紙,還要關心到每個人的情緒。有一回,她正認真地用鉛筆涂涂畫畫,前來收貨的快遞員和銷售主管不知什么事吵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寧遠也不知哪來的火氣,拍案而起:“都給老子閉嘴!”
后來,每當寧遠想起此事,都忍不住失笑:之前在電視臺工作時,自己每天涂脂抹粉,穿上高雅的衣服端坐在主持臺前,神經高度緊張,像一個被人操控的木偶。可是在陽光房,她卻發現:“原來,我身上還是有川妹子的潑辣啊。”
當然,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大多時候,寧遠在陽光房像一個親切的大姐,阿貓阿狗的事都可以找她。員工A失戀了?沒關系,放一周長假去旅行吧。回來后,再收拾舊山河。員工B想念老家?那就回去看看吧,一個心不在焉的裁縫,怎能專心地做出好衣服呢?
正因為“陽光房”的人性化,有時候,一件衣服銷量創下記錄,大家都會興高采烈地去附近的蘇坡橋菜市場大肆采購,回來后,七手八腳地忙活,坐在地上煮火鍋吃。這樣別開生面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一般都會招來羨慕妒忌恨。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遠遠的陽光房”在服裝界和淘寶網聲名鵲起,但寧遠始終保持一份可貴的清醒。
目前,陽光房共有三十位員工,為此,寧遠特意在家旁邊租了另外一幢樓。有人看好他們,表示想加盟或投資,但寧遠不為所動:事業不斷壯大,應該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但她只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個專注的手藝人。
與別的店喜歡找高高瘦瘦的模特不同,“陽光房”的衣服一直是寧遠自己做模特。1.65的身高并不算太高,但寧遠覺得,這就是大多女人的平均身高呀!而且自己做模特,才會與衣服有一種親近感。為此,寧遠一直保持著49到52公斤的體重。
而要想控制體重,就意味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比如帶兩個女兒去鄉間田頭散步玩耍,比如每天慢條斯理地享用一盤水果沙拉。而不是像從前上班時一樣,風風火火,飽一頓餓一頓。
“所謂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順從己意去生活”,這是寧遠這幾年最大的收獲。人到中年,如果透支健康,玩命地去追求那些名利和物質,是最得不償失的事。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6)030081041
微信的概述
1.1認識微信
微信(WeChat)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機通信軟件,它兼容多種手機品牌、型號、系統,不限制營運商,實現了不同營運商、不同系統平臺的媒體傳播。在微信添加朋友時可以使用微信號、手機通訊錄、QQ賬號、查找附近的人、搖一搖添加,使用戶關系網絡覆蓋更加廣泛,并且在傳輸媒體方式上有語音、視頻兩種形式,給移動互聯網傳播帶來了新的改變。
微信功能主要有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臺化功能。通訊功能主要是傳輸文字、圖片、語音、視頻信息,并具有同步和異步傳輸的特點,使用微信可以提高通訊效率,降低通訊成本。社交功能除一對一、一對多聊天之外,還包括朋友圈、郵箱、附近的人、搖一搖等,提供了多種豐富的社交形式,滿足了多種受眾需求。平臺化功能包括公眾平臺和開放平臺,公眾平臺實現信息的訂閱、推送、回復,為管理者提供個性化信息定制和推廣,為使用者提供較完善的信息服務;開放平臺則為微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如微信的游戲平臺、網銀付款平臺。因此,微信已經具備成為新的教學網絡交流平臺的條件。
1.2微信的特點
微信操作便捷、傳輸高效,在教學通信交流、教學交互的應用方面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用微信發送和接收信息的成本低,微信使用群體廣,適合在靈活的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方式上推廣。微信的公眾平臺上有不少學科課程公眾帳號,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微信多元化的媒體傳輸和快捷、低成本的社交功能有助于學生利用微信輔助理解掌握知識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1.3微信的相關研究
從理論上深層次分析微信如何支持移動學習,如何設計微信移動學習課程與教學活動等方面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還缺少對微信學習支持功能的系統分析和設計原則的思考[1]。國內學者袁磊等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分析了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案例設計方案與實施過程,證明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2]。姜紅梅認為微信可以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等環節,在突破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方面具有明顯優勢[3]。在國外,也有專家針對Line、Whatsapp等微信類軟件進行教學應用研究,分析它們的可用性、交互性和可創新性,再進一步考慮它的教育使用價值。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及過程
筆者選取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育學院大一至大四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問卷以“問卷星”網絡調查問卷形式按照男女、年級、專業類型比例隨機發放,共分發問卷460份,回收問卷445份,問卷回收率為96.7%,剔除無效的作答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428份,有效率為93.1%。利用SPSS19.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統計檢驗。
2.2研究方法
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分為以下3個階段:(1)通過文獻查閱了解微信的特點,研究微信在教學應用上的現狀;(2)就目前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大學生對使用微信能否輔助大學英語學習的認識與態度的問題編制了問卷,該問卷從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學習問題、使用微信群聊的學習態度、使用微信公眾賬號的學習態度5個維度進行設計,共有28道測試題目;(3)接受個別訪談20余人次,以期找到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學英語提供策略。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如圖1(注: 每一組左邊的條柱表示為同意,右邊的條柱表示為很同意,下同)所示,在“不同教學方法的單調乏味性”的調查中,同意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乏味的分別占總體的68.85%、63.63%、61.54%、71.15%、69.15%。在與學生訪談中得知,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學生希望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能運用更多的教學方法。
在“老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不強,與學生缺乏互動”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51.87%、35%、8.75%、2.1%、2.28%。數據顯示,英語課堂上以傳授知識內容為主,缺乏英語口語交流的鍛煉機會,課堂互動氛圍不濃烈。在“老師沒有及時反饋作業情況”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48.6%、39.2%、7.5%、2.4%、2.3%。可見,教師很少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會帶著困惑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強化鞏固困難。
3.2學習問題
如圖2所示,在“學生缺乏英語實際應用”的調查中,同意缺乏單詞、語法、聽力、口語、寫作實際應用的分別占總體的87.14%、87.5%、88.66%、92.62%、77.78%。數據顯示,英語教學不太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未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共同交流、溝通的學習平臺。
如圖3,從大學四個年級的英語學習興趣衰減認同統計顯示:大一占54.29%,大二占60%,大三33.33%,大四占54.34%,大一大二大四學生的興趣衰減程度比大三學生明顯。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為大學英語學習階段,在學習方面會經常遇到困難,未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難題越積越多,容易造成學習興趣衰減。而大三是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重要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主動性、積極性比較強,所以英語學習興趣的衰減程度不明顯。大四的學生進入到實習與就業階段,需要應用英語的機會不多,因此,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減。
3.3使用微信群聊的學習態度
在“學生遇到學習問題愿意利用微信進行討論”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20.65%、45.81%、25.16%、5.15%、3.23%。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是愿意利用微信的學習社區與同學、老師就英語學習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的。在“微信群聊能有效提高師生交互”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23.86%、49.64%、21.35%、3.34%、1.81%。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同利用微信與同學、老師群聊能提高學習效率。分析可能原因是大學生對手機有很強的依賴性,微信操作便捷、簡單易用。通過微信群聊構建的學習社區可提高師生的交互性,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對英語交流學習起促進作用。
3.4使用微信公眾賬號的學習態度
在“使用微信公眾賬號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16.77%、48.39%、27.1%、3.89%、3.85%。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同微信公眾賬號能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分析可能原因是微信不但提供了社區學習的交互平臺,還能作為信息推廣的中心,適合碎片化學習、有針對性的英語主題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愿意持續使用微信公眾賬號進行英語學習”的調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別占20.87%、51.36%、24.14%、2.3%、1.33%。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同意持續使用微信公眾賬號用以輔助英語學習。分析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學生了解微信公眾帳號的功能,能便捷、有效推送學習信息,適合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式。
根據以上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問題的調查可以得出結論: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學習討論和交流氛圍,學生缺乏口語、聽力、閱讀、寫作等實際應用機會,課堂上容易形成“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缺乏情景創設,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生在課后很少會進行二次學習。作業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學生很難強化鞏固知識,大學生總體表現出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大學生認同利用微信構建學習社區、利用公眾賬號推送學習信息這兩種功能對大學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并且愿意嘗試在這兩種功能支持下的大學英語學習方式。
4微信學習策略的設計
根據以上調查的結果與分析,結合微信的特點,筆者開展了微信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學習策略設計。基于微信的群聊和公眾賬號功能設計了小組型學習社區和學習公眾平臺,有效提高了微信輔助學習的實用性。這種學習策略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個信息資源平臺以及實踐平臺,將英語真正做為一門語言課程來學習,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應用能力。
4.1小組型學習社區
學習社區,是指由學習者及其輔助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同伴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4]。如圖4所示,首先,利用微信群聊功能構建學習社區,組織教師和學生加入到群聊當中,實行小組社區學習;其次,教師與小組長形成核心社區,以核心社區輻射各個小組社區,小組長作為橋梁聯系組員和老師,并負責組員監督和信息傳遞的任務,監督本組組員的學習進度;再次,其他組員開始互相對話交流問題,強化了學習小組的聯系,讓組員之間形成良好學習氛圍;最后,小組長將組員遇到的學習困難集中篩選后匯總給教師,在下次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將重點問題展開進行解答。利用小組長與教師組成的核心社區避免了教師作為社區的中心輻射全部學生,這樣容易造成信息過載,學生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甚至會被忽略。構建小組型學習社區旨在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在社區中倡導英語交流,訓練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技能,進行課后二次學習,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4.2學習公眾平臺
羅勇對當前微信平臺中教育與學習類的微信公眾賬號進行了整理歸類,認為微信為移動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和更加豐富的交流方法,可能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大陸[5]。如圖5所示,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功能,教師可以申請公眾賬號制作“名師堂”,教師通過名師堂平臺可以統一向學生信息,布置作業或提出討論問題。在的信息當中,可以是圖文、語音,也可以是相關的微視頻。名師堂平臺推送的信息是由教師定制的,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回復并獲取相應的服務或反饋。教師在名師堂中可以設定主題,開展具有情景化的任務驅動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名師堂平臺可以測驗題,要求學生作答并提交答案以獲取作業完成的反饋信息,達到了監督學生學習的目的,有效地促進了監督機制的建立,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構建名師堂平臺可以便捷地把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輔導資料推送給學生,學生能及時地獲取這些教學資源,促進了英語閱讀和寫作技能的培養。
5結束語
微信具有很大的教學使用價值,并且已經受到教育技術領域專家、學者的重視,不斷地在教學應用上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討。微信支持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對學習者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將課堂學習與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結合到課內、課外,擴大了課堂的時空性。利用混合式學習方式促進了教學之間的互動,有效促進了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可否認,微信在教學上的應用還存在著很多弊端,如何去除弊端,在教學中大規模地推廣應用微信,仍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12):3441.
[2] 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3] 姜紅梅.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5254.
[4] 百度百科.學習社區[EB/OL].(20141223)[20150927].http:///link?url=7b15FCUeVrEd_VleXF16SVrgjCr4lklntFl08aRzIrxOsnbJVGcfNwg54838x74LmxqF56SgiGpW54PrboK.
[5] 羅勇.微信學習,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陰[J].中國遠程教育(資訊),2013,(12):99100.Strategy design research of WeCha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LIU Quan1,CHEN Zhiliang2,GAO Bingshan1,HUANG Tengfei1
(1.School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China;
叢蕾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對她的采訪幾乎都是在運動中進行的。
7月初的一個黃昏時分,叢蕾駕駛著一輛5系寶馬,準時出現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東門外的約見地點。“車是老公的,我只是借用。車牌被場館注冊過,開別的車進不去,所以就成了我上下班的專用車了。老公總抱怨說他是‘人車兩空’,哈哈。”叢蕾爽朗地笑著。
迎著夕陽和如織的下班人流,“寶馬”載著我們緩緩駛近了“鳥巢”,這座北京現代化新地標建筑的面紗在我們面前被慢慢揭開。車子盤旋于體育場周圍縱橫交錨的道路中,叢蕾一邊介紹場館的設施,還不時放下車窗,與下班的同事打著招呼。在這個占地21.4公頃的場館區內,有一支300多人的管理團隊,是所有比賽場館中陣容最為龐大的隊伍,叢蕾便是其中的一員。
叢蕾的職務是頒獎儀式副經理,是國家體育場頒獎儀式組織與執行人之一,主要負責嘉賓引導,奧運會及殘奧會國家場頒獎儀式志愿者培訓工作,以及與國家場其他部門的日常溝通與工作協調。
車子駛進了“鳥巢”底層的辦公區域,透過車窗向上望去,巨大的鋼筋骨架在我們的頭頂慢慢消失,仿佛進入了一座神秘的宮殿。
劃了一個弧線后,叢蕾把車停在了貴賓區附近,她的辦公室就在這里。進了辦公室,記者打開錄音筆正準備坐下采訪,叢蕾卻從門邊拉過來一輛全身黑色的小雙輪車。“這是我的‘小飛俠’,最高時速30公里,造價10萬人民幣呢。我是場館里第一個擁有它的人,天天騎著滿場飛,都出了名了。”說著,她走出辦公室,在走廊里給記者演示她的騎術。在不到50平米的空場里,她和她的“小飛俠”流暢地劃著“8”字,人車渾然一體,動作瀟灑自如。記者好奇地想試試身手,剛上去就前后左右不自覺地亂晃起來,根本找不到平衡,更別說正常行駛了,看來想要熟練操縱它還真不容易。據叢蕾講,場館里使用這樣的交通工具,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首次。平時,叢蕾會騎著“小飛俠”穿梭于場館之中,工作效率特別高。她把自己比作電影《鋼鐵俠》中那個飛檐走壁如入無人之境的鐵人英雄。
叢蕾帶記者參觀了和她辦公室相對的嘉賓等候室,這里擺著淡色的沙發,角落里豎著兩盆半人多高的綠色植物,墻壁上掛著幾張紙板畫,調節著整個房間的色調,空間雖不大,卻也舒適整潔。“我還要去爭取一臺42寸的電視,方便嘉賓觀看場館內的比賽,及時了解比賽信息。”叢蕾講,以前這里什么都沒有,是她好不容易爭取到了一筆資金,才將房間裝修一新。
“現在比我剛來時已經是天壤之別了。那時候我的工作環境就像一個工地,每天都要戴著安全帽和防粉塵口罩,身上掛著幾個對講機,像一個全副武裝的‘變形金剛’。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了現在。”叢蕾說。
隨后,叢蕾又領記者穿過兩道門,徑直走入“鳥巢”的比賽場地。置身于這個全世界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建筑中,任何活動的物體都顯得那么渺小,猶如游蕩在浩瀚宇宙中的點點繁星。從嘉賓室到比賽場入口,這短短的距離叢蕾不知走了多少遍。“到了真正的頒獎儀式,我是不會走進場地的,嘉賓都有禮儀小姐引導,我負責總協調。”
再次走進叢蕾的辦公室,記者才得以仔細觀察這個20平米左右的空間。屋子里有兩排狹長的辦公桌,最里面的一張桌子上凌凌亂亂地擺滿了餅干、面包、方便面、水果等食品。“晚上經常要加班,沒時間出去吃飯,所以大家買了好多吃的,都堆在這了。”叢蕾說著,給記者沏了一杯熱橙汁,記者這時才感覺房間里有些陰冷。已經進入酷暑了,屋角的衣架上還掛著幾件紅色的羽絨服。叢蕾說,工作區在地下,前一段時間晚上特別涼,必須要穿羽絨服御寒。記者問叢蕾每天基本的工作是什么,她指了指墻說:“都在上面了。”
辦公桌上方的墻面上貼滿了大大小小的表格,有分工明細表、活動應急預案表、場館運行團隊各部門聯系方式表等等,其中有一張彩色表格十分醒目。“這張是我做的。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工作,黃色的部分都是我的工作范圍。”記者粗看了一眼,黃色幾乎占了一半。
“我就是一個踏踏實實干活兒的。”叢蕾這樣定義自己,她說自己在英國學的東西全用在這上面了。辦公桌上放著她常用的兩臺筆記本電腦,記者想讓她從里面選幾張工作時的照片,沒想到她找起來很費勁。“忙的時候哪顧的上照相,測試賽時劉翔那么大的明星站在我旁邊,也沒時間跟他合影。”電腦里,除了大量的場館圖片,剩下的,幾乎都是她在英國的記憶。
1997年,21歲的叢蕾前往英國留學,先后獲得了信息系統管理學士、工商管理碩士和運營管理碩士3個學位。之后,叢蕾開始了長達5年的工作實踐。她曾在一家英國旅游公司任市場部經理助理,在專業律師行做過市場部經理和律師助理,在公關公司任市場部總監,直到現在,她還是中國國際公關協會駐倫敦的代表,是申辦北京2008年世界公關大會的主要策劃人和執行人之一。北京申奧成功后,北京旅游局曾組團去倫敦進行宣傳展示活動,負責接待和組織工作的也是叢蕾。2006年6月,她組織的“北京風情舞動倫敦”的活動榮獲第7屆中國最佳公共關系案例大賽金獎。
2007年6月,叢蕾和老公賣掉了在英國的房子回到國內,9月到北京奧組委進行面試。一直等到11月,已經有些心灰意冷的她終于收到了奧組委的通知,讓她去“鳥巢”上班。
叢蕾現在的同事中很多是體育大學畢業的,她雖然不懂體育,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在英國的10年練就了她超強的外語和公關能力。頒獎儀式小組一共6個人,叢蕾的英文最好,她最不怵的,就是和老外打交道。測試賽時,被邀請來的外國頒獎嘉賓都由叢蕾負責,她順理成章地成為領導眼中“出鏡率”最高的工作人員。她所在的頒獎團隊也因為測試賽時的突出表現被授予五好團隊榮譽稱號。
能者必定多勞,因為能力超強,工作突出,叢蕾又被抽調到開閉幕式小組,負責主席臺嘉賓工作。
叢蕾所負責的嘉賓聯絡和協調引導工作乍一聽起來似乎并不復雜,但用她的話說,如果嘉賓有半點沒走到位,就會出現很大的紕漏甚至是事故。她拿出了自己設計制作的現場演示圖冊,向記者講述自己的工作流程。厚厚的圖冊上清晰地標注著工作人員、嘉賓、運動員、禮儀小姐、升旗手的站位和行走路線,以及頒獎臺、旗桿、攝影區。鮮花區的位置。此外,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頒獎工作的不同特點也在圖冊上顯示出來。聽過一番講述,記者才意識到這份工作的復雜與艱難。光看圖冊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這其中還有很多
細節需要反復推敲和演練,才不至于在正式頒獎過程中出現失誤。
體育賽事中的頒獎儀式環節出現差錯的幾率很高,而且升國旗奏國歌也是最為神圣的時刻,所以叢蕾所在的頒獎團隊目前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被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負責競賽環節的小組。奧運會召開的十幾天里,“鳥巢”總共有47場頒獎,殘奧會更多,有160場。叢蕾當然清楚這份壓力,幾乎是全身心撲在了工作上。因為家離“鳥巢”很遠,她住過娘家,住過婆家,住過朋友家,還在辦公室里睡過睡袋,就是很少回自己的家。母親為了不耽誤叢蕾的工作,把她剛剛2歲半的兒子領回了大連老家,兒子想媽媽,經常會給她打電話,說要“打飛的”回家吃飯,叢蕾聽了就忍不住流淚。
“4月份北京奧運測試賽時,頒獎嘉賓的級別基本不是很高,真正到了奧運會可就不一樣了,那么多國家元首和高級官員都會來頒獎。到了這個份兒上,容不得出半點差錯。”7月底,各國的運動員就要陸續抵京并進入“鳥巢”進行熱身,叢蕾說,到那時,她的奧運會就正式開始了。
“我喜歡‘鳥巢’,看到它就會興奮。”
叢蕾回想起當初在奧組委面試時,面試官問她是想在奧組委總部工作,還是想選擇國家體育場,她的回答就是上面這句話。
“因為‘鳥巢’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象征。在倫敦,大本鐘被視為英國文化的象征,在北京,很多人會把天安門和長城看作中國的象征。而在我眼里,‘鳥巢’才是現代化中國的代表。”叢蕾每次開車路過“鳥巢”時,都會放慢車速,遠遠地欣賞著自己心目中的“國家圣殿”,感覺周身熱血沸騰。
帶著興奮與熱情,叢蕾終于進入了“鳥巢”,卻還是碰到了一些讓她始料不及的難題。
出國時的叢蕾還是青春年少,回國時已經是三口之家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經驗都來源于英國,行為和思維方式自然就很“英國化”。國內的一切都有點讓她不太習慣,出門時坐地鐵,坐公交車,回國后的第一個星期,她天天往銀行跑,就為了學習怎么開賬戶。在奧組委面試時,她連“政治面貌”都聽不懂,更不知道“檔案”為何物。上班后,雖然在接待外賓時她能游刃有余,但與國內慣有的制度和觀念還是有些格格不入。很多東西讓她不理解,時常感到壓抑和無助,經常半夜睡不著坐起來哭。叢蕾坦言,當初賣掉在英國的房子確實是破釜沉舟了,如果房子沒賣,受到挫折時也許真會買張機票回英國了。而現在,她只能選擇堅持。
時間久了,叢蕾的心態逐漸平穩,學會了默默觀察別人的做法,學會了不去想太多,只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平穩的心態讓我放開了手腳,工作上越來越順,這道坎兒總算是邁過去了。”叢蕾把這段經歷稱為“海水淡化”。現在,她正“惡補”北京和中國的文化,努力做到學貫中西。
當初在英國,叢蕾和老公也算是小有成就,事業蒸蒸日上,很多人不明白他們為什么回國。“雖然在英國那么多年,但遇到有損中國人形象和危害中國人利益的事,我會立刻跳起來制止和反駁。離開祖國10年,我沒做多少對國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想,應該把自己獻給國家,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
叢蕾說,中國人的能量是其他國家無法望其項背的,她常常被這種能量所震撼。有一次,她下班很晚,開車路經場館外一條主要道路時,這里還非常顛簸,石塊泥土遍布。她下車為了清走路面上的石頭還傷了手,車也被剮了,讓她十分懊惱。第二天一早上班時,她吃驚地發現,昨晚的土路已經被一條平坦完整的柏油路所取代。“路是在一夜之間鋪設完成的,就像變魔術一樣。在國外,你根本見不到這種情況,而在中國卻屢見不鮮。”
現在,“鳥巢”已經占據了叢蕾全部的生活空間。除了工作、吃飯,她還特意準備了一身運動服,經常在熱身場地跑步鍛煉。繁重的工作壓力使很多同事對“鳥巢”或多或少產生了“審美疲勞”,卻絲毫沒有消耗叢蕾心中的那種原始崇敬與熱愛。
夜幕降臨了,叢蕾帶記者走出“鳥巢”,從遠處欣賞這座宏偉的建筑。“鳥巢”里亮起火熱的紅色燈光,光線穿過銀白色的鋼筋與暮色相交融,透出一種神圣和厚重,蕩漾起人們心中的震撼與激動。這時,叢蕾忽然高聲喊了起來:“天哪,我現在看到‘鳥巢’還是那么興奮呢!”記者被她的這種情緒感染著,覺得叢蕾和她的同事們已經成為“鳥巢”里的一道風景,更像一股新鮮的血液,流淌在這副巨大的鋼筋鐵骨之中,使它煥發出生命的魅力。
王琳:奧運頒獎那天,我也許會哭
在北京奧組委所在地――北京奧運大廈對面的一個小咖啡店里,王琳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與奧運結緣的經歷。咖啡店嵌在一棟小區居民樓之中,是王琳經常光顧的地方,她手指著上面說,那里就是她來北京后的第一個棲息之所,和奧運大廈隔街相望,上下班很方便。
2002年秋,王琳大學畢業就踏上了異國之旅,遠赴澳洲求學。出乎父母的意料,她并沒有繼續深造大學主修的聲樂表演專業,而選擇了大眾媒體專業,主修傳媒全球化、信息傳媒環境、廣播節目制作、多媒體制作等課程。憑借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兩年后,王琳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與此同時,她又開始了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的學習。一年半后,非英語專業出身的她,獲得了澳大利亞國家翻譯認證局的三級翻譯資格。“當時三級翻譯資格考試通過率不到8%,朋友們都開玩笑地打賭說我肯定過不了,但沒想到努了努力一次就過了。”
國外做什么都講究經驗,文憑和證書顯然不夠分量,成績好也需要到社會熔爐里去不斷打磨。學習期間,為了能更多地接觸社會,王琳打過很多份工:中文廣播電臺的實習生、報社的記者助理、中澳商務洽談會的實習翻譯、中文導游、中文老師、快餐店和酒吧服務生……大量實踐讓她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這時,王琳才覺得自己真正擁有了融入社會的立足之本。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006年,和眾多留學生一樣,去留問題擺在了她的面前。那張三級翻譯資格證書可以讓她輕松地拿到澳洲移民資格,但這位青島姑娘毅然決定回國發展,原因也很簡單,“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碰巧,此時青島奧運會帆船委員會面向全球招聘,王琳沒有過多考慮,收拾行李便登上了回國的班機。
回憶這段留學的時光,王琳告訴記者,最大的收獲是留學帶給她觀念的轉變。“這不是我在書本中能學到的,而是社會這個大課堂教給我的。在澳洲我每天都讓自己很忙,讓自己處在一個充實的狀態中,用我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學習,從很細微的地方了解他們的文化,了解他們的處世哲學。這些經歷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幫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中華民族百年夢想一剎那間成為現實。對于王琳來說,那是個不眠之夜,腦海中無數的奧運夢想此起彼伏,從那時起,她就覺得該為奧運做些什么。
2006年春天,剛回國的她就得知青島奧帆委要舉辦一項環球帆船賽事,歡迎儀式及起
航儀式中英文主持人的位子空缺。于是,王琳決定試一試。
在眾多候選者中,有著堅實的聲樂演唱基礎和豐富的舞臺經驗的她,讓奧帆委文化活動部負責人眼前一亮。經過嚴格的考試和面試,回國僅5天她就上崗了。“中英文主持人的工作主要是在比賽時調動觀眾的情緒,調解賽場氣氛,避免出現沉悶和冷場的局面,這對我來說不算太難。”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比賽結束后,她順利進入了青島奧帆委文化活動部,負責賽事頒獎儀式的組織工作。在接下來半年的時間里,王琳先后成功協助策劃、組織了第四屆奧林匹克文化節,并參與了“好運北京”2006青島國際帆船賽開閉幕儀式及頒獎儀式的策劃和組織工作。
然而,海邊長大的王琳對首都北京有一種深深的向往。“我很喜歡北京,她是國際大都市,有著濃郁的文化底蘊。能在北京工作生活是我的夙愿。”
圓夢的機會也在向她悄悄走近。
2006年夏,北京奧組委開始第三次面向社會招聘工作人員,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從小我自信心就很強,認為有把握的事,就一定要去做。相比奧帆委,北京奧組委的工作更具有挑戰性,有了這樣的機遇,我一定要去試試,證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招聘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相比奧帆委,北京奧組委的選拔過程還要嚴格很多。考官是由奧組委各部門的負責人組成,提出的問題很專業,也很有針對性。“開始我很緊張,但只要心無雜念,就不害怕了。我來奧組委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學習,想為奧運做點事,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歷練自己。”
面試結束后,王琳走出北京奧運大廈,回頭仰望這座建筑,心中在想,我一定會成為這里的一分子。
王琳成功了,幸運女神又一次眷顧了她。2個月后,她成為了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項目主管。
2006年10月8日,是王琳第一天到奧組委上班的日子。說起那一天,王琳仍記憶猶新,“誰能想到,自己這輩子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就要加班到凌晨12點半呢?”說到這里,她又若有所思笑著補充道“知道么,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后來的同事竟然給我起了個‘工作狂’的綽號。說真的,這輩子我從來沒想到過這三個字會落在我頭上。”說完,又爽朗地笑了起來。
當時,王琳所在的處室剛成立不久,只有3名工作人員。剛進奧組委的她,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美夢成真的興奮和喜悅,一項緊急的工作便擺在了她面前――3天后向國際奧委會做一份例行的工作匯報。
只有3天時間,要做出中英文兩份文件,這對剛入職的王琳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正因如此,第一天上班,她就熬到夜里12點半。這一天里,她瀏覽了處室成立以來所有的公文,等離開辦公室時,才發現手邊看過的文件已有半尺多高。第二天下班前,一份近萬字的中文報告就送到了上級領導的辦公桌上。匯報那天,她雖然沒有親自上臺,但自己準備的報告材料得到了領導和國際奧委會官員的認可。在北京奧組委的“處子秀”,王琳順利過關。
2個月以后,王琳完全進入了狀態,她主要負責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的場館運行設計、政策流程制定,32個場館團隊的日常管理,經理層業務培訓、頒獎禮儀人員的業務培訓,與國際奧委會及國際殘奧委會的聯絡工作,以及頒獎儀式音樂的創作工作。
2007年中,雖然很多新同事陸續加盟奧組委,人員緊張的狀況有所緩解,但王琳依舊保持原有的工作狀態。“十一”長假的前天晚上,王琳一個同事加班到11點才下班,走時忽然聽到隔壁傳來噼哩啪啦的打字聲,以為出什么狀況了,過去一看,原來是王琳在伏案工作。“同事都說我是工作狂,我自己也覺得奇怪,怎么一直都不覺得累呢。”王琳連續工作的紀錄是48小時沒有合眼,成果是一份長達100多頁的PPT文件。
“對于我來說,在奧組委的第一年是最辛苦的。”王琳稱自己為“morning bird”,每天早上8點到單位,晚上11點過后才回到住處,周末也基本泡在辦公室里。全北京32個比賽場館她都要跑,最多時一天要參加6個會議,接60多個電話,每2個月還要接待來北京定期視察工作的國際奧委會官員。“不過看著自己的辛苦有了結果,也是件很開心的事。”
“工作狂”王琳還是有著女孩子特有的細膩與聰慧。32個比賽場館,每個館的設計結構她都爛熟于心,包括頒獎地點、運動員和頒獎嘉賓的站位、行走路線等等。“說起場館,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她笑著說道。
王琳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初來乍到,雖然工作多,但卻相應地給了自己發揮才能的空間。從進入奧組委的第一天起,王琳就一直在學習,很多精英們的工作作風和敬業精神讓她受益匪淺。無論得到的是建議還是批評,都被她視為珍貴的財富。
“我一直以為自己當不了老師,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才發現,自己的工作性質或多或少扮演了這個角色。”
她告訴記者,就拿頒獎儀式來說,23個頒獎團隊經理,每個人都經過她的嚴格面試、考核和培訓。他們當中最小的24歲,最大的已有50歲,雖然王琳是他們的上級主管,但她并沒有“硬性管理”,而是采取溝通和協調的方式。這些經理對王琳很信任,遇到任何問題都會找她咨詢。她也會隨時召集大家開會,傳達新的政策,解決技術性難題。“他們在行業內都是經驗豐富的精英,但對頒獎卻不太了解,通過培訓,我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
從2007年6月第一次場館團隊業務培訓開始,王琳的學員從20多人增加到七八十人。前幾天最后一次業務培訓,部門領導總結說道,王琳把這兩年所有的經驗和心得都傳授給了你們,你們應該感謝她。大家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每屆奧運會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北京奧運會也不例外。為了弘揚奧運精神,很多經驗也有必要分享給其他奧運會舉辦國。”王琳告訴記者,每屆奧運會舉辦期間,國際奧委會都將啟動“觀察員計劃”項目,北京奧運會也不例外。屆時各個國家奧委會的官員,特別是下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工作人員,都要來北京進行奧運會舉辦期間的實地考察和學習。負責頒獎儀式工作報告的是王琳。“以往我們是學生,這次我們是老師。我們要扮演好這個角色,向他們傳授我們的精髓。”
在澳洲的經歷讓王琳與國際奧委會官員接觸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完美。她會做一些特別的功課,仔細揣摩外方的心里,找到一個契合點,讓雙方交流起來很順暢。王琳所在的部門有5個外國專家,曾經為悉尼和雅典的奧運會工作過,個個經驗豐富。他們經常和王琳說,中國文化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東西值得學習。“老外也需要一個過程來了解我們,他們在幫助我們的同時,也在學習我們好的東西,我想這就是一種有效的融合,硬碰硬的兩種文化是永遠不會融合的。”
離奧運會開幕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每天經過北京奧運大廈前的倒計時牌,王琳的心都是緊緊的,辦公室里的氣氛也有些讓人窒息。
“大家都處在備戰狀態,總覺得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王琳晚上連做夢都和頒獎儀式有關。“無論如何,這是我踏入社會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不管有多難,我都會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熱情把它做好。”
王琳的幸運還源自于她的工作環境。年輕,是她和周圍的同事引以為豪的共同資本。那種工作的熱情、蓬勃的朝氣和團結的氛圍時刻激勵著她。晚上可以一起加班到九十點鐘,累了就關上燈,把音樂打開,聽會兒音樂,再接著工作。“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豁出去也要干好工作的猛勁兒。誰都不會在意一些小的細節,任何人都可以打成一片。因為我們就是喜歡這份工作,不喜歡是不會有這樣的熱情和動力的。”
記者問王琳:“你覺得在奧組委工作這兩年有什么收獲和感想么?”她點點頭說:“我付出了,我也得到了。我不是個愛哭的女孩兒。但我想,第一場頒獎儀式的號角在奧運賽場上響起時,我也許會哭。畢竟,這里凝聚了我們太多的心血。”
邢征:立志為奧運服務
邢征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快人快語,雖然在聯系的過程中,他一直在強調自己很簡單,沒有什么可說的,但最后還是爽快地答應了我的采訪要求。采訪當天,離約定的時間還有20多分鐘,走在半路上的記者接到了邢征的電話,是他從約見地點打過來的:“我已經到了,您不用著急。”在之前他傳給記者一份長達5頁紙的簡歷中,僅“社會工作經驗”這一項就有滿滿兩頁紙。邢征,其實很不簡單!
“我就是為了奧運會。”說起自己回國的理由,邢征的回答依然保持簡單的風格。2000年,畢業于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的邢征同一年便遠赴英倫。奇怪的是,在他的留學申請文件中并沒有IELTS成績,取而代之的是643分的TOFEL成績。“我本來想去美國留學,但錯過了那年最后一次LSAT考試(法學院入學考試),只好轉投英國了。”
兩年的留學時間不算長,卻足以讓邢征拿到兩個“沉甸甸”的碩士學位――牛津大學法學碩士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與法律科學碩士。他也因此得到了英國一家有名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青睞。這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邢征卻早已“心有所屬”。“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我特別激動,當時就下定決心,作為一名北京人,一定要為北京奧運會做點事情。”奧運夢想,已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2002年9月,懷揣奧運夢的邢征回國了。但當時北京奧組委剛剛組建,也沒有開始招聘。“自己不能這么無限期地等,總得干點什么。”于是經朋友推薦,邢征成為了北京WTC事務研究咨詢中心的一名咨詢顧問。中心的工作穩定,收入不菲,領導對邢征也很賞識,要分給他一套三居室,還要送他去瑞士培訓。又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但仍舊沒有動搖邢征立志服務奧運的決心,在他眼里,這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過度。
近一年的時間里,邢征一直在關注著北京奧組委的招聘信息,終于讓他盼來了那一天。2003年,北京奧組委開始大規模對外公開招聘,邢征得到消息后馬上去報考。剛投完自己的簡歷,卻從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那里得到了這樣的答復奧組委在前期招聘中只在高級職位上選擇有留學背景的人,所以你被聘用的機會不大。邢征沒有退縮,骨子里的奧運情結讓他有些義無反顧,硬是報名應聘了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品牌保護與合同管理處處長的職位,并去進行了面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執著的邢征是幸運的。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市場開發部部長袁斌一眼“相中”了這個眼界開闊、英語流利、專業扎實的小伙子。邢征最終被錄取了,并擔任市場開發部品牌保護與合同管理處的項目主管。雖然不是他當初應聘的處長職位,但邢征并不在乎。“只要能讓我進奧組委,干什么都行,項目主管還是科長待遇呢。”他笑著說。
兩年后,他從項目主管坐到了副處長的位置上,開始主管全處工作。
2003年9月1日,也就是邢征剛進奧組委不久,市場開發計劃啟動,他所在的部門陸陸續續征集了60多家贊助商,目前主要負責與北京奧運會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反隱性市場、品牌保護與合同管理工作,同時負責贊助企業的銷售工作、殘奧會市場開發、戶外廣告控制與銷售、贊助企業識別,贊助企業標志使用和審批等多項工作。邢征和他的團隊還要經常下到各個場館,檢查各類商標、商業信息和廣告是否符合國際奧委會的要求。
起初的工作對于邢征來說很簡單,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兒就行,其余的不用多想。而現在,身為副處長的他無論如何也簡單不起來了。
處里原來有20多人,隨著奧運會的臨近,一些人陸續下到了各個場館一線,辦公室里就只剩八九個人了,工作壓力相比兩三年前增加了幾倍。每天一進辦公室的門,邢征就感覺各種繁瑣的事務撲面而來,讓他喘不過氣。堆積如山的文件和報告需要邢征親自審閱并簽字,即使在場館跑了一天,最后也還要回到辦公室處理文件。“我們這里可以說沒有一件事叫日常工作,都是急待處理的東西,不允許一絲疏漏和拖延。”
30歲的邢征是處里年紀最大的,作為奧組委里的中層干部,他除了要努力完成上級領導派給的任務,還要時刻關心身邊的同事。“在一般的機關單位,同事之間可以慢慢磨合調整,在奧組委不行,日漸臨近的奧運會不允許慢條斯理,必須迅速進入狀態。而且這些‘80后’的觀念、思維和處事方式與年長的人肯定存在一定差距,雖然他們的業務能力都不錯,但也不能一味地給他們加碼,平時還要了解他們的工作特點,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態,要學會揚長避短,更好地調動這些年輕人身體里蘊藏的巨大能量,在工作中有更出色的發揮。”
一起共事了那么久,邢征和他的這些小兄弟之間鑄就了一份信任,他幾乎成為了一種“精神支柱”。有人因工作壓力過大夜里睡不著覺,還會給邢征打電話傾訴。“奧運會近在眼前,所有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再稍一用力就能斷掉。”精神狀態,是邢征當前最擔心的事。不過,他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工作中,他只要閑下來就會幫同事打打“零工”。工作之余,他經常會請大家下館子或去卡拉OK,給他們提供放松發泄的機會,緩解疲勞與緊張。其實,活躍氣氛的能力并不是邢征最近才修煉成的,早在大學期間,他就是外交學院學生會對外聯絡部部長,建立了外交學院與其他兄弟院校的聯系,組織完成了多項大型活動,包括舞會、演出、音樂會等,還擔任過話劇編劇、導演及演員。在2004年初北京奧組委組織的春節聯歡會上,他還自編自演了相聲《年終總結》。
今年7月初,在一次處務會上,邢征為他的兄弟們鼓勁加油,并希望大家做好“三劑”,一是粘合劑,要求大同存小異,要抱團兒:二是劑,要做好與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三是助燃劑,要激發出內心更多的熱情,心甘情愿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能在這短短的幾十天里,因為精神狀態問題而在工作中留下遺憾,也不能為了工作去
拼命,把整個人都廢了,那樣就太冤了。他們能夠在奧組委經受鍛煉,以后會更上一層樓,在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成為很優秀的人才。要讓奧組委的經歷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閃光部分,而不是陰影。”邢征的語速依然平快,卻顯露出一股他這個年齡少有的帥才風范。
其實,邢征也有過心里不平衡,奧組委的工作是他在眾多選擇里挑中的收入最低的職業。相比自己每月幾千元的工資,他原來的一些朋友和同學都已經做到了年薪百萬,有時他甚至不好意思和這些朋友一起吃飯。
“但我不后悔,起碼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都是無價的財富。包括做人、做事,在短時間內建立一種信任合作的關系,特別是在極端情況下處理一些特殊矛盾。我這幾年在奧組委得到的鍛煉,是在一個一般單位10年都得不到的。”邢征說,北京奧組委是一個整體,他所在的市場開發部雖然算不上最重要的部門,但如果出現差錯,也會影響整個奧組委的形象。就像一個多塊木板圍成的木桶,其他的木板再長,它的蓄水量也只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邢征說自己所在的市場開發部絕不能成為那塊最短的木板。
在奧組委工作,光憑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韌性。在邢征看來,奧組委如此龐大的機構可以說在中國史無前例,它既不是純粹的政府部門,也不是普通的民間組織,雖然其執行機構多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組成,但在很多業務方面又接受國際奧委會的管轄和監督。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混合體”內,很多事情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要經歷很多繁瑣的過程。就是在普通的信件交往中,邢征也會注意東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措辭,例如會將“Dear×××”翻譯成“尊敬的×××”,將“the best wishes”翻譯成“此致敬禮”等等。“國際奧委會是國際性組織,辦事和思維方式與國內有很大差別。我們在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要不斷調整和適應,不可能完全按照哪一方的要求來做,要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就是一個東西方文化的轉換器。”
記者問到他奧運會后的打算,邢征坦言根本沒怎么考慮過。很多單位、公司和企業都通過不同方式表示會接納他,但他都不置可否,也實在顧不上去應付他們。“我覺得自己干什么都行,做一件事只要堅持到底,都會有所成就,就是撿垃圾,做好了也會成為一個垃圾大王呢。”
2007年末,英國駐華使館文化處制作了一本2008年的小臺歷,上面介紹了12名留英學子,每名學子都有一段心得體會。在8月份的那一頁上,邢征留下了這樣一段話:英國的留學經歷帶給我三方面的收獲,根據重要性排列如下:眼界>語言>知識。這些收獲使我增值,也就自然成為我回國后選擇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奧組委選擇我的主要原因。
“這是我在奧組委工作近5年來總結出的心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留學讓我開闊了眼界,讓我了解了國外的思維習慣、做事方法,讓我能在奧組委的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能夠從整體和全局考慮問題,讓事情的結果符合各方的利益。奧運會是全球最大的一項盛會,我們要和國際奧委會、各國和各地區的奧委會、多個跨國贊助企業協調各種事宜和關系,如果沒有全球化的眼界,凡事只按照本國的情況來考慮,肯定是難以進行,而且也辦不好。奧運會又不單單是體育比賽,更是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盛典,為這樣的盛會工作,沒有眼界更是寸步難行。”邢征說,在奧組委工作的這5年,開闊的眼界給了自己很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