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措施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8: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治理霧霾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治理霧霾措施

篇(1)

摘要院氣候要素和大氣污染是霧霾產生的主要成因,通過分析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霧霾治理成功經驗及啟示,針對我國環境污染現狀提出依法治霾、數據共享、綜合控制、聯防聯控和綠色出行等霧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院霧霾;生態環境;綠色出行;低碳發展;治理

中圖分類號院X513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006-4311(2015)27-0243-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西南地區和兩廣地區等30 多個省(區、市)發生持續性霧霾天氣。2014年10 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山東、河南、山西及陜西等地區再次出現大范圍多地現濃霧或重度霾,且污染程度嚴重。霧霾治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公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借鑒國外霧霾治理的成功經驗,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我國霧霾的發生已刻不容緩。

1 霧霾的形成

“霧”和“霾”是兩種天氣現象。“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霾”是大量極細微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能見度小于10 千米,且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2]。霧霾的成因很復雜,主要由氣候要素和環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相對濕度高和靜穩天氣是霧霾形成的基本氣候條件,而大氣污染則是霧霾形成的主要誘因。一方面,霧霾形成有賴于特定氣象條件,如溫度濕度、輻射強度、風力風向、降水降雪等,霧霾形成與靜風天氣、低氣壓、高濕度等氣候要素聯系密切。另一方面,霧霾形成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交通排放的廢氣、燃油產生污染物、道路粉塵等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環境要素密切相關。據北京PM2.5 來源的一項研究分析報告,北京市PM2.5排放源細氣溶膠污染來源包括,機動車燃油排放約23%,工業燃煤和工業燃油排放約18%和5%,生活燃煤排放約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動排放約19%,農業活動和秸稈燃燒貢獻約為7%和4%,城市道路開挖、未覆蓋道路、建筑工地、工業煙塵和城市外礦物粉塵約7%等[3,4]。根據2013年1 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對京津冀、太原、西安、鄭州、濟南、武漢8 個霧霾期間污染嚴重的城市進行大氣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 和PM10的濃度與機動車尾氣污染和煤煙型復合污染等具有較強的相關性[5]。我國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費中占90%左右,全國有31 個城市的汽車數量超過100 萬輛,燃煤和燃油產生大量污染物,建筑工地揚塵、道路粉塵以及露天燃燒等這些都與霧霾形成有直接原因。

2 霧霾治理的啟示

霧霾早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期曾出現“霧霾”天氣。但經過長期治理,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有效的霧霾防治體系,在根治霧霾方面積累了豐富值得借鑒的經驗。見表1 所示。國外霧霾治理的成功經驗是我國解決霧霾問題的“他山之石”,對我國霧霾治理具有重要啟示。[6,7]

2.1 倫敦煙霧治理的啟示。1952 年12 月,倫敦發生英國史上最嚴重空氣污染事件,短短幾天時間死亡人數達上萬人。英國政府成立專門的比佛委員會調查煙霧事件,1954 年的《比佛報告》,指出家庭供暖煤炭燃燒是煙塵最大制造者。自查明成因后,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控制霧霾。主要啟示是:一是制訂法律法規控制污染。如《清潔空氣法》、《環境法》等。二是確立空氣質量監測標準,實時監測空氣質量并及時通報。三是控制超大城市的規模及其人口密度。通過建成33 個新城,容納23%的城市居民。四是實施產業轉型。不再單純依賴制造業,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五是出臺一系列抑制交通污染的措施。包括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車發展、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六是擴大城市綠化帶。倫敦城市中心區有1/3 的面積被花園、森林和公共綠地覆蓋,還在倫敦城市外圍建成大型環形綠地。通過環境立法、部門協作、監測體系和控污治污等措施,如今的倫敦已擺脫了“霧都”之稱,大霧天氣已經減少為每年不到10 天,成為了人類宜居的國際都市。

2.2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治理的啟示。1943 年7月,洛杉磯遭受霧霾攻擊,政府成立專門煙霧委員會調查證實,煙霧為光化學煙霧,主要來源于汽車不完全燃燒尾氣排放、汽車漏油、汽油揮發以及油田、煉油廠油氣排放物。科學家哈根斯米特進一步證實,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就是汽車尾氣。自此,洛杉磯采用綜合治理、制定標準,立法保障、數據共享等多管齊下的治理模式展開霧霾治理。主要啟示是:一是加強綜合治理。1945 年洛杉磯當局成立了大氣污染治理監督辦公室,1947 年劃定了洛杉磯郡大氣污染控制區,采取區域環境管理框架模式。二是設定科學標準,加強立法保障。先后出臺了《空氣污染控制法》、《清潔空氣法》、《機動車空氣污染控制法》等。三是重點限制機動車及電廠排污。1975 年規定所有汽車安裝空氣凈化裝置,此舉被認為是治理霧霾之關鍵。四是全民數據共享。1997 年7 月美國環保署在率先提出將PM2.5 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在政府官網上實時公布全民共享,2006 年美國環保局針對PM2.5 標準進行了修訂,制定了24 小時周期內PM2.5 最高濃度、年平均濃度標準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今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天數從1977 年的121 天下降到0 天,已擺脫“煙霧城”,找回昔日藍天。

2.3 東京大氣污染治理的啟示。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后,東京大氣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數驟然激增,日本通過出臺法律條例、建立環境標準、實時數據共享、整治汽車尾氣、加大城市綠化等策略展開長期治理。[8]主要啟示是:一是出臺法律條例。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日本政府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噪聲規制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排煙規制法》,構建了較為科學和完備的法律體系。二是建立環境標準。2009 年9 月9 日,日本環境省公布了PM2.5 環境標準。三是加強環保檢測,實時數據共享。日本環境省設有大氣污染物質廣域監視系統,對包括PM2.5 在內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進行監測并通過網站實時。四是整治汽車尾氣。1992 年日本環境廳制定《汽車氧化氮·碳氫顆粒法》,鼓勵發展小型車及低排放車種,規定了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產生和排入大氣廢氣的最高量,并設置廢氣濃度測試點,嚴禁超標車輛投入運行。五是加大城市綠化。東京市政府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樓頂必須綠化,在注重綠化面積同時重視綠化體積,綠化措施以種植樹木為主。

2.4 德國魯爾工業區空氣污染治理的啟示。20 世紀中期,德國魯爾工業區曾出現過嚴重空氣污染狀況,后來通過100 多個“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使萊茵河流域煥然一新。主要啟示是:一是立法制定排放標準。1974 年德國出臺《聯邦污染防治法》主要針對大型工業企業進行整治,通過立法制定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項法律后來成為歐盟范圍內的典范。二是限制可吸入顆粒物排放。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方面是車輛限行、限速,對污染嚴重地區車輛禁行、工業設備限制運轉等,同時在超過40 個城市設立了“環保區域”,不符合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允許駛入環保區;另一方面是用技術手段減少排放,例如開發清潔能源、安裝顆粒過濾裝置。三是提倡綠色出行,提升市民環保意識。德國十分注重加強民眾環保宣傳教育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作為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大國,德國大力提倡市民選擇綠色出行,許多公司80%的員工每天都乘公共交通或騎自行車上班,綠色出行已成為一種潮流和共識。

3 我國霧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依法驅霾,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各國在霧霾污染后采取的最重要舉措就是立法先行,立法已經成為依法治理霧霾和保護環境的根本。我國霧霾治理的關鍵就是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將為治理霧霾污染提供可靠制度保障。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雖然有了新的《環境保護法》,但還需一系列關于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如出臺《清潔空氣法》,從國家法律層面設定空氣質量具體排放標準,出臺《機動車空氣污染控制法》、《工業企業排污控制法》、《排煙規制法》等,構建環保領域全覆蓋、種類齊全、功能完備、執行有力的環境法規標準體系,使大氣污染防控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強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制定。各地應切合實際、因地制宜、防保結合、細化標準、綜合控制大氣污染排放。如《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禁止在政府規定范圍場地設置露天燒烤,機動車停車三分鐘以上應熄火等等,《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提高無證排污罰金到50 萬元,實行對單位和責任人雙罰制等新舉措。第三,制定明確的環保評估和獎勵懲罰體系、責任落實制度、舉報監督機制等。成立以環保部門為主的多部門聯合執法隊伍,推行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綜合執法、區域執法。加強執法力度,落實執法責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嚴格執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加大處罰力度,提高排污超標企業處罰標準使企業違法必究。此外,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方略,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指明了方向,檢察機關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效彌補了行政部門、社會組織和公眾在環境保護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效增強了依法治理霧霾和保護環境的力量。

3.2 數據共享,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建立標準統一、多區域全覆蓋、全網絡多共享、現代化信息化的霧霾監測預警系統,構建大氣污染成分監測體系,細化霧霾預報預警核心需求,提高霧霾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實現霧霾監測預報精準化,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預警預報、協同聯動的應急響應機制,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控和預報預警能力。第一,環保部門可以聯合氣象、海洋、國土、林業等多部門構建覆蓋城鄉立體式、全方位、高密度、全天候的環境監測網絡,擴大監測范圍實現對霧霾天氣的系統檢測,可包括氣溫、濕度、能見度、風向、風速、大氣穩定度、大氣顆粒物、大氣組分等全面監測。第二,通過政府網站或移動通訊網絡及時公布當日、次日的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等級,建立24小時對各地區監測數據的預警機制,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及時向公眾通報有效信息,并就如何做好防護提出建議,同時不斷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和環保參與度。第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為建設空氣質量預報和空氣污染監測預警體系提供科技支撐保障,通過激光遙感技術、透霧監測技術、機動車云檢測等高新技術,提高霧霾預報預警的監測水平和準確性。加強霧霾天氣預警預報技術和形成機理的研究,加快工業防污、脫硫、脫硝、防塵、除塵等技術研發,科學有效地提高大氣污染的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

篇(2)

空氣是人們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空氣質量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今,霧霾天氣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為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必須要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大氣污染。

一、以霧霾為主的大氣污染原因和危害

(一)形成原因

霧霾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具體原因如下:1、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2、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3、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4、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冬季取暖排放污染物。

(二)危害分析

霧霾以及大氣污染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十分嚴重,主要體現在威脅人體健康以及影響社會正常活動兩方面。首先,霧霾中的可吸入顆粒物特別是pm2.5能夠通過呼吸系統直接進入人體的肺部,誘發塵肺等多種疾病,對人身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其次,霧霾天氣導致能見度比較低,影響了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同時由于能見度較低,也會導致車禍的頻發。

二、治理霧霾及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

(一)優化產業結構

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現狀,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實現各個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減少工業活動帶來的大氣污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不斷的引進新技術,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對工業生產中的燃煤污染進行嚴格控制,控制燃煤量,盡量使用新型無污染能源代替煤炭,減少煤炭的使用量,有效的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也可以通^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脫硫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減少燃燒形成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二)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如今我國的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不僅造成了擁堵問題,更加劇了尾氣排放對于大氣環境的污染。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市民綠色出行,也能夠有效的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相關部門可加大公共交通建設投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時也能夠改善城市的交通環境,減輕車輛擁堵情況。

提高車輛的燃油品質能夠有效減少有毒尾氣的排放。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還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減少大氣污染。從機動車的類型方面來說,要加大老舊車輛的查處力度,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不允許上路。配備尾氣凈化裝置,將機動車尾氣經過凈化之后再排入空氣之中。

(三)加大揚塵治理力度

揚塵污染也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常見的污染類型,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揚塵污染的治理,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揚塵處理措施,對建筑工地的施工操作行為進行規范,在施工現場做好圍擋作業,對于違規施工現象進行治理,加大渣土車的控制管理工作,從源頭治理揚塵。加強對市政路面的灑水作業,也能夠有效的緩解揚塵污染。

(四)運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污染

目前我國關于此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無法有效的控制大氣污染行為,這要求立法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加大對污染行為的懲戒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同時執法部門在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為大氣污染防止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五)大力植樹造林

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并產生大量的氧氣,有效的降低了空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緩解大氣污染。同時,綠色植物還可以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在城市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應大力植樹造林,做好園林綠化工作,提高綠色植物的覆蓋面積,充分l揮綠色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環節大氣污染現象。

(六)加強宣傳力度

對于霧霾的治理和大氣污染的防止,不應只是政府部門的工作,這是關系到全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應該做到全民共同參與。所以應環保部門通過知識講座、報刊、網絡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充分了解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民眾自覺自愿的參與到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當中,充分發揮民眾的監督作用,若發現污染行為及時上報當地環保部門,加強環境保護。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大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探尋了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大氣污染嚴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每一個人都應積極參與到大氣污染防治中來,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D922.6文獻標識碼:A

環境問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發展。環境問題一直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考慮的大事,國家制訂了一系列的相關措施,并頒布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但是,近年來邢臺市的空氣污染變得尤為糟糕,尤其是連續多天的霧霾天氣的出現。這霧霾天氣的持續出現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霧霾包含著霧和霾兩部分。霧是自然現象。霾是由空氣中的懸浮的粒子形成的,這些粒子包括灰塵、硝酸、有機化合物等等。這些粒子影響了空氣的能見度,并且能影響到人們的呼吸系統。

霧霾天氣的危害和污染現狀

1.1霧霾天氣的危害

由于霧霾天氣存在著小顆粒物質,這些物質會被人們吸收,還會影響空氣的能見度。因此,霧霾天氣影響了城市的交通,另外,霧霾天氣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若人們長期在室外時,霧霾天氣會使人們感到胸悶甚至由于那些顆粒會長期存在人們的體內,這可能會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癥狀。另外,由于霧霾天氣的存在,迫使一些建筑類的企業停止施工,使一些重工業企業被迫關閉和改革。霧霾天氣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經濟快速地發展。

1.2霧霾天氣的污染現狀

從統計方面來看,邢臺市的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嚴重超過國家的相關規定的標準,并且,這些監測結果還有呈上升的趨勢。

霧霾天氣的成因

2.1邢臺市的地理位置

邢臺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處于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的交匯處。另外,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年邢臺市的冬季風速有減弱的趨向。風速的減弱會帶來市內空氣污染的加劇。在秋、冬季到來之時,城市內的諸如重工業企業的排放物、由于市內供暖帶來的排放物、施工建筑企業施工帶來的灰塵等。這些灰塵和顆粒的排放物懸浮在空中,但由于邢臺市的地理位置原因以及邢臺市的氣候原因,在冬季時,這些懸浮物很難被帶到市外。因此,這霧霾天氣就容易形成,空氣質量越來越糟糕。

2.2邢臺市的產業結構

邢臺市的產業結構是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第二產業結構里面有著諸如邢臺鋼鐵集團、冀中能源集團等知名企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產業在帶來這個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這所城市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們知道,第二產業所帶來的污染是工廠的污水、有毒物質的排放以及相關建筑企業施工帶來的灰塵以及噪聲污染等。這些都給這所城市帶來了嚴重的生存影響。由于在秋冬之時,邢臺市容易受冷暖空氣的影響,相當容易形成大霧天氣。因此,這些懸浮在空中的顆粒物質就容易形成霧霾了。

2.3人類活動的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越來越高,私家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另外,這所城市的快速發展也會帶來人口的流動。現在的邢臺市人口數目比往年增長好多,城市的住宅面積也在跟隨著人口的增加快速地增長。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隨之建設起來了。但是,這一系列的增長帶來了燃料用量的急劇增加以及汽車尾氣的大量的排放,還有在住宅小區擴建時所帶來的灰塵的增加。這些增加抵擋不了城市污染的擴散,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染懸浮在城市的上空。

另外,我們知道城市內的溫度往往要比郊區的溫度高許多,市內與郊區的溫度的差異使之間的污染物的擴散變得更難。

2.4人為的影響

人為的影響涉及到許多方面。這些方面包括相關政府的監督部門監督力度不夠、企業沒有貫徹國家以及地方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不夠強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部門沒有及時地根據現有的情況出臺相關的政策等等。

3、霧霾天氣的治理措施

3.1加大污染較高的企業的改革

重工業企業一般屬于這些污染較高企業的行列之中。面對這些企業高污染排放的企業,政府應該對于小型企業進行關閉或者合并,對于那些大型企業進行改革諸如技術水平的提高、設備的更新、方法的更新等等。總之,要把這些污染的排放量降低到最小。

3.2加強污染空氣指數的監測

雖然目前邢臺市建成了好幾家空氣質量監測站。但是,這些空氣質量監測站在以后的工作中著重提高自己的空氣監測分析能力。另外,要及時地掌握國家的空氣監測新動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監測設備,監測方法,達到能夠及時掌握本市的空氣的全新動態和一手的資料。

3.3預防緊急情況

近年來,面對市內空氣污染質量的嚴重情況,各個相關部門諸如環境保護局、政府以及各個企業都應該在自己的職責之內建立屬于有利于城市發展的保護環境的緊急預案。這些緊急預案一般會在空氣質量連續數天極為糟糕的情況下啟動。這些緊急預案里的內容包括車輛的限

號行駛、城市內的道路清掃、各個企業先停工幾天或者是減少污染的排放等等。

3.4產業結構的優化

在以重工業為主導的邢臺市,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把自己的重心調到第三產業的發展當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它給城市帶來的污染是非常小的。另外。作為政府,要繼續推行“以煤改電”的工作項目。盡量使用清潔能源來代替那些污染較高的能源。監測站要時刻關注工廠污染的排放情況,對于那些不遵守相關法律和法規的企業要嚴懲不貸。對于那些露天燒烤等小作坊性的企業要經常按照法律去檢查。

3.5制定達標規劃

相關人員應要注意這方面的研究,盡量制定一個合理的排放清單和相應的一些措施。另外,除了要及時地公布一些相關的空氣監測信息以外,要合理地制定達標規劃。達標規劃要與時俱進,不能還停留在以往的標準制定過程中,要根據現在的具體情況,改正原有的達標規劃。作為相關部門,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對于違法的行為,要嚴懲不貸。另外,相關人員一定要注重在這方面的研究,只要重視起這個研究,才能在空氣污染尤其霧霾天氣的治理方面有所突破。

結束語

空氣質量的好壞影響著人類生存的發展。霧霾天氣的存在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不僅涉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涉及到了人們的出門的交通方式。因此,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全社會要動員起來,力求保護我們的環境,爭取將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相關部門要制定合理的達標標準,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企業要制定緊急方案,舍棄已經廢棄的設備,更新自己的設備,提高自己現有的技術水平,并且要給自己的員工爭取在這方面的培訓保護環境的意識;市民們也要提高自己保護環境的意識,出門盡量采取不污染或者污染盡可能小的交通方式,力求將污染降低到最低。因此,希望本文對在相關方面的研究人員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周濤,汝小龍.北京市霧霾天氣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12-16.

[2]石元春.中國霧霾的產生機理及應對策略研究[J].陜西電力,2013,(04):1-4.

篇(4)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工業及交通運輸設備污染物大量排放,大氣環境污染嚴重,使得人類社會的進步以環境為代價的慘痛教訓不斷重演。

近年來,每到秋冬季特別是 2012 年入冬以后,中國中東部地區不時出現霧霾天氣,大氣環境質量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造成人群呼吸系統疾病頻發、視程障礙,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同時由于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防治霧霾污染已顯得相當重要。

1 霧霾產生的機理。

1。1 霧與霾的區別。

霧(Fog)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 霧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 1暢0km[2]。 霾(Haze),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 成 的 視 程 障 礙 稱 為 霾 或 灰 霾 (Dust -haze)[3 -4],香港天文臺稱煙霞。

霧霾天氣是一種新的天氣現象,是霧和霾的混合物[5]。 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大時,形成的是霧;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下降時,逐漸轉化成霾。 霧與霾均導致能見度惡化,其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接近飽和或飽和。

霾發生是相對濕度小于 60%,且能見度小于 10km時的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 霧發生是相對濕度大于 90% 、能見度小于 1暢0km時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6 -7]。 因此,霾和輕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惡化,大多是在相對濕度為 60% ~90%時的條件下發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這點與霧存在差異,霾粒子的直徑比較小且分布較為均勻,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飄浮顆粒物,直徑為0暢001 ~10暢000 μm,平均為1 ~2 μm。

[5]1。2 霧霾產生的條件及原因。

一般我們所見到的低能見度霧霾情況都是霧和霾的混合物。

其中霧產生的條件是:一、低空濕度大,空氣接近飽和;二、大氣層結很穩定(大氣穩定度為F),風速小,風力只有一二級,空氣不產生對流,低空水汽漂浮在這一地區,不向周圍擴散;三、存在冷卻條件。

每年秋冬季節,在中國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區風力較小;大氣層結穩定,通常都有逆溫層出現;部分地區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發的影響,使得近地面空氣的相對濕度增大;在上述地區,夜間天空晴朗少云,輻射降溫幅度比較明顯,濕空氣飽和凝結,形成大霧。 在外因作用下,可加速霧的形成,如塵埃、煙霧、污染細微顆粒物容易使霧變得更濃。

霾產生的條件是:一、控制當地的氣團性質穩定;二、空氣中存在大量灰塵、硫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細小霾粒子,使大氣混濁。 當空氣中存在大量霾粒子使大氣混濁,造成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 10km時,就會出現霾或霧霾天氣。 霾的出現表明大氣已受到污染。

在實際中,霧霾的產生往往與大氣逆溫現象(大氣層結穩定的一類現象)相伴發生,由于逆溫層的出現會加重環境空氣污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產生霧霾天氣。 這是因為逆溫層是非常穩定的氣層,阻礙氣流向上和向下擴散,在空中形成一個扇形污染帶,一旦逆溫層消退,會產生短時間的熏煙污染,從而加重地面空氣污染程度。

從霧霾產生的條件來看,其中霧產生的三個條件均受天氣或氣候影響,目前人為難以控制;而霾產生的兩個條件其中當地氣團性質穩定受天氣或氣候影響,人為難以控制,但空氣中存在的大量灰塵、硫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細小霾粒子主要來自于人為大氣污染物排放,重點與車輛尾氣、燃煤煙氣、揚塵等污染物有關。 另外,也與部分地區農村大田植物秸桿焚燒有關。 由于在穩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氣的近地表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狀況越來越嚴重,這是導致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的重要原因。

2 霧霾防治思路。

霧霾天氣產生的各基本條件中除細小霾粒子與人類生產、生活有關外,其余各條件均是人類難以控制的天氣或氣象條件,因此對其防控主要是通過減少大氣中的霾粒子,由于大氣中的霾粒子主要來自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重點是車輛尾氣、工業廢氣、燃煤煙氣、揚塵等污染源。 因而首先必須從源頭上控制,減少污染源的產生及污染物的排放,加強對這些重點污染源的治理,減少各類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次是對已排放的污染物(如路面降塵)進行穩定化治理,防止產生二次污染,消除霧霾產生的條件。

3 霧霾防治對策措施。

3。1 國內外防治霧霾經驗。

從19 世紀開始,倫敦就被稱為“霧都”。 1952年的倫敦,無數個家庭與工廠成千上萬個煙囪排放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從 12 月 4 日開始,城市連續五天被濃霧籠罩,能見度只有幾米,造成1暢2 萬人死亡,成為 20 世紀全球最嚴重的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造成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是發電站和普通家庭使用的煤炭以及汽車尾氣。 為了治理霧霾天氣,英國首次推出嚴厲措施控制污染。 1954 年倫敦通過治理污染的特別法案。 1956 年枟清潔空氣法案枠獲得通過,該法令禁止使用多種燃料,關停大批重污染工廠,提高工業煙囪的最低限高,并將發電站搬出城市。 同時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從英國中央政府到倫敦市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法令法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清潔能源利用。 1968 年以后,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并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 倫敦市長鮑里斯· 約翰遜專門在 2010 年簽發了有關減少可吸入顆粒物(PM10)與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源的行動綱領。 目前,倫敦市政府正大力采用灰塵抑制劑的化學手段清潔空氣,醋酸鎂和醋酸鈣被投放在倫敦市內污染最嚴重的瑪麗勒博路與上泰晤士街,實驗表明,抑制劑可以減少高達14%的污染水平。

北京在承辦 2008 年奧運會前對首鋼等重污染企業進行了搬遷,奧運會期間采取限行措施,規定只允許50%的機動車在市內行駛,有效保證了奧運會期間的大氣環境質量。 2011 年,第 26 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期間,深圳逾 43 萬輛汽車停駛,同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限行措施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霧霾污染,但由于效果明顯,可在秋冬季污染嚴重的城市作為應急措施借鑒。

3。2 霧霾防治對策措施。

(1)污染源控制與治理措施。

霧霾的防治首先要從目前人類可以控制的污染源(重點是車輛尾氣、工業廢氣、燃煤煙氣、揚塵等污染源)入手,淘汰現有高污染企業及設備,嚴格產業準入條件,控制新增污染源,鼓勵低污染項目及替代產品,禁止大田焚燒植物秸桿,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及產品,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產生。 其次要采用先進高效的污染治理設備,加強汽車尾氣治理,對擬排放的污染物進行治理后達標排放。 最后,要對排放后的大氣污染物進行吸收穩定化治理,如采用吸附方式、沖洗方式對地面等處灰塵進行清理,防止遇風或車輪攜帶成為二次污染源。 另外,可以通過采用灰塵抑制劑的化學手段等方式來清潔已被污染的空氣。

(2)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霧霾天氣的產生與中國當前所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有關,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關,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其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氣、交通尾氣、生活廢氣等多個行業,其產生的污染具有發生范圍大、影響面積廣的區域性特征。 在中國的影響范圍主要是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區域,一次影響多個省區。 而且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個多環節密切相關的系統性工程,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大氣污染物減排就會受影響。 因此必須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來應對霧霾天氣。

首先應建立霧霾發生區域跨省區聯動法規政策,制定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政策,采用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城市公交系統優化等綜合手段,實施跨省區、多部門(工業、能源、交通、環保等)聯動機制,政府與民間合力,實現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目標,達到防治霧霾目的。

其次是各級能源部門提高燃油、燃氣、燃煤等各種能源產品質量,鼓勵開發和采用清潔能源,限制高污染能源的供應及使用;發改委及工信委對落后產品、設備實施更嚴格的淘汰制度,防止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及設備排放大量污染物;交通部門對車輛進行嚴格管制,淘汰尾氣排放不達標車輛,霧霾天氣限制車輛出行,對低出行率私車實行獎勵制度;環保部門加大排污企事業單位監管,劃定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不能達標的地區,實行區域工業項目限批;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治理大氣污染。

(3)完善和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制度。

建立健全各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及評價體系,完善清潔生產法制,擴大目前強制性清潔企業及行業范圍,進行節能評估,對清潔生產、節能評估不能達標的企業嚴格實行關停,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的控制轉變,促進企業能源消費、大氣污染物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控制大氣中霾粒子的目的。

(4)倡導綠色生活理念。

保護環境,治理霧霾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該全民動員、人人參與,從我做起,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共同保護我們周圍大氣環境的綠色生活理念。 堅持“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過節”的綠色生活理念,養成節水、節電、節碳、節油、節氣,不用一次性的筷子、飯盒、塑料袋, 減少糧食的浪費,隨手關燈、關好水龍頭等良好習慣。 盡量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減少私車出行;節日期間拒絕燃放等。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5)建立霾預警制度,制定應急方案。

建立霾預警制度,把霧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進行預警預報,制定應急方案。 在大霧出現前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公共媒體告知公眾,減少出行,合力應急,采取私車限行、學校停課、部分電力、重污染工業企業停產等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目前上海、廣州等城市已在著手制定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

(6)研發新技術,防治霧霾污染。

①加大科技投入,研發人類影響天氣新技術,消除霧霾污染。 通過人類干擾和影響霧與霾產生的條件,造成其中某個條件缺失,從而達到消除霧霾污染影響的目的。 如中航工業航宇公司利用航天航空技術,正在研究利用無人機播撒催化劑降低空氣相對濕度,消除霧霾產生條件。

②研發污染治理先進工藝技術及設備,提高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污染治理水平,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空氣中霾離子的來源。

③研究大氣凈化新技術,通過吸附等手段來清潔已被污染的大氣,降低空氣中的霾離子。

4 結語。

霧霾的防控目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從國內外現有技術研究可以看出,主要是通過完善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及體系,減少和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但是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這些措施目前并不能徹底解決霧霾的污染影響問題,例如具有幾十年霧霾治理經驗的倫敦目前仍未擺脫霧霾的困擾。

在中國霧霾的產生與中國當前所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有關,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關,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需要我們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共同應對。

參考文獻:

[1]姚麗華。氣象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2]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3]吳兌。霾與霧的識別和資料分析處理[J]。環境化學,2008,27(3):327 -330。

[4]吳兌。再論都市霾與霧的區別[J]。氣象,2006,32(4):9215。

篇(5)

前言

目前我國的大中城市均建有衛生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的污染治理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管理的重點之一,分析各填埋場的污染治理措施,對垃圾滲濾液治理措施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1 滲濾液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垃圾滲濾液的組分復雜,具有污染物種類繁多、濃度高、變化范圍大、色度大、毒性強等特點。目前,處理垃圾滲濾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滲濾液高濃度氨氮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滲濾液可生化性差的問題。

2 滲濾液處理工藝比較分析

從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來看,主要有物理化學法、生物法及各種方法的組合工藝。

2.1 多級反滲透膜處理工藝

反滲透法處理滲濾液是一種離子/分子水平的物理分離技術,在高壓下使滲濾液中的水份通過半透膜析出,可以有效的除去其中的細菌、懸浮物、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離子、氨氮等污染物質。可以確保出水水質符合有關排放標準。

該工藝的主要特點:

①對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超過99%,出水水質穩定,可以達到國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1997)中一級排放要求;

②該工藝設備能夠適應滲濾液水質變化,隨填埋時間的延長,其出水仍能滿足要求;

③占地面積小,操作簡便, 維護管理方便.

但是,該技術由于存在以下幾點致命的弱點,而限制了其在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領域中的運用:

①由于借助物理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相比,未從根本上徹底分解除去滲濾液中的各種污染物質,而造成濃縮液中污染物濃度更高;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濃縮液,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②該工藝的一次性投資高,一般每天處理1m3滲濾液需投資6~8萬元,且由于膜組件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后續更換膜的費用也很高;運行費用較高,一般在20元/噸以上;

2.2 生化-膜法組合工藝

由于垃圾滲濾液水質復雜,一般多采用組合工藝進行處理,生化-膜法組合工藝已有一些應用的實例。生化處理階段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溝、SBR及推流式曝氣池)、穩定塘和生物膜法(生物轉盤、接觸氧化及曝氣生物濾池)。而應用膜分離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主要是應用了膜對物質的截留性能,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和氮都可被分離膜有效截留,從而達到垃圾滲濾液的凈化目的。該工藝出水水質按不同階段控制可以分別達到生活垃圾滲濾液排放控制限值三級標準和一級標準。膜法主要有微濾、納濾、超濾和反滲透等。此組合工藝優勢很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生物法運行費用相對較低、處理效率高,不會出現化學污泥等造成的二次污染;

②聯合使用了膜法可以使垃圾滲濾液的出水水質達標穩定;

③顯著的減少了排放的污染物,同時向環境排放出高質量的凈化水,大大消除了垃圾滲濾液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但是該工藝在運用于處理垃圾滲濾液時,以下幾個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①采用普通生化法時,好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轉盤法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

②厭氧工藝地停留時間長,污染物去除率相對較低,對溫度變化敏感;

③穩定塘占地面積大,處理效果隨季節變化較大,接觸氧化法須設置二沉池,增加了土地占地面積和處理成本。

④聯合使用的膜法,由于其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壓力,耗電高;膜表面容易形成附著層,使膜的通量顯著下降;膜法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濃縮液,其處理費用很高。

2.3 高級氧化與生化組合處理工藝

目前應用和研究得比較多的高級氧化技術(AOP)包括臭氧氧化、Fenton氧化、O3/ H2O2、Fenton/UV、O3/UV、H2O2/UV以及TiO2光催化氧化等。該技術已經在廢水、飲用水、地下水、有毒污泥和污染土壤等處理方面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高級氧化與生化組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在國內僅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結果表明在適當脫氮預處理基礎上,高級氧化技術不但去除了一部分有機質,而且大大地改善了滲濾液中殘余有機質的可生化性,提高了后續生物處理的效果,采用此組合工藝能夠使滲濾液處理后水質達到一級排放標準。該組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①由于采用高級氧化技術作為預處理,造成處理成本較高;

②由于垃圾滲濾液中水質構成非常復雜,其中許多無機離子將會大量消耗氧化劑,從而大大地增加了氧化劑的用量;

③殘余的氧化劑會影響后續生物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活性;有些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一部分有毒副產物,因此其安全性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實際運行結果來證實。

2.4 固定化微生物曝濾池

近幾年來,國內研發推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氣濾池處理工藝,該工藝其生物處理原理仍然為厭氧及好氧微生物處理有機物的原理和流程,主要特點是其采用了軟性多孔生物載體作填料的曝氣濾池,選用高效微生物培養并固定多孔載體中,大提高其污染負荷,載體中兼氧、好氧過程同時進行,使滲濾液經處理可達到二級排放標準,該工藝投資少、脫氮效率高,運行費用為12~15元/噸,是近年有發展前景的一種滲濾液處理工藝。

我國現有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優缺點比較分析見表1。

篇(6)

1 工程概況[1]

深圳市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是我國第一座按九十年代國際通用衛生標準設計并建設的大型現代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為深圳的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為我國的廢棄物衛生填埋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研究的下坪填埋場道路邊坡邊坡地質構造比較復雜,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構造與斷裂相伴而生,由于受到多次斷裂作用及巖漿侵入破壞多數不完整。斷裂構造常成組成帶產出,可分為北東向、東西向和北西向三組。其中北東向的蓮花山斷裂帶是本區域內的主導構造,北西向斷裂發育程度次于北東向,東西向斷裂不發育。

工程場地為丘陵―洼地地貌,現狀場地內地表水系發育,在雨季,受大雨影響,洼地內會形成臨時性洪流。該工程場地所屬范圍屬深圳河流域工程地處亞熱帶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受海陸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氣候具有冬暖而時有陣寒,夏長而不酷熱的特點。本區的降水主要是鋒面雨,其次是臺風雨。平均降雨日數為144天,其中暴雨日數9天,大暴雨日數2.2天,全區平均最大暴雨量為282mm/d,最大值達385.8mm/d,歷年平均降水量1966.5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45%~47%)和秋季(占34%~36%),其次是春季(占12%~16%),冬季為旱季(占4%左右)。該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地震活動微弱,無新構造活動痕跡,區域穩定性較好。

2 本道路邊坡穩定性評價

2.1 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2-4]

邊坡的穩定性受多方面影響。但具體到本道路區段,影響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地層巖性及巖層的分布情況、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以及設計要素和施工方法等人為因素。

①巖土層分布情況:本工程邊坡以土質邊坡為主,坡體土層結構為第四系坡洪積粉質粘土、含碎石粉質粘土、第四系殘積粉質粘土層、全風化及強風化混合巖,這些土層的共同特征是水穩定性差,吸水飽和易軟化,抗剪強度降低,易產生崩塌及滑坡現象。

②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凸形邊坡較凹形邊坡的穩定性差。高路塹邊坡所受重力荷載大,同時地表、地下水容易富集,邊坡穩定性較差。區域構造特點、邊坡的褶皺形態、巖層產狀、斷層和節理裂隙發育特征以及區域新構造運動的活動特點等地質構造,對巖質邊坡穩定性的影響也十分顯著。

③地表水及地下水影響:在雨季,尤其在暴雨季節,地表水沿著邊坡坡面下滲,增加了土體容重,降低了土體粘聚力,易產生崩塌或滑坡。

④人為外界因素影響:人工開挖、削坡改變了山體的原始地貌形態及土體的原始應力分布,也破壞了天然排水系統,若不采取加固支護措施,在雨水、風化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工邊坡會產生崩塌及滑坡。

2. 2 本道路邊坡破壞形式分析

工程場地原始地貌為丘陵夾坳溝,整體地勢為四周高中間低,山坡區域多為樹林、灌木叢,原始地面植被發育,自然山坡坡度為35°~70°,自然山體整體是處于穩定狀態的。勘察階段,部分地段因雨水、植被被破壞等因素影響,發生了小型滑坡,后緣下錯高度超過3m,屬小型淺層滑坡,仍在繼續發展中,局部發現有多個古滑坡形成滑坡群,后緣下錯約6~8m,橫向展布寬度約為80~100m。

垃圾填埋場道路為切割山體(坡體)形成,因此要形成大量的人工邊坡,邊坡最大高度為38.62m,平均高度約25m,沿道路軸線長約1.31km。人工邊坡改變了原山體(坡體)的自然平衡,破壞了植被及天然排水系統。在雨水、風化作用、地震作用以及人為因素作用下,被切割的坡體(人工邊坡)易發生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作用,因此需對路塹邊坡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3 邊坡治理措施[1-2]

為保證公路高邊坡的穩定性,首先要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和邊坡巖性特征等,設計出合理的邊坡形式,這是保證邊坡穩定的首要條件。其次重要的是,要采取適當的防護加固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邊坡破壞現象的發生,確保邊坡的穩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下坪填埋場道路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邊坡加固,邊坡防護,邊坡支護等。

3.1 邊坡加固

在道路高邊坡中,對穩定性不好的區段進行加固是完全必要的。本路段采用的形式主要有護腳墻、抗滑墻、預應力錨索、排水固結、錨桿加固等。

①護腳墻與抗滑墻:護腳墻與抗滑墻本質上區別不大,僅只是斷面大小和埋深不同而已(有時也加錨桿或錨索)。護腳墻起到保護坡腳不受沖刷和破壞的作用,不能抵抗推力。抗滑墻除有護腳墻的作用外,還能抵抗推力作用,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用。

②預應力錨索:對于穩定性不足的挖方路塹邊坡,根據地質條件和邊坡高度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采用預應力錨索或錨桿對邊坡進行加固,或采用兩種方式對不穩定邊坡進行聯合錨固。

③排水固結:排水固結主要用于邊坡表層地下水較多處的邊坡加固,其方法有樹枝狀盲溝、塑料排水管邊坡和土質挖方邊坡。

3.2 邊坡防護

邊坡防護按照類型可分為生物防護和圬工防護兩種。生物防護就是用植被混凝土、種草、植樹等方式防護,也稱生態防護。采用片(塊)石護坡和護面墻、菱形網格護坡、六角空心磚護坡、窗孔肋式護坡的稱為圬工防護。

3.2.1 生物防護

生物防護除植樹外,還有植被混凝土、植草或鋪草皮等較新的防護形式。其優點是能在短期內恢復公路沿線的綠色景觀和防止邊坡沖刷,但養護費用較高。下坪填埋場道路采用的主要有客土噴播、噴混植草等技術。

客土噴播:客土噴播技術適用于弱風化石、土壤較少的石質挖方邊坡,利用客土噴射系統將所配置的綠化基材、植物種子植壤土、水等按規定的比例拌均勻的混合物,按設計厚度均勻地噴射到需防護的石質邊坡上,人為營造一個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通過植物的生長來加固護坡。

噴混植草:噴混凝土植草類似于客土噴播,它是在巖質邊坡上打設錨桿、鋪掛鍍鋅鐵絲網穩定坡面后,采用專用噴射機,將一定配方拌和的種植基材(粘土、谷殼、鋸末、水泥、復合肥以及草木種籽等)噴射到坡面上,形成厚度為6~l0cm的具有連續空隙的硬化體,種子可以在空隙中生根、發芽、生長。植物依靠“基材”生長發育,形成植物護坡的施工技術。

3.2.2 圬工防護

根據情況,本路段采用的污工防護主要有窗孔肋式護坡、噴射砼護坡、六角空心磚護坡,菱形網格護坡等形式。

窗孔肋式護坡:窗孔肋式護坡一般用漿砌片石或片石砼做肋,用預制砼塊做成拱形窗臺,并將坡面水歸往肋上排出,窗內可植草,是一種目前較為理想的防護形式。

噴射砼護坡:對一些邊坡較高的風化巖石采用噴射砼可壓漿錨柱(固結)簡單地說就是往地層注入水泥漿(摻一定外加劑)以改變土(巖)體物理力學性質(必要時,加一鋼筋籠或鋼筋束,即錨柱),從而穩定邊坡的一種方法。其施工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工期短、見效快、加固地層的深度可深可淺,但難以檢測注入范圍和判斷固結狀態。

六角空心磚護坡: 六角空心磚護坡是近幾年來才發展起來的用砼預制安裝的一種邊坡防護形式,施工工藝簡單,空洞內可填土綠化,似蜂巢狀,有一定觀賞價值,但自重大、費用高,且還會阻礙邊坡水的排阻止風化,且重量輕對景觀有一定影響,厚度難以控制所需施工設備簡單,但費用高,盡量少采用。

菱形網格護坡:可預制安裝也可用砼現澆和石砌,工藝簡單,網格內可植草,但只適用于填方,對邊坡穩定不利,要慎重選用。

3.3 邊坡支護

對于巖石比較破碎,或巖層風化較強的坡面應當進行支護。坡面支護的作用是可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和滾石發生,而且利于坡面復綠。坡面的支護可采用框架式,預制網格式,掛網噴漿等方法。目前采用較多的還是框架式。由于框架式對于坡面支護(防護)持久耐用,格式靈活,整體效果比較突出。框架結構可根據所需支護坡體的情況而確定,坡面情況較差而且邊坡又較高則需要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如需要也可在框架交叉處布設一定長度的錨桿以增加框架的抗滑力,保持框架整體的穩定性。如果坡面條件尚好,坡體又不很高,坡角不陡,則框架梁可采用漿砌塊石建造。

下坪填埋場道路邊坡根據地層巖性、巖層的分布情況、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情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本工程采用的治理措施主要有“錨索(桿)格構梁+三維土工網墊植草” 支護,在滿足安全情況下的所有邊坡均采用“掛三維土工網墊植草”護坡。錨索為S15.24鋼絞線,直徑為130mm,錨索長度根據地層情況采用12~16m,格構斷面:400×400mm、水平、垂直間距3.0m×3.0m,與水平方向傾角為15°。錨桿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而采用不用的桿筋,桿筋直徑有φ32、φ28、φ25三種,水平、垂直間距為2.5m或3.0m。格構斷面:300×400mm,與水平方向傾角為15°。錨桿長度根據地層情況采用8~16m,邊坡治理典型斷面見圖1。

4 結束語

4.1 坪填埋場道路邊坡的穩定性十分重要,它不僅涉及填埋場道路的安全運營和通暢,而且對自然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道路修建過程中,一定要細心評價分析邊坡的穩定狀態和發展趨向,針對具體的破壞模式采取相應的防護加固措施。

4.2 在邊坡防護中,修建合理的截排水溝也是減少滑坡等災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在邊坡防護加固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要因地制宜,避免產生新的地質災害。

4.3 加強邊坡監測是確保工程安全,進行失穩預報和了解巖體失穩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為今后邊坡失穩實例提供資料,形成邊坡失穩監測實例數據庫,利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邊坡失穩存在的共性指導邊坡滑坡研究。

4.4 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填埋場道路邊坡在治理過程中不僅僅以穩定為目標,還要注意美化環境的問題,善于運用生態防護等措施來恢復天然生態,從而使邊坡工程既穩定又美觀。事實表明,深圳下坪填埋場大面積種植了可凈化空氣的植物和花草,使人們印象中又臟又臭的垃圾填埋場變成了一個生態型花園式的填埋場。

參考文獻

[1]深圳市下坪填埋場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D].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

篇(7)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1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8-24-02

近幾年,霧霾現象日益嚴重和頻繁,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給公眾健康、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危害,公眾對霧霾治理訴求日益高漲。但是,霧霾治理是一個十分繁雜的工程,而且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處理不當,短期內可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研究霧霾治理、經濟發展及其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一、霧霾現狀分析

(一)霧霾及成因

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霾是一種由于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較為被公眾所熟知,危害也較大的就是PM2.5(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燃煤排放的煙塵,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等。在此基礎上,如果地面空氣相對濕度較大,且大氣層比較穩定,通過大氣輻射降溫,空氣極易飽和凝結形成霧霾。

(二)霧霾危害

首先,霧霾現象日益嚴重和頻繁,范圍也越來越大。據調查,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區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現灰霾污染的天數達到 100 天以上,PM2.5年均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指導值 2-4 倍[1]。受影響區域包括華北平原、黃淮等多個地區,受影響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4,受影響人口約6億人[2]。其次,嚴重危害公眾健康。霧霾會造成呼吸、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甚至引發癌癥。再次,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霧霾會影響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危害個人或公眾設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勢必給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動搖外來企業投資信心,損害經濟環境以及經濟的長久發展。

據調研,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別造成早死人數為2349、2980、1715、726人,共計7770人,分別占當年死亡總人數的比例為1.9%、1.6%、2.2%、1.5%,經濟損失分別為18.6、23.7、13.6、5.8億元,共計61.7億元[1]。

二、霧霾治理

由于霧霾范圍影響之大、健康危害之深、經濟損失之重,霧霾治理也因此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筆者認為治理霧霾需要通過“大規劃”、“大數據”、“大行動”以及“大變革” 四個方面來實現。

(一)大規劃

“大規劃”是指從時間、空間、縱深等維度對霧霾治理的各個環節、方案與實施措施進行規劃。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國是全球PM2.5高污染國家之一,且人口眾多,生態環境薄弱,霧霾治理可能需要花費十年、甚至幾十年,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時間跨度巨大。第二,霧霾治理涉及到多個省、市、地區,不單單是幾個城市的問題,空間跨度巨大,且需要良好的協同合作精神。第三,霧霾治理涉及到各行各業,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等共同參與和努力。因此,需要制定“大規劃”,進行統一部署,指導霧霾治理的實施,并跟蹤、審查治理效果。“大規劃”需要從以下方面執行:

首先,法律法規先行。大力完善法律法規,并制定完善的效果評定、獎勵懲罰體系,嚴格、明確的責任落實制度,確保規劃能夠高效的執行。其次,成立專門管理部門或團隊,協調各個省市地區,負責霧霾治理的計劃制定、執行與監督,并對最終治理效果負責。再次,制定短、中、長期治理計劃。計劃內容包括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計劃等,“城市病”治理計劃,新能源的研發與應用計劃,環保科研投資計劃等。最后,需要培養環保文化。環保不僅僅是專業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保應當上升為一種文化倫理的高度,深入民族骨髓。

(二)大數據

“大數據”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公眾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大數據被認為會給工作、生活與思維帶來變革[3]。筆者認為,在霧霾治理方面,“大數據”作用重大。要想有效治理霧霾,必須對霧霾的生成、演化、降解和危害做出統計分析,才能制定合理方案并實施治理。另外,這些數據對于醫療衛生、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需要建設海量霧霾數據庫,以及基于這些數據的分析、應用軟件系統。從數據檢測、收集到數據統計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宏大的信息系統,服務于整個霧霾治理過程,甚至整個環境污染治理、科學研究與生產過程。為此,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構造“大數據”:首先,加大信息系統研發力度,構造整個軟件、硬件平臺,培養相關人才。其次,加大霧霾基礎數據和霧霾危害數據統計、檢測力度。最后,數據公開與共享,營造良好的數據應用環境,讓公眾和企業參與此項工程。

(三)大行動

霧霾影響范圍之大,程度之深,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因此,政府、企業、公眾都需要從自身做起,依照霧霾治理“大規劃”中制定的各項計劃、政策,共同參與到霧霾治理之中。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規,以及相關部門的設立,組織和調動各方積極性;其次,需要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再次,公開各種數據,增加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最后,實施嚴格的監管與懲罰措施。企業需要增加社會責任感,改進生產技術或采用新技術,減少污染排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并自覺公開各項排放數據,接受公眾的監督。公眾則需要節能減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并對整個治理過程進行監督。還有一點就是政府、企業、公眾需要為整個社會形成一種環保文化共同努力。

(四)大變革

筆者所說的變革,不僅僅是指經過了“大規劃”、“大數據”、“大行動”之后的一種結果,如霧霾得到了根治,產業得到升級改造,經濟得到發展等,而是更加強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產生、發展與成熟。具體包括:第一,通過對“大規劃”、“大數據”、“大行動”的思考、檢驗與論證,不斷修正計劃與實施過程中的錯誤與不足,豐富與提升政府、企業管理能力和經驗。第二,在培養環保文化過程中,對人與自然、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新認識與思考。第三,隨著取締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產業改造升級等積極結果的出現,勢必對企業發展、企業管理等理論產生新的影響與沖擊。第四,“城市病”治理、城市人口規劃,勢必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產生積極影響。第五,中國人口眾多,能源消耗巨大,隨著能源消費結構升級、新能源科技進步,勢必對能源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產生積極影響。

三、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

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霧霾治理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筆者認為對于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應遵循短期求平衡、長期求發展的原則。

(一)短期求平衡

短期內求平衡首先是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霧霾,要么用于發展經濟。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車尾氣治理力度過激,勢必會減少汽車銷量,影響經濟增長。再如短時間內急劇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時跟進的話,勢必影響公眾生活質量和工業生產。最后,霧霾治理各項子任務也需要分輕重緩急。形成霧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揚塵等,相對燃煤,交通揚塵對霧霾的“貢獻”要小得多,短期內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揚塵成效更大。

總之,短期內需要權衡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應循序漸進,把握治理重點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可通過二八法則、決策樹、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來評價、平衡各項治理措施,決定是否實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可暫時放棄某項治理工作。但是,此種情況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則會偏離霧霾治理原有軌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以上原理和方法時,可能需要綜合考慮,以制定最優方案。另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公眾對于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避免產生社會問題。

(二)長期求發展

經濟增長不僅僅指經濟量的增長,更側重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以及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發展經濟是我國第一要務,霧霾治理也不能偏離經濟發展這個核心。長期內需要從根本上消除霧霾,但是,不能為了“治霾”而“治霾”,應以霧霾治理為契機,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使霧霾治理成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具體來說,通過取締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經濟轉型;解決“城市病”問題;積極開發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環保科技研發等方式,在治霾的過程中推動經濟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在以上治理過程中,加大創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時,增大治霾對經濟發展的邊際量。

第一,環保金融創新。霧霾治理需要大量資金,因此,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力求創新,可嘗試發行環保債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資力度。

第二,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企業既是污染大戶也是治霾潛力股。因此,需要從國家政策、稅收等各個方面調動企業治霾積極性,如將其治霾成本轉為稅收進行減免。

第三,引進和吸收國外經驗、資本與技術。許多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都經歷過空氣嚴重污染的階段,這些國家治霾經驗豐富,資金充裕,技術先進,需要充分利用,減少治霾彎路,并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從霧霾形成的原因來看,除了受到氣溫較低、風小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之外,人為環境污染也是導致霧霾產生的重要原因。2012年底我國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首次提出了將聯防聯控與屬地管理相結合,推進區域各城市間的聯防聯控。在金華地區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過程中,我們就從統一區域制度、措施及監督等方面入手,切實治理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

1 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創新的必要性

霧霾已經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由于霧霾是氣體性污染,單一區域性治理霧霾的效果并不容樂觀。在這一背景之下,強化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從區域聯防與治理機制創新的案例中來看,倫敦地區就曾開展過聯防聯控治理大氣污染,有效地降低了霧都的空氣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這一情況之下,就以金華地區為案例情況,通過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創新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解決金華地區的大氣污染情況,提高金華地區的空氣質量和水平。

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

(1)涉及范圍廣

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不是某地區單一性出現的,相反,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霧霾情況,霧霾涉及的范圍極廣。不僅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出現霧霾情況,下屬的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霧霾情況,霧霾情況涉及范圍之廣對當地百姓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2)持續時間長

從2013年12月5日到2014年1月,金華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12月8日、9日,市氣象臺接連霾黃色預警。霧霾持續時間之長是之前金華地區所沒有出現過的,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出行。

2 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在金華地區的構建

為了切實有效地治理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我們就在金華地區構建了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通過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這些地區的合作來聯防聯控治理霧霾。

2.1 統一區域制度

統一金華地區的霧霾治理制度是區域聯防聯控治理霧霾的前提。從霧霾的標準、治理原則及人員分工等方面入手,做好金華地區內的制度制定和完善工作。

為了讓行業之間聯防聯控治理霧霾的效果更好,可以在金華地區內設置“行業聯防治霾委員會”,以委員會的方式統一對各行業的制度進行管理和監督。“行業聯防治霾委員會”通過結合地域發展情況合理擬定相關的制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針對重工業企業來說,在上述的地區范圍內擬定《重工業企業污染氣體處理細則》,將該《細則》放于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讓這些區域中的重工業企業共同遵守。另外,可以結合行業情況,擬定不同性質的制度。通過結合霧霾產生的原因,分別就汽車行業、重工業行業、餐飲行業來擬定統一的制度。在制度擬定之后,就將各行各業的代表性群體組織到一起,講解相關的制度,真正讓制度落實到實處,讓大家了解制度的本質,而不是僅僅是表面的制度。

2.2 統一區域措施

統一區域措施主要是指政府、企業及公眾方面入手,通過在這些區域中統一措施,同時開展活動,來強化霧霾治理的效果。

聯合政府各部門發動關于霧霾治理的相關措施,比如,財政部門要為霧霾治理提供資金,宣傳部門要將霧霾治理必要性及金華實際情況等進行宣傳,環保部門切實有效地督促企業治理尾氣排放等。除了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外,還可以通過公共職能的發揮來有效地治理霧霾,可以通過舉行城市內的公共活動,來促進霧霾的治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可以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同時開展“我與自行車的故事”這樣的主題性活動,有效倡導群眾使用自行車上下班或者外出辦事,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可以將每天上述不同城市自行車的使用數量進行對比,當然,這個數據對比是在考慮人口基礎的前提下,以此來激發政府舉行公共活動的積極性。

公眾除了積極參與政府舉行的公共活動之外,還可以通過植樹、宣傳環境保護、有效監督周邊企業等多種途徑來治理霧霾情況。同樣,在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可以根據區域情況設置不同的“植樹點”,公眾可以通過認領樹苗的方式來為霧霾的治理做貢獻。

2.3 統一區域監督

做好監督工作是創新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得貫徹的關鍵。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做好區域監督工作。

首先,樹立監督意識。從當前霧霾處理情況來看,我們往往側重于霧霾的治理,忽視了對霧霾治理工作的監督。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定期開展區域內負責人的會議,強化其監督與被監督的意識,以更好地做好霧霾治理工作。

其次,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每個地區派出兩名環保方面的專家,組成“區域霧霾聯防治理監督組”。以權威小組的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各個區域的霧霾治理情況進行監督,通過監督,對于一直都表現較好的地區給予名譽上的獎勵,比如“最佳治理獎”、“進步獎”等。對于表現不佳的地區給予督促查辦。除了實際的監督部門,也可以通過網絡監督的方式來有效促使區域霧霾治理工作的開展,置舉報信箱、微博官方賬號、論壇代表等多種途徑來強化監督機制。

另外,形成動態的監督報告。為了進一步確保區域霧霾聯防治理的效果,就每次監督的結果進行記錄,為每個城市構建“霧霾治理檔案袋”,了解區域霧霾治理的動態效果,為區域霧霾聯防治理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3 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在金華地區構建的效果

通過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的區域聯防治理機制的構建,金華地區內霧霾情況得到有效的緩解,在霧霾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大家的霧霾治理意識得以提升。通過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的構建及在此指導下相關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培養霧霾治理意識,能夠積極投入到霧霾治理中去。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公眾,其治理霧霾及參與霧霾治理的積極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其次,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得以緩解。通過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的構建,大家齊心合力,根據制度來執行各自的工作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切實有效地從源頭控制、過程治理和后期維護環境等方面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有效地緩解金華地區的霧霾情況。

另外,在婺城、金東等市轄區及東陽、義烏、蘭溪、永康等縣級城市的區域合作過程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溝通得以強化。這些城市之間在霧霾治理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那么,對于其今后在經濟、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合作等,都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霧霾的治理任重道遠。通過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激發金華地區政府、企業和公眾參與治理霧霾的積極性。且在區域霧霾聯防與治理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其制度不斷得以完善,進一步促進了金華地區霧霾治理的效果和質量,對于金華地區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任保平,宋文月.我國城市霧霾天氣形成與治理的經濟機制探討[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

篇(9)

二是有關于PM2.5這個與霧霾相伴相生的專業術語的法律規定在2016年出現立法和適用空白。經過專業研究和論證,PM2.5是霧霾天氣產生的最主要誘因,因此,關于這一誘因的法律定義以及防范,是非常需要法律加以明確規定的。然而,前面所列舉的相關法律并沒有針對PM2.5進行詳細、具體的規定,既然關于霧霾的核心法律概念缺失,那么,對霧霾防范進行法律規制與防范又從何談起,這種現狀是依法治理霧霾的要求是嚴重脫節的。因此,在各項專門立法中一是應該盡快完善有關于PM2.5這一重要概念的立法定義和相關甄別,二是將散見于各行政文件資料中有關于PM2.5的說法加以統一和規范,以明確制度規定,方便執法。

三是關于霧霾防治專門機制的規定缺失。霧霾防治這一當前環保大敵,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從中央至地方,從環保專業部門到各相關輔助部門都出臺了各項制度和措施,甚至有些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制度規定。但霧霾防治最頭痛的問題在于,霧霾并不是僅僅局限于某個區域內發生,而是一個跨區域的流動性問題,甚至是這個區域的污染排放會產生那幾個區域的霧霾爆發,因此,霧霾防治最關鍵之處在于建立、完善并加強霧霾防治的區域性復合聯動責任機制,但該機制從實質運行效果來說是缺失的。現有的霧霾防治聯控機制只有一個大體的框架搭建,各區域仍然是各司其職,區域聯動管理執行作用不強,既缺乏統一的權威進行整合和規劃,也缺乏各區域區的協同控制聯動,甚至是關于霧霾天氣監控的天氣監測預警信息都還未實現全流通、全交換和全共享。而現實是,面對跨行政區域的復合型大氣污染,傳統的以行政區劃為界的單一法律調整方法已變得束手無策,各自為政的屬地環境管理格局嚴重影響了區域污染的整體控制效果。防治霧霾亟需整體聯動。西方國家在治理其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的嚴重霧霾污染時,通過采取有效的聯動措施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四是霧霾防治法律責任體系不健全。譬如從環境保護法體系內部來說,環境保護法與大氣污染防治法都是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雖然大氣污染防治法是特別法,環境保護法是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按照特別法優于變通法的基本法律原理,應該適用大氣污染防治法,但在現實的法律適用中,還是常常出現兩部法律規定不一致打架,執法人員適用不統一的情形。從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來說,因為破壞環境引起的民事責任、經濟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之間也會發生沖突和不一致,盡管"先刑后民"是司法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實踐中,常常出現沖突的是民事責任、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責任條款適用不一,也是導致霧霾防治屢治止、屢防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關于霧霾防治的立法完善

(一)強化"霧霾防治"立法

霧霾防治立法先行的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和主體進行懲治,還更在于推動和促使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和觀念的改善和提升,以及能源結構的改善,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推廣和普及。但有學者指出,英國在霧霾的治理上只著重于末端治理,且后期實行的污染轉移是不科學不持續的治理方式。因此,我國的霧霾防治立法應該以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觀為立法的指導思想,以生態文明為方向,對霧霾污染進行防治結合。不管怎樣,我們要依法"治霾",都必須要強調立法先行,既要制定霧霾防治的專門性法律,同時還要有具w的機制設計和配套措施。盡管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經出臺,甚至被稱為"治霾"法,但畢竟不是一部真正的霧霾防治法。

(二)加重"預期責任"懲治

篇(10)

1、霧霾問題的現狀

1.1霧霾問題的環境現狀

2015年3月,一部時長為103分鐘的調查視頻占據互聯網的搜索頭條,這就是前央視主持人柴靜自費百萬拍攝的紀實性霧霾調查視頻《穹頂之下》,視頻一經播出,關于霧霾問題的討論頓時就炸開了鍋。據2015年國家環境部的霧霾問題數據顯示,我國有33個城市都發生了重度及以上的污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霧霾天氣。霧霾這一環境問題由來已久,但對霧霾問題開始重視卻是近幾年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視頻播出之后。透過我們的周圍生活以及相關的視頻和數據,我們可以感受到霧霾帶來的嚴重影響。首先,要肯定的一點,霧霾問題基本全部是人為因素引發的,我們可以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①工業污染,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燃油和燃煤為主,以天然氣和新型能源代替以上兩種能源在當下來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代價過高,很多企業不愿意也不可能去承擔這些責任;②交通污染,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中國的城市傾向于“一城獨大”的格局,例如首都北京,伴隨經濟發展引發的交通污染明顯在城市環境問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③大氣的地域性特點,霧霾原先是因為大氣不流動而引發大量空氣中的懸浮微顆粒的聚集引起的,因此在霧霾更加嚴重的北方地區,空氣的濕度低,灰塵大很容易被車流等帶動形成區域性的霧霾,在這一點上,南北方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柴靜拍攝視頻的初衷是因為自己還未出生的女兒居然診斷出了良性腫瘤,這一點深深震撼到了她。霧霾的惡性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簡單列舉出以下幾點:①身體健康,主要是對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的影響,另外,發生霧霾的氣壓和氣溫一般都比較低,容易誘發高血壓病。②心理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面對霧霾時,我們常常會感覺煩躁不安,當然長期出于這種狀態下容易引起心理抑郁,再有一點,在對霧霾爆炸性關注的同時,我們也會對其形成一些三人成虎的夸張推測,造成普遍性的社會陰影和心理影響。③交通影響,我們都知道,大霧天氣下的能見度過低,所以極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當然還有嚴重的交通堵塞。

1.2霧霾問題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期大量的調查研究,在對這些研究進行比較之后,我們發現了一些具體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現狀,現綜述如下:①典型區域性研究,這類研究的文獻最多,研究范圍可控,而且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可靠性更高,但這些研究的不足在于地域性太強導致無法進行類似的拓展。②措施性研究,此類研究的相似性極高,大量研究報告的結果措施無非是針對社會、企業、政府這幾類群體提出,其中針對政府管理方面的措施研究有很大的類似,比如政府的聯防聯控措施。③概括性研究,這類研究的實行性自然沒有前面兩類研究的高,普遍性的研究只能是泛泛而談,但這也為后繼者提供了一種不錯的研究框架。

2、霧霾的公共性

霧霾的危害是如此的大,那么誰應該為此而買單?是政府、社會還是企業?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霧霾問題的性質,它是由很多不同的人為因素引發的,波及到整個社會,牽制著國家經濟長遠發展,也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這種影響無國界和種族的區分,它一視同仁。我們可以得出答案,它是公共性的,不可抗力的,任何人都要接受的。公共性是一種基于物的規定性,它是存在承載主體的,因此,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單位、每個國家都應對霧霾問題負責,當然這種責任是分國界和種族的,也是分不同群體的,在一個國家里至少有三類機構或者單位可以對其負責:政府、企業、NGO組織。當然有些部門也提出了一個含糊的“全民買單”,反過來我們可以從霧霾的成因以及影響來看,污染的造成主要是能源結構的不合理和城市交通引發的,而在我國整個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中,政府才是領頭羊,政府的管理機制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政府就是那個“發”,這個重擔的核心仍然在于政府。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稱的,政府掌握著公共權力,理應為公民的基本生存權利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提供保障。空氣作為一種純公共物品,是存在極大的“外部性”的,這就很容易造成很多企業及組織的“搭便車”行為,顯然對于霧霾治理沒有絲毫的幫助,因此,政府應該使用好自己手中的公共權力來防治霧霾,早日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持續發展”。

3、霧霾治理中的政府管理

3.1我國政府管理現狀

當下我國政府針對霧霾的管理是以法律和政策為核心,輔之以必要的懲戒措施。在政策方面主要體現在引導和監督,提出了“誰污染誰治理”、“污染者收費制”、單雙號限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等政策規定,這些規定也被付諸到了實際行動中,例如在我國北方的大部分城市地區都會定時出現灑水車,降低揚塵清潔空氣,并且在2008年奧運會以及2015年上海APEC會議期間曾提出以建設“中國藍”為目標的“奧運藍”和“APEC藍”,這體現了政府一定的治理決心。在法律方面,以《大氣污染防治法》為中心,在1996年和2012年先后通過并完善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氣污染方面的法律從宏觀的明確責任、監督管理等制度的建立逐步推向了具體的標準設定,將PM10和PM2.5值的先后納入了空氣質量的檢測標準體系中,并在近幾年陸續出臺了《汽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細節規定。在宣傳方面,近年來在媒體推出的一些公益廣告的牽引下,人們逐漸接受了以綠色環保循環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觀,并且在NGO組織及社會個人的調查宣傳中引發了人們對霧霾為每天的深思,正如某一報紙所言,中國的治霾過程勢必是一場全民戰。

3.2國外政府治理的經驗

在大工業時代,英美等國家也曾出現過嚴重的霧霾污染問題,但這些國家并沒有選擇持續的忍耐,他們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積極地應對這一問題,是工業化進程中被污染的環境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并且在后來的國家發展戰略中,將環境污染的防護治理納入到其中。其治理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完善且系統的立法,明確監督機構、責任對象、獎罰措施、排放標準等一整套從生產到結束過程中的法律護航。英國早在工業革命期間就制定了阿爾卡立法和公共衛生法(又稱為“倫敦法”,主要針對倫敦煙霧事件而頒布),1956年頒布了專門針對大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并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美國于1955年頒布了《空氣污染控制法》,1963年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頒布了《煙塵限制法》、《公害對策基本法》、《環境基本法》。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對大氣污染治理成功的國家都形成了一個合理細化的法律體系。

(2)控制工業污染,促進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他們果斷的關閉了很多依賴于燃煤燃油的工廠、發電站,或者將這些企業遷至其他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追隨世界科技技術發展的浪潮,推動對新能源的研發、探測、發掘,并依靠新能源的使用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2011年,英國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天然氣、石油比例已經調整為:1.8:30.7:45:19.8,已初步實現對國家經濟發展的綠色改造。

(3)提倡公民參與治理,實現低碳綠色生活。在治理過程中形成政府牽頭、全民監督的實效防治機制,提高公民的監督積極性,并且通過訴訟等形式形成防護治理高效的保障。倡導人們綠色出行,限制私家車,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習慣。

3.3我國政府管理的缺陷

我國政府的治霾過程當然有一定的發展,但相對于以上發達國家,依然表現出了明顯的缺陷和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不完善。

現行的治理政策和法律大多是以大氣污染這樣的綜合治理為主,鮮有涉及到關于霧霾的具體治理方案,我國的政策王往往單一化,僅僅依靠行政手段或者經濟手段,很難形成一個多管齊下的平衡狀態,缺少多種手段間的協調,而且在法律的設立中存在漏洞,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就當下而言,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政策還處于不成熟階段。

(2)政策和法律的實施困難重重。

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是不同步的,因此很難設立一個具體的治理標準,有些地方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另一方面,政府責任的缺失導致政出多門卻無法有效的推行,尤其在大氣治理方面,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力量,所設立的機構間存在權責交叉、相互推諉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了政策在起步階段就已經開始殘缺不全的狀況。再有,政府相關部門監督不力,統一監管的部門和分管部門之間存在權責不清的關系狀態,由于權力的分配不合理,很難調動地方監督機構的積極性,非政府部門和公眾監督力量薄弱,這使得政策在實施階段又打了折扣。

(3)治理標準和政績體系有失偏頗。

我們很難拿出許多治理成功的例子,政府也難以下達具體量化的指標來控制和治理霧霾,而且治理標準的設定一般太過于依賴主觀經驗,沒有經過深入的實地考察就下達一個虛化的指標,對于治理毫無意義可言。再有,傳統的國民經濟評價體系主要在于看GDP的成長速度,政府官員的政績也主要依靠這一點,但是,隨著世界綠色經濟的迅速崛起發展下,以GDP為核心的政績評價體系顯然已經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無法真實反映社會的發展狀況,如果我國依舊堅持這種績效體系,只會形成畸形的經濟發展態勢。

(4)政府沒有將全社會的環保力量調動起來。

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的參與度過低,而且在某些方面作秀成分嚴重,實際行動則寥寥無幾,在很多發達國家,非政府組織在大氣治理中的所貢獻的力量是巨大的,龐大的組織和資金投入上均是我國現階段無法企及的。我國公民對霧霾也只是處于一種了解狀態,未接觸到很清晰的宣傳,雖然在監測數據方面做到了公開透明,但沒有調動全體公民的參與力量,每個人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這主要是因為政府沒有讓人們看到自己在治霾過程中的權利,忽略了大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4、針對政府的治霾建議

4.1政府的治霾責任

霧霾的治理具有雜糅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政府在治霾過程中應該建立一定的責任聯動機制,具體有以下幾點構成;

(1)建立系統化的行政監督和協助制度,完善環保法律體系。首先,一定要避免政出多頭,無人負責的局面,這就要求各部門之間形成一種科學的分工和靈活的協作,在一級政策的指導下對霧霾問題進行有效管理和高效處理。立法機關應著眼于更加具體的生產生活活動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良序循環,有法必依;(2)依靠新常態,發展綠色GDP。根據十的“新常態”指示,要在不斷地否定之否定中前進,改變經濟發展的唯GDP模式,急需改變的是政府官員的政績評價體系,可以將綠色發展指標納入到其中,促進綠色產業經濟在國民產業中的占有比例,逐步取代粗放的政績評價模式。再有一點,政府應該加大對我國能源結構的改革,大力開發新型穩定安全的能源,減少污染源,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國家的強力政策和企業的配合才可以完成。

4.2政府引導下的多元治理

政府應加強對民間的霧霾問題宣傳工作,激勵更多的民間組織團體以及個人加入到這個治霾大軍中,通過政策透明度和公民監督權力下放來團結一切致力于環保的力量。在一方面,可以通過教育觀念的輸入來做長遠的治霾準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起來,就會形成一道堅固的抗霾戰線。

4.3政府間的聯防聯控

聯防聯控主要是應對霧霾的區域不穩定性,以區域合作為主線,提出用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指導區域合作、探討區域性規章制度、政府間協議在區域合作方法上的應用等等,這是區域間治理的關鍵,全國各省市政府應該盡量避免孤軍奮戰,通過彼此間政策行動合作來形成一張全國治霾的網絡,在這之間應加強資源和資金的共享幫助,在環境問題治理上是沒有你我他之分的。

5、政府管理的展望

我國的治霾工作必定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艱苦戰斗,縱觀國際歷史上的發達國家治霾經歷,我們應該樹立長期應戰的心理準備,其中,政府管理的核心作用應該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治霾是必須的,不論在什么時候,這個任務都必須完成,通過這政府引導對其形成有效治理,將可以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巨大的幫助。十以來,中國經濟已經走向改革深水區,但是在環保這一塊上面,政府做的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新常態的指向一樣,政府的管理目的就是為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提升,民生保障更加完善。霧霾問題涉及的不僅僅是國民產業問題,還切身到每個公民的生活,這對政府管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然也是一種很好的政府管理能力的證明,權利與責任是成正比的,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政府應當挑起這副擔子。

作者:寇冠彪 張海娟 單位:北京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明.我國霧霾治理的政府責任研究[D].鄭州大學,2015.

[2]蔡守秋.從霧霾論公眾共用物的良法善治.[J].法學雜志,2015.6

[3]王樹翠.淺談霧霾的成因及政府治理霧霾的對策[J].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報,2015.

[4]李征.北京市霧霾污染的聯防聯控法律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

[5]肖娜.我國環境管理的政府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4.

[6]白洋,劉曉源.“霧霾”成因的深層法律思考及防治對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3.

[7]劉菲.多中心治理視角下H省霧霾治理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05).

[8]柳玉清.我國城市霧霾天氣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學思考[D].武漢理工大學,2014.

[9]于水,帖明.變化環境下的地方政府霧霾污染治理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5(06).

上一篇: 工作安排部署 下一篇: 冬奧會開幕式語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簧片在线 | 在线视频国内亚洲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婷婷六月综合亚洲 | 亚洲国产永久免费播放片 | 亚洲日韩欧洲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