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4:48: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河北終身學習在線”平臺自建課程即屬于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社區教育課程中最具特色的是區域性專題,如區域性歷史、當地著名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區域內各類博物館的珍貴文物、當地特有的動植物、不同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多元文化、地方貿易和經濟資源、產業及職業特色等,所有專題都可以列入課程創編的范圍”。[12]基于此,我們借鑒李惟民的定義,將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的概念表述如下:以實現社區教育目標為目的,以終身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與學理論為指導,基于網絡設計的,支持自主學習、靈活學習和有效學習,體現特定區域特色的專題學習內容和組織學習進程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的總和。
二、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分析
(一)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實踐在“河北終身學習在線”平臺設計和創建階段,我們便充分考慮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確立了特色化、本地化的課程資源建設原則,以便豐富資源類型。1.適應本地居民學習需求,開發鄉土特色課程在平臺創建階段,我們便充分考慮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專門設計了“燕趙回眸”和“跟我學”兩個具有河北特色的欄目。“燕趙回眸”以河北人文、歷史內容為主,建設不同類型的網絡視頻課程10門。“跟我學”以河北地方特色的文化體育、養生益智、生活知識與技能等內容為主,建設網絡視頻課程9門。2.根據現有條件,開發多樣化課程本次自建課程,大部分為視頻課程。其中多為新錄制課程,“學唱地方戲”和“學剪紙”為從劇院和電臺搜集并改造的課程。“跟我學禮儀”為學校年輕教師編制的動畫式課程,該課程在2013年教育部“優秀網絡課程及資源征集活動”中通過了評審,經過重新改造后成為社區教育網絡課程。3.立足學校現實,探索課程建設機制據了解,目前全國電大系統中教學資源建設普遍存在著職責不清、主體不明的問題。很多省級電大設立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資源建設處等資源制作部門,但是,由于人員缺乏,專業分工不健全,這些部門往往只能承擔管理職責,或作為技術主體,都難以獨立承擔資源建設任務。教學設計、組織策劃等工作要靠其他部門人員完成,部門之間協調存在著困難,扯皮現象經常出現。在本次自建課程試驗過程中,我們努力完善資源建設制度,積極進行以項目組為組織和運行模式的資源建設機制探索。雖然由于人手少,存在著多角色兼任現象,但是,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十分注意強化參與者的角色意識、職責意識。
(二)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資源應用分析我們運用內容分析法和Excel軟件,針對學習者發帖信息進行了初步分析。“河北終身學習在線”兩個欄目共制作19門課程,網站開通近一年以來,引起了很多學習者的興趣,我們對學習者的點擊和發帖信息進行了初步統計(見表1和表2)。1.點擊數分析從點擊數來看,“跟我學”欄目每門課程平均點擊數為1737人次,“燕趙回眸”為218人次。“跟我學”課程要遠高于“燕趙回眸”。表明公眾更喜歡休閑健身、文體娛樂類課程。“跟我學”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與公眾生活相關度較高,容易受人青睞。“燕趙回眸”更多地具有正規學歷教育課程的色彩,通俗性、娛樂性成分較少,顯得曲高和寡。這說明公眾更喜歡通俗性、娛樂性和趣味性較高的課程,因此,課程資源建設時,一定要在這些方面狠下工夫,特別是歷史文化類課程更需格外注意。2.發帖情況分析(1)基本情況。“燕趙回眸”和“跟我學”兩個欄目課程共123個帖子,其中無效帖子7個,有效帖子為116個。跟我學93個,占80%,平均每門課程發帖10.3個;燕趙回眸23個,為20%,平均每門課程發帖2.3個(見圖1)。因為帖子數較少,這里的分析可能僅具有相對意義和參考價值。(2)帖子分類。根據內容可將帖子分成四類:a.評論類。包括對網站、欄目、課程以及主講人的評價。例如,學習了“商務禮儀”課程發帖“挺好的這個網站”。學習了“太極拳(4)”課程發帖“龐大明會長講得好,通俗易懂。”這類帖子反映了學習者學習需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b.提問類。包括針對講授內容的問題或與講授內容相關的問題。例如,學習了“攝影創作如何正確使用光圈”課程發帖“抓拍時,光圈和速度顧不上調,用P檔效果又不好是什么原因?”這類帖子反映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深度。c.感觸類。包括學習完課程以后由課程內容引發的認識、感悟、感想、抒情等情緒性表達。例如,學習了“攝影構圖”課程發帖“我領悟到好的照片會說話。”學習了“河北古長城”課程發帖“長城的歷史太悠久了,我國的瑰寶啊!”這類帖子反映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深度。d.其他類。包括難以劃分到上述三類中的帖子。例如,“個人禮儀”課程可能是一度看不到內容,有人發帖“怎么沒有內容啊?”還有人提示,“用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用兼容模式就可以看了。”學習了“特殊天氣攝影”課程發帖“見過特殊天氣———風、雨、霧霾、雪的好照片。推薦一個冰雹天的獲獎照片。”這類帖子也能反映學習者學習興趣、學習深度、協作學習等多方面情況。(3)數據分析。“燕趙回眸”欄目課程帖子數量太少,其中,感觸類、其他類和評論類帖子為10個、10個和3個,分別占43%、43%和13%。沒有提問類帖子,說明學習者學習深度不夠。“跟我學”欄目課程帖子數量相對較多,但極不平衡,且有明顯的集中傾向(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兩門改造課程“學唱地方戲”和“學剪紙”均為0個帖子。一方面,表明這兩門課程居民學習需求較低。在張燕農對北京東城區居民學習需求的調查中也有相同的趨勢,剪紙31.2%,戲曲25.6%。明顯低于攝影51.2%,文明禮儀58.4%,[13]可以與本研究相互印證。另一方面,對兩門課程還應具體分析。從制作形式來看,“學唱地方戲”是教學形式的課程,有教有學,而“學剪紙”是電視臺專題片改造而成,屬于欣賞類課程。結合點擊數來看,“學唱地方戲”和“學剪紙”分別為1372人次和464人次,雖然都低于“跟我學”欄目點擊平均數,但兩者相比較還是有明顯區別的。表明學習者更喜歡能夠給予學習過程指導的教學式課程。“學攝影”發帖數較高,占“跟我學”欄目的69%,其中,評論類和提問類帖子也比較多,分別占“跟我學”欄目的25%和16%(見圖3)。表明公民對攝影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都較高。“學攝影”課程發帖率高還有一個原因,即主講人為石家莊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河北電大教職工。表明專家的身份特征對于學習者參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有一定影響。
三、關于社區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相關思考
通過本次社區教育區域性專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建設與應用經驗,發現了許多問題,也引發了我們對社區教育網絡課程建設以及課程教學等問題的思考。
(一)社區教育網絡教學要不要開展,以及如何開展應該看到,目前“河北終身學習在線”課程教學功能還不夠完善,無交互教學,缺少教學支持服務環節;學習主體呈現散漫狀態,缺少組織與管理。因此,導致課程資源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王林興等認為,社區教育是非正規教育的公民補償教育、公益性教育,其學習形式、學習內容只要方便公民、有利公民,不受任何制約。[14]我們認為,即便是非正規教育,也決不是教學無目的、辦學無計劃、質量無標準,它只是相對于正規教育的規范性而言。它的教學目的、內容更接近學習者工作和生活實際,并非無據可依,隨意而為。與正規教育相比,它更重視主觀能動性、責任意識、道德價值觀的培養,強調自主性和自愿性。再有,隨著社區教育機構的日益發展,其教育教學必然越來越規范化,在終身教育語境下的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將打破既有界限,回歸教育的本真狀態,有支持的遠程教學理論也必然會引入社區教育領域。因此,一定的網絡交互教學是必要的,至少網絡課程不能處于完全無人照料狀態。那么,社區教育如何開展網絡教學活動呢?首先,借助實體教育機構提供學習支持。隨著社區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社區教育的教學能力將不斷增強,因此,社區教育教學可以通過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充分借助社區教育機構的教學力量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其次,開展互助學習。教育機構應有意識地多組織學習者開展合作學習,促使學習者互相提供學習支持。
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在專業勝任素質中是由資源整合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行動能力組成。(1)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資源整合能力是能夠盡可能地將各種教育資源整合,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增殖教育資源;(2)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分析判斷能力是能夠對事物的本質有著獨特的見解,并將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推斷,從而進行綜合分析;(3)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行動能力是能夠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用新思路新辦法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面對工作的壓力,能夠有必要的抗壓能力,能夠在行動中不斷地提升自己。
2.個性心理勝任素質
個性心理勝任素質主要包括了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公關、自信與進取心等因子。(1)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公關能力是要能夠有目的性、計劃性地對某一種公共關系進行實踐;(2)對于完成任務或是解決問題,社區教育專職教師要有對自己能力完全有信心的信念;(3)社區教育專職教師需要擁有能夠完成設定較高工作目標的進取心,并對未來要有所規劃以及建樹。
3.職業品質勝任素質
作為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在職業品質勝任素質中主要包含了關注細節與自我控制兩大因子。一是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在工作中要能夠對事實與細節綜合考量,深入了解細節的考慮問題;二是社區教育專職教師每天都會跟不一樣的人接觸,因此在工作中遇到了矛盾,就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制,避免沖動。
二、提升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
為穩定社區教師隊伍,加強隊伍內涵建設,對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提升與培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完善培養與引入制度
社區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就像是人體的血管,只有不斷地造血,才能夠健康發展。要造血,就需要從源頭抓起。在培養上,可在相關高校設置社區教育學的專業課程,通過該課程培養專業性的人才。我國目前在教師的培養上,還是集中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師資培養上,對于成人教育教師培養,還是有所欠缺。以宜興為例,在未來的宜興社區專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可依托本省師范類高等院校以及本地開放大學,例如南京師范大學或是宜興開放大學等,在學校內出臺相關培養高層次社區教師的制度。
2.建立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資格證考試以及上崗制度
當前我國對于教師的相關法律條文中,對于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并沒有非常硬性的規定,且在《教師法》中,對于社區教育專職教師也沒有明確的劃分學歷要求。為了能夠建立統一明確的規定,根據我國的國情,可制定相關專業的社區專職教師資格的基本條件以及持證上崗的相關制度,從制度上促進社區專職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3.建立校本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有效的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培訓是社區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和職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社區教育工作質量的關鍵。基于成人學習與教師職業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可以針對學校的實情和教師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培訓進行設計。例如可以關注教師的初期、沖突、調整等階段分別進行幫助式培訓、分層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反思式培訓等,來有效促進教師各個階段的專業發展。
三、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案例分析
前文中,已經簡要地對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勝任素質進行了分析。為更加鮮明地了解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發展情況,筆者將以本校一位從事社區教育工作兩年,具有中級職稱的語文教師王老師為例,對其在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不同階段的歷程進行分析。王老師是一位在宜興市推進社區教育實驗過程中轉崗的一位語文教師,與她同時轉崗的還有其他幾位教師,由中小學老師轉為社區教育工作者,普遍有以下特點:熱愛終身教育,對于終身教育的未來前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勇于嘗試新事物,對于社區教育發展有著非常大的熱情。
1.初期階段
在初期階段,王老師學會了如何用可移植性的專業能力應對工作中的問題。例如在育嬰師項目培訓過程中,作為班主任,以身作則,不僅參與購買教學用嬰兒肚兜、玩具、毛巾等,還自制了游戲用教具。全程與學員在一起,在實操課程中,配合做好專業老師的助教。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王老師在成為社區教育專職教師后的初期階段,通過這種可移植性的專業能力,學會了如何策劃、組織以及協調,這也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發展空間以及能力。王老師作為一名擁有25年資格的資深語文教師,擁有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等角色的經歷,因此對于社區教育專職教師所需要的個性勝任素質與心理勝任素質都有過硬的實力。也正是因為這樣,王老師在轉崗時能夠很快地適應過來。并且王老師認為,在教學期間經過系統性地學習與培訓,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做好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工作。通過王老師初期階段的情況,可以了解到初期階段的專業成長特點有:專業成長的內容涉及到了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同時通過系統與正規的培訓學習,可有效地提高工作能力。
2.沖突階段
任何的新員工在進入一個新的組織后,都需要建立起角色認同以及社會認同,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公共關系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夠融入到新環境中。王老師表示,在進入新的環境中時,她更多的是對新環境的了解,學習新的專業知識,通過心理磨合期,對自己角色的定位調整,對周圍領導、同事以及人際關系的適應。并且在這一階段,王老師主要是對自己工作的區域資源進行挖掘、整合以及管理。正是因為通過了初期階段的磨合,王老師的知識技能、組織協調能力、公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體現。
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人們不但對富有營養的食品有要求,還對空氣、水等生活環境有了要求,人們更需要舒適的生存環境。因此,社區群眾需要更為生動化的文化生活,需要更為優秀的精神指引,需要更為高尚的社會情操。社區成人教育通過社區集體的組織,將社區多種資源進行充分調配與整合,為社區成人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培訓,滿足社區群眾的各類需求。社區個體人員要依據社區提供的成人教育培訓,為自己的個性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培訓方法,保證自身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從而提高社區的整體人文環境,推動社會人文環境的建設。
2.社區成人教育強化社區的優化整合
社區的優化整合對于構建溫馨和諧與友愛和睦的社區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時期,各類社會利益在快速調整,人們的價值觀也在日益改變,新型社會的建立一時難以被認同,從而衍生出各種矛盾與問題。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社區必須發揮其基層組織能力、結構能力、教育能力等。一個社區的各類資源與能力的整合程度對社區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社區成人教育利用獨特的社區整合職能,能夠促進社區功能的優化整合、認同優化整合、制度優化整合,促進社會進入統一的優質管理,讓社區群眾隨著社會發展達到社會主流價值觀,保證社會整體協調的健康發展。
二、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良性互動的實現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要想較好實現社區成人教育和社區發展的良性互動,就必須掌握二者之間互為利用的關系,采取相對應的措施。
1.培養社區成人接受教育的積極性
社區成人是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互動的主體,社區成人教育要依據社區成人與社區發展的需求,科學合理地使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方式,激發社區成人的學習積極性,以便實現自己期望的目標。對成人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不能依靠外部條件的盲目灌輸,必須要經過科學合理的心理過程。首先,必須充分掌握成人的學習需要,探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社區成人在不同條件下的學習需要,掌握成人學習需要的內容與變化規律。其次,還需要將成人學習制度化,創建一系列成人學習制度,轉變傳統的學習理念,形成全社區終身學習的氛圍。
2.開設適合成人的特色教育課程
開設適合成人的特色教育課程能為社區群眾提供多方位的教育機會,能夠更貼近社區的實情與需求,是實現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的重要途徑。適應社區發展需求的成人教育課程不僅要傳輸理論知識,還應培養成人的實踐能力,既要有社區特色,又要滿足成人學習需要。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社區發展與個體發展在課程的建設上應當是統一的。對于社區個人來說,使自身修養與發展能夠適應社會生產活動;對于社區發展來說,使其滿足社會生產、經濟、科技發展和文化傳播的需要。
二、優化社區幼兒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1.建立社區教育有效管理體系
(1)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于社區幼兒教育的監督與管理。建立社區幼兒教育管理體系,使社區幼兒教育管理專門化、獨立化。加強社區學前教育過程中的部門監管作用,建立對應的督導制度。建立社區幼兒發展的評價體系,規范社區幼兒教育,保證社區幼兒教育質量。
(2)建立相應的社區幼兒教育組織機構。建立組織機構——社區幼兒發展指導中心。教育主管部門協調社區幼兒服務機構,動員全社區的力量參與、督導社區幼兒教育的實施,建立社區幼兒教育組織機構,建立健全社區幼兒教育整體可持續發展的標準與服務機制。
(3)爭取經濟支持保持良性運作。社區幼兒教育運轉主要依靠政府機構的經濟投入,除此之外它還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可以廣泛尋求社會中企業、團體或個人的資金贊助,加強財務管理,合理分配運用教育資金,將教育資金落到實處。
2.有效利用社區幼兒教育資源
社區幼兒教育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探索資源共享的途徑。首先基于對于社區的調查,充分利用社區內有效的幼兒教育資源,例如學校、公園、博物館等,可作為社區教育活動的場所。如果社區內有高校,更可利用高校濃厚的人文氣息,感受高校校園文化,運用高校對應的設備設施為社區幼兒教育服務。其次幼兒園教育也是合區幼兒教育中主要資源之一。一方面幼兒園在課程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教育內容源于生活,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支持幼兒在社區資源的平臺上操作探究,自主學習,促進幼兒園教育的深化。另一方面社區也可利用幼兒園自身魚兒的專業條件服務社區,共同組織社區幼兒及家庭活動,實現幼兒園的教育與社區環境的融合。最后,幼兒教育資源在社區的利用需要家長的主動參與,一方面家長自身也是社區教育的有效資源,另一方面社區幼兒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參與才能實質性的實施。挖掘社區教育資源致力幼兒發展,對應地也可引導幼兒參與社區活動,以此反作用于社區,一方面有利于幼兒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社區發展,使幼兒教育和社區資源之間的實現行之有效的交流。
(2)社區教育打破了原有的傳統教育的圍墻,將區域教育資源進行一定的整合。社區教育努力提升非正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將教育與民眾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折射出現代教育的新型傳播模式。
(3)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許多家長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與作用。社區音樂教育既滿足了家長對孩子素質教育的需求,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人際關系能力和音樂素質。
(4)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日益加劇,中老年人作為社會的重要一部分,成為我國不可回避的社會關注群體。藝術教育(音樂教育)的切入幫助中老年人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改善老年人社會生活環境,豐富老年人社會文化生活。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和普及,加之接受高等藝術教育的畢業生就業壓力等因素,使得社區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我國社會教育資源中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二、我國社區音樂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中型城市社區音樂教育主要表現為:以地方大專院校為主的公辦形式社區教育,如惠民工程中藝術課程講座,以及老年大學等形式。這些公辦音樂教育的主要學習者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就課程的設置而言,較為簡單,內容單一;另外一種是以私人辦學為主的藝術培訓學校,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為主的幼兒啟蒙式音樂教育。公辦社區教育的問題在于:師資資源不夠,教學內容粗淺單一,沒有固定形式的教材,學習時間不固定,持續時間不長,等等。公辦社區教育一般以大專院校為主體。由于課時編排與資金支持等問題,在一般情況下,能夠得到優秀的業務精英或專家學者教授和指導課程較少。而以私人辦學為主的音樂培訓中心、琴行,藝術學校等問題則較多。首先,辦學資質無認可機制。只要在工商部門領取執照就可以開班收徒。音樂教育儼然成了一種商業手段,甚至有的培訓中心從校長到教師僅有1~2人。這樣的音樂辦學水平可想而知。其次,師資力量薄弱。許多藝術培訓學校為節省開支,公開聘用尚未畢業的大學生,這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一方面,不能保證“學生教師”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流動性大,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統一和完整。第三,學習風險大。許多學校由于惡性競爭,導致經營不善,隨時面臨倒閉關門的問題,這樣一來致使許多兒童不能繼續完成學習,而家長甚至連學費都無處追討……。以上種種問題都是我國目前社區音樂教育辦學所面臨的現實性問題。總體來說可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
(1)由大學主導的社區音樂教育優秀師資資源不夠,課程單一,內容不清楚。社區教育部分分工不明確,無相應的畢業憑證,社區音樂教育更像是課外輔導班,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機制。
(2)社區音樂教育主要靠政府財政支持,沒有相對穩定的經費來源,這也是社區音樂教育辦學不持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區音樂教育課程安排與消息來源渠道單一,民眾無法準確了解社會音樂教育教學的相關信息與通知。消息傳播滯后影響民眾的學習熱情與學習進度。
(4)私人開辦的社區音樂教育機構藝術培訓學校等沒有相對嚴格的辦學資質認可,沒有一定的評估機構,沒有相對穩定的優秀師資力量,不能保證教學的完整與統一。
(5)社會媒體與輿論對社區音樂教育關注度不高,由于我國社區音樂教育處于初級階段,因此社區音樂教育的傳播與發展相對滯后。
(6)社區音樂教育涉及到社會教育的各個階段。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區音樂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目前我國社區音樂教育只局限于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階段,與其他形式的社區教育相對隔離,從宏觀教育的角度來看未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完整教育體系。國家對社區教育(音樂教育)相關法規政策較少,關注度不高,沒有相對完整的建設性法規措施予以支持。
三、如何借鑒國外經驗解決我國社區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中國大部分城市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與日益緊張的生存環境,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與隔閡等都對我國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提出新的問題。對此僅依賴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方面,國際社會教育實踐已經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全社會大眾,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原則的各種各樣的社區教育綜合形式,才能滿足和解決廣大群眾對社會教育的總體需求。在這方面,世界各國都在努力進行嘗試。美國的社區學院,日本的“公民館”等都為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參考。在美國,各個社區學院都隨時備有本學年的課程一覽(catalog),將開設的課程分門別類開列于上,如課程內容、學分、編號、授課時間等。學員們可根據自己需要自由地選擇課程,了解應付的學費。學員在完成相應的課程學習之后,可向學院提出申請,如經審核符合畢業標準則頒發結業證書及學歷文憑,甚至準學士學位證書。社區學院的教師都由專兼職兩支隊伍組成,兼職教師一般要占到一半以上。專職教師幾乎都是負責基礎類的課程,而兼職教師多數要由熟悉行業現狀、熟悉職業崗位技能的人來傳授。他們主要承擔著專業性較強的,需求數量不多的課程。考慮到我國現實國情,借鑒國外已有的教育模式經驗,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大專院校應充分發揮公辦音樂教育機構的優勢,努力獲得政府或企業的穩定財政支持,針對報考學校的學習者設立較為豐富的,有一定深度的教學內容,選派相關專家或演奏名家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師資的質量與水準。
(2)社區成人音樂教育機構是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學校音樂廳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以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準。
(3)對民辦音樂教育機構實行專門的監管,定期進行教學評估與資歷認證,以確保民辦音樂教育的教學資質與教學水準。對民辦音樂教育師資設定統一的教學標準。例如:由國家權威部門發授教師資質認定,凡通過者可聘為音樂教師,持證上崗。對在崗教師每1~2年進行定期考核(包括心理測試),未通過者則不能聘為音樂教師,取消其執教資格。
(4)對持有資格的民辦音樂教育機構定期進行監督審核,對辦學條件老化,辦學能力不足的民辦音樂教育機構予以整合,盡可能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亦可打造品牌音樂教育機制,使民辦教育強強聯合,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2.開展走訪調查,了解群眾意愿為了更好地了解群眾意愿,使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抓住關鍵,社區干部逐家逐戶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有85%的群眾認為開展社區教育是必要的、及時的,也有少部分群眾認為自己年齡大了或者是文化水平過低,不愿參加聽課培訓。雖然支持率比較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表示能夠實際參加培訓的只有60%。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產業技能培訓,其次是親子教育、科普知識等。
3.全面開展培訓,注重教育效果①突出產業培訓,鼓勵自主創業。要想確保社區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產業先行,讓農戶搬的來、穩的住、能發展、會致富。搬入社區以前,大多數農民僅靠人均不足半畝的山地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群眾搬入社區后曾有一段迷茫期和適應期。富民先富智,為此,社區教育學校抓住機會,先后舉辦了農家樂管理、林果種植和畜牧養殖等關于產業發展的專題培訓17期,培訓村民900多人次。在培訓中指導群眾如何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環境優勢自主創業,并結合實際為農戶制定具體的增收致富計劃。積極鼓勵一部人自主創業,指導其利用社區的區位優勢和自家的房屋條件,辦起了飯店和賓館。如今,社區已發展了以農家一號院、南湖飯店為代表的農家樂28家,百畝以上林果采摘園3處。根據社區需求指導農戶成立了社區運輸隊、家政服務公司等服務項目,吸納社區富余勞動力。結合山區優勢指導農戶進行山野菜加工和土特產經營等項目,增加居民收入。2013年社區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5000元以上。社區居民石金民家有4口人,僅經營農家賓館和山野菜兩項,年收入就有13萬元。②提高居民素質,加快身份轉換。要實現農民向居民的轉變,既要發展經濟,更要提高素質。一是加強培訓,素質先行。社區教育學校舉辦了社區居民文明禮儀、普法教育、安全講座等培訓班5期。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授課,同時舉行“文明禮儀進家庭”知識競賽、消防演習等活動,有效提升了社區群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二是制度保障,管理完善。為提高社區群眾的文明素養,共創文明和諧社區,社區教育學校幫助制定了《社區安全及衛生管理機制》以及《社區居民文明公約》等一系列長效管理機制,使社區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并書寫繪制于居民家院墻,常見常說常警示,提高了社區管理水平,極大地改善了社區整體形象。③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內涵和品位。社區文化建設不僅是社區的靈魂,也是增強社區凝聚力的法寶。為此,社區教育學校指導創建了社區農民藝術團,成立了社區舞蹈隊、盤鼓隊和小劇團,籌措資金購置了音響設備和訓練演出服裝,聘請專業老師定期到社區指導排練,經常舉辦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大大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方便社區居民的生活學習,我們還創辦了社區居民家庭學習中心,配備了書柜、書籍、報刊等,策劃了社區文化墻,營造了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逐步形成了文明和諧的社區新風尚。④關注老人兒童,傳承中華美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和孩子又是農村社區留守人員的重要群體,因此社區的活動場地、文化資源都無償向兒童、學生、老人開放。社區教育學校先后舉辦了親子教育、老年養生知識講座等培訓班各2期。同時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教育號召廣大社區群眾以孝治家,關愛兒童,關心老人。社區每年“六一”兒童節都組織開展活動、發放玩具;每年重陽節、春節也組織開展老年慰問活動。通過普及助老護幼文明行為常識,增強居民尊老愛幼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傳統文化活動;通過加強宣傳,培育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各類培訓班、讀書交流活動、大型文體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喜愛。在社區教育學校的系統培訓及指導下,文明禮儀成為新時尚,社區整體形象、居民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居民生活習慣、社區衛生條件大為改觀,尤其是農家賓館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張莊社區農家樂已經成為享譽周邊的休閑娛樂場所。
二、存在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缺乏部門聯動目前,新型農村社區教育學校的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在社區內得到了貫徹落實,但缺乏其他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一些領導包括一些基層干部對社區教育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思想上重視不夠,造成社區教育的有關工作孤掌難鳴,甚至困難重重、進展緩慢。
2.群眾觀念落后,積極性不高由于歷史原因,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觀念守舊,接受教育的意識不強。中老年居民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聽課學習不能立即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因此,居民接受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情況下還需要用行政命令、物質獎勵的方式組織實施聽課。
3.經費沒有保證,制約持續提升目前,社區教育學校的經費沒有規范和理順,外聘教師的工資待遇缺乏保障,教育教學硬件設施有待完善和提高,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條件不能滿足各項教育培訓活動的開展。例如社區教育學校規劃在社區內分別設立老年、少兒教育活動中心、電腦教育中心等,但沒有相關政策和經費支持,社區教育學校未來規劃一再擱淺,持續發展陷入困境。
4.師資條件有限,長期輔導受阻受經費、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社區教育學校聘請專家困難。根據農村社區特點,要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收到一定的社會效益,僅靠有限次的老師授課和群眾聽課遠遠不夠。就產業發展來說,群眾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致富手段的能力不強,其生產能力有待提高。要建立長期的跟蹤輔導機制,這就需要專業的老師進行跟蹤輔導,而目前社區教育學校的師資顯然不能滿足這種需要。
5.機制有待完善,缺乏專職人員社區教育學校的管理機構不是獨立的,工作人員包括干部都是兼職,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由于社區其他工作也需要正常進行,很難保證社區教育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開展。目前,開展工作靠的是我們干部的熱情和奉獻精神,但是社區教育學校作為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長效的管理機制作保證,是很難健康持續發展下去的。
三、對策和建議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重視社區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自上而下出臺一系列完善的保障措施,在資金和人員上保證社區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社區教育學校要進一步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強化意識,在組織上保證各種活動的正常開展。在全社區形成黨政領導齊抓共管、有關部門主動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
2.加強宣傳,擴大影響社區教育學校要依靠社區特點,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學校、社區互惠互利的作用,推動社區教育持續發展。不斷加強宣傳活動,樹立教育典型,促使更多的群眾了解社區教育作用,相信社區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雙促進”效果,從而自覺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推動社區教育學校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引導作用。
3.完善設施,提升水平社區教育學校要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深挖掘、廣開發教育平臺,不斷提高師資水平、夯實教育陣地、創新文化載體,實現軟實力推動硬發展的目標。全面加強社區教育學校建設,保障社區教育學校真正成為軟件不軟、硬件要硬的交流學習的教育培訓平臺,不斷提高社區教育水平,保證社區教育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快速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和文化水平。
4.堅持結合,共同發展對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來說,應當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經濟致富與文化脫貧相結合。因此,在實踐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應當將社區經濟發展與社區文化繁榮結合起來。現代農業、“農家樂、生態游”的發展促進了社區經濟致富,給社區居民帶來的看得見的利益,激發了大家建設社區文化的熱情;在開展社區文化建設中,結合居民迫切的生產生活需求,在文化活動的開展中搞好社區居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科技致富示范項目,傳播科技、法律、衛生等知識以及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農村社區經濟致富與文化脫貧相輔相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社區文化建設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2.充分依靠教師、服務學生教師應是社區教育教材開發的主體。在開發教材時,一是要打破教師長期從教形成的慣性思維,敢于大膽否定,跳出條條框框進行創新。二是注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促使教師把豐富的教學經驗轉化為理性思考。教材只是一個載體,服務對象是社區居民,最終目的是為了他們能夠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開發中要廣泛吸取社區居民的建議和意見,充分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實際需求。
3.注重經驗性社區教育教材既有知識類教材,也有經驗類教材。在社區教育教材開發的初期,一般應以經驗類教材為主,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再考慮其知識性。這主要是因為社區教育的參與者比較注重學習的實用性,他們往往希望學習的知識能夠及時派上用場,而并不太看重理論性的知識。
4.應用現有的教材成果社區教育的各類教材既可自行開發,也可以酌情引進。教材的開發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里不僅有工作的成果,還要靠資料的積累;不僅有實踐的創新,還有理論的提升;不僅有對一般理論的解讀,還要有對社區教育特色的把握。因此,在教材開發過程中,要注重汲取現有的教材成果,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做出創新和發展,使教材的實用性、可讀性不斷提高。
二、社區教育教材的主要評價標準
1.看選題社區教育教材選題應緊跟城市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一是要注重市場導向的原則,找準市場需求和本地產業的特點,選擇本地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發展急需的培訓內容來組織教材編寫,為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產業發展服務。二是要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教材涉及面要廣,包括學歷教育、技能教育、科普教育、人文教育、養生保健、休閑娛樂等方面。同時,還要緊跟時代步伐,體現先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
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開頭字母縮寫,中文譯為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它是一種免費的、大規模資源共享的開放型網絡教學模式。這一術語于2008年由加拿大的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Alexander)、戴夫•科米爾(DaveCormier)提出,以Stanford、Harvard、MIT等高校為主的美國教育界很快便相繼投入到MOOC教育之中。從此,這種新型在線教育模式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迅速發展。目前MOOC的三大主要平臺是:Coursera、Udacity和edX。2013年2月,Coursera旗下5門網絡課程的學分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官方認可;2013年5月30日,硅谷水星報報道,包括紐約、田納西、科羅拉多、休士頓等美國十所公立大學,宣布將“大規模公開網絡課程”MOOC納入其教學體系;CourseraBlog在2013年9月3日消息稱阿姆斯特丹大學加入Coursera平臺,成為最新的合作大學;我國高校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率先與慕課旗下Coursera在線簽約建立合作關系伙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宣布加入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在線教育平臺edX,成為其新入伙的6所亞洲名校之一,北京大學的目標是,在2013年秋季學期推出首批MOOC,在5年內開設100門MOOC課程。[2]
(二)MOOC的特征
MOOC具有兩大特征:第一,開放性,所有課程都是開放的,可供全球范圍的學生使用;第二,大規模性,課程面向全球學習者而設計,范圍廣泛,不設置最高學習人數,一門MOOC課程可以容納傳統教育班級人數的千倍、甚至萬倍學生數。MOOC不僅學習者的規模大,課程種類也繁多,在MOOC課程中包含各領域專家的課程,學習者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所有課程,學習資源豐富。
(三)MOOC的優缺點
MOOC的大規模興起,與其自身優越息相關,它具有學習者的學習成本低、能夠自主學習、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學習范圍廣泛等優點。但一些學者也指出,MOOC是一種有缺陷的教學模式,如:居高不下的高退出率、對學習者的學業影響不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方面存在缺陷等諸多缺點。
二、MOOC在社區教育應用的可行性
面對社區教育學習者對大規模性、開放性新型教育模式的強烈需求,MOOC的在線教育模式、大規模性、開放性和無限制準入性,都與其不謀而合,再加上我國現行的成人教育(包括社區教育)已經具有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的實踐基礎,因此,MOOC不失為發展我國社區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MOOC迎合社區居民多樣化學習需求
基于MOOC大規模性、學習資源豐富性的特點,MOOC能夠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社區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就意味著有成千上萬種學習需求,以廈門市思明區為例,思明區是廈門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面積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67萬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96個社區居委會。在不考慮人口居住密度的情況下,平均每個社區居委會有1萬居民。這種1萬人的大規模性的學習需求,一般傳統教育很難滿足,MOOC自身的大規模、開放性的特點,正好迎合居民多樣化需求。
(二)MOOC促進社區教育的數字化進程
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傳統教學方法的進步。當前,在教育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手段更主流,使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學習效果也是一種教育趨勢。MOOC正是一種新型教育方法,MOOC與社區教育相結合的平臺,能夠促進社區教育的數字化進程。目前各大MOOC應用平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學習者登錄頁面后,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感興趣的課程。同時,這種以網絡為依托的大規模平臺,更適合我國居民分散的廣大農村地區,能夠讓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農村地區,享受到相同質量的教學內容,促進廣大農村地區的數字化進程。以廈門市思明區為例,思明區終身學習網于2013年9月28日開通,該網站的課程資源中心是與全國多個高校和教學資源供應商合作建設而成,目前已擁有各類學習課程近千門,內容涵蓋早期教學、家庭生活、人文修養、休閑健身、技能培訓、企業管理、老有所學、職場技能、干部學堂等領域。通過視頻、動畫、網絡互動課程等多種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這無疑促進了思明區社區教育的數字化進程,使其走在廈門市社區教育建設的前列。
(三)MOOC促進社區居民的就業
一方面,MOOC可以為居民職業教育提供很好的平臺。在如今社會,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就業環境嚴峻,競爭異常激烈,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職業需求,需要有一個學習時間靈活、學習地點自由的學習平臺,滿足人們就業過程中對職業知識的學習欲望。而MOOC正是這種平臺,它能夠讓人們在需要學習職業知識時,方便、快捷學習到所需要的內容,提升學習者的就業競爭能力,促進就業。另一方面,MOOC可以促進學習者和用人單位的交流。基于MOOC的大規模性特點,一門MOOC課程可以容納傳統教育班級人數的千倍、甚至萬倍學生數,課程教師無法完成批改成千上萬學生作業的任務,常采用校友為新學員批閱作業的形式。已在工作中的校友,通過批閱作業、關注學員論壇發言、與新學員交流等途徑,了解新學員信息,挖掘到符合自己公司發展目標、適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并向這些學員發出就業邀請。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者學到知識、用人單位找到合適的人才,學習者與用人單位形成雙贏,促進社區居民的就業。
(四)MOOC具有其他社區在線教育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MOOC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設計,在先進教學平臺支持下,學習者按自己意愿,自發組織學習,它呈現學習者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而其他社區在線教育呈現的是一種學習資源,是一種被動學習,與MOOC相比,缺乏有效的學習引導、缺少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其次,MOOC能夠有效聯接社區居民的學習、工作、生活,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學習知識,視頻長度也更適合社區居民業余在線學習。而其他社區在線教育多以較長時間視頻為單元,無法滿足居民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最后,MOOC大規模性的特點,使其資源廣泛、內容新穎、質量高,這也使得學習者的學習欲望更加強烈。MOOC的上述優勢,是其他社區在線教育無可比擬的,它比其他社區在線教育更貼近真實環境里的教學模式,更能夠滿足社區居民隨時、隨地、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是一種更有魅力的新型社區教學模式。
三、MOOC在社區教育應用中可能面臨的障礙
基于MOOC自身存在的缺點:學習者的高退出率、對學習者的學業影響不大、不能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方面存在缺陷,結合我國社區教育的特點,在我國社區教育中推行MOOC,可能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高參與度可能伴隨高退出率
第一,MOOC的課程設計者設計課程內容時,主要從課程性質、內容出發,無法顧及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背景,在這種情景下,很多社區居民由于自身專業知識水平限制,無法全程理解課程,最初的興趣也會慢慢減退,加之工學矛盾、時間有限,導致很多報名者中途退出。第二,社區教育中的MOOC課程大多是免費的,這也導致學習者的重視程度不夠,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把MOOC學習作為閑暇的消遣時間方式,當工作忙碌時,勢必放棄MOOC學習,中途退出。第三,基于網絡平臺進行授課的MOOC,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效果較差,學生之間不易建立穩定的學習團隊,加之MOOC大規模性的特點,學員流動性大,學生沒有歸屬感,也易導致較高的中途退學率。
(二)MOOC課程的難度和語言可能不符合我國國情
MOOC的課程,多是由全世界知名高校的教授設計,對學習者的專業素養、相關背景知識有一定要求,如:Coursera平臺的大部分課程,需要具備本科專業知識,適合那些在職場工作了若干年的本科畢業生,他們感覺需要學習,需要充電,可以通過Coursera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但在我國還未普及高等教育的情況下,這些相對高深的課程,不適合廣大社區居民學習,特別是我國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居民比例較大,他們難以真正掌握MOOC課程的內容和精髓。MOOC起源于歐美國家,因此,很多MOOC課程使用英文授課,對沒有英文基礎的社區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大障礙;全球學習者進行論壇交流時,對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也有一定要求。
(三)構建MOOC平臺面臨技術挑戰
在社區教育應用中構建MOOC平臺,也將面臨如下挑戰:第一,我國社區居民水平參差不齊,文化水平較低的居民如何使用MOOC平臺,如何滿足各個層次MOOC使用者的可用性需求,對MOOC設計者無疑是一個挑戰。第二,MOOC的教師通過課程中心平臺,課程內容、學習安排、作業、討論主題等教學活動。如何讓數以千計的學生及時獲取信息、按時參加教學活動,是MOOC平臺面臨的又一技術難題。第三,MOOC大規模性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控制難度增加。教學環節的設計、虛擬網絡環境的作業考核、大規模網絡教學平臺教學過程的管理等,都需要較高水平的技術支持。
(四)MOOC運行的經費不足
開展社區教育,需要有專項經費支持,目前全國各地財政水平不同,投入到社區教育中的經費也不一樣,多數地區沒有足夠經費支持社區教育。而我國社區教育課程大多是免費的,在這種經費緊張情況下,如何確保MOOC平臺運行的經費支持、MOOC平臺的成本如何控制、MOOC平臺采用什么模式運行等問題,都是MOOC在社區教育應用中可能遇到的障礙。
四、MOOC在社區教育應用中的建議
MOOC的興起,是全球教育資源共享、遠程教育飛躍式發展的里程碑,也為在線教學模式注入活力。通過MOOC平臺,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學習者,都可以參與到全球學習的進程中,這無疑是我國發展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的契機。為了更好發揮MOOC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筆者認為,MOOC在社區教育實施中,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建設。
(一)強化服務,降低學生的退出率
MOOC的視頻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也無法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因此,應該在MOOC平臺中,強化服務功能,對學生的學業進行指導、增加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
1.設立每個“課程班”的班主任
由于MOOC打破傳統班級模式,學生按照課程聚集在一起,學生彼此不熟悉,是一個松散的集體,這種情況下,需要設立“課程班”的班主任,為這個班級成千上萬的學生提供學業服務、咨詢服務、郵件溝通等,班主任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若發現學生有動搖或退出跡象時,快速做出反應和干預,降低學生的退出率。
2.翻轉課堂,增加線下互動環節
以網絡為基礎的MOOC平臺,在集體學習氣氛、人際交往、社交體驗、情感培養等方面都有所弊端,因此,應增加線下互動環節,翻轉課堂,讓學生們觀看完MOOC課程后,在社區教室集中討論、學習交流、進行重難點解答等,加強師生互動、學生互動,降低學生退出率。
3.設立“學分銀行”,與開放大學對接
為了降低學生退出率,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可以采用“學分銀行”模式。學習者獲得MOOC課程的學分后,可以將該學分存入MOOC學分賬戶的銀行中,學分積累一定程度后,可以到當地的開放大學進修,獲得正式學歷、學位。這種“學分銀行”管理模式,以MOOC為紐帶,實現社區教育與開放教育的雙贏,既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動力,也能讓學習成果有所用途,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型社會形成。
(二)因地制宜設計MOOC課程及使用語言
在我國社區教育中大力推廣MOOC,還需要進行課程、師資的融合,教師設計課程時,需綜合考慮學生不同層次的專業水平;教師能夠有效連接學生、引導學生、與學生交流探討;社區教師需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在指導學生學習、提供必要幫助等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MOOC引入社區教育,還需要降低語言門檻。目前全球MOOC學習者大多來自母語為英語的國家,因此,大多數MOOC課程是英文授課,這給我國社區居民的學習增加了難度。降低語言門檻、由專業組織把英文授課的課程翻譯為中文,是MOOC引入社區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2013年8月16日,譯言公司加入Coursera課程的漢語翻譯工作,[2]這對于我國社區教育引入MOOC平臺,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三)設計簡單、便捷的MOOC操作平臺
由于MOOC用戶群規模較大,用戶的人員構成復雜,且習慣不同,因此,MOOC應該本著簡單、便捷原則進行設計:第一,配合絕大多數用戶的上網習慣,MOOC的頁面設計應做到簡潔易用,如:在頁面左右兩側設置導航條,中間顯示課程內容,這種方式符合大多數使用者的習慣,滿足各個層次學習者的可用性需求。第二,課程教師通過課程中心平臺教學活動通知的同時,還應通過課程學習的QQ群、微信群、教師微博等同步信息,多管齊下,讓眾多學習者及時獲悉教學活動。第三,為提高MOOC教學效果,可引入微課概念,每個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微課視頻,每個視頻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視頻中間穿插小測試,通過測試后繼續觀看視頻,然后完成課后作業,最后學習者再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如此,形成一個通暢的學習模式,實現教學與考核的無縫對接。同時,課程的教學視頻,應本著從易到難的原則設計,指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一)我國社區教育發展概況
我國社區教育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三十多年的推進發展始有今日之現狀,覆蓋社區居民的社區教育組織網絡逐漸形成。一般認為,社區教育是指“以社區為范圍,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同社區民眾利益和社區發展需要緊密相連,旨在建設和發展社區,消除社區的社會問題,全體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綜合體。”作為特定空間內的教育活動綜合體,社區教育基于滿足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促進社區與人共同持續發展。即社區教育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尊重人的自主性選擇,向人類提供最廣泛而堅實的教育資源、教育條件。由于目標的多樣性、對象的全納性、內容的廣泛性、質量的公平性,社區教育被納入到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內容中。盡管我國社區教育呈現普及發展趨勢,然而仍處于實驗探索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發展難題。尤為突出的是社區教育經費投入保障問題,雖然政策上已經明確“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拿一點,個人出一點”的多元經費保障機制,但實際效果上,社區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多渠道投入格局尚未形成。就浙江省而言,省內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普遍做到按人均不低于1元的標準劃撥社區教育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但后續問題接踵而至———社區教育經費效益制約著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政策導向為我們解決現實性問題提供了路徑選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目前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成為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政策內容。政府購買教育服務,一般是指以支付費用或簽訂協議的形式向社會組織購買高效、優質教育服務,滿足了社會成員對優質教育的期待與需求。相較于當前社區教育經費直接行政劃撥制度而言,“政府購買”政策設計比較契合發展初期的社區教育特點,即運用以“契約”為基礎的商品交換關系,通過市場資源配置實現政府財政效益最大化,一定意義上拓展社區教育發展路徑,也豐富了學習服務載體。
(二)政府購買教育服務之現狀
在我國,“政府購買服務”最先應用于教育以外的公共服務領域,近年來在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行業得到了廣泛地實踐與應用。我國學者已從不同的研究視角探索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本體問題、價值問題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立足于本土化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研究范疇。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是“政府與營利、非營利組織或其他政府部門簽訂契約,由政府界定商品的種類及品質,向受托者支付費用以購買全部或部分公共服務。”就目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背景而言,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提高了政府服務水平,也縮減了政府行政規模。政府主要通過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單一來源采購等購買方式,也可采用委托、承包等方式選擇承接主體。綜合起來,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具有下列特征,即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在于政府作為教育服務購買主體,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了自身對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的責任,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具備“生產者”與“提供者”的分離、以“契約”為基礎的商品交換關系和政府部分或全部支付費用的三個本質內涵。我們看到,農民工培訓、下崗職工繼續教育等具體教育領域紛紛借鑒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理念,通過“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充足的培訓經費投入與加強培訓資金監管、創新多元主體參與機制和探索市場化與社會化路徑”等策略,完善政府購買農民工就業培訓服務模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將“政府購買”理念具體植入到社區教育領域中,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加強對社區教育的投入,是盤活社會資源、增強社區教育社會參與度和宣傳力的重要途徑”,購買服務成為“社區教育未來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理性考察
引入政府購買服務理念,盤活社區教育文化資源,提高了社區教育財政經費利用效度,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區教育發展能力。換言之,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有現實的合理性與路向的可行性。
(一)教育治理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宏觀背景
教育治理強調的是治理幾個主體之間的對話、協商與談判。對于社區教育而言,社區教育治理的主體是政府、社區教育提供者、居民之間確立一種新型關系。這被視為當前推行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充分條件。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治理方式變革,公共服務理論在服務型政府構建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公共治理理論為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注入了新的價值因素,蘊含著當代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在教育公共事務的管理中,我們“通過對話、協商、談判等多條途徑,積極鼓勵公眾參與教育公共事務的管理,并建立共同解決教育問題的組織網絡,形成相互合作、共享資源的機制與組織結構,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出“教育治理”概念,倡導要發揮社會組織在教育治理中的功能。教育治理理論沖擊和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社區教育發展思路,將對社區教育未來路向選擇產生積極影響。作為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的主要載體,社區教育亦是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社區教育向多元服務型的發展目標體系調整,實現全體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實現居民終身學習、社區和諧共同發展。同時,教育治理主張政府部門深入洞察社區教育發展需求,尋找社區教育制度設計以及政策的切入口。概言之,教育治理背景下社區教育要合理建構社區公共學習空間,不斷拓展公共學習空間的范圍和學習功能,處理好教育的主體與客體、教育的公益性與市場性的關系,處理好學習需求與個性發展的關系。
(二)準公共產品屬性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必要基礎
一般依據共享程度的不同,公共產品分為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Quasi PublicGood)“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只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中的一個特征,或同時具有兩個特征但兩個特征都不明顯”,介于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如公路、教育等都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從生產和提供方式上看,準公共產品可由政府、市場生產和提供。“由于其存在于人的整個生活環境中,由民眾居住、生活的社區提供,對社區成員具有促進素質全面提高的綜合性,以及促進生存能力增強、生活質量改善的人文關懷”,社區教育與民生問題休戚相關。作為構成未來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動力之一①,社區教育是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權威機構都認為,社區教育具有非功利性,屬于準公共產品,應以非功利性教育為主導和目的。理論上,準公共產品應采取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供給的原則。為此,在經費投入不充足的發展初期,社區教育依托政府通過多種組織形式,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和私營部門的經營技術優勢,有效地滿足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多樣性要求,既滿足公平價值,又滿足效率價值,可減輕政府公共財政的支付壓力,實現經費效益最優化。這是運用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理念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路徑架構的必要條件。
(三)供求矛盾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內在邏輯
盡管我國社區教育實驗工作持續多年,成效顯著,然而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與社區教育的(教育)學習供給這一內在矛盾尚未得到合理地解決。具體而言,這一矛盾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尚不能滿足,處于發展探索階段的社區教育,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是社區教育發展的重點課題;其二,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尚未完全開發,隨著人類對自我認識的深入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成熟,人類自我學習意識將要求我們加快學習需求的開發與探究。葉忠海教授認為,“激發社區居民的學習動力,是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開發和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已然成了社區教育發展的永恒要義,終身學習需求的調適和滿足成為了社區教育發展內在動力,是未來社區教育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在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尚不能達到很好滿足時,引入具有市場競爭機制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能有效解決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公平、優質、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與社會直接供給的優質社區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
三、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利益群體及其行動邏輯
基于利益主體的行動邏輯,探索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對策建議,服務于社區教育科學化規范化發展要求。
(一)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典型模式
目前,國內形成了兩種較為成熟的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植入,創新社區教育發展形式,以招標采購或學習券等購買社區教育服務。
1.“終身教育券”運行模式
2004年2月,國內第一張“終身教育券”在杭州市上城區誕生,終身教育券借鑒“教育券”的實踐思路與運作方法,以“教育機構設計學習菜單、政府及各行業部門購買”的形式鼓勵和引導市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依托終身教育券各類工程,保障和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上城區將社區教育財政經費折算成“終身教育券”發放到居民手中,居民憑券自主選擇參與各類培訓機構提供的教育培訓,培訓機構回收“終身教育券”,接受政府考核,兌現經費。簡單而言,政府向居民發放終身教育券,居民通過終身教育券選擇性參加適合的社區教育活動項目,并向社區教育服務提供機構支付終身教育券,機構通過回收的終身教育券與政府部門實現費用兌換,完成了學習產品的交換與交易,實現了按需所教、按需所學。
2.“項目招標”運行模式
一般企事業為了解決技術工人總量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結構失調等問題,政府通過向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成人學校(社區學院)等單位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教育培訓項目。此種運行模式的具體運作方式是:第一步,政府根據教育發展規劃,制定和公布年度需要招標購買的教育服務;第二步,培訓機構根據政府公布招標方案,結合自身教育特色,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第三步,根據招標規則,政府與培訓機構達成契約合作,培訓機構提供教育服務;第四步,政府根據契約和既定標準對培訓機構提供教育服務考核評估;第五步,政府根據考核結果支付兌現經費。根據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特點和先行探索的經驗,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究其本質而言是政府運用自身的行政權力與各類社區教育提供者簽訂契約,依據社區居民學習滿意和教育服務評估等以公共財政全部或部分支付其費用,已達成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可選擇的社區教育服務。為此,我們可以認為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本質上是公共服務提供的契約化模式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和深化,其優勢在于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使得社區居民在終身學習上從單項接受向多元選擇轉變,盤活和整合了社區內教育文化資源,提高了財政投入的有效性,以提供更適宜、貼近的學習服務。毋庸置疑,上述兩種運行模式充分體現了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蘊含。
(二)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利益相關者
同樣,在把握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概念內涵的基礎,明確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利益相關者,厘清各主體的參與形式及行動邏輯,是制定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政策保障的首要條件。政府、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和社區居民構成了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主體,具有“三角”關系的利益主體。其中,政府是整個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主導者,是教育服務的購買方,制約著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成功與否,是經費投入的支付者;目前而言,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主要是市———縣———鄉鎮(街道)社區教育機構,同時亦可包括少數符合條件、能供給教育商品的社會組織,是教育服務的生產者,他們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售賣方;學習者,是社區教育服務的使用者,主要是有學習需求的社區居民。政府、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均基于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的滿足,也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最為核心的因素,制約著整個教育服務“買賣”交易的發生與趨勢。除此之外,整個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存在著利益不相關者———社會成員。一定程度上,社會成員對整個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負有監督職責。
(三)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人的行動邏輯
人是社會中的人,而非純粹“自然”狀態下的人。面對社會環境所提供給社會中的人的各種“素材”,社會中的人必然會根據自身的理解和需求來對各種素材進行選擇與剪裁,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的一項符合其行動目標的理性決定。梳理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內涵和主體參與過程,政府和教育服務提供者基于“契約”精神的商品交換合作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利益矛盾與沖突調試的干預行為,即在一定約束條件下達成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細致考察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利益相關者內部的“交易”博弈和策略選擇顯得尤為必要,唯能準確剖析不同利益主體的博弈策略,才能更好地促進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政府是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組織者、購買者,扮演著“購買交易”主導者身份,必須全程參與整個購買教育服務買賣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政府通過自身的行政權力,行使制定規則,籌集資金、項目審核以及信息管理等職能,旨在達成政府行政職能轉變,實現教育治理目標。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產品的生產者與提供者,開發教育服務產品,達到資質要求后與政府簽訂契約,及時向社會公布教育服務產品,接受政府和社會監督,從而達成合理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學習者學習需求的滿足是政府考核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的核心要素。學習者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教育產品”的選擇者和使用者,通過約定規則實現自身學習權的享用,選擇、使用契合自己學習需求的教育服務是其追求目標。社會成員是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非直接參與者,通過行使自身的監督權達成社會制衡功效,從而達成教育公平目標。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利益主體及行動向度具體內容,不難發現四類利益主體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耦合共生關系。厘清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主體及其行動導向,基于主體的利益訴求表達與回應,為策劃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提供的本源性分析和基礎。
四、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價值取向與操作策略
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制度設計和政策保障的滯后性,制約著政府購買服務在社區教育中運用的實際效果。本文從價值取向、利益主體的策略選擇等方面研究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發展規劃和制度設計,以期達成預期目標。
(一)確立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價值取向
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旨在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性學習需求,價值目標的確立是實施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不可逾越的前提。即將社區教育發展路徑思考納入到政府購買教育服務視野中,意在拓寬社區教育發展路向選擇,要符合社區教育發展內在規律,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我國社區教育,一般是由“地區住民自發產生的,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及對終身學習的需求,由政府提倡并與地區基層組織共同推動的自下而上的群眾性教育活動”,以提升地區居民精神與文化素養、滿足他們自我完善的要求、切實保障居民自主學習權利為宗旨的。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符合社區居民日益高漲的終身學習期盼和要求。社區教育不僅僅具有服務社區居民終身需求的屬性,更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性的特征,擁有強大的外部效應,能為社區各階層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故此,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要堅持教育公共服務性,遵循公益性為主的原則,構建政府———社會組織———個人多元參與的社區教育發展質量體系,合理建構社區公共學習空間,為居民開展終身學習和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社區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應在終身教育框架體系下,充分保障社區居民的學習自、學習條件保障權和自身個性發展,促進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
(二)架構設計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政策環境
在上述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的權利形式和行動邏輯分析中,我們發現政府是整個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流程的主導者和決策者,故此,政府有必要通過自身公權力架構,購買社區教育的政策環境。在我國,推行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中尚缺與之相匹配的制度設計與政策環境。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在國家層面上尚無政策法規依據,各地在推行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實踐中提煉形成了一些政策,如浙江寧波市《關于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實行政策采購的工作意見》中已將教科文體、社會保障納入到政府采購范圍內,另有上海市浦東新區《關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實施意見(試行)》。從地方性政策文件來看,各級政府對購買教育服務中“購買程序、教育服務內容、經費來源以及評估監管”等基本問題予以明確,這對于制定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政策具有借鑒參考價值。今后,必須加強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完成制定系統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運行程序,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教服務的質量標準、招標購買機制、服務考核及財政保障制度,落實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評價評估和風險防范機制,以制度規范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發展政策制度,規約社會組織在社區教育服務生產與提供中的運作職能和過程程序等。
(三)激發引導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
客觀而言,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能否實現得益于良好終身學習氛圍的形成,也是決定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決定性條件。換言之,積極營造終身學習為核心的新學習文化,激發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求,是推行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的首要條件。終身學習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重要概念,以終身學習為核心的新學習文化的形成,是學習型社會建設基礎,終身學習文化影響著民眾自覺主動地終身學習。一是社區教育要充分憑借區域環境的文化條件、文化優勢,從積淀豐厚的文化實踐土壤中汲取營養,構建良好的終身學習文化環境;二是強化終身學習理念的宣傳,認真研究和充分發展各類新學習文化,重點推進終身學習物質文化和終身學習制度文化,培育終身學習精神文化等系列工作;三是建立社區教育資源整合機制深入推進資源共享,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創新社區教育服務載體,不斷拓展社區公共學習空間范圍。
(四)培育社會組織的交易契約精神
社會組織的契約精神是通過商品交換實現政府購買社區教育的基礎之一。對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而言,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更多是指各級社區教育機構,以及有能力提供教育服務的各社會團體。契約精神,一般是指契約自由的理念,并由此派生的契約關系與內在的原則,是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在政府購買社區教育服務利益相關者及行動邏輯分析中,不可否認社區教育服務提供者主要目標是追求其經濟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社區教育是特殊化的準公共產品,這就決定著各類社區教育機構要履行公共服務責任,遵守契約精神,開發一批適合廣大社區居民的教育服務。這也要求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其一,評估認定各類社區教育機構的準入資質;其二,監督各類社區教育機構的服務質量,這也是培育契約精神的重要環節。
在中國知網進行文獻檢索,以“社區音樂教育”進行全文檢索,相關的科研研究性的文獻共有1589篇,其中期刊類714 篇 、學位論文有575篇、會議14篇、報紙62篇。以“社區音樂教育”主題搜索到157篇論文;以“社區音樂教育”篇名搜索到116篇論文;以“社區音樂教育”關鍵詞搜索到45篇論文;以“社區音樂教育”主題搜索到84篇文章。
二、檢索分析
以“社區音樂教育”進行全文搜索,搜索結果數量不是很多,尤其是碩博論文非常少。所以筆者接下來所分析的文章是以“社區音樂教育”進行主題搜索的碩博士論文結果。
與本文研究方向相似的文章有18篇,研究社區音樂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與西安地區相關的社區音樂教育的文獻是沒有的。總體來說,社區音樂教育這一研究領域還是很薄弱。
通過與文獻論文的比較,與筆者論文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不同。社區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自發性為主,作為社會音樂教育理論,筆者認為本學科的研究中還相對比較薄弱,對社區音樂教育活動缺乏科學可行的理論指導。筆者論題立足社區音樂教育實際,以相關理論為研究依托,以開發實踐方案為主要目的,旨在推動相關研究和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筆者是以曲江新區社區音樂教育為例,通過采用實地調研,訪談等形式,了解社區所設立的針對小區居民的音樂教育的形式、內容以及設施、場地等。提出了筆者對這一現狀的幾點建議和解決方案,以使社區居民的音樂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和優質化。
(二)研究方法不同。筆者通過走訪,問卷,座談等形式全面了解和調研。積極收集與本文相關的資料文獻,認真進行研究分析,使一手資料與二手資料相互對應,相互結合。運用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統計研究法,對社區音樂課程進行教學方法探索和實踐研究。并且積極參加社區音樂教育活動,主動與社區居民進行溝通。
(三)達到的目的不同。筆者研究的新區文化娛樂設施比較完備,居民素質相對較高,音樂教育活動可開發性強。再加上筆者多次調查和參加過社區的音樂教育活動。且因社區音樂教育開展不均衡,條件不達標,業主與開發商、物業溝通不足所造成的業主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現狀。故需結合實際調研活動應用音樂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并結合社會音樂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社區音樂教育推廣的基本思路。開發社區音樂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結合高等音樂院校音樂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校、區共建音樂教育活動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胡中立.城市社區音樂教育研究――基于上海部分社區音樂教育活動調查.[D].上海音樂學院 碩士.2012年
[2]宋艷玲.社區音樂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2009年
[3]徐璐.北京市海淀區社區音樂多元化發展現狀調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2014年
[4]李小纓.城市社區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博士.2012年
[5]龔娜.音樂在構建社區文化中的多維度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碩士.2011年
[6]王Z .西安社會音樂教育管理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2014年
[7]馬達.許冰.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02
[8]金世余.馬達.社區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和意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9
[9]宋艷玲.馬達.社區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藝術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