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7: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工作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區工作報告

篇(1)

擬整合社區

二、整合意見

堅持“適度、合理、規范”的原則,按照“有利于服務管理、有利于整合資源、有利于社區居民自治”的整合思路,以主要道路為界限,以地域屬性為特征,以居民認同感為紐帶,綜合考慮適度人口規模,地域板塊,小區管理等因素,將五個新成立的社區整合為三個社區。即:

1.撤銷社區和社區,合并成立陽光社區居委會(暫定名)。管轄范圍:。區域內有陽光新城、工程學院,社區人口7000余人,辦公地點設在原社區居委會。

2.撤銷新聯社區、社區、社區,整合成立兩個社區居委會,即新都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委會(暫定名)。新都社區管轄范圍:。

三、工作步驟

(一)準備階段

1.制定方案。根據擬整合社區實際情況,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重點對社區優化整合、資產管理等問題進行調研,制定符合鎮情實際的整合實施方案。

2.宣傳發動。認真做好社區整合的宣傳動員,讓居民充分了解社區居委會整合的重要意義,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整合階段

1.征求意見。各社區召開居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社區調整方案。

2.批準成立。在充分論證與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社區整合方案提交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經批準后實施社區整合工作。

篇(2)

一、組織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改革深入,新建企業的不斷注入社區,社區工會維權應站

在全體職工的立場上,體現維護的整體性,把加快組建新建企業工會,最大限度吸納職工入會作為職工組織落實的首要維護。為此我們通過組織推進,發揮代表作用,加快組建步伐,形成了社區工會組織建設網絡化。

一是通過代表巡視、聯絡,實現工會組建和職工入會的最大限度。⑴發動代表開展摸底調查,明確組建任務;⑵代表上門宣傳《工會法》正確引導職工享受組織權利;⑶形成工作合力,體現組建實效。今年我街道新建企業注冊數為265家,目前應組建數為163家,已組建工會的企業157家,組建率為96.3%;職工數為1270人,入會職工1211人,入會率95.4%,其中新建企業獨立工會有13家,聯合工會有9家。

二是通過代表調查研究,構筑社區工會組織網絡的二級平臺。⑴探索組建新建企業工會和行業聯合會。根據廣場社區新建企業“點多、面廣、人少、開關快”的特點,采取靈活組建,成立了商貿、商務;房地產、中介、咨詢;旅游、廣告;外資等聯合工會。同時,結合廣場地區餐飲(非公企業)集中的特點,擬組建廣場地區餐飲行業(非公企業)工會聯合會;⑵根據地域劃分,小區全面建成聯合工會。通過二級平臺的組織形式,避免了因為新建企業的變化而影響工會工作的開展,形成了新建企業“來建退撤”的工會組建全覆蓋的長效機制。

二、民主參與機制——趨于規范

隨著社區非公經濟的日趨發展,社區工會的“代表、、代言”、集中代表的智慧,代表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和評議工會工作和主要領導將成為代表常任制的代表行使民的具體體現。

一是探索源頭參與機制。建立起社區工會與街道行政聯席會議制度,作為代表職工源頭上為職工代言的形式,每年召開2次。代表們收集民意,選好議題,將職工群眾的熱點問題和工會工作難點問題,進行互相溝通,商議落實。如:新建企業工會的組建、運作、維權;為事業干部增加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職工療休養;為社區職工增加互助幫困基金10萬等問題都得以落實解決。初步形成了工會代表職工參與社區、企業事務管理的源頭參與工作機制。

二是暢通民主管理渠道。我們通過召開代表會議,讓代表們聽取工會工作報告和工會主席述職,開展民主測評工會工作及工會主席業績,來增強工會主席的責任感,增進代表們的理解和支持;通過開通代表聯系熱線電話、工會主席信箱和“網上諫言臺”、提交書面建議等形式來采集代表們智慧,表達職工的心意。一年來實踐取得較好效果。代表們對社區工會工作的滿意度達90%,收到代表提交合理化建議17條,已采納8條。如:社區工會原來只為事業干部承辦35元住院補充保障,現在行政支持下增加了職工重大疾病補充保險。又如:在代表提議下,規定了月底周末下午3:00以后為工會活動日、規定了事業干部療休養每二年一次等。

三是增強職工民主意識。基層工會組織職工積極參加企業民主管理。如德久科技、廣隆物業等新建企業工會召開職工大會,讓職工民主評議企業領導,表決企業改革重大決策和職工分配方案等來實現職工民利,促進公務、廠務公開,規范事務管理透明度。

三、依法維權機制——漸進有力

以私有經濟為主的新建企業,如何維護好職工勞動、經濟、政

治的合法權益,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和職工“雙贏”是體現工會的維護職能,為此發揮代表專業小組作用,根據工會維護職工的整體性、維護的針對性來逐步推進。

一是注重代表調研,增強維護的有效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針對不同的群體、抓住不同的維權重點開展維權工作。⑴對普通職工群眾將他們的勞動權和經濟權作為維權重點,擴大民主參與途徑,爭取更多培訓發展機會;⑵對困難職工群眾將他們的生存權作為維權重點,千方百計地落實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⑶對白領、科技人員重點放在維護他們的自身發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權利;⑷對“外來打工者”要維護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幫助他們度過暫時的困難。從而,代表們為職工維權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運用“機制”開展依法維護。針對社區不同群體職工,社區工會代表的勞動法律監督小組實踐職工“兩個維護”,運用工會組織維權“機制”,即:通過女職工委員會,切實保障新建企業女職工的特殊權益;通過建立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規范集體合同簽訂,目前簽訂集體合同有16家;通過社區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對新建企業的勞動關系進行調處;通過建立社區職工法律援助站為新建企業職工提供法律咨詢近100人次。代表們以“腳勤、口勤、腦勤”深入單位,傾聽職工呼聲,使社區(小區)工會成了職工有話可說、有事好找、有難可幫的“娘家”。例如:振興小區有一名私企員工,在新單位辦理錄用手續時,方知其勞動手冊已被原來一家私企挪用,以此享用國家優惠政策,卻未為其繳納社保金,以致該員工無法在新單位正常錄用,該員工無奈地找到了小區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小組領導知道后,主動為他提供法律援助,使該職工討還了公道,原企業為其補繳了社保三金,同時代表們針對一些非公企業女職工較多的特點,適時向企業提出為女職工進行婦科檢查的建議,如德久、拍賣等公司得到了采納并實施。今年夏季,社區工會會同代表開展企業高溫期間防暑降溫及安全生產檢查,抽查12家,落實整改2家。

四、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到位

“哪里有困難職工,哪里就有工會身影”將成為工會代表肩負的職責。為此社區工會及代表以“得人心、穩人心、服人心”深入基層一線,聯系職工,把社區工會的權益保障工作落到實處,構筑起以再就業和幫困服務為重點的社區工會長效保障機制。

一是社區職工互助幫困機制基本形成。⑴通過代表提議,擴大社區工會職工幫困基金來源,把基金籌集輻射到新建企業,如: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新世紀拍賣有限公司、德久科技有限公司等職工積極參與,集資5100元。⑵構建了二級幫困網絡。即工會組織的結對37名困難職工幫困和工會代表聯系困難職工。

二是發揮組織協調,代表聯絡,使職工幫困落到實處。各級工會組織會同有關部門合作創立為社區職工助養幫困、助難幫困、助學幫困、助醫幫困、互助幫困等方式,通過代表專業小組(生活保障)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今年就社區工會會同企業共慰問困難職工達94人次,補助金達43700元。

五、文明建設機制——提升素質

“讓工會成為職工之家,讓職工之家成為溫暖人心的地方”已成為社區工會和代表們的共識。為此我們以“建、創、做”為抓手,推進職工素質工程。

一是學習新《工會法》,架起依法維護的武器。我們以開展“兩法二條例”學習宣傳教育活動為契機,組織各級工會干部、代表和職工學習,近400名職工通過答卷形式了解“兩法二條例”的基本內容,開展了“法律伴我行”知識競賽,并宣傳“兩法二條例”進單位、進社區;17名基層工會主席通過業務培訓考核,培訓率達90%。代表們以《工會法》、《勞動法》為依據,,開展工作巡視、監督、維護。今年社區工會會同勞動部門開展非公企業“兩法一條例”執行情況檢查,抽查5家,落實整改1家。

篇(3)

一、“五、五”普法開展的基本情況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新一輪的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工作

在年,為認真做好新時期的法制教育工作,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街道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具體問題上著重抓了三件事。一是會同司法所,對街道“一會兩站”工作成員作了相關調整;二是增加了對法制宣傳員的兩堂業務培訓輔導課;三是為各村、社區增設宣傳欄,并定制了統一的法制宣傳品。這些措施都為“五五”普法的有效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堅持抓重點、分層面、針對性的工作方針,廣泛深入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普法對象上突出了四個層面,并掌握了各層面的測重內容。

一是堅持干部學法。

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干部學法制度和干部學法檔案制度,按照年度普法計劃和業余法制學校的一年課程安排,組織街道機關干部學法。年著重學習了憲法、憲法修整案、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民事法律知識、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知識和《干部法律知識讀本》有關內容(分發學習材料96份)。

二是積極創新載體,進一步深化青少年學生的法制、道德教育。

自“五五”普法以來,我們在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道德教育在堅持和鞏固法制學校、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制度的同時,不斷創新載體,加大送法進校園力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進一步增強了普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抓陣地、師資、制度三個建設和教材、課時、內容、人員“四落實”,為常年開展對轄區7所中小學校以及大中專院校(技師學校)的法制、道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通過多種載體的教育活動,使青少年學生牢固地樹立起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崇尚科學和先進文化、崇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爭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和正確人生觀。

三是抓企業干部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學法、用法,促進依法經營、安全生產、誠信服務。

在每年度的普法教育、學法培訓輔導中,我們針對性地安排了企業骨干的學法內容,組織企業骨干參加學習聽課,并檢查已送發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讀本》學習情況,以加強整頓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為重點,進行法律、法規和wto知識的宣講學習。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誠信經營,依法經營意識和自我依法維權能力。

四是以“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民、城鎮居民的法制宣傳教育。

篇(4)

為了切實做好社區消防安全工作,我們成立了以社區書記為組長,社區民警為副組長,安全安全專干和各網格員為組員的消防安全領導小組。補充和更新了“老媽媽防火團”隊伍,成立了應急救援分隊和社區居民消防志愿者隊伍,充實了社區消防的工作力量。

二、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居民群眾和轄區單位的消防安全意識。

為了將消防工作深入人心,社區分別于4月20日和6月24日在萬壽園廣場舉行了兩場大型消防知識宣傳活動:活動利用橫幅、宣傳欄、圖冊、現場演示向居民宣傳消防安全常識;組織轄區單位和義務消防隊員進行消防器材的操作培訓和應急疏散演練;為“老媽媽防火團”成立十周年組織紀念儀式。

社區還利用網格員進社區,組織網格員在居民小區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講解消防安全知識并發放宣傳資料,邀請伍家區消防大隊的消防民警對轄區居民入戶宣傳火災的初期撲救和后期逃生知識,以專業的角度向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并組織專業人員為居民免費檢驗天然氣、液化氣灶具,防止發生由煤氣泄漏引發的火災隱患,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肯定。社區還在人口集中的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建起了5塊大型的消防知識滾動宣傳燈箱,將消防安全宣傳深入人心。

三、社區消防器材完備,滅火準備充分,應急反應能力得到加強。

社區負責對轄區內的所有居民小區和企業單位的消防器材進行監管和維護,定期檢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是否有侵占、損壞、埋壓、丟失消防器材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社區還爭取了一批消防器材的配備,包括消防水帶、消防水槍、消防扳手和消防巡邏自行車,網格員和義務消防員每天都會騎上消防巡邏車在轄區內巡視,一路上警燈閃爍警示人們注意防火安全。巡邏車上配備了消防器材,遇上火險義務消防員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撲滅火災,將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規范社區消防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加強日常工作。

完善社區消防日常管理,制定了社區消防工作職責,社區消防工作制度,社區居民防火公約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同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特種行業簽訂了消防安全生產責任書,同網格員簽訂了消防安全工作責任書,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實到人。形成了一人抓安全,層層抓安全的工作局面,避免了工作中盲木無緒眉毛胡子一把抓。加強對轄區的日常巡查制度,網格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在轄區內巡視一個小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每月有檢查、有記錄、有落實,發現消防安全隱患及時匯報、整改。安保人員負責各小區,社區消防志愿者負責各街巷,居民組長負責各樓棟,從而使消防安全防控網絡輻射到轄區內重點地段和角角落落。在防火檢查中,我們對轄區基本情況底數清、情況明、重點隱患不失控:轄區內常住人口5180人,暫住人口583人,新建小區2個,雜居小區12個,機關事業單位12個,企業單位27個,個體工作商戶284戶,工業企業5家,商業12家,服務業10家,教育1家,醫療2家,危化品經營單位1家,加油站2家,煙花爆竹經營點2家。安全隱患排查不留死角,遇到問題及時上報,及時解決。社區在檢查消防安全工作中,查出消防安全隱患三起,下達整改責任書一份,現已全部進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隱患。

五、開展關愛行動,對轄區內的特殊人群進行幫扶。

在入戶摸底時,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員等弱勢群體,建立了特殊人群登記表。社區成立了消防安全幫扶小組,并積極落實幫教措施,對特殊人員多一份關愛,多一份耐心,使他們多掌握一點消防知識,多一份消防安全保障。

篇(5)

新城區新居民多,人員復雜,文化、生活習慣不一樣,居民都處于“陌鄰”狀態,對小區歸屬感低,對管理和服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小區檔次差距大,物業公司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開發商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如車位改造后買賣,外墻脫落等,激化矛盾,給小區治理帶來挑戰。

二、社區治理做法與對策:

一是推進社區管理信息化。加大社區信息化管理的設備投入和軟件開發,建立健全上聯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下接各街道、社區和居民小區的數字化信息網絡,加強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共享,強化信息互聯互通。結合社區管理的特點和要求,設計構建適用社區管理的專用軟件模塊,加強軟件后臺管理和維護,以適應社區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部門要聯動,對基礎信息及時更新。可以探索設立一個大數據平臺,能夠使得部分數據共享,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部門、領導的級別設立相應的信息查看和使用權限,尤其是今年恰逢人口普查,很多數據在人口普查的時候可以去完善補充,可作為智能化管理的基礎信息,并持續性進行更新維護。

篇(6)

1、完善管理制度。

修訂中心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工作守則進一步細致化,啟動實施正式職工質量考評細則。

2、加強服務質量考核。

成立服務質量考核檢查小組,對服務崗位工作質量定期檢查評分,并根據考核情況對應崗位工資和津貼,使員工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增強責任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

3、調整職工崗位設置。

終止與保安公司的合同,調整部分職工自愿到樓棟保安崗位,使崗位設置更趨合理高效,職工收入增加。

4、加強形象建設,展現精神風貌。

為正式職工和聘用人員配發工作服、發放工號牌。

二、對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圓滿完成與學校服務合同約定要求。同時廣開創收渠道,增加中心效益。

1、完成校園環境日常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

年內對垃圾車進行了改裝;配合后勤處整改了校辦前垃圾站。

2、完成全部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按時落實全部費用。

續簽招標物業管理合同項目:實驗大樓、校辦公樓、圖書館、景德樓、至善樓(經過爭取,年增服務費2萬余)

新簽物業管理合同項目:里仁樓、江邊食堂辦公用房部分。

長塘山新增加車輛管理項目,小區車庫投入使用,小區路面新劃車位線。

與有關單位進行協商,為啟動學堂坡小區管理做準備工作(討論學堂坡拉閘門維修方案,爭取收費)。

3、搞好校園綠化維護,定期修剪、施藥除草、抗旱補苗、處理危樹,修整苗圃等。完成大學生供需見面會、CUBA、國慶、文藝匯演等重大活動的擺花任務。

4、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后,環境改善的同時,加強了管理。農貿市場和經營性門店的租金全部及時收齊,足額上交中心財務。

5、工程建設項目

配合做好綠化工程及維修項目的審計和結算。

年內完成長塘山一期、二期綠化工程的結算。

完成新聞傳播學院前坪改造的一審工作。

完成農貿市場二期改造隱蔽工程的簽證,年內到位經費28萬元。

由第三方出資形式,對原液化氣站房屋進行改造建設,投入使用。年增管理費7萬元。

在三角花園建設3個門面,投入使用。

苗圃內新建工具房,同時對周邊環境進行改造建設。

對多處臨時工住房進行修繕。

三、其他工作

1、中心黨支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組織黨員、骨干到江西萍鄉參觀學習。

篇(7)

一、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四個月來,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本人堅持不懈地學習社區理論知識,計生法律法規政策及十七大文件精神。自覺做到勤學多想。平時留心報紙、新聞等有關社區工作經驗介紹,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日常工作中,我時刻牢記自己是個新人,工作經驗不足,遇到問題,本人都以求教的工作態度向社區主任、同事前輩學習,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改變工作方式,開闊工作思路,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足之處,跟上領導工作節拍,與同事工作合拍,積極融入社區大家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

二、加強溝通聯系,熟悉工作環境。

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本人經常走家串戶,盡可能地與社區居民們進行各方面的溝通,宣傳社區工作及計生政策,熟悉與了解群眾心聲,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三、勤勉敬業,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篇(8)

1、管理者的身份沒有權威性。由于社區矯正工作主要依靠基層司法所具體實施,在開展工作時,因為身份上不是警察,沒有配齊制服,缺乏一定的權威性,而群眾習慣于認同穿制服的管理者的權威。因而,有些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按規定進行矯正對象走訪時,經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2、管理者無任何津貼。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經常要打電話詢問,上門走訪調查,而我縣的社區矯正工作者無任何津貼,和公安上相比相差甚遠,僅有的工資收入經常讓他們貼補工作,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3、隊伍培訓不到位,人員素質不高。社區矯正是監外執行措施,仍然要嚴格執行法律,不能有絲毫的疏忽。但是我縣的基層司法所隊伍七十多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非法律專業出身的人,對法律不熟悉,對社區矯正工作更是陌生,以致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來管理矯正對象,該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時唯唯喏喏,瞻前顧后,不該行使權力時濫用權力蠻干,產生了較壞影響,這樣混亂執法緣于沒有法律專業知識,缺乏專業培訓。省、市、縣每年要舉行幾期這樣的培訓班,但都是和人民調解、普法宣傳、刑釋解教等培訓放在一起的,時間倉促,培訓難免蜻蜓點水,效果甚微,況且每次培訓都只是通知各司法所長參加,業務人員一般參加不上這些培訓。人員專業不專業,法律熟悉不熟悉直接影響工作的開展。

4、隊伍不穩。不少司法所的人員本來就不多,一般都在3名成員左右,對于有著五十多萬人口的大縣而言,這樣的人員配置已經顯得力量非常單薄,就這樣,他們還是很少能有精力專門從事社區矯正工作,他們的常規工作包括民事調解、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等,他們經常會被鄉鎮上的領導指派去從事其他如計劃生育、房屋拆遷等與司法所工作職責并不一定相稱的工作;這些人在司法所的工作職位也不具有穩定性,他們的工作職位變動是常有的事。

針對目前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應當從以下幾個解決問題:

(一) 解決司法所工作人員身份和待遇。解決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身份,讓他們以司法行政警察的身份去管理社區服刑人員,以增強法律執行的權威性。解決他們的待遇,根據他們的工作辛苦情況,給他們一定津帖,有利于提高工作積極性。

(二)加強隊伍建設,促進社區矯正人員專業化。每年開展三次以上對全體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社區矯正專題培訓,平時要求鼓勵工作人員學習法律知識,加強考試考核促進學習效果。縣司法局要組織專業人員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研究,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促進隊伍專業化,工作上水平。

篇(9)

在作風上,能遵章守紀、團結同事、務真求實、樂觀上進,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于律已,自覺加強黨性鍛煉,使黨性修養和政治思想覺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一年來,我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和觀察事物,明辨是非,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正確的價值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在思想上積極構筑抵御腐敗作風,杜絕一切以自由化、拜金主義等一切腐朽思想侵蝕的堅固防線。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工作積極主動,勤奮努力,不畏艱難,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生活中發揚艱苦樸素、勤儉耐勞、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始終做到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勤勞簡樸的生活,嚴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二、強化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工作實效

我始終重視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在工作中,堅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從而更好的實現工作目標。

一是學習黨務工作知識,雖然對社區工作已經較為熟悉,但對于剛接觸黨務工作來說還比較陌生,有很多基礎知識需要掌握,例如:如何嚴格執行“”制度,黨員生活、學習、發展等制度,流入流出黨員的檔案及組織生活管理,通過學習、向領導和書記請教,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到轄區的黨員基本情況,并探索出了一套適宜轄區黨員學習活動的新方法。我社區黨支部現有黨員66名,已經搬遷黨員過半,年齡結構分為:35歲以下12人,45歲至55歲54人,離退休黨員48名,生活困難黨員6名。根據我社區的黨員老齡化、生活困難人群多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了分組學習、分批活動的組織生活制度,即,以黨員居住片域劃分進行分組討論學習,以黨員年齡結構分為青年組和老年組進行分組開展組織生活。

另外還實行了“多幫一”服務活動,以困難黨員為主要服務對象,實行節假日、特殊惡劣天氣為服務時間,定期不定期對他們進行慰問、走訪,不僅體現了組織對他們的關心,大大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發揮了黨員志愿者隊的先鋒模范作用,我通過在學習中尋找工作切入點,把好組織活動創新關,為我進一步搞好黨務工作夯實了基礎。

二是按照2010年理論學習計劃的要求,學習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認真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學習教育計劃,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社區黨員教育計劃之中,特別為黨員制定了一套反腐倡廉的學習型試卷,通過組織黨員參與答卷,不僅使老黨員加強了學習意識,還大大提高了年輕黨員的拒腐防變的能力,更使我從思想上認識到防范腐敗的關鍵在于從工作中的細節入手,不斷加強警戒,杜絕一切因幫扶幫困引發的各種吃、拿、卡、要的各種違規行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堅持以拒腐防變為己任,增強廉潔意識與自我防腐、自我監督的能力。

三是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結合自己工作實際特點,雖然沒有具體負責民調工作,但作為社區副書記有責任和義務為轄區居民做好各種糾紛和調解,確保轄區的和諧與穩定,因此,我利用閑余時間,選擇性地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調解糾紛條例》、《人民調解工作手冊》等相關書籍,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確保了在居民引發糾紛時能及時有效的把矛盾化解到萌芽狀態,實現了零個因上訪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創新思路,精心組織,切實搞好(階段性)創建工作

篇(10)

為進一步推動社會保障工作,根據市政協安排,第二調研小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縣和淇濱區,進行調查、研究。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走訪座談、實地查看等方式,重點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淇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縣區城市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淇縣、淇濱區社會保障工作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為實現“兩個確保”,我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彌補了保險基金的缺口,維護了全市改革發展大局;進一步完善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12項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災民救濟為基礎,醫療、教育、司法、住房等專項救助為輔助的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運行平穩,社會效果明顯。

養老保險淇縣應參保單位286個,實參保單位247個,占86.4%,應參保職工17653人,能正常繳費職工11661人,占66.1%;淇濱區應參保單位36個,實參保單位28個,占77.8%,應參保1800人,能正常繳費職工1286人,占71.1%。失業保險淇縣應參保單位295個,實參保單位281個,占95.3%,應參保職工18000人,能正常繳費職工9100人,占50.6%;淇濱區應參保單位36個,實參保單位16個,占44.4%,應參保1140人,能正常繳費職工639人,占56.1%。醫療保險淇縣應參保單位295個,實參保單位191個,占64.7%,應參保職工22000人,正常繳費職工12000人,占54.5%;淇濱區應參保單位36個,實參保單位9個,占25%,應參保1100人,正常繳費職工516人,占46.9%。淇縣共有城鎮居民低保對象7108人,農村低保對象3069人;全縣農民“參合”19萬人,“參合”率92.67%,為全省“參合”率最高縣份。淇濱區城鎮居民低保對象5254人,農村低保對象3213人,沒有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二、主要做法

淇縣和淇濱區采取了多項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社會保障工作的開展。

1、加強領導,建立完善了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做好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淇濱區推行目標責任制,將目標完成情況列入區政府目標考核體系,與有關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對完不成任務的責任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年度評先資格。推行目標責任制以后,淇濱區養老保險費征繳工作進展順利,2003—2005年連續3年在全市養老保險費征繳工作中排名第一。兩縣區都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經常深入基層,調查了解社會保障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社保工作的開展。

2、廣泛宣傳發動,增強社保意識。縣區充分利用電視、墻體標語、公示欄和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政策法規、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強社會和群眾對社會保障工作的認識。淇縣在新農合工作中,印發合作醫療“明白卡”12萬份,編制“合作醫療就是好,農民看病能報銷”等“順口溜”萬余冊,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淇濱區每年都舉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宣傳月活動,廣為宣傳社保知識;邀請市有關領導、市勞動保障部門業務骨干到區大中型企業舉辦政策業務知識講座,并采取致企業負責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講解有關企業職工參保的責任和義務,提高用人單位的參保意識,引導廣大職工樹立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大大激發了用人單位和職工參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扎實開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錯保”。淇縣在縣城區的朝歌鎮和鐵西區成立了三個居委會低保工作站,設立專職低保工作人員,分塊管理城區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會低保工作站、鄉鎮、民政局三級審批的管理機制,實現了城鎮低保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兩縣區建立了低保申請、審批、三榜公示、“一評三審兩榜、三公開一監督”、“三對照”、低保金社會化發放、低保對象分類施保制度,規范了低保工作,嚴格了操作程序。堅持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對家庭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取消低保待遇,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申批加入,努力實現應保盡保。2005年以來,淇縣共取消低保對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對象100多人。淇濱區大河澗鄉為解決農民看病難和因病返貧的問題,積極想辦法,與鄭州大學醫學院和新鄉醫專進行合作,每年在全鄉舉行2次義診,為群眾、特別是特困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今年,大河澗鄉繳請30多名專家來鄉里進行為期6天的義診,并準備與鄭州大學共建實驗、教學基地,為群眾提供長期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

4、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資金運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關鍵。兩縣區把社保資金全部納入財政專戶,建立專賬,由財政監督執行;嚴格資金發放手續,低保資金全部實現了銀行發放,為低保對象建立專戶,保證每一筆資金都用到低保對象身上;嚴格審計監督,每年均要組織審計、財政等部門,對有關社保資金進行嚴格的審計。

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展順利。淇縣按照“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愿參加”原則,初步建立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保證新農合的有序運轉,強化經辦機構建設,在縣鄉兩級建立了辦事機構,固定人員專門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合醫辦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審計監察制度等26項規章制度,并對縣、鄉合醫辦人員進行了集中學習培訓,確保新農合試點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確定了定點醫療機構,5個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所鄉鎮衛生院和3所大型民營醫療機構已被確定為淇縣第一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村級定點醫療機構正在按甲級衛生室標準進行評定。新農合已全面啟動運行,截止5月份,淇縣農民享受補助7056人次,補助資金98.96萬元,其中門診小額補助13.41萬元,住院大額補助85.55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應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繳費現象比較突出。根據淇縣和淇濱區提供的養老、失業、醫療保險數字顯示,應保未保和中斷保險費繳納現象普遍存在,各項社保費欠費比較嚴重。養老保險正常繳費率淇縣為66.1%、淇濱區為71.1%,失業保險正常繳費率淇縣為50.6%、淇濱區為56.1%,醫療保險正常繳費率淇縣為54.5%,淇濱區為46.9%,兩縣區在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費征繳工作中還有較大差距。出現這種情況有的是企業有繳納能力,也惡意欠費,拒不繳納;有的是企業由于生產經營不景氣、改制、破產等原因,無力或中斷繳納。原淇縣電廠由于破產,正在對原職工的社會保險費進行清算,就無法正常繳費,廠方表示將在清算完成后,盡快把所欠職工的社會保險費足額繳納;一些新建企業,由于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也沒有參保。

2、社會保險覆蓋面小,民營企業參保率低。兩縣區參保單位多數是原來的國有、集體企業,大部分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都沒有參加社會保險。許多民營企業主沒有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為職工投保視為負擔,認為參保是從我口袋里往外掏錢,會增加管理成本,卻沒有意識到繳納社會保險費是一種法律義務,所以對保險費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營企業員工流動性大,企業不愿意為他們參加社會保險,一些企業參保,也只是為企業較為固定的職工參保。河南大用公司作為我市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民營企業,現有員工3000多人,只為130多名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參加了養老和失業保險。鶴壁市綠色環保生產有限公司有職工72個,只為36人辦理了養老保險,為46人辦理了醫療保險。由于我國社會保險費征繳缺乏強制性執法手段,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拖欠保險費問題顯得無能為力。

3、宣傳不到位,影響社會保障工作的開展。有關部門雖然對社會保障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宣傳,但仍然缺乏細致的、有針對性的宣傳,部分企業和職工對社會保險政策和具體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從業人員認為企業普遍不景氣,如果中斷交費致使累計交費不滿15年,那么以前的交費就等于白白丟掉了,因此不愿交;淇縣民營企業用的農民工較多,許多人認為參加社會等保險沒有用,不如現在多拿些工資,因此不愿參保;原來在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過的職工,對社會保險有所了解,有比較強的參加社會保險意識,但由于當前就業困難,大部分人認為能保住現在的“飯碗”就已經不容易了,雖然有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爭取;有的企業雖然參加了社會保險,但對具體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應享受到的保障無法實現。鶴壁市綠色環保生產有限公司參加了社會保險,一個職工因看病花費732元,但企業和職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點醫院看病才給報銷的規定,結果在非定點醫院看病花費的425元不能報銷,對社保政策產生誤解,認為參加社會保險也得不到補償,影響了參保的積極性;一些參合農民不知道報銷程序和補助辦法。淇縣北陽鎮王莊村一個參加了新農合的農民,可以使用新農合醫療證免費在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看病,但他卻不知道這個規定,看病時依然付的是現金。

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偏低,難以解決農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農合醫療制度基本目標定位還是以“大病為主”。淇縣的新農合每人每年50元,納入新農合醫療基金專帳,分為基本醫療服務基金、大病統籌醫療基金和風險基金三部分。基本醫療服務基金,即農民個人帳戶中的金額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門診看病,只能使用個人賬戶的錢,一年10元,根本解決不了大多數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由于大病統籌基金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補償比例及補償能力也就較低,造成慢性病補償的病種較少,僅限于門診治療腫瘤的放療、化療、腎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對其他需長期門診治療且費用較高的慢性病均未納入,農民患大病后的醫療負擔仍然較重。淇縣北陽鎮王莊村一農民因患類風濕病,由于經濟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療,只好長期門診服藥,每年治療花費3000多元,但這個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個人帳戶的10元錢外,其余的無法報銷,只能自己負擔,對于一個長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幾年下來已是家貧如洗。這類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喪失了勞動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貧、因病致病現象非常嚴重。大病補償比例、報銷封頂線偏低,農民看病難問題依然存在。農民在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醫療費用補助起付線是100元,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醫療費用補助起付線是500元,大額醫療費用超過起付線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額分段補助,補助封頂線每人每年累計不超過1萬元。淇縣北陽鎮南口村一農民因病住院,花醫療費1.5萬元,報銷了4038元,報銷比例只有27.22%,自己負擔10962元,農民認為難以承受。

5、低保救助資金緊張,補助標準低。縣區財政困難,上級資金有時也難以及時到位,導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濱區反映,由于城市失業人員、農村因病因災返貧人員增多,救助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大,但區財力有限,省市匹配資金都沒有及時到位,低保資金缺口較大,僅有能力保障喪失勞動能力的鰥寡孤獨人員、殘疾居民及無勞動能力且未納入五保范圍的居民。低保金補助標準過低,只能解決低保對象最基本的吃飯問題,而低保對象在就業、就醫、子女上學、住房等方面的困難仍然十分突出。淇縣一個城市低保戶,大人沒有工作,2個孩子上大學,1個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決基本生活,孩子上學等其它花費只能另想辦法。淇濱區一個農村低保對象因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有一個孩子正在上學,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證基本生活。

6、準確界定低保對象困難。在對貧困人員進行核查界定時,個別家庭不如實申報收入,特別是隱性收入難以了解,干擾了低保工作人員對低保對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確定,給救助對象的確認帶來很大困難。

四、幾點建議

1、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推動社會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礙是利益矛盾,是局部與全局、個人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利益關系。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辦法,組織學習條例和細則,使企業和職工掌握政策法規,認清社會保險的重要性、強制性和共濟性,增強社保意識和法制觀念。要將宣傳工作重心下沉,組織專門力量深入企業特別是到民營企業中去,耐心細致地宣講法規,解惑釋疑,推動企業和職工參保;制作通俗易懂的電教片,在企業播放,使廣大員工了解社會保險的性質、意義和政策法規,提高參保的自覺性;要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組織以及各種商會、協會的作用,開展宣傳活動;新聞媒體應加強社保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大張旗鼓宣揚先進典型單位。

2、加大清欠社會保險費和擴面征繳工作力度。在社會保險法未出臺前,建立相應的制約機制,加大社會保險費清欠催收力度。對拖欠養老保險費的企業分清原因,屬惡意欠費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一是通過法院強制征收,二是通過媒體曝光,實行輿論監督。對效益差、經濟困難的企業,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應先到位,單位繳納的部分暫時掛帳,待企業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補繳。對企業繳費應建立目標責任制度,企業與政府簽定繳費目標責任書,年終完不成繳費的,追究企業經濟責任等等。協調稅務、工商、衛生、工會等部門,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的配合,共同建立社會保險征繳聯動機制,對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用人單位,有關部門不得為其出具有關證明和證件,如對安全監察重點企業,沒有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參保證明,安監部門不予辦理許可證。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新建企業可以區別分類,先易后難,逐步納入。對那些有一定規模、經營正常的民營企業要按照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同樣的政策,盡快納入,一步到位。

3、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門診醫療補償模式。建議按照“大病統籌,兼顧門診”的原則,在不影響基金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慢性病補償種類,提高慢性病門診治療報銷標準。

4、把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銜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農村醫療救助分屬衛生和民政兩個部門管理,但其資金的來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議把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結合在一起,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特別是農村五保戶和農村特困(低保)戶,因患大病經合作醫療補助后,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仍然過高,難以承受,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由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給予一定數額的醫療費用補助。民政部門應根據醫療診斷書、已支付的醫療費用原始收據、已領取的醫療保險補助憑證等有關情況證明,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農民給予救助。

上一篇: 個人審計工作總結 下一篇: 入編申請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中文AV日韩综合Av |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一道日本亚洲香蕉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 | 在线偷着国产精选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