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研判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10 03:53: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研判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研判報告

篇(1)

佳木斯市區現有7家燃氣企業,天然氣門站兩座,液化石油氣儲配站三座,液化石油氣加氣站5座,天然氣加氣站四座在用(另有兩座歇業)。現有天然氣管線總長度815公里,居民用戶250025戶,工商服用戶2957戶,現有天然氣管線總長度815公里,居民用戶250025戶,工商服用戶2957戶

二、安全風險分析

燃氣行業安全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

1、燃氣場站設施安全運行風險。主要由于燃氣設施失查、失修、失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站內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引發。

2、燃氣管道泄漏風險。主要由于管道腐蝕、老化,存在質量缺陷,外力破壞等因素引發。

3、燃氣用戶安全使用風險。主要由于燃氣用戶燃氣具不符合國家標準,膠管質量不合格,膠管連接不緊密,未按安全規定程序操作,私自改動燃氣設施,報警器和切斷閥缺失或失效等因素引發。

三、事故防范對策措施及應急處置

為切實做好國慶期間燃氣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督促落實各燃氣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針對國慶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監管,各燃氣企業要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臺賬,對可能存在安全生產隱患進行逐項排查、逐項整治,不放過一個隱患;增強全員的安全意識,消除各類不安全因素和風險,并制定有效的應急處理措施,防范杜絕各類事故發生。現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1、進一步強化燃氣場站安全管理工作,節前開展一次全面安全生產大檢查(已完成),節日期間再進行一輪安全檢查,確保燃氣場站國慶節期間不發生任何問題。

篇(2)

第三條市、縣(市、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西區、-風景名勝區的維穩辦對各自區域內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進行協調和指導。

縣(市、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西區、風景名勝區的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職能單位)具體負責各自區域內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儀征市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化學工業園區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參與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西區、-風景名勝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

第四條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是:

(一)合法性評估。主要評估實施項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與拆遷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二)合理性評估。主要評估補償安置方案是否兼顧到各方面群體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是否能為多數被征收拆遷人認可。

(三)可行性評估。主要評估項目實施的時機是否成熟,補償安置資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經落實到位。

(四)安全性評估。主要評估項目實施后是否會引發重大社會矛盾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這些隱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條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程序:

(一)制定評估方案。評估前,由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職能單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門和實施單位、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項目的拆遷人等組成項目風險評估工作小組,根據評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特點,制定評估方案,明確評估具體內容、方法步驟和時間要求,保證工作有效開展。

(二)廣泛聽取意見。評估工作啟動后,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將征收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項目所在地進行公示,讓被征收拆遷人充分了解。采取召開座談會、重點走訪、問卷調查等方法,廣泛聽取各有關部門、房屋征收拆遷有關單位和被征收拆遷人的意見、建議。實施項目應當履行聽證的,需組織由被征收拆遷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評估工作小組綜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項目風險評估初步報告。

(三)分析研判預測風險。由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職能單位)牽頭,組織維穩、、綜治、監察、發改、規劃、國土等部門,成立屬地房屋征收與拆遷風險評估報告研判小組,對提供的項目風險評估初步報告進行分析研判,對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作出評估預測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應急預案。

(四)作出評估報告。根據房屋征收與拆遷風險評估報告研判小組的分析研判結論,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部門形成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第六條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項目名稱、征收與拆遷的目的和范圍、擬實施時間和期限、項目范圍內住戶和單位狀況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權狀況,發改、國土、規劃等部門對項目符合各項規定的認可材料或批準文件等。

(二)補償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眾意見情況。包括補償安置方案在項目現場公示后群眾的反映;有關部門、單位和專家的意見建議;依法應當履行聽證程序項目的聽證情況;根據征求到的意見建議進行修改的情況。

(三)對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的評估預測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補償標準、安置房地點、騰倉過渡期限等補償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規。

2、補償安置資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經落實。

3、因搬遷給特困企業和住房困難家庭帶來的生產、生活困難問題是否得到妥善處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慮周到。

5、有可能引發不穩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預案是否制定。

(四)明確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風險防范和維穩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

(五)對項目做出可以實施、暫緩實施或不予實施的評估結論。

第七條項目屬地的維穩辦要全程跟蹤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過程,對評估報告進行認真審核,并作出明確的備案意見。

第八條對已經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的房屋征收與拆遷項目,項目屬地的維穩辦應會同房屋征收與拆遷管理、、鄉鎮(街道)等責任部門和單位全程跟蹤,及時發現和化解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將不穩定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

篇(3)

(一)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總要求,全區所有學校牢固樹立安全穩定紅線意識和風險化解底線思維,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實,確保十四運會、殘特奧會比賽期間我區教體系統無安全穩定事件發生。

(二)按照“全部覆蓋、不留死角、領導包片、校長包校、教師包事”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模式,全面摸清高新區教體系統存在的重大風險安全隱患分布情況和風險程度,逐一建立臺賬,全部納入防范化解管理視線,做到重大風險情況有數、防范措施有效、化解風險有人。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牢固樹立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不斷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推動形成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合力,逐步建設縣、鄉二級重點監測預警信息化系統和監測預警信息報送制度,發揮社會、基層組織和群眾作用,提高我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水平。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綜合協調和部門聯動相結合。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綜合監測預警工作,統籌協調自然災害預警信息有關工作,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加強與自然災害有關監測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各相關部門負責本單位涉災預警信息工作,形成政府主導、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聯動機制。

2.堅持分級負責和區域協同相結合。我市要做好本轄區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分級管理,落實責任,強化管理服務和資金保障,加強縣鄉協同發展。縣鄉自然災害監測部門承擔相關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為防災減災提供服務。

3.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支持科研單位、企業、基層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自然災害風險監測工作。

(三)工作目標

初步建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制度體系,建成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和應急管理系統逐級報送制度,建立健全面向政府、公眾和行業的信息服務平臺,初步構建規范的自然災害預警服務模式。

二、建立健全自然災害分類監測和分級預警體系

(四)推動健全自然災害分類監測體系。自然資源、水利、住建、農業農村、林業、氣象、地震等部門,要針對自然災害種類和特點,完善本部門專業監測站網布局,劃分重點監測區域,確定重要監測點,加密監測站點。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水文監測站網體系、城市排水防澇綜合信息平臺、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森林火點和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地震緊急快報體系等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消除監測盲區,提高監測覆蓋率。明確監測項目,加強新技術、新裝備應用,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對自然災害及其有關要素進行實時監測。應急管理部門針對多災并發群發和災害鏈況,在充分利用有關部門監測數據的同時,拓寬信息化、智能化采集渠道,探索開展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工作,提升自然災害立體綜合監測能力。

(五)建立重特大災害應急加密觀測機制。重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應急管理部門協調有關自然災害監測部門及時派出專門監測隊伍,配備監測裝備,針對重點區域多手段開展應急加密動態觀測。市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可配合開展有關工作,及時為應急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六)提高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水平。各自然災害監測部門緊密溝通,進一步明確防災減災救災需求,推動提高自然災害預測預報產品的時空分辨率和更新頻率,綜合利用國內外預測預報模型模式,針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重特大自然災害,全程提供更加及時精準的短臨預報。

(七)規范自然災害分級預警工作。自然資源、水利、住建、農業農村、林業、氣象、地震等有關自然災害監測部門,進一步規范自然災害分級預警工作,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按照自然災害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綜合研判結果開展分級預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預警級別或解除預警,并通報本級應急管理和相關部門。預警級別劃分為四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一級為最高級。

三、建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和報送制度

(八)推進應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按照省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推進應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建設。市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要統籌自然資源、水利、林業、地震、氣象等部門的監測預警信息和工信、住建、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教育、衛生等部門的行業信息資源,按照“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信息系統應用工作,實現自然災害監測信息互聯共享和評估預警信息聯合等功能,滿足縣級災害監測預警工作高效互聯互通的需要。

(九)全面推進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加快自然資源、水利、林業、氣象、公安、應急、工信、住建、交通、教育、衛健等相關單位建立自然災害有關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分批組織實施,預報產品、預警產品和服務產品等氣象災害信息;地震監測速報信息;監測和預警等地質災害信息;防汛抗旱氣象數據、水利工程數據、水文數據、防汛抗旱工情險情、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城市內澇等防汛抗旱信息;航空監測、地面監控、森林火險監測站的火情和森林火險綜合、氣象部門監測和預報數據等森林火險信息;大型建筑、大型公用設施、地下管網及綜合管廊、公共空間、消防重點單位、重大活動保障等城市安全信息。有序有效接入本級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平臺,各有關部門要保持數據動態更新,形成縱向貫通、橫向集成、安全可靠、覆蓋全面的信息共享模式,為信息預警提供基礎。

(十)建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逐級報送制度。設立專崗人員,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有關信息,制定信息逐級報送工作規程,明確報送范圍和內容,確定報送形式和時限,嚴格報送流程和要求。市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并指導全市報送工作。

四、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研判制度

(十一)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機制。構建涉災部門、屬地政府、災害現場等多方參與的會商平臺,定期匯總分析各專業部門災害趨勢預測和重大災害形勢研判意見,形成綜合會商研判報告,實現多方參與會商和多源監測預警信息的綜合研判。及時開展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研判,每季度和每年開展定期會商,汛前、節假日前、重大紀念日、年末等重要節點開展不定期會商。組織有關部門匯總分析自然災害趨勢預測信息,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研判,確定風險水平、風險類型和高風險區,形成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報告。

(十二)開展重大自然災害快速綜合研判。密切關注重特大自然災害發生發展全過程,及時組織有關監測部門匯總分析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必要時加密會商,適時開展災前預評估、災中跟蹤評估和災后總結評估等,對自然災害發生可能性及其影響范圍、損失影響和后續風險等開展快速綜合研判,形成報告并不斷更新。參與會商評估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提交預測分析報告,形成規范化會商評估制度。

五、健全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和預警響應制度

(十三)加強自然災害預警信息。應急管理部門協同市氣象局、市政數局、市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臺)、市互聯網信息中心、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做好預警信息工作,優化完善本級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平臺,明確職責、預警范圍、預警類別、權限、審批程序、流程、渠道和保障措施等,確保及時準確預警信息。

(十四)構建基層預警信息服務體系。各有關部門提高社區、人員密集場所和偏遠區域預警信息傳播接收設施普及率,整合基層各類信息員隊伍,擴展社會傳播節點,構建集技術、裝備和隊伍于一體的基層預警信息服務體系,提高信息覆蓋率和播放頻度,逐步解決預警“最后一公里”問題。積極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鄉、村在各類人員密集區和公共場所設立電子顯示屏,通過有線廣播、高音喇叭、鳴鑼吹哨等多種手段及時傳遞預警信息,確保預警信息入戶到人。

(十五)加強自然災害預警響應機制建設。各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細化本級自然災害預警響應措施,修訂完善本級應急預案,做好預警信息與應急響應啟動的銜接,自然災害預警的主管部門應根據事態發展,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自然災害預警響應后,各有關部門要采取相應的響應措施,健全多部門前后方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加大災害預警的科普宣教工作力度,確保預警響應效果。

六、保障措施

篇(5)

(1)結合鐵路設備、作業、人員和環境、管理等特點,全面引人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與鐵路既有的問題管理、從、嚴管理、精細管理、自主管理等有機融合"嚴格落實/作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0,加強安全風險研判和動態控制,牢固樹立安全風險意識,準、確識別和研判安全風險,有效實施風險控制"突出對施工計劃審核、施、工前培訓、施工例會質量、施工行車組織辦法制定、施工監控及作業人、員安排、施工過程控制、施工總結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研判,建立職責、明確、程序清晰、實用有效、考核到位的安全風險管理制度,積極構建、鐵路施工安全風險控制體系,確保安全持續穩定"、(2)利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風險研判會、研討會、專題講座標語、展板等多種手段和形式,廣泛開展施工安全風險意識、安全責任、意識、安全是生命線、安全是/飯碗0的理念教育,把風險意識植根于干、部職工思想深處,全面提升干部職工安全風險控制的內在動力,筑牢、施工安全的思想防線"堅持安全風險教育,組織各級干部學習安全風、險管理基本知識、教育引導各崗位作業人員充分認識本職崗位存在的、各種安全風險及潛在后果"、(3)實行安全風險管理,要科學的結合本單位發生的各類事故和、安全信息以及充分總結吸取全路發生的事故故障教訓,重點圍繞人、員、設備、管理、作業、環境等五個方面進行查找"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結合0的原則,分層級全面識別研判安全風險"、(4)推行安全風險管理目的是實現過程控制、超前防范"鐵路部門、在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以施工過程中客車安全、非正常情況下、接發車、多方向接發列車、工程車調車作業安全、勞動安全、等風險環、節為重點,加強對營業線施工、非正常情況下接發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現場關鍵作業環節控制"、(5)推行安全風險管理,要根據人員、設備、環境、規章、作業、運輸、組織變化等內外部條件的變化適時分析研判安全風險,對安全風險防、范控制措施加以改進和優化,每月對全段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情況進行、檢查評價,下發專題通報,考核結果納人月度安全逐級負責制考核之、中,最終實現動態管理、閉環管理、良哇循環"、。

施工過程中安全風險控制的重點

〔>)施工車站要組織學習施工計劃及重點要求,參加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清楚施工影響范圍和非正常接發列車作業要求"將責任落實到、每個班組和個人,安排好施工監控干部及作業人員"、(2)加強施工前的培訓工作,對施工影響正常行車,由站長(副站、長)親自負責,講清影響范圍、聯控用語、限速要求、進路準備方式和加、鎖方式等關鍵環節"、(3)工程作業車列在站內長期停留,并需要進行搗調作業時,車站、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二次培勺11,重點對5站細6、5站務指導通知6調車、作業辦法進行培訓"、(4)組織召開好施工例會"對接發車方式、設備停用、影響范圍、次、日施工的時間、地點及施工主體、配合單位.施工中工程機具和人員.、對人員準備及培訓情況必須進行介紹,影響接發列車進路及其他相關、設備使用等事項重點明確,對影響路基穩定的施工,必須對各單位光電纜走向、深度進行重點明確,提示各單位參加施工作業的人員必須、清楚行車組織辦法"、(5)特定行車必須固定列車進路,車站須將正線進路開通,并對特、定行車進路上所有道岔使用勾鎖器加鎖,對正常排列進路區段道岔,、要在施工開始前將道岔開通直股位置,室內使用定反位按鈕鎖閉"、(6)施工結束后組織相關單位及作業人員召開施工總結會,并在、<施工例會記錄簿6中記錄"由施工主體和配合單位對當日施工的作業、過程、關鍵環節控制、施工配合存在的問題等內容逐項說明,站長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由責任單位提出整改意見"站長對次日施工、向施工主體和配合單位提出具體要求"、。

施工安全風險教育

篇(6)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決策部署,結合我縣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著眼企業實際需求,強化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指導,有效防范和應對重點企業大規模裁員。

二、任務目標

應對和防范重點企業大規模裁員工作以強化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為重點,積極對接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用工中出現的重點問題,建立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及時研究并推動解決,確保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杜絕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四項清單

1.形成重點企業清單。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重點任務,主動協調工信等部門,摸清企業現狀確定重點企業名單,建立包含企業規模、人數、缺工用工狀況、地址等信息臺賬并動態更新,及時掌握企業用工的余缺情況。

2.形成用工需求清單。密切跟蹤企業用工變化情況,建立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并實時更新,準確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專場招聘會、網絡招聘等方式為企業推薦就業。

3.形成問題解決清單。對監測企業上報數據逐一核實,發現企業用工出現較大波動,及時與企業取得聯系,查找原因,掌握企業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幫扶。對企業上報數據出現錯誤的及時予以糾正,確保數據及時、準確。

4.形成服務企業清單。對有招工需求的企業及時提供招聘服務,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用工需求,維護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建立服務清單,對企業存在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解決,對無法解決的及時上報。

(二)完善預警機制

1.嚴密實施企業用工監測預警。一是強化重點企業用工監測。依托勞動用工備案系統,整合工信、就業、、仲裁、監察等監測信息,及時掌握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用工變化情況,及時預警風險。二是建立重點企業周報制度。明確專人跟蹤指導當地重點企業,負責摸排企業停產停工、欠薪欠保斷保、規模裁員、勞動爭議等情況,制定“一企一策”幫扶方案,支持企業不裁員、少裁員。三是落實企業規模裁員提前報告制度。督促企業落實規模裁員提前報告,一次性裁員10%或20人以上,須提前30日報本地人社部門和工會;裁員超過50人的,要向市人社局報告;裁員超過200人的,由市人社局向市政府和省人社廳報告。

2.及時有效應對處置突發事件。按照預防為主、提前預警的原則,及時有效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一是快速預警報告啟動預案。要密切監測數據變化和調查情況,如發生異常情況和重大突發事件,第一時間上報市人社局,并召集各相關部門研商,在1小時內決定是否啟動相關預案。發現和處置風險期間勞動關系主要負責人要保持手機24小時暢通,及時匯報和處置有關問題。二是快速實施規模裁員現場應對。工作組要與上級部門緊密配合,出現大規模裁員時,要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按照預案要求組織協調各方力量進行先期處置,并及時對其危害程度、影響范圍、保護措施、發展趨勢等進行評估上報,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裁員指導、余缺調劑、權益維護等工作。重大突發事件,可視情況上報市人社局組織開展處置,特別重大的由省人社廳指導組現場指揮。三是快速處置突發事件。因大規模裁員、欠薪或失業引發職工集聚維權等時,維權維穩組要第一時間赴現場控制事態發展,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穩定職工情緒,開展對話交流和人員疏散等工作,必要時協調公安部門進行干預。事態平息后,跟蹤處置落實情況,防止反彈,對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企業嚴肅查處。四是快速處置重大(突發)網絡輿情。因大規模裁員引起重大輿情事件時,要第一時間分析研判輿情事件等級,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重大(突發)網絡輿情應對處置預案,實施主動發聲和線上線下協同引導應對。要強化輿情事件的跟蹤監測和趨勢分析,對處置情況應在交辦后24小時內書面報告市人社局。

四、工作要求

篇(7)

[中圖分類號]F75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4-0029-03

一、前言

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顯著,隨著國內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商品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在給我國消費者帶來更多消費選擇的同時,相關的質量安全風險也是與日俱增,進口商品的質量安全事件在各類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以服裝為例,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在2016年5月的數據,2015年,我國監管部門發現進口服裝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數量高達11329萬件;其他產品方面,陶瓷制品的鉛、鎘溶出量超標,塑料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金屬制品的重金屬溶出量超標,紙制品的熒光物質和鉛含量超標等問題也相當突出[1]。

縱觀發達國家產品安全監管的實踐經驗,均是風險管理方法不斷完善和風險控制技術不斷提升的過程[2]。圍繞更好地履行保國安民職責,檢驗檢疫機構必須深化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在新常態新形勢下,如何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進口商品檢驗監管工作中全面推進實施風險管理,已成為全系統的當務之急。

二、當前我國進口商品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突出表現在監管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認識還很不到位,按照原有的、不切合形勢需要的制度開展工作。

(二)風險管理依據缺失

風險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建設滯后,對基層一線風險管理工作推進產生了負面效應。

(三)風險管理組織零散

監管部門之間溝通不暢、信息難以共享,風險信息的溝通機制不健全、組織零散帶來的信息孤島、職能分裂,對風險的采集匯總、分析研判和有效利用帶來了諸多限制。

(四)風險管理手段滯后

風險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對風險信息的采集、分析,主要依賴于數據的積累和傳遞。但是當前相關部門風險管理手段相當落后,系統不能融合、功能不能整合、環節不能理順等問題限制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發達國家風險管理經驗

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主要是事后監管,通過對質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掌握,采取問題導向型的監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缺陷產品的報告和召回,這也是目前國際通行的產品質量安全后市場監管的重要方式。

(一)完善制度建設

發達國家在開展風險管理方面,首先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美國于1972年頒布《消費品安全法》,并成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承擔有關消費品安全管理職能。歐盟為確保市場上的消費品安全,制定了《通用產品安全性指令》,約束生產者制造、銷售安全產品的同時,由各成員國設立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通過采用產品安全性風險評估方法,對產品進行風險評估,采取風險控制措施確保產品安全性。日本制定了《消費者保護基本法》,在此基礎上建立兩大機構:日本國民生活中心(NCAC)和制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NITE),負責收集、消費及產品傷害信息[3]。

(二)全面采集信息

在質量安全信息采集方面,美國、歐盟和日本均建立了先進的數據收集系統和傷害數據庫,如歐盟建立了“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美國建立了傷害監測系統(NEISS),對市場上易引發傷害的消費品進行監測,其主要信息來源包括消費者投訴、媒體報道、企業報告、樣本醫院、警察部門等。從信息采集性質來看,制造商、經銷商的消費品風險信息上報是強制性的采集手段;各類消費者的直接投訴則為自愿性的信息收集方法;而通過從樣本醫院、消防部門以及警方等機構獲取傷害數據的方式則是監測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合理后續處置

各國在風險案例采集的基礎上對相關消費品安全問題進行調查,并進行類似案例檢索和分析,形成風險統計分析報告,進而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例如針對數據庫中采集到的高風險消費品信息,歐盟部分國家通過授權的檢查員收集樣本、進行情況調查后移交給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將最終結論遞交給相關監管部門。監管部門采取后續處置措施如風險預警和產品召回等,同時視情況采取處罰手段包括罰款、媒體曝光等。

(四)提升民眾風險意識

美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政府C構、民間組織和企業自律機構幾乎都辦有報紙、雜志和網站,出版資料,舉辦活動,以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聯邦貿易委員會與其他政府機構及消費者權益組織聯手每年舉辦“全國消費者保護周”活動,曾以“做一個見多識廣的消費者”為主題,旨在鼓勵消費者用知識武裝自己,通過收集并與家人和朋友共享信息,讓自己在市場中更自信、更具智慧、更安全。

盡管各發達國家已是成熟的市場經濟社會,但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政府仍是主導者,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國的經驗也說明:一個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在為消費者提供保護的同時,還能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誠信與和諧。

四、加強我國進口商品風險管理工作的建議

當前,我國進口商品質量安全管理尚缺乏成熟規范的監管體系。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監管部門有必要構建一個覆蓋生產、進口、流通、使用、檢測、風險預警等環節的完整監管體系[4]。其中最基礎的一項任務是對進口商品實施風險管理,最終形成以風險監測預警為基礎、風險信息管理為導向、風險防范布控為手段的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一)制度層面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制度建設。在制度構建過程中必須要首先體現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為核心的理念,落實消費品質量由生產者承擔主體責任、政府承擔監管責任、消費者承擔監督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5]。同時,風險管理在管好風險的同時,自身不能成為新的風險,一方面是確定風險管理范圍、厘清工作職責、理順工作流程、明確各方角色分配;另一方面是改進各項監管制度,使風險管理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二是加快完善組織架構。加快構建各擅所長、互通共享、令出一門、反應迅速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一方面要根據職能劃分風險管理環節,保證采集、分析、協調、處置等各環節分工明確、運轉有效、反饋及時;另一方面劃分風險采集范圍,集中優勢資源對不同類型產業、不同信息渠道進行細化,同時在風險處置措施方面進行合作和共享。

三是加快構建風險隊伍。風險管理在制度設計上應強調自上而下,全員參與。通過理論培訓、實踐鍛煉、強化意識,加快培養一支喲畏置韉姆縵展芾砣瞬哦游椋盡快建立起調查采集和監控分析的專家組,從而能系統而全面地進行風險管理。

四是整合優化信息平臺。當前涉及風險管理的全國性信息化體系尚未完整構建起來,多個信息化平臺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和充分運用。迫切需要在現有的這些平臺基礎上選擇一個主干系統,將涉及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功能進行對接,理順流程、完善功能,在與現實檢驗監管需要相結合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人性化設計,讓信息化真正服務好、推動好風險管理工作。

(二)管理層面建設

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系統的過程,涵蓋了風險采集、風險研判和風險運用三個主要部分,應以實現監管資源配置最優化和管理成效最大化為目標,從三個角度加以推進和完善。

1拓寬風險信息輸入渠道。風險信息搜集是整個風險管理的基礎,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必須要從擴大風險信息渠道著手。強化風險信息的采集,需要針對不同類別的信息渠道,采取不同的措施。

(1)開展強制性采集措施。針對企業(包括電商)、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這些主體發現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強制性采集。

(2)開展協議性采集措施。針對醫院、消防部門、消費者協會、保險機構等相關單位,則可以通過選取定點采集樣本,開展信息共享合作,重點采集產品傷害報告。

(3)開展自愿性采集措施。消費者作為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接觸者,其反饋的信息需大力關注。檢驗檢疫部門通過加強消費者教育,增加便利的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程度。

2細化風險信息中轉加工。對風險信息開展匯總、分析、研判是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通過對搜集的風險信息進行深入的加工和分析,提煉各類質量安全風險共性問題,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對某一類產品的風險程度、風險內容進行研判,為風險管理的后續工作提供穩定可靠的基礎數據,也為輸出風險措施提供依據。

(1)強化信息整合。在風險信息的分析研判過程中首先要極力避免信息的孤島效應,加強風險信息的共享和傳遞。

(2)強化風險調查。風險信息有真偽之判,有程度之分,更有普遍和個案之別,對風險信息必須要適當進行調查。根據具體情況,調查可以由監管部門開展,也可以交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開展。

(3)強化風險分析。規范質量安全信息的評估、分析程序,明確進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程度等級。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統一的質量安全風險分析評價平臺,完成對風險信息的初步篩選與研判。

3豐富風險管理輸出手段。對進口商品運用通報預警、不合格追溯調查及召回、目錄動態調整、后市場管理的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制定等,形成一個監管工作閉環體系。要豐富風險處置措施的手段,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措施,主要包括信息服務、通報預警、監管介入等。

(1)風險信息服務。將通過風險監控行為所獲得的、涉及民眾日常消費的風險信息,通過媒體、網站、專題活動等形式對社會公眾進行通報,開展消費者教育,提升民眾風險意識,引導民眾安全消費、合理消費,并逐步提升與消費者的依存度,通過消費者獲取進口商品質量安全反饋。

(2)風險調查預警。針對當前風險預警信息存在主體不統一、信息渠道不統一和信息類型不統一的問題,要建立統一的風險預警信息機制,明確信息主體,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預警信息,采取相應的風險信息渠道。

(3)風險產品監管。加強風險分析結果的應用,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明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質量安全風險的產品提升監管水平,同時還需對風險點實施動態更新,對風險規則進行實時維護,使其具有持續適宜性。

(三)應用層面建設

對進口商品的風險進行合理科學處置,降低風險、提升質量安全水平是風險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要逐步強化大數據分析能力,提升產業發展預警、消費者質量服務、缺陷產品監控等水平,最終形成一個風險管理的閉環體系,在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完善產品監管機制等方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成果。

1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對進口商品的風險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知市場趨勢情況,對過度競爭、商品傾銷等提前做出預警和研判,為宏觀政策提供參考,為政府干預提供手段。

2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在當前政府職能改革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強化質量服務意識、提升質量服務手段是檢驗監管部門的根本任務。在將進口商品風險管理工作與社會化質量服務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將風險管理對接社會公眾,引導消費者關注風險。

3完善商品監管機制。運用風險管理手段,逐步回答好“監管什么”和“怎樣監管”這兩個根本問題,逐步完善監管機制,提高對進口商品的監管實效。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突出了數據積累和信息采集的基礎作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必將實現對檢驗監管行為的全面優化。新形勢下檢驗監管工作復雜性和技術性的雙重屬性,更決定了實施風險管理是必然選項,代表了兩者深度融合和相互推動還需要開展更多的探索,開展風險管理研究與實踐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質檢總局2015年進口消費品質量監管統計數據通報[R].2016-5.

[2]李燾進口消費品檢驗監管體系研究[J].檢驗檢疫學刊,2015(6).

[3]陳建彬,許明良,童萬年,陳威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信息收集的激勵與實現[J].標準科學,2015(7).

[4]胡永春,陳建彬,章回M口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如何構建[J].中國檢驗檢疫,2016(2).

篇(8)

一、針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責任制有差距,未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年度領導班子述責報告”的問題。

篇(9)

中圖分類號:U2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237-01

引言

大秦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在能源運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大秦線運量的不斷提升,重載列車對運輸設備的損壞也日趨嚴重,為了保證列車運行的安全,按照鐵路總公司的統一安排,每年在大秦線安排2次集中修。在集中修期間,各種作業車頻繁出入車站,多項施工項目同時進行,給車務部門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準確研判安全風險點,加強安全風險控制成為了當前車務施工管理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集中修期間典型問題回顧

(一)、薊縣西站施工宿營車著火

事故概況:2011年4月24日8:12分,薊縣西站東5道停留太原工務機械段宿營車7輛,11:02分,站長郭興武、包保干部劉建平在行車室發現站場西側距行車室約400余米處宿營車冒煙,迅速到達現場,確認5道宿營車西端二位車(車號SYC023)著火,當即撥打“119”報警。薊縣消防大隊于11:15分趕到現場進行撲救,火勢于11:48分被撲滅。

(二)遷西站軌道車轉線調車脫軌

事故概況:2011年9月26日15:22分,茶塢工務段軌道車組5輛,兩端分別為金鷹290型軌道車(車號04604、04605),中部掛平車3輛,由遷西站3道轉4道調車作業時,擔當牽引的04604號軌道車司機未確認調車信號,越過關閉的3道出站兼調車信號,至9號道岔處前端軌道車后臺車脫軌,第2位平車全脫,第3位平車運行方向前臺車脫軌,構成一般D類事故。

(三)、化稍營站調度命令錯漏時間問題

問題概況:2012年10月11日10:00分路局檢查化稍營施工作業,發現車站未在預發的1354號調度命令上填記化稍營至逐鹿站間隧道清污施工作業的終止時間,且值班員在檢查人員提示后補填時間將11:30錯寫為12:00分。

二、安全風險點研判

(一)、施工前期風險

1、施工盯控人員不足或不能按時到崗;對施工辦法、行車組織掌握不熟練,應急處理能力差。

2、施工中發生事故后救援力量不足。

3、施工前安全協議未及時簽訂或與實際不符。

(二)、施工計劃風險

1、影響范圍與實際不符。

2、施工負責人與要求不符。

3、施工計劃變更后未及時通知車務段主管科室。

(三)、非正常行車安全風險

1、錯誤準備進路。

2、調度命令審核不嚴。

(四)、施工信息處置風險

施工信息上報不及時,瞞報、錯報。

(五)、路材路料管理風險

路料不按規定堆放,列車碰撞路料。

(六)、行車室施工秩序風險

1、施工負責人、駐站聯絡員不按時到崗,工作時大聲喧嘩。

2、無關人員隨意出入。

三、確保集中修施工安全的風險控制措施

(一)、加強施工前期準備,強化應急保障風險控制

1、確保人員組織到位。由主管施工副段長負責施工加崗干部總調配,同時預留替補人員。安排業務干部到各站進行全過程施工盯控,監督配合車站干部共同組織好施工,嚴控施工風險。各站站長根據本站特點,安排足夠人員參與施工,明確人員分工及盯控重點,并準備足夠的人員加崗。

2、確保應急準備到位。各車站對吸引區范圍救援機械、吊裝設備等資源進行聯系、核實、備案。

3、確保協議、措施到位。⑴運輸科嚴格施工安全協議的簽訂,并及時上網公布。對于施工用自輪運轉特種設備,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安全協議必須有自輪運轉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內容,明確施工范圍和安全防范措施,嚴禁安排自輪運轉特種設備超出安全協議范圍運行。⑵各站接到施工計劃后,立即與施工安全協議核對,無安全協議的立即與運輸科聯系。

(二)、強化施工計劃風險控制

1、嚴格按計劃施工,杜絕無計劃登記、無計劃要點、無計劃施工,加崗干部、車站領導對每日施工必須全面掌握、具體盯控。

2、各站站長對次日施工計劃核對無誤后,及時與路局施工調度核對次日施工計劃。

3、當日施工遇特殊情況需臨時要點,設備單位到車站登記,由車站向調度所申請,批準后實施。

(三)、強化非正常行車風險控制

1、施工計劃內有非正常作業時,要根據施工時間、地點、項目、內容及影響范圍等,提前審定非正常行車的作業辦法。

2、施工前要充分預想,做好人員、設備、備品、憑證的準備工作,臨時出現非正常行車時,要冷靜果斷處置。

3、施工中,重點卡死進路關、憑證(信號)關、接車線路(區間)空閑關和干部指導盯控關。

(四)、強化施工信息處置風險控制

1、集中修期間建立日報告制度,指定負責人、指定部門、指定電話負責收集每日施工信息和安全信息,并按規定及時向路局反饋。

2、集中修期間各種信息采取先速報后細報方式進行報告,杜絕隱瞞、消化、不報告的中間梗塞問題。

3、施工信息反饋實行“零”報告制度。

(五)、強化施工路材路料管理風險控制

施工負責人加強站場巡視,路材路料管理嚴格按太鐵安監[2008]143號、太鐵安監[2008]320號文件執行,每天施工結束后,安排專人記名對施工路料的擺放和清理情況進行一次覆蓋檢查。重點盯堆放,保證安全界限;盯碼放,保證不發生倒塌侵限;盯移位,防止震動后引發竄動侵限;盯機械,停駐位置、轉動部件不發生動態侵限;盯回收或看守,消除擺障隱患。

(六)、強化行車室施工秩序風險控制

1、上崗盯控干部嚴格按規定時間上崗,做到寧早勿晚。

2、駐站聯絡員實行定置管理,使用有耳機的電臺,嚴禁大聲喧嘩。

(七)、強化自輪運轉特種設備安全風險控制。

1、運行風險控制。自輪運轉特種設備出入庫、出入專用線、專用鐵道和站內調車作業前,使用單位應派人到所在站(場)信號樓(行車室)的《自輪運轉特種設備登記簿》內登記,車站值班員(應急值守人員)在《自輪運轉特種設備登記簿》上簽認,根據接發列車間隙合理安排自輪運轉特種設備調車作業。

2、站內調車風險控制。①車站值班員(應急值守人員)提前20分鐘通知站長(副站長、應急管理人員),車站站長(副站長、應急管理人員)不到崗不得進行作業。車站跟車盯控人員必須跟車作業,跟鉤互控,動車前要認真確認信號顯示狀態,信號顯示不明或不正確不得盲目動車。②自輪運轉特種設備駐站人員須提前上崗,按規定登記《自輪運轉特種設備登記簿》,車站值班員(應急值守人員)根據駐站人員登記情況和作業情況按規定編制書面調車計劃:

3、排列調車進路風險控制。①涉及正線和到發線的調車作業,調車進路必須一次排出,不準分段排列調車進路。確因設備原因調車進路不能一次排出時,必須采取由遠而近的原則分段排列。在集中區壓信號機絕緣原路返回時,嚴格按《行規》規定辦理。②排列調車進路時,應嚴格執行“一看、二排、三確認、四呼喚、五注銷”制度。其中“注銷”的要求是:在“調車通知單”上逐鉤注銷,即排出下一鉤、注銷上一鉤;最后一鉤在機車車輛全部進入該線后方可注銷。③調車作業時,車站值班員一律不得排列“短進路”。

4、在站停駐風險控制。①參加施工作業的自輪運轉特種設備到達停駐車站后,車站須及時與自輪運轉特種設備負責人按運輸科提供文本根據車站實際修訂后簽訂停駐安全協議。②各站站長(副站長、應急管理人員)于自輪運轉特種設備到達后,應會同自輪運轉特種設備負責人對車輛進行檢查,發現過期車輛時,及時與列車調度員聯系,根據調度員指示辦理。

篇(10)

全市衛生系統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充分準備、加強監測、立足“四早”,果斷處置,繼續遵循“依法、科學、規范、統一”的原則,落實防控措施,科學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開展,堅持科學有度,突出重點,早診早治,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圍繞最大程度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發生這一目標,要將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患者救治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能力,確保檢測試劑和抗病毒藥物及時、足量配備到醫療機構,落實“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則,積極救治患者;進一步強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癥肺炎病例、流感樣病例和外環境監測等基礎工作,擴大除哨點醫院外的流感樣病例監測范圍,加強風險評估,做好疫情趨勢研判,嚴格執行病例診斷報告制度;繼續發揮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優勢,加強信息溝通和統籌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和加強活禽市場消毒、休市、關閉等源頭控制措施;繼續公開透明、及時信息,普及防控知識,加強輿情監測,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應對疫情。

二、強化完善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與120聯網建設

根據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平臺,強化縣級衛生應急決策指揮中心基礎建設,完善指揮軟件系統,加強應急指揮決策軟件系統與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對接融合,完善應急指揮決策平臺的后臺數據支撐,提高實戰運用能力,發揮指揮協調作用。同時,結合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建設的相關硬件要求,加快視頻交換平臺的更新,完成視頻會議系統的改造建設。完成各轄市120與省聯網任務,加強全市120聯網運行管理,及時準確做好車輛調度單網絡填報,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確保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啟動,快速高效搶救患者及傷員。

三、基本完成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任務

全面完成市、縣兩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任務。江大附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分別作為市級綜合類、核和輻射類、燒傷類、中毒類和傳染病類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丹陽、揚中、句容三個轄市人民醫院作為縣級綜合類和傳染病類兩類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要認真對照《省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進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設,實現我市緊急醫學救援資源、力量和網絡在市、縣二級全面覆蓋。市和轄市兩級要探索建立基地“平戰結合”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內涵建設,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平時”要做到組織架構健全、職責任務明確、規章制度完善、預案流程清晰、人員分工科學、硬件設施達標、物資儲備到位、培訓演練嚴格;“戰時”要做到應急響應迅速快捷、各個環節銜接嚴密、整體運行順暢高效,隊伍拉得出、傷員收得下,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科學有序展開。

四、全面提升各類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

市和各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照標準和實際需求,繼續加大對各類應急物資和實驗室檢測設備的配備力度,根據中毒處置、核和輻射、水質監測等應急檢測要求,以及各類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所需個人防護裝備和現場快速檢測設備購置計劃,依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全市衛生應急實驗室網絡,錯位發展,根據不同特色建立專業參比實驗室,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聯合檢測工作機制,逐步構建區域性衛生檢測中心。繼續按最需要原則添置實驗室(含移動實驗室)儀器設施等裝備,加快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檢測能力水平,強化衛生應急庫建設和應急物資的儲備,全面提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滿足及時、快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

五、深入推進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

繼續加強各類突發急性傳染病監測、檢測和應對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預警研判機制,切實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防控工作,提升疾病的早期發現、報告意識和能力。依托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進一步加強網絡輿情實時監測分析、研判和引導,整合利用120、12320等相關資源信息,初步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指標體系,提升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研判能力。全面深入推進全市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加強風險評估技術培訓,開展風險評估報告(表)質量抽查和督導檢查,市和七個轄市區疾控機構須按要求定期完成風險評估報告,一旦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及時進行專題風險評估。要加強與農林、檢驗檢疫部門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時調查、信息共享、共同處置的應急處置機制,定期開展形勢會商和風險評估,實現突發事件由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轉變,提高風險監測、識別和管理水平。

六、切實加強和完善衛生應急隊伍處置能力

全面加強全市各級應急隊伍建設,合理設置傳染病處置、中毒處置、核輻射衛生應急處置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進一步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衛生應急救援能力。今年下半年,將組織開展一次由市衛生局牽頭,全市各相關醫療衛生單位和市級專業應急隊伍共同參與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以全面提升應急隊伍處置能力。全市各級衛生部門應合理有效落實衛生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儲備,確保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級衛生應急隊伍日常管理和應急調用機制,組織衛生應急專家針對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調研評估活動。加強市、縣兩級衛生應急師資、骨干培訓,積極組織參加全省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技術、急性中毒處置、人禽流感防治知識等業務培訓,提高我市各級應急隊伍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現場處置能力。

七、高標準完成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達標任務

以貫徹省衛生廳《省衛生應急能力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和市政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加快推進我市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為契機,認真制定和落實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整改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構建組織健全、功能齊備的衛生應急工作體系。市和各轄市區要全面系統制定、修訂原有應急專項預案,各轄市區要制定利于操作、實用便捷的工作簡案,確保各項衛生應急相關政策、法規和預案得以有效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和處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和各轄市區要對照標準逐級開展對各自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的檢查評估和督導,做好迎接國家衛生計生委和省衛生廳對我市督導檢查的準備工作,確保2014年6月前實現《國際衛生條例(2005)》規定的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目標要求,2015年底前市、縣兩級衛生應急能力要通過整改全部真正位居全省前列。

八、積極開展應急示范市(區)創建工作

對照國家和省《衛生應急示范縣(市、區)建設標準》,有條件的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基礎臺帳資料,強化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努力加快國家級和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市(區)創建。同時,各地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層衛生應急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模式,以衛生應急示范市(區)創建為抓手,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公眾,積極開展群眾性衛生應急科普知識宣傳和培訓演練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活動,大力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提高居民衛生應急知識知曉率和行為素養。

九、快速有效做好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上一篇: 班組安全總結 下一篇: 勤儉之星事跡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有码一区91 | 亚洲午夜福利久久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精品 | 亚洲精品在线直播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