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4:46: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升初學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學語文學習兩極分化的分析
語文教學中的兩極分化是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語文成績很好,學習興趣足并且學習積極性高,因此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會越來越好;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本身語文成績差,再加上部分教師的嚴厲批評,所以這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進而與學習好的學生之間產生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會導致學生語文成績好壞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成績差的學生其語文運用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然而成績好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一定好嗎?其實不然,一般我們所說的“成績好”是指學生考試分數高,但是語文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學科,因此分數高不一定代表語文能力高。由此我們看出,目前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不管是對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對成績差的學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兩極分化會嚴重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另外,分析兩極分化時我們發現,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并不明顯,然而在學生升入三年級以后,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響著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
2 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產生的原因
2.1 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學生個體行為差異因素。
第一,學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個體是不斷發展的,個體發展過程中其心理特征會發生變化,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就是:隨著個體成長小學生自主意識有了很大提高,獨立性得到很大發展,此時小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固執,會由于某些小事而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到其自身的語文成績。其次,隨著個體的不斷發展,小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差異逐漸加大,較低的智力水平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效果。
第二,學生行為方面的因素。首先,隨著個體的發展其學習習慣會發生改變。一些小學生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自身成績的進步;而另一些小學生會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其次,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進入小學三年級以后,部分小學生會逐步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造成小學生之間成績的巨大差異,進而產生兩極分化。
2.2 學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學生自身以外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教師和學校。
第一,教師方面影響學生兩極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存在錯誤的教學理念。我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的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因為小學生自主意識不高,所以課堂中小學生不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而此時教師卻過分重視課本講授的教學方法,忽略了能夠增強師生交流的課堂活動的運用,從而使語文教學變得枯燥,難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師的評價方式存在錯誤。現階段,部分教師評價學生的好壞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壞學生”。這種評級方法太過片面,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長,進而加重了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
第二,學校方面的因素。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學習中除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然而現階段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圖書資源庫,所以學生無法得到更多的課外讀物,因此學生的閱讀訓練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產生兩極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擔負著很重要的責任。一方面,現在大多數的小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對其過分溺愛,所以學生從小就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后,父母意識到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此時習慣的養成已經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這個責任推給了學校。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或者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計在外奔波,使得其對于學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幾乎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確的引導,使這些學生在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習慣方面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農村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所以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2.4 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因素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全面實施,其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更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因此新課程改革不僅對學生,而且對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給予了老師更大的發揮空間,如果老師沒有認真備課,上課內容刻板、不生動,則很難吸引學生,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參與性,這使得一些思想懶惰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3 避免兩極分化產生的對策
3.1 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不強,因此依靠小學生自己轉變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很難的。所以,教師和學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改善這一現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交流,更重要的還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平等對待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切不可過分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成績差的學生。學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會產生消極低沉的情緒,從而其語文學習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師要多鼓勵成績差的學生。我們要改變以前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談話、鼓勵等教育方式。教師要針對成績差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肯定學生哪怕十分微小的進步,從而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3.2 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第一,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單調的課堂講授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課堂講授為主、課堂活動為輔的教學方法。我們都知道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小學課堂中過多的課堂活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活動變成“鬧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是要將課堂講授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然后輔以適當的課堂互動,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改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成績好的學生會習慣性地湊到一塊,學習差的學生會湊到一塊,如果教師讓學生自主分組就會加速兩極分化的產生,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組,不要按照成績分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兩極分化。雖然合作學習會使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但是在小組中成績好的學生會很容易成為“焦點”,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背景”,因此教師要適當增加對成績差的學生的關注,多給他們鼓勵與機會,從而幫助他們融入集體中。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分層教學。由于學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們對于新課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大多數老師對于教學的態度就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然而這種態度可能會加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應用分層教學。按照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程度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層次,這樣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這樣有助于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3 學校要加強自身硬件設施的完善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因此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校要加大對圖書資源的引進開發,在學校內建立小型的圖書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 結語
小學教學中的兩極分化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并且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所以嚴重的兩極分化會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以及教育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具體而言,我們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變教師教學方法,改善學習教學設施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通過與家長、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避免兩極分化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徐芝梅.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6).
[2] 鄒卡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避免學生兩極分化[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9(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成功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平等、寬松、活潑的情形之下,在教師的關懷與鼓勵中,不斷獲得人格上的尊重,體驗到學習的進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樂趣,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與手段。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品質良莠不齊,勤懶迥異。環境是成長的搖籃,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我們要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給學生一影響、熏陶、感染。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學生觀察與發現身邊的美與丑,以恰當的方式提示班級同學身上的優點或缺點,讓他們在對他人取長補短的同時,也更清晰地認識自我,受到自我教育。引導學生向學習品質好的同學看齊,在班集體內部確立自己某一方面的榜樣。弘揚正氣,摒棄缺點,營造比、學、趕、幫、超的集體氛圍,激發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在班集體的墻壁上貼上名人的圖像,或名人名言的書法條幅;黑板的頂上貼上一條大的標語作為班規,后墻上設宣傳欄、表揚欄、競賽欄并充之以切實的內容等,學生置身在這樣的氛圍中,互相學習,相互影響,潛移默化,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的形成指日可待。
二、打造高效課堂,優化學生學習品質
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優良的學習品質主要在學習過程中構建。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融匯、滲透,從而達到“互惠互利”。
(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擁有時間才能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對語言的學習只有學生去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才能真正的理解。當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時,教師不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掌握知識。如:在講授新課前,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說:“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這說明預習的重要性。預習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要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初讀課文時,按“預習”提示自學,找出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詞典掌握生字的讀音,生字的意義,了解內容。然后大聲的朗讀課文,并把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背過,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課后“思考練習”自學。
(二)教師做好學生循循善誘的引路人
1、在預習中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力求學生自己通過對課文的再次深入理解來解決。
如教學《凡卡》一課結尾時,引導學生討論:凡卡能否回到鄉下?為什么?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回到鄉下,他的命運又如何呢?為什么?通過步步深入,有創新,有價值的答案就會越來越多,從而創設了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的引導、點撥不但讓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而且也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生中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效果。
2、在每節課上都要留出充分的時間,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學生就會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找答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不要滿足于學生的某一種正確答案,而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理解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角色:我們只是一個引導人。課堂上大膽的放手,注意不失時機地引導、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等方式,掌握方法,學得知識,提高能力。
三、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優化學生的學習品質
第一,要求學生有聽課的積極態度,即聽課的最佳心理準備。要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力興趣去聽課,把在教室聽課視為在老師引導下步入知識寶庫尋寶,相信每節課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這種心理狀態,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穩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
要想真正完成好學習計劃,在考慮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應包括社會工作時間、為集體服務時間、鍛煉時間、睡眠時間及娛樂活動時間等。這樣,在學習時間內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學習。
二、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學習時間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當天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二是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所剩下的時間。這部分時間一般可以用來補課或提高深造。學習較差的同學,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經歷常規學習時間逐漸減少,自由時間逐漸增加的過程。凡是體會到因為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而給學習的全局帶來好處的同學,就會努力去提高常規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三、長計劃和短安排。
長計劃和短安排是指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應有個大致計劃。
由于實際的學習生活往往無法預測,所以,長計劃不可能太具體,不可能把每天干什么都列出來。但是,在學習上計劃要解決哪些問題,心中應當有數。應把一個在短期內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分到每周、每天去。這樣,在每天學習時,就會明白今天的學習在學習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體的短安排計劃,長計劃中的任務可以逐步得到實現;有了長計劃,就可以在完成具體學習任務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四、從實際出發來制訂計劃在訂計劃的時候,不要脫離了學習的實際情況。
主要指以下幾方面:1.自己知識和能力2.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3.學習上的缺欠和漏洞4.老師教學的實際進度從實際出發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點。
五、計劃要留有余地。計劃終歸不是現實,而只是一種可能性。
要想把計劃完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努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思想會發生變化,學習的各種條件也會發生變化,計劃訂得再實際,也不免出現估計不到的情況。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實現,訂計劃時就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
六、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早晨和晚上,或者說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的時間,可以安排著重看記憶的科目,如外語等;當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又比較長,這時候可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又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時間,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或去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學習時間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等等。這樣安排,在同樣多的時間內,由于安排了合適的內容,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兩級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習興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們成績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數學相對小學而言,難度加深,教學方式變化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學銜接過程中,學生適應性及學習意志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分化的嚴重性與否。
2.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相比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3.雙基不扎實。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數學語言再現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課本,不能說明概念的體系,概念與概念之間聯系不起來。
4.學習態度不端正和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生自學能力差,課堂缺少解題的積極性,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不復習不練習,抄襲應付了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重視綜合訓練,缺乏競爭意識。
二、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1.培養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①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教學時,應加強數學的直觀性教學以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②應加強數學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培養學困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①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②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教師在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啟發,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③應該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對學困生要“愛”字當頭,“嚴”字貫其中,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3.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讓他們體會成功與被贊賞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會學困生學習。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困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5.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針對學困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七年級數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
6.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
7.尊重和理解學困生。要相信學困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轉化的。他們通過努力而取得的成績,希望得到同學的承認、老師的理解。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方式教育。對學困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三、平時教學始終貫徹“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
1.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盡量走捷徑、有創意,注重嚴密的邏輯推理,力求解題過程的完整與完美。另外,開展課外提高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切實發揮他們的尖子生優勢,讓他們在平時學習以及中考中占有決對的尖子優勢,這與中考成績優分率提高,關系重大。
2.注重中等學生成績的大幅度提高。這部分學生占據了學生中的大多數,他們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考試均分的高低,抓好對他們的教與輔,也是數學教學中成績提高的重要一環。他們對知識掌握不太牢固,解題時常丟三拉四,因此,解題時的嚴密與細心成為他們考取高分的關鍵。一定要訓練他們在能得分處多得分,不能得分處想法得一分。
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盡量采用啟發法、點撥法、討論法、圖表法,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2.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平時教學中多給學生教授解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重視他們能力的培養,加強“聯想、想象、轉化”思維訓練。促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學科的“一般原理”,在數學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中學生“不管他們將來從事什么業務工作,唯有深深地銘刻于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3.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選、精講、精析、精練,不搞題海戰術。但不練習、不強化也不行,這就要認真備教材、教法、學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這就要從“精”字作文章。
4.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足夠的小組學習時間。小組討論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同學們在討論交流中主動參與,集思廣益,促進了學生間學習風格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對于學困生來說,也會積極參與的。
【參考文獻】
伴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對于小學教學來講,更應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強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內涵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來講,在我國教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它在我國小學教學中的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很快。尤其是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更強調了把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要面向生活和實際。從總體上講,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內容:
(一)對學生生活的關注。
生活化特征已經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教育目標,而其關注的主體并非是所有的人,而是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的長遠發展成長為目標,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根據學生不同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進行教學。
(二)對學生生活完整性的關注。
信息技術教學涉及的生活面比較廣泛,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與整個生活世界聯系在一起,這就形成了自身的整體性特征。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講,更是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特征,是學生生活活動的完整體現。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是對學生整體生活的關注,而不能將其分割開來,形成片段性的關注。
(三)關注學生教學活動改造后的生活。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把教學活動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但并非表示教學活動即是對生活的簡單重復,而是表明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應是對學生的生活內容進行簡化、凈化、平衡后的生活。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更強調對學生教學改造后的生活,應是一種健康、進步的生活。
二、如何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一)在教學內容方面表現生活化特征。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性學科,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學生認為它枯燥、難懂,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理論抽象向理論具體過渡的思維階段,往往更注重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感觀的觸覺、聽覺、視覺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應把較高層次上科學內容回歸到生活中去,使較強理論性的知識變得生活化、具體化,以適應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上冊)中有《畫矩形》這一課程內容,教材內容主要引導學生使用相應的教具畫出矩形,這時可以用以前兩課畫正方形和圓形的理論為基礎,使學生了解矩形的特征,并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圓角矩形的畫法。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用生活中的小汽車做實例,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畫出小汽車,如用矩形畫車身結構,用橢圓和圓角矩形工具畫車窗結構,這就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
(二)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生活化特征。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往往把教學側重點放在學生成績和排名上,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因而造成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的“滿堂灌”的現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大量習題的練習,而忽視了理論聯系實際、課堂聯系生活,最終導致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課程,而無法真正體會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學習新課程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情感體驗,使學生有一個感受、學習、理解、感悟的過程,從而使教學更有意義,從而打造一個生活化、體驗式的教學環境。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有關于畫圖軟件的課程,其中要求學生對復制、粘貼、翻轉、旋轉等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這時教師可以設計鋪地磚的任務,使學生先對地磚的樣式和規格有一定的了解,并把其剪出相應的圖案,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設計成完美的地磚效果。從而美化教室,打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這就使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體會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教學方式中體現生活化特征。
新課程理念更加強調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這要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不能再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人,而應使教師從課堂的主演變為導演,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點撥,這樣才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走出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組織課堂活動,例如“畫風車大賽”、“編輯之星”、“Logo認識比賽”等,這些都能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生活化,提高學生主動發現知識、探索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是一個以技能操作為基礎的學科,最終目的是為生產生活服務,這就要求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從實際生活出發,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進而使課堂內容回歸到生活本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鄧躍.引入生活實際,讓農村孩子在信息技術課動起來[J].科教文匯,2008(08).
[2]梁勇.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7(5).
個別學校領導還沒有充分重視這門學科,這就要求英語老師多與學校領導交流與溝通,爭取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尤其是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英語教師是我們學校最年輕的隊伍,雖然有著過扎實的知識,但由于剛走上小學英語講臺,缺乏教學經驗,而英語課堂往往需要對話操練和游戲,所以有時很難維持課堂紀律,課堂常規抓不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家校聯系工作做得不到位,特別是農村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不重視,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大一批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孩子,加上孩子自覺性差點,所以給農村小學英語帶來很大的困難。英語教師師資有限,加上很多剛畢業的,對教材吃不透,最終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消,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失去了對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學校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從關心學生實際從發,多組織教師的交流與學習,從而提高任課老師的業務水平。
教師要創設寬松愉快的交際氛圍,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不必擔心被指責和奚落,這樣學生的交際情感才能易于被誘發,交際的欲望才能易于被點燃。
(一)尊重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當眾說話尤其是在老師面前說話時,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多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從而形成一種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膽地開流。
(二)關愛學生,在表揚和鼓勵的氛圍中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
低年級學生喜歡受表揚,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我都給予表揚、肯定或獎勵。學生們就會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十分喜歡口語交際活動。這就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就會思維活躍,發言踴躍。
二、精心創設挑戰性的交際情境——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口語交際課上的情境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口語交際本身屬于情境語言范疇,有較強的隨意性、靈活性、可變形,所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感受到課堂氣氛的輕松與靈活。
導入的內容應該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讓孩子們感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4冊《我該怎么辦》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和表現欲較強,所以在課堂導入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個符合兒童特點的童話故事,請學生動腦筋幫助圖中貓摘下掛在樹上的帽子。課堂氣氛就立刻活躍起來,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努力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幫助貓。由此,奠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基調——參與、思考、表達。激起了學生的交際興趣,明確了交際內容。
利用表演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不說不快之感。
例如,教學《伸出我們的雙手》,如果簡單地讓學生談談自己怎樣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學生說起來就會枯燥、機械化。讓學生分組創設不同的交際情境,如陌生人問路的情景,看到盲人過馬路的情景,在公共汽車上讓座的情景……學生置身于不同的情景中各抒己見,交際氣氛異常激烈。
巧用插圖,創設情境。
低年級口語交際課中的插圖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生動素材。教學時讓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既能發展學生創新求異的思維,也是一種聽說訓練。例如教學《打電話》時,有孩子說從第二幅圖上他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是星期日,理由是圖上的兩個小朋友是在家里打的電話,誰也沒上學;有孩子馬上說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說可能是已經放學了,他倆正在商量一道難題;還有孩子說放假的時候也有可能……僅僅一個圖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就有這么多不同看法,且看法都很合理。可見孩子們在觀察、思考、想象、表述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培養。
利用媒體創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平面型的教學方式轉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動態教學,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奇妙的動物世界》,我就播放“動物世界”的光碟,讓學生隨錄象去感受動物世界的奧秘,看后再讓學生交流體會。因為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致濃厚,討論激烈。
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創造實踐機會——拓展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
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流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課程標準》中強調以貼近生活的話題或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重視日常生活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授口語交際知識。教師要多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為學生開拓口語交際的渠道,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錘煉,從而達到自如運用語言的水平。
(一)教材聯系生活,提供說話素材
在教學《我打算這樣布置房間》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房間布置,再讓學生說說電視中見到的,親戚、朋友家中的房間布置……討論如果你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會如何布置?最后讓學生分組交流,畫一畫自己的房間。教學活動緊緊抓住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開拓了口語交際的渠道,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捕捉生活現象,提供說話機會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師要用心捕捉生活現象,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每天給學生提供一個話題,如“不講衛生會不會影響身心健康”、“隨地扔紙屑會不會影響環境”等,讓學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將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教師還可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等。
(三)抓住活動機會,進行口語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既有其相對獨立性,又存在緊密聯系。本文擬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下學生個性化學習語文課的學習模式作一些探討。
一、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個性化識字學習模式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特別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課件)自主選擇學習生字,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為此我們構建了“媒體激趣―自主識字―鞏固運用―拓展延伸”識字學習模式。以《四季》的識字學習為例:
(1)媒體激趣: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秋天美麗的圖片,地里的莊稼就是禾,而成熟高粱的顏色紅紅火火合起來,就是秋字,學生欣賞著美麗的圖片,在這種情景中記住了生字,學生識字的欲望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2)自主識字:為了使學生更好掌握漢字的結構,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如為了能更好地體現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制作課件時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紅色。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找出這些字的異同點,自己總結出記住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地記住這些字,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并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律自己去識字。
(3)鞏固運用:學生識字以后,為加深學生的記憶,借助于多媒體把識字與學課文融為一體,在學課文中識字,在語境中進一步鞏固、理解、運用所學的字詞。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輔助漢字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了識字能力。
(4)拓展延伸:學生認識了生字后,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利用有趣的兒童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聽一聽,讀一讀,在聽讀中拓展了學習內容,識記了更多課外的漢字。
二、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個性化閱讀學習模式
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構建了“媒體展示―情境教學―自主學習―拓展延伸”的信息技術環境下閱讀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創設情景―呈現目標―啟發指導―激勵求新;學生是:進入情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反饋。以《富饒的西沙群島》學習為例:
(1)媒體展示:在課堂上創設“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樣一個情境,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搜集有關西沙群島的圖片,“游覽海底世界”,美麗的海水加之豐富的海域物產,喚起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情不自禁地關注、向往和投入。
(2)情境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美麗富饒?西沙群島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為什么這樣說?打開“質疑問難”窗口,再請學生說說你對這篇課文還有什么疑問?對疑問進行歸納整理,以學生的疑問為突破口組織教學。使學生目標明確,學有所向,學有所法。
(3)自主學習:教師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以問題引導探究,以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利用BBS和其他同學、老師進行網上交流,最后再以個人和小組口頭匯報加以補充。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將從網絡資料庫中了解到西沙群島優美的風景圖片和豐富的物產進行交流,既實現了第二次資源共享,又突破了三年級學生把話說具體的作文教學難點,使學生的學習實現“源于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4)拓展延伸:設計“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延伸探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你想更多地了解西沙群島嗎?課后讓學生讀讀有關海洋生物的資料。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未來西沙群島是什么樣?在“我的留言”平臺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進行評價。
在這種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以“目標”推動學習,以“目標”貫穿學習,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個性化作文習作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開發和應用,教師創設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極大地提高了作文習作效率,優化了作文教學結構,促進了師生創新精神的發揚。為此,我們構建了“信息導說―自主習作―媒體評改―存盤上傳”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個性化習作模式。以《找春天》教學為例:
(1)信息導說: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優美,讓學生討論春天的特征,準備寫哪些景物,繼而構思自己的習作。
(2)自主習作:課堂中老師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意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靈巧的小手敲擊著鍵盤,記錄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3)媒體評改:學生完成習作后,老師指導學生欣賞體會、討論修改等。并通過以不同顏色的修改,讓學生進行改前改后的比較,體會將習作寫具體的方法。
(4)存盤上傳:學生根據例文評改,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定稿后讓學生存盤并上傳給教師,形成班級“習作集錦”。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1)營造信息技術課堂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平等愉悅的學習氣氛、開放自主的學習內容,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在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充分展示自我,體驗學習的快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操作能力與發展潛力,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大膽探索;教師要積極運用賞識表揚的教學評價藝術,及時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都予以肯定,加以贊賞;教師要以科學研究的態度,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通過共同研究,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糾正誤差,并有可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開放性的新型課程,極富創造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設計出自己的學習方案,鼓勵學生動手驗證、反思他們的設想,展示他們的創作。
(3)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合作討論、相互交流的機會。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少講、精講,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多討論,多實踐,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質疑、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4)給學生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要學會尊重、學會贊賞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養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表達自己的思想。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時,信息技術課學習的渠道也非常廣泛,如多媒體、網絡等,因此,要給學生足夠的自我發展的空間,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體會
(1)激發學生嘗試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行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我們要創設情境,激情導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嘗試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多樣而富有趣味的教學形式,如:播放視頻、上網閱讀、交互式課件、游戲等均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喚起他們的求知欲。
(2)組織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自主探索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可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篩選,選出l~2個關鍵問題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其形式有三:一是學生之間合作探討,發揮同桌同學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互相研討、互相交流、互相補充;二是小組合作探討,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的特點各抒己見,使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清楚、透徹;三是班級探討,即抓住關鍵議題或分歧比較大的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在集中探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可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引導下逐漸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體系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合作探討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體合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3)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并結合學生合作探討的情況,做一簡要歸納,概括學生討論的要點,理清思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然后,教師為學生創設各種條件、情境,通過大量的實踐,培養和發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對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新異獨特的思路要給予贊賞和鼓勵。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優秀作品要進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教學評估,形成教育再生的形式之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成果展示可以讓學生對自已掌握的操作技能有一個表現的機會,如:一個很有創意Flas,一幅精美的圖形圖像設計,一個非常適用并能進行推廣的程序設計。教師對學生展示的成果進行適當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表示肯定,對創新進行激勵,對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都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成果展示作為終端評價的方式,更有利于推動計算機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三、結語
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激活、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把信息技術課堂靜態的教學變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我們經過深入思考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服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管理和教學中的運用,對推進學校教學、教育和管理的現代化,提升學校教育服務的品質,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我校提出了學校信息化發展目標:高投入,營造一流的信息化環境;高標準,造就一支具有信息素養、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為學生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我校在構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逐漸形成了特色:以教育信息化應用作為學校特色,對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實現了“兩建設”、“兩學會”、“兩促進”的戰略預想。
說明
“兩建設”:一是信息技術硬件建設;二是軟件建設。“兩學會”:一是要求教師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信息素養;二是學會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兩促進”:就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提高辦學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礎性建設,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我們的認識:觀念前瞻是提升學校教育服務品質的前提。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必須多渠道挖掘潛力,進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我們以全新的觀念,確定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設備添置做到整體規劃,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經費投入做到爭取政府多撥入一點,社會多支持一點,自己多投入一點。從2005年到2006年,先后投資160多萬元,加快了學校信息化的建設。
(1)抓好硬件建設,為教育現代化提供物質條件
實現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是基礎。目前,學校內部校園網絡體系已初具規模:品牌電腦已超過150臺;建有校園網絡系統、智能廣播系統、雙向閉路電視系統;標準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兩個;全校教室和實驗室都已安裝了具有3000流明的大屏幕投影儀、實物展示臺、多媒體計算機;一線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現有硬件設備已初步達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環境要求。
(2)抓好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設備的功能
抓好信息資源庫建設,才能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學校注重資源庫的建設,組織了不同學科的骨干教師與學校課件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員配合,共同研究開發契合教育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學校先后購買了大量的教學軟件及電子音像制品,錄制了一批影像資料,建成音像交流中心庫;同時進行語文、數學、自然、美術、音樂等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實現現代教育信息資源合理配置。
2.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目前,經過全員培訓,全體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較大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育教學、用信息科技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已成為我校教師的共識,校園網站已成為在網絡環境下教育教學與信息科技整合的師生互動平臺。一支完備的教育信息化的骨干隊伍、一支具有較高的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一支能在學習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學生隊伍正在形成,學校正穩步向著實現數字化教育服務的方向發展。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要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必須使教師全員參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全程培訓,學校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設計課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優化了課堂教學。
(2)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要很好地實現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就要求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實施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全體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演示,還要讓學生運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運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不僅是讓學生充分獲得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和創造,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3.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1)實施信息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當前,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向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轉移。互聯網則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利用網絡所進行的學習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自主地決定學習進度,主動探尋并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2)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網絡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知識,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學校創設的網絡環境為學生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展現自我提供了機會。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品質得到充分的張揚,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創造需求,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網絡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面對未來的幾點思考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資源
當前,隨著校園網的建成,其關鍵部分的資源庫的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后。我們將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網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包括資料文獻庫、信息資源庫、軟件庫和光盤庫在內的校園網絡資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料和信息。
2.加強網絡德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
互聯網上也有一些負面信息,部分學生對此類信息識別和抵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學校應建立“防火墻”,注意把網絡與德育結合起來,開發研制德育課件,盡快使德育占領網上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