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檢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6: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安檢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安檢實訓總結

篇(1)

1 工程概況

安徽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境內,電站由上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系統、開關站和下水庫等建筑物組成。

下水庫位于浮山東面的湖蕩洼地,由圍堤圈圍而成。下水庫進出水口采用側式布置,設在下庫西邊靠近山體側,底板高程-16.00m,前池以1:15的倒坡與庫底(庫底高程0.45 m)相連,尾水上平洞以8%的倒坡與進出水口相連、其上游為上彎段及斜井段。進出水口南北兩側分別布置有導堤,導堤由開挖預留形成,然后采用漿砌石護坡進行保護,頂高程1.95m。進出水口邊坡頂部設截排水溝,在46.5m高程和31.35m高程分別設2m寬馬道,馬道布置排水溝并與頂部截水溝相連排除邊坡和周邊匯水,汛期山體匯水主要通過截排水溝引入主溝排洪溝或南圍堤外排水溝,最終排入泊口河;進出水口施工區匯水面積內的雨水匯集至排水泵坑后抽排至南側南圍堤外排洪溝或北側主溝排洪溝。

2 下進/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選擇

2.1 工期要求

根據原投標文件導流工程施工進度安排,下庫進/出水口施工擋水圍堰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5日填筑完成,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10日拆除完成,施工擋水圍堰經歷兩個主汛期,有效使用天數共計716天。

2.2 方案選擇

下進/出水口擋水度汛方案選擇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下進/出水口施工進度,關系到廠房汛期的度汛安全。為此,特對下進/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進行了技術經濟比較。

2.2.1招標階段

由于下進/出水口較周邊庫盆低,形成深基坑,需在尾水隧洞出口和進/出水口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圍堰,圍堰采用粘土填筑及編織袋子堰,確保庫盆內暴雨積水不進前池,前池內雨水不倒灌進尾水隧洞。汛期庫盆積水深度按0.8m計算,庫盆護底厚度為0.5m,另考慮庫盆面積較大風浪因素及安全超高0.7m,因此進出水口圍堰高2.0m,頂寬2.0m,底寬4m;尾水隧洞洞口擋水圍堰考慮50年一遇日暴雨降水量積水深度,堰高0.6m,頂寬0.75m,底寬1.5m。擬在進出水口靠左側布置集水坑,選用2臺300BX-24水泵(流量1450m3/h、揚程24m、功率110kw) 和2臺150BX-20型水泵(流量500m3/h、揚程20m、功率45kw),將積水排向進出水口左側排洪溝入口部位水塘,經排洪涵管排入泊口河。

2.2.2施工階段

為確保度汛施工安全,最大可能減少施工成本,考慮到編織袋圍堰防滲性及對施工交通的影響,擬將進出水口圍堰由編織袋圍堰優化為預留土埂。即在前池與庫盆銜接部位預留土埂,并與導堤相接形成擋水圍堰,防止庫盆積水流入前池,擋水圍堰設計頂高程2m,前池尾部導堤開挖時暫開挖至2m高程。由于進出水口較周邊庫盆低,形成深基坑,為避免周邊庫盆雨水流入前池,利用已形成的前池導堤將雨水截留并引至庫盆排水溝網。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下進/出水口圍堰預留土埂示意圖

2.2.3方案選擇:招標階段下進/出水口擋水度汛方案從度汛安全方面考慮可以滿足保證廠房汛期的度汛安全,但較之施工階段度汛方案,未考慮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圍堰后,2009年1月15日至2011年1月10日期間,圍堰對下進出水口開挖、混凝土、前池漿砌石、庫盆干砌塊石等施工項目道路運輸、工作面布置的影響;而采取將進出水口圍堰由編織袋圍堰優化為預留土埂后,以上影響可完全避免,僅僅是將原開挖階段的前池開挖部分的少量開挖工程量安排在下進出水口混凝土、漿砌石、干砌石施工基本完成時進行,在開挖工程量未增加的前提下,省去了圍堰的填筑和拆除量,結束了成本,保證了有效地施工工期,通過以上技術驗證和經濟比較,采用預留土埂可在保證度汛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節省施工成本。

3 施工階段度汛方案

3.1根據以上兩種方案的比較,施工時采取了將進出水口圍堰由編織袋圍堰優化為預留土埂,另外及時疏通、擴挖前池導堤外側排水溝,保證導堤外側排水溝、庫盆排水管網通暢,靠前池部位庫盆積水能及時匯入庫盆泵坑進而抽排至泊口河,降低預留土埂部位的度汛壓力。

下/進出水口主要集雨面積僅為下進出水口開挖面積,約49800 m2,根據合同文件,估算日最大降雨量為15338 m3,按1日排干積水,小時排水量為639m3。

2009年汛期在尾水隧洞洞口,設置擋水圍堰,圍堰高1m,每個尾水隧洞擋水圍堰前分別設置1臺WQ65-18-5.5型水泵(流量65m3/h、揚程18m、功率5.5kw), 并備用2臺同型號水泵,保證洞口部位雨水能及時抽排至下進出水口前池部位集水坑,經過集水坑布置的1臺WQN140-60-37型水泵(流量140m3/h、揚程60m、功率37kw)抽排至主溝排洪溝內,確保尾水隧洞貫通后雨水不進廠房,且在攔污柵底板0-042.75上增加一道粘土圍堰,堰高1.5m,頂寬3m,兩側坡比1:1,進一步降低尾水隧洞度汛壓力;前池泵坑內布置布置1臺300S-32型水泵(流量790 m3/h 、揚程32m、功率90KW) 和1臺150S-78型水泵(流量160 m3/h 、揚程78m、功率55KW)接引固定鋼管至開關站側水塘,從南圍堤外側排水溝排入泊口河。

2010年為保證度汛安全,在下/進出水口事故閘門井在澆筑至-4.944后4扇事故閘門全部提前沉放擋水,每個洞口布置2臺水泵(1臺5.5kw污水泵,流量65 m3/h,揚程18m和1臺3kw潛水泵流量15 m3/h,揚程50m),確保洞內排水量達到80m3/h,上平洞、漸變段施工時,以及漸變段預留孔洞封堵前,洞內積水由水泵抽排至前池泵坑。前池泵坑內布置4臺大功率水泵, 1臺90kw離心泵(流量400 m3/h 、揚程44m)、1臺55kw離心泵(流量160 m3/h 、揚程78m)、1臺37kw離心泵(流量140m3/h 、揚程60m)和1臺30kw多級泵(流量100 m3/h 、揚程66m),總排水量達到800m3/h,水泵接引固定鋼管至開關站側水塘和北側16.15m馬道排水溝,從南圍堤外側排水溝、主溝排洪溝排入泊口河。

3.2技術經濟比較

下/進出水口圍堰采用預留土埂,并與下進出水口左、右側導堤相接形成擋水圍堰,減少了圍堰填筑和拆除施工內容,為進出水口及庫盆施工創造了有利施工條件,且施工時段有了較大的調整空間,可以優先保證其余關鍵線路施工的設備和人員。

通過以上技術驗證和經濟比較,招標階段施工費用約為22萬元,而采用預留土埂施工費用基本為零,可減少施工成本約22萬元。本工程下進出水口導流、度汛最終采用預留土埂,與下進出水口左、右側導堤相接形成擋水圍堰。

4 結語

篇(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職業教育已經成為科技、教育、經濟三者協調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而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核心和關鍵之一,則是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高職學生競爭力、體現高職教育目標和特色的關鍵。

由于學校教育與企業活動在性質上的巨大差異,造成了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問題上的脫節,這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都有著嚴重影響。民航高職教育的發展又呈現出自己的特色。我國民航人力資源的現狀與發展報告說明,民航企業面臨著高技能人才數量培養不足的局面,為了盡早實現“民航強國”戰略,應對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民航事業的有利契機,必須加快對民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并加大對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力度。

一、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能力內涵解析

通過對機場、火車站、大型活動安檢等企業、機構的調查研究,聽取企業的“聲音”,了解其發展需要,結合對國內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綜合分析,特別是對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實踐的個案分析,總結提煉出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含義和范疇。

基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特征,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能力體系構成應包含三個基本層次:專業能力、素質能力和社會能力。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合格學生應當具有與所從事職業相匹配的專業能力、素質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在整個能力培養目標中處于核心地位,它是勞動者勝任工作、賴以生存的本領;素質能力是一種發展能力;社會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以及在社會中生活所必需的行為能力。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可以被細化為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職業精神主要體現在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和服務意識等方面;職業素養是經過長期培養和訓練養成的習慣性的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力量,如氣質、言談、修養等;職業技能突出能力本位,是指具體針對崗位的工作能力,如操作技能和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能力等。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專業知識、職業道德、服務技能、禮儀與修養、聆聽與溝通能力、外語技能、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自學和自我提升能力等。

二、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途徑

職業能力培養要走出一個誤區,既職業能力培養僅停留在崗位操作技能培養上,僅僅是通過訓練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在調研過程中,用人單位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單純的職業技能訓練,學校不如企業專業,因此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可以放到企業去做。而企業欠缺的是員工綜合素養提升的師資,以及綜合素養提升所需的時間。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以及授課內容上,勢必要將改革的重點聚焦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上。

(一)通過課程“項目教學”打造學生職業能力訓練平臺

項目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也被稱為“基于問題的學習”。項目學習要求基于課程標準,并且以學生為中心對某個有意義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在職業能力培養實踐中,引入“項目教學”課程的開發和方法的運用,主要基于以下的考慮:

首先,項目課程以職業能力養成作為課程目標,它重點關注學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使課程可以充分體現“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理。其次,項目課程以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學生在學會完成任務過程中習得知識和技能,這有利于使教學過程成為職業素質養成過程。第三,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圍繞工作任務學習的需要由教師主導學生配合設計“學習情境”,形成小組或團隊學習的組織形態,使學生間的“過程評價”成為可能。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教師沒有完成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從“學科體系”向“行動體系”的轉變,無法完成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設計。能夠滿足這種對于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的課程,在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設計上,項目化教學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將《民航安檢基礎知識》和《安檢業務實務》兩門專業核心課程作為項目化教學的試點,將“項目教學”課程開發和運用與學生職業能力綜合培養提升較好地進行結合。這兩門教改課程突出“項目教學”過程的實戰性和效果的應用性,教師對于教學情境和項目活動的設計立足對完整的職業工作過程的體驗,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等社會能力和職業能力得到實際鍛煉,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一舉多得。

(二)形成“實戰式”學習理念,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知行合一,教、學、用一體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改革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傳統的實踐教學觀念、方法和模式,拓展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空間,構建符合學校實際并能夠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立體化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并且在此前提下,探索學生社會服務能力與專業實踐技能的結合點,進一步提高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各大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知名度穩步提升,承辦的國內外大型會議、體育、文藝、展覽活動,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顯著提升。并且隨著國際國內安全意識的增強,大型活動的安檢服務保障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抓住這個發展契機,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積極推行與職業技能培養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強調校內外實訓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把專業課程實訓、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緊密銜接,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多次參與到像2014年北京APEC峰會、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常州國際花博會等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世界級大型會議、活動的安檢服務保障志愿服務工作。這些實踐鍛煉既是學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又提升了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專業的社會知名度,實現了教學與實訓、實習與就業環環相扣的職業能力培養特色。

(三)注重體現行業色彩,開展職業素養教育

民航或大型活動安檢服務保障是服務行業和窗口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敬業、愛崗、服務大眾的職業精神。山東旅游職業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堅持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堅持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促進學生精神成人,在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礎上,提煉出“我們是紳士淑女,我們服務紳士淑女”的核心辦學理念。學院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倡導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與品牌文化五大系統彼此呼應的特色校園文化體系,在這樣深厚廣泛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學生潛移默化地逐漸養成從業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三、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啟示與思考

總結提煉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其中的啟示和創新之處可以總結為三點:

第一,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知行合一,工學一體,校企合一”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學校和企業不僅共同培養學生,而且共同培養企業的員工”的人才培養思路,加強校企合作,構建“雙贏”的職業能力合作培養體系。

第二,立足學院特色,堅持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注重寬厚知識、構建集群模塊,力求學生能力全面協調的發展,避免一般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急功近利。

第三,在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建設上,既保證了“質量”,又突出了“特色”。

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立足市場,依托與行業內的企業、機構的合作,以行業企業標準為依據,這是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石。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確立和培養過程中校企要充分合作,構建“雙贏”的職業能力合作培養體系,實現校企雙方育人資源的最大化共享,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成為受企業歡迎的人才。在學校教育方面,要通過合理設置課程、加強實踐教學、加強雙師隊伍建設,從“質量”和“特色”兩個角度做好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篇(3)

警務實戰能力培養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警務實戰能力培養的成效,關系到是否能夠滿足公安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此,有必要對新形勢下警察院校學生警務實戰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探討,以求探索出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來進一步提升警察院校警務實戰教育的水平,從而為公安機關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有效駕馭復雜社會治安、具有深厚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合格人才。筆者從事《治安管理學》課程教學多年,本文結合在深圳大運會期間與安保學警跟班教學的體會,談談《治安管理學》課程“教、學、戰、練”一體化的方法。

一、《治安管理學》課程“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含義

“教、學、戰、練”一體化中的“教”,是指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教學;“學”,是指學生的學校內外的學習;“練”,是指綜合訓練與專項訓練、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戰”,是指仿真模擬實踐與全真實戰實踐、應急處置實踐。教為學,學為練,練為戰。以實戰需要主導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指導模擬演練、參與真實實踐。使教學從“課堂理論為中心”向“現場實踐為中心”的轉變,學生學習從“懂不懂”向“會不會”的轉變。

“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完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傳授。在真實或模擬的教學環境中,學生首先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進行實際操作認識和訓練。

《治安管理學》“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治安學人才培養模式,它基于警務實戰分析,營造與警察職業素質養成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實現“教、學、練、戰”一體化。為此,應按照治安執法崗位必備的核心能力要素,實施與基層一線崗位要求相銜接的專業教學訓練,實現教學訓練從“課堂為中心”向“現場為中心”、“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

二、《治安管理學》課程“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必要性

20世紀90年代末期,公安學界就已經開始關注《治安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治安管理學》教學中存在“課堂教學內容與公安實際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治安業務技能訓練薄弱”“治安學教師實戰經驗不足”等問題。建議實行開放式教學,促進教學實踐一體化,把技能培訓作為《治安管理學》教學的重點來抓,強化治安業務教師實戰能力的培養,實行跨區域教學聯合,打破地域界限,形成治安教學大綜合的格局,加強《治安管理學》教材體系建設,突出業務教學實戰性。較早的提出了業務教學的實戰性趨向。2008年6月,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組織部、中編辦、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總參謀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2008年政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公安院校必須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推進公安教育體制改革。同年,公安部下發并實施了《關于制定公安院校招錄體制改革試點專業培養方案的意見》,開始實施公安教育體制改革。公安教育體制改革主要體現在招錄模式、培養方向、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改革。在培養模式上,以公安業務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職業精神、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教育培養為核心,探索“教、學、練、戰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主要面向基層、實踐操作,突出實戰技能的教學。2009年10月,公安部黨委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整體水平,全面提高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這就對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深圳大運安保中《治安管理學》“教、學、戰、練”一體化的可能性

從7月20日開始,江蘇警官學院等全國16所公安院校的20400名學警會聚深圳,出現在了深圳大運會的安保隊伍里。筆者結合在深圳與安保學警跟班教學的實際,談談《治安管理學》課程“教、學、戰、練”一體化的方法。

1 教:在以實戰為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體系中教學為先導

從認識論角度來看,教學過程是學生的主動認識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知識與技能是認識的客體,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在科學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分析方法而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和理論。必須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公安教育要為公安實踐服務”的要求著手進行《治安管理學》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既要繼承發揚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同時又要不斷研究推出新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聯想、感悟和創新能力。

一是豐富教學形式及內容。授課教師認真集體備課,積極探索符合實戰要求的方法,大幅增加課堂上師生互動環節,使教學氣氛活躍,授課取得了預期效果。實際操作方面,深圳南山學警分場館、分崗位參加了由相關部門組織的防爆安檢、交通管理、內場控制、指揮室、重點部位、前院管控、遠程安檢、檢查站等崗位對接。防爆安檢人檢崗位的學警還參加了駐地公安機關組織的手探強化訓練。通過實際教學,同學們提高了安保技能,增強了對自身崗位的理解,為做好大運安保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主動邀請實戰教官授課。在開幕式、閉幕式前夕,針對在大型活動中如何開展現場安保,專門邀請大運會開閉幕式現場副總指揮廖秀雄副局長從預演的基本內容,場館的基本情況,場館巡視的工作職責,以及對學警的工作要求四個方面為學警們做了生動而詳實的講述,使學警們對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要求等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了解。

2 學:體驗式學習是學生較好的認知方式

從人的認識規律和學習心理來看,體驗式學習是學生較好的認知方式。體驗式教學是聯系要學習的知識,把民警執法執勤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模擬、實景演練或現場再現的方式,讓學員親自參與體驗執法的全過程,從而達到領悟的境界,促進知識整合和能力的重新構建,使理論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具體包括: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安保學警指揮部組織相關業務指導老師指定了相應的培訓方案,對如何開展培訓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對安保學警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結合學警在學院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學習方案,對課程的教學活動開展進行了認真細致的部署;為保證學習教材,除發放指定的安保培訓資料以外,《治安管理學》授課教師還印發了相關的學習資料,組織學警開展學習工作。

二是學習方式豐富多樣,促進共同提高。充分發揮《治安管理學》授課教師現場教學的作用,利用工作交流會、學生代表會等會議,組織觀看錄像講座、聽講解、看紀錄片。同時,通過展板、海報等形式向學警進行安保培

訓;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在深圳南山公安分局舉辦的由公安大學、刑警學院與江蘇警院學警參加的知識競賽,促進學警共同提高。

三是將學警與深圳市公安局安保民警合理分組,實行團隊“場館化”運作。從切實提高安保民警的處置能力入手,區公安分局先后針對性地開展了防爆安檢、指揮室崗位等一系列培訓。每周末組織全局學警收看大運安保知識講座,通過培訓,讓安保學瞽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同時,編寫《場館安保處置200個怎么辦》手冊,所有安保學瞽人手一冊,對可能遇上的各種突發事件如何處置進行了規定,確保民警熟悉工作流程和要求。編制各大運場館的安保運行手冊及應急預案,做到心中有數。據悉,參加場館安保的400余名民警實行實名制,做到“定崗、定責、定人”。

3 練:警務技能和實戰訓練是對學生單項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進行的訓練

通過各種實訓,使學生能夠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術應用能力尤其是綜合實訓。通過模擬項目、模擬案例對學生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使原先有些不可能讓學生參與的項目也可以通過深圳大運安保模擬教學中予以彌補。

(1)結合各級督查部門的明查暗訪。比如,在《治安管理學》課程中治安檢查部分的傳統教學時,學生總認為簡易操作,難度不大,對“治安檢查”的概念掌握也是一知半解,都知道“治安檢查是指治安管理主體為了掌握治安管理相對人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規范的情況,防范、發現違法犯罪嫌疑和安全隱患,依法對場所、人員、物品、證件等進行了解、觀察、審查、核實所采取的措施”。至于在公安實踐中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安檢技能,授課教師與學生心中都沒底,但在大運安保中能夠通過在實戰崗位中,各級督查部門的多次明察暗訪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7月28日,一名內部人員在接受例行安檢時,學警金屬探測器發出警報,進一步檢查時,發現其身上帶有槍支。于是,兩名學警使了個眼色,上前將其制伏。原來,這次測試事先未通知學警,所以當學警發現異常后。還以為遇到了突況。8月1日,同樣是在例行檢查時,學警發現了某人包內有可疑物品立即警覺起來,并通過特殊方式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其他同學。僅僅幾秒鐘,其他兩名學警迅速將該人制伏,同時迅速將現場人員撤離。原來,這同樣是一次試探行動,而此次測試采用的是“爆炸物”。

(2)反復多次參加演練。至于《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的解讀,在傳統理論教學時。學生只是對相關法條進行記憶,以便考核。實際掌握情況怎樣?怎樣鞏固與提高?這些問題均需要在經過學生在多次實踐演練后才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比如,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學警均參加大運會開閉幕式演練。演練期間,參戰學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各司其職,嚴格按照深圳市大運組委會和深圳市公安局的要求,順利完成了出入口控制、內場控制、看臺控制、重點崗位巡邏、賓館遠程安檢等安保演練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閉幕式主要針對《治安管理學》課程中的“巡邏勤務”“值守勤務”等知識讓學生反復演練,演練時授課教師將安保學警分成4個責任區,與安保民警混合編組,由安保民警任指導老師,對閉幕式所在地深圳“世界之窗”區域進行科學的劃分,按照區域特點進行合理安排,在閉幕式主會場所在地,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500警力在廣場內進行安保控制,而以學瞽為主的警力則以環形墻為分界線。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環球廣場沿臺階向上環形走道區域屬巡控范圍,安排人員動態職守,經過反復多次演練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 戰:大運安保中學警實戰能力提升是實現教學訓練與實戰結合的必然選擇

公安院校與公安基層實戰單位聯合開展崗位警務實習和實戰綜合演練活動,是實現教學訓練與實戰結合的必然選擇,即“訓練一實戰一再訓練一再實戰”的教學模式,訓練內容從實戰中來,再到實戰中去,戰訓相長。要學會在實戰中學習,以用促學,學之求深,達到用之見效的目的。大運安保期間《治安管理學》任課老師授課時,除了根據宏觀治安態勢適時調整學員布局、人員安排和班組勤務等方面的工作,還針對學警安檢執勤中的一些共性、突出問題,按照“教、學、練、戰”一體化的教學培養模式,及時組織開展車檢、人檢實務輔導等內容的專項訓練和業務培訓,切實做到寓學于訓,邊戰邊訓,使學警們在實戰中逐步適應崗位要求,掌握工作要領。與此同時,參戰師生還通過召開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邀請場館領導、帶班民警向學警傳授工作經驗,請治安業務出色的同學來分享心得,鼓勵同學多思考、多總結、多交流,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干。授課教師全程跟班管理,經常到各崗位與民警溝通交流,了解學警工作情況,協調各方面工作。這種戰訓結合的學習、勤務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效能,同時也有力地保障了執勤活動的高效開展。

篇(4)

(一)突出能力培養的原則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一種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對人才培養質量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目前,黨和國家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十分關注和重視,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都明確要求,高等院校要著力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2010年公安部在全國公安教育訓練工作會議上也要求公安教育要逐步實現辦學方向的“三個轉變”,即以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為主,向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民警教育培訓并重發展轉變;培養對象由以通過普通高考招收學員為主,向以招收高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為主轉變;教學重心由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職業精神培養、專業能力教育和警務技能訓練為主轉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能力成為了公安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治安學專業必須準確把握治安類民警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根據崗位能力要求科學設計專業實訓項目,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操作,培養學生的能力以適應公安工作的需要。

(二)實用、實際和實效的原則

治安學專業的實訓項目必須按照“實用、實際和實效”來設計。這里說的實用,就是設計實訓項目必須緊扣公安實際,是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措施與方法,對學生今后參加公安工作有用的項目,而不是實踐教學老師憑空想象的。實際,就是要求實訓項目設計具有可操縱性。雖然治安學專業需要實訓的內容多,由于教學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內容都進行實訓,項目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已具備的實踐教學條件來設計,對于不具備實訓條件或者危險性大的項目盡可能不設計。實效,就是實訓項目通過實施以后,學生能夠掌握哪些知識,能夠提升哪些能力,達到怎樣的效果,對學生參與公安工作有什么幫助,這是實訓項目設計的落腳點,并且應通過項目實施不斷優化實訓項目,達到項目理想的效果。

(三)先單項后綜合的原則

從單項技能的掌握到特定行業的常規職業技能的嫻熟并形成一技之長,這是個體職業能力養成與提高的必經過程[2]。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和實訓項目設計同樣應該遵循這一規律。治安學專業由于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同,專業實訓項目設計應本著先單項后綜合的“遞進式”原則進行。就專業而言,低年級學生主要是開展治安防范和治安服務的實訓,高年級學生主要針對治安管理和治安問題查處進行實訓,畢業前開設《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對專業內容進行綜合實訓;就課程而言,同樣應按照先單項后綜合原則進行實訓設計。以《戶政學》課程為例,先對課程中的常住人口登記、居民身份證查驗、戶口統計等單項進行訓練,然后再在單項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綜合實訓。

二、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實訓項目設計內容

治安學專業到底應設計哪些實訓項目,目前全國公安院校還沒有一個比較科學和規范的統一標準。治安學專業應按照治安類民警崗位能力要求來設計實訓項目,在專業不同課程教學中加以實施。從治安類民警的崗位能力來看,治安類民警是集防范、管理、打擊和服務職能于一身,應該具備治安防范、治安管理、治安問題查處和治安服務等能力,因此,專業實訓項目的設計可分為治安防范實訓模塊(含治安服務)、治安管理實訓模塊和治安問題查處實訓模塊三大部分,在每個模塊中設置不同的實訓項目,從而構成專業實訓項目體系,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一)治安防范實訓模塊(含治安服務)

治安防范是針對違法犯罪產生的直接原因和環境條件而采取的防范對策,是國家、集體和個人為防止外界的不法侵害,針對可能引起違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誘發因素、滋生違法犯罪的環境、實施違法犯罪的條件以及容易引發違法犯罪的地區、單位和重點人員,運用各種社會力量和手段,依法進行預防、防衛、防護、控制等工作[3]。治安服務是社會治安服務供給主體依照當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所進行的一切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4]。治安防范和治安服務聯系十分緊密,甚至兩者之間有諸多內容存在交集,難以清晰劃分,因此把兩類實訓項目合成一個模塊。治安防范和治安服務是治安類民警的重要職責,治安類民警須具備開展治安防范和治安服務的工作能力。鑒于此,在治安學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設計社會治安狀況調查、社區治安情報信息的采集與使用、社區治安宣傳教育、入戶調查、社區安全防范檢查、社區人民調解工作、常用安全檢查儀器的使用、常用報警系統的使用、常用視頻監控系統的使用等實訓項目。

(二)治安管理實訓模塊

治安管理是公安機關為了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各項治安業務管理和組織活動,依法公開管理社會治安秩序的警察行政活動[5]。治安管理是治安類民警工作的主體,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公安人口管理、重點行業場所管理、危險物品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出入境管理等。因此,在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設計治安巡邏與治安盤查、常住人口登記、居民身份證查驗、公安機關對娛樂場所日常治安檢查、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檢查、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保衛工作現場勤務、公安機關對旅館業的治安行政許可、公安機關民警對旅館業日常治安檢查、爆破作業單位安全檢查、民用爆炸物品治安行政許可等實訓項目。

(三)治安問題查處實訓模塊

社會治安問題是人們違反由刑法和治安行政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有關國家和公共安全、社會管理和公民人身權利或民利并依法給予刑事處罰或行政處罰的一種社會現象或行為[6]。查處社會治安問題是治安類民警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社會治安問題查處主要包括治安案件辦理、治安部門管轄刑事案件的辦理、公共安全危機應對等。因此,在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設計110接處警規范、處置中強制措施的使用、現場處置、公共安全危機處置中的媒體應對、初起火災撲救、火場安全疏散與應急救援、治安調解、治安案件調查取證、辦理治安案件中扣押財物強制措施的適用、辦理治安案件程序(簡易、聽證和一般)等實訓項目。治安學專業實訓項目是由治安防范實訓模塊(含治安服務)、治安管理實訓模塊和治安問題查處實訓模塊構成,而在每個模塊中又設計若干實訓項目,一個實訓項目應包括基礎知識、情景設定(或基本案情)、實訓目的、實訓內容、實訓場地與器材、實訓步驟方法與注意問題、實訓考核和思考題等幾個部分。這樣,從專業實訓模塊到具體實訓項目就構成了比較科學規范的專業實訓項目體系。

三、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實訓項目的實施

項目實施是實現項目價值的必由之路。治安學專業實訓項目只有通過實施才能讓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最終實現其價值。而實訓項目的實施,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

(一)專業實訓項目實施的條件

條件是與某個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一切要素的總和。筆者認為,治安學專業實訓項目的實施條件主要包括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師資建設和制度建設,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1.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實訓項目實施的前提。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專業實踐教學的前提,也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條件[7]。目前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實踐教學之所以開展不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公安院校實驗實訓基地短缺,缺少實踐教學的條件和基礎。筆者認為,治安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可以從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來建設。校內實訓場地建設,一方面是建設與專業實踐教學相適應的校內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如消防實驗室、安全防范實驗室、模擬派出所、模擬街區等,另一方面是在校內實踐基地中應配備相應的儀器和設備,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根據公安院校的特點,依托公安機關,積極開展“校局合作”[8],建立市局治安支隊——縣(分)局治安大隊——公安派出所“三級專業實踐教學科研基地”,以滿足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2.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實訓項目實施的關鍵。實踐教學質量取決于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踐教學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質量。因此,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多措并舉,建立一支能戰會教的“雙師型”教官教師隊伍,以滿足專業實訓項目實施的需要。根據當前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師資現狀,要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一是推行和完善教官制。教官制就是在各級公安機關中聘請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在職民警到公安院校擔任教官的一種制度[9]。它是公安院校“請進來”以改進師資結構,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官來源于公安實踐部門,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實踐教學能力強,在實訓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能夠較好地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二是培養“雙師型”教師。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在編在崗教師是專業教學的主體,理應承擔專業實踐教學的重任。針對目前公安院校教師經歷單一,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等現狀,治安學專業教師應“走出去”,通過實習、調研、掛職等方式,積極參與公安實踐,不斷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實踐教學能力,滿足實訓項目實施的需要。3.專業實踐教學制度建設是專業實訓項目實施的保障。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制度對規范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行為,保證實踐教學有序地進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治安學專業應在公安院校有關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專業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包括專業的實踐教學管理條例、實驗室使用規章制度、實踐教學工作量認定辦法和實踐教學激勵的相關規定等,從制度層面規范實踐教學,促使實訓項目的順利實施。

篇(5)

(一)召開寒假安全工作專題會議,安排布置寒假期間部門值班安排及重點工作。要求值班人員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保持高度的責任心,確保校園安全無虞。

(二)部門對兩校區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檢查,有:學生公寓、餐飲中心、鍋爐房、行政樓、實驗實訓樓、實訓工區等,并對假期不使用的教室及實驗室張貼封條。在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處理。如: 2019年1月11號早上,安保處對高新校區進行了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如下:

教學樓:

1.計算機房東側門未鎖。

2.教室546、536、538、534、528、524、520、516、518、512、306、302、220、214、202、204、214、232、238、240門未鎖。

學生公寓:

3號學生公寓有3人住宿,準備當天離校。

(三)結合實際,對全校師生進行寒假安全溫馨提示,通過廣訊通、網站、通知等多種途徑提醒廣大師生注意多個方面的安全,開開心心回家,高高興興過年。

二、寒假期間的工作

(一)寒假期間部門所有保安正常上班,學校正式職工根據值班安排正常值班。值班人員嚴格履行工作職責,認真做好每天的值班工作記錄,并做好校園資產防護及施工安全保障工作。

(二)寒假期間也始終堅持周一晨會制度,同時加強兩校區門衛管理,白天、晚上不間斷在校園巡邏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本部門或有關部門處理,確保假期校園安全。

(三)1月23日,保安對校門口進行衛生大掃除,營造干凈、整潔的周邊環境,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此次活動部門高度重視,部門領導親自進行了活動部署安排,充分動員了部門力量,形成了良好的勞動氛圍。

(四)1月19日,保安在校園各主要建筑入口、出口張貼封條。保安公司負責人親自帶隊,帶領保安檢查各校園建筑入口、出口的安全情況等,然后逐一張貼了安全封條。

(五)1月23日,部門人員參加了站北路秦牛社區消防培訓課。主講人認真地向大家介紹了各主要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強調了春節期間若干消防注意事項。

(六)1月25日,給多層和高層張貼渭南市消防支隊宣傳頁。本次宣傳頁主題是關于電動車消防的,警示在校師生員工及家屬不要在家中、樓道和出入口停放電動車或者充電,樓道停放電動車奪命只需100秒。

(七)1月25日,部門全體黨員進行學習強國APP下載、學習。根據陜西省教育工委《關于推廣使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通知》(陜教工宣〔2019〕4號)精神,全體黨員師生和廣大教職工要用好“學習強國”平臺,積極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活動。

(八)1月27日,開展部門APP使用情況排查,結果報送院辦。根據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排查職業院校使用 APP 情況的緊急通知》的文件要求,加強使用 APP 的規范管理,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九)2月5日春節前夕,部門領導帶隊再一次對兩校區開展安全大檢查,有:學生公寓、餐飲中心、鍋爐房、行政樓、實驗實訓樓、實訓工區等,再次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采取措施保障春節期間校園平安、和諧。

(十)2月4日除夕,部門精心準備了花生、瓜子、方便面、可樂等,給保安發放了節日慰問品,并帶去了學院領導的親切問候,增加了安保人員在學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篇(6)

當前,各行各業對高質量、“訂制式”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解決人才的適用性和專業性問題,一些專業水準高、實用性強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明確的行業統編教材得到大力開發和推廣,其中,有些優質教材還實現了“墻內開花,內外兼香”的效果,贏得了社會受眾的廣泛好評。在諸如“指定教材”“推薦教材”“規劃教材”等各種教材名目的激烈競爭中,行業統編教材因其定位精準、實用性強和不可替代性而獨具特點和優勢。行業統編教材,顧名思義,就是服務于行業發展,滿足行業特色人才需求而組織業內人士統一策劃、編寫、審定、出版、管理和評價的教材,從而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提高行業人才培養質量。在集中和優化教學資源、規范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行業統編教材也為整個行業的人才培養標準提供了相對統一的參照尺度。

鑒于以上思考,我社依托民航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民航行業學科建設的迅猛發展,于2011-2015年在民航特色專業如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選題方面進行深耕細作,推出一批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和實驗實踐類教材。回顧整個策劃出版周期,我們始終不忘,緊緊依托民航行業發展,準確把脈民航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切實做到行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和出版工作真正服務于民航行業發展。

一、全面調研民航統編教材市場――結合行業發展,先從空管專業著手,分步驟實施

由于行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和出版涉及整個行業的需求,在最初策劃階段尤為審慎,首先開展全面市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從全行業發展來看,近些年來,中國民航業作為朝陽產業發展速度驚人,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人才需求巨大,人才缺口矛盾突出。而且在行業發展的帶動下,民航院校的發展速度和招生規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長,為民航行業統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創造了需求旺盛的機遇期。從民航院校建材建設情況來看,民航教材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優秀教材數量大幅度增加,教材質量不斷提升,教材專業門類更加豐富。但就民航每一個特色專業來看,諸如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專業的選題規劃數量和教材建設成果并不均衡;而具體到每個院校,其教材建設和開發重點又各有側重,造成優勢資源分散,對于人才培養的模式缺少細化的標準與衡量尺度。而開發、編寫和出版民航統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克服校本教材或自編教材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并能夠匯聚各院校的優勢資源和最新成果。

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為少走彎路、及時總結經驗,就整個策劃階段而言,我們結合行業人才培B需要和民航特色專業教學特點,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首先采取先從某一成熟學科開始,先期完成后,視市場反饋情況再開始進行其他特色專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經過綜合考慮,確定先從民航學科發展比較成熟的空管專業開始著手。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都在開辦空管專業,而且招生量逐年穩中有增。此外,空管也是民航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簽派員被稱為“不握操縱桿的飛行員”,從業人員數量可觀。這就為民航空管專業統編教材的編寫、使用和推廣提供現實基礎。

事實證明,“空管先行”、分步驟實施是正確的。民航“空管專業統編教材”于2012年首次推出,作為民航教育史上首次具有自己行業特色的專業統編教材,在業內獲得很大關注和引起廣泛響應。

二、緊密結合民航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加強頂層設計,作出總體策劃

在“空管先行”的帶動和啟示下,我們在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特色專業的選題方面進行挖掘。為保持整個策劃工作的系統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在組織民航行業統編教材編寫過程中,堅持以現有各類相關教材為基礎,兼顧區域的技術、設備和人員現狀,結合民航行業新技術、新成果,力爭編寫出針對性強、實用面廣、統一規范、便于使用且品種相對齊全的民航行業統編教材。具體落實如下:

1.注重區分學歷層次,分類建設民航特色專業本科/高職教材

從民航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看,主要以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中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層次。在民航特色專業統編教材編寫過程中,在以提升教材質量為核心的前提下,我們注意區分本科教材和高職教材“質”的不同,亦即文化程度的差異,高職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簡單“壓縮版”。

例如,機務專業統編教材首次推出適用不同教育層次的系列教材,分為“機務專業本科適用”和“機務專業高職適用”。正是這種對于教育層次的精準認識和細化把握,機務專業統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緊密結合民航機務專業本科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要求,在教材編寫上各有側重,機務專業高職教材在編寫原則上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理論知識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重點突出實際操作技能。比如,《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維修與實訓》作為機務專業高職教材,通過大量的實訓操作,使學生逐步掌握民用航空器維修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識、標準維修操作規范和維修工作基本技能。

2.勇于創新,積極開拓新興發展專業教材建設

當前,我國的民航安保工作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已經形成機場公安、地面安全以及空中安保三大安保領域,十支安保力量以及七八萬安保人員的規模。此外,為滿足民航安保人才培養的需要,民航院校也紛紛成立了機場安檢、空中安保等專業。伴隨著我國在機場實施更加嚴格的安全要求,引進更先進的安檢設備,對航空安全保衛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航空安保人員成為很多高等院校要思考的問題。而教材和資源匱乏是當前的最大問題。無論是實踐部門還是院校教育,都急需一套涵蓋增強航空安保系統的認識,介紹國際、國內民航安保法律法規,提升航空安全員綜合素質等方面內容的系列教材。

在此背景下,民航安保統編教材經過全面、系統論證,組織民航五大院校骨干教師參與編寫本套教材。這些教材的系列出版不僅開創了安保教材的編排體例和編寫風格,為民航安保人才培養提供有益支撐,而且從長遠來看必定能為民航安中安全保駕護航。

5.對于社會關注高、參與性強的學科教材,注重增強行業特色和系統建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在近幾年空乘職業受熱捧的驅動下,社會上不少出版社涉足空乘教材出版,并以各種名目參與圖書市場競爭。其中,不乏優秀教材涌現,對空乘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也發現,有些教材由于作者并非民航從業人員,對民航工作流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致使教材的“民航特色性”不足、系統性不強、專業性缺失,直接進入民航課堂教學顯得“水土不服”。而此次空乘專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立足民航五大院校,以“校企合作”為指導思想,由民航院校扎根教學一線的空乘培訓教師和航空公司在職優秀乘務員共同承擔教材的編寫,圍繞空乘職業崗位技能需求來設計教材內容,從而使教材更具有針對性,更加貼近職業崗位需求標準和社會需要。包括《民航乘務概論》《航空運輸地理》《空乘實用中外民俗文化》《民航服務心理學――“理論?案例?實訓一體化”教程》《民航服務禮儀》等教材。其中,《民航服綻褚恰貳斗苫客艙設備與系統》還人選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篇(7)

一、理論認識

(一)實訓基地建設是中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幾年,雖然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遠遠滿足不了產業發展的需要。目前,發達國家技術工人占勞動力的比例高達75%,我國僅占30%左右。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雖然在90%以上,但就業對口率平均僅能達到30-40%,三年就業穩定率也僅為50-60%,學生就業薪金也不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不高、崗位操作技能和繼續學習能力不強是主因。

中職學校為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在實踐教學。但中職教育普遍存在著學校辦學與企業需求脫節,學校自擬實訓項目、實施自我評價,根本無法實現校企“無縫對接”。

(二)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無縫對接的關鍵

實訓基地集教學、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承接、參與企業生產和產品研發,將日常教學實訓融入企業產業鏈,使學校與企業、教學與生產、學生與職業崗位“近距離”接觸。“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本質所在,它增強了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的能力,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與工作崗位無差別的實訓,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實質性對接。

二、實踐探索

㈠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

從概念的內涵來看,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是教學實訓與生產(經營)同步,與技術服務同步,突出實訓的生產性、崗位的真實性、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從概念的外延來看,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是傳統的校內實訓基地的拓展,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高層次培養,是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

1、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按照投資主體,可將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劃分為學校主導、企業主導、校企共建三種模式。

(1)學校主導模式。學校依托自身專業優勢、人力資源和技術實力,建設所有權獨立的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如:超市、網店、賓館等。資金來源于地方財政資金和學校自籌。實行企業化管理,采取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實訓。該模式最大優點是生產過程、教學實訓安排完全由學校掌握,自主性強,方便靈活。缺點是一次性資金投入較多,缺乏企業技術骨干的指導與管理,教師實踐能力提高不充分,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不夠規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2007年,我校注冊成立經貿超市,建立起經營性實訓基地,滿足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專業部分實訓的需要。運營過程中,只有一名教師參與超市經營管理與學生指導,其它包括商品上下架、信息處理、商品營銷、收銀盤點等所有工作都由學生負責。根據教學內容分課程實訓和經營實訓,課程實訓通常集中兩周時間,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技能要點;生產實訓主要安排在第五學期,選擇在課程實訓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頂崗實習,進一步強化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在真實的實踐環境中掌握技能。

(2)企業主導模式。學校提供實訓硬件環境和學生實訓管理,企業提供技術和師資,組織學生進行實訓和生產。學校與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學生入校后,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及教學實訓實習計劃,企業選派技術骨干來校,集中半年實踐指導實訓生產。該模式的優點是技能培養的針對性強,節省教育成本,缺點是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特點使技能培養不能得到全面落實。

我校日文數據處理專業與大連泰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培養協議,確立了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基礎由學校承擔、專業技能提高由企業負責的基本思路,校企共同制定課程實施計劃、實訓實習計劃,明確了日文錄入、日文排版和日文制圖崗位的基礎和崗位技能標準,學校按企業要求配備實訓生產環境,購買高配計算機和高端服務器。學校將前三個學期的

轉貼于

教學與實訓標準分解成階段目標,貫穿于日常教學,堅持日練、周測、月考核、學期大賽的方式對師生予以獎懲,極大地促進了目標的達成。第四學期企業安排技術擔當來校進行實訓生產,通過專項強化崗位技能,學生就業穩定率達85%以上。

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專業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取得的成效更為突出。該專業與大連動漫產業基地中的大連藝美數字有限公司、大連東方龍動畫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實施教學與實訓。堅持小班教學,探索校內師徒教學模式;以動漫產品為核心,突出素材及時性,將企業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引入教學;堅持企業技術骨干擔當專業課教師,指導學生技能學習;堅持6天教學時間,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技術訓練;堅持周測試和月考核,將過程性評價作為頂崗實習和就業安置的重要依據,保證學生技術達標;堅持引企業真實項目入學校,實現課程內容和崗位任務有效對接。學生憑業績表現順利就業,高薪不再虛擬。

(3)校企共建模式。在設備購入、技術支持、課程教材、實訓指導人員等方面,校企雙方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共促共贏。該模式最大優點是降低了實訓教學成本,企業能選派優秀人才投入實訓,教師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缺點是學校安排實訓的自主性降低,生產與教學會有矛盾。

我校船體焊接、船體裝配兩個專本文由收集整理業與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鋼結構制作有限公司建立了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學校為企業訂單培養船舶制造技能型人才。到第四個學期,滿18周歲的學生進入企業,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生產性實訓。2011年該公司成立了兩個“經貿班”,從班長到成員清一色經貿學生,“經貿班”的兩位班長都僅21歲,是企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班長,月薪高達7000元。抓生產的副總經理以及工會主席負責在技術、管理、心理等方面跟蹤指導,“經貿班”的健康發展體現了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2、校外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有兩種模式:一是基地建設資金完全由企業承擔,二是建設資金大部分來自企業,其余部分由學校出資。這兩種方式都由企業負責實訓與生產,學校負責招生、教學和學生管理。最大優點是校在廠中、廠中有校,學生的實訓環境就是將來的工作崗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提升較快。專業教師通過參與學生實訓,大幅提高實踐能力。缺點是學生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難度大;校企在追求教學效果與生產效率中存在矛盾;校企共建校外實訓基地與現行固定資產管理體制間的關系難以理順。

我校休閑體育、航空服務專業由于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需要的資金比較多,職業環境很難達到“真境”,因此,教學實訓基地與合作伙伴共同建設,設在企業內也是一條可行之路。我校航空服務專業主要與南航及國航合作,學生從第三學期進入航空公司的安檢、總臺咨詢、票務服務、貴賓室服務等崗位上輪訓,休閑體育專業按照健體教練和高爾夫球場管理兩個培養方向分別派學生到大連韋德伍斯健身會所和大連紅旗谷高爾夫有限公司進行一個階段的教學實訓后返校,進行理論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提高很快。這種工學交替的實訓模式,使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得以螺旋式提升。

日前,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學生高薪就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學校在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上又推出了嶄新舉措。學校擬承包大連鼎雅會所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由教師與學生一道進行會所的日常運營,以經營實戰實現教師、學生、學校三者共贏。學校還與大連全景陽光合作,將古書籍錄入項目引入學校,讓有文字錄入專長的學生在實習實訓中熟練掌握技能,達到企業標準后“無縫”走上工作崗位。

3、區域共享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作為實訓教學與生產實踐共融的平臺,區域共享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是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所需人才對接的最佳契合點。它基于本地區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區域同類專業共享的實訓基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益,逐步形成實訓與生產相結合的實訓模式,保證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該基地的建設資金主要靠政府投入,在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下,引入企業文化,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最大優點是避免了區域同類專業實訓基地的重復性建設,以高水平的實訓平臺促進師資水平、實訓質量的提高,促進校際、校企交流。缺點是教學實訓安排比較復雜,要統籌考慮教學實訓及其它功能的實現。運行過程中設備的折舊與維護保養、工具和材料消耗的費用較高,導致真正的持續共享存在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㈡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

1、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現代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離不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和企業參與,要使實訓基地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建立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校企雙方必須將眼光放遠放寬,才能保持多方面、多層次的深度合作。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支

轉貼于

支持校企聯姻;行業要主動指導校企合作,制定行業標準。校企合作平臺搭建后,雙方要制定章程和管理辦法,成立組織機構,定期召開會議,達成發展共識。

2、教學管理機制。校企雙方均承擔保障實訓基地順利運行的責任。學校和企業要在充分協商基礎上,確定雙方的責權利并簽訂相應協議,依據協議條款開展深層次合作。

對中職學校而言,要建立起校長負總責,分管副校長各司其職,中層干部和專業教研室主任貫徹落實檢查考核的四級管理網絡。明確教務主任和實訓中心主任、專業教研室主任的職責分工,協同促進實訓基地的運行。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建設、運行、管理、效益目標及規章制度;明確每個專業的崗位能力目標和項目教學實訓目標,制定能力標準和實訓質量評價標準;明確每個專業的培養方向,與企業共同制定有效的生產性實訓計劃;引入行業和企業標準,執行生產技術、工藝流程、質量檢驗等標準,保證實訓產品質量一流。

為保證生產(經營)性實訓的有效運行,學校應設置“校企合作產業部”,負責與行業、企業間的合作聯營、技術開發、財務經營決策,協調校內教學、科研與生產等的關系,保證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有效對接。

3、教學監督機制。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評價不能只由學校來完成,要按照行業、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進學校課堂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我校堅持多方共同參與的綜合評價模式,注重教學實訓與生產實訓的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產品評價、職業素養評價。過程性評價要有點評、有跟蹤、有指導;產品評價要依據產品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嚴格評判,尤其對于特殊崗位的評價要采取關鍵環節不符合標準的一票否決制。

4、財務管理機制。實訓基地的教學設備投入大,設備種類、性能不盡相同,在實訓中產生的消耗和管理成本等凸顯出實訓基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教學設備的采購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設備的運轉、維護保養有專人負責。生產性實訓還要加強成本核算,設立專用賬戶,專款專用, 使獲得的利潤更加切實地用于實訓基地的運轉、發展上。

三、思考與分析

目前,中職教育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正以多種形式迅猛發展,但由于經濟環境、行業背景不同,校企共建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仍有不完善之處。以下僅就建設、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建設性思路。

1、因專業而異,選好建設模式。在2010年國家新專業目錄中,中職學校開設專業涉及類321個專業927 個專門化方向,每個專業的專業技能都有其特殊性,在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選擇上要達到實事求是、科學決策,就需要校企高層領導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為出發點,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深入研究,做出科學發展的決策。

2、科學解決校企雙方開展生產實訓的矛盾。校企合作的基礎是雙方共贏,但由于校、企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標,對學校學生、企業員工在生產實訓中的管理、使用也會存在分歧。解決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換位思考,在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站在對方的角度,得出易于被雙方接受的解決辦法。

篇(8)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筑技術、現代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運用自動化、通信、信息技術等智能化手段,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節能高效、舒適智慧、配置更新,實用愉悅的人性化建筑環境。智能建筑具有系統集成特點,發展歷史短,但涉及范圍廣,進展速度快,是動態和相對的概念,隨著高新技術發展而不斷變化。

產業信息網的《2012-2016年中國智能建筑市場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2012年為861億,年復合增長率為23.2%。如果未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每年保持15%增速,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資占投資額1%,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資總額2013年在830億左右,2015年為1100億左右,2020年將達到4400億左右。隨著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聚焦在新興產業,尤其是信息產業。智能建筑作為智慧城市的細胞,發展勢頭很強。

教育部于2006年在土建類學科開設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希望在培養建筑類人才的基礎上,加強對電氣智能專業技能知識的掌握。我校以此為契機,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著重對智能建筑解決方案的前期設計、工程施工建設到后期的運行維護,圍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運行維護的費用占到全部費用的60%-70%數據分析、人才使用分析,開設智能建筑專業方向,面向建筑、物業管理行業。為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相結合,在對“智能建筑”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以建筑為平臺,依照建設部2003年頒發的《建筑智能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的技術標準要求,住建部2013 年《智能化系統工程運行維護技術規范》,結合《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共同對智能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運維一系列過程形成規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模塊式課程開發,編寫《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教材,探討教材教法,強化智能建筑中智能弱電各子系統的原理、設計與工程實施實踐。加強學生對智能化系統設計、建設、運行及維護中實踐技術的傳授,使本專業的同學獲得對智能建筑的整體體系及系統原理的掌握。我們的課程主要包含了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主要內容:綜合布線系統、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消防自動報警及聯動系統、安全防范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等 。重點講授這些智能系統的原理、組成、設計原則、工程實施及維護運行等,使學生對每一個子系統的原理、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各環節都進行學習掌握,培養建筑、物業管理行業建筑智能技術方面的綜合技術人員。以滿足智能建筑行業不同環節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內容包括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的用戶需求與基本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子系統組成、建筑智能化系統的主要任務、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與會審、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專業協調、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技術要點、智能建筑的建設管理、智能建筑的工程招投標、智能建筑的施工與調試、智能建筑的工程驗收與人員培訓、智能建筑的物業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安全運行等。

建筑智能化弱電系統涉及的知識面廣、工程性強,既要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要把握實踐技能的學習,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歸結的主要問題有:

(1) 《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知識點多面廣,增加了學生對所涉及的技術與系統掌握的難度。智能建筑弱電系統涉及到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對于每一個系統,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原理,還需要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系統的設計,因此學生就要掌握系統的構成、設備的選型,同時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時還要考慮工程實施的具體因素。

(2) 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投入,實訓設備運用與技術升級、更新,教師的知識架構與實踐教學的要求不匹配。學生對這種工程背景較強課程的學習理解與知識掌握難度增加。因此建立并改善專業的智能建筑綜合實驗室對于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課程考核所涉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考核無法展示學生處理工作現場各方面及各種問題的能力,無法完整體現出課程的工程實踐背景。

(4) 學生理解《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所涉及的一些設施與設備還可能看不到、摸不著。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無法切身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進取。

教學實施與改進:

1、緊密結合智能建筑行業發展需要,不拘一格提升教師素質。

結合智能建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需要、人才培養要求,分析《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教與學全過程,根據學院當前本專業建設現狀,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改善本專業教師的知識架構,實行多條腿走路,分幾步落實,聘任本專業專職教師、校內兼職教師、校外兼職教師。

《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專業實踐性強,切忌閉門造車,可以考慮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將智能建筑專業領域業內專家、其他大學相關專業教授、建筑公司負責人、建筑行業協會負責人、系統及技術運維負責人聘為客座教授或者教師。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或者授課,鼓勵一些相關專業的中青年教師轉行,到國內重點大學相關專業進行單科進修,改善行業專業人才運用與學院人才培養效果。

2、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改革為抓手,堅持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

(1)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開展企業交流與合作,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校企合作共同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及開放性開發方法,重構工學結合、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

(2) 通過構建企業崗位認知、理論實踐一體化情境教學、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的完整教學環節,依據“學生培養重在職業能力、內容選擇基于工作過程、教師結構趨于專兼結合、教學環境模擬職業場所、教學方法遵循職教規律”五大核心理念進行教學情境設計,實現職業能力的遞進與工作過程的結合。

(3) 教學項目實施設計采取:設計的學習情景單元,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都在同一實訓場所完成,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實施法來支撐。

(4) 教學考評體系堅持:注重職業能力考核,根據任務完成、項目實施情況等五項指標綜合評定。

實踐教學與效果:

1.優化課程結構,增強課程設置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依照高職教學“必需、夠用”的原則,結合智能建筑專業行業企業人才使用需求,調整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構建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2.改進課程考核方式,幫助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除筆試外,還包括口試(日常提問記錄)、筆記、制定工作任務各項目的獨立作業、現場測試、實際操作等多種綜合考試形式,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歸納總結能力。

3.落實好教學實訓實習實踐過程三階段工作。

(1) 實訓實習實踐前(計劃準備):制訂實訓實習實踐方案;公布實訓實習實踐的行業企業用人要求;宣傳動員,學生結合實訓實習實踐崗位,擬訂實習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責任、義務和權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

(2) 實訓實習實踐中(過程監控):職業道德教育、企業規章制度教育、崗位技術知識運用、操作工藝、技能訓練;教師現場指導學生作業;教師和企業指導學生撰寫業務報告(技術小結和業務總結報告);教師和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每個同學按照所領取的任務在確定的崗位,按要求完成課題和規定的作業文件。

(3) 實訓實習實踐后(評價總結):評價、總結、交流和表彰。

經過多年來對《智能建筑設計與維護》課程的實踐教學,逐步探索對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教學內容的更新,適應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同時,加強教學方式及手段的創新,積極建設小型實踐平臺;最后,完善考核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

注重圍繞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任課老師一直從事智能建筑中相關弱電子系統的實踐教學,并承擔企業項目生產的技術組織、工作,比如安全防范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等,不僅參與這些系統的方案設計與方案評價,而且還到工程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結合智能建筑專業技術運用,開展對一些系統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比如視頻監控中的智能視頻分析、人臉識別等。教師能夠很好地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在課程理論內容授課時,對案例涉及到的典型系統應用來講解涉及的系統原理、設計思想及工程實施。并運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及一些小的故事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并對工程中遇到的可以提升為學術問題的困難傳遞給同學,讓他們多思考,學會從工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路。

比如通過建設社區的安保系統來講解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系統的視頻監控、門禁系統、自動報警、安檢等內容,同時講授安保系統應用的一些新的智能技術比如射頻識別技術、人像比對及定位技術等。通過將教師的技術成果融合到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去,工作促教,項目幫教,教與學促進,加強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智能建筑的蓬勃發展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一個體現,為智能建筑的良好建設、運行與維護提供專業的技術人才是我們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職工作。本文從一個非建筑類工科專業開設智能建筑課程的角度,闡述了我們課程建設的思路以及對該課程實踐教學方法的一些探索,希望對非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培養智能弱電系統相關專業人才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研究設計與實現《電子科技大學》 2008年

[2] 林建軍,金炳堯.基于項目的實驗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5):111-113

[3] 高建華,胡振宇.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建筑技術》 2013年02期

篇(9)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13-01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面向鐵路運輸生產和管理一線崗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英語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各項規章制度和組織管理辦法,掌握鐵路客貨運輸設備、行車設備的操作方法,具備鐵路調車、接發列車、列車調度、客運組織、貨運組織、行包運輸組織等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藍圖和實施方案,根據教務處關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有關要求,我們結合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相關要求和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提出如下意見:

1、將“計算機基礎”,學時由原來的6學時改為4學時。計算機目前已不是新鮮事物,所以,不用花那么多的學時,更多的時間學生可以自己去學習。

2、“應用文寫作”課程從小學就開始學,我們大學究竟講什么,很多內容很不實用,所以建議改革課程內容,課時不超過2學時。

3、在第一學期將認識、頂崗實習與專業認識、安全教育整合作為一門課,只開前3-6周,周學時為2,調整到學期中,與主要專業課適當的銜接,有利于理論實踐相結合。第二學期不變。

4、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就業崗位較明確,男女生適合做的工作分的較清楚,所以建議開設8學時的(系定選修)限選課,一方面是對主要專業課的補充與強化,另一方面,使男生和女生在自己可能從事的工作上多學多訓,而不是隨著男生或女生去學將來根本不可能從事的工作。比如“女生將來絕對不會干調車”。設想如下:

5、每門課程都應該有可展示、可考核的成果。

6、將“鐵路行車組織”(原236學時)劃分成“接發列車工作”、“調車工作”、“車站作業計劃與統計”、“列車運行圖與調度指揮”四門課程(共268學時,增加原因為增加了接發列車的實訓學時,原來非正常接發列車情況講得少)。

7、將“鐵路貨運組織”(原136學時)劃分成“鐵路普通貨物運輸”、“鐵路特殊條件貨物運輸” 兩門課程(共136學時,學時無變化)。

8、將“鐵路客運組織”中“客運服務禮儀”部分作為系定選修課單獨提出來作為一門課,周學時為2,強化學生的客運服務技能。

9、增加“危險品基礎知識”課程,主要是針對學生從事安檢、貨運等工作,需要了解一些關于危險品的知識。

10、增加“站細編制基礎” 課程,《車站行車工作細則》在是車站最基本的規章,學生在校期間接觸、了解《站細》,一方面能強化、應用所學知識去編制《站細》,另一方面也使他們盡快熟悉現場實際。

11、增加“情緒控制與壓力緩解”課程,替代原來的“運輸心理學”,明確課程講授的內容、方向。

12、增加“鐵路客運規章”、 “鐵路貨運規章”,客運、貨運規章都一樣重要,而且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非常實用。

篇(10)

目前高校正在緊追時展的步伐,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到高校很多學科教學實踐中,因物聯網具有實時性、遠程網絡集成管理體系,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物聯網實施可視教學,通過遠程就可以云集實踐操作的實驗數據,促使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更加科學智能化的接受學習知識,使學習的情緒更加積極附有挑戰性和刺激感,促使了高校大學生愿意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愿意演練實踐技術操作。在國家新教改的大方向支持下,在高校高度重視物聯網的背景下,物聯網技術正以自身多元化的優勢,以輔助智能化校園發展、智能化圖書館借閱藏一體化集成管理系統、智能化管理和調度教學設備及設施、智能化校園安全環境監控安全隱患預案系統、網絡遠程技術安全技術健康管理及監控技術平臺以及啟動智能化校園安保等諸多開發實踐應用等多元化智能管理的趨勢,給數字化校園管理與教學帶來了創新式的模式進程,從而促使物聯網技術引領高校智能云計劃管理的實施與廣泛應用。

1物聯網構建管理框架的背景

人們目前熟悉的物聯網(IoT,InternetofThings),最初是由麻省理工的專家提出的集成化智能管理技術,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大眾了解的全面感知技術、安全可靠性遠程傳遞、智能化管理平臺的特點,并廣泛運用在交通及物流、保健安全、智能環境等個人和社會等諸多方面領域。

1.1物聯網進入高校的優勢

目前,我國高校也已經建立物聯網教學管理系別,抽出相鄰專業的教師進行更深度的學習培養,爭取把物聯網技術早日廣泛應用在高校全能教學實踐當中,盡快實現數字化進程管理系統校園。物聯網實現了網絡遠程編程管理數據庫和互聯網技術+設備輔助集成運用實現終端直接管理的人工機控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學管理、遠程網絡繼續教育課堂、慕課、微課、云學習、云圖書館、云存儲、校園內一整套管理模塊等大數據集成智能化管理的實現,大大提高了高校集成數字一體化管理的進程。目前如何采取不同的先進技術手段解決OTO式用戶需求的實體物聯網編程技術中存在的設計框架及程序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外以及中國高校教育各界同仁的廣泛關注,畢竟實戰設計并實施構建完成實例才是培養高校大學生物聯網實驗實訓的技能強化實質。

1.2物聯網在高校運用的意義

目前,我國物聯網已經步及很多領域,高校也正在實施并建設物聯網技術教學結合實踐研發的階段,物聯網以多特色的優勢正在廣泛應用于高校各學科的領域當中。通過實戰教學設計實例,掌握了物聯網中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和無線傳感網的技術特點,總結分析提出了高校依托現有實驗實訓基地,科學合理的搭建智能化實訓實踐管理的系統研究思路,結合實例要求設計出高校智能化管理集成網絡服務傳輸體系結構,初建各種功能模塊的框架。運用物聯網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例操作來運行實訓智能化管理中技術,高科技水平化的提升了高校大學生實驗實訓管理水平模式的發展。

1.3物聯網的三層技術的互聯互通

物聯網具有應用層、感知層、網絡層的實物框架智能化管理的環境條件。一是因此將物聯網的感知層結合RFID標簽技術設計并研發出智能管理實物框架的管理平臺,通過物理儀器溫度濕度傳感器以及煙霧傳感器來采集實物信息的相關數據,繼而獲取實物整體規劃的檔案信息,促使搭建智能化管理框架的優質環境信息。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就是感知層,也就是RFID技術。RFID技術是一項利用無線射頻的空間耦合或反射的傳輸特點來對實物進行自動掃描識別記憶的編程遠程網絡集成智能化管理技術手段,可以結合實物的具體地點、內容、來源等信息借助電子標簽、讀寫器、無線天線基本安裝部件進行組合,使用開發RFID技術開發出適當的數字化管理體系。管理體系不僅能夠提升高校數字化安全管理、加快教學實踐操作的進程、促進高校大學生多實踐多操作的開發技術能力,使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以及日常安全監控全面進入校園整體規模管理平臺當中,促進了高校整體規劃的發展,減少了教學設施及器材調度不當的不利,加快了高校教育體系高科技模式的飛速發展。;傳感器技術只要是借助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是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層和物理層組成。二是物聯網的網絡層則憑借移動通訊網絡、互聯網+、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實現獲得用戶信息、實物管理并監控信息、遠程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系數保障、云計算海量數據的快速存儲和計算的可靠傳遞;三是實戰技術的應用層,主要是構建云計算平臺創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統、采用RFID編程數據設計集成一體化管理系統、多種信息檔案的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通過云計算處理平臺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以及信息共享或互通有無。應用層關鍵技術就是云計算平臺。按照公開服務的標準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種類型。高校教學實體設計物聯網案例實踐中一般是公開的校園信息,人人事管理部門的檔案則是涉及到個人隱私權是不方便透漏的,因此校園物聯網模式多采用混合云的云計算平臺處理實現校園智能化管理系統服務。其主要應用形式可采用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等多元化智能管理形式。

1.4物聯網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及存在的不足

物聯網實施的前提,首先結合高校現有網絡技術的現狀,集中整合不同區域的樓宇進行精準周密的部署,集合功能各異的無線傳感設備,通過有線、無線網絡實現感知信息的傳感互聯互通,集中處理系統中央監控管理中心的數據云集及安全處理編程設置,通過編程語言設計出一整套集成化的智能管理系統,從而實現對高校教學以及綜合管理的監控搭建數據庫管理平臺。物聯網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手段以及涉及到的安裝工具,用其飛速的發展趨勢必將帶給高校教學及系統智能化管理引領一場飛躍的革命。構建物聯網存在的不足:首先是標準問題,這包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集成標準;其次是費用問題,費用昂貴亟需高校領導高度重視資金來源的拓展及取得社會同仁的支持與援助;再次是RFID技術設計編程與網絡安全隱患問題。最后是高科技管理人才的引進,是真正培養高校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方案之一。選派專人經過專業機構培訓、真正學會物聯網技術的尖端部分,回到校園認真負責的開展實施物聯網實戰教學模式構建,把物聯網技術教學打造成職業類高校目前盛行的精品課程,加強學生實驗實訓操作實際演練,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會、學懂、學通物聯網理論編程設計及實戰操作構建完成效果展示等形式進行成績匯報。從多方面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調動學生們針對不同用戶設計不同的物聯網程序,積極調動學生的操作技能實踐性,使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取得同等專業的畢業證和職業資格鑒定證書的同時,真正學會技能走出學校,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技術過硬的技術性人才。

2物聯網技術在高校教學和管理中的廣泛應用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其前景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以及社會需求亟需的重視。物聯網利用校園網搭建平臺構造自動智能化的校園物聯網。通過管理系統對實物的鎖定進行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安保,觸發相應事件預案等,打破以往傳統校園化管理的局限性,促進高校數字化、智能化校園管理的健康發展。具體陳述幾點不同的建議:

2.1課堂教學及時互動反饋

課堂教學互動反饋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及技術深度的重要環節,既有助于教學氣氛又提高教學技術質量。

2.2實時云集實驗數據

高校中存在很多不同類別的大數據,亟需定期進行拷貝及存儲,通過整理大數據的過程中對教學及日常管理也是一項調查研究和驗證的巨大工作,需要由專人來長期管理并實施。

2.3實現泛在學習促進智能化校園建設完成

通過“泛在學習”培養高校師生隨時隨地都利用物聯網進行終端學習,構建成人性化的良好教育環境平臺,盡快實現智能化校園建設體系。

2.4智能化圖書館建設

高校達到評估的標準及規模,就要將圖書館智能化集成建設列在首要亟需解決的問題上來,提高創新服務、提升創新管理、強化創新工作理念,使圖書館從自身到全體整個有一個質量的躍進。

2.5智能化設備監控校園環境

高校內由專人管理的物聯網集成智能管理系統,可以促進高校科學合理的統一調度,有效防止儀器設備的丟失、閑置、損壞等無用現象。

2.6遠程網絡安全健康管理

目前,網絡安全問題已經被高校高度重視,這里面涉及到一些相關的人員信息、檔案信息、財務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安全隱患問題,需要專業技術人員設置高強度的安全管理系統,才能確保高校教學和日常工作的穩定發展。

2.7智能校園安保

高校的安全隱患問題是大問題,比教學事故還要重中之重。做好校園的安檢和安保工作是推進高質量教學的高度保障。

引用:

[1]常杰.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等院校物流實訓中心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12.10.

[2]陳宇.遠距離RFID技術在高校實驗室設備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32):33-33

[3]傅培華.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181-184

[4]張藝萌.基于RFID的高校實驗室管理技術[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5):61-63

[5]董超.RFID技術在開放性實驗室管理系統中的應用[J].制造業自動化,2012(4):55-57

[6]宋遠峰.基于RFID的定位系統綜述[J].數字通信,2013(4):9-13.

[7]楊海英.物聯網技術在高校實驗室管理中的研究[J].復旦大學,2011:

[8]胡蓉.基于RFID的體檔案管理研究[J].檔案與建,2011(9).

[9]王小影.基于物聯網的Web信息數據系的與分析[D].北京:北京大學,2012.

[10]袁亮.物聯網的研究與用[D].北京:中國地大學,2012.

上一篇: 扶貧辦法治工作計劃 下一篇: 銀行入職半年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va午夜在线电影 | 最新在线步兵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 亚洲最大的久久综合网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