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27 03:56: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篇(1)

調查方法:統計、觀察及詢問法

調查人:

1、對于上網,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基本上都會上網,熟練上網的比率也越來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戲、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閱讀或查資料,高年級一部分學生也有意或無意地進入過黃色網站。

3、在網絡中迷戀的、家庭氛圍過于壓抑的那些學生大多選擇去網吧上網。

4、學生上網時間,一般選擇在雙休日、放學回家時,平均每星期上網時間為2-3小時,做到有節制與適度;但有15%的學生癡迷于網絡之中,難以自拔,每星期上網時間至少7小時,幾乎是天天想去。 5、對于上網的感覺,有85%的學生覺得開心、舒暢、爽、刺激。 15%的學生感到沒什么感覺。

6上網的經濟來源。65%是來自于父母給的零用錢或壓歲錢,2.5%的是向同學借的,還有32.5%,都是靠給別的同學抄作業,甚至向別人勒索。

7、父母懂得網絡知識的只有38%;對于孩子上網,持支持、理解態度的不多,僅僅為20.6%,大多家長是見網色變,禁止孩子上網。

調查結論:

1、加強思想教育。網絡帶給了少年兒童巨大而無行的積極因素,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嚴重的消極影響。小學生由于年齡少,辨別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進一步增強。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自律,使同學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別能力。在矯治學生癡迷網絡的行為時,讓他們自我教育,進行自律是很重要的。

篇(2)

一,關于上網頻率和用途的調查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在寒假期間都會上網。上網頻率一般以幾天上一次網居多。上網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5小時。看新聞、查信息、收發郵件、下載軟件或資料、制作主頁、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娛樂休閑等為大學生進行的常規上網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前三者的比率較高,分別占到66%、67%和68%;上網目的只為完成上述內容的某個單項或雙項者占24%,76%的人上網為完成上述3項以上的多重任務。人均電子郵箱2.46個,每周人均收發郵件3.34封。做過版主和建有個人主頁者的比率分別為10%和15%。而在調查的大學生中,男女生的上網情況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數據:

男生女生上網人數情況百分率差異表

上網頻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娛樂 學習 聯絡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上網的頻率普遍比女生頻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兩者大體相同,雖然女生在娛樂方面比男生還多1.29%,但在學習方面卻比男生高15.26%,這似乎體現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聯絡方面,女生的``愛嚼舌頭’’與``重感情’’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調查顯示男生和女生中從未上過網的概率是零,而經常接觸網絡的占半數以上。這說明網絡生活在大學生中已經得到相當的普及。

縱觀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據首位的不是獲取信息,也不是學習,而是娛樂。這也難怪,在這個充斥著誘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東西,作為新一代的我們,還未經歷人生百態,世事滄桑,我們所擁有的閱歷還不能夠使我們在誘惑面前有張有弛,有時寧愿選擇娛樂,滿足一時的身心放松。但這也不是說我們對娛樂的態度應該一見就嗤之以鼻,適當的娛樂是必要的,畢竟娛樂能放松一個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東西輕易能替代的。但世事萬物都遵循著一條不變的道理,那就是過猶不及,娛樂不應該占主導,這就像網絡并不是單單為娛樂而發明的,我們始終都得記住網絡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關于網上聯絡的調查

網友個數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網友,交異性網友者多達65%;有大齡網友者僅占4%,而同齡網友比率高達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關信息是網聊的經常性話題,分別占到63%和53%,同時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對罵現象,分別為17%和5%

看來上網聊天已成為現代大學生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網絡交友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大學生有6個以上的網友,而有兩成被調查者有多達20以上的網友,可以稱這些被調查者已經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建立了一個不簡單的人際網絡。大家似乎對交異性同齡網友情有獨鐘,而大齡網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總體上網聊的話題與實際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與對罵等不文明現象,雖然它們所占比例較少,但反映的問題仍不可被忽視。

三,關于網游態度的調查

1上網與學習 耽誤學習 促進學習 不促進學習但增加綜合素質

6% 18% 81%

2 網絡信息可信度 較高 一般 較底

11% 73% 16%

3 網絡黑客 崇拜 明確反對 有機會也想嘗試

29% 27% 44%

4 網戀 支持 反對 既不提倡也不反對

11% 13% 77%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可能在我們周圍埋下隱患。以上數據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是贊成網游的,積極肯定上網對于提高綜合素質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這些調查結果意味著網絡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網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放松警惕,畢竟網絡是存在風險的。

由于大部分大學生不反對網絡黑客,這讓人對于網絡安全性不免產生擔憂。眾所周知,電腦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運行,里面的重要資料信息可能被盜取,如遇到病毒泛濫,整個感染的局部網絡都有癱瘓的危險,而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將無法估量。

另外,大學生對待網戀的態度比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網戀,多數人持觀望態度。

一些看法與思考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對信息時代這個大潮流下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作了初步了解。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結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擔憂的滯后,也有使人欣慰的進展。總體來說,網絡生活之于大學生利大于弊,大學生對待網絡生活的態度積極向上。網絡還在繼續的發展與完善,就像當代大學生還在不斷的學習和進取。雖然他們都還不夠成熟,但他們都在走向成熟。或許現在還看不到他們開出嬌艷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嘗到他們結出的飽滿果實。

有人曾這樣反駁那些害怕甚至敵視飛行的人,“不是人人都會碰上空難,乘坐飛機比大多數運動更為安全,汽車和火車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難才能‘榮登’媒體的頭條”,于是說乘坐飛機其實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這里肯定上網比乘飛機更加的安全!調查的結果應該也說服了不少網絡者,此次的調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對于網絡的信心,也是我們所樂于看到的。

篇(3)

1.2統計分析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檢測水平α設均為雙側0.05。

2結果

2.1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報告率1876名受訪者中,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報告率為7.94%(49/1876)。不同學校類型、性別、年級及是否走讀高職生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報告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2.2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相關因素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個體因素中上學期間每月可支配費用、吸煙、飲酒、生活目標、抑郁情緒、焦慮情緒、過去1a經歷挫折、對現實中自己的滿意程度、對網絡中自己的滿意程度,家庭因素中母親文化程度、父母感情狀況、對家庭滿意程度、家長過問上網頻率、父母不良行為,學校因素中對教學滿意程度、對班級集體滿意程度、與教師關系、學習樂趣體驗頻率、學業負擔,人際關系因素中人際交往羞怯、關系密切朋友個數、與同學或朋友關系狀態、戀愛經歷對高職生網絡人際關系成癮影響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2。

2.3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相關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有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為因變量(1=有,0=無),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選擇P<0.10的變量為自變量進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于有序多分類變量,若等級分組與logitp呈線性關系,則將其作為數值型變量引入,否則用啞變量進行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方法篩選變量(α入=0.05,α出=0.10),對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有:母親文化程度、過去1a經歷挫折、抑郁情緒、學習樂趣體驗、家庭滿意程度、家長過問上網情況、戀愛經歷等7個因子。過去1a中經歷過挫折且現在已不沮喪(OR=0.463)、抑郁情緒出現頻率低(OR=0.493)、時常體驗學習樂趣(OR=0.525)、家長較少過問上網情況(OR=0.650)均為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保護因素;母親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中專(OR值分別為2.825,2.797)、家庭滿意程度低(OR=1.481)、有戀愛經歷(OR=1.533)均為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危險因素(P值均<0.05)。見表3。

3討論

篇(4)

調查對象:我和全體同學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和采訪詢問。調查表里面的問題涉及到上網時間、上網內容等。

二、調查結果

調查中百分之十二的人從不上網,上網學生中百分之五十八是男生,百分之四十二是女生。男生百分之七十七都是在家中上網;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在網吧上網,而且有通宵的現象。男生一般是玩游戲聊天,偶爾上網查學習資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網,很少有超過五小時的,一般都是在網上聊天,查資料,很少人玩游戲。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

1、小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戲、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學習或查資料。

2、學生上網時間,一般選擇在雙休日、放學回家時,平均星期上網時間為2——3小時,做到有節制與適量;但有百分之十五的學生癡迷于網絡之中,難以自拔,每星期的上網時間至少七小時,幾乎是天天都想著上網。

3、上網的經濟來源,百分之六十五來自父母給的零用錢或壓歲錢,百分之二點五是向同學借的,還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五,都是靠給別的同學抄作業,甚至向別人勒索。

三、我的建議

篇(5)

作為新時代的生存方式,網絡生活正變得普及,它讓我們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隨時參與社會的變遷。而作為時代的驕子,未來社會的主人,大學生是如何運用網絡,如何在寒假這段時間享受網絡生活的呢?這兩種新勢力的碰撞又將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希望與擔憂呢?了解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對于更加準確的把握時代前進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在此將其列為實踐報告的主題,調查了寒假期間部分大學生的上網情況。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上網頻率和用途的調查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在寒假期間都會上網。上網頻率一般以幾天上一次網居多。上網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5小時。看新聞、查信息、收發郵件、下載軟件或資料、制作主頁、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娛樂休閑等為大學生進行的常規上網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前三者的比率較高,分別占到66%、67%和68%;上網目的只為完成上述內容的某個單項或雙項者占24%,76%的人上網為完成上述3項以上的多重任務。人均電子郵箱2.46個,每周人均收發郵件3.34封。做過版主和建有個人主頁者的比率分別為10%和15%。而在調查的大學生中,男女生的上網情況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數據:

男生女生上網人數情況百分率差異表

上網頻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娛樂 學習 聯絡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上網的頻率普遍比女生頻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兩者大體相同,雖然女生在娛樂方面比男生還多1.29%,但在學習方面卻比男生高15.26%,這似乎體現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聯絡方面,女生的``愛嚼舌頭與``重感情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調查顯示男生和女生中從未上過網的概率是零,而經常接觸網絡的占半數以上。這說明網絡生活在大學生中已經得到相當的普及。

縱觀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據首位的不是獲取信息,也不是學習,而是娛樂。這也難怪,在這個充斥著誘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東西,作為新一代的我們,還未經歷人生百態,世事滄桑,我們所擁有的閱歷還不能夠使我們在誘惑面前有張有弛,有時寧愿選擇娛樂,滿足一時的身心放松。但這也不是說我們對娛樂的態度應該一見就嗤之以鼻,適當的娛樂是必要的,畢竟娛樂能放松一個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東西輕易能替代的。但世事萬物都遵循著一條不變的道理,那就是過猶不及,娛樂不應該占主導,這就像網絡并不是單單為娛樂而發明的,我們始終都得記住網絡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關于網上聯絡的調查

網友個數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網友,交異性網友者多達65%;有大齡網友者僅占4%,而同齡網友比率高達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關信息是網聊的經常性話題,分別占到63%和53%,同時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對罵現象,分別為17%和5%

看來上網聊天已成為現代大學生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網絡交友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大學生有6個以上的網友,而有兩成被調查者有多達20以上的網友,可以稱這些被調查者已經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建立了一個不簡單的人際網絡。大家似乎對交異性同齡網友情有獨鐘,而大齡網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總體上網聊的話題與實際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與對罵等不文明現象,雖然它們所占比例較少,但反映的問題仍不可被忽視。

三,關于網游態度的調查

1上網與學習 耽誤學習 促進學習 不促進學習但增加綜合素質

6% 18% 81%

2 網絡信息可信度 較高 一般 較底

11% 73% 16%

3 網絡黑客 崇拜 明確反對 有機會也想嘗試

29% 27% 44%

4 網戀 支持 反對 既不提倡也不反對

11% 13% 77%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可能在我們周圍埋下隱患。以上數據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是贊成網游的,積極肯定上網對于提高綜合素質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這些調查結果意味著網絡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網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放松警惕,畢竟網絡是存在風險的。

由于大部分大學生不反對網絡黑客,這讓人對于網絡安全性不免產生擔憂。眾所周知,電腦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運行,里面的重要資料信息可能被盜取,如遇到病毒泛濫,整個感染的局部網絡都有癱瘓的危險,而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將無法估量。

另外,大學生對待網戀的態度比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網戀,多數人持觀望態度。

一些看法與思考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對信息時代這個大潮流下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作了初步了解。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結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擔憂的滯后,也有使人欣慰的進展。總體來說,網絡生活之于大學生利大于弊,大學生對待網絡生活的態度積極向上。網絡還在繼續的發展與完善,就像當代大學生還在不斷的學習和進取。雖然他們都還不夠成熟,但他們都在走向成熟。或許現在還看不到他們開出嬌艷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嘗到他們結出的飽滿果實。

有人曾這樣反駁那些害怕甚至敵視飛行的人,不是人人都會碰上空難,乘坐飛機比大多數運動更為安全,汽車和火車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難才能榮登媒體的頭條,于是說乘坐飛機其實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這里肯定上網比乘飛機更加的安全!調查的結果應該也說服了不少網絡者,此次的調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對于網絡的信心,也是我們所樂于看到的。

結語

此次大學生網絡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到大學生對于網絡的關注程度,喜好取向、欣賞程度,總體上勾勒出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發覺某些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規范大學生網絡生活。這次活動時間倉促,人手不足,樣本帶有局域性,且參照了相關數據資料,調查方面具有片面性,而評論難免具有推測性質,見諒。

2017年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二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

XX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團委,政教處的呼吁下,我們針對現階段塑料袋使用的問題,開展了此次活動,宣傳環保知識。

此次宣傳活動我們在準備宣傳材料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利用網絡、書刊等方式查閱各種環保知識宣傳資料。現將我此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及心得體會(針對白色污染 )進行分析。

一、我們的實踐過程:

首先,我們來到宣傳臺,認真閱讀了展示牌上的環保知識宣傳,了解了關于泰興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緊接著,我們通過瀏覽網頁,了解了污水處理情況和流程,展望了泰興市未來發展規劃和積極構建全社會關注環保的人文環境、綠色環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 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白色污染經過太陽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

通過這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然而,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我們泰興市,雖然每天都有很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污染作著斗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在此,我建議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時刻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 ,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篇(6)

一、凸顯活動指導,豐富相關經驗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與現實世界對話的傾聽者,因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指導,注重創設積極活動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世界對語文的發展價值,指導學生選擇研究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等針對性的準備工作,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選擇有效的研究方法,解決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總結、反思,提升活動能力,豐富和完善活動經驗。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走進信息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新課伊始,為了讓學生產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信息的積極性,為學生選題制定計劃奠定基礎,教師采用形象化的情境,先讓學生明確信息的種類,如文字信息、聲音信息、影像信息、自然信息等,使學生構建了比較完善的信息體系。接著,學生了解了綜合性活動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及需求,自由組合若干個學習合作小組,引導學生梳理出學習主題。如《平和第三實驗小學水、電情況調查》、《2009~2012年平和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參賽獲獎調查》、《平和第三實驗小學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等主題,讓學生對這些主題進行討論,采用適合本學習小組特長的主題作為活動研究主題,并按學生參與研究的主題內容命名學習小組,教師對于每個活動小組提出恰如其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建議,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分工:做事較為細致的學生負責上網查資料,到圖書館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材料,做好詳細記錄;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采訪工作;思維活躍的學生對活動材料進行整理;習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執筆寫調查報告,讓每一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都有所表現和發展,培養了合作互助精神。同時,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合作討論、制定活動計劃,提出符合生活實際的各種活動措施和建議,最后填寫活動計劃表,確定這次綜合性實踐活動過程。教師的指導與學生主體凸顯和諧統一,豐富和完善學生相關的活動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地開展活動,實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二、整合學科內容,增強探究意識

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主要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流信息的實踐活動過程,可以發展人的言語生命張力和思維活力。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資源,捕捉有價值的學習信息,注重結合生活實踐,由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探究主題,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策略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增強學生探索與研究的意識。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一文,課前,教室布置學生學唱《小白楊》這首歌;學一學怎樣畫白楊樹;上網或到學校圖書館查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模范人物資料,并做成資料卡。研讀文本語句時,教師采取有效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小組閱讀活動中積極探究、討論,運用不同的閱讀形式,展示并交流了課前搜集與文本中心相互關聯的資料、圖片,讓學生對文章中心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閱讀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或以唱歌的形式,或以暢談形式表達了長大對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向往。又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課前,教師布置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材料,學生在搜集材料的實踐活動中,對圓明園的昔日輝煌景觀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教師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和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解讀。研讀文本之后,教師提出:“假如你是下面其中的一個角色,面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你會怎么做?”出示皇帝、大臣、將士、老百姓等角色,讓學生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角色進行演繹,學生演繹之后,在小組中交流角色演繹的體驗與感悟,動筆寫下來,整理通順后,工整地抄寫在課前搜集的資料后面,再獨立撰寫《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教師整合學科內容,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地解讀,強化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實踐活動中生成。

三、注重探究過程,生成活動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注重實踐性,它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實踐中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活動,運用多種活動策略進行探究,在活動中暢所欲言,發表各自對活動探究的見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長處,克服缺點,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展示自我,通過合作學習,協調發展,在探究過程中完成研究任務,生成搜集材料、整理數據、寫調查報告等實踐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這組課文描述了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教師引導學生把“愛我中華民風民俗”的觀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把它化為日常的行為,開展了“緬懷語言大師,弘揚語堂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為弘揚家鄉“林語堂”名片盡自己一份力量。當教師提出這一主題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極高,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并制訂書面活動計劃,然后根據活動計劃實施如下活動步驟:

1.查找有關林語堂的文化資料。先到平和網或縣博物館、圖書館查找有關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快樂的童年生活及他的理論著作等。尋找對林語堂文化了解的人士交談,初步感知林語堂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篇(7)

目前關于此項研究內容的了解:

社會各界對高中學生上網利大還是弊大反映不一,眾說紛紜。各地曾經展開過辯論,許多媒體也都設過有關討論的論壇。但是,無論是辯詞,還是論壇上的留言,大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方人士并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當然也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辦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上網”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人不分種族,地不分南北,無論男女老幼,俊丑與否,很多人議論上網,自己親自上網觸電。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高中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還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沒有?”已成為現代中學生的口頭禪,上網“沖浪”是他們的“新寵”。面對勢不可擋的中學生上網熱潮,如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和規范,已經成為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我們想通過這次高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和研究來了解目前我們學校的高中學生上網的情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審視當前高中學生上網這股浪潮,分析探討上網對我們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利與弊,探討如何對高中學生上網這股浪潮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把它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期望我們的努力能給學校、家長以及廣大的高中學生朋友借鑒,并給上級部門的決策提供一點可資參考的意見。

研究方法:

在調查與研究過程中,我們采取了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座談討論、查閱文獻資料等多種方法。查閱的文獻資料包括網上、書報雜志中的有關資料等等。

研究時間:

主要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寒假時間進行調查和研究。問卷調查情況:

問卷調查的對象是我校高三、高二、高一年級共8個班級的學生,被調查的班級是隨抽的,所在班級的全體同學都參與了答卷。發放問卷500份,收回480分。收回問卷中有380位同學上過網,其中,男生306名,女生74名。統計結果顯示——

(1)上網地點:比例最高的是在公共網吧,占63%(以寄宿生為主,少數走讀生);其次、家里占30%(以城區走讀生為主,占95%;絕大多數寄宿生家里沒有上網條件);第三、學校網吧占7%(學校開設微機課上)。這說明現在上網的地點仍還是在公共網吧里,很多中學生上網并不被家長或者學校老師所知道的。

(2)上網目的:被調查的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還是聊天(42%)、玩游戲(38%)和看電影新聞(12%)。只有8%的同學上網是為了找資料,而查找資料的同學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查找影視明星和歌星的相關資料。在座談會調查討論中得知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QQ號碼。

(3)上網時間:在調查每周平均花多少時間上網時,我們發現380位同學中有160多位同學超過了2個小時以上。個別同學甚至超過了5小時。

(4)上不良網站:調查沒有發現同學經常接觸到同學登陸不良網站,如黃色或者暴力等網站。

(5)上網計劃:座談討論發現,除了少數同學是為了學習查找一些學習資料而上網外,絕大多數同學都無計劃,隨意性大,任意作為,盲目上網。相當多的同學隨大流,有人邀請就盲目隨從。

(6)上網對身體和學習的影響:在身體方面,380位同學當中有126位同學反映自己曾經上網導致眼睛視力下降、體力差、心情郁悶、反應遲鈍、惡心頭暈等癥狀;在學習方面,59%的同學反映上網導致自己學習成績下降,26%的同學認為上網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影響,只有15%的同學認為上網使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了。

(7)了解計算機技術知識與信息網絡技術知識:調查對象絕大多數同學都已經上過網,但是80%以上的同學對計算機技術知識和網絡知識都了解得微乎其微,知之甚少。甚至有45%的同學對網絡知識不感興趣,只是對上網的聊天、玩游戲感興趣。我校高二年級580多位同學參加信息技術考核,一次性通過率不到60%,竟然有260多位同學考核不合格。就是很好的例證。

(8)家長和學校對待高中學生上網的態度:調查中發現有380位同學除了部分班主任和微機老師給同學介紹過一點上網的注意事項之外,幾乎沒有受過其他人的什么正確引導——沒有受過網絡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引。60%以上的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持否定態度,學校教師也認為高中學生上網弊大于利,所以相當多的老師是明令禁止學生上網。

調查結果表明:網絡已經對當代中學生產生了巨大作用,影響了了高中學生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思想意識以及行為方式。但是,我們這些高中學生沒有明確上網目的,上網缺乏計劃,很少人把網絡作為吸取學習手段和工具。一些教師、家長對高中學生上網持否定與反對的態度,而事實是有的中學生對上網入迷上癮。無奈的事實卻是我們必須正視的,是無法逃避的。

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造成高中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高中學生上網的益處、上網存在的弊端、弊端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弊端做深刻的分析和闡述。下面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論述。

造成高中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

通過調查和了解,目前形成中小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中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差,經不住誘惑。目前,中小學生需學習的課程較多,作業較多,因而面臨的壓力也較大。如果不認真聽講,就很難適應緊張的環境。面對大量的作業,又感到壓力巨大,因而畏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難、畏學情緒加大,同時造成心理壓力加大。而網吧內的電子游戲正好為他們釋放壓抑的情感提供了“適合”的場所。中小學生好玩的天性,使他們很快在網吧內找到了樂趣,并且一發不可收拾。就連上課時間也沉浸在刺激的場面中。因而放學不回家平常不想學習的現象就在情理之中,同時,為上網要錢的招數變多也就不足為怪了。

2、家長的管理不嚴。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學會學不會與老師有關。還有的家長認為只要給孩子存上一筆錢,就算對得起孩子,學好學不好無關緊要,因而家長拼命掙錢,而對學生疏于管理。有的家長自己整日在麻將場、撲克場、酒場上轉,哪管孩子的學業和業余生活。對孩子放任自流,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

3、網吧老板的利益驅動。盡管目前針對網吧,政府有各種各樣的規定,但網吧老板經濟效益的驅使,對各種規定不屑一顧。如“不準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網”,可是,你隨便到網吧去看看,上網的大都是十八歲以下的中小學生;“不準十二點以后再營業”,可通宵營業的網吧比比皆是。有的老板甚至鼓勵中小學生從家中偷錢娛樂,有的老板看見學生上黃站也不聞不問。要知道,每多上網一分鐘,老板就可多獲得一分的利益。

4、社會的約束力不強。執法單位不能嚴格按國家的法令辦事,對網吧管理不嚴。有時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只是罰點款完事。還有的只要網吧繳上管理費,就可以大搖大擺地肆意經營了。

由此看來,要治理好這個問題,必須通過社會、家庭、學校等幾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中學生上網的益處

網絡信息化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它促進中學生的思想觀念的更新,如學習觀念、效率觀念、全球意識等。網絡使中學生不斷接觸大量新事物、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的挑戰。著名心理學家楊中芳教授認為:互聯網除非法黃色和暴力網站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外,帶給孩子正面的東西遠遠要比負面的多得多。并且,對當代中學生而言,網絡是不可回避的東西。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注定成為我們當代中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禁止中學生上網,反而對他們的成長不利。那么中學生上網到底有什么益處呢?

一、拓寬視野因特網是一部信息極其豐富的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網絡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資源共享。學生通過因特網以最快的速度隨意獲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態勢等等,極大地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二、加強對外交流網絡號稱“虛擬世界”“虛擬天地”。首先,在虛擬世界里,每一名成員可以超越時空的制約,十分方便地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進行自由聯系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網絡交流的“虛擬”性,避免了人們面對面直接交流時可能產生的摩擦與傷害,中學生上網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外交流的時空領域,實現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其次,現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結構(祖輩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四人,父母二人、孫輩一人),獨生子女為多,生活經歷不同,孩子與長輩往往存在著“代溝”,不易溝通,在家中比較孤獨,從心理上說是最渴望能與人交往的。網絡則給了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和相對寬松、平等的環境。

三、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因特網提供了這個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發展方向,也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利用因特網就可以學習、研究乃至創新,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網上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中學生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一些電腦游戲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拓展當今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15%的人上網而提高了學習成績,這也是我們上網值得驕傲的一點。因特網上的資源可以幫助中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甚至是合適的學校和教師,這一點已經開始成為現實,如一些著名的網校。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許多學習困難的學生,學電腦和做網頁卻一點也不叫苦,可見,他們的落后主要是其個性類型和能力傾向不適從某種教學模式。可以說,因特網為這些“差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天地。

科技發展史不斷證明,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有有益于人類發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類利益的一面。網絡作為信息社會的技術新生兒,也毫無例外地具有這種雙面特征。同時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網絡的特殊性和網絡發展的不完善性,我們在看到電腦網絡對中學生有利一面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它的消極影響,并引起足夠重視。

高中學生上網的弊端

一、網絡信息的豐富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

二、網絡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三、網絡的虛擬性造成中學生社會化的“不足”。

四、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癥狀。

產生高中學生上網弊端的根源

一、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原因

二、互聯網本身原因

三、家長和學校原因

四、社會原因

高中學生上網應該注意的事項

未來的世界是網絡世界,中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主人,掌握相關的網絡知識十分必要。然而,網絡又是個繁雜的“社會”,中小學生上網要防止不良傾向的侵害。

(一)防止上網綜合癥

(二)警惕“黃色”污染

(三)加強道德自律

家庭社會學校以及國家應正確對待高中生上網

一、家長要積極主動關心孩子,正確引導上網。

二、學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加強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

三、建立適合中學生的綠色網站,占領網絡前沿。

篇(8)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6--035-04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網絡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中,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近幾年出現了“網絡世代”(NetGeneration)、“數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G世代”(Google Generation)等詞匯,用來形容那些出生在互聯網誕生之后,對于信息技術非常熟悉,同時又十分依賴于這些新技術的年輕人。在我國,青少年網民(指年齡在25周歲以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2.12億,占總體網民人數的比例的46.3%;其中,12-18歲之間的網民最為集中,占青少年網民總數的比例達到近五成。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行為以及互聯網本身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工具、文化載體和社會交往媒介對青少年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已成為多學科共同研究和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 相關研究綜述

網絡與青少年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共同關注的領域。早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剛剛出現之時,就有學者敏銳地意識到網絡將會對青少年生活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并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

“美國在線”與Roper Starch調查公司合作從1998年開始通過電話對美國網絡用戶進行追蹤調查,在1999年還專門針對9-17歲青少年的網絡使用行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的上網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交流是青少年最喜歡的網上活動;在9-11歲的孩子中,網絡游戲最受歡迎;對于網絡的作用,有44%的青少年認為網絡增加了他們對事物的興趣,39%的人說網絡增進了朋友間的友誼,39%的人說網絡提高了其寫作和語言水平,33%的人說網絡幫助他們在學校表現得更好。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在2001年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個人日記描述相結合的方法,對加州一所公立學校261名中學生(7年紀和10年級)的網絡應用活動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者發現:有90%的青少年回家后會經常上網,其中有40%-65%的中學生幾乎每天回家后都上網;有59%的7年級學生擁有2年的網齡;男女生之間在上網時間和網上活動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交流(尤其是借助于即時通訊的交流)是中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且多任務同時工作是青少年網上行為的主要特性之一;另外,在被調查的中學生中,有5%的學生(大部分是男生)存在較為嚴重的網絡游戲行為。

就國內而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曾連續公布了《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和《2003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西寧、呼和浩特少年互聯網采用、使用及其影響的調查報告》,第一個報告顯示:有76.6%的青少年家里有電腦;上過網的青少年占37.7%;58.8%的青少年用戶在家里上網,在學校上網的占10.8%;青少年用戶大都通過向同伴或父母親戚學習或依靠書籍自學來獲得互聯網知識的,只有不到17%的用戶依靠課程和老師;約40%左右的青少年用戶幾乎不常使用電子郵件;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三個主要功能為:打游戲、聊天和電子郵件。2003年的數據表明,七個城市青少年的平均上網比例為63.3%(比2000年的37.7%有很大提高),但各城市間差異顯著;在家上網的青少年用戶比例最高,為78.6%。家庭是否擁有上網資源與上網吧呈負相關,即家庭擁有上網資源的青少年,越不經常使用網吧;青少年不采用互聯網的原因中,“家里沒有電腦”的比例為44.2%,其次是“學習太緊張,沒有時間上網”(22.1%),“家長不讓我上網”被列為第三位原因(18.8%);青少年選擇互聯網,比例最高的是“滿流的需要”(65%),其次是滿足學校學習功課的需要(50%)、滿足有人做伴的需要(45%)和滿足擺脫孤獨的需要(41%)、滿足娛樂的需要(40%)。

2002年,上海師范大學的研究者對上海市七所中學612名中學生的網絡信息行為進行了調查研究,該研究表明:41%的中學生家里配備了電腦:中學生最主要的上網地點是學校,有19%選擇了“家里”(學生的家庭上網條件并不理想,而蓬勃發展的校園網建設為學生上網提供了便利的機會);瀏覽網頁、下載資料和收發電子郵件是中學生最頻繁實施的網上行為;只有45%的中學生經常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網絡資料,有13%的學生不使用搜索引擎,7%的學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2006年北京大學研究者對北京市中小學生的“網絡文化”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研究發現:互聯網已成為當前北京中小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調查者平均家庭計算機擁有率已達到83.1%,其中82.5%的計算機能夠上網,北京中小學生的家庭計算機擁有率及聯網率遠遠超過國內平均水平,甚至已達到美國2003年的平均水平;北京中小學生去網吧的情況并不像有些媒體所宣傳的那樣嚴重,對于在家庭里擁有上機和上網條件的北京中小學生來說,網吧對于其吸引力并不大;學生們在家里使用計算機時,居前三位的最常做事情分別是:查資料、聽音樂和玩游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C)自2008年開始《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2011年4月的《2010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國的青少年網民(年齡在25歲以下)已占據了整體網民的半壁江山(46.3%),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普及率達到60.1%。在家上網的青少年網民比例顯著增加(86.5%),在學校上網的青少年網民也有所增加,達到42.9%。在網吧上網的比例小幅下降,為48.1%;另外,中小學生網民網絡應用的娛樂化特點比較突出(中學生網民網絡游戲使用率為76.4%);青少年網民在網絡溝通交流上表現得更為活躍,有62%的青少年網民使用社交網站,74.1%的青少年網民使用博客;青少年網民對搜索引擎有較強的使用需求,使用率達84.7%(中學生為85.6%)。

江蘇作為經濟和教育大省,同時也是互聯網發達地區,一直就非常重視青少年的網絡應用問題。自2008年開始,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江蘇省互聯網行業管理服務中心、江蘇省互聯網協會聯合組織江蘇省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狀況調查以及《江蘇省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狀況調查報告》的編撰工作。2008年的首次調查顯示江蘇青少年學生屬于高互聯網普及人群,但互聯網依賴性并不高,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高度滲透到江蘇青少年的生活和學習之中;2010年度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省7—18歲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達95%,是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群體;半數青少年在10歲之前已經開始接觸互聯網,青少年群體接觸互聯網正逐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江蘇省青少年網民對互聯網的依賴性總體狀況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36理安排上網時間,每周上網總時長主要是以3小時以內和3-10小時為主。但仍有部分青少年未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有3.2%的青少年每周上網總時長在30小時以上,有33.2%的青少年經常玩網絡游戲,有8.5%的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時長在3小時以上。

二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以無錫市的中學生為對象,研究青少年群體在網絡應用行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網絡應用行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男生和女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學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對象為無錫市初二(14-15歲)和高二(16-17歲)的青少年群體,研究者以方便抽樣與分層抽樣結合的方式,選取了無錫市2所初中、2所高中進行調查,其中一所為重點學校,另一所為普通學校,每個學校抽取2-3個班級不等,其中包括重點班和平行班。問卷發放時間為2011年3月,研究者到班級當成方法、填寫,并當場回收,共收到有效問卷405份。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信息技術(含網絡)應用的總體狀況、網絡學習現狀和網絡娛樂與網絡交往現狀。

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如下:

(1)初二學生占56.3%,高二學生占43.7%。

(2)男生為55.1%,女生為44.9%。

(3)重點中學學生占56.3%,普通中學學生為43.7%。

(4)互聯網的普及率己達到100%。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1.青少年網絡應用的基本情況

(1)電腦擁有率及網絡接入率

1)94.3%的中學生家里至少擁有1臺電腦,有20.7%的學生家里有三臺及以上的電腦。

2)87.7%的同學在家里有上網的條件(與CNNIC2011年的青少年數據86.5%相近);雖然50.6%的同學表示所在學校也可以上網,但在學校上網的比例只有9.1%(遠遠低于全國青少年42.9%的比例),去網吧上網的頻率很低(4%)。與北京青少年的研究結果相似,中學生去網吧的情況并不嚴重。

3)青少年主要通過臺式電腦(77.1%)、筆記本電腦(53.6%)和手機(39.3%)三大方式接入網絡,還有個別同學擁有itouch、ipad、psp等可以連接網絡的電子產品。大部分同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上網,由此可見被調查青少年的網絡接入條件已十分完善和便利。

(2)青少年網絡使用時間

從調查所在學期的上網情況來看,有30%的同學會經常上網(包含每天上網),有14.1%的同學極少上網;青少年每周的上網時間并不長,90%的學生每周上網不超過15個小時,63.2%的學生每周上網小于5個小時,平均每天不到1小時;但有4.7%的青少年每周的上網時間會超過25小時(其中有2.7%會超過35小時),存在上網過度的現象(與江蘇省2010年的相關數據一致)。

(3)青少年網絡活動

搜索引擎(71.2%,略低于全國青少年85.6%的數據)和社交網站(69.3)是青少年訪問最多的網站,音樂網站(57%)和游戲類網站次之(49.4%),教育、學習類網站為21%;青少年上網經常從事的三項活動為信息搜索/查詢信息、收聽/下載音樂和看視頻,如表1所示。

(4)青少對自身信息技術(包括網絡使用)能力的自我評價

總體而言,有65%的青少年認為自己信息技術能力處于中等及偏上水平,有8.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高手,還有8.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較差;多數學生對于word、excel、ppt等office基本操作都比較熟練,但中學生自認為最熟練的是網絡搜索技能;青少年最熟悉的幾大網絡新事物分別為是SNS(例如開心網、人人網),視頻分享網站(例如優酷、土豆),Wiki(例如百度百科),淘寶,微博以及web2.0,而對于和學習相關的一些網絡新事物都相對不熟,例如腦圖軟件、m-learning、e-learning等等。

(5)信息技術對學習的作用和影響

在對待信息技術的態度方面,有26.6%的青少年比較消極(有3.2%會拒絕信息技術);關于信息技術對學習的作用方面,大部分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包括網絡)對于學校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8.2%認為非常有幫助),但有23.4%的同學認為沒有什么幫助,另有11.3%認為說不清;信息技術(包括網絡)對學習的主要作用體現在擴大知識面(84.7%)、開闊視野(81.3%)、提供學習輔導材料(67.3%)和解決學習中的一些疑難問題(65.4%)。

(6)對信息技術課程及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滿意度

有20.3%的中學生對學校開始的信息技術課程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并且認為所在學校有54.3%的教師的信息技術處于中等偏下和很差的水平。

2 性別與青少年網絡應用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性別與青少年每周上網時間、對待信息技術的態度、信息技術技能的自我評價幾個方面都顯著相關。

(1)性別與每周上網時間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女生的上網時間比男生要少。

(2)性別與對待信息技術的態度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女生對待信息技術的態度比男生要消極。

(3)性別與信息技術技能的自我評價也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即女生對自身信息技術技能的自我評價要低于男生;就具體的信息技術技能而言,男女生在視頻編輯、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維護技能方面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男生的技能要高于女生。

此外,在性別和網絡活動的關系方面,性別與搜索/查詢信息、網絡學習、玩游戲及網絡社區活動都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除網絡游戲外,女生在網絡搜索/查詢信息、網絡學習和網絡社區活動的頻率上都有高于男生。

3 年級與青少年網絡應用

(1)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家庭擁有電腦情況(初中生明顯優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網時間(初中生明顯早于高中生)及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滿意度(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滿意度更高)方面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但在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自我評價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初中生的整體評價甚至比高中生要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并沒有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提高。

(2)在具體的網絡活動方面,年級因素和看新聞、收發電子郵件、網絡社區活動三方面在0.01水平顯著相關,高二學生的活動頻率都遠遠高于初二學生。

4 學校性質與青少年網絡應用

(1)與普通中學學生相比,重點中學學生家里擁有更多的電腦,家里能夠上網的比率更高,第一次上網的時間更早(P

(2)在具體的網絡活動方面,兩類學校的學生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重點中學學生在信息搜索/查詢(P

四 研究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研究結論:

(1)無錫市青少年的網絡接入條件和設備都已具備且非常便捷,互聯網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開的重要部分,但青少年網絡應用的娛樂、社交特點較為突出,在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社交方面應用較廣,可見互聯網的娛樂性是目前吸引他們使用網絡的重要動力之一。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6-0236-02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以其不可阻擋的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上網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面對網絡,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作為學校,作為教師,該怎么樣引導學生,該怎么做呢?下面就中學生上網引發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學生上網情況分析

以下是某縣城中學進行的上網情況調查。在三所中學和一所高中發放433份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上網的主要目的。玩游戲占48%;聊天占24%;查資料占16%;其他占12%。雖然在上網原因的選項里為了“查閱資料,增長知識”的比例較高,但聊天廣交朋友、玩游戲、排除寂寞“打發時間”之和卻達74%。

2.每月上網的費用。本次調查問到的上網費用主要是指那些經常在網吧上網的同學每個月的上網花費。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每個月的上網花費最多為150~200元之間,中學生每個月的上網費用支出集中在50元的比率達71%。每月支出在150元以上的學生比率相對較小。

3.上網的經歷。“是否有過曠課上網吧”問答中有1%的學生回答有曠課上網吧的經歷,“是否有過在網吧過夜”問答中上有4%的學生回答有過此經歷。

通過以上調查,不難發現:青少年上網活動以娛樂為主,網絡利用水平較低;每月上網費用的支出從哪里來?對沒有任何收入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引發犯罪的根源。另外,不加選擇地上網,不但影響了學習,也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中學生上網引發的犯罪

【案例1】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17歲少年小新(化名)兩年前開始沉浸在網絡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小新整天沉迷于網吧,經常偷錢。一次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后,上網的欲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爸爸月初給奶奶的生活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

【案例2】女生與網友離家出走。

我校二年級學生王××,女,16歲。該生自青春期以來,表現叛逆,與雙親關系緊張。不喜歡學習,為了打發時間,常留戀網吧,在網上尋覓良友。不久,結識了一位男網友,兩人相約廝守一生。常在周末隱瞞父母,借口到同學家玩而與男友約會。曾經不辭而別,與網友外出長達數周。問及與網友約會之事,該女生并不否認,稱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體會不到被愛的感覺。父母和學校多次勸解無效,最終退學。

以上案例說明,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學生的思想單純、防范意識淡薄,容易被錯誤的信息所迷惑,不健康的網站和暴力傾向的游戲,致使許多學生沉迷網絡,失去理智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再說目前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隱患重重,不良廣告充斥信息領域,學生沒有安全的信息環境。學生希望通過QQ等在線軟件進行心靈交流,對網絡的虛擬化感到新鮮,對網絡這種開放化感到自由,于是難以控制個人的情緒,過度的自由造成對網絡的沉迷和依賴,久而久之,網絡使學生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進而導致學生的犯罪。

三、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14歲未滿18周歲在校中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未完全形成。如何培養信息化社會的合格人才,使他們在具有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能夠在信息的大海中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法制素養,這是每一個信息技術教育者都需要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課堂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效開展法制教育是最好的形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法制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信息法制和計算機軟件安全條例等相關內容的教育,讓學生在信息獲取、應用、處理、加工和表達時能依法進行,讓信息化時代更文明、更自由。

四、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策略

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實施法制教育的目的。學生的自身發展需要信息法制意識,他們是未來信息化社會的人才,社會信息化需要有信息法制意識的人才,未來的社會生活與信息息息相關。沒有信息法制意識,便沒有信息安全,學生的學習生活也離不開信息法制的權利和義務。

1.將法制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習慣養成中,樹立學生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教師就得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如讓學生形成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設備的良好習慣。不至于出現:那個學生把鼠標弄壞了、鍵盤的字母鍵弄丟了、直接拔電源、亂刪別人的東西……養成課后關機和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平時要求學生不瀏覽不健康的網站;在硬件方面嚴加控制,盡量少讓學生玩無謂的聊天和游戲,通過機房管理軟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學生不在網上亂發違法的信息,全面提升法制意識。

2.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法制教育。很多學生會認為網絡是自由的,可以在網上隨意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網絡上的違法犯罪行為如同現實生活中的違法犯罪行為一樣最終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一切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在網上仍需要堅持,虛擬并不代表虛假。上課時加強法制教育,提醒學生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不剽竊他人信息作品的內容;不使用盜版書籍軟件光盤;對于作者聲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見;等等。

3.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學生僅僅具有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識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的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網絡上的自我保護,增強使用網絡的安全意識。如:注重自己郵箱密碼、相關帳號的保密;在網絡上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和相關情況,不盲目參與網絡發起的活動等。

總之,學生的人生的教育是教師的終極目標,既然人們賦予我們至高無上的稱號,我們就要認清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把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放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豐富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抵制精神污染。如何讓即將融入社會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養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正確地去獲取和處理我們所需要的信息,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積極面對。只能正確引導,而不能強迫。要在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下,從我們每一節計算機課中、每一次上機操作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范。

當然,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并不僅僅靠教材、靠教學內容、靠規則、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它需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來完成,這樣才能有一個和諧、健康、穩定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崔愛善.琿春市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R].2007.

篇(10)

        在21世紀網絡信息時代,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因特網的不斷推廣普及,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社會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也逐步深入到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小學生健康與成長的問題不可忽視。根據cnnic 2011年1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國上網用戶數已經達到4.57億,其中青少年學生的比例占到了27.3%,即目前我國將近有1.25億中小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由此可見,互聯網對小學生的影響正在迅速增強。

        魅力無限的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助于青少年拓寬視野,掌握豐富、最新的信息,但同時,也會傳播一些不良信息,“誘使”他們沉溺于網絡,荒廢學業,從而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小學生利用好互聯網,防范互聯網對小學生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呢?

        一、膠南地區小學生上網的現狀

        自互聯網登陸膠南地區以來,經過近年來的迅速普及推廣,廣大青少年已經成為了網民的最強主力軍,而小學生使用互聯網的基本情況主要有:

        (1)根據膠南地區小學生上網情況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小學生上網較為頻繁的人數比重占35%,偶爾上網的人數占57.5%,且上網人數和頻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2)上網的時間段。據調查,小學生上網的時間一般為晚上或者周末,其他時間段較少,占32.5%,平日晚上上網的占18.23%,有空就上的占9.12%;

        (3)每次上網的時間,大部分在一個小時左右大約占64.1%,上網在兩個小時左右的占19%,在寒暑假上網時間更長,有的甚至晝夜不下線;

        (4)互聯網功能的使用情況。小學生上網玩游戲的人數占上網人數的56%,可見目前大多數小學生使用互聯網的主要功能僅限于玩游戲,很少用于學習和獲取知識;

        (5)家庭態度及學校教育。家長對小學生上網持“不管”態度的有15.38%。

        二、互聯網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拓寬了思路和視野

        互聯網以其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信息資源,能夠方便、快捷地為小學生提供各種信息,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娛樂的心理需求,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使思維更加活躍,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可以說,互聯網為小學生開辟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

        (2)網絡交往可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由于互聯網具有前所未有開放性,使得小學生能夠打破時空限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層次地獲得豐富的信息、觀念及生活方式,突破傳統狹隘的人際交往局限,形成開放、獨立、個性化的人格,這為小學生健康成長、后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夯實的基礎。

       2、負面影響

        (1)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對著電腦的青少年的視力比其他的青少年的視力要差。一些眼科專家認為,每天長時間的對著電腦可能會誘發各種相關的眼科疾病;而長時間的上網以及不正確的坐姿則會不利于小學生的身體發育以及骨骼發育。

        (2)容易造成網絡綜合癥

        首先,互聯網上的信息過多,有有利的,但是又不乏不良的信息,如果接觸過多,不可避免的會對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潛在的負面影響。其次,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迷失自我,許多青少年因此荒廢了學業,得不償失,甚至還扭曲了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次,互聯網導致青少年人際交往的障礙。最后,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三、防范互聯網對小學生健康負面影響的措施

        1、加強引導,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的使用水平和安全上網的意識

        要引導小學生正確的認識網絡、使用網絡,減少在網絡游戲和聊天上浪費的時間,逐步加深對計算機使用的相關知識的學習,避免網癮的產生;同時要提高小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水平,在網上了解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變化成果,學會更高效的查閱信息,最終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做一個合格的網民。

        2、多多開展課余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生的課余生活越是豐富,學生放在網絡的時間就會越少。多開展文藝工作,多多鼓勵學生參加文藝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團隊精神和榮譽感,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這些課余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求知欲引向正確的軌道。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愛國情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使命感,逐步樹立遠大的政治理想,積極向上,加強其自控力。

        3、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和溝通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就要時刻的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關注學生的動態,正確引導,不要采用暴力,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使學生自己明白網絡是一種學習的工具,上網要能夠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用來打發無聊的時間。家長要和老師一起幫助學生,促使學生養成控制上網的好習慣,知道上網該干什么,又該有多長的時間。要做學生的支持者,鼓勵他們加強自律意識,提高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使得網絡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好助手。

        4、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經歷過挫折和磨難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艱辛,才會更加的珍惜生活,珍惜時間。所以適當的挫折可以使學生變得成熟,明白網絡世界的不真實性,明白生活無法逃避,網絡只是怯懦者的選擇。要想在社會中生存下來,就只有勤奮工作,踏踏實實學習,踏踏實實做事。

參 考 文 獻

上一篇: 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下一篇: 電工培訓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久久丝袜熟女国产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一卡二卡三 | 一本久久a久久免精不卡品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