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4: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體育教學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程教育中擁有主動權的一方,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的習慣。而體育教育也更要追隨教育改革的步伐,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體育教育更是從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出發,幫助學生鍛煉心智,加強體育鍛煉,并且能夠培養學生訓練和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一、初中體育課教學案例
1.跳繩練習。教學要求:分組式群體活動。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從基礎練習開始,按基礎不同分組,設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組練習行進間跳繩,也就是邊跑邊跳;第二組練習原地換腳跳、編花跳或兩人編花跳或兩人一組一帶一跳;第三組練習前搖雙腳跳或前搖單腳跳;第四組由我親自帶領練習原地的跳繩、起跳、停繩。
2.案例分析。課程的安排體現的是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并且,這種自由結組的方式能夠幫助加強學生間的各種溝通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體驗到靠個人的力量是局限的,讓學生充分感受自主和合作的樂趣。這樣平等、信任、民主的課堂,讓學生的親自體驗勝過任何教師的單純講解。
二、目前初中體育的狀況
1.目前學校的教育實施由于場地不足,資金短缺等問題,制約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體育器材不夠完善,可能一些學校只能提供給學生簡單的體育課程訓練。一旦這些簡單的游戲訓練不能滿足學生更高層次的追求時,體育教育就會停滯不前了。
2.學校忽略對體育教育的重視。一些學校體育課程的安排時間較少。通過查詢,我們發現現在初中體育課程安排的學時過短,甚至有的學校臨近期中期末考試時間,將體育課臨時改換為其他主門課程,這樣已經影響了體育課真實作用的發揮。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課可上可不上,也沒有考試,最終也會變成其他課程的自習課。這些陳舊的觀念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新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影響體育教學的改革,給學生也灌輸了一種“分數第一”的概念,而忽略了身體素質。
3.學校教師的教育過程較為松散。目前,一些學校的教師,在體育課程的教育中是一種放養式教育,課前導入,讓學生簡單的跑圈、拉伸、熱身,然后解散自由活動,體育課也就成了學生放松隨意玩鬧的時間。對于一些習慣足球、籃球的學生來說,是個練習鍛煉的好時機,可是對于一些本身就缺乏運動神經或是不習慣運動的學生來說,身體素質鍛煉的機會就相對于他人減少了許多甚至沒有。
4.面對案例中的教學情況,也有可能出現個別學生只是沉浸在游戲中,而忽略了教師提倡的在學習中不斷加強自身鍛煉,尋找學習方法的要求。
三、根據案例與目前學校體育教育狀況相結合所提出的幾點建議
1.教師首先要樹立明確的體育教育理念,打破陳舊的教育觀念,重視學校體育教育的功能,增加體育器材,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學校也應該關心廣大體育教師的生活,了解他們內心的需求,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
2.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對體育教育合理的認知,讓他們意識到通過體育鍛煉和訓練,能促進人體結構的發展,增強體質,促進智力發展。依據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今時代的體育教育應主動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讓他們了解體育對生活的重要作用,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了解學生內心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內容。師生間的互動是雙向過程,對教學對象充分了解,教學工作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漸趨于成熟,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又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對癥下藥,像案例中所指出的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安排。
4.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識的不斷革新。社會發展不斷進步,學生對追求新鮮事物的步伐從沒有停止過。任何知識都有生產、發展、老化的過程,一旦教育方式和知識過時,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和要求時,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教學過程就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充分利用新時代的產物,使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綜上所述,我們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幫助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體育教師也要根據科學社會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對體育教學進行不斷更新。
參考文獻:
本次課是中學體育與健康的一節創新課,教學內容選擇武術套路教學及表演,教學對象是初中的學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武術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協調性,靈敏性,在練習中與同伴進行協同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他人評價、和教師評價,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武術套路教學,從而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本次課強調”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操縱和駕馭一堂課.教師將幾個獨立的武術套路動作如”弓步沖拳”、”馬步沖拳”、”馬步橫打”、”彈腿沖拳”制作成卡片并發給學生,同時進行適當的演示.然后將學生分組進行自主練習,最后完成一個連貫的武術套路片段.通過本次課的教學練習,培養學生自主練習、自主創新、團隊協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本節課中學生的表現很積極,各小組都積極進行創意,也就形成了在本節課中得到的意外收獲.
1.案例概述
這是本人一次武術課的教學情景,當時的情景大概是這樣的:首先 ,我提問”大家都看過《霍元甲》吧,知道里面的迷蹤拳嗎,還有《天龍八部》里面郭靖耍的降龍十八掌嗎?”話音未落,滿場的學生互相比劃著”迷蹤拳、十八掌”,滿場好不熱鬧…接著我控制下了場面”今天我不是讓大家學這個的,我也不會這些.但是我可以讓大家自己也來設計一下武術套路,讓你們過把像霍元甲或是郭靖這樣的'武林高手'隱”.于是全場頓時安靜了下來,紛紛期待著這一節課的開始.接著我較為仔細的示范并讓學生跟練了這四個單一的武術套路中的動作,并詳細地介紹了這些動作的發力順序、用力特點和做該動作的時機.待學生熟練的掌握了以后,我將學生分成了6個小組(女生由于人數較少由原來的兩小組組成一組),并要求學生要在6-8分鐘時間內,將今天所學的4個單一動作中選擇任意3個或3個以上的動作,組合成一組連續、完整、合理的武術套路,然后由每小組推薦幾名同學”上臺”表演,在每組表演結束后,由場外各個小組的小組長和我組成的的六位評委現場評分.最后再選出今天得分最高的一組武術套路進行推廣教學.
”時間到”我將學生集中起來,并讓六組的學生圍成一個六邊形的”比武臺”進行武術大比拼.首先上來的是男一組,他們推薦出來的是個小個子.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平時看起來的文質彬彬的他竟很有架勢的比劃出:抱拳-馬步-馬步右沖拳-馬步左沖拳-馬步橫打-轉身弓步沖拳-彈腿沖拳-抱拳.剛一結束,同學們紛紛叫好,同時場外的五名裁判也都亮出了9分和10分滿分的高分.看著此時的情景,讓我很受鼓舞:”其實學生還是喜歡這么上體育課的”.由于很多同學要求還要再欣賞一下剛才這個小同學的表演,于是我提議他在武臺上領著大家再做一遍,大家都很開心的跟練了起來.同時配合上我的講解,很快的,同學們就熟練了這套由自己設計的武術套路.此后連續好幾組也上來表演了自己的武術套路,也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后輪到第6組的女生出場,只見這女生一上來就是個外擺腿-馬步-左右彈腿沖拳-左右馬步橫打.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整套動作同樣也非常流暢,并贏得了滿堂喝彩.裁判也紛紛打出了很高的分數.最后經過全班的討論,大家一致推崇由第一組選送上來的武術套路作為本堂課的武術套路的推廣套路.
整堂課就這樣伴隨著笑聲和鼓掌聲下來了,并且我在每個節目結束后都會進行小結和評價,指出其優點和不足.直到下課鈴聲響了,學生仍意猶未盡.
㈠ 學習內容:
(1)游戲:模仿各種小動物
(2)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㈡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躍的動作。
2、學生能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
㈢教學設計:
讓每個學生通過唱中游、游中練感受到愉悅,在愉悅中初步掌握"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簡單的動作方法,同時在激活思維、拓展能力過程中體驗合作
創新、成功時的心情,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㈣ 片段介紹:
1、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⑴ 課堂常規,明確學習內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戲:模仿各種小動物,隨音樂跟教師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躍: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⑵ 唱兒歌進入情景探究學習自主學練知識技能評價。
⑶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維,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戲:模仿各種小動物,創編各種跳的方法。
⑵ 唱兒歌分組游戲能力拓展創新能力評價
⑶ 學生展示創編內容。
4、穩定情緒,恢復身心。
⑴ 放松:聽音樂、師生共同舞蹈。
⑵ 小結:師生共同講評。
二、案例分析
這節課教案編寫的主要特點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技能的學習時,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不喜歡呆板,愛模仿,也善于模仿的特點,本課用小游戲的形式出現,有利于調動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覺感受,經過思維在大腦中形成表象,通過親身體驗后,教師再適當予以點撥。通過教師的引導、創造情境,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發展兒童的多種能力,使體育課在愉快、歡樂中完成。融學習、鍛煉、娛樂為一體。
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和創新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課堂上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我表現,努力創新,從而在課堂上教學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了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在學習方法上,本節課運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主動實踐中提高能力,運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為主線,運用情境,回歸生活,變化場地等組織形式和手段,迎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他們在樂中鍛煉,逐步適應群體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把教材和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案例反思
學生不喜歡單調枯燥重復的動作技術練習,我們只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參與興趣,才能牢牢地“拴”住學生。在本課教學活動的實施中,為了突破學生被動接受較具常規傳統的教學模式,我特別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把游戲和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輕松地進入角色,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師正確示范影響下可以造成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氣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動作技能的積極性,以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小學生尤其如此,當學生看到教師的正確、漂亮示范后會情不自禁的模仿。教師的動作示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引領作用。在做示范的時候動作要準確、規范、優美,把教學重點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的動作展現得淋漓盡致清楚明白。
一、設計說明:
學習階段:水平四
學習目標:與他人共同完成體育活動任務及武術自選拳動作
學習內容:武術自選拳、游戲《沖過封鎖線》
本課的設計思路是讓每個學生隨教師學會規定的自選拳動作,并自我創新,培養其協調運動能力,民族精神。以活潑多樣的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游戲的參與來體會體育活動帶來的“”。
二、教學背景:
1、指導思想: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2、課程價值: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
3、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內容主教材為武術自選拳,搭配教材為游戲“沖過封鎖線”,通過對自選拳套路的學習,了解武術的基本動作中所含的攻防意識,提高對武術學習的興趣,樹立健康、正確的武德。另外通過游戲練習,主要是提高奔跑能力及反應速度。
4、學生分析:本課內容適教于初一年級學生,學生在心理很大程度上還處于小學與初中的過渡期,所以活潑、好動、求知欲、模仿等相對來講要高于高年級學生。
5、教法適用:結合年級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示范、講解、鼓勵、掌聲等手段,另外,音樂進課堂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形式,特別是在武術教學過程中。
三、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
運動參與目標:培養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在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中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身體健康目標:發展體能,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培養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心理健康目標: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2、教學準備:籃球場一個;音響一套;扣式話筒一個;沙包或紙球100個;游戲場地一個。
3、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情導入。
在歡快的音樂聲當中,學生隨著教師進入課堂,在教師的帶領下做準備操,同時通過音樂和教師的激情言語讓學生在心理上主動地過渡到體育鍛煉中去。
第二步:體育游戲《沖過封鎖線》。
如附圖在平坦的場地上,畫一個“已”字的長尾巴圖形,可根據人數多少,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游戲,每組的人數可以是幾個人,也可以是十幾個人。另外選4個人為投手,如上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其余每個人手持“軍事情報”在“已”內順箭頭向“已”字中心跑進,可用急停、躲閃、跳起等動作躲過投手投來的沙包,跑到“已”字中心小紅旗所在位置,將“軍事情報”送達后,順原路線跑出圖形為順得通過。在跑動中被沙包擊中的同學,則應退出游戲。跑動中也可用手接住投手投來的沙包向前做三個分腿跳(即上前跑一步后,雙腳起跳,兩腿伸直向體側分腿)后俯身從兩腿中間扔出,若被投手接住則該同學退出比賽,如沒有被接住則可繼續進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若游戲的同學被投手全部擊殺,則比賽結束,可另換投手重新開始游戲。
游戲規則:(1)4名投手只能向面對的方向投擊,而不能向左右相鄰的方向投擊;(2)根據跑動者在“已”內的位置,投手可向左右相鄰的同伴傳沙包,讓同伴去投擊跑動者;(3)投手左右不得移動。
游戲建設:(1)場地視人數多少可大可小;(2)“已”字的尾巴視運動量的大小可長可短。
注:甲、乙、丙、丁為4名投手所處的位置,“已”內的跑道寬為1.22m。
第三步:學習武術自選拳。
動作名稱:1、起勢 2、格擋沖拳 3、彈踢沖拳 4、馬步沖拳 5、并步勾手 6、弓步推掌 7、勾手彈踢 8、馬步橫打 9、虛步亮掌 10、收勢
教學方法:1、教師示范、講解 2、集中、分組、散點 3、學生示范 4、教師巡回指導
運用與手段:1、集中觀看武術教育片 2、展示影片《黃飛鴻》片段 3、學生自創動作
展示成績:1、隨音樂全體展示學習內容 2、分組展示、相互比較 3、分組展示創新動作,并給予評價 4、教師領做、集體表演(插播音樂)
第四步:意念放松法。
全體同學成圓形站立,雙眼微閉,全體放松,隨著輕松的樂曲,放松學生各部位。
第五步:下課。
1、教師總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 2、布置下課后內容 3、師生相互行禮再見 4、值日生收還器材。
新課標指出: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師生共同探求知識生成和發展的動態過程。而傳統人數眾多的班級教學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只能從大眾化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也是產生后進生的死角。小班化教學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充裕的時間、空間及資源,那么在初一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尤其是在初一新生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來實現體育課堂的全員真正參與,是我們體育教師在小班化教學實踐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案例描述】
小班化教學主要是指人數低于30人的班級名額配置,學生在小班化的活動之中能夠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為了更好地展現小班化體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本次研究設計了“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案例,具體情況如下:
一、準備部分
播放《灌籃高手》的主題音樂,然后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說出你知道的NBA籃球明星?
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他們的籃球技巧嗎?誰最會遠投?誰投籃
最準?
同學們議論紛紛,教師肯定大家的熱情。
師:下面誰能用老師手里的籃球給大家做一個籃球技巧?(不允許投籃表演,模擬動作就可以。)
生代表表演。
師:這節課老師要教給大家一個新的技巧“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下面老師先表演一個(師表演)。接下來再請同學們看錄像“體前換手變向運球”,請同學們回答:這項技巧中有什么特點呢?從這些動作之中你發現了什么呢?
生討論。
設計意圖:第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聽到音樂后學生擁有了較為高昂的體育運動精神,同時也體會到了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大家走入趣味化的體育空間,進而減輕了對籃球技巧訓練的難度感受。第二,引發了學生的關注,自主發現問題。教師讓同學們說出籃球明星,學生的關注度被吸引過來,同時也就更為重視這些籃球技巧問題,能夠仔細觀察、自己揣摩,進而發現其中的問題,找出巧妙之處。
二、基本部分
1.練習運球
師:下面我們來分小組吧。(師按照不同的層次分成三個小
組,每小組8人。)接下來各個小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運球練習任務:任意運球、球繞環、原地單手運球、運球急停急起。怎么練習各個小組討論一下,組長到我這里來匯報。
小組長:A組采用了每人每種練習三次的方法;B組采用了每人練習一次,優秀人員示范幾次的方法;C組采用了組長示范,然后各人練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考慮要讓學生能夠形成足夠的體能訓練,并保證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根據各小組的方案進行自主練習,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2.“體前換手變向運球”講解
師:剛才我們進行了許多練習,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體前換手變向運球”練習了。
老師邊示范邊講解,明確“拍球轉體、跨步換手、保護加速”的動作方法。
生:分兩邊看示范聽講課。
師:下面小組內練習,不理解的可以觀看錄像。
設計意圖:保證了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教師也要深入各個小組進行隨時觀察,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得到練習的機會,并對錄像內容有相應的指導。
3.練習展示
各小組練習基本動作之后,教師讓各個小組同學進行展示。先由一個隊運球,其余兩個隊評價,加上自我評價的分數得出總分。練習部分是體育課堂的重要內容,需要我們全程進行指導,這也是小班教學的優勢所在,可以讓每位同學得到充分的指導。
4.技術提升合作
師提出:從原地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到行進間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從無人防守下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到消極防守下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再到一對一體前變向運球突破上籃,逐步鞏固技術。請各小組的同學自主練習,分別設計攻擊、防守雙方,注意前臂與手腕要控制好出手力量,然后進行練習。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參與活動。生小組內練習,教師指導。
5.游戲活動
師:同學們知道奧運會的標記嗎?
生:五環。
師:下面我們就畫一個大大的五環,然后玩一個游戲。各個小組的同學要越過障礙,跑完五環,用體前變向運球穿過或繞過一個個障礙。
各小組:自己利用體育器材共設置五個障礙。
游戲開始,記錄時間和障礙越過的情況,評出優勝者。
設計意圖:以上這三個部分都屬于練習的內容,但是第一部分是技術提升的練習,因此要求各小組必須盡快完成,而且教師也要做好指導工作;第二部分則屬于游戲活動,為了凸顯體育的趣味性,教師請各個小組的同學自己設計障礙內容,使得學生感覺到了課堂教學的愉悅感受。
三、結束部分
師:同學們,讓我們隨著“拍手歌”的音樂節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學生們圍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悅,模仿動作,完全放松。教師小結、點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布置課后內容,安排器材回收。學生有序歸還器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后自覺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注意科學鍛煉的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有助于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作為一名長年在農村中學任教的體育老師,目前自己工作的學校條件、師資情況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現狀很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只是做做準備活動,做做游戲,打打籃球,完了學生在操場自由活動,這也的的確確是當前大部分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真實的現狀。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很多人對偏遠農村中學的體、音、美 三科教學戲稱為“唱音樂”“玩體育”“畫美術”。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十分清楚地寫著: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可實際狀況卻不完全是這樣,現在大部分家長只去重視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很少有人去關心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事情。但是,體育重要嗎?當然是很重要了。
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呢,因此,我針對初中生身體和心理特點設計了若干個教學小案例。
二、體育教學案例在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效能分析
1、從思想上以動機教育促學生創新教育。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標不同,形成的目標過程結構也不同,往往影響著體育鍛煉的效果。目標明確的學生會在種種體育活動中堅忍不拔,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和過程更具有創造性,進行擴散思維練習。如:學生參與過程-----發現問題------小組合作探討-------分析并處理過程------匯報結果。此方法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擴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勇于創新,樂于創新。
2、從內容上創設情景進行創新教育。
案例:立定跳遠教學
教學初一學生“立定跳遠”,可采用小青蛙找媽媽的線索:
(1)開始就引導學生成為一只可愛的小青蛙,在找媽媽的途中遇到小動物,指導學生模仿小動物作準備活動。
(2)遇到小河,要踏石過河(專項準備),要過比較寬的河,進行立定跳遠的訓練,看誰的本領學得快。
(3)小青蛙學到了本領勇敢地過了河,在稻田里消滅害蟲。于是,他們拿起武器(小沙包)去消滅害蟲(投準)。
小青蛙終于找到了媽媽,與媽媽一起載歌載舞(放松活動)。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初一學生好奇、善于模仿的特點,并巧妙地利用游戲代替枯燥的動作技能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是整個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
三、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要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創造的小個體,要從小激勵每個學生有創新的欲望。
案例:玩呼啦圈
一般在玩呼啦圈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腰間轉動,而我卻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式開動學生的腦筋,進行各種思維活動。
1、擴散思維:圈可在手上、頸上、上臂中、膝中旋轉,也可單腿進行等。
2、求異思維:呼啦圈擺在地上一個個相連,可進行單腿跳練習或單跳雙落練習;一組學生手持圈豎成一排,另一組“鉆山洞”練習;等等。
經過以上的創新練習,學生由乏味變成興致勃勃,大大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能的動作要領,注重學生體育知識的增進和道德的養成,更要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是他們成為學習和鍛煉的主人。
案例:學習彎道跑的技術
在彎道跑技術講解中,先不講課示范,而讓學生先進行練習,在練習中體會彎道跑技術。在跑動中提醒學生注意直道和彎道上身體姿勢的變化,在彎道上左腳和右腳著地部位,兩個手的擺臂幅度大小,最后讓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體驗得出彎道跑的技術要領,教師適時進行表揚鼓勵,認可學生的能力。學生自己歸納,自主學習,又得到教師的認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彎道跑技術的學習,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五、準備活動與整理運動的創新
準備活動的熱身操節奏要稍快,把身體充分活動開。整理運動的運動要柔和緩慢。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分組進行編操,一組準備一套熱身操,在音樂伴奏下跳,充分活動身心。
案例:放松“照鏡子”
游戲由兩人一組,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動作,要求好像“一個人”在照鏡子一樣。
通過游戲,使學生放松了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了他們的表現欲望。
結合新課標理念和“二期課改”精神,我們認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并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自主空間,提倡“玩中學、玩中練”;讓小學體育課堂回歸學生的生活,在師生教學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體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他是一種在戶外進行的教學雙邊活動,學生需要通過各種身體練習,達到思維與活動緊密結合,體育知識和技能緊密相連。其次小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各不相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第三要根據新課程精神和教材特點組織教學。教材內容豐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教學技藝在師生教學互動中生長
1、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起點
課堂不僅是建構知識的平臺,也是人際交往的場所。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有強烈的欲望,有積極的情緒,有充沛的精力與體力;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迸發思想火花,產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愛師生關系,營造融洽、和諧的運動環境,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首先必須開闊心胸去理解學生,然后再敞開胸懷去關愛學生,這是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首備條件。教師要利用生動親切的語言渲染課堂環境,“蹲下身”和學生在“同一個高度上”活動,逐步將自己融入孩子們中間,像一個和平使者用智慧傳遞知識技能,用愛心連接學生之間的情誼。
那是二年級的一節體育課,教學內容是立定跳遠和接力跑游戲。做完準備活動后,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開地練習立定跳遠。突然,一名學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張運他一次也不跳,還故意用小石子砸我們。”我問:“他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這個張運是個很淘氣的同學。“他還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聲說,語氣有些憤怒。當我帶著怒氣走向張運的時候,卻看到他那若無其事的樣子,真想好好批評他一頓!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評過他,但卻不管用,為何不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呢。我靈機一動,想先聽聽他的心理話。于是我走到他身邊,撫摸著他的頭,溫和地對他說:“為什么不和同學們一起練習,你看他們練得多認真、多歡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誰叫他們嘲笑我呢!”說話間表露出一副無所謂的神情,說完轉身過去,背對著我。我愣了一下,問:“那你體育課想活動什么項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們快!”“跑步?行啊,一會兒就有接力跑啊!”我說,“我要和他們單獨PK”他說。他是想單獨挑戰其他小朋友,那就給你個機會吧,我說:“好!你去準備吧,一會我給你個機會!”接力跑前我專門安排了這次挑戰賽,結果,張運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課時,他樂滋滋的,我抓住時機與他談了心。后來,張運同學還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給孩子一份理解和關愛,他就會對你產生依賴和信任!作為體育教師就應該敞開胸懷愛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召他們,他們會逐步接納你,更加尊重你。這樣的例子發生了幾次,我總是把握時機,與孩子們走近,與他們成為朋友。
2、玩耍,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玩是兒童的天性,課堂教學中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為了讓孩子喜歡體育課我以“游戲”為“家常飯”,以“競賽”為“家常菜”,力圖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樂。
記得那是我從中學轉到小學上的第一節課,教材是立定跳遠,我采用較為“程式”的方法進行技能教學,結果學生練得垂頭喪氣。課后我經過與同事交流,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積極調整,第二堂課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樣是立定跳遠課,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一上課我就問:“同學們,今天想不想做游戲?”同學們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游戲,叫做‘剪刀,石頭,布’。我接著說:“游戲的方法是這樣的:各人自己找朋友,兩個同學一組,先設置好起點,然后通過猜拳‘剪刀,石頭,布’來決定勝負,贏的一方雙腳蹬地向前跳一次,輸的一方原地雙腳向上跳一次。每五次為一組,最后看哪人離起點遠,距離者勝,距離最遠的將贏得全班總冠軍。大家一聽游戲中還要比賽,一個個躍躍欲試。一會兒各自找到了朋友,學伴間玩得既緊張又活潑。一會兒找同學測量,一會兒找老師評判。15分鐘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大家練得滿頭大汗。這時我再評價同學的跳躍動作,請做得規范和跳得遠的同學出來示范的講評……通過這一競爭性的游戲,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課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學生看似玩,實際上做的是雙腳用力蹬的立定跳遠動作;形式的變換,讓他們在歡快中達成了教學目標。對于孩子們,這種教學方法遠比教師不斷地講解、示范,學生排著隊不停地輪流練習要強得多。從孩子們的笑臉上,我能感受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
這次教學啟發了我,后來我通過合理的創編、科學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戲性、競爭性強的學習內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識和運動技能,在玩中逐漸養成自主意識、紀律觀念和組織能力。
例如:球類教材是低年級重學內容,既是發展學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力量、靈敏、協調等體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規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孩子們雖能掌握部分技術動作,但學練的積極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此不疲。我通過查閱資料和自我創編,我把小籃球的運、傳、投編成兩人或集體練習的游戲,并制訂簡單的規則,以比賽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練技能。
3、自主,教學互動的發生點
給孩子們空間自主選擇內容,是體現課堂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師生互動的出發點和生長點。其一是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低年級小朋友年齡雖小,但興趣廣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應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打破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都由教師組織,師生一起做同一活動的做法,而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由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現自己的特長,為終身學習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二是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 間。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學,就給了部分學生表現的良機,就如有的學生很想成為運動員,就大膽邀請老師參與他的活動,通過表現來實現他的愿望;有的學生想當小老師,就組織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來練習,培養了組織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習時想出了新花樣,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那勁別提有多得意了。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孩子。
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二年級的體育課,原本的教學計劃是前滾翻和迎面接力游戲。在上完了前滾翻練習后,我就準備組織迎面接力跑游戲,卻發現由于幾個學生病事假,各組人數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練過幾次,如果還是按原來的分組賽跑,勝負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說:“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有能力、也肯動腦筋,本課還有15分鐘時間,我想讓你們自由支配,但有個主題,那就是快速跑;還有個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樣,并注意安全!”同時又說:“有什么要老師幫忙的盡管找我。”這樣一說,全班同學一下樂開了花,紛紛按照他們自己商量好的活動方案活動起來。不一會兒,幾個同學跑過來說:“老師,我們想賽跑,你來給當裁判,好不好?”我馬上答應了。別看他們人小,比賽起來可不含糊,跑起來還真像個小運動員,有一股拼勁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學對我說:“老師,我跑得快,我想參加學校田徑隊,你看我可以嗎?”“當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勁,我想將來一定能成為出色的運動員。”其他幾個同學也說:“我們也要參加田徑隊。”看著孩子們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開心!再回頭看看其他孩子,一幫幫、一群群練著自己喜歡的項目,一個個都特別帶勁。下課前5分鐘,我引導他們對游戲活動進行了總結,個說得頭頭是道。
原來的教學預設被打破了,臨時生成的主意卻得到了許多意外的收獲:同學們練得有組織、有方法;有的學生想成為運動員;還有的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
4、期待,教學成效的增長點
體育與其他科目一樣,學生存在先天體質、能力和心理上的差異,要清楚地認識到體育“后進生”才是最需要體育和多參與鍛煉的人。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來彌補或消除“后進生”的缺陷。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可以簡化要求,使其在初步體驗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樹立信心。特別要提出的是,對個別因為身體因素不能達標的學生,可以選項測試,防止發生因測試不合格而對體育課產生心理陰影,久而久之他們會遠離體育活動與課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稍有進步時,當學生順利完成某一動作時,一顆為學生著想的心,一個充滿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總能讓其體驗到進步的愉悅和成功的樂趣,倍感自信,激情滿懷。
例如:在上跳高課時,一個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總不敢跳,反復說教仍然畏縮不前。我就請來班上個頭最矮的女生張小文,講明讓她做陪練的道理,讓小文來做陪練,把橫竿換成了橡皮筋,并將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過的高度讓她試跳。當她第一次跳過橡皮筋時,我立即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并鼓勵她繼續努力。這時李玉琴臉上的表情明顯由恐懼變為驚喜,又跳過一次后逐步身體放松了下來,跳高動作也逐漸成型。這時候我一邊鼓勵她一邊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經過一次次練習,張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興致卻越跳越高,第二課堂課時主動向我提出要將橡皮筋換成竹竿。就這樣,李玉琴在我和同學不斷的鼓勵中,在不斷的練習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過竿動作最漂亮孩子。
體驗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險,能給孩子們帶來沖動和動力;而不斷地體驗進步或成功,就會使孩子們不斷朝著新的目標邁進,尤其是集體競賽性活動,尤其能體現這一點。
5、開發,教學素材的生長點
課堂教學不能與生活割裂開來,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學更應該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體育教學素材的組織、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在學練課本知識技能的同時,將學生與大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校園、學生與家庭及自我的關系融入課堂教學,在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對待生活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新課標實施以來,我的視野拓寬了,總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學習目標大膽開發教學資源,因而許多新的教學內容也就產生了。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注意就地取材,貼近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到操作的簡便易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例如:為了讓學生在復習立定跳遠時做到積極緩沖、落地輕巧,我設計了如下的生活場景:體育老師領著學生“外出郊游”,大家來到一個郊外池塘邊,老師讓學生觀察樹葉的形狀,聆聽落葉的聲音。然后在音樂聲中,用讓學生用繩子擺成各種形狀的樹葉,老師讓學生站在“池塘邊”用立定跳遠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樹葉”上。這時老師問:“我們腳下的樹葉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應該怎樣上去?”同學們熱情高漲,齊聲回答:“動作要輕巧!”老師帶著學生在歡樂的“池塘”中盡情玩耍,從1人練習到2、3人組合練習,從跳一張樹葉到連續跳幾張樹葉,學生們玩得高興極了。這樣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遠教學中,產生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
學校的教學設施是有限的,可是師生的想象是無限的。平時,我很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一些競技運動項目加以教材化開發,設計出一些適應小學生活動的內容、與學生活動能力相適應,產生了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習內容。如:我針對學校乒乓球球臺數量不足、學生乒乓球技能較差的實際情況,將球和球拍移出球臺,圍繞球和球拍創編出單人、雙人、三人和集體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型練習和游戲。這樣,既豐富了活動形式,又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再如把學生日常喜歡的玩具、喜愛“九子”游戲引進課堂,并引導學生利用玩具作為創作元素進行游戲活動形式創編,從而不斷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為學生的體育活動服務。
三、結語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體育教學更是一門探索不盡的藝術。新課程呼喚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長。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梳理和提煉,形成課堂教學“敘事”,反饋到教學實踐之中,提升教學水平和技藝,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的興起發生在近幾年,它的興起可以說使得教育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極大地滿足了當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并且在課程開展過程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綜合性思維,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很多教師在開展體育人文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案例教學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以發展的,教育工作者發現其在體育人文社會學教學過程性的應用是能夠起到有效作用的,從而使得教學能夠穩定開展。
1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的特點及進行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1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的特點
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不僅是一種體育課程,它的提出是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社會學、自然學及技術科學的研究,旨在利用這些理論性研究對體育教學的開展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從而提升體育課程教學的效率。這門學科顧名思義就是將體育與社會活動聯系起來的教學,它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其中最基礎的就是體育原理和體育社會學,另外還包括健身學、體育產業與經營等,這些都是將體育與社會活動進行有效結合的課程內容。就學科的發展方向來說,它主要往體育經濟學、社會體育發展及體育法制建設等方向發展,這是這門學科作為一種具有社會性質的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將它與一般的體育教學區別開來。
1.2案例教學法在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中應用的必要性
在當前的體育人文社會學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對它的研究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和想象空間,因為它是近幾年才在部分地區開始實行的學科教學。對于這種新興的并且綜合性又比較強的學科就應該應用綜合手段開展教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本身是與社會活動有非常密切的關聯的,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同樣綜合性較強并且能夠結合真實的社會活動和實踐的教學方式,在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中的應用就能夠使得學生利用自身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對理論知識有更加詳細的了解。綜合性知識的教學結合社會活動相關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其在課程本身意義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獨特的理解,并且能夠投身于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將其當做一種社會技能和實踐,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2教學案例的開發
2.1教學情境的應用
在開發教學案例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明確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就一般的情況來說,在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中應用的教學案例是需要以情境設置為基礎的,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能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而情境的應用則能夠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對于綜合性課程的教學來說無疑是一種取得教學效果的最佳方式。在開發教學案例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學生熟悉的社會活動和理論知識,將其帶入教學情境中,從而達到提升體育人文社會學教學效果的作用。
2.2多角度思考
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自己尋找的案例的內容,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多角度地分析案例,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看待和理解教學內容。雖然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地位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在體育人文社會學這種綜合性較強并且對教師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學科來說,在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依然是作為主體存在的。教學案例實現其價值的方式就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一定程度的體現,并且最終取得有效的結果,這種價值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嚴格把握案例的重點,在實踐過程要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身的教學方式,并且教師要針對案例教學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反思,給學生提供真實并且距離較近的案例,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真實感受。
2.3教育目標的實現
針對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來說,雖然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但是這也是有一定的條件和前提的。當前,我國在開發教學案例這方面,資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匱乏,因此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選擇合理的案例,使其能夠符合學科教育的目標。案例教學法本身是具有較強的多變性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這種多變性進行控制,雖然教師的教學具有多種目標定向,但是在應用案例教學法開展實際的教學時,教師就要把握案例教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連結的關鍵,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2.4提升案例研究和開發的積極性
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中的案例研究自課程開展以來就被視為學術界的研究重點,但是在實際研究案例的過程中,部分研究人員持有的態度是比較懷疑的,因為這項研究的經驗有限,并且是一種新興的學科,因此在學術界就會出現較多質疑的聲音。在已經開展體育人文社會學這門課程的學校中,大部分都是將其放在層次比較低的學院,因為這種經驗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在很多學校都是被排斥的,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其在學校中的開課并不能給學生帶來實質性的學習成果,甚至對學校的發展沒有根本的意義。要改變這種認知,最基本的就是讓課程研究人員清楚地認識到這門學科對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引起學校的重視,提升案例研究人員的積極性,使得案例研究和開發能夠更上一層樓。
3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法
3.1啟發誘導
在開展人文社會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的具體方式,只有應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重點并不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課堂教學,而是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啟發誘導,這既是區別于傳統教學的地方,也是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教師在體育人文社會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要充分應用學科特點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作用,通過對學生進行誘導,開發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當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喜歡和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地觀點,并且通過相互交流提升自己對課程的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誘導,從而提升學生之間的討論效果。
3.2精選案例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這是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一點。雖然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但是在應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應該避免一些內容過于繁雜的案例,而應該遵從案例教學法的案例挑選原則,選取一些內容豐富但是不繁雜,并且篇幅比較精悍的案例。
4結語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科中的應用對課程教學的開展是有重要作用的,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實現案例應用的目的,采取正確的方式開展教學,達到體育人文社會寫學科的綜合性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劉飏.案例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0):92.
[2]任曉峰.案例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大學教育,2016(6):45-46.
隨著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的形式下,對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發展改進也就勢在必行。而體育學科在發展過程中更多的育人價值也被不斷發現和證實,并且體育學科的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自身學科的特性,技能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并行給體育學科的教學帶來不少的難度,并且在教學效果的關注上也開始從技能學習效果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兩方面進行總結和關注。因此,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的能力不可避免,以期望一線的體育教學形成一種以研助教、以教驗研的新型體育教學摸式。大多數一線體育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反思和總結,將具體的教學行為與理論實踐聯系起來,以給教學行為賦予不斷更新的理念,便于在以后教學中更好的完善教學實踐,提升教師教學的合理性。
1.案例研究的定義
案例是架起一座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吳義昌(2004)案例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教育事件,就是教師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實踐過程,一般以記敘文的載體表述出來。張夢中,馬克•霍哲(2002)“案例研究是一種運用歷史數據、檔案材料、訪談、觀察等方法收集數據,并運用可靠技術對一個事件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帶有普遍性結論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自我或他人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的總結,以便教師能更好的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而案例研究另一面對教師進行實踐反思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借助案例的研究、開發、運用來訓練和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實踐性智慧的自主發展。
2.進行案例研究的相關能力培養
我國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素質方面普遍存在著教學能力和教學意識不強的現象,這主要是由體育教師的來源和有關體育的教育意識所決定的。因此在進行案例研究時,對廣大體育教師特別是基層體育教師和學歷較低未能接受完善的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操作兩方面能力的培養就顯的勢在必行,不過在能力培養的方式上可以因地、因時、因人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以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2.1案例研究的理論學習
任何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都必須有教學理論的支撐和指導,這樣才能在實踐過程中能更好的完成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而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對案例研究的把握,研究的對象是具體的并且有個性化特征的人,就更難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掌控和把握。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案例研究,必需是在對理論掌握的基礎上,對案例研究進行前期的設計并且有在研究過程中保持靈活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案例研究,達到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2案例研究的程序
開展案例研究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更需要一些開展案例研究的技能。通常案例研究開展需要的技能被概括為“提問、傾聽、觀察和檢測”。也就是的撰寫案例研究計劃書,為了能使自己研究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例可學等,就必需擬定案例研究計劃書。一提出研究問題,往往案例的選擇是取決于研究的問題,也就是有方向才能前進。二把握理論主張或研究目的,只有把握和陳述一些理論主張,才能在研究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三對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殊案例以便能把案例數據與研究問題聯系起來,形成針對性的研究。四運用案例數據撰寫論文或對理論進行定性的論證。
3.案例研究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3.1有利于體育教師案例知識積累
體育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存在著不同,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要求就存在著多樣化的特征,而對體育教師的知識儲備與知識結構的要求也決定對體育教師的知識來源必需是多種方式并存的。體育教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實踐性教學過程,體育教學在實踐過程中首先離不開原理規則性的專業理論指導,同時由于體育教學其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和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等,就必須要求教育者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和智慧。教師在教學中大量的教學案例產生正好是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案例知識的來源,體育教師通過對眾多教學經驗的審慎篩選,并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使教學經驗能更好的作為案例知識充實教師自我的專業化知識結構中去。體育教師案例研究的加強同時也能為教師之間實踐教學的分享交流奠定知識儲備,為青年教師步入和適應教師崗位提供學習的模本。促使體育教師群體在一定的區域內能夠聯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和提高的職業學習共同體,每個教師都能為教師群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實踐智慧,而自己又從他人的實踐智慧中得到啟發和教益。
3.2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
體育教師在進入工作崗位,不斷促使自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教師如能具有一種反省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師作為教學的實踐者和執行者,在教學后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思考,以便對教學做出改變,力求避免出現教學的某些困境和失敗。而案例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正是促使體育教師選擇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對其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總結,使體育教師對過去的實踐進行深入的反思。同時體育教師再將自身的研究付諸文本,這一過程將促使教師的反思更為自覺、更加深刻。
3.3有利于體育教育相關理論的發展
目前,通過學習和研究發現,我國的體育教育理論研究發展與體育教育實踐存在相脫節、相分離的想象,而唯物辯證法認為,理論引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離開了實踐,理論將成為無根浮萍,成為空中樓閣。而案例研究特別是證實性的案例研究,體育教師通過自己的典型案例及理論的分析,用實踐的實例證明一些教育理論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實用性,引導其他教師學習這些教學理論并在教學中運用該理論,以便為教育理論的修正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實踐支持。另一種體育教育理論的來源是對西方等先進教育理論的引進,這就可能由于我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經濟、文化、地域、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差異,以致缺少這些教育理論在本土化過程中缺少生存的土壤,出現教育理論的實踐過程困難的問題或者這些理論只能在學術圈里運行,無法付諸于實踐。而進行探索性的案例研究能夠把這些理論請入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可能推進理論的突破,能對西方的教育理論的本土化進行探索和完善,通過案例研究總結與分析,促使西方教育理論在本土的實踐和升華。
3.4促使先進的教育理念
進入課堂并且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把先進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對外來的教育理念,進行本土化的驗證是非常有必要的。體育教師通過對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及在課堂的反思、分析、診斷,將具體的教學行為與理論實際聯系起來思考,理論聯系實際,給教學行為賦予嶄新理念,促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外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過程。
3.5體育教師教研能力與教研
活動的實效性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通過調研發現一線的體育教師在脫離大學培養之后,知識的更新與轉化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來源方式就必需改變,沒有了高校專業教師的教授,改為同專業教師的相關交流和學術期刊閱讀的知識獲取方式。教學實踐中具有帶表性的案例就成為教師間分析、診斷的對象,這就需體現出一線教師需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深入的解析課堂的教學內涵,真正的分析和診斷自我的教學行為。案例研究付諸書面的形式,又能教師間相互獲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真正體現教研活動的作用性和實效性。
3.6為體育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實際案例
在整個社會都在強調能力的現狀下,縮短課本課堂知識與實踐能力之間的距離是在今后的教師教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國大學師范專業的體育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直存在著一種現狀,即看重學生專業理論的知識、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造成畢業生進入教師崗位后缺少教學手段和方式的現狀,這種現狀的出現時在培養過程中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案例的記錄、分析可以將真實的教學情境帶到這些師范生的教學活動中,師范生可以在對教學案例的共同觀察、分析中,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真正的教學案例中,潛移默化的將體育教育理論、理念和專業知識運用其中,也有助于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為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4.案例研究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總結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中推崇的新課程指導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理念,這些新型的學習理念在步入課堂,真正融入體育教學過程,需要理論研究者、理論的實證者、理論的實驗對象以及理論的實驗環境等多因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形成一整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教學方式的研究在理論和實驗兩角度的定量研究基礎上,同時也必需推行案例研究的定性研究,以使新型的學習方式更好的融入實際的教學環境,也使案例研究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意識、教師的應用能力、應用范圍等得到提升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夢中,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論[J].中國行政管理,2002,01:43-46.
[2]包德明.體育教學案例的研究與撰寫[J].中國學校體育,2014,02:80-81.
[3]陳大偉.教育案例研究的深層意蘊[J].人民教育,2013,22:41-44.
[4]徐碧美.如何開展案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4,02:9-13.
[5]吳義昌.教師案例研究芻論[J].教師教育研究,2004,03:32-36.
[6]夏正江.從“案例教學”到“案例研究”:轉換機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02:41-46.
[7]施小菊,張華光.《中學體育教學法》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546-1547+1550.
一、問題的提出
案例研究這種教學方法發端于西方社會,具有現代意義的案例研究教學法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國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例如,英國學者經過研究之后,特別強調了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它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盡快地掌握體育的知識和技能。美國的Michael Leeds等人則對案例教學在體育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實證研究。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體育理論課程的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自上世紀80年代案例研究教學方法引入我國以來,國內許多體育專家、學者對此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例如,李為敏、王韶玉等人以體育案例教學為例,對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而姚利對德國的體育教學案例對中國體育教學的借鑒作用進行了比較詳盡的研究。統計發現,許多學者對案例教學在體育技能等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這些研究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高校相關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
總的來看,案例研究在我國高校理論教學中的歷史卻極為短暫,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時間更是短少。盡管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經過學者們不懈的探索,在案例研究教學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諸多問題。比較典型的是,目前國內體育領域案例教學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技術教學方面,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研究尚顯薄弱,研究深度和廣度明顯不足;關于案例教學在體育經濟學課程方面的教學研究更是鮮見。基于這種狀況,本文擬以體育經濟學教學為例,對案例研究在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深入分析,期望有助于我國高校中體育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案例研究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在本文中,所謂案例教學,就是指案例研究,或者案例教學方法。它是指在學生掌握了有關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根據專業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借助于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環境中并進行討論、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等環節來達成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
體育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非常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由于當前我國體育理論課程分配的學時非常有限,并且大多局限于教師在教室內的課堂講解,致使學生無法了解體育產業實踐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更不要說去解決這些問題了。大量的事實證明,使用傳統的體育理論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體育經濟學學科性質的要求,更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實用性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而案例研究在體育經濟學教學法中的導入,則可為學生提供一種比較真實的現實場景,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現實的體育產業實踐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案例研究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模式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題組認為案例研究在體育經濟學的教學中可運用的模式有許多種。囿于篇幅,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兩種,即中間插入案例研究模式和先案例研究后理論講解模式。
1.中間插入案例研究模式
在體育經濟學教學內容中,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為了強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在學生大腦中的印象,必須要求在講授某一章節的具體內容時,讓學生首先學習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從而為后續的案例研究奠定基礎。由于具備了概念和理論的基本知識,分析那些鮮活的案例時學生就不會感到茫然或者突兀,從而可能快速將所學的知識點融于具體的案例之中。例如,在講授體育產品中的價格歧視時,即可按照這種模式進行教學,即先向學生講解體育產品中價格歧視的涵義,然后進行相關方面的案例研究,最后再講解體育消費者剩余的概念及其被剝奪的原因及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是深奧的經濟學知識變得深入淺出,不僅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生動的環境中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才干。
2.先案例研究后理論講解模式
在體育經濟學教材中,經常出現比較晦澀的概念。而對于經濟學基礎非常薄弱的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講,這顯然是一件高難度的挑戰。考慮到這種狀況,在講解這些理論之前,最好是首先引入相關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讓學生獲得一些感性認識,然后再導入有關的理論概念。這樣,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消化過程就會大大縮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效用”這一概念時,可以先讓學生分析相關的案例。通過案例研究,使學生對商品的有用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形成“效用”概念的初步輪廓。然后,在獲得感性隊識的基礎上,導出“效用”的概念,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效用”的涵義,達到了水到渠成之效果。
四、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選編
調查發現,由于教材本身的一些特性,當前我國體育經濟學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明顯滯后,其說服力和針對性也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在體育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慎重對待教材中的原有案例,適當、及時地補充一些鮮活的案例,以便學生切實了解體育經濟活動中的現實問題。實踐表明,在選編體育經濟學的相關案例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選編案例時應注意相關材料的時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選編教學案例時,應選取那些具有時代特點、新穎且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這樣的案例研究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體育經濟學理論發展的新動向和體育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其次是針對性。我們在選編教學案例時,不能盲目選取,必須緊緊圍繞所要傳授的體育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體育事例,有的放矢。這樣可使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等。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采用了“問答式”教學法,開創了案例研究教學方法的先河,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案例研究這種教學方法在國內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以往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體育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研究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致使個別學校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第一,部分教師對實施案例研究這一教學方法的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1988年,國外學者Drown.Collins和Dugid提出了情境學習理論,強調人有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學習是人與環境雙向互動的歷程,知識、技能與情意的構建發生于學生與情境間的互動。從本質上來講,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實施案例研究,其目的就是以情境學習理論為基礎,讓學生盡快掌握理論知識和具備解決體育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但調查發現,在案例研究這一環節,部分教師忽視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而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則明顯不足,忽略了培養實用性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的目標。第二,部分教師對案例分析、討論后的學生自己的歸納和總結重視不夠。進行案例研究,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和熱烈討論,更需要學生在此之后的歸納與總結。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問題等進行適當的回顧與評價,但部分教師卻沒有讓學生對討論的問題自己進行認真的總結和深刻反思。這對學生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等方面的經驗的培養顯然是不利的。為此,我們應積極創新,讓案例研究逐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包括體育經濟學在內的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為我國體育經濟建設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2.對策建議
(1)遵循一定的原則,科學實施案例研究教學方法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結合點和相互的聯系。從本質上來看,案例研究這種教學方法就是一種尋找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恰當結合點的最佳教學途徑之一。因此,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實施案例研究教學方法時,就必須用導入案例研究而不是單純依賴閱讀和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同時,通過獨立思考和良性互動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實踐證明,這兩條原則證明是案例研究教學方法在體育經濟學教學中發揮效用的重要保證。
(2)教師要做好角色定位,積極發揮導演的作用
事實證明,在傳統的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所扮的演角色已經與現代教學理念之間的沖突愈來愈明顯,學生學習被動、缺乏獨立思考、實踐能力低下的狀況與體育理論教學的宗旨背道而馳。鑒于此,教師需要在體育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導入案例研究這種教學方式,并主動擔當起“導演”的角色,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相關教師在進行案例研究這個環節時,精心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Michael Leeds,Peter von Allmen.The Economics of Sports(4th Edition) [M].Prentice Hall,2010,(1).
[2]李為敏,王韶玉.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研究――以體育案例教學為例 [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4).
[3]姚利.德國體育教學案例的啟示 [J].學科教育,2004,(7).
[4]張英華,凌培全.案例教學法創新研究與應用:“三維動態實踐案例教學法”暨案例集 [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5]向光富.情景學習理論與現代教學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