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4: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微生物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事實上,在自然界的萬千生物中,不論它是植物還是動物,不論它是水生還是陸生,也不論它是低等的單 細胞植物還是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生長、發展過程,總是伴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因為生命的過程 ,就是矛盾運動的過程。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如果簡單機械的移動本身包含著矛盾,那么物質的更高的運動 形式,特別是有機生命及其發展,就更加包含著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個瞬間是它自身,但卻 又是別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并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 ,生命亦即停止……”
既然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問題是生命發展過程中最根本最本質的東西。那么,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有計劃 、有目的地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不但有助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理解,有 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我認為主要應以三個基本觀點為基礎。
一、運動和發展的觀點。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的基礎,更是復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的發展過程中,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也必然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因此,我們認識物質,就是認 識它的運動形式、認識它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過程。例如多細胞動物是由一個受精卵逐漸發育成為一個個體的 ,在整個發育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吐故和納新的矛盾運動。卵細胞的發育,正是在這樣一系列的矛盾運動過程 中完成的。單個生物如此,整個生物界和整個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聯系的觀點。
一切過程中矛盾著的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爭、互相對立的一面,同時又有互相聯系、互相依 存、互相制約的一面。生物體內各個器官系統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的。在不同的生物 個體之間,也是關系密切的。如寄生蟲同寄主之間的關系,寄生蟲若是離開了寄主就無法生存。再如,??c 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谋Wo,??麆t依靠寄居蟹的活動獲得了更多的捕食機會。
三、矛盾是發展的動力的觀點。
(一)提高學生認識生物學科的前提
傳統生物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教師講課獲得的。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生物書和學生進行學習、互動,是一個啟發學生發展的地方。新課改后,課堂不再是只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的課堂。另外,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在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讓學生假設問題情境,從而進行自主探索。
(二)教學準備是關鍵
1.了解學生。首先,為了很好地選擇和實施課堂教學方法,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心理狀況,以及學生熟悉的生物環境。其次,要備學生知道的生物基礎知識。2.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跟教師有關系,一個幽默風趣的教師,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所以,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去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對生物的學習樂趣。3.生物課堂要貼近學生生活。我們在講課本內容時,把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生活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這些圖片,進行思考,聯系生物知識,解釋出現的現象,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在課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學生自行安排自己的時間,發揮主觀能動性。4.生物課堂多樣化。根據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它是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因此,我們組織學生去野外觀察、學習來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成功。
二、發散思維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光合作用
由于學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這就促進學習、思考。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即地圖,包括地圖冊、生物掛圖、生物插圖等,還可以用幻燈片、電視、錄相、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下面我們以光合作用這一節課進行具體的分析。植物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即光合作用。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教師要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人有沒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白天進行的一種能量轉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在葉綠體中進行反應,最后生成氧氣和有機物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可以供給人和動物的呼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晚上能不能把很多植物房子屋子里面呢?學生通過思考,晚上植物沒有光合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那么呼吸作用就要吸收氧氣,與人爭奪氧氣。所以,在晚上,最好將植物放在室外。而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能否成功,則是教學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
(一)先學后教的方法
教師在講這一節的內容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等上課的時候,讓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代表發言,將你們搜集到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其他組內針對這一組同學的匯報,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寫到黑板上,分條進行解釋。最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體會最后獲得真理的感動。通過多媒體動畫,教師展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兩個演示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原理。同時,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更加明白了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真理性的知識結論,從而學會了光合作用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在通過一些相關的練習題,將學會這部分內容。總之,通過學生自己做實驗去探究,這樣對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培養了他們認識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還有對創新能力的思維的培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啟發學生運用知識來說明或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析和說明問題過程中領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習新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有效利用直觀教學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生物教學中,直觀教學是一項最基本的教學手段。因為直觀教具的使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學生的視覺效果,強化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很多生物知識都是通過觀察和演示得來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制作各種直觀教具,包括掛圖的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實物標本的制作展示、顯微鏡的觀察使用、生物實驗操作等多種手段。我們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要求運用各種直觀教具。直觀教具的使用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比較抽象的東西直接展示出來,這些豐富的表象有助于學生對生物現象的直接認識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創設問題情境
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思考,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對課文內容中的一些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進行處理,將其設計成學生比較喜歡的問題,并且提前設計好預案。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指導學生去觀察、討論、推理,把解決問題的過程拋給學生并不斷地對其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的思維經常處于積極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異常活躍,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活躍起來。
2采集檢驗樣品
筆者隨機對十家生產醫療器械的企業進行了樣品的隨機抽取,并對樣品進行了調查以及分析,為的是對于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產品的微生物學指標的檢驗現狀予以較為精確的把握。首先,以隨機抽樣作為樣品的選取辦法,盡力保證選取的樣品可以代表被檢驗的物質。其次,在進行采樣環節的時候,筆者先對這些企業的生產流程以及周圍的環境等基本的情況加以了解和把握。對其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等進行初步審視和檢查。這樣做也可以對這些樣本的衛生狀況及其質量等方面進行初步的反映。對樣品的選取必須要依照無菌操作的程序要求,要對樣品進行滅菌處理,將環境當中的微生物污染等進行避免,為了免除殺掉樣品中的微生物這一隱患,包括所用的用具在內,一定不可以用酒精等等來進行處理。要使樣品當中的微生物狀況保持原來的樣子,在檢驗進行之前一定不能發生變動。要對項目和分析方法還有被檢驗物的均勻程度等要求為參照進行分析,以此為依據來確定采樣的數量。為檢驗和復檢以及留樣,樣品需要一式三份。
3檢驗樣品管理程序
迄今為止,判定某種產品的質量主要是通過檢驗該產品的樣品實現的,如果樣品檢驗合格就推斷所檢批次的產品合格,反之就不合格。樣品在這個推理鏈中起著紐帶的作用,應確保其可信度或可靠度。樣品從采集到檢驗以及最后的處置,經歷了多個環節,如果失控,隨時都能改變其可信度或可靠度。因此,必須對樣品進行規范、科學和嚴格的管理。規范的樣品管理程序一般包括采樣管理、運送過程管理,輸入管理(接收、標識、貯存)輸出管理(確認、準備、流轉)等環節。根據ISO/IEC-17025實驗室國家認可對樣品管理的要求,實驗室(特別是第三方實驗室)在本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中,應根據上述環節建立如下的樣品管理程序:委托書→任務單→采樣→標識→運送→接收→唯一性標識→貯存、準備、確認→流轉→處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樣品進行檢驗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和試劑還有溶液是必須要經過滅菌處理的;在檢驗實驗室當中可能會使用到的一切設備都應當對其進行校正和檢查;在采集選取完樣品之后,要以國家的標準檢驗方法為參照,保持負責和認真的態度來對樣品檢驗外觀,一定要注意,樣品不要受到環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必須選用被玻璃器皿蒸餾過的蒸餾水抑或是無離子水來供培養基以及試劑所用;在結束對選取的樣本的檢驗工作之后,要立即清洗攜帶細菌的器皿等。
4醫療器械的微生物學檢驗方法
細胞以及分子等等都已經被微生物學檢驗所深入,在對醫療器械進行的微生物學檢驗中已經利用了不少新的方法以及技術。在微生物學檢驗的項目當中,當數細菌學檢驗為推廣廣度最廣的項目了。細菌檢驗的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細菌形態學檢查了。該檢查可以以其形態一級結構還有染色反應為參照根據,也是細菌的分類以及鑒定的基本。
4.1顯微鏡檢查
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類肉眼無法分辨的個體及其微小的細菌。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光學顯微鏡;二是電子顯微鏡,其中光學顯微鏡是用來觀察一般的形態以及結構的,只用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新的內部結構。另外,光學顯微鏡主要包括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等,電子顯微鏡主要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等。
4.2染色標本檢查
細菌和周圍的環境在經過染色之后會產生比較鮮明的對比,細菌的大小以及排列等特征以及其特殊的結構會經由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細菌染色的程序大多是:干燥-固定-媒染-脫色-復染。染色標本檢查常用的方法為以下幾種:
4.2.1單染色法。
用一種染料將細菌和周圍物體染成同一種顏色。細菌經單染色法處理后,可觀察其形態、排列、大小及簡單的結構,但不能顯示各種細菌染色性的差異。
4.2.2復染色法。
用兩種或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常用的包括革蘭染色法以及抗酸染色法。革蘭染色是細菌學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糞便、血液等極少數標本外,絕大多數標本在分離培養之前都要進行革蘭染色、鏡檢。進行革蘭染色可鑒別細菌,初步識別細菌,縮小范圍,有助于進一步鑒定。抗酸染色分為抗酸性細菌和非抗酸性細菌兩類。
4.2.3熒光染色。
熒光染色法敏感性強,效率高而且容易觀察結果,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還有鞭毛染色、異染顆粒染色等等幾種。
4.3不染色標本檢查
細菌標本不經染色直接鏡檢,可觀察生活狀態下細菌的形態及其運動情況,一般常有懸滴法、壓滴法。懸滴法是在凹型載玻片的凹窩周圍涂上少量的凡士林,同時在干凈的蓋玻片的中間用接種環點少量無菌水,在其中再點上少許培養好的細菌。如果液體培養物就直接將培養液滴一小滴在蓋玻片上。然后,將此蓋玻片翻過來,使液滴下懸,正好使液滴容納在凹型載玻片的凹窩中,輕輕地按一下,使其和凡士林粘緊。而壓滴法是用接種環挑取細菌培養液或細菌生理鹽水懸液兩環,置于潔凈載玻片中央,覆以蓋玻片。制片時,菌液要適量,不可外溢,并避免產生氣泡。
4.4基因探針技術
基因探針技術的作用原理是同源序列的核酸鏈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形成穩定的互補DNA、RNA或DNA、DNA鏈條,此時可以利用具備高度特異性片段制成的基因探針來對不同細菌進行識別。基因探針具有減少因基因片段長度的多態性導致的分析條帶數的增多,例如法國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GEN、PROBE基因探針檢測系統,對特定菌落進行分離并進行確證試驗僅需要30分鐘。這項技術的缺點是對目標菌以外的細菌無法檢測識別。
4.5細菌直接計數法
這種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細胞儀(flowcytometry,FCM)和固相細胞計數(solidphasecytometry,SPC)法。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激光作為發光源,光束在聚焦、調整后對樣品流進行垂直照射,這樣被熒光染色的細胞就能夠產生散色光和激發熒光。光散射的信號能夠標志細胞體積的大小,信號強度則是細胞膜表面抗原的輕度或者核內物質濃度的反應,基于此散射光信號和熒光信號就能夠對微生物的大小、數量、形狀進行預估。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靈敏度高,且可以對細菌的性質與數量同時鑒定。目前這項技術可以對細菌總數、致病性沙門菌、大腸埃希氏菌等進行檢測。對特定細胞進行技術統計,就能夠對不同細胞進行精確度較高的檢測。進行過濾樣品的操作之后,實驗者可以存留的微生物進行熒光標記,用激光掃描儀就可以對其鑒別。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對生長速度慢的微生物能夠進行快速檢測,其檢測速度能夠遠高于傳統的平板計數法,缺點是成本較高,因此推廣使用具有一定困難。另外,除了上述醫療器械的微生物學檢驗方法外,還存在一些準確、省時、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檢驗方法,比如即用型紙片法、生物化學技術、選擇鑒定用培養基法、免疫學技術、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等。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從自然分布區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為活動而被引入、在當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景觀造成明顯的損害或影響的物種。
這些入侵物種瘋長成災,侵入草場、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單種優勢群落,導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來入侵種在當地定植、擴展并產生一定影響的過程或現象稱為生物入侵。它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類健康、農業潛力、生態系統平衡、生物多樣性保護,并且隨著全球性貿易的發展、對外開放、全球變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變會愈發嚴重。
1.外來生物入侵現狀
據統計,美國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印度每年的損失為1300億美元,南非為800億美元。這些外來生物的入侵給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危害,僅對我國農林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就高達574億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國一直是深受外來有害生物危害的國家。棉花枯黃萎病20世紀40年代初從美國入侵我國,現已發生266.67萬hm2,每年至少損失皮棉10萬t。近20年來,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已難以準確回答到底有多少外來物種傳入我國,有多少已建立種群并帶來危害。我國對外來入侵種類的調查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依據文獻資料對農田、牧場、水域等生境的植物進行了初步統計,發現至少有58種外來植物對我國農林業帶來了危害。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外來人侵動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國加緊了防治工作。對外來害蟲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潛蠅以及外來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蘆、脈草和紫莖澤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國家針對外來人侵種沒有制訂具體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條例,各地在防治這些入侵物種時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導和統一協調,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傳人的入侵物種繼續擴散危害,新的危險性入侵物種不斷出現并構成潛在威脅。
1.1生物入侵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國政府關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光肩星天牛是原產于亞洲的極具破壞性的林木蛀干害蟲.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該種害蟲隨木質包裝材料進入美國.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紐約、華盛頓等14個州的倉庫中校發現,在芝加哥、紐約等地的野外也發現了該物種.光肩星天牛在美國沒有已知天敵,會對美國遍地種植的楓樹和果樹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國得以長期繁衍,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380億美元。僅美國每年因外來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近1370億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來物種成功入侵后大爆發,生長難以控制,造成嚴重的生物污染,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比如,原產南美洲的水葫蘆現已遍布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的河湖水塘,瘋長成災,嚴重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大量水生動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許多入侵物種,在新的環境中可能出現基因突變,造成嚴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與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發的霍亂,很可能是由于外來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傾倒在秘魯港所引起的。這次霍亂使100多萬人受到感染,約1萬人死亡;脈草、三裂葉脈草現已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華中的15個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類花粉過敏的主要病原物;“瘋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國發現??茖W家推測,可能是病?;虿⊙虻氖w被加工成了動物飼料,從而引起疾病大規模傳播。1996年3月,英國政府正式承認瘋牛病有可能傳染給人。
1.4生物入侵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化學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重視,但最近幾年生物入侵對多樣性的影響又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入侵物種破壞了復雜的生態系統,降低了生物多樣性,使瀕危動植物受到侵害,外來物種中的動植物與本地種雜交,改變了當地的遺傳多樣性與完整性。參加第五屆生物多樣化公約締約國大會的專家們警告說,外來物種給生物多樣化造成的破壞,其嚴重程度僅次于生物生存環境的縮小和喪失。比如,原產中美洲的紫莖澤蘭已遍布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導致生態災害頻繁爆發,對農林業造成嚴重損害。近年來,松材線蟲、濕地松粉階、美國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蟲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每年達150萬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蝸牛、美洲斑潛蠅等農業入侵害蟲每年超過140萬hm2;脈草、飛機草、水葫蘆、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對本地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威脅,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產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種
并不是所有的物種遷移或引入都會產生危害,而且許多新品種的引入確實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1859-1900年間,澳大利亞筆尾松鼠被引入新西蘭,就成為了新西蘭毛皮業的財富之源;然而,大多數的引種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卻給人類帶來了更大的災難。例如,20世紀50年代我國引入水葫蘆,主要是為豬提供飼料的。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和生豬喂養方式的改變,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蘆飼料,其投入與產出已經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爭搶的水葫蘆,如今便異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環境公害。專家認為盲目引種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業
一是海洋垃圾:隨廢棄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極洲和一些熱帶島嶼進犯,并對當地的物種造成威脅。據海洋生物學家表示,軟體動物、蛀船蟲、珊瑚蟲這些寄居類動物如今正附著在漂浮的垃圾上漂進新的地區,對那些地區的物種造成危害,并開始改變那里脆弱的生態系統。海洋生物學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結冰的溫度可能是阻擋外來物種入侵南極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氣候變暖削弱了阻擋外來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況就將更加嚴重。二是海洋壓艙水的排放:20世紀初,壓艙水代替了固體壓艙物,這無意中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圍內的散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輪船變成了一個滿載各種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們在世界范圍內輸送貨物時,不斷地運輸和儲存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來越多的與壓艙水直接相關的異地種侵入事件在20世紀的最近幾十年里時有發生。
2.3旅游業
很多的物種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攜帶而引起的,游客從全球各地帶來各種的物種,其中就包括有異地的植物、動物、微生物。這些物種被游客有意無意地留在當地的生存環境中,對當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4國際貿易
最近10余年來,隨著全球貿易額的不斷增加、國際運輸的集裝箱化和車船飛機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進了鮮活植物產品貿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從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國際間傳播入侵的機會。例如美國白娥入侵亞洲,就是由于在二戰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國原木大量傾銷日本,美國白蛾也就由此進入亞洲,進入中國;松材線蟲傳人中國、光肩星天牛(ALB)傳人美國等都是由于國際貿易而引起的。同時種苗產業國際化與國際交流頻繁更加快了病蟲的入侵與擴散。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術措施
3.1清除
當某一物種初到新地時,試圖全面根除是可能的。這種手段雖然極端,但已經被南非的很多國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圍內的鼠害,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80多個島嶼已經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數情況下,試圖清除是行不通的。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預告系統來報告入侵物種的到來,很少有相應的專門小組執行有效的根除計劃。而且,沒有一個國家建立了完整的數據系統來確定是否新引進了某一物種,并且這一物種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們都知道,只有在發現及時,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參與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種。所以這種措施在實施時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對策
3.2.1實行全面檢疫,阻止外來種的偶然入侵
檢疫是為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傳出或傳人某個國家或地區所采取的預防性措施.14世紀中葉,歐洲的威尼斯共和國為阻止黑死病、霍亂、黃熱病等疫病傳人本國,對要求人境的外來船舶和人員采取了進港前一律在錨地停滯、隔離40d的防范措施,后來逐漸運用到阻止動植物外來種傳播方面,出現了動植物檢疫.1994年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最終達成的(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協議),已成為一部國際檢疫法。1999年在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我國共檢疫國內外參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裝7件.截獲有害生物162批次,發現有害生物160多種,并進行了及時的處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態評估和監測,防范引進品種的入侵
美國夏威夷為了消滅害蟲,從非洲南部引進了一種玫瑰色蝸牛,誰知55年后,它競將15—20種土生土長的蝸牛伙伴消滅得干干凈凈。為了改善牧草的營養結構,美國西部引進了纖維含量較高的胡枝于,結果它瘋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養活9萬頭奶牛的牧場寸草不生,最后被荒棄不用。在中國的海南、廣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積種植的巴西橡膠林,種植面積最大時達到1億株,40多萬公頃。大面積的天然林被毀,代之以巴西橡膠占絕對優勢、土壤板結、物種多樣性匠乏的生態系統。
所以這些出于良好愿望導致的災難性后果提示人們,在進行人為引種前必須認真作好全面的生態評估,并進行引種后的跟蹤監測。
3.2.1化學防治
對外來物種的化學防治(包括誘餌、驅趕劑和毒藥)通常被認為不可取,因為眾所周知的廣譜殺蟲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但據美國國會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學殺蟲劑只對某一種或幾種害蟲起作用,不會影響人類健康。但是,這些化學殺蟲劑非常貴,而且需要反復使用,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所以化學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機械防治
《微生物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知識點多且散、內容覆蓋面廣、知識點易混淆”等缺點,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見,在實際教學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較多。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的錯誤方法,造成學生學過就忘、考完就忘的問題,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由于《微生物學》實踐性較強,而且與人類健康休戚相關。因此,需要在緒論內容講述方面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意識到微生物雖然個體小,但是其作用卻是一點也不?。粡娜粘I钪幸挛锱c食品的發霉現象,到生產中釀酒、制作腐乳等工藝,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類恐慌的傳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體事例,引起學生對微生物的重視,激發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在知識講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結合,融會貫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差異、病毒一步式生長曲線與細菌群體生長曲線的對比、微生物分解代謝與微生物的營養之間的關系等。前后知識點系統聯系,對比記憶,歸納總結。以提綱式教學的方法向學生講授知識點、重點及難點,一方面既鞏固了知識,又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一張系統的知識脈絡結構網,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知識。
1.2緊跟科學前沿,放眼學科動態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與科技發展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講述過程中,除了系統介紹課本知識外,還應穿插當今科學研究前沿,以充滿激情的科學態度向學生展示微生物學的發展動態及當前的熱門話題。比如:介紹與微生物相關的諾貝爾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的科學文章;在講授病毒這一章內容時,結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與治療講述病毒的特點等。以當今的科技成果和熱點話題,激發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對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以往的理論內容教學就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例如:安排學生提問,讓學生提問老師,創造學生參與課堂及師生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布置課后問題,組成3-5人的科研小組,讓學生在課下積極思考,查閱資料,獲得自己的科研成果;開展“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知識面和創新意識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學的課程特點,避免與其他課程知識重復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與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門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的內容。而且這些課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不統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詳盡的向學生講述微生物學的知識但是又避免知識的重復累贅?如何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優化課程講授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與其他課程的老師互相交流,相互協調授課內容,對于重復的知識點不做過多的贅述,僅作重點提示或簡單的復習;其次,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反饋,由于知識學習存在遺忘過程,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重復知識內容在不同學期或者學年開課,要注意適當加強復習,以課堂提問及重點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對于同學期開設的平行課程,有些重復知識內容僅作簡單的帶過。如,在微生物遺傳育種一章內容中,同學期生物專業開設了《微生物遺傳育種學》課程,那么在微生物學講授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完全可以略過,提示學生此部分內容在其他課程中有詳細的學習??傊?,需要授課教師在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動的關系,既與相關課程的教師經常交流,保證各課程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又要及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將教學內容有順序有邏輯有重點的呈現給學生,建立優質課堂教學,既讓學生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又突出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特色。
2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由于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微生物實驗教學是微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生物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其獨特的實驗技術在學科的發展中占據著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微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動手實驗技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與創新精神、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至關重要?,F階段關于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方面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的鍛煉;課程講授與實驗課程課時安排存在著不一致性;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實驗課教學最容易受到課時及實驗室具體條件的限制,對于實驗周期長或缺乏儀器無法直接完成的實驗,以往只能選擇不做。
2.2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作為實驗課程建設及改革,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及專業優勢,根據課程內容適當調整實驗方向及實驗內容,凸顯專業優勢;同時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加強以及不同專業優勢互補和專業交叉合作。通過微生物實驗課程改革及完善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操作規程,培養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樹立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的良好作風。其主要內容包括:
(1)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實驗課程的建設不單單是實驗過程,前期實驗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前期實驗準備工作能夠培養學生的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也讓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全面的認識與學習。
(2)實驗內容及課時的調整:應結合學生在微生物課程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合理安排。做到先學習理論知識,打牢基礎,再培養實驗技能,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合理結合。
(3)凸顯專業優勢與專業交叉:針對各個專業的優勢,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業微生物實驗,并設計能夠將生物專業、食品專業和煙草專業等各個專業優勢合并的大實驗課程,增加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組,獨立開展創新實驗。
(4)開展錄像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或實驗經費的限制,對于暫時不能開展的實驗內容不能棄之不做,雖然實際實驗條件不能滿足,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實驗原理、過程及操作要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微生物實驗課程的優化改革,能極大豐富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實驗技能與實踐能力。力爭做到:凸顯專業優勢及專業互補,避免內容的重復及雷同;鼓勵學生獨立參與科研課題,拓展視野;通過實驗課程的講授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意識。
作者:周向紅 薛美琴 單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
本文在梳理以上分析理論和工具的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借鑒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A評估步驟(充分性評估、可行性評估、可能性評估)[5],并結合水和環境衛生服務在中國農村的供給情況,重點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1)水和環境衛生服務是否容易獲得?主要從時間成本進行評判,包括取水時間為往返廁所耗費時間等。(2)水和環境衛生服務使用情況如何?主要從設施、服務的質量以及可持續性方面進行評價,涉及問題有飲用水的質量、廁所的質量、以及能否長期使用。(3)水和環境衛生服務能否覆蓋目標人群使用。尤其是婦女和兒童等。(4)水和環境衛生服務能否產生預期效果?著重從經濟、社會、生活質量,以及人的尊嚴等方面進行評估。陜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近年來,該地在各級政府、國際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一直致力改變取水難、環境衛生差的狀況。2005-2007年間志丹縣改廁受益人口28975人、解決飲水人口7540人、全縣衛生飲水的普及率達到52.6%,居民生活飲用水4項指標合格率100%。課題組于2009年10-12月隨機選取了4個改水改廁項目村———保安鎮張溝門村和沙道子村,順寧鎮百草臺行政村和保娃溝門村進行了入戶訪談和問卷調查。問卷和訪談內容包括改水改廁前后情況,村民對于改水改廁的滿意度情況等。課題組共發放問卷200份,獲取有效問卷192份,問卷樣本符合正態分布,問卷對比數據均通過卡方檢驗。訪談采用結構式訪談的形式,共訪談當地村民7人,其中衛生室醫生2人,小學教師2人,家庭婦女1人,學生1人,村干部1人。
水和環境衛生服務的獲取改水以前,志丹縣當地農村的飲用水及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以及河水,取水不便,很多農戶家庭需要花上大量時間挑水以滿足日常飲水及用水需要。改水項目的實施為當地農戶取水用水提供了便利,69.1%的問卷調查家庭在改水后,家中有了自來水;不少農戶家庭有了自家獨立的水井;一些村深水井打造,用水情況有了很大改善。根據陜西志丹縣4個改水改廁項目村的問卷統計,改水后,取水時間在10min以內的家庭達到了72.9%,而取水時間在40min以上的家庭僅為0.8%,改水使村民取水時間大為縮短。改廁以前,志丹當地農戶家庭使用的廁所主要是簡陋的茅廁或是露天的糞坑,70.2%被調查者的家中無獨立的廁所。改廁后,被調查者家庭自家有獨立廁所的家庭也占到了83.4%,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比例達到了72.0%。在訪談以及觀察中,課題組成員也了解和觀察到,無害化廁所一般都建于房屋的旁邊,用廁的便利度相較于以前也大大增加。46.4%被調查者在改水以前往返廁所需的時間在1min以內,15.6%的被調查者在5min以上,改廁后,往返廁所在1min內的比例增加到了59.4%,而需要5min以上的比例降低到了8.3%。因此,水和環境衛生改善工作基本達到預期目的,大大提升了當地居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品質。水和環境衛生服務使用情況42.4%和38.2%的問卷調查家庭認為“與5年前相比,所在區域的安全飲用水”有“明顯改善”和“有一定改善”,改水后,衛生飲水普及,水質改善,這些都是改水受益家庭所深切體會的。在通有自來水的家庭,或是房屋附近有水井的家庭,取水用水都比較方便。但是通過村民訪談,一些村民也反應,雖然取水便利了,飲用水的水質有所保障,但是一些飲用水還存在異味,需要更好地監測。43.1%和41.5%的被調查者認為“與5年前相比,所在區域的廁所狀況”有“明顯改善”和“有一定改善”。改廁后有頂、有墻、有門、有便池、有糞便處理設施的無害化廁所代替了以前的簡陋的茅廁和茅坑。在改廁以前,當地村民顧慮最多的雨天和夜間用廁不便、污水泛濫、臭味彌漫、不小心會掉下茅坑等問題在無害化廁所建立后都基本得到緩解或解決。使用沼氣式廁所的家庭一般使用沼氣作為做飯的燃料,給生活也帶來了便捷。不過,調查中也發現由于生活習慣等原因,一些村民建成的衛生廁所未得到很好利用。三聯式廁所維護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成本,這些都妨礙了水和環境衛生設施的后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期資金的浪費。目標人群的使用在問卷調查中,39.47%和48.68%的被調查婦女“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改水后飲用水狀況,30.26%和48.68%的婦女“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改廁后廁所環境衛生條件,比例遠遠高于“不滿意”的情況,問卷調查的女性對于飲用水和改廁的滿意度達到了88.16%和78.95%,比男性對改水和改廁的滿意度86.84%和77.88%還要高。同時,3.8%的被調查者認為改水之后“孩子上學方便”,21.80%的被調查者認為改廁之后“孩子上學比較方便”。在家庭婦女、教師、學生的訪談中了解到,水和環境的改善,對于家庭婦女,家務勞動變得輕松,用廁隱秘性得到保障;對于孩子,學校飲用水、廁所衛生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從問卷調查以及訪談來看,當地村民、婦女、兒童對于水和環境衛生的改善都是相當滿意的。村容村貌。絕大多數村民認為改水改廁后,村容村貌得到很好改善。61.8%和27.2%的被調查者“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改水改廁項目實施后,村容村貌變得更好了,7.3%被調查者“不太贊同”這一觀點,而“不贊同”和“很不贊同”的比例僅僅有3.6%。自豪感。在進一步的問卷調查中,79.4%的被調查者在改水改廁后對于自己的村莊“更加喜歡了”,37.6%和45.5%被調查者認為在改水、改廁后,親朋好友對自家附近環境給予“很高”和“較高”的評價。環境衛生的改善也促進了村民對家園的認可。腸道疾病控制和預防。29.3%和55.0%的被調查農戶認為改水改廁后,自己及家人的腸道疾病有“明顯減少”和“有所減少”。在問卷和訪談當地的衛生室的醫生中也了解到,改水改廁項目的實施,安全飲用水的普及以及糞便處理的無害化,使水質和衛生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從而使得以飲水傳播和蚊蟲傳播為主的腸道類疾病的發生率大大下降。衛生觀念及習慣。在調查自己和周邊的人衛生習慣改善方面,38.7%和37.0%的被調查者認為“有明顯改善”,55.5%和56.1%的被調查者認為“有所改善”,5.8%和6.9%的被調查者認為“和以前一樣”,而“比以前差”和“比以前差很多”的比例均為0%。這說明,絕大多數當地村民對于改水改廁項目的實施對于其衛生習慣改善的促進持肯定的態度。但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過程中,也了解到當地村民一些落后的衛生觀念和不良習慣,仍普遍存在,如:有相當一部分村民還是習慣于喝生水,如廁后洗手的習慣并未完全養成。經濟促進。32.8%和42.9%的被調查者認為環境衛生的改善對經濟促進“影響很大”和“有一定影響”。對于改水、改廁后,收入是否有明顯好轉,30.2%的被調查者認為“有明顯好轉”,56.6%認為“有好轉”,而“比以前差”和“比以前差很多”的比例都為0%。對于改水改廁后村里投資增加的情況,19.8%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很大增加”,27.8%認為“有一定增加”,9.6%認為“增加很小”,25.1%認為“沒有變化”,17.6%選擇了“不清楚”。在調查及訪談中了解到,雖然一些村的蔬菜大棚經濟、旅游業、蓄養業的發展與改水改廁帶來的環境衛生的改善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村民對于改水改廁對經濟促進作用及帶來的機遇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晰。
農村改水改廁推進使農民對于水和環境衛生的服務更容易獲取,水質和廁所衛生狀況得到良好的改善,婦女兒童等焦點人群對于水和環境衛生服務的使用的滿意度提升。同時,水和環境衛生服務提供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水和環境衛生的現狀不斷改善,農民對于水和環境衛生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不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改水改廁維護工作、農民意識等方面。結合問卷調查數據以及相關材料,課題組認為志丹在今后的改水改廁項目的推進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其一,改水改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府應在繼續推進改水改廁項目的同時,強調部門之間聯動、精簡服務供給環節、推進飲用水監測體系的建設、加強改水改廁工程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率。其二,加強衛生宣傳與教育促進。作為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水和環境衛生,在改善過程中不僅能直接減少與水有關的疾病、減少勞動交易時間。各級政府應采取多種方法鼓勵群眾更積極主動參與到改水改廁項目中,使改水改廁項目成為轉變農民健康認知、促進農民公共參與、轉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緩解貧困的重要途徑。
本文作者:徐書屏工作單位:青島市市北區延安路街道丹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調配處方時應按處方逐方、依次操作,認真查對藥品規格,數量,標簽,看有效期。調配完畢,經審核無誤后,調配員在處方上簽字或蓋章,交給處方審核員審核。發藥時,應認真核對患者姓名、藥劑數量,同時向患者說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同時,最好將藥品說明書一同交給患者,并囑認真閱讀。因為藥品說明書的內容比較全面,包括藥品通用名稱、成份、性狀、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貯藏、生產日期、產品批號、有效期、批準文號、生產企業等內容。大多數患者或家屬都是非醫藥專業人士,對醫藥知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藥師在配方發藥時,對劑量的交待應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如藥物規格,計量單位(g、mg、ml)應直接交待清楚服幾片、幾包,或量杯上的幾個小格,以便患者及家屬理解。這樣可以避免患者使用劑量不正確而影響藥物的療效,或產生毒性。適當的給藥時間間隔是維持血藥濃度穩定、保證藥物無毒而有效的必要條件。給藥時間間隔太長,不能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間隔過短可能會使藥物在體內過量,甚至引起中毒。根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規律,以藥物血漿半衰期為時間間隔恒速恒量給藥,4~6個半衰期后血藥濃度可達穩態。在實際應用中,大多數藥物給藥是3~4次/d,即每8h或每6h服用1次,而非每日三餐后各服1次。在體內消除慢的藥物,可每日服用2次或1次,即每12或24h服用1次。
在體內容易蓄積的藥物如洋地黃類藥物,則間隔時間需要更長,或者采用間歇給藥。退熱藥物必須交待清楚在發熱“38.5℃”以上才能服用,因為發熱是機體防御功能的一種表現。并且告訴患者或家屬2次服藥間隔時間為6h以上,以及1d最多的服藥次數,避免因急于退熱而短時間內重復用藥,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應特別注意的是抗生素的用藥時間,只有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才能有效的殺滅或抑制細菌。有的短效抗生素每24h一般需要用藥2~3次,但在臨床治療中有的只用1次,或雖然用了2次,但是間隔的時間太短。大家都知道,抗生素的藥效有賴于其有效血藥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此外,良好的窗口服務,態度和藹,語言文明,豐富的專業知識,耐心細致解答患者的問題,是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基礎。
社區藥學人員,往往要身兼數職,工作面廣,面對日益繁多的工作,要努力克服工作壓力,從自身出發,不斷復習舊知識,鉆研新知識,提高醫德修養,體現藥學人員的社會價值。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向領導說明,便于工作良性發展。
生態倫理是調節人與自然和環境之間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體系。它是人類在生命共同體中的活動規范和評價準則的概括和總結,是人際倫理向自然倫理的擴展。它內涵廣泛,涉及到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所有意識形態,規范和制約著人類的行為,指導著人類處理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生態危機的加劇,生態倫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生活在新疆這個干旱地區塔里木一吐魯番盆地上的綠洲上的古老民族一維吾爾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了樸素的民族生態倫理。維吾爾傳統生態倫理是維吾爾族人與自然關系信仰系統與行為規范的集成。這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要旨的生態倫理有效地規范約束了人們對自然的態度和行為,促成了各個歷史時期所在地區的生態平衡。解讀維吾爾族傳統生態倫理的內容,以積極的態度尊重和挖掘維吾爾族傳統生態倫理中的積極成份,無論對我國生態倫理建設,還是對構建新疆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維吾爾族傳統生態倫理的豐富內容在生產生活方式中的生動體現
坎兒井實際上就承載了維吾爾先民在適應與改造獨特自身生存環境過程中創造的人與自然協調共生的生態倫理智慧。
新疆的坎兒井,是古代維吾爾人根據新疆吐魯番和哈密地區自然地理條件創造的一項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兒井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即出現其雛形。吐魯番和哈密地區干旱少雨,盆地北部的天山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每年夏季,山上的冰雪融水匯成河流,沖下山谷,徑流進入山前的戈壁沙礫地帶。大量的水在烈日下蒸發和滲入沙礫之下,能到達綠洲的水量很少。于是當地人民在這種特殊的地理生態環境下創造出了坎兒井的節水保水灌溉方法。坎兒井的水源就是山上的雪水經過滲漏流礫石層里的潛水??矁壕话阌砂档?、明渠、豎井和澇壩四部分組織。暗道即地下輸水道,明渠用以引水灌田,豎井是暗道的出入口與通風口,為防風沙,豎井的井口常用石塊或樹枝、葦草封蓋。據統計,新疆各地坎兒井有1600多條,總長達5000多公里,被譽為“地下大運河”。
維吾爾先民保護環境、美化自然的生態倫理思想在生產生活方式中的生動體現:維吾爾族人挖渠時種楊樹、建磨坊時種柳樹、屋后建果林、庭前種葡萄。沒勞力的孤寡人家也栽種葫蘆、南瓜、紫茉莉和牽?;▉砻阑ピ?。葫蘆可作器皿、藥罐、裝飾品。維吾爾民族在哪里安家落戶,首先要在那里種樹。從夯院墻到上房梁,至少費時三度春秋,待人住時就桑杏開花,榆楊成蔭了。沒有種植花草、果樹的維吾爾族人家很少見。甚至在墓地上也種樹養花,祝愿亡靈靈魂像樹一樣常青。在南疆,常見送葬隊伍前有一人拿著樹枝引路,人葬后,將樹枝種在墓旁,由親戚常來澆水。在于旱、缺水地區,往往以竿代樹。維吾爾族人焚燒蒔蘿、青蘭、千日紅等植物除蟲,在屋子里養花,在自留地里栽培胡荽、藿香等蔬菜,通過這種傳統的空氣潔凈法來預防感冒、頭痛及某些呼吸道疾病。他們還重視飲用水的清潔,不在泉頭、渠首洗澡,用過一次的水不再重復使用,即使洗臉水也要和飲用水一樣清潔。
維吾爾族敬畏綠色生命的生態倫理思想也被融入到了其生產生活方式之中。維吾爾人認為“栽樹或種田而被飛禽或人畜所食,被食用部分即為施舍善行”,給花澆水也是善行,花草枯死時向植物表明歉意。維吾爾族將動植物名稱廣泛運用于人名、地名。如地名中的闊什特熱克(雙楊樹)、阿里米力克(蘋果園)等;人名中的蘇皮爾各阿洪(苕帚)、薩姆蒴克(大蒜)、夏木夏特(云杉)、阿娜汗(石榴花)、巴哈爾古麗(迎春花)等。所以即使在“亂砍亂伐”時期,具有500~1000年樹齡的梧桐、核桃、無花果等古樹及化石在天山南北也得以保留。
二、維吾爾族傳統生態倫理的豐富內容在文學作品中的生動體現
維吾爾族生態倫理的豐富內容在文學作品中的生動體現可以通過《福樂智慧》略見一斑。
《福樂智慧》是維吾爾族著名的古典敘事長詩,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成書于1069~1070年。全書共85章,13290行,韻文體。《福樂智慧》包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
《福樂智慧》崇拜自然的思想:由于西域地處干旱地帶,人們特別崇拜太陽?!陡分腔邸分袑懙剑骸疤栆怀?,大地溫暖”、“太陽渾圓無缺,燦爛的光芒始終如一”。《福樂智慧》還用日出、月圓這樣內涵深厚的詞匯命名國王和大臣,將自然崇拜和社會生活巧妙搭配。同時,古維吾爾人特崇拜火神,認為它可以抵抗附身之邪惡?!陡分腔邸分姓f:“有四種東西,雖少也不能嫌少?!?306行)其中“一種是火”(307行)。古維吾爾人也崇拜水,《福樂智慧》有許多對水崇拜的描述,如“口腹干凈,好處如河水涌流不停”(5352行)、“人心是花園,君恩是水”(1807行)、“出口的良言好比流水,流到哪里,哪里就花木藏龔”(2688行)、“哪一座花園里清水長流,必然鮮花盛開,散發馨香(1808行)。有水必有山,古維吾爾人將自己居住的山脈稱為“Teng-ritag”(天山、上帝之山)、“Kuttag(福山)”、“Muzta-gata(冰山之父)”。古維吾爾人從自然中獲取力量的思維方式,得益于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崇拜。
《福樂智慧》順應自然的思想:基于對自然界規律之認識,《福樂智慧》認為疾病與自然氣候有關,人須順應四季,隨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而養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游牧狀態下,維吾爾先民更多的是順應自然,在看到它能給自己生存帶來益處的同時,備加愛護它。
《福樂智慧》與自然和諧互益的思想:在第五章部分章節中,作者筆下或集中或分散地描述出世間萬物皆與四素對應,他不但認為宇宙是由四要素構成的,而且認為生命也是四要素的一種組合。并把四要素及其對立統一看成是人體的構成、肉體和精神狀態的基礎,強調四要素處于統一和諧的關系之中:“大地和綠水親密無間,百花千草綻開了笑臉。親友們如能和睦相處,更會把新的親友增添?!?3212)自然界的萬物之間對立統一的現象是不容違背的客觀規律。大自然是這樣,人世間也是如此,自然界不停地運轉著,生命也運轉悠悠。不難發現,作者所堅持的就是人與自然要永久存在,不僅要達到自身的和諧,更須實現二者的和諧互益的思想。三、維吾爾族傳統生態倫理的豐富內容在中的生動體現
歷史上,維吾爾族在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之外,曾經信仰過薩滿教、襖教、摩尼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其中摩尼教被維吾爾族歷史上建立的兩個汗國確定為國教,11世紀后維吾爾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的中也包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
在薩滿教義里,既有預防破壞森林的觀念,也有限制破壞森林的規約。薩滿教認為藍色象征神理,崇拜藍天和藍色,同時還把綠色看成是興旺和從政的標志。因此該民族農民至今十分倚重村莊,注重庭院的綠化,出現損害樹木和植物的現象,就會受到譴責。
祆教十分重視潔凈,所以有關潔凈的戒律和儀式也頗繁復。祆教把生活中的事物分為潔凈和不潔凈兩大類?;?、水、金屬等被認為是最潔凈之物,不可玷污。水必須保持清潔,避免沾染污穢之物。
對薩滿教和祆教的信仰,使得維吾爾先民們不自覺的產生了對天、樹、水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摩尼教在人行為方面主張不殺生。
按佛教教義,一個人死后,再次投胎時,不一定是人,可能是一種生物體。一個人如果破壞了一根草、一棵樹,都有可能傷害到他逝去的親屬朋友。任何生物和人一樣都是平等、有生命的。
佛教和摩尼教這種“不殺生”、“澤被草木”等思想對信教群眾起著一種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保護動植物的理念,從而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
伊斯蘭教主張仁愛萬物。《古蘭經》和《圣訓》倡導人們要對一切自然之物存有仁愛之心,禁止人們無故宰殺幼畜、砍伐幼苗。伊斯蘭教還專門規定在齋戒期間在禁地之內不準打獵??梢哉f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動物。同時伊斯蘭教教導人們要珍惜土地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因為“在主那里,萬物是各有定量的”(《古蘭經》)。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應該珍惜人類的生存條件,努力保護自然生態的平衡。“創造天地,是比再造人類更難的,但世人大半不知道?!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取用應以不過分為原則,在此前提下,伊斯蘭教還主張人類應該把握自然的本質和規律,通過對自然界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為人類造福。伊斯蘭教認為,自然界變化,日月循環,四季交替等,絕無神秘之處,人們應該仔細觀察,努力探索,總結其中的規律,堅定自己的信仰,合理利用大自然,有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享受真主的恩典。
伊斯蘭教特別重視整體和諧。在伊斯蘭教看來,真主創造了一個井然有序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內容豐富多彩、生氣盎然。真主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協調有序的世界,從日月星辰到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礦藏、河流、陽光、水分以及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這些事物共同構成了和諧有序的生態系統。萬物都按各自的規律的存在發展,宇宙間的一切沒有一件事物是沒有意義和目的的。人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只是真主在世間的“代治者”,所以與萬物是和諧的統一體。人類不能隨意地破壞自然界,只有把握認識了萬物的規律,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界與人是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相互協調的,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古蘭經》教導我們:“他以大地為你們的席,以天空為你們的幕,并從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出許多果實,做你們的給養?!笔ビ栒f:“善者必不損一螞蟻?!笨梢娙f物與人類是一樣的平等生存,彼此之間是和諧統一的。
伊斯蘭教生態觀既要求考慮現世,更要求穆斯林著眼于將來,確保子孫后代的繁榮昌盛。人類相對于自然而言,其生命是短暫的;而自然存在期則需要無數代人去遵循其運行規律,共同享受自然生態環境的恩賜。伊斯蘭教主張,人類應該不斷尋求自我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點,達到人類和自然的和睦相處、、共同繁榮。人類絕不能被紛繁復雜的自然生態所迷惑,也不能對自然生態環境簡單地頂禮膜拜,而是要通過接近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特點和規律。
生物化學是一門組合性質的邊緣類學科,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運用化學檢驗和分析的方法解釋生物體內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現,從而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尋找相關解決方法。因而在中等衛生學校開設這門課程對于從事醫療服務行業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門學科結合了化學、生物理論和實驗實踐兩個方面,提高了衛校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學學科的創新性教育水平,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對于整個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創新教育概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這句話的提出和實施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其關鍵在于如果一個國家特別是這個國家的教育事業的任務只是將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學生腦海中簡單進行灌輸和復述,那么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技術和方法的落后以及進步源泉的枯竭。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2我國目前中等衛生學?;瘜W生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停滯漸進性
目前我國中等衛生學校的生物化學教育出現了萎縮甚至停滯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國家近幾年固然加大了職業教育發展力度,但長期忽視職業教育的結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學校相關設備設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謂“實用型”教育模式,學校大幅削減基礎學科課時,有的專業甚至不開課,目前只有檢驗、藥劑等專業還保留有生化課程;還有就是國內的衛生學校之間缺乏相關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議,從而使得各個學校的生物化學教育處于一個較為封閉的發展狀態,長此以往必然會使得這種落后的狀態日益加重。
2.2缺乏實踐
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學習者快速穩固掌握一門服務于社會的技能,從而能夠在從業過程中不斷鍛煉和發展,以達到實現自我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目標。從教育的本質上來看,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兩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學習者能夠首先掌握自己領域內的專業知識,并且通過日后的實踐和鍛煉最終創造價值。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中,實踐和理論教學的脫鉤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礎學科,理論多,實踐少,缺少實踐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
2.3教育考核的機械性
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響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符合社會職業需要的合格從業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樣是培養具有研發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員,從而在中等衛生學校教育中應采用偏向于實踐的考核方式,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解決實際中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考核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知識的背誦和理解能力,徹底摒棄傳統教育影響下的機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學生基礎知識普遍低下
任何學科的創新不僅要求人們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時也要求受教育者對于本學科的基礎知識有著扎實的基礎。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校即使加大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最終也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這也是學校應該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實踐課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學創新教育在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學科教育自身的發展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結合性邊緣類學科,其自身就有發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歷史較為短暫,技術和理論的成熟度不夠,在兩個學科的結合點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問題。其次是因為國家在中等衛生學校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本投入不足,從而使得生物化學的創新型教育發展存在客觀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衛生學校開展生物化學創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門對于這門學科和該行業的重視程度,對于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的持續發展,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學校綜合學科的聯動發展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中等衛生學校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在現實中應用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首先是因為在護理學和病理學中,應用生物化學的分析方法將有助于醫療服務人員從微觀的分子原子結構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質原因。其次這門學科也是連接診斷與救治兩個環節的關鍵性紐帶,傳統中醫中的望聞問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卻更能從致病機理和病理學角度分析、判斷病發原因、病征指標與發展的趨勢。此外,多學科融合是現代技術發展的必然,各個學科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促進和制約的關系,因此拓寬中等衛生學校中的生物化學創新教育思路將有利于整個學科教育體系的改善和發展。
3.3有利于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與世界接軌
創新與實踐的教育模式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非常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經濟時代,學生更應該具備自我提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同時也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從而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國際化平臺來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就應該首先適應教育創新的這種國際大環境,不斷提升職業教育中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以江蘇省南京市衛生學校、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為例,當地政府在支持對外交流的基礎之上,給予該校一定的財政支持,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個區域的辦學理念有了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共同發展
目前創新教育特別是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更傾向于以研討會和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做足準備,獲取相關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活動中形成自己對于問題的見解和想法,在無形中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此外,這種教育模式的轉型改變了以往老師單一通道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和老師能夠進行雙向互動,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傊@是一種雙向的教學方式改進,將大大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繁榮和就業水平的提高。
3.5適合每一個受教育者的發展,促進教育行業
美國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顆顆種子,是大樹就讓他成為國家的棟梁,是小草就讓他裝點綠色的大地”這句話充分反映了美國教育的創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這種思想的主導作用,在生物化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創新性地提出建立每個學生的發展意愿檔案,使得在教育過程中貼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意愿進行生化教學的課程教授。
4中等衛生學校生物化學創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學生轉變態度、教師增強自身素質
中等衛生學校的生物化學創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轉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的狀態,通過合理增加實驗課時,盡可能引導學生從實踐經驗中獲得對于知識的新感悟和新體會,對一些生化過程的機理通過多媒體或者動畫直觀演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要點。此外作為教育者的教師隊伍,應不斷提高自身對于生物化學學科的補充學習和不斷學習,因為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更需要老師對于知識的靈活掌握和整個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創新教育的發展思路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個方面。
4.2加強學校生化學科的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的經濟發展要依靠財政部門的投資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也是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樣的,在教育領域要想實現中等衛生學校生物化學創新教育的轉型問題,就得不斷提高學校內部生化實驗室和配套設備的更新和建設,不僅要在理論創新方面與國際接軌,實驗器材、試驗的方法都要盡可能向國際先進方法靠攏。及時更新引進先進的生物化學配套設施,這是因為這門課程僅僅只有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先進理論要結合配套的設施才能夠完整地發揮其創新的作用。
4.3定期舉行各區域交流項目
創新不僅是對于原有知識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條件是能夠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專家的想法。所以我國不同區域的中等專科衛生學??梢栽谫Y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派遣學校老師和學生到醫療衛生較為發達的城市中的衛生??茖W校進行交流和學生之間的聯合培養項目,使得較為發達的醫學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在不同地域之間流動,最終實現區域間創新教育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