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4: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方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結果
通過對PBL組和LBL組兩組學生實習成績比較發現實踐技能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在理論知識、病例分析能力及總成績方面PBL組的成績較高(P<0.05),見表1。問卷調查結果問卷調查結果列示于表2。調查發現,PBL教學法組對見習的滿意度較高于LBL教學法組。在激發實習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方面,PBL教學法組也都高于LBL教學法組。在提高理論知識方面,PBL教學法組也明顯優出。其中,激發學習興趣,兩組差別很大(P<0.05),提高理論知識,PBL組勝出明顯(P<0.01)。此外,關于這2種教學法是否能提高學生多種能力,包括:師生間溝通能力、同學間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PBL教學法較LBL教學法勝出較多。從表2數據看,PBL教學法能提高多種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師生間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等3項,PBL教學法優勢很大(P<0.05或P≈0.05)。
3討論
目前,國內也有不少醫學院校開展了PBL教學改革,并積累了一定經驗,大多報道教學效果很好[2-3]。本研究分別采用兩種法對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生進行了內分泌臨床見習教學并進行了教學效果評價。內分泌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涉及許多“看不到、摸不著”的知識,部分內容邏輯性強而又十分抽象,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上有不少困難,傳統的LBL臨床教學方法難以達到內分泌科見習的目的和要求。臨床老師應如何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短期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是一大難題。
3.1PBL教學方法的優勢
醫學重在實踐,PBL教學與傳統LBL教學方法相比,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文獻查閱,學習素材的搜集也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對于醫學這種需要終身學習的科學來說無疑是有益的。因為學生主導了學習過程,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效果[4]。在PBL學習過程中,小組模式和討論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協作和團隊意識,而平等的討論形式也密切和融洽了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5]。我們的PBL見習實踐的學習效果和國內的一些研究也都提示PBL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模式[6]。PBL教學有利于擴展學生的信息量,在文獻查閱過程中,知識和信息遠超課本,這對于拓展知識面有利,也符合現代醫學多學科融合的知識框架要求。
二、背景性教學法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突出背景性,讓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呈現出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情景氛圍,能使小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本身的美好內涵,心靈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組織小學生學唱《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時,為了喚起小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培養小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筆者發揮電教媒體的獨特優勢,給小學生展示出家鄉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橋,讓小學生在歌詞、旋律、畫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熱愛祖國山河的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綜合性教學法
音樂課不應孤立施教,而應與各學科教學互相聯系,加強滲透,只有這樣,方可使學生具備完美的心理素質。故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適時插入配樂詩朗誦,將音樂與語文融為一體,有效地增強了小學生對美的感染力;經常開展“紅歌比賽”,讓音樂與政治彼此滲透,不斷激發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定期組織小學生唱英語歌曲,把音樂與英語捆綁起來,持續提高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通過綜合性教學法的實施,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發展。
四、創造性教學法
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或創造活動,是提供首創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思維和實踐活動,創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結構中的較高層次,是心理結構趨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采取創造性教學法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能有效優化小學生的心理結構。因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特別重視在小學生聽樂、聽歌、奏樂、唱歌、視譜過程中對其進行啟發,使其在優美、生動的音樂形象中浮想聯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導小學生把學到的音樂知識用于歌曲創作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愿望,盡最大力量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欲望,提高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實施創造性教學法后,小學生創造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聯系生活實例引入新課藝術
日常生活中包含許多數學知識,采用學生熟悉生活實例引入新課,學生會覺得親切具體,易于接受。尤其是對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如講“解三角形”時可以提問學生“不過河,能否測出河面的寬?”再如,講授“直角坐標系”時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處在班級第幾排第幾列。或給他一張電影票,問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當學生從這些生活實例中領悟到“兩個有序實數可以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時,教師再講“直角坐標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通過提問、質疑引入新課的藝術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教學引入新課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設置疑問。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而學生的創新思維恰恰從疑問和好奇開始。教師以提問適當的問題開始講課,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學生會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如,有些教師在講授“負數”時,他并不是象書上那樣講“零上”與“零下”,“上升”與“下降”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是先問學生“2-1=?”,“1-2=?”。這樣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對被減數小于減數的問題,學生會說:“不夠減”。教師接下來會問:“欠多少才夠減?欠2”。這時可引進記號“-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數前寫上“-”(稱為負號)所得的數叫負數。這樣引入新課既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又弄清引入負數的目的。這樣引入新課能有效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覺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課方法。
4設置懸念引入新課藝術
設置懸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視劇和故事當中經常被應用,我們對此并不陌生。懸念就是靈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們產生心理追蹤,造成一種“欲與知不得,欲罷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誘導人們興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后興趣,乃至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懸念的設置,在技巧上應是“引而不發”,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5“開門見山”新課藝術
可能有的老師有時上課并沒有繞圈子,而是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就象洋思中學的經驗一上課就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目標并且講述教學目標再指導學生自學。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時可這樣引入:“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法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有理數減法,那么有理數減法法則是什么?它跟有理數加法有聯系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這種引入新課方法適合教學內容與前一課有緊密聯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課,有時一節課容量很大而舊知識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6.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藝術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能支配內在動力,促成目標的實現”,所以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在講乘方運算時用“拉面”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后去拉面館去,觀察廚師操作。或要求學生用一張報紙對折再對折(報紙不得撕裂)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報紙有幾層?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
這種引入新課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性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后果。
2教學方法的選擇
理論、實踐和創新結合的教學方法從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三個方面的學習的緊密結合來設計。
2.1理論教學方法
理論知識是學生繼續學習研究的基礎,是實踐和創新開發的基礎,主要以講授法為最佳。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使用最早的、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可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用于鞏固舊知識,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幾乎都需要同講授法結合進行”。講授法并不是意味著老師講,學生聽這一簡單的行為活動。言語的理解是一系列積極的、在經驗知識指導下的操作活動。在講授法的條件下,學生不是消極的接受知識,而是對教師語言的分析、理解和存儲的整體的過程。綜合看來,講授法具有在短時間內提供給學生大量知識的優點,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學科需要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實踐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在《教育大辭典》中解釋: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工程測繪、社會調查等。旨在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獨立工作能力。各類型高等教育共有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工程訓練、實訓、課程設計等。實踐并不是理論教學的簡單的延伸,而是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將所學理論課知識得到感性的認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3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作,使學生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進行創新。創新教學方法就是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貫串在整個培養過程當中。
2.4理論、實踐和創新結合的教學方法
理論、實踐和創新結合的教學方法把三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教學過程中各占一定的比例,不否定傳統的講授法和實驗環節,在此基礎上添加創新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與調節。
2.4.1案例讓學生找
教師將理論知識的應用案例布置給學生,學生課下查找資料舉出合適案例。首先學生只有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才能找到合適的案例。其次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最后,由于所占的角度不同,同學的講解更容易理解的掌握,同時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習興趣。
2.4.2疑問讓學生答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問,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并在總結答案的過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和問題,再通過進一步的查找資料和相互討論得到綜合性的結果。通過這種方法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2.4.3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思想,進行創新創作
鼓勵學生依靠所學知識進行擴展,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理解,在課本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創新知識的演講與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并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思考、參與教學的樂趣;對學生的想法與創作進行記錄備案,給學生獎勵。通過這樣微小的積累過程,可能剛開始學生并不能提出多么有創意的制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習慣了創新思維之后,就后收到很大的效果,使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課堂,課堂教學方法不再單一,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3教學過程的實施
首先,教師必須熟悉課程知識和相關行業知識,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學科需要的知識,對學生創新設計提出指導意見,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創作給予評價和提出修改方案;對學生有耐心,課上講解,課下交流,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及時溝通,鼓勵學生堅持下去,對學生的研究能給予正確建議;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學生一起研究探討相關知識的發展與創造,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第二,學生不再是傾聽者,而是課堂的參與者。課堂上積極思考,課下查找相關資料、討論總結所學內容,搜尋相關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大膽提出新的想法,新的見解,并經過實踐發明創新。第三,制定科學有效的考核評估體系。調整理以往考核比例,改為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創新成績三部分考核的模式。理論考核仍以期末考試為考核形式;實踐成績根據學生平時的實踐過程表現給予打分,成績由教師、學生代表和學生本人三部分取平均值,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能力;創新成績由班級組的評估小組依據學生在課堂及課下的創新思想和創新作品打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規范的實踐過程和創新設計的歸檔材料,以便作為考核依據和今后學生學習和借鑒的依據。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更加認真去研究和實踐,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標準。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通過文本或視頻的方式介紹案例內容,并告訴學生學習內容及計劃。學生按小組協作分工,通過各種途徑(書籍、網絡、請教老師)獲得解決案例的信息。最后各小組展示解決方案,全班討論得出解決案例的最終方案。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分析問題,收集和評估信息,分析事實,提出多元化解決方案,做出決定及展示結果。基于商務英語教學內容注重實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案例教學法適用于商務英語的教學。教師需事先準備好案例的背景知識以及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和思考。例如,教師可就營銷學中的SWOT分析法設計一個案例,如對九州通醫藥物流集團STOW分析。案例簡述如下:
(1)優勢分析:九州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與數千家公司保持良好合作;物流、信息技術處于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地位。
(2)劣勢分析:資金相對短缺,并購資金的投入無法與實力雄厚的國企抗衡;不具備國資背景,在公立醫院面前至今仍無法取得話語權。
(3)威脅:市場要淘汰一批資金短缺的企業;外來并購的威脅。要求學生分析:九州通醫藥物流集團的營銷機會與環境威脅,并提出企業面對營銷機會和環境威脅采取的對策。該案例教學的流程大致如下:指導學生充分閱讀案例,共同討論SWOT,根據SWOT分析行動計劃,每組派出代表闡述方案,教師總結、補充和完善結論,給出形成性評價。
3.比較教學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不同事物的關系重新組織、融會貫通,還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詞匯、術語、句子、文體等進行語義的比對,從而領悟更深刻的學習規律。以外貿函電中的詞匯為例。首先要告知學生,同一單詞在基礎英語和外貿函電中常用的含義不同。“Enquiry”一詞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常用詞義為:詢問,調查,查詢,問訊處。而在函電中,該詞義為“詢價、詢盤”。例如:貴方詢價將立即得到處理。Yourenquirywillbedealwithimmediately.再如“Order”一詞,常用詞義為:次序,規則,命令;函電中意為“定貨(單)”。“水平level”在商業英語中引申為價格,如Wecannotclosebusinessatyourlevel.我們不能按你方價格達成交易。“atone’slevel”為“按某人的價格”之意。再者,商務英語行文用語精確、嚴謹,在用詞方面力爭精確無誤。通用英語中的詞匯know,tax,buy,explain對應在外貿函電中則用learn,tariff,purchase,indicate。例如:請報實盤并說明最早交貨期。Pleasemakeusafirmoffer,indicatingtheearliestdeliverydate.句中的“說明”一詞我們不翻譯為“explain”,而是選擇更加正式和書面化的“indicate”。有比較才有鑒別和體會。通過對比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系統學習具有鮮明的語言特征的商務英語詞匯,將生詞與已知詞匯相關聯,實現對生詞的記憶和掌握;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基本商務知識的理解,充分發揮想象力,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二、哼唱法
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在哼哼唱唱中熟悉了旋律。在教學《旅行之歌》時,我讓學生隨著旋律哼唱,可以用“等,大,路,嗚"等字的擬音進行哼唱旋律。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旋律,讓歌曲學習變的簡單,讓歌曲學習更加有趣。
三、發現法
發現法是音樂教學常用的方法,用發現法,讓學生找出旋律的不同,與相同,讓學生發現附點節奏在旋律的什么地方。頓音記號的演唱效果,旋律的強弱對比,哪里強,哪里弱等等。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與新課程改革相符的。比如,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我在引導學生分析旋律時,我演唱旋律,請學生說說,哪里的旋律相同,學生很快發現一三兩句相同,自我發現。在頓音記號的地方,我啟發學生:“為什么這里老師唱的跳躍?”秘密在哪里?學生就發現了倒三角,頓音記號的標記。還知道了它的表現效果。然后我進一步引導,為什么要用這個記號?你們想想小鳥歌唱春天時,心情變得怎么樣了?學生回答,小鳥更活潑了,心情更愉快了。
四、情境法
為學生挖一個情境的池塘,范唱,聽唱,自學學生學的快樂,比如,在學習《旅行之歌》時,一開始我說,春天來了,讓我們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吧,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旅行吧。接著我播放《旅行之歌》的伴奏旋律,學生踏步,拍手熟悉旋律,然后我說,目旳旳到了,“你們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說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們旅行累了,坐下來,我們一起唱唱旅行之歌吧。學生聽了范唱第一段,很快就會唱了,孩子們唱好了歌以后,然后我說,我們一起玩游戲吧,學生開心了,接著我宣布游戲規則,請出學生走雙圓行,兩路縱隊,其他學生唱歌,同時在“啦啦啦”處按節奏拍手。這樣達到了一遍一遍的復習歌曲,鞏固的作用,同時通過走隊形,鍛煉了學生的節奏,節拍感。第二段歌詞,我繼續創設情境,天色晚了,讓我們唱著歌回家吧,先來讀讀歌詞,“夜幕快降臨,快降臨,啦啦啦……”然后聽唱法學習歌曲。最后全體學生站起來,邊踏步邊唱歌“回家”。整個教學充滿情境,學生饒有興趣的學著,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演唱。
五、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率,讓學生扮演歌曲中不同的角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布谷》一課,我讓學生扮演布谷,演一演歌曲,當唱的高就飛的高,當唱的低就飛的低。更好的掌握了音高概念。也理解了歌曲唱了什么。
二、實現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的途徑
1.增加教學中的雙向交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要充分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尋找問題,主動探究是非對錯,進而加強對自身道德建設的主動參與性。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并不是增加提問或者多布置一些任務,而是要加強教師與學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進度,并要讓學生知道老師要講的核心內容,讓學生跟上老師的節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開展情景教學,增加學生的興趣
德育教育與傳統教育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點,即德育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參與,因為德育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敢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在德育教育中,寓教于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應針對當代青年的思想特征和年齡特征開展情景教學,使學生在設置的情景、人物、實踐中領會課程的內涵,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一旦學生對課程及所開展的活動感興趣了,就會積極去參與課程,主動去接受理論知識教育。因此,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促進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徑。
3.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德育教育不是單純地給學生講道理及理論知識,而是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在教學工作的實踐環節,教師必須緊密結合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掌握,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而是應滲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要求老師以身作則,做到課堂的授課與課下的實踐、交流相結合,在日常積累中逐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還在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式,使其具有宏觀感及全局意識,真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德育實踐會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為理論知識的學習拓寬思路,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詞匯教學
課文由段落構成,段落由單詞構成,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詞匯是教學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韓國語的詞匯結構,是根據語素的結合形式,可以分為獨立詞、派生詞、合成詞和復合詞。獨立詞是指由一個實語素構成的詞。派生詞是指實語素與詞綴相連接構成的單詞。合成詞是指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構成的一個單詞。復合詞是指一個實語素與詞綴相結合,或者是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相結合構成的單詞。構詞法是韓語單詞講解中重要的方法。詞匯語法的講解要緊密和能力考試結合。韓國語能力考試是針對學生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寫作能力的全面考察。實現聽說讀寫譯全面能力培養的基礎的詞匯語法教學,同時也應該側重與韓國語能力考試的接軌。這就要求首先教師要對能力考試中的詞匯語法范圍,重點難點,常考詞匯進行整體的把握,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及考試方面的語法同匯雙重側重。另外,隨著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靈活性于一體,展開直觀教學。如讓學生觀看大長今等韓劇,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直觀化,使學生更易接受。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由識記向模仿、應用轉化,提高韓國語的實用能力。
二、淺析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對策
(一)對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要有所優化。過去的合唱指揮教學總是將合唱與指揮相互分開,這是不正確的,應該將指揮與合唱融合在一起,之后再開始綜合教學。如此一來,就可以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老師在指揮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站在合唱者的立場,對指揮的知識、技能加以掌握、控制,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合唱者的心理,從而可以更好地學習指揮方式以及技巧。
(二)呈現多元化教學。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味在逐漸提升,合唱指揮的形式也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在進行合唱指揮教學時,應發揚、集成陳舊教學方式中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創新,有效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中,多媒體教學起著代表性的作用,它因自身獨有的特點得到普遍的應用及關注;除此之外,也可通過網絡技術實現教學改革的多元化,讓學生獲得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師生間的交流得以強化。
(三)對教材內容加以完善。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所以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要與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符,還要與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相符,如此就可以切實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材語言一定要簡單、一目了然,而對于那些語言難以理解、理論大于實踐的教材一定不能選用,否則學生的水平一定得不到提升。
(四)實施個性化教育。每個人在嗓子構造、音質、音色方面都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條件來劃分聲部,指引學生按照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掌握自己聲部的發音,讓學生能夠有序地相互配合,不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隨意地、無章法地表演,一定要體現整齊統一。只有如此,才能將作品的情感、意境演繹出來。同時,合唱指揮較為抽象,我們為了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象,就需要用到技巧性的方法來達到某種平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從而對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的參與性有所優化。
二、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進辦法探討
雖然這門課程的滿意程度遠超過其他同類通選課及筆者當初的設想,但是作為一門小語種通選課,該門課程仍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課時不夠。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需要反復操練的過程,作為一門語言類,尤其是小語種通選課,一周80分鐘的課時量單單對于完成德語入門階段的語音教學仍舊有些不夠。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提出,希望在課堂上經常開展如對話、語言游戲、視頻等豐富課堂教學。但因為課時限制這些要求很難滿足。其次,選報人數太多。120人的大班對于小語種的教學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語音教學來看,教師或是教材錄音的發音清晰度在一個大教室里面便大打折扣,好些坐在后排的學生反映說,根本無法聽清。另外,因為人數眾多,教師無法糾正每一位學生的發音,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的單詞或是句子發音都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最后,人數眾多也給課堂的互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導致很多游戲或是其他課堂活動很難開展。最后,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學習語言的目的則是為了交際。所以學生們希望在語言課上能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更深入地學習這門語言,同時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而不僅僅只停留在語音階段的教學。上述問題歸根到底是由于通選課在人數和課時上的設置和語言要求小班和多課時學習所產生的矛盾所導致。筆者認為,可以每周適當增加一到兩個課時,同時限制選課的人數,把學生人數限制在60人左右。另外,由于通選課每周學時較少,所以教學內容上可以再做一下調整,盡量少而精。教學重點不再局限在語音知識的掌握上,也要關注德國文化的教學,增加學生對德國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對德語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