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習語文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要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根本。本文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學習這個問題展開闡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學生能因此而獲益。
一、對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質分析
新型教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和大膽實踐的能力,將語文學科作為基石展開,可以讓學生以組合團隊的模式對其它學科和身邊事物等內容進行結合探索學習,在無意間培養學生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不斷的行動與磨合中培養學生們對語文的喜愛。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夠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所以必須以語文學科為中心展開其綜合、豐富、自主、廣泛等各種必須的性質,其中應該重視綜合性學習的實踐過程,并充分吸收所學知識從而得出結論。
二、“綜合性學習”對老師的需求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老師應當具備分析指導的能力,其本身應當熱愛大自然,熱愛人文藝術等各個方面的文化,能將各種知識給予概括分析然后分條理清,并教會學生如何從中選取精華與糟粕。
語文老師應當為學生創造多種實踐機會,以便進一步培養學生,使其拋開陳舊思想,大膽開拓思維,敢于將其理論進行實踐;當然,老師更應該正確指導學生,明確指出學生實踐中的錯誤,讓其自我反思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將其改正。
最后,語文老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一同實踐理論,在實踐過程中與學生進行頻繁的交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與同伴在一起,消除與老師一起時的羞澀,從而能夠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研究探索,在此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的彼此信任的橋梁,對以后的教學也有很重要的幫助。做這些實踐的前提是與學校以及家長等各方面做好溝通,使他們了解到此行為的目的從而得到他們的支持。
三、如何提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成效
1.想要全方面地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就必須將語文核心觀念與大語文觀念進行智能統一。一方面要機智地避開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中的唯智主義,打破傳統語文課程觀,杜絕“唯語文”和“無語文”的學科傾向。另一方面,老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為自己教育的方針制定計劃,并進行學習效果分析,真正地做到科學教育。當老師的教學計劃層次提升了,那么整個教學水平也就提高了,這樣也就能夠更加地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充分地融入到學生之中,鼓勵學生對學習的激情,從而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水平,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大幅度提成,也讓綜合性學習得到廣泛的認可。
2.要想充分開拓學生的思想,就應當多方面選取學習資料,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掌握知識。語文無處不在,他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所以我們學習語文知識的資源也無處不在。老師應當將課本教材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并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的標準。老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喜好,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思想,結合網絡的資源,設計出適當的課題,從而大幅度提成教育成果。
3.老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變換教育方式,熱切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每個學生的心智和思維靈活度都是不同的,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指定不同教學方針。有些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比較重,此時老師就應該順著學生的思維,機智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這也在無意中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
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使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下接收語文知識。綜合性學習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踴躍參與的精神,讓學生自己組織團隊,為自己出問題、解問題,此過程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大優點是在課題設計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愛好,讓他們愿意參與、積極參加,培養了學生搜集與使用資源的水平,加強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所以說,學生自己相互配合這一環節非常的重要,我們是絕對不能忽略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門靈活的教學方略,從教師設計案例到學生采集資源,解答問題這一過程都是靈活的,教師應當要靈活轉換各種方針策略,將各方面進行綜合運用。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全程參與,充分體驗學習和實踐活動,從而獲取知識和提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中獲得全方面發展。
在新型教育理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介紹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研究課程改革的需求,從而為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做出貢獻,讓其全面實施成為現實。通過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質分析,以及“綜合性學習”對老師的需求分析,我們更加堅定了要積極探索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對策,并大力改革推行如果改革成功,這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潘靜,基于時效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初探[J].浙江教育科學,2008(1).
下面將從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這兩方面做總結。
(一)教學工作篇
實習期間,我擔任高一十七和十八班的語文實習老師。見面會時,我就向指導老師了解這兩個班的基本情況以及老師的教學進度等。和平中學今年擴招,高一年級有20個班,其中8個重點班,12個普通班。我們實習隊的8個人剛好分到了普通班。普通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很不理想,但是很活躍,甚至很調皮。因此,指導老師提醒我要有心理準備。聽了這番話,我也心中有數,但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與他們和平相處。以下是我在教學工作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感想。
1、多聽課且聽好每一節課
實習的第一周是我們聽課的時間。我盡可能多聽課,聽不同老師的課,了解中學課堂的基本環節、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及了解學生,觀察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分析學生對知識理解情況、接受知識的能力,為語文教學做準備。幸運的是,和平中學有一個教學工作安排,就是每周都會有一兩節語文公開課。高一語文科組會開例會對公開課進行點評。這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觀摩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學習到更優秀的教學經驗。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是從中受益匪淺。有的老師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上課慢條斯理、有條不紊;有的老師語速很快很流暢,跳躍性很大;有的老師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而有的老師在嘗試著新課標……
然而,這期間主要的還是聽我的指導老師葉麗燕老師的課。現在的聽課,除了了解課文知識外,還要求以老師的身份去聽,更加關注老師上課的語言、形式、技巧和學生的反應等。葉老師很年輕,但是教學經驗很豐富。從葉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葉老師正在嘗試著使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結合。她轉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這一教學理念。一個好老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廣博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轉化成你的個人魅力,以此來影響學生,吸引學生。葉老師正是這樣一個以其個人魅力在學生中建立威信的人。我非常欣賞葉老師在課堂上的游刃有余、應對自如的調控能力。我忘不了葉老師課堂上的侃侃而談、談笑風生的情景。她生動地講述身邊的故事或例子,加上幽默風趣的語言及夸張的動作,使得課堂氣氛很輕松很活躍,想打瞌睡的學生都會被吸引。學生都很喜歡這種授課方式。如何調動課堂的氣氛,這都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多聽課,還要聽好每一節課。因此,每聽完一節課,我就會跟葉老師討論一下聽課的情況,做一些小結。有時還會把聽課過程中吸收到的教學經驗與同伴一起分享,進一步鞏固聽課效果,為下階段的教學做好準備。
2、認真批改周記、作文和作業
除了聽課,還要批改兩個班的周記、作文和作業。學生幾乎每天都會有作業,每天至少要交一種類型的作業。因此,我每天都很忙碌,看著辦公桌上堆積成山的作業,自己只好加班加點把它批改完。盡管作業很多,我還是很認真批改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我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寫上不同的激勵評語或者找個別學生談話。學生受到了鼓勵,也會越來越認真地對待作業。對于作文,水平比較低,批改起來很費勁,除了找出不足之處,我還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3、虛心請教,用心備課
一、積少成多
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于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要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只有學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二、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后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于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復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么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后,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胡同。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五、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但弄明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于動腦筋,恥于問
不僅是語文中可以用這些方法,其他科目也是有相同之處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習不會成為大家頭痛的對象。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
二、睡前回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
三、寫讀書筆記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么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后,再做習題。
五、獨立思考
材料一:
新華社聯合國2015年2月26日電 第69屆聯合國大會26日召開全會,一致通過關于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決議。該決議決定聯大將于5月召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會議,認可各會員國對反法西斯戰爭有各自的勝利紀念日,決議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全人類,特別是亞洲、歐洲等地區民眾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⑴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新聞的主要內容。
材料二:
二戰時期某年度亞洲部分國家死亡人數統計表
⑵根據以上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得出一個有意義的結論。
你的結論: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我國舉行了舉世矚目的紀念中國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展示國威軍威,凝聚全民力量。
廣大網民紛紛發表感言,為閱兵活動點贊:
網民“春春lucya”:看著戰機飛過廣場上空,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情緒高漲,泱泱大國氣勢恢宏,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無比自豪!
網民“老朱”:這次大閱兵是對美麗中國的“精神禮贊”,更是開拓未來的“集結號”。當今的中華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個崛起并強大的中國永遠都是保衛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⑶作為一個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的中學生,你對如此盛大的活動一定給予了熱切的關注,請你也針對9?3勝利日大閱兵活動發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1個成語)
你的感言:
【試題解析】
作為母語教育課程的語文,其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是無處不在的。重大的紀念活動往往是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其相關資源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好素材,也會成為中考語文命題的熱點題材。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勝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題材也是今年中考的熱點題材之一。2016年福州市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題關注這一社會熱點,借助語文實踐活動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⑴題是一道典型的新聞類試題。利用新聞材料,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已成為中考語文命題者的共識。近年來,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的新聞題較多。中考新聞類常見題型主要有:撰寫標題、撰寫導語、概括新聞內容、補寫結語、壓縮語段、提取要素、結構劃分和作用論述等。此題要求考生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一中的新聞的主要內容,考查學生對重要信息的篩選能力及語言的概括能力。答題時要仔細閱讀材料內容,理清新聞的主要內容,然后要簡練的語言把新聞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參考答案:聯大通過關于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決議。
第⑵題是一道圖表題,也是一道典型的學科滲透題。材料二的內容為二戰時期某年度亞洲部分國家死亡人數統計表,統計表中涉及的國家有中國、朝鮮半島、菲律賓、日本,統計數據為戰爭死亡人數和死亡人數占總人口數百分比。試題要求考生根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寫出一個有意義的結論。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題時只要圍繞統計數據,寫出一個有意義的結論即可。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許多國家死亡人數眾多,損失慘重。示例二:在抗戰中,中國的死亡人數最多,超過千萬。示例三:戰爭給被害國帶來極大的傷害,施害國日本也未能幸免。(言之有理即可。)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于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要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只有學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二、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后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于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復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么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后,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胡同。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五、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但弄明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于動腦筋,恥于問
六、加強背誦
一、教學工作
因為我們所在的專業是數學教育,因而被分到二年4班做數學實習老師兼班主任。數學指導老師是黃老師,五十歲左右,言談爽利,是個非常有經驗的優秀老師,她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幫我分析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她精益求精甚至每個細節都會給我更好的意見,如何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容易的發現老師的意圖,接受新的知識等等。我是從第一周的星期五開始上課的,黃老師說這是練習課,她不打算去聽,只是給個機會你去和學生接觸,感受他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為下周一的新老師上課做準備。這樣一來,心情放松了很多,講題目的時候,我發現很多被我認為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沒有對小朋友們提出來,他們就會曲解你的意思,像編應用題,沒有把格式寫出來,只是口頭說明的話,他們個個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又如你說:拿尺子在題目下面劃三條線段并在這些線上面編應用題。會有學生問你:老師,劃多長的線段?我隨口說了句:大約16厘米。結果很多孩子非常認真的劃了出來,密密的挨著,還標上16厘米的字樣,根本忘了我是要他們編應用題的事情,讓人哭笑不得。這給我一個教訓:數學老師的語言應該是非常精練而要求到位的,不然小學生是很難理解你的真正意圖,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盡管教學還是很青澀,但學生們也慢慢接受我這個老師。
教案反復修改,再拿給黃老師過目,她馬上會指出一堆大大小小的問題來,像這里導入語言太羅嗦,那里要求不明確,這里沒講透徹,那里不連貫等等。改改改,直至老師說可以了,就準備試講,上新課。她的兩個班級――二3班和二4班數學課都是我上,兩個班的學生的接受程度大致相同,但我的教學效果還是有一點點差異,因為上完一個班級的課后馬上評課,指出不足讓你改正,接著上另外一個班的課。這樣的好處是,你會更有目的的改善教學過程,因而會很快的進步,通過教學對比讓你驚喜的發現自己真的在不斷成長。
上課,除了傳授新知識,讓學生學得更好,不應是一節課得全部。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情和感受學習的快樂,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課堂上老師必須具有一種教學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寬松的而自由的思考環境,讓所有喜歡說話的孩子們都有機會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成果,因此我不只是給機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回答問題,而是給予更多的互動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或者提問之后給一點時間把他們的做法講給同桌聽。這樣讓每個人都動起來,往往還會有不少精彩的發現呢!但是這樣一來,課堂秩序怎么控制呢?這就得益他們老師原先制定的一些課堂紀律管理口令。響亮拍三下手,學生們馬上有反應:一面雙臂做端坐姿勢做好,一面說:快坐好!從而提醒沒有留意到老師指令的學生。或者講課時候發現有學生沒有看黑板的,老師就說:小眼睛,小朋友馬上說:看黑板!諸如此類的口令,形成學生們的一種共識,這些教學手段在課堂控制中作用非常大。說到課堂的調控手段,不得不提的是我們二年級的實習生也創造了一種獎懲方法:分組畫星星。對于表現的特別好的組,每次加一個星星,紀律不好的組,每次擦掉一個他們已經得到的星星,并對獲得星星最多的小組進行小小的禮品獎勵,這個措施結果很奏效,小朋友們也樂意為自己的小組爭取星星獎勵。
另外,老師的教學機智也會讓你的課堂更有魅力,有時候還收到意外的好效果呢!這是我觀察到我們指導老師發現的,像有一次二年級的另外一位黃老師的“認識周長”的公開課,本來只是探索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就可以了,但學生提出用他自己的方法也可以求出課件里面的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黃老師對他的做法給予肯定很贊許,并更深入的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研究測量更多規則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方法,學生們的表現讓我們在場的老師都驚嘆不已。我還沒有達到那種教學的機智程度,但有時候課上面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問題也會用一些狡猾的回答“騙過”他們,如果一直說很正確的“為什么”,只怕會更加解釋不清呢。偶爾的小插曲,上課其實也蠻有趣的。
很坦率的說,我對班主任工作還是一知半解,可能是我在這方面比較遲鈍一點吧。我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是陳老師,她皮膚微黑,二十多歲的年輕老師,粉面含春威不露,她給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建議是四個字:恩威并施(其實但凡這樣說的老師是威多于恩的,呵呵)。看看四班,果然很整齊,再怎么吵鬧的場面,這位班主任一出馬,舉起右手:三秒鐘給我排好隊,刷刷刷,全員到位。眼神所到之處,個個屏聲肅立,多讓人驚訝。這到底是怎么練成的呢?經我多日觀察,發現這位真是貨真價實的嚴師啊!一旦發現那些稍有差池的立刻點名嚴厲批評。經常上語文課之前都是紀律整頓……雖然紀律很好,我還是不能贊同這種管理方式,因為孩子們和其他班的孩子相比更難展現出甜甜的微笑。嚴多與寬,懲多于獎,冷面多于笑臉……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小孩子也許太嚴苛了一點吧。難道溫和的老師會帶壞一個班嗎?班主任必須要夠“兇”嗎?再看同年級的楊老師的班級,這位三十歲左右,性情溫柔的班主任的班級又是怎樣一個面孔呢?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天她有事要請假一個下午,所以想讓我看班。下午午會時間我去得稍微晚了一點,正想不知沒有老師在場會多亂的局面,走進去,發現全體學生都非常安靜的做作業,講臺坐了一個小值日生,正在監督坐不住的孩子,整然有序呢!
[中圖分類號]H1-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07(2017)03-0028-04
一、 《譯語類解》與“四學”
自古以來朝鮮就非常重視外國語學習。1276年,高麗朝設立了“同文館”(后來改稱為“司譯院”)專門用來培養外語人才,其后的朝鮮朝也沿用了“司譯院”這一名稱。設立“司譯院”的初衷是為了朝鮮人學習漢語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并促進兩國外交。隨著外語科目的不斷增加,除漢語外,還先后設立“四學”“四學”指“漢學”(1393)、“蒙學”(1394)、“倭學”(1415)、“女真學”(1426),1667年,“女真學”改稱為“清學”。。“四學”的代表性文獻分別為《譯語類解》(1690)、《同文類解》(1748)、《蒙語類解》(1768)、《倭語類解》(1780)。這些文獻均可把漢語、滿語、蒙語、日語與朝鮮語進行對譯起來。并且把詞匯分類成天文、時令、地理等幾十個類別,逐次解釋其含義。因此,這些文獻被稱為“類解”文獻。
“四學”以漢學為中心。因此,“類解”文獻當中最早刊行的《譯語類解》成為樣板。它的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文獻之間的性質、形式、目錄、標題語的提示方法上。
第一,《同文解》、《蒙語類解》及其他類解類文獻的內容與形式都受到最早編撰的《譯語類解》的啟示。它們均將詞匯分為天文、時令、地理等門類,先寫漢語詞條,然后寫朝鮮語,最后用朝鮮語標記滿語、蒙語詞語或詞組。
第二,從文獻的門類目錄里不難看出《譯語類解》對《同文類解》、《蒙語類解》的影響。從目錄上看,三者在內容和形式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即《同文類解》是以《譯語類解》為基礎,《蒙語類解》是以《同文類解》為基礎編撰的。
第三,《譯語類解》的重要地位體現在標題語的提示方法上。《譯語類解》的釋詞順序與《同文類解》和《蒙語類解》的釋詞順序都是“漢語-朝鮮語-外國語”。[1](8~9)
總而言之,《譯語類解》在內容上、形式上為其他“類解”類文獻的編撰起到重要作用。
二、《譯語類解》的性質
《譯語類解》屬于漢學,為木刻版,分上、下兩卷,共計62個門類。其中上卷43個門類,下卷19個門類,詞匯總數共計4781條。它的釋詞方式為:先寫漢語詞條,再用朝文標記單字的中國音,最后用《訓民正音》標記詞的釋義。中國音有左右兩種,左側為正音,右側為俗音。其標記方式可分為七種:以“標題語 --”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173個,占總標題語的3.6%;以“標題語 -- +[ha]”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11個,占總標題語的0.2%;以“標題語 漢字詞”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159個,占總標題語的3.3%;以“標題語 漢字詞+朝鮮語”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298個,占總標題語的6.2%;以“標題語 -- +朝鮮語”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15個,占總標題語的0.3%;以“標題語 漢字詞+[ha]”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46個,占總標題語的1%;以“標題語 上仝”形式標記的,此類標記方式有660個,占總標題語的13.8%。屬于這七種的詞匯有1362個,約占總標題語的28.5%。除這七種標記方式之外,為了補充說明,《譯語類解》還在解釋詞下方或左邊以方音形、呼形、或形、或稱形、或呼形、或曰形、或云形、或作形、今俗或形、舊釋形、朝鮮語解釋形、漢語解釋形、俗稱形、俗呼形、俗音形、一名形、一云形、一作形、亦作形、音形、又音形、又今俗形、曰形、云形等24種形式來進行補充解釋。屬于這一類的詞匯有210個。[2](93~106)
《譯語類解》在其大部分門類中,并未區分由單字、雙字、三字、四字構成的詞匯,僅按照內容大體上排列了詞序,但在最后的門類“瑣說”和“瑣說補”中,則按照“二字類”、“三字類”、“四字類”的音節數將單詞進行了分類。“四字類”詞匯沒有標記左右音,否則會有破壞文獻的分段格式的因素存在。同時,此類詞匯可以通過前面各門類中出現的詞匯來讀出其音,因此不需要標記左右音。
我們通過解釋詞的標記方式可得知以下幾種現象。
第一,能考察研究固有詞和漢字詞并存時期的近代朝鮮語詞匯體系。
第二,編者們為搜集不同地區的漢語口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一點可以從補充解釋詞里出現的“南話”、“關內”、“吳楚人”、“關東”、“江東人”、“北方人”、“山東人”等詞匯推測出來。
第三,對應于一個朝鮮語解釋詞的漢語詞匯不只一個,即文獻出現了一對多的對應。如,“癇疾”除“[]”之外還具有“驚癇、疾、發暈風、羊角風、牛吼風”等漢語解釋詞。
第四,當時存在比標題語的右音(俗音)更接近現實的音。這些音的存在給俗音的變化研究提供實際性的語料。
第五,用朝鮮語的合用并書(如“”)能標記漢語的全濁音。
第六,通過方音形、呼形、或形、或稱形等24種形式的解釋方式,我們可以發現《譯語類解》的編者們并非僅參考了中國的某一個詞匯集,而是參考各種詞匯集。由于被利用到的韻書或詞匯集不同,其解釋方式也不同,即同時參考了 《物名考》、 《譯語指南》、《訓蒙字會》、《類合》等文獻的可能性較大。比如,崔世珍的《訓蒙字會》中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釋詞方式。
第七,《譯語類解》不僅是一部詞匯集,更是一部相當出色的韻書。因此,我們應該把它的文獻性質定位為一部韻書――詞匯集。
17世紀是近代朝鮮語形成的初期,所以《譯語類解》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注。我們雖不能斷定這一時期刊行的文獻資料的數量,但它無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韻書――詞匯集,并成為了研究17世紀末漢語和朝鮮語的語音及詞匯的寶貴資料。
三、《譯語類解》的研究成果與研究的必要性
在國內,學者們雖然對朝鮮刊行的漢語學習教科書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是對《譯語類解》的研究成果僅有兩篇。而在韓國,從1970年至2010年,學者們對其研究從未間斷過。在此,我們可以把這些研究成果概括為五大類。
第一類是與包括《譯語類解》在內的“類解”類文獻有關的概括性研究。這一類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鄭光的《類解類譯學書》(《國語學》7,1978年), 洪允杓的《國語詞匯文獻資料》(《國語學論叢》,1985;《18,19世紀韓文注釋類書》,《周時經學報》,1988),林志龍的《國語分類詞匯集的體系與相關性》(《國語學》19,1989), 安美景的《朝鮮朝譯學書的版種x究》(成均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9), 郭財勇的《類解類譯學書的身體部詞匯研究》(慶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4), 延奎東的《近代國語語匯集研究――以類解類譯學4書為中心》(首爾大學校博士學位論文,1996)。
第二類是與書志學(目錄學)及《譯語類解》有關的個別性研究。這一類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李基文的《譯語類解解題》(《譯語類解影印本》,亞細亞文化社,1974),沈在箕的《關于近代國語的語匯體系――以譯語類解的分析為中心》(《國語學的新的認識和展開》,《金完鎮先生回甲紀念論叢》, 民音社,1991),鄭光的《譯語類解譯語類解補》(《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全書》,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洪允杓的《譯語類解?譯語類解補解題》(《譯語類解影印本》,弘文閣, 1995),延奎東的《P于譯語類解現存本的一考察》(《國語學》26,1995), 宋基中的《譯語類解?譯語類解補解題》(《譯語類解影印本》, 奎章閣,2005)。
第三類是與漢語語音有關的研究。這一類的主要研究成果有:蔡英純的《譯語類解所見中國語音系之研究》(臺灣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78),《從朝鮮對譯資料考近代漢語音韻之變遷》,臺灣師范大學博士論文,1986),孔在錫的《譯語類解的中國語音系》(《亞細亞研究》82,1989),沈小喜的《譯語類解小考》(延世中語中文學會,1992),金基石的《朝鮮韻書中所反映的明清音系研究》(延邊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金銀珠的《譯語類解的中國語音系研究》(韓國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第四類是與《譯語類解》的特定語法現象有關的研究。這一類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鄭秀惠的《譯語類解的造語法研究》(德成女子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2),李珠麗的《通過譯語類解的朝鮮時代漢語詞匯研究》(木浦大學校碩士學位論文,2007)。
第五類是與《譯語類解》的部分詞匯有關的研究。這一類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福田和展的《〈譯語類解〉》中に“上仝”と記された語匯について》(大東文化大學外國語學會志18, 1989),金永日的《〈譯語類解〉中的韓國語難解詞》(《語文學》80,2003),金銀婷的《以詞匯集為中心的朝鮮時代服飾名稱研究》(加圖立大學校博士學位論文,2005),樸香玉的《譯語類解》的瑣說類詞匯研究》( 仁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姜勇仲的《〈譯語類解補〉商業詞匯研究》(韓國中文學會,2011),郭君男的《〈譯語類解〉漢字詞匯研究》(慶星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5),曲赫、方東杰的《〈譯語類解〉疑難詞釋例》(《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以及《〈譯語類解〉簡論》(《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
總體來看,其研究結果大部分是短篇的、分散性的,而且基本都是有關韓文(朝文)的研究(除了曲赫、方東杰之外)。換句話來說,幾乎沒有總體體系下的關于近代漢語的研究成果。在這種情況下,就有整理、研究《譯語類解》的漢語詞匯和語音的必要性。
四、對近代漢語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對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重要意義
從20世紀30、40年代到解放前后,這一時期的近代漢語研究集中在詩歌等特殊文體的詞匯研究上。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里,張相、徐嘉瑞起到先驅作用。建國以后,近代漢語研究在以下兩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一是以綜合理論性專著為代表的宏觀研究。這一類研究成果主要有:王力的《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向熹的《簡明漢語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潘允中的《漢語詞匯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蔣冀騁的《近代漢語詞匯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蔣紹愚的《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袁賓的《近代漢語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蔣冀騁和吳福祥的《近代漢語綱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另一類是以作品分析為代表的微觀研究。這一類研究成果主要有:張相的《詩詞曲語辭匯釋》(中華書局,1954),蔣禮鴻的《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戴望舒的《小說戲曲論集》(作家出版社,1958),孫楷第的《滄州集》(中華書局,1965),王季思的《玉輪軒曲論》(中華書局,1980),錢南揚的《漢上宸文存》(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許政揚的《許政揚文存》(中華書局,1984)。[3](61~62)但在國內,近代漢語詞匯的研究在數量上與古代或現代漢語詞匯的研究相比有著較大差距。
《譯語類解》是近代朝鮮語時期刊行的一部文獻,同時這一時期也是近代漢語形成時期。所以我們可以說,《譯語類解》是收錄近代漢語時期的口語式(方言)詞匯的一部很好的漢朝對譯書。其理由為:首先,明清時期分類詞匯集的第一詞條一般由單字形文語形構成,而《譯語類解》里的第一詞條是由口語自立形式的詞匯來構成。其次,400多個漢語詞條,每個都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語解釋詞。如,與詞條“癇疾”對應的次要解釋詞甚至達到五個:“驚癇”、“癲疾”、“發暈風”、 “羊角風”、“牛吼風”。最后,次要解釋詞里還收錄了“南話”、“關內”、“吳楚”、“關東”、“江東”、“北方”、“山東”等地的方言詞匯。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譯語類解》是一部收錄了近代漢語形成時期的口語式(方言)詞匯的詞匯集。所以對于它的漢語詞匯研究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和整理這一時期的古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們了解漢語詞語構詞法的發展演變過程,為研究詞義的發展演變過程提供真實的語料。
(二)對近代漢語語音研究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大多數近代漢語音韻體系的研究論文所引資料一般限于中國的各種文獻資料。但由于中國的文獻資料是用漢字來標記的,所以,在音值的構擬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局限性。而朝鮮具有悠久的音韻研究傳統,并且文獻資料延用著以拼音文字《訓民正音》注音的音韻學方式。朝鮮的注音韻書、對譯辭書以及V文書對中國近代漢語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朝鮮文獻研究漢語近代語音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課題,[4](1)其代表性研究學者有金基石(1998)、李得春(2002)。金基石的研究屬于近代漢語音韻的理論研究,而李得春的研究則是近代漢語語音的參考子表。[4](2)吉林省《社科信息報》(1998年10月30日)曾高度評價李得春的《朝鮮對音文獻標音手冊》。“由李得春教授主持的這項課題全面整理進而與近代漢語做系統比較,用翔實的資料、寬廣的視野對近代漢語音韻體系的演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近代漢語音韻體系的研究擴展到新的廣度和深度。《手冊》工程浩繁,設計精心,操作細密。這部書無疑是研究朝鮮語音史和近代漢語語音史最為得力的工具書。該項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它將為我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4](3)但《譯語類解》與之不同。李得春雖然認為《譯語類解》很重要,但是學術界一般把它看成一部詞匯對譯書,所以當時未被選用。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譯語類解》的研究結果不僅能為朝鮮語語音系統的研究提供參考價值,而且對于中國近代漢語,以及上古、中古漢語研究乃至中國漢字音演變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比如,在聲母方面,左音的中古全濁聲母有的還保留著濁音,但右音的中古全濁聲母已經消失,平聲字變為次清,仄聲字變為全清;中古整齒二等字大部分發生卷舌音化;中古見組和精組聲母還沒發生鄂化等等。在韻母方面,右音中的中古入聲字的韻尾[-p]、[-t]、[-k]完全消失;中古日母字當中,止攝開口呼字變為兒化等等。
總之,《譯語類解》是近代朝鮮語時期刊行的漢語學習書,而它的刊行年代又正處于近代漢語形成時期,因此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近代漢語的特征。對《譯語類解》中的漢語詞匯和漢語語音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促進漢語語音史和詞匯史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金哲俊:《“類解”類文獻中的漢-朝詞匯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在時展的基礎上,人才也在高速地發展。這就需要我國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為了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就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我國以后的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筆者認為,應該將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將語文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這不僅拓寬了學習的范圍,而且豐富了學習的資源。
例如,在學習“愛爸爸媽媽”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愛自己的,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如何才能夠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學生就會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更感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在班級中建立恰當的讀書角,可以在月初的時候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看的圖書有哪些?然后給班級中其他的學生講講,這本書好在哪里?是什么吸引了你?從書中學到了什么?然后把書拿到班級中,放在圖書角,讓學生傳閱。
在每個月的月末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總結,從書中學到了什么?為什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的內涵是什么?有什么別的好的圖書介紹給其他同學嗎?采取這樣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課外讀物,能夠深層次地讓學生閱讀更多的圖書,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更深入地進行學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以及學生和學生的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總而言之,從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來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初中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就此本文針對這兩大點提出了應該將語文教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將語文素養和閱讀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績和綜合素質。
不知不覺進去系心育部兩個多月了,時間過得很快,這是我第一次寫工作總結,雖然是一場意外讓我不用面試就可以進去這個部門,但對于能成為一名學生會成員我感到很榮幸,唯一讓我想不到的是,心育女生部竟然只有三四個女生,而男生占了大多數。
在校期間,我覺得我們心育部的工作不是很忙,但并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很悠閑,偶爾要為系里做一些小工作,比如廣場晚會需要搬東西布置舞臺,要在辦公室里值班,還有就是校運會的后勤工作,這些工作或多或少都可以給我一些工作能力的考驗,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老實講,偶爾也會有一些抵觸的情緒,比如有時候影響我的生活計劃或者休息,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這也算是對我的一種考驗吧。
心育女生部,顧名思義以及道聽途說的話,或許是了解女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知識和動態,多和她們溝通交流,幫助她們解決遇到的的各種問題,疏導她們的困惑,了解女性,關心女性。要問我心育部有什么需要改進的話,作為一個男生,我會建議多招一些女生到我們部門來,這樣有利于工作的開展,還有就是可以和心理協會多多互相交流學習,有何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覺得在系里的部門工作,人際關系很重要,可能是剛進入部門,我和一些系干不是很熟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相處久了,交流溝通多了,我相信我們工作會越來越默契。學生會也經常搞聯誼,這樣也很有利于我們的交流與互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