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市場工作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25 10:25: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培訓機構市場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培訓機構市場工作計劃

篇(1)

工作計劃的通知

 

 

各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根據省人社廳《關于印發2021年度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88號)和市商改聯辦《關于印發宿州市市場監管領域2021年度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的通知》(宿商改辦字〔2021〕9號),市局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以下簡稱《抽查計劃》)。現印發給你們,請按要求抓好實施。

一、夯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基礎制度

各縣、區人社部門要持續做好本轄區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兩庫”)精細化建設,將檢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分別按照行業類別、崗位資質等要素進行分類標注,并實行動態管理;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隨機抽查工作指引和細則,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局有關科室、局屬單位要按照《抽查計劃》要求,指導縣、區人社部門做好省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以下簡稱“監管平臺”)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兩庫”)完善工作,實行動態維護,確保精準監管。

二、規范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計劃

各縣、區人社部門要根據市局年度抽查計劃,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年度抽查工作計劃,于4月30日前錄入監管平臺,在單位門戶網站向社會公示,并報市局政策法規科備案。年度抽查工作計劃原則上應覆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中所有監督檢查事項。除抽查對象基數過少或有特殊規定外,原則上一般檢查事項的抽查比例不高于5%,重點檢查事項的抽查比例不設上限,對屬地要求采取全覆蓋式檢查的事項,應在計劃中予以明確。各縣、區人社部門制定抽查計劃時,要加強內部溝通配合,統籌各項抽查事項;要主動聯系其他執法部門,加大聯合抽查力度,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防止重復檢查。嚴格實行年度抽查工作計劃管控,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自行組織對企業的執法檢查,必須納入年度抽查工作計劃。年度抽查工作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需要臨時增設、暫停延遲或者取消實施的抽查任務,要及時公開公告。

局屬有關單位要按照年度抽查工作計劃明確的責任分工,牽頭指導各縣、區人社部門組織實施年度抽查任務。對于省、市級統一發起的抽查任務,要提早謀劃具體實施方案,有序做好建庫、搖號、派發、上傳、公示等工作。

三、規范制定部門聯合抽查工作計劃

各縣、區人社部門要按照《抽查計劃》要求,主動會同其他相關部門研究制定聯合抽查年度工作計劃,明確任務名稱、聯查部門、抽查事項、檢查對象、實施主體、責任分工、抽查基數和比例及時間安排等內容。聯合抽查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配合部門,增加《抽查計劃》外的相關部門參與。鼓勵縣、區人社部門將未納入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的事項,進一步整合到部門聯合抽查范圍內。對于重點領域突發風險和情況,以及上級部門交辦的工作,發起部門可以組織臨時性聯合抽查,補充納入聯合抽查年度工作計劃,并向社會公開。

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按照《安徽省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抽查實施辦法》和市市場監管部門發起的年度聯合抽查事項通知要求,主動會同市場監管部門研究制定“勞動用工管理情況檢查”、“勞務派遣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企業年度報告公示信息檢查”等聯合抽查事項年度工作計劃,明確任務名稱、抽查事項、檢查對象、實施主體、責任分工及時間安排等內容,按照要求開展好聯查行動。

四、規范有效實施雙隨機抽查

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按照年度抽查工作計劃逐批次抽取檢查對象,根據需要因地制宜隨機抽取執法檢查人員。雙隨機抽取過程應通過監管平臺操作,確保全程留痕。要根據監管實際情況采取實地核查、書面檢查、網絡檢測等方式開展抽查,規范抽查流程,做好抽查記錄,及時督促整改,提高監管效果。除依法依規不適合公開的情形外,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在抽查任務完成后20個工作日內,將抽查檢查結果錄入監管平臺,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相關網站平臺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加大懲處力度,產生的行政處罰信息應在7個工作日內歸集至監管平臺,記于相應市場主體名下。

五、強化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根據《安徽省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暫行辦法》和《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信用分類監管辦法》,完善本地區、本單位信用分類監管的具體制度和措施。根據監管平臺提供的企業信用狀況,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等事中事后監管工作中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科學設置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對守信企業,可以合理降低抽查的比例和頻次,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對失信和嚴重失信企業,適當提高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實行嚴管和懲戒。

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將“雙隨機、一公開”作為日常監管的基本手段,加快與各業務職能的整合融合,加強信息共享,完善工作機制,強化雙隨機抽查與審批許可、信用監管、重點監管的銜接。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要強化對口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加強信息化支持,切實提高基層履職能力和水平。市局將依托監管平臺,適時對抽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

請各縣、區人社部門,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嚴格按照抽查計劃,及時完成抽查任務,并于2021年6月29日和11月29日前,匯總填寫本地區、本單位«2021年度抽查任務開展完成情況統計表》(附件3),報送階段性和全年抽查工作總結。市商事制度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將統計結果作為對各地各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聯系電話:0557-3699829

 

附件:1. 全市人社系統2021年度隨機抽查工作計劃

2.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

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

3. 2021年度抽查任務開展完成情況統計表

 

 

 

宿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1年4月22日         

 

附件1

全市人社系統2021年度隨機抽查工作計劃

序號

抽查任務名稱

抽查事項

發起方式

抽查主體

(層級)

抽查

對象

抽查基數(戶)和比例

抽查

目標數

抽查比例

抽查

時間段

備注

1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門勞動用工管理情況檢查

規章制度制定情況檢查

市、縣(區)兩級自行組織發起

縣、區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機構及相關科室)

全市存續企業

轄區監管對象數在2000至10000家的按2%比例隨機抽取。

60家

2%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勞動合同及招用工管理情況檢查(已列入聯合抽查計劃,按聯合抽查計劃執行。)

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情況檢查

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情況檢查

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情況檢查

工資支付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檢查(已列入聯合抽查計劃,按聯合抽查計劃執行。)

2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門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除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外)

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除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外)

市、縣(區)兩級自行組織發起

縣、區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機構、相關科室、各險種經辦機構)

全市存續企業

2000-10000家。

60家

2%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3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門人力資源市場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

人力資源市場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

市、縣(區)兩級自行組織發起

縣、區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機構、人力資源流動開發科)

全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50家

5

10%

2021年11月

底前完成

 

4

2021年度全省人社部門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鑒定機構檢查

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檢查

市、縣(區)兩級自行組織發起

縣、區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機構、職建科、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全省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全省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

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40家。

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36家

4

4

10%

10%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2021年】1月

底前完成

 

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檢查

5

2021年度全省人社部門勞務派遣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

勞務派遣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

市、縣(區)兩級自行組織發起

縣、區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機構及相關科室)

全省勞務派遣單位

全市約80家。

8

10%

2021年11月

底前完成

 

 

附件2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

“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

 

序號

抽查任務名稱

抽查事項

發起方式

(牽頭指導科室)

抽查主體

(層級)

抽查

對象

抽查基數(戶)和比例

抽查

目標數

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要求

抽查

時間段

備注

1

2021年度全市勞動用工部門聯合抽查

工資支付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檢查;勞動合同簽訂情況檢查。

市、縣(市、區)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發起,同級市場監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交通運輸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支隊及相關科室)

市、縣(區)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市場監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部門。

轄區內建筑行業和相關用工企業。

轄區監管對象數在2000至10000家的按2%比例隨機抽取。

60家

 

2021年4月至12月

 

 

 

附件3

 

2021年度抽查任務開展完成情況統計表

 

抽查任務

名稱

任務開展完成情況

抽取檢查企業數

(戶數)

累計已完成抽查企業

(戶數)

發現問題

(戶數)

責令整改

(戶數)

立案調查

(戶數)

結果公示

(戶數)

備注

 

 

 

 

 

 

 

 

 

 

 

 

 

 

 

 

 

 

 

 

 

 

 

 

 

 

 

 

 

 

 

 

 

 

 

 

 

 

 

 

 

 

 

 

 

篇(2)

(二)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再就業培訓。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包括勞動保障部門綜合管理的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教育部門綜合管理的職業技術學校及大專院校,行業組織、企業、事業單位所屬的教育培訓中心,派、工商聯所屬的教育培訓機構,工會、共青團、婦聯開辦的教育培訓中心,勞動保障或教育部門審批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2003年9月1日后為民辦培訓機構及中外合作培訓機構)以及其他合法的教育培訓機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實施再就業培訓。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要主動承擔再就業培訓任務,發揮骨干示范作用。

(三)參照以下條件,對申請定點機構的單位進行資質審核。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和就業政策,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熱心承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任務;

2.具有開展下崗失業人員職業指導、實用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創業培訓以及其它與再就業相關知識教育所必需的師資、教學實習場地和設施設備;

3.專業和課程設置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培訓方法和形式能夠滿足下崗失業人員彈性學習的需要;

4.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規范,社會信譽較好,基本沒有學員投訴;

5.具有一定的培訓規模和比較穩定的就業渠道,培訓質量好,培訓后就業率較高。

(四)做好定點機構資質審核與認定工作。勞動保障部門要成立由工會、企業、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等方面專家參加的審核小組,審核申請報告,核查辦學條件,提出審核意見。勞動保障部門參考審核小組意見,作出是否認定的決定。

勞動保障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報告之日起兩周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決定,并送達申請單位。對批準為定點機構的單位,頒發“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證書,并向社會公布;對不批準的,要說明理由。

已經開展資質認定并確定定點機構的地區,要推動定點機構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果;尚未進行資質認定的地區,要抓緊行動,在6月底前認定一批定點機構并組織實施培訓。

(五)加強對定點機構的管理、指導和服務。要建立再就業培訓效果評估制度,將培訓合格率、培訓后再就業率、創業成功率以及學員滿意程度作為評估的重要標準,并向社會公布。對培訓效果明顯的定點機構,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效果不明顯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應取消其定點機構資格。要指導定點機構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調整專業設置,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要進一步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為定點機構提供培訓需求信息,并做好培訓結業學員的就業服務。

二、建立和完善培訓經費補貼與再就業效果直接掛鉤的工作機制,提高再就業培訓的有效性和經費的使用效果

(一)結合本地實際,普遍建立培訓經費補貼與再就業效果直接掛鉤的工作機制,根據培訓合格率、培訓后一定期限內的再就業率、創業成功率,對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進行經費補貼,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

(二)加強分類指導。對于按照培訓后實際就業人數對培訓機構給予經費補貼的,應重點做好定點機構的組織發動工作,通過培訓項目招投標,或指導定點機構開發定單式培訓,加強培訓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銜接,并強化培訓后的就業服務,提高再就業率。對于綜合考察培訓合格率和培訓后的再就業率、創業成功率等指標,對培訓機構給予經費補貼的,應進一步加強培訓質量管理,并重點做好培訓項目開發、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切實提高培訓效

果。

(三)有條件的地市,經向我部備案,可探索試行核發再就業培訓券或個人墊付培訓經費、再就業后由財政予以報銷等多種靈活的方式,提高培訓經費的使用效率。

三、全面推廣創業培訓與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整體推動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成功率

(一)從今年6月起,全國100個社區就業重點聯系城市,應參照《關于在十個城市建立國家創業示范基地的通知》(勞社廳發〔2003〕5號)要求,制定工作計劃,全面開展創業培訓工作,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開展自謀職業和開辦小企業培訓,并為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和完成創業計劃書的學員,優先提供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各地要組建專家隊伍,加強對創業學員的開業指導,并提供創業項目信息和后續咨詢服務。要大力推廣創業培訓與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成功率。

(二)北京、天津、鞍山等10個國家創業示范城市要按照工作任務書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擴大培訓規模,強化培訓促進創業的效果,為全國創業培訓工作積累經驗,提供示范。今年,我部將為各地提供創業項目庫光盤、創業促進工作流程、中國版《創辦你的企業(syb)》教材、管理人員和師資培訓、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等服務。

(三)有條件的地區,可申請建立遠程培訓輔導站點,組織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以及社會其他人員參加由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實施的遠程創業培訓項目。

四、強化監督檢查,加大宣傳力度

篇(3)

(一)用個性化的培訓理念打造品牌

理念主要體現為思想、精神、觀念、信念等。理念識別系統是教育培訓機構一切活動的基礎和靈魂,也是教育培訓機構形象識別系統的核心部分。培訓品牌的理念提煉既基于對教育理念的共性認識,如對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教育基本職能的認識,又要結合教育培訓機構的現實情況。如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既秉承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又重點突出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個性特征,提出“教育創新,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堅持“高質量、高效益、高層次”的辦學指導原則,以中高層次管理和技術人才為主要培訓對象,強調繼續教育要“面向國家人才隊伍建設、面向高層次人才職業能力的提升、面向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這些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較好地體現了清華教育培訓品牌獨具特色的理念識別體系。

(二)以自己的精品培訓項目為核心,滾動發展,形成特色明顯的自有培訓項目品牌。

(三)把國外培訓品牌移植到國內

對于國外的培訓品牌,除了課程的漢化以外,課程體系一般不作較大的改動,因為考慮到這些課程比較成熟,師資上也要經過總部的培訓和考核,從而保持國際化的培訓質量。這類品牌往往在金融、IT類等認證培訓項目居多。

(四)實施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打造機構品牌

規章制度是教育培訓機構內部理念共識的一種規范化、制度化體現,是確保教育培訓質量的一個基本前提和保證。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培訓制度體系,有助于規范機構成員行為,使各項工作有據可依。目前,北大青鳥等國內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引進ISO9000質量認證,借此完善教育培訓質量保證制度體系,明確教育培訓質量標準,規范教育培訓實施流程,形成教育培訓機構內部決策、執行、監督相對明晰的管理機制,按國際標準建立起教育培訓質量保證體系,并最終塑造教育培訓品牌。

二、培訓項目綜合化

與高校專業院系以行業精英人士為對象,以自身學科發展為導向,面向相關行業中高層人士開展高品位、相對專一的教育培訓相比,教育培訓專門機構所從事的培訓項目是以職業發展為導向,旨在為在職人員更新知識,提高素質,提升能力,謀求更好的工作崗位服務,其培訓對象為大眾型、實用型高層次人才。其培訓項目更加注意知識的整合,學科的融合,視角的新穎和理念的前沿,體現了鮮明的復合型、綜合化特征。

三、培訓課程個性化

隨著培訓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培訓機構普遍覺得生存壓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另辟蹊徑,誰就能爭取到新的商機。于是,個性化培訓漸成主流。英語培訓市場出現了金融英語、獵頭英語、行業英語等“專業戶”,IT培訓市場開始分化為“白領培訓”和“藍領培訓”兩大陣營,CEO培訓則出現了針對女性CEO、CEO太太的培訓項目,企業內訓里分管理培訓、項目管理培訓、銷售培訓、技術培訓,等等。培訓項目、課程越來越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預示:差異化競爭態勢已經開始形成,培訓市場細分天下的時代已經來臨。

就目前的發展態勢觀之,差異化競爭之路可以通過課程設置等手段來實現。以個性化課程的逐漸完善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逐漸打破培訓機構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格局。突出實戰性,從課程的設計到培訓過程,都盡量讓其具有良好實用價值和針對性,更符合學員的個性化需求。

四、培訓范圍國際化

根據WTO協議,中國的教育市場要到2005年后才全面放開,但隨著中國培訓市場“金礦”效應的日益凸現,境外培訓機構紛紛提前行動,爭搶中國培訓市場這塊大“蛋糕”。這導致了中國培訓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

(一)國外培訓機構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

近幾年,國外培訓機構進入中國培訓市場的步伐加快。特別是2004年,由于距離我國全面開放教育市場的時間越來越近,境外培訓機構更是加快了進入中國培訓市場的步伐。據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科技博覽會第二屆教育峰會論壇的消息,身價高達50億美元的超級教育機構――美國阿波羅集團專門派人進入中國進行前期市場調查,并正式宣布進軍中國市場:美國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團K-12的董事長Jack Clegg則親自出馬,尋找合作對象,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的教育機構也都派出代表洽談合作項目;而一些已經嘗到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甜頭”的,如新加坡英華美教育集團、印度APTECH集團、美國修文公司等,則紛紛表示將擴大招生規模。

國外培訓機構之所以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看中的是中國培訓市場的巨大潛力。據教育專家、北京世紀教育集團總裁馬玉文分析:我國居民儲蓄已超過8萬億元,其中10%準備用于教育支出。如果這部分儲蓄有一半用于教育投資,那么,中國教育市場的潛在份額就已高達數千億元。目前,我國尚未完全放開教育市場,對境外培訓機構的辦學方式、審批程序、投資回報仍有諸多限制,但一旦2005年我國教育市場全面“解禁”后,國外培訓機構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辦學途徑更為通暢,預計培訓市場的“洋軍團”的規模將進一步壯大。

(二)教育培訓國際化給培訓市場帶來的變革

國外培訓機構進入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數額雖然還不多,但是,涉及面卻很廣。據統計,在上海的1400家非學歷辦學機構中,洋機構的比例不足10%,但其項目的市場占有率卻相當高,幾乎占了上海市非學歷培訓市場的“半壁江山”。國外培訓機構的進入,促進了教育培訓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也引發了教育培訓市場的深層次變革:一是帶來了先進的辦學方式:二是帶來了國際化的培訓內容;三是營造了超一流的培訓環境。

(三)國際教育培訓合作的領域及亮點

近幾年,國外培訓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不斷加快,涉足的領域也日益寬廣,涉及到學歷學位教育、幼兒教育、IT教育、外語、金融、管理、市場類職業培訓等諸多領域。面對五花八門的洋培訓,國內的求學者如何選擇?對此,行內人士認為,洋培訓具有以下四大亮點:一是外語培訓;二是 IT培訓;三是管理培訓;四是職業培訓。

五、培訓模式多元化

(一)培訓內容體系從以課程培訓為核心向咨詢、培訓服務一體化轉變

目前,在繼續教育培訓市場上,一般是以課程為中心開展培訓活動。往往是某一培訓機構或某幾個人,預計到某一培訓項目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就攢出幾門課程,然后進行招生,組織培訓。由于這些課程往往是大眾化課程,沒有針對性,因而難以持續發展,只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其弊端顯而易見。為克服這種情況,一些有實力的培訓機構開始探索改變這種以單純的培訓產品(課程)為中心的培訓模式,而采取一種集咨詢、培訓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培訓模式――咨詢式培訓模式。

所謂咨詢式培訓,就是培訓機構應協助客戶(企業)培訓主管,理清客戶(企業)未來的重點業務方向,形成中長期工作計劃,長期規劃,分步實施,長期計劃重點在企業診斷基礎上有效地建立起完整的培訓規劃體系,長期推進企業業務發展,短期內做到有的放矢,達到快速推動業務發展的目的;它與一般培訓業不同之處在于,一般培訓業短期內可能根本看不出培訓的效果來,而咨詢式培訓中的短期計劃一般奉行“百天計劃”,即在通過業務診斷后,有針對性地給出培訓計劃,直接而快速促進公司短期業務。客戶不再接受培訓機構照貓畫虎、東拼西湊地攢出來的課程,而要求其要有自己的研發能力與專業人員,在充分調查與分析的前提下,為客戶(企業)量身定做培訓計劃并有始有終地執行與實施它。傳統的服務流程與承諾面臨挑戰,培訓公司與顧問公司的概念與界線越來越模糊。培訓公司必須從過去守著幾門課程的產品路線或中介公司逐漸轉型為客戶帶來增值的咨詢式培訓,有效地發現客戶需求,提供滿足企業整體培訓的解決方案是培訓公司未來的生存之道。

(二)培訓運行機制由產品時代向營銷時代轉型

企業的營銷發展史是從最初的產品時代,逐步發展到現在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時代,其區別在于產品時代只提供企業所能夠生產的產品;營銷時代則是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發現客戶需求來提供滿足客戶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培訓作為一種產品目前正處于產品時代向營銷時代轉型期,這也造成培訓市場比較混亂,目前的市場表現為:

―初級的產品提供者。培訓公司的培訓產品,就是講師所提供的培訓課程。在許多培訓公司中,培訓講師就是企業的總經理或合伙人。他們利用自己多年累積下來的專業培訓課程向客戶(企業)提供擅長的一門或幾門課程,由于業務量及生存空間有限,因此講的課程多是大眾類課程,沒有針對性,但由于有一定的知名度,許多客戶(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也沖著講師的知名度去邀請他們。

―虛假營銷的中介公司。目前許多培訓公司都號稱培訓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必須要針對客戶(企業)的具體特點進行專門的個性化服務。其實這些培訓公司并沒有自己的培訓講師,只是在與客戶(企業)進行訪談后,根據客戶(企業)提出的指明性課程,然后充當經紀人去聯系相應的講師,‘他們所賺取的利潤也只是中介費用。

―品牌營銷的咨詢培訓公司。這是培訓公司發展的必然趨勢與高級階段,這種類型的公司已開始跳出培訓產品本身,開始打造自己的培訓品牌。雖然注重講師,但他們更注重的是培訓的價值流程(包括售前的客戶需求咨詢,售中的課程客戶化提供,售后的跟蹤服務),而不僅僅注重某一點。這類培訓公司提供的是一種咨詢式培訓,通過各種咨詢手段及現代管理體系進行客戶(企業)診斷,發現客戶的真正需求與業務需要,然后出具咨詢報告,向客戶提供全面的業務解決方案,從而使培訓有針對性地系統解決客戶(企業)的業務問題。這種咨詢式培訓的思路是打造培訓公司品牌的長期競爭力,向客戶提供的也許不是最好的產品(某些知名講師的課程),但一定是客戶最適合的(根據客戶量身定制)。

(三)招生模式從面向個體的社會化招生向面向組織的會員制培訓服務轉變,培訓走向大眾化

在2004年上海培訓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培訓新模式――會員制。它們基本上是通過俱樂部形式,推出、“學習卡”、“會員卡”。“一卡式”培訓,主要用于培訓公司提供的企業內訓課程。企業可以先到培訓公司購買相應規格的“學習卡”,根據卡額可自主靈活安排一定的員工參加內訓課程學習。“學習卡”金額從幾千元、幾萬元甚至到幾十萬元不等,可供幾人、幾十人、上百人接受培訓。推出“學習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幫助公司實現規模化經營,降低常年組織內訓企業的成本。公司在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固定的客戶。

有專家認為,現在培訓公司雖多,但超過100人的公司卻屈指可數,培訓公司如何持續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如何做大?價格戰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可以說,會員制帶給培訓市場另一種思路,通過強強聯手的方式,搭建一個培訓平臺,通過規模效應,既能降低企業學員的培訓成本,又能保證培訓公司的利潤,保證課程質量,使得培訓走向大眾化。

六、培訓手段多樣化

目前,培訓方式手段的創新,一是體現在培訓方式上,傳統的培訓方式更多的是課堂培訓,后來各類培訓機構也紛紛開始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包括網上培訓、到客戶現場內訓,以及量身定做一些專門的培訓項目。二是體現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三是體現在多種培訓方法的整合:實習式,演講式,游戲式,個案分析式等培訓方法綜合運用。

七、培訓服務增值化

根據2004年培訓市場的變化,可以預言,2005年培訓市場上增值化服務日趨明顯。

(一)培訓業客戶管理與服務將突顯重要

由于教育資源的短缺和學員學習需求的旺盛,各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往往不怕沒有生源,對于如何開發客戶資源,也考慮得不多,對于客戶資源的再開發、再利用往往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重要客戶管理也屬于一個薄弱環節。但是,隨著培訓市場競爭的加劇,培訓客戶管理與服務顯得越來越重要。有時,你不必花大價錢去打廣告找客戶,做好細致實在的服務就能保持住老客戶。如果把重要客戶牢牢握在手中,再去開發新客戶,培訓業務會越做越好。因此,為保持培訓業務的持續發展,各培訓機構對培訓業務客戶的管理與服務更加重視,往往為大客戶和學員們提供持續服務和增值服務,以發揮學員的活體廣告效應。

(二)質量第一,價格第二

隨著培訓市場的發展,很多大公司選擇培訓合作伙伴已經逐漸形成“忠誠度”,愿意選擇與其合作過的優質培訓機構。盡管在選擇過程中,價格因素仍具有重要影響力,但培訓質量評估也越來越為企業所熟悉,企業開始重視培訓的質量與效果反饋,價低質劣的培訓課程會被淘汰出局。高水平的培訓師可以說是企業的戰略伙伴,培訓師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培訓,企業反過來又會需要更深層次的培訓幫助,慢慢的,雙方逐漸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價格的因素自然就淡化了。而反之,不能創造價值的培訓只能做成一回生意。

(三)培訓需求將更加細化

篇(4)

一、建立對參訓學員的激勵機制

首先要用職業發展視角來分析、激發公務員參訓熱情。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來看,公務員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其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工資、監督和職業發展是主要的三種激勵因素。在公共部門工資激勵有限的情況下,職業發展的激勵作用最為明顯。目前條件下,國家公務員的生活和工作相對穩定,顯然已經滿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部分感情需要,但是自我實現需要仍亟待滿足。而在公務員系統中,自我實現主要是通過職位(職務和級別)提升方式達到的。因此,政府機關必須在激勵公務員自我發展、不斷學習和增強對培訓的認同感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完善培訓戰略,使公務員培訓進一步以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為中心,以點燃參訓學員的熱情,提高參訓積極性。

其次要細化考核標準,加大考核力度,并注重運用考核結果。期望理論認為,激勵的強度與期望值的大小、取得成績后能否得到回報、個體對獎勵的滿意程度有著密切的關聯。根據該理論,人們估計自己在培訓時通過努力學習取得預期培訓成績的概率越高,取得培訓成績后組織獎勵跟進的可能性越大,對所獲組織獎勵價值的評價越高,由此誘發的內驅力也就越強。因此,對公務員培訓激勵的效果主要取決于三種關系:一是努力與培訓成績的關系;二是培訓成績與組織獎勵的關系;三是組織獎勵與個人滿意的關系。換言之,如果學員認為自己取得培訓合格或優秀的可能性小就不會努力學習;如果學員的努力沒有得到承認,學好學壞一個樣,那么學員也沒有學習內驅力;如果學員的努力雖得到承認,但與自己的理想目標差距太大,也沒有學習動力。所以,要建立學員考核機制,使那些真正潛下心來學習,學有成效的學員能夠得到培訓機構和組織的承認,打破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僵局,就必須細化考核標準,根據不同學員的職級職別,研究出不同的考核標準和辦法,既要有科學性合理性,又要具有操作性,而不簡單是一般性的描述。加大考核力度,就是在嚴格按照標準考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主,廣泛征求帶班人員、授課教師、班委、其他學員、學員本人的意見,著重考核參訓干部的學習態度和表現,掌握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注重運用考核結果,就要求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主管部門和干部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檔案,如實記載干部參加教育培訓情況和考核結果,并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時將干部接受教育培訓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為便于操作,建議在干部的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核中增加“參加培訓情況”內容;公務員增資、提職、晉級審批表中增加“培訓情況”欄目,由培訓部門簽字,組織、人事部門考核。對于培訓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考慮不研究增資、提職、晉級事宜。嚴格執行上崗先培訓、培訓不合格不得上任的政策。

二、建立對培訓機構的激勵機制

首先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外部監管制度。當前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數量眾多、水平良莠不齊,如果干部培訓主管部門不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管理,勢必造成魚目混珠。這就需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準入制度,也即培訓機構要承擔干部教育培訓任務,必須獲得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的資質認可。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和公布相應的準入標準,可以從辦學方針、培訓質量、師資隊伍、組織管理、基礎設施、經費保障等對培訓機構進行評估考核。對照標準,通過嚴格的申報、考察、審批等程序,定期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介公布具有承擔干部教育培訓資格的機構名單,每年還要對照培訓目標進行年度審查。其結果作

為認定下一年度培訓機構資格的重要依據。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重點扶持條件較好、優勢明顯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調整、整頓不具備辦學能力和條件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在培訓機構都有資質培訓的前提下,應當建立市場競爭機制,以引導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優化服務,提高質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指導、公開平等、競爭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訓市場機制。

其次要建立健全培訓機構的內部激勵機制。一要按照質量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建設高素質的干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所有教師均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掌握現代教育培訓理論和方法、具備勝任教學科研的能力。要實行專職教師職務聘任和競爭上崗制度,通過考核、獎懲和教育培訓,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要督促干部培訓機構及專職教師嚴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的要求,保證每年參加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少于一個月,以利于其更新知識機制。對于外聘教師,要精心選擇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黨政領導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國內外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嚴格管理。要建立適合干部教育特點的師資隊伍考核評價機制。對于那些不能勝任崗位的教師,要堅決予以限期整改、換崗,外聘教師要實行滾動管理,做好相關“換、補”工作。二要鼓勵、督促教師在教法上不斷創新。要不斷向國內外培訓機構、高校、其他專業培訓機構交流、學習其在教法上的創新,改變傳統講授式“一本教案教到底”的做法,要針對學員的職級、地域、工作崗位性質、性別等特點,綜合采取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員互動性,力求培訓實效。

篇(5)

一、構建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外部質量保證體系

(一)加強法規建設。目前,我國繼續教育的立法還不夠健全,沒有從法制上確立繼續教育的地位。在檔案繼續教育方面,1997年國家檔案局了《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此后,各省也都結合檔案工作實際,制訂了本地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方法。從內容上看,這些規定和辦法主要是關于檔案繼續教育的性質、對象、教育內容等方面的基本規定,從效力上來看,它屬于行政規章,其效力要低于行政法規。因此,國家檔案局和有關政府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檔案繼續教育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 通過立法對各類檔案專業人員在繼續教育中的權利、義務、時間、內容、經費、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使檔案職業教育培訓做到有法可依,真正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二)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檔案職業培訓機制。目前,我國檔案職業教育培訓由檔案行政部門主導,各級檔案干部培訓中心承擔檔案職業教育培訓職能,檔案行政部門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參與培訓活動。這一培訓模式是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曾發揮過積極作用,其優點是計劃性好,便于集中資源辦培訓,缺點是社會化程度低,缺乏市場競爭機制。隨著市場經濟逐步確立和政府職能的加快轉變,以及檔案管理技術、方法、理念和手段不斷更新,傳統的主要以行政主管部門為主導的檔案職業培訓模式,在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政策保障、教學方式等方面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教學質量表現不盡人意,較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檔案工作現實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檔案職業培訓模式轉變,改變傳統的以檔案行政部門為主導的檔案職業培訓體制與機制,向政府宏觀管理指導下以市場為導向的檔案職業培訓模式與機制轉變,培育檔案職業培訓市場,推進檔案職業培訓模式市場化和社會化。檔案培訓機構作為獨立質量主體進入檔案培訓市場,平等競爭,以優質服務取勝。

(三)建立培訓機構質量評估與資格準入制度。檔案職業培訓市場化和社會化,還須檔案行政部門對培訓機構、培訓市場進行督導檢查,政策引導。檔案行政部門要建立培訓機構質量評估與資格準入制度,設計一套科學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對現有的檔案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辦學條件、管理制度、學習效果等進行定期評估、認證,以確認其質量水平。對質量評估合格的培訓機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頒發資格證明,準許其從事檔案職業教育培訓。建立檔案培訓機構退出機制,質量評估認證不合格的培訓機構,檔案行政部門應及時對其批評、警告,屢次未能合格的,撤銷其培訓資格。持續規范的培訓質量評估和資格準入評審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杜絕不合資質的機構進入檔案培訓市場,還可促使培訓機構加強自身建設,改善質量管理,提升培訓質量。

(四)建立非終身制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于檔案行業缺少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僅影響了檔案部門工作的專業化水平,還導致檔案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缺乏提升培訓效益和質量的壓力和動力。從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推行職業資格認證的條件。國家檔案局應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納入檔案立法范疇,制定檔案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并依據這些標準設計出具體的考核辦法。檔案工作者通過資格認證,就可獲得檔案職業資格證書。以再認證制度代替檔案職業資格終身制,明確規定檔案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期,過了有效期就要對檔案職業資格證書進行再認證。認證機構依據申請者的專業工作經歷、教育培訓水平、專業學術活動、社會實踐服務、學術寫作成果、課程考試成績等幾方面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分數合格者就可以通過考核,再次獲得資格證書。檔案職業資格證書不僅體現了檔案繼續教育的成果,使參與檔案繼續教育并取得優秀成績的檔案工作者獲得了資格證明,同時也是對檔案培訓機構教學質量的考核檢驗,促使培訓機構改進服務提升質量。

(五)建立檔案培訓教師資格認證與持證任教制度。師資隊伍建設,是檔案職業教育培訓質量保證的關鍵。建成一支以兼職教師為主,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是符合職業培訓特點的成功做法。我國檔案職業培訓的兼職教師主要是來自各級檔案行政部門的專家型領導、來自高等學校的檔案學教授、來自檔案雜志社、檔案學會的專家,來自檔案工作一線的優秀檔案工作者。這些兼職教師有較深的檔案學術修養,但缺乏高水平教育技術和授課藝術,有的還不了解檔案工作現狀和實際情況。而檔案職業培訓的性質特點決定了教學人員應具有成人教育培訓方面的經驗,通曉培訓內容,理解培訓目標,具有足夠的教學方法和學習過程的知識和技巧。因此,檔案行政部門要建立檔案培訓教師資格認證與持證任教制度,加快步伐開展兼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兼職教師經培訓考核后,凡符合任教條件的,由省檔案局批準發給兼職教師證書,方可從事兼職教師工作。建立兼職教師進修培養、科學研究、考核管理、資格復審制度。檔案行政部門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對檔案兼職教師進行跟蹤管理,定期對其進行考核和復審。

(六)加強檔案職業培訓教材建設。培訓教材建設是檔案職業培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工作做得如何,培訓內容是關鍵,培訓教材是支撐點。檔案職業培訓應從上崗培訓與繼續教育培訓兩方面,根據不同層次培訓對象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檔案行政部門應設立教材專項基金,用于教材的編寫、出版、發行。由國家檔案局組織檔案教育中心、檔案學會、高等院校的檔案學知名專家學者成立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負責教材的規劃、編寫、審核等工作。省市檔案局根據本地區檔案工作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編寫出版教材參考資料,制作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課件。編寫的教材應反映國內外最新檔案學理論與工作實踐最新成果,突出成人教育的特點,并符合受訓者的實際需要。

(七)加強檔案職業教育培訓的科學研究。檔案職業培訓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檔案行政部門應通過課題立項、經費資助等方式組織研究力量開展檔案職業培訓科學研究,探討檔案職業培訓的科學規律。研究探討的主要內容包括:檔案人員在職學習的動機、策略、規律;檔案人員專業成長階段劃分,處于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檔案人員的發展需求、所面臨的困惑和所關注的問題、期望得到的幫助等;檔案職業培訓的性質、目標、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條件設施等。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探討檔案職業培訓的規律與特點,為我國檔案職業教育培訓提供科學理論指導。

(八)設立專項經費,提供發展保障。發展繼續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大力增加對繼續教育的投入。國家應設立檔案職業培訓專項經費,地方各級政府必須明確界定檔案職業教育培訓的經費撥款項目和數量,并真正落到實處;參訓檔案人員所在單位可以分擔部分培訓費用,盡量減少參訓人員個人所需承擔的費用。

(九)完善檔案職業培訓激勵機制。檔案在職教育培訓工作的根本持久力來自于廣大檔案工作者的認知度和自覺執行力。各級檔案行政部門要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激發廣大檔案工作者參加職業培訓的內部動力。

1.讓檔案培訓與單位和個人利益相關聯。將檔案職業培訓與相關單位和個人利益掛鉤,會產生直接的外部激勵作用。建立檔案人員培訓考核、登記制度和學員學習檔案,把檔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資格培訓的情況及考核結果計入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上崗任職、評級晉升的重要依據和必備條件。將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教育培訓的情況作為對單位檔案工作年度評估的考核指標,與單位檔案工作評級選優掛鉤,必將激勵檔案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做好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2.創設有利于檔案專業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為檔案專業人才成長提供教育培訓機會和實踐鍛煉平臺,鼓勵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工作人員攻讀碩博學位,或者進修某一相關專業;逐步實施帶薪進修制度和進修加薪制度。設立檔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遴選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培養,為他們提供學術交流、科學研究、實踐鍛煉的機會,引導他們在檔案工作中增長才干,成為優秀的檔案專業高層次人才。加大檔案科研工作的組織力度,設立檔案科研專項經費。對熱心檔案業務研究的檔案工作者要及時給予課題立項、經費申請等方面的扶持,促進檔案工作者刻苦學習、努力實踐,把自身潛能調動與開發出來。建立檔案科研成果評審獎勵制度,進一步提高獎勵金額,擴大獎勵覆蓋面,對杰出的檔案專業技術人才授予榮譽稱號,以激勵更多的人加入檔案科研創新行列。

二、構建以培訓機構為主體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一)預防為先,實施檔案培訓教學全過程管理。繼續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培訓水平及學習成效不宜制定統一標準,難以進行量化考核,容易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不注重實效。因此,僅僅依靠對培訓結果的考核評價不足以保證培訓教學的質量,必須對培訓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管理控制。檔案職業培訓教學過程包括需求分析、目標設計、方案設計、效果評估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就是要使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和關鍵環節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一方面以預防性的活動控制教學全過程,避免發生質量問題;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失誤時也能及時地作出反應,通過調整和改變教學質量監控措施,有效地糾正失誤。

需求分析。為實現高水平的教育培訓服務質量,必須首先調查了解學員的需求,并針對學員的需求進行培訓項目的設計和開發。影響檔案職業教育培訓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我國檔案政策調整變化及新標準出臺,新科學技術在檔案工作領域的應用,學員的崗位職能、行業背景、知識結構等等,都將影響檔案職業教育培訓當前和潛在的需求。需求分析可以針對不同行業、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進行分析;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確定調查對象、問卷調查、客戶訪談、專家咨詢等。

目標設計。培訓目標應基于檔案職業培訓的需求分析。確保檔案培訓項目有明確的目標群體,培訓目標依目標群體的需求而設計。檔案職業培訓目標應涵蓋檔案理論知識、檔案職業道德與價值觀、檔案操作技能。培訓目標是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策劃的基礎,同時也是測評培訓效果、提供信息反饋的依據。學員和教師應充分理解培訓目標并了解如何達成目標。

方案設計。培訓方案包含培訓課程、教學方法、教學設施、時間安排等內容。教學內容應與培訓目標相匹配。目標確定后,聘請培訓項目領域中學術造詣較深、實踐經驗豐富的檔案專家擔任教師,由專家設計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時間安排等工作計劃。培訓內容可以由幾門課程組成,應確保課程之間內容編排合理,邏輯層次清晰,每一門課程支持不同的培訓目標。同時,培訓內容應反映檔案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符合國家檔案工作規范。教學方法應適用于目標群體,除了充分考慮成人學習的規律,還應考慮檔案隊伍中非檔案專業學歷比例大,人員流動頻繁等特點;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多樣化,滿足不同學員的不同學習風格。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使學員有機會積極參與,使教師、教學內容及學員之間充分互動。

效果評估。學習效果評估是檔案培訓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是培訓項目研發的內容之一。培訓結束后,要認真組織培訓考核,形成培訓成果,實現以考促學。培訓目標決定對受訓者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學習效果評價。考核評價形式包括:口頭考試、書面報告、培訓機構內部組織或外部組織的標準考試、以及撰寫考察報告、工作方案、研究論文與學習心得等。

(二)關鍵在學,強化主體積極參與和積極轉化。培訓是教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培訓的效果取決于雙方的共同努力。但教是外部條件,學是內在的根據,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檔案職業培訓工作的一大特點,就是教育培訓對象有著較高的文化程度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他們的學習具有自我導向、以豐富多樣的人格化經驗參與、以問題為中心、以追求實效為目的等特點。根據大量研究和實踐的總結,筆者發現在檔案培訓中,學員的積極參與與積極轉化是關鍵性因素。檔案培訓機構在教學與管理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鼓勵學員積極參與培訓過程。積極參與主要反映在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思考,與教師互動,與同伴交流。積極轉化體現在學員學以致用,及時地把自己所學所悟轉化為檔案工作的新理念、新技能,改進自己的工作,提升工作績效。

(三)按需施教,加強檔案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檔案職業培訓應與檔案事業發展需求緊密相聯,以檔案工作需要來確定培訓目標和方向。培訓機構要重視培訓需求分析,了解檔案工作者最關心、最薄弱、最需要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技能水準的檔案人員設計相應的培訓方案,使相應的學員得到相應的培訓,讓教與學相契合。一是更多采用專題培訓模式。一次短期培訓安排兩三個專題,一個專題針對一兩個實際問題,傳授者說得清說得完,受訓者也因學習內容“單一”而學得透。二是探索開展培訓自學和遠程教學。遠程教學和分散自學可以由學員自行安排學習進度、學習時間,把握學習重點,讓培訓更具針對性。檔案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適合遠程教學和學員分散自學,問題研討和技能培訓適合現場集中授課。三是逐步加大實訓教學力度。當前檔案培訓對技能操作的實訓教學重視不夠。檔案培訓現狀是“應知”教學有余,“應會”培訓缺失。應提高實訓教學在檔案培訓中的比重,使之在檔案培訓中的課時比重達到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四)以評促建,積極開展培訓質量自我評估。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程序,對培訓工作的全過程及其效果進行系統的評價,建立有效的回饋圈,是檔案培訓質量保證的重要方面。除了檔案行政部門對培訓機構進行評估監督以外,培訓機構自我評估也是改進質量的重要手段。自我評估是以培訓機構為主體,自己組織的對機構內部教學活動進行的各種評估。自我評估是培訓機構內部教學質量保障和質量管理的重要基礎。培訓機構通過自我評估,能及時掌握自身培訓工作狀況,增強質量保證意識,有效達成培訓目標。對培訓結果評估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學員的滿意度進行評估;二是對學員學習結果進行評估;三是對培訓教師的教學進行評估。除了對結果進行評估以外,對輸入因素的質量作預先評估審核也很重要。對培訓方案、培訓課程、培訓師資、培訓教材、培訓經費等因素,都應該組織檔案專家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審核評估,合格的才允許運行,不合格的進行修改調整。自我評估要制度化,評審后要有相應的改進措施,評估結果要與獎懲掛鉤,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提升質量的目標。

三、加強檔案職業培訓質量保證體系文件建設

質量管理(即質量保證)是通過文件和活動兩種形式實現的。文件是承載質量內涵的文字表述和文本,包括制度、流程、標準、表格、記錄單等。質量管理活動是依據文件、運用文件進行管理的活動,包括質量的規劃、測量評估、控制改進等。因為質量管理活動離不開質量文件的引導,因此質量文件十分重要。當前,檔案職業培訓在質量文件建設方面比較薄弱、不夠完備。因此,加強質量文件建設是完善檔案培訓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篇(6)

1、以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為契機,建立健全促進就業長效機制。

強化政府對就業工作的領導責任,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職業培訓制度和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對《就業促進法》的宣傳力度,認真組織學習培訓,提高勞動保障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以公平就業為原則,努力實現城鄉就業一體化,引導、支持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和城鎮轉移。

2、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努力擴大就業總量。

擴大就業,發展經濟是基礎;開發崗位,項目支撐是關鍵。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良性互動。圍繞清鎮市重大工業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抓好崗位與項目銜接。對落戶清鎮的工業項目,提前介入,掌握工程開工、竣工時間,用工數量及用人條件,盯住崗位、盯住需求,深化人力資源配置服務,把就業崗位落到實處;同時,圍繞社區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等,挖掘一批公益性崗位;圍繞清鎮市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服務業,開發一批服務崗位。全年實現新增就業崗位2700個。

3、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配置功能,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

在現有勞動力(人才)市場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源,成立清鎮市人力資源市場,力爭建成人力資源市場綜合樓。進一步完善市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力爭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建成人力資源分市場,形成覆蓋全市的市場網絡,為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提供優質高效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指導等就業服務。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深入開展促進農村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和復退軍人等就業的“再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活動,增進求職者與企業的交流,促進就業。與市境內用工企業開展“我助你發展、你助我就業”聯誼活動,與用工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

4、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重點采取七項措施:一是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規劃和管理,制訂清鎮市職業培訓規劃,對全市的職業培訓工作進行統一安排和管理。二是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和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確保培訓質量。建立對培訓機構的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優勝劣汰。三是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分結合就業的需求來確定培訓的工種和要求,達到以培訓促就業的目的。四是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3300人。五是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對大型項目、重點工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將對培訓機構給予培訓經費補貼,調動全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六是舉辦一次高水平的技能比武大賽,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學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促進職業培訓工作的開展。七是加強現代職業培訓載體建設。采取自建實訓基地與利用社會資源并舉、自我培養和委托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企業滿意的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通過勞動者技能提升、素質提高改善就業結構、拉動就業增長,使職業技能培訓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將從根本上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之路越走越寬。

5、加大創業指導工作力度,以創業促就業。

建立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機制,幫助勞動者成為創業者。積極落實創業促進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創辦民營企業。一是積極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和專家咨詢、項目論證、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對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活動的人員,自籌資金有困難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從事微利項目經營的,給予兩年貸款貼息。三是實行創業項目獎勵政策,向廣大市民有獎征集創業項目,根據項目的使用率和吸納就業數量,給予獎勵。

6、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建立就業援助長效機制。

篇(7)

(一)統籌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短期培訓)取得新進展

1.強化培訓管理。為了使各項培訓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達到預期目的,使參訓學員學有所獲,并能找到相應的工作。一年來,中心從強化制度管理上著,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先后對、、等制度進行修改,新建立、等工作制度,使中心的培訓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建立嚴格的培訓考核和考評制度,對參訓的學員進行考核,主要考核所學習的技術的知識,對教師進行定期考評,不斷提高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

2.提高培訓質量。中心本著對每個培訓負責的宗旨,從培訓專業的到老師的選擇,都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強化培訓過程,要求參訓學員出勤率不低于90%,缺課較多的學員不予發培訓結業證書,同時,要求授課老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讓學員學有所獲。

3.合理設置培訓專業。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為指導思想,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和增加專業,2014年共新增、等個專業。在專業的設置上,中心一直以市場需求為主要導向,以企業需要為前提。同時,為做到專業的設置合理、準確,中心定期對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并將研究結論運用于專業的設置上,從而做到培訓專業的設置合理、切合實際。

4.拓展培訓領域。中心一直以至力于為服務為宗旨,以為主要產業的地區,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是當前的緊要任務,為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中心按照要求,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招收農村、企業、待業等方面的勞動者,2014年,共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人,培訓企業在職職工人,培訓進城務工農民人,培訓普通高校未就業畢業生人。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者素質。

(二)開拓創新,職業技能培訓(長期培訓)呈現新局面

一直以來,開展短期培訓是中心的主要培訓任務,自今年以來,中心根據市場需求,將培訓的形式拓展到長期培訓,經過一年的努力,長期培訓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加大宣傳。長期以來,中心都以短期培訓為主,長期培訓一直處于空白。今年以來,中心在開展短期培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長期培訓,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廣大學員積極接受長期培訓,同時,開展專題宣傳活動,集中宣傳長期培訓的有利之處。

2.結合實際。長期培訓多是應企業和相關單位的要求而舉辦,一年來,應企業的要求而舉辦的培訓期,有人參加培訓。同時,根據市場需要,舉辦了保健按摩、足穴、計算機、家電維修、美容美發等專業的長期培訓班期,有人參加培訓。

3.抓好培訓質量。長期培訓相比較短期而言,其費用更高、時間更長,管理的成本相對更高。為提高培訓質量,中心加強了管理,在培訓過程中按照學校的管理模式,完善常規管理,讓長期培訓取得應有的培訓效果。

(三)加強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

失業人員是個特殊的群體,提高就業才培訓的主要目標,而培訓才是手段。一年來,中心立足職能,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在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學到多種技能的同時,注重就業實效,積極幫其聯系就業單位。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轉變擇業觀念,采取自謀職業和組織起來就業等多種靈活的就業形式,廣辟就業渠道,早日實現就業。一是積極與當地再就業局、人才市場配合,舉辦就業洽談會,為學到一技之長的學員搭就業橋,鋪上崗路。二是與多家企業建立用工供求關系,發展訂單定向上崗,有針對性地培訓專業人才,安排學員就業。為此,我們專門走訪了、、等就業需求量大的企業,并與這些企業掛鉤,為他們急需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簽定勞動就業合同,使下崗失業人員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爭取早日走上就業崗位。三是延伸就業渠道,組織區域內優秀老板、經理,以典型人事影響學員,使他們樹立敢闖市場的信心和決心,激勵他們不斷開闊視野,轉變觀念,積極尋找新的就業門路,建新崗、立新業。

(四)部門合作開展新項目

為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同時,為中心開拓新的市場,一年來,中心積極與、、等部門合作,對部門所需的技能進行了培訓。此種培訓模式豐富的中心的培訓內容,拓展了培訓領域;也極大地減少了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培訓能力,通過中心專業教師的系統講解,受訓員工全面地掌握了所要從事的崗位技能和知識。

同時,中心根據相關單位的要求不斷開展職業指導。建立下崗職工職業指導制度,幫助他們認清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樹立自主就業意識;為他們提供職業需求信息和介紹求職方法,指導他們制定個人再就業計劃和措施。職業指導的具體實施,可在職業培訓機構中開設專門的職業指導課,或由職業指導人員深入基層,提供咨詢服務;也可采取讓再就業成功者介紹經驗或組織巡回演講等多種形式。

(五)開展轉作風優環境活動

一年來,在結合開展、活動,中心開展了轉作風優環境活動,動員中心全體工作人員,轉變培訓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培訓質量。在活動中,要求做到做到“五不”,不讓該辦的事在我這耽擱,不讓該做的工作在我這里中斷,不讓不該發生的事情在我這里發生,不讓辦事的人在我這里受冷落,不讓人事局的形象在我這里受損害。同時,要強化嚴謹細致的作風。教學工作專業性強,要嚴謹細致對待每一項工作,努力做到講好每一次課。要強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要強化精品意識,無論從事哪項工作,都要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盡最大努力,不敷衍了事,不被動應付。

二、2015年工作計劃

(一)提高認識,強化培訓的領導責任制

要充分認識到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要從構筑終身教育體系的高度出發,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要積極營造樹立素質制勝和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一專多能、崗位成才;提升人文素質,提升文化品位,加強人格修養,培養優秀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建立經常性、全覆蓋、分層次、有重點的大培訓格局,為實現發展戰略目標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二)繼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

職業培訓機構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下崗職工的特點,確定培訓項目,制定培訓計劃,著力開展適應性職業技能培訓。在學制上,可以試行全日制、非全日制、學時制或學分制等。在培訓方式上,可利用現有培訓機構辦班,或采取企業與職業培訓機構聯合辦班,也可利用廣播電視、函授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培訓,還可鼓勵個人自學。要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般以短期和以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為主,使下崗職工較快地提高再就業技能。

(三)尋找新項目、拓展新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創業培訓)

要本著為市場經濟服務的宗旨,不斷尋找新的培訓項目、拓展新的培訓專業。一是要加強與相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相關部門,特別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二是加大對企業需求的調研和了解,提前做好培訓準備,做好超前服務,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創業培訓上;三是尋求新的培訓專業,為經濟發展準備新的人才。

(四)尋求部門支持:政策支持、金費支持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職業培訓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資金上都給予很大的幫助。2015年,中心要積極做政策和資金的爭取工作,同時,要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做好對接,保證相關工作順利推進。

(五)加大投入,提升培訓服務能力

經過年的努力,中心已建成培訓、服務、創新為一體的培訓機構,但與國外一些先進的培訓機構及不斷發展經濟需求相比,中心還存很多不足,2015年,中心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斷提升培訓服務能力。

(六)加強培訓工作者隊伍建設

篇(8)

1、在現代服務業發展資金中統籌安排服務外包專項資金,與中央和省級扶持資金配套使用。有條件的縣、區、開發區要相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本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2、對新設立的服務外包企業及服務外包人才中介機構、專業技術培訓機構,市財政按其所繳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本市留成部分的50%額度予以獎勵,獎勵期限3年。

3、新設立的服務外包企業總部、地區總部,自建自用辦公用房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50%獎勵給企業;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的,市財政按其所繳契稅全額標準給予補助;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三年內市財政按房屋租金的15%給予補貼,租金補貼最高不超過企業當年納稅本市留成部分。

租房補貼資金在企業正常運行滿一年后兌現。實際租賃價格高于同期房屋租賃市場平均價格的,以市場平均價格為基數計算。

4、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按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8%據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收入,免征營業稅。

5、支持服務外包企業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服務外包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費用,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6、鼓勵服務外包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和技術改造。對服務外包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符合國家稅收規定的,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購置并使用符合國家稅收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和安全生產等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企業購進軟件符合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經主管稅務機關核準,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

7、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對服務外包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件)及配套件、備件,依法免征關稅。

8、服務外包企業年服務外包營業額達到300萬美元,增幅超過30%,且在我市繳納各項稅收(含關稅)同比增長30%的,獎勵其管理團隊15萬元;服務外包企業年服務外包營業額達到500萬美元,增幅超過20%,且在我市繳納各項稅收(含關稅)同比增長20%的,獎勵其管理團隊30萬元;服務外包企業年服務外包營業額達到800萬美元,增幅超過20%,且在我市繳納各項稅收(含關稅)同比增長20%的,獎勵其管理團隊50萬元。

9、新引進的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年薪收入10萬元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前兩年市財政按其所繳個人所得稅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額標準予以獎勵;后三年市財政按其所繳個人所得稅本市留成部分的50%標準予以獎勵。

10、對以海關報關方式出口的純軟件產品,每出口收匯1美元給予人民幣0、05元的獎勵。

11、鼓勵我市服務外包企業在國內外開辦分公司或設立辦事處。在境外投資10萬美元以上單個項目的,按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補助,最多不超過100萬元。

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2、按照部、省、市共建協議,支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共培訓服務平臺和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對本市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生的貸款利息,按照貸款利息的50%給予補助。

13、支持建立服務外包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服務外包行業協會在行業內信息交流、中介協調、標準制定、規范自律、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作用。對建立服務外包行業協會的,給予啟動經費補貼。

三、人才培訓和引進

14、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院和培訓機構合作培養服務外包專業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院和培訓機構合作實行“學分交換”,將服務外包實訓課程納入有關專業具體教學計劃,加強服務外包專業技能培訓,并根據高等院校、職業學院學分制收費標準給予學分補貼。具體辦法依據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同商定的規定執行。

15、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院建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選擇若干高校、職業學院,鼓勵其在數據加工處理、軟件設計編寫測試、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證券、呼叫中心、物流等服務外包相關專業建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支持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和安徽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成為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

16、支持培訓機構建立服務外包人才定制培訓基地。借鑒國際通行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支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與服務外包示范園、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按照國際服務外包企業人才使用標準開展人才定制培訓,建設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培訓機構開發符合合肥服務外包人才需求、適用的服務外包課程體系和培訓教材。

17、當年獲得中央或省級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的我市服務外包企業,其獲資金支持人員第二年仍在該企業工作的,市財政按其獲資金支持人員每人不超過2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人才培訓市級配套補貼,定向用于上述人員的培訓。

當年獲得中央或省級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的我市服務外包培訓機構,其獲得培訓資金支持并在我市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的人員,第二年仍在原企業工作的,市財政按其獲資金支持人員每人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人才培訓市級配套補貼。

18、凡經我市有關部門認定的服務外包企業,每新錄用一名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從事服務外包工作,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市財政按照每人不超過2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支持;對符合條件的我市培訓機構,其培訓的從事服務外包業務人才(大專以上學歷),通過服務外包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并與服務外包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市財政給予培訓機構每人不超過500元的培訓支持。

19、鼓勵引進國外服務外包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推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將服務外包緊缺急需的各類高級人才列入我市引智范圍,享受我市有關引進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在居住、戶籍、子女教育、就醫、簡化出入境手續等方面給予便利。

四、國際資質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

20、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申請相關國際資質認證。對取得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認證、人力資源成熟度模型(PCMM)認證、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認證、IT服務管理(ISO20000)認證、服務提供商環境安全性(SAS70)認證及其它相關國際認證的服務外包企業,按財政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試行)辦法》,給予不超過認證費50%的資金支持。資金支持額單個項目不超過50萬元,累計不超過200萬元。

21、鼓勵服務外包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或產品。對服務外包企業專利申請費用、專利信息檢索費用給予適當資金補貼。其中,對國際服務外包企業申請發明專利(含中國、國外)所需申請費、實審費,給予50%的財政補貼。

五、保障措施

22、加強服務外包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合肥海關、市政府辦公廳、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廣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市外辦、市金融辦、市外宣辦、高新區、經開區、濱湖新區、合肥市服務外包行業協會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全市服務外包發展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事務。

23、放寬服務外包行業準入。對于不涉及前置審批的業務,工商部門要根據企業的申請,直接在其經營范圍中核定服務外包的相關內容;對需要前置審批的,有關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速度。在企業取得相關部門審批后,工商部門在其經營范圍中核定服務外包的相關內容,以方便企業按照國際慣例承接外包業務。

24、積極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推動我市各類貸款擔保公司積極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各種形式的貸款擔保。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服務外包風險投資基金,聯合境內外風險投資公司,共同投資孵化服務外包企業。鼓勵服務外包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兼并和海內外上市加速發展。

25、服務外包企業可以實行靈活工作制。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批準,服務外包企業可根據工作實際,對國際服務外包企業部分崗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26、支持編制全市服務外包產業專項規劃,指導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27、鼓勵政府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將非業務優先外包給本地服務外包企業。結合“數字合肥”建設,促進政府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信息化建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28、完善服務外包工作機制。建立服務外包統計制度,實行示范區、縣、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月報制度,按月向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服務外包工作計劃和進度表。建立服務外包示范區的考核機制,每年對服務外包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示范區和個人進行表彰。

六、其他

篇(9)

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和穩定就業的實際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轉業轉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應的技能鑒定和技能崗位對接服務,增強勞動者技能,促進下崗失業人員更多更好地實現再就業。

二、目標任務

按照每年2萬的目標,在*年至2010年五年內,對10萬下崗失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率90%以上,培訓后再就業率60%以上。建立再就業培訓與技能鑒定的銜接機制。

三、主要內容

(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原則,開發和選定適合下崗失業人員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已經開展這項工作的市縣要認真總結經驗,繼續抓好做實,為城鎮技能再就業計劃的實施起到示范作用。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強化職業技能實訓,突出操作訓練,著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要采取開辦日夜班、長短班以及遠程培訓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培訓,促使更多的勞動者掌握就業技能。

(二)實施職業技能鑒定,提供技能水平認證服務。對參加培訓并有鑒定要求的下崗失業人員,鑒定機構要主動提供鑒定服務,對鑒定合格的,要按規定發放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通過初次技能鑒定、生活確有困難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和我省相關政策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三)做好就業服務,促進技能崗位對接。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對定點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進行公告和公示,廣泛開展職業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選擇合適的培訓項目,繼續實施“技能崗位對接行動”,完善就業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就業信息、職業介紹、勞動保障事務、社會保險服務等工作,為技能勞動者培訓后就業提供有效支持,切實幫助下崗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再就業。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目標,積極溝通合作,共同推動再就業培訓工作。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再就業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要對再就業培訓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要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專項工作計劃,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定期督促檢查考核,逐步建立培訓、鑒定和就業服務相結合的促進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就業的長效機制。要加強工作的主動性,提高協調溝通能力,要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動再就業培訓工作。

(二)強化培訓機制,健全培訓網絡,實現崗位對接。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條件公開、平等競爭、合理布局、擇優認定、社會公示和公布”原則,確定一批社會信譽佳、專業特色強、培訓質量高、就業效果好的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要根據市場需求引導定點機構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實現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有條件的市縣可建立公共實訓基地,面向社會開展技能操作訓練和技能鑒定服務。

(三)落實補貼經費,完善補貼辦法,健全培訓效果評價機制。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各級財政促進再就業資金中落實培訓和鑒定補貼經費,要根據培訓和鑒定的實際成本,合理確定補貼標準,進一步完善經費補貼與培訓質量和促進就業效果掛鉤的機制和辦法,要根據培訓合格率、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就業率以及培訓計劃落實等情況對定點機構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和業績考核。

(四)積極引導,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勞動網站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培訓就業政策,宣傳提高職業技能對促進就業的重要性,宣傳培訓工作成效顯著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經驗做法,宣傳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培訓后成功實現再就業的典型事例,引導更多勞動者參加培訓,提高技能,實現技能再就業。

五、時間安排

(一)2006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完成培訓項目和定點培訓機構的認定等準備工作。

(二)*年6月1日前,按照再就業培訓計劃,在部分市縣進行試點。

(三)*年8月1日前,對試點市縣進行培訓效果檢查。

(四)*年9月1日前,全面啟動再就業培訓計劃。

能力促創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要求,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城鎮技能再就業計劃和能力促創業計劃的通知》(勞社部發[*]30號,以下簡稱《通知》),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國家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就業和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需要,通過提供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措施,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青年學生、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以及其他群體開展創業培訓,增強其創業能力和經營能力,為勞動者成功開業和帶動就業創造更好的環境。

二、目標任務

(一)在*年至2010年五年內,對1萬城鄉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力爭培訓結束后3個月內開業成功率達到30%,半年內開業成功率達到50%,穩定經營一年以上的比率達到80%,實現1人創業平均帶動至少3人就業的倍增效應。

(二)建立社會化、開放式創業服務體系,實現開業指導、項目開發、融資服務、創業孵化、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

三、主要內容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在海口、三亞等勞動力密集地區,積極推廣“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培訓。對有創業意向但尚未創業的人員,要幫助他們創新觀念,明確創業目標,掌握創業必備的專業知識,提高其創業基本能力。對已開辦企業的人員,重點開展企業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其經營管理能力。要采用案例剖析、互動教學、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要利用現代培訓技術,開發遠程多媒體教學課件,豐富培訓內容和手段,不斷提升勞動者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提供開業指導,搞好項目開發。聘請有經驗的企業家、經營管理專家和政府有關人員組建創業專家隊伍,收集和開發投資少、見效快、市場發展前景好的創業項目,建立省市(縣)兩級項目資源庫,為創業者提供指導和服務,幫助創業者掌握基本開業技巧,并能運用經營策略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科學、適用的開業方案,指導其成功開業。

(三)搞好創業孵化。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爭取支持,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或利用關閉破產企業的閑置廠房,建立相對集中的創業市場或孵化基地,完成創業見習,豐富創業者的創業體驗,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參與市場競爭,做強做穩做大企業奠定基礎。

(四)開展融資服務。一方面,要進一步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要多渠道籌集資金,為創業者提供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貸款人的誠信教育,跟蹤了解資金使用情況,協同有關部門完備貸款程序,建立創業者誠信檔案,提高創業者的誠信意識和資金運作能力。

(五)加強跟蹤扶持。在省市縣(區)就業部門設立創業指導中心或創業者接待站,開通咨詢熱線或網站,跟蹤了解所辦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并根據創業者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咨詢和指導服務,幫助提高經營能力和改善經營狀況。同時,要支持創業學員自發成立創業者聯誼會(或協會),鼓勵他們加強創業交流和信息溝通,不斷提高創業者的經營能力,實現共同發展。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目標。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工作力度,統籌規劃,分解落實,要從各級財政促進就業再就業資金中,盡快落實創業培訓所需經費。要建立以培訓合格率、企業開辦率、穩定經營率、帶動就業率等為重點的創業培訓績效考評體系。海口、三亞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擴大培訓規模,樹立城市培訓品牌。

(二)密切部門合作,進一步落實扶持政策。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密切與財政、稅務、工商、銀行、經貿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的合作,加強與企業界和企業服務機構、小額貸款擔保機構的溝通與聯系,共同搭建面向創業者的公共服務平臺,使符合條件的人員能夠及時享受到國家和我省的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不斷改善和優化創業環境。

(三)加強創業培訓隊伍建設,確保創業培訓質量。*年至2010年五年內,我省要通過考核選拔方式,每年推薦1-2人參加SIYB教師培訓,逐步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在創業培訓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方面,要選派業務能力強的人員負責這項工作,并通過舉辦專業培訓、業務考察交流等活動,不斷提高創業培訓管理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四)大力宣傳創業典型,逐步形成全民創業氛圍。各地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勞動網站等新聞媒體,以及舉辦創業論壇、創業大賽、創業座談會、創業成果展示活動、編輯創業明星事跡集錦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政府鼓勵勞動者創業和就業的政策,宣傳在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培訓機構和社會中介組織的經驗,宣傳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和帶動更多勞動者走自主創業、能力創業道路,逐步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業、支持創業、全民創業的氛圍。

五、時間安排

(一)*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落實經費,制定實施方案,完成定點機構的認定等準備工作。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12-0033-0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產業的不斷優化升級對勞動力的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各種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職業資格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等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的社會培訓還存在廣闊的空間。這對社會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目前,參與社會培訓的機構既有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設立的培訓教育機構,也有企事業單位和高等院校設置的培訓教育機構,以及承接社會培訓項目的各級各類職業院校,還有社會力量舉辦的培訓機構。據有關數據,我國企業技術人員培訓機構有 3 177 所,社會培訓機構 23 554 所,農村化技術培訓機構150 955 所,基本上形成了多種社會力量共同承擔社會培訓的大格局。

從職業院校本身來講,在職業培訓方面有其自身優勢,如專業和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等。但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整個大的社會培訓體系中占據關鍵地位,發揮重要作用,則是職業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考慮的課題。

目前,職業院校除了承擔學校職業教育,也兼顧社會培訓,“兩條腿走路”已經成為趨勢。進入新世紀,職業院校普遍面臨的招生難問題,更要求其轉換辦學思維,擴大教育對象和服務對象,不僅針對適齡的學生,還要面向成人。今后,職業院校要堅定地走好學校職業教育和社會培訓“兩條路”,在社會培訓方面展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職業院校如何在社會培訓市場競爭中展示出優勢,還要靠自身實力,即承擔社會培訓的能力。

中等職業院校在學校職業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筆者擬在對天津、淮南、寧夏、包頭、廣州五地中職示范校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分析中等職業院校參與社會培訓的能力。

二、中等職業院校承擔社會培訓能力現狀

筆者在2013和2014兩年中相繼對天津、淮南、寧夏、包頭和廣州五地的國家級示范院校申請單位進行了調研和考察。這些調研對象都是地方重點院校,也是國家級示范校的一期和二期建設單位,從各方面條件來講,可以成為這類院校中最有實力承擔社會培訓的代表。

(一)社會培訓能力的內涵和構成

目前,對培訓服務能力構成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社會培訓能力包括建構機制、開發項目、組織隊伍、形成基地和共建課程等五個方面的實施能力。筆者認為,社會培訓能力就是職業院校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并保障高質量完成任務,得到培訓對象認可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運作機制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的內容:學校辦學理念、社會培訓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培訓項目開發等。各維度的具體內容如下:學校辦學理念主要包括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定位等;社會培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組織和人員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包括整體師資隊伍建設水平以及教師的工作量;實訓基地建設包括實訓場地和設備的建設水平,以及能承擔社會培訓工作的實訓設備和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培訓項目開發主要包括培訓項目開發的層次、數量和質量,培訓項目之下課程、教學和人員等的安排以及培訓項目評估。這幾個方面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障社會培訓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才能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資源優勢開展社會培訓,體現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綜合作用,克服長期以來職業院校在社會培訓方面的“短板”,實現職業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的有效銜接,完善其辦學職能。

(二)中等職業院校社會培訓能力現狀

1.辦學理念

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文檔中呈現出來的辦學理念,屬于應然狀態;另一方面是實踐著的辦學理念,屬于實然狀態。在文檔查閱中,發現各學校均提出了明確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發展規劃。各地學校千差萬別,各有特點,但基本類似。如包頭在經過幾所學校合并后凝練出“專業提升技能,軍訓錘煉人格,合作凝聚內涵,發展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寧夏提出“服務于經濟(建設),以市場為導向;服務于學生(成長),以能力為本位;服務于社會(發展),以滿足不同教育需求為目標”的辦學理念。

各學校辦學定位也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專業設置和重點專業確定時均能考慮區域生源特征和經濟發展結構與水平。各學校也都重視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形成“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但與形成“有序、長效、緊密、有層次”的校企合作機制和構建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發展機制仍有差距,有待于落實和推進與企業行業的深度合作。

多數學校是經過幾所學校合并、整合后成立的,雖然有成文的辦學理念,但有些辦學理念深度不夠,尤其是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方面以及服務社會培訓方面。“服務社會”是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能,為社會提供職業培訓是職業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社會最迫切、最需要的服務形式。中職院校進行的社會培訓基本上是在校企合作平臺上進行的,這種合作機制的不健全影響著學校的社會培訓工作。

總體上,各院校的實然理念仍然重學歷教育,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社會的理念,沒有真正重視社會培訓工作, 沒有將其與學歷教育中的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同考慮,對社會培訓工作的質量和創新要求很低,只重經濟效益而輕社會效益。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就目前情況看,中職院校承擔社會培訓任務有潛能,但準備不足,開發有限

1. 中職院校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具有潛能

從外在條件來說,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職業培訓需求。同時,作為重要的保障條件,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我國政府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等文件,提出進行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強調加快推進成人技能培訓,鼓勵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職接受繼續教育;強調開展學習型企業創建活動,大力提高職工素質。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決定在2010年到2013年間組織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開展示范學校建設,以此帶動全國中等職業院校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高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在實踐中,中職院校的發展著實得到國家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如天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市委要求各職業院校一定要抓住機遇, 將社會培訓作為提高辦學成效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與學歷教育一同部署、一同實施、一同考核,確保取得實際成效。所有這些為中職院校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內在條件來說,如前所述,各中職院校具有實訓設備、專業建設和師資等優勢。首先,各校均建有設備優良的實訓基地,且在滿足在校學生實訓教學需求之外,還可以承擔社會培訓。其次,各中職院校根據國家的學科專業目錄開設學科,覆蓋多個學科門類。2010 年《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有 1500 多專業名稱,專業點 43298 個;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大類達到 19 種,專業數 321 個,專業方向 921 個,對應職業(崗位)1185 個。而且各學校專業設置也符合地區經濟和行業發展特點,可以滿足不同行業社會培訓的需求。此外,師資隊伍建設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發展,師資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

2. 準備不足,潛能開發有限

中職院校承擔社會培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內外條件,但如前分析,從各學校辦學理念、培訓制度建設、培訓項目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和實訓基地建設等現有情況看,只能說目前各學校具備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的潛能,還沒有很好地進行現實轉化,潛能開發有限。

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對學校的發展以及發展方向至關重要,它是學校辦學的行動指南和靈魂。就調研的幾個學校情況分析,其實然的辦學理念還圍繞學歷教育開展工作,沒有形成“大教育”的服務理念,這就決定了學校在應對社會轉型和市場變化以及開拓學校發展空間方面的視野和能力受限。在這種窄化的實然理念之下,培訓制度建設的不完善、培訓項目開發的有限性、投入到社會培訓任務上師資隊伍和實訓設備的局限性,都是可以理解的。

承擔社會培訓,并作為學校的常規教學任務,是中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方向。但目前各中職院校承擔社會培訓的準備不足,且能力有限,說明各中職院校還沒有準備好應對社會轉型期的社會狀況和市場的千變萬化。

(二)提升中職院校社會培訓能力的建議

中職院校的發展必然要突破傳統學歷教育的路徑,拓展發展空間,堅持學校職業教育和社會培訓“兩條腿”走路,把承擔社會培訓作為學校常規任務,提升社會培訓能力。

第一,更新學校辦學理念,樹立“大教育”的服務理念,教育和服務對象“人人化”。各院校要扎實推進工作計劃,落實社會培訓服務工作, 真正將其與學歷教育中的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等同考慮,對社會培訓工作的質量和創新提出高要求,在追求培訓經濟效益的同時,擴大其社會效益。

第二,完善社會培訓制度建設。各學校應著手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派遣懂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社會培訓工作。在學校的整體工作中,擺正社會培訓工作的地位,正視社會培訓的作用。同時,制定獨立的培訓規章制度,加大學校形象宣傳力度,使社會培訓招生、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證書辦理等方面的工作專門化。

第三,拓展學校與行業企業及政府的關系,加大社會培訓項目的開發力度。事實表明,目前,校企合作是各校社會培訓項目開發的主要平臺和來源。因此,各地學校今后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和聯系,建立起合作的長效機制,利用政策優勢和機會,形成政府、企業和學校等利益相關者的合力,并以此為平臺,拓寬培訓項目的來源渠道和層次。

第四,統籌實訓基地建設,使其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第五,最關鍵的是提升師資質量和保障教師數量,在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同時,合理安排教師工作任務,完善分配機制,使教師有能力、有時間、有精力從事社會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黃國芬.中國社會培訓教育發展現狀與策略[J].科學文匯,2015(6):221-222.

[2]廖忠梅.依托大型企業背景 培育高職院校培訓服務能力[J].高等職業教育,2008(2):35-37.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Compet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 Survey in Tianjin, Huainan, Ningxia, Baotou and Guangzhou

SHAO Chang-lan

上一篇: 環衛公司每周工作總結 下一篇: 初三歷史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网站 |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偷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