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期滿工作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3 11:04: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村官期滿工作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村官期滿工作

篇(1)

客觀而言,大學生村官畢竟是一項沒定期限的制度,兩到三年的任期事實上是一個“過渡期”。從各地已有經驗來看,大學生村官屆滿后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幾種:考研、考公務員、續簽留任村官、在農村創業以及到城市擇業就業。

2008年一項針對全國現任大學生村官的調查中,42%的大學生村官主要顧慮是任職期滿后的出路問題。在回答期滿后的打算問題中,42%的人選擇報考公務員,13%的人選擇續簽做村官,選擇在農村創業的占13%,準備考研和進人人才市場的各占9%。

但根據有關調查資料,大學生村官期滿后能考取公務員的比例僅為很小一部分。以北京市為例,從2009年5月份公布的“北京市各級機關面向2006年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考試錄用公務員”的職位數量來看,這次政府的“定向招考”為100余個單位的258個崗位(多為區縣級以下的單位)。與之對應,2006年北京市實際招聘到任的大學生村官是2016人。我國行政力量更新規模不能完全承載大學生村官到期時的整體轉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再次擺在了即將期滿的大學生村官的面前。

自主創業主動出擊

近日,多個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對村官選聃流動機制進行了細致的規定。除了這種制度“保證”之外,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大學生村官需要自主性擇業,主動尋找出路。

今年春天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的一項有關創業的調查中,有48%的大學生村官在擔任村官前就已經蔭發創業念頭;40%的村官曾接受過創業培訓指導,培訓內容包括:農村政策法律、農村實用技術、農村經濟與產業、農村創業知識、組織和管理能力、農村工作方法、項目申請與管理等;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村官曾經在任職期間嘗試過創業,其中約50%的大學生村官申請的創業基金來自于政府;在“參與或期望參與的創業項目類型”的選擇項上,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養殖業、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熱情是高的,但實現理想任務艱巨。大學生村官創業面臨的問題非常實際,首要問題就是資金。調查發現,一股來說,由政府下撥款項要半年左右才能到達。而創業資金如果不能及時到位周轉,項目就難以啟動。如果向社會融資,又面臨指定項目與地方條件如何對應問題等等。資金來源與到位是大學生村官創業路上的第一只“攔路虎”。

項目如何去吸引群眾參與,進而實現規模發展也是令大學生村官們頭疼的問題。一般來說,說服當地農民加入到創業項目中,必須有實在的效益產生出來才最有效。但大多數項目效益的產出需經歷一個時間段。這成為創業項目面臨的兩難問題。

另外,由于大學生村官就任前對農村了解較少,社會經驗相對不足。如何對大學生村官農村創業能力進行培養與提高,這也是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一是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組,指定或聘用具有經驗的管理干部、企業家、懂經濟的專業人士組成導師組、參謀班子,給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村官把關;二是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采取小額無息貸款方式,保證大學生村官創業基本資金需要;三是鼓勵企業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項目,在自主創業之外擴大學生村官創業渠道;四是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績效評估制度:對于啟動實施的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定期進行創業績效評估,考核優秀者給予適當鼓勵。

大學生村官創業對于大學生來說,具有緩解就業壓力,鍛煉提高自身能力的作用;對于政府來說,是培養與鍛煉未來干部的良好渠道;對于村民來說,則可望成為群眾工作的新型組織者與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好幫手。積極鼓勵與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將顯著加強微觀個體能力與宏觀系統功能:因此,國家進行制度設計時,應該考慮在資金、項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扶植和傾斜,使大學生村官創業真正實現“雙贏”。

為了真實地了解村官們的實際想弦,記者采訪了北京10位在任的村官,對他們當初選擇村官的動機、在任時負責的具體工作以及期滿后的工作意向進行了調查。

回答“畢業時為什么選擇做村官?”問題時。2位村官提到是父母的意見,7位村官談到出于比較實際的考慮,比如說工作不好找,而村官相對比較穩定,服務2年后可以把戶口落在當地的人才市場,這個政策對于渴望解決北京市戶口的外地生源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僅有1位農學專業的村官表示自己對農村比較了解,加上所學的專業,認為在農村大有可為,出于興趣而選擇做村官。

回答“做村官期間的待遇如何?當地政府的承諾是否兌現?”問題時,10位村官均表示工資確實是按照當時承諾的發放,而且有“五險一金”,伙食、住宿也都有安排,戶口也得到了落實,在這些方面他們很滿意。但是研究生學歷的村官同本科學歷的村官稅前工資只相差了200元,有人覺得有點兒虧,沒能體現研究生的價值。而一些無法具體量化的承諾,比方說考公務員優先、轉為事業編制等等優惠條件,村官們表示實現的不是很充分。

回答“做村官期間具體負責什么工作?是否為當地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時,村官們表示他們一般都是負責文字方面的工作,比如打字、檔案管理、起草文件等,黨員可能會被安排協助做黨建工作。有一位法律專業的村官協助村委會打官司,還有位農學專業的村官向村民提供農技服務和致富信息。

篇(2)

待遇差別大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各地政策情況不一,不僅不同地域的大學生村官待遇差別大,相同地區的大學生村官也由于種種原因面臨許多問題。

1990年出生的袁雪峰現在已經是湖南資興市波水鄉波水村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同時兼任波水鄉的團委書記。“在這邊工作還算不錯,雖然沒有正式公務員編制,但鄉鎮一級把我納入了正式的干部考核(即‘參公’管理),在鄉鎮這一塊可以得到很多補貼。這個是其他鄉鎮大學生村官不能比的。”袁雪峰坦言。

然而,與袁雪峰同在資興市的另一位大學生村官王光軍(化名)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只有1430元,“還好單位安排住宿,吃飯不怎么花錢,又在偏遠山區,每個月還能存個兩三百”。

河北省張家口市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張詡透露,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和他一樣屬于“省聘”,擁有事業單位編制。也有許多村官屬“市聘”,沒有編制,雖然到手的收入無多大差別,但是醫療保險等福利,市聘人員則無緣享受。

專業荒廢“進退兩難” 這些年輕的基層工作者,有的是大學剛畢業就考大學生村官,有的則是放棄原先的工作返鄉當“村官”。由于大學生村官并非公務員編制,他們必須通過“公考”才能走上公務員崗位。

多數大學生村官反映,由于基層工作繁忙,準備“公考”的時間精力都不充足,加上原先的專業知識也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聘任期滿要選擇離開現在的崗位出去找工作,競爭壓力仍非常大。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的黨支部書記蘇子涵表示,許多大學生村官現在對前途跟出路都十分擔憂,他們在基層工作了多年后,所學的專業知識基本都忘光了。“如果聘期滿后他們選擇出去找其他工作,簡歷上填寫‘大學生村官’,國企跟私企普遍都覺得沒什么用處”。

篇(3)

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連年攀升,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勞動力供大于求,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同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經濟發展,需要注入新鮮血液。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地區就業。1999年,寧波市采用公開招考方式,成為全國第一個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地區。2006年2月,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和支教等工作。但大學生農村工作者(村官)、社區工作者(社工)這一職業在我國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與質疑。本文以寧波市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社工為例,采用走訪交談、問卷統計及文獻查閱等方法,分析了其工作與成長現狀,指出了我國高校畢業生城鄉基層就業面臨的困境,提出了高校畢業生城鄉基層就業的思路與對策。

一、寧波市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社工現狀分析

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社工為優化農村與社區工作者隊伍開辟了新渠道,對農村社區基層建設、提升基層工作水平、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一方面,他們使農村、社區工作的效率顯著提高,大學畢業生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文字功底好,在各級創優評級的材料整理制作、信息宣傳公開和推進基層信息化建設方面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他們通過基層鍛煉,歷練了人生,收獲了有異于在城市、企業、機關等地的寶貴工作經驗,產生了對人生新的思考和就業抉擇。

1.大學生村官和社工隊伍逐年擴大、質量不斷上升

寧波市各縣(市)區早在1999年起,就先后采用公開招考的方式選拔大中專畢業生擔任村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到2005年12月,全市11個縣(市)區共招考了535名大中專畢業生擔任村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在2008年,寧波市已選聘大學生2885人,完成目標的93.9%;在崗2617人,其中在農村工作2056人,在社區工作561人;本科以上學歷占59.3%,應屆畢業生占35.8%。到2011年,全寧波市農村,大學生村官在社區的有683人,占社區服務工作人員4270人的16%。截至到2013年,寧波市共有2554個行政村,414各社區(2006),按照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的目標,寧波市早已實行了全覆蓋,而且在社區中不僅有多名大學生社工還有大學生村官,個別行政村還有2名大學生村官。

從近年寧波市各區縣公開招聘大學生農村(社區)工作者的指標數來看,一是女性與男性招聘比例較為均衡,但報考人數女性多于男性;二是由原來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逐步過渡到全日制本科學歷,由原來單一的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變為面向部分211、985等全國重點院校、部分省內本科院校擇優選聘和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兩種方式,大學生村官或社工生源質量明顯提升;三是黨員比重要求明顯上升,如江北區到2012年底在崗的大學生村官中黨員比例占70%左右;四是應屆畢業生多于往屆畢業大學生。

大學生到村或社區任職后,工作期間可享受到區別于其它基層就業形式的如下優惠:一是人事關系、檔案等統一由人才服務中心免費,其黨、團組織關系遷轉至所在村和社區。工作期間積極要求入黨的,可向所在村或社區申請,由所在村按規定程序辦理,報街道或鄉鎮審批;基層工作時間可連續計算工作年限。二是多個區支持大學生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其中學歷教育經費經區有關部門批準由區財政承擔。三是除工資外,對表現較好、年度考核稱職及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可適當享受當地村、社區干部年終獎金。四是招聘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報考公務員時可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給予適當加分,鎮鄉(街道)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也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正是優惠的政策促使人數連年攀升的高校畢業生們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越來越青睞于加入大學生村官或社工的隊伍中。

2.工作現狀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村官和社工以管理、法律、計算機、財務和文秘等五大專業為主,一開始主要擔任主任助理、團支部書記、文書等職。事實上,這些大學生村官和社工并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工作千頭萬緒,村建、宣傳、計生、綜治、維穩、拆遷安置、土地流轉、村級網站維護、遠程教育、人口、婦女兒童工作等全部都會不同程度的涉及。也發現不少頂著村官或社工之名,被街道等長期借用,這種村官不在村、社工不在社區的現象不少,更有個別村官存在經常請假、忙于私事的現象。調查還發現,社工較村官工作內容相對清楚,一般社工分管相對明確的幾塊,而村官則往往各方面都要參與。而不同的村和社區,由于經濟發展情況、區域位置、村情社情的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內容也存在較大差異。

3.工作待遇

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社工由于管理歸口不一樣,因此待遇也相對不一樣。按照現有制度,同一區域的以大學生村官身份招聘上來的無論是安排到村做村官還是安排到社區做社工的日常工資標準是一樣的,而以社工身份招聘的統一都在社區工作,他們也有區別于大學生村官的統一的工資標準。具體到個人,每個大學生村官或社工的實際待遇除執行統一標準外,又因工齡、學歷、業績、工作地點、工作經驗、工作內容等因素而不同。

早在2007年1月,寧波市首次出臺政策《關于規范寧波市區社區專職工作者工資福利待遇的通知》規范社工待遇。社工工資福利待遇有了規范、統一的標準,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工資福利待遇由基本工資、獎金、補貼及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構成。社工職務等級工資分三檔十二級;基本工資包括職務等級工資、崗位工資兩部分,同時根據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工作職務、工作年限、工作實績確定其相應的職務等級工資待遇。而對于寧波的大學生村官,并沒有如此明晰的工資標準,僅限于從原來的明確聘用期間的年總收入一般不低于當地上一年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到如今文件明確說聘用期間大學生村官補貼標準比照當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工資收入水平確定,并統一辦理各項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而事實上,大學生村官和社工們的實際收入與政府部門呼聲很高的政治待遇相比還是很低的,這種前途美好、現實殘酷的境遇是很多基層就業大學生們的真實感受。

二、寧波市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社工面臨的困境

1.身份尷尬,角色定位不明確

大學生村官由于不具有村民身份,既不是農民也不是政府人員,這種“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當尷尬,一般安排擔任書記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職,若想干到正職,其選舉程序則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相悖,有關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這類非本村戶籍人員的被選舉權利,大學生村官甚至因為沒有在工作村里居住,而被排除在參選范圍之外。同樣,大學生社工社會認可度也較低,認為同傳統的居委會人員無異。

2.流動性強,工作積極性不高

由于現有的激勵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難、扶持少等原因,大學生村官和社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員流動性大,男性流動性較女性更大。在人員的穩定性方面,村官不如社區工作人員。如寧波余姚市最早考錄的27名大學生村干部中,到2006年只有3名;鄞州區2001年考錄的20名大學生村干部,到2006年都已不在崗位。

3.考評模糊,績效考核制度不全

構建一套大學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給出考核模式和綜合評價方法,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村官們的能力和工作適應性等方面的情況,并作為獎懲、培訓、辭退、職務任用與升降等實施的基礎與依據。現有的考評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強,獎懲力度不夠,無法調動大學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積極性。

4.期滿何從,退出機制有待完善

根據寧波現有的村官有序流動的實施意見,對未進入村“兩委”班子的大學生村官,聘用期滿,經考核合格最多續聘一次,聘期不超過3年,兩屆期滿仍未進入村“兩委”班子的,不再續用。第二個聘用期滿后愿意繼續留村工作且當地需要的,可由所在村自行聘用并簽訂聘用合同,不再納入大學生村官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不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又是促進大學生村官和社工隊伍的新陳代謝,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配置的實際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學生村官和社工隊伍的生機和活力。雖然寧波市針對大學生村官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期滿大學生村官的五條道路: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考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優惠政策、扶持自主創業、引導另行擇業、支持學歷深造等五條通道,然而這五條道路實行起來對于在農村或社區已經工作幾年的大學生們非常困難。

三、高校畢業生城鄉基層就業的思路與對策

各地區應堅持每年對大學生村官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每年與大學生村官或社工進行面對面交流,詳細掌握每名村官與社工的個性特長、就業意向等情況,充實完善大學生村官信息庫,為就業創業、分流安置提供基礎信息。

1.落地生根,著力培養鄉土人才

留村或社區任職是大學生村官或社工歡迎、基層滿意、組織認可的一條多贏的流動途徑。根據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情況,積極支持和推薦業績突出、表現優秀、群眾滿意與信任的大學生村官和社工參與村及社區的的換屆選舉,幫助他們邁過留村或社區任職的“政策門檻”,落地生根,通過法定程序使其進入基層領導班子,實現“白面書生”到“鄉土人才”的轉變,讓想留的能留。

2011年寧波鄞州區農村換屆選舉中,堅持把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兩委”成員的重要來源,把優秀大學生村官選進村“兩委”班子。共有48名大學生“村官”通過選舉進入村“兩委會”班子,其中3名大學生“村官”當選村委會主任,有32名大學生“村官”通過選舉進入了社區(居委會)班子,有效改善了寧波市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促進了基層干部隊伍素質提升。

2.重點培養,擇優選拔后備干部

一是崗位交流。對于新招聘的大學生村官和社工要堅持多崗鍛煉,必要時在統一區域范圍內實施交流,根據個人專長,有計劃地安排到雙創工作、維穩、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園區及城鎮建設等崗位拓展鍛煉,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二是領導幫帶。全面落實基層干部與大學生村官和社工的一對一幫扶制度,傳授農村和社區基層工作方法經驗,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和復雜問題的能力。三是擇優培養。將在基層任職滿3年、年度考核為優秀、并在所在工作村或社區任“兩委”委員及以上職務的的大學生村官與社工列入鄉鎮、街道科級后備干部隊伍,作為換屆選舉的重點選拔對象。在此基礎上,對工作實績突出、當地群眾公認的,可以通過積分制考核、憑實績選苗子等實招,經過必要程序將后備干部選任為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這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村官與社工的健康成長,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3.政策扶持,多方搭建創業平臺

一是資金扶持。對有創業條件和意愿的大學生村官與社工們,政府應通過召開座談會、對接會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村官與社工的創業需求,提供優良的金融支持環境,在利率優惠、創新信貸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量以及縮短審貸周期等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給予必要的金融支持,減輕大學生村官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二是政策扶持。及時舉辦創業培訓,組織到創業基地參觀學習,積極提供信息咨詢、項目開發等服務,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對聘任期滿不再續聘、創業項目尚在初級階段的,在一定期限內繼續給予創業扶持政策,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創業保障;對以個體經營等方式靈活就業的,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并提供社會保險繳納、保險關系接轉等人事勞動保障服務。三是技術扶持。對涉及種植、養殖、園藝、農村養老服務業等多個產業的村官與社工,可選派技術人才提供創業項目規劃和技術輔導,幫助解決技術問題。

4.落實政策,促進人才優質流出

一是考編優惠。積極鼓勵基層工作者們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實施加分及定向招聘政策。二是定向招聘。在市、區招錄事業單位人員及街道、鄉鎮招錄事業崗位工作人員時,拿出一定計劃比例的名額,分別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官和社工。三是擇優推薦。促使國有大中型企業、銀行等單位加大招納基層農村工作者的招聘力度,定期擇優推薦考核為優秀的村官和社工們到優秀企事業單位工作,并主動配合招錄工作,幫助順利實現工作關系的銜接。四是鼓勵學業深造。各地組織部門要支持他們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創造學習條件為希望繼續學業深造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同時鼓勵在職攻讀研究生,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學習,學歷教育經費應參照公務員學歷教育經費規定由財政承擔一定比例。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委托高校面向大學生村官和社工培養農業推廣碩士,以提高村官創新意識和承擔農業推廣或農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篇(4)

“三農”問題一直都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新農村建設當中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村官”計劃正是應于這一問題的解決而“出世”的。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若能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才能,勢必能使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農村建設需要強有力的人才來保證,而大學生“村官”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人才資源,是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大學生“村官”計劃不僅有利于大大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保障。新農村建設需要大學生“村官”,大學生需要新農村。

一、大學生“村官”問題現狀

大學生“村官”是指政府通過嚴格考核程序在高校中公開選拔優秀應屆畢業生,派駐到農村黨支部或村委會擔任村官,協助處理農村工作,故又稱選聘生。大學生“村官”計劃有著吸引人才進農村,促進新農村建設、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等積極意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村官”存在自身缺陷

1、思想認識欠缺,扎根農村決心不夠

擔任大學生“村官”,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迫于就業壓力而做出的選擇,有的則是被大學生“村官”的相關優惠政策所吸,而非大學生自身的理想發展方向。不少大學生本身就來自農村,向往在大城市發展,他們選擇“村官”到農村工作,大多是抱著“先就業,后擇業”的態度,一旦有機會,大多數大學生“村官”會選擇離開農村,往城市或更高職位靠攏。在缺乏良好、有效政策的引導下,大學生“村官”能夠很好地融進農村,干出點“名堂”的人還是少數,反而有不少人陷入了工作和生活的困境:在農村無法發揮力量,離開又很難找到合適的去處,進退兩難。大學生本身思想認識的欠缺或錯位,扎根農村的決心不夠,使他們本身并未對大學生“村官”制度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

2、工作職責不清,出現“水土不服”

由于人際關系難處理、利益糾葛較多和大學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學生進村第一年多數面臨工作難以“深入”問題。在選拔分配大學生“村官”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專業是否對口問題,難以對鄉村管理“對癥下藥”,導致大學生到農村后自我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只是作為村支書和主任的助理,整理資料等等。另外,大學生“村官”的工作崗位設置不清楚,職責不明確,角度很模糊,工作難開展。

(二)大學生“村官”制度的缺陷

1、東西部農村地區差距大

由于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邊緣地區農村和發達地區農村,導致大學生“村官”在待遇福利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待遇在理論上按照國家制定的待遇標準,實際上,在地方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尤其是財力限制,在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后能發到手中的數額已經很少。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資源分配不均,東西部差距明顯,而且社會醫療福利保障等政策不健全等導致落后地區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大學生“村官”隊伍。

2、缺乏相關保障措施

除了少數的大學生“村官”可以留任外,其余的大學生的去向成了一道難題。合同期滿后,大學生成了過期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方面困難重重。雖然大學生“村官”有一些優惠政策,如:參加公務員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考,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用等,但基層工作瑣碎而復雜,大學生“村官”鮮有充裕的時間專注學習。大學生“村官”期滿后到底如何管理,期滿后出路在哪里等相關保障措施的不完善和缺乏導致大學生工作難安心。這也使得村干部、村民覺得大學生“村官”是“臨時工”,不會長久在本村工作,不愿也不敢把本村重要工作安排給大學生去做,使得雙方難以進一步溝通、融合。

二、大學生“村官”存在問題原因剖析

(一)大學生“村官”問題現狀的主觀原因

大學生“村官”對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對“村官”工作思想上存在誤區。相當多的大學生為逃避就業的壓力而選擇當“村官”,把當“村官”作為一種更好發展的跳板,心態沒有擺正,因而無法真正服務農村、投入到農村建設中。此外,不少大學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指導、培訓,難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大學生“村官”問題現狀的客觀原因

農村內部情況復雜、問題矛盾多。農村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封建思想還較濃厚,家族觀念,宗族利益往往放在首位,加上大學生與村民存在生長環境不同、語言差異等原因,交流、溝通起來不是那么順暢。此外,大學生大多涉世未深,處事能力相對有限,而大學生“村官”是直接面對群眾,當面解決群眾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非常棘手,連經驗豐富的村干部都難以招架,更何況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更有甚者,由于大學生“村官”并不屬于公務員,也不是真正的村干部,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往往只把大學生當做秘書或文員來對待,總是安排大學生“村官” 打字、送材料等瑣碎之事,并不讓大學生干實事,埋沒大學生的才能。

篇(5)

中圖分類號:F32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1-0020-02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基本內容

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總體上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包括衣食、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第二層次是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職業安全、經濟安全等。第三層次是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友誼、情感和歸屬的需要。第四層次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第五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勝任感、成就感等。人們一般按照這個梯級從低級到高級地來追求各項需要的滿足。

二、從需求層次理論解析大學生村官計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待遇偏低

當前大學生村官的薪酬待遇總體上還比較低,而且各個地區存在不平衡問題。中央財政按照東、中、西部地區人均每年0.5萬元、1萬元、1.5萬元的標準給予補貼,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承擔,各地方財政補貼的標準因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各有不同。以經濟比較發達的浙江省慈溪市為例,“月基本報酬掌握在800元左右,試用期滿后由鎮統一辦理社會保險,其費用由鎮村共同負擔,對市級貧困村涉及財政作適當補助。”[1]也就是說試用期過后基本工資在800元左右,加上獎金及其他補貼,基本在1 500元上下。這一工資收入低于慈溪市平均水平,屬于中低收入。西部和中部地區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待遇水平比東部還要偏低。較低的工資水平無法滿足大學生村官的基本生理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到農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安全感匱乏

大學生村官的不安全感主要源于工資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差,不足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盡管各個地方出臺了一些社會保障政策,并規定大學生村官任職期間的社會保險按照當地全額事業單位在職管理人員政策標準執行,但是大學生村官享受到的社會保障項目不健全和社會保障水平低卻是一個事實。

(三)社區歸屬感弱

“社區歸屬感是指社區居民對本社區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認同、喜愛和依戀的感覺”[2]。多數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生于城市和在城市長大的大學生到農村任職時,會面臨著極大的不適應。城鄉文化差異大大降低大學生村官的社區歸屬感。在農村長大的大學生村官,由于他們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大學時期是在城市度過的,“家庭―學校”式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使這些農村大學生脫離了真正的鄉村生活。所以,同樣面臨著難以融入農村社會的問題。

(四)角色認同度低

1.自我認同度低。大學生村官身份非常尷尬,如果是農民,他們沒有土地;如果是工人,他們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員,又沒有編制,工資待遇相差甚遠。身份的尷尬嚴重削弱了大學生村官對自身權威主體性的認同,他們往往很難將自己定位于能給農民帶來實際利益,并得到村民認同、最終可以融入到村委決策層,并實現自己價值的“官”,而只是將村官職業作為一個緩沖就業壓力的暫時職業。

2.社會認同度偏低。社會對大學生村官的期望值較高,但是,現有大學生村官的知識和能力的確存在缺陷。從專業領域看,相關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村干部具有農學背景知識的僅有4%,其他專業的為96%,有一些竟為數學、外語、天體物理專業的。”[3]從工作經驗看,78%的為工作1~3年或剛離校的大學生。從發展趨勢看,直接從學校畢業應聘的比重在加大。在現實的供求不平衡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村官均面臨管理能力、技術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迅速提高問題。社會對大學生期望的過高與大學生村官難以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的社會認同度偏低。

(五)價值滿足程度偏低

大學生村官的勝任感和成就感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大學生村官的價值實現度。所謂價值實現度,“指的是大學生在農村基層崗位上,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村基層建設作貢獻的程度。”[4]“當前大學生村官自我價值實現的情況如下:大學生履職后,很難參與到具體工作中,基本上沒有發揮自己價值的占總數的4%;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日常工作,自己的價值發揮得很少,占總數的40%;另外有40%的大學生村官認為,除了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以外,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做出特殊的貢獻;有16%的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完全扎根基層,已經成為農村基層建設名副其實的帶頭人。”[4]

三、大學生村官制度建設的對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動力激勵機制。要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較好地滿足大學生村官的合理需要。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最為關鍵的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種動力激勵機制。

具體來講,所謂的動力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兩大內容:一方面是物質性激勵,它是指以實物形式的給予作為激勵手段,如金錢、物品、生活待遇等等。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薪酬待遇,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滿足他們的基本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是精神性激勵,它主要是指以授予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或對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給予認可、贊賞等作為激勵手段,如榮譽稱號、獎狀、獎章、尊敬、表揚等等,這些主要用來滿足大學生村官的精神需要。大學生村官,與其講是一種功利性角色,不如說是一種表現性角色,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對那些優秀大學生村官不僅要給予物質獎勵,還要多給予精神激勵。

2.建立和完善各種保障機制。大學生村官計劃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保障機制為其保駕護航。首先,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財政支持力度,同時要加強監管,使優惠政策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其次,要做好大學生村官的社會保障工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福利待遇等內容,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第三,政府的相關激勵承諾一定要保證兌現,這樣才能讓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回到農村并扎根農村,用自己所學服務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3.建立和完善大學生村官人才培養機制。目前,大學生村官在不同地區普遍存在社區歸屬感弱和社會認同度低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學生村官自身素質不高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有些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思想動機不純,有些大學畢業生僅憑一時沖動便到農村任職,對農村社會環境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很難快速融入農村社會,開展各項工作。有些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農村干事創業困難阻力比較大,一旦干不出成績,便會失去民眾信任,使其社會認同度急劇下降。

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在大學生村官人才培養與培訓方面的重要作用,當務之急是革新大學生村官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大學生村官人才培養機制,為新農村建設輸送既懂管理又具備適應農村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4.建立和完善大學生村官的流動機制。流動機制是指大學生村官在社會關系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個地位移動的制度。健全流動機制,為聘任期滿后的大學生村官創造更好的發展前景。為此,我們要建立富有彈性的流動機制,給予大學生村官更多自主擇業的權利,保障期滿后“大學生村官”去留的自由選擇權。三年合同期滿后,如果工作需要,本人也愿意,可以續簽合同,繼續留在村里工作;如果本人希望到其他地方發展,也可以自愿進入人才市場自主擇業。此外,基層政府部門應當推薦優秀大學生村官直接進入選調生隊伍序列,鼓勵大學生村官在任職期滿后參加公務員考試,并給予適當的政策照顧。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在政府機關和鄉鎮、區縣的一些部門充實新的管理人員,拿出部分職位,提供給一些合同到期的優秀大學生村官。

5.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大學生村官政策已經歷時十三年,但是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出臺,由于法律依據上的缺失,容易造成對“大學生村官”合法權益的侵害。例如,海南省不少縣曾經組織招聘一批“大學生村官”,由于缺乏法律規范的制約,所以在個別縣里有些“大學生村官”連身份都得不到承認。雖然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曾指出,“從2006年起,國家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就業。到農村就業的,可通過法定程序安排擔任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相應職務。”但是目前這一程序并沒有法律依據,導向性政策雖能夠靈活適應客觀情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卻缺乏法律所具有的必要的約束力與確定性。

另外,“大學生村官”政策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之間的銜接存在疏漏之處,其突出表現是“大學生村官”身份所面臨的尷尬。目前的《村委會組織法》規定“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致性原則”,外來大學生群體不具備選舉資格,自然也不具備被選舉資格,從而失去進入村級領導層的機會,這樣的法律規定不利于非本村的外來大學生扎根本村。新農村建設要取得長足發展,今后《村委會組織法》的修改或制定新的《村民自治法》,則應該充分考慮到非生源地大學生村官的權益問題。

參考文獻:

[1]慈溪市選拔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實施辦法[R].慈溪人事局,2000:第60號.

篇(6)

北京市教委、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北京地區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總數約為1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仍很嚴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現有近4000個行政村,整體上缺乏具有較高素質的綜合管理人員,對各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渴求。

為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滿足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等10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目標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3年內確保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的目標。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市計劃3年內招聘8000名高校畢業生到遠郊區縣工作。首批2000名“大學生村官”面向2006屆全國普通高校北京生源畢業生和列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含定向、委培)的北京地區普通高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學歷應屆畢業生,報名條件最突出的一條是:熱愛農村基層工作,具有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表示,招聘大學生去農村做“村官”,是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良性機制,為鄉鎮和村兩級管理人才隊伍培養后備力量。張建明說,我們希望通過構建人才培養、選拔、使用、管理四位一體的機制,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與服務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作為首都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示范工程和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人才支持工程,為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留得注用得上、有作為的青年骨干。

多項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吸引大學生當“村官”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農委等部門了解到,在工資待遇方面,被聘任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畢業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為2500元,第三年為3000元,并按照國家和北京市有關政策,由政府為其繳納各類社會保險。

被聘“大學生村官”將與各區縣有關鄉鎮政府簽訂3年的勞動合同,合同期滿根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還可續聘。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畢業生,聘用兩年連續考核合格的,經北京市人事局批準,可轉為北京戶口。被聘“大學生村官”在校期間已經通過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的,筆試合格證書有效期可延長至其3年合同期滿后的6個月。

年合同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具有北京市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合格證書的,如北京市用人單位需要,經面試合格,可優先錄用為北京市國家公務員。若工作滿兩年,經考核合格報考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總分加10分,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3年合同期滿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可推薦免試入學。

“我想去農村鍛煉鍛煉,積累社會經驗”

記者采訪了多位報名當“村官”的大學生,他們表示,去農村當“村官”主要是想鍛煉自己,積累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

篇(7)

第二條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鄉組織辦具體負責對大學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條大學生村官要按照“思想上當先進,學習上做典范,工作上求實效”的要求,努力爭當新農村建設“六大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員、村級組織建設推進員、遠程教育輔導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和便民服務員。

第四條大學生村官任職前,須與鄉黨委簽訂書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一般為3年。合同期滿,經考核為合格以上等次的,根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可以續簽聘用合同,待遇不變;合同期滿,沒有續簽聘用合同的,聘用關系自行終止,自主擇業。

第五條合同期內,受聘人員因考取公務員和被企事業單位錄用以及其它原因需要終止合同的,由本人向鄉黨委提出辭職申請,經鄉黨委審查后,報縣委組織部審定。

第六條大學生村官聘用后,原則上安排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成為正式黨員的擔任支部副書記或支部委員,全程參與村級會議和日常工作。

第七條建立師帶徒制度。鄉黨委要為每名大學生村官確定一名業務骨干進行幫帶培養,傳授群眾工作經驗,幫助開展各項工作,提高大學生村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八條建立嚴格考勤制度。大學生在村時間每周不少于3天,其他時間可到機關學習鍛煉。發現有未請假不在崗的情況,所在村居和辦事處要及時制止,并報鄉黨委進行嚴肅處理。禁止大學生村官在聘任期間外出兼職打工。

第九條建立學習調研制度。大學生村官除參加機關干部集中學習會外,還要緊緊圍繞“三農”工作需要制定自學計劃。每年要選定一個專題,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研文章。大學生村官之間要加強學習交流,實現共同提高。

第十條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大學生村官應認真、詳實地記好工作日志。工作日志的內容主要包括:村情民意、工作計劃、工作成效及工作經驗總結等。鄉組織辦要加強對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的檢查。

第十一條建立督查述職制度。大學生村官要做到謙虛謹慎,勤政廉政,遵紀守法。鄉黨委每季度對大學生村官履職情況進行一次督查,大學生村官每半年進行一次自查剖析,年底向村“兩委”和鄉黨委進行述職,接受黨員和村民代表評議。

第十二條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上班期間,大學生村官的手機要保持開機狀態,確保隨時取得聯系。大學生村官駕駛摩托車、汽車必須手續齊全,車況保持良好,不準酒后駕車。禁止大學生村官到水庫、池塘等室外野游,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

篇(8)

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高素質人才的缺乏。這使得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對于這一問題,很多省市和地區都采取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江蘇省近年來實施了大學生村官儲備的創新性計劃,公開招聘和培養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讓他們到農村擔任村干部。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農村干部的內部核心力得到了增強,從而加快了新農村發展建設的腳步。

一、大學生村官政策的重要性

(一)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執政能力

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領導者,村官需要組織和管理新農村的各種事業,同時也要解決和協調新農村的各種矛盾。因此,一名合格的村官必須具有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觀念。但是,在當前大多數農村當中,村官的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普遍不高、法制意識較為薄弱、思想觀念過于守舊。對此,實行大學生村官政策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大學生是一個知識、素質和水平較高的群體,富有活力和沖勁。雖然對于事物的處理和問題的解決方面缺乏經驗,但可以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思想觀念進行彌補,能夠與原有的農村干部進行良好的互補。

(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展

新農村的發展和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不過我國農村目前正缺乏大量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阻礙了新農村的發展。由于受到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很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村勞動力大量的涌向城市。而在城市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農村學生畢業后也不愿意回歸農村。這就導致了城鄉之間人才流動的不合理。對此,實行大學生村官政策,促進高素質人才向農村的流動,有利于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腳步。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衛生、教育、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充分的應用到新農村發展建設當中。

(三)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在我國社會中,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嚴重的阻礙了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各大高校紛紛擴招,使得近年來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而相應的就業機制卻沒能跟上其發展腳步,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大學生村官政策,通過選拔和培養,將一些優秀的大學生派遣到農村擔任村干部。這樣不但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拓寬大學社工的就業渠道,還有利于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有利于新農村的建設發展。

二、大學生村官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制度不完善

大學生村官都是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直接進入到農村工作的。因此,很多大學生一時無法接受大學生活和農村生活之間的落差。而且,由于大學生剛剛進入農村工作和生活,和村民缺乏相處和溝通,對現實情況不夠了解,也不具備充足的思想準備和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因此,很多大學生村官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感到十分費力。基于農村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應當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指導,讓大學生村官能夠充分的了解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掌握常見事務的處理方法和經驗,從而能夠更好的開展工作。

(二)保障機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大學生村官的福利待遇比較低,在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更是如此。這就導致了大學生村官在任職期間難以積累充足的資金,使他們在三年任職期滿之后,還要重新面臨著就業壓力。而在大學生村官的政策規定當中,并沒有關于這方面問題的內容。這就使得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之后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使得很多大學生寧可在城市中找工作,也不愿意報考大學生村官。雖然大學生村官在報考公務員和考研方面有一些優惠政策,但不是所有人會選擇這條路。因此,大學生村官在任期滿后,還要從頭開始。

(三)選拔機制不完善

目前,作為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大學生村官的選拔機制還不夠完善,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在大學生村官的選拔考試中,過于重視大學生的政治素質,而忽略了大學生所學的專業是否適合進行農村工作。這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村官所學的專業和農村工作或農業生產沒有聯系。大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距離農村工作相去甚遠,同時由于工作經驗的缺乏,使得大學生村官面對農村工作往往無從下手,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建議

(一)完善大學生村官的培訓政策

對于大學生村官的培訓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上崗培訓工作,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強化,樹立大學生村官正確的價值觀,愿意在農村發展,為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要做好村情、鄉情和國情的培訓,讓大學生充分了解現實狀況,有利于日后工作的開展。可以讓大學生進入農村進行駐村培訓,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同時對農村工作的開展方法進行培訓,使大學生村官掌握群眾工作、農村工作的能力,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擁有更加充足的依據。此外,還要培訓具體的農村事務處理方法,在大學生在處理具體事務的時候能夠知道從何入手。

(二)完善大學生村官的保障政策

在當前社會中,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因此,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必然會追求與投入相對應的收益和回報。而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待遇很低,無法滿足大學生投資回報的心理。因此,國家應當給予大學生村官適當的工資待遇,同時基于一定的補助和福利待遇,讓大學生村官能夠自愿的留在工作崗位上安心工作。另外,還可以考慮給予大學生適當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這樣能夠體現出對高素質人才的尊重和回報,同時也能滿足大學生精神上的追求,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

(三)完善大學生村官的選拔政策

在進行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和任用時,應當盡可能的采取本地選拔、本地任職的方法,讓大學生村官能夠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或自己的家鄉任職。尤其是讓大學生村官在自己的家鄉任職,由于對家鄉的了解和村民的熟悉,使村民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大學生村官,這樣能夠產生更為理想的效果。而對于異地任職的大學生村官,由于對情況的不了解和對村民的陌生,使其難以迅速與當地村民相處融洽,會對農村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不變。另外,在的學生村官的選拔方面,應當更加注重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盡量選取專業方向與農村或農業工作相關的大學生。這樣能夠讓大學生村官為農村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或者擁有充足的農村工作知識,從而更好的開展農村工作。

四、結語

大學生村官是近年來產生的新鮮產物,通過多年的不斷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多十分良好的效果。大學生由于受過系統、專業的高等教育,普遍具備十分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質,同時思想觀念新穎、思維方式活躍,能夠為農村工作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是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大學生村官政策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問題。對此,應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政策,才能更好的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耿相魁.完善“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幾點思考[J].大連干部學刊,2013(10):21-24.

[2] 艾依仙木?尼牙孜.民族地區大學生村官的現狀調查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4.

篇(9)

同樣是選派大學生到基層做“村官”,為什么兩個地方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中伯一針見血地指出,原因在于:工作重視不夠;經濟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沒跟上;政治激勵不到位。

按照劉中伯總結的四個原因來“對號入座”,就不難得出為什么北京爭做“村官”的現象盛況空前了:北京得益于特殊的區位優勢及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被聘用者月薪2000元左右,并將按照有關政策由政府為其繳納各類社會保險;凡聘用兩年連續考核合格者,可辦理北京戶口;工作滿兩年后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總分加10分,3年合同期滿后表現特別優秀者,可推薦免試入學;3年合同期滿考核合格通過相關公務員考試的,可優先錄用為國家公務員,表現優秀的,還可列為副處級后備官員。這些優惠政策勾勒出一個大學生“村官”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怎么能不令人神往呢?錄取比例達到6.3比1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學生“村官”一直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但從四川省大學生“村官”大量流失和北京盛況空前的現象來看,大學生“村官”這項工作仍需要從各個方面加以完善和推動。

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存在著村干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弊病,打造一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已成當務之急。選拔大學生“村官”,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這將改變過去支持農村一定程度存在的“見錢見物不見人”的狀況。然而,窮山溝要想引來“金鳳凰”,說起容易做起難。

篇(10)

1、大學生“村官”的概念

大學生“村官”,是指篩選的專科以上學歷應屆或往屆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兩委”職務的工作者。目前學界對于大學生“村官”概念的界定還是比較一致,所不同的是對于大學生“村官”這一名詞的名稱寫法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大學生“村官”,另外一種為“大學生“村官””。而大學生“村官”的非官非農的身份困境本身就是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因此“村官”的身份應該加上引號而表示特定稱謂。因此,很顯然,大學生“村官”并不是公務員編制,也不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知識青年”。

2、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背景及意義

我國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相適應符合的基本國情,主要是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緩解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兩個角度來談的。一方面,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引進高素質人才,改變農村長期以來人才流失的局面,為新農村的經濟建設、基層政權建設注入新活力,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近些年來高校一直在進行大學生人數和專業的擴招,最新統計結果表明,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約70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3、大學生“村官”項目實施現狀、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國內對大學生“村官”雖然有兩種聲音——“好得很”和“糟的很”。但是大多數學者還是在肯定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同時,提出了其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給出自己的建議和對策。

3.1國家法律和政策角度

3.1.1法律依據不足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而由于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個新興的事物,很多細節方面都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使得大學生“村官”工作無法可依,甚至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我們都知道大學生“村官”既非屬于公務員編制,也不屬于農民。這種非官非農的身份尷尬問題,將會加大工作難度,難以發揮大學生“村官”的真正作用。在村委會中保證大學生村的行政編制地位,保護大學生“村官”的合法權益;推進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科學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規范化,為大學生“村官”的成長開辟綠色通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1.2大學生“村官”培訓機制不完善

趙洋(2012)認為培訓機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環境、教育培養、管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自身存在、社會聯動等方面的問題,應該從完善大學生“村官”工程的全方位教育培養制度和大學生“村官”工程的合理化出口制度著手。劉璐璐認為當前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教育培訓措施不力;二是職業素質的培養訓練不到位。

3.1.4大學生“村官”選拔制度不完善

我國大學生“村官”選任制度不科學,出現了專業不對口等一系列問題。何新基認為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村官”選聘和任用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對稱問題,主要表現為選任程序未充分考量農村多元化人才需求,村級組織作為利益相關主體地位缺失;選任程序報名條件太過簡單,專業、戶籍等有利區分要素尚未設置;考試內容涉農知識考核太少等等。

3.2大學生“村官”自身的角度

3.2.1動機不純,功能角色定位不清晰

彭飛武認為大學生“村官”自身有一方面是在就業動機不純上面。許多選派下來的大學生“村官”,并沒有在思想上扎根于農村,僅僅因為就業壓力無奈選擇去農村當村官,只把當村官作為考研和考公務員的一個跳板。

3.2.2深入工作不夠徹底和自身能力的欠缺

很多大學生“村官”,在進入村官工作后,明顯表現出專業不對口、社會經驗不足、與村民的交流銜接不到位等問題。侯典牧和張琳通過對七個大學生“村官”的專訪,認為大學生“村官”不僅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能力,還要能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做事要穩重、耐心細致,同時需擁有農業知識、計算機操作能力、公文寫作能力和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

4、大學生“村官”的未來出路

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說,結束兩年聘任期后,主要有四條道路可以選擇:續聘、創業、考公務員或到企業工作。盡管如此,該選擇哪條道路仍一直困擾著那些即將期滿流動的大學生“村官”。盧芳霞在基于浙江省紹興市的調研中認為,政府層面為紹興大學生“村官”預設的出路主要是鼓勵扎根農村(社區)推薦進入公務員隊伍或事業單位、扶持進行自主創業引導、另行自主擇業和支持繼續學習深造。而盧芳霞后來又提出綜合考慮“大學生“村官”作用的重新定位、大學生“村官”具備的先天競爭優勢及其在擇業觀念上的逐步轉變”這三方面的因素基礎上,農村專職社工是大學生“村官”期滿后的新出路。

結論

綜上所屬,大學生“村官”項目已經受到了廣大研究學者的高度關注,對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視角的系統化,特別是在大學生“村官”產生的問題和對策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但是,我國現階段大學生“村官”的研究在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體的就業動機、村民對大學生“村官”的滿意度評價調查研究涉及尚少,為在校的有想法加入到大學生“村官”隊伍當中的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提供的意見也較少,有待進一步加強。(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上一篇: 體育器材室工作計劃 下一篇: 安全員個人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视频一区二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久久激情精品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