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文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3 11:03: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書法文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書法文化論文

篇(1)

當中華文明還處在襁褓中時,作為萌芽狀態的書法藝術便誕生在華夏母親的搖籃里。古老中華在文明進化之初期,由結繩記事的蒙昧時期到倉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轉化,即根植了書法藝術驚人的智慧與靈根。據唐代張懷王灌《書斷》記載:倉吉“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倉吉獨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這叫作“依類象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圖畫一樣再現自然,記載自然,傳替自然信息,這種象形之美,就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美的萌芽和靈根,是先人書法美的偉大創造。

《漢文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之本源,象形與會意是傳統書法的藝術本源,漢文字以象形、會意為特色,在爾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變化萬象,起源于象形意義的中國初期古文字,“形無定體,筆無定畫”,至小篆經省改,才出現形體方整、筆畫圓勻的定型化書體,但仍保留形象痕跡。經過漢代隸書的變化以后,漢字由繁復的象形文字,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簡筆化,但它的象形性質依然存在,又如魯迅所說:“將形象改得簡單,遠離了現實。篆字圓折,還有圖畫的余痕,從隸到現代的楷書,和象形就天差地遠。不過那基礎并未改變,天差地遠之后,就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保ā堕T外文談》).可見中國書法藝術源于無法,變而有法。創新是結于有,起于無,又承于有,變于無。但萬變不離其綜,象形與會意的藝術本源沒有變,漢文字的載體本源沒有變。這是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跋笮巍被颉安幌笮蔚南笮巍保菨h字最基本的特點,也是繼承與發展傳統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內容和規律。

那么如何對待書法藝術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傳承和創新是書法藝術發展歷史過程不可分割的鏈條,繼承首先是對先人書法藝術創新精神與成果的繼承。

提倡尊崇優秀傳統,必須解決繼承什么?如何繼承?筆者認為繼承書法藝術的優秀傳統,首先必須繼承先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這些是先賢書法藝術智慧的結晶。只求復寫傳統的“傳統唯美主義”或脫離優秀傳統“創新”的“流行主義”對發展書法藝術都是偏頗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賢探索的書法藝術發展規律和創新成果是傳統書法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傳統,優秀傳統是創新的結晶,創新是傳統的發展。只有深刻認識傳統書法藝術發展的規律,才切身感受到創新才是揭示傳統書法藝術經久不衰的發展規律的精髓所在。

繼承傳統,在于推陳出新。創新更是漸進中繼承,繼承中的變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啟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譽為“書法第一法則”,至今仍引人入勝。大篆、小篆、隸書(如前)都有其傳承與演變的軌跡,小篆都是中鋒、藏鋒用筆、線條挺勁圓勻,富于立體感,結構整齊對稱,它把莊嚴凝重與舒展自如統一與于崇高肅穆的氣度之中,在書法藝術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權威嚴統一的特征,這是秦篆反映的時代精神?!半`書”作為書法史上一個偉大的變革。漢朝“漢承秦制”“秦篆漢隸”,漢朝隸書發展逐漸定型,與此同時草、行、揩都逐漸從隸書中演變出來。民間習隸書的熱情蔚成風氣。定型后的隸書徹底消滅了漢字的象形形態,造成了漢字形體的巨大變化。漢隸脫胎于篆書又大異于篆書,是從筆畫到結字方正平直化的新書體。漢隸具有波、磔之美,創“蠶頭”、“燕尾”筆法,用筆方、圓、藏、露諸法齊備。同時它又為未來書法藝術的發展前景開拓出廣闊的前景,為后來的草書、行書、楷書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梢娬嬲饬x上的創新,是傳承基礎上的創新,繼承也是創新基礎上的繼承。書法藝術的發展史本身就遵循著揭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史觀。

流行書風該如何認識???筆者認為流行是傳承和創新結合、推進社會文明的結果,流行書風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技法上都是深受社會歡迎的書法藝術極至之法,流行則是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會合的“貝多芬交響曲”。歷史上流行書風是因其釋放了書寫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視野,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據社會生產生活需要去創新與發展是書法文化的生命。流行書風是適應社會生活需要而為社會廣泛接受和喜愛的創新書體書風,脫離社會需要雖標新立異,矯揉造作、即使名噪一時,但終歸不能“萬紫千紅總是春”。書法藝術流行數千年無一不與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結下深厚的根源,格調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結繩記事適應人類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適應中華一統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華大地邁出了書同文的堅實腳步,隸書、草書都順應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書寫便利解放生產力的需要,“草書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其后產生于漢代的草書,西漢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章》,東漢章帝甚喜愛,因而名“章”草,章草傳承了隸書的筆畫形跡,仍有波磔,字字獨立不連,實際上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杜度、催瑗便是東漢章帝時代聞名的章草書法家,漢末張芝傳承章草又進一步“草化”,將上下字的筆勢牽連相通對偏旁作了許多省略和假借,而創今草。張旭,懷素將書法藝術的創造性“心靈之音”得到神靈極至的發揮。通觀古今流行書風無一不是傳統與創新相交融的結晶。

篇(2)

當中華文明還處在襁褓中時,作為萌芽狀態的書法藝術便誕生在華夏母親的搖籃里。古老中華在文明進化之初期,由結繩記事的蒙昧時期到倉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轉化,即根植了書法藝術驚人的智慧與靈根。據唐代張懷王灌《書斷》記載:倉吉“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倉吉獨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這叫作“依類象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圖畫一樣再現自然,記載自然,傳替自然信息,這種象形之美,就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美的萌芽和靈根,是先人書法美的偉大創造。

《漢文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之本源,象形與會意是傳統書法的藝術本源,漢文字以象形、會意為特色,在爾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變化萬象,起源于象形意義的中國初期古文字,“形無定體,筆無定畫”,至小篆經省改,才出現形體方整、筆畫圓勻的定型化書體,但仍保留形象痕跡。經過漢代隸書的變化以后,漢字由繁復的象形文字,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簡筆化,但它的象形性質依然存在,又如魯迅所說:“將形象改得簡單,遠離了現實。篆字圓折,還有圖畫的余痕,從隸到現代的楷書,和象形就天差地遠。不過那基礎并未改變,天差地遠之后,就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門外文談》).可見中國書法藝術源于無法,變而有法。創新是結于有,起于無,又承于有,變于無。但萬變不離其綜,象形與會意的藝術本源沒有變,漢文字的載體本源沒有變。這是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象形”或“不象形的象形”,是漢字最基本的特點,也是繼承與發展傳統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內容和規律。

那么如何對待書法藝術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傳承和創新是書法藝術發展歷史過程不可分割的鏈條,繼承首先是對先人書法藝術創新精神與成果的繼承。

提倡尊崇優秀傳統,必須解決繼承什么?如何繼承?筆者認為繼承書法藝術的優秀傳統,首先必須繼承先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這些是先賢書法藝術智慧的結晶。只求復寫傳統的“傳統唯美主義”或脫離優秀傳統“創新”的“流行主義”對發展書法藝術都是偏頗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賢探索的書法藝術發展規律和創新成果是傳統書法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傳統,優秀傳統是創新的結晶,創新是傳統的發展。只有深刻認識傳統書法藝術發展的規律,才切身感受到創新才是揭示傳統書法藝術經久不衰的發展規律的精髓所在。

繼承傳統,在于推陳出新。創新更是漸進中繼承,繼承中的變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啟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譽為“書法第一法則”,至今仍引人入勝。大篆、小篆、隸書(如前)都有其傳承與演變的軌跡,小篆都是中鋒、藏鋒用筆、線條挺勁圓勻,富于立體感,結構整齊對稱,它把莊嚴凝重與舒展自如統一與于崇高肅穆的氣度之中,在書法藝術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權威嚴統一的特征,這是秦篆反映的時代精神?!半`書”作為書法史上一個偉大的變革。漢朝“漢承秦制”“秦篆漢隸”,漢朝隸書發展逐漸定型,與此同時草、行、揩都逐漸從隸書中演變出來。民間習隸書的熱情蔚成風氣。定型后的隸書徹底消滅了漢字的象形形態,造成了漢字形體的巨大變化。漢隸脫胎于篆書又大異于篆書,是從筆畫到結字方正平直化的新書體。漢隸具有波、磔之美,創“蠶頭”、“燕尾”筆法,用筆方、圓、藏、露諸法齊備。同時它又為未來書法藝術的發展前景開拓出廣闊的前景,為后來的草書、行書、楷書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傳承基礎上的創新,繼承也是創新基礎上的繼承。書法藝術的發展史本身就遵循著揭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史觀。

流行書風該如何認識啊?筆者認為流行是傳承和創新結合、推進社會文明的結果,流行書風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技法上都是深受社會歡迎的書法藝術極至之法,流行則是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會合的“貝多芬交響曲”。歷史上流行書風是因其釋放了書寫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視野,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據社會生產生活需要去創新與發展是書法文化的生命。流行書風是適應社會生活需要而為社會廣泛接受和喜愛的創新書體書風,脫離社會需要雖標新立異,矯揉造作、即使名噪一時,但終歸不能“萬紫千紅總是春”。書法藝術流行數千年無一不與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結下深厚的根源,格調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結繩記事適應人類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適應中華一統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華大地邁出了書同文的堅實腳步,隸書、草書都順應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書寫便利解放生產力的需要,“草書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逼浜螽a生于漢代的草書,西漢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章》,東漢章帝甚喜愛,因而名“章”草,章草傳承了隸書的筆畫形跡,仍有波磔,字字獨立不連,實際上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杜度、催瑗便是東漢章帝時代聞名的章草書法家,漢末張芝傳承章草又進一步“草化”,將上下字的筆勢牽連相通對偏旁作了許多省略和假借,而創今草。張旭,懷素將書法藝術的創造性“心靈之音”得到神靈極至的發揮。通觀古今流行書風無一不是傳統與創新相交融的結晶。

篇(3)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07-0187-01

我們都清楚的了解到,任何文化建設都是一項偉大而且長期的工程,它不僅需要經濟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政治和社會各方的大力扶持,只有他們統一合作,文化文民才會散發出炫麗的花朵,法院的法律文化建設也不能例外,它需要充足的資金、人力以及物力的推動,當然,也需要法院的工作人員大力宣傳法律知識到人民群眾當中,讓他們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應該轉化為法院具體的行為,通過法院這一機構向社會輸出法制精神,引導公眾做出正確的選擇。本文將從法院法律文化建設現狀出發,對當下法院的法律文化進行一定考察并進行反思,以便更好的建設法院法律文化環境。

一、法院法律文化含義

對于法律文化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目前形式而言,法律文化的定義具有多元化,法院作為專業性的審判機關,承擔著實現司法公正的職責。在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建設什么樣的法院法律文化才能有利于法制國家的實現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法院法律文化建設的現狀

法院是具有獨立審判權的機構,是我國法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下法院法律文化建設存在很多失誤,這就在直接或直接上弱化了司法的公正性,不利于法院對某件紛爭的解決和實現社會公平的作用。

(一)形式主義

我們現在的法律文化建設很多情況下都注重形式,只是關注法律制度的建設。將法院的法律文化建設作為一件必須的任務來完成,就如同警察在嚴厲打擊黑暗勢力采取的棘手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是有相同效果的,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只是表象,不能肩負起法律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內涵,時間久了就會失去文化建設所具有的穩定性。

(二)混淆角色

為了追求高效率的結案率,并達到當地平安要求的行政目標,法院運用自己的法律權利,片面強調調解或是強制調解,并不是從群眾的最真實需要出發去解決糾紛,從而維護社會的正義,法院只是作為行政目標追求的工具,使得很多法律案件積壓下來,這就促使法院和法律在社會的公信力受到損失,法律信仰逐漸失去社會的根基。

(三)情大于法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和新聞媒體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深刻影響,同時也對法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眾向法院訴諸的問題有時得不到公正的解決,就使法院與當事人關系緊張起來甚至發生沖突。由于受我國傳統影響以及社會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法院對于案件的處理很多情況下都注重民情,這就忽視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依據”。

三、法院法律文化建設的認識

法院的法律文化建設要具有超越性和實踐性。法院法律文化建設需要突出法律性和制度性,法律是人們在追求和平和安全中產生的,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并沒有影響法律作為追求理想的必然手段,很多都是從羅馬法中借鑒過來的。法律中的許多制度都是時代的產物,但是法律本身是超越時代的,法院法律文化應該追求長久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法院法律文化不應該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顧及長遠利益。現代法院的法律文化建設應該注重破案效率的培養,嚴格遵守法律實效規定的時間,積極處理法律相關的案件,對人民群眾負責,向社會輸出正義,追求法治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統一、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法院法律文化要人民性和權威性相結合,這就要求法院對于群眾的法律訴求要及時應對,并合理有序地解決矛盾問題,但也不能損害法律的權威性。法院法律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涉及到價值層面還涉及到物質方面,有時還包括外在行為和內在意識,在物質的支持下,意識和行為統一,文化才會大力發展。

四、小結

法律文化本身建設就是一種需要進行不斷探索的問題,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性。而法律文化作為法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是一件長期并且艱難的過程,法院的法律文化建設不僅要體現法律文化所共有的,還要站在法院的層面,形成特有的特色。本文從法院法律文化建設的現狀出發,探索了法院法律文化建設的措施,為更好地促進法院法律文化發展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朱文林,田亦堯.論人民法院文化建設[J].人民司法應用,2011.7.

[2]席書旗.法律權威與公眾認同問題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5(2).

篇(4)

關于糧食行業發展目標路徑

為食者造福,為耕者謀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不僅是糧食行業和糧食企業的責任,也是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同是完成使命、實現目標的路徑。一些同志認為,糧食行業、企業文化當由使命、目標、路徑等元素構成,目前糧食企業經營比較困難,為食者造福,為耕者謀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目標實現更難。又如,我國糧食生產環節是農業部門管理,流通環節歸屬商務部門管理,監督環節歸屬工商部門管理,糧食行業目標實現形式當很好研究。一直以來,糧食行業和糧食企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糧食行業和企業必須找準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定位和實現途徑,以品牌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服務消費大眾為己任,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根本,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著力打造糧食品牌,做強做大糧食品牌,搞活糧食流通,保障糧食安全。當擴大糧食收購、促進糧食流通,保護糧農積極性,服務糧食生產,努力為耕者謀利;當樹立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優化倉儲管理,推廣綠色儲運技術,瞄準糧食綠色產品,綠色生產、有機生產、生態生產和標準化生產,提供原生態糧食,銷售放心糧油,造福百姓、惠及民生,努力為食者造福;當嚴格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政策,勇于承擔服務市場調控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努力為國家分憂。

關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國有糧食企業是國家糧食安全、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載體,是糧食行業的重要基礎,是發展繁榮糧食文化的骨干力量。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糧食流通產業轉型發展的有效舉措。從總體上看,盡管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之路任重道遠,糧食企業小、散、舊、弱的現狀仍未徹底改變,但并不表明糧食企業發展后勁乏力。在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過程中,不少地區糧食企業在理順政企關系、明晰產權制度、發展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和做長產業鏈等方面都有好的做法和新的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家認為,糧食企業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新發展,關鍵是要認清新的形勢,迎接新的挑戰,進行新的探索,開展新的創業。國有糧食企業當務之急要轉變觀念,丟開包袱,搶抓機遇,做大產業。既重儲備更重經營,既重規模更重效益,既重主業更重多業,確保國有糧食企業收得進、管得好、銷得出、效率高。當發現典型、培養典型、宣傳典型,借助糧食文化建設平臺,深入研究、廣泛交流、大力傳播國有企業改革的先進理念、有效措施和科學方法,以點帶面促進現代糧食企業科學發展。

關于糧食產業園區建

設糧食產業化是糧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糧食產業園區建設是加速推進糧食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大家一致認為,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市場、大流通、大糧食格局初步形成,這為糧食產業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糧食企業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行,乘勢而上,創勢而為,端正發展方向,做大做強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集團公司、做大做強產業園區。既要扶持國有加工龍頭企業,更要扶持糧食購銷龍頭企業;既要扶持國有龍頭企業,也要扶持民營龍頭企業。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動企業戰略合作與重組,著力培育一批起點很高、競爭力大、帶動力強、效益良好的企業,以擔當起糧食產業化龍頭的重任。當加快糧食產業園區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要求管理,高科技發展,大力推進產業集聚,積極創造條件擴區擴容,加強配套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各類資源要素集聚園區。當通過產業園區建設,改善糧油倉儲條件,優化糧食產業布局,拓寬糧食企業發展空間,提升糧食流通服務水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積極作用。

關于做長糧食產業鏈

大家認為,糧食產業化經營能否發展壯大,關鍵在于產業化各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接是否緊密。糧食產業只有實現全鏈條、全循環,糧食企業才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目前糧食產業鏈在生產、流通、交換、消費等環節還存在不適應市場發展的、各環節之間相互脫節的現象,制約局限糧食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故當創新經營模式,整合糧食社會生產要素,優化產業鏈各個環節,構建有機聯系、完整緊密的糧食產業鏈。拓展延長糧食產業鏈,既當優化糧食系統的內環線,努力形成糧油種植、糧油購銷、糧油加工、糧油副產品開發利用環環相扣、連接緊密的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產業綜合效益。又要搞好循環再生產,尤其要依托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在現有糧食產業服務功能基礎上通過有序延伸和擴張,拉長和做大做強糧食產業鏈,為糧食產業化經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糧食企業“接二連三”發展。

關于做好做強糧食行業文化產品

大家一致認為,糧食行業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正日益成為糧食行業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省糧食局、省糧食協會學會有《糧食問題研究》和《西部糧油信息》兩個文化產品,是我省糧食行業文化的宣傳陣地和糧食理論政策文化科技研究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是協會(學會)傳遞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是溝通政府與企業、部門與部門、產區與銷區、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的重要園地,是交流糧食企業、糧食行業發展動態、典型經驗的重要渠道,是推出優秀科研成果作用實踐活動的重要方式。事實證明,糧刊在研究糧經理論、探討糧經政策、研判糧情趨勢和宣傳知名產品、知名企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做好做強糧食行業文化產品,務要始終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和輿論導向,研究糧經理論,探討糧經政策,研判糧情走勢,交流糧經工作,推薦典型經驗,指導改革發展,介紹安全產品,宣傳知名企業,樹立名人標桿,反映學會動態,推出科研成果。務要切實加強糧刊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認真做好會刊約稿、組稿、編輯、發行、宣傳工作,拓展信息量,擴大發行量,提高辦刊水平,提升辦刊質量,做好做強糧刊,夯實糧食文化宣傳、普法陣地,增強糧食部門話語權,促進糧食行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關于充分發揮糧食行業協會學會作用

省糧食行業協會學會換屆以來,始終堅持服務糧食安全大局、服務企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和積極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根本宗旨,協會學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當前糧食行業協會學會工作形勢較好,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重視、關心、支持協會學會工作,社會各界日益知曉、理解協會學會作用,眾多糧食企業從實踐中感受到協會學會的社會行業管理服務功能。如何讓糧食行業協會的聲音更響亮,讓行業協會的作用更發揮,正逐步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大家一致認為,糧食行業協會學會當以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發展繁榮糧食行業、企業文化;當以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發揮行業代表作用,維護多元主體利益;當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溝通聯系政企關系;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確保糧油質量安全;當發揮服務主體作用,作為政府會員企業;當發揮導向溝通作用,暢通信息交流渠道;當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成為服務智囊主體;當發揮管理督促作用,自律行業經濟行為;當發揮規范行為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當發揮學術帶頭作用,引領行業科學發展;當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切實加強行業指導特別是自身素質文化建設,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做強做優糧食行業協會學會。

關于創新協會學會交流活動學會生命力

篇(5)

1煤化工技術的發展

1.1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煤化工技術是將煤作為加工原料,利用一些化學手段將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其他用于生產生活的化學品的過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氣化、煤液化、煤干餾等化學加工方法。煤化工的發展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后期,全球已經進入煤化工時代,并且在19世紀煤化工技術已經發展完善形成完整成熟的煤化工體系。雖然,在20世紀時,因為石油、天然氣的利用削弱了煤炭化工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但是隨著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日漸枯竭,煤炭化工產業又逐漸開始復興。煤炭能源是我國能源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確保我國能源安全以及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所以,煤化工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比較成熟,同時,在煤化工技術開發研究中,我國也處于比較先進階段。我國目前仍以煤炭資源為基礎能源的能源利用結構不能在短期內改變,因此,更好地發展探索新型煤炭技術是一個急迫而重要的挑戰。如今,我國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基本處于集約化發展階段,這樣可以保證我國煤炭技術的充分研究利用,并且能夠保證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是適合我國發展實際的煤化工發展方式。

1.2煤化工技術

煤化工技術主要是對煤炭資源的再加工生產過程,主要的加工方式有:(1)煤干餾。其實更準確地說是煤焦化,也就是利用煤進行蒸餾加工后生產的焦炭、焦油以及焦爐氣等。這些產品一般在化工、醫藥、農藥等產業廣泛應用。(2)煤氣化。這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煤化工產品,沒有普及天然氣的地區,一般都會用煤氣作為重要的燃料滿足生活中的燃料需求。(3)煤液化。煤液化主要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煤液化是將有機質轉化為流質產物,利用煤液化產品的碳氫化合物可以代替石油以及石油相關的產品。因此,目前煤液化技術是新型煤化工技術的主要研究發展方向。

2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新型煤化工技術是在煤化工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高新技術,獲取潔凈能源以及產品的新興技術手段。新型煤化工不僅可以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使煤化工產品對環境和空氣的污染降至最低,新型煤化工技術最重要的研究探索方向是煤化工產品可以代替石油及其相關產品。

2.1我國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狀況比較好,以煤制油、煤制烯烴和煤制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技術已經實現商業化示范運行,并且在重要工藝階段以及關鍵技術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根據我國煤化工產業的規劃來看,我國的煤化工產業主要集中于新疆、內蒙、陜西省區,因此,這三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地區也是我國新型煤化工技術的重點發展區域。

2.2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前景

新型煤化工技術的主要優勢就是清潔能源以及有效利用煤炭資源。目前我國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1)資源豐富。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雖然相對不足,但是煤炭儲量較為豐富,可以滿足新型煤化工產業的充足的煤炭資源需求。除此之外,我國的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可以適應煤化工產業的耗水需求。(2)交通便利。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鐵路組成的陸上運輸網較為廣闊,可以保證煤化工產品能夠快速方便的運輸,而且我國還有專門的煤炭運輸鐵路,可以確保新型煤化工產業的運輸需求。

3結語

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資源,并且可以代替石油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國石油資源不足的情況,所以,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極其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對新型煤化工技術也會有所幫助,能夠對煤炭資源進行更充分的利用,這需要我國煤化工技術人員的不停探索和創新。

作者:張潔 單位:山東港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篇(6)

二、應用于通訊業

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快速跳頻通信。跳頻通信作為擴展頻譜通信的一種,因其良好的抗干擾性和保密性而廣泛應用于軍事通信中。跳頻通信系統的一項重要參數是頻率的跳變速率,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跳頻通信系統抗跟蹤式干擾(中繼轉發干擾)的能力,這一點在電子對抗中尤為重要。也正是這個原因,實用的戰術跳頻電臺跳速一直向更高的速率發展,如美國的聯合戰術信息分系統JTIDS,其跳頻速率達到3.8萬跳/秒。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如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DDS)的出現,高速數字信號處理芯片(DSP)的成熟,使得以數字技術實現高速的跳頻通信系統,從而避開模擬技術所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題成為可能。本文討論了一種用數字技術實現快速跳頻(1.9萬跳/秒)通信系統的方案及實際的實驗結果,證明了用數字技術實現的可能性和優越性。

三、應用于醫療業

數字化醫院拓寬了人們對醫療生活的無限想象,只要患者坐在家中,通過數字化醫院的系統和網絡的作用,就可以由醫生診斷開出處方,這一切不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信息化的巨大市場上,有些IT企業用通用軟件面對所有的客戶,有些企業則在行業內做精做深。醫院信息化是一個需要精、深的專業,而中國數字化醫院的進程則需要真正專注的企業來推動。

目前一項將全球領先的醫學影像技術與先進的IT技術相融合,以終端技術產品為核心、以服務于病人為目的的數字化醫院完整解決方案終于浮出水面。業內人士認為,這套方案改變了以往醫院數字化建設側重于醫院自身管理的狀況,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宗旨,是中國數字化醫院建設過程中務實的完整解決方案。這套名為“中國-AnglePlan-數字化醫院完整解決方案”的提出者是中國影像技術產品主要供應商――上海英邁吉東影圖像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東影),東影就是一個在中國數字化醫院進程中相當專注的企業。

專家認為,有了數字化醫院,根據患者的社會保險或醫療保險號,醫生就可以很快獲知其所有的醫療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醫學影像、做過的實驗室檢查等,提高了診療效率和臨床質量。這將是一個開放式的數字化醫院。到那時,就會達到醫生和社會資源充分共享,人們將充分享受到科技帶來的高質量的生活。

四、應用于印刷業

數字印刷技術作為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的一項技術,對印刷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數字及網絡技術在印刷業的應用,也在改變著傳統的印刷業及印刷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

1.國外數字技術發展的現狀

數字印刷普遍用來印制報表、客戶目錄、企業畫冊、商務印刷和小量書刊等,比如明信片、名片、封面、小冊子和CD套等;包裝如藥品、健康用品和禮品的小型包裝;可用作打樣、促銷、測試經銷等目的;還可印刷墻紙、腰線和花邊紙等。數字印刷是傳統印刷的補充和完善而數字印刷不僅是印刷,還包括更多增值內容。

2.中國數字技術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數字印刷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間,如各種票據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強的個性化傾向,電信、郵政、銀行證券、保險等個性化印刷市場的潛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到處可見街邊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證明數字印刷的確已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數字印刷在中國的發展也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數字印刷企業。速必得、同昆數字、康偉數字、時浪等等各種體制的數字印刷公司在中國的數字印刷領域高速發展。

3.印刷業發展趨勢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時代,雜志的廣告會減少。不過,雜志與網絡會并存,誰也不會取代誰。在書店、零售點等將會出現按需印刷一些文章的情況,過去在印刷廠印刷的一部分印件將轉到家庭或辦公室印刷。雜志的印刷將由集中在一個大印刷公司印刷轉到分散在多個離客戶較近的點分別印刷。雜志的ATM自助服務將使讀者可以按需要印刷自己想要的文章或將需要的內容下載到電子閱讀器上。到2020年,約有210萬平方米的標簽將采用數字印刷。

五、應用于教育業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提倡要建立數字化校園,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它包括數字圖書館、校園無線網、構建遠程教育平臺、教育資源建設等。

六、應用于生活

信息和通信技術改變了我們交流、工作和開展商務的方式: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或者通過什么設備,我們都可以完成上述任務。我們既可以不受限制地發送電子郵件,也可以實時跟蹤員工的工作進程,還可以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傊?,我們數字化的生活將有更大的靈活度和更高的效率。體現在建立數字城市上,要建立智能化住宅小區和家庭智能化,如計算機、電話、家用電器、家庭保安等裝置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互通,并通過網關連接到管理中心,進行集中或異地監視、控制和家庭事務性管理,將住宅內所有的話音、圖像、傳感器、防災、防盜、控制器、數據等信息進行溝通,同時與住宅外部世界永遠保持開放聯系。數字化生活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綜上所述可知,當代新產品的發展的特征是數字化,數字化產品將會更多的出現在未來的生活中,必將成為產品發展的一個趨勢。

參考文獻:

篇(7)

道家主張的個人身心修養主要是指人的生命活動要符合自然規律的基本法則,達到精氣神的統一?!兜赖陆洝分嘘U述的“少私寡欲”思想,主張以清靜無為養精神、調情志。老子主張用恩惠及善意回報別人的仇恨,用德行感化他人的仇恨,化解人際關系中的恩怨,用寬廣的胸懷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在老子看來,“自知”、“自勝”更加重要,一個人若能省視自己并積極推行,就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飽滿的精神風貌。儒家在養心方面提倡“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認為人的欲望少了才能保存善心,通過寡欲實現內心的平靜,保持高尚的情操,達到良好的精神狀態。董仲舒注重教化,以義養心??鬃诱J為“自我反省,內心無愧,還有什么憂愁,有什么畏懼呢?”這給當今青年很大啟發。“憂”、“懼”都是心理負面情緒,當代青年由于心理發育不成熟、情緒不穩定、理想與現實沖突、理智與情感沖突、競爭與求穩沖突等,造成了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一狀況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中個人和諧觀的重塑作用,重視道德的力量,時刻自省自知,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弘揚傳統和諧觀,保持個人身心和諧,極其重要。

二、社會和諧:仁愛責任

“仁”是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標準??鬃影选叭省倍x為愛人,“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人們要懷著一顆仁愛之心,互存、互助、互愛。孟子將“仁”推廣至“仁政”,并認為仁愛是人的天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反對霸權政治,主張“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這一“仁政”思想,提倡重視人權,重視民生,是當今發展可鑒的富民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當今中國提倡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注重實現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終為人民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儒家文化要求人們將社會責任感貫穿于國家乃至家庭之中,正所謂“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睹献?#8226;盡心上》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與憐憫。當今社會貧富差距顯著,弱勢群體掌握了較少的資源,如果對這一群體不懷有仁愛之心、責任之心,那么形勢將更加嚴峻,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秩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廣泛拓展社會道德的實踐活動,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和道德榮譽感,履行社會責任及家庭責任,形成全社會的良好風尚。當代年輕人責任意識淡薄,我行我素,以個人為中心。在生活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過度消費,沒有家庭責任感;胸無大志,不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發展,沒有社會責任感等。面對各種社會問題,當代青年都應該加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行舉手之勞。

三、自然和諧:天人合一

篇(8)

數字圖書館是利用信息技術對有高度價值的圖像、文本、語音、音響、影像、影視、軟件和數據庫等多媒體信息進行收集、組織、規范性的加工和壓縮處理,使其轉化為數字信息,然后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高質量保存和管理,實施知識增值,并通過網絡通訊技術進行高效、地傳播、接收,使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從網上得到各種服務。同時,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還包括知識產權、存取權限、數據安全管理,加強機構、商業機構、政府和團體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等。可以說,圖書館數字化是圖書館自動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是一個無限的、開放的、有組織的信息資源庫大系統。

一、圖書館走產業化道路的必要性

(一)面對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進入知識經濟社會以來,圖書館的職能開始由被動的服務向主動的服務轉變,圖書館的職能向知識服務轉變。作為“生態圈”中的一員,圖書館的上游企業——出版商、文摘索引商、數據庫服務商、零售商、技術運作商、服務提供商等,都在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與圖書館處于同一環節中的信息內容服務商、集成化信息提供商也在以市場化的服務與我們競爭。外部環境的壓力,迫使圖書館在與社會信息服務鏈和其它環節的交互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該采集更為貼近市場的經營和運作方式,來提高經營效率,實行教育產業化的進程,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來管理、服務、經營和運作圖書館教育產業化的實現。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以電子媒介為重點,以網絡為中心,以文獻傳遞、資源共享、知識服務為特點的新型信息服務轉化。信息用戶需要圖書館提供針對性的、具體問題的、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提示我們應將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識服務上,能夠提供有效的知識應用、知識更新的服務,這是圖書館工作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圖書館既要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又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能夠適應的經濟負擔,又要從知識市場的角度去了解知識消費及其附帶消費,提供相關資源的特色服務;通過產業化經營,建立投入與收益的產業化運作機制,增強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功能,增強圖書館的經費來源,使圖書館教育產業化走進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二)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

1、用戶知識消費的需求。信息流速的加快、知識應用的直接生產化、持續學習與終身教育的必然性等各種社會因素,均直接沖擊著個人與團體的知識需求與知識消費。知識需求意識與知識消費行為形成了一個空前的知識市場,包括書刊閱讀、數據庫檢索、網站搜尋以及參考咨詢等。在這個新興的知識消費市場中,有傳統圖書館熟悉的一般性閱讀需求、資料查詢需求以及相關的知識信息需求,更有相當專門化、高價值和高成本的知識消費需求,這種需求為圖書館的開展教育產業化的運作項目提供了市場。

2、用戶知識信息個性化的需求。圖書館作為文獻情報服務機構,是人們有效獲取知識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由于經費的有限性、讀者知識需求的廣泛性和個性化,圖書館難以滿足讀者的知識需求。傳統服務為讀者提供現有文獻資源的檢索借閱服務,無法按用戶的目的或目標組織的知識信息服務,要進行類似這種個性化的服務,需要圖書館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資金,是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針對個性化知識需求,開展產業化的經營管理知識服務,根據完成用戶的知識信息個性化需求所耗的人力成本、資源成本對個性化服務的合理收入,不僅可以緩解圖書館經費短缺的壓力,而且完全符合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二、圖書館的產業化道路途徑

實現數字圖書館產業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加速我國數字圖書館產業化發展的進程,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教育機構,都應該看到數字圖書館帶來的巨大商機和意義,采取積極措施,促進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一)從改革管理起步

1、改革高校圖書館用人制度。高校圖書館的開發利用,需要一批信息意識強、專業性強、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人才;信息市場化也需要一批善于公關和懂得市場學的人才。如何改革過去的一套用人機制,培養適合21世紀發展的人才?首先要落實完善以館長為核心的領導體制,選拔德才兼備、擅長管理的從事圖書館工作的專家學者擔任圖書館的“掌門人”,引進一批信息人才,聘請學者、專家、教師、科研人員與現有工作人員相結合;廢除終身制,今后的圖書館員將逐步具有網絡管理、網絡導航、網絡信息資源采集與分析研究提煉此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讓每一位職工都有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實行競爭上崗、競聘職位,對各部門及個人制訂年終工作目標,實行部門主任負責制,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2、改進高校圖書館管理方式。對圖書館的效益評價,是圖書館管理方式的指揮棒。傳統圖書館評價主要是以館舍、設備、藏書量、閱覽室面積等為指標的,今后將逐步轉向以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服務的范圍、功能與效果為指標。因此,高校圖書館首先要一改傳統的內部機構按文獻加工流程設置的辦法,實行按服務功能設置,即在原有采編、典藏、流通等機構的基礎上,增設特色閱覽室、信息快訊部、技術公關部等。同時,隨著圖書館工作人員及讀者的心理的較大變化,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也要相應作如下變革:圖書館的管理思想將從物本主義向人本主義演變,以人為中心,管理重心要從對館舍、設備、書刊的管理逐步轉向對讀者、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管理。

(二)走合理的產業化策略

1、建立市場運行機制。數字圖書館建設引入了商業化的運行機制,在進行公益的同時,正在積極尋求其中的利潤點。數字圖書館的核心就是知識和信息,而知識和信息既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內容,還可以是服務,它們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態出現。無論是面對用戶還是個人用戶,數字圖書館都能找到自己的產業價值和利潤來源,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產業實體。采用產業化運行機制的數字圖書館將極大地緩解傳統圖書館長期面臨的眾多壓力,如館藏不斷增長的壓力,館舍緊張與資金短缺的壓力,為到館讀者提供借閱服務的壓力等。這樣不但能充分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巨大浪費,真正實現“資源面前人人平等”,還將為圖書館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如會員費收入、廣告收入、網上出版物銷售收入等。

2、聯合攻克技術難關。數字圖書館既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識創新工程,其技術性、超前性很強。在圖書館數字化的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技術難題。如用戶界面是數字化圖書館與用戶溝通的橋梁,標準而友好的用戶界面將使用戶不需特殊訓練就能掌握各種信息源的檢索操作,便捷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狀況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又如數字化圖書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卻帶來了語言的障礙,這就需要開發能夠進行自動翻譯的系統。諸如此類的技術難題都需要組織力量進行攻關,并注意對可行的新技術及時推廣。

3、講究產品開發策略。數字圖書館作為一種網絡產品,如何進行有效的市場化運作,如何營銷,需要講究一定的數字圖書館產品開發策略。只有適銷對路的數字化信息產品,才能吸引廣大的用戶,為市場提供能滿足人們需求的信息產品,并獲得利潤。產品開發不是單純地追求學術水平,開發的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權威,而在于市場擇優劣汰的機制。首先,數字圖書館開發要規?;?。一方面,數字圖書館如果不達到一定規模,不可能吸引用戶;另一方面,數字圖書館實現規模化,就可產生規模效益。其次,數字圖書館開發要注意開發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時效性特點,過時的信息沒有價值。這就要求數字圖書館經營者必須對數字圖書館的內容做到及時更新,以滿足人們對不斷變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數字圖書館開發要注意創新。數字圖書館的各種技術需要不斷創新,才能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如查詢技術、身份認證技術等。第四,數字圖書館開發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數字圖書館經營成本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數字圖書館許多技術尚不成熟,新技術的開發需要高投入。同時,數字圖書館還不為人們所熟知,經營需要大量的宣傳費用。數字圖書館的高投入需要經營者廣開融資渠道,多方融資。參考文獻:

篇(9)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放異彩的奇葩。這是因為:書法所寫的是漢字;漢字是書法的表現對象和造型基礎,是書法的生命之源。

一、從書法的內涵看,書法藝術是漢語言文化的應有之義

世界上所有開化的民族都有他們自創的文字,或參照其他民族文字創造的文字,有文字的書寫,只是他們的書寫都未能成為藝術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現今的漢語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創造的,以拉丁文書寫方式拼寫,人們也不能以書法的素養書寫它以取得類似漢字書法的審美效果。這表明:只有漢字才是書法藝術形象創造的基礎,書法藝術是漢語言文化的應有之義。

(一)書法的定義,就是特指漢字的書寫。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關于書法的定義(內涵),至今有多種提法,尚未定論,但每種提法卻與漢語言文化息息相關。在此,略舉幾例加以說明:其一,書法,顧名思義,就是書寫漢字的方法。其二,書法,是關于漢字書寫研究的一門學問。其三,書法,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以“文房四寶”為工具,通過書寫漢字來抒情達意的一門藝術。它主要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內容。上述三種提法均表明: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漢語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漢字是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

(二)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表現。

漢字能成為藝術,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漢字有一個為別的文字不具有的特點。漢字既不是模擬自然的圖畫,也不是任何人隨心所欲的抽象符號,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會意諸法創作的造型,是根據漢語的單音單詞構成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意義的形體。二是漢字的形體構成充分體現了人們感悟自然萬物形體構成之理。人們在自然千姿百態痕跡的啟發下,創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礎,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參照,因此,以會意、形聲等造出的字就隨語言的實際發展起來。這樣,據單音語言創造的具有形體整體性的文字,為以書法創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準備了很好的基礎。三是能使漢字成為藝術的關鍵是書寫。隨著實際需要的發展,書寫工具的改進,書寫技術方法的總結,漢字發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隸、章今草乃至楷書、行書體。體勢變了,筆畫變了,寫法變了,但充分運用書段,借漢字的基本結構,創造出具有生動的抽象形式,具備力的運動節律,具有生命機體意味的筆畫,營構有生命的形象,這些始終保持著,而且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強烈。

二、從書法結構因素看,書法是漢字藝術特質的表現

漢字書寫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除了書寫者自身藝術創造力之外,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字先天便具有藝術的特質。書法是漢字藝術特質的表現。

(一)書法的藝術語言是漢字的筆畫線條。

書法的藝術語言是漢字的筆畫線條,是有著一定的限制和高質量要求的線條,即是書家用手直接寫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線條。因為漢字的筆畫本身具有藝術素質,有著豐富的表現力,不僅是書法者必須依循的,而且是書法者樂于借助的。一是漢字筆畫具有豐富性。豐富的筆畫才能構成豐富的形體,蘊涵豐富的內容。漢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草等諸多字體,其筆畫也由簡到繁,不斷豐富。如以法度最為完備的楷書為例,其基本筆畫就有點、橫、豎、撇、捺、挑、鉤、折。而且,每種筆畫又有多種形態。二是漢字筆畫具有意象性。漢字筆畫線條,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對客觀事物外形的一種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時又是人的創造,帶有某種意象性。歷代每一書法的筆畫中都熔鑄有書家的意象。三是漢字筆畫具有表情性。漢字豐富多樣的筆畫,與生俱來便帶有豐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筆畫的線條,給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來說,橫線使人感到廣闊、寧靜;豎線使人感到上騰、挺拔;斜線使人感到危急、驚險;曲線使人感到流動、變化、柔和、輕巧、優美等。

(二)書法的藝術形體結構是通過漢字線條塑造出來的。

書法是造型藝術。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去顯示真實。書法藝術的形象是通過漢字線條塑造出一個個奇妙的結構形體。一是漢字形體的象形性影響和促進了書法的形象塑造。中國漢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礎,就有藝術性。漢字始終沿著表意走,符號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圍也更廣了,稱之為“象物、象事、象意、象聲”。這“四象”屬于象形精神,是漢字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二是漢字形體的多樣性影響和促進了書法的形象塑造。漢字豐富的筆畫和復雜的結構形體,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點。書家個人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審美追求去創造書法的藝術形象,但無論如何,漢字形體的固有特點是不能忽視的。

三、從發展書法藝術看,必須堅持書寫漢字的傳統

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目的。歷代書法的創變規律,都源于特定歷史時期對藝術審美的與時俱進,也由于漢字的象形結構淵源,使其中藝術創作有了極大的可塑性和創造性。

(一)書寫漢字是書法自身的規定性。

書法漢字包括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一是書寫性,即書法是書寫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也不是制作出來的,其創作過程是書寫的過程。二是書寫的對象是漢字而不是其他東西。兩個方面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體。

(二)書法藝術是最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

篇(10)

文化藝術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是檔案工作信息化,這是“十五”期間一項戰略性任務。檔案信息化設包括硬件設施、軟件建設、標準規范建設,特別是檔案數字庫建設,需要把傳統載體的海量檔案電子化,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低估,很多單位因為在資金方面欠缺,只能暫緩檔案工作信息化進程,而這無疑也影響了檔案資源的開發再利用。

(二)編研課題經費不足。

文化藝術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法,文化部門承擔著本地區史志、地方志、三集成、名人檔案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整理任務,每項編研課題都要經歷選材、加工、編排、撰寫等一系列工作程序,有時候需要組建一個專門的編寫委員會,花上很長一段時間,期間卻往往因為經費不足而陷入停滯甚至流產。

(三)數字檔案室建設經費不足。

當前我們提出加快檔案信息“三大體系”建設(檔案信息資源體系、檔案信息服務體系、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而這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做好文件接收歸檔、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數字檔案資源整理、數字檔案資源庫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網站建設、軟件外包,隊伍建設更是長期投資,而這些明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具備的,需要長期規劃實施。

二、解決藝術檔案資源開發工作資金問題的途徑

(一)依法申請檔案事業經費。

在正?!叭祟^經費”的基礎上,依法申請檔案資源開發經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有關經費保障問題的規定,在每年度單位經費預算中充分考慮檔案工作各項經費需求,包括硬件、軟件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報請財政部門同意撥款。

(二)爭取信息化項目建設經費。

統籌規劃藝檔信息化項目建設,爭取檔案信息化建設經費。把檔案信息化工作納入單位工作長期目標,分階段實施項目安排,逐步建立健全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每年初確立檔案工作信息化進程,做好經費預算保障以及專項經費申報,協同各部門有條不紊開展工作。

(三)積極爭取專項課題資金。

在免費開放的背景下,在建設公共文化示范區的過程中,要努力做好藝檔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積極爭取專項課題資金;在城市重大文化項目建設上,要把檔案建設經費考慮進去;在社科聯課題研究中,前期確定藝術檔案創研項目,爭取專項課題資金。

(四)用編研成果換取經費。

根據藝檔工作的實際情況可知不可能完全靠行政部門出錢補貼,藝檔的作用和地位很容易被領導“輕視”,大家應該轉變思路,用編研成果去引得領導重視,讓編研成果換取獎勵經費,促進藝術檔案的開發利用。成果可以是圖書,可以是音像制品,也可以是帶有檔案特色的文化產品,讓這樣的成果發揮商品價值,滿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進而收獲創研投入資金。

(五)創特色品牌爭取財政支持。

文化部門僅靠自身很難大規模開發檔案資源信息化項目,如果創立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就有可能得到地方財政的鼎力支持。譬如2011年,慈溪市文化館就依靠地方特色項目“慈溪農民畫”,爭取到宣傳部的專項資金,31幅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在波蘭華沙維斯瓦大學展出并被收藏,這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范例。

(六)市場化運作尋求合作資金。

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發展前景,呈現社會化多方合作的趨勢。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藝檔的開發利用也要嘗試走市場化路線,尋求各館之間、不同行業、多部門的縱橫聯合,開發豐富的系統文化產品,把檔案信息資源轉化為有形的特色文化產品,在市場化背景下形成產業鏈,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上一篇: 黨建提升年活動總結 下一篇: 鄉鎮團委工作思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