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1: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汽車機修頂崗實習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129—02
為了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全面的就業競爭力、從業適應力,全面實現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成了學校各專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養模式,也成了每個職業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科研目標。
一、新型技能培養模式的提出
學校針對注冊入學、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生源,通過對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應用研究,對目前職業教育技能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以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對職業教育技能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實踐與完善,總結出適合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滿足企業用人需要的技能培養模式——“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在三年短暫的學歷教育年限內,把他們培養成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均符合當今生產第一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礎與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教育“接合點”,為學生的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進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內容
“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內容是從技能分析、教學要求、組織形式、培養途徑以及師資、經費和設備等著手,初步構建“基地‘加’企業”式的技能培養模式鏈,然后依據企業調研和有關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培養方案,并加以實施。“基地”指校內實訓基地,“企業”指校內、外對口生產企業。為了解決多數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條件差、與生產實際脫節,不能滿足技能訓練要求,而直接到企業上崗又滿足不了生產技能要求的實際問題,探索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的有效途徑,根據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我們把專業技能分解為基礎技能與基本技能而進行分階段培養。基礎技能為掌握和運用某項專門技術必須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單元,如工具、量具、儀器、儀表和專用設備的規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為應用已經掌握的基礎技能完成企業某項生產任務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如正確使用工具、量具、儀器儀表或設備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完成生產任務等等。基礎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基本技能是在生產實踐中對基礎技能的熟練運用和鞏固提高。基礎技能在校內實訓基地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或項目教學等模式進行訓練培養,基本技能在有條件的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戰或模擬訓練培養。在學生熟練掌握基礎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條件下,再到校內外對口企業的生產崗位上,在師傅指導下通過產教結合、頂崗實習等訓練方式,對已經掌握的基礎技能和基本技能進行應用、鞏固和提高,最終培養出符合企業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架構如圖1(“品字”型結構)所示:
圖1 技能培養模式內容鏈圖
三、“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教學環節
從以上“結構圖”可以看出,兩個小“品”字沿著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形成了環環相扣的教學結構鏈,每一個教學環節與其相連的教學環節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賴、互相補充、不可分割。從鏈條的始端到鏈條的終端,學生完成了對職業技能的由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生疏到嫻熟的過程。其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基礎技能環節
在這個教學環節,汽修專業學生要掌握鉗工操作技能、機械識圖技能、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設備使用技能和汽車維修常用電氣檢測儀器儀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課程是《汽車機械基礎》、《鉗工實習》、《機械制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和《汽車結構認識拆裝實習》。其教學方法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把理論教學課堂與實訓車間融為一體,老師和師傅互為角色。專業課教師要具有現代企業實踐教學能力,讓學生通過在實踐的觀摩和體驗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較適宜課堂知識傳授的基礎知識課程,也要盡可能地通過與實踐、實物、實例的結合上來學習掌握。各個基礎技能的培養目標如下:
鉗工操作技能:能正確使用鉗工常用設備、工具、量具和儀表;能進行測量、劃線、鏨削、銼削、鋸割、鉆孔、攻絲、套絲、刮削、研磨規范操作。
機械識圖技能:能運用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公差配合基礎知識及標注方法,識讀較復雜的汽車零件圖和裝配圖,檢測發動機、底盤各總成的基礎零件。
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設備使用技能:能正確選擇與規范使用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機具(設備)。
汽車維修常用電氣檢測儀器儀表使用技能:能正確選擇與規范使用汽車維修常用電氣儀器、儀表。
(二)基本技能訓練環節
學生在掌握技能基礎后,就進入了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環節。基本技能包括:汽車駕駛操作技能、汽車維護作業技能、汽車修理作業技能和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作業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課程及實習有《汽車駕駛實習》、《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底盤構造與維修》、《電氣設備與維修》、《汽車檢測與診斷》、《汽車二級維護實習》和《維修企業頂崗實習》。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產教結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里所講的“產教結合”教學,不是邊生產邊教學,也不是生產+教學,而是教學與生產的有機結合,是以教為主、以產輔教的教學過程。其教學過程始終滲透著生產過程,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過程與生產工藝、生產環境、生產過程的“零距離”對接,使學生在學校實訓基地學習的技能到企業能夠直接用得上,達到“無縫對接”。在這個教學環節,老師即是老師又是師傅,學生即是學生又是學徒,教學相長,共同克難攻堅,使學生在既定的教學計劃和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各個基本技能的培養目標如下:
汽車駕駛操作技能:達到汽車駕駛員C1執照考核要求。
汽車維護作業技能:能按照汽車維修手冊獨立完成汽車一、二級維護作業項目,并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
汽車修理作業技能:能夠按照汽車修理作業的相關修理、裝配標準和工藝規范完成汽車零件的檢測分類、總成部件檢修、總成大修和竣工驗收工作。
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作業技能:能夠利用儀器儀表檢測、診斷與排除汽車使用中發生的常見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產崗位上的體驗與應用環節
校內實訓基地再“必真”,與企業生產的環境、過程、條件、工藝對接得再一致,也趕不上企業快速發展對崗位技能的高標準要求。因此,已在校內實訓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學生,還需要到企業生產崗位“真刀真槍”地體驗和感悟,直接在生產崗位上真正完成對技能基礎的運用和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這一環節,學生雖然是直接在企業生產崗位上體驗,但還不能像一個企業職工那樣獨立擔負起生產任務,還有一個對崗位生產技能邊體驗、邊感悟、邊掌握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一環節仍然是教學環節,或稱之謂崗位生產性教學環節。也只有在這一階段,學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產崗位上對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使其所學技能成為生產技能。根據汽車生產崗位分為:診斷工位、機修工位、電器工位、完檢工位。這一環節,各個工位的培訓目標如下:
診斷工位:主要負責對客戶車輛進行常規檢查,包括以下檢查內容:第一,清洗氣門積碳,清洗噴油嘴,以及更換火花塞。第二,檢查空調、清洗空氣濾清器;第三,檢查剎車油和剎車片。第四,車輪動平衡和胎壓。根據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需要維修或更換的零部件。
機修工位:能夠對車輛發動機、車身、懸架、轉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總成進行正確的拆裝工序,按照工人師傅的指導,完成對汽車零部件的維修數據的測量與統計工作。
電器工位:要求實踐學生能夠讀懂汽車電氣線路圖,熟悉電氣零部件的組織按照部位,按照電路圖判斷出故障點。
完檢工位:要求實踐學生熟悉二級維護的所有檢測項目,能夠熟練完成汽車燈光、制動、動力、電氣等方面的線路檢測與故障診斷。全面掌握汽車電路、汽車構造、汽車機械基礎方面的理論知識結構。
(四)對基本技能的鞏固提高環節
學生初步掌握了企業生產的基本技能,還要在企業生產崗位上完成對基本技能的鞏固和提高環節。在這一環節,學生到企業在師傅的指導下,直接頂崗進行做工,在反反復復的工作中來完成由生疏—熟練—精確的熟能生巧過程,鍛煉成為一名畢業后到企業直接能夠“拿得起、放得下”的技術能手。這一環節與前三個環節不同的是,前三個環節從總體上講都屬于教學環節,是在老師和師傅的直接指導下完成的。而這一環節是直接在生產崗位上在師傅的總體引導下,完成對前三個環節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鞏固提高過程。這一環節的崗位,稱之為企業生產崗位,我們同樣分成四個工位,各個工位的技能目標將按照實際生產來定,比企業實訓崗位技能目標稍高。
診斷工位:主要負責對客戶車輛進行初步的故障診斷。確定車輛故障產生原因,并且能夠初步估算出針對故障或損壞的部分的維修成本;同時,要編寫出維修工藝卡,為下一步維修做好工藝卡片。
機修工位:主要針對車輛發動機、車身、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懸架、轉向等部位進行檢測維修,同時,可進行汽車二級維護及油路、氣路的檢修與日常維護。
電器工位:主要針對蓄電池、交流發電機與電壓調節器、起動機、點火系統、汽車照明與信號系統、汽車電器儀表與顯示系統、汽車車身電器裝置、汽車空調系統等做檢修與零配件的修復與更換。
完檢工位:主要針對修復過的車輛進行系統完整的檢測,包括車輛外觀、內部及性能方面,確定檢測數據符合規定范圍后,由完檢負責員工簽字,交付客戶驗收。
完成了這一環節的鞏固提高過程,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把學生培養成了到企業能夠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穩、發展快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總結
職業教育主張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決定了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基地+企業”技能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實用崗位技能,實現了由傳統教學方法向技能型教學方法的根本轉變。通過四個教學環節對學生培養,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程度明顯提高,企業安全操作意識增強,并具備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2014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決定》提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教學過程,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等教育資源,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 學徒) 的培養為核心, 以課程為紐帶, 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既不同于傳統的學徒制, 也不同于單純的學校教育, 它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 是傳統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現代學徒制的雙元育人,其主要特點是企業由單純用人和參與育人,轉化成育人的一元,其育人功能上升到法律層次,企業具有用人與育人并舉之功能,實現了產教的融合。
二、中職學校構建“現代學徒制”專班的探索與成效
近年來,筆者學校不斷探索實踐“雙元三段、分類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養模式。2014年6月至今,學校汽修專業與廣東永奧投資集團聯合辦學,建立了三屆“永奧汽車專班”,通過“雙元三段式現代學徒制”的模式,共同培養職業化的機修、銷售、接待、鈑噴、客服等汽車售后服務人才。
(一)“雙元三段式”
“雙元”是指學校和企業。“三段”是指學生培養的三個階段,經過“職校人――企業人――職業人”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性,適應社會的發展。第一階段: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由學校專業老師開展教學。第二階段:學生參加專項崗位技能強化實訓,培養職業素養,由企業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開展教學。第三階段: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學校派出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跟蹤管理。
(二)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源于永奧集團人才梯隊培養的雛鷹計劃,指對學徒等基層員工的培養,目的是使其成為技術人才和業務骨干。
(三)培養計劃
(四)合作成效
1.初步實現了兩個對接。通過定向培養,專業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集團內部的培訓資源,充實了學校的課程體系,教材與崗位技術標準對接。
2.學生獲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學生會在總結報告中如是說“我們中職生,沒有駕照,沒有經驗,想進入車行不可能的,沒有你們就不可能有我這段時間的快速成長”“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以前我很靦腆,現在的我已經充滿了自信,無論未來會怎么樣,我會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3.學生積累了職場經驗。學生接受了企業理實一體的系統培訓,從事了崗位工作,體驗了企業文化與制度,奠定了職業意識,為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
4.學生堅定了“技能寶貴、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信念。學生苦練技能,辛勤勞動,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也獲得了報酬,堅定了“技能寶貴、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信念。
5.學校積累了校企合作典型經驗。本專班是我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為我校相繼開辦的電商“臺灣班”、汽修“東風南方日產班”和即將開辦的汽修“日本課程班”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中職學校構建“現代學徒制”專班的問題與破解
近年來,職業院校對“現代學徒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與實踐。然而不少職業院校的探索遭遇了“企業不屑于與學校合作”或“第一年合作,第二年不再合作”的局面。
(一)原因分析
1.法律、政策等保障不足。2014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從國家層面完成了現代學徒制試c的頂層設計。然而,政策往往“扶強不扶弱”,“現代學徒制”試點以高職院為主,能獲得國家政策和資源扶持的學校和企業少之又少。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學校熱,企業冷。
2.校企之間投入與產出失衡。筆者學校在學徒制校企合作之前,某高管曾說:“學校和企業是社會中兩個分工不同、目標不同的團體組織,雙方只需做好各自的事情即可,沒合作必要。學校只需讓學生學好該學的、能學的,就夠了;畢業后,符合我們條件的,我們就招聘,繼續培養。當然,我們更多是社會招聘。”這其實就已經道出了企業不愿意進行校企合作的原因。然而,在中職學校構建“現代學徒制”專班則更舉步維艱,因為中職學生具有其特殊性:尚未形成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普遍缺乏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學徒身份不能在法律上得以確立。
(二)破解方法
1.教育、財政、稅收、勞動等政府部門協同出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扶持“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相關法律、政策、制度。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市鎮各級政府部門應該迅速響應起來,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制度,促使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育好人、用好人、留好人,鼓勵企業主動發起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學徒制”,通過委托管理、購買服務、專項撥款、稅收扶持和發放成本補貼、育人獎、社會貢獻獎等利好政策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此外,勞動部門應放寬學徒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年齡限制,確定“學生與學徒”的雙重身份,以保障學徒的合法利益。
2.學校主動尋求與企業的共同利益點,建立密切聯系。校企雙方能否合作、能否長期合作,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學校要在提升辦學口碑、育人質量的同時,主動尋求與企業的共同利益,真正建立起“學校是企業用人的陣地,企業是學校育人的前線”的關系,實施校企雙方交互育人:(1)師資共享,學校擁有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企業擁有職業化、行業經驗豐富的培訓師,可以互補互用。(2)學校擁有完整系統的育人場室、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等教學資源,企業擁有技能訓練的實戰車間,各取所需,資源共享。(3)學校甚至可以成為企業的“培訓學院”,采用“現代學徒制”形式與合作企業聯合開展企業員工崗前培訓和轉崗培訓。
3.根據崗位能力需要,校企共建課程體系,研發課程和教材等教育資源。以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課程體系為例(如下圖所示),在校企通用職業素質和機修工學徒特有專業品質的基礎上,根據汽車維修4S店或維修廠機修工的小工、中工、大工三個層次的能力需求,將專業技能和基本技能劃分為八個等級,共36門理論課程和實操課程。
相對于廣西其他教育發達地區,防城港市(以下簡稱“我市”)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如辦學規模小、專業設置少且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職業教育在當地經濟建設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人才培養的作用。“防城港市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課題組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學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大量的走訪調查、參觀學習、探索研究后認為這是一個多層面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須得社會各方的同時努力。
為做好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我們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改革觀,緊跟社會發展步伐,探索依據區域經濟發展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口就業率。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面向我市人才需求、適應企業崗位、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方能增強社會對學校的信心,增強學校影響力,讓學校走上強校之路。
一、以就業為導向,明確社會需求,是學校辦學的風向標要做好中職學生技能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向哪個方向培養的問題。從防城港市理工職業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近年學生就業情況分析,現在人才市場上普遍存在“找人難”和“找活難”并存的矛盾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錯位。中職學校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必須加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研究,了解當地經濟發展,了解當地產業發展,了解當地企業分布,了解企業崗位設置,了解企業崗位技能要求。以此為學校工作思路,集中精力進行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工作。
防城港市近年來大力發展大工業、大物流、大商貿、大旅游,并逐步建設成為面向東盟乃至更大區域的鋼鐵能源、商貿、物流、加工制造基地和國際濱海旅游勝地,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興港口工業城市。我們應當從當地經濟發展出發,在這些行業中尋找我們的發展機會,改革和發展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模式。
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做到:
(1)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接。與職業密切相關的概念是崗位或工種,一個職業往往有一個或幾個崗位或工種。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要瞄準職業崗位需求變化,使所設置的專業及在校生規模與職業崗位及人群規模變化趨勢相一致。
(2)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對接。中等職業學校培養適應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必須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觀念,通過各種系統、規范、有效、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使畢業生具有從事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以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3)引導學生做好專業選擇。目前初中畢業生選擇中職專業有很大的盲目性。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對新生給予必要的專業指導和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幫助學生選擇既適合自己個性發展也能方便其就業的專業。
(4)科學規范地設置專業。遵循局部與全局相協調的原則,建立嚴格、規范、有序的管理體系。學校在了解清楚社會需求之后,根據自身性質、特點和發展方向,按照國家和地方的規劃布局,設置相應的專業,發揮自身優勢,避免與周邊職校惡性競爭。
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學生職業技能發展方向企業對錄用中職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①思想品德方面。要求紀律性強,能吃苦耐勞,有合作精神等優良品質。②職業能力方面。具備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識,具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基本工作能力,比如:記事、寫作、禮儀、合作等能力。③職業技能方面。具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能夠完成崗位所需要的技術類工作。
學校在設置專業課程體系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三方面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讓學生適應企業的需要,既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專業課程設置的新挑戰。
(1)以市場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細化專業方向。通過加強市場研究工作,把握好每一個職業群對應的職業技能方向,了解相關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制訂相應的專門化培養方向,為中職學校專業課程體系提供依據。
(2)以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為目標調整課程體系結構。為了適應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實現以職業崗位需求設置專門化模式,必須調整課程體系結構,適當減少文化基礎課課時;突出文化基礎實用性和針對性,增加專業課課時,突出實用性,強化核心課程教學。
(3)在德育課中突出職業道德與素質教育。整體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競爭力。在專業基礎課中突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為以后學習專業技能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專業技能課中體現出實操能力的重要性,強調綜合技能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適應實際工作職位的能力。
(4)課程設置要適應社會的新需求。現代技術日新月異,對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問題,中職學校必須要適應社會的新要求,緊跟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相關課程,及時把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學。
三、校內實訓場所的合理建設是學生職業技能提高的支撐中職學校的實訓教學是體現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課程支撐起教學的半壁江山。實訓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因此,在實訓課程中,學校的教學內容要結合企業生產任務,模擬企業生產流程,將技能訓練融入生產,實現理實一體化。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
在中職學校,有沒有足夠的實訓場所,有沒有足夠的生均設備,已成為評判職校辦學是否達標的重要依據之一。合理的布局專業實訓場所,是一項重要、嚴謹的工作。課題組何耀德和陳欣兩名老師曾多次主持過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都有著豐富的經驗。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建設校內的實驗、實訓場所,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實用性。所建設的實驗、實訓場所一定要足分考慮專業課程設置,能滿足專業課程使用。
(2)前瞻性。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讓實驗教學設備和工藝技術在較長的時期能滿足教學需要。同時充分考慮實驗、實訓場所的可升級。
(3)仿真性。專業實訓室的搭建具有模擬現實職業氛圍,真實的生產環境、企業文化和職業體驗條件,力求接近現代企業職業環境。
(4)共享性。盡量按照專業群或技術應用大類集中建設教學實踐基地,不強調與所設專業一一對應。這樣既可避免重復投資,又能做到資源共享,提高使用率。
(5)特色性。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經濟特色,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點,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時,堅持自己的特色,切忌照搬。
我市各中職學校基礎設施普遍落后,實訓條件不足,依靠學校自身力量甚至地方政府部門也沒辦法解決,應積極參加基地重點實訓基地建設的申報,多方爭取建設資金。
四、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是實現學生職業技能與社會需求接軌的有效途徑校外實訓基地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之外的重要補充,是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間實現良好轉換的橋梁,是課堂知識向企業知識轉化的必須手段。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及穩定,以下是我校汽修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應用的例子:
2012年我校2011級汽修專業學生共30 人安排在防城南方汽修廠實習,實習期為兩個月。防城南方汽修廠是我校合作企業,是我校的校外實訓基地。該廠全部三個廠區都為學校開放,汽車美容、快修、機修、鈑金等多工種讓學生輪訓,廠方并派出有經驗的師傅作為指導老師。兩個月后,學生得到了非常好的鍛煉,大多能達到企業要求,該廠還吸收了我校12個學生成為其正式員工。
從以上例子可看到,良好示范的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實習實訓的重要保障,學校必須為每個專業都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以滿足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在進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時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互惠互利、共同建設”的原則。學校和企業雙贏,才能保證合作的順利。學校利用基地條件安排學生實習,培養學生的企業工作經驗;基地則可借助學校的力量加強生產及人員培訓等工作。對于企業,有一定吸引力的實訓基地是企業可以從學校中得到補充高素質員工的途徑。
(2)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實習基地建設要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能完成實習教學大綱規定的各項內容,保證實習教學質量。
(3)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實習基地同時應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和良好的企業文化,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以及身心素質方面的提高與完善。
(4)建立穩定校外實習基地的長效機制,學校和企業必須設計良好的運行機制,保持實習基地的長期穩定運行,形成一個穩定的教學環境。
五、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有力保證據了解,我市職業師資隊伍的建設非常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①東興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直接從普通中學轉型為職業學校,整個教師隊伍幾乎是普高的原班人馬;②防城港市理工職業學校、上思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2000年到2012年之間幾乎沒有新教師補充,10多年的教師隊伍斷層;③專業教師嚴重缺乏,有的學校某些專業10年來只有一兩名專業教師苦苦支撐。
職業教育的前景是廣闊而美好的。盡快地造就一支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營造一種重知識、重技能的良好氛圍,促進我市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展已勢在必行。
(1)政府必須大開方便之門,為職業教育引進人才。現代經濟社會,依靠學校一點微薄的經濟,不可能吸引真正有能力的技術人才。沒有體制的保證,也許那些技術精英們都不會把眼光在職業教育中停留片刻。
(2)學校應當建立教師成長規劃,保證原有班底的不斷進步。教師要對自己有明確的成長規劃,明晰奮斗目標,使自己有專業成長的緊迫感,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激勵自己。同時,通過成長規劃指導和監控,吸收新知識,參加課題教研活動。
(3)啟動校內(或地方)名師計劃。在原有班底的基礎上打造一支具備理論功底扎實、科研和動手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比如選出一批專業骨干,給予專門的經費支持,制定專門的培養計劃,專門的課題要求,等等。
(4)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加強教師培訓管理。學校每年都應派出教師參加自治區、國家級的職業師資培訓學習,學成后可提高教學水平,并成為人才儲備。同時學成的教師應在校內開展培訓,傳遞知識、共同進步。
(5)堅決貫徹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的文件精神。學校應制定具體方案,使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常態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及把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到教學上來。
切實加強我市師資隊伍建設,將有利于促進我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促進我市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發展,有利于全面推動我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重視技能比賽,讓學生在技能比賽中獲得榮譽感及成就感(1)中職學校開展技能競賽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內心渴望榮譽,被認可的心理,并能促進其各方面的發展。給學生一次成功的體驗,不僅讓學生獲得榮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習態度,甚至價值觀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學校要多創造這種機會,把技能競賽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充分發揮其“以賽促學” 的作用。
(2)技能競賽能夠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是學校專業辦學的指導,給學校專業課程設置提供參考方向。通常技能比賽的項目都是根據企業實際工作要求、流程設置的,所以比賽項目設置上非常貼近現代企業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學校專業設置可充分參考大賽的知識要求,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3)技能競賽能夠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當學生在參加競賽的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是一種挑戰。教師在輔導過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全面的知識,這個過程會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能更新進步,教出來的學生質量會更高。
如今技能競賽已成為全國職業教育的重點工作,學校更好把這個教育的利器用好,讓技能競賽在中職技能培養中產生更積極的意義,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七、行為規范的養成是學生潛心學習技能的保證通常,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基本是中考成績較差,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行為習慣、組織紀律、道德品質等表現不理想,并且逆反心理較重,不太愿意接受教師的勸導。因此也造成了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職業技能培養收效甚微。我市中職學生也是如此,做好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工作,對中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1)行為規范養成是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的關鍵點。三年中職,其中校內學習時間兩年,新生入學第一學期能否從根本上進行改變,決定學生培養的成敗。行為規范的養成應該是學校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的中心工作,“齊抓共管”“花大力氣”“下狠手”“去蕪存真”,確保早日形成良好教學氛圍。
(2)重視激勵的作用,給學生更多的寬容和耐心。激勵教育就是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自身潛能,形成積極主動的心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可采用多談心,多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
(3)強化規范,常抓不懈,促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經常化。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該首先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首先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應該做。要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加強對《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的學習,從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講究文明、注重儀表、注重衛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職中生行為規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應作應為。
(4)學校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與配合,經常進行家訪,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創造良好的行為養成氛圍。
對中職生而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以后的職業生涯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用我們的愛心,從一點一滴抓起。讓教育不斷貼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長。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長期的堅持,為學生明天的職業素養打下良好的根基。
八、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技能培養的基本單位。通過加強班級管理,培養良好班級學習氛圍,是學生技能培養的首要前提。要做該項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學校要注意對教師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培訓,提高教師班主任工作能力。通過定期送培、經驗研討交流、建立班主任考核機制等方式,建立一支健康向上、認真負責的班主任隊伍。
(2)班主任工作須遵循“教”與“管”相結合的原則。“教”與“管”相結合是指把班級的教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辯證地統一起來。班主任對學生既要堅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寓教育于學習中,又要憑借必要的規章制度要求學生,約束其行為,實行嚴格管理教育。
(3)班主任工作須遵循嚴格與包容相結合的原則。嚴肅對學生進行管理,允許學生的過失,給學生改過的機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
(4)班主任工作須遵循攔阻與疏導相結合的原則。當一個班級出現不良現象時,這時我們可采取攔阻的方式,減少學生犯錯的可能。但過多的攔堵容易使學生和班主任對立,增加教育阻力。為此,攔阻與疏導必須結合起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明辨是非。
(5)班主任工作須遵循堅持常抓不懈的原則。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的習慣決定教育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付出最大的耐心,進行反復的教育引導。
(6)班主任要把班級工作和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結合起來,及時了解學生技能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的實訓態度,與科任老師一起共同為學生技能培養營造更廣闊的空間。
九、重視學生第三年頂崗實習,實現學生向技術工人的華麗轉身頂崗實習是重要的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頂崗實習階段,學生一定要在真實工作崗位上以進行實踐。實踐證明,認真地做好頂崗實習工作,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職業能水平,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其應用能力,還可以營造良好的就業機會,為學生就業的雙向選擇打下基礎,這是推進工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有效措施。
據了解,我市職校很長時間以來并不重視學生的頂崗實習,常見的現象有:①頂崗實習和就業含混不清,把大部分學生往珠三角一帶安排,到勞動密集型企業做普工,不利于學生成長;②讓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這部分學生很多其實無所事事,這其實是放任不管;③沒有相應的回訪制度,學生去向學校根本不清楚。
因此,在安排頂崗實習前,學校必須為學生把好企業關,有嚴格的管理措施,通過制訂周全的頂崗實習計劃、頂崗實習中強化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強化頂崗實習的督查等方式,才能保證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
十、結束語
課題組在課題研究期間,通過大量的走訪、觀察、研究和實踐,發現了我市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探索總結出中職學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為我市中職學校辦學提供了工作方向思路,對我市中職學校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辦公室編.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教學標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王曉敏,等.企業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思考――基于廣州番禺的實證調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史增芳,薛書彥.淺析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頂崗實習管理.技術與市場,2010(4).
史文生.論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導向作用.河南教育,2008(6).
史文生.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激勵功能.中等職業教育,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