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8: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放射醫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FabosJG在主持建設新英格蘭綠道網絡的規劃中,將綠道劃分為3種類型:生態型綠道、游憩型綠道以及文化歷史保護型綠道。LittleCE根據綠道的形成條件及其不同的功能將綠道分為以下5種基本類型:城市河邊的綠道、以道路為特征的娛樂型綠道、重要的生態廊道綠道、風景或者歷史線路綠道,綜合的綠道系統或者網絡。FábosJ提出綠道可分3類:一種是具有生態意義的走廊以及自然系統的綠道;一種是娛樂型綠道;還有一種是具有歷史遺產以及文化價值的綠道。AhernJ認為,按照面積尺度的大小劃分,綠道可分為市區級(1-100km2)、市域級(100-10000km2)、省級(10000-100000km2)、區域級(>100000km2)4種類型;而綠道按照功能作用又分為生物多樣性綠道、休閑娛樂綠道、水資源保護綠道、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綠道等4種類型。
俞孔堅教授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綠道的規劃發展以及演變歷史。他提出中國按照綠道的形式與功能劃分,存在著3種類型的綠道,一種是沿著河道或者水域邊界分布的濱河綠道;一種是公園道路綠道或者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綠道;還有一種是沿著田園邊界分布的田園綠道。這些分類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綠道形成的不同形式,方便對其進行統一化的管理。而現實中各種類型的綠道常常交叉混合,怎樣劃分依賴于對它們特征的認可程度。
國內外綠道的研究和實踐
19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了一定規模的公園路以及公園系統的規劃和實踐;之后就倡導有機疏散以及區域的規劃和實踐;接著出現了生態規劃理論;直到20世紀80年代,運用景觀生態學的觀點,進行了尺度較大的綠道系統規劃;1990年,LittleCE在《GreenwayofAmerican》中對美國的綠道進行了歸納總結,介紹并分析了16個綠道的規劃實例。之后景觀設計師們對美國48個州范圍內的綠道網絡進行了綜合的研究及規劃。還有部分學者對不同類別的綠道網絡運用景觀生態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評價。綠道最早的建設實踐也是在美國展開的,比如世界聞名的新英格蘭綠道等等。
綠道在歐洲的發展史則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最早以林蔭大道出現在法國,然后才是英國的綠帶。由于受美國綠道思潮的影響,歐洲于20世紀90年代后進行了一系列的綠道研究和實踐,綠道網建設現在正逐步向跨國合作發展。中國目前對綠道的理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有少量的相關文獻對此有論述。俞孔堅等對綠道和綠道的發展歷史、設計原則、網絡分類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王海珍等則運用斑塊、廊道結構、網絡結構的分析評價了綠道網絡,蔡蟬靜等探尋了城市綠道景觀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而在當前河流、道路、鐵路等兩側綠化獲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礎上,必然要求綠道建設向更深入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對綠道有更深層次的研究。廣東省率先提出實踐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以及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廣東省建設廳提出在區域綠地劃定保護的基礎上,率先在整個珠三角區域展開綠道的規劃與建設工作。綠道的推廣與實踐代表了一種生態主義理念的回歸,也代表了地方城市建設的一種新趨勢。
綠道的生態設計方法探索
綠道作為兼顧生態保護與居民休閑使用的開敞空間,其設計方法是多種因素的疊加,除生態性以外,綠道的景觀性、文化性、游憩性等不同因素也應在考慮范圍內,其規劃設計要因地制宜,體現各地方的特色,雖然由于場地及規劃的側重點不同,但整體的設計方法框架可總結如下:
1現狀調查分析,確定區域內的資源要素
根據國內外綠道建設的理論和經驗,得出主要影響綠道規劃設計的資源要素包括區域內的自然生態要素、人文要素、現狀道路布局等等。因此,對區域內水資源、自然資源、物種多樣性等進行綜合性評價是規劃設計綠道的前提。分析和明確區域內山體、河流、田園和海岸的物種分布情況和生態作用,根據各自的特點確定敏感地帶,確定綠道設置的主題內容以及綠道的選線,構成綠道框架系統,因為它們是獨特景觀、生物多樣性的集中地帶,也是人們休閑向往的地帶。
2根據綠道的現狀系統,確定綠道網選線布局
密度以及游憩項目開發程度根據建設地現狀、用地性質和地區服務功能等需求,分析區域內綠道潛在性游憩價值以及已開發項目對區域內的生態影響。通過綠道網慢行密度控制確定合理的綠道容量,并用容量控制方法降低具有生態危害的游憩項目開發使用頻率和活動范圍,減少一些生態危害大的游憩活動,微調綠道走向,形成人為活動干擾的緩沖區。
3提高綠道的連接質量,加強綠道網與其他交通系統的接駁
依據區域內生態環境敏感性程度及自然生態類型、級別,確定綠道的連接線路。先連接景觀質量較高的部分,特別是重要的棲息地斑塊,觀察棲息地節點圖的節點,探索抗拒力最小的路線。充分考慮區域綠道與道路交通、軌道交通及靜態交通的銜接,加強城市交通系統、慢行交通系統與城市綠道網的接駁,并建立一個完善、持續的機制來解決其相互之間的沖突。
4優選綠道網串聯的節點和綠道的邊界確定
對綠道網中的各節點進行重要性評價,挑出最具有開發價值的自然人文節點、城鄉居民點以及城市公共空間,并盡可能串聯更多有關自然及人文要素的節點,以充分展現該區域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底蘊,提高綠道的開發效益和吸引力。綠道的控制邊界的確定以各類生物生態習性及外界干擾的影響程度為依據,確保綠道生物走廊的最低寬度。
綠道的生態學意義
綠道建設是以綠為脈,以道為媒,串聯各生態空間要素,完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維護生態安全和格局,保護和挖掘城市特有歷史文化資源,改善人居環境為目的。其生態學意義是多方面的,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分析和理解。
1從生態完整性分析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生物的適應性,即生物在一定環境下的演化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生物學特性,它是生物與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生物的生產能力,能夠修復受到干擾的生態系統,以維持生態系統的波動平衡。任何一個生態系統要保持健康、完整,必然要多要素相互作用,而不是簡單的多個物種疊加。單個要素生態功能之和小于整體的生態功能,因為各個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就具備了綜合性的功能,這是各個要素獨立存在時所不具備的。綠道規劃不是替代其他規劃,而是其它非線狀風景園林規劃的重要補充,通過連接其他非線狀重要風景園林系統,從而形成綜合性的整體,以達到保護的目的,對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2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分析
生物多樣性是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條件,也是區域生命支持生態系統的核心,還是支持區域穩定及其發展的物質基礎。綠道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斑塊間物種的遷移率,使不同斑塊中的同一物種個體之間的更方便,從而使小種群免于近親繁殖而退化,保護了基因多樣性。綠道通過促進斑塊間各物種的擴散,提高了種群的增長以及斑塊中某一種群滅絕后外來種群侵入的速度,從而對保護和提高物種的數量發揮積極作用。另外,由于綠道方便物種的遷移,某一景觀或斑塊中的干擾對物種的威脅就明顯降低了。
根據島的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得出,島的面積大小,影響著島上的物種豐富度。烏利萬(Vulli-van)和謝弗(Shaffer)一致認為,島嶼物種數量的2個最主要影響因素是面積與距離。保護區之間的距離決定了物種的侵入或引入,自然保護區在平衡時的物種豐富度則決定于遷移速率和滅絕速率。由于殖民化的物種源是遷移和滅絕速率的依賴,所以整體隔離非常危險。確保有一個足夠大的生境用來保護內部殖民化的物種源是保護區內物種不滅絕的唯一辦法。一般而言,斑塊是非常重要的生境,綠道則是非常重要的遷移通道。因此,對于破碎化的生境來說,將各生境島嶼通過綠道連接在一起,特別是連接較大的自然斑塊,可以減少甚至抵消因景觀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對于野生物種多樣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3從生態廊道內涵分析
一、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明確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是環境的科學而又概括的定義。它有兩層含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所說的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毀滅。同時,環境又不是泛指人類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事物整體。比如,銀河系,我們并不把它包括在環境這個概念中。所以,環境保護所指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作用于人類并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外界事物。
(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這個概念也在發展.如現階段沒有把月球視為人類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宇宙航行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月球將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
二、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破壞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或污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或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屬于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指人為因素造成的。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于是人們呼吁“只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
2.伴隨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
3.人類在開發建設活動中造成的生態破壞的不良變化;
4.由于人類的社會活動,如軍事活動,旅游活動等,造成的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破壞,珍稀物種的滅絕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三、環境治理和保護
在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鄭州市這幾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對于母親河的治理就已經略見成效。2007年5月,總書記親臨黃河視察工作,黃河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環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的破壞,黃河兩岸的環境一度非常惡化,綠城經常在開春的時節會經受一次又一次沙塵暴的洗禮,而我們的母親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現了斷流的現象。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日益追求生活環境優化的今天,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我國也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領域的一種戰術回應,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也因此從觀念轉變到理論建構乃至設計,創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將得到重大的發展。此間,“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美學”及“生態建筑”等新概念應運而生,冠以“生態”的各種詞匯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文本中,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絕非易事。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或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規劃體系,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進行。從宏觀到微觀可分為: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綠色空間系統規劃———環境設計三個層次。每一層次含空間性質,功能,生態質量,綠化,環衛,人群特色及景觀風貌等研究內容。
1.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生態平衡質量,綠化水平,社會服務及特色風貌等指標,在定性的基礎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標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其中包括價值觀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規模,人口特征(年齡,職業,性別,消費層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間系統中的流動,集散和停留時間等規律;休閑方式選擇與休閑文化取向。
3.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對城市的生態綠色空間進行調整,空間規劃從用地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線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形成“點,帶,場”相結合的空間系統。這些空間包括有:城市廣場,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濱水地帶,公共綠地,居住小區綠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農產品綠地等。
4.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包括生態效益功能,活動利用類型(游憩,娛樂,運動,集會,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藝術表達等各項功能。規劃同時要對城市各主要空間作出系統的主次功能的認定。
5.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在總體特色風貌目標的控制下,充分考慮環境主要空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主題等方面的規劃。
6.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基于各空間功能,生態指標,建設條件確定各空間綠化指標時效要求。綠化指標包括綠化覆蓋率,綠地率,郁閉度及葉面系數等。綠化規劃要對各主要空間值等特征加以規定。
7.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對城市“綠色空間”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制定生態環境目標(空氣,濕度,土壤,灰塵,噪音及風等)和環境保護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城區與郊區綠地系統的協調關系,區域空間調節關系,休閑人口流動的關系等等。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的開發和建設現今已經即將完工,首先從設計和規劃上來說就是與國際接軌的,世界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對整個新區的建設做了一個全面而又詳盡的規劃和設計,無論是從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等等這些入手,都是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環境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某些問題上的矛盾。很好的解決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美術生的考前學習過程往往比較辛苦,繪畫基礎要經過系統的高強度訓練,在通過所報考的高校的美術專業考試后,還要在高考中達到所報考高校的文化課分數要求,這樣方能被錄取。進入大學后,美術生的專業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為純美術類專業和設計類專業兩類。純美術類又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設計類專業分為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多媒體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動畫等專業。本文中提到的藝術設計類學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群體。
二、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特點分析
(一)專業課程學習興趣濃,文化理論課程學習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對的只是文化課的學習,因此所有的壓力基本上都來源于高考。而藝術生要同時學習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由于從小就進行專業課程的訓練,許多藝術設計類學生忽視了文化課程的學習,導致文化基礎薄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類的考生,高考成績錄取分數線比普通考生低很多,這使很多藝術生對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個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約束。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要求具備一定的個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藝術設計類學生以專業要求為借口,夸大個性特征,自我意識較強,不愿受約束和控制,忽視對自身道德素質與修養的培養與提高,對學校一些規章制度或約束產生抵觸等情緒,使高校在對其管理時比較困難。
(三)經濟條件好,依賴性強。
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習成本較高,無論是普通學習用具的成本還是學費,都比普通大學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這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導致獨立自主能力較弱。
(四)積極要求上進,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較差。
藝術設計類學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負、有理想,積極要求上進。學校大小活動積極參加、熱情參與,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學生經受不住失敗的考驗,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試成績不合格,就會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出現曠課、遲到、早退、逃學等頹廢現象。
(五)思維活躍,較感性,重感情。
藝術設計類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感官敏銳,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平時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鮮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進行學習和創作,普遍比較重感情,喜歡結交朋友。
三、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特點的教育對策
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我有如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當與不完善之處。一些高校老師對藝術類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他們都是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難以管教,因此對他們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們。其實恰恰相反,對于藝術設計類學生,只要我們努力付出,掌握他們的思維和學習規律,就能夠教育好他們,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其的思想與素質教育。
(二)調整教育模式,加強文化課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校或藝術院校過于強調學生專業課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論課程的投入,過于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缺少對學生文化修養和藝術理論修養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師認為,設計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學習理論沒有用處。其實不然,只有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環境,摒棄歧視觀念。
藝術類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都需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環境往往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轉變,不可否認,現如今許多高校對藝術生都抱著一種嫌棄與鄙視的態度,因此各高校應該從學校大環境抓起,積極引導廣大師生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持有一個理解與支持的態度,摒棄以前的陳舊觀念。
(四)科學配備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考慮專業對口。
目前很多從事藝術設計類學生專職管理工作的教師(如:輔導員、班主任等)不是藝術類專業出身。學校應該在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的配置上適當考慮專業的對口性。盡量挑選思想覺悟較高,政治素質過硬,并有著相同專業背景的教師來擔任學生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導學生。
(五)投入真情實感,走進學生內心,進行情感性引導與教育。
藝術設計類學生普遍比較感性,重情重義,以此將其作為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的切入點,進行培養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獲,這一點我有深刻的體會。
四、結語
以上是我在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總結,雖然工作還有待于繼續探索和創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個客觀求實的角度,對藝術生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苛求;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輕視,那么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醫學本科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模式,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方法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腫瘤學放射治療實踐課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BL)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BL)教學,教學結束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教學效果質量評估。結果實驗組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習參與感的比例均為93%,對照組的相應比例為80%。結論放射治療實踐課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放射治療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翻轉課堂;CBL教學法;本科生;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9)09(c)-0124-03
放射治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學生除了學習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臨床醫學的基礎,對疾病的臨床表現、侵襲特點、治療轉歸深入了解,同時又涉及解剖學、影像學等交叉學科內容的運用[1]。放射治療實踐課是在學生結束對腫瘤學放射治療理論課程學習后安排的實踐課程,旨在幫助同學通過臨床實踐全面認識放射治療的原理和實施流程,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理解。放射治療實踐課時少,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讓同學在“看、聽”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院在臨床醫學本科四年級學生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探索應用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摸索科學合理并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礎。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系本科生參加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名,共30名。經本人同意后,實驗組為翻轉課堂結合CBL組,對照組為LBL組。兩組均由具有副高級職稱且具有帶教經驗的臨床醫師帶教,現場教學部分由放射治療物理師和技術員協助教學。教學時間每周1次共2次,每次2h。
1.2教學方法
1.2.1教學準備教學開始前1周,實驗組的帶教老師將準備好的視頻提交科室教學小組討論,視頻內容主要包括放射治療的設備、原理和實施過程,科室教學小組對視頻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時效性進行質控;選取臨床典型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例),LBL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授課教案,并針對教案提出若干問題,問題主要圍繞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放射治療學的內容;實驗組帶教教師根據病例準備討論提綱,提綱中重點部分是放射治療的原則和適應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給出重要參考文獻以便學生學習。授課前3d,帶教教師將病例和授課教案或視頻和討論提綱分別發給兩組學生熟悉了解,LBL組學生熟悉教案,準備問題答案,實驗組學生學習視頻,根據討論提綱熟悉知識點,查閱資料準備討論內容。
1.2.2教學安排(1)放療中心現場教學:在第1課時,兩組同學由帶教老師帶領,在放療中心現場教學。由放療中心物理師協助講解放療中心結構設計和放射治療實施流程,由放療中心技術員協助講解演示放療設備和體模等固定裝置,此過程中帶教老師結合現場情況帶學生回顧放射治療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線加速器、治療計劃系統、放射防護等。教學時間約30min。
(2)課堂教學:①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教師在結束現場教學后進行集體授課,授課內容包括兩部分,第1次課的剩余時間,教師以PPT形式復習放射治療理論知識,布置課后作業;第2次課講解示教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病例各1個,重點講解放射治療的原則、放療計劃的設計、靶區和劑量處方以及計劃評估要點,還包括對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及隨訪。②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現場教學結束后,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對視頻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及現場教學中涉及的知識提出問題,將同學分為3組,引導同學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問題闡述,由教師進行點評。第2次課以病例討論為主,帶教教師回顧病例,提出問題,問題重點圍繞放射治療的原則、放射治療的靶區和劑量,治療效果的評估,不良反應的處理和患者的隨訪,以便學生更好地討論。然后由學生代表發言,闡述對提綱中的問題及病例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和討論情況,進行啟發和引導。最后部分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包括患者、放療醫生、放射物理師和技術員,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展示放射治療的實施過程以及各個角色的職責。教師對展示過程進行點評,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放射治療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和回顧。
1.3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在課后進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涵蓋8個方面,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回答“是”“否”或“不確定”,總結問卷結果反映學生對教學的看法,鼓勵學生以文字形式寫下對教學的感受和建議。
2結果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高達93%的實驗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適合放射治療實踐課教學,對該教學模式感興趣。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見表1)。有12名同學寫下了自己對教學過程的感想,學生對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方法的主要意見是:現場教學時間短,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來源不充分,課前和教師溝通不足等。有同學對教學時間安排提出建議,目前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安排在腫瘤學課程全部結束后,建議將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和放射治療理論課程之后,銜接更緊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照組采用LBL方法教學的同學認為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同學的學習參與感和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比例均為80%(12/15),低于實驗組。
3討論
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影像學等交叉學科的發展,以及放療設備、質量控制等的進步,以精準治療為特點的現代放療技術迅速發展。放射治療實踐課程安排在放射治療理論學習之后,旨在通過臨床教學,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現代放療技術的原理和實施過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2]。既往的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基本模式包括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課堂部分,帶課教師以PPT的形式對放療的原理、放療設備和流程進行講解,然后進行現場教學,帶領學生參觀放療中心的設備,現場講解放療流程,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這種課程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差、機會少,“走馬觀花”的狀態讓學生普遍感到無所適從,課程結束后對所見所學并無深刻印象。該研究旨在探尋有效提高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效果的教學模式,為優化帶教方法提供依據。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視頻的方法將傳統教學中課堂授課的部分移到了課前,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學習教學內容。課堂上,學生成了教學的主體,可以通過主題討論進一步提高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起組織和引導作用,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充分的互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和幫助[3-5]。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讓學生在課堂前對教學相關內容有所了解,之后在課堂上對主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討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也可以提高現場教學的效果。
翻轉課堂的重點并不是教學內容的視頻,而是實現教師和學生課堂上的角色轉換,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的討論至關重要,怎樣優化課堂內容的安排,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教學研究的重點。CBL教學法選取典型的臨床案例,以問題為索引,以相關知識點為支撐,改變師生角色,強調課堂討論,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是目前醫學教育特別是臨床醫學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6-8]。將CBL教學法運用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將放射治療的優勢與特點、治療原則、不良反應與實際病例相結合,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放射治療的理解,幫助學生拓展臨床思維,提高臨床能力。
該研究中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充分利用了放射治療實踐課程的特點,課前的學習和準備有效的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后的現場教學中學生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走馬觀花式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目的地去看去聽去理解;CBL教學結合臨床病例,鼻咽癌和宮頸癌是放射治療臨床應用的典型病種,涵蓋了外照射和內照射的內容,通過病例的討論,同學可以對放射治療的理論知識有更為生動具體的理解。還在教學中加入角色扮演的部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更加熟悉放療過程的實施過程,對于放射治療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主體醫生、物理師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學評估結果顯示,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習參與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放射治療知識。
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在放射治療實踐課程中的應用優勢得到了初步體現,但是該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反映現場教學時人數多、時間短。在未來的教學中準備增加教學小組,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驗;同時,集中和優化更多的教學資源,給同學提供更多參考文獻和視頻資料,延長課前準備的時間,增加師生溝通的渠道;在與理論課的教學銜接上,與教學辦公室協調,制訂更合理的時間安排,力求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是腫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結合自身學科和學生特點,建立完善的教學計劃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值得不斷努力的方向。該研究將翻轉課堂結合CBL教學法應用于放射治療實踐課程教學,做了初步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摸索科學有效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腫瘤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MDT模式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
摘要:隨著腫瘤學的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多學科綜合治療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向。傳統腫瘤學教學是以傳授某一疾病為主的核心治療,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念尚未普及到腫瘤學教學中,培養高素質腫瘤學醫學人才受限。本文擬從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概念出發,主要闡述了MDT模式在腫瘤學的臨床教學的具體方式及教學意義,通過MDT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醫學觀念和嚴密的臨床思維,培養并提升他們的診治技能、臨床科研能力和醫學人文關懷。
關鍵詞:腫瘤學;MDT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8-0184-02
腫瘤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綜合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腫瘤治療由單一的外科治療轉變成多個學科共同參與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強調各學科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理念,即多學科綜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1]。傳統的腫瘤學教學中腫瘤疾病治療方式單一,導致臨床治療缺乏個體化和全面性。腫瘤學教學中MDT的實施,使臨床腫瘤學研究生對腫瘤學的治療方式系統化和層次化并提高專業能力。
一、什么是腫瘤MDT教學
腫瘤MDT教學模式是與臨床醫療過程相結合,教學過程中由一名資深的腫瘤學專家主持,由來自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外科、心理科等不同臨床科室的臨床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實施,多位腫瘤學研究生和低年資醫生共同學習。首先是研究生匯報病例,參與者自由、平等討論,各學科專家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闡述不同的觀點,從而給學生們的臨床思維帶來不同的啟示,最后由支持者以中國最新的治療指南為循證醫學依據,確定合理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腫瘤學MDT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腫瘤的規范化診治理念及嚴密的臨床思維習慣,可以掌握臨床腫瘤學規范化診療路徑及精準的臨床思維方式[2]。
二、腫瘤MDT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腫瘤MDT最大的好處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使腫瘤治療實現規范化、個體化及綜合性診療,同時明顯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生存質量,最終使患者獲益。研究顯示[3],學生可以從MDT教學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提高臨床綜合分析能力,培養新的臨床科研思路。具體體現在:(1)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診療思維并提高專業技能;(2)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及科研能力;(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4)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總的來說,MDT教學模式建立在討論基礎上,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助于發散學生的橫向思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4]。
三、腫瘤MDT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腫瘤診療方案的制定及實施。在MDT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實施,鼓勵學生主動積極搜集病歷資料,認真整理和分析病歷資料,掌握腫瘤疾病的臨床特點和臨床療效,通過臨床病歷的分析和討論,結合多學科綜合治療,制定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5]。
2.定期開展病例討論。選擇典型病例后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縝密的臨床分析思維。在腫瘤MDT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前告知學生所需要討論的病歷,學生提前獲悉所要討論的病歷,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中,不僅使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而且使新知識得到接受,同時學生能夠暢所預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方案集體的討論和分析,并分析其利弊,使治療方案更加規范。
3.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現代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圖畫-實物、理論-病人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推動腫瘤學科教學的發展。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病例教學、實驗教學等,不僅拓寬知識面,而且形象地展現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腫瘤學的知識。腫瘤學MDT教學將傳統教學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優化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形式,大量的學習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學有效地輸出表現出來,從而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應用循證醫學思維指導多學科綜合治療。現代醫學模式不斷提高了對腫瘤學的教學要求,傳統的經驗醫學已經轉變成循證醫學[6]。然而循證醫學的滯后性難以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前瞻性依據。通過應用多學科綜合治療及組合新型治療方式有效地提升臨床療效。腫瘤學的教學,應培養并提高學生使用循證醫學的能力,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具體分析,認識和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的不同療效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循證醫學積極尋找新的治療方案。
5.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醫學是一門極具實踐性、邏輯性、客觀性的學科,是研究人的生命的科學。但由于科學發展的局限性,我們對腫瘤的認識還不完全清楚。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探索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培養學生掌握腫瘤專業知識和技能,鼓勵他們刻苦地鉆研和探索未知領域,從而攻克腫瘤。在腫瘤學MDT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腫瘤學專家交換不同的意見,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熱情。通過腫瘤MDT的教學模式,學生領悟了腫瘤治療的客觀性,也深刻地體會到腫瘤研究領域尚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他們探索和發現,激發他們極大的興趣探索腫瘤治療。
醫院堅持提高醫療質量與培育醫療特色相結合,注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正向著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醫院的目標邁進。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特向全國誠聘學科帶頭人,業務技術骨干。
一、學科帶頭人:
1、需求科室:
皮膚科、麻醉科、骨科、婦產科、心內科、神經外科/神經介入、口腔科等
2、任職要求:
副高級職稱及以上,博士學位,年齡48周歲以下;
有三年以上三級醫院工作經歷;
近三年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項以上或科研獲獎,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以上或影響因子累計3.0以上;
博(碩)士生導師、海外留學經歷、擔任省級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或特別突出貢獻者優先。
二、臨床醫師:
1、需求科室:
急診科、介入科、婦產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兒科、重癥醫學科、口腔科、普外科、心內科、病理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
2、任職要求:
碩士及以上學歷;
具醫師資格證書及醫師執業證書;
專業知識扎實,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心;
有三級醫院相關專業,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熟練掌握常見疾病的診治優先考慮
年齡25-45歲,身體健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010年以后全日制畢業醫師必須具有有效的規培合格證書。
三、醫技科室:
1、所需科室:放射科、超聲醫學科(B超、心電圖)、檢驗
2、招聘要求:
放射科醫生:初級及以上職稱,碩士及以上學歷。
心電圖醫師,初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學歷。
肌電圖醫師,初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學歷。
檢驗技術員,初級及以上職稱,碩士學歷。
四、護理
1、護理骨干
早在2005年,日本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與東京理科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曾就此做過一項實驗。當年曾參與研究,同時亦是論文執筆者的日本醫學專家物部真稱,實驗結果顯示,人體在喝啤酒后再接受放射線照射,染色體異常的數量比未喝啤酒就接受照射時有所減少。起作用的是啤酒所含的“假尿嘧啶”“褪黑素”以及“甜菜堿”等成分。而含有酒精的啤酒作用最大,最多可使變異的血液細胞染色體減少約34%;無酒精啤酒則沒效果。
后來,物部真再次做了相關實驗,又得出與前次實驗類似結果:人體在喝啤酒后接受放射線照射,異常的染色體數量減少了約1/3。
同樣,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顯示,四只分別喂了啤酒、生理鹽水、乙醇(即酒精)、無酒精啤酒的老鼠,被進行放射線照射對比后,被喂了啤酒的老鼠活得最久。
臨床診斷是治療疾病的先決條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確的診斷正確的治療才能進行。現代醫學各種臨床診斷手段均取得長足進步。過去未能發現的許多病例,在先進診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發現,其中放射線檢查在現代醫學診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幾年放射線診斷取得了迅速發展,為臨床診斷作出了一定貢獻。筆者試就放射線診斷以及臨床診斷及兩者的關系進行論述。
診斷是用醫學科學的方法對疾病的表現所作出的辯證邏輯的結論。也就是將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以及特殊檢查結果,結合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再經過綜合、分析、推理對所獲得的有關健康狀態和疾病本質的判斷。診斷的目的是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復和增進健康。診斷能否正確取決于檢查是否周詳、準確,思維過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發展進程。
在臨床工作中,必須重視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只有盡早地診斷疾病,才能得以及時的治療;遲延和錯誤的診斷必然會使疾病由潛伏狀態發展到出現臨床癥狀,由輕癥轉為重疾,由單一的病變發展成多種復雜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診斷基本方法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放射線、心電圖、超聲、內鏡等其他檢查。其中實驗室檢查和放射線檢查的應用最為廣泛。放射線檢查由于教學和臨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發展,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因其迅速的發展豐富了臨床檢查的手段,從而對一些早期的隱匿性疾病提高了診斷水平。
放射線檢查相當于臨床上的直接望診。普通望診只能看到人體各部的外形和表面變化,而放射線檢查則可看到內臟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結構與部分功能狀態。放射線檢查與病理檢查有相似之處,二者均可觀察人體結構和器官的變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質。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如病理學除可觀察大體病理改變外,還能用顯微鏡研究細胞和組織結構,但病理學只能在離體器官和組織上進行觀察,卻不能研究活體器官;而放射線檢查卻能研究活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從而通過觀察到的影像來推測其病理性質。放射線檢查與化驗檢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對所送標本進行客觀檢查,所得結果供臨床診斷參考;而放射線檢查則一般須提出具體的診斷意見。在做放射線診斷結論時,必須在系統、周密調查和對各種材料綜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確的結論。臨床醫生若忽略應做的體檢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單純依賴放射線檢查來診斷,易得出片面的結論;同樣放射科醫生單憑放射線所見,而不結合病史、體檢和有關的化驗結果即做出結論,也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診斷必須尊重客觀,必須經過唯物辯證的思維才能得出。
隨著臨床醫學研究方法學、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計算機互聯網等學科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循證醫學(EBM)正在迅速興起。循證醫學是指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將個人的臨床專業知識與現有的最佳的研究證據、病人的選擇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醫療決策。同時患者的積極參與是循證醫學的重要內涵,他們對診療決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醫務工作者必須時時關注的課題。在醫學影像學新方法、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必須重視,進而發展循證醫學影像學,根據EBM的理念進行醫學影像學的診斷性、介入治療性試驗和文獻評估。
循證醫學(EBM)是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臨床經驗、臨床決策)以及患者價值觀(關注,期望,需求)的結合;是運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導臨床醫生采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后估計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病人。EBM強調醫師應深思熟慮地將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證據,用于對每一個患者進行健康服務時的決策。使提供的醫療服務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EBM旨在將經驗醫學上升到遵循證據的醫學科學,被譽為21世紀的臨床醫學。目前,EBM的應用領域已從最初的臨床醫學,擴展到醫學教育、醫療衛生決策、醫療保險、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心理學、藥學、衛生經濟學和醫療服務購買等諸多領域。EBM的概念已被醫學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級政府廣泛接受。在倫琴于1895年發現X線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種模擬的方式記錄在X線片上的。自20世紀70~80年代CT和MRI先后問世后,提示了平片數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傳統的X線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紀后計算機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及正在興起的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等幾個重大因素將會對成像產生深遠的影響。CT提供了更高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和無重疊的軸面斷層,顯著地擴大了人們對X線和解剖關系的認識。MRI對放射學最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闡明了心臟的形態和優點,由于它的無射線及能多方位顯示病變的優點,對于了解胸部體、肺循環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區的情況及肺尖和臂叢的關系也有很大作用,對于縱隔病變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論檢查儀器如何先進,也均有其適應范圍和局限性,臨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賴儀器檢查,而忽視病史與體格檢查這兩項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必須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觀察病情,分析表現,透過臨床現象探索疾病的本質。全面考慮問題,警惕主觀臆斷,以免“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防止漏診、誤診的發生。
影像醫學的發展使得放射科在軍隊療養院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主要表現在:①臨床對影像診斷的依賴性不斷增加,尤其是需要各種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如DR等進行診斷。②影像醫學設備的不斷更新使得放射科在療養院的固定資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放射科在療養院中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科室。③影像醫學發展的趨勢使數字化的設備越來越多,這就決定了影像醫學的資料管理必將由傳統管理模式向數字化管理模式轉變。因此,提高放射科的管理水平,使它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學科發展的規律,已經成為目前軍隊療養院的當務之急。
筆者所在的杭州療養院空勤療養區放射科近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放射科根據檢查需要在原普通X線機的基礎上引進了DR數字化X線攝片系統,它在降低X線投照劑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圖像質量、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流通率。
在討論具體的放射科管理之前,必須對科室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和目標。確定近期和遠期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是科室領導首先必須做的事。我們的定位目標是:保持在空勤療養系統的領先地位,擴大在全國軍隊療養院的影響。同時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又要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診療水平,改善工作環境,改善服務態度,做到讓療養員更滿意。
放射科醫療設備昂貴,崗位設置多,技術要求高,人員包括技術人員和臨床診斷以及設備維護和保養人員。對于這樣一個大型科室,需要管理的除了行政和業務外,還有大型醫療設備,其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結合我院放射科管理工作的一些經驗和大家進行交流與探討。
1 行政管理
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保障醫療體檢工作的順利開展。
1.1 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學科管理的命脈,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行動指南,我科在療區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完善,形成了包括考勤制度、周會制度、休假制度、醫德醫風教育管理制度、政治思想學習制度、業務學習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制度、影像資料保存和借用制度、各級人員考核制度、論文獎勵制度、放射科輻射防護制度、放射科安全防范制度、機器維修保養制度等管理制度,數字化設備對環境溫度、濕度、操作程序的要求較高,科里專門制定相應制度和操作要求,各條制度均有詳細的規定,這些制度的制定保證了全科員工有章可循,也保證了科室設備、工作的順利運行和平穩發展。
1.2 醫療質量管理。醫療質量是軍隊療養院的生命,也是放射科的生存之本。在為療養員服務,尤其是為特勤療養員服務方面,醫療質量關是服務的基礎。DR數字化X線攝片系統的引進,大大提高了影像的質量和拍攝速度。如何最大程度的發揮設備的效能,減少人為誤差發生的次數,防止誤診漏診,我們建立了兩級醫生核片制度,有主治醫師以上負責報告和簽發;建立了臨床―影像討論制度,形成與臨床的密切合作關系。針對部隊療養員來院時間集中,人數多,來院時間不確定等因素,我們專門安排固定時間,對療養員進行集中體檢,避免了地方療養人員的干擾,提高了體檢的速度。與過去相比,DR數字化X線攝片系統克服了原來用透視機進行大體檢圖像不能保留的最大缺陷,使每個空勤人員的體檢影像資料得到保留。
1.3 科研管理。DR數字化X線攝片系統的引進,為科研資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的技術平臺,在數字化平臺上,所有的影像資料都可以迅速的查詢和分析,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為了有效的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科研工作,我們提出:形成一條科研主線,并以主線為中心帶動科研項目發展的科研管理思路。在這種思路的引領下,緊緊圍繞科研主線,明確研究方向,逐漸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2 人員管理
在指導思想上,以“一切為了療養員,一切為了部隊,一切為了戰斗力”統一全科思想。數字化設備的特點決定了其精密性和易損性,所以技術管理和醫生管理必須有所區別。一流的設備需要一流的技術人員才能產生一流的質量。我科將技術組人員根據崗位分組,使每個崗位有相對固定的技術人員匹配,既保證了設備的良好操作,減少故障率,又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設備的優勢特點,為醫療質量和科研質量提供堅實的基礎。放射科醫生的主要職責在于提供正確的診斷報告,這決定了放射科醫生需要廣泛的臨床和影像醫學知識,必須掌握盡可能多的影像診斷方法。對此,療養院建立了一套進修培訓制度,定期組織診斷醫生到醫院進行培訓、學習,使醫生能更多地接觸臨床病例,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為療養員的體檢質量提供保障。
3 設備管理
3.1 網絡化,建立全院聯網。放射科數字化設備與全院各科室聯網是療養院提高體檢質量和體檢效率的必然趨勢,為此,我院正準備引進先進的、符合我院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的網絡系統。
3.2 建立維修綠色通道和保養資料庫。為設備建立維修快速通道和保養資料庫。
3.2.1 和制造商建立快速維修通道,遇到機器故障,保證能以最快速度修復。
3.2.2 保養資料庫可以及時了解各臺設備的運行狀況和可能會發生的故障,及時做好準備,以免措手不及,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和損失。
看起來是件關于誤服藥物的小事,我想引申講講“認真”二字。主席曾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上世紀50年代受教育的人對此印象深刻。現在卻有人說“誰認真,誰倒霉”,但我還是希望不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認真一些!
在電視上看到過新聞,2009年,湖北通城一位患者右腿股骨骨折,醫生卻將該植入右腿的鋼板植到了左腿里。“右腿骨折,左腿開刀”,這實在是太不認真而導致的悲劇!
1953年,我在軍醫大學學習,準備去醫院實習前,聽說前一批實習醫生中有一位在病歷中寫有“瞳孔等大,對光反應存在”等老一套內容,主任查房時發現此患者一個眼球是假的,假眼球怎么會有“對光反應”?于是該生受到處罰“繼續實習一年”。因此,我自己在臨床實習時,寫病歷以及做最普通的“三大常規”也小心謹慎,十分認真。養成習慣,直到以后我自己做了科主任也必定認真查房。
研究者實現了基于Web的臨床決策支持(CDS )和臨床知識管理云系統框架,在云系統的試點研究中,通過社區醫療云為初級護理患者創建了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的CDS知識共享庫,通過該數據集為患者和臨床醫生提供預防保健提醒,在為期6個月的試點研究中,有57%的患者接受過預防保健提醒,提醒醫生對高血壓病人血壓進行監控(比例是29%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眼科檢查(比例是28% ),認為雖然該遠程異步云決策系統在性能、管理、語義操作性、持續調整性和可用性5個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表現優異,通過云來更好地支持臨床決策是可行的,需要加強的是生物醫學信息學和計算機科學之間的相互合作。
2. 云模型研究
有學者設計了一個e-Health云系統,定義一個能夠自適應不同種類疾病和新增患者的云架構平臺,依QoS服務質量功能開展M/M/m隊列的通信網絡排隊模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當服務器數量增加時,系統性能會顯著改善,平臺的可擴展性是關鍵。
3. 醫療云系統設計與實現
專家提出一種將e-Health的醫療信息和通訊系統從傳統的C/S架構遷移至虛擬化的云計算環境的方法,設計并開發出兩個e-Health云應用程序(醫療實踐管理系統和遠程醫療實踐系統),演示了其在Windows Azure云計算平臺開發和部署云服務應用程序的過程,對負載均衡進行績效評估。
4. 面向醫療保健護理信息開展的研究
研究者為實現在社區和家庭對老年精神病患者人群進行遠程醫療監控,設計一個基于物聯網的家庭社區無線醫療網絡,通過云計算和生理信號處理,融合算法收集、處理和患者信息分析、生理信號采集并將結果傳輸到醫療診斷主機,可提高融合精度、減少生理信號測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