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7: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動畫考察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月2日晚抵港后,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陳婉貞博士、副主席施榮恒先生設宴接待。根據擬定日程安排,參加了東華三院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培訓和聯校專業發展日兩項大型公務活動,考察了東華三院禮堂、廣福義祠和文物館,以及屬下中小幼4所學校。
1.參加大型公務活動。一是1月3日上午在李潤田紀念中學參加東華三院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培訓活動。王定華同志為650名各學校中層管理人員作了題為“學校教育如何促進社會發展及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的專題報告,介紹了祖國內地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情況。東華三院董事局第四副主席、學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馬陳家歡女士出席培訓活動并致辭。二是1月3日下午參加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東華三院聯校專業發展日活動。本次培訓活動主題是“服務學習”,共有1800名教師參加,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陳婉貞博士和董事局第四副主席、學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馬陳家歡女士出席并致辭,王定華同志以主禮嘉賓身份致辭,代表國家教育部有關方面對東華三院師生表示了新年祝福,并為兩位年度優秀教師頒獎。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做了題為“怎樣培育具有服務精神的新一代”的專題報告。
2.感受東華三院歷史。1月4日,考察東華三院禮堂、廣福義祠和文物館后,在廣華醫院參加了東華三院文物館展新裝開幕日活動。東華三院的發展和演變占據著香港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發展史的重要章節。1870年成立的東華醫院(東華三院前身),是中國第一間西式中用、以現代醫院形式提供中醫中藥診病治療的醫院,其后東華醫院漸次取代文武廟作為華人議事和仲裁機構的地位。東華三院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以香港為中心樞紐,構建起了一個遍及全球的華人慈善網絡。目前,東華三院共有超過260個服務單位,員工超過10,000名,經常性總開支達52億港元。東華醫院從1880年起興辦義學,在1920至1930年代逐步邁向現代學校模式,截至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49所涵蓋大中小幼及特殊教育機構、共約24000多名學生的社會辦學團體。
3.實地考察香港學校。東華三院辦有1所大學、18所中學、13所小學、15所幼稚園和2所特殊學校等教育機構,貫徹“全人教育”理念,校訓為“勤、儉、忠、信”。我們本次考察了東華三院的李潤田紀念中學、呂潤財紀念中學、王余家潔紀念小學和力勤幼稚園等4所學校。這些學校都是東華三院屬下的優質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管理水平、基礎設施和教育質量等方面,能夠代表香港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除參觀學校的校舍、教室、圖書儀器設備和舞蹈、健身、戲劇演藝廳等特色教育場所外,我們還深入考察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管理架構和校園文化等方面,現場觀摩了小學生英語歌劇和幼兒合唱等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深入小學課堂觀摩了音樂和語文教學活動,參觀了幼稚園繪本教學、普普藝術教學和情景模擬教學等特色教學活動。觀摩了王余家潔紀念小學與廣東省佛山市羅村小學的一堂遠程現場教學示范課,王定華同志通過遠程設備向兩地教師、學生發表了現場簡短講話。
二、香港基礎教育近況
1.基本情況。香港基礎教育泛指中學和小學教育,政策目標是為所有6~15歲的兒童提供9年免費普及小學和初中教育。從2008/0年起,已通過公營學校提供免費高中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學校教育,以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香港學制改革前,中學是七年制(中一至中七),不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中七畢業后讀一年預科,再升入大學。2009年學制改革后,開始實行“334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同內地接軌。
全港共有中小學校1088所,學生736229人。其中,中學(含初高中)519所,學生317442人;小學569所,學生418787人。學校類型主要有三類,分別是由社會志愿辦學團體根據《資助則例》開辦的資助學校、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官立學校以及私立學校。
2.教育管理與咨詢機構。教育局是主要管理機構。1997年回歸后,為加快與內地教育體制接軌,香港進行了教育體制改革。2003年起實行“局署合并”,將負責制定政策的教育統籌局與負責執行政策的教育署合并,成立新的教育統籌局,既負責制訂、發展和檢討由學前至高等學校的教育政策、計劃和法例,同時也負責監察教育計劃執行。2007年,教育統籌局更名為教育局。
教育統籌委員會是主要咨詢機構,成立于1984年2月,是香港的非法定組織,其組織成員為社會各界人士組成,負責按照香港社會的需要向香港政府提供有關整體教育事務。教統會成立以來已公開7個重大教育政策咨詢報告。香港歷來之教育改革大部份由教統會倡議,因而爭議聲音極大。隨著“局署合并”和教育局職能的強化,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政策咨詢功能有被弱化之趨勢。
三、香港基礎教育管理特色
香港基礎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辦學主體的多元化,社會團體辦學占據主要位置,有90%以上的中小學校是由宗教團體、慈善機構、街坊組織、社團等社會團體舉辦。特區政府與社會團體不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而一種伙伴關系。香港通過 “賦權問責”的管理方式,給予辦學團體和學校以充分的自。社會團體辦學類型包括資助學校、直資學校(民辦公助)、社團辦學、法人機構辦學等,其中,資助學校是最主要的社會團體辦學形式,約占香港中小學總數的70%。東華三院所辦31所中小學校和2所特殊學校均屬此類學校。
1.獨特的治理結構。資助學校是我國鄉紳辦學傳統和現代教育治理手段相結合的產物。政府和辦學團體之間是一種法定契約關系,即兩者在遵照《資助則例》規定下共同簽訂服務合約。政府履行完善政策、經費資助和監督評價的管理責任,辦學團體則通過法團校董會履行辦學責任。辦學團體的辦學動力主要來自于傳承慈善傳統、承擔社會責任和樹立企業形象。2004年特區政府修訂《教育條例》(第279章),為所有公營及資助學校的管治架構提供法理依據,明確要求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以履行法律賦予的學校管理權責。以東華三院為例,法團校董會由校監(應屆董事局副主席或前主席)、辦學團體校董5至6名(應屆總理、總部高級職員及東華他校校長)和校長、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各1名共同組成。在法團校董會協調下,家長教師會、校友會等獨立組織也主動參與學校管理。
1999年,當時的教育統籌局推出“校本管理”,在人事管理、財務及課程等事宜上,下放更多權責給學校,圍繞以學校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質素為主,讓辦學團體校董、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學校管理,藉此提高學校在運用公帑和營運上的透明度和問責性。
2.嚴格的舉辦程序。舉辦資助學校要通過嚴格的審核程序。政府興建的校舍及建校用地經由競爭的方式分配予辦學團體。申請辦學的團體(必須是認可的慈善機構或屬于公共性質的信托機構)向校舍分配委員會(成員包括熟悉香港教育制度的政府及非政府人員,數目各占一半)提交辦學申請,接受嚴格的資質審核。新資助學校的辦學團體須與政府簽訂服務合約。在服務合約的期限屆滿時,政府會按照合約規定的辦學表現指標和評估準則對學校進行評估,決定是否續訂服務合約。服務合約一旦終止,政府會把該學校撥予一個新的辦學團體,或在未選出新的辦學團體前,暫時接管該學校。
3.完善的資助政策。一旦通過資質審核,政府將根據《資助則例》每年向資助學校提供資助。資助主要包括按核準編制發放工資、公用經費和其他專項經費。政府向每所資助中學年均撥款額約為3500萬至4000萬元,向每所資助小學年均撥款額約為2500萬至3000萬元。資助中學生均撥款為49,230元,資助小學生均撥款為44,590元。辦學團體不能挪用政府資助經費,同時,為確保教育質量,每年還需要專門募款用于所舉辦學校。東華三院每年都需要募款3000萬港幣左右,用以投入所辦學校。
4.科學的質量評價。香港在2003/04學年開始推行“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強調學校自我評估(自評)為優化教育工作的核心,輔以校外評核(外評)推動學校反思本身來互相配合。港府制定了《香港學校表現指標2008》,作為支持“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促進學校自評的一套重要工具。教育局每年都要對每一所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綜合評估,評估等級分為“優異、良好、尚可、欠佳”,評估報告作為提升學校教育工作的參考,不向社會公布。另外,每6年專門對資助學校進行一次資質評估,對評估不合格的辦學團體要終止服務合約。
5.鮮明的辦學特色。通過本次考察活動,我們發現東華三院所屬資助學校具有以下辦學特色:一是體現了中西文明的高度融合和鮮明的本土化特色。香港中小學一方面在校訓校規、日常規范和道德教育等方面有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烙印,另一方面,在辦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師結構和培養目標等方面又具有很強的國際化程度。二是注重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香港正在開展的高中課程改革將10%~15%的課程比例分配給“其他學習經歷”部分。東華三院2013年中小幼和特殊學校共約18080人參與了社區義工服務,總服務時數達1496138小時。三是注重發揮家長教師會作用。香港各級各類學校都十分重視發揮家長教師會在學校治理中的作用,除了利用家長教師會平臺定期收集家長意見和建議外,還經常請家長以義工身份參與學校活動,以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四是注重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工作。五是注重開展音樂、藝術和體育等特色教育。六是注重加強與內地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普通話教育受到關注。
四、幾點啟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xx年,華東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筑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于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華考|zk168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第一、重要的是改變觀念。因為,觀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效果。學習新的理念,并不是追求時髦,玩新花樣。只是對好的理念,是于我們有用的東西,我們就要主動地學,創新地學。前面白板上的教育理念,都是經過實踐證明很科學、很精致、很實用的東西。我們要用他們指導我們的行動。如“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就是很樸素的真理;“按時就是一種遲到”不僅對學生是一種約束,對教師也是一種警醒;“學生參與才是課堂效益”,一語擊中了教學要害;“積累豐富與訓練充分是應試法寶”,這是最直接的道理。如果說我們花費人力、物力、一批批地派出學習,能換得老師們教學觀念、教育觀念的根本性改變,才稱得上有意義。
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為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為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本文來自517878秘書網。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__年,華東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筑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于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
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溫州樹立和宏揚“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眾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優勢,不斷優化發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兩港三區”為重點的“天堂硅谷”成為杭州建設綠色生態工業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顯成效。蘇州在“依托古城,開發新區”的思路下,借助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在與上海的錯位競爭中把自己變成上海大企業產品加工的“大車間”。溫州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發展“走出去”經濟、區域塊狀經濟、輕工業為主的特色經濟。昆山由一個60萬人口的農業縣,80年代大力開展橫向經濟聯合,發展鄉鎮工業,實現“農轉工”;90年揮基礎設施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內轉外”,形成以開放型經濟為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三個文明同步推進的良好局>:請記住我站域名/電力、燃氣、集中供熱)基礎建設為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
㈢堅持外向帶動戰略,增強發展動力。華東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與其堅定不移實施外向帶動戰略,積極擴大招商引資,牢牢把握對外開放不同階段的重要機遇,不斷鞏固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密切關系。以招商引資為龍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 ,華東四市在招商引資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優惠政策,對有實力商家,適當犧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網絡招商,在網上信息,宣傳自己,捕捉信息,尋覓商機;三是會展招商,派人參加各類會展,收集信息,結識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親商、安商、富商、扶商,讓外來商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來當地興業;五是產業招商,集中優勢資源,把某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六是中介招商,凡對招商引資作出過實質性貢獻的中介人,不論身份,形成“大招商大報酬,小招商小報酬,不招商零報酬”激勵機制;七是運用行政手段推動招商,主要是加大領導干部招商引資的壓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績效工資制,將招商引資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直接與干部的升遷掛鉤。截止20__年底,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在浦東設立了8397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42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170多家在浦東投資了328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12億美元,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層次高、產業鏈延伸廣的特點。18平方公里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有17家在開發區投資項目26個,還引進內資75.3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增強經濟總體素質。杭州以加工工業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養生堂等企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行業;以汽輪動力、萬向等企業為龍頭的機械制造行業;以東方通信、UT斯達康等企業為龍頭的電子通訊行業;數量眾多、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紡織服裝行業這四大支柱產業,并全力打造IT產業和新藥產業等新興支柱產業,成為全國軟件產業四大基地之一。溫州打響“溫州制造”品牌,建立14個國字號輕工業基地,創建世界輕工產品生產基地、集散基地、創新基地。浦東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高科技園區為基礎,建設功能完備的產業園區。
㈤注重載體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在二十年的市場磨礪與整合中,規模化的園區建設為華東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接軌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把園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建設強化了發展主體經濟的拉動效應,使園區內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群和完整的產業鏈。蘇州工業園九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00多億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標準,并在項目審批、財政稅收、海關物流等方面獲得相應管理權限和優惠政策,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條件。浦東新區在建好大載體的同時注重功能特色園區互補聯動的發展格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形成聚合國際現代化金融貿易功能,擁有中外金融機構145家;張江高科技園區形成以現代生物與醫藥、微電子為主的高科技產業;金橋出口加工區形成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群,擁有中外加工企業520家;外高橋保稅區實現區港合一,形成自由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進了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的集聚和優化配置,使得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優化發展環境,構筑社會經濟發展的軟硬平臺。在傾力投入建設硬環境的同時規范政務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優化和改善發展軟環境。“你辦項目,我辦手續”,立項、征地、登記等都由政府代辦,全程服務,創造“四個環境”:一是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輿論環境。二是創造主動熱情、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的理念,著力建立長效服務體系,推行服務全程制,從各個環節降低客商投資成本。確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錯不在自己身上產生,企業不在自己這里受冷遇。三是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四是創造優惠寬松、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
創新管理體制,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科學地構筑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接軌、區別于一般行政區的管理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寓管理于服務中,使政府的管理行為具有法制性、規范性、國際性。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實施“境內關外”的一系優質政策,由海關實行時間式管理,運行按電子報關,口岸直達方式進行,外向型經濟特點明顯,開發區已成為杭州市對外開放的創業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國家特定政策,實現科技創新和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基地。
㈦構建人才高地,以人才開發形成知識經濟聚集點。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千秋大業在用人。經濟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華東地區經濟的飛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一批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他們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良好氛圍,還通過多種措施,引進、培養了一大批思維創新、銳意進取、層次較高的復合型人才,為發展蓄積了后勁,滿足了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智力需求。蘇州堅持“政策引人、事業留人、環境育人”方針,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化運作,引進了國內外一流名校、名師,建立健全中等職業教育和智力支撐。杭州建設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園區,規劃容納15所高等院校及13萬在校學生,為發展提供寬裕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創新成果。浦東新區20__年投入26億元發展社會事業,擁有上海科技館、浦東圖書館、少年宮等,投資2億元遷建華師大附中,目前浦東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衛生事業完全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學人員自愿回到浦東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東,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個社會效率。
三、加快九龍坡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如何應對新挑戰,加快大發展,確保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通過考察學習,我們認為應加快推進觀念、戰略、結構、科技、載體、環境六大創新,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市場競爭體系,推動區域經濟超常規、跨躍式發展。
㈠實施觀念創新,進—步解放思想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是變革 的前奏。我們感到,與江蘇、浙江、上海等先進地區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引導干部群眾自覺強化“四種觀念”:一要強化辯證思維抓機遇的觀念。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在辯證把握大局的基礎上,結合區情,冷靜分析找尋面臨的新機遇,在擴展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方面,在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結構調整方面,在利用強大外力克服計劃經濟體制惰性,徹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資本和先進的技術、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搶、趕、超”的精神狀態,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二要強化競爭才能進步的觀念。不主動同高手“過招”,就難以超越自我。唯有競爭才有生機活力,才有發展進步。我們要正視可能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采取積極措施超前謀劃、參與競爭,在競爭中不斷前進。三要強化不發展就是后退的觀念。切實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貢獻不大年年有”,“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好”的陳規陋習,敢于想大事,謀大業,確立新的發展目標,拿出超常規的發展舉措,邁出跨躍式發展的步伐和步頻,實現以快補晚。四要強化適應變革的開放觀念。積極清理廢止過時的政策、法規,在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法律框架下,從游戲規則、組織形式、產品定位、科技素質方面迅速接軌,主動把經濟聯系的觸角更多地伸向國內外各個角落,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為加快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㈡突出戰略創新,不斷完善發展思路
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核心。必須正確審視區情,講究戰略戰術,科學制定規劃,理清思路,推動發展。在區域戰略制訂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銳觀察、正確把握國內國際形勢,研究了解制約經濟發展關鍵因素,以戰略的眼光、開闊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龍,跳出九龍看九龍。洞悉競爭對手變化,長遠規劃競爭方略,前瞻性科學把握未來。二要正視自身劣勢。定位區情是制定戰略規劃的關鍵,必須正確把握劣勢,取長補短,隨機應變。三要注重發揮優勢。要善于立足自身優勢,充分學習借鑒東部先進地區多年的發展經驗,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抓住制造業向我國轉移的機遇、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做大做強,加快發展,實現經濟總量的低成本擴張。四要優化發展方略。按照“動態調整,長短結合,粗細有度”的原則,結合不斷發展的實踐,擬定完善發展戰略。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區第九次黨代會確立新世紀前20年發展的目標,按照實施高新技術、城市化、都市農業“三大戰略”,打牢結構、環境、人才“三大基礎”,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新型工業發展區、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商務發展區、以休閑觀光旅游為方向的都市農業發展區這“三大經濟發展區”的總體思路,從戰略的層面上科學合理地指導推動發展,同時要伴隨著新的實踐,搞好信息研究,針對重慶市的宏觀戰略部署,不斷細化、充實和完善這一戰略構想,走出一條具有九龍坡區特色的發展之路。
㈢強化結構創新,提升內在運行素質
充分利用入世帶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的歷史機遇,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經濟運行素質。一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調整優化第一產業的總體思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摩托車、鋁業、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努力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優勢傳統產業為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要補充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二是調整所有制結構,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按照“全面、徹底、規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營化改造、開放式重組、企業破產、轉換職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實提高企業競爭活力。三是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龍頭,拓展領域,創新體制”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服務型都市農業,加快建設重慶都市后花園,大力發展都市旅游、工業旅游和以都市農業為載體的鄉村旅游,使旅游業成為我區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
㈣深化科技創新,增強經濟綜合競爭能力
實施技術創新,是挖掘區域經濟潛力,增強整體發展后勁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須大力實施高新技術戰略,具體要狠下“四個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下功夫。要重點抓好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的高效節能技術和新設備、新工藝、新管理方式的推廣和應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改造傳統農業的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動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和增值。二是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九龍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幅射帶動作用,堅持把發展高新技術作為提升產業素質和經濟質量的關鍵,盡快走出先手棋,搶占制高點。著力推進重點新技術項目與區域經濟相融合,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內研外引開發高市場容量、高附加值產品。三是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災害防治、規模養殖、新型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扶持和幫助民營企業提高自我科技創新能力,促其上規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務上下功夫。加快“數字九龍坡”和“軟件大廈”建設,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專業協會等中介服務體系,幫助引導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機制,敢于讓科技人員先富起來,鼓勵各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企業、農村,領辦或創辦科技企業、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園,調動全區上下“科技興區’的積極性。
㈤推動載體創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以推進城鎮化和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城鄉建設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一是以全市推進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加大城鄉建設力度。不斷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堅持管理、規劃與建設同步推進,把城市作為最大的國有資本來經營,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加快現有城市基礎設施出讓、轉讓經營權運作步伐,采取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境外資本投資城鄉建設,努力實現城鎮建設投入的良性發展。西部九鎮要把握加快城鎮化步伐的現實機遇。要以產業的集聚、園區的整合,促進城鎮人口、空間布局調整;著眼于富民安民,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實現推進城鎮化和實施富民工程的有機統一。二是抓好以園區為重點的載體建設。以產業為紐帶,從優化資源配置出發,大力推進園區整合,形成“數鎮一區”、“數鎮一帶”的新格局,重點推進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東部九龍園區、華巖工業區和以西彭為中心的西部工業園區建設,按照規劃布局、功能分區,滾動策劃、包裝一批重大項目,引大引強。堅持親緣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資動向,加大各級領導干部招商引資的責任,獎優罰劣,激勵干部群眾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環境創新,增強聚集效應
投資與經濟發展環境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已成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實踐表明,資金、技術、項目總是趨向統一、開放、有序的地域流動。因而,要實現九龍跨躍式發展最根本的是要靠優良的投資環境。一要優化服務環境。理順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在政企關系上,下決心砍掉舊體制形成的不應有的既得權益,放權于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堅持要宏觀不要微觀,要規劃不要計劃,要服務不要事務,要政策不要決策秘書網網址:,形成政策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格局。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建立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審批管理制度。切實轉變作風,積極推行首接責任制、文明辦公制、 服務承諾制、引導辦理制和限時辦結制,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優化硬件環境。用新思路、新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實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網絡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優化執法環境。進一步結合部門執法責任制,深化政務公開,規范執法和管理行為,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投資環境等違法行為。積極探索和建立保護體系,切實維護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要優化人文環境。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加快“學習型城區”和“人才高地”建設,要把吸收、引進和留住優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大力培訓,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創新領導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規不守舊、放開不放任、求優不求全,重引不重壓,推動經濟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和協調發展。
(區委中心學習組赴華東地區學習考察團)
珠江三角洲學習考察報告
一、學習考察的概況
為加快發展步伐,將區域經濟做大、做強,區委中心組以區長秦敏為團長,副書記、人大主任廖濤為副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東莞、廣州等地考察學習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代物流、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工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重慶駐深圳辦事處的精心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的魚米之鄉,是對外開放的門戶。改革開放以來,該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開啟了這個地區嶄新的一頁,使珠江三角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當今,這個地區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初步建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昔日的邊陲小鎮、鄉村農舍已發展為初具規模的花園式現代化國際城市帶。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團、參觀了深圳沃爾瑪公司、中山古鎮燈具市場、東莞松山湖科技園區、云輔工業園區,與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東莞市、白云區政府座談,聽取各地產業結構、產權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和政府職能調整,以及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招商引資、現代物流發展等方面的經驗介紹。
在學習考察期間,既學習了珠江三角洲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特色經濟和加強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政府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發展速度快、發展起點高、發展路子新。通過學習考察,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找到了差距,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做好工作的責任感,振興九龍坡的使命感。在總結會上,區長秦敏要求全體同志將學到的經驗與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認真思考,找準差距,抓好落實,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體會和收獲
(一)更新觀念,開拓創新是加快發展的前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問題層出不窮,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發展,除了地域優勢、政策優勢外,關鍵是當地的干部群眾思想上不斷有新的解放,實踐上不斷有新的創造。深圳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第一輪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以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傳統產業發展,并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戰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與廣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長江三角洲學習后提出發展特色經濟的戰略,現在已有“中國五金制造業基地”、中國燈飾之都、全國最大的紅木家俱生產基地等一大批以鎮為單位的特色經濟。珠海本是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不斷引進一大批名校進駐珠海,以濃郁的學府氛圍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落戶珠海。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眾在前一輪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與創造。
(二)以產業為基礎,創造多種經濟模式是加快發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經歷了從傳統農業到商品農業,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新技術新產業發達的地區,同時又是電子家電、通訊設備、紡織服裝、機電、建材、醫藥保健,食品飲料等行業最集中的地區。一個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的工業體系已經形成。以產業為基礎、創造多種經濟模式才能推動經濟快速發展。這是珠江三角洲給我們的啟示。它的經濟模式雖多,但主要注重發展以下幾種:
1、注重發展特色經濟。
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深圳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術發展迅速,每年都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現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已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9。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深圳動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還利用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現在已擁有蛇口、鹽田港、招商物流集團等完善的物流基礎和平臺。僅集裝箱一項物流業務就給深圳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450億元。中山古鎮堅持走“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發展道路,以燈飾產業為主,現在擁有燈飾企業1800多家,民用燈具國內市場率達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燈飾商鋪,約7公里的燈飾一條街,成功舉辦了“99及20__年中國(古鎮)燈飾博覽會”,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燈飾之都”。
2、注重發展園區經濟。
園區經濟是經濟科技中心,是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新載體,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龍頭。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視園區經濟的發展。在我們參觀的每個城市都有規模大、檔次高、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深圳有規模宏大的現代物流園區、全國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園區;中山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國包裝印刷基地和國家健康產業基地等大批工業園區;珠海建有大學園區,聚集國內10多所著名院校,還建有10多個工業園區,園區工業產值每年以40的速度遞增;廣州白云區有8個工業園區和1個科技研發走廓,20__年園區工業產值接近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東莞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遷政府拿出了近60億,規劃設計政府又投入1億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無與論比。整個園區以圈層式分布。中心圈層為生態核心層區,中間圈層為產業服務、科研、教育區,外圈層為生產活動區。園區光湖面面積就達7平方公里,它將以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發機構為主,大力發展科技密集型企業。
3、注重發展龍頭經濟。
充分發揮國際跨國集團和國內知名企業的優勢,以筑巢引鳳的誠意,帶來百鳥和鳴的效應,促進經濟 發展,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個典型經濟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價,轉讓1億元基礎設施,每年財政給2500萬元補貼的優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學到珠海大學城安家落戶,由此引來了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辦學,從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頭鎮通過引進國內知名品牌企業TCL、長虹、臺灣最大的空調零配件生產企業瞬億電器、臺灣世聯集團等大型的企業集團,使南頭鎮形成以家電為龍頭,以空調和彩電為拳頭產品的產業格局。東莞通過引進臺灣四大電子廠之一的臺達電子廠,使一個接一個的IT廠商進駐東莞,成為世界最大的IT制造業基地。
4、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
珠江三角洲的經濟以外向型為主,大部分的資金、原材料和產品銷售都離不開國際市場。外資出口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出口市場逐步向多元化發展,產品遠銷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檔次越來越高,一大批國際知名大企業、跨國公司紛紛前來投資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強企業在內的大型跨國公司和企業集團紛紛來深,投資興辦高新技術企業。東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來自港澳臺的服裝,鞋帽和玩具等加工業務,現在已成為外商投資中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成為國際性加工制造業基地。20__年低,外商投資企業13800多家,利用外資18.16億美元,出口總額183.83億美元。IBM的副總裁說過一句形象的話: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15分鐘,全世界的電腦價格都會產生波動。目前東莞生產的電腦磁頭、掃描儀、鼠標、鍵盤等電腦配件占全球產量的70以上。20__年世界500強東莞占30家,100強占12家,跨國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達800家。中山通過優化調整外經貿結構,已形成以輕紡和機電產品為主體,以電子信息類高新技術產品為新增長點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貿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5、注重品牌經濟。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頭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標,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現了品牌經濟的效應。全國甚至世界的人們都是從認識“品牌產品”開始,再去認識了珠江三角洲。如家電產品,就擁有多個全國馳名商標,格力、美的、科龍、容聲等等。還有中山的樂百氏飲料、耶魯固力門瑣、剴達精細化工、華帝燃氣具等大批國內知名工業品牌。在品牌經濟的發展中,地方政府除為品牌發展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有形服務外,還注重提供無形服務,如中山市重視營造品牌成長的氛圍,每年評選十大品牌,并給國優、省優品牌重獎。
(三)改造城市環境,完善配套設施是加快發展的基礎。
珠江三角洲地區重視城市建設,逐步形成了海陸空交通順暢,通訊聯系便捷,水電供應充裕,生活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中山市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城市,珠海成為一座美麗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東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結合執法局加強對城市的管理,同時大張旗鼓地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現代化的制造業名城邁進。廣州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進強拆違章建筑工作,使廣州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最適宜創業、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設中,珠江三角洲地區“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即城市規劃不惜工本,城市建設不遺余力,城市管理不擇“手段”,通過全力建設和打造城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發揮了城市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
(四)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發展的保障。
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的質量,政府工作人員的態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經濟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視為企業服務。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務多一些,管理少一點”,專門為大型企業開辟辦理手續的“綠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強化親商意識,改進機關作風,致力建設“服務型”、“開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實行“網上申報”和“網上審批”制度。東莞注重提高辦事透明度,公開辦事程序和政策;堅持每月用兩天時間帶領職能部門負責人到企業現場辦公;給300家大型企業發放辦件綠卡,快速便捷辦理各種手續;還建立了特大型企業領導聯系制度。政府周到、細致的服務,很好地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一)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強化加快發展的意識
近年來,九龍坡區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社會事業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地區、發展快的地區橫向比,我們的發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與發達地區的距離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須跳出九龍坡看九龍坡,對照先進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進取、小富即安的傾向,始終保持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強化機遇意識,防止和克服被動等待、消極無為的現象。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應結合在全區各級機關干部中興起的學習“三個代表”新,聯系九龍坡區實際,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一主題,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攬全局,積極實施“三大戰略”,打牢“三大基礎”,建設“三大經濟發展區”,力求實現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揚敢闖、敢試、敢冒的精神,把廣大干部的思想統一到謀發展、抓落實上。二是增強憂患意識,引導各街鎮、各部門對照發達地區從思想解放的程度、搶抓機遇的力度和經濟發展的速度上以及觀念上、思維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斷改進。三是機關干部要做推進九龍坡快速發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樹立謙虛謹慎精神;破除貪圖安樂思想,樹立艱苦奮斗精神;破除安于現狀思想,樹立開拓進取精神。
(二)把產業經濟作為發展支撐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城市的發展必須以產業的發展為依托,其規模的擴張必須以經濟的繁榮為前提。因此,我們必須緊扣發展這個主題,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依托,立足本地資源、區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優勢,選準和培育主導產業,形成九龍坡發展的經濟支撐體系。為此,區委、區政府應把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壯大產業規模作為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突破口來抓。一是狠抓園區建設,加快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園區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后勁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各類生產要素流動融合和產業聚集升級的重要載體。要以園區為載體,強攻招商引資,引導同類或相關聯的企業和產品向園區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園區。要加快園區項目的建設進度,搞好協調服務,確保區內各項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投產,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狠抓重點骨干企業,充分發揮支撐作用。重點骨干企業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頂梁柱。抓住了重點骨干企業,就等于抓住了全區工業經濟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關注,重點指導,重點服務,促進骨干企業持續快速增長,充分發揮其支撐作用。三是狠抓扶優扶強,著力提高工業企業的競爭力。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按照社會平均貢獻率和地方財政貢獻率的要求,在全區確定若干優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簽訂 責任書,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爭取用3—5年時間,把優勢企業培育成區域經濟的龍頭和支柱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對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質量免檢產品的企業實行重獎政策。四是狠抓技術創新,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我區目前技術水平較低的傳統產業所占的比重過大,因此,要通過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逐步實現傳統產業從局部到整體、從一些關鍵環節到生產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實加強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滲透融合,使老企業通過產品、工藝更新,改造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技術入股的股份制方式來改造傳統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從而提高產業信息化程度。同時要集中力量解決一批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共性、關鍵性技術,突破產業結構瓶頸,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強大動力。五是狠抓特色產業的培育,增強發展的新優勢。對一個區域來說,關鍵是要從建立比較優勢出發,培育特色產業,面向全市、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定向集聚生產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對優勢的業務領域、產品行業群,才能體現出區域經濟的實力和競爭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有必要從21世紀戰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龍坡的專業化特色產業集聚區,包括空間布局、組合關系、成長機制以及政府功能。選準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重點培育并形成機械制造、現代物流、汽摩配件、鋁制品等全市性、全國性特色基地,加快工業化發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區要以白市驛花卉苗木園區和西彭工業園區為龍頭,注重培育一鎮一品特色經濟的形成,著力打造重慶都市后花園和新興工業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
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進一步學習借鑒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經驗,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改進招商引資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現有的產業鏈,以商引商,吸引大企業和國際性企業和現有企業的上下游產業;二是,結合大規模、高標準的工業園區建設,吸引世界500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資密度大的項目。
以民營經濟為重點,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利用“民資、民力、民智”,實現自身經濟跨越式的發展。進一步破除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觀念和體制上的障礙,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參與農業、新興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的投資和經營。進一步落實國民待遇。積極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扶持民營企業實現管理組織和管理方式現代化,引導民營企業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把民營經濟培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引進國外及國內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九龍坡投資辦企業,注重引進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拓展國家允許外資進入合作的新領域,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企業外資經營自,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辦廠經商,促進外資外經更大發展。
(四)加快物流園區的建設
現代物流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的服務領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專業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優點正引起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界的關注。我區建設物流園區在地理位置、土地資源、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和工業基礎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是區委、區府要著手制定我區物流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將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推出,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將我區建設成為西部的物流重鎮和長江上游的現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龍坡區物流建設領導小組,來推動此項工作,建立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管理體制;三是選擇好發展物流的區域,采取一區多點的形式,確立核心區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園區建設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業退二進三工作,建設商務大廈、物展中心和廣場等一批重點工程。
對學生學習理解科學知識,通過敢于質疑、敢于實驗、敢于探究,讓學生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多種教學媒體,有效體現小學《科學》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和展現學生不易接觸到的事物和現象。例如,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級上冊《我們的身體》、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等單元中的課,均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形象地將知識展現在學生眼前。一方面感知大自然與人體的神奇魅力,一方面感受科學技術對改造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從情感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樂學好學。
二、匯聚學生知情感觀,優化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來體現出其強大的功能和先進性,就所操作的教學媒體而言,啟發了學生多種感官功能,如視、聽、觸覺等;就形成的教學信息而言,可以針對文字、聲音、圖表、圖像、動畫、視頻流等多種內容的組合;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交互性,更是雙向和多點的,可以是師生間、生際間、組際間、生網間、人機間等形式,為學生以自己樂于接受的方式探索和獲取知識,體驗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成就感和價值。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我們關心天氣》一課,CAI課件中帶來的光線使教室里突然暗了下來,只聽見嚼劈啪啦!叮叮當當!銅錢大的雨點饒有節奏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頂瓦片上。“喀嚓!”一個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潑大雨嘩嘩地下了起來,一道強烈的電光劃過,樹枝在風雨中發狂的搖擺,不一會兒,院子里、街道上匯聚成一條條小溪。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出“雷雨”!此時,我們好像不在上課而在觀雨。不多時,慢慢的、慢慢的雨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絢麗多彩的彩虹,同學們松松氣,好像聞到了被雨水清洗過的空氣迎面撲來,真舒服!這一課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模擬了不同季節、特殊天氣,用虛擬現實承載知識的平臺,激發學生的感官認識,發展學生對“天氣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的感知力,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清懷。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課,伴隨著深迥的音樂,畫面上一片漆黑,星星點點的亮光,象進人了神秘的宇宙,剎時間閃出一道亮光,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現在東方,帶著自轉、藍色球體進人屏幕,同學們齊聲喊出“地球伙緊接著展示出太陽與地球的空間位置,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使得居住在地球不同位置的人們感受著太陽不同的賞賜,而帶來季節的變化。在課件的演示下,老師隨后講授到我們國家處于亞熱帶和溫帶,所以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同學們茅塞頓開、如坐春風,我卻感受著信息技術給教學偉側轟的洗禮。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空間
信息時代互聯網絡已是四通八達,In-ertne站點遍布全球,基于多媒體的局域網、校園網的教學模式,正帶著時代的朝氣迎接教育的革命。它把類似幻燈片的靜態圖像、類似錄音帶的音頻信息、類似錄像帶的動態視頻流等多媒體信息都搬到了網絡上,而且不受使用時空和人數的限制,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學。例如中國基礎教育網、各省市地區的教育信息網、大眾科普、科普在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網、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課標教材網等,是對小學《科學》教學有力的網絡支撐。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你所需要的網站、圖片和相關的文本、視頻信息,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和教學一線的專家交流,足不出戶便可以得到教學業務的提升。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一課,我讓同學們收集家鄉自然水域的圖片、視頻、變革、檔案等電子資料,分考察計劃撰寫、考察報告提交、考察在線交流、參考學習資料等模塊,建立學習型網站,形成專題的學習資源包。教學時,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教學,學生對考察報告的基本撰寫,有了清晰的認識;同學間的在線交流,加深了對科學實驗考察步驟的印象;參考學習資料,提升了學生對家鄉的情感,增強了保護家鄉水環境的責任感,拓展了教學的空間。
1. “導”課的目標――備課標。
課標規定了教學所需達到的目標要求。 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是解讀課標并分解課標,這是“導”課的目標。一堂課只有目標明確,學生才會有興趣。
2. “導”課的線索――備教材。
課堂教學的目標在于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整理出一條線索――“導線”,講課突出重點,把握難點,讓學生順藤摸瓜,使問題得到解決。如講高中地理“海水運動”的內容時,我就列出了如下線索:海水運動形式、原因、性質、分布規律,這樣學生學習有章可循,學習興趣自然高。
3. “導”課的主體――備學生。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了解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靈活地駕馭課堂。學生是教學雙邊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讓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
4. “導”課的技巧――備方法。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直觀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及演示板塊運動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所以說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而使學生興趣更高。
地理課堂教學還應多樣化,課堂教學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例如講到“陸地地形”的內容時,可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保”的內容時,可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 然后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由此,學生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師“導”生“演”,培養學生的興趣
1. 導“讀”。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自我質疑、思疑、解疑。
2. 導“議”。
對在“讀”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議論、討論。可自議:在讀的過程中,對碰到的一些問題自己進行設疑、解疑,通過查資料尋找答案;可小組討論解疑:以臨近的6~8位同學為一組,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生發言積極、討論熱烈,課堂氣氛活躍。討論中,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邊巡視邊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差生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如討論時遇到困難,教師應啟發并正確引導,讓學生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掌握,寓能力培養于無形之中,培養其學習地理的興趣。
3. 導“講”。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陷入了繁瑣的誤區。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生怕哪一點沒有練到,哪一點練得不夠,從而導致習題繁多、瑣碎、復雜化。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習題繁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題量大,二是題型多。學生完成課外作業所用的時間較多。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改革作業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于此,我們有必要依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給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提出新的課題,開辟了更為廣闊自由的空間。如何讓學生的課外作業
“活”起來,讓課外作業成為孩子鞏固知識、快樂實踐、創新的園地呢?
一、作業要求“活”起來
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設計和布置作業也應該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靈活的作業要求,以讓每位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1.作業難度的分層
一個班級學生參差不齊,課外作業設計應符合本班實際情況。每學完一課,我們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能力、興趣愛好,設計多樣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完《太陽的香氣》一課后,教師布置了這樣幾項作業:(1)讀一讀。把課文讀給家長聽,讓家長評一評讀得怎樣。(2)說一說。文中寫的太陽的香氣都藏在哪里?和小朋友說一說;除了文中提到的,你還在那里聞到過太陽的香氣?想到后再和小朋友說一說。(3)寫一寫。用拼音和學過的漢字寫一寫你你喜歡把太陽的香氣藏在哪里。這些由易到難,形式多樣的作業,有利于調動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作業選擇的自主性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彼此有不同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如學習了《荒蕪了的花園》,可以設計如下作業:(1)把你喜歡的本課詞語抄寫在好詞佳句本上;(2)閱讀一則寓言故事,上學后講給好朋友聽,并說一說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想把荒蕪的花園改造好嗎?試著續寫一下《荒蕪了的花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選擇其中的一種來完成。
二、作業形式“活”起來
讀寫訓練量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且不能有效,為全面地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作業的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與聽、說、讀、寫、演、畫等訓練形式全面結合起來,各項并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1.演說交際類作業。它可以是演課本劇,看圖說話,課文內容的補說、續說,優秀詩歌,優秀課外讀物的閱讀等。這類作業可以幫助寫生積淀語感,鍛煉能力,提高口語水平。
2.讀寫積累作業。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沒有學過的古詩,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會;練習書法,在班上舉辦書法展覽;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這類作業可以補充學生的語言素材,積累語言精華,加厚文化底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我校的的一到二年級每人有一個“小本本”專門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還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圖畫,三至六年級學生每人均有一本摘抄本,文中的好詞佳句,優美段篇,歇后語等等摘錄其中,素材多了,作文不愁了,寫作文時信手拈來,其樂融融。
現在一些學校對班級分了層次后,普通班的學生自暴自棄的、厭學的居多,很多學生就像是被父母逼迫坐在教室里熬日子,于是就憑興趣學習,對哪門課程有興趣就多翻一翻,喜歡哪個老師,上課就多學一點,因此很多學生等于就學一兩門課程,大多數課程考試成績是一塌糊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就成了學生能否學好你這門課程的關鍵。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包括道德、思想、業務及工作素質,還有業余愛好特長素質,以你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1.作為教師,必須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2.作為教師,要不斷深入學習專業書籍,鉆研業務,增加知識面,多做高考題,了解高考動向。學生最喜歡的是知識淵博、一問問題就能解答得清清楚楚的教師。
3.作為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國內外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學,了解學生心理;培養業余愛好特長,多接近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不但喜歡你的課,還喜歡你這個老師,衷心地愛戴你。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
地理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圖、表多,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內容又需要有很強的空間想象力,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使學生理解這些內容,現代教學手段可以直觀的演示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抽象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內容;現代教學手段還可以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象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再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
改變過去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四、到野外觀察,使地理課堂多樣化
一、河北省動漫產業發展優勢分析
1.河北省動漫產業的發展概況
河北省動漫產業起步晚,但是發展很快。2007、2008年石家莊和保定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后,動漫產業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蓬勃勢頭。動漫產業年產值、年制作能力、從業人數、動漫企業數量及規模等均有明顯提高。據統計,2009年,全省動漫企業218家,動漫制作技術和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一流,并接近世界水平;全省設置動漫及其相關專業的大中專院校51所,為本省及杭州、上海等地培養出一大批動漫人才。目前,河北省的動漫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省委、省政府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動漫產業的機遇,積極扶持動漫產業。在2011年出臺的《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把動漫游戲業列入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此外,業界和學界與港、澳、臺、日、韓等地多次展開研討和交流,為河北省的動漫企業走出國門創造了條件。通過政策扶持、園區孵化、項目帶動、展會交流、品牌創新等有效舉措,河北省的動漫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建設之路。
2.河北省動漫產業的發展優勢
河北省位于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區,盡管動漫產業發展水平與京、津存在不小差距,但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顯著。首先,河北省可以依托京、津的人才、技術、資金等市場要素,發展動漫產業。其次,其相對低廉的經營成本、可以吸引動漫企業進駐,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河北省是一個文化大省,文化資源豐富。無論歷史悠久的燕趙文化還是光輝燦爛的革命文化,經過策劃和創意,完全可以活化為文化資本。《趙云和咔噠盒子》《趙州橋》等幾部產生了一定影響的動畫片,就是取材于本土傳統文化;以動漫作品演繹的西柏坡精神,在彰顯地方特色外,對于發展紅色旅游產業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可謂一石三鳥。
河北省的動漫消費人群數量可觀。截至201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約為7千萬人,其中0~14歲兒童1千多萬,15-64歲人口約為5千萬人。此外,河北省動漫院校在校生1,6000人左右、加上分散于其它院校的動漫愛好者,河北省動漫產業潛在的消費人群應該不低于4千萬人。其中,兒童、青少年和70、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屬于核心人群,其他為延伸人群。
總之,河北省必須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明確思路,科學謀劃,走差異化的特色發展之路,做大做強動漫產業,實現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轉化。
二、河北省動漫產業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作為動慢產業的后起之秀,在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融資困難、高端復合型人才稀缺、營銷策劃乏力、產業鏈不健全等普遍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分析制約因素時,關鍵要從本省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發展路徑著眼,尋繹期間出現的弊病。
1.動漫文化培育機制不健全
動漫文化是動漫產業發展的基礎。動漫文化可以培養動漫消費意識和消費人群,有了消費需求才能推動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另外,濃厚的動漫文化氛圍,可以孕育出大批的愛好者、激發靈感和創意,創作出優秀的動漫作品和設計。總之,沒有動漫文化的源頭活水,動漫產業發展的長河勢必枯竭。究其實質,動慢不僅是一項產業,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因為長期以重工業為支柱產業,河北省文化產業基礎薄弱。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群眾文化活動方式單一、參與度有限;70、80后追逐時尚文化的欲望不夠強烈,文化消費水平低靡。本已缺失動漫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在動漫產業移植本土且有初步發展后,卻不見有建立動漫文化培育機制的動作。
2.發展規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產業發展規劃是基于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析和科學論證,制定出的關于產業發展目標、發展路徑和發展措施的綱領性文件。擬定產業發展規劃既要具備全局視野,又要關注微小細節。只有把定性和定量結合起來,才能實事求是,便于操作。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在發展動漫產業時急功近利、盲目跟風,跳過摸底排查中的大量功課,在缺少關鍵指標、數據的情況下草率從事,致使發展規劃不但流于形式,而且遺害無窮。河北省就多多少少地存在這種情況。
河北省動漫產業現在基本上是重復發達省份前幾年的做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導致重復建設、重復投資和自相殘殺。所以,發展動漫產業一定要明確思路,以競爭優勢,創產業特色。
3.動漫產業園區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借鑒國外和省外發展城市文化產業集群和園區的經驗,河北省把動漫產業園區看作培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間重點開發了:亞洲影像IT文化觀光都市、保定動漫產業園(新一代動漫產業園)、河北出版集團文化創意園區、石家莊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園區、石家莊動漫產業園(東方美院園區)、唐山國際動漫谷、河北科技大學唐山分院影視動漫等七大項目。這些項目投資規模巨大,少則10多億元,多則幾十億。對于這些能否成功運作,來自于河北省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考察報告已經表示了“擔憂和疑慮”。從這些項目的創意策劃上看,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首先,園區產業布局偏重戰略規劃,關注地區發展條件不足。政府以過度規劃的方式調控文化經濟活動及其空間布局,忽視市場環境、企業、地區經濟條件等因素,園區即使有戰略定位也難以促成集群形成。其次,園區內產業結構松散,未能充分發揮集聚的經濟效應。綜觀園區的產業規劃,不少園區提出引進相關企業,企圖打造多層次的產業鏈,但園區內不少企業事實上都是各自為政,并不構成綿密的關聯貿易。所以,集聚效應不明顯。再次,園區向地產項目傾斜,支持產業整體發展的措施卻嫌不足。
三、河北省動漫產業的發展對策
1.建構培育動漫文化的長效機制,拉動社會動漫欣賞和消費需求
建構培育動漫文化的長效機制已經成為省內業界、學界有識之士的共識。但是,培育動漫文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需要專門的組織和機構運作,需要建立制度性、持續性和有效性的體制。現在,河北省基本上具備了這些條件。首先,全省動漫文化管理、教育、傳播機構齊全,它們以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傳播動漫知識,對受眾實施教育。其次,河北省2006年成立了石家莊動漫協會,新近又組建了文廣新局。我們可以考慮由其中一家單位牽頭,協調和籌劃上述管理、教育、傳播部門的活動,形成聯動機制,普及推廣動漫文化,培育市場環境,增強動漫產業的發展后勁。
2.明確定位,形成區域特色
政府在新興文化產業發展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政策法規制定、重大戰略規劃這些關乎宏觀調控的問題,必須依靠政府組織多方力量共同解決。省委、省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和研究機構要善于把握時機,通過科學、嚴密地論證確立動漫產業發展思路,克服當前的盲目傾向。首先,政府應對本省動漫產業的發展予以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其次,還要制定出詳細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嚴格執行和落實。
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企業競爭優勢分為兩個層次:低層次是“低成本競爭優勢”;高層次是“產品差異性競爭優勢”。經過4、5年的探索,到2011年,河北省動漫產業的整體布局基本形成,區域優勢和競爭優勢漸露端倪,動慢教育和培訓、衍生產品交易和渠道經營平臺、動慢會展等從動漫產業的鏈條上脫穎而出。所以,牢牢抓住競爭優勢,做大做強動慢教育和培訓、衍生產品交易和渠道經營平臺、動慢會展項目,打造河北省動漫產業的品牌,才能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3.圍繞集聚效應,建設和經營管理動漫產業園區
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收益,可以對區域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重構價值。但是,正如波特所言:“國家環境形成的產業集群同時具有正反兩面效果。應用得當,它會成為經濟升級的動力,產業集群也會擴大和加深,應用不當的效果則剛好相反”。因此,政府應該確定動漫產業集聚的現實機會,發掘和凸顯本省動漫產業的積聚和成長能力。
打破預設發展綱要的習慣做法,首先考察動漫產業園區的可發展條件,針對動漫產業的市場狀況、市場結構和市場潛力,分析相關數據,制定產業和商業運營方案,采取謹慎態度審批設園的立項申請,使各種措施有利于評審公共資源的合理運用,減少錯誤配置投資的風險。
另外,園區應制定清晰的落戶條件,并區分不同性質和狀況的企業制定若干扶持政策。把優化產業結構和具輻射效能的核心企業,具備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以及急需扶持的小企業和個體企業納入園區。并根據它們不同發展階段提供相應支持。定期就園區整體效益和企業效益進行評估,借此評估園區產業布局的實效。
總之,動漫文化產業園區應該是一種孵化器,在區內提供有利于開發創意、有利于創新的技術和商業環境。同時,落戶園區的企業經過發展后能夠產生輻射效益和溢出效益,對全省動漫產業起到顯著的帶動作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在高等學校開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研究活動”資助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祁述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何坦野.解讀杭州動漫文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3]馮文、孫立軍編.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4]譚玲、殷俊編著.動漫產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5][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2.
一、確立地理教學評價體系在中考中應有的地位
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中,中考不考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在中考中將地理學科作為必考科目,與語文、英語同等對待,作為中考大綱內容必不可少的檢測內容,地理教學才能得到根本轉變,學校地理教學計劃才會具體落實,課時數才會得到根本保證,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就會發生根本轉變,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根本提高,進而調動廣大師生學習研究地理知識積極性和主動性,地理教學從此就會步入正常軌道,恢復地理教學在初中階段應有的地位,保證地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授課技能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各地區在組織好現任教師師資培訓工作的同時,更注重地理教師資格認定的審核,確保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重點提高新教材的授課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和試驗,實踐活動的能力,使地理教師的教學觀念符合時代的要求。首先,培養教師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傳授能力,確立將科學探索精神、科學價值觀融為一體的思想。把傳授知識、進行技能訓練當作地理教學的基本宗旨,注重地理思維訓練與地理科學觀念的培養與滲透,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強調學生的主導作用,樹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或向導,教服從于學”的觀念。徹底改變教師滿足于向學生灌輸現成結論的思想,確保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再次,確立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的觀念,“建立以人為本的新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現實教育人性化和教育個性化,已經成為當代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普遍趨勢。”學生個性千差萬別,要求教師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多樣化而不是統一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
三、注重課堂內外教學實踐的統一
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所以地理課的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必須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身邊的地理事物,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然后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又如調查當地的主要資源,列舉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并撰寫簡要報告,也可以圍繞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如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新農村建設等開展地理調查,提出合理建議,查閱以前的鄉土地圖,討論家鄉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特產,并以適當形式展示討論結果,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統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
在教學設備方面要滿足教材內容和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有他自身的綜合性、空間性和區域性的特點,初中地理要求使學生獲得地球、地圖的初步知識,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包括鄉土地理)的基礎知識,而這些知識的獲得,直觀教學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構建學生的空間概念。因此學校必需增添一些硬件設備,例如:地球儀、地形標本、教學圖等多媒體教室配套的投影、幻燈、錄像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尤其是多媒體教室,電子網絡備課室等投入刻不容緩。
五、建立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