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7: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會主義文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所以,文化強國的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是繁榮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當代中國進入了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進一步繁榮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經之路。建國六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黨的十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同時,中央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的提出,充分考慮到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是不斷滿足人們多樣化文化消費需求,同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當前,面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新變化以及國際矛盾在文化上的體現與挑戰,我們黨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這對于我國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有助于增強國家“軟實力”。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前國際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國家的強弱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政治實力,還要綜合考慮其文化實力、民族凝聚力、國家影響力等各個方面。中華文明是以文化立基的。自古以來,尤其是漢唐盛世,中國的世界形象就是文化之國。文化決定軟實力,軟實力既是對硬實力的補充,更是硬實力的支撐力。歷史和傳統要求我們重視文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急切呼喚文化建設。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新情況下,國際社會發生的各種變動、各種信息已經可以通過扁平、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即時傳到我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發展多樣性的同時,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有效應對全球發展面臨的挑戰,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第三,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人民至上”是我們黨治國施政的重要理論,文化建設亦然如此。在物質財富不斷豐裕的今天,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在文化生產力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思考。環顧全球,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很多挑戰。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全球經濟治理出現新變革。我們要抓住時展脈搏,跟上文化發展的腳步,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措施,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一)努力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綜合國力
首先,增強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一盤散沙的民族和國家是沒有國際地位的,一個沒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國家是沒有文化軟實力的,也不會被人尊敬的。所有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文化的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使得中華民族以一個具有強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要著重加強我國文化的創造力和吸引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大力推進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特點,審美情趣、欣賞習慣、評價標準等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在內容上、形式上進行積極探索和大膽創造。切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吸引力。在了解世界文化發展特點的同時,充分挖掘我國歷史文化寶庫,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增強文化的表現力,使我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使之產生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樣式展現在當代人面前。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文化建設的全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大貢獻。十報告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是針對我國發展的歷史階段和當下實際提出的具體目標,符合社會前進方向與民眾期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思想體系的基礎上,吸收幾千年傳統文明成果和一切人類優秀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社會共識和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理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我們明白,沒有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規范,“文化強國”就根本無從談起。在當前中國社會急劇轉型時期,人民的信念也在發生轉變:從注重理想向強調實際轉變;從注重集體向強調個人轉變;從注重義務向強調權利轉變……如何進一步提煉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當前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徹到建設文化強國的全過程中,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二00八年奧運會、殘奧會和二0一0年世博會。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檔案就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把各個時代的社會存在與發展進程如實記載下來,客觀真實地保存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自然,以及官方、企業、民間等重大事件,成為維系和促進人類社會歷史文明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文化財富,從而成為文化的源泉,歷史文化的精髓,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體的寶貴的歷史遺產。檔案對保持文化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重要的意義,對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檔案的文化保存作用
檔案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原始記錄,其內容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歷史原貌,是維護國家、集體、個人權益的重要法律信證。檔案真實記錄了人類文化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是人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歷史文明的原始記錄,是國家發展的歷史記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存好檔案,才能為人類社會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文化建設和發展才能源遠流長。世代形成的檔案資源,清晰地保存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萌芽、產生、發展、演化、成熟的全過程。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各民族產生形成的古代文明與傳統文化通過檔案文獻世代相傳,在歷史的積累、保護和傳承過程中,匯集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正是由于這些珍貴歷史檔案的存在,才能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痕跡與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得以延續與保存?,F今,檔案文獻在承載保護科技成果、社會信息與民族文化等方面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載錄人類發展歷史,保護、繼承與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檔案在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錄、積累、保護和傳播方面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2.檔案的文化傳播作用
人類文化的代代相傳有賴于對歸檔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社會文明的維持與聯系,源源不斷的人類文明的傳播可以延續數千年,這種社會文明傳播很大程度上是與檔案密不可分的。古往今來,檔案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因為它是不同歷史階段文化的主要傳承載體。檔案自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它不僅具有貯存、積累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時也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檔案是貯存和傳播知識的一種形式。將檔案貯存知識的功能與傳播知識的功能并列,已經成為檔案界的共識。即使在有著眾多文化傳播媒介的今天,檔案也仍然憑借其原始性、真實性、權威性,以及其參考憑證價值而具有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圖書等其他傳播媒介所沒有的優勢,是其它媒介無可替代的。
3.檔案的文化教育作用
檔案的文化教育作用是指在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以檔案信息服務的方式,參與經濟和文化建設活動,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的一種重要社會職能。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例,檔案的精神文化教育就是以豐富翔實的檔案資源為依據,發展科學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國民科學素質以及人們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檔案中記載了人們各項活動的知識和信息,通過對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人們可能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既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信息,又可以得到精神的熏陶和激勵??梢栽诓恢挥X中讓人們受到教育和啟迪。
4.檔案的文化借鑒作用
檔案記述和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特有的歷史過程,記載了文化建設的不同歷史發展,可為當今文化建設提供經驗和教訓,具有較大的歷史借鑒作用。從內容來看,檔案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哲學、民族、文學、藝術、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是一個多層次的領域,也形成多層次的文化研究體系,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文檔案資源豐富,并且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各地保管的大量有地方特色的檔案史料可為文化建設起到充分的借鑒作用。檔案作為歷史文化的“原生態”記錄,在保護、繼承和發展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檔案部門保存的豐富的文化典籍,了解到前人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也可以了解到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和悠久曲折的歷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檔案的文化憑證作用
檔案是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載錄的是人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教育、衛生和宗教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原始信息,其內容如實地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與國家建設各個領域的真實狀況,是國家信息資源最原始、最核心的構成部分,在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檔案作為人類社會文化活動的原始記錄,真實地再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在歷史變遷中能夠起到獨特的文化憑證作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各個時代創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檔案就是它的記錄和見證,匯成整個人類的文化遺產,檔案的這種獨特文化功能得到世界文化發展史的充分印證。由于檔案在民族文化傳承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化憑證作用,所以年代越久的檔案,其文化價值越大,也越為世人所珍視。檔案記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為文化建設提供各種歷史線索,可作為某些文化建設的直接或間接的依據,從這種意義上說,檔案管理是文化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化建設與檔案有著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聯系。
參考文獻:
[1]辭海(編印本.1989年版)第1731.
[2]孔凡岳,鄒家煒。論檔案與社會〔J〕檔案與社會1993(1)
[3]馬素萍.論檔案管理的原則[J].檔案學通訊,2005,2.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旋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揮著導向和示范作用,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來源:文章屋網 )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廊坊城市文化建設的實現路徑
1.1農村經濟基礎薄弱
經濟基礎直接決定著農村文化建設的水平,由于目前我國農村經濟基礎仍處于薄弱階段,這樣就延緩了農村文化建設的腳步,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序有夠,受經濟條件制約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呈嚴重不足的狀態,使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得不到保證,自然也就不能培養出先進和文化人才,勢必會阻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的發展。
1.2文化教育落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也在不斷進步,先進文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根本,為新農村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先進文化教育包括先進科技教育、先進文藝教育和先進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內容。而目前,我國文化教育普通存在落后的現象,而且還存在很多不良文化習慣,為了樹立科學的良好風尚,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先進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1.3農村教育有待提高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國家十分重視農村教育,對于農村教育提出了相關政策作為保障,使農村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對于城市教育而言,由于農村教育結構發展不平衡,使農村教育處于滯后狀態,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仍也較低,從師資力量、教育政策、教育質量、政府支持等各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1.4地方政府不夠重視
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縮短城鄉經濟間的距離,農村經濟發展呈穩步上升趨勢,但城鄉經濟仍存在較大的反差,這也是導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滯后的根本所在。而且地方政府過于重視農村經濟建設而忽略了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建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自然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也會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關系因素。
2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途徑
2.1加大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穩定發展,需要通過多渠道建立和完善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機制,這樣可以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在進行統籌城鄉規劃時,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加大對農村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由于各地區農村文化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對于公共設施的投入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根據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建立合理的分配標準,使農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由于不同地區農村發展方向不同,農民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需求也不同,地方政府要能夠根據所在區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到營利性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地方政府還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各界有能力的企業、團體和個人積極參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以拓寬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籌資渠道,如社會捐贈、村社集資等;通過多種形式來扶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如政策扶持、民辦公助、鼓勵農民自辦文化活動等,要將農民群眾視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面向農民積極開展各種文化經營活動,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民間職業劇團的發展,支持農民群眾自行組織、自籌資金、自我管理興辦劇團、書社等個體組織,并引導文化專業戶以聯合地方式走向市場,從而取得更大的發展。要不斷完善面向縣、鄉、村、戶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圖書館、文化站和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場所的規范化建設,并逐漸形成網絡化布局,擴大網絡和有線電視的覆蓋面,使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受空間和時間約束,加大城市文化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輻射力度;通過合理的整合文化資源實現功能多樣化和效益最大化,通過對鄉鎮文化資源的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對分散閑置資源進行重組整合以進一步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在我國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個民族之間、地區之間的文化聯系和交流日益增多。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的結合也日益緊密,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尺度之一。當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主流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一、什么是社會主義主流文化
任何一個社會的文化都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分,沒有一個社會能夠例外。主流文化就是在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或能夠在諸多文化中起到主導地位,并能整合和引領其他文化的文化。在當今社會,我國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就是以為指導,吸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遺產的、具有先進性并體現時代精神,為人民服務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包括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同時也更加集中、簡潔地表達了我國當今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科學內涵。
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
構建和諧社會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使先進文化占據社會文化的主導地位,成為主流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精神支持、道德基礎和文化條件。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突出表現其人本性,先進性和時代性。先進的主流文化是先進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推動什么樣的文化建設反映了一個政黨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以先進主流文化為指導。確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文化方向:要發展和諧文化,確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思想基礎。從而確立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
三、堅持主流文化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當今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典型特征是我國正面臨著“全球化背景下的轉型”。這一特征使得我國在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現狀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次序的重建》一書中指出,中國的崛起將“在21世紀初給世界的穩定造成巨大的壓力”,將中華文明看做“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競爭者”。足以說明中華巨大的精神內涵和發展潛力。中國的崛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漢語也成了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工具。貼在巴黎街頭的一則醒目的海報這樣寫著:“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內的機會和財富?!敝袊幕呀涀呦蛉颉H欢袊]有與之相適應的完善體系。比如在兒童語言教育方面,所謂的“雙語”教育正在打壓、矮化漢語教育,更有甚者某些地方教委竟然明令禁止幼兒園推行幼兒識字教學。數典忘祖、破壞民族文化傳承的舉動在復興本土文明、珍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民族信念的大潮前,多么愚昧可怕!民族的復興首先是文化的復興,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不理解我們的文字,談不上教育進步,更談不上發揚民族精神!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就需要構建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并堅持其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四、科學發展社會主義主流文化
中國文化的缺失導致西方文化日益侵蝕,我們所經歷的種種困境無不在呼喚中國文化的崛起,中國主流文化的崛起!但如何科學發展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呢?
首先要堅持以為指導核心,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靈魂。只有堅持貫徹指導思想的指導地位,才能保證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科學性與先進性。以馬列主義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的延續,又是中國化在意識形態領域占主導地位的結果。貫徹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文化改革,注重法制、效率、公平,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主旋律。
其次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本土文化,發揚民族精神。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由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積淀而成的。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支撐,而一味地鼓動崇尚“崇洋之風”,那這個民族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而喪失了靈魂的民族必然會日漸衰亡,走向沒落??倳浽赋?,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再次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占領網絡陣地。網絡社會作為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一種延伸,形成了“虛擬世界”中多種文化并融交錯的格局。在網絡文化空間中,從直接涉及社會文化價值層面的高層次的理論論戰到低層次“娛樂至死”的消費文化甚至黃、毒、賭等丑惡社會現象,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通過建立和完善政府網站開展優質的政府公眾信息服務,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組織優秀的傳統文化信息資源上網,把中國博大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當代文化成果轉制成數字化的包括中文和外文界面的信息文化產品,拓展先進文化信息的輻射空間,提高中華文明在互聯網上的文化地位。
關鍵詞: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網絡文化;建設;探究
一、網絡文化以及社會主義環境下意識形態的概述
針對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建設受到網絡文化怎樣的影響進行探究之前,首先需要分別對網絡文化以及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建設內容進行充分的認知,在這之中主要有:網絡文化主要內涵以及其獨特特征;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主要內涵以及其獨特功能以及在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建設主要的內容等。
(一)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的概念
有很多方面,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更加側重網絡技術來對其內在文化進行闡述,還有一些側重大眾文化的視角來對其內在文化進行解讀。在廣義上,網絡文化不但包括在物質層面上的網絡技術和網絡所帶來的人們在工作、娛樂等不同方面形成的方式上的影響;同時還包括在精神層面上與網絡生存相關的政治、道德、心理等不同的意識形態以及非意識形態上形成的文化;相對的,在狹義上網絡文化指的則是將網絡物質上的創造作為其基礎所形成的網絡精神。
(二)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
1.主要內涵現代社會是一個政治結構、社會意識結構以及經濟結構所組成的完整有機體,其中意識形態屬于是在社會意識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什么階級的社會環境下都可能會形成自身獨特的一個意識形態,它是在一定的階級社會當中能夠非常系統地將經濟基礎以及政治制度進行反映的所謂“上層建筑”,表現形式具備強烈的多樣性,其中包括哲學、法律、社會等不同的方面。
2.主要功能
首先是其價值導向方面的功能,它像是旗幟一樣對人們思想以及行為進行著引導,針對一些與社會政治的目標相互符合的價值觀念要隨時進行宣揚,但是針對一些與社會理想相偏離的則需要及時地阻止,為了能夠切實地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以及穩步地推進政治目標,在社會主義指引下建設意識形態需要將黨的行動綱領以及指南化作社會整體發展的主要方向,針對一些不協調的現象要及時進行管理,防止其進一步滲透甚至是蔓延。其二,是教化辯護功能,意識形態一旦出現,就需要向人們進行思想的傳播,讓政治觀念以及價值觀念在短時間內被社會成員所接受并認可,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就會逐漸地成為人們對社會進行認知以及在社會當中行動的主要標尺,達到了對人的教化目的。其三,是引導文化發展,意識形態屬于是文化內核,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社會環境當中,無論是任何文化都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統治階級的思想所影響,所以建設意識形態始終是社會文化核心的部分,它起到引導社會文化的整體發展的作用。
(三)在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建設主要的內容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意識形態,其形成后,為了能夠保證它可以發揮功能,都要面臨理論基礎的繼續豐富以及發展,還有怎樣才能夠借助這種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以及社會領導階級的頭腦進行武裝。在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的建設,這不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同時還是一個具有極高挑戰性的課題。了解在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可以摸清在社會主義環境下進行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規律,并且這也是在網絡文化的視角下強化意識形態的建設對策主要的前提。
1.黨政意識形態的建設所謂黨政意識形態指的是在一個政黨正式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執政黨之后,它所代表的階層以及集團所具備的意志開始逐漸上升成國家的整體意志,繼而借助領導來落實政黨的綱領以及價值取向等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主義環境下建設意識形態,最主要的核心內容就是是否可以充分地發揮政黨意識形態所具備的主導作用。
2.建設文化軟實力在社會生活當中,文化是一種精神創造的結果,它和社會發展是相伴而行的,而且還會呈現出不斷的豐富以及完善。人類文化發展始終和社會進步相關,這也是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也是文化發展普遍的規律。盡管每個時期都擁有不同的文化表現方式,不過基本上都會擁有一個主流的特征,也就是會呈現出時代的特色。建設具備中國特色的文化,是引導人民群眾把握正確的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同時也會讓人民群眾認識到國家的發展以及民族命運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
3.建設思想道德意識形態屬于系統化以及理論化的一種思想體系,并不是零散且具體的觀念,它是來自現實當中,并且進行了適當的升華之后形成的。任何意識形態在上升成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后,統治階級試圖穩定統治地位,會不斷地嘗試將自身的思想傳遞給群眾。思想道德以及價值觀念都是意識形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意識形態的整體結構當中也是基礎性的內容。
4.建設政治文明在社會主義進行文明建設的過程當中政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它和意識形態的建設呈現出非常密切的聯系。它的情況是否良好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產生直接的影響。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提升政黨意識形態的建設能力,穩固政黨執政的基礎,也是建設意識形態非常根本的渠道之一。
二、網絡文化對我國在社會主義環境下意識形態建設的影響
網絡文化的形成通過一種全新的物質載體模式,在給我國的社會主義背景下建設意識形態的工作帶來新機遇的基礎上,對建設意識形態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可以強化社會主義背景下發展出的意識形態所具備的吸引力
網絡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像以及動畫等多媒體方式來表達包含著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意識形態主要內容就能夠讓它顯得非常形象且生動逼真,尤其是如今不斷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可以借助它來在網絡上展示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令觀者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切身體驗的同時,就可以對其有一個非常全面的認知了,這在觀者心中形成的鮮明印象是大部分的傳統媒介都無法超越的。而且它還可以把枯燥內容變得更加活潑,觀者可以在輕松的氛圍當中掌握這些內容。
(二)可以強化社會主義環境下意識形態形成的影響力
當前網絡文化能夠非常顯著地提升社會主義環境下意識形態所形成的影響力,其一,網絡當中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媒介下的單方向傳播,也不是教育人員與被教育人員之間進行的簡單的灌輸,它已經逐漸轉變成了一對多甚至多對多這種全新的討論以及交流的模式,具有非常豐富的交互性特征。在互聯網當中傳播意識形態,傳播人員以及接受人員都能夠展開具有高度的互動性以及自由性的溝通方式,它可以很好地指引人們從傳統被動接受灌輸教育轉向主動地區參與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讓傳播者接受傳播的內容。另外,目前在互聯網當中出現的各種論壇和博客都給人們提供了很多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言論的途徑以及適當的空間。不管是什么社會角色上的人都能夠在互聯網當中參與信息交流以及討論,這種形式讓社會主義環境下的社會意識形態宣傳能夠深入人心,實現更大的影響力。
(三)可以對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主要內容進行一定的豐富
在人類社會當中,前進的主要動力就是文化之間的交流,網絡文化交流也終會帶動意識形態去借鑒以及吸收人類悠久歷史的文明成果,并且在這一過程當中對自我進行豐富和完善,而這也正是因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而形成的信息交流以及合作格局所帶來的。網絡文化是人類社會當中一種全新的文化形式,它帶來了文化交流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小的時空障礙,還消除了人與人之間所具備的生理障礙,尤其是它所帶來的普遍性以及平等性,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交流的體系。除此之外,人類交往如果還需要在物質層面停留并且需要在物質利益的層面上相互需求的話,我們就可以認為網絡文化出現是能夠讓這種交往逐漸轉向精神層面的。所以總的來說,和這種交往體系的出現以及擴展相伴的必然是不同的而文化交流以及合作,它也是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形成融合以及發展的過程。網絡,不但讓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流變成了可能,同時還讓這種文化交流逐漸提升到了信息化以及更加高度的知識化水平上,進而讓網絡文化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境界以及層次,帶來了文化交流的新狀態,為社會主義環境下發展的意識形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韓為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若干關系研究.西北農林大學學報(哲學1社會科學版),2011(7):76-80.
[2]董冀忠.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關鍵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對策;思路
21世紀是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網絡用戶數量直線上升,網絡已經與生活密不可分。為了通過網絡引導教育人民,就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體系,健全網絡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網絡機制,教育網絡用戶規范地使用互聯網,并且要充分認識到建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的重要性。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的的發展,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在網絡的應用過程中,利弊共存,它在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犯罪的工具,導致違法犯罪事件發生,這就要健全網絡管理制度。一個國家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個國家的文化就需要世界認同。由于網絡是我國從外引進的,到今天為止,還在應用一些國外的網絡設備,這抑制了我國網絡文化的發展,為了避免其他國家通過互聯網沖擊我國的文化體系,我們必須盡快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體系。如今,每種思潮都必須依靠網絡這個最大的信息載體才能達到影響社會的目的。網絡具有包容性,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齊,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洞察了網絡的特性,就利用網絡傳播消極的信息,錯誤地引導網民,影響網民的思想,使其做出逾越道德規范甚至是法律規范的事。
2.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
網絡是一種載體,傳播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簡而言之,互聯網就是信息織成的網,其上每一個點都是信息傳播的源頭,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傳播者。互聯網的出現沖擊著傳統的傳播方式、管理結構、社會結構。在網絡用戶日益增多的今天,利益與風險并存,為創造和諧的網絡環境,有正確的網絡文化發展方向,建立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2.1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如今,網絡違法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對個人甚至是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要有效避免這樣的損失,需要法律的介入。法律是一種專門制定的、具有強制性的維權工具,適用于網絡的法律被稱為網絡法,這是一種新興的法律制度。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制度。法律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頒布,但是網絡立法時機根本無法預測,為此,法律必須與網絡相互融合,這樣才能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網絡是虛擬的,也是瞬息萬變的,不能堅持傳統的立法模式,要探索網絡發展的方向,適度提前立法。在立法保護網絡用戶合法權益的同時,還要保證他們可以自由地使用網絡,要實現這兩者的統一。網絡聯通全世界,沒有國界區域限制,但是法律是有地域限制性的,在建立網絡法律制度時,必須化解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2.2建立健全的網絡文化建設機制。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僅靠法律保障是不夠的,還要建立相關的機制,注重網絡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應用。為此,要創建一批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網站,將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讓中國影響世界。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減輕負面文化信息帶來的危害,在不同層次建立安全預警,分析各種網絡信息的影響與危害,有需要時,采取相應措施積極應對,將危害降到最低。目前,我國還依賴著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技術,這對我國網絡文化發展極其不利。研究、開發網絡技術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的重點之一。
2.3把握互聯網發展中的機遇。目前,互聯網的標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中國真正開始使用網絡的時間并不長久,雖然我國在互聯網標準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是仍然處于劣勢。為此,我們必須深入分析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抓住機遇,投入資金,爭取在互聯網的發展中占據有利地位。
2.4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必須制定完備的管理制度,積極地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注重輿論的引導,控制輿論,使其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開發網絡文化建設的相關項目,掌握網絡文化建設的主導權。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者的管理,定期培訓,打造出一支素質過硬的隊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保駕護航。根據目前的網絡狀況,依法、科學、有效地管理,創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3.總結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網絡的應用利弊共存,在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我國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真正做到網絡文化獨立。抓住互聯網發展中的機遇,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即將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成美,婁耀雄,楊春陽,劉桂珍,徐明偉,曾會明,孫江波,易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強國對策建議[J].中國廣播,2013,05:8-13.
關鍵詞:
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內涵;重要性
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廉政文化,促進廉政文化建設進程的發展,是增強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需要,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展開的現實需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也是通過這一方式來實現。因此,必須從黨和國家的興衰榮辱出發,意識到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反腐敗都中的現實意義。
一廉政建設的內涵
基于現代社會廉政的特點和內涵,“廉政”所涉及的內在要素包括以下四點:第一,“廉正”,就是政府和官員在履行公務和處理問題時,秉承公正、公平、廉潔的態度,不貪贓枉法,不行賄受賄,做到清正廉明;第二,“廉樸”,即為政府和官員盡可能少向人民索取,而多對人民作出奉獻;第三,“廉節”,又稱為廉德,就是政府和官員在國家管理活動中以及對社會公共事務相關活動進行處理中,秉承清廉無私的節操和品德;第四,“廉制”,即為廉政相關的制度?;诹膬热?,其建設包含以下四點內涵:第一,針對“政局”層面來說,必須創造公正廉明的政治環境;第二,針對“政制”層面來說,必須健全廉潔高效的政治和法律制度體系;第三,針對“政策”層面來說,必須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定措施保證政治清明,充分獲取人民的信任;第四,針對“政德”層面來說,各級官吏必須形成廉潔奉公的官德,不貪不的私德,成為人民的榜樣。換言之,“廉政建設”即為公正廉明的政制、政局、政德、政策和諧統一的過程,以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受國家委任從事國家公務的人員未主體,主觀層面上未產生的思想,客觀上未產生濫用權力和利用公職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二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增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感染力和說服力的重要實踐
經過實踐驗證可知,內在文化和廉政實踐是相一致的。廉政文化旨在將一種精神和理念傳達出去,經過培養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端正黨員干部的執政理念,形成正確的人生信仰,從而形成黨員干部的道德觀念準繩,規范其行為,養成廉潔奉公的習慣,提高開展廉政行為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廉政文化范圍逐漸拓寬后,有利于對整個社會產生極大輻射作用,針對微觀方面來說,有利于社會公眾進一步了解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反腐敗工作;針對宏觀方面來說,對我國先進文化發展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廉政文化的特點表現為社會性,這主要是因為其形成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實踐過程中,對社會輻射作用較大。只要形成一定的廉政文化之后,它所涉及的價值觀念、精神理念和道德準則將會在社會中普遍傳播,提供一定的外部條件,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開展,進一步推進反腐敗工作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新興媒介工具,可以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發揮電視、廣播、雜志以及文學藝術的作用,大力宣傳主旋律,籠絡人心,有利于社會成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進而促進從政人員形成正確的權力觀,豐富自身服務于人民的思想。
(三)促進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行為的重要舉措
黨風廉政建設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必須充分發揮各種因素的政治合力,其中一種強有力的無形力量即為廉政文化。它是一種非正式控制的途徑,盡管未明確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然而經過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的價值觀念對人們思想行為進行控制和約束,能對人們的行為舉止進行規范。一旦違背觀念的價值準則,就會發揮出廉政文化軟性控制的價值,自覺改善自身行為,從而促使黨員干部廉潔自律。
(四)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則這個民族也將不復存在,一項沒有文化的事業,這項事業也難以長存。而反腐敗斗爭若缺乏科學的文化觀念進行指導,則其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可能存在錯誤。從眾多實踐經驗可知,腐敗文化和先進文化勢不兩立,反腐敗的難度較大,集中體現在其具有代表性的保守、迷信、頹廢、庸俗等不良思想將直接阻礙社會進步文化的傳播。西方文化中一些落后的價值和思想觀念,傳統文化中的“官本位”、“家長制”、“人身依附”等落后文化,市場經濟中交換、競爭、求利等不良文化思想,都使得反腐敗斗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在此形勢下,若不能正面直擊文化糟粕,正確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將使得反腐敗工作難上加難。一方面要對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必須將廉政文化思想根植于黨員干部的內心,從根源上杜絕腐敗行為。
三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法律懲罰機制
為避免腐敗行為的產生,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首先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等權利機關必須承擔行使權力的職責。針對承擔責任的層面,有效監督和制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建立健全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建立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和投訴機制。建立完善的國有資本投資決策和項目法人約束機制,建立相應重大投資項目論證制和決策追究制。加大監督審計的力度,循序漸進實行效益審計,針對部分核心領域、部門、資金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切實依法履行審計公告制度。實現監察、審計機關監督的獨立性,依照法律的要求對拒不執行監督決定的機關和責任人員追究責任。完善上述制度,有利于有效防治經濟領域的腐敗范圍行為,保證監督審計產生良好的效果。
(二)以人為本的觀念
社會是由一個個作為人的個體組成的,人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反復倡廉,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統一。反腐倡廉必須以宣傳教育作為核心,不斷提高其宣傳教育的親和力,能得到黨員干部的認可,提高他們自覺遵守法律、紀律的自覺性,轉變外在強制為內在自覺,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杜絕腐敗行為,而是要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利,珍重自我人格而在心中埋下廉潔自律的種子。在對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和整頓紀律時,必須切實保護黨員干部的人身權利,尊重其人格,并且要將懲處和保護關系協調好,為改革者創造支撐條件,對失足者進行教育和幫助,對腐敗者嚴懲不貸,激發黨員干部的熱情,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三)加強道德建設
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度,促進該價值觀受到社會的認同,并形成社會準則。因材施教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結合社會群體的的特點和文化基礎,針對各個地區的實際,有秩序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的學習教育,以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指導,幫助人們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達成社會共識。重點培養領導干部隊伍的政治道德,樹立社會模范典型。領導干部隊伍必須以為人民做出的貢獻作為政績的評價標準,經受人民和歷史的檢驗,以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黨員干部必須將人民賦予的權力謹記在心,把自己作為人民的公仆,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脫離人民而存在。必須端正選人用人的標準,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積極開展對青少年道德品質的教育,培養優秀的廉政文化建設繼承人。祖國終將是青少年的,必須加強青少年道德素質建設,為社會道德水平的整體提升奠定基礎。在學校教育中要全面培養青少年道德品質,在各門學科中也要貫穿道德品行的培養。積極培養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識,樹立愛國主義情操,提高青少年的優良道德品質。在青少年間要積極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強化文化道德教育,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樹立民族道德信仰。
(四)完善和強化監督機制
曾經說道,只有民主才能幫助中國擺脫的命運,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政府應該受到人民的監督,才能不懈怠。唯有人人肩負起責任,才能維護國家的興盛。由于領導干部獨斷專行,破壞了民主集中制,才滋生了腐敗的溫床。所以,就此來看,各種暗箱操作和不透明的工作現象才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國家、黨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也只有從源頭上徹底消除獨斷專行才能避免腐敗現象的產生,要積極發揮民主的作用,讓各種工作的開展都掌握在人民手中,由人民監督。對于當前監督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可作出以下努力:保證監督主體到位,對客體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加大監督力度,強化監督權力運行過程、主體行為以及運行結果。唯有如此,濫用權力的行為才能被有效遏制,避免滋生行為。
(五)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端正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在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必須以“為民、務實、清廉”作為工作作風,堅持走群眾路線。為民就是領導干部從政的價值體現。必須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謀福祉,解決人民的困難和問題。務實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必須以此作為工作作風。尊重實際,從現實出發,防止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產生。敢于直面困難和問題,承擔重大的責任。清廉,即為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也對領導干部執政形象提出的基本要求。堅持走群眾路線,重視養成優良的工作作風,關于黨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積極創造廉潔的社會環境。廉政建設一直以來就是工作的難點和重點,為避免濫用權力、防止腐敗行為,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持,籠絡人心,增加民眾基礎。黨和政府必須在廉政文化建設中擴大群眾基礎,吸引優秀的人才,以廉政文化指導、激勵、約束人們的行為,發揮其凝聚作用,減少監督腐敗行為的成本,實現高效廉政建設,使公職人員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唯有全體黨員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有效建設廉政文化,若缺乏黨員干部的參與和幫助,則無法開展該項工作。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全面拓展廉政文化覆蓋的范圍,在全體黨員干部的心中深深植入廉政文化的思想。
作者:李蘭英 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