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7: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軌道交通由于具有快速、環保、運能大等特點,已成為各大城市發展公共交通優先考慮的項目。據統計,我國現有2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地鐵等軌道交通項目,在建線路總長度超過390公里,有1500公里線路正在規劃建設中。軌道交通在給人們帶來便捷舒適的同時,也面臨著由于人、車輛、機電以及社會災害等因素而導致的安全問題。
軌道交通的安全性,對城市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有必要從經濟學角度對軌道交通安全問題作出一些思考。
1軌道交通安全的“公共產品”特性思考
“公共產品”是指具有非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產品。非競爭性是指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就是同一單位的公共產品可以供許多人共同消費,某些人對該產品的享用,并不影響他人的享用;排他性是指公共產品一旦提供給公眾,不論何人都可以享用,任何人不得加以排斥。
安全屬于社會秩序的范疇,是對人、對財產、對環境保護類的無形產品。軌道交通安全具有“公共產品特性”,表現在消費上不具有排他性,不會因一些人的“消費”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但是,會因某個人或某一些人的不安全行為而導致安全這一公共產品的隱性短缺或顯性短缺。例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在沒有形成事故以前,個人是“免費”消費著他人所制造的“安全”這一產品。但若個別人不遵守安全規程甚至違法犯罪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將會危及無辜,不僅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同時會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例如,今年7月份英國倫敦地鐵爆炸;1995年3月日本東京地鐵毒氣;2003年2月韓國大邱地鐵縱火;2004年2月莫斯科地鐵爆炸、大火等案件,傷亡慘重,損失、影響巨大。
地鐵公司作為企業,其力量畢竟有限,不可能無限制地承擔這類公共安全的社會責任。市場取向的改革帶來了發展和繁榮已被實踐證明,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公共產品的特性導致市場失靈,使政府調節成為必要。關系到社會整體利益的公共交通安全問題,單個企業無力承擔起全部義務,政府應當作為公共產品來供給。
公共產品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公共產品是指政府通過微觀參與提供生產性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的投資與建設可由政府部門負責,授權地鐵運營公司以經營權,并將基礎設施以租賃形式租賃給地鐵運營公司,象征性地收取租賃費。由于軌道交通安全所具有的公共產品特性,決定了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完成相關任務。國有企業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國家,國家比任何個人更有全局觀念,更關注社會的均衡發展與民眾的利益,能夠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考慮社會效益。相對而言,非國有市場主體往往更注重經濟效益,不愿意為承擔社會責任而承受利益損失。因此,從軌道交通安全所具有的“公共產品”特性出發,經營軌道交通產業一般仍應以國有經濟為主,有條件地允許一部分非國有經濟的介入。
廣義的公共產品除了基礎設施外,還包括立法執法、反恐防暴、公共政策、各項制度安排等。針對地鐵運營中可能發生的災害性事故,需要政府向社會提供防治這些社會性災害的公共產品。為保證軌道交通運行的安全,越來越需要政府提供如公共政策、政府規制等廣義的公共產品。公共政策是政府實施調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為軌道交通各經營主體提供行為規范、基本準則和行動指南,并為廣大乘客制定安全乘車的行為依據。政府規制作為政府的一種治理工具,意味著政府通過制定特定規則約束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也就是要約束因為個人利益最大化動機的過分膨脹而導致他人與社會公眾安全利益受損。
在保證軌道交通安全問題上,政府的作用應當進一步加強,要根據需要和可能不斷推進政策創新,保證公共產品供給的安全性。
2軌道交通安全的生產力特性思考
安全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物態和條件,還是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活動,是通過對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合理組織、控制和調整,以減少事故和降低事故損失,達到人、技術、環境的最佳結合,間接促進了經濟增值的一種活動。安全活動既具有自然屬性,又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下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它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還受到社會生產關系的影響,因此,安全具有生產力的特性。
生產力是生產能滿足人類需要的有用物品的能力。軌道交通安全具有生產力特性,一方面是指它體現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具有一定的社會和經濟屬性,由于軌道交通安全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已成為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軌道交通安全狀況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從一定程度上講,軌道交通安全程度是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
生產力是由人的要素和一系列物的要素結合而成的有機體系,軌道交通安全也是受到人、車輛、機電等人的和物的因素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外軌道交通事故分析證明,這些因素是導致軌道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從人的因素看,既有因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車規則所導致的事故,也有因為工作人員職責疏忽而引發的險性事故。從物的因素看,車輛、軌道、供電、信號等故障都可導致事故的發生。
生產力反映的是人類的勞動能力,生產力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類勞動能力的發展,是人類科學知識、實踐經驗、操作技能和社會結合能力不斷累積和提高的結果,因而人是生產力中的首要因素。
統計表明,幾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與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有關,所以抓運行安全首先要抓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包括法制教育,技術教育,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員牢記“安全第一”的運營準則,任何時候都不能心存僥幸和麻痹大意。
迅速的反應和正確的措施是處理緊急事故和災害的關鍵,只有增強員工對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才能把事故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為了保證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除了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思想教育,還必須進行事故應急處理模擬演練,逐步提高各有關專業和工種工作人員的應變能力、協同配合能力和對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達到鍛煉員工隊伍的目的。
為了提高軌道交通的運營安全和運輸效能,提高生產力水平,還必須抓住其他車輛、軌道、供電、信號設備等一系列物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都直接關聯到列車的安全運行,必須引起建設和運營企業的高度重視,采取相應對策。
生產力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能力的發展,而人的能力的發展又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通過革新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擴展新的勞動對象、提高勞動者素質和促進管理的科學化等多種途徑,被運用于生產過程,形成現實的生產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取決于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取決于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的作用滲透于軌道交通安全的每一個要素,離開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綜合應用,安全運營就不可能得到強有力的保證。首先要用科學技術促進人員素質提高,用科學的理論和正確的思想觀念教育廣大員工,使他們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崗位所需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其次要提高車輛等裝備的科技含量,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運營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采用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統設備,是提高運營系統安全性的重要基礎。現代城市中,地鐵是人流最為密集的公共場所之一,其可靠運行是地鐵安全運營的前提條件。把這些機電設備納入統一的智能化的管理,通過自動化系統對這些設備進行科學高效的監控管理,是確保地鐵內安全的關鍵因素。
3軌道交通安全的資源配置特性思考
滿足人類欲望的物品可分為“自由物品”和“經濟物品”。“自由物品”是指人類無需通過努力就能取用的物品,如陽光、空氣等,它的數量是無限的;“經濟物品”是指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借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相對于人的無窮無盡的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是不足的,稀缺的。從經濟資源稀缺性的事實出發,就產生了資源配置的問題。
軌道交通安全屬于“經濟物品”,它是通過政府、企業、乘客和車輛、軌道、控制系統等一系列因素相結合而生產出來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社會對安全的投入受到客觀經濟水平的限制,它的數量不是無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安全投入下,獲得最大的安全效益?這使軌道交通安全具有了資源配置的特性,即必須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增進軌道交通的安全,實現最優化。
安全資源配置是安全活動與安全產品生產之間的資源配置比例和安全活動各環節之間的資源配置比例問題。可以這樣認為,軌道交通的設計和建設屬于安全產品的生產,而軌道交通的運營則屬于安全活動。
一方面,在一定時期可控資源是一定的,這些資源一部分配置在產品生產上,另一部分配置在安全活動上。產品生產與安全活動之間的資源配置比例決定著生產與安全之間能否協調統一,決定著軌道交通安全所能達到的廣度和深度。所以,在安全資源配置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安全資源配置問題首先要解決多少資源配置在產品生產上、多少配置在安全活動上,安全資源配置應該以最優化作為配置效率的標準,以實現安全產品生產與安全活動的協調統一。
Abstract: the pap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ail traffic should stick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reg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urban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d improv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安全、準時、快捷、舒適、環保等優點,已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途徑。因此,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在我國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卻非常迅速。目前,國內有近三十個城市正在進行或籌建城市軌道交通,我國已迎來了大規模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
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的研究已從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轉向技術與管理等具體領域,工程建設已進入到網絡化、區域化與制式多樣化的新階段。特別是近二十年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實踐,表明我國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初級階段。隨著愈來愈多的城市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今后,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展將會進入到一個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時期。因此,有必要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發展趨勢和管理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有近十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近三十個城市正在進行或籌建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規模和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進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實踐證明,國內在工程建設的許多技術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構法等技術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術接近了國際領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規劃與設計、關鍵技術與設備以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國內尚有一定差距。
1.1在城市軌道交通機械化施工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所使用的盾構隧道掘進機主要靠進口。
1.2在城市軌道交通專用系統設備方面,諸如:通信、信號、AFC等自動控制系統技術水平與國際相比有一定差距。
1.3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系統集成能力不強,缺乏具有對工程項目管理、設計、咨詢、施工、運營進行全過程管理的專業化公司。
1.4在運營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人工較多,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較低。正線每公里運營管理人員接近先進國家的兩倍。
1.5在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創新上國內存在明顯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統研究與開發方面。
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展趨勢
2.1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統籌化
為加強與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建設,國家采取了先批線網規劃再進行項目立項審批的政策,就是從政策上要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統籌規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前提是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這有利于不同交通資源的整合與綜合利用,以充分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建設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形成一個地上、地下統一規劃建設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地面公交之間的接駁換乘產生交通樞紐問題,需要從城市綜合交通系統上綜合規劃與設計,充分考慮地上與地下、長途與短途、高速與低速、汽車與火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立體接駁與平行換乘。目前,國內交通樞紐存在的最嚴重問題就是乘客換乘不方便,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技術與管理方面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設計。
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已開展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系統技術標準與方案、車輛段與停車場、主變電站、聯絡線等綜合規劃方面的專項研究。
2.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區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單中心結構向多中心城鎮區域體系發展的進程中,產生了一種提供由中心城區到郊區城鎮(副中心區)的市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需求,即市域城市軌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軌道交通站間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運營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軌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線路敷設方式上可以多樣化,在系統技術與設備標準上也應適當降低。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在開展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同時,已著手開展市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編制工作,個別城市已啟動了市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2.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裝備國產化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投資規模巨大,而國產化是降低工程投資的重要途徑。車輛與機電設備系統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核心,是確保工程安全、正點運營的關鍵。資料表明:車輛與機電設備系統占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安總投資35%~40%,運營中車輛零部件維修費在運營成本也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車輛與機電設備系統國產化對降低工程造價、節省運營開支具有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 U2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安全管理體系的目標是:使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生產與管理達到預先設定的標準,使事故等級和事故頻率控制在預先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安全管理體系應遵循差異性、明晰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原則。
二、以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尺度來衡量,認為目前軌道交通系統的安全管理工作還存在以下不足:
1、安全與生產脫節
有的生產管理部門和個別員工錯誤地把安全工作看成是領導、安監室、安全員的事,在生產過程中忽視安全工作,造成安全管理與地鐵運營管理脫節。軌道交通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安全管理理所當然是生產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當推行與生產管理同步發展的全面安全管理,即系統安全管理。
2、對安全問題處理不夠全面
在處理問題時,沒有由表及里按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去深入進行分析,不能將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有機聯系在一起、全面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造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此失彼的局面。
3、沒有抓住信息流這一管理核心去指導安全工作,安全管理體制特征仍然是靜態管理
現代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是:安全信息不僅應包括有關重大事故等災害事故的信息、歷史經驗資料,更重要的是應及時把握住運營過程的安全信息,以實現對安全工作的全過程動態控制。
4、“事故處理”仍然是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重心
要完成由“事故處理”型到“事故預測”型的轉變,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真正從事故追查處理轉變到事前安全預測上,還需要一個過程。
三、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體系原理
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體系應由保證系統、控制系統和信息系統構成(見圖1 )。在這3 個系統中,保證系統為整個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證和制度保證,是該體系運行的前提和根本;控制系統是整個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關鍵環節,在整個管理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信息系統是用來進行信息的收集、加工、轉換并利用信息進行預測和控制的,是整個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
四、基于安全信息系統的安全信息管理體系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信息管理機制,同時還要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作為前端支持系統。因此,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之初,就應充分考慮其引起的一些組織機構、管理程序、信息加工處理方式的變化。安全信息系統是安全管理組織的“神經中樞”,信息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動的“大腦”,負責安全信息的響應和動作,指揮、協調人員和部門間的相互關系并統一進程。構造目標的信息流程圖如圖2所示:I 為安全信息獲取階段,I 為安全信息處理階段,H 為安全信息利用和執行反饋階段。要使該體系真正有效地運作,必須強化安全信息采集系統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響應保證體系。
圖2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信息流程圖
1、強化安全信息采集
避免安全信息獲取時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是確保安全信息收集準確、及時的前提條件。安全信息的采集包括采集內容和采集渠道,采集安全信息應注意以下幾點。
2、推行消除隱患的全過程管理
全過程管理的核心是強調對事故隱患進行跟蹤管理,以對隱患的發現、登記、安全整改措施等實行全過程管理,并將其傳送到安全信息中心。對設備實施定期檢查制度,其檢查過程中的安全信息應傳遞到信息中心,并將所得信息納入信息系統備案待查,以指導生產現場正常運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隱患,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
3、建立落實安全信息采集制度
對安全信息的收集除在組織上保證外,更重要的是要給予制度上的保證,需制定一系列信息運行辦法、管理制度、獎懲方案,使每個安全員明確其責任、權力和義務。
4、建立立體的安全信息獲取網絡渠道
為了使安全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處理、存儲等有制度保證,應建立嚴密的縱橫交織的安全信息網。縱向安全信息網是指由企業決策層、職能部門、作業班組組成的多級安全信息網,并建立與之配套的各級安全人員責任制,層層落實安全信息的收、發、送工作;橫向安全信息網則是由各級與安全生產有關的部門、生產單位等組成的安全信息網,依據所規定的義務和程序,及時將有關的安全信息送到安全信息中心。
五、對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
1、做好有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工作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有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健全,因此,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只能依靠行政手段來完成。雖然行政手段與法律手段一樣,都具有強制性特征,但是在明確性和穩定性這兩方面卻無法與法律手段相比,所以盡管目前依靠行政手段建設的安全管理體系還比較穩定,但是仍然存在著長期隱患。筆者認為,可以首先可以通過建設地方法規的方式來對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在取得成效和積累經驗的同時推動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
2、對安全監管機構的設置進行合理把握
我國目前負責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監管工作的機構規模大多較小,并且存在著身兼數職、專業人員匱乏等情況,無法充分發揮出相應的監管職能。筆者認為,目前已經完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可以采用試點的方式完成由專業人員組成的監管部門建設,同時保證該部門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商之問的獨立性,并對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要求進行明確的規定。待一段時
3、明確對設備質量安全的要求
想要保證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安全管理體系的實際效果,就必須要擁有相應的設備支持。但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情況所制定的有針對性的設備質量要求體系。就各地的實際營運效果來看,在營運初期,城市軌道交通的盈利性往往較差,所以對于設備質量安全的要求也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做到規定要求的設備必須投入,規定之外的,由運營方和投資方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選擇是否進行投入,以免使運營商因為過高的初期投入而放棄參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工作中。
4、做好評估和審核工作
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完成到正式投入運營的這段時間內,運營商必須邀請當地的消防、安全監管部門等對項目進行安全評估,這也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申請運營許可證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在進入正式運營階段之后,安全管理部門應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檢的方式對運營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或是由安全管理部門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科研機構對檢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如果運營商在明知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做出任何的整改決定,那么安全監督部門就應視實際情況予以吊銷運營許可證的處理。
5、做好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
想要做好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就必須從工作人員和乘客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工作人員,除了要安排有關考試科目來促使工作人員對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外,運營商或安全監督部門也應注意定期對那些正式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從而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了解新的安全內容。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通過進行安全演習來鍛煉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乘客方面,則主要依靠宣傳板、宣傳報、乘務人員宣講等活動使他們了解如何預防和應對突發的安全事件,另外,就是要嚴格要求乘客的乘坐行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當中首要特性的位移安全問題,是一個需要多方位、多系統共同協調運作才能順利進行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壯大的運營隊伍共同努力積累經驗,為不斷完善和開創更為先進的運營安全管理事業貢獻力量。
一 中職學校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原有的信號專業教學已遠不能適應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
由于歷史的原因,絕大部分開設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中職學校都是從各鐵路局剝離出來的,信號專業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及實訓設備的建設都是按各鐵路局的要求來進行的。而這些中職學校的軌道交通信號專業也沿襲鐵路信號專業的固有模式,雖然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和鐵路信號在許多方面存在相似的地方,但畢竟不能等同。特別是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信號領域大量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及設備,其中涉及現代通信、數字處理、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同時包括大量的新型信號設備。
2.中職學校原有的信號專業的教學模式及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已嚴重滯后
中職教育主要以就業為目的,也就是說,為相應企業培養合格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對于軌道交通信號專業來說,就是要培養能夠維護好信號設備、處理好設備故障、保障好信號設備正常運用,進而確保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行的高技能人才。就中職學校而言,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處理能力,達到相應企業的用工要求尤為重要。由于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仍是薄弱環節,雖然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力度,中職教育的辦學條件也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目前中職教育所培養的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
3.學生基礎知識薄弱
近年來,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中職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招生持續升溫,許多家長及學生對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有良好的就業期望,但就學生本身而言,基礎知識較薄弱,這就給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4.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和合理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中職學校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師資來源于各鐵路局,加上信號專業本身專業性較強,造成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師資較薄弱,跟不上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快速發展的步伐。另外,中職學校有關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所選用的教材不合理,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缺乏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由于中職學校資金有限,用于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教學和學生實習的經費不足,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訓、實習條件。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職學校由于教學條件和教學大綱的限制,未能向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這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中職學校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1.加強對學生信號專業基礎理論、安全規章及標準作業程序的培訓
由于信號專業本身的專業性較強,要使培養的學生能滿足企業的用工要求,就必須對學生進行信號專業基礎理論、安全規章及標準作業程序的強化培訓。對此可以借鑒鐵路信號專業的相應基礎知識、安全規章及作業程序。由于信號設備維護質量的好壞及維護人員的責任心直接影響行車的安全和效率,有時甚至關系到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而鐵路信號系統經過了幾十年的運用,實踐證明,它的理念及相關的規章制度、作業程序都是完全可靠的。事實上,軌道交通信號的基礎理念及相關的規章制度等方面沿襲了鐵路信號專業的相關要求。
2.大膽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堅持企業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有機統一
鑒于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快速發展,如果仍照搬鐵路信號專業的課程設置模式定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為此,我們可以同相關企業緊密聯系,聽取他們對軌道交通信號專業課程設置的意見,明確課程設置的種類及難易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滿足企業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職生的學習目標明確,這些學生平時可能還比較關注相應企業的發展狀況,相對也比較關心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說,動機和需求是緊密聯系的,如果能較好地解決需求問題,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意義重大。
3.教材的合理選用
信號專業畢竟是一門完整的學科體系,教材的選用也十分重要。現階段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教材基本和國內的大專院校一致,由于中職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較差,學習起來很吃力,久而久之,就會完全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有的甚至完全放棄學習。在選用教材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把握信號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另外,可適當補充一些有關軌道交通信號專業較為前沿的知識,比如,現代通信﹑數字處理及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總之,要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
4.堅持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中職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較弱,大多對理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課堂上的理論講授效果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知識點和學生不需要系統學習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領會相應的理論知識,不要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完成該項目的整個活動過程,以便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對于軌道交通信號專業而言,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包括信號設備的使用及維護、設備故障的處理等應貫穿于整個信號專業的學習過程,也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要求。
5.改革現有的軌道交通信號專業課程的評價體系
鑒于中職生的特點,對于現有的專業課程評價體系應進行改革,不能一味地按照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來進行,要盡量防止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應采用分階段、分比重的方式來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可采取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適當加大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分數等。總之,在做到客觀評價學生學習的同時,應通過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積極開展專業教師特別是年輕專業教師的培訓,大力提升中職軌道交通信號專業課教學的師資力量
由于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快速發展,大部分中職學校信號專業的師資都較薄弱,急需進行相應的培訓。這既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也是專業教師本身的需要,更是中職軌道交通信號專業學生的需要。培訓的方式要靈活,既不能因為培訓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也不能因此放棄專業培訓。比如,對于剛進校的或年輕專業教師可采取外出集中培訓的方式,對于擔任專業課較多的教師可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進行相應的培訓。
7.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隨著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及新設備的日新月異。中職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教學要緊跟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步伐,開展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這是由中職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就讀中職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由于中職學校普遍存在資金有限的情況,特別是對于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學習,需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教學活動,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中職學校的資金和場地的問題,不可能短時間內建立起完全滿足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發展所需的實訓設備,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這就促使我們和相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進行緊密聯系。比如,可以和企業建立共有的軌道交通信號專業實訓基地,學校也可以承擔一定量的員工培訓或提供培訓場地等。另外,開展校企合作后,學校可以較快地掌握相關企業的發展狀況、用工意向等方面的信息,這對學校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是十分重要的。這對學校、企業、學生來說,應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三 結論
現有的中職學校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迅猛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的需要,改革勢在必行。要想培養出適應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專業發展的合格的技能人才,信號專業教育教學各環節必須緊密配合,加強校企合作。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中職軌道交通信號專業教學改革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只有認清自身能力,弄清企業的發展和需求,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就業,才能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丕濤、袁志新.職業中專學校教改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8(6)
中圖分類號:U2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0-0258-01
一 地鐵運營的背景
有著運行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能耗低等眾多優點的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新興的客流運輸方式,長期以來面對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機構單一,發展滯后等問題,成為解決交通擁堵的有效途徑。我國的地鐵的告訴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但是存在著很多安全風隱患。
1.地鐵在封閉的空間單向運行,隧道內通風條件差,車輛,屏蔽門等設備一旦發生故障,乘客的疏散工作將受限制。
2.節假日客流驟增,站廳,站臺,通道和樓梯扶梯等嚴重擁堵,容易發生踩踏,乘客被擠下站臺等事故。
3.列車本身就是一個乘客高度密集的場所,不能像飛機火車一樣對每位乘客進行嚴格的安檢,因此容易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進而波及臨近的車站,甚至整個網絡。
因此,鑒于地鐵車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分析車站的運營安全影響因素,提出車站運營安全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以起到安全預警作用,以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也可以為待建車站的規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地鐵安全運營的相關要求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對禁帶物品、地鐵安檢、等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按照規定,凡是在實施安全檢查措施期間不接受安檢的,車站工作人員有權拒絕其進入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對于拒不接受安檢強行進入車站或擾亂安全現場秩序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同事,對安檢人員的行為也作了規定:文明禮貌,尊重受檢查人;不得損壞受檢查人員攜帶的合法物品。新修改的《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七類物品禁止攜入地鐵站。
三、地鐵車站安全風險因素分析
地鐵車站,尤其是乘換站,作為地鐵網絡的節點,是地鐵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車站,自身情況不同,如客流量大小,設備設施狀況,消防配備水平,人員配備狀況,乘換能力等,這些都是隨時變化的“動態”安全風險。
地鐵車站的安全風險評價,從人員、設備設施、環境、管理四個方面對車站進行量化標準。美國科耐爾大學的懷特最先提出將事故原因歸為人、機、環境的思想。這些風險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狀況或不安全行為,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事故的發生。
1.人為因素
人為不安全行為主要有:工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包括操作的失誤、違章、應力不足、警惕性差、預警能力差等;乘客的不安全行為,客流擁擠、跳下站臺、強扒車門、闖入區間隧道、站內打架斗毆、疾病突發等。其中跳下站臺是乘客死亡的主要原因,還有就車門夾人、闖入區間隧道。
2.設備設施因素
車站作為地鐵系統中最為重要的子系統,匯集著各類系統設備,設備的安全性是確保車站安全運作的首要保障。車站土建設施主要包括站臺、通道、出入口、站廳、樓梯等,車站設備主要有機電設備、供電設備、通信與信號設備、環境設備監視系統,自動售票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地鐵車站任何一個設備設施系統發生故障對運營安全都有重要的影響。
車站設備對地鐵運營安全的影響有自然因素、維修因素、管理因素三因素。
3、環境因素
影響地鐵車站安全的環境包括車站內部的運營環境,比如影響地鐵企業員工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的地鐵系統的政治,文化環境,員工作業環境,站臺、站廳、隧道燈區域的照明、噪聲、濕度、溫度。也包括車站所處的外界環境,如水災、雨雪極端天氣、地震、地質災害等。環境對安全的影響無處不在,這樣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分析,利用管理手段,優化可控的內部環境,適應不可控的外部大環境,創造保障運營安全的良好條件,降低車站的安全風險。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貫穿在“人-機-環-管”系統之中的每一個環節,綜合作用人員,設備、環境、對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管理能夠促進地鐵這站的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決策失誤、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保障不足等都是地鐵安全管理風險因素。
三、地鐵車站運營安全管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地鐵車站風險評價的最終目標是杜絕減少各類事故,排除隱患,實時監測車站的運營狀態,追求“零風險”的運營目標。通過風險因素的分析和專家咨詢,在指標選取的基礎上,簡歷風險評價體系,對定性的指標進行主觀描述,對定量的指標確定測算方法,提出設施適應性相關評價指標,同時考慮客流和設施的匹配關系,采用設施最大擁堵人數和高峰站臺乘客滯留人數等指標計算公式,界定各指標的量化評價標準。
以地鐵車站為實例,通過專家咨詢和現場調研,分析車站概況和詳細的統計數據,獲得了指標的量化分值,從而完成對該車站的安全風險評價,對各類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四、總結
地鐵車站時地鐵系統客運服務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本文通過分析影響地鐵車站安全的相關因素,提出了我國地鐵車站運營風險管理評價的指標體系,實現了對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水平的檢測盒預警,為地鐵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待建車站規劃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引言】讀了許多關于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的論文、報告,我總結今后城市交通的發展趨勢是:發展大運量軌道交通、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設方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發展趨勢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軌道交通 智能交通 可持續發展
【正文】
一、軌道交通
1、 軌道交通的優勢
目前中國正經歷著迅猛的城市化進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數量將達到50%。現莊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而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將對未來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種刺激作用,從而導致環境污染惡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潔、經濟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適、,快捷、低價的公共交通服務;城市環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環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運輸系統與其競爭的模式相比具有較大技術優勢:較大的運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較低的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此外,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可引導城市形態的變化,有助于實現商貿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選擇。[本站論文由中國收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中國]
通過對軌道交通與其他幾種常見的出行方式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快速軌道交通相對于公共汽車、私人汽車、自行車等大眾交通工具而言,具有運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適、全天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我們應當構筑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一體化綜合城市運輸體系,才能解決城市的交通擁擠問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軌道交通不僅提供高效、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而且是一種集約化的交通方式,節約能源和土地資源。大城市機動化進程加快,簡單的拓寬道路的方法已無法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公交專用道的利用能力畢竟有限,中心商業區土地資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給正逐漸耗盡,利用開發寶貴的地下空間資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給,以緩解地面空間資源緊張狀況、支撐城市的發展。
地鐵、輕軌和市郊鐵路等軌道交通方式在單通道寬度、容量、運送速度、單位動態占地面積等指標上,都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顯優勢。
環境是現代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一般采用電力牽引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2、 軌道交通系統給城市帶來的利益
由于軌道交通系統快捷、準時、舒適,乘客將更加愿意乘坐,并將吸引原先乘用轎車和自行車以及步行者,從而提高客運量。尤其如能爭取乘坐私家車的乘客,將可緩解道路交通給環境所造成的壓力如噪音、廢氣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損害人員流動的情況下有助于減少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對于提升城市結構,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經濟與社會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站論文由中國收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中國]
軌道交通系統與交通方式比較,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大大地緩解交通擁擠。軌道交通還是一種運量大的交通工具,國外許多大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客運量占全部客運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鐵每小時單向運送能力為3~6萬人次,輕軌為2~2.5萬人次,而公共電汽車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軌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轎車和公交汽車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系統,將提高市民的流動性和機動性;
(5)交通可達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線城市地價上漲,提高沿線物業及房地產開發價值;
(6)帶動軌道交通沿線的舊城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由于軌道交通可以為中長距離的通勤問題,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區居民將沿軌道線向城郊擴散;
(7)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運營與維護,將拉動內需,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8)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有助于實現商貿的聚集效應,使城市形態發生變化,資源分配降更加趨向合理化,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3、軌道交通系統的社會效益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效益,主要反應在其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可以從直接和間接兩方面進行估算。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過時間價值這一因子進行測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準時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而節約了時間,時間是有價值的,節約時間等于增加了收入;其直接經濟效益為:∑(利用人數·收入·節約時間/標準勞動時間)
(2)間接效益。這是軌道交通產生的社會效益比較難計算的部分,由于軌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環保的特點,例如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車站和沿線周圍地區的房地產必然增值,應該把房地產增值的相當比例,例如1/4,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間接效益;又如由于軌道交通系統的環保特點而減少的環保費用也應作為軌道交通系統的間接經濟效應。
二、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問題是困擾現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難題。當前, 中國汽車工業迅猛發展,汽車化浪潮洶涌澎湃,城市交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矛盾,社會各屆強烈呼吁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建設暢通、高效的現代交通系統已成為城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許多城市主城區的面積迅速發展,城市交通流在一個高度集約化的地區高度聚集,加之,近幾年城市機動車擁有量保持著約20%的增長率,而道路建設缺乏系統而科學的規劃。這些問題都使得城區交通的結構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區的交通擁堵狀況嚴重。上下班高峰期,城市中心區主干道近80%的交叉路口擁堵,行車時速只有10公里左右。
1、發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城市永遠不能提供滿足小汽車交通需求的道路空間,過度的小汽車交通,不僅導致交通擁擠,而且侵占人行道、自行車道乃至公共空間,嚴重影響環境和人居質量。
城市交通的總體目標是以人為本,以最小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實現人和物的流動。與此同時,使交通運輸所產生的貴社會環境和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所以,應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昆明市交通規劃“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的基本原則不謀而合。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稀缺的城市交通時空資源得以更合理和公正的分配;公共交通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公交營運成本降低;削減了專用道沿線的車交通量,交通污染降低;改善了公眾特別是低收入者的交通出行質量,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懷;政府的公交優先政策得到各方面的廣泛接受。
多數發達國家走過的路都證明了這一點,道路增長的速度不可能跟上小汽車增長的速度。美國是典型的“車輪上的城市”,而現在的紐約也是走過這段彎路后改以公交為主(60%乘公交車)。
城市交通已經進入快速機動化時期,經歷過和正在經歷這一過程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為我們展示了它們的經驗和教訓、失敗和成功,也對交通發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這對處于困惑的城市交通,無疑是值得認真思考和借鑒的。
公共交通是一種集約化運輸模式,能以最少的空間資源提供最大的有效運輸效率,同一尺度的空間,若采用BRT(城市快速交通系統)或軌道交通,其運送效率是小汽車道的10—50倍。換言之,建設BRT或軌道交通,相當于建10—50條機動車道。另一方面,隨著公交技術的發展,現代公交交通的品質已能滿足現代生活水平,而且大容量公交站點周邊往往成為地產開發的熱點,聚集著豐富多彩和高品質的城市活動。
2、發展快速公交系統
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統)是一種介于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運營系統,它利用現代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的運營管理,使傳統的公交系統基本達到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其投資及運營成本又較軌道交通低,與常規公交接近。
BRT作為當今世界上有效解決城市交通矛盾的先進技術,擁有優于軌道交通的經濟合理性,又有足夠的容量和效率,特別適合于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規劃了公交專用道路網,它可為城市中心區75%以上地區提供公共交通服務。
我國在混合交通環境下,實現公交優先的技術和手段,創造中國特色的公交專用道模式。然而,對照國際上先進的BRT系統,而現代BRT的其它構成要素,如網絡結構、車輛品質及選型、站點與場站、營運調度、公交票制、乘客服務系統等方面還處于較低的技術水平。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國的公交專用道的服務水平、效率和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并未達到政府和公眾的預期目標,加之近年來快速汽車化對城市交通的巨大壓力,部分社會群體開始質疑政府的“公交優先”戰略。因此,能否建成真正意義上的BRT,將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和出行比例提升到社會認可的水平,將對昆明城市交通發展產生戰略性的影響。
三、智能交通
1、ITS的概念及其意義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三者緊密協調、和諧統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管理系統。
ITS將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并以推動社會信息化及形成新產業受到各國的重視。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方向。
2、發展我國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中國城市交通的特點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車擁有量超過1.8億輛,如果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結構不改善,自行車擁有量將會有增無減;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道路交通設施及管理設施雖然有較大改觀,但跟不上機動車增長速度。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實現了監視功能,而遠沒有發揮控制功能的效應。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大多數城市路網結構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統不健全。
(4)中國城市的大氣質量惡化,已逐步由無煙煤污染轉變為機動車尾氣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擁堵、車速下降以及車況差、車輛技術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就據之有七。同時,車輛狀況差也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并已成為制約我國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車況較好的北京市為例,平均日故障次數達500次以上,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3、中國發展ITS的目標及基本框架
中國ITS的發展框架應逐步實現以下三個階段目標:
(1)前期階段
·目標
緩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減少中心區交通負荷。
·措施
1)完善道路網系統功能,實施主干道(含快速路)的交通監控;
2)加強交通需求管理(TDM),實施中心主要道路的收費管理,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
3)減少路口非機動車干擾,實施機動車—非機動車時空分離及對自行車實行IC卡管理;
4)路口渠化。實施信號燈優化配時及多相位信號控制;
5)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吸引一部分交通量,實施公交優先道路及優先信號;
6)公交線路網智能調度系統及信息服務系統。該系統運用GPS和計算機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實施運行起訖點的調度,運行期間的控制、突發事件的處理,并向乘客提供實時的車輛運營情況,車輛間隔時間等服務信息;
7)建立城市機動車緊急救援系統。機動車突發故障是目前造成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及時、有效地處理故障將大幅度減輕交通堵塞的發生。依靠成熟的GPS定位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并利用城市現有廠、站、救援車輛資源,再加以適當擴充,可以很快形成生產力;
8)嚴格執法,加強違章處理,實施電子抓拍和電視監視等科技手段;
9)開展動態交通分配理論方法研究,實施集中式交通控制系統軟件的開發。
·目的
該階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主要解決中心區交通擁堵,有目的地改進交通控制中心監控系統,改善交通結構,減少交通需求,為ITS創造必要的技術條件和交通環境。
·階段任務
1)ITS標準化的制定;
2)ITS相關部門完成本行業ITS發展規劃及信息化建設目標;
3)加強宣傳、教育,發動有關企業開展ITS開發;
4)加強國際交流,了解國際ITS的動態,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研發我國ITS技術及產品;
5)進行ITS示范工程建設,推廣應用ITS技術;
(2)發展階段
·目標
在綜合信息網絡平臺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務子系統,實現交通信息雙向交互;實施交通指揮、控制,達到減少堵塞時間、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護環境的目的。
·措施
初步建設以下各系統:
1)城市信息管理系統
該系統按城市GIS數據庫、信息網絡、車輛管理信息等分步建設,不僅為ITS系統提供直接相關的動、靜態信息,同時也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各項信息服務。
2)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統
該系統由信息采集、信息處理及信息三部分組成。
信息采集:實時采集交通擁擠、事故發生、道路施工、氣候變化及停車泊位等信息。
信息處理、分析:采集的各項信息經交通信息中心進行處理和分析。
信息:將經過整理的實時信息及分析后的預測信息通過無線通信、有線廣播、電子顯示屏、net網,車載器向出行者及駕駛員。
3)微波接入網系統
該系統與交通管理監控系統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統聯網,提供開放式聯網支持,通過車載單元(微波標識卡)和路邊單元(微波天線及其控制器)有效地采集交通數據,提供信息及交通控制。
4)網絡下的電子收費系統
該系統是車路間信息通信系統,通過微波通信技術實行不停車收費。該系統將在全區域內實現收費路網“一卡通”。
5)多式聯運管理服務系統
該系統采取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交通方式的運費、服務系統聯網,為客、貨運輸提供聯運服務,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的
該階段的目的是信息通信網絡化,建立信息通信平臺,實行人、車、路之間相互傳遞實時、準確信息。
·階段任務
該階段需要同時完成以下任務:
1)ITS相關部門在信息平臺建設中,要統一規劃,聯合攻關;
2)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信息產業的開發和產品研制;
3)加快智能車輛的研制生產,以適應ITS發展對汽車技術提出的要求;
4)有指導性地抓好示范工程;
5)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3)成熟階段
·目標
以ITS的發展推動信息化社會的進程,創立新產業,開拓新市場。
·措施
1)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并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現有水平;
2)在城市綜合交通實現規劃、運營智能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各交通方式的綜合運輸規劃、管理運營智能化;
3)城市交通結構趨于合理,公交運量占較大比重;
4)完成車間通信系統;
5)成批生產電動汽車、環保車輛及智能車輛;
6)建立社會化信息服務系統;
7)形成ITS新產業。
·目的
1)建立一種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智能化運輸綜合管理系統;
2)實現科教興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3)推動人類邁進信息化社會。
【 《北京軌道交通業開發分報告》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思考》
《上海軌道交通箭指何方》
《北京城市交通發展模式以及當前緊迫任務》
《公共交通在昆明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與時俱進的綜合交通規劃》
《城市道路交通問題探討》
《用綠色交通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都市》
《發展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思考》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框架構想》
近20年來,為緩解日益嚴峻的交通堵塞狀況,政府和人民的關注重點是道路交通,期望通過道路設施,尤其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高等級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來還清歷史欠帳和平衡交通供需關系。我國許多城市斥巨資初步建成了“多層環路+放射”的快速路系統,對外交通也建成了發達完善的高速公路系統,但是城市交通堵塞問題是有增無減,交通公害反而日益成為比交通堵塞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面對更趨復雜的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如何構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市交通系統成為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蘇州的交通樞紐體系
2010年以來,蘇州的交通體系不斷完善,更新500輛公交車、新增400輛出租車,積極推進公交優先工程;2010全年計劃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97億元,全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市交通運輸局將服務民生和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交通出行需求,作為交通運輸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大力推進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按照公交優先三年發展計劃,今年,市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大車輛的提檔升級力度,更新500輛公交車已正式投運,年底國III排放標準的公交車輛比例將達70%以上。同時,優化調整公交線網,新辟10條公交線路、1條公交快線;建成公交第五保養場一期工程、150個公交電子站牌和2個通道式巴士洗車點,開建3個公交樞紐站、5個公交首末站(停車場),更新55座公交候車亭;全市新增鎮域公交3個,新增農村客運(公交)班線10條,新增農村客運(公交)車輛60輛;全面應用智能公交調度系統,科學安排班次,提高公交線路準班準點率,縮短候車時間,使市民出行更加快捷、安全、方便、舒適。出租車擴容工作也已全面展開,市區新增400輛出租車6月1日前全部上路,旨在進一步緩解市區“打的難”矛盾,適應世博期間客流剛性增長和城際鐵路開通后的出行需求。2010年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六大方面:一是2011建成錫張高速公路,開建太倉港疏港高速公路,力爭開建張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做好蘇嘉甬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二是做好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后續配合工作,做好滬通鐵路、沿江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前期配合工作,力爭滬通鐵路年內開工;三是推進蘇虞張快速通道工程、高鐵快速路建設及227省道相城段改造,以及312國道城區段改線等工程;四是加大港航船閘建設力度,建設沿江港口碼頭泊位16個,年內建成6個萬噸級碼頭泊位;五是加快綜合客貨運輸樞紐建設,建成蘇州綜合客運樞紐汽車客運站、蘇州北門汽車客運站、昆山城北汽車客運站,開工建設蘇州金閶新城汽車客運站;六是完善機場港口集疏運體系,整合機場客運班線,年內試點建設城市候機樓,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加快構建安全通暢的太倉港集疏運網絡體系。
二、蘇州交通樞紐運營管理體系發展策略
(1)向倫敦學習,優先建設集約和快速交通設施。倫敦交通系統的最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樞紐站多元交通方式換乘接駁體系功能的一體化。倫敦的一些重要鐵路車站和地鐵站幾乎都建在一棟站舍內,而且出站就有公共汽車站或小汽車停車場。有1/3的地鐵車站和小汽車停車場結合在一起。許多地鐵車站設置在人流相當集中的大商店或辦公樓底部,形成了十分方便的換乘體系。因此優先建設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為主的對外高速公路交通體系,優先建設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城市快速交通體系,一是能夠全面促進蘇州融入上海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二是減少市民小汽車和電動車的使用率,以公共交通為客運體系的主體。(2)提倡綠色出行,加強公民意識。綠色出行這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能夠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益于健康、兼顧效率。軌交1號線萬人試乘的最后一天,而擁有10個點的園區段也成為上下乘客最多的區域。再看軌交1號線周邊986個機動車停車位、1659個非機動車停車位、2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52條公交線接駁各個站點。這些數字代表著蘇州工業園區對綠色出行的大力支持,鼓勵市民乘坐軌道交通,實現低碳出行。
隨著各項措施的出臺,蘇州的公交樞紐體系也越來越完善,市民出行將會越來越便捷。建議多組織一些無車日活動、乘公交活動,喚醒市民節能出行的新思想,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件潛移默化的事,還需要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 考 文 獻
一、引言
日本國土總面積僅僅有37萬多平方公里,約相當于俄羅斯的1/45,中國和美國的1/25。它擁有人口約1.3億,其中的80%居住在城市,而且平均每2人就擁有1輛汽車。日本人口密度之大,擁有汽車數量之多,可謂世界各國所少有。就拿日本的首都東京來說,和北京比起來,東京市內可謂沒有大路,路窄,行車道也窄,而且不常見到立交橋,市內核心區的很多干道也只不過是雙向四車道。東京車流密集但是基本不堵車,道路通過率極高,事故率極低,交通繁忙而井然有序。是什么原因讓日本的交通達到最優化的配置呢?
二、高度發達、便捷高效的軌道交通網絡體系
在日本,軌道交通包括城市間的火車、城市中的地鐵和有軌電車。軌道交通第一個優勢是經濟。日本汽車售價相對便宜,但保有和維護私家車的經濟支出很大。相比之下,軌道交通則要劃算得多。
便捷也是軌道交通吸引乘客的重要原因。日本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非常發達,在東京,居民一般步行10分鐘至15分鐘就可以到達最近的車站。
日本軌道交通車輛充足。為了保證乘客的需要,東京的地鐵、有軌電車在白天一般5分鐘左右一趟,高峰時則每隔兩分半鐘就發一趟車。
軌道交通乘坐環境也非常舒適。地鐵、電車車輛一般都配備良好的通風系統,可以做到車廂冬暖夏涼。車廂每個車門上方都安裝有液晶顯示器,提示站名,提供換乘指南、線路運行狀況等信息。
日本軌道交通依靠自身的優勢吸引了乘客,同時降低了人們駕駛私家車出門的需求。在東京,有超過90%的人選擇乘坐軌道交通工具上下班,選擇私家車的只有6%。這不僅緩解了交通擁堵問題,對保護環境也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除地鐵之外,日本的高架輕軌列車也很方便。這種“空中列車”與地鐵一樣,也是間隔2~3分鐘1趟,與地鐵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構成日本都市的立體公交,激活和促進了日本社會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聚散與運轉。
三、先進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日本東京的電腦自動化智能管理交通的流程,使借助遍布主要路段的6000部車輛感知器、90部自動攝影機,將路面情況傳送至警視廳的21個電視屏上,通過電腦分析,將各路段的車流擁擠程度、車速等數據,用紅、黃、綠等顏色自動顯示出來,而指揮中心很快就可以掌握全盤情況,然后通過電臺廣播直接指揮。
(一)車輛導航系統
為了使駕駛員在駕駛中可以采取最佳的行動,通過分散交通流等為駕駛員提供便利,將經過路線的堵塞信息、所需時間、交通管制信息、停車場的滿空信息等通過雙向通信的導航系統或信息裝置提供給駕駛員。此外也可事先在家中、辦公室等地獲得同樣的信息以便制定合適的出行計劃。
(二)安全駕駛
為預防事故通過車輛、道路的各種傳感器掌握道路、周邊車輛的狀況等駕駛環境信息,通過車載機、道路信息提供裝置等實時地為駕駛員提供信息,并進行警告。此外通過在車輛設置自動控制功能,判斷自身車輛及周圍車輛的位置、動向、障礙物等信息危險時自動地實施車速控制、駕駛控制等輔助駕駛動作。隨著輔助駕駛功能的完善最終實現自動駕駛。
(三)行人輔助系統
通過使用便攜式終端、磁、聲等各種設施、道路引導設備幫助老弱病殘者行走,以保證其安全。此外,在行人橫穿道路時可以通過便攜式終端延長綠燈時間,為行人提供幫助。車輛方面可以通過監測車輛前方的行人,警告司機或自動采取剎車等措施預防交通事故。
此外,在智能交通的發展下,日本誕生了新的交通管理系統UTMS。它包括十個子系統:公交優先系統(PTPS)、交通信息提供系統(AMIS)、綜合智能圖像系統(IITS)、安全駕車輔助系統(DSSS)、行人信息通信系統(PICS)、緊急車輛優先系統(FAST)、緊急狀態通報系統(HELP)、環境保護系統(EPMS)、動態誘導系統(DRGS)、車輛行駛管理系統(MOCS)。
這一系統使用,可使交通事故降低30%,并且減少五分之一的交通擁堵時間。
四、交通法規全民教育
日本少年兒童從小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因此養成了一個良好的遵守交通規則、維護交通秩序習慣。
日本各種民間組織,如全日本交通安全協會和日本自動車聯盟(JAF)等8家協會分別對不同的人(包括老人和兒童)進行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的手段多種多樣,有講座、交流、同車駕乘、觀察他人的駕駛行為、通過模擬駕駛儀體驗危險以及交通危險預知訓練等。教育的內容也很豐富,有交通法規、交通事故處理、保險知識、車輛的構造與維護、ITS 知識及個人的生理特征等。
日本人駕車比較講文明禮貌,只要人行橫道上還有1個行人,汽車就絕對禮讓。車如此,人亦如此,很少有闖紅燈之類的違章行為,這種通行有序的情景讓人感受其文明程度的具體和實在。人、車各行其道,相互禮讓,繁忙而有序,使日本城市交通和諧暢通。
除了與駕駛者文明開車有關外,再就是管理嚴格。日本交通法規對無照駕駛、超速行駛、闖紅燈、酒后開車、違章停車等行為的處罰相當嚴厲。
五、結束語
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小而言之是展示國民講禮貌、守規矩的好習慣,大而言之則是折射出一種平和穩健、遵守規矩的健康社會心態,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在日本,交通的便利通暢,促進了通行效率,也體現著社會和諧與先進的交通的技術。
參考文獻:
[1]周家高,日本交通管理一瞥[J],現代交通管理,1999,第4期.
[2]韋公遠,感受日本交通[J],汽車運用,2006,第10期.
中圖分類號: U231文獻標識碼: A
行車調度是地鐵運輸組織指揮系統的中樞神經,保障運營安全與質量,確保運營生產的順利實施。同時負責運營事故以及其他運營突發事件的處置、搶險指揮與協調工作,以減少影響與損失,迅速恢復正常運行為前提,及時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件發展態勢。所以行車調度工作在地鐵安全保障工作中,以靈活、安全、高效、及時性維持著地鐵的安全運行,為人們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綜合分析近年來我國地鐵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我國對地鐵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認識不全面,所以加強行車調度人員知識教育,加強地鐵安全保障系統建設、健全地鐵安全保障制度,是我們應該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研究地鐵安全保障系統,了解行車調度工作,對于改善地鐵運營的安全現狀,預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損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地鐵安全保障的復雜性、特殊性和必要性
地鐵作為經濟發達城市的一種必要的不缺少的交通工具,承擔著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短途運輸作用。從城市結構建設和能源方便分析,地鐵又具有環保節能、運輸量大、占領資源少、乘坐方便舒適等性能,現在特別是在大中型城市中發展,可持續發展形象強。目前, 我國已經擁有地鐵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大連、武漢、南京、香港和臺北等城市, 其中北京,上海, 廣州和香港的通車里程已過100 km。正在建設或已獲得批復建設地鐵的城市還有23 個,據我國各城市地鐵交通發展規劃圖顯示,至2016年我國將新建地鐵交通線路89條,總建設里程為2500km,投資規模達99373億元。
隨著世界各國各大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地鐵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然而地鐵作為一個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綜合國內外地鐵事故已經屢見不鮮:2006 年西班牙巴倫西亞發生嚴重的地鐵出軌事故,直接導致41 人死亡,47人受傷,1995年東京地鐵3 條線路的5節車廂同時發生被稱為“沙林”的神經性毒氣泄露事件,造成 12 人死亡,5 000 多人受傷,14 人終身殘疾。我國更是因為地鐵建造、人員管理不當引起人員掉入電軌傷亡地鐵停運等情況多不可數。其中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為和工作人員管理不當造成的。
我們國際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特別是一些發達地區人員更是密集。隨著我國地鐵在各大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建造,安全保障我們更是應該放在第一位來考慮。但是由于地鐵的環境位置特殊,處于地上和地下的中間位置,空間封閉,人員集中量大,為安全保護工作帶來困難,此外因為地鐵建造的構造復雜性,人員安全意識不足,工作人員的管理不到位,也為地鐵保護工作形成不小的障礙。由此可見,地鐵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在受到人們青睞的同時,安全隱患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組建地鐵安全保障體系,打造全方位安全平臺
地鐵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完善的地鐵運行規章制度和管理、行車調度人員知識教育、地鐵行車安全保障系統等幾個方面。筆者從加強地鐵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提出建議,全方面的為人們安全保障打下基礎。
地鐵運行規章制度和管理
地鐵作為一個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在我國因為不遵守地鐵規章制度而發生的安全事故應經不在少數,以北京地鐵因為擁擠將人擠下地鐵軌道導致被地鐵軋死事件為例,這也說明我國的地鐵運行規章制度不夠完善,人們對安全意識不夠。
特別是對于行車調度人員,在工作過程當中,出現一些突況,必須按照“列車行運圖”指揮列車,并且及時上報處理,這就嚴格要求行車調度人員準確的判斷性和嚴格的規章制度標準,以上海地鐵追尾事故為例,就是因為有關人員未能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導致事故發生。
調度工作人員知識教育
綜合國內外的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員的過失行為造成。所以在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對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保障教育培訓,使工作者們能夠進一步的熟悉地鐵環境,遇到一些突況,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作出反應,組織和幫助乘客們以最有效的方式脫離危險。行車調度工作人員掌握地鐵安全運行,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對地鐵各項設施的熟練認識和操作,加強人員工作教育是預防安全事故的基礎保證。公司應該從理論入手與實踐結合,對工作人員嚴格把關,避免工作過程當中出現的失誤,導致地鐵無法正常運行。
(3)地鐵安全保障系統
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信號系統是一個集行車指揮和列車運行控制為一體的非常重要的機電系統,它直接關系到地鐵的運營安全、運營效率以及服務質量。它保證乘客和列車的安全,實現列車快速、高密度、有序運行的功能,主要包括卡斯柯、西門子、龐巴迪等信號系統。信號系統在地鐵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現信號系統故障會造成地鐵晚點、行車間隔較大、列車舒適度較差等問題,關鍵設備故障還會造成危及行車安全的大事故。同時地鐵安全監測系統主要包括地鐵行車安全監測系統;設備檢修質量保證系統;安全監測計算機網絡系統等幾個部分。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地鐵也逐步走向信息化時代,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方位的對地鐵設施進行監控,通過數據監控達到安全保障的效果,工作人員不僅能夠很好地對地鐵設備有一個全方位的監測,數據不合格能夠及時更換設備,對地鐵消防設施以及應急措施也得到全方位的把控。
結束語
地鐵作為現在時代的一種交通工具,因為受環境、設施復雜等制約,安全保障問題我們不可忽視。我們應該吸取以往安全事故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地鐵的行車安全。在科技文化不斷發展的年代,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完善地鐵安全保障系統,在科技文化不斷發展的年代,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完善地鐵安全保障系統。地鐵安全保障系統的建立,加大對地鐵系統設備檢測的力度,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架構,以促進我國地鐵安全系統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鐵,管旭日,孫力彤.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安全管理體系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01).
[2]路美麗,劉維寧,李興高.風險管理在城市地鐵工程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05).
我國的軌道交通,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歷史相對較短,建設項目評價體系和方法更多地借鑒了工業項目的經驗,對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產品特殊性的認識還在逐步深化。研究和學習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一些做法和國際慣例,對于促進我國軌道交通評價方法如何盡快與國際接軌,以及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如何引人國際資本和技術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簡要對比中日兩國軌道交通運輸項目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當前需深化研究的問題,并進行了初步探討。
1經濟社會分析的對比
軌道交通的經濟社會分析,在我國獨立地表現為國民經濟評價和社會評價兩部分。前者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考察軌道交通項目所消耗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屬于定量分析;后者是研究項目對當地社會的影響和當地社會對項目的適應性和可接受程度,是一種定性分析。日本對軌道交通的經濟社會評價稱為費用效益(效果)分析,1997年開始采用,1999年進行了修改。其目的是從社會經濟效率的角度來分析項目必要的建設費用等所產生的效益、效果,可以用貨幣換算的稱為效益,難以量化和貨幣化的稱為效果。對此,無論從概念上還是分析方法上,中日兩國不盡相同。
1.1內容與計算方法
僅從定量分析角度看,我國在國民經濟效益評價中,通常采用有無對比的方法,定量計算運輸費用節約效益、運輸時間節約效益、減少擁擠的效益和提高交通安全的效益等,以影子價格為主要參數;日本在費用效益分析中,運用消費者剩余原理,分別計算利用者效益、供給者效益及環境影響等外部效益,再與投資費用進行比較,來判斷項目的效率,其大思路相對更為清晰。
1.2費用與效益范圍
日本對于所有的費用均按機會成本來考慮和計算;我國對于不同的費用計算方法不同,可從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或在財務評價費用的基礎上調整計算。我國在計算國民經濟費用時應剔除的國民經濟內部轉移支付的主要內容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稅收、國內銀行借款利息、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項目的補貼。日本在剔除上述轉移支付外,認為運輸收人是利用者支付給提供者的費用,是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轉移,既不是項目實施的效益,也不是費用。
1.3效益歸屬
中日兩國的評價方法在計算國民經濟效益時,都是從國民經濟整體角度出發,計算效益總量。但日本把項目實施效果按照對象分別進行了歸屬,概念清楚,受益群體清晰。見表l。
1.4主要評價指標
我國國民經濟評價的主要指標有經濟內部收益率和社會折現率。日本的評價指標一般用費用效益比與凈現值,必要的時候用經濟內部收益率。當前我國投資項目社會折現率為10%,而日本為4%。
2財務分析的對比
日本的財務評價方法與我國基本相同,主要差別在于需求預測和成本計算內容。在日本,需求預測在經濟評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求與成本效益的綜合分析可使項目在優化的條件下進行經濟評估,其結果可信性相對較高。成本計算方面的差別主要是財務制度造成的。在我國,鐵路成本核算方法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方法后,成本計算方面的差異即可解決,比較的意義不大。其它方面的差別主要有:
(1)計算期的差別
我國規定“項目的計算期包括建設期和生產經營期。建設期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生產經營期一般不超過20年。”在日本,項目同樣按建設期和生產經營期兩個階段來劃分,建設期按具體項目確定,但生產經營期規定為30年(或50年)。其基本含義為從制定該項目的計劃開始,到該項目喪失了其功能存在的理由為止,也就是項目的整個生命期。采用30年或50年的理由是:第一,在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中,日本習慣上設定其生產經營期為30年;第二,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耐久性程度提高,項目耐用年數不斷增加,使用壽命為50年以上的工程設施逐步增加等。 (2)財務評價結果的判別指標不同
我國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主要指標為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就軌道交通行業來講,其判別值為6%。當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6%時,說明項目財務上可行。日本項目財務評價的主要指標為投資回收期,就軌道交通而言,其標準為30年。當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小于30年時,認為項目可行。日本的財務內部收益率沒有規定具體的數值,實際應用中一般和當時的利率作比較;當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當時利率時,認為項目可以接受。
3應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與建議
(1)加強需求預測的基礎性工作
目前我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需求預測的可靠性和可信性相對較差,應加強需求預測的基礎性工作。日本的費用效益分析是建立在運輸需求預測基礎上的,有專門機構定期組織對需求流量、流向進行系統調查,并對OD數據進行整理,對需要OD數據的部門有償提供。由于國家非常重視預測基礎數據的積累,形成了良好的運輸需求預測基礎,能夠保證建設項目經濟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建議我國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指定專門機構負責OD調查工作,統一組織,加強管理,注重數據的調查和積累,避免多頭調查和積累所帶來的標準不一、精度不一、結論不一等問題,確保OD信息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2)我國旅客時間價值計算的規范化
目前日本主要采用“所得相當法”和“推計法”來計算旅客的時間價值。我國居民收人水平與日本比較明顯偏低,采用所得相當法來計算時間價值結果也明顯偏低,故該方法在我國適用性較差。軌道交通項目在節約旅客時間價值方面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應在國內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旅客時間價值的規范化計算方法,以便于在經濟分析部分定量化計人軌道交通項目在旅客時間價值方面的貢獻。同時,旅客時間價值是運輸需求預測和經濟分析中的重要參數,有資源價值和行為價值的區別,也有休閑時間價值與工作時間價值的區別。在運輸需求預測和經濟分析中是否使用同樣的時間價值數據,也值得深化研究。
(3)軌道交通項目外部成本的計算方法
外部成本量化對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非常重要,我國應在這方面組織深化研究,盡早在經濟評價中采用與國際接軌的計算方法,在經濟現金流量表中計人外部成本。
(4)軌道交通項目后評估方法的研究
我國對軌道交通項目建成運營后的社會、經濟效果評估方法的研究與實踐還較少,應強化這一領域的研究,為進一步作好規劃建設項目的客流調查與分析、科學地掌握客流動態、制定運價、評價建設運營效果等打下良好基礎。
(5)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對相關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