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成果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0 14:47: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本研修成果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校本研修成果總結

篇(1)

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參加2012年暑期寶雞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訓的教師,其中有主管教學的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及各校骨干教師,他們都是校本研修的參與者、組織者、管理者。本次問卷調查表的設計參考了劉曉輝老師的觀點(他認為校本研修主要應該包括校本培訓、校本教學研究和校本課程開發三大方面的內容),并參照了陜西省校本研修“引領者”培訓需求調查問卷。

一、 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從校本培訓、校本教學研究和校本課程開發三個方面對學校教師校本研修狀況做了調查,發放問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個表是對其中三個問題“您認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的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與分析。

表1 您認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由表1可見,對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87.97%的教師認為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86.88%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明確的管理、考核、評價制度;83.6%的教師認為學校開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單一,不能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由表2可見,對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難,88.52%的教師認為缺乏教育科學理論指導,這是最大的困難;其次是研修小組成員主體意識不夠,角色被動,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缺乏專業、專家引領。

表3 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見,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方面,21.4%的教師選擇翻閱書籍,7.2%的教師選擇上網查找,71.4%的教師選擇與同伴討論,6%的人選擇請教專家或與專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觀念沒有轉變

學校、教師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定勢思維,涉及到教師學習研修就聯系到教師培訓,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均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進行,培訓的內容、方式均由學校統一規劃、統一制訂,所有教師整齊劃一地參加統一的培訓學習,而沒有真正地考慮到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教師個體差異。這樣的“一刀切”、“流水線”形式的培訓已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滿足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需要。

2.組織管理不到位、研修過程形式化

部分學校成立了專門負責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門,制訂了研修規劃和計劃,制訂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計劃、規劃制訂的大、空、泛,沒有和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制訂的一些制度不盡完善,沒有真正激發教師參與研修的熱情;考核評估只注重形式和結果數據的統計,對研修過程缺乏監督、引導,最終導致校本研修的實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學校實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實不到位。首先,教師進行校本研修,必須有必要的物質保障,學校應該提供可供集體研究、討論的活動場地,應該提供必要的學習研修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例如:教師可以查閱資料的電腦,及可以使用的網絡。其次,學校沒有給予教師足夠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學習研修時間。最后,學校沒有提供必要的學習研修的經費。

4.成果推廣意識薄弱

部分學校校本研修實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風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沒有很好的總結評估,僅限于經驗總結、研修體會、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沒有上升到理論層次,沒有進一步推廣。校本研修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善于總結、積極鉆研業務能力的優秀校本研修組織者和教師個人,他們起到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但是影響范圍具有局限性,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組、本校。總之,對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廣意識薄弱,沒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輻射效應。

5.缺乏理論指導

教師對校本研修的內容需求很廣泛,但是關注點相對集中在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等方面,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教師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學論作指導,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主要是與同伴討論。這說明教師在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局限于個人查閱資料或者與同伴交流,與外界交流較少,請教專家或與專家交流只占6%。

三、 問題解決的策略

1.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僅是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認識和實踐的深化,也是對校本培訓的繼承與超越,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十分強調“以校為本”,但“研修”則意味著必須以教師的自主學習和研究為基礎[1]。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首先,主體不同。校本培訓中,教師是受訓者,學什么、怎么學由培訓者決定;校本研修則由教師自己決定。其次,內容不同。校本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學校管理者根據總體需要設計培訓的內容、培訓的課程;而校本研修的內容、主題由教師自己根據研修的方向、存在的問題而定。再次,實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訓由培訓機構或學校統一按照課程計劃實施培訓;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師自己決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師由校本培訓中的受訓者轉變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個被動的參訓者,成為一名主動學習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被動地位,突出強調教師本身作為專業發展主人意識的覺醒,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種實質性變化是校本研修與其他繼續教育形式的本質區別,也是校本研修內涵的核心和精髓[2]。當然,校本培訓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起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更新理念的作用。

2.嚴格制度管理,保證研修順利進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順利開展、實施的保證。從外驅力方面而言,學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管理機制、獎懲機制、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3]。學校應該站在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長為主要領導的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以教務處、科研處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組,以教研組為基礎的校本研修小組,以學科名師、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學科專家指導小組,確定各小組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度,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負責全盤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實施計劃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勵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組負責全校校本研修開展實施,進行過程監督,審核研修小組組織的研修任務,監督研修小組定時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收集整理研修活動積累的資料(文字資料、數據及影像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評估;學科專家指導小組負責指導各學科校本研修小組制定個人及小組研修計劃,選擇研修課題,確定研修方案,解決教師在研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小組及個人的研修進行可行性的指導和評價;校本研修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研修計劃,積極參與研修活動。

在規范管理制度,加強過程管理的同時,應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獎勵制度。在制定獎懲制度時,需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關系的考核:教師的教學任務與校本研修完成任務的考核;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與校本研修取得成績的考核;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出勤與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這樣才能全面考核,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在教師評價機制中,要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及成果情況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把教師校本研修與學校的教師成長、名師成長工程結合起來,與教師的評優、評先結合起來,促進教師參與研修,提高專業能力。

3.規范保障措施,確保研修效果

學校應該規范保障措施,為校本研修的順利實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據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組統一活動交流的時間和集體活動場所。為了滿足所有研修小組的活動,可以錯時安排,但要固定時間、地點,以便于檢查,管理小組要派專人檢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組的活動資料,當然,還要給教師足夠的個人自主學習研修的時間。其次,要保證教師獲取信息的途徑。網絡設施在研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電子備課室,為教師開放;有條件的學校為教師每人配備一臺電腦,條件不允許的可以幾個人公用一臺電腦;為有電腦的教師免費安裝網絡設備,以便在討論研修中獲取資料。在研修經費方面,學校應列出專項研修經費,分配到研修小組,配發讀書卡,獎勵校本研修先進個人或研修小組,使校本研修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經濟發展等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培訓經費法規和制度,切實落實培訓經費,建立教師培訓的制度和物質保障機制,有效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4]。

4.推廣研修成果,形成輻射效應

校本研修小組成員定期撰寫階段性研修小結、心得體會,總結階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組按照計劃,一階段一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修正下階段的研修方案,推選本小組先進個人及優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組根據各研修小組的資料、研修開展情況、考勤及研修成果,評選階段性先進研修小組及先進個人,樹立典型,展示優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師學習;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在全面評估的基礎上,評選優秀管理人員、優秀研修小組、優秀研修個人及優秀研修成果。

學校對校本研修進行總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風格的研究成果,對于能夠解決本校實際問題、適宜于本地區、具有針對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研修成果,涌現出的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善于總結、積極鉆研業務能力的優秀校本研修組織者和教師個人,應該大力宣傳、推廣,讓他們起到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擴大影響范圍,增強研修成果推廣意識,形成研修管理經驗,達到研修個人和研修成果的輻射效應。

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尋求指導

教育教學理論在實踐中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只有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教師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統計結果表明,教師需求的研修內容排在前幾位的是:學科前沿性教育教學理論、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學法研究、班級管理工作。這說明教師重視校本研修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標方向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普遍希望接受專家、名師、一線優秀教師的指導引領,這是對專家學者、名師、優秀教師的認可,表明教師對研修質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論作指導,要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個性化需要,把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與專家名師交流互動,與有共同實踐經歷的優秀教師合作學習,教師從優秀教師的成長中借鑒經驗,通過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長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訓實施策略曲.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5).

篇(2)

⒈組織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展網絡校本研修的原則

(1)網絡為核心的原則。在研修過程中,網絡將成為研修活動的核心,無論是自主學習、組織研討,抑或是專家引領、過程管理,基本上都通過網絡來進行。用網絡進行研修過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訊,進行數據統計,公布學習成績,進行批評與表揚。 利用網絡為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提供學習資源。用網絡放大“校本”,突破傳統的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構建縣域校本新格局。用網絡營造學習氣氛,構建校本文化,凝聚學員之心。用網絡記錄學習資料,展示研修過程中的成果。網絡中規定的必修課程更是學習的核心課程。網絡平臺中教師的“個人空間”是教師開展校本研修的陣地之一(記載和展示教師校本培訓的成果)。課程導師通過網絡進行專業引領與跟進。

(2)主體學習原則。網絡校本研修強調主體性,班級成員共同確定研修主題;課程導師和輔導教師確定學期研修計劃;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學員個人根據研修主題確定學習的網絡課程.

(3)放大“校本”原則。以縣域為單位開展遠程學習和校本研修,以學段、學科為依據建立網絡學習班級,以學校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以網絡班級為單位組織線上線下研修活動。實現“大校本”組織策略,為遠程學習和學科研修提供課程資源、交互場所、跟進指導、學習管理和評價反饋的支持環境,以解決農村中小學校本研訓中存在的研訓資源缺陷、活力不足、動力不大、能力不夠等問題。

(4)資源共享原則。遠程培訓平臺為每個班級建立“課程資源包”,并根據需要隨時補充課程資源,作為班級成員學習內容和校本研訓資源;縣域本土優質資源上傳網絡,作為網絡校本培訓特色課程;學員在學習和研訓過程中生成的優秀資源作為成果上掛網絡,供全體學員共享。這樣,在網絡平臺上,構建了立體化的網絡資源體系,大面積地豐富了中小學教師開展網絡校本研修的資源。

(5)長效學習原則。網絡校本研修以培養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為目標,以“問題解決”為學習和研討的核心內容,以網絡為中樞構建教師終身學習平臺。廣大教師隨時隨地可以登錄網絡平臺自主學習,與同伴共同研討,遇到困難,求助專家。

(6)導師專業引領原則。由高校學者、省市縣教研員、培訓機構優秀培訓者、一線名(特)優教師共同組建網絡校本研修導師團隊。一個導師負責1~2個或者更多的網絡班級,跟班進行長期的專業引領。在征求全體學員意見的基礎上,導師和輔導教師一起制定每期的學習計劃,確定學習課程,為班級提供學習和研究的資源,組織和參與網上網下集中研討,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和學術講座。

(7)多元評價原則。評價主體為遠程培訓機構、輔導教師、課程專家,教師培訓機構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為網絡研修情況、校本研修情況;網絡研修評價按照課程資源學習時間、網絡集中研討、作業完成等項目預設評價標準,達到標準即可取得年度網絡研修階段合格成績,網絡研修成績由遠程培訓機構協同縣教師進修學校共同進行;校本研修由縣教師進修學校制定評價細則,協同學員所在學校以網絡個人空間的記載及平時學校活動記錄為依據進行評價,達到規定的標準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績。每年度進行一次評價,并在培訓專頁上進行公示。

⒉開展中小學教師網絡校本研修,必須加強組織與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組織機構。縣教育局制定具體政策和措施,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區縣教師進修學校進行培訓過程的管理以及學籍管理、學分登記,組織人員進行班級管理和專業指導。鄉鎮中心學校積極配合縣教師進修學校進行檢查、評價和督促工作,保證學員按時、按質完成學習和研修任務。

(2)要形成立體化的平臺結構。建設中小學教師網絡校本研修頻道。構建虛擬學習社區,組建網絡研修班級,為每位參訓教師提供個人網絡空間。

(3)要成立專業指導機構。由省級課程專家、縣區級輔導教師以及中小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一起組建專業指導和引領隊伍,為學員學習提供業務支持。

(4)要成立項目實施小組。由遠程培訓機構、縣進修學校以及中小學學校校長一起組建項目實施小組,建立QQ群網絡,及時為學員提供教務和網絡技術支撐。

⒊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五個環節

(1)制訂網絡校本研修計劃。在開展培訓前,縣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要廣泛開展培訓調研活動,深入學校、深入教師、深入課堂進行調研,通過聽課、座談、問卷等多種形式,了解教師教育教學以及科研現狀,全面了解教師對課程資源、培訓形式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制訂培訓計劃,同時,搭建縣域培訓網絡專頁。

(2)制定網絡校本研修方案。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要通過網絡平臺組織教師圍繞培訓主題和培訓內容,提交教育教學問題。問題收集后,首先進行“問題過濾”,淘汰質量不高、價值不大的問題“,選出培訓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其次是“問題分析”,通過嚴密分析,明確培訓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最后是“問題診斷”,確定校本研修主題,由培訓者完善培訓計劃,制定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3)建設網絡校本課程資源。教師培訓機構根據專題培訓計劃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請課程專家和專家教師集體備課,建設培訓課程和校本研修資源,向全體參訓教師征集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校本研修資源,并上傳網絡平臺,建成課程“資源包”和校本研修“資源包”。

篇(3)

一、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并做好理論學習記錄,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1、在校本研修培訓中,我校組織了有關“各學科教學基本模式”、“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等教學理論的學習。開展多層次教育科學研究,人人有課題,人人學理論,人人掌握科研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

2、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進行跨年級、跨學科、跨學段聽課研討,教研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覺主動有效上下功夫,繼續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充分調動各年級組長的能動性。每次教研活動都有詳細的記錄。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周開展教研活動之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取長補短,向相關學科的教師學習課堂教學的方法,這使我受益匪淺。

本學期我們繼續加強對隨堂課的調研力度。全面落實了教學工作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考核要“嚴”、質量要“高”。

二、積極組織老師聽課、研討,總結優點,發現不足,逐步提高。 強化教研組的建設和管理,特別強調要發揮團隊精神,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打破了以往教師備課各自為戰的局面,開展集體備課的,每次集體備課,每一堂教研課都是教研組集體的結晶,通過實踐來改進和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重難點前移” ,推行課堂模式“重難點前移”,提高研修實效。教師在互動、互補、合作中不斷提高了自己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觀念順利地轉化了能動的教育教學行為,使教師不斷走向成熟,給我們的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關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備課時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是否調整了教材,為什么調整教材;反思上課時是否發生了意料之外的問題,自己是怎樣及時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

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注意做好課堂實錄,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時上交。

四、網絡學習方面

網絡學習是最快捷的一種形式,在線研修好的一種研修學習方式,我利用課余網上在線視頻學習,找相關研修主題的資料查閱學習,還和同伴在微信、QQ、博客上交流個人校本研修的過程,分享其他同行的個人研修成果,吸取了他們很多有用的經驗,效果好。

五、研修成果方面

篇(4)

教師工作坊的組建策略是:自主申報,協調配置,責任明確,架構清晰。

我們首先對全體教師普及教師工作坊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方法,在幫助教師厘清工作坊的性質和工作要領之后,動員有研究意愿和發展志向的教師自由申報研修小組。

學校挖掘現有資源,選擇校內骨干教師擔任坊主。根據學校的課題任務、項目實踐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凸顯出的問題和研究興趣,設定研修方向。經學校委員會審批通過后,實行坊內自主招募,做到人員雙向互選,主題自主設定。再經學校學術委員會進行專業評估和坊間整合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教師工作坊由1名坊主、5-6名教師和校外指導專家組成,在活動中坊員接收專職教師的理論點撥和區骨干教師的經驗傳授,之后由坊主組織坊內成員和校外專家一起研發專修課程。最終形成平等對話與成果分享的學術文化以及良性循環的學習生態圈。

在校內外資源的整體規劃和服務支持下,教師工作坊形成了坊主激勵、區級骨干扶助、校級骨干示范、同伴分享、校外專家把關的分工策略,學校委員會隨時評估工作坊的日常工作和成果展示。

學校已形成了五大研修坊組,即德育研究坊組、教學研究坊組、課程研究坊組、積極情感發展坊組、評價研究坊組,在五大坊組系統之下,又下設了14個分支工作坊。

運行策略

教師工作坊的運行策略是:參與-體驗-探索-分享。

在區骨干教師和校外專家的幫扶指導下,每個分支坊的坊員根據研究興趣和問題明確研究主題、確定目標,全員參與方案設計,制定研究成果和進度檢查的標準。

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坊主帶領坊員接受專職導師、校外專家和區骨干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并自主組織學習交流、坊間互訪和課堂展示,接受校內領導和其他坊主代表的工作檢驗和反饋意見。

結合校內外資源的學習,教師工作坊不斷實踐和反思,明確自己的研究點,在聽取專家講座和校內外骨干教師的指導下提升理論素養,提煉實踐經驗,形成課題成果。最后將成果進行資源共享,還要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綜合反饋和交流,以實現策略整合和措施改進。

評價策略

我們將評價的落腳點放在教師和學生原有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變。評價基于教學過程,鑒于教學結果,做到自評和互評結合,定量與定性結合,短期與長期統一。我們在學期末開展“五個一”的工作坊成果展示。

一個研修計劃:建坊之初,工作坊教師自主制定坊內研究目標、內容、成果和進度等,作為考核的時間節點和評價標準之一。具體內容方面包括三次理論和三次實踐,要做到人員合理分工,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研修成果層級推進。

一個研修回顧:基于短期與長期統一的評價原則,教師工作坊成員會定期進行個人教研成果的交流,梳理研修進程和深度,期間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并群策群力總結問題的解決方式。

篇(5)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1-

校本研修,就是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人的終身發展,以學校為主陣地,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的更新自已,逐漸的構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師繼續教育的方式。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融入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過程與方式促使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升,極大的推動了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容諱言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并沒有真正滲透到每個角落,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仍存在著制約學校發展、學生發展以及人的終身發展的瓶頸:

一、疏于學習,致使新課程理念沒有真正植根于每一個教育者的頭腦之中,校本研修也就存在著一種疲于應付的現象。盡管學校從管理層面上始終本著“學校發展、學生發展以及人的終身發展”的理念,不斷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項管理制度以及評價體系,但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尚需教師的自覺行為,而在農村學校部分教師不能以科學發展觀看待問題,寧可做個“教書匠”也不愿成為“教育家”,疏于學習,忽視研究,“一心只教圣賢書”,由此導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全員性和有效性。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致使新課程理念不能真正滲透于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校本研修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也真正認識到了新課程理念對于教育教學發展的至關重要性,也學到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但在教學實踐中總會出現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現象。諸如: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過程落實,輕教學藝術;重教師主導,輕學生主體;甚至重智育,輕德育……此類弊端在農村學校依然存在,導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其的真正意義。

三、校本研修問題的針對性不明確,出現校本研修過程的形式化。校本研修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總會遇到許多實際問題,可往往由于疏懶或者忽視了細節,不知道應該怎樣將它們進行整理、歸類,提煉為校本教研的課題,這樣,問題就會依然存在,甚至教學過程中還會出現同樣的問題乃至失誤,這必然達不到校本研修的最終目的。

四、校本研修尚停留在經驗總結型上,不是依靠理論指導實踐,而是實踐之后才去反思、總結。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甚至以此引以自豪,豈不知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馬后炮”,因為在過程的實施中已經存在了問題或失誤,即便懂得彌補,那也是將來的事情了。如果給自己擬定一個明晰的教研思路,始終圍繞著它,以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的話,就會盡可能的避免失誤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就會少一些遺憾了。

五、在校本管理上,系列制度程式化成分居多。首先,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落實難以到位;第二,校本研修管理過程中科學性不強,缺乏管理鏈,出現管理過程脫節現象;第三,校本管理方式缺乏個性,往往是一味地“借它山之石”,不加分析的運用于自己的校本管理之中,這樣常常出現管理上的不切合實際,很難彰顯該校校本研修的特色;第四,激勵機制不夠健全。從表象看,許多學校在校本研修制度中都有一定的獎勵辦法,但獎勵角度總存在著偏激。姑且不論獎額的高低,但就獎勵形式上,管理者的初衷是獎勵研修成果突出者,以激勵全員參與,然而在農村學校總有那些“與世無爭”的教師,他們既沒有再進職稱的可能,也不打算流動到更高一級的學校,更不在乎微薄的獎金,教學成績尚且說得過去,教研活動也在表面應付,這樣以來,這部分“抗鞭策性”的教師如何會發展?學校、學生又怎會發展?

鑒于以上這些影響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因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每一所農村初中彰顯出校本研修的特色:

(一)從研修主體上,強化校本研修的主動性,關注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師應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常言道:“態度決定高度”,教師的心態決定了教育的狀態,也就決定了教育的高度。因此,在校本研修中要從樹立教師良好職業心態入手,強化學習,構建教師職業幸福感,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讓教師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校本研修活動中。第二,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自我反思為基礎,以同伴互助為基本形式,以專業引領為專業提升的重要導向,促使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學經驗基礎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動的起點,是承擔“校本研修的個人責任”的具體落實,因此,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基礎上提出問題,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同伴互助是通過教師合作互動,相互影響,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研究,共同面對實踐中所遇問題,最終尋求更有效的解決途徑,達到研修的目的。而專業引領是多渠道的求得專家的專業指導和學術支持,助推教學問題的有效研究,解決理念和實踐結合的校本研修實質。

(二)從研修導向上,以課題研究帶動校本研修,實現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而課題研究又是一種極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優化和發展的途徑。“問題即課題”,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所遇問題多多,研究的形式更是形式多樣,但無論哪一種研究形式,都是基于教學實踐之上的,目的就是為提高教學效益,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尋求對策、總結經驗,實現校本研訓的優化和發展。同時,在課題研究上要營造濃郁的課題研究氛圍,來推動教師課題研究的群眾化,也要呵護課題研究的個性化,尊重教師的個性發展,真正實現校本研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三)從管理層面上,自上而下應強化過程管理,注重教研實效性的考核。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門在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著重應細化學校校長考核辦法,把學校教研教改成效納入校長考核內容當中,切實鞭策學校管理人員對學校教研教改的監管力度,促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另一方面,學校教研管理人員應加強學習,科學管理。從制度保障到過程管理形成一套管理鏈,保證人人參與、人人投入、人人自覺發展。

(四)從研修形式上,既有既定型,又提倡“百花齊放”。所謂既定型,就是嚴格按照既定計劃,定時定地、保證質量的完成研修活動;而“百花齊放”則是允許教研參與者大膽創新、敢于嘗試。同時積極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盡可能的為他們提供才能展現的舞臺,以激發他們的教研熱情。更不放過“引進來”,有取舍地“借它山之石”,內化為本校的校本研修策略,推動校本研修的縱深發展。

(五)校本研修實效性考核上,應注重靈活多變。諸如課堂教學的考核實行不定時的推門聽課,以檢查課堂教學改革的一貫性和創新性,避免花拳繡腿式的表演教學;在教研組的考核上,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體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鞭策研修成員的積極參與。在研修成果的考評上,與教學成績有機結合,統籌考評實施過程,分階段計分,按適當比例納入年終考核成績之中。

總之,校本研修始終是圍繞教學服務的,有效的研修需要研修者的主觀能動性、理論的指導、機制的保障,過程的管理,評價的科學。作為教育事業的實施者更應當關注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本職工作,推動新課程改革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篇(6)

“供給側改革”是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十以來,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解決均衡與公平問題、質量和效率問題、教育理想與社會現實問題,國家需要與個人期望問題。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豐富教育供給結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的新供給側結構,推進教育從“需求側拉動”向“供給側推動”的轉型,并逐步替代和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使我國的教育能更貼近學生的個性需求,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促進廣大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綜合素養螺旋式提升,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什么是校本?就是“為了學校”,“基于學校”;“研修”:《辭源》上說“研即學習、遵循;著作、撰寫。修即磨、碾;研究、探討”。所謂“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教育和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著眼點,以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為根本目的,以學校自身力量、資源優勢為主要依托,在學校、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在同伴相互影響下,進而在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引領下,由學校自行設計與策劃安排實施的一系列、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師教育與教育研究有機融合的促進教學的過程與活動。

一、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1.“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體現在改進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2.“基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問題。校本研修是學校及教師實際教育工作中發現、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并非由專家指示的問題,甚至是看起來很微小、別人以為很膚淺,但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校本研修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也應促進教師的發展。3.“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對策。以學校為主,以教師為主,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學習、研訓,實現“研與修”一體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一)教師個人:自我反思,即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分析過程。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學經驗基礎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動的起點,是“校本研修的個人責任”的具體落實。(二)教師小組:同伴互助(共同發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建立在教師的合作基礎之上,力求通過合作互動、相互影響,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研究。那些尚未形成教師學習型組織的、教師個人自發的研修,一般難以凸現“校本”特點,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校本研修。(三)教育專家:專業引領(專業提升)。校本研修的實質是理念和實踐的結合,校本研修雖然基于學校,對學校的問題進行研究;但提升卻不能缺少專家的專業引領和學術支持。

三、新時代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意義

1.體現教育均衡與公平:辦好學,讓每個孩子上好學。2.實現質量與公平教育: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3.實施智慧與高效教育:講究教育策略與藝術,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教育理想與完美生命: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偉大事業,在教育過程中使教師的生命價值實現其美好。

校本研修是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研形式;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措施。但農村學校大多由于地處偏僻的農村,無論是硬件設施、師資水平還是生源質量相對城鎮學校來說相對較弱一些;因此呼喚農村學校的深度校本研修顯得尤為重要!發揮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團體力量,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逐步改變研修形式化、程序化、淺層化現象,不斷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四、農村學校校本研修的現狀

(一)認識誤區,重視不夠,觀念陳舊

一些農村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校本研修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的作用認識不足、觀念陳舊。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好,教師的教學水平就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好。校本研修的價值取向模糊,指令性、應檢和追風型研修在農村學校比較普遍。在一些教師眼中,校本研修就是一種對行政命令的執行,是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視校本研修為“負擔”,缺乏主動性、持久性、創新性,不是“我要求參與”,而是“被安排參加”、“被迫參加”。被支配、被約束、被管制下的校本研修,是難以激活一線教師的實踐與創新。

(二)內容枯燥,形式單調,點狀、片段式,缺乏系統設計

目前農村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還沒有及時反思,更沒有進行透徹、系統的探討與研究。大多數學校的校本研修還只是一般性的聽聽課,流于形式的議一議,沒有什么主題,到學期末老師們只是應付地寫一份教學工作總結;大部分教師認為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和提高課堂教學也并無直接關系,更多只是應付檢查或評比時的點綴。其次在校本研修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有時個人難于解決,而又孤立無援,便會產生退縮和懶惰心理。由此以來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因為機制不健全和認識誤區等因素的影響,只能低水平徘徊。

二、農村中小學校本教研的對策

(一)校長重視,立機制,強化措施

校長要提升教育觀念,構建以校為本、以研導修、以修促研、研修一體,互生共榮;引領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規劃校本研修內容,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創新校本研修方式,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創設有利于教師研修的氛圍,如目標激勵、參與激勵、尊重激勵等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使教師感受到只要積極參與校本研修就能實現教師個人目標和學校目標,讓每一位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校本研修中的受益者;從“要我研”轉變為“我要研”,從而使教師參與校本研修成為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校長不僅是校本研修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更應是校本研修的引導者和學習者。校長也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了解校本研修的真實情況,引領教師提高研修能力,與教師共同成長;要給教師在進修、培訓、理論學習等方面大開方便之門,為研修活動的開展提供時間、條件保障。為此,做到這樣兩個方面:一是構建校本研修制度體系。二是要強化措施,推動校本教研活動開展。要通過學校強有力的校本研修制度的落實,來強化規范校本研修行為,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行為由被動逐步過渡到主動,最后形成習慣,達到教師將校本研修作為自己的一種工作,生活狀態的境界。三要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提供強有力的保證、服務機制,使校本研修長期持久地開展。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研修成為教師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

教師是校本研修的主體,校本研修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教師的發展潛力是由教師的反思力決定的。教師應“吾日三省吾身”:我需要研修嗎?我需要什么樣的研修?我的研修能做什么呢?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圍繞某一典型課例或教學細節,用新課程的理念、觀點進行剖析,使研修不再只是簡單的備課,而是研究探討問題;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思考,乃至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目前適合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如下:1.自主研修。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讀書、撰寫反思等。不僅讀與專業相關的書,更要廣泛閱讀專業之外包含歷史、文學、藝術、科學類的書籍,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吸收優秀的知識沉淀,充分領悟知識結構的脈絡與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學的厚積薄發,才能走出守舊的桎梏。另外撰寫反思也可以幫助自己不斷整理教學的得失,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逐步達到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的目的。2.集中研修。集中研修是農村學校研修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是集體智慧研究解決“難題”的“大會戰”。還可以根據縣域實際,按劃定的片區,各片區集中研修活動,可由片區學校輪流承辦,承辦學校根據自己學校研修特色,教學工作亮點,確定教研主題。如優秀研修團隊活動展示,優質課交流研討活動,研修成果經驗交流活動等。3.團隊研修。團隊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資源優勢,具有問題課堂化的特點,具有研修交流共長的特點。團隊研修值得借鑒的是觀課議課和集體備課等。觀課議課要以團隊的研修主題作為觀課時的關注點,議課時圍繞著研修主題以及課堂上學生學習狀況為依據;以平等對話的交流方式對授課教師上課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接地氣”的溝通和探討,無需阿諛奉承和“蜻蜓點水”式泛泛而談;最終達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目的。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再不是大家在固定時間、地點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而不研”的簡單應付,草草了事。4.網絡研修。網絡研修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網絡開展的交流、學習、論壇等研修活動,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整合信息化、主題式校本研修現已成為主流。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有研修博客、QQ論壇,欣賞式探詢工作坊(集散教學精彩的校本研修活動),群策群力工作坊,“教學小現象研究”工作坊等形式以及許多研修茶座就是一個完全服務于校本研修工作而專門建立的,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提供平臺;并在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中相互切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篇(7)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一種教師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以下簡稱“網絡校本研修”)。各地學者、 教學研究人員和參與教師紛紛對此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研究。大多數學者均從培訓的模式、運行機制和評價角度開展研究,涉及培訓管理研究的相對較少,基本處于實踐性探索階段,還沒有開展深入的系統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筆者就本縣2015年網絡校本研修有效性管理進行了實踐性探究,取得了實質性效果。在規定時間內達參訓率、學習率、合格率三個百分之百的好成績。

1.W絡校本研修的“兩個”融合

1.1網絡校本研修與聯片研修、“送教下鄉”的融合

網絡研修借助培訓機構豐富教學資源開展各類研修資源的學習、典型疑難問題的研析、各類學習共同體研修和教研活動、個人自主研討活動等。校本研修主要是學校各類研修活動、教研組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聯片研修主要是片區、跨片區研修活動和片區、跨片區教研活動等。“送教下鄉”主要是縣內優秀骨干教師送培送教到學校,開展實踐性教師培訓。

三者要緊密結合,相互支持,共同實施。網絡研修的任務為驅動校本研修及個人研修提供引導與支持;校本研修活動中的研修成果共享、核心問題提出,通過專家指導與引導,學員在網絡研修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問題;學校各類研修活動和教研活動,體現為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共同進行。

聯片研修和“送教下鄉”在網絡校本研修基礎上實施,貫穿整個培訓過程;聯片研修和“送教下鄉”活動是整合培訓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入;聯片研修的成果對整合培訓形成促動。

1.2專家引領資源、預設性課程資源與生成性優質資源的融合

網絡校本研修,由六大核心研修主題引領,分別為:修師德(必修)、明理念(選修)、 懂學科(選修))、學技術(必修)、會應用(必修)、比成效(選修)。其中,3次為網絡校本同步研修(學校學科教研小組借助“校本研修”下的小組協作空間在線磨課系統,開展基于校本研修的在線同步“磨課”活動),1次為優秀案例征集活動(主題四),1次為應用成果評比活動(主題八),校本研修專家實地指導兩次(依據各省研修開展情況確定)。

三部分研修資源相輔相成,其中包括必修和選修。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多種研修資源為片區、學校及學員個人的多型研修及教研活動提供支持和參考;片區、學校及網絡研修活動的優質生成性資源逐漸納入共享,供學員進一步學習。

2.網絡校本研修的“雙線”管理

2.1行政線的組織管理

2015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下發了《關于組織實施2015年“國培計劃”-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的通知》(教師司函〔2015〕43號),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立即行使權力,轉達下達文件,成立組織機構,制定研修規劃及考核管理制度,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政策保障。

成立以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為組長的項目培訓領導小組和以教師培訓中心主任為組長的工作指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職責: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管理及相關協調工作。工作指導小組負責項目活動設計、指導工作,并會同國家開放大學做好參訓教師的過程監管和評價考核。學校負責制定校本研修計劃,督促參訓教師線上學習和線下研修的組織管理。

2.2業務線的技術指導

業務線的落實比較復雜,既依靠國家開放大學專家團隊線上線下指導,又依靠縣級培訓團隊工作坊和研修小組磨課指導。縣級培訓團隊來源于兩個層面,一是學校業務管理人員(業務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其側重“網下”,協助“網上”,即“網上”專家通過視頻指導;“網下”開展基于“磨課”范式的網絡校本同步研修,以學校學科教研小組為單位,圍繞“會應用”開展三輪基于“磨課”范式的混合式課例研修。研修組長是校本研修活動的直接策劃、落實者,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縣級指導者(縣教師培訓中心專職教師、教學研究室教研員、縣級以上名師骨干教師等)其側重“網上”,參與“網下”,即“網上”根據《周工作計劃》,學員在指導專家和輔導教師的引領指導下,進行課程學習與班級為主題的學科工作坊主題研修;“網下”,組織專家實地指導。輔導教師選擇磨課成果組織區域工作坊主題研討,分享經驗,指導問題,并組織跨校現場交流活動。縣教師培訓中心在其間起著紐帶作用,為行政線提供決策參考和業務咨詢,為業務線提供業務指導和資源服務。

3.網絡校本研修的“雙線”評價

網絡校本研修包括線上、線下兩個環節聯系,卻又環境迥異。線上學習發生在縣域的學科工作坊的、學校研修組織的虛擬環境下,由平臺自動評價;線下研修發生在本校、本片區的真實環境下,由縣校評價。

本縣“網絡校本研修”四類角色的考核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輔導教師、校級管理員、研修小組長的成績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自己所轄學員線上學習情況(包括線上學習和線下參與活動、提交磨課量化記錄、研修總結、優質資源等),占權重50%;二是本人的工作情況(包括開展線上線下研修活動和提交資源數及簡報等),占權重50%。

4.結束語

實踐證明,只有實行“雙線”管理與評價,并做到兩個融合,才能有效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才能消除培訓者倦怠情緒,才能增加培訓者成就感,有效調動培訓者工作和學習動力,使縣域內逐步構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讓教師邊學習邊實踐,切實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生成和積累一批高質量的課例研究案例資源。

篇(8)

1.學習全國先進經驗。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分期分批組織教研員、校長、骨干教師赴全國各地參加教育教學專題會議和優質課觀摩,邀請上海市建平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廖飛、浙江仙居教研室主任張志偉等20余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來合陽指導工作。五年來,全縣共有五千余人次參加了各級各類學習培訓活動。

2.組建專家引領團隊。要做實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就必須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素質過硬、充滿活力的研修團隊作引領。近年來,我們組建了教師工作室、“古莘教育講師團”、國培培訓團隊三支縣級專家引領團隊。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助推培訓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學校――突出特色。整體推進,著力打造高效課堂

1.以做實課題研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我們制定了《合陽縣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積極引導各學校做實做細課題研究工作。《辦法》從課題的申報流程、立項原則、經費使用、課題管理、成果鑒定等方面做了具體的規定;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各分管主任為副組長的課題管理領導小組;全縣課題根據學段學科特點,確定教研員全程指導,確保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業務支持。各學校課題研究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組建了“學校―教導處―教研組―教師”四級教研網絡,真正讓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化、制度化、常態化,努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成果扎實推廣,教研員和學校積極搭建平臺,摸索出了“舉行成果推廣研討會――組織課例研修活動――暢談實踐心得――豐富研修成果”的課題推廣模式。

2.以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近年來,全縣高效課堂的打造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高中學段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四步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中學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形成了以城關中學“讀講議練”翻轉課堂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小學學段在全縣推行“預學一交流―拓展”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局各職能股室群策群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服務。教研室先后開展了能手“高效課堂”示范課、課題研討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引導教師立足課堂,扎實開展理論學習,全面提高執教水平,對高效課堂的實施進行了精心的業務指導。

三、基于學區――區域協作。資源共享。致力拓寬研修渠道

為了發揮優質學校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縮小校際差距,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效能和內涵發展水平,實現全縣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我縣先后嘗試了聯片研修、“校際聯盟、協作研修”等方式。2014年10月,縣教育局在總結經驗、優化完善的基礎上,在全縣四個學段推行大學區研修工作,全縣共成立十一個學區。各學區以城鄉聯盟、對口幫扶、協作研修為抓手,按照“優質帶動、合作共享、提升內涵、共強共進、捆綁考核、集約發展”的實施要求,有效探索,主動作為,先后開展了教師風采“四個一”、班主任基本功競賽、校園文化藝術節、漢字聽寫大賽、科技制作展、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幼兒園教師技能大賽、精品課觀摩研修等活動,培訓跟崗教師三百余人次。

經過不懈努力,各大學區工作亮點紛呈:高中學段狠抓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初中學段三大學區推行了骨干教師校際交流跟崗實踐鍛煉活動;小學學段四大學區組織優秀教師實施了“跨校滾動授課”模式;學前學段三大學區每月召開一次學區聯席會暨觀摩活動。

篇(9)

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和實踐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達不到新時展的要求。為提升我國教育整體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部實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等文件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并對教師提出新要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們的專業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盡管新課改后農村大部分學校都注重校本研修,但由于地區偏遠,交通不便,信息接收不全面,缺乏系統管理等因素造成校本研修成效逐漸降低,教師專業無法得到最大化發展。解決這樣的問題,農村中學需要創新校本研修制度,以良好的校園文化、合理的研修平臺、多元的研修形式等促進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一、理論基礎

(一)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于2004年由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顧泠沅教授首次在國內公開提出。“校本”就是“以校為本”,“研修”則是學習研磨的意思。陳山山[1]認為,校本研修是一種新興校本培訓方式,是基于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式。張濤[2]認為,這種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單位,以本校教師為學習共同體的教研培訓模式,對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認為,校本研修是以教師為主體,學校為陣地,多方面、多角度整合力量滿足教師和學校發展需要,使教師群體和學校資源得到最大化發展與開發。

(二)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歐美國家大約在20實際60年代開始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越來越重視教師地位。我國大概在20實際90年代開始集中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由于研究方向和理解不同,不同學者對“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有不同理解。葉瀾[3]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國內學者朱寧波[4]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在歷經職前教師培育、教師任教和在職進修與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個人都必須持續學習與研究,不斷發展其專業素養,從而逐漸達到專業成熟”。“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外語人才炙手可熱,培養高水平的外語人才成為當務之急。英語教師只有充實自身,完善自我,才能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為國家輸送大批外語人才。何源[5]認為:“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自從事英語教育事業開始,在英語語言熟巧、情境知識等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外語教學理論研究水平等方面越來越成熟的發展過程。”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英語教師通過政府、學校等外部條件發展自身專業,尋求內化,提升整體素質的過程。本文要探討的也正是如何依托校本研修促進農村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二、以校本研修促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勵教師工作和學習,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夠使教師職業生涯更加順暢。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學校應樹立以教師為本的教師培養理念,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首先,學校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增加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中外語言書籍,公共區域擺放各類有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刊,以拓寬教師視野;充分利用學校媒體廣播功能,播放國內外最新教育消息;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報,刊載大事小情、教育軼事等,使教師沉浸于濃郁的學習氛圍中。其次,學校應尊重教師,理解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肯定他們為學校做出的貢獻,尊重教師的意見等,使教師感受到對他們的尊重。同時,營造出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民主管理,使教師也能成為學校的主人,激發教師的責任感。最后,學校應重視每位教師的個體差異。受家庭教育、求學經歷、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每位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認識和理解千差萬別。學校要善于鼓勵各位教師把握機遇,剖析自我,挖掘潛力,尋求符合自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實行“以老帶新研修模式”

農村學校每年招收新進教師時應進行關于英語學科知識、教學技能、職業生涯規劃等的崗前培訓,滿足新進教師對教學知識、技能的需要。同時,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使教師意識到教書不僅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使自己的專業得到發展,并認識到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途徑。此外,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有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教學指導和幫助,形成“幫扶團體”使新教師盡快熟悉學校教學常規流程。為縮短青年教師的探索期,學校可安排骨干教師與其形成“幫扶團體”,骨干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他們在工作中秉承自己的職業忠誠和對教育的崇高信仰,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論。學校應重視骨干教師的價值,肯定他們對學校做出的貢獻,對于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師可邀請他們著書立說,讓青年教師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因農村學校課程時間安排較寬松,年輕英語教師可以先聽課、后講課,教案經過骨干教師審閱后再使用,以此積累教學經驗。同時,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發揮骨干教師的幫扶作用。聘請市重點學校名師教授講課,傳授經驗,面對面與名師交流,實地解決青年教師的困惑。另外,學校還可出資鼓勵教師重新回到大學學習,使教師認識到只有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時代步伐,走在教育的前沿;或者利用寒暑假為青年教師創造條件出國學習,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回校園,使英語教學與國際接軌。

(三)拓展多元的研修形式

除專家引領、講座論壇、研討沙龍等形式外,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資源。筆者通過網頁搜索了幾個偏遠地區農村中學的基本資料,發現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對校本網絡資源進行全面簡介。為改變這一現狀,農村中學可以尋求政府資金幫助,開發適用于學校自身發展的手機軟件,利用軟件開展研修活動,大大提高研修效率。一方面,由于教師對國內教育信息接收不全面,農村中學可收集國內重點中學近期的教育改革信息,并在軟件中實時更新。如定期更新優秀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國內一線教師優秀教學視頻等,使教師定期學習,交流心得體會。另一方面,為規范軟件,方便使用,可將軟件分為校本理念、師德建設、網上評教、教師風采、經典案例等模塊,使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在每一位教師的共同見證下逐漸完善。

(四)完善校本研修機制

學校教研組應根據本校實際校情和教師發展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研修方案,實施過程、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必不可少,研修活動也應具有針對性。研修激勵制度應公平公正,不以一兩節課就判定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應肯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進步,規范評價方式。一是,增強組織管理。學校領導是校本研修計劃的制訂者,應嚴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則,幫助各教科室、教務處順利開展校本研修。骨干教師應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帶動研修水平逐漸提升。二是,制訂校本研修計劃。通過制訂計劃,明確研修目標、研修內容及工作方向。落實保障措施,充分保障目標達成,并從研修筆記、研修心得、案例分析等多方面檢驗教師研修成果。三是,落實監督管理。為保證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實,學校教學部門應注重監督管理。定期對教師的教學、科研等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師困惑。分階段對研修成就進行總結,并安排下一階段的研修工作。

三、結語

在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實施,教育政策良好的情況下,農村中學校本研修也得到了普遍重視。校本研修是助力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途徑,教師們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不斷提升水平,充實自我,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新一代高素質、高水平的外語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山山,張琴琴.淺談校本研修[J].經營管理者,2017,(2):365.

[2]張濤.鄉村教師互助式校本研修共同體創新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101.

[3]黃春方.小學科學教師如何實現專業化發展[J].少年兒童研究,2011,(10):18-20.

篇(10)

在“國培計劃(2016)”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汨羅市教育局和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通過訓前調研,發現了少數學校重教學、輕教研,個別校長不能帶頭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研修成了年輕教師的事,成了教研組長的專利,成了有職稱評聘需求的教師群體的事,部分學校的教研活動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督導等實際問題。據此,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討論“送教下鄉”培訓的最佳切入點,將制度建設與“送教下鄉”培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汨羅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鄉”培訓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組織分工、責任分工、監督評估等作出詳細的規定,形成教師教育股、教師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管理與研究中心、教育技術中心,培訓專家團隊、鄉村學校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成為了上下聯系、多層面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在縣級層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領導職責;二是突出了教師發展中心的學術職責。在基層學校的實踐層面,我們首先要求各送培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將基地學校和送培學校的校長確立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勵約束機制,在“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中,對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使研修制度建設成為了培訓實施的有力保障。

二、讓“送教下鄉”的領導意識與“校本研修”思維對接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對“送教下鄉”培訓的認識和管理水平,汨羅市教育局分管隊伍建設的副局長牽頭,教師股組織召開了有全市各鄉鎮聯校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以及“送教下鄉”培訓基地學校校長參加的專題會議,明確了“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對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責任,并要求基地學校拿出切實可行的承辦實施方案,基地學校與送培學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對接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基地學校的場地準備、接待服務、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三、讓“送教下鄉”的基地學校與“校本研修”平臺對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場所是教師所在學校,以建立學習型組織為交流平臺。校本研修的宗旨與根本目的是“基于學校”,校本研修的起點與根基是“為了學校”,校本研修的活動狀態與主體是“在學校中”。在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五大項目的九個班級中,都不同形式地組織基地學校的教師,積極參加“示范教學”和“研課磨課”的學習活動。他們以學校為校本研修的基地,從學校出發,在學校中,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校為本,在“示范教學”階段,各個基地學校的教師都參加了聽評課活動,在“研課磨課”階段,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研磨活動,并當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動記錄;汨羅市長樂鎮中心小學、汨羅市羅城學校、汨羅市汨羅鎮中心小學等送培學校都發動教師投身課堂教學打磨活動,做到了以學定培,以研促訓,以評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題、有內容、有實效。學員李瑛告訴我們,本學期汨羅市白塘鄉中心小學積極構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單周大教研,雙周小教研的形式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討,在大教研中主要針對學校大層面的教學問題探索,小教研則以年級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組織老師進行集體備課、聽課磨課、教學問題探索等,加強了教研組團隊建設、課堂診斷、課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這樣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貼合了教師們的教學實際,通過“送教下鄉”培訓搭建的平臺,學員們的教學水平獲得了更加長足的發展。

四、讓“送教下鄉”的專家團隊與“校本研修”角色對接

校本研修的三條基本途徑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汨羅市2016年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培訓者團隊成員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訓專家團隊為引領,以本地培訓專家團隊為支撐,初中數學、小學語文、中小學音樂、初中班主任、幼兒園教師五個培訓項目所聘請的本土培訓者,都來自基層教學一線,都是近幾年本市的名師,有些甚至是連續幾屆名師,可以說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師中的名師,他們不僅僅課上得好,培訓、微講座樣樣都行,對教材、對學情、對校情、對校本研修、對學員需求都了如指掌、爛熟于心。而且,榜樣就在身邊,可學、可親、可敬,在“送教下鄉”培訓中他們是學科專家,在學校中,他們又是通過“校本研修”成長起來的教學骨干,由他們來組建專家團隊,實際上也是一個教研組長,既是引領的專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們的送教才最有針對性、實效性,最受一線教師的歡迎。

五、讓“送教下鄉”的階段活動與“校本研修”模式對接

在“送教下鄉”培訓中,我們堅持按需施訓、立足鄉村的原則,強調前瞻性與實效性相結合,階段性與持續性相結合,專業引領,能力轉換,實踐指導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等實踐性特征。針對鄉村教師教學與教研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按照問題診斷―通識研修―示范教學―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體提升,共六個模塊的課程設計方式進行培訓。例如:為落實“研課磨課”環節,積極貫徹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的 “三以原則”:課堂研磨,以學定教;培訓實施,以研促訓;人人展示,以評促改。培訓者按片區分小組進行校本指導,要求“個個參與、人人展示”,使每一個學員都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過程可以概括為“問題-設計-實踐-反思”四個環節,與“送教下鄉”培訓的模式殊途同歸,極其吻合,按照理論指導實踐,反思總結后再實踐,再提高的研修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不求短期行為,但求持續發展,著力幫助農村教師營造終身學習、校本發展的良好環境,引領農村教師結成專業發展的跨校聯盟和常態的教學教研共同體。

六、讓“送教下鄉”的培訓課程與“校本研修”資源對接

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項目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驅動、以案例為載體,設計和實施好一系列著眼于鄉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培訓活動,以實踐課程為主體,省級專家引領和一線骨干教師示范,全體學員參與,開展研課磨課、學術沙龍、崗位實踐、校本論壇為主要方式的培訓,并把師德修養、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才藝展示、信息技術等課程都編排在培訓過程中。

教師培訓的教W資源是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在培訓活動中的動態表現,通過培訓者的有效選擇和使用,使得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從“靜態”變為“動態”。首先,教學資源由培訓者與學員共同建構,在研修過程中重視課堂互動和師生對話,幫助學員建立新舊經驗的聯系。許多學員在培訓期間感受到了“學習情境”與“工作情景”的聯結體驗,這種培訓方式,可以從“仿真”狀態有效遷移到“真實”狀態,體現出培訓的有效性。其次,教學資源體現學員之間共建共享。“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班級為學員建立了“學習共同體”,學員的課例、課件、心得體會都可以在班級QQ群和學習小組共享,這些認識和經驗的分享,閃爍著教育教學領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級交流和應用中得到升華。最后,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教師培訓的重要階段,在這兩個核心環節中,我們選取加工了許多有代表性的資源。

七、讓“送教下鄉”的學員發展與“校本研修”成果對接

從知識的復雜性來看,教師培訓要建立在對學員認知獨特性的認識基礎上,為學員提供獲得知識的多種不同途徑和機會,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拓寬了學員的研修視野,要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五個一”:一節匯報課;一次校本教研活動;一份研課磨課記錄;一次微創新教研論文;一堂微課視頻。在“送教下鄉”培訓的五大項目九個班級的600名學員中,通過說課、微課展示、小組賽課等多種形式,累計完成研磨課560節次,評選優質課75節、精品課40節,組織專家講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視頻”等資料436份,形成了培訓理論、案例、游戲、故事、文本、PPT課件等學習成果,使學員的專業成長和事業發展,與學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對接起來,汨羅市將這些資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盤,免費下發到各個中小學、幼兒園,為它們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資料,最終實現了幫助鄉村教師,幫助鄉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級教學競賽中,汨羅市第二中學熊立紅老師參加湖南省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以第1名獲化學課一等獎。汨羅教師參加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有6個學科獲一等獎,居岳陽市前列。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競賽中,獲獎選手80%是參加了“送教下鄉”培訓的學員,充分證明了我們的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們組織600名參訓教師,齊聚在汨羅市電影院,參加了“總結提升”的培訓,湖南省教育廳國培辦黃佑生主任親臨現場指導工作,由五個項目的部分參培學員作為代表,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分班級、分科目,采取文藝節目、朗頌、師生同臺講故事、PPT課件展示、視頻匯報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初中班主任培訓項目班級,通過對“鄉村特色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溝通策略”等問題的研究,使參培老師在“班會課如何上?班級活動如何組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總結提升的環節中,汨羅市紅花鄉露水坡中學的李美英老師和班上的學生同臺講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詮釋了教學相長的內涵,整個活動受到了省國培辦黃佑生主任、汨羅市教育局領導、學科首席專家和全體學員的高度評價。

八、讓“送教下鄉”的財力保障與“校本研修”經費對接

上一篇: 我和我的祖國詩歌 下一篇: 物流專員年度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