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教學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0 14:45:48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獅子和鹿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高職院校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走校企結合,產學結合,培養(yǎng)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理念下,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即“學歷證書+職業(yè)資格證書”的建設。各院系紛紛組織,參與與各專業(yè)特色相關的職業(yè)資格證書的考試,我系電子線路設計課程采用的則是“以證代考”的評價模式。

一、電子線路設計課程實施“以證代考”的意義

“以證代考”是考教分離的一種實施形式,它是以國家職業(yè)資格和社會技能鑒定認證的標準來評判高職院校的職業(yè)教育,是真正的第三方評教。“以證代考”中的“證”是指國家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或社會的技能證書,“考”是指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課程結業(yè)考試。“以證代考”是指以國家的職業(yè)資格和社會的技能鑒定認證代替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課程結業(yè)考試。

“電子線路設計”是職業(yè)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該課程通過學習Protel DXP軟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驟,培養(yǎng)能勝任計算機繪制電路圖及印制電路(PCB)板制作技術相關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完成電子線路設計課程的學習,可取得相對應的職業(yè)資格是“計算機繪圖員(電子)”,簡稱電子CAD繪圖員,是目前電子線路板設計行業(yè)國家認可的職業(yè)資格證書,也是電子類專業(yè)核心職業(yè)資格證書之一。該證書作為電子線路板設計能力的衡量標準,主要考核Protel DXP軟件操作,包括原理圖繪制、網表生成及PCB設計。

該職業(yè)資格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繪圖員(專項技能水平達到相當于國家職業(yè)資格技能等級四級)、高級繪圖員(專項技能水平達到相當于國家職業(yè)資格技能等級三級)、繪圖師(專項技能水平達到相當于國家職業(yè)資格技能等級二級)。

我院計算機系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Photoshop等課程中推行“以證代考”的考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實施“以證代考”考核模式,積極推動職業(yè)資格證書考核,提高學生的取證率,嚴格科學地做好學生的技能鑒定工作,是強化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人才、提高學生就業(yè)率的關鍵,是深化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

二、“以證代考”考核模式下的電子線路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

針對課程特點,選定特色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建立題庫,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

1. 課程教學內容方面

實施“以證代考”后,要在構建“課證融合”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修訂課程教學大綱,使課程教學內容和職業(yè)標準相互融合相互銜接,教學內容應涵蓋“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技能鑒定考試”的所有考核內容,但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技能鑒定考試的所有考核內容并不等同于電子線路設計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電子線路設計課程的要求和內涵應高于相應的計算機繪圖員職業(yè)資格證書教育。

2. 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

實施“以證代考”后,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進行改進。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等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進度提出項目實例,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巧妙地隱含在項目當中,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達到理解學科知識、掌握技能的目的。項目的提出由老師在課程教學前做出周密的規(guī)劃,采用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原則來設置具體的項目實例。

3. 實施“以證代考”的考核方式

考試是檢驗學生對其所學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同時也是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實施“以證代考”考核模式,鼓勵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認證來代替課程考核,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通過獲取職業(yè)資格認證來提高職業(yè)能力,達到完全以職業(yè)資格標準來代替課程考核。推行考教分離制度,也是落實“雙證書”制度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考試結束后,將學生參加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電子類)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通過率與教師的業(yè)績掛鉤,增加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全面的評價機制。

三、結束語

“以證代考”最終的目的要落實到學生職業(yè)資格能力和職業(yè)技術能力認定的層面上來。電子線路設計課程推行“以證代考”制度,考慮就業(yè)市場需求,按照職業(yè)崗位能力將課程標準與職業(yè)標準有機結合,學生在取得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相應級別的資格證書的同時鍛煉了職業(yè)崗位能力,以實現(xiàn)高職教育與職業(yè)崗位零距離對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常瑞莉. 高職“雙證書”模式下Protel DXP課程的改革[J].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04).

[2]尹小田.探討高職高專印制電路板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商界,2012(04).

篇(2)

【關鍵詞】低段語文 課堂活動 學生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尊重,語文課堂也變得活躍起來。因此,要提高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就必須精心設計適合低段學生的語文課堂活動。那么,教師又該如何才能創(chuàng)設出適合低段學生的語文課堂活動呢?

一、切合學生實際,探尋學生“趣點”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參與內容新奇、刺激的活動,教師應針對這種心理特點,適時轉換不同的活動形式,顯性活動與隱性活動相輔相成,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參與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W生學習的興趣是推動學習最直接的內部動因,當學生對活動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才會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想方設法地克服困難。如在上《比本領》一課時,要達成“感悟梅花鹿和金絲猴的驕傲與自信”的課堂目標,單憑教師的對語氣、語調方面的提示,無法讓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形象的畫面,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根據(jù)學生們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將文本內容自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學生們聽。當學生聽得入神時,我提出問題“假如你是梅花鹿,聽到了比賽規(guī)則,你會想什么?”此時學生已然融入這一情景之中,我順勢引導學生扮演梅花鹿與金絲猴的角色,把“自己一定能先摘到果子”這個想法表達出來。此時學生已經有了高仿真的情感體驗,情緒高漲,很順利地把梅花鹿和金絲猴的驕傲與自信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

(二)豐富形式,發(fā)展思維

低段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維持他們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學生課堂活動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讓活動的形式多樣化,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充分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

低段語文有大量的字詞需要認、讀、寫,對認讀寫字詞,課堂教學中學生極易產生倦怠感,久而久之,學生對認讀寫字詞喪失興趣,認讀寫字詞的教學目標是根本無法達成的。鑒于此,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變換活動形式,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活動變得趣味盎然。教學中,我常采用“開火車”“點豆豆”“找朋友”等游戲進行字詞的認讀,有時還用上多媒體,跟詞語寶寶捉迷藏,或者摘蘋果等大量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認讀生字詞語的興趣,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比如在讓學生理解“垂頭喪氣”一詞的意思時,由于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教師可扮成記者來采訪一下學生“大家會在什么情況下‘垂頭喪氣’呢?”在學生們根據(jù)各自的生活經驗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后,再請幾個學生來再現(xiàn)一下“垂頭喪氣”的情景,給我們表演表演,接下來再讓學生回到課文當中把包含“垂頭喪氣”一詞的句子讀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含義,最后再請學生用“垂頭喪氣”一詞說一句話。這樣,學生們在“接受采訪―再現(xiàn)情景―回歸文本―練習說話”的過程中,不但輕松地理解詞意和運用詞語,而且其思維活動也隨之一步步地加深,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還可使用猜謎語、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戲、講故事、聽故事等方式,并將不同的活動類型有機地進行整合,學生的思維才會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課堂活動才會更生動、更高效。

二、根植文本內容,尋找活動“支點”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活動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而進行設計。如文本的關鍵處、重點處、難點處、矛盾處進行設計,并且所設計的這些活動要能夠突破教學內容當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通過參與這些課堂活動能進行深層次的、復雜的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這是讓學生閃現(xiàn)思維的靈光,凸現(xiàn)智慧的光芒,不是簡單地為了“活動而活動”。

如教學《冬天是個魔術師》一文,我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質疑:魔術師是什么?為什么說冬天是個魔術師?當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及時進行表揚。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老師認為我們班的學生特別聰明,因為,有的問題的答案就在文中,等待你去發(fā)現(xiàn)它呢!看看誰先把它們找出來?

學生圍繞著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在交流的過程中其語言得到了發(fā)展,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在對話交流與思想交鋒中,情感得到了熏陶,心靈得到了凈化。這樣的活動設計增加了活動的針對性,其所出現(xiàn)的問題與文本重點、難點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具有可探究性,能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從而能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質量。

三、緊扣教學目標,把握活動“原點”

布盧姆曾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檢驗課堂教學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閱讀教學中學生課堂活動設計必須指向預設的具體教學目標,緊緊地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而展開活動。這樣,學生課堂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指向,活動的實效性才能得以保障,避免表面形式多樣、課堂熱熱鬧鬧,實際上華而不實的“無效”現(xiàn)象發(fā)生。

在設計《小獅子》這一課時,其中有一個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圍繞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分角色表演誦讀。分別請學生扮演大樹和小獅子。通過大樹與小獅子的對話,體會大樹看到小獅子不練功時的著急,體會小獅子的懶洋洋與滿不在乎,體會小獅子覺得有父母可依賴時的驕傲。再請一些學生扮演獅子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出一席話,教育小獅子不能依賴父母的同時,也教育學生們懂得了自立的重要性。因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合理,學生充分地融入角色中,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從而有感情地朗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生對事物心理有了體會時,教師及時地引導將這種體會用朗讀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其實也是在授之以漁。因此,課堂活動要能給學生生成的空間,設計出能達成課堂教學總目標的一系列看似獨立而又彼此關聯(lián)的課堂活動,能給學生充分的生成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四、面向全體學生,建構活動“終點”

篇(3)

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開始教學前的計劃和設想,是順利完成教學實踐的必備條件,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反映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風,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發(fā)展從只注重教師的“教”,向重視教師教學,突出學生學法方面轉變,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意識。

一、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學設計,不具備操作性都是紙上談兵,無法實施的設計沒有任何意義。教學設計的操作性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方面落實。

1.依據(jù)標準和學情設置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是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課程設計首先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有效的目標。

首先,目標要明確。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寫字、理解詞語為例:甲教師的教學目標為:會寫“荷、挨、蓮、蓬、脹、仿、佛、裳、翩、蹈、蜻、蜓”12個生字,重點指導寫好“蓬、翩、蹈、裳”4個生字;會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破裂、翩翩起舞”4個生詞。乙教師的教學目標:會寫生字并理解生詞。甲教師目標直指靶的,便于從操作系統(tǒng)中優(yōu)選出方法。乙教師目標盲目,一旦操作起來,難免腳踩西瓜皮,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其次,目標要具體。以《掌聲》理解內容為例:A教師理解課文內容。B教師理解課文中“掌聲”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課文所表現(xiàn)的情感,從小學會關心、愛護朋友和親人。A教師目標顯然太模糊。B教師目標具體,標得清楚,技術路線也好預定,提供了目標保證。

2.依據(jù)內容和環(huán)節(jié)設置過程

每堂的教學內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會不同,課程教學設計不僅要在過程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和主動性,更要讓整個過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這課教學的設計片段:

師:我姓武,“武則天”的“武”(寫“武”)。誰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介紹給大家?(生上講臺寫自己的姓名。)

師: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劉詩樂。

師:什么意思?

生:“詩”呢,因為我爸爸希望我像詩人一樣出口成章!“樂”就是我爸爸也很喜歡音樂,他也希望我喜歡音樂,所以取名叫劉詩樂。

師:既能寫詩,又懂音樂,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給她掌聲!(生鼓掌)(可以多增加幾個學生名字的分析)

師:回去問問你的父母,為什么給你起這個名字,好不好?

這個“好不好”,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整堂課孫老師都用商量、鼓勵、親切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建立了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老師的尊重、信任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

3.依據(jù)教學實際設置手段

教學手段不僅僅為了熱鬧,而是應該采取最有效的輔助完成教學目的。我們現(xiàn)在最常用的也是最濫用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手段了。如一位農村的教師,在教學《坐井觀天》的生字時花了半天時間制作了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件,點擊綠色的荷葉,其上空出現(xiàn)音節(jié),接著音節(jié)下方出現(xiàn)漢字,音響發(fā)出漢字讀音,使學生跟著音響讀三遍,緊接著一個青蛙張開大嘴,“呱、呱、呱”地叫喊著跳出來。青蛙形象、音響的強烈刺激,使學生剛才記住的讀音有可能全變成“呱”音了。課件制作雖然很美,但是對于農村的孩子青蛙再熟悉不過了,這樣做不僅沒有起到輔助作用,反而干擾了學生的識記。

二、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設計不是盲從,什么樣的內容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學法,針對教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個性差異等不同選用不同的教法、學法。

例如,教法就是教學的方法,這是課程設計所要設計的重要內容。課程設計時,教法的選用要靈活,或多種教法滲透并用。教學有關環(huán)保、社區(qū)活動等內容的課文,可選用“案例教學法”,如進行《獅子和鹿》的設計,可以設計一份關愛動物的案例,引導學生根據(jù)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形成報告。設計教學內容離現(xiàn)實生活較遠,語言文字又比較抽象的課文或片段教案,宜選用“情境教學法”。

三、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靈活性

課堂教學永遠不可能如教學設計一樣一成不變,應為設計師預設,而教學是真實的進行,是動態(tài)的,時刻存在生成。為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例如,人教版《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預設:

你知道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民族小學的美麗嗎?(絢麗多彩)“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如果此時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教師可以這樣處理:

1.老師指導讀:“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啟發(fā):你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學校的什么?

2.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它的美麗?(絢麗多彩)那么“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

這樣的教學設計沒有固定成某種格式,而是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了預設,充分考慮了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學困、思維、習慣等問題,順學而導,隨學處置,靈活機動。

篇(4)

根據(jù)新課改的提出,對于舊式的教學模板已經不符合教學方式的要求。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是基于新課改提出的,其內容主要有教學地點、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一、基于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方案的轉變

新課改的提出改變了舊教育的應試模式,提倡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老師則為教育的領導者。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令學生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同時要求老師的教學方案不能為了應付考試而采取填鴨式的教育學方法,要設立有趣的課堂教學方案,令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朦朧的認知階段,生活中的許多常識需要通過實踐學習來認知。他們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紀,想法非常的單純,善惡辨別能力較弱,因此老師和家長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也是對生活常識的一個重要的知識來源。由于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都呆在學校,并且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都來自教師的講課,所以老師對于學生的認知來說非常的重要。在新課改的作用下,老師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是基于新課改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課堂的實踐和探討。

二、小學三年級開放性教學

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教學地點、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中,快樂的成長并且了解到書本以外的知識。

1.課堂語文教學地點的開放性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室為主的,在新課改的提出下,不防偶爾將課堂教學地點移至教室外,讓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有所變化。課堂教學地點移至教室外,要以學生的安全為基礎,再進行教學,同時確保課程進度不受其影響。課堂教學的地點不是隨老師的意愿進行設定,教師要根據(jù)授課內容選擇教學地點。比如說:三年級語文老師上到課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帶領學生們到草地上進行教學。

課堂語文教學地點的開放性是指不影響課程進度的情況下進行課堂地點的改變,這樣的教學地點的改變是一時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室的授課地點方式。

2.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

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即老師擺脫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由于我國之前的教育方式以應試教育為主,許多教師的講述課程較為死板,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也是僅僅根據(jù)書本上的內容直接傳授,很少去解釋內容。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知識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如果語文教師以上課就進入教學內容的教授,許多學生很難一下子跟進老師的講課內容,導致學生不愛學習。

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先從學生們感的事情作為切入點,再引申到課本內容,然后再進行課堂內容的講授。例如:課文中《獅子和鹿》,老師可以先設置一個關于獅子的謎語,叫學生們猜。或者是設置一個成語接龍游戲。教師在上課前進行情境導入,應注意適當?shù)陌盐眨荒苡绊懻n程進度或者使課堂氣氛過于活躍。

3.教學課堂內容的開放性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是10歲左右,對于世界還是處于一個認知的階段。他們所接觸的東西比較簡單,需要通過學習和生活上的接觸不斷的積累常識。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掌握的知識一般來源于父母和老師。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在不影響課程進度的情況下,講述一些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內容開放性,即保證課程進度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進行課外知識的傳授,令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時也可以調節(jié)一下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積極認真的配合老師的講課。

三、總結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小,認知能力較差,比較愛動,因此在教授課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因此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制定教學方案的內容,同時應該以不影響課程進度為基本要求。將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帶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林萬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08)

[2]姜春霄,林剛.“教學設計”培訓策略研究――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7(02)

[3]何克抗.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

[4]黃榮懷.關于教育技術學領域中的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05(04)

篇(5)

本文將著重討論從片段的文本解讀回到文章的整體解讀。在對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肢解文本,將完整的文章拆得支離破碎,以偏概全,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完整性這一大問題。

文章的整體感主要體現(xiàn)在文本的整體架構上。從語言形式基調畫面再現(xiàn)美的傳遞上架構文本。我們對語文文本的解讀至少要從這四點上整體解讀,抑或我們在解讀時,至少這幾點都要有所思考。

一、從語言形式的整體感的三要義解讀文本

打開《桂林山水》一文,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迎面而來的就是文章的整體架構。首先,字詞是否準確,這就體現(xiàn)了文本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其次,語句的關聯(lián),作者對桂林山水畫面的呈現(xiàn)是否準確;再次,明確的表達,是否用上了一系列的修辭方法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特點;最后,文本基調的把握,再現(xiàn)桂林山水的畫面,向讀者傳遞美好的事物。這樣,我們就能從整體上對文本進行解讀。

我們知道語言形式的整體感是第一要義。葉圣陶曾在修改習作中提出這樣的要求:用詞是否合適,語句是否通順,句與句是否連貫――這就是具備整體感的語言形式。當我們在整體解讀文本時,就可以從這三個要點出發(fā):合適的字詞運用,語言明確的表達,語句的組構是否關聯(lián)。

以《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為例,我們就可以按照葉圣陶的修改要點出發(fā),整體解讀文本: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這一自然段我們可以解讀為桂林山水清、靜、綠的組合。這就是整體文本語句的組構關聯(lián)。作者置身山水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水的靜;繼而看到江底的沙石,然后感受到水的清;最后,青山環(huán)抱,倒映著江水,在清中又感受到水的綠。從角度變化來說,作者先是遠遠地感受到水的靜;再而走近時,看見江水的清;最后,遠眺漓江山水,發(fā)現(xiàn)了它的綠。這是感官的自然變化,也是作者對文章整體畫面感的準確呈現(xiàn),更是語句組構關聯(lián)準確性的典型展現(xiàn)。

這部分的解讀還可以看葉圣陶三要點中的合適字詞運用。如作者在表達時氣音的運用――啊,然后由“啊”延伸出來的變化音“呢”“呀”。它們的運用是否合適?如果合適,又合適在哪兒?這時,就要揣摩文章作者的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即作者對自己當時置身漓江山水的清、靜、綠的美好狀態(tài)的表達,想讓讀者產生共鳴。我們在解讀優(yōu)美類文本時,可以用字詞是否合適與文章的情感架構相結合。以此類推,我們把這種解讀方法運用到《獅子和鹿》這篇文章中去。從“呢”“啊”讓孩子感受當時鹿對自己腿的極度厭惡和角的非常喜愛!

在明確的語言表達上,我們發(fā)現(xiàn)《桂林山水》也非常符合葉圣陶所說的第三個要點,即是否用上了一系列的修辭方法。顯然,這個部分用比喻和排比等方法來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特點。

二、從文本的基調上整體解讀文本

從整體上準確把握文章的基本基調,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

如三年級上冊《給予樹》,開篇就是:圣誕節(jié)快要到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是,在上課伊始就讓孩子讀這句話,快樂地讀,美美地讀。那么文本的基調真的是這樣嗎?顯然是不著調的,字面讀可以這么解讀,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下面文本是:讓我擔心的是,家里并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我們似乎能在“到了”兩字當中讀到母親的擔憂,或許這個圣誕節(jié)并不那么盡如人意,并不是大部分老師所解讀的“圣誕節(jié)快要到了”的快樂抑或欣喜!回讀全文,這樣的起步基調正是文本的整體基調,我們就能從基調上準確地整體解讀文本!

三、從文本內涵上整體解讀文本

如《掌聲》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是愛!我們都知道。它傳遞的是溫和的、溫暖的內涵。兩個老師,英子恰恰是被第二任老師的愛所改變的!是什么樣具體的愛改變了英子?為什么前一任老師卻無法改變呢?相比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是對英子平等的呵護改變了她。在這里“愛”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是平等。有了這樣對文本的整體解讀,我想當課堂結束時,我們問孩子是什么改變了英子時,得到的回答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愛”字!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這句話可以很好地為個性和共性解讀做個定性。就像蓋一棟大廈一樣,沒有一個整體性的設計,說不定蓋到快完工的時候出現(xiàn)重大偏差,導致前功盡棄。整體性解讀的把握是基石,它為課堂上要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做了準備。

不管語文教學的理念如何“日新月異”,不管教學的技術手段如何“千變萬化”,我們依然需要從整體出發(fā),準確、細致、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在課堂上酣暢淋漓地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意交流、心靈對話,從而讓語文課堂教學更規(guī)范、更有效、更有味。

篇(6)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77-1

一、巧用教材,激勵學生參與英語詞匯的開發(fā)

還記得聽過這樣一堂精彩的小學英語課,執(zhí)教老師是我市(張家港市)專門從上海邀請來的榮獲全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的名師,她的課堂至今回想起來,依然讓我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她執(zhí)教的是上海牛津教材,教師以各種動物引入monkey, panda, lion, dog, cat……老師不局限于長頸鹿、大象、猴子、兔子的等動物類有關單詞的學習,還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讓學生以肢體語言模仿動物,其余的學生們說出動物的名稱,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模仿能力是出奇的強,說出了許多動物。當有的學生模仿的動物袋鼠考拉,這個單詞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本來學生就處于納悶狀態(tài),處于極度地想知道用英語怎么表達的高度亢奮狀態(tài),教師沒有避而不談,而是巧妙地適時的新授kangaroo, koala,學生學習得非常快,教師隨即出示世界地圖,要求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分別居住在世界上的哪些國家?這下不僅要用英語表達動物,還要說到國家Australia,同學們可以借助于詞典等學習工具學習相關的國家。同樣是四十分鐘一節(jié)課,在她的安排下,學生主動的參與,還通過自己的查閱學習,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比一般的課上多了幾倍的詞匯量!

受這節(jié)課上的啟發(fā),同時學習相關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書刊《小學教學設計(英語)》、《中小學外語教學》等,讓我對詞匯資源的開發(fā)有了更多的認識,并付諸于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比如我在教牛津版4B教材中的第4單元《Unit4 Buying fruit》,在第一課時的水果類單詞教學中,單詞watermelon,這個單詞中字母比較多,我就分開來教學,water(水)、melon(瓜),把這兩個單詞并起來就是watermelon(西瓜),一個單詞引申出了三個單詞,但是我覺得在學過的單詞中也有類似構成的單詞,就追問:“還有別的類似的單詞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節(jié)課中由一個單詞說出了十幾個單詞,遠遠超出了書本的詞匯量,讓我和孩子們收獲頗豐!

當然英語學習有其枯燥的一面,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既新授知識,又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教材中的歌曲、小詩、圖片等資源替換自編練習,學生既溫故而知新,對詞匯的積累有了拓展和延伸,又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二、靈活拓展,引導學生參與英語詞匯的開發(fā)

1.在閱讀中開發(fā)。根據(jù)研究表明,大量的閱讀對英語學習來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沒有學過的單詞,學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單詞,還可以通過查字典、問老師等知道這個單詞的說、讀。

在書報閱讀中開發(fā)。現(xiàn)在市場上有許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報,如學生人手一份的語言文字周報(雙語版),就是很好的閱讀資料,我把每周的英語早讀定為讀報日,讓學生在時間上有了保證,在老師的指導下朗讀,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從一點看不懂,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到基本讀懂,甚至還有的個別能流利的朗讀,讓我嘗到了書報閱讀的甜頭!

在欣賞音像中開發(fā)。除了在書報閱讀中開發(fā)外,我還組織學生通過欣賞音像制品VCD。音像制品把文字、聲音、圖象結合起來,提供了真實的英語運用場景,十分有利于英語學習。就如組織孩子們看動畫片《獅子王》來說,學生光看英語字幕肯定看不懂,但是結合了故事情節(jié),就容易理解的多了,一些從來沒接觸的單詞也能理解了,下次碰到,不一定馬上就能達到聽、說、讀、寫的要求,但是總比“它認識你而你不認識它”好多了!

篇(7)

一、閱讀主體——教師引導、學生“悅讀”

將教師這一群體納入閱讀主體,是因為歷來教學相長,況且在數(shù)字化時代,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早已被顛覆。從事文學教育的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并使用新型閱讀媒介,分析媒介自身的偏向性。做好引路員和掌舵者的工作。因為經典大多具備一個優(yōu)質的故事內核,更是成為多種媒介平臺爭先恐后加以改編的資源。因此學習經典的渠道多樣化。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除卻舞臺演出,更是成為影視導演的寵兒,幾乎西歐各國都有電影改編,比如《王子復仇記》,兒童動畫版的《獅子王》。就連我國新世紀以來就有馮小剛執(zhí)導的《夜宴》、胡雪樺執(zhí)導的具有西藏風情的《喜馬拉雅王子》。今天人們利用電子設備在互聯(lián)網上甚至可以欣賞到現(xiàn)場價值不菲的英國國家劇院版的《哈姆雷特》。實的《白鹿原》自獲得茅盾文學獎以來,更是被改編為同名秦腔、同名連環(huán)畫、單行本同名話劇、同名電影、同名電視劇。有些改編是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礎上對經典的互文性解讀,但有一些純粹是以名著為噱頭,本身毫無藝術價值,甚至對于讀者都會引起一種誤讀。面對這種情況,今天的教師的職責不能依舊局限于知識的傳播,而要轉向為做媒介資源的偵查員。剔除有害媒介,推介有效媒介,同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閱讀視聽平臺。另外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文學史教材基本還是清一色的文字性著作。面對閱讀環(huán)境的變化,教師需要編定圖文并茂、融合視聽資源為一體的教材。這一方面,應向國內兒童讀物和中小學教材學習。在《外國文學》教材編訂中,暨南大學的張世君教授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她注意學科交叉,在跨學科平臺上整合外國文學史知識體系。探討了外國文學作品與電影、歌劇、美術作品的互文性,拓展和深化了外國文學史教學,改變了外國文學史的資源和知識結構。在體例上,該教材每章、每節(jié)結束都有圖表總結,思維導圖。但由于內容只講到馬克吐溫,該教材在高校教學中的普及度不高,輻射面不廣,沒有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在教材編寫的道路上,教學一線的工作者依舊任重而道遠。真正完成閱讀依然要靠學生自身。數(shù)字一代對于識別和使用新型媒介具有天然的嗅覺優(yōu)勢。閱讀內容的跨媒介生產已是必然趨勢,從二維到三維、從文字到圖像、從平面到立體,豐富的經典世界正在建構。讀者除了利用成熟的媒介平臺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媒體平臺傳播經典。比如鼓勵學生在課程微信群里閱讀打卡,在朋友圈里曬閱讀進度等,都可以讓學生愛上經典,并自身承擔起經典傳承的重任。

二、閱讀資源——圖文并茂、聲像一體

1.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表現(xiàn)思維過程、發(fā)現(xiàn)不同知識間聯(lián)系和沖突的重要工具。”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首先安排學生從閱讀后的簡單的人物關系圖畫起,接著給出自己對于某一問題導向下的思維框架,讓學生補充圖示的詳細信息。之后讓學生自行通過互文性媒介資源的比對繪制小論文思維導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最好通過思維導圖在群中的共享,讓參與者相互提問,解決潛在的問題,使得思維導圖下的論述趨向嚴謹。教師也可在學生思維導圖的共享中也會得到啟發(fā),教學相長、教學互促的目的將得到真正的實現(xiàn)。

2.文學地圖

《外國文學》課程是一門涵蓋除卻中國文學之外的世界所有國家文學的課程。它時間跨度大、地域覆蓋廣、內容異常豐富。為了讓學生不畏懼該門課程,繪制世界文學地圖是很有意義的。在某一時段文學史或者某一地域的文學史學習完成后邀請學生繪制文學地圖。比如要求學生繪制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地圖,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地圖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這兩位巨匠的共同之處,也會在地球的另一端發(fā)現(xiàn)中國的戲劇大師湯顯祖。

3.表格

篇(8)

一、為現(xiàn)實生活需要而生

德國數(shù)學家(集合論創(chuàng)始人)格奧爾格?康托爾曾說:“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本身就是作為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而存在并發(fā)展的。”這對數(shù)學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必須創(chuàng)設有現(xiàn)實價值、生活需求的情景。

如,我在執(zhí)教人教版“24時計時法”一課時,先創(chuàng)設兩位同學約好7時去跳繩,由于沒說清楚是早7時還是晚7時造成誤會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普通計時法的好處,再告訴學生不僅我國有這樣的計時法外國也有。在讓學生感受到普通計時法有局限性的同時,也讓學生產生有必要研究一種全世界人們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方法的需求。教師給學生一條重要線索(阿拉伯數(shù)字世界各國都應用),為24時計時法的研究奠定基礎。同時,提供一張時刻表(如,普通計時法中午12時,你研究的計時法……),引導學生研究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法。

學生研究出不同的計時方式,有的用漢語拼音代替中文;有的則用太陽、月亮符號代替中文;有的用0~12和1~12的數(shù)字表示;還有的用0~24數(shù)字表示。在同伴和教師的評價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最終研究出了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法。

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充分理解24時計時法、速度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產生的過程、價值和必要性。體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讓學生感覺到它們是因為人類生活需要而產生的。

二、為喚起再次注意而生

生理心理學的實驗表明,5~6歲的兒童注意力通常可以集中10~15分鐘;7~10歲約為15~20分鐘;10~12歲約為25分鐘;12歲以上通常在30分鐘。由此可見,想提高效率,教師可以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以喚起學生“再次注意”。

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采取以下步驟:1.找角。從所給的學具袋中(包括五角星、長方形紙片等)找出角,并按這些物體有角沒角分成兩類。2.折角。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利用圓形的紙片折出一個角來,用語言描述角是怎樣的? 3.認角。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讓學生在黑板上標出各角的頂點和邊。4.辨角。給出一組圖形,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讓學生進行辨認并說出理由。5.畫角。教師指導看書畫角的步驟,學生獨立畫角,培養(yǎng)學生認真看書的習慣和初步的自學能力。6.做角。學生獨立用兩根紙條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小組討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容易渙散,所以,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各種教學形式不斷吸引學生再次注意。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但要注意對知識點的準確把握,還要注意對學生心理的把握,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精心設計能喚起學生“再次注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為理解概念本質而生

數(shù)學概念有些是由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如果將數(shù)學概念灌輸給學生,無從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在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應設計有效情景,使學生體驗概念在生活中的產生過程。

如,我執(zhí)教三年級“速度”(景山版)一課時,由于“速度”是由路程和時間共同作用產生的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三個層次的情景來認識速度。

教學層次一:情境1“老虎跑了400米,獅子跑了300米。”猜誰跑得快,使學生理解只通過路程是比不出快慢的,還要有時間。情境2“小熊跑了5分鐘,小牛跑了7分鐘。”猜誰跑得快。讓學生進行辯論形成共識,要想比出誰快誰慢,既要看路程又要看時間。

教學層次二:黑貓警長當裁判遇到了難題:小鹿5分鐘跑了2400米,小兔2分鐘跑了880米,小狗3分鐘跑了1350米,它們誰跑得最快呢?學生會求它們1分鐘、3分鐘、5分鐘跑的路程等,通過討論讓學生領悟到求1分鐘跑的路程方法最好,數(shù)據(jù)小,又便于比較。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初步理解為什么人類把物體單位時間內行進的路程叫作速度,使學生了解速度產生的意義、價值和必要性。

教學層次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深刻體驗速度。學生欣賞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估計蝸牛的爬行速度是每分鐘多少厘米(蝸牛的爬行速度為每分鐘12厘米),告訴學生聽歌的時間就是1分鐘,讓學生拿出直尺做游戲,規(guī)則:用兩根手指當小蝸牛,先讓你的“小蝸牛”在0刻度上,然后放音樂,音樂停的時候,看誰正好走完12厘米的長度,誰就是勝利者。使學生體會速度是由路程和時間共同作用的量,學生輕松、愉快、深刻地理解了速度這一概念的內涵。

四、為滲透德育而生

贊可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受性”活動,既能提高效率,又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在教學“筆算乘法”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個水龍頭壞了,在不停地滴水。“你們猜一猜,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浪費掉多少千克水?”學生們一聽興趣盎然,紛紛猜測,最后,我告訴學生一天大約會流出12千克水,能裝滿我班的灑水壺七、八壺的樣子。大家聽了之后,只是點點頭沒什么太大反應。我接著問,如果照這樣計算,一個月(按31天計算)大約要流掉多少千克水?一年(按365天計算)大約要流掉多少千克水? 全班學生馬上行動起來,不一會兒就算出:一個月大約是372千克,一年大約是4380千克。隨著計算結果的出現(xiàn),學生覺得非常震驚,接著,教師讓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都深刻地感受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通過題目的改變,既尊重這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又進行了德育的滲透,體現(xiàn)了課程綜合化要求。

總之,切實掌握好情境創(chuàng)設,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的特性,合理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其為學生學習需要而產生。使教學進入一種全新的情境境界,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上一篇: 政協(xié)工作要點 下一篇: 離婚協(xié)議公證書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韩日精品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在线欧美曰韩精品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