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家庭醫生工作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0 14:45: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家庭醫生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區家庭醫生工作計劃

篇(1)

一、全科團隊長實行公開選拔

1、全科團隊長職數:暫定6名,選拔范圍為全體在職職工,具備初級及以上醫學職稱,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精神并具有主動服務意識。

2、報名:采取主動自愿報名原則,填寫附件“家庭醫生全科團隊長崗位競聘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

3、資格審查及人員決定辦法:9月6日下班前申請表電子版統一傳至**處匯總,由中心領導班子會議研究決定最終人選,視情況增加其他考核等辦法競聘。

4、團隊長責任及待遇:家庭醫生全科團隊長在中心班子的領導下負責團隊工作計劃安排、基本公共衛生任務分配及上傳下達等工作,享受中心中層干部待遇。

5、公示:9月8日確定人選并公示。

二、全科團隊組建辦法:

1、全科團隊數暫定6個,原則上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其他人員組成,一般3-5人。

2、報名:全科團隊長公示無異議后,遵循雙向自愿原則,自行配對,其他人員主動與團隊長對接,相互溝通并達成一致后,將團隊組成名單于9月10日下班前填報電子版“家庭醫生全科團隊組建名冊”報至**處匯總。請團隊長務必注意報名配對遵循兩個原則:每個團隊必須至少有一名全科醫生(包括中醫、中西醫)、一名社區護士;同一科室人員不能報名同一個團隊。

3、9月11日中心班子根據上報的團隊名冊進行討論,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9月12日公示6個家庭醫生全科團隊組建名單。

2019年9月4日

家庭醫生全科團隊長崗位競聘申請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學歷

 

專業

 

職稱

 

 

 

 

個人工作經歷

 

 

 

 

 

 

 

 

 

團隊工作思路

 

 

 

 

 

 

 

 

中心班子意見

 

篇(2)

1 多項舉措并施,嚴抓質量管理

中心積極開展學《名醫大家》、學身邊先進人物等活動,宣傳先進典型,樹立服務標桿,以簽訂服務承諾等形式,倡導正確的服務理念。深入貫徹執行十二項醫療核心規章制度,全面提高病歷書寫水平,規范處方管理,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監管,注重細節查找不足,全力杜絕醫療安全隱患。中心大力推行“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做到少花錢、看好病,使社區群眾真正感受到新醫改帶來的實惠。公開為民服務承諾,嚴格落實首診(問)負責制,優化門診區域流程,設置藥物咨詢窗口,注重人文關懷,通過開展“微笑暖人心”、“醫患雙體驗”等活動,促進醫患溝通,改善服務態度,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

2 做實和完善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

深入探索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逐步建立以家庭醫生為責任主體的團隊服務模式。中心通過成立家庭醫生工作室,方便居民就診和享受健康管理等服務,有效延伸了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曹波家庭醫生工作室”以慢性病健康管理為重點樹立了青浦地區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典范;“陳愛娥中醫特色家庭醫生工作室”充分發揮了祖國中醫藥的優勢,很好的將中醫適宜技術在郊區農村區域進行了推廣。中、西醫并重的發展思路為中心的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上海市首批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中心逐步完善家庭醫生管健康、管費用的工作機制,并率先啟動了“1+1+1”簽約服務,推行分級診療和延伸二、三級醫療機構處方管理,努力做實健康管理,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利用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開展舒緩療護項目,探索符合郊區特色的居家舒緩療護模式,為患者減輕疼痛,給予心理安慰。

3 優化社區衛生資源,發揮“醫聯體”優勢

為方便居民就醫,充分考慮便捷、高效、安全,努力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在醫院”的目標,中心早在2012年就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了醫療聯合協作模式。此外,還與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簽訂了協作協議,邀請專科專家定期到中心坐診,進行健康咨詢和疾病診治。同時,選派工作經驗豐富、資歷較高的業務骨干跟隨專家進行學習,提高各方面的業務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此舉不僅使居民在社區就能享受到二、三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更為中心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真正實現了“居民”和“社區”雙贏。

4 服務載體多元化,志愿服務惠民眾

積極培育黨、團員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志愿服務。在中心黨支部的牽頭下,建立了一支以“健康驛站”命名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務制度和工作計劃,使志愿者隊伍管理逐步走向穩定和常態化。通過深入學校、企業、敬老院和社區等,定期向不同群體提供健康義診服務;并主動宣傳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的相關政策,使居民更深刻的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帶來的實惠。在互動形式下增強醫務人員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的責任意識,同時也更好的贏得了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5 結對共建,優勢互補,全面促進發展

為更好的學習市區先進模式,加快郊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2011年,我中心與普陀區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為共建協作單位,并以技能比武、業務模式探討、文體聯誼及青年互動等為內容,開展“五個一”活動,不斷為中心融入新元素,并以此達到共建共贏、共同提高的目的;黨支部還與多個村居結成對子,利用中心的優勢資源開展家庭醫生結對幫困、專家進社區義診、健康教育進老年活動室及節日送溫暖等活動,深受廣大居民的好評。

篇(3)

轉變服務模式 強化服務理念

“社區衛生工作關注的是居民健康,提倡主動上門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服務。”大柵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鄭莉主任介紹說。

中心從一級醫院轉型后,服務內容和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介紹,過去醫院主要以門診看病、開藥為主,疾病診療占到醫生90%的工作量,轉型后,醫生一大部分工作轉向管理居民健康和提供公共衛生服務。

中心組建了9個團隊為轄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式服務,各團隊在居委會的配合下,為每個居民和家庭建立健康檔案,通過入戶隨訪、登記和建檔,把居民分成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等幾種類型,并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規范,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管理。

對于這樣的服務理念,剛開始很多居民并不理解,對社區衛生人員入戶隨訪和建立健康檔案很不配合,還曾經發生過一些醫務人員挨打、挨罵等不愉快的事情。針對上述問題,中心多次召開會議組織討論,積極與辦事處、居委會溝通,介紹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及意義,與社區代表交流談心,了解居民的想法和需求,精心制定工作計劃,并針對性、個性化的開展工作。

2010年冬天,一位簽約的老人到醫院就診后需要輸液治療,他約好衛生站的護士早上8:30上門輸液,可護士8:30敲門時卻沒人回答,護士也沒有在意,以為老人可能出去遛彎了,但她突然覺得不對勁,老人腿腳不好,根本不會出去遛彎。她趕緊跑回去再敲門:還是沒有回應,于是她趕緊聯系居委會,最后在派出所的幫助下打開門,才發現老兩口煤氣中毒了。當時老太太的情況還好,老先生在醫院昏迷了好幾天才慢慢好轉。“如果不是我們的護士上門服務,如果不是該護士責任心強,與居民熟悉,那天可能真的就出事了。”鄭莉主任說。

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很多居民開始理解和支持社區醫生的工作,并主動和他們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合同。

“小屋”防“大病” 讓居民自助管理健康

中心服務模式轉變后,中心管理團隊意識到,管理好居民健康,除了需要全科醫生的努力外,還需要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篇(4)

1. 梳理中心醫療人員及構架,完成2018年度員工考核,評選優秀員工6人;

2. 中心1月獲得住院資格,3月正式進行住院部營運,收住病人逐月上升,截止6月,月收住患者30人,住院收入月收入達10萬;

3. 中醫科逐漸進行人員調整,增加專職人員,減少兼職人員;業務模式逐漸完善,門診和住院進行融合,月收入稍有增加;

4. 加強各科室制度、流程的管理,完善培訓學習項目;

5. 醫保進科室,各科室根據醫保的相關要求,針對診療項目、收費標準進行梳理、規范執業;

6. 中心收入1、2月約20萬,3、4、5、6月逐月增加達40萬;

二、公衛板塊

1. 婦兒保人員更換太快、人員不穩定,影響工作質量,采用多途徑進行招聘,用外派、請上級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到中心,進行板塊培訓;

2. 1-6月半年考核即將開始,第二季度工作較第一季度明顯提升,但仍存在部分細節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

3. 5月底帶隊到學習,6月調整人員構架組建3個醫生團隊,以防結合的醫生團隊在6月完成了轄區內慢病管理人群近400戶的入戶工作;

4. 年度老年人體檢目標620人,截止到6月30日完成老年人體檢430人;

5. 家庭醫生團體已在轄區內初設6個健康教育點,目前已在兩個點各開展一次家庭醫生到現場進行的健康教育活動;

6. 衛計局目前劃撥到中心公衛經費近20萬元;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1. 繼續加強醫院的宣傳,提升各科室門診就診率,提升住院病床使用率,加強口腔、中醫科建設,加強中心輔助檢查科室與臨床各科室的配合,提升檢查檢驗的開展情況。

篇(5)

(一)業務開展情況 :今年1~6月,我中心門診診療總人次為一百余人次。

(二)我社區服務中心的內部管理:對內部職工實行統一調配,優化組合,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加強了管理,規范了醫療行為,提高了服務質量。

(三)隊伍建設情況: 通過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工作,堅持糾、評、建并重,與日常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抓住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進一步規范服務行為,強化內部管理,提高隊伍素質,已形成有效的作風建設管理長效機制。

(四)黨建工作:在堅持集體學習制度的同時,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班子成員積極主動自學,經常溝通交流,做到個人學習經常化、集體學習制度化。堅持廉潔自律、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

(五)人才培養: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我中心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在職衛生技術人員不斷掌握新技術、新知識、新理論。在醫務人員中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職工積極參加學歷教育、全科醫學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按照100%的比例要求培養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認真實施臨床醫生中醫藥培養計劃。

(六)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自2020年1月份居民慢病體檢,共體檢人數500余人。為居民健康服務確實做了真實工作。6月30日截止,累計建立電子檔案8689例,電子建檔率為40%,老年人管理998例,高血壓管理1394例,糖尿病管理334例,精神病管理53例,婦女兒童1405例,家庭醫生簽約4289例。

(七)疫情防護:加大宣傳力度,疫情防護知識全覆蓋。梳理可疑人員5000人次。為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衛生防疫知識宣傳和學校范圍內的消殺滅工作10余次。

二、存在的問題

經考核,我院居民健康檔案的填寫錄入工作中有部分空項,前后邏輯錯誤及聯系方式未能及時更新;健康教育工作資料整理、歸檔不夠完整、規范;慢病患者隨訪記錄不夠完整規范,體檢記錄有空項,錄入電子檔案不及時等;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進一步明確衛生院各項目負責人崗位職責,根據年初制定的的本年度公衛工作計劃,利用工作例會及季度考核督促、指導。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分期開展業務知識培訓,特別是中醫藥相關知識培訓,以提高公衛人員業務知識水平。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公衛服務知曉率

利用健康教育服務網絡,大力宣傳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力爭使每位居民都能了解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目的和意義,使每位居民都能主動參與進來。

(三)、進一步細化健康檔案的管理

檔案錄入信息真實、完整,確保無空項、錯項,無前后邏輯錯誤;及時錄入電子檔案信息;及時更新居民檔案信息,提高檔案使用率;規范各類花名冊的填寫及檔案的整理放置,方便查詢調閱。

(四)、規范重點人群隨訪及體檢工作

重點人群的隨訪管理及年度體檢是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重點,也是居民最樂意接受和配合的一個方面,我院將在本年度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努力提高隨訪服務質量,提高健康體檢質量及體檢率,以此帶動其他項目工作的開展。

(一)中醫藥技術資源及業務用房、設施設備等硬件配置不足,對中醫科室的設置及業務的開展明顯受限。

(二)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已屬于危房建筑,已存在安全隱患。

四、2020年工作謀劃

篇(6)

過去,一度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工作生活上,有下列幾種現象:一是自由散漫,吊兒啷當,得過且過;二是做什么事不認真,馬馬虎虎,粗心大意;三是對待患者及其家屬工作不夠周到,態度不夠熱誠,作風不夠扎實;四是缺乏上進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鈡”的念頭,失去了遠大的理想與報負。

當然,辯證地客觀地全面的看待自己,自己身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優點,比如頭腦比較聰明,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悟性好。同時,內心比較善良,樂于幫助別人,古道熱腸。

二、工作打算

領導上讓自己到社區門診部工作,一是說明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在基層鍛煉自己;同時也是組織上給了自己重新表現自我,修正自我的機會。因此,我有信心和決心做到以下幾點:

1、熱情服務,情系群眾

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一切為了社區居民,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全身心撲在本職工作上,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創造一流工作業績。

2、上門宣傳,營造氛圍

極配合社區醫療服務領導開展宣傳工作,不宣傳工作做到居民群眾的家門口。主動的深入社區、深入家庭,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醫療知識咨詢服務。通過自己積極參與大張旗鼓的宣傳活動,使基本知識家喻戶曉。

3、堅持學習,提高素質

學習政治理論,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頭腦,同時,刻苦鉆研社區醫療理論,學以致用,用扎實、專業的業務知識指導工作,通過政治業務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業務工作能力和基層工作能力。

4、轉變觀念,工作到位

轉變觀念,社區醫療服務從坐在單位等到轉變為上門服務,從單一的就診服務轉變為提供咨詢、保健、醫保、康復和治療全方位服務,由全部收費服務到部分項目減免費用服務,實現這種服務模式的轉變。加強與社區工作人員與轄區居民的溝通,使群眾享受到“家庭醫生”服務,確實享受到我們的周到服務。

篇(7)

二、工作開展情況

2019年,衛健委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按照健康中國戰略的總體部署,圍繞保障民生,堅持改革與改善并重,強化大衛生觀念,持續推進“健康”建設,著力提升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著力推動醫改綜深發展。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增強群眾獲得感為目標,持續推進綜合醫改。綜合醫改成效明顯。兩所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收入20357萬元,較去年增長11.2%;藥品耗材全部實行網上采購,藥占比28.9%,控制在30%以內,耗占比下降到23.7%,較去年下降0.14個百分點;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業務收入34.8%,上升0.21百分點;縣域內住院率67.4%,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Ⅲ級及以上手術占比49.8%。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組建2個縣域醫共體,覆蓋參合人口35.12萬人。對口支援幫扶鎮衛生院派駐專家計684人次,對口支援村衛生室“師帶徒”540人次,門診診療人次1305人次;雙向轉診縣內上轉2554人次,縣內下轉112人次,縣外轉診3335人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得到提升。全縣組建106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共簽約11.9萬人,簽約率30.4%,其中有償簽約49563人,有償簽約率12.6%,重點人群簽約72178人,重點人群簽約率61.4%。5月19日,在銅閘鎮太湖村成功舉辦了“世界家庭醫生日”大型宣傳義診活動啟動儀式。

(二)著力提高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醫技能力提升、強化宣傳培訓等措施,大幅度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大建設項目爭取力度。爭取縣中醫院中醫康復大樓建設工程納入到中央預算資金投入,項目總投資6700萬元,其中預算內投資資金4000萬元,近期即將開工建設。積極將縣人民醫院林頭分院建設項目納入到2020年預算內投資計劃,總投資約2200萬元。醫療服務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兩所縣級公立醫院順利通過省二級等級醫院復審。縣中醫院實施醫療綜合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請進來、送出去”方式,長期聘請江蘇省人民醫院、安醫大一附院等專家坐診,著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開展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示范縣創建活動。出臺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目前我縣已提前完成2020年每萬人2名全科醫生的服務指標,并超出0.23個百分點。完成各項培訓任務。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人、助理全科醫生培訓2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2人、緊缺性人才培養1人、縣級骨干1人。13名鎮衛生院院長、26名計劃生育轉崗人員參加省衛健委舉辦的全省基層健康促進與教育能力提升培訓班。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分值制定及醫療衛生人員身份識別編碼,完成系統升級改造及健康一體機招標采購并投入使用。

(三)著力開展疾病防控。采取多種措施,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全縣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得到有效保障。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廁所革命”暨環境衛生整治百日行動,全縣醫療機構146個廁所完善了衛生設施,86個廁所完成了升級改造,2個新建鎮衛生院公廁建筑主體已完工。開展第31個愛國衛生月集中宣傳活動和第10個愛國衛生法制宣傳周”集中宣傳暨義診活動。組織縣衛健委和農業農村局開展全域村莊“五清一改”工作。加強婦幼保健服務。完成宮頸癌普查6079人,乳腺癌檢查1783人,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孕產婦保健覆蓋率90.1%,系統管理率85%,孕產婦產后率89.8%,住院分娩率100%,全縣剖宮產率31%,轄區內7歲以下保健覆蓋24148人,保健覆蓋率90%。免費婚前檢查人數3029對,婚檢率91.9%;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2692對,完成任務的101.4%;完成葉酸發放2374名。加強慢病管理。共建立電子居民健康檔案34萬份,建檔率為86.95%;分別完成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規范健康管理36335人、42357人、10719人和1533人,傳染病報告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及時率達100%。加強職業健康管理。組織開展礦山、冶金、化工行業領域塵毒危害專項治理的前期調查摸底工作。職業病監測信息上報282條,完成任務的141%。啟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和2019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成立領導小組,召開啟動工作動員會,開展社會心理服務活動進學校進村社區活動,全面落實試點工作。

(四)著力開展健康脫貧問題整改。全力抓好中央、省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省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圍繞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健康脫貧“保、治、防、提”各項措施。完善健康脫貧政策。制定了全縣健康脫貧整改和“講強促”集中行動實施方案和《縣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實施細則》,全面實施“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保政策;落實“三個一批”工程。大病救治一批,完成大病專項救治839人次,大病救治率100%。慢病簽約一批,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簽約率85.5%。兜底保障一批,貧困人口的實際補償比達92.2%,比普通人群提高近42個百分點,降低“因病返貧”風險。

(五)著力提升計生服務水平。通過不斷完善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加強和提升老齡健康服務,營造健康和諧的人口發展環境。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計生指標達到預期,統計年度末,全縣共出生4622人。全縣政策符合率為97.14%,政策外多孩出生比例為2.19%,統計準確率100%,綜合避孕措施落實率98.54%,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8。推行“一次登記全程服務”,已為3680人發放服務手冊,通過一卡通系統為服務對象申請辦理生育登記2891人,申請辦理生育審批118人。提前打卡發放獎特資金616.6萬元,發放特殊困難家庭老年護理補貼、養老保險計生優待和長效節育手術獎勵等資金136萬元。加強老齡健康服務。深入推進“銀齡安康行動”,投入資金20.4萬元為5087名五保低保戶辦理意外保險,全縣參保率60.2%。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今年新建醫養結合單位兩家,床位430張,一期工程220張床位年內投入運營。開展首屆“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全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都開通了老年人就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群優先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開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依據〔2019〕15號文件要求,對縣內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開展摸底登記。推進縣級醫院、體育館等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和母嬰室建設。開展流動人口協會工作。“7.11”期間,在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等地開展以“送健康、送政策、送溫暖”為內容的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活動。我縣駐蘇州市計生協會被批準為省駐蘇州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并予以授牌。

三、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縣衛健委將結合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全縣衛生健康工作實際,圍繞一條主線,突出七個“聚焦”,全力抓細抓實衛生健康和計劃生育工作。

(一)圍繞一條主線

篇(8)

一、波蘭醫療保險制度基本情況

基本概況 20世紀30年代,波蘭議會就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后幾經修改并不斷完善,目前,實行的是波蘭議會1998年1月通過的社會保險法。新的社會保險制度分為四類:(1)養老保險;(2)疾病保險;(3)事故保險(包括工傷事故和職業病);(4)意外保險(工傷后喪失勞動能力),該制度覆蓋了所有職業和社會群體。社會保險基金統一由國家社會保險公司征收,按照規定,社保公司將基金通過銀行分別劃給養老保險基金會、醫療衛生基金會、事故保險基金會和意外保險基金會。在社會保險基金框架下,還分別設有意外保險、疾病保險和事故保險儲備基金。國家為社會保險賠付提供擔保。建立各種保險儲備基金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今后社會保險基金有更大的支付能力,最終達到經費完全自理的目的。

2003年1月,波蘭議會通過了《成立國家醫療衛生基金及普遍醫療保險法》,并于同年4月經總統批準正式生效。根據新法規,波蘭將建立新的、全國性的醫療保險體制,改國家預算方式為建立基金制,其核心是集中管理全國醫療保險基金,使全體參保人員能得到平等的醫療待遇。成立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并實行普遍醫療保險制度是構成新體制的兩個重要元素。

新的醫療保險體系的基本原則有:(1)人人免費平等的獲得各種醫療保險待遇;(2)自由選擇各類醫生;(3)在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內,所有人享有相同的待遇;(4)從個人收入中強制征收一定費用用于醫療保險費;(5)對沒有收入的人員,政府通過預算的方式負擔醫療保險費用。

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 該基金會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國家機構,具體負責全國醫療保險業務,保證醫療保險基金的運作。國家設立管理委員會,負責基金會工作,管理委員會由13人組成,任期5年,其主席由國家總理任命,基金會總裁由管理委員會任命。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并監督實施國家醫療保險規劃,確定并監督實施工作章程,審議基金會的工作計劃和經費使用報告。基金會屬于非贏利性機構,不從事經營活動,不開辦醫院和藥店,不以任何形式擁有醫療單位的財產所有權。它的主要任務:一是明確誰是投保人,誰購買了醫療保險;二是與醫療單位簽定合作協議。基金會每個季度向國務院提交工作報告,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

基金會總部設在首都華沙,在全國16個省設立了省級機構(分會),全國工作人員約4000人,其中中央一級機構250人。基金會從全國醫療保險費中提取1%的管理費,用于全國各級機構。中央機構不直接參與篩選合作伙伴(醫療單位),全部由16個省級機構負責。國家基金會有權任免分會會長。

醫療保險范圍 保險對象是所有波蘭公民以及合法居住在波蘭的外國人,不包括駐波蘭的外交人員和國際組織工作人員。具體為:(1)具有波蘭國籍的公民;(2)定居在波蘭的歐盟(EU)或歐洲經濟區(EEA)公民;(3)停留在波蘭的非歐盟或歐洲經濟區公民,但他們有居住簽證;(4)合法居住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成員國內的非歐盟或非歐洲經濟區居民,而且已經加入了醫療保險。

在崗就業人員按收入的8.5%繳納醫療保險費,以后每年增加0.5%,直到2007年達到9%,以后不再增加。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已包括了用人單位應繳部分(7.5%),故用人單位不需再繳納醫療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每月代為扣繳。各項社會保險費均繳到國家社會保險公司,再由該公司通過銀行轉到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1999年,國家規定對退休人員也進行改革,在改革之前,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是由國家預算保障的。改革后,絕大部分人員由醫療衛生基金支付,另一部分繼續由國家預算保障。農業人員不繳醫療保險費,而是由國家補貼,他們的醫療保險由農業醫療保險公司專門管理。

波蘭總人口3800萬人,按規定參保人員應為3738萬人。能夠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人,一部分是投保人,另一部分是沒有投保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主要是收入很低,沒有能力參保。根據規定,他們向所在的鄉政府申請,鄉政府可以視同投保并批準他們享受醫療保險,一般情況下,批準享受時間一次為30天。這樣做,主要是基層政府較了解情況,可以把關。對于長期需要依賴酒精、藥物生活的人,國家同樣為其提供醫療保險,他們認為這樣要比提供社會救濟便宜些。

個人購藥,按病種報銷藥品費用,但報銷比例不同,如糖尿病,個人支付16%,基金支付84%;感冒發燒,個人和基金各支付50%。

醫療保險的范圍包括各種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服務,例如預防疾病和創傷的發生、疾病的早期檢測、疾病診斷治療和護理,阻止殘疾和其生活限制等。以下醫療服務不在醫療保險范圍之內:與治療無關的健康體檢(如駕駛證體檢等)、無醫生處方的療養院療養、非基本性的牙科治療、非義務性的預防接種、患者自費的非常規性治療、由國家財政支付的醫療服務和在國外進行的治療等等。

2004年8月,波蘭公布了國家醫療保險項目資助細則法規,其附件中詳細列舉了患者完全自費的診治項目。

醫療單位 醫療單位分為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私人診所和私人婦產醫院。這些醫療單位都要在省級法院注冊,并接受衛生等部門的監督。醫療單位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家庭醫生,既為初級就診,一名醫生約有2500名患者。二是衛生所,通常情況下,衛生所醫生要接到家庭醫生的轉診單,才能為患者看病。個別病種即不需要轉診單,醫生可以直接看病,如牙科、婦科、眼科、心理疾病等。三是專科和綜合醫院,主要服務于慢性病、需住院的患者。四是康復治療中心。五是急救中心。

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要與醫療單位、醫生簽定合作協議,協議主要包括:服務人數(人次)、服務項目、疾病病種和基金支付數額等,并根據協議向醫院、醫生撥款,超出部分,基金會當年內不再撥款。醫院和醫生每月向基金會報告一次經費執行情況。部分私立醫院不愿與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簽訂協議,他們認為基金會撥款太少。因此,參保人只能到簽訂協議的醫院看病,才能報銷,急診除外。

參保人可以自行選擇醫療單位、醫生。一般情況下,患者都有固定的醫療單位和固定的醫生,患者就診都是找同樣的醫生,直到該醫生說可以轉院治療。原則上,參保人只能到與基金會簽定協議的醫院就診。如果轉院,患者的醫療費用由原醫院負責向就診醫院支付,基金會不再支付費用。入院接受治療的患者(這些病人可接受直接治療、護理、診斷或康復訓練),有權獲得免費的疾病治療(患者只支付30%-50%的購藥費)。醫生開出的處方藥品必須比同類藥物便宜。而對于非協議醫療單位醫生開出的處方,藥品費用要有患者全部承擔。

在發生急診、疾病導致其不能活動或需要進一步持續治療情況下,參保人員有權往返免費使用衛生醫療專屬的運輸工具(包括飛機),從而能在最近的醫療單位接受診治。除此以外,在其他疾病情況下,衛生醫療專屬運輸工具的使用是要收取部分或全部費用的。衛生部頒布了使用衛生運輸工具的標準和規則。

衛生部長有權利決定國內患者是否需要到國外進行診斷和治療。患者在國外所花費的醫療費用通過提前公開預算的方式對其進行支付。

全國醫療費用構成 2005年全國醫療費用占GDP的6.1%,近幾年此比例逐年下降。2004年全國醫療費用,國家醫療衛生基金占87.3%;國家預算占7.1%,這部分資金由衛生部管理,主要用于高危職業、癌癥治療和部分器官移植等,國家預算在逐年減少;各級政府投入占2.2%,主要用于轄區內的醫療單位的投資;其他占5.4%。另外,內務部、國防部也掌握部分國家預算,用于軍隊、消防、特種職業等。

2004年,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支出基金約320億元茲羅提(約合10億美元),不包括私人自費購藥或到私立醫院就診費用。

二、瑞典醫療保險制度基本情況

瑞典的社會保障制度本著為每一個公民提供經濟安全網的指導思想,實行普遍性和統一性的原則,全體公民都有獲得基本社會保障的權利,基本內容有養老、醫療、失業、傷殘、生育保險等。全國平均壽命男性為77.1歲,女性為81.9歲。瑞典中年以上的人口數量在實質性的增加,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瑞典人口中有18%的人年齡超過65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老齡化人口的國家。

醫療保險 1955年實行醫療保險制度,1982年通過衛生立法,規定該國公民在生病(生育)時有資格領取由地區社會保險局支付的“醫療費用補助”。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隨其父母參加醫療保險。1984年,允許實施私人健康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基金模式采取現收現付制,一般用人單位要按職工工資收入的33%繳納社會保險稅,職工需負擔4.95%的社會保險稅(其中醫療保險稅2.95%、失業保險1%和年金稅1%)。自謀職業者根據收入情況,要繳納17—30%的社會保險稅。但高福利、高消費導致專門的社會保險稅已不能滿足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國家還必須從稅收中撥款給予補充。2004年,全國用于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的總資金相當于GDP的36.5%。社會保險基金由三部分組成:用人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稅和國家部分稅收。

醫療保險對象為全體公民、在國外工作不足一年的瑞典人和在瑞典工作的外國人。投保人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稅后,本人及其家屬就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主要待遇有:(1)醫療保健費用。包括醫生治療費、住院費、藥費、往返醫院的路費等。(2)疾病津貼。投保人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此津貼補償一般無時間限制,但生病3個月以上者,需要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以確定是否能夠繼續干原工作,如果不能,需要接受培訓并改行。(3)牙科治療補貼。20歲以下患者,國家承擔全部費用,20歲以上國家承擔部分費用。(4)藥品費用。患者(或家人)可以持處方到藥店購買到優惠藥品,購買非處方藥需要全部自費。在規定時間內,患者購買藥品費用達到一定數額后,將有資格在這之后的一段時期內免費領取藥品。(5)產婦津貼。產婦除享受常規的醫療保險待遇外,還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產婦津貼。

醫院和基礎醫療服務機構(健康服務中心)門診掛號費標準由各省、市政府根據本地情況自行確定。為限制個人負擔,政府規定了最高收費限制,病人累計支付門診掛號費最高限為900克朗,超出部分從第一次門診算起的一年時間內,免收以后的掛號費。另外,所有的醫療單位對兒童和20歲以下者一律免費就診。同時,規定患者支付處方藥不得高于900克朗,超過部分享受藥品補貼,這就意味著患者在一個年度內就醫總支出費用不會超過1800克朗。

瑞典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為三級管理:一是中央政府,包括國會、政府有關部門(衛生和社會事務部、勞動部等),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法律和法令規定衛生醫療服務的基本原則,負責監督與指導。二是省級管理委員會,國家規定醫療保險具體業務由省級機構負責管理與實施,省級政府擁有醫院。三是市級管理委員會,承擔審核待遇、基金支付、信息反饋和各項服務等工作。它們在瑞典醫療服務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選舉產生的這些政治機構有權利通過征稅和收取費用來支持它們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大眾。

衛生服務 醫療保健體系的最主要評價標準是衡量其能夠為服務的人群提供面對任何健康問題的處理方法的水平。瑞典衛生服務體系分為:

1、基礎醫療保健服務機構(健康服務中心)。它的目標是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并向不需住院治療的公民提供醫療服務。這個部門擁有一系列廣泛的健康專家——包括各類專業醫師、護士、助產士和理療醫師等。他們在健康服務中心組成團隊進行工作。公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私人家庭醫生,一般都是一個全科醫生。此外,還有社區護理診所和婦幼診所的私人醫生、理療醫生提供醫療服務。基礎醫療服務還包括向企業和學校提供健康檢查和咨詢服務。

健康服務中心的另一項工作是通過技術輔助手段向病人提供護理住房或在病人家中提供醫療和護理服務,方便了老年人和殘疾人接受全天候24小時的護理服務。

2、縣級和地方級醫院。全國大約有65家,它們為患者提供需要住院治療的醫療服務,包括為需要入院治療的病人提供專科領域的住院或門診醫療診治服務。另外,縣地級醫療機構也提供精神病方面的護理治療,而且正以門診病人護理的形式逐漸增多。

3、較大的地區區域級醫療服務系統。該系統包含9個地區級醫院,相比縣級醫院,地區級醫院有更廣泛的的專家隊伍和診療系統,除一般的專科醫療服務項目,還提供包括精神病治療,以及神經外科、胸外科、整形手術和專業實驗室等專業領域的服務。

由于強調院外治療的理念,住院治療在人們的觀念中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現在,日間手術方式和家庭醫療診治的引入,越來越多的患者在院外接受診療,越來越多的疾病治療和手術不再需要病人必須住院才能完成。

目前65歲以下瑞典人口中每320個居民有一個醫生。

瑞典衛生和社會事務部負責全國各地區醫療服務、社會保險和社會問題的發展。該部門就新的立法問題為政府起草參考條例,為議會起草提案,并起草其他政府有關管理的規定。國家衛生和福利署則是政府在醫療服務、健康保護和社會服務領域的中心顧問和監督機構。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跟蹤和評估各地區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中央政府有關規定。

近幾年來,省、市政府在醫療保健領域里引入的一個主要改革就是病人有選擇醫院和醫生的自由。病人可以選擇他們就醫的健康服務中心(或家庭醫生),選擇他們希望就醫的醫院。如果病人希望到本轄區以外的醫院就治,醫院可以出具轉診證明。

初級基礎護理服務必須在病人與他們聯系的當天提供服務,而醫療咨詢則需要在8天內提供服務。

醫療服務經費 2004年瑞典醫療服務經費達到1780億克朗(包括藥品補貼和牙科治療),這個費用已經占到當年國家GNP的8.5%。由省、市政府提供或支付的醫療服務費用占到這個總費用的80%左右。

各省、區的醫療經費占各地運作費用的89%,各省、市政府有權利對其轄區的居民按照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征收個人所得稅,征收比率平均在10%。另外費用中的19%來自中央政府撥款,患者個人也需支付4%的費用。由于加入歐盟,瑞典稅收基數在逐漸降低,各地政府收入和醫療服務基金也相應的在減少。

三、幾點體會

通過對兩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考察,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堅持社會保障水平應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礎上,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應是發展趨勢。波蘭、瑞典雖然政治結構、經濟體制和社會環境等有所不同,但兩國政府都提出了人人健康和公民一律平等享受國家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目標,并認為向公民提供醫療服務和籌措資金支持是政府的責任,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險)制度要覆蓋全體公民。盡管我國人口眾多、經濟落后,醫療保險制度難以在短時間內覆蓋全體公民,從長遠看,我們在制度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全體公民都應享受醫療保險服務,做好不同人群、不同辦法逐步統一的準備,努力實現人人平等享受醫療保險服務。

篇(9)

一、工作開展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基本公共衛生方面:各單位根據前期基本公共衛生會議部署要求,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組建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團隊、隨訪團隊、制定包干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4個街道衛生院均制定了合理的組織體系,成立了社區責任團隊,組織召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鄉村醫生會議,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2、健康教育:鎮、街道衛生院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較好,基本上能夠按照考核評價標準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專職人員、健康教育計劃和干預策略,能夠定期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及時,健康教育資料整理規范完善,但個別街道衛生院照片資料需補充更新,要清晰體現出活動主題、人數,講座的人數應與簽到、照片等資料相對應。

4、重性精神病管理項目:只有街道衛生院開始下鄉建檔,其他單位工作未開展,衛生院未與工作站進行交接,部分單位存在管理檔案未建立、建立不規范等問題。檢查中突出了三個問題:一是各街道衛生院對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的認識高度不夠,存在畏難情緒,沒有隨著職責分工盡快將工作推進,沒有及時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與工作站進行交接;二是重性精神病管理項目的宣傳力度不夠;三是重性精神病管理入戶困難,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鄉醫在入戶調查時不被認可,存在一定難度。

5、婦保、兒保管理:各單位普遍存在查體次數不夠、未開展第一次訪視、未進行電子檔案錄入等問題,檢查中還發現,、鎮街道衛生院從事兒童保健人員無上崗證,、街道衛生院未配備專職婦女保健人員。

6、傳染病報告與處理項目:衛生院:腸道門診無標志牌,無相應的消毒物品及消毒記錄,腹瀉病人有漏登現象;結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次數不夠,未開展艾滋病咨詢工作;鎮衛生院:未及時建立年度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培訓計劃,未進行內部人員培訓;腸道門診不規范,有病例漏報現象;結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次數不夠,未開展艾滋病咨詢工作;衛生院:腸道門診需要進一步規范;未開展艾滋病咨詢工作;衛生院:未及時建立年度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培訓計劃,未進行內部人員培訓;腸道專桌無標志牌,腹瀉病人有漏登漏報現象;結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次數不夠,未開展艾滋病咨詢工作。

7、檢查中的亮點:各單位紛紛想辦法、出新招,發揮了各自的潛力,突出了很多亮點。鎮衛生院創新工作模式,成立街道辦事處主導、社區參與、衛生院為依托的工作模式,并成立家庭醫生責任團隊服務模式,建立三支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高效全科責任團隊,有效緩解人力資源緊缺,任務繁重的困境,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更加規范、有序、有效開展;衛生院為方便入戶建檔,為工作人員配備了統一服裝、太陽帽和公文包,并統一掛牌上崗,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信譽度,降低了入戶難,隨訪難等問題。建議有關單位提高對公共衛生工作的認識,相互溝通,向有經驗的單位多借鑒、多學習。

(二)社區機構標準化建設督導情況:按照《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對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組織管理、基本設施和科室設置、人員配備和培養、服務內容、管理機制、居民滿意度等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4處基層醫療機構科室名稱規范;部分機構全科醫師、兒保醫師、婦保醫師配備不足;沒有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的相關要求將服務內容進行公示,部分單位仍存在重醫療、輕公共衛生服務的現象。檢查組對個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一是盡快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的樣式和要求公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項目信息內容;二是完善醫院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護質量管理。

(三)衛生支農:大部分社區的衛生支農人員根據受援單位的排班在崗,只有小部分的支農人員未按時到崗。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2、積極開展新增項目的業務培訓工作。各牽頭部門針對存在的問題籌備業務培訓工作,要緊緊圍繞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合理安排,確保落實培訓人員通過培訓更新服務理念,提升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效能;各基層醫療機構要系統性組織培訓,保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都能扎實、規范、有序地開展。

3、做好項目質量控制。各單位應按照項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力完善和提高健康檔案建檔質量,及時發現并糾正相關錯誤信息,堅決杜絕虛假健康檔案的存在,及時將新建檔案錄入電腦,并對健康檔案電子平臺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并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加快組織實施進度,找差距,補不足,逐步提高質量管理。

篇(10)

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傳統養老模式還存在許多不足,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機制頗為重要。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公園街道重視社會福利事業,積極探索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新途徑,于2002年9月首創“居家養老院”,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紐約時報、讀賣新聞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居家養老院”的情況。

美國駐沈陽總領事、日本養老問題專家多次考察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人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解決了一個世界難題。”民政部領導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新模式,具有創意的就業新形式。”

一、居家養老的概況

居家養老,不是指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而是特指與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緊密聯系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個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人們可以向服務站申請醫療和家政服務,由服務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償的各種長期服務的養老方式。大連的具體做法是:根據社區老人經濟條件和養護員崗位的需求,分為A、B、c、D四個檔次。A類:每戶每月享受政府養護補貼300元,條件是戶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齡(80歲左右)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的人);無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類:每戶每月享受的政府養護補貼200元,條件是戶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歲、女65歲以上的老人;雙親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內(含1000元)、單親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內(含6OO元)的;年齡在70歲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下肢癱瘓等重大疾病由醫院出具證明),如其子女是本區下崗失業人員,可以作為養護員選用,但必須經過街道、居委會人戶調查,情況屬實,由居委會張榜公布3天,如無異議,可享受政府補貼。C類:每戶每月享受政府養護補貼100元,條件是在享受B類條件以外的社會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業人員且同時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類:居住在本地,經濟條件較好,需要此項服務的自費老人。居家養老審批時間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將申報者的戶籍、工資、醫院證明等相關材料各一式兩份(原件、復印件各一套)報送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審批。

沙河口區中山公園街道現有六十歲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轄區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戶。通過調查發現,全街道共有47戶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顧,有的是孤老戶,有的是子女下崗、失業無力贍養戶。以前,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經常在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和照顧,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時間不固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另外隨著退休職工納人街道管理,社區干部愈加繁忙,很難長期擔負起照顧老人的任務。雖根據“星光計劃”要求,在對老人服務上,建立了三級服務網絡,為老年人建立了服務設施和活動場所,每個社區都有老年活動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對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仍未解決。同時,街道有許多下崗職工,尤其是大齡下崗失業女工再就業困難,長期在家,靠低保金過日子,生活十分堅苦,而下崗女工都是料理家務能手,加上老人的特點是戀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將這兩個弱勢群體結合起來,先將下崗女工培訓成養護員,再利用社區慈善會所得捐贈支付養護員工資,這樣既解決了照顧扶養老人問題,又解決了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開創出一條不設圍墻的家庭養老模式。

由于居家養老費用低、服務周到、家庭氛圍濃、適合老人生活習慣、符合中國國情,所以到各層次老人歡迎,居家養老迅速發展起來,由最初的13戶17人發展到現在的77戶118人,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會有關部門的認可,沙河口區在全區16個街道推行這一做法,目前沙區居家養老院已發展到498戶,2003年居家養老院獲得區長特別獎,目前此項措施已在大連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養老的組織機構

為了促進沙河口區社會福利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加快社會福利社會化工作步伐,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沙區居家養老事業健康、適度、有序的發展,特設立以下機構。

第一,沙河口區成立居家養老院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政局社會福利科,負責行業審批、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養老人員的審批,把居家養老院納入社會養老機構重點指導、服務、管理范圍。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養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負責街道和社區的居家養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長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擔任,副院長由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科科長兼任。主要職責是:研究確立家庭養老院的工作計劃、措施的實施,人戶摸底調查,制定各項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確定居家養老院的養護對象和養護員;負責簽署養護員協議、養護員的調配、管理、考核和培訓、發放養護員的工作補貼;協調相關部門的工作關系,募集慈善資金等。

第三,社區居委會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站長由居委會主任兼任,主要職責是:調查、采集家庭養老需求信息,上報社區需要增加的養護對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見,改進服務;負責養護員的管理、業務學習、考核和業務講評;為有家庭養老需求的老人選派養護員;負責居家養老院的設施建設與維護;傳達部署養老院工作任務。

第四,居家養老院。每個居家養老院由一名養護員和一戶被養護對象組成,養護員與老人簽訂協議書和服務承諾,養護員必須遵守職業道德,愛心奉獻,熱情服務;必須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務,清掃衛生,買菜做飯,和老人談心,帶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會請假,居委會派人接替,養護員每日填寫日記和家庭財務收支帳;經求老人意見,居委會月考核、季評議,如果老人不滿意可提出更換養護員。

第五,社區醫院。社區為每戶居家養老院選派家庭醫生,為每個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載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每周一次為老人體檢并做好記錄,為每個老人發放一個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費就診;定期對養護員進行日常護理培訓和老年人常見病例護理以及各種急救常識的培訓。

第六,監督員。監督員由街道老齡委、退管站和部分老黨員組成,負責養老院各項制度的檢查落實,對養護員工作實行監督、檢查,征求養護對象意見,及時提出有利于養老院建設和發展的建議。

上一篇: 新員工入職總結 下一篇: 國際貿易法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 |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一级特黄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