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5: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媒體營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市場營銷的定義為:市場營銷就是對所售產品、勞務進行定價、分銷等一系列過程,從而實現與個人及目標組織交換的效果。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市場營銷就是買方對市場機會進行有效的識別、分析、選擇利用為基礎,根據市場客戶的實際需求,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交易活動,完成銷售的過程。傳統營銷模式所生產的產品需要經過繁雜的環節才會轉到消費者手中,這樣復雜的供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產品的時效性,加大產品的成本。網絡營銷源自傳統營銷,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與傳統營銷有很大的區別。網絡營銷是采用互聯網實現銷售目的。從營銷的角度來說,網絡營銷是采用互聯網創建網上經營環境,為實現企業所設置的經營目標而實施的不同形式的活動。簡言之,兩種營銷模式的本質相同,都以滿足顧客的實際需要為基礎??v觀中國的發展情況,新興產業互聯網有助于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在改善人們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互聯網不斷向各個方面的深入,更多的傳統企業對網絡營銷的認識和需求有所增強。各大商家在網絡營銷上所投入的資金、精力不斷增加,同時網絡營銷涉及的行業及領域也更為廣泛,營銷產品更加追求質量、效果及創意性。由于電子商務、網絡社區、微博等快速發展使得網絡的平臺更加開放,為網絡營銷的服務及模式創新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網絡營銷的概念及特點
網絡營銷就是指采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作為媒介開展不同營銷活動,網絡營銷是為創建一個溝通便捷、信息量全面、功能強大的網絡營銷環境。想要做好網絡營銷,必須深入研究網絡營銷的特點。網絡營銷有如下特點:1.交互性網絡營銷的交互性特點可以確保信息的雙向傳播。根據網絡營銷可以更加全面地獲取營銷信息,采用網絡及時把握客戶的實際需求。網絡具備開發性和傳播范圍較廣的優點有效降低營銷運營成本。2.共享性與即時性網絡具有共享性與即時性的特點,促使網絡營銷得以跨時間、跨地域、跨空間的限制展開信息的交換,從而為營銷服務提供廣闊的服務空間。3.虛擬性及多樣性網絡營銷可以確保營銷活動處于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客戶實時展開溝通和交流,同時的信息都是根據網絡完成的。網絡營銷是采用視頻、文字、圖像等不同的媒體展開交易,從而更好地幫助不同營銷手段及方法加以合理整合。
(二)網絡營銷的種類
依照不同的標準網絡營銷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根據商業活動的運作方式,網絡營銷可以劃分為完全網絡營銷和非完全網絡營銷兩種形式。完全網絡營銷就是完全采用網絡營銷的方式實現交易的形式及過程。簡言之完全網絡營銷就是所銷售的商品或服務整個過程是在信息網絡內完成的一種網絡營銷方式。完全網絡營銷可以確保交易雙方超越地理空間的障礙實施網絡交易,從而更好挖掘全球市場的巨大潛力。非完全網絡營銷就是指無法完全依靠網絡營銷方式實施完整交易的行為及過程。非完全營銷方式必須借助某些外部因素完成交易。依照網絡交易的范圍可以劃分為本地網絡營銷、全球網絡營銷及遠程網絡營銷。本地網絡營銷是根據本地區的網絡信息進行網絡交易活動,進行網絡交易的范圍有所限制。遠程國內網絡營銷就是在本國范圍內展開的網絡交易活動,該交易模式交易范圍擴大,對營銷系統的軟硬件設施有更高的要求。根據商品的屬性劃分,網絡營銷又分為直接營銷和間接營銷兩種形式,直接網絡營銷就是無形物品或服務訂貨等相關活動。間接網絡營銷就是指有形的貨物訂貨及付款等活動。
(三)網絡營銷方式調研
根據中國IT研究中心預測,至2013年底中國網上購物的人數達到3.1億,具體情況(見圖1)。網購人數的增多充分證明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隨著互聯網逐步普及和完善,網購用戶及網民的數量持續增長,網絡營銷成為企業推銷產品的重要手段。網絡營銷是一種以國際互聯網為基礎實施網絡交易的形式,網絡營銷必須借助數字化的信息及網絡媒體實現網絡營銷目的。網絡營銷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以紅蘋果漆為例,探究不同營銷方式的優勢。紅蘋果漆作為中國民族涂料的品牌中較早使用網絡營銷的企業,也是民族涂料行業網絡營銷較為出色的一個。紅蘋果集團的網絡營銷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在谷歌中輸入“紅蘋果漆”這些關鍵字,可以顯示的網頁達到200萬余篇,百度中顯示的有關網頁為150萬篇,紅蘋果漆百度詞條的瀏覽量在新浪微博、網易微博、騰訊微博中也達到一定數量。除去有關的新聞及論壇貼吧之外,紅蘋果漆還具有專業的電視廣告進行宣傳。紅蘋果漆網絡營銷的方式包含網站、百度制度、博客、論壇、網絡視頻等不同形式。具體情況(見表1)。
三、新媒體下網絡營銷的對策
(一)快速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應該采用當地信息化專項資金,創建健全的網絡基礎設施,提升網絡硬件水平。同時以政府為主體,加大互聯網事業的監管力度,確保網絡的安全性。現階段,中國雖然已經成了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實現監管全國互聯網絡的目的,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使用互聯網的大國來說,如此的監管辦法并不能達到實際要求。因此,國家必須給予相對應的措施用來解決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從嚴從重懲治不法分子運用互聯網展開的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
(二)網站、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三者有機結合
企業網站、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保障。網絡營銷的重點在于交易前期的推廣和宣傳,電子商務的重要標志為電子化交易。網絡營銷在傳播的時候,可以促進企業的招商加盟及產品銷售,如果一個企業只重視網絡營銷忽視建立完善的企業網站及電子商務網站,企業就會出現浪費大量網絡營銷投入的資金。因此,網絡營銷不能作為一個企業發展的全部,它可以為企業網站及電子商務服務的工具,從而有助于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三)創建合理的網絡營銷模式
企業實際使用的網絡營銷方法形式各異,如果企業把所有的營銷方法一一運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不僅浪費時間、資源、錢財,且效率不理想。因此,企業要對不同營銷方式進行合理組合,從本企業發現的現狀入手,選取某些收益好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網絡營銷辦法,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網絡營銷模式。同時,企業經營者必須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信譽,不要去做欺騙客戶、弄虛作假的事情。各個企業可以對技術進行研究和創新,便于為顧客提供最優良的服務,從而為本企業獲取豐厚的利益。
(四)加強網絡資源的開發、應用
網絡資源豐富且廉價,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可以促進企業網絡銷售的發展。網絡營銷資源包含不容的信息渠道、網站訪問量,合理使用這些資源可以為用戶傳遞更多的網絡營銷信息。網絡營銷就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營銷資源,把這些資源轉換為收益。企業網站的信息及所提供的服務高效進行網絡營銷的基礎,因此各個企業應該深入研究開發、利用網絡資源。科學合理的完善企業網站的信息,確保企業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盡最大可能為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采用有效辦法傳遞營銷信息。用戶通過獲取網站的相關信息,進一步了解認識企業產品,為用戶下定購買決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創建網絡品牌,完善優質的物流系統
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必須建立別具一格的網絡品牌,具有吸引力的網絡品牌是企業更好展開網絡營銷基礎。企業可以從網站推廣、搜索引擎營銷等多個方面樹立良好的網絡品牌。企業網站實施網絡營銷最根本的環節,也高校推廣企業品牌重要策略。完善優質的物流服務系統是確保物流系統內各部分功能要素最有組合,可以滿足物流成本最低,完善的物流系統包含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等各個環節??茖W合理的布局,確保物流系統功能及各個環節的可以最佳銜接,確保該系統高效運作。簡言之,物流系統必須做到,快速對用戶訂貨進行配送;用戶訂貨在庫率高;保障實際運送過程中貨物損傷、丟失和發送錯誤情況少;保管保障物品沒有變質、破損;包裝、裝卸搬運可以達到運送和保管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統時刻保障物流活動流暢和信息及時反饋;同時,必須控制好各個子系統均衡性問題。就是確保運輸、儲存、包裝、裝卸、信息處理等子系統各項功能可以均衡發展,從而提升物流系統的整體能力。
2.過度依靠廣告創收益、低效益廣告增多各大媒體競相占據廣告市場,瓜分廣告市場這份大蛋糕,吃這塊蛋糕的媒體以及中介越來越多,但是吃蛋糕的媒體速度卻大于蛋糕擴大的速度,導致廣告市場效益下降。
二、新形勢下媒體市場策略
1.首先對于產品市場進行合理細分,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品銷售定位不管是媒體市場還是其它產品市場,在進行產品營銷時,首先需要對相應的產品市場進行細分。所謂的細分市場是指,依據媒體市場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消費習慣、購買力等差異性因素通過對存在的新媒體市場進行劃分或者分割,從而獲得市場競爭地位取得市場優勢的營銷策略。目前新媒體市場在移動互聯網的帶動下發展迅猛,做好新市場媒體的市場細分必將獲得高回報率。對于新媒體市場的細分有多種方式,不局限某一種方式。以課程格子的媒體市場市場營銷策略來看,該市場的細分就是主要針對有個性的年輕人,對于他們進行專一劃個性化的產品營銷,無疑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也可以就銷量比較好的《青年文摘》及《讀者》為例,他們在市場的細分就比較明確了,針對紙質閱讀者、青年人等進行有特色的版面刊登,所以《讀者》在報刊行業不景氣時期,銷量仍然突破上百萬。因此,如何做好產品市場的細分,是改善新形勢下的媒體市場營銷的重要策略。
2.增強媒體市場的整體營銷能力一個好的營銷策略包含多個方面,一般媒體市場產品除了核心商品,比如報刊文章,還應該注重其附加產品比如附贈小禮品小冊子等的作用,最后還有就是提高自己的服務產品的價值。對于服務性產品是許多媒體所忽略的,其實顧客在掌握了產品的基本功能外,能夠維系老客服資源,更多的是其有沒有附加產品以及滿意的服務性商品,比如給客服溫馨提示等等。如果媒體市場在新形勢下充分的做好這些,那么其綜合競爭力就會提高,媒體市場營銷的綜合力也將提升。
3.合理安排廣告策略新媒體市場更加注重廣告的作用,但是廣告的投放策略確是一個比較難以把握的營銷方案。好的媒體市場一般在廣告策略上是十分高明的。廣告一方面要能夠創新增強產品的銷售量提高營銷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的考慮企業的成本問題,太多的廣告投入如果嚴重的影響企業的收益,那么廣告也就失去其真正的作用。廣告的投入也依賴市場的細分,不同的市場廣告的投入和需求差別也不小。
4.靈活運用低成本策略低成本策略俗稱成本領先策略,低成本策略受企業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的制約,一方面傳媒市場企業要保持領先的競爭優勢,譬如芒果電視臺,憑借其創新的優質的節目贏得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并且在各大電視綜藝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但是也不難看出湖南衛視每檔節目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如果湖南電視臺,可以綜合企業內部條件,倡導節約經濟的思想,那么創收效益會進一步擴大。另外,每個傳媒人也需要全員參與節約低成本策略,樹立成本意識,調動員工的節約主動性,除了人力方面以外,加強全程過程控制思想低成本策略也是必須的。當然這種策略也有其弊端,容易降低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受外部環境影響大。
5.突出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主要指的是通過企業獨特的產品和服務滿足需求者的獨特需要,這種策略可以通過媒體品牌、形象、公眾產品的質量,后續服務以及傳播渠道體現。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顧客越來越注重服務品質的好壞。如果媒體沒有關注這方面很容易從優勢產業中淘汰出去,因此如何做好差異性策略也是媒體市場要高度重視的。
6.媒體企業合作策略當今時代是信息共享時代,各大媒體也可以借助企業合作優勢增強自身的市場營銷能力,比如現在許多的媒體網站、廣告中心、商業公司等等相互合作實現雙贏局面。例如博客和Twitter的合作,很快該公司的行業認可度以及各個方面的排名迅速提升;Facebook與Flicker的有效結合,不僅增加了Facebok的訪問量,同時為該涂料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業來源。像這樣的B2B社交媒體實現商業目標的例子還有許多,這些模式是值得新形勢下想進一步提高媒體競爭優勢的媒體關注和利用的。
二、品牌營銷的可視化策略
注意力聚焦與擴散的互補形成社會化媒體空間信息傳播的拓撲學意義的張力,使品牌的內容生產與傳播、關系構建與感染呈現出動態性、參與性、延展性的內容傳播動力空間。因此,品牌可視化傳播理念主要對內容傳播力、信息表達力、互動擴散力的“三力”傳播理念的認識與運用
1.內容傳播力:可視化傳播的能量基礎內容傳播力是指品牌通過可視化進行有效傳播的能力,不僅取決于傳播的范圍,也取決于內容的“精確投放”能力及與用戶的良性互動上的。內容的性質決定了可視化傳播的時空范圍及“精確度”??梢暬膬热輦鞑チΦ拇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核心用戶的情感需求。用戶內在的情感訴求往往外化于用戶偏向性的信息選擇與閱讀體驗,社會化媒體的“圈子化”特征,決定了用戶情感訴求相近的特征,因而,用戶的信息需求與情感體驗也表現某種程度的一致性,這種群體性的空間屬性也為品牌內容聚焦與擴散提供了基礎。適當關聯社會熱點。社會話題往往已經形成了大量用戶的注意力聚焦,品牌傳播的內容如能適當利用社會話題,進行創意性內容制作與傳播,能較快進入用戶視域范圍,形成品牌認知與記憶。數據整合與意義挖掘。孤立的、個別的數據很難引發受眾的聯想與思考。不同類型數據整合并分析,挖掘出數據之間的聯系,才能將蘊含其中的隱性意義揭示出來。企業不僅需明確規律性地數據收集行為,也應形成數據收集范圍的標準。
2.信息表達力:可視化傳播的形式要求信息表達力主要是針對傳播內容的視覺化表達而言的。視覺元素的可視化傳播幫助用戶形成注意力聚焦,快速形成對信息的過濾、篩選、分享。信息表達力的塑造,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信息整合的形象再現。通過對多種信息進行分析、挑選、整理,發現不同信息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及意義的延伸性,然后以直觀的可視化符號或圖形、圖表、圖片的形式進行視覺化的形象再現。用戶數據、產品種類、銷售情況、使用反饋等抽象數據信息均可成為形象化的材料,通過數字形象化、數據對比、時空變化等視覺加工,加深用戶對品牌的直觀而立體的理解,強化對品牌的綜合認知。品牌文化的故事圖集。故事圖是要求企業根據品牌傳播的目的,利用品牌文化及產品的屬性而設計的具有故事性的視覺文本。有兩個層面的考慮,其一,故事設計可以根據品牌歷史、品牌發展、品牌形象、品牌責任等內容進行思考。其二,故事展現形式多樣化,漫畫、照片集、文字形象化等手段,便于滿足不同用戶的閱讀需求。
2014年,主要視頻網站以“自制元年”為旗號,大力發展自制節目,出現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自制作品,但由于多是自立品牌,很難形成集聚效應,因而廣告價值和利潤率不如人意。因此,視頻網站開始著手與影視公司進行合作,通過投資來獲取內容版權,以此擺脫電視臺對優質內容資源的控制。
網站自制視頻節目是由具有網絡內容生產資格的組織機構生產的,可在網絡、移動平臺和傳統電視臺播放的視頻節目。?目前,我國網絡自制節目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以門戶網站為依托的視頻制作平臺,如搜狐、騰訊等;以及視頻專業化運營平臺,如優酷、愛奇藝等。自制節目大多側重于娛樂綜藝類,以脫口秀節目為例,無論是搜狐2007年的《大鵬嘚吧嘚》到2011年的《NEW FACE》,還是2012年優酷的《曉說》到2014年愛奇藝的《奇葩說》,都伴隨著網站自身實力的壯大呈現出短小精悍、制作精良、創意十足的特性,有別于電視節目,亦是吸引網民的原因。
二、網絡自制節目營銷具體路徑
(一)內容生產層面
1.內容差異化
基于目前獨特的傳播環境以及大眾的不同需求,網絡自制節目雖不像傳統電視節目類型豐富,但已形成繁榮的態勢。隨著投入的增多以及視頻網站品牌塑造和自身定位,網絡自制節目類型逐漸豐富多樣。
自2011年愛奇藝啟動品牌標志之后,采用美國HULU模式實現自制節目的主題化發展,節目內容涉及脫口秀、社會紀實、娛樂評論、生活秀等,如《浪漫滿車》是愛奇藝在國內互聯網行業首次引進國際版權,并進行本土化創新推出的大型婚戀交友真人秀節目,并一舉奪得“年度網絡自制節目大獎”;全原創節目《漢字英雄》資金投入力度達幾千萬,制作標準完全符合電視臺規格,與河南衛視全線合作,實現臺網聯動模式。2015年愛奇藝繼續將主題化自制節目擴大范圍,推出《愛上超?!贰读餍兄酢返仁鄼n定制綜藝類節目。
反觀優酷土豆,從2010年伊始,就著力打造品牌,注重原創內容開發和節目制作。在競爭最激烈的2012-2013年,優酷土豆依然將自制內容作為核心戰略,并未卷入版權戰爭。而對于外購版權的選擇,優酷土豆所追求的是最低成本單價,最終2013年優酷土豆出現許多創新欄目,如《曉說》《侶行》《10放》等,為優酷土豆貢獻超過40%的流量,因而在2013年第四季度,在自制節目這一項上優酷土豆自主創新模式開始盈利。2015年著力依靠粉絲效應,主打音樂自制節目,了《土豆最音樂》《土豆最LIVE》《The Show韓秀榜》等多個線上線下打通的節目,其中《The Show韓秀榜》更是直接引入《Music Station》等國外節目的熱門班底進行制作,整體制作水準進一步提高。
2.制作專業化
隨著視頻行業的迅猛發展,視頻網站已不單純是載播平臺,對于原創自制節目的渴求以及廣告收入的大力刺激,各大視頻網站紛紛引入傳統行業的人才,打造專業的制作團隊。騰訊視頻出品的《微時代》《暗黑者》等,在專業度、成熟度、受眾反響、市場反應等方面都大獲成功,這正是引進人才和打造專業制作團隊的結果。
除了打造專業團隊外,視頻網站更積極與專業的制作公司合作,在自制模式上突破了傳統的限制,將自制內容的渠道變得多元化。騰訊視頻自制品牌音樂節目《Hi歌》正是與天娛傳媒共同制作完成,在保證音樂綜藝的專業性的同時,更依托互聯網強大優勢加入彈幕、獻花、全民刷票和即時反饋等多種環節增加點擊率,而這節目本身的高關注度和千萬級冠名費便是對網絡自制的價值和影響力最好的證明。
3.明星化陣容
著力打造明星化陣容,實際上依托由明星所帶動的粉絲效應,這不僅僅是對節目的識別,幫助制作平臺建立節目信息檔案,更是自制節目的經濟保障。關注明星的粉絲們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點擊率,更為重要的是形成自制節目的獨特性,主要體現為受眾消費行為中,自制節目內容和信息的差別化和人格要素差異化。
如果說內容差異化體現在技術層面和策劃層面,那么人格要素差異化則是操作層面和實踐層面,大量同質化的節目制作方式,受眾很難從節目內容上尋找出差別,但網絡自制節目依舊是百花齊放,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承載節目內容的明星,將個性鮮明、形象突出的要素帶入節目之中,因而形成節目自身的獨特性。作為視頻網站叫板傳統電視的原創綜藝,愛奇藝獨家打造的說話達人秀《奇葩說》不但立意新奇,投資上更是大手筆,僅蔡康永一個人的挖角費就是8位數。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明星自身的經濟要素對于自制節目的競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也會有眾多的制作單位不惜花重金邀請明星加盟。
4.觀眾訴求占主導
網絡平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實現受眾與傳播的雙向交流。這種網絡平臺的交互性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使用網絡平臺會點播想看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去替代被動接受節目內容。從傳統B2C的模式轉成C2B的模式已是大勢所趨,這使得網絡自制節目的交互價值更加凸顯。伴隨著各大視頻網站基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網絡渠道傳播等方面的優勢,網絡自制節目能最迅速且真實地了解到觀眾的訴求,降低對第三方數據分析的依賴性。
其中由騰訊視頻出品的調查類游戲節目《你正常嗎》,將互聯網屬性和特質優勢發揮地淋漓盡致,觀眾訴求成為節目內容的來源,節目中沒有評委,所有題目和結果來自網友的互動。作為全國首檔真正意義上向全民發問的“調查類真人秀”,《你正常嗎》在播放、互動、社交、搜索等數據上的出色表現,很大程度源于節目互聯網化運作。
更為重要的是,網絡自制節目可以根據細分市場的需求進行“精準打擊”,移動互聯網時代造成受眾的分流,“精準打擊”目標為細分市場人群定制節目,根據特定群體的審美、興趣等特征在制作節目。傳統電視臺追求“大而全”原則難以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且在用戶交互領域遇到障礙。因而能夠將受眾訴求為導向的網絡自制節目能夠取得成功變得順理成章。
(二)經營管理層面
1.品牌化傳播
網絡自制節目使網絡視頻平臺在內容生產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口,也使傳統電視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手段逐漸豐富。但是近年來,為了搶占用戶市場,一檔類型節目火爆后,隨之引起群起效應,在節目內容和形式上完全照搬和模仿,同質化現象嚴重。對傳統電視媒體和網絡自制節目網站而言,深諳自制節目品牌的影響力,對于網站收益和影響力創造作用突出,使決策者不得不尋求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打造自制節目品牌,進行品牌化傳播成為重要的突圍策略。正如鳳凰新媒體副總裁陳志華所講,自制視頻節目應對嚴重的內容同質化危機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節目差異化競,而關鍵的是自制視頻節目品牌樹立和打造。?
“愛奇藝”作為國內網絡自制節目制作和打造節目品牌化的先行者,除在2011年打造網站本身品牌外,迅速將品牌戰略延伸至節目,將網站品牌與自制節目品牌相融合,確立節目品牌化、發展帶狀化目標,最早的節目戰略確定“品質、青春、時尚”主題,從節目內容選材、主持風格與服裝到后期包裝宣傳全部體現這一主題。2015年愛奇藝根據市場重新確立品牌戰略,引爆行業內容升級,最終確立“超級自制、頂尖版權”的戰略,引導行業對節目內容的重視和整體升級,拓寬中國網絡節目自制在內容營銷上的空間?!侗I墓筆記》正是在這一戰略營銷下成為2015年備受關注的超級網劇,在綜藝節目方面,取得《造夢者》《明星到我家》等8檔熱門綜藝版權。
2.精品返銷電視臺
在視頻網站發展之初,沒有節目制作版權和節目制作能力,因而積極尋求與電視臺進行合作,通過購買電視臺制作水準較高、受觀眾追捧或口碑良好的電視節目網絡版權,通過網站與電視臺同步播出,這種初期的“臺網互動”模式對于視頻網站前期的發展幫助甚大,增加用戶點擊率,提高網站的知名度,進而發展更多的用戶,增加廣告收入,對視頻網站的網站提供了資本支持。
當視頻網站取得自制節目制作版權后,“網臺返銷”模式——視頻網站制作的節目反向輸出電視臺開啟,一方面證明視頻網站的節目制作水準達到電視臺高標準,另一方面視頻網站也迫切需求通過電視平臺對節目進一步宣傳。如奇藝出品的《環球影訊》《頭號人物》《娛樂猛回頭》《恐怖!健康警報》《愛GO了沒》等多檔自制綜藝節目返銷至多家電視臺播出,其中引進《恐怖!健康警報》和《愛GO了沒》兩檔綜藝節目的電視臺已經超過10家。新媒體時代“網臺返銷”模式對于視頻網站和電視臺是一種最佳的互惠模式,電視臺能花最少的錢購買最精致的節目,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視頻網站依托電視平臺收攬年齡較大的受眾,進而對市場全盤把握,從而制定出更符合市場的節目戰略。
3.布局視頻產業鏈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平臺發展的趨勢——內容制作的單一采編環節,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強化了視頻網站更加注重資源的聚合效應,突出網站的核心業務,許多視頻網站在2014年下半年形成布局媒體全產業鏈的戰略方案,方案集中在節目自制、版權合作、平臺運營、用戶定制等內容,在原有視頻業務運營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對自制節目的投入,同時加強在版權、終端等環節的合作。這一戰略的改變為網絡平臺業務的專業化和長期發展提供良好保障,注重內容自制和內容生產的建設外,把營銷能力作為核心能力參與競爭,通過產品技術團隊和內容運營團隊的融合,提升了在移動客戶端的用戶增長,易于打造用戶體驗度高的完整視頻產業鏈。
搜狐視頻綜藝頻道借助《中國好聲音》累積1.1億的月度覆蓋用戶群體,打破在線視頻綜藝頻道記錄的同時,拉動其他頻道用戶的上漲數據顯示,搜狐視頻的音樂頻道和原創頻道用戶增幅高達42%,全站視頻播放頁的月度覆蓋用戶2.38億,環比上漲14.3%,“好聲音”這一單一項目的營收,正是搜狐視頻設定的全娛樂視頻產業鏈的結果,開啟了搜狐視頻的特色發展模式,同時帶動的還有國產電視劇、美劇、自制和綜藝欄目的成長,通過版權和自制內容的本土化創新,加上媒體資源和營銷推廣能力的提升,形成了搜狐視頻視頻產業鏈的綜合優勢。
另外,除像搜狐視頻打造自身網絡平臺產業鏈的同時,許多視頻網絡平臺更著眼影視方向的產業化拓展,優酷與中影于2014年4月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合作拍攝電影短片;愛奇藝也于2014年8月投資影視行業打造上市公司華策影視,這些合作延長了影視行業的營銷展現,更為網絡視屏平臺視頻產業鏈的布局提供了新的發力點。
三、網絡自制節目營銷改進策略
(一)重視用戶體驗,滿足個人化定制
新媒體時代大力激發著互聯網網絡平臺運作的成熟,信息流通方式已由B2C轉變為C2B,促使傳播授受地位逐步發生改變,給予用戶更多選擇的權利,在用戶選擇性增強的今天,能否提供優良的內容、更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的電視服務成為網絡平臺競爭的首要因素。以日本國內棒球比賽直播為例,在電視臺的現場直播中,觀眾看到什么是由導播決定的;而網站做直播的時候則把“導播權”交給了用戶,該網站在比賽現場安裝了35個攝像頭,形成了35個不同視角,用戶在觀看視頻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機位,這種體驗對用戶來講跟傳統的電視直播完全是不一樣的,而且用戶在觀看比賽的過程當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
這種結合互聯網特性的臺網聯動方式,正是視頻網站逐步滿足用戶選擇性和個人化服務定制的發展目標,亦是參與復雜的網絡平臺混戰的重要籌碼。2015年首次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嘗試在PC端實現多機位拍攝,由用戶自主選擇角度收看,盡管在用戶體驗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但這次嘗試足以說明以用戶為主注重個人性化定制的節目播出營銷理念將成為日后各大視頻網站競爭的焦點。
[1]鐘蔚雯.電影微博營銷的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2]張傳福,劉麗麗.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業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李晨宇.營銷傳播理論的引進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創新,2013(10):18-26.
[4]李響.移動互聯網手機廣告營銷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3.
[5]楊改霞.中國手機廣告營銷模式創新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6]薛殿中,黃衛東.4G時代手機廣告如何發展[J].通信企業管理,2014(8):78-79.
[7]陳娜,鮑立泉.基于智能手機的廣告策略研究[J].青年記者,2014(6):63-64.
[8]段鋼,蔣杉杉.手機APP廣告點擊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3):65-69.
[9]張茜.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4.
[10]王愛寶.移動互聯網技術基礎與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11]高坤.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媒體應用傳播及營銷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2011(05):88-89.
廣告營銷論文參考文獻:
[1]王燊.商業銀行廣告營銷工作面臨的挑戰及突破[N].建設銀行報,2010-08-13.
[2]楊漢武.商業銀行營銷廣告策略[J].企業研究,2009(9):44-47.
[3]李碩.銀行營銷:告別刀耕火種年代[J].數學財富,2003(9):27-29.
[4]李燕強.中國商業銀行營銷策略中的廣告策略[J].經濟師,2004(12).
[5]戴世洪.形形的銀行新媒體營銷[J].成功營銷,2007(11).
[6]袁岳.中國國內銀行兒科化營銷現狀[N].中國經營報,2002-11-11.
[7]江連鋒.基層商業銀行廣告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銀行家,2009(6):128-129.
[8]鄧德勝,楊麗華.銀行服務營銷的特點及其營銷組合擴展策略[J].經濟問題,2006(8).
[9]郭晶晶,李淑芳.銀行廣告營銷策略之思考[J].企業經濟,2008(2).
廣告營銷論文參考文獻:
[1]赤尾昌也.廣告用語詞典[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6:32.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6-10.
[3]江波.廣告與消費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3.
[4]劉蕓暢.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時代的娛樂營銷解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133.
[5]劉沐.新媒體廣告形態與發展[J].科技資訊,2010(19):242.
濃濃
學 號
12345678
二級學院
學院
專 業
級 班
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
指導教師
職 稱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期限
(根據本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時間安排填寫)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畢業論文(設計)進行地點
學院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來在互聯網背景和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傳統文化景點,成功轉型為一代超級文化類大IP,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爭相學習的典范。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到2019年,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年營收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故宮“年輕化”,文創的創造性開發和新媒體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宮的成功并未帶動國內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騰飛,文創產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希望從對故宮博物院文創產業發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對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借鑒之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創新之處:
本文著重分析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營銷與傳播的成功方法,從研發,新媒體平臺與營銷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發展模式。文內除分析了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外,還分部分展示了故宮品牌的營造 ,包括故宮系列APP,這些應用不僅推動了博物館內文物知識的傳播,而且豐滿了故宮親和的形象;“故宮六子”的擬人化推廣,不僅與古代文化相對應,而且極受觀眾喜愛。
三、研究方法、設計方案及預期進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先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活動策劃、視頻資料,然后到故宮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故宮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
設計方案:整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宮文創產品開況,包括開發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宮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包括故宮系列APP和故宮線上商鋪;第三部分則是分析故宮文創品牌的跨界合作。
預期進度:
1、2019年7月1日-5日:畢業論文寫作動員會議,安排指導老師;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選擇研究范圍,醞釀選題;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題,修改和提交開題報告書;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畢業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畢業論文寫作中期檢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畢業論文相似度檢測;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組答辯;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組答辯;
9、2020年5月22日前:畢業論文工作建檔、總結、評優等工作。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吳春暉,范文靜.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趨勢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中國報業,2019(08):10-11.
[3]趙迎芳.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20(04):169-176.
[4]宋云飛,張云笛.新媒體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研究——以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為例[J]. 設計,2019,32(11):142-145.
[6]陳子焓,王晨奇,劉珈莉,劉倩.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數字化轉型分析——以故宮出品App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體重塑舊傳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品牌創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6(02):89-96.
[8]史靈歌,孫子惠.社交媒體時代故宮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5.
[9] 何依寧. 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的品牌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 新媒體研究,2019,5(04):54-56.
[10]劉東昂.媒介融合背景下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宮》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07-108.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研究意義、創新點、前期準備工作、存在的難點和困難、建議等):
作為學術出版形式的一種,學術期刊通常是指以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綜合評述等為主要發表內容的期刊,其目的是向科學共同體報告新的發現,以獲取認可。因此,一般而言,學術期刊的內容必須經過同行評審認可后才能予以發表。由于作者和讀者對象往往是同一學科或領域的專業學者,屬于同一群體,學術期刊就具有者和接受者高度重合的特征。
學術期刊的功能大致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公示性,即要展示學科、學術前沿發展最新成果和成就,能發揮宏觀學術領域引領功能;二是交流性,即要為學術研究同行搭建權威、公平、公正的學術交流互動平臺;三是傳播性,即學術期刊要能增進學術傳播、推動學術研究。科學發現與發展的歷史表明,學術期刊是國家、民族、個體進行學術交往的工具,是體現基于社會實踐歷史累積并從中升華的國民思維,因此,學術期刊既是傳承學術思想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體現的重要媒介。就發展歷程來看,從1665年在法國誕生的《學者雜志》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學術期刊一直處于印刷環境之中。1997年湯森路透集團Web of Science電子資源網絡版,英美等國的學術期刊開始走向數字出版時代。
新的媒介傳播環境中國際學術期刊有哪些變化?我國學術期刊可以借鑒哪些經驗?本文試圖探討這兩方面的問題。
一、國際學術期刊三大變化
場景原本指電影拍攝的場地和布景,但在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的著作《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這一概念則專門指向傳播,主要指同時涵蓋基于空間和基于行為與心理的環境氛圍[1],也就是互聯網場景,包括虛擬場景和應用場景兩個方面。所謂虛擬場景,就是網絡游戲、QQ秀之類的虛擬化情境。應用場景則指互聯網的一個應用(產品)使用或用戶所處的場景,在作者看來,它涉及五種要素,即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而且這五種要素會改變和提升消費者或用戶的體驗,從而改變企業組織自身。如果說傳統媒介環境下,人們主要看重媒介所承載的內容與呈現形式,內容為王和眼球效應受到強調;網絡時代到來后,社交成為媒介的中心要素,內容生產必須依附于社交動力才能進行有效傳播,關系網絡因而成為信息內容的主要傳播渠道。
據2014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全球移動互聯網使用量占到互聯網使用量的25%,亞洲高達37%。另據2014年CNNIC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超八成。移動互聯網與手持終端的普及預示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之凸顯的移動場景就需要相應的適配信息或服務。正如彭蘭教授所說:“移動時代場景的意義大大強化,移動傳播的本質是基于場景的服務,即對場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務)適配,移動互聯網時代爭奪的是場景?!币簿褪钦f,移動場景中用戶具有時間碎片化和場景變換性的行為特點,相適配的內容就必須簡要化、視覺化以與特定場景的閱讀需求相匹配。具體表現來看,除其他休息或閑暇時間外,原來傳統意義上屬于報紙和雜志的“衛生間”和“床”成為重要的移動傳播場景。同時,從交通工具乘坐到吃飯娛樂,移動終端的伴隨性特征也越來越體現出來。
那么,場景是如何構建的?暨南大學譚天教授認為可以從人性、社會和文化三個層面來進行設計,即要滿足欲望、響應需求和創造價值。互聯網不斷發展,用戶需求也在不斷發展,響應用戶的需求變化和場景需求就是文化內容產品所必須考慮的問題。作為一種組織實體,國際學術期刊在這樣急劇變化的內外環境中因時而變、與時俱進做出了應對策略與行為調整。
(一)出版環節融合化
在傳統的印刷環境中,出版產業鏈大致包含信息采集、加工、加載和四個環節,也就是寫作、編輯、印刷和發行環節。對于在線出版的學術期刊,在寫作和編輯環節,為使稿件能夠適應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網絡平臺和格式要求,作者自身往往需要對已寫作好的稿件進行加工、修改并做一些編輯工作,因此,相應的學術論文翻譯、學科專業內容審查、結構邏輯、格式編輯、參考文獻及語言校對潤色等服務應運而生,信息采集和加工環節協作更為密切、更加融合,并形成一個行業,如美國的Editage和Crimson Interactive Inc就是這樣的學術咨詢服務企業并深受作者和期刊歡迎。[2]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則早就采用高效的數字化編審系統,所有投稿、審稿和同行評議全部在網上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印刷環節演變成為適用于數字網絡下載的數字化加載及各種格式的電子書或電子文件制作,編輯和合二為一,如eGloo Technologies開發的XML標準語言就大大促進了電子終端的信息加載,也加速了信息加工和流程。[3]即使要進入傳統印刷環節,美國赫斯特集團和《時代》雜志這樣以出版為主的公司也會利用數字技術做附加、增值服務。就編輯和流程來說,一方面,諸多編輯業務被融合到印刷部門;另一方面,印刷企業也擁有了文字編輯業務,信息加載過程同時成為信息過程。為適應這種產業鏈融合,美國康涅狄格州的Westchester出版服務公司應時而動,把編輯、信息加載和發行等環節協調統一,形成組合業務并根據需要Apple,Kindle,Nook及PDF等不同格式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就論文投稿、審稿和發表而言,國外一些學術期刊還實行了一種“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所謂“先發后審”,就是作者投稿的論文只要沒有實質性的技術差錯,在邏輯和行文上合理流暢,即可首先在線發表,論文學術質量由用戶或學術共同體即時在線進行評論。[4]美國物理學會所屬期刊最早在2011年開始嘗試這一全新的出版模式,半年內即收到2000多篇論文投稿;美國化學學會則將未經排版的論文直接放在網上供用戶閱讀。這種先發后審的流程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論文三審制度,使作者免除了專家復審的漫長等候周期,加速了出版進度。事實上,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在2003年就已在中國進行實踐,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就是為論文快速發表和科研成果及時轉化而建立的學術出版平臺,用戶只需簡單注冊成為網站會員,利用模板在線投稿后,初審即可在線。作為傳統出版制度的有效補充,先發后審的在線出版模式對科學研究具有快速傳播和推進作用。
(二)存在形態在線化
2008年的一項數據顯示,國際學術期刊中,人文社會科學類數字化比例達到86.5%,科學技術醫學領域則達到了96.1%。[5]這一時期,學術期刊的數字版與印刷版共存,是學術期刊的“雙軌制”時代。目前,一些國際期刊開始進一步取消傳統印刷版,而只以單一的數字出版形態存在,如英國醫學期刊(BMJ)在線出版全文,印刷版僅提供論文單頁概述;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美國化學協會(ACS)、南非家庭實踐(South African Family Practice)印刷版只提供論文目錄及摘要,《骨關節外科》(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雜志印刷版也只提供論文首頁內容。截至2012年11月,以e-only為基本出版形態的開放出版期刊超過8000種。[6]學術期刊在線出版使得用戶可以在頃刻之間即能獲取全球范圍內專業的文獻數據、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學術前沿進展,有效提高了科研工作和學術研究效率,還節約了大量紙張資源和存儲空間,具有環保功能。相比紙質學術期刊,在線期刊更快捷、更方便地滿足用戶需求,已從根本上動搖了紙質學術期刊的市場地位,成為學術期刊出版模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補充的是,一定數量的學術期刊還可以進行按需印刷,如上文所述,學術期刊在線出版論文全文,印刷版提供目錄、摘要或概述等簡要信息,重要文章全文印刷;一些期刊雖僅提供首頁內容,但在右下角卻提供快速識別OR碼,用戶利用手機掃描就可獲取在線全文及相關評論信息。按需出版的另一種方式是在線期刊出版的同時保留印刷期刊,但根據客戶需要運用JournalsXpress等數字技術小批量印刷紙質期刊,既能降低印刷成本,又可做到零庫存。
(三)營銷傳播社交化
借助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及社交媒體進行數字化營銷是學術期刊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從而達到傳播效果的一種新興手段,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網站、博客、搜索引擎廣告、社交網絡、電子郵件、聯盟營銷以及網上新聞。[7]其中,所謂聯盟營銷是指網絡聯盟營銷,包括廣告主、聯盟會員和聯盟營銷平臺三大要素,也就是廣告主或商家(在網上銷售或宣傳自己產品和服務的廠商)利用專業聯盟營銷機構提供的網站聯盟服務拓展其線上及線下業務,從而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空間,并按照營銷效果支付一定費用的網絡營銷方式。數字化營銷不僅運行成本低廉,而且精準、快速、有效、曝光度高,讓學術期刊“無處不在”,同時實現了學術期刊對新市場的開拓和新用戶的挖掘,這就是學術期刊的“可見性”功能。所謂可見性,就是不管基于搜索引擎、社交網絡、零售電商還是其他數字媒體,用戶都能以最簡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獲取信息內容?!翱梢娦浴弊畛跏蔷W絡營銷業界針對廣告投放的概念,但對于學術期刊的品牌傳播同樣適用。論文題目、作者介紹、內容概要及相關評論等元數據信息在可見性概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利用關鍵詞搜索以吸引潛在用戶的基礎。學術期刊的受眾分散、專業、小眾,因而精確的數字化營銷和社交化手段就有利于學術期刊的傳播。
如英國著名學術期刊Nature,最早建立學術期刊門戶網站并專門開通用于新聞、廣告和職場的網站;還于2006年開設Nature專屬播客,創建各種社交網絡客戶端和新媒體APP。Nature甚至還著力于打造類似于虛擬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類型的Second Nature。[8]基于傳播方面的種種努力與出色表現,Nature門戶網站早在2008年即獲得Webby Award最佳科學網站獎,客觀上大大提高了其在信息快速傳播時代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國際學術期刊在線出版對于中國學術期刊的啟示
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學術信息的在線使用量以每年50%―100%的速率遞增,學術期刊的在線使用遠遠超過印刷期刊的使用。[9]就中國而言,根據騰訊企鵝智酷2015年首份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移動網民規模目前已達6億,其中移動閱讀用戶占到91%,傳統的紙質期刊不再是用戶查閱和探索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徑,在線學術期刊成為學術成果傳播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基于互聯網的微博、微信等方式逐漸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學術傳播媒介。
一方面,從作者投稿、編輯審稿及同行評審角度來說,在線學術期刊應當盡快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絡推動平臺和服務平臺,向一流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學習,利用高效的審稿系統,快速在平臺上發表學術論文并推出期刊成果,擴大期刊影響力和滲透力。據統計,相比傳統的人工校稿,一位大學學報編輯使用信息軟件的校稿效率提高了70%。[10]在同行評議審稿環節,編輯部通過網絡交流和在線審稿方式即可綜合專家或審稿人意見。由此可見,在線信息技術以其快捷化和網絡化的特點可以極大地提高編輯部的編輯和審稿流程,縮短出版流程。同時,為應對移動化的閱讀場景,在線學術期刊也有必要從月刊或雙月刊的固定方式轉變為每時每刻的即時出版,力爭讓用戶在需要查詢特定學術信息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
而就先審后發還是先發后審的出版模式來說,需要反思同行評審制度的真正原因,或許只有清源,才可以正本。從實體出版的成本考量,傳統媒介環境下出版所需的紙張和印刷技術相對比較昂貴,為保證刊印出來的論文或書刊不至于一無是處或毫無價值,出版商才會邀請學術共同體中比較有名望的學者對將要印刷的論文進行檢查,以剔除那些沒有價值的論文,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為刊印“無價值論文”所造成的在時間與金錢上的雙重浪費。[11]可以說,同行評審是出版商為免遭商業利益損失的一種不得已的做法。但進入網絡時代后,學術論文的出版不一定要像以往一樣依附或依賴于印刷和紙張,論文在線出版大大節省了紙張和機器所花費的高額成本。如《浙江大學學報》就實行了單篇論文為單位的“在線優先出版”(Online First)措施,并實現了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學報網站、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教育部科技論文在線等多平臺的優先出版,論文周期大大縮短。
雖然由在線發表后的社區評論代替傳統的編輯審稿和同行評議一直頗有爭議,但這種出版模式尊重了作者的發現權,即因科學發現、經評審而獲得的榮譽和物質獎勵權利,保障了具有領先意義成果的首發權,保護了作為作者版權的知識產權。當然,先發后審模式在合理性與嚴肅性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先天性缺陷,因此,為保證科學研究的公正性、權威性和前沿性,就需要對先發后審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也就是說,論文在線只是對于論文觀點的一種確認,是一種認證行為,嚴格地遴選、把關和編輯依然必不可少,傳統的三審制和同行評議制仍舊要發揮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這樣既能保證原創思想的作者權利,又能提高學術期刊的出版效率。為進一步去除先發后審模式的弊端,為改革傳統的“同行匿名審稿制度”而創辦的Science Open雜志,是一個可資參照的樣本。Science Open雜志的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步是編輯部請專人檢查投稿論文,以剔除反科學的內容。第二步是在線發表達到編輯部內部檢查標準的論文,由編輯部進行排版。第三步是進行同行評審,而且,評審人員必須實名,評審意見必須公開。如果審稿人與作者有學術聯系,系統會“特別”顯示強調出來;如果論文評審出現技術性錯誤,期刊還會給作者兩次申訴機會。事實上,Science Open雜志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義了“出版”,即出版本質上是出來,然后再由科學共同體進行討論和檢驗。對于學術期刊來講,這種先發后審的修正模式可以吸引和留存優質稿件,客觀上提高期刊的權威性與影響力,提升學術期刊質量。
另一方面,通過在線網絡和社交媒體客戶端,出版社或發行機構可以將學術期刊極具專業水平的分析見解和富有參考價值的學術內容進行加工或可視化處理,提供到移動平臺以發掘潛在的用戶群體,增強期刊的滲透力。在這方面,創刊于2012年6月的在線開放獲取國際學術期刊Peer J的行銷方式值得借鑒。首先,Peer J 基于開放獲取的文章內容可以保證在第一時間被Google Scholar,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Pub Med,Pub Med Central,Scopus及ACS等數據庫和知名檢索機構檢索到,學術傳播的時效性、首創性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其次,每篇所投論文都配發有唯一的電子標識符,作者待刊發文章的首發權和著作權得到充分保護,用戶的原創性創作投稿也受到激勵;再次,基于網絡單篇文章影響因子評價方法的使用促使學術期刊傳播中的文章被閱讀、引用、轉載、轉發、評論、在線圖書館收錄等數據資料得以有效采集,期刊傳播效果得到透明化監測與評估。[12]
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傳播而言,除建立數據庫、官方主頁、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APP客戶端外,學術期刊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或訂閱號等,以便讓用戶隨時隨地登錄,了解投稿信息、期刊公告、學術會議、過刊文獻及論文下載等最新服務。而且,學術期刊還可以鼓勵編輯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通過“微編輯”平臺創新用戶服務模式,利用微博形成自媒體用戶圈,并進一步利用圈的效應進行分享、轉發、轉載等,使期刊信息內容得到快速的傳播。此外,通過激勵用戶邀請同仁同好就某一論文或研究熱點進行閱讀或評論,形成互動機制,期刊微信號可以成為期刊編輯、專家與用戶良性討論的公共平臺。在互動溝通服務中,用戶間的人際傳播得到強化,對于期刊的信息反饋與信息分析得以有效收集,學術期刊既可以培養忠誠用戶,又可以發掘潛在作者。更為重要的是,話題的及時更新和轉發擴散的加速還可同時提高學術期刊的知名度和輻射力。
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所產生的新媒介使用制造了嶄新的閱讀場景,而內容產品的生產者對于用戶的爭取就必然爭取用戶所在的碎片化和移動化場景,投審稿程序數字化、數據資源在線獲取、與社交網絡緊密結合從而成為學術期刊出版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出版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學術期刊不僅是科學信息的傳播媒介,更是一種品牌資源。吸引大量高水準的作者、刊發高品質的論文,并及時把握學術前沿成果,是學術期刊品牌美譽度的直接體現,二者相輔相成、良性循環,最終助推中國學術期刊向國際一流期刊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新聞記者,2015(3).
[2]孫萬軍,朱曙光.數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產業鏈融合與出版服務業的繁榮[J].科技與出版,2015(4).
[3]孫萬軍,朱曙光.數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產業鏈融合與出版服務業的繁榮[J].科技與出版,2015(4).
[4]徐銘瞳,吳星.國際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創新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科技與出版,2015(4).
[5]徐銘瞳,吳星.國際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創新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科技與出版,2015(4).
[6]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http:///,2014-12-18.
[7]劉佩英,張揚,徐建梅.論學術出版之數字化營銷[J].中國編輯,2015(1).
[8]吳志祥,蘇新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的發展軌跡及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5(1).
[9]任勝利.國際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展[J/OL].中國社會科學報,/xspj/201411/t20141105_1391000.Shtml,2013-11-29.
[10]張慧萍.信息技術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12).
[11]Sebastian Alers.Rethin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EB/OL]..https:///editorial/04c2b65c-2966-4ac4-9037-8cdf9d9edb3e;jsessionid=yJ-817mdTJKn7cGhI5F98uUa.master:so-app1-prd?0.
為使期刊順應時代的發展,編輯要有調研、策劃和推廣實施的能力。首先要對自己刊物有清晰的認識,并與同類型的期刊作對比分析,結合時展的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刊物的發展目標,與同伴共同朝著目標努力??萍计诳木W絡出版是多媒體出版時期出版者的共同目標。編輯應不再滿足于借助知網、萬方等數據庫進行網絡出版,而應策劃、研發集網絡投稿、在線審稿、網上辦公、同步出版等服務一體化的網絡平臺?,F在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不僅是紙質閱讀,如網絡閱讀、光盤閱讀、手機閱讀等方式也層出不窮。編輯要順應潮流,不斷進步,適應出版新形勢的發展。醫學期刊編輯不但要策劃全局,細節也不容忽視,要制定一些策略,更好地促進期刊發展。如為科研項目作者開設綠色通道;與優秀作者保持聯系,鼓勵其多寫好文章,爭取穩定稿源;對部分潛在的作者要熱情、耐心,加強溝通,取得其信任,增加稿源,擴大影響力。醫學期刊編輯平時要利用文獻檢索及時捕捉醫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積極聯系相關潛在作者,為其提供支持和幫助,鼓勵其撰寫相關文章,以求期刊在內容上處于優勢。另外,欄目具有導讀、分類和索引功能,醫學期刊欄目的策劃具有重要意義,編輯應結合相關專家的建議,策劃出個性鮮明、適應作者需求的欄目,以求期刊的更好發展。總之,醫學期刊編輯要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及時更新觀念,不斷探索,在選題策劃、欄目策劃、經營策劃方面下工夫,不斷創新,推進期刊的發展。
1.2學術審定者
編輯承擔著傳播社會文化、維護作者權益的責任,所以編輯是科技期刊的“把關人”,既是傳統角色,也是主要角色,是整個期刊出版的中心環節。醫學期刊作為醫學科技成果和學術交流的平臺,其編輯人員要做好把關工作,在明確期刊的辦刊宗旨和報道范圍的前提下,除了把關醫學論文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問題,還要正確應用網絡產品———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杜絕抄襲、剽竊、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要以敏銳的判斷力,判斷稿件的科學性和創新性,能夠發掘其真正科學價值,最后結合專業科學領域專家的外審意見,對稿件給予準確公允的評價。進入全媒體時代,網絡出版的低成本和開放性、便捷性以及人們對“快餐”文化的需求,使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通過網絡論文與成果。在網絡海量信息增長、市場經濟影響以及目的不純潔性的促使下,出現了許多“非審定性”的“發表”,導致科學論文良莠不齊,使其科學性與權威性受到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文章進行學術審定的編輯工作則顯得尤為重要,編輯要增強學習意識,積極累積專業信息資源,了解最新發展成就,以專業的鑒定能力,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去偽存真,堅守科技論文的把關職責,保證科學研究的純潔和公正。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分科越來越精細,學科之間的交叉也越來越多。在審稿過程中,醫學期刊編輯要借助于學科專家的審稿意見以及自身專業素養決定稿件的取舍。循證醫學是醫學領域的新學科,在循證醫學實踐的過程中,醫學期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是臨床決策的最佳來源,因此醫學期刊編輯的學術審定身份起關鍵作用。編輯要對其臨床資料的準確性、試驗方法和治療方法的合理性、統計學方法的正確性等方面進行審查,準確評估稿件的價值。隨著倫理醫學對醫學臨床的影響,醫學期刊編輯要依據醫學倫理學的規范,注重文章所涉及的實驗動物的倫理道德問題,避免影響期刊的內容質量。
1.3技術加工者
技術加工者是編輯主要傳統角色之一,優秀論文在與讀者見面之前不但要經過編輯和審稿專家的把關,更要經過編輯工作者的技術加工。編輯的技術加工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內容上要在尊重論文原稿前提下,對學術論文價值進行再創造,對語句成分殘缺或表述不清進行修改,達到用詞準確、表述精煉,要把好語言文字關。形式上要調理論文的整體格式與體例,規范表達方式與書寫方式,調整圖表格式與編排等,保證文章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全媒體時代不僅帶來期刊出版模式的變革,由紙質出版變為網絡出版,對科技期刊編輯業務工作也帶來深刻的影響和挑戰,由傳統的單一、靜止、平面的方式轉變為復雜、立體的形式;由傳統紙質手工操作方式轉變為熟練應用Word、WPS文字編輯軟件對稿件進行編輯加工。在編輯加工過程中要求編輯具有在海量信息中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夠通過搜索引擎以及專業數據庫中的信息,查證論文的一些內容并能正確給予修改或指正。編輯可通過計算機的畫圖功能或簡單的制圖軟件,對圖片進行處理,提高其質量以達到刊物的要求。對于稿件的加工而言,醫學期刊與其他期刊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編輯應結合這些特性進行編輯加工,以提高期刊質量。醫學期刊的專業性較強,對作者的修改意見和專家的審稿意見,編輯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必要時發送校樣給作者,充分溝通后再定稿。醫學期刊要注重文章科學的嚴謹性,對內容增刪、醫學術語、劑量和單位、標點符號、參考文獻等要認真校正,及時與作者溝通,以免發表錯誤信息,給科研和臨床造成危害性的后果。醫學期刊編輯要正確處理醫學倫理問題,包括醫患關系、醫學進步、衛生改革、醫學教學等工作領域中的問題,編輯在加工處理稿件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例如對于臨床醫學類文章,患者有權了解自身接受治療及預后情況,因此文章中是否簽有知情同意書是加工時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傊t學期刊編輯要掌握網絡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等現代編輯技能,不斷提升自己,適應全媒體時代帶給“技術加工者”這一傳統角色的內涵變化。
1.4產品營銷者
醫學期刊作為出版商品是知識產業的一部分,其發展需要受市場的制約和支配,為保證期刊自身的發展,編輯要成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營銷者角色。在市場經濟時代,編輯不可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急功近利,要堅決維護自身期刊的辦刊宗旨和品牌,仍要堅持以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為首位。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傳播方式立體化,對期刊編輯“營銷者”的角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期刊的經濟利益主要取決于期刊影響力的深遠與否,而期刊的影響力又取決于期刊出版的內容、出版形式以及讀者群等。首先,醫學期刊作為醫學論文的載體,它包含著先進的醫療技術、療效好的用藥方案以及嚴謹的科研成果,這些本身就會為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利益,編輯要以敏銳的市場嗅覺挖掘這類文章,醫學期刊應該采取優秀論文綠色通道等方式吸引優秀稿件,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提高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其次,作為醫學期刊編輯要有經濟意識和危機意識,聘請有影響力的專家審稿,提供高水平的修改意見,增加稿件的內涵,為讀者提供優秀論文,在以“內容至上”的全媒體出版的大潮中,以內容優良使期刊立于不敗之地。最后,全媒體時代使期刊的出版形式發生了變化,醫學期刊編輯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跟隨市場趨勢,以多元化的方式出版期刊,提高網絡營銷能力,以網絡為平臺,以一定的網絡宣傳技巧,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力。讀者是期刊的上帝,在期刊與讀者的需求之間,體現了編輯營銷角色的重要性。隨著網絡的發展,讀者多采用網絡搜索和手機閱讀等方式獲取信息,編輯要建立一種新的營銷方式來吸引讀者,例如,借助免費閱讀部分內容,以吸引讀者購買全文。網絡傳播有即時性、廣泛性和互動性的優勢,編輯要利用此優勢結合營銷策略的運用,與讀者交流互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穩定讀者群,吸引更多的讀者。
全媒體時代的醫學編輯工作,機遇和挑戰并存,醫學期刊編輯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架構好讀者與作者之間橋梁,為其提供優質服務。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關鍵是為其提供優質、高水平、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全媒體時代,讀者獲取參考文獻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不再單一借助于紙質期刊,而是更多地通過電子介質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讀者多通過網絡和數據庫中的檢索功能,通過檢索題名、關鍵詞和閱讀摘要來判斷文章的價值,因此編輯要本著對作者負責、為讀者服務的理念謹慎對待,要在題名、關鍵詞和摘要上下工夫。題名和關鍵詞要符合規范、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摘要要抓住全文的核心,使讀者能夠真正了解文章的價值和創新之處,引起讀者進一步閱讀的興趣。高水平的文章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醫學期刊編輯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充分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建立與作者的互動機制,構建編輯與作者的和諧關系,保障期刊的可持續發展。全媒體時代,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促進了編輯更好地為作者服務。編輯可以通過期刊網站、電子郵件、即時聊天工具(QQ,MSN)、網上論壇、微博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與作者溝通,實現與作者的即時溝通,傾聽作者的需求、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編輯的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文稿處理周期,提高優質稿件的時效性,方便學術交流。醫學期刊編輯要培養“作者至上、讀者至上”的核心價值觀,為作者和讀者服務應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及時向作者反饋讀者的建議和需求,向讀者傳遞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真正起到橋梁作用。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文獻書目分析方法,對收錄在《亞洲傳播手冊》中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和專著進行描述和分析,就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在研究課題上的區別,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特點,研究成果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情況等問題作了解答;并討論了國內傳播應當加強的地方,特別是加強合作研究。 [關鍵詞] 研究課題 研究特點 核心學術期刊合作研究 自1982年11月全國第一次傳播學研討會提出“系統了解,認真研究,批評吸收,自主創造”的指導方針后,傳播學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傳播學已不再被認為是“偽科學”或“資產階級的東西”。它已正式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認為一級學科。同時,大量有關傳播學的譯著、編著、專著和論文相繼出版。 國外對中國傳播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們研究的情況,至今在國內尚未有過描述和分析。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的研究,希望能為今后中外有關中國傳播的對比研究提供參考。 一、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書目分析方法,對收錄在1998年出版的《亞洲傳播手冊》中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和專著的書目進行描述和分析(不包括香港和臺灣)。 《亞洲傳播手冊》是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亞洲媒介信息與傳播中心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院聯手編輯出版的介紹亞洲各國傳播發展的權威參考書?!秮喼迋鞑ナ謨浴分械膮⒖紩坎糠质珍浟?987年—1997年間有關亞洲傳播總體研究和有關13個亞洲國家的傳播研究的書目(香港單獨排列,還沒有列入中國部分)。 《亞洲傳播手冊》中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參考書目也收錄了1987年以前的書目,總數達485條。由于1987年以前的書目的收錄主要是填補1993年出版的《亞洲傳播手冊》中的遺漏,因此這些補漏的書目不列入本研究的分析范圍。剔除這些補漏的書目后,本研究分析范圍定為1987年—1997年間的384條書目,其中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論文書目有337條,專著、博士和碩士論文書目有47條。 本研究分析單位分別為作者、題目和期刊。作者分析按華人學者、非華人學者、混合及匿名等4項進行分類。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的分類標準是作者的姓名拼寫。不論是大陸的漢語拼音拼寫方法,還是臺灣、香港、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的華人學者姓名拼寫方法,一律歸類到華人學者類。非華人學者姓名拼寫則歸類到非華人學者類。混合是指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的合作作者。題目則按以下17類進行歸類:新聞、廣播電視、電訊、廣告、電影、媒體、信息、審查、新技術與媒體、新聞與傳播教育、政治傳播、媒體與青年、公關、傳播理論、傳播歷史、媒體道德與法律、媒體政策和其他。這些分類主要是參考一些核心學術刊物的欄目而制定的。期刊分析的范圍劃定在以下幾種核心期刊:《報刊學報》、《亞洲廣告與營銷》、《亞洲傳播學報》、《電訊政策》、《亞洲媒介》、《傳播學報》和《新聞季刊》。 通過分析作者、題目和期刊,本研究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 1. 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在研究課題上有何區別? 2. 1987年—1997年期間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有什么特點? 3. 研究成果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情況如何? 二、 結果 1. 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在研究課題上的區別 在分析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在研究課題上的區別之前,本研究先對作者進行分類。分類的結果是,華人學者有180人,占總數的46.9%;非華人學者有136人,占總數的35.4%;混合有35人,占總數的9.1%;匿名有33人,占總數的8.6%。其中華人學者按大陸和非大陸進行再次分類。大陸類是指從中國大陸出去在國外留學或工作的華人學者。非大陸類是指其他各類華人學者。結果是,有大陸背景的華人學者有98人,占總數的25.5%;沒有大陸背景的華人學者有82人,占總數的21.4%。見圖一,作者分類。 圖一 作者分類 華人學者 180 46.9% 大陸 98 25.5% 非大陸 82 21.4% 非華人學者 136 35.4% 混合 35 9.1% 匿名 33 8.6% 總計 384 100% 書目中華人學者和非華人學者的論文題目或專著題目,按前述新聞等17類進行分類,其結果由圖二所示。 圖二華人學者、非華人學者和混合的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 華人學者 非華人學者 混合 總計 新聞 41(58%) 24(34%) 6(8%) 71 廣播電視 24(49%) 23(47%) 2(4%) 49 電影 16(39%) 22(54%) 3(7%) 41 廣告 15(37.5%) 15(37.5%) 10(25%) 40 電訊 22(63%) (28.5%) 3(8.5%) 35 媒體 14(56%) 8(32%) 3(12%) 25 新技術與媒體 8(61.5%) 4(30,8%) 1(7.7%) 13 信息審查 2(16.7%) 10(83.3%) 0 12 新聞與傳播教育 9(75%) 2(16.7%) 1(8.3) 12 政治傳播 4 1 0 5 媒體與青年 2 0 3 5 公關 2 1 1 1 媒體道德與法律 0 1 1 2 傳播歷史 1 0 0 1 媒體政策 0 1 0 1 傳播理論 1 0 0 1 其他 19 14 1 34 總計 180 136 35 351 圖二顯示了華人學者和非華人學者研究課題的區別。華人學者的研究課題重點在于新聞、電訊、媒體研究、新技術、新聞與傳播教育。具體地說,在71個有關新聞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41個,占總數的58%;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24個,占總數的34%。在35個有關電訊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22個,占總數的63%;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10個,占總數的28.5%。在25個有關媒體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14個,占總數的56%;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8個,占總數的32%。在13個有關新技術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8個,占總數的61.5%;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4個,占總數的30.8%。在12個有關新聞與傳播教育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9個,占總數的75%;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2個,占總數的16.7%。 非華人學者的研究課題,其重點則在于電影研究和信息審查。具體地說,在41個有關電影的研究課題中,非華人學者的研究課題有22個,占總數的54%;而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16個,占總數的39%。在12個有關信息審查研究課題中,非華人學者的研究課題有10個,占總數的83.3%;而華人學者的課題只有2個,占總數的16.7%。 如圖二所示,華人學者和非華人學者的共同研究重點在于廣播電視研究和廣告研究。在49個有關廣播電視的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的課題有24個,占總數49%;而非華人學者的課題有23個,占總數47%。在40個有關廣告的研究課題中,華人學者和非華人學者分別有15個,各占總數的37.5%。 2. 1987年—1997年期間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特點 1987年至1997年間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的研究按年份逐年分類,其結果由圖三所示。 圖三 1987年至1997年間研究課題逐年分布情況 研究課題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Total % 新聞 2 5 8 11 12 3 10 12 5 6 1 75 19.5 廣播電視 3 4 4 2 6 4 6 8 7 12 0 56 14.5 電訊 2 1 1 2 3 1 5 20 3 7 2 47 12.2 廣告 0 3 1 1 4 3 2 8 9 10 3 44 11.4 電影 1 5 1 1 9 6 5 6 5 4 0 43 11.1 媒體 0 1 3 0 4 2 7 6 5 3 0 31 8.1 信息審查 0 0 2 0 1 4 1 1 2 2 2 15 3.9 新技術與媒體 0 0 0 0 0 2 1 3 4 3 1 14 3.6 新聞與傳播教育 1 1 1 0 2 1 0 2 0 1 0 9 政治傳播 0 0 1 1 1 1 1 1 0 1 0 7 媒體與青年 0 0 0 0 2 2 0 0 0 1 0 7 公關 0 0 1 0 0 1 0 0 0 1 0 3 傳播理論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傳播歷史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媒體道德與法律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媒體政策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其他 0 1 1 3 6 1 6 10 0 4 0 31 總計 9 21 25 21 50 32 44 77 40 56 9 384 圖三顯示了1987年至1997年間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特點。主要特點是,國外研究重點在于一些傳統領域,如新聞、廣播電視、電訊、電影、廣告和媒體。這些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幾乎每年都有論文或專著出版。而有關新技術與媒體和信息審查的研究則起步晚、進展慢,數量也不多。 幾乎被冷落的領域有傳播理論、傳播歷史、媒體道德與法律、媒體政策和公關。在整個研究時段里,有關公關的書目有3條,而傳播理論、傳播歷史、媒體道德與法律和媒體政策分別只有1條。
轉貼于 3. 研究成果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情況 核心學術刊物在本研究中指出的是《新聞季刊》、《傳播學報》、《亞洲媒介》、《報刊學報》、《亞洲傳播學報》、《電訊政策》和《亞洲廣告與營銷》。按發表數量來看,《報刊學報》名列前茅,其次是《亞洲廣告與營銷》。發表在這些核心刊物上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只有92篇,占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論文總數(337)的27%。其中有關新聞和廣告研究的論文最多,分別是25篇和27篇,見圖四。 圖四研究論文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情況 研究課題 報刊學報 亞洲廣告與營銷 亞洲傳播 電訊政策 亞洲媒介 傳播 新聞季刊 新聞 15 0 4 0 1 2 3 廣播電視 3 0 2 0 3 1 0 廣告 3 21 2 0 1 0 0 電影 0 0 0 0 1 0 0 電訊 0 0 0 4 0 0 0 媒體研究 2 0 0 1 0 2 0 新技術與媒體 0 0 0 2 0 0 0 信息審查 0 0 0 0 0 0 0 新聞與傳播教育 1 0 0 0 0 0 0 政治傳播 3 0 0 0 0 0 0 媒體與青年 0 0 2 0 0 0 0 公關 0 2 0 0 0 0 0 媒體道德與法律 0 0 0 0 0 0 0 傳播歷史 0 0 0 0 0 0 0 媒體政策 1 0 0 0 0 0 0 傳播理論 0 0 0 0 0 0 0 其他 3 3 2 2 0 1 0 總計 30 26 12 9 6 6 3 三、 討論 以上結果表明,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的研究近半數是由華人學者所做(46.9%),見圖一。其中有大陸背景的華人略多于沒有大陸背景的華人(98對82)。而非華人學者也不少(136),占總數的35.4%。從參考書目中的作者分析來看,海外華人學者與大陸學者合作研究并或合作出版專著的寥寥無幾。圖一也顯示,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合作研究并或出版專著在數量上很少,只有35條書目,占總數的9.1%。這說明了一個缺少合作的問題。國外華人學者或非華人學者獨立研究固然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和見解,但是缺少合作研究不論是缺少國外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之間的合作還是缺少他們與我們國內學者之間的合作,都會出現偏見而不能準確地反映中國傳播的現實。 本研究的作者分析發現,我們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很少在海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主要原因 在于我們的論文寫作尚未與國際學術界接軌。具體表現在寫作格式和語言上。同時,我們不夠重視述評文獻并在其基礎上引出研究問題。就寫作格式而言,相當一些論文與國際學術刊物的寫作要求不接軌。這里不僅是語言問題。國內有些論文分析過于宏觀,表述過于籠統,文章結構不符合學術論文規范,沒有文獻述評,沒有交代研究方法,沒有注明出處,或沒有參考書目。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年青學者的外語水平相當不錯,完全可以用外語或與國外學者合作。大學和研究機構理應鼓勵他們多在國外學術刊物上,介紹中國傳播學研究成果。 基于目前我們缺乏科研經費和研究水平尚待提高的情況,我們國內學者應加強與國外學者合作,共同研究中國傳播,把中國傳播介紹到國外,讓國外更準確和更完整地了解中國傳播。目前,中國大陸有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他們的成果很少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導致了國外學者對中國傳播學研究的一種偏見,認為研究太少或科研水平太低。 1987年至1997年間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特點顯示,國外研究側重新聞、廣播電視、電訊、電影、廣告和媒體等領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其他傳播領域的研究,如傳播理論、傳播歷史、媒體道德與法律、媒體政策和公關。這些被忽略的研究領域也是導致國外學者對中國傳播研究片面了解的因素之一。這些領域在國內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尚未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我們應將這些研究成果通過國外學術刊物介紹給國外學者,使得中國傳播研究在國外有較全面的介紹。 就研究課題而言,文獻中尚未發現有關中外學者對相同課題進行比較研究。比如有關報紙新聞報道的比較研究、電視節目效果研究、廣告效果研究等等??梢詫Ρ鹊膬热萦校貉芯拷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等。通過比較國內學者對中國傳播的研究和國外學者對中國傳播的研究,中外學者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水平。中國傳播研究起步很晚,還有許多方面或領域值得研究或許多研究結果值得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讓更多的學者、決策者以及其他有關人員或部門全面了解中國傳播狀說。同時,中國在國際上日益上升的地位和影響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興趣都要求有更多的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研究人員的學術水平。因此,國內學者要努力爭取在核心刊物上多。 四、 結論 國外華人學者之間,國外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之間,尤其是國內學者與國外學者之間,應加強合作研究。獨立研究固然必要,但是難免會有偏見或片面。而全面和準確地研究或了解中國傳播,則需要中外學者之間的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和竭誠合作。全面的文獻書目介紹及其可得性是一種互通有無的途徑。通過文獻書目的介紹,中外學者在選題時對中國傳播研究的現狀會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要與國外學者合作,我們國內學者要盡快在研究方法和運作方面與國際接軌。同時,我們要力爭把我們的研究成果通過國際核心學術刊物介紹到國外,讓國外更全面更準確地了解中國傳播及其研究。 注釋: Anura Goonasekera & Duncan Holaday (Eds.) (1998). Asian Communication Handbook.Singapore:Asian Medi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re and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mran Kaur, “Bibiographic Series.”In Anura Goonasekera & Duncan Holaday (Eds.). (1998). Asian Communication Handbook. Singapore: Asian Medi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and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Nanyang T 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參考的核心刊物為: 《傳播學報》(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亞洲傳播學報》(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新聞季刊》(Journalism Quarterly) 《亞洲媒介》(Media Asia) 《報刊學者》(Gazette) 《亞洲廣告與營銷》(Asian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電訊政策》(Telecommunication Policy)
轉貼于
很多企業主認為中小企業資金不夠充足,品牌力薄弱難以與其他強勢品牌進行競爭。固然,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大型企業的擠壓和其他同類型品牌的沖擊,但是我們的市場是巨大的,也是變化的,中小企業制定合適的品牌發展戰略和營銷策略,才能夠走通發展之路。其實,中小企業能不能夠成長,主要還是看營銷。
說到營銷,不得不談營銷策劃。策劃是執行和管理營銷活動的基礎,一個企業進行營銷活動講不講究策劃,關系到其營銷活動是否成功。很多企業對營銷的認識相當片面,簡單的把營銷理解為推銷、推廣,這是營銷手段落后的表現。事實上一些新型的營銷手段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有在這種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到需求和機會。這種需求既是企業自己的需求也有消費者的需求,不能發現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哪里來的發展勇氣?
從企業能力方面來看,缺乏創新力是影響營銷活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企業一般進行中低端產品的生產,而這種產品往往缺乏技術含量,在大量重復化生產的情況下,價格戰及其他不正當競爭模式形成惡性循環,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在這種死亡營銷的漩渦里面被淹沒。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企業管理者認為創新沒有用,花錢去搞創新不能給他們帶來實際的、可以預估到的利益。所謂一年賺,二年賠,三年虧。無不是企業的這種經營思想在作怪。創新力代表一個企業的生命力,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生命力差的企業就會抵抗不住這種沖擊,慢慢走向消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企業發展沒有方向,缺少戰略和規劃也會影響營銷。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市場足夠大,哪怕只是很小的市場份額也夠吃好久。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企業的根本不談發展,只談規模,只談業務。爭客戶,找渠道就是其營銷活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