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床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0 14:45: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刨床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刨床實訓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6-0085-03

說課是教師通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地講,就是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實踐證明,說課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動實效、備課質量、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素質。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在第三學期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按行動導向教學分為兩個學習情境,本次課是學習情境一“牛頭刨床機械傳動系統分析”中的學習單元4“牛頭刨床連桿機構分析”中的任務3――連桿機構的基本特性分析,這是連桿機構中的重要內容,需四課時完成,本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常用機構與通用零件的分析、選用、設計能力,以及機械設備安裝與維護的能力,是學習后續課程和從事機械工程工作的基礎,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本次課主要闡述常用機構中的四桿機構的運動和傳力特性,即急回特性和死點現象。它是設計四桿機構的基礎,對于生產實踐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所以本次課內容是本學習單元的重點之一。

2.學情

高職數控專業學生都是從高中直接升學的,入學成績相對較低,理論基礎薄弱,但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并且樂于動手實踐。經過金工實習對機械設備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機構的分析能力尚未形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引導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3.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將教學目標細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掌握四桿機構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的評定指標,熟悉四桿機構傳力特性的校核公式及最小傳動角的位置,了解死點產生的機理及應用。

(2)能力目標。能夠根據極位夾角判定四桿機構是否具有急回特性,能夠找出曲柄搖桿機構最小傳動角的位置,能夠分析死點產生的條件并能利用死點工作。

(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歸納能力,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4.重點與難點

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死點產生的條件對于指導生產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和死點產生的原因對高職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它作為教學的難點。

5.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行動導向教學,教學安排在機械設計基礎實訓室,并準備好曲柄搖桿機構模型、對心曲柄滑塊機構模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模型、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模型、多媒體課件、量角器等。

二、教法

本次課主要采用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組討論法、頭腦風暴法等,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習任務以“工作任務單”的形式下達,學生在“任務書”的引導和教師指導下,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制定計劃,小組協作,完成工作任務,提交工作成果。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訓練學生的基本設計技能和操作技能,學生始終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對學生完成的任務進行總結與點評,肯定成績、找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

三、學法

綜合運用歸納整理、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法。學生通過任務完成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學習相關知識;討論工作任務,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動手能力、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匯報、答辯、演示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組織表達等能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步:

1.復習舊知,設置問題

通過模型演示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情況,提出問題1:說出機構中各構件的名稱及四桿機構的類型。通過觀察機械原理陳列柜中的模型,提出問題2:四桿機構可以演化成哪些形式?這兩個問題都與本節課密切相關,且有實際的模型,簡單易答,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相關知識。

2.布置任務,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后,大多數學生已進入學習狀態,此時可播放牛頭刨床切削工件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切削速度和退刀速度是否相同,引出急回特性的概念,進而提出本次課的任務要求:①刨刀急回特性分析(即說明如何實現慢速切削、快速返回);②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傳力性能分析。

3.資訊講授,引導探究

知識點1: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此為本節的第一個重點。通過課件并配合模型演示,分析曲柄搖桿機構的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從而得出急回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行程速比系數)的計算公式。為突出重點,講解完此部分內容后安排練習:利用實訓室的模型,分析對心曲柄滑塊機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知識點2: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此為本節的第一個難點。采用引導探究的方式,教師演示曲柄搖桿機構模型,學生觀察連桿與搖桿之間的夾角(傳動角)的變化,測量幾個特殊位置的傳動角,提出問題:何時傳動角最小?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推導出結論:即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是曲柄與機架共線。將難點分解,探究過程步步深入,使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

知識點3:死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縫紉機的腳踏板機構是一典型的曲柄搖桿機構,腳踏板即為搖桿,若踩腳踏板的速度很快,會出現什么現象呢?通過學生的回答自然導出第三個知識點:死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

死點產生的原因是本節的又一難點,通過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已有力學知識對曲柄進行受力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由死點產生的原因,師生歸納總結,共同得出死點產生的條件,即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最后,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說明死點在實踐中的利弊,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4.制定計劃,決策方案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協商成員分工,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決策完成任務的理論依據及分析方法。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要審核學生制定的計劃與決策方案,提出指導意見,接受學生咨詢并參與學生討論。

5.任務實施,結果檢查

按照既定工作步驟及程序,畫出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根據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分析刨刀急回特性;根據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的傳動角大小分析其傳力性能。教師應觀察學生的操作,對較困難處重點指導,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對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檢查。

6.自我展示,評估討論

讓各組代表展示本組的分析成果,通過分組討論和學生的自我展示,讓學生相互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指出成功與不足,達到完善認知結構的目的,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7.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布置課后思考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并完成機構分析書面報告。

8.設計板書,加深印象

(1)急回運動特性 判定方法

強弱評定指標(重點)

(2)傳動角校核公式及最小傳動角位置(難點)

(3)死點 產生原因(難點)

產生條件(重點)

這樣設計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同時對本次課的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行動導向的原則,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和教師的因勢利導最終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篇(2)

一、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所設置的“項目”應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通過解決問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二、實施流程

實施流程為:明確項目任務一制訂計劃一實施計劃一檢測評估一歸檔應用。首先,教師布置項目任務,學生討論;其次,學生查閱資料制訂計劃,教師審查指導評定計劃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學生分組,并明確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第四,學生白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最后,教師將記錄歸檔,學生在實踐中應用。

三、項目課程設計

(一)設計理念

1.校企合作開發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通過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生產工作流程,掌握企業對知識的需求,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課程“主題”設計學習情境,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確定教學項目,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綜合職業能力。

2.學習過程即為工作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了解企業,提前與社會接軌,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入企業的管理和競爭機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組體制,設計車間主任、班長、組長、質檢員等職位。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創立優秀班集體。通過任務書的發放、材料的領取、考核標準的制定等組織實施過程,體現工作過程的完整性。

3.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通過制定工作項目任務書設定具體內容,學生通過資訊、決策、計劃、實施、修正和評價等環節,真正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只是針對性地講授、示范、引導。

4.工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企業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標準中,使學生在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習慣中,提高綜合職業素養。

(二)設計思路

采用項目化教學的課程應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立教學項目,由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獨立學習,并完成工作任務或項目,實現對工作過程的認識和對完成工作任務的體驗,從而形成職業崗位能力,滿足職業崗位需求。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包含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金屬切削機床等內容,特別適合于采用項目教學法展開教學。其主要先修課程為“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和“工程材料及熱處理”。先修實踐環節為金工實習。同步實訓環節為車、銑、磨加工訓練。

為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勝任職業崗位,我們依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職業能力成長規律,組織課程內容,最終達到教學預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機械加工企業調研后,選擇貼近工廠實際的5個典型項目,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計劃學時、項目名稱、能力目標、知識點、訓練方式及結果作如下總結:

1.項目1一軸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軸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車床的結構組成;(2)車床的運動特點;(3)車刀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車床附件及作用;(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2.項目2一盤套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 O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盤套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初步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孔加工設備的類型;(2)孔加工設備的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3)孔加工刀具的種類;(4)孔加工刀具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盤套類零件的裝夾;(6)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3.項目3一箱體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箱體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刨床和銑床的類型及結構組成;(2)刨床和銑床的運動特點;(3)刨床和銑床--用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箱體類零件加工過程夾具的特點及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4.項目4一圓柱齒輪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圓柱齒輪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齒廓表面加工設備的類型及結構組成;(3)齒輪加工設備的成形運動特點;(4)齒輪加工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5.項目5一機械裝配工藝基礎知識計劃10學時,其中理論4學時,實踐6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不同生產類型的裝配工藝特點;(2)熟練掌握裝配的三種方法;(3)能夠根據裝配要求計算裝配尺寸鏈;(4)裝配工藝規程。知識點:(1)裝配工工作的具體內容;(2)裝配工藝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三種裝配方法的熟練選用;(4)裝配精度的檢驗。訓練方式:示范講解、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

(四)課程的重難點及解決方案

本課程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適度、夠用”的機械制造技術理論知識,能夠根據零件工作圖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藝,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堅固的基礎。本課程的難點是零件的工藝規程的制定、專用夾具的應用、保證裝配精度方法的選擇。解決辦法是以項目形式設計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充分利用優越的實訓條件,營造企業工作環境,將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將老師知識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聘請企業專家答疑,從而多途徑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中的難點和疑點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一)創設真實氛圍的工作環境,實施一體化教學

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培養學生掌握機械零件的工藝編制、工藝系統的正確選擇及使用等技能,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進行課程改造。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將教室與實訓室合二為一,使學生通過學習親身體驗工作。

(二)“學做一體”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過程

“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將實訓基地模擬為工作車間。建立學生自己的班組,生產過程中班組長要負起責任,發揮組織、協調、溝通等作用,使職業能力得到鍛煉。二是任務的下達及工作計劃的制訂。學生收到任務書后,每個小組都要經過自主學習、討論,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包括項目的零件圖、裝配圖分析,項目工藝規程定制,所需工藝系統、裝備及材料,項目實施內容及步驟和完成項目的注意事項等。三是工作過程。制訂完工作計劃后,學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請,獲得準許后由組長領取所報材料及工具。開始進行零件工藝的設計、工藝系統的選擇,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結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項目驗收及評價。項目完畢后,由指導教師帶班組長進行項目驗收,相當于企業的產品質量檢查。

五、課程考核

(一)考核內容

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是關鍵問題,因為理論與實踐是一體的,考核的內容也應該包含這兩個方面。不同的項目考核內容是有區別的,但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項目能力、有關知識和素質要求。

項目及配分:基礎知識40分。其中車床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車刀的種類、材料及結構,對切削運動影響車床夾具的種類及應用和車床能實現的工藝結構各占10分。實踐操作40分。其中能正確分析圖樣,熟悉零件結構、功用占8分;能正確制定加工工藝規程占15分;能正確選擇設備及工裝及零件質量檢測占17分。綜合素質20分。其中工作態度、紀律和出勤情況、5s管理內容執行情況、考核團隊協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項目教學的評價應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和作業質量。考核方式需靈活多變,隨著項目的進行,因材施教,隨時考核。我們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種形式:

1.學習小組考核(30%)。是由學習班組長負責展開自評和互評考核方式,班長可監督小組長開展此項工作。這個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據各小組完成的情況選做內容,學生在實踐中如有自選內容或創新內容可在原有成績等級基礎上提升一級。

2.指導教師考核(30%)。是以抽查提問加課堂筆記和項目總結的形式進行的。因為人數多,老師不可能一一檢查,可通過抽查小組的某幾位學生來進行考核,但是這幾位學生的成績影響整個小組的評定成績,在評選優秀班組時作為參考,促使同一小組的人員互相監督學習,共同提高。

篇(3)

《機械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及相近專業的一必修課,是既有一定理論分析且實踐性較強的機械類綜合課程,其內容涉及“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液壓傳動”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從事與機電專業技術有關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為學習后續專業課打下基礎。由于職中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存在一定問題,學生普遍存在接收慢、難點理解不了、成績不理想等問題,課堂表現死氣沉沉或人云亦云。筆者在《機械基礎》教學中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懸念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的關鍵。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講解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就要激發學生對課題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學習“變速機構”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駕駛員在駕駛汽車,他用右手撥動方向盤右側的撥桿,汽車行駛速度隨之改變,有時還向后倒車。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撥桿就能操縱汽車的運動呢?為什么汽車會有不同的擋位呢?換擋又是怎么回事?又如學習“自鎖性”問題時,我利用“自卸翻斗車”這個教具直接引入。小小翻斗車一拿出,立即引起學生興趣。演示翻斗車不同的工作狀態:翻斗水平放置,車廂內的物體靜止不動;翻斗輕輕翻轉,角度小時,車廂內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翻轉角度增大到一個值時,車廂內的物體自動滑落;換不同材質的物體再做演示,學生會發現物體落下時,翻斗的翻轉角度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此時非常想知道原因,趁機引出“自鎖”的概念,分析“自鎖”的條件,講解“自鎖”的應用。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同時,可請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所了解的制動實例。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師善于提出問題,會使學生養成“發現—提出”問題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設計適當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種手段,加強直觀教學

本課程涉及許多常用機構的運動過程和機械的內部結構,為了能清晰地講解有關知識,使學生真正了解其本質,在教學中大量應用實物、教具、錄像及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增強直觀性教學,為有關原理、理論知識的講解奠定基礎。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與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課件不但是教師教學的表達工具,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快樂地學習。例如教學聯軸器的類型,我們可以把固定式聯軸器、可移式聯軸器、安全聯軸器和萬向聯軸器放在第一層。如果想介紹可移式聯軸器的分類,我們可以直接點擊可移式聯軸器進入第二層,在第二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分類,采用這種方式,學生想要了解哪項就點擊哪項,讓學生掌握了聯軸器的分類,還方便了教師的講解和課后總結。

篇(4)

關鍵詞 :專業教學 課題作業 教學改革

一、職業能力不足是職業教育落后的根本問題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傳授知識常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只是盡可能地把完整的知識系統灌輸給學生,沒有建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現代學習觀。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間接的知識傳授和積累,而忽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這將導致畢業學生在社會發展中可持續性嚴重不足。

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課程的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開設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作為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要按照職教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以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二、綜合能力目標是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是課堂教學必須考慮的重要指標,而綜合能力指標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實戰”能力,它不是單純掌握專業知識體系,甚至不僅是掌握單純的專業技能,它要求學生掌握技術知識去完成某種指定的實際工作。

所以,在專業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選擇適當的課題項目為載體,通過課程的不斷深入,以任務為導向,逐步解決課題中的各種問題,用實際操作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課題作業是課程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創新載體

綜合能力培養通常是以綜合實訓項目來完成,但綜合實訓是目前職業院校當前課程教學的弱項。學生一般畢業設計或頂崗實習時才得到訓練,這違背了職業教育的認知規律,因此教師應當在每門專業課程教學中,不斷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實踐表明,運用“課題作業”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它是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課題作業法是基于任務驅動、心理暗示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是任務主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創新,它強化了專業課程教學的實用性、應用性。每位學生課題可以相同,但參數各異,課題作業完成的基本內容統一卻無上限,學生可根據自己不斷的內容爭取更高的等級分。課題作業一般采用5人一組的分組合作機制,學生在教師輔助下學習綜合運用教學資源、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運用。

四、能力本位的專業課題作業設計與實踐案例

1.課題作業的設計過程

課題作業的實施,必須立足課程選用的具體教材及教輔材料,在明確課程主要內容和學習目標后,再分以下幾個步驟有序推進。

(1)明確課題任務。課題作業選擇必須緊貼生產實踐,必須聯系教材各章節的基本要點,必須以圖表等形式加以展示。

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可分兩大部分:一是研究常用機構的組成原理、類型、運動特點、功能、設計方法及機器動力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并簡要介紹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有關知識;二是從承載能力出發,研究一般工作條件下,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選用及設計問題。

由于課程屬于機械類和機電類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需要運用多課程所學知識解決機械設計中的問題,綜合性、實踐性很強,所以課堂設計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為了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創新,筆者為該課程設計兩個主要課題作業,一是機械系統方案設計,二是機械傳動方案設計,每個課題作業的子項目均能密切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通過照片、視頻(微電影)等多媒體再現或展示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多練習、多實踐,舉一反三,不斷積累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2)設計課題實施步驟。為循序漸進完成既定任務,保證學生既能快速上手,又能主動思考,課題的子項目實施步驟必須精心設計,課題作業進程圖表必須與課堂教學圖表相一致。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根據作業任務探究解題的理論依據,積累在實際生活中可能與其類似的工程實例。合適的梯度設計可以有效保障課題作業的順利完成。

在“機械系統方案設計”課題作業中,筆者以牛頭刨床執行機構類型設計為實例(見下表及下圖),需要解決三個子項作業:刀架切削運動執行機構、工作臺進給運動執行機構方案設計和繪制牛頭刨床執行機構運動簡圖。通過簡圖或圖樣、實物照片和生產現場視頻(微電影)等多種方式加以佐證,還可以列舉其他類似機構簡圖,作業內涵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自覺拓展,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獨立探究問題的意識和成就感。

2.課題作業實施過程及評價體系

(1)課題作業分配的原則。課題作業在布置時,一定要分配到人,基本任務可以相同,但拓展的內容可以不同。

(2)課題實施過程的跟蹤。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熟悉生產設備、設施,步步深入獲取教材相關的新知識。在課堂教學的適當啟發下,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作業中的具體問題。

(3)課題作業總結與評價。課題作業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總結,小組間要進行交流討論。教師要幫助學生改進、優化作業方案。提交作業時,每位學生均要參加作業答辯,答辯的成績按照20%折算納入學期考核總成績,特別優秀的作業要公開展示表揚。

五、實際應用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不同于專門的課程設計,沒有設計說明書等繁瑣內容,它是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知識體系的一種手段和載體。

篇(5)

   今年暑假,學院為了使我們更多了解機電產品、設備,提高對機電工程制造技術的認識,加深機電在工業各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了解相關設備及技術資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特意安排了我們到幾個擁有較多類型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技術較先進的工廠進行生產操作實習.

   為期23天的生產實習,我們先后去過了杭州通用機床廠,杭州機密機床加工工廠,上海閥門加工工廠,上海大眾汽車廠以及杭州發動機廠等大型工廠,了解這些工廠的生產情況,與本專業有關的各種知識,各廠工人的工作情況等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傳感器在空調設備的應用了,電子技術在機械制造工業的應用了,精密機械制造在機器制造的應用了,等等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通過這次生產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以前單一理論教學的不足,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畢業設計打好基礎.

   杭州通用機床廠

   7月3日,我們來到實習的第一站,隸屬杭州機床集團的杭州通用機床廠.該廠主要以生產M-級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國內比較大型的機床制造廠之一.在實習中我們首先聽取了一系列關于實習過程中的安全事項和需注意的項目,在機械工程類實習中,安全問題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然后通過該廠總設計師的總體介紹.粗略了解了該廠的產品類型和工廠概況.也使我們明白了在該廠的實習目的和實習重點.

   在接下來的一端時間,我們分三組陸續在通機車間,專機車間和加工車間進行生產實習.在通機車間,該車間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生產裝配流水線,并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平面磨床個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裝配工藝和整機的動力驅動問題以及內部液壓系統的一系列構造.我最感興趣的應該是該平面磨床的液壓系統,共分為供油機構,執行機構,輔助機構和控制機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液壓系統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環方式,液壓系統可分為開式系統和閉式系統。開式系統是指液壓泵從油箱吸油,油經各種控制閥后,驅動液壓執行元件,回油再經過換向閥回油箱。這種系統結構較為簡單,可以發揮油箱的散熱、沉淀雜質作用,但因油液常與空氣接觸,使空氣易于滲入系統,導致機構運動不平穩等后果。開式系統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閉式系統中,液壓泵的進油管直接與執行元件的回油管相連,工作液體在系統的管路中進行封閉循環。

   其結構緊湊,與空氣接觸機會少,空氣不易滲入系統,故傳動較平穩,但閉式系統較開式系統復雜,因無油箱,油液的散熱和過濾條件較差。為補償系統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個小流量的補油泵和油箱.由于閉式系統在技術要求和成本上比較高,考慮到經濟性的問題,所以該平面磨床采取開始系統,外加一個吸震器來平衡系統.現代工程機械幾乎都采用了液壓系統,并且與電子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結合,成為現代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設計好液壓系統,是提高我國機械制造業水平的一項關鍵技術.在專機車間,對專用磨床的三組導軌,兩個拖板等特殊結構和送料機構及其加工范圍有了進一步的加深學習,比向老師傅討教了動力驅動的原理問題,獲益非淺.在加工車間,對龍門刨床,牛頭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確切的感性認知,聽老師傅們把機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頭,拖板,工作臺細細道來,如孢丁解牛般地,它們的加工工藝,加工特點在不知不覺間嵌們我們的腦袋.

   在通機工廠的實習,了解了目前制造業的基本情況,只是由于機械行業特有的技術操作熟練性和其具有的較大風險性,很遺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體實踐的操作,但是觀察了一臺機床的各個零件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裝配過程,使許多自己從書本上學的知識鮮活了起來,明白了本專業在一些技術制造上的具體應用.

   機械生產實習個人工作總結2

   去年十一月三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達涅利。在這里,我將完成自己的畢業實習;在這里,我將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變;在這里,我將收獲走向社會的第一筆經驗。毋庸置疑,這段經歷對于我來說將會是多么的重要,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這段經歷將是我太多的“開始”,我要盡自己的努力讓這個“開始”變得盡可能的好,我也期待這里能夠為我的“努力”提供較好的舞臺。

   時間飛逝,不經意間,我來達涅利實習半年了,這里提供的舞臺讓我經歷了很多,這些經歷中,大多是快樂的,當然,也會有痛苦的。然而,這些快樂亦或痛苦的經歷,都會讓我在不斷學習和歷練中成長。我想,這些成長也一定會成為我以后職業生涯的一大筆寶貴財富!

   我在達涅利的實習崗位是儲備干部,分在裝配部門,具體從事的是相關冶金設備的裝配工作,另外還要協助主管和區域長做一些維持車間良好運轉的日常工作。我認為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扎實的識圖能力;完善的裝配知識;一定的鉗工技能;良好的溝通水平等。通過這幾個月實習,我的收獲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裝配知識的掌握;二是溝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過在車間實踐的一些經歷,講一些我對裝配工作的體會:

   1.裝配工作應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人的偉大的同時,更強調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們應時刻保持著畏懼之心,處處留意。對于從事大型設備裝配工作的人來說,尤其應該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規范,防微杜漸,小心謹慎,把危險降低到最低。在這里工作的幾個月里,我看到過一次比較大的工傷事故,感觸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傷帶來的痛心。實習期間,我也有過一次到現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經歷:那是在軋機底座液壓缸試壓的過程中發生的,記得那批液壓缸正常工作時要求承受350公斤壓力,為了安全起見,購買的液壓缸承受的壓力應該大于該值,我們在試壓時會加壓到450公斤壓力。前幾個液壓缸在試壓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問題,到第四個的時候,所加的壓力剛到400公斤,就聽見“砰”的一聲,液壓缸炸裂了。幸虧先前老師傅提醒過我,試壓有危險,操作時應該站在哪個方位會比較安全,即使這樣,我還是親眼看到了一塊炸裂的小碎片,撞擊到工作臺后反彈并飛速從我眼前劃過。那一次我真的嚇到了,也從那時起,我真切體會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裝配工作特別忌諱返工

   記得很清楚,在我剛進車間的前幾天,帶我的師傅就告訴我:裝配工作最忌諱返工,裝配時按照合理的順序一步一步來,每一步都做仔細,哪怕不太熟練,效率也不會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動腦筋,不考慮前后關系,悶頭蠻干,錯了重來,哪怕再熟練,效率也不會高到哪里去。當時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錯誤過后,才慢慢體會其中的意思。記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時,考慮不周,直到回裝管路時才發現與水管產生干涉,導致后來返工花了好長時間。類似的錯誤還犯過好幾次,但正是這些錯誤讓我逐漸成長。“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任何裝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慮全面了再動手,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3.裝配工作要統籌兼顧,注重效率

   一個新的項目發到工位上,首先要統籌安排它的完成計劃:哪些一定要先裝配,哪些可以后裝配,哪些可以并行進行,哪些一定要串行進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時多一點,哪些地方則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誰比較熟悉,哪些工作誰還不能勝任等等。只有這些統籌兼顧好了,項目執行時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裝配工作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

   每個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升的,對于從事裝配工作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很多問題提前發現,耐心解決會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損失。裝配工作很多時候還特別注重經驗的積累,設備完成的質量高低很多時候與工人的經驗豐富與否有很大關系。

   在達涅利實習的這段時間,我于人溝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輩們經常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現今社會,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決定一個人的層次,一個人的發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對這些話的感受尤其深刻,對于剛從學校走出來稚氣未脫的我們,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與人相處,怎么更輕松的與別人溝通交流,怎么更穩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提升。

   “因為年輕我們一無所有,也正因為年輕我們將擁有一切”,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前半句告誡自己,對于剛出校園走向社會的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勢,擺正自己的心態,戒驕戒躁,踏實做事,真誠做人;后半句激勵自己,我們一定要對未來充滿信心,敢于迎接挑戰,不懼失敗,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會曲折,但一定堅信未來會迎來光明。既然選擇了遠方,那么就注定了風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夠在達涅利走的更遠,更好。

   機械生產實習個人工作總結3

   作為一名機械設計專業的一名學生,掌握機械的制圖與測繪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測繪實訓是我們機械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學校就根據專業情況學校開設了為期兩周的實訓課,我堅持聽從老師的安排,按計劃完成每天的實訓任務讓學生從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機械的設計,制造與研發 ,認真的完成好這次實訓,為學好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打好基礎。

   一、實訓目的

   ①具體應用和鞏固本課程的理論知識,了解測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掌握測繪技能及繪圖能力,并為后繼專業課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礎;

   ②通過零件草圖,裝配圖和零件工作的繪制,培養自己實際動手能力和零部件測繪能力。使自己能恰當選擇表達方案、合理布圖,正確繪圖,并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尺寸標注及各項技術要求注寫;

   ③了解簡單機器的裝配工藝。通過全面、系統的零部件測繪訓練,培養自身初步的工程設計能力。

   ④熟悉運用有關資料(如國家標準,規范及規定畫法等)。初步培養查閱標準資料的能力;

   ⑤培養自己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增強責任感。

   二、 實習時間地點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號教學樓610機械制圖測繪實訓室

   三、實訓計劃

   18日、拆卸部件,熟悉臺虎鉗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畫小零件草圖

   19日、繼續完成零件草圖的繪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圖繪制,測量尺寸并標注,擬定技術要求。

   21日、 畫關鍵部位的裝配草圖,修正零件草圖的差錯。

   22日、畫裝配草圖

   25日、畫零件圖

   26日、畫零件圖及標注尺寸及技術要求

   27日、根據裝配草圖圖和零件圖畫裝配圖

   28日、畫裝配圖標注尺寸及技術要求,檢查尺寸,對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標注

   29日、寫實訓報告、遞交作業

   四、實訓過程

   1、在測繪之前,對部件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過觀察、研究、分析該部件的結構和工作情況進行了解。

   2、學會各個測量工具的使用,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測量,運用各個尺寸計算公式來繪制圖形。

   3、對不懂得地方我都經過請教同學老師進行學習和畫圖,確保零件圖的正確性。

   4、參考書本進行尺寸的標注,以及對國家標準結合實際繪圖進行實踐。考慮并畫出標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線和尺寸線。標注尺寸時,可再次檢查零件結構形狀是否表達完整、清晰。

   5、測量時應盡量從基準出發減少測量誤差,盡量避免尺寸換算以減少錯誤,有配合關系的尺寸(配合孔軸)只測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質和相應公差值,進行查閱。

   五、設計小結

   在為期兩周的測繪實訓中,我每天按時到實訓室進行實踐操作,每天完成計劃任務后才給自己放學。在測繪中自己做到了獨立,認真,仔細地進行操作。在遇到問題時和同組同學互相討論,請教其他懂得的同學。通過對安全閥的測繪,是我掌握了零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學會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根據測量數據準確畫出零件圖形,讓我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機械制圖》課中的有關知識,讓我的制圖技能有了較大提高,能夠在圖紙上更加正確,合理的表達出零件圖形。在測繪安全閥過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間的裝配聯結關系。

篇(6)

關鍵詞: 機械基礎;項目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實習教學

Key words: mechanical basis;project teaching;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practic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4-0230-02

0 引言

機械基礎課是中職學校機械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的教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基礎模塊、綜合實踐模塊和選學模塊。其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的是基礎模塊,以典型機械拆裝、調試和分析為主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內容的是綜合實踐模塊,而選學模塊是由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的實際需要自主確定的選擇性內容。該課程既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又有很強實踐性,它能為學習和工作中的許多問題提供理論基礎知識,比如維護機械設備、進行技術革新等方面。該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較多,概念抽象,理論性較強,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識,普遍感到此課程難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和挖掘教材中的章節內容,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這門課教學的關鍵。

1 項目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項目教學法,是將學科中的知識內容按教學要求分成若干個教學項目,由師生共同實施,并圍繞著項目進行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在鉸鏈四桿機構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共同對平面連桿機構中的教學項目的確定,學生通過填寫教師事先發放的學習資料,從中抽取若干個任務,然后確定項目的工作計劃,來設計構件的尺寸,并繪制構件圖樣,進行討論設計制作方案。根據項目制定的任務,讓學生組成任務小組,進行分工,保證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已的工作。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去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總結,使項目實踐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實踐活動,此時重要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這個過程。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還能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向社會成功的推銷自己,邁出堅實的一步。

2 實訓和實習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機械基礎》課教學過程中,重視實訓和實習教學環節,堅持“做中學、做中教”,是完成好綜合實踐模塊課程的重要的教學環節。因此,要完成好這門課的教學任務,除理論教學外,主要還需完成相應實訓內容,如車裝機床齒輪箱,了解齒輪的傳動方式和特點;對渦輪蝸桿減速器的拆裝,了解傳動規律和特點;拆卸觀察刨床的傳動裝置,了解曲柄滑塊機構的傳動原理和急回特性原理;制作將旋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的機構;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些實訓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將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對學生進行機械基礎綜合能力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階段性實訓和實習。教學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選擇適合自己的實踐課題,制作綜合實踐任務書,并且要求學生完成綜合實踐報告,以此來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

通過構建先進的實訓實習教學體系,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企業生產一線技術工人,是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問題。在此時,應建立以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三大訓練模塊為主的實訓實習教學體系。

3 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式教學方法的途徑

多媒體課件在《機械基礎》課中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黑板教學,對只具備初中文化程度的中職學生,其教學效果極為突出,它不僅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可以更直接的觀察各機械裝置的基本結構和運動狀態,掌握各零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和運動關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學習凸輪時,通過FLASH動畫展示了幾個運動凸輪機構,經過簡單的分析,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總結運動規律,再進一步說明凸輪是具有控制從件運動規律的曲線輪廓的構件,提出在已知從動件運動規律的條件下,凸輪輪廓曲線是如何求作的。又如在講解平面連桿機構時采用CAI課件教學,將所講的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齒輪機構,螺旋傳動等的工作過程制成動畫,加入到用power point做成的課件中,在演示時非常方便,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死點、極位夾角等抽象概念也有明確的理解。通過錄像、三維動畫的演示,把這些自動機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猶如走進了生產現場,拉近了課堂與生產實際的距離,多媒體課件不僅是教學的表達工具和改變教學方法的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演示能把實際的東西有效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為了突出中等職業的教學特點,教師應針對《機械基礎》課程的特點,將其課程體系調整為:機械的組成及特性—聯接—機械傳動—支承零部件—液壓傳動—機械設計綜述,對機械基礎課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綜合闡述。鉆研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教學,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這種教學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體網絡的建立為這提供了技術支持,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實訓實習環節等方面進行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該課程應使學生掌握應有的實踐技能,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鉆研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篇(7)

近年來,我國對高職院校培養的藍領數控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漸多。而數控機械的核心技術和設備大多靠進口,數控專業的學生要想正確地操作數控機械應讀懂數控機床、數控系統操作與編程等中的英文說明,需要結合本專業,學習專業英語(ESP)課程。而ESP課程的開設也在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被明確提出。因此,數控技術ESP被列入到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的課程中。以下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的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分析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及其ESP課程特點,突出教學重點

學生選擇高職類院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面向市場學習緊缺性、實用性技能,畢業后依靠所學技能就業。他們學習ESP的目的不是為了去研究和整體翻譯專業文獻即學術研究,而是為了把所學的ESP專業知識應用到未來可能會操作的數控機械的說明或者編程上,即實用操作。換句話說,就是說為了把這些對應的專業英語知識應用到以后的工作實踐中去。

與EGP(普通英語)相比,ESP是它的延伸,是表示“為了滿足特定的學習者而進行的英語教學方式”(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19),它是英語教學與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的結合。(劉潤清1996)具體表現在高職數控技術ESP上,是指為了滿足從事數控機械操作、編程的學習者的特定專業需要而進行的英語教學。其內容涵蓋數控技術領域的技術術語、專業詞匯及縮略詞等,如:broaching(鉆孔),dovetail(楔形榫頭),ADC(模擬數字轉換器)等;長句、被動語態使用頻繁,在說明書、手冊中祈使句使用廣泛,如:The part program is arranged in the form of blocks of information,where each block contains the numerical data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segment of the work-piece.(零件程序以信息塊的形式編排,每一個信息塊含有生產一部分工件所需要的數字化數據。)Don’t switch control off,otherwise data may be lost.(不要關閉控制器,否則數據可能丟失。)

據此不難看出,高職數控技術ESP課程教學的難點、重點是學生對專業詞匯、術語的識記,對長句的分析、理解,以及圍繞這些詞匯進行閱讀、翻譯、寫作及口語練習。

二、高職數控技術ESP教師的現狀及以望達到的要求

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總結了ESP教師在授課時的作用是教學者、課程設計者和材料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及評估者。這種歸納要求專業課教師擔任ESP教學、教材編寫、研究和評估工作。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各種條件的限制,數控技術ESP教師的資質具有以下特點:

1.部分高職類院校的數控技術ESP教學由英語教師承擔。

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的合作。英語教師缺乏對數控技術機械設備和專業知識的認識。開設此專業的高職院校建設有相應的數控技術實訓實驗中心,專業課教師可以向英語教師解釋并演示相關設備的名稱及工作原理,使其在進行ESP教學時有的放矢。而英語教師可以幫助專業課教師了解準確的英語表達。例如:由專業教師介紹了數控技術實習實訓室中的各種機床后,ESP英語教師可以向其作簡短的英文解釋:There are five basic types of machine tools to perform machining:lathe or turning machine,drilling or boring machine,milling machine,shaper or planner,and grinder.(這些是完成加工使用的五種基本類型的機床:車床或旋機床、鉆床或鉆孔機床、銑床、牛頭刨床或龍門刨床及磨床。)這種教學雖然可以(實現,但是加大了專業課教師和英語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2.教材的編寫工作不由專業課教師擔任。

很多高職院校因數控技術專業方面的專業教師英語寫作水平較低而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又有限,兩者合作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編寫權威教材,因此,該課程選用現有的數控技術英語教材結合適量數控技術英語原文資料。而ESP教師的任務是從中選擇內容難度適合高職學生,內容囊括數控系統的特性、數控設備的操作、編程、故障診斷、維護及最新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并專門附錄常用專業詞匯、術語及縮寫等的教材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情況增減內容。

3.該ESP課程的教學效果評估工作由專業教師與英語教師共同完成。

前者可以確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牢固性,后者可以確認學生在專業英語學習階段是否能夠把普通英語與專業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

筆者認為隨著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從長遠來看,數控技術的ESP教學工作應慢慢過渡為聘用在外企或者合資企業工作的、有豐富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技術專家、工程師來講授、定期聘請外國數控技術方面的專家前來進行前沿講座,并在此進程中加強“雙師型雙語”教學人才的培養。

三、高職數控技術ESP適用的教學方法及實施過程

Wilkins(1976)認為外語教學法可歸納為兩大類:綜合法(Synthetic approaches):強調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分析法(Analytic approaches):強調學習者的交際能力,而較實用的方法是兩者的結合。對于高職數控技術ESP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應做到分階段進行。在課程開始的第一階段應該以教師為中心,講解必要的專業詞匯、翻析繁長句子;在基本掌握第一階段后,學生將變為課堂的中心,他們的任務是使用第一階段所掌握的知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一)第一階段的教授

1.專業詞匯的記憶。

如何指導學生記牢這些詞匯呢?德國心理學家Hermann Ebbinghaus的一個著名實驗結果“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數量先多后少,速度先快后慢。遺忘開始于學習結束,在開始之初十分迅速。因此,要記牢這些詞應當采取及時循環記憶的方式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采取及時循環記憶法來記這些詞匯呢?本人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1)準備專業詞匯的專用識記本。

該本用來記錄在課本中遇到的相關專業詞匯,要給每個詞標出編號,注明音標,在同一行上左邊寫英語詞匯及音標,空開一段距離寫其對應的英文解釋,另起一行在單詞下面寫出其中文含意,這樣可以避免死記硬背并且可以進行英漢思維的轉換。如:①transducer[tr?ns’dju:s?藜]A device for converting energy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轉換器;②coolant[’ku:l?藜nt]Liquid used to carry heat away from the engine.冷凍劑。

2)根據數控技術ESP專業詞匯的特點,采取及時循環法記憶詞匯。

該專業詞匯多由合成詞,如:closed-loop(閉環)、motherboard(母版);派生詞如electrochemical(電器化學的)、barograph(氣壓計);借用詞,如:tolerance(公差)、pulse(脈沖);縮略詞,如:CNC(計算機數字控制)、EDM(放電加工)組成。根據這些詞的構詞特點加以記憶更快捷。那么怎樣才能對這些詞不忘卻呢?人腦對某個信息要反復刺激才能記住。循環記憶法,就是基于這點。學生在識記這些詞時,根據其特點按照順序一個一個記。先不看中文意思,盡量想,有一定概念后,再看其英文意思,最后核對漢語意思,然后轉入下一個詞,這樣每天循環多看幾遍,即使開始時很容易忘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記熟了。因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專業英語的課程時間的安排為一個學期,這種強化循環識記法能起到使學生對專業詞匯的記憶保持長久的作用。

2.文章的閱讀。

ESP教師根據教學的具體需要,教授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①略讀法――為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此過程的關鍵是通過快速閱讀劃分文章段落、歸納主要內容;②查讀法――為了查找與某一問題相關的信息,此過程的關鍵是掃視全文,根據所查信息的特點,確定范圍;③精讀法――為了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獲取具體信息,此過程的關鍵是通過慢讀結合語法知識對繁長句進行分析。ESP教師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在課堂上交叉使用以上方法。以學生掌握的詞匯與語法知識為堅強依托,結合ESP教師平時在課內外對學生各種閱讀方式的有意識地訓練和監控,逐步提高學生的各種閱讀能力。

3.長句、難句的翻譯。

數控技術專業ESP教材中有一定量的長句、難句,使學生望文生畏。其實其翻譯的方式和EGP長句的翻譯方式相同,只不過翻譯出的句子不像EGP那樣通俗易理解。這時要鼓勵學生耐心分析句子結構,再結合他們學過的專業知識、識記的專業詞匯和掌握的EGP翻譯技巧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作為ESP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繁長句的句子結構并強調不能完全逐字翻譯,而要通過直譯、意譯相結合,使譯出的句子簡潔、忠實原文且符合漢語邏輯。在翻譯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加強他們的信心,并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時梳理指正。隨著學生對繁長句翻譯數量的增多,應提高他們對這些句子的翻譯水平。如:The CNC systems,which were introduced in the early seventies,employ a minicomputer to control the machine tool and eliminate,as far as possible,additional hardware circuits in the control cabinet.翻譯時,此句中有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和as far as possible做插入語的干擾,弄清這兩部分的成份后,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翻譯此句:70年代早期所引入的計算機數字控制系統采用小型計算機來控制機床,并在控制柜中盡可能地取消了附加的硬件電路。

(二)第二階段的開展

隨著教學的推進,ESP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反饋和進一步的學習需求,參考一些該專業的實用操作性原文資料結合專業教師的提議設計具體的模擬英語會話場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此過程中,計算機多媒體設施的使用會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掌握相應知識。這要求ESP教師設計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這樣在實施情景教學中,可以達到模擬真實情景操練的實用目標,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例如,根據圖象(略)結合表格所示進行一個普通的數控車床操作失敗診斷描述(具體過程略):

對于這門以實用為目的的ESP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借助多媒體設施,還可以充分利用該專業的實習實訓室,把課堂設在那里,使學生做到真正可以現場對各種數控設備進行操作演練并配以英文說明。

四、結語

作為一名高職數控技術專業ESP教師通過對其課程及學生特點分析,結合現有教學條件與能力,加上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的實施,輔以專業教師與英語教師及數控技術專家的協作與溝通的建立,配合課程教授前后學生對該課程的預期與實際達到的效果的對比,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該專業的ESP教學將取得更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數控技術英語》教材編寫組.數控技術英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

篇(8)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一門主要的技術基礎課,具有涵蓋面廣、知識量大、章節聯系松散、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理解和記憶的內容多等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對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對應用特點產生混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等現象。所以,怎樣優化《機械基礎》課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效果便成了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筆者在《機械基礎》教學中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合理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恰當的課堂提問會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懸疑,使其思維處于高度自覺和主動狀態,從而吸引學生去探索這一問題。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授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針對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問題,使之富有啟發性,切合學生接受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問題的設置必須緊扣課文,要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要求,并有助于培養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螺紋種類及應用時,可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問題:(1)臺虎鉗中螺紋是什么形狀?(2)自行車軸上螺紋是什么形狀?(3)車床上絲杠螺紋是什么形狀?(4)三種螺紋截面形狀是否相同?為什么?再想一想,生產生活中,哪些場合用到螺紋?雖然螺紋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經常接觸到,但需要經過仔細觀察比較后才能正確回答出。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自然引導他們得出結論:自行車軸上螺紋采用三角形螺紋,因而聯接強度高,自鎖性能好;而臺虎鉗和車床中傳動螺紋采用梯形螺紋,因而其強度高,螺紋對中性好,傳動效率高。通過合理設疑,然后舉例驗證,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講完“鉸鏈四桿機構”這個章節時,可以根據日常人騎自行車現象,設計問題:人騎自行車包含哪幾種傳動機構?學生往往會認為只有一種鏈傳動機構,其實還包含鉸鏈四桿機構中的曲柄搖桿機構,即車身為機架,腳踏板為曲柄,小腿相當于連桿,大腿相當于搖桿,是以曲柄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這樣設置問題既緊扣大綱要求,又聯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一些提問討論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分析液壓系統的基本回路時應從工作循環著手。要完成下列“快進—工進—快退—卸載”工作循環,系統必定具備以下幾種基本回路:因其可進可退,故一定具有方向回路;可實現快進、工進,說明速度可調節,所以具有速度控制回路;能完成卸載,故還有壓力控制回路。但是為什么能完成工作循環?各回路中液壓元件是什么?作用如何?由學生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對各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就比較清楚了。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機械基礎》作為一門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其所有知識都是建立在生產實踐基礎之上并和現代機械工業密切聯系的,所以教學中要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堂中可采用實物直觀演示教學、現場參觀教學、電化教學等形式,讓傳動系統運動起來,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領悟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運動特點。如在講到鉸鏈四桿機構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該機構的類型和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性質,可先利用學校自制的模型進行現場演示,再分別取不同的構件作機架便可發現三種類型:曲柄搖桿機構、雙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接著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工作有什么差異,學生會發現在曲柄搖桿機構中曲柄的轉動和搖桿的擺動是可以轉換的,但當以搖桿為主動件時,要實現運動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則會卡死。最后再結合實際例子進行講解,如家用縫紉機的腳踏板機構是采用以搖桿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而且是利用飛輪的慣性作用通過死點位置;公共汽車車門的啟閉機構是采用反向平行雙曲柄機構等。再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實訓車間參觀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理解。可帶領學生參觀各種車床,將車床的主軸箱箱蓋打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直觀地觀察到齒輪傳動與變速的過程,觀察軸上零件(齒輪、帶輪、軸承)的軸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法。通過人工移動大溜板,觀看齒輪齒條傳動過程;掛自動走刀,觀看刀架縱向和橫向自動進給與變速過程。現場總結齒輪機構的主要類型(平面與空間齒輪傳動、直齒、斜齒、外嚙合、內嚙合、齒輪齒條;低速、中速、高速等)及其在機械傳動中的應用(傳遞運動及動力,改變速度大小和方向)。上完“曲柄搖桿機構”和“導桿機構”后,可組織學生到工廠去觀察牛頭刨床設備。在工廠師傅加工零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牛頭刨床機構的運行情況,就能夠較快理解“曲柄搖桿機構”和“導桿機構”這兩種機構的運動規律;通過觀察牛頭刨床進刀時慢、退刀時快這一現象,就容易明白曲柄搖桿機構具有急回特性等特點。教師此時還可向學生簡要介紹即將要學習的間歇運動機構中的“棘輪機構”—牛頭刨床進給機構的組成及運動特點。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能夠對教材中的知識點作很好地“消化”。

三、確定教學主線,化繁為簡,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任何一門知識都具有系統性,《機械基礎》亦如此,因此課堂教學應圍繞一定的主線展開,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會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而不會產生錯亂的感覺,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機械基礎》內容共分為四大部分: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液壓傳動,其中各類機械傳動、常用機構又可分為很多種,由于種類眾多,容易使學生感到內容繁雜,造成在學習中產生畏難情緒。為了使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好各類傳動機構的知識內容,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常見的往復式四沖程內燃機作為這一部分的教學主線,讓學生在學習到某種機構時,聯想到其它機構,并進一步引導他們主動分析各種機構的異同點。

往復式四沖程內燃機是利用平面連桿機構變換運動形式(移動形式與轉動形式之間的變換),實現可燃氣體的進氣、壓縮及排氣;利用齒輪機構變換運動速度;利用凸輪機構變換運動形式(將轉動形式變換為移動形式),實現進氣閥與排氣閥的開關。內燃機工作過程所涉及的內容包含了傳動中各類主要機構,在緒論課“機器與機構”內容的教學中應較詳細地介紹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并要在以后各章節的教學中加以引用。如在講解曲柄滑塊機構類型時,我們知道該機構有兩種類型,即對心曲柄滑塊機構及偏心曲柄滑塊機構。這時可以先提問:在內燃機中的曲柄滑塊機構究竟采用哪種類型?接下來講解這兩種類型的區別,即對心曲柄滑塊機構沒有急回運動,而偏心曲柄滑塊機構存在急回運動。然后解釋:對內燃機的輸出要求是盡可能勻速輸出,故選用對心曲柄滑塊機構。這樣以實際工程機械為例分析對心曲柄滑塊機構及偏心曲柄滑塊機構的特點,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又如在講解“凸輪機構”這一章節時,也可以內燃機為例,介紹內燃機利用凸輪機構將軸的轉動轉換為閥門的直線運動,但主軸轉動與活塞直線運動之間的轉換是利用曲柄滑塊機構實現的。接著提問:為什么不能應用凸輪機構來實現主軸轉動與活塞直線運動之間的轉換?這時,應先引導學生回顧前一章節的內容:平面連桿機構(包括曲柄滑塊機構)由低副組成,能夠傳遞較大功率;再引出凸輪機構的特點,即凸輪機構能實現較復雜的運動輸出,但凸輪與從動桿間為高幅接觸,易磨損,不能傳遞較大的力,故常用于控制裝置。由于這些差別,所以內燃機中是利用凸輪機構實現閥門開關的控制,而利用曲柄滑塊機構實現功率的傳遞。在同一個實際工程機械中,對比講解不同機構的工作特點,使學生既對所學各種傳動機構有一個整體認識,也加深了對機構間異同點的認識,達到圍繞教學主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

四、加強學科間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機械基礎》作為一門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它和《工程力學》、《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時要和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如在講到“軸”時,可以車床主軸箱為例并結合上述幾門學科中的知識進行講解。一個車床主軸箱就涵蓋了以上幾門學科的內容:從輪系——主軸,這中間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尺寸確定,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材料和熱處理方式的選擇,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結構圖,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加工工藝,涉及軸上零件裝拆、軸承選擇,涉及輪系傳動比、末輪轉速計算等。通過對各學科知識間的綜合,將原本孤立的知識重新整合起來,形成系統,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筆者對《機械基礎》課教學方法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應用這些教學方法,化繁為簡,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各傳動機構的基本知識、工作原理和應用特點,掌握了分析機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峰.對中職《機械基礎》課教學的幾點看法[J].神州,2011(17).

[2]康亞珊.關于“對口升學”班《機械制圖》教學的思考[J].大家,2010(17).

[3]王廣權.淺論《機械制圖》的教學方法[J].青春歲月,2011(08).

[4]葉敏.嘗試和碰撞——關于設計基礎的材料教學[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2-0125-03

專業實訓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職教學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專業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了一套較為實用的專業實訓教學模式,而“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則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實訓效果,我院學生參加省內及全國技能大賽屢獲佳績,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也獲得就業單位的一致好評。

初期的實訓模式

最初的高職模具制造專業實訓是學科系統式的,結合專業理論課而開設,是專業理論課的輔教學環節。實訓內容側重于對加工設備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部分:(1)鉗工實訓(2~3周)。以“手錘的制作”為載體,通過劃線、鋸割、銼削、拋光、鉆孔、攻絲、鉚接等實際操作,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鉗工職業技能。(2)普通機床加工實訓(2~3周)。包括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機床的加工操作實訓,以簡單的回轉體、六面體零件的加工為項目任務,主要使學生了解普通機床的功用與使用方法,初步具備設備操作技能。(3)數控機床加工實訓(2~3周)。包括數控車與數控銑,通過典型零件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制及數控機床操作兩方面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對數控加工技術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有比較感性的認識,初步具備設備操作技能。

在教學實施中,上述實訓方式重在對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與認知,有助于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現出專業教學的系統性,對于普通高等教育來說,是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養目標不同,這種模式對于高職學生是否合適則有待商榷。另外,這種實訓安排,特別是實訓項目內容方面,著眼于基礎性和通用性,并非專用于模具專業,也用于機械類其他各專業,實訓效果對于各專業來說其實都是不夠理想的。但從學院總體考慮,其通用性有利于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比較節省教學成本,且實訓安排及其實施均較為便利,所以這種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發展后的實訓模式

高職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目前在各高職院校普遍實行的實訓模式屬于基礎實訓與技能鑒定培訓相結合的模式。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要求畢業生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能在各自專業領域的生產一線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夠實現“零距離”上崗。如果專業實訓能夠根據各專業相應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并按照勞動部門統一制定的職業崗位技能考核標準進行考評頒證,學生畢業時即可直接憑證上崗。基于這種理念,要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這一目標,專業實訓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進,而這種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實訓項目設置的增加。專業實訓項目安排應該與職業崗位對接,即根據畢業生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安排技能訓練項目。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分析來看,模具專業畢業生初期就業超過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類崗位,包括模具鉗工、普通加工機床操作工、數控加工機床操作工、電加工機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設備操作工等。前三類崗位與原來的實訓是相對應的,學生一般能很快上崗,而后面兩類崗位在模具行業也是很普遍的,但學生在校時只在課內實驗中有所接觸,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設相應的校內實訓項目。(2)實訓內容與要求的擴展。原有的實訓安排可以說屬于基礎實訓,任務內容較簡單,達不到職業技能標準的要求。學生要通過技能鑒定考核,必須在完成基礎實訓后,再進行專項培訓。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情況,在學校具備培訓條件的范圍內,自主選擇工種項目參加相應的培訓與考核。由于國家在職業技能鑒定方面已經逐步完善,各工種的考核標準比較明確,專項培訓的內容與要求只需將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引入即可。(3)實訓條件的改善。由于實訓項目的增多及實訓內容的擴展,相應地在實訓條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學計劃的準備、師資力量的加強、實訓設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備等,并需通過申報審核,獲得相關部門授權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資格。以學科系統式的實訓為基礎,輔以職業技能鑒定的專項培訓,即學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礎實訓,然后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選擇參加某一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并通過考核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這種適應于職業技能考核的專項培訓,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對基礎實訓的補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種較為實用的高職實訓模式,目前在國內各高職院校得到廣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如專業培養方向、實訓設施條件、師資力量及資金投入能力等,所開設的職業鑒定工種、項目數與等級等有所差異。

實訓模式改進探索

近幾年,國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提高職業人才培養水平為目標,積極開展示范性院校、精品專業、精品課程等項目建設,同時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專業實訓怎樣安排和實施才能更好地滿足畢業生就業需求?我們對此展開了深入的調研,包括對國外職業教育先進經驗的學習,特別是德國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方式,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課程內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國內高職教育研究機構及相關管理部門也一直在努力引導推行。就培養職業崗位技能方面而言,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確實是一種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國內并不能簡單套用。實施這種教學方式,其核心是“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開發課程、任務驅動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可以說,畢業生有明確的就業崗位是實行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前提,而這一點,至少目前國內模具專業是無法真正做到的。學生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而且內地模具企業大多未能形成規模,畢業生就業一般比較分散,校企間少有能形成“訂單式”合作的。偶有訂單,也難以維持穩定,今年訂一批,明年也許就沒有了。對于這種情況,教學計劃也就只能臨時性地調整一下,難以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另外,專業課程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不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只能選擇幾門課程作嘗試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至少現階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結合現階段的國情,學習領域課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實用,可以選擇性地學習,但不能照搬,對于國內高職教育來說,還得找適合自己的路。在課程設置與能力培養方面,不能針對某個特定崗位去做計劃,只能采取加強專業基礎訓練、全面培養綜合素質的策略,使畢業生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拓寬就業方向,這才是適應國內現狀的教學方針。

適應社會需求,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是高職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標。對模具專業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經過兩年左右時間,與畢業初期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大約30%的畢業生已涉足其他行業,而在模具行業就業的畢業生中,仍在一線制造類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鉗工、數控加工等高技能崗位,大多數畢業生已轉向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服務、營銷業務等方面。這些新的崗位對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產過程,需要對模具結構及其生產質量進行總體把握。由此可見,相對于單項操作技能而言,綜合素質培養對高職畢業生更為重要。為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開設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從工藝規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裝配調試,針對模具專業畢業生進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訓練。此項實訓相對其他實訓項目而言,實施難度較大,主要問題包括:(1)對教師素質要求高。主持實訓教學的教師需要準備全套模具設計圖,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總體計劃,安排采購標準件、外購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與裝配工藝,能夠對模具制造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質量問題進行靈活處理。總之,能主持綜合實訓的教師應該是集設計師、工藝師、生產調度員、采購員、操作技師、質量員等多項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業專家。(2)前期準備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對原有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總體調整,保證實訓所需課時;另一方面,牽涉很多具體的東西需要準備,包括模具設計圖樣、實訓實施方案、標準件、外購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這些準備工作需要專業教師付出較多的時間與精力。(3)涉及工種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種是比較多的,通常包括車、銑、刨、磨、鉗、數控加工、電加工、熱處理,還有檢驗試模等,諸多工種的協作牽涉實訓設施、指導教師等問題,安排落實比較麻煩。(4)時間緊任務重。由于教學總課時有限,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時間,與其他單項實訓相比,課時基本相當。但是,綜合實訓比其他實訓多得多,包含工藝規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裝配調試等,在三周內完成全部實訓任務非常困難。(5)制造難度大。通過此前的各項實訓后,學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設備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還不足以加工實際零件。即使零件較簡單,也很難保證加工質量。最終裝配精度能否保證,對學生而言是一道難題。(6)教學成本高。有限的實訓費用與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無法滿足生產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師工作量的計酬,此項實訓所需教學成本費用很高,使得一般學校望而卻步。

雖然實施難度很大,但是仔細權衡,開設“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其必要性應該是毫無疑問的。模具制造綜合實訓是工學結合、學以致用的具體體現,是畢業生走上生產崗位前的實戰演練。通過綜合實訓,可以使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就能夠對模具生產過程有真實的接觸和了解,對模具生產質量的總體把握有較為直接的體會和感受。通過綜合實訓,可以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總結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針對性的加強,即使在制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種種質量問題,甚至導致最終模具裝配失敗,同樣也能從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提高職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當然,考慮到校內實訓條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來運作,必須適當簡化、有所取舍。

具體實施過程我們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據各班實際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內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這樣可以使總的工作量及實訓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2)模具圖由專業教師設計,精選典型結構模具,并適當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適的加工難度。(3)選取部分典型零件進行加工實訓,其余采用標準件、外購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來準備,以減少工作量,確保實訓能如期完成。(4)對應三周的實訓,每個待加工零件只進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車、銑、刨)、精加工(磨削、數控加工、電加工)、鉗工(鉆孔、鉸孔、攻絲、修研、裝配),其余工序精簡,包括熱處理工序。當然,正確的工藝路線需要跟學生交代清楚。(5)配專業教師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種安排實訓教師協助。(6)實訓結束時,指導教師對實訓中的問題進行總結點評,學生應就參與實訓的過程寫出實訓總結報告。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過程的寶貴經歷。(7)經過統籌規劃后,可以將一部分零件加工內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礎實訓及技能鑒定專項培訓中完成,使各項專業實訓都更接近實際生產,同時也能從整體上減少實訓教學成本。

對于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實訓效果很好。由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各類實物模具,雖然達不到生產實用的質量要求,但總體結構是沒有問題的,可以作為學生作品陳列展示,還能用于教學,從而體現出一定的使用價值。而更重要的,這是學生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技能,提高了素質。

結語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專業實訓模式漸趨穩定。從專業基礎實訓到專項技能培訓,再到最后階段的綜合實訓,三個階段相輔相成。專業基礎實訓是初學者入門必修,專項技能培訓是畢業生涉足行業的橋梁,而綜合實訓則是提升畢業生綜合素養的點睛之筆,對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為畢業生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由這三個方面構成的實訓模式才是比較完整的,適應現階段的國情,而且也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綜合實訓在實施過程上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如組織形式能否實現校企合作,工藝方案如何更貼近實際生產等。另外,實訓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參與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問題都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完善,但開設這項綜合實訓,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嘗試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學標準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趙平.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0(5):134-136.

[4]牛金峰,陳玉平,楊學智,丁泉清.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63-65.

[5]胡曉岳,林劍明.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教通訊,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陳金偉.高職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14):22-24.

[7]劉鶇根,陳侃貞.高職院校“訂單+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1(14):51-54.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4-0133-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結構調整,模具、數控及計算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產品種類以及產業結構,同時也對模具人才設計和制造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回訪及調研時發現,高職學生盡管經過2~3年的模具專業課程學習,但在實際工作中處理模具設計、制造和生產問題時不知如何分析與解決,所掌握的實際技能與企業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模具綜合實訓是學生在校期間完成所有專業理論知識及單項技能訓練后,走向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個綜合技能實訓。在設立教學目標并構建實訓教學模式時,不僅應考慮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還應考慮如何提高學生在生產過程中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分析判斷及探究創新的能力。

我院模具專業在構建“職業化三級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模具綜合實訓以模具設計制造工作項目為載體,采用企業管理運作模式。實踐證明,該實訓模式能有效使學生熟悉企業模具生產流程,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核心職業技能,培養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創新意識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構建模具綜合實訓模式的教學背景

在傳統模具技能實訓中,側重于學生對技能熟練程度的訓練,教師先講授并操作后,學生依葫蘆畫瓢重做一遍,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創新性,屬于被動學習,難于舉一反三。

模具綜合實訓不僅應實現將產品造型設計、工程圖設計、模具設計、CAD/CAM設計、鉗工修配、數控加工、模具裝配檢驗等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達到綜合應用多種知識和技能的目的,還應符合模具生產工作過程,達到生產要求,實現將模具設計理論應用于實際的加工制造過程。

能力培養內容和實訓目的

如圖1所示,目前企業的產品和模具生產流程為:產品設計―模具設計―模具加工―模具裝配―模具調試―產品檢驗。根據以上模具工作過程,相應地將模具專業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分解為產品設計能力、模具設計能力、機械加工能力、鉗工操作能力、數控加工能力、模具裝配調試能力、產品質量檢驗能力等6個部分。

基于企業需求和模具生產工作過程,模具專業教學需著重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核心技能,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深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知識,熟悉模具制造與裝配的流程和制造方法,了解安全文明生產要求,熟練運用模具制造的常用設備和工具,增進學生對模具制造過程的感性認識。

模具綜合實訓具體實施

在整個模具設計及制造過程中,以模具工作過程為主線,通過在綜合實訓中完成模具和產品制作的項目,將前修模具設計及加工的理論知識與CAD/CAM軟件結合起來,強化學生CAD產品設計、模具設計及CAM數控編程加工的能力,同時訓練機械加工及模具鉗工裝配等基本操作技能。

(一)確立模具綜合實訓的內容和目標

實訓內容:利用4周時間,各個項目小組自行選擇或設計產品(塑件),在產品測量基礎上完成產品設計,設計模具結構,加工制造模具零件,完成模具裝配、安裝與調試。

實訓目標:完成符合使用要求的產品開發與模具制作。

在整個實訓過程中,項目小組按照企業工作崗位要求以企業模式管理運作,制定工作分配和項目進度計劃,學生以企業員工角色參與項目工作,教師以工程師的身份指導學生,引導學生進入職業角色,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

(二)模具綜合實訓的實施階段

準備階段 在進行模具綜合實訓之前,學生應具備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模具CAD/CAM、機械加工及特種加工等課程基本知識,完成產品模型、材料特性、模具結構、加工要求等方面資料的收集工作。將學生按每組8人設置若干項目小組,每組推選組長,在組長的帶領和調配下,以企業班組的形式組織小組成員一起實施模具設計及制造工作。教師負責設備及實訓材料準備工作。需要提供的設備主要有機械加工設備(車床、普通銑床、平面刨床、平面磨床、外圓磨床和搖臂鉆床)、鉗工設備、數控設備(數控銑床、線切割、電火花)、成型設備(注塑機)及各種工具、刀具、夾具、量具等。

設計階段(產品設計、模具設計CAD/CAM) 在設計階段,項目組長組織成員討論,根據小組能力及興趣選擇或自主創造難度恰當、外形合適的產品,并確立模具設計方案,利用所學的CAD軟件(如PRO/E、Cimatron、UG等)進行產品數據的三維建模,并采用CAD軟件完成分模及模具整體結構的設計。經教師審核模具后,進行CAM軟件的電極設計及CNC編程。由于學生初次進行實際模具設計和CAM編程,教師應按企業生產要求,及時指出學生在設計中出現的錯漏結構和不合理的工藝操作,引導學生理解并修正,直至模具結構設計合理、CNC工藝恰當為止。

制造階段 由于各個項目模具各不相同,每套模具的加工工藝也靈活多變,在模具設計工作完成后,項目小組針對本組的模具零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全面討論,分析模具零件的結構工藝性,確定需加工零件的工藝路線、加工參數、采用的加工設備,小組組長根據小組成員能力和進度安排分配加工任務。在此階段,學生應掌握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藝和加工順序,運用機械加工、鉗工等方法進行毛坯的機械粗加工,再采用CAD/CAM軟件生成零件的數控加工程序進行零件的數控加工,并使用特種加工的線切割、電火花完成零件的精加工,以保證達到工藝設計的要求。

模具裝配和調試階段 項目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裝配方案,選擇相應的工具、量具、設備,將加工完成的模具零件裝配成完整的模具,并能處理裝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試模過程中,指導學生在注塑機上安裝模具,經過教師講解注塑機的操作步驟和安全生產要求后,學生進行模具調試,直至調試出合格產品,以檢驗模具設計和制造的合理性及生產性。通過試模,學生可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拆裝模具、注塑機的操作,注塑工藝參數的設定和調整、試模不成功或產品出現缺陷等實際問題的解決。

評價與考核階段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參照企業模式,通過建立嚴格的崗位工作制度,包括考勤和學生填寫工作日志,教師適時參與評價。項目結束后,項目小組進行綜合實訓過程的總結和教學反饋,教師根據實訓中學生的實訓態度、理論知識運用、模具制造裝配、動手技能、獨立工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模具完成情況綜合評定。

教學實踐效果和教學建議

在實訓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開發、自主設計產品及模具,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獨立思考,可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設計有趣實用的日用產品,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大大提高。同時,在動手制作模具的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各項制造操作技能,可學會應對故障分析處理,完成整副模具的加工及試生產,可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經過三年模具綜合實訓的項目實施,已先后為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廣西石化技校、合浦第一職業高中成功開發和生產了“塑料粘鉤產品及模具”、“塑料玩具小鍋產品及模具”、“塑料月餅刀叉產品及模具”、“塑料梳子產品及模具”等10余套模具和20余套模仁鑲件,如圖2、圖3所示。

首先,在新實訓模式教學中,需綜合運用模具設計、CAD/CAM技術、機械加工、數控加工等知識和技能,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合理統籌實訓過程,制定合理的機床使用進度計劃,盡量避免設備不足出現待工現象,以保證整個環節的順利進行。

其次,由于學生初次設計并制作模具,出錯在所難免,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也會由于檢查不到或交接環節出錯,特別是加工錯誤發生后(如數控銑床崩刀或加工尺寸超差),學生的心里既焦急又緊張,教師應及時耐心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幫助解決問題,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再次,由于采用項目驅動比較靈活,各項目小組的進度和工作由組長調配完成,學生實踐的自由度較大,對于小組成員的管理,除了早班考勤外,主要是依靠學生自律。

另外,將女生單獨做為一個項目小組,更有利于培養模具專業女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實踐證明,女生小組雖然弱勢,但她們常常主動尋求指導并且工作細致認真,其模具往往較早完成,同時質量也較高。

在我院模具綜合實訓模式的構建中,以企業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工作過程為切入點、以模具設計制造工作項目為載體,通過工作項目將職業活動中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融合為一體;在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探究思辨和創新能力,并讓學生熟悉企業模具生產流程和管理模式,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綜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實訓效果,也深受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連年達到98%以上。

參考文獻:

[1]王衛軍,于昂.基于CAD/CAE/CAM的注射模具實訓[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95-97.

[2]謝玉敏,張美麗.淺談模具專業教學方法改革[J].廣西輕工業,2007,(11):136,142.

[3]謝偉東,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項目作業的實踐與研究[J].職業技術,2008,(4):22.

[4]雷波,模具專業教學淺析[J].科教文匯,2009,(9):95.

上一篇: 考試檢討書 下一篇: 電商工作思路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少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