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24 03:52: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扶貧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扶貧論文

篇(1)

Abstract:

Moderntele-Educationultimatelybasedonbroadbandnetwork——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isdevelopingtoservethewholesociety.WeanalyzethemainprobleminnowadaysInternet.WeanalyzethethreeprimarytechnologyschemestoconnecttotheInternetwithwidebandwidth:CableMODEMscheme、ADSLschemeandLANscheme.

Thesethreeschemes,eachhasitsstrongpoint,andwillbecoexistinguntilthespecializedbroadbandIPnetworkisfinished.Sowecannotwaitforaunitedbroadbandplatformtoprovidebroadbandinformationservice.

In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anewschemeisadopted,whichutilizeseffectivelypresentnetworktechnologies.Wecallitas“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ngandinteractiveoutside”.Thenetworkframeconsistsofthreeparts:mainsendingstationsystem,digitalsatellitecommunicationsystem,communityreceivingsystem.CBINisdesigntoadaptgreatlycommunityLAN,forexample,campusnetwork,housebuildingnetwork,etc.

ThetechnologiesincludedinCBINareintroduced: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Pmulticast,Informationpushing.Uponthesetechnologies,CBINimplementsahighspeedandlowcostnetwork.

CBINhassetoutitsbroadbandtele-educationservice.Majorinformationblocksareasfollows:

1.aerialclassroom

2.qualityeducation

3.adulteducation

4.softwareworld

5.entertainment

Inconclusion,wetrytosolvetwoproblemsinbroadband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connectionsandbroadbandinformationresources.CBIN,asanexample,maymakebroadbandeducationinformationservethousandsoffamilies,andbringthefutureservicetoreality.

Keywords: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DigitalSatellite,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CBIN)

引言

21世紀是嶄新的,網絡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因特網上的通信量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傳送枯燥的數據和文本,而是利用Internet傳送越來越多的圖像、動畫、視頻、話音等多媒體信息。

寬頻遠程教育,將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教學從課堂搬入家庭。通過網絡系統,人們在家使用計算機或電視就可以選擇多媒體學習內容,并進行交互式的學習。讓寬頻教育信息服務服務千家萬戶,有兩個層面上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寬頻網絡的支持,和其它寬頻業務一樣,寬頻遠程教育需要建立在寬頻網絡之上;另一個是寬頻信息,這是寬頻教育資源建設和運營的問題。下文首先介紹目前寬頻網絡的建設情況,然后介紹中國寬頻信息網是如何另辟途徑,開展寬頻教育信息服務的。

寬頻網絡的總體狀況

“寬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動態發展的概念。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寬頻,是指骨干網傳輸速率大于1Gbps,用戶端接入速率達到2Mbps以上。人們在提升網絡骨干網和用戶終端的的帶寬和速率上想盡辦法。

從核心網看,IPoverATM、IPoverSDH/SONET、IPoverWDM/Optical等技術各展所長。在高性能、寬頻的IP業務方面,IPoverSDH技術由于去掉了ATM設備,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線路利用率高,是當前較好的選擇。這幾年SDH發展迅速,其速率已高達100Gbps。波分復用的應用,使單對光纖的實際商用系統傳輸容量己達320Gbps;IPoverATM技術則充分利用已經存在的ATM網絡和技術,發揮ATM網絡的優勢,適合于提供高性能的綜合通信服務,可提供語音、視頻數據等多項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是傳統電信服務商的較好選擇;IPoverWDM技術能極大地拓展現有的網絡帶寬,最大限度地提高線路利用率,并且在網絡以千兆以太網成為主流地情況下,這種技術能真正地實現無縫接入,代表著寬頻IP主干網的明天。下一代Internet或基于IP的多媒體通信骨干網將是這三種技術的混合體,是一個多協議光互聯網。

從用戶端看,用戶端的速率也在突飛猛進,其CPU的性能每18個月就翻一番。因特網業務正成為普通居民用戶日益重要的接入業務,從電子郵件到Web瀏覽乃至視頻業務,聯網標準正向IP快速遷移,帶寬要求正以幾倍幾十倍的速度增長。

然而,連接骨干網與用戶端的接入網大多仍停留在窄帶水平,而且仍主要是以電路交換為基本特征,與網絡側和用戶側的發展趨勢很不協調。這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制約網絡速度的瓶頸所在。

主要的寬頻接入技術

世界上最大的網絡系統是電力系統;第二大網絡系統是電話系統;第三大網絡系統是電視網絡。雖然有線電視網的覆蓋率不及無線電視網,但是在廣大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已經接近無線電視網了。利用現有網絡系統進行寬頻接入的技術主要有:基于電話網絡系統的ADSL和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系統的CableModem。

1.CableModem接入方案

以前有線電視網只是傳送電視信號,而CableModem接入方案則是利用原來的電纜傳輸線路,經過改造來實現上網和通訊。由于有線電視采用同軸電纜,因此其帶寬容量相當大,下傳速率可以達到40Mbps。

但它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有線電視的同軸電纜是按單行道模式設計的,因此只允許信號從有線電視臺傳送到用戶家中,并不允許信號從用戶家中反饋到有線電視臺。所以有線電視網必須將單向傳輸改制為雙向傳輸才能實現因特網功能。不過,目前新型的有線電視網絡系統,基本上都是雙向傳輸系統。

另外CableModem方案采用樹型結構,在樹型節點上簡單地將幾個節點連在一起。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總線型網絡,這就意味著用戶要和鄰居共享有限的帶寬,所以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多時,有線電視的上網速度會變慢。不過,由于CableModem網絡的骨干部分是由光纖組成,因此只要讓有線電視網中光纖的部分增加,同軸電纜的部分減少,CableModem的擴充能力是極強的。

CableModem接入技術在北美的發展快,每年用戶數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在中國,已有廣東、深圳、南京等省市開通了CableModem接入。

2.ADSL接入方案

城市地面固定電話銅線網最早被用于因特網接入。目前主要采用調制解調器接入,通過電話線撥號上網,其速率最高可以達到56Kb/s。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窄帶綜合業務數字網N-ISDN上網,中國電信稱之為“一線通”服務。其傳輸速率為2B+D=142Kb/s。這種方法需要撥號上網,其速率雖然高于普通電話調制解調器,但仍然不能滿足寬頻接入的要求。

目前用電話線實現寬頻接入的主要方法是各種數字用戶環路XDSL。對于家庭用戶主要是采用不對稱的數字用戶環路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可以提供下行8Mb/s、上行2Mb/s的不對稱的寬頻接入。ADSL接入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現有的市內電話網和電話交換局的機房,降低施工和維護成本。缺點是對線路質量要求較高,線路質量不高時推廣使用有困難。它適合于下行傳輸速率1Mb-2Mb/s的應用。

3.LAN接入方案

LAN接入是以現有以太網技術為基

礎的。對于企事業用戶,以太網技術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采用LAN作為企事業用戶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網絡基礎和長期的經驗知識。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也都是與以太網兼容的。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性、容易安裝開通以及高可靠性等。以太網接入方式與IP網很適應,技術已有重要突破(LAN交換、大容量MAC地址存儲等),容量分為10Mbps、100Mbps、1000Mbps3種等級,可按需升級,10Gbps的以太網技術也已問世。

利用DWDM(密集波分復用)、光因特網技術和低成本千兆以太網幀格式,可以提供從幾個Mbps到幾個Tbps速率的信號,無需多業務平臺,只要IP平臺,簡化了網絡,使其成本可以比HFC、ADSL低,但設備的技術壽命卻長得多。LAN接入系統在用戶端只需要一塊以太網卡或快速以太網卡。在分中心,LAN接入系統只需要路由交換機。在光結點處,LAN接入系統設置一臺路由交換機,通過居民樓的交換機連接終端用戶。在高速匯集光結點處,可以通過SNMP管理覆蓋區內所有的交換機(包括樓內交換機)設置VLAN,進行QoS控制等。更重要的是,LAN接入方法有非常強的擴展能力。用戶的接入速率可以從目前的10Mb/s升級到將來的100Mb/s甚至1Gb/s。

LAN接入日益成為最有潛力的社區寬頻接入方案。一些城市新建居民小區時,同時布設了5類/超5類/6類線的局域網LAN,進入每一戶家庭。各學校紛紛采用快速以太網/吉位以太網建設校園網,一些學生宿舍也布設了局域網,連接了每一間宿舍。社區網絡還可以把居民區、寫字樓、銀行、郵局等建筑物連在了一起,社區內部構成一個局域網,可自行提供很多增值服務。至于廣域網連

接可由物業公司或開發商選擇采用何種連接方式、多大帶寬,例如出口可選擇專線、光纜、無線(衛星)等方式按需求連接,有相當的靈活性。

4.幾種接入方案比較

項目LANHFC(CABLEMODEM)ADSLISDNMODEM

頻帶(上行)10M(獨享)10M(共享)2M128k56k

頻帶(下行)38M(共享)8M

最高速度1000M以上300M

方式光纖到樓網線到戶光纖到小區同軸線到戶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

質量高較高較高一般差

安裝方便不方便方便一般方便

維修方便不方便不方便不方便方便

技術數字寬頻技術模擬寬頻技術非對稱數字技術數字窄帶技術模擬窄帶技術

穩定性穩定隨電視節目多少而波動較穩定一般不穩定

高速訪問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點播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會議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家庭網站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VPN聯網支持不支持支持

表1.各種接入方案技術指標比較

多種不同技術、使用不同媒體、隸屬不同部門的網絡都可以傳輸IP數據,用作寬頻接入網。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自己的用戶群。但是從長期發展看,這些利用已有的通信廣播基礎設施的接入方法都是過渡性的,必須建立IP專用的寬頻接入網,才能滿足接入速度不斷升級直到Gb/s的要求。因此,在統一的寬頻網絡上大規模進行寬頻信息服務目前是不現實的。

中國寬頻信息網——總體結構

中國寬頻信息網,通過高速衛星廣播鏈路作為內容分發途徑,以社區局域網(包括學校校園網、住宅小區網)作為用戶訪問通道,能很容易地實現小區內的寬頻信息經營。由于一顆衛星就幾乎可以覆蓋整個亞洲地區,從而使寬頻多媒體信息網絡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信息內容的低成本共享。同時中國寬頻信息網為住宅小區信息運營商提供了完善的本地信息接入手段,方便運營商組織教育軟件、游戲、系統軟件供用戶共享使用。

1、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圖2.中國寬頻信息網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2、主站網絡結構

主站承擔全網業務運營管理、設備監測監控和業務統計功能。包括主、備復用器、網管工作站,主站服務器、Router、防火墻、監控小站、數據接入工作站、WEB服務器和文件服務器等部分,各部分通過EthernetLAN互聯。

3、社區接收系統

社區接收設備的核心是一臺高性能PC機內插PCVSAT接收卡。PCVSAT卡接收、解調衛星信號,并將解復用數據通過計算機總線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盤。如果局域網用戶,則需加配一個以太網卡與用戶局域網相連接。

中國寬頻信息網——技術路線

1.基于數字衛星寬頻廣播的外交互方式接入

中國寬頻信息網以數字衛星通信系統作為整個服務平臺的基礎,采用數字衛星寬頻廣播方式作為Internet高速下載信道,以地面通信系統作為回傳信道,用戶的上行請求通過本地任意ISP進入Internet,而Internet的下載信息通過衛星廣播方式直接送達社區用戶,從而實現了低費用、高速度的Internet寬帶接入。

2.IP多路廣播技術

傳統的Internet應用,是在一臺服務器和一個客戶機之間傳送數據包形式的信息流,如果有另外的用戶希望共享該信息流,則每個用戶必須單獨向服務器提出申請,由信息源服務器分別向每個提出申請的客戶機發送同樣的信息,這種方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大量客戶對信息資源的共享需求,它所產生的巨大冗余造成信息源服務器負擔過重,對用戶的響應時間過長,ISP和ICP被迫購買不必要的硬件和帶寬來保證服務質量。

IP多路廣播技術允許路由器一次將數據包復制到多個通道,使一個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向多組終端用戶的客戶機發送同一個信息流,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網絡的擁塞。

中國寬頻信息網采用衛星廣播方式實現的IP多路廣播,主站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對6萬個用戶組,10億個IP地址(甚至更多)的用戶客戶機發送單一的連續數據流,使得網絡分攤成本相當低廉,使信息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對Internet的營運商而言,則能節省大量的硬件投入和帶寬運營費用,對Internet用戶而言,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出了大量的高速共享信息,對Internet網絡本身則極大地減少了網絡冗余和阻塞的可能性。

3.信息推送技術

信息推送技術,是伴隨Internet網上信息源的急劇膨脹而出現的一種新技術,它一經產生便被廣泛認可和接受,并成為新一輪信息資源利用、占有、控制的爭奪熱點。在典型的Internet應用中,用戶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向WEB服務器,服務器將WEB回傳信息發送回用戶端,此過程被描述為信息牽引。而信息推送(PUSH)則是由用戶設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頻道,直接在用戶端接收定制信息的實現方式。中國寬頻信息網的信息廣播采用廣義的信息推送概念,它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采用衛星廣播信道作為信息推送的傳播途徑,廣播下行數據率可達10Mbps以上,每天推送的信息量可達100Gbytes,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大的信息可選空

間。

(2)將網上信息與自辦教育內容按照特定的組織結構進行分類,根據統計結果將共享特性高的信息予以廣播,由社區網絡接收,這樣可以充分滿足用戶的共享需求。同時,保留的Internet接入手段使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Internet在線瀏覽并下載個性化網絡信息,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采用的衛星廣播下行信道,可以實現無沖突的信道共享,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會產生擁塞,用戶擴容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網絡結構的前提下方便地實現。基于信息推送技術而實現的信息廣播,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系統,用戶端費用將少于目前的上網費用。

中國寬頻信息網——內容體系

中國寬頻信息網是一個以視音頻的遠程教育為特色內容,立足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在2000年已經開通以下信息板塊:

1.空中課堂

內容分為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趣味英語三大部分。基礎教育欄目緊跟教學大綱,提供初一至高三各課視頻輔導和各科的重點難點,同時提供物理、化學等課程的試驗課視頻以及美文賞析、作文園地供文學愛好者參與。信息技術欄目主要分等級傳授電腦軟硬件知識和網絡知識,提供

模擬網絡環境瀏覽精選網站。趣味英語從閱讀、聽力、寫作幾個方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播放一些英語新聞和英文歌曲,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素質教育

通過多個欄目培養青少年成長中所必須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掌握前沿科技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新時代青少年風范。分五大內容:人文日新、藝術長廊、科技天地、自然探勝、情感深處。

3.成人教育

提供成人教育輔導、試題庫等服務。成教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實施科教興國、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重要的一步。在成教中,英語、IT、管理學、市場學、法律、會計等專業是熱門專業。分為五大塊:自學考試的考試輔導、MBA輔導、英語輔導、信息技術輔導、認證培訓。

4.軟件天地

與著名軟件商合作,介紹各類軟件性能、發展、特點和使用等知識,提供軟件的免費下載和有償下載,同時給出一個空間供大家進行動畫、電子賀卡、編程等創作。

5.娛樂休閑

篇(2)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0-006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22

化學家通過物質分離與提純的實驗方法,從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物質,才能測定其元素組成與含量、解析物質的微觀結構,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同樣現代化學工業任何一個產品,都是通過物質的轉化與物理的、化學的分離與提純相融合而獲得的,因此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非常重要,本人以高三一輪復習“物質的分離與提純”中的蒸發與結晶等為例,采用微視頻與問題鏈融合式的教學設計,展示如下。

一、設計理念

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起點是學生的已有知識,通過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的潛能并調動其積極性,通過自我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大組討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高一層次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層次的學習。通過問題鏈教學,可以將學生的潛能激發至極致。

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積極主動的建構使學習效率更高。無論學生以微視頻的方式上交作業,還是解決問題鏈,都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二、設計流程

1. 問題鏈設計流程

從上圖可知,問題的層次非常明顯,越來越挑戰學生的極限,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

2. 微視頻作業設計流程

微視頻作業,就是學生將解決每個問題的過程拍攝成視頻上交,視頻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教學環節1中的問題1、2、3,都是高一上學期已經解決的問題,因為時間相隔太久,遺忘較多。通過以微視頻方式布置預習作業,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部分課后作業也以微視頻的形式上交,促進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

三、教學設計及其理念體現

四、教學反思

以微視頻形式布置作業,是一種嶄新的舉措。通過微視頻作業,進一步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責任心與主動性,也促進了學生對所做作業的理解。教師通過觀看學生微視頻預習作業,可以發現學生的各種想法,找出適合于教學用的素材,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播放學生的視頻作業,不僅提高學生對錯誤的認識程度,也增加了學習成就感,極大提高了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積極性和互動的針對性,增強了學習效果。課后觀看學生的微視頻作業,發現教學效果的欠缺,好及時補強。將預習作業以視頻形式移到課外,大大減少了教師授課的時間,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即促進了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課堂上著重討論視頻作業出現的各種問題,充分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各種問題,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將學生的各種潛能激發至極致。

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建構成各種規范化的模型,是教學的新亮點。就結晶、過濾、洗滌、干燥、除雜等模型組合產生的所謂問題,組合越復雜,問題的層次越高。在解決問題鏈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和大組辯論以及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都是在選擇合適模型與運用合適模型來解決問題。

將學生融入真實的工業情境中,解決的都是化工生產真實問題,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促進學生確立定量理念,即一個化工產品,只要達到產品規定的純度和雜質含量達到規定要求即可,不是雜質除去的越干凈越好,因為越干凈步驟越多、工藝越復雜,成本越高。

學生的微視頻作業大多是用手機拍攝的,實施過程中問題較多。有部分同學理念轉變不夠快,作業不交;有的同學還不會拍攝、不會上傳;還有的同學拍攝視頻的質量不夠高;還有的同學上傳過程中遇到問題等等,我們正在解決這些問題,力爭使微視頻作業形成常態化。

篇(3)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70-03

為解決農村教師數量匱乏和整體質量偏低的問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教育部從2004年開始啟動“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簡稱“碩師計劃”)。“碩師計劃”是通過選拔一批優秀的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錄取為“碩師計劃”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師生”),并與省、縣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簽約正式聘為編制內教師,并到縣、鎮及以下中學任教。截至目前,該計劃已在全國31個省(市、區)先后實施,參加推免工作的高等學校累計86所,承擔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高等學校達73所,共有9000余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奔赴縣鎮及以下農村中學任教。“碩師計劃”的實施可大致分為階段:第一個階段(2004年至2005年)為試點階段。培養方式采取“1+1+1+2”,服務范圍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高中。第二個階段(2006年至2009年)為推廣階段。培養方式調整為“3+1+1”,服務范圍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學校,以中學為主。第三階段(2010年至今)為完善階段。培養方式由“3+1+1”五年制改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學校邊工作、邊學習,第四年到培養學校脫產學課程,完成論文答辯),服務范圍由國家級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擴大到所有縣鎮及以下農村學校,并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結合實施。

“碩師計劃”的實施,為扶貧縣學校輸送了一批優秀的本科畢業生,不同程度地緩解了農村教師匱乏的矛盾,提升了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激勵了大學畢業生獻身農村教育事業,到基層建功立業;探索了一條為農村學校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有效途徑。

一、影響“碩師計劃”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因素分析

“碩師計劃”的實施是一項探索性和復雜性的工作。所謂探索性是指這項工作屬于新思路、新改革、新舉措,沒有現成的做法可以仿效,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在實施過程中確立先進培養理念,完善科學培養機制,探索有效培養模式。所謂復雜性是指“碩師生”培養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可謂“點多、線長、面廣”。“點多”是指決定“碩師生”培養質量的要素多、節點多、環節多,既有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又有教學實踐和學位論文撰寫等。“線長”是指“碩師生”學習和服務時間較長,在職邊工作邊學習三年,脫產集中學習一年。“面廣”是指涉關單位部門比較廣泛,既有教育部主管部門、省(市、區)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又有推薦學校、培養學校和接受“碩師生”的農村中學。

“碩師生”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認識和把握其復雜性的特點,要始終把培養質量提到應有的戰略高度,農村教育不僅需要大量教師,更需要大量高質量教師。近年來,筆者圍繞“農村教育碩士培養現狀及實施策略”這一課題研究,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和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碩師計劃”實施以來,其培養過程缺乏有效監控,其培養質量缺乏有效保障,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主要影響因素。

1.生源質量整體偏低。教育部規定“碩師生”的推免條件有三條:一是思想政治素質好,熱愛教育工作;二是應屆本科畢業生能按時獲得學士學位;三是服從省(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安排,志愿到農村學校任教。從這三個條件來看,作為研究生入學的選拔標準,缺乏明確、具體的質量要求和能力考核標準,準入門檻偏低。另外,“碩師計劃”的生源絕大部分是培養學校的本科畢業生,入選后仍在本校就讀,屬嚴重的“近親繁殖”。因此,從入學條件和培養環境看,“碩師生”的生源質量先天不高,又在本科所在學校就讀,難免出現培養質量不高和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

2.培養過程缺乏監管。“碩師生”的培養涉及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開題、撰寫、評閱、答辯等環節,這些環節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完整培養體系。課程學習是他們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教育基本理論的主要途徑,實習實踐是培養他們教育教學能力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基礎平臺,學位論文是提高他們科學研究能力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基本保證。目前,由于“碩師生”的培養采取“3+1”模式,即前三年在簽約學校頂崗任教,除了寒暑假集中上課,其他時間與培養學校少有聯系。最后一年到培養單位開始脫產學習碩士階段的核心課程,同時準備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評閱、答辯等相關工作。這樣的培養模式自然導致培養環節很難有效銜接,培養過程很難把握和控制。

3.導師指導不到位。隨著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理念的戰略性轉變,在高度重視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同時,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大力調整優化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結構、類型結構、層次結構和區域布局。面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持續增加、研究生培養類型日趨多樣的現狀,各培養學校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擴充教育碩士指導教師的數量,提高導師的指導能力和水平。目前,很多學校由于教育碩士導師缺乏,只能放寬遴選條件,從而導致教育碩士導師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下降。另外,限于客觀因素,一些學校50%以上的專業學位導師是由學術型導師兼任,盡管這部分導師具有豐富的指導學術型研究生的經驗,但對于指導教育碩士研究生,還缺乏指導實際,需要不斷地實踐和探索。“碩師生”屬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更強調綜合能力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導師的精心指導。但目前導師責任心不強、指導不到位現象時有存在:有的導師以學術型研究生模式指導教育碩士,缺乏專業指導能力和水平;有的導師屬純粹的“師傅帶徒弟”,缺乏現代教育指導理念和經驗;有的導師所帶研究生過多,根本指導不過來;有的導師教學任務過重,社會兼職過多,無法完成指導任務。

4.管理制度不健全。“碩師生”的培養有別于普通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不能完全套用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機制和管理制度。目前,有些學校對“碩師生”的培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在培養方案上,只是對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習實踐、學位論文等基本環節做了簡單的微調。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仍在執行管理學術型研究生的規章制度。這種簡單移植套用現成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只能是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科學研究能力不強、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不專的“夾生飯”。因而,針對“碩師生”培養的特殊性,要積極探索科學的培養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來保障培養質量。

二、保障“碩師計劃”研究生培養質量策略

過程控制是為達到規定的目標而對影響過程狀況的變量所實施的操控。在“碩師生”培養過程中進行過程控制,就是對“碩師生”的“教育輸入、教育過程和教育輸出”全過程的控制。教育輸入涉及生源質量、招生制度、研究平臺、科研環境和導師水平等;教育過程包括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試方式、學位論文、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等;教育輸出包括課程學習效果、論文質量、學生素質和社會反映等。強化過程控制就是要操控好影響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關鍵環節和關鍵階段。

1.以完善選拔機制為前提,努力提高生源質量。首先要嚴把“人口”關。“入口”決定“出口”,生源質量猶如原材料質量,是決定產品質量的前提要素,“碩師計劃”實施以來,生源情況備受關注。一度出現了準入門檻雖低但仍不能吸引大量優秀應屆本科生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中學條件普遍較差,城市學生很難適應農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二是三年后免試免費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時間過長,對他們吸引力不大,他們認為想讀碩士途徑很多。三是學生缺乏艱苦創業,獻身農村教育事業的理想和信念。四是國家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服務農村教育的信心動搖。為此,要解決生源質量問題,首先,需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其次,要完善、落實“碩師生”的優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再次,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熱愛農村教育事業,到基層建功立業的高尚品格;最后,要完善推薦考核程序和辦法,側重考核綜合素質和能力,把更多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納入“碩師計劃”。

2.以優化培養方案為重點,積極探索培養模式。科學的培養方案是質量的保障。培養方案的核心部分是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要與“碩師生”的培養模式和學習特點相適應,密切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與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和課程相銜接。實現課程模塊化,將課程分為“公共學位必修課、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教育實踐研究”等五個模塊。課程內容要注意知識的更新和拓展,體現前瞻性和實踐性。課程學習是“碩師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其掌握學科專業基本知識和教育專業基本理論的主要途徑。課程安排要科學合理、銜接有序,根據“碩師生”培養方式,學位基礎課安排在前三年,通過寒暑假面授和學生自學完成,核心課程第四年到培養學校脫產集中學習。課程學習采取分散與集中、自學與指導等不同方式,課程考核辦法規范、標準嚴格。“碩師生”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論文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培養學校導師指導、任教學校導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處理好學習、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間的關系。

3.以提升業務能力為核心,科學安排實踐訓練。“碩師計劃”的實施,目的在于培養大批高學歷、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村骨干教師,進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和農村教育質量。通過教育教學實踐,使“碩師生”具備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新人服務期的“碩師生”是應屆本科畢業生,還不具備教育碩士研究生的水平,教學能力不高,教學經驗不豐富,這就需要在有限的三年時間里,不斷強化教學訓練。在培養過程中要實現培養學校與任教學校、理論與實踐的多邊互動,密切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完善培養學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合作機制。依托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通過開展優秀教師的傳幫帶活動,通過開展優質課評選、公開課觀摩等活動,使“碩師生”得到全面鍛煉,使其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盡快從教學新手成長為教學能手。

4.以建立雙導師制為關鍵,強化聯合指導力度。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雙導師是指給“碩師生”選配兩個指導教師:一個是培養學校的導師,另一個是任教學校的導師。建立雙導師制,就是要加強培養學校與任教學校導師的聯合培養和指導。培養學校導師一般偏重于學術型,其指導任務側重對研究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他們具有教師專業背景,了解教師職業技術要求,熟悉研究生培養規律,對“碩師生”的指導具有穩定性。重點在于對課程學習,課題研究,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選題、撰寫、答辯的指導;任教學校導師一般偏重于應用型,其指導任務側重對“碩師生”實習實踐的訓練和指導。他們是從基層中學選拔的具備高級職稱的職業型導師,多年從事中學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碩師生”試教階段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能夠提高“碩師生”對教學實踐的感知和體驗。雙導師的建立與實施,既有利于“碩師生”理論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鍛煉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是“碩師生”培養的有效模式。今后,如何進一步明確雙導師的崗位職責,如何進一步調動雙導師在“碩師生”培養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還需要政府和學校建立起配套的獎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篇(4)

背景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淀,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國亦稱之為巖溶地貌,桂、黔、滇等省區分布甚廣。中國960萬km的土地上,喀斯特分布面積超過了124萬km,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的貴州、廣西、云南、四川、等省,其中貴州省喀斯特面積達到了13萬km,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3.8%。貴州省發育喀斯特的基巖之廣、厚度之大、相對面積比之高,又比較集中連片,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罕見的。

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土石之間粘合力差,暴雨之下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再加上人類不合理的農業耕作方式更是加劇了水土流失的速度,從而導致了石漠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積減少,人地矛盾突出;貴州省少數民族多,有苗、布依、土家、仡佬等49個,約占全省總人口的35%,有些少數民族不通漢語,同時受到傳統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影響,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有限,先進的耕作方式和種植技術難以被他們采用,這對當地扶貧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然而,政府的扶貧模式往往具有普遍性,對貴州喀斯特地區貧困問題形成的原因定位不準確導致了扶貧效率低下,效果不明顯,部分地區經過多年的扶貧但仍然沒有實現真正脫貧。

但是,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礦產105種,礦床、礦點3000多處。以礦產資源的開采為依托的礦業經濟一直都是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礦產資源的開發會給這些社區帶來發展機遇,如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經濟條件的改善、增加就業機會等;扶貧開發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單靠政府的資金注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開展多渠道的融資機制,當地的資源性企業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讓其參與社區的扶貧工作,勢必會對當地的扶貧發展帶來巨大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幫扶。本文以貴州J礦社區發展為例,分析了資源性企業參與政府扶貧的優點,以期對喀斯特地區的扶貧開發提供新思路。

1、研究區概況

J礦社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境內,屬貞豐縣沙坪鄉管轄地區,該社區地理位置處于河谷低海拔地帶,海拔在350~760米之間,據資料記載年平均氣溫19.2℃,月平均最高氣溫29.9℃(6~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6.2℃(1~2月)。年蒸發量1350mm,年降水量1357mm,雨量多集中在5~8月份,冬春季節嚴重干旱。

社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總共耕地面積為1220.7公頃,主要的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黃豆、小麥等,人均收入為795元,低于同年貴州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90元;該社區所包括的三個行政村屬于貴州省重點貧困一類村、二類村。社區80%的耕地屬于坡耕地,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單位產出低,粗放型的耕作方式對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

2、J礦社區貧困原因分析

圖1J礦社區貧困問題樹

Figure1TheproblemofpovertytreeofJminecommunity

2.1落后的教育

表12007年J礦社區人口文化程度統計

Table1ThepopulationstatisticsofeducationofJminecommunityin2007

比較對象

文化程度

人數(人)

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

該縣同年平均文化水平(%)

小學及以下

1967

62

42.34

初中

429

14

12.35

高中及以上

篇(5)

一、德

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在堅定黨性的同時,能以黨風廉政及師德師風的要求約束自己,養成了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工作中服從學校管理,領導,生活中團結同志,不陽奉陰違、不挑撥顛倒是非。一年來,無如何違法違紀情況發生。

二、能

擔任我校安穩辦主任九年,九年中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在所分管的區域逐漸成長,從生疏模糊到漸熟生巧再到專業靈活獨當一面。同時擔任我校2-6年級安全教育課及重要時段、節點的集中安全教育工作,為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打下了基礎。為了更好的開展我校園安全工作,與轄區派出所、綜治辦、衛生院等重要職能部門達成了長期聯動協同合作的協議,進一步的完善了學校防范體系和提高隱患排查整改的力度,解決了學校在執法、救助不足之處的短板問題。能妥善處理各類涉校、涉生、涉師繁雜問題,本年度處理4件,并做到和諧處理之下有件可查,有檔備查。本年度所分管的安全工作,得到了各級各類安全檢查組及教委安監科的高的評價。

本年度還完成了學校分配的繼續教育工作及國家體測任務和精準扶貧工作。

三、勤

能按時按量完成教委、分管科室、學校所分配下達的所有任務。能按時開展各項安全常態化實施工作。不足之處就是愛睡懶覺。

這里要說明下,安穩辦工作并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安穩辦肩負的責任重,任務多,項目多。內心無形的壓力只有具體實施操作的人才能有體會。

四、績

本年度,我所分管的安全工作,被縣教委評為“教育系統安全先進個人”。得到教委安監科喬志偉科長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我們云硐小學安全工作在2018交換檢查中得到認可,并在發文通報中點名表揚通報。

本年度,個人撰寫的《淺談學校管理層服務意識的轉換》論文獲分別得市級論文一等獎,縣級二等獎,并在科學咨詢作為卷首語發表。個人撰寫的《喧囂的偽裝-毒》、《白色的火》禁毒論文分別獲得市級二等獎及縣級二、三等獎。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是我國政府從2003年開始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實施的一項資助政策,中央財政負責提供免費教科書,地方財政負責免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對盡快實現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解決貧困家庭中小學生上不起學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農村反貧困的一項重要舉措。四川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省,有14個世居少數民族,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其中有少數民族人口429萬,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總面積的62.9%。由于歷史、文化、自然等多種原因,四川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農村貧困問題突出。截止2009年底,四川省有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個畢業論文格式,占四川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55.6%。四川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約135萬人,占全省農村貧困人口的30%。近年來國家為加快西部民族地區反貧困的步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兩免一補”政策是一項重要的舉措。這項政策實施6年多來對民族地區貧困農戶反貧困起到了哪些作用,具體在哪些方面對貧困農戶產生了影響,影響程度如何及怎樣使政策更加完善,為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二.“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對四川民族地區貧困農戶反貧困的影響評價

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投資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人力資本投資方式,它有利于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增進個人和社會福利,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學術期刊網。”[4] 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有效形式,其實施必將對四川民族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的提高、就業能力的增強、收入的增加等方面產生影響,進而加快他們脫貧的步伐。

(一)貧困農戶家長教育觀念增強

家長的教育觀念大概包括兩方面:一是與家長培養子女的目標和終極目的有關,包括人才觀(家長對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子女成為什么樣的人才的看法)和生育觀(家長培養教育子女的動機);二是與親子關系和教養方式的選擇有關,包括兒童觀(對兒童及其發展的認識)和教子觀(對教育子女內容和方式的看法)。[5] 家長的教育觀念指導和約束著他們的教養態度和行為,并通過教養態度和行為影響著子女的個性發展。同時,家長的教養觀念自身也受到社會文化、家長自身的經歷、家長的文化水平及其所學的文化知識的影響。尤其是社會文化,它直接影響家長在教育上的價值取向,并在其教養態度和行為上表現出來。

圖1 教育觀念轉變對貧困農戶脫貧影響流程圖

“兩免一補”政策在四川民族地區實施后直接影響到貧困家庭家長的教育觀念,貧困家庭家長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學校讀書,民族貧困地區適齡兒童享受到了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失學率降低、升學率提高。隨著入學兒童的增多畢業論文格式,貧困家庭的整體文化程度得到提高,進而提高了勞動力素質,這樣有利于提高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從而幫助貧困農戶加快反貧困的步伐。(見圖1)

(二)小學、初中學生入學人數顯著增加

2005年四川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共同制定了本年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的“兩免一補”工作實施總體方案,“兩免一補”總投入4.1億元。在“兩免一補”政策的驅動下,四川省民族貧困地區的小學入學人數由2004年的122395人上升到2005年的153826人,初中入學人數由56990人上升到78115人。(見圖2)

圖2 2004年―2008年四川民族地區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入學人數

資料來源:《四川省統計年鑒》,2005年―2009年

對比分析四川民族地區小學、初中、高中入學人數可知,小學入學人數、初中入學人數顯著增多,但是高中入學人數增加并不明顯,因為高中階段不是義務教育,因此“兩免一補”政策不覆蓋高中階段的教育,家庭困難的子女在完成小學、初中教育后迫于經濟壓力一般難以繼續升學。

(三)貧困農戶教育支出成本降低,可支配收入增加

四川民族地區在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以后,小學生每生減負約200元、初中生340左右元。按我國2004年公布的絕對貧困線農村人均年收入882元計算,分別相當于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人均收入的22.6%和38.5%;如果加上寄宿生生活補助費,這個比例還要提高,這對貧困家庭帶來了直接經濟影響。具體而言,“兩免一補”資金按標準落實到貧困家庭,即直接承擔了貧困家庭的教育支出,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又減少了貧困家庭的總支出畢業論文格式,使其可支配收入增加,這樣就使得貧困家庭的低收入狀況得以改善,有機會將這些多出的資金投入到其它經濟活動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見表1和表2)

表1 2004年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生上繳學費標準 單位:元/人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初一 初二 初三

書本費 85 80 92 96 95 96 180 120 80

篇(7)

背景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淀,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國亦稱之為巖溶地貌,桂、黔、滇等省區分布甚廣。中國960萬km的土地上,喀斯特分布面積超過了124萬km,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的貴州、廣西、云南、四川、等省,其中貴州省喀斯特面積達到了13萬km,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3.8%。貴州省發育喀斯特的基巖之廣、厚度之大、相對面積比之高,又比較集中連片,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罕見的。

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土石之間粘合力差,暴雨之下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再加上人類不合理的農業耕作方式更是加劇了水土流失的速度,從而導致了石漠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積減少,人地矛盾突出;貴州省少數民族多,有苗、布依、土家、仡佬等49個,約占全省總人口的35%,有些少數民族不通漢語,同時受到傳統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影響,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有限,先進的耕作方式和種植技術難以被他們采用,這對當地扶貧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然而,政府的扶貧模式往往具有普遍性,對貴州喀斯特地區貧困問題形成的原因定位不準確導致了扶貧效率低下,效果不明顯,部分地區經過多年的扶貧但仍然沒有實現真正脫貧。

但是,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礦產105種,礦床、礦點3000多處。以礦產資源的開采為依托的礦業經濟一直都是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礦產資源的開發會給這些社區帶來發展機遇,如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經濟條件的改善、增加就業機會等;扶貧開發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單靠政府的資金注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開展多渠道的融資機制,當地的資源性企業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讓其參與社區的扶貧工作,勢必會對當地的扶貧發展帶來巨大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幫扶。本文以貴州J礦社區發展為例,分析了資源性企業參與政府扶貧的優點,以期對喀斯特地區的扶貧開發提供新思路。

1、研究區概況

J礦社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境內,屬貞豐縣沙坪鄉管轄地區,該社區地理位置處于河谷低海拔地帶,海拔在350~760米之間,據資料記載年平均氣溫19.2℃,月平均最高氣溫29.9℃(6~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6.2℃(1~2月)。年蒸發量1350mm,年降水量1357mm,雨量多集中在5~8月份,冬春季節嚴重干旱。

社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總共耕地面積為1220.7公頃,主要的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黃豆、小麥等,人均收入為795元,低于同年貴州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90元;該社區所包括的三個行政村屬于貴州省重點貧困一類村、二類村。社區80%的耕地屬于坡耕地,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單位產出低,粗放型的耕作方式對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

2、J礦社區貧困原因分析

圖1J礦社區貧困問題樹

Figure1TheproblemofpovertytreeofJminecommunity

2.1落后的教育

表12007年J礦社區人口文化程度統計

Table1ThepopulationstatisticsofeducationofJminecommunityin2007

比較對象

文化程度

人數(人)

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

該縣同年平均文化水平(%)

小學及以下

1967

62

42.34

初中

429

14

12.35

高中及以上

25

0.8

1.89

2.5亟待開發的生計

生計指人們為了謀生所需要的能力、資產(包括物質和社會的資源)以及所從事的活動。J礦社區居民過去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單一的農業生產,采礦征地后,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發展農業的空間縮小,特別是失地農民的生活更加困難;在農業生產上失去了生產資料,而一時又難以找到其他增加收入的途徑,J礦只能解決少部分農民的就業,當地其他行業的就業機會少,導致農民的生存壓力增大;因此,他們的生計亟待開發。

3、J礦參與政府扶貧的緣由和目標

3.1合作的緣由

3.1.1政府的要求。政府在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進行扶貧開發,但是光靠政府的資金注入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政府期望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加快扶貧進程,促進貧困地區早點脫貧。

3.1.2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尤其是資源性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本優勢,大力支持當地社區的教育、衛生健康、文化與藝術、環境保護等項目的發展,幫助社區改善公共環境,協調好與周邊社區的和諧關系,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要積極的協助政府扶貧工作。

3.1.3社區的需求。J礦社區居民以前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開礦以后,社區居民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特別是失地的農民生活更加困難,他們迫切需要抓住機遇,利用企業征地補償和扶持的大好機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社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J礦參與政府扶貧促進當地社區發展有五大領域方面的目標

3.2.1教育。改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包括新修教學樓、購買圖書、硬化操場,向民辦教師提供生活補貼提高他們教學的積極性,確保社區兒童獲得基本的教育機會,使得社區村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3.2.2生計。J礦社區村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采礦后他們的耕地面積減少了,依靠農業生產已經難以維持生計,那么J礦有義務參與政府的扶貧工作幫助社區村民提高他們的收入,培養他們的創收技能。

3.2.3健康和衛生。改善社區的醫療衛生硬件條件,包括修建衛生室、配備衛生服務人員、購買醫療器材等,J礦社區發展部與縣扶貧辦、衛生局合作,邀請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疾控中心、婦幼保健站、J礦ISOS的工作人員對社區村民進行孕婦產保健、兒童免疫、傳染疾病預防等知識的培訓,提高社區村民的衛生意識。

3.2.4水環境道路。確保社區居民有干凈的飲用水,拓寬并且硬化社區的入戶道路,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增強同外界的物質交換和聯系,獲得發展的機遇。

3.2.5能力建設。為了提高社區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由企業出資,政府組織協調社區的部分村民到外地學習板栗種植與管理技術;同時,對在J礦打工的社區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培訓后考核合格者被聘用為正式工人,這些措施不同程度上激發了村民發展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的自信心。

4、J礦與政府合作以發展項目為載體的社區綜合發展模式

圖3J礦、縣、鄉、村、組參與式扶貧項目組織模式

Figure3PovertyalleviationprojectorganizationmodeofparticipatoryofJmine,county,groupandcommunity

4.1各方投入

4.1.1政府投入。貞豐縣人民政府以縣扶貧辦為牽頭單位,協調參與扶貧項目的各級部門之間的關系,在省扶貧辦和貴州師范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與社區的村民小組采用參與式的方法,共同計劃、實施、檢測和評估項目。在J礦社區扶貧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制定了有利于推動項目實施的政策,激發了社區村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為企業的參與和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政策保證。

4.1.2企業投入。J礦內部成立了社區發展部,聘請了具有社區發展經驗及其相關知識的工作人員擔任領導,負責社區發展項目的規劃以及各級部門之間關系的協調;同時,J礦員工還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對社區的教育、衛生等進行幫扶;J礦是當地社區扶貧發展主要的經濟支柱,為社區發展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見表2)。

表2截至2009年底J礦向社區資金投入情況統計

Table2TheJmineprovidemoneytocommunityofstatisticsattheendof2009

社區發展項目

投資金額(萬元)

社區發展項目

投資金額(萬元)

磺廠搬遷、孔方新村建設、公廁建設等

37.8

2008年發展與貧困培訓及先進社區訪問項目

5.595

供水工程

18.8

爛泥溝至洛凡河便道修建項目

1.72

道路建設

1920

金山村道路維修改造

10

村民基本勞動技能培訓、興義學校建設

1430

2009年教育促進項目

11.7872

校舍建設工程(金山小學圍墻、操場平整、新建廷上小學)

24

2009年社區衛生健康項目

5.3

道路綠化工程

127.8

爛泥溝入戶道路硬化項目

12

助學活動(失學兒童贊助、書包、文具)

1.7

河北遵化板栗參觀培訓

1.8

其它各類捐贈

30.2

金山村變壓器改造項目

5

土地復墾項目

360

井下操作工職業技能培訓項目

2.36325

爛泥溝和廷上教育促進項目

9.6

爛泥溝村馬鈴薯種植項目

3

通過以上方法,掌握了J礦社區村民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的需求(特別是社區婦女群體的需求)、目前希望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宣傳了參與式管理理念和方法。

4.3項目的確立

J礦社區發展項目的確立運用了“參與式農村評估(PRA)”方法;“參與式農村評估法”認為,調研的過程不只是專家搜集數據的過程,也是外來者向當地人學習的過程,更是促進農民參與和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農民完全參與了,外來的專家才能了解到真實、全面的情況;了解真實情況的目的是為了當地的發展,而發展是當地人自己的事情,歸根到底,該方法的過程是把發展的決定權還給當地人的過程。通過訪談、重點農戶走訪、實地觀察、村民畫圖等形象的方式獲取一手資料,廣泛征求社區村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最后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匯總確定扶貧項目,力求做到家喻戶曉、貧困優先、群眾自愿、相對均等、全局平衡的項目分配原則。例如,在J礦社區入戶道路硬化項目的確立過程中,社區發展部的工作人員召集村民代表,讓他們拿出玉米粒來擺,他們覺得那些問題必須首先解決,玉米粒就放的多一點,那些問題可以稍后解決,玉米粒放的少一點,后來經過統計發現村民急需解決的是道路問題。

4.4項目的實施和管理

J礦社區扶貧項目確定后,在貴州師范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的推動下,J礦社區發展部與社區村民代表進行交流,把社區項目實施工作任務細化、量化、明確任務到具體的農戶,并且對已經確立的發展合作項目做了SWOT分析(見表3),確保項目圓滿完成,并且達到預期的效果。

表3J礦社區發展合作項目SWOT分析

Table3DevelopmentcooperationofprojectsanalysisofSWOTofJminecommunity

項目內容

優勢

劣勢

機會

風險

教育綜合項目

村民有積極性;投工投勞熱情高漲

缺乏足夠的建設資金;村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重視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資

借助公司的扶貧資金;政府部門的支持

————

生計領域

村民積極參與;認真接受培訓

村民受傳統耕作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對于板栗、馬鈴薯等種植的新技術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

借助公司的扶貧資金;政府部門積極支持

板栗、馬鈴薯等作物對水資源的依賴性比較強,如果發生旱災村民將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衛生健康領域

村民積極參與;認真學習培訓人員所講的衛生方面知識

村民養成不好的衛生習慣,一時難以改掉

借助公司的扶貧資金修建了衛生室;縣衛生局的支持

————

水環境道路項目

村民積極參與;投工投勞

資金缺乏;社區交通不方便,沙子、水泥等建設材料難以運入

借助公司的扶貧資金拓寬和硬化入戶道路;政府部門的支持

————

能力建設

村民參與意識強;有積極性

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低,對培訓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

通過培訓能夠掌握新的技術,比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等

蔬菜種植、養殖等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投入,如果經營不善,或者市場價格波動都有可能導致虧本

5、貴州J礦社區發展的啟示

J礦社區發展是喀斯特地區資源性企業參與政府扶貧的首例,還處于探索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該經驗可為喀斯特地區資源性企業參與政府扶貧發展提供新思路。

5.1J礦內部成立了社區發展部參與當地政府的扶貧工作,解決了政府扶貧部門人力資源不足、項目管理難以深入等問題;在各種扶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以社區受益村民為中心,運用的方法靈活多樣,提高了扶貧的效率和社區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扶貧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5.2在發展項目的實施管理過程中,將管理和監督分開,通過提高貧困村民在扶貧項目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自我發展的自信心,培養社區干部的組織能力;J礦社區發展部負責項目的實施,政府部門和社區村民負責監督,做到扶貧資金專款專用,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5.3以政府為主導的扶貧模式通常情況下很難到達貧困群體中最貧困的人口,為窮人設計的項目也往往發生目標群體偏離,“扶富不扶貧”,據統計,目前扶貧資金只有35.3%覆蓋到貧困戶,扶貧資金不能夠落實到貧困戶,扶貧效果也不理想。J礦社區的扶貧發展采取了參與式的方法和理念,充分尊重社區村民的意愿,賦予他們參與項目決策的權力和參與項目管理的機會,通過給社區村民發言權、決策權,培養了他們自信,自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社區發展的綜合能力。在政府部門引導和政策的支持下,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社區村民利用自己的傳統知識、技能和經驗為社區的發展做出最終的決策。

5.4以往政府決斷型的項目選擇機制在項目的管理上難以有效地動員和組織貧困民眾參與。J礦社區根據項目的實施情況,不定期召開社區村民大會和代表座談會,參考他們的意見改變項目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機制。同時,讓社區村民參與到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之中,了解項目資金的開資、物資的投入和使用情況,增強了項目實施的透明度,從而有利于拉近政府部門和社區村民的關系,推動社區扶貧項目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伍光和,田連恕等.自然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06~207.

2 高貴龍,熊康寧等.喀斯特的呼喚與希望[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4:1~2.

3 劉家彥.中國貴州生態環境[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12:12~13.

4 李偉.國人生計問題:源于中國人社會經濟發展史的另類思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3:45~47.

5 任曉冬,楊秀美.NGO參與政府扶貧的項目管理分析—以貴州雷山縣烏東村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增刊),2009,12:47~52.

6 郭瑞香,蔣愛群,何曉軍.參與式理論和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在澳援項目中的應用[J].河北水利,2004,9:10~11.

7 楊從明,任曉冬.參與式發展—貴州的探索與實踐[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9:205~206.

篇(8)

二、主要工作及目標

1、加強安全紀律教育,實現校內外學校組織教育活動無安全事故發生的目標。

2、搞好養成教育示范生評比工作,著重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以紀律衛生教育為突破口,抓好常規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3、做好“放飛愛與夢”扶貧助學獎勵基金啟動工作。把“大手牽小手、共創新風尚”活動落到實處。

4、堅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少先隊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文明禮貌和隊風隊伍教育,做好“六、一”兒童節表彰工作。

5、加強師德建設,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事件發生。

6、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9)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2-0019-04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作為縣級教研室應該一頭挑起“教”,一頭挑起“研”,兩頭關系均衡了,才能擔負起一縣的教研重任,讓課程改革因我們而深入,讓教學質量因我們而提高,讓平山教育因我們而改觀,不斷向前。

一、走下去――由點到面,搞好基地教研

教研,實際就是“研教”,就是研究教學,改善教學。教研的內容必須從教學中來,只坐在辦公室搞教研必然空洞和浮淺。搞好教研,教研員必須走下去,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教師隊伍。

“走下去”的關鍵,是怎么走,走向哪里。

(一)研校情

教學講究關注學情,教研則應關注“校情”。平山縣作為一個貧困山區縣,教學點多,分布廣而散,路程較遠,交通極為不便,邊遠山區的教師要參加一次全縣教研會十分困難;加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實施,農村學校生源逐年遞減,再加上我縣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速,導致了一些農村學校學生流失,與此同時,學生數量不足也帶來教師人數的減少,部分學校尤其是小學科,一所學校一個年級往往只有一名教師,許多學科單人獨崗,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相對困難,很難有效進行集體備課和校本教研。

(二)劃基地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根據全縣學校的地域分布,劃分出了城關、南甸、崗南、回舍、古月、小覺六個中、小學教研基地;每個教研基地都以本基地的縣直屬中學或中心小學作為基地校,向周圍學校輻射,形成協同備課、合作教學的教研基地;每個教研基地都分包給教研員,并由縣直屬中學或小學中心學校主抓教學的副校長擔任基地負責人,負責基地教研課題的選定、參研學校的聯絡、專業指導的選定等工作。基地教研輪流在基地各個學校開展,并規定每個學校每學期必須承擔一次基地活動,基地各學校的同學科教師必須參與。這樣,就有效地促進了學校之間、校長之間、教師之間的層層交流和互動,各個教學點上的教師也有機會參與集體備課和校際教研活動了;而且每次基地教研活動都要求教研員深入學校,參與教研,一年來,教研員幾乎走遍了全縣各個學校。

通過“走下去”和由點到面的基地教研,各個學校信息多了,活動多了,大家有共同的關注點了。大家在合作中尋找差異,在差異中發展特色,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啟發,激活了學校的教研工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形成了平山基地教研新生態。

二、領進去――由同到異,搞好校本教研

“走下去”的目的是“領進來”,即發揮教研室和教研員的引領作用,對各個學校的教研活動和教學改革進行專業指導。

(一)同課異構

同課異構,即同一進度,同一課題,由教研室和基地學校根據基地的具體教學進度選定課題,由兩所學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教學構思,展示不同的教學過程。大家在比較中互相學習,揚長避短,共同提高。有了比較,就有了壓力,為了上好課,壓力就變成了動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激發了上進心,調動了積極性,促使教師逐步從“要我教研”轉軌到了“我要教研”,突破了一些學校小學科教師單兵作戰的教研困境,為他們提供了合作互助和交流展示的平臺,他們參與集體備課和投身教研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一課多上

一課多上,即同一個教師在不同班級上同一節課。大家先聽該教師一節課,然后進行集體研討,指出不足,幫助做課教師找到可提高、完善的空間,做課教師通過修改后,再上課;或集體備課之后按新設計上課,二次復聽;之后,再由同一學校的不同教師根據聽課結果,對集體備課方案進行再次修改,三次上課。這樣,從一課兩上到一課三上到一課多上,讓教學設計在集體備課的探討中逐步完善,也讓大家切實感受到了集體教研的力量。

(三)主題式教研

主題式教研,即把教研選題自放給各個學校,各學期開學伊始,由各學校根據上學年教研中發現的問題,總結歸納,找出一個適合本學期本年度的教研主題,上報教研室;教研室根據各學校的主題,在聽課、評課中有側重地進行指導;最后和大家一起把這些主題提煉成課題。

這樣,由同到異,促使教師們在備課、上課、評課、改課中逐漸成長。

三、鉆進去――由淺入深,搞好課題教研

教研員“走下去”,“領進去”,促使、激勵教師們扎實地“鉆進去”,讓教研上一個臺階,學校和教師就必須有自己的課題。課題研究,能夠促使教研活動由淺入深,變被動為主動。

(一)問題變課題

我們在教研活動中,鼓勵教師變問題為課題:從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從日常的教學中選題,從成功的教學經驗中選題,從教師自身課堂實踐的矛盾沖突中選題;選擇有價值、有針對性、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問題作為課題來進行研究,并讓教師體悟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研究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工作即研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方案”和“報告”的撰寫,又不能忽視實施過程的歷練;既要重視開題時的“轟動場面”,更要重視實施進程的厚積薄發;既要重視課題的結題驗收,也要關注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

(二)人人有課題

2011年,在教研室的號召和推動下,全縣上報課題50多個,其中,被省教科所批準立項20多個,被省教育學會批準立項30多個,居全市前列。為了利用課題搞好教研,教研室全體教研員做到了人人有課題,教研室還多次請來省、市課題專家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三)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勤于鉆研,我們教研室語文組對課題《頭腦風暴作文教學法在農村寄宿制中學的運用》的研究,引起了河北師大國培中心的關注和重視。這一課題由教研室語文組牽頭,參與實驗的有崗南、回舍、外國語、里莊、小覺等多所學校,2013年4月25日,教研員郭素青和課題骨干教師任增霞,被國培教育中心邀請,為農村骨干教師上了課題研討課,得到了廣大參培教師的好評。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陸續發表在《語言文字報》和《教育實踐與研究》等報刊雜志,給教師們提供了以課題促教研的很好范例。

四、拉起來――由上到下,搞好網絡教研

(一)建立平山教研網

為了更好地促進全縣教研工作的展開,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們建立了平山教研網,給全縣教師提供了一個合作教研的平臺。各教研員都是本學科的網絡管理員,每次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課件和教學反思,都在第一時間上傳教研網,以便于同學科同進度的教師們參考之用。隨著縣域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平山教研網對全縣教研工作的不斷普及和深入發展顯示了越來越強大的功能。

(二)教研博客互動、交流

除了建立教研網,教研員還利用教育博客和同學科教師展開互動。有些平時不方便說的話,通過博客或留評發紙條等形式,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一些平時的教學問題就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決。因為跟教師們交流語文到底是什么,我們寫出了《語文就是一種愛》發表在了《語文學習》上;為了回答山區教師發來的紙條“巴東三峽,瞿塘峽最短,西陵峽最長,巫峽長度居中,可酈道元在《三峽》里卻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是為什么?”我們寫出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發表在了《中學語文參考上》;為了跟教師們探討語文課到底應該怎么上,我們寫出了《語文課要上出書卷味》;為參與《中國教師報》關于“買師資和買生源”的網絡討論,我們寫出了《愈演愈烈“兩買風”》,發表在了《中國教師報》上……這類簡評留言條等形式,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一些平時的教學難題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決。

(三)探索教研新路徑

在全縣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中,是網絡教研由上到下、由此及彼地促成了教研員和教師們的手拉手,心交心;是網絡促成了我們的思想積累和教研論文及成果的形成;是網絡把“要我教研”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我要教研”。網絡教研給全縣的教學探討注入了新活力,讓教師們感到了教研的快樂和幸福,看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契機;為全縣教師的個人成長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五、站起來――由內到外,搞好培訓教研

要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僅憑聽課評課、教學探討還遠遠不夠。集中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崗前培訓

為了以培訓促教研,我們首先搞好新教師和特崗教師的崗前培訓。每年的特崗培訓中,縣教育局局長、主抓教學副局長、教研室主任等都親自備課,制作課件,給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講授教研之道,培養新教師的教研意識。

(二)假期培訓

每年的寒暑假,我們每位教研員都有自己的培訓任務。他們匯總平時聽課積累的各種問題,利用集體培訓的時間展開全縣集體大討論。因為這些問題都來自平時“走下去”所了解的教學實際,教師們研討起來非常有興趣。這就避免了空洞的理論培訓,讓培訓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

(三)山區扶貧培訓

平山是國家級貧困縣,是石家莊市教育局“山區教育扶貧工程”的對象之一。我們很重視通過扶貧過程的同課異構,與市屬學校的教師同上一節課,很快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極大調動了教師們的教研興趣,大家學優點,評缺點,嘆不足,找差距,夯實基礎,提高課堂效率成了共同的渴望和追求;通過一課兩上,大家積極研討,一同改進,共同成長,讓教研促進教師成長成為一項看得見、摸得著、能見效的活動。

(四)邀請專家培訓

我們邀請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利用假期為我們進行專業培訓。我們還邀請了特級教師余映朝為全縣語文教師現場做課,并作備課指導。他們把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課堂,最先進的理念帶給了教師,讓大家耳目為之一新,眼界因之開闊,讓專業成長成為教師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

(五)走出去培訓

除了請進來,我們還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教師和校長走出去,去看看外邊的世界。我們帶領校長和教師到山東杜郎口、江蘇武進進行考察學習。通過學習,一些學校還和當地學校結成了對子,進行一對一幫扶。有些教師還到當地學校跟進學習,或邀請當地教師到我們這里給本地學生上課,讓大家觀摩、體驗其教學方法。

幫和扶都是為了促進教師們“站”起來自己走。通過由內到外的培訓和學習,教師們的內心有了變化,教學形式起了變化,教研氣氛有了變化,課堂效率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

六、編出來――由分到總,搞好論文教研

教研,教研,要到“教“中去,還要回到“研”中來,最后還要用“研”來為“教”服務。“研”要成為果,最常態的形式就是撰寫教研論文。教研室根據日常活動,進行了以論文促教研的最后編輯和匯編工作。編輯工作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一)校本課程開發

平山縣地域廣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很豐富。各個基地根據自己的地域特點和歷史文化特色編寫了自己的校本課程:溫塘的溫泉,北冶的天桂山、水,三汲的古中山國,西柏坡的紅色傳統,合河口的駝梁等,都為當地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編寫,促進了各基地對地域文化的研究,成為了我們教研的鮮明特色。

(二)課題研究集錦

今年3月,已結題的課題有三十多個;還有二十多個課題即將結題。為了更好地發揮以課題促教研的作用,教研室將已批準結題的課題結題報告的精華部分和一些優秀教研論文,摘錄匯編,集印成冊,下發給各學校,以指導教學和以后的課題研究。

(三)基地教研薈萃

一學期結束時,教研室都要對基地教研的同課異構教學設計、課件,一課多上的教案的屢次修改稿,以及主題教研的優秀教研方案進行匯總,并評選出優秀教案和教研成果,匯集成《基地教研薈萃》,下發各學校交流,并據此評選出優秀教研基地,在全縣教學工作大會上予以表彰。

(四)西柏坡教研論文匯編

篇(10)

[作者簡介]文軍,廣西大學生態與旅游科學研究所所長,環境景觀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李星群,廣西大學商學院講師,碩士;陸明,廣西大學商學院2005級旅游管理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5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5―0066―03

一、調研背景

近20年來,我國的鄉村旅游得到快速發展,迅速成為旅游業中的一個新亮點。目前國內對鄉村旅游的研究已比較成熟,根據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檢索結果,近5年以“鄉村旅游”為專題研究的學術論文就已超過400篇。這些研究已廣泛涉及鄉村旅游的概念界定、產品開發、景點區規劃、市場營銷、發展模式、經濟文化沖擊、資源基礎與保護等主題。相比之下,對于已開發鄉村旅游村落中的經濟弱勢群體卻鮮有關注,相關研究顯得嚴重不足,相關論述零星分散,缺乏對已開發鄉村旅游村落中經濟弱勢群體的研究。雖然近幾年來廣西的鄉村旅游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在廣西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對廣西鄉村旅游的研究還比較少,且不系統,從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只有10余篇論文對廣西鄉村旅游進行了探討。研究層面主要基于宏觀和個案研究,研究內容基本是如何開發鄉村旅游,缺乏對廣西已開發鄉村旅游的村落中的經濟弱勢群體的關注。

二、研究目的與方法

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存在,對旅游鄉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十分不利。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極大地影響廣大村民開發鄉村旅游的積極性,不利于廣西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對廣西鄉村旅游開發尚缺乏比較系統的研究,尤其還缺乏對廣西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方面的研究,“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課題組于2006年5月~2006年12月分批對廣西已開發鄉村旅游的村屯進行了調研,旨在系統研究廣西鄉村旅游開發現狀、存在問題以及鄉村旅游開發對廣西農民脫貧致富的作用,以期揭示鄉村小型民營旅游經濟發展機制等問題。調查范圍涉及整個廣西區域,主要調研的縣市包括龍勝、陽朔、恭城、臨桂、靈川、資源、靈川、桂林市近郊、樂業、田東、田陽、南寧市近郊、武鳴、靖西、東興、北海市近郊等縣市,調查村屯或鄉村旅游景點共32個,調查對象為鄉村旅游經濟實體及對照樣本(未進行鄉村旅游經營的村民)。為保證本次調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本次調查通過實地調查、問卷法與深度訪談獲得第一手調查資料。問卷采用面對面的調查方法,調查完即回收問卷,未能完成調查的樣本不列入統計分析中,共完成調查樣本250份,其中有效樣本213份,對照樣本264份,其中有效樣本232份。深度訪談在征得被采訪人同意的前提下進行錄音后整理,每次時間為2~3小時,共完成12份樣本調查。本論文的內容取自調研中與廣西已開發鄉村旅游村落中弱勢群體的收入現狀調查模塊和一些實地調查內容的總結。雖然鄉村旅游經濟實體樣本與其對照樣本數不一致,考慮到樣本比較多,分析的準確率會高一些,加上本論文的分析是用百分比來表示,因此,對照樣本多出部分在分析中沒有剔除。

三、經濟弱勢群體的特征分析

弱勢群體是社會弱勢群體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指城鄉中那些被排除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之外,不能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缺乏必要而穩定的經濟來源,處于貧困狀態或接近貧困狀態的人群。農村經濟弱勢群體是經濟弱勢群體中的一部分,是指農村中的貧困人口及低收入者的集群,它包含了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相對貧困人口兩部分。農村經濟弱勢群體也指現階段我國城鄉中那些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乃至被排除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之外的不能平等享受或不能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以至于缺乏必要的、穩定的經濟來源而已經處于貧困狀態、接近貧困狀態和趨向貧困狀態的具有農民身份的人群。唐玉鳳等(2006)認為農村弱勢群體也指目前在我國農村社會結構中參與社會生產和分配的能力較弱、經濟收入較少的社會階層。

在項目研究中,我們將廣西已開發鄉村旅游村落中的經濟弱勢群體界定為鄉村民營旅游經濟實體及其對照樣本中經濟收入處于“下等”和“中下”的村民群體。與其他社會弱勢群體相比,旅游鄉村中經濟弱勢群體具有明顯的特征,除具有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社會地位低、承受能力差等一般特征之外,其特殊性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經濟收入是指相對收入而不是絕對收入,即強調其經濟狀況是與本村其他居民進行比較,可能純粹就經濟狀況而言,在全國范圍內,這些弱勢群體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村經濟弱勢群體;其二,這些弱勢群體一般擁有改善自身條件的機會,但由于經濟基礎差、文化水平低、年齡過大等諸多因素導致貧困或相對貧困;其三,鄉村旅游開發村落經濟弱勢群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旅游鄉村其經濟弱勢群體的狀況是有區別的。

四、經濟弱勢群體的現狀與產生的原因分析

在廣西鄉村民營旅游經濟實體調查樣本中,收入處于“下等”和“中下”的有37例,占總數的17.4%。在未創辦民營旅游經濟實體村落中村民收入處于“下等”和“中下”的有110例,占調查樣本總數的48%。以全部樣本來分析,廣西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比例為33%。在廣西開發鄉村旅游的村落中,已創辦鄉村旅游經濟實體的37例樣本中,我們發現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僅有4例具有高中或中專學歷,其他均為文盲或小學學歷,占總數的89.2%。對于未創辦鄉村民營旅游經濟實體的對照樣本,具有高中或中專學歷僅有3例,其余均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占總數的97.3%。綜合課題的前期研究,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與其最高學歷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即文化的貧乏是導致其家庭收入少的主要因素之一。從未創辦鄉村民營旅游經濟實體的調查數據我們得出,232個有效樣本中,缺乏經濟基礎的占有185個樣本,占總人數的比例為80%。數據證明了經濟因素是廣西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不能生產自救或脫貧致富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導致鄉村居民創業難的主要有年紀大、身體差或有殘疾、有病、要帶小孩、擔心風險、性格不適合、沒興趣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占

樣本總數的20%。經濟弱勢群體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存在的普遍現象,綜合調查結論,廣西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經濟因素,主要有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者,如缺乏創業基金等的村民;文化因素,主要指擁有信息、知識資源量少的人,如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創業的能力等無法創業的弱勢群體;生理因素,主要有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與病人等。

五、經濟弱勢群體的幫扶對策

(一)建立健全經濟弱勢群體的幫扶機制

建立合理和高效的運行機制是實施旅游開發鄉村中經濟弱勢群體幫扶戰略的重要保證。應根據“幫扶戰略”的要求構建一套制度化、常規化、人性化的運行機制,為解決旅游開發鄉村中經濟弱勢群體問題提供各種保障,并注意措施和運行機制的靈活性。幫助旅游鄉村中經濟弱勢群體提高素質、轉變觀念、開闊思路,增強主動參與和自我發展的意識,以教育培訓為主,增強已開發鄉村旅游村落中經濟弱勢群體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改進扶持方法。完善二次分配機制

改變當前對旅游鄉村弱勢經濟群體的救助方式,變生活救助為旅游扶貧開發救助,在旅游扶貧開發中,方式由現金和實物援助為主轉變為培育自我發展能力的援助為主,擴大在技術、項目、培訓和銷售等方面的有效援助。將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援助納入發展鄉村旅游開發的大環境中加以考慮,旅游開發項目和人工需求應該重點照顧村落中的經濟弱勢群體。積極穩妥地推進旅游開發鄉村的分配制度改革,既要使資源在市場調節作用下實現優化配置,又要兼顧社會公平,特別關注村落中的經濟弱勢群體。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利用稅收杠桿加大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調解力度,建立健全鄉村旅游開發村落村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護和救助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

(三)重視鄉村教育培訓,健全科教扶貧長效機制

在鄉村旅游開發村落,科教扶貧是對經濟弱勢群體最根本、最徹底的扶貧,是扶貧的長效機制。實施對經濟弱勢群體救助單靠一時的送錢送物勢必陷入“扶則解貧,不扶返貧”的怪圈,難以從根本上讓弱勢群體走出困境,應該著眼于建立救助弱勢群體長效機制。研究表明,旅游鄉村中經濟弱勢群體的文化素質低是造成其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村民的收入與他們所具備的文化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要做到鄉村旅游開發與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同步進行,對于經濟弱勢群體要改變傳統的生活救助為科技救助。加大教育援助將有效促進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增強其在鄉村旅游開發中的獲利能力。加強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就業培訓,建立“校一村”科技幫扶體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為弱勢群體提供多種職業、多種技能的培訓服務,以改變其文化低、勞動技能單一的狀況,使其盡快就業。此外,解決好旅游鄉村經濟弱勢群體的子女受教育問題,不使家長的貧困和弱勢延續到下一代也非常重要。

(四)建立鄉村旅游股份公司。探索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

當前廣西各地鄉村旅游經濟多是各自為政,鄉村旅游開發村落的旅游開發多以市場化形式進行調節。為加強對鄉村旅游開發村落中經濟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在鄉村旅游開發村落中成立旅游公司,建立村級董事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以分散的農戶為基礎,組合成團體,在協作中提高競爭力,從而在市場上求生存、圖發展,以統一的面孔對外。董事會要以旅游鄉村的公共旅游資源為基礎,村民均是公司的股東,每戶村民都有基本股份,村民通過多種投資獲得更多的股份。公司可以由村民自己經營,也可委托經營或聘請管理公司進行經營管理,也可將經營權作股份轉讓經營權,村民從分紅中獲得利益,從參與管理或被聘為工作人員之中獲得就業機會。

(五)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上一篇: 質檢工作總結 下一篇: 平面鏡成像教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 午夜日网站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