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5: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一政治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引言
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密不可分,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當然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功能
1.1精神激勵功能在漫長的中國革命實踐中,我們黨正是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激勵人民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奪取了一個個偉大勝利。在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這種激勵作用仍然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如春風化雨,啟迪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靈,激勵人們前進;通過關懷體貼,信任理解,使人心靈得到慰籍,情感得以交融,精神得以振奮;通過設置激勵目標,增強人的動力,激發人的奮斗熱情;通過鼓勵參與、鼓勵競爭,增強人們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從而有效促進人們積極向上,不斷進步。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精神激勵功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要通過這種精神激勵讓廣大學生認識到,和諧社會是一個美好的藍圖,是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社會狀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和凝聚力作用。
1.2信仰定位功能信仰的存在,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以最高信念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精神導向,并調動各種精神因素為它服務。它體現著人對價值理想的建構或最高價值的承諾,在根本上影響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活動,凝聚或整合著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所以,理想和信仰不但給人以行動的動力和勇氣,而且它能塑造人的高尚人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我國目前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和沖突愈益激烈和公開化,這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社會主義社會合理性的懷疑,由此導致理想信念上的動搖,心理上的離散和行為上的無所適從。針對此種情況,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對理想目標的認同和信仰問題,以思想政治教育將大學生的思想統一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想目標與方向上來。
1.3疏導防范功能保持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大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的人,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具有積極意義。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針是疏導,即對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不是強制壓服、簡單堵塞,而是疏通開導、說服教育。采用民主的方法、討論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可以達到使后進者感動、感化和感染的效果,使不同意見得到交流和統一。思想政治工作能發揮其預見性、預期性和預防,把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樣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所難以取代的。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1教育體系方面的要求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實現這種理想狀態,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按照和諧社會的這個要求,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加強校園建設和管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的科學體系。一是要建立和諧的工作體系。轉貼于中國重點是要把德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強調德育首位;把學校、家庭和社會高度統一起來,建立起協調的、高效的德育網絡,并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主體之間的合力,實現教育目標的和諧與全面發展。二是建立和諧的服務體系。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當把建立和諧的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總體規劃中,關注學生中的各類弱勢群體,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增添力量。三是建立和諧的育人體系。我們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創新,以建立和諧的教學體系。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創新育人方式,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動力,同時,要大力發展校園文化,使之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全面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
2.2教育內容方面的要求從根本上講,和諧社會是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全面和諧的社會。其中,人與人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也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產物。這就對當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進而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奮斗的方向,從而發奮圖強,努力成才,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之所在。二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境界,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三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和諧社會構建中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2學校因素(1)教風有待強化。“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不僅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領路人,也是幫助學生成才的良師益友,所以教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風。目前高校中,教師的教學任務重、科研壓力大,與學生交流時間甚少,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保持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導致學生毫無學習興趣,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得不到升華。更有極少數教師只教書不育人,責任心不強,對學生的上課情況不聞不問,客觀上也加速了不良學風的蔓延。(2)制度管理不健全。學校的制度建設是高校開展學風建設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沒有建立健全的學風建設制度和長效激勵機制,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僅僅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中”,“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難以形成持久效應。(3)教學內容相對陳舊。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學生發展需要相脫節,沒有及時更新,再加上不合理的專業設置、落后的教學儀器設備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求知積極性。(4)沒有科學的考核制度。高校對大學生成績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試,唯一的評價標準是成績。通過考試,可以檢驗出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習的效果,考試成績就是對學生的肯定,但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樣的考核制度已經不再適合,所以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1.3家庭因素家庭是學生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會阻礙學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值過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能達到預期學習效果的學生,有時會產生厭學的消極情緒,甚至導致一些學生自暴自棄。還有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子女,對其學習不聞不問,導致了學生自由散漫、游手好閑,沒有學習的緊迫感。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對子女教育過于簡單粗暴,對孩子犯的錯誤,從來不問事由,輕則痛罵,重則挨打,這樣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4學生自身因素大學生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深刻,這是造成學風不正的首要原因。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雖然給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教育資源的有限性給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人才質量下降致使大學生貶值、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等出現。一些學生認為讀大學是為了享受生活,他們把進入大學當做一種生活形式來對待,對學習的熱情有所降低,更有甚者完全喪失了學習熱情,也失去學習動力和方向。他們沒有認識到進入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中點,或者說是人生轉折的一個關鍵點,學習是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一個重要手段,也是適應社會、全面發展自我的首要途徑。
2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
2.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是學風建設的主體,學風建設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內在思想。重視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主體意識主要表現在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創新意識等方面,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牽引作用,針對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比如可以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科學客觀地分析自己,即對自己性格、專業、興趣、愛好等愛好進行綜合評估,找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確自身在大學階段的奮斗目標,從而激發其個體的主體意識意識和責任意識。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學風建設就水到渠成了。
2.2推進制度建設,規范學生學習行為人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經歷制度規范的強制,才逐漸進入自覺階段的。所以,通過高校制度建設規范學生的言行,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學風建設重在教育引導,那么制度建設就是學風建設的有力保障。用制度去規范學風建設,一方面要體現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可操作性強,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要用制度進行約束和教育,對于違反學習紀律的學生要給與相應的處理,及時糾正他們的行為。在學風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好制度建設,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要求,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約束機制,并嚴格執行制定的規章制度,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才能保證學風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
利用課題調研的機會,筆者下到外貿企業進行了充分的調查,企業反饋來的信息是:對學歷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另外,外貿公司的崗位也較多,除業務員外,還有跟單員、晶管員、單證員、財務、統計等;就業務范圍來說,也是多管齊下,出口、進口和內貿。例如,筆者調研的其中一家公司——浙江物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2002年進出口額為32,788萬美元,其中出口占5,096萬美元,進口卻占27,692,萬美元,進口額居浙江省外貿行業第一位。累計銷售額41.5億元,顯然內貿也占了相當大的一塊;對于國際貿易人才的標準是以夠用、適度為原則,不招最優秀的,只招最合適的,例如,對于業務員和跟單員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樣的,業務員英語要求較高一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而對于跟單員.要求熟悉工廠管理流程,當然,不管業務員還是跟單員都要求較高的素質,如待人處事的能力、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等。
通過學生和企業兩方面反饋過來的信息,我們可以將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①重理論,輕實踐。比較注意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卻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很好地突出知識的實用性。②重外貿,輕內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一個企業往往是同時面對兩個市場,即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采購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和銷售全球化是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學生普遍認為外貿較內貿更加體面,這種認識是危險的,不利于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其實外貿往往較內貿交貨期要求得更高.品質質量更加嚴格,也更加辛苦。③重出口,輕進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締結、履行為綱進行編寫的,很容易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容易誤導學生.認為出口比進口重要。實際上.中國出口的多是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產品,利潤很薄。通過對我國1978—1998年有關數據資料的實證分析,進口不但能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而且其貢獻度比出口更大,進口的邊際生產力達到1.281,即進口增加1元,會使GDP增加1.281元。①20多年來,我國進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產資料、中間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和先進的技術等,其對經濟增長作用不可低估。④分散性.各自為政。不同專業課程的老師,往往會過于強調自己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這樣不利于學生融合所學的專業知識。
二、整合國際貿易專業理論與實訓課程設置,凸顯高職國際貿易人才比較優勢
“課程整合”的概念是19世紀中期在歐洲工業化大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是為了克服因為社會分工精細所導致的教育因素發展片面化。理論上,“課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對課程設置、各課程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諸要素做系統的考察與操作.即要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來認識、研究教育教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看.課程整合的本質是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的過程。由于課程整合是一個“過程”,所以它的實踐形式就是一種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依托和豐富的存在形式。
(一)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構建
李嵐清同志多次強調“職業教育只有適應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新的職業觀。在常規教學中,大多以大綱規定的目標為尺度衡量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所以“以綱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著教育者的思維。“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思想與其相反,站在職業崗位的角度“以崗為綱”,通過對崗位的共性與個性的研究,制定出與崗位專業技能、專業理論、文化素質完全一致的教學綱目,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深受一線崗位歡迎。
借鑒美國職業培訓的KAS模式,將目標崗位的職業能力分解為K(knowledge,我們將之擴展為知識與素養)、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職業技能)。根據外貿行業一線管理工作崗位的特征,分解如下圖。
1.在教學上對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對知識與素養(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對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對職業技能(S)的要求是熟練掌握。
2.正確處理KAS三者關系。從短期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主要來自職業技能。但從長期發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是畢業生成長的關鍵能力。因此,必須長短兼顧,正確處理KAS三者的關系。
3.國貿專業主干課程體系設置應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綜合職業能力是由基本素質能力、業務能力、協調能力、談判能力、交際能力、口才能力、應變能力及處理法律糾紛能力合成的。合成過程是通過每一門課程內容教學得以完成的,但課程本身具有缺乏彈性的特征,即課程有自身的學科知識體系且存在時滯性,須將課程的“剛性”盡可能柔性化,增強課程的靈活性:課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據職業技能、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來確定。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簡單拼湊過程.而是要從基礎和專業課程中尋求其在結構、內容等方面的異同點,嚴格以職業能力或崗位能力為主線進行整合,遵循各課程間遞進式關系,循序漸進地串聯起來。
(二)借鑒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經驗.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是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的關鍵
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已取得顯著成績。北美地區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其特點是以職業能力作為進行教育的基礎、培訓目標和評價標準,以通過職業分析確定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習的科目,根據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專項能力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學習計劃②。該模式表現出極強的課程調整靈活性。德國著名的“雙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理論知識在學校學習,而實踐性教學在企業完成,是一種典型的校企聯合模式。從“雙元制”模式經驗中可知,實現該模式的關鍵是有一個實力較強的企業與高等職業學院聯合,且最好是著名的或大型企業。原因很簡單:該著名企業也是人才需求方,故學生畢業去向明確,在校期間學習針對性強;通過自己企業所培養的學生勢必是最了解企業的.可以節省企業新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磨合成本,縮短新員工見習期.校企雙方取得雙贏效果。德國“雙元制”模式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是德國西門子技術學院,在該校就讀的學生不僅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充分利用西門子公司先進設備進行實踐的機會,并且在理論教學上.西門子公司與技術學院之間在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方面進行充分協調,使理論知識更貼近實際.這種校企聯合辦學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戰后,德國經濟騰飛并進人世界前三甲,與其采用“雙元制”模式所培養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就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狀況.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有一定難度,主要問題是,政府有關高等職業教育相關法規及政策尚未健全,企業界意愿與校方合作辦學存在較大難度,有條件進行校企聯合辦學的高等職業學院為數不多。相比之下.借鑒CBE模式較為可行.也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同時效仿CBE模式增強課程設置彈性,以此突出高職教育特色。
(三)“四模塊”實踐教學模式
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體系實施來實現,課程體系由模塊構成。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高職專業教學一般包括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在教學中只有環環相扣、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為更好地實現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教育的目標,我們認為國際貿易專業應配置如下四個模塊的實踐教學模式:
1.課程認識實習模塊,鞏固基礎知識
課程實習安排在各門專業課程內和學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專業課程內(也包括專業基礎課)的實踐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例如:在《國際貿易》這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中,當講述西方傳統自由貿易理論時,可結合當前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歐美是董事會.印度是辦公室。中國是世界工廠”,引導學生思考自由貿易理論的局限性。當講述國際貿易政策,特別是進出口商品政策中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時,為了更好地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加入WTO前后的關稅變化,以“汽車”為例進行分析,說明當前國際經濟中“關稅壁壘”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關稅壁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收集有關中國企業“反傾銷”、“綠色壁壘”等情況的相關數據,分析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非關稅壁壘”的現狀(也可以當地企業為例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一些對策。經過這樣的訓練,理論已經完全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教學,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學習廠如何用經濟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校內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
據專業進程表,校內實習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學期,結合專業課的開設而進行。目的是使學生擁有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場所,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研究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可以分為單項實訓項目和綜合性的實訓項目。實訓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外貿地理實訓:在《外貿地理》課程中,通過地圖、模型以及影音資料等掌握國際商品資源分布和地理航線。②外貿單證實訓:在《外貿單證與報關實務》課程中,有很多進出口貿易使用的單據.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收集本地企業常用的單據類型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時,盡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這樣不僅使學生有親切感,而且非常實用,能讓學生得到很大啟發。③綜合技能實訓:《外貿實訓》是集本專業三年的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專業基本技能、職業素養于一體的綜合實訓課程。為此,我們利用外貿綜合業務實訓計算機模擬系統,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為期6周的綜合訓練,其中涵蓋了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報關理論與實務等多門課程,通過全套據的制作,讓學生掌握了從分析市場環境開始,最后完成市場開拓,同外商建立起業務關系的整個流程。具體以進出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以具體的出口商品交易為背景,針對進出口貿易中業務函電的草擬、出口報價與還價核算、交易條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訂立、出口貨物的托運訂艙、報驗通關、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等主要業務為序進行訓練。同時,在實訓中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因特網去實際尋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戶,自己設計產品目錄、宣傳網頁和出口營銷方案。通過這樣集中的訓練,學生對三年的專業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強化了前面學過的知識,又通過這種模擬練兵,培養了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既具備上崗就可以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校外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真實戰場
對于實習基地筆者認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協議式的,主要是外貿企業或工商企業:另一種是非協議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職能部門.如海關、檢驗檢疫局、外管局、港務局、國稅局等。一方面,我們已經建立幾個穩定的協議式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外貿企業架起了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既便于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便于外貿企業從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協議式的實習基地。比如,當《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講到海洋運輸時,可鼓勵學生自己參觀本地的港口,讓學生看到真正的海輪、集裝箱、堆場、海關監管地等實物、實地;至于運費和保價,鼓勵學生直接找船運公司和保險公司去詢價;有關報關和檢疫的問題,鼓勵學生直接找海關和檢驗檢疫局去咨詢等等。
當然,畢業實習和畢業實習論文也可歸人這一模塊。畢業實習的考核主要依據實習單位的實習鑒定意見及老師的不定期抽查結果加以確定。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學期進行.由專業老師負責論文的指導、答辯和成績考核。
4.走出去,請進來,創建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會,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了解本行業的發展方向,鼓勵學生為社會、企業服務,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請進來,根據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采用各種方式請企業領導或職員、管理人員來校作報告或講課.向學生們介紹世界及國內和省市外貿發展的狀況,介紹外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發展的經驗,以及外貿企業中青年員工的成長過程等,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更好地了解社會,懂得競爭之激烈,創業之艱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更是直接聘請外貿企業有經驗的從業人員進行授課。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中,與社會同步發展,對行業了解非常及時。(見下表)
注釋:
①陳冬平.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1.6,P2—6。②鄧澤民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與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圖書資料中心,2003.1。
參考文獻
[1]舒惠芳.高職迥專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04.7,P51—52。
[2]張桂春,劉彥鵬.試析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適需[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舊4.2,P28—31。
[3]中國工廠”再審視[J],21世紀經濟報道,2004.3.11,9—12版。
[4]田心銘.知識.能力.素質教育閉中國高等教育,2000.3,P24—25。[
近年來,我國經濟已經迅速、全面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之中,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樣就急需一大批熟悉進出口業務的外貿專業人才。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這一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外經外貿人才的國際貿易專業,必須進行改革,以培養出既有堅實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又有扎實的外貿實踐經驗功底的實用型人才。
一、培養目標和規格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外貿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即具有必備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又掌握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職業技能,熟悉外經外貿行業管理并且具備一定綜合能力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外貿人才。
2.培養規格。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銳意進取求實創新的精神,能夠適應外經外貿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進行國際商務談判能力,草擬和翻譯國際商務函電的能力,起草和簽訂國際貿易合同的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法律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能力,具有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等。
二、課程設置
依據上述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課程設置要按照“寬基礎、活模塊”模式。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1.隨著培養目標的改變,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隨之而變。應在原來的“老三門”: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的基礎上,增設以下課程:國際融資與結算實務、報關實務、報驗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務、進出口單證操作實務等。通過以上課程的設置,使學生能看懂并分析各類英文進出口合同和信用證;根據合同和信用證能獨立辦理報驗、報關、托運、投保手續等;根據合同、信用證及裝運資料,制作所需結匯單據并送交銀行,其中以報送、繕制單據這兩方面的能力為重點,真正作到“寬基礎、活模塊”。
2.傳統國際貿易方式是一種以紙面貿易單據流轉為基礎的貿易方式。在傳統貿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筆生意需要大約30份紙面單證,全世界每年因貿易活動而產生的紙面文件數額巨大,并且每次重復輸入數據都可能產生錯漏等方面的問題。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迫切要求實現全球運作的信息化、電子化,改革以往以貿易單據流轉為主體的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實現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創新。為了實現這一創新,還應開設計算機類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應用,以及電子商務類課程。
3.為了培養國際上通用的國際貿易實用型人才,還應開設大學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泛讀以及外貿英語函電和外貿英語談判等課程,培養出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懂WTO規則的外貿專業人才。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為了更好地貫徹課程設置原則,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方法,把“活模塊”落到實處,在教學中可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等。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去思考,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研討,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的好方法。案例教學法也是一種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啟發性、研究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通過外貿案例教學,將學生引進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能夠鞏固所學外貿理論知識、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模擬公司教學法。所謂模擬公司教學法,就是在人為創造的仿真商務環境中,由學生自主地組建公司并作為公司成員開展工作。公司的業務,如:商品、單價、經營方式等,可以模擬一家真實的企業來進行。在模擬公司的運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營銷、財務、金融、貿易、儲運、稅務、海關、商檢、保險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這種教學方法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符“合行為導向“”,能力本位”的教學思想。
3.研究性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實際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仿照科學研究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研究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改變學生單存、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民主的學習環境,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們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外貿崗位的需求。
這幾種方法,都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外貿理論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論淺顯易懂,有利于培養既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比較強的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設
構建一套適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在教材建設方面,首先應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選用或編寫具有高職特色,體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要優先選用規范的高職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其次,要不斷更新教材,使教學內容始終瞄準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最新動態和本專業學科的前沿知識。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把書本中沒有涉及的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本學科、本專業上最前沿的經貿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及時傳授給學生。如:隨著信息技術在國際商貿領域的廣泛運用和發展,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逐步實現國際貿易活動的信息化和無紙化,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在選擇外貿英語函電教材時,內容要包括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和電子數據交換幾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從網絡、電視、報紙和期刊雜志等傳媒獲取最新信息和資料,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蹤和瞄準專業學術的前沿問題。我國加入WTO已有好幾年了,可以結合外貿教學的有關內容,舉行WTO知識講座,講解WTO最新游戲規則,使學生獲得最新經貿知識,并能了解國際經貿專業學術的最新動態。配合教學內容改革,有些教材要進行整合、歸類,突出重點,理論上以“必需、夠用”為度,技能上強調“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與此同時,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教學活動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組織教師開發、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和教學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試辦法
考核辦法以能力考核為主導思想,每門主干課程都建立科學合理、便于實施的考核大綱和細則。考試改革要實現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使我們教學工作的重點真正落實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上來,使學生畢業后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理論課程中可采用筆試、口試、面試等,開卷、閉卷均可:在實踐性課程中,以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以結果考核為主,特別應注重實踐性考試,允許學生多次參加考試,直至達到目標要求。
六、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要圍繞適應培養外貿應用型技術管理人才的要求進行。構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培養模式,主體是專業教師隊伍。在師資建設方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師除應具備各類教育教師都要具有的素質外,還應具備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各種素質。與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的知識儲備要更為全面,并且有較高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要盡量吸收具有豐富外貿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作專職或兼職教師,并鼓勵外貿專業教師到實際外貿工作部門鍛煉或兼職,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原則,培養“雙師型”教師,逐步優化“雙師”結構,形成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1:1的專兼結合的外貿教師隊伍。只有這樣,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七、依靠行業、企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辦出特色,提高質量。
1.成立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聘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各行業、企業負責人、學者和專家擔任客座教授組成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請他們來校,對專業改革與建設、課程改革與建設、產教結合、實習基地建設等獻計獻策,參與制定指導性教學計劃,修訂和完善實施性教學計劃。
近年來,我國經濟已經迅速、全面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之中,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樣就急需一大批熟悉進出口業務的外貿專業人才。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這一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外經外貿人才的國際貿易專業,必須進行改革,以培養出既有堅實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又有扎實的外貿實踐經驗功底的實用型人才。
一、培養目標和規格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外貿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即具有必備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又掌握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職業技能,熟悉外經外貿行業管理并且具備一定綜合能力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外貿人才。
2.培養規格。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銳意進取求實創新的精神,能夠適應外經外貿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進行國際商務談判能力,草擬和翻譯國際商務函電的能力,起草和簽訂國際貿易合同的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法律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能力,具有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等。
二、課程設置
依據上述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課程設置要按照“寬基礎、活模塊”模式。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1.隨著培養目標的改變,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隨之而變。應在原來的“老三門”: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的基礎上,增設以下課程:國際融資與結算實務、報關實務、報驗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務、進出口單證操作實務等。通過以上課程的設置,使學生能看懂并分析各類英文進出口合同和信用證;根據合同和信用證能獨立辦理報驗、報關、托運、投保手續等;根據合同、信用證及裝運資料,制作所需結匯單據并送交銀行,其中以報送、繕制單據這兩方面的能力為重點,真正作到“寬基礎、活模塊”。
2.傳統國際貿易方式是一種以紙面貿易單據流轉為基礎的貿易方式。在傳統貿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筆生意需要大約30份紙面單證,全世界每年因貿易活動而產生的紙面文件數額巨大,并且每次重復輸入數據都可能產生錯漏等方面的問題。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迫切要求實現全球運作的信息化、電子化,改革以往以貿易單據流轉為主體的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實現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創新。為了實現這一創新,還應開設計算機類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應用,以及電子商務類課程。
3.為了培養國際上通用的國際貿易實用型人才,還應開設大學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泛讀以及外貿英語函電和外貿英語談判等課程,培養出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懂WTO規則的外貿專業人才。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為了更好地貫徹課程設置原則,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方法,把“活模塊”落到實處,在教學中可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等。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去思考,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研討,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的好方法。案例教學法也是一種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啟發性、研究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通過外貿案例教學,將學生引進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能夠鞏固所學外貿理論知識、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模擬公司教學法。所謂模擬公司教學法,就是在人為創造的仿真商務環境中,由學生自主地組建公司并作為公司成員開展工作。公司的業務,如:商品、單價、經營方式等,可以模擬一家真實的企業來進行。在模擬公司的運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營銷、財務、金融、貿易、儲運、稅務、海關、商檢、保險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這種教學方法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符“合行為導向“”,能力本位”的教學思想。
3.研究性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實際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仿照科學研究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研究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改變學生單存、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民主的學習環境,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們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外貿崗位的需求。
這幾種方法,都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外貿理論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論淺顯易懂,有利于培養既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比較強的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設
構建一套適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在教材建設方面,首先應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選用或編寫具有高職特色,體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要優先選用規范的高職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其次,要不斷更新教材,使教學內容始終瞄準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最新動態和本專業學科的前沿知識。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把書本中沒有涉及的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本學科、本專業上最前沿的經貿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及時傳授給學生。如:隨著信息技術在國際商貿領域的廣泛運用和發展,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逐步實現國際貿易活動的信息化和無紙化,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在選擇外貿英語函電教材時,內容要包括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和電子數據交換幾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從網絡、電視、報紙和期刊雜志等傳媒獲取最新信息和資料,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蹤和瞄準專業學術的前沿問題。我國加入WTO已有好幾年了,可以結合外貿教學的有關內容,舉行WTO知識講座,講解WTO最新游戲規則,使學生獲得最新經貿知識,并能了解國際經貿專業學術的最新動態。配合教學內容改革,有些教材要進行整合、歸類,突出重點,理論上以“必需、夠用”為度,技能上強調“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與此同時,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教學活動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組織教師開發、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和教學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試辦法
考核辦法以能力考核為主導思想,每門主干課程都建立科學合理、便于實施的考核大綱和細則。考試改革要實現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使我們教學工作的重點真正落實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上來,使學生畢業后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理論課程中可采用筆試、口試、面試等,開卷、閉卷均可:在實踐性課程中,以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以結果考核為主,特別應注重實踐性考試,允許學生多次參加考試,直至達到目標要求。
六、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要圍繞適應培養外貿應用型技術管理人才的要求進行。構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培養模式,主體是專業教師隊伍。在師資建設方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師除應具備各類教育教師都要具有的素質外,還應具備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各種素質。與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的知識儲備要更為全面,并且有較高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要盡量吸收具有豐富外貿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作專職或兼職教師,并鼓勵外貿專業教師到實際外貿工作部門鍛煉或兼職,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原則,培養“雙師型”教師,逐步優化“雙師”結構,形成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1:1的專兼結合的外貿教師隊伍。只有這樣,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七、依靠行業、企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辦出特色,提高質量。
1.成立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聘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各行業、企業負責人、學者和專家擔任客座教授組成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請他們來校,對專業改革與建設、課程改革與建設、產教結合、實習基地建設等獻計獻策,參與制定指導性教學計劃,修訂和完善實施性教學計劃。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表述的準確性以及清晰性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的表達能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灌輸式、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教師一定要避免冗長的話語,在教學時要保證語言的精確性,一定要言簡意賅,劃分出重點,還要保證語言表述的透徹性,使學生充分理解段落的實際意思。
1.2增加語言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
很多學生反映思想政治課比較枯燥,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語調也比較平緩,使得教學的內容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語言的生動性,在講課時語調要注意抑揚頓挫,還要具有節奏性,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生動、直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更愿意聽課。
1.3增強語言的風趣幽默性
通過調查顯示,一些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教學效果更佳,在課堂中,一般學生在前15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在后15分鐘學習的效率比較低,而教師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記住教師講課的內容。幽默的語言可以使抽象的文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提問藝術
2.1把握提問的靈活性思想政治課
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教師一味的灌輸,要做好與學生良好的交流,一定要增加提問的環節,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提問的靈活性,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
2.2保證提問密度的合理性
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滿堂提問,這樣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要保證提問的質量,要激活學習的思維,這樣可以改善學生疲憊的學習狀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意圖的明確性,還要保證問題的針對性,對學生集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解答,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在提問時要保證密度的合理性,要引導學生由簡到難的提問順序,要留給學生一定思考的空間,這樣可以改善學生學習中的惰性。
2.3掌握提問的難度
在思想政治課堂的提問中,還要掌握住提問的難度,思想政治課有的內容比較深,學生不易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且學生存在一定思維定式問題,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要打破思維的定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回答問題時,可以將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留到課堂的最后,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注意由淺入深,做好知識的過渡,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其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藝術
3.1以飽滿的熱情投入
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教學的質量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教師一定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中,這樣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可以營造出具有親和力的課堂環境,學生會被這種熱情感染,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在課堂上更好的與教師互動。教師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比較熱愛本職工作,這樣才能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才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學習情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
3.2合理應用教學方法教師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知識的深度以及廣度,可以通過引入課外知識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課內容廣泛,邏輯性強,高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把教學內容講解得妙趣橫生,使抽象的原理和概念變得活靈活現,學生不會感覺枯燥乏味。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精確掌握本專業的詞匯和術語,而且要時刻關注隨著社會發展及科學技術進步所出現的與本學科相關的新的詞匯和術語,并能科學恰當地運用,使其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去,使學生感到教學的時代感、新穎感,有效激發學生獵取新知識的興趣。科學性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目前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有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在講授時,語言干癟,枯燥無味,沒有飽滿的情感。可見,增強教師語言的“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因素。
3.3擴充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
思想政治課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既抽象又廣泛,不僅教師講授難以把握,而且學生理解掌握也有難度。脫離社會現實的純粹說教、空洞教條只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把具有時代鮮明特征的事實、案例與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識相結合,相輔相成,學生才能信服,才能自覺地把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轉化成精神信仰,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言
《政府工作報告》這類嚴謹的政府文件,翻譯必須準確達意,因為一個詞的譯文的不恰當可能會造成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本文作者將從詞匯和句式等角度分析《政府工作報告》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結合賴斯文本理論原理,旨在為《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提出合理的理論指導,提高翻譯質量。
二、理論基礎――目的論與文本類型理論
20世紀70年代,德國翻譯理論家凱瑟琳娜?萊斯首次把翻譯目的引入翻譯批評,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萊斯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是綜合的,全面的翻譯,即譯文必須在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目的方面都與原文對等。同時,她提出將文本分為三類: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 )、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 )、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萊斯認為“文本分類是選擇不同翻譯標準和批評標準的依據”。信息性文本關注文章內容和話題本身,旨在給讀者傳遞真實世界中的事物,比如傳播信息,知識和意見。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準確,完整的再現原文內容。就風格選擇而言,應以目的語文化的主導規范為指導。表達型文本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審美因素,信息方面只是補充,在翻譯時譯文應傳達原文的審美及藝術形式。呼吁型文本目的在于呼吁或說服文本的讀者或接受者案某一種方式行事。在翻譯中感染讀者,打動讀者是遇著的首要任務,有時可以在文本內容、形式和風格上略微調整,以便在譯文讀者中創造與原文同等的效果。
三、《政府工作報告》的文本特征和語言特點
1.文本類型及功能。根據萊斯的文本劃分,第一,《政府工作報告》具有信息型文本的性質,它闡明了中國政府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提供了其工作的綱領和指導思想。它的功能是傳達中國政府工作信息,讓國內國外讀者了解政府的工作和中國的國情。第二,《政府工作報告》具有呼吁性文本的性質。《政府工作報告》一大重要作用就是呼吁海內外讀者響應、支持、理解中國政府開展的工作。
2.《政府工作報告》的語言特點與翻譯策略。
(1)同義詞的重復。重復用于強調內容或感情,先前的一些研究認為重復是單獨用一樣的詞,或用一樣的詞組成短語、句子和段落。如,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國家。
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量關心、量直接、量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現重復的部分可以是形容詞、副詞、名詞和動詞等等。實際上,只保留重復部分的第一個,去掉之后的重復部分,句子還是完整的,句意也沒有改變。還有 一種重復是同義動詞重復,如“謀和平、維穩定、求合作、促發展”中的“謀”、“維”、“求”、“促”也屬于同義重復,不用想方設法使用不同的動詞翻譯,這四個字可以翻譯成同一個詞,即pursuit。可以這樣譯:the pursuit of peace,stability,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這樣合并動詞翻譯簡潔明了。
(2)四、八字詞結構。漢語擅長用兩個動詞組成謂語,表語或者定語,可以增強語氣使語言更有張力,實則表達同一個概念,在英文行文中要減譯。如,推廣應用直接譯為popularize,繁榮昌盛直接譯為prosperous就可。還有“…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都是八字詞重復,都在說明一個意思,第一個可以翻譯為trend,第二個可以翻譯為isolation。中文中有很多這樣的動詞名詞都在傳達同一個信息,這是中文行文習慣,那么在漢譯英時要酌情刪掉重復的部分,先為中文減負。如,堅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中的“調整優化”,優化升級,提高加強,保障改善民生,加強完善,都屬于同義動詞重復,取其最核心的那個詞進行翻譯即可。
(3)同義句重復。除此之外,漢語還喜歡使用同義句,用后一句來肯定和加強前一句話。如,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持之以恒、堅定推進,也要照顧到不同國家國情,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和“不可能一蹴而就”屬于前后呼應,意思重復,需要合并翻譯。可以這樣翻譯:We have a long, hard journey to go before we can keep the world economy strong,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That entails not only strong,sustained commitment but also due respect for diversity in national realities,development paths and methods.
(4)無主語句。無主語句就是一句話只有謂語和賓語,或者只有系表結構,無主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常見。對于無主語句的翻譯我們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找到句子隱藏的主語,在翻譯時添加上;二是將句子翻譯成被動句。如,堅持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很顯然,上述例子有許多謂語,沒有主語,對于漢語讀者,我們知道動作的主語一定是政府,這句直接添加一個主語,可以這樣翻譯We remain committed to upgrade the economic mix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conomy。漢語是意合語言,漢語的語法和語言習慣允許這樣的省略,如果非要漢語像英語那樣主謂賓齊全會是漢語冗長嗦。又如,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Steady progress is being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industrialization,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urbanization,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本例無主語句中賓語的形容成分非常長: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如此長的形容成分,不適合英譯時翻成主動態,因為這樣大部分的內容會堆積在句子后半段,所以本例的英譯沒有添加主語,而是將賓語提前,改成了被動態,使譯文讀起來更通順,符合國外讀者語言習慣。
(5)邏輯關系隱晦的長句。為了細致說明情況和事實,《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非常多信息量很大的長句,這些長句基于意思,在結構方面比較松散。如,我們將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上述是比較長的句子,每個句子包含了數個小分句,但一個連接詞都沒有,邏輯關系不明顯,需要仔細閱讀后才能體會到。對于這樣的長句子我們一般切分成數個小意群,每個小意群單獨成句。可以這樣翻譯We will address the pressing challenges in the economy and continue to implement a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a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We will maintain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i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make our policy responses more targeted,flexible and forward-looking in the economy.
四、結束語
翻譯不僅要實現語言間的轉化,也要實現語言習慣,文化背景,邏輯思維和審美方面的跨越。這要求譯者要跳出中文思維的框架,重新審視原文,梳理原文,對其進行拆分重組,刪除多余的成分或者補充上意思不完整的成分,才能得到理想的譯文。
參考文獻: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張瀚文.目的論視角下的政府工作報告翻譯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3]楊敏.《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研究[D].山東大學,2012.
在網絡信息時代,信息并不稀缺,那么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呢?這就是注意力。
一.以信息消費者為中心的4C理論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注意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心理活動,是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同時人的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時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這種注意的集中與人的活動目的息息相關,而“無意注意又叫不隨意注意,它是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消費者絕大多數是上網大學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2年7月的調查數據,在我國約2650萬網民中,l8—24歲者占到36.8%,而這正是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互聯網的特性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不再是單純的受眾而成為信息消費者,使教育方式由灌輸式向雙向交流式演變。此時的教育客體具有絕對的主動性,而要獲取教育客體的注意力,傳統的“教育主體中心論”已無法適應,為此貫徹“信息消費者為中心”的理論則勢在必行。
本文主張以信息消費者為中心,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4C理論:即是consumer(信息消費者),cost(滿足信息消費者的需求),convenience(信息獲得的便利),communication(溝通)。
二從宏觀角度如何利用4C理論獲取和維系注意力
(一)改革和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
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內容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網絡化程度不斷增強的受教育者,面對新興的網絡社會,只有改變傳統方法,運用現代化手段,才能真正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BBS功能、Email、虛擬社區、OICQ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可以利用網絡信息交換,達到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教育引導的目的。高校網絡思想政冶教育方法現代化,不是對計算機技術的簡單搬用,而是一個創造性運用的過程,也不僅僅涉及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各各環節,包括思想信息調查環節、教育反饋環節、教育評估環節等。
(二)要營造良好的高校網絡環境,形成信息消費者之間的群體效應
調查顯示,網絡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的知名網站,呈現出“馬太效應”。(5)美國互聯網調查公司2001年6月4日報告稱,美國在線、雅虎、微軟以及Napster 4個網站吸引網絡美國用戶駐足瀏覽的時間占所有美國用戶上網時間的一半還多,即四家網站瓜分網民半數線上時間。為此,高校不僅僅要營造名牌效應更要在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作用,優化高校網站這個小環境,從而反作用于網絡大環境。應該下功夫營造多層次的文化,以高品味和高學術性為目標,廣泛組織文化活動,形成良好的整體氛圍。
三、從微觀角度如何利用4C理論獲取和維系注意力
(一)研究并培養信息消費者的注意力
2001年6月l1日美國尼爾森網絡評估公司的一份報告稱,就整體的瀏覽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還是人們熟悉的網站,分別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微軟、雅虎、Lycos以及Excite。(6)首先要堅持在網上網下開展調查問卷、座談、個案分析等形式繼續研究注意力的現狀。其次,采取開設課程、組織研討等多種形式對注意力加以引導。再次,努力創造信息消費者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匯聚點,也是做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證。
(二)引導信息消費者正確的使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教育者需幫助信息消費者努力具備3個方面的能力:其一、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的能力。其二、對互聯網富集信息的鑒別能力。信息消費者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的培養,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的豐富,在網絡信息的趨利避害的選擇中顯得尤其重要。其三、迅速及時的信息處理能力。及時反應能力既包括在對信息的加工、修改、放大、重新組合、利用以及反饋等一系列思維和技術操作過程中,也包括在對信息所產生的影響的妥善處理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還應幫助廣大受教育者增強網絡法制和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對假、丑、惡的分辨能力,使其網上言行符合法律規范和社會公德的要求。
(三)引導信息消費者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中,堅持網上網下的思想引導相結合
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生理、心理的發育狀態已具備了自我管理的可能,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就是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中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學生社團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組織的群眾性團體,它使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社團活動的過程面向學生是平等、合作的,它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尊重和培養。另外,成立大學生權益維護中心也是學生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載體。它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科研,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特質。
[4]卿定文.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性人文關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5]施林春,陳碧欽,謝從戎.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現狀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6]王東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內容體系建構[J].教學與研究,2005(2).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關懷”的含義
所謂人文關懷,指的就是要關注人以及人類本身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人文關懷在它最基本的層次就體現出了人的價值、尊嚴以及人的發展和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這些方面都是以加強人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更加注重的是教育雙方的思想意識上的交流,以及原本意義上教育與被教育者雙方的地位平等性,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達成“共贏”的局面。在進行人文關懷的過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大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應當將大學生看成是擁有獨立個性以及特定觀念的教育主體。這樣的話,就能夠將高校的人文關懷工作落到實處,充分調動大學生在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2 高校思想工作中進行“人文關懷”的基本要求
2.1 在進行人文關懷的工作時,要學會尊重人
尊重,是與人相處最起碼的要求,而表現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求尊重人在發展、生存和享受上的需求,不應當將人作為一個客體、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學會尊重不僅僅適用于社會,也適用于各大高校,因為一個良好的尊重人、尊重知識的風氣能夠很好地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特別是現在,人們對精神滿足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高知識分子人群的不斷增加,更加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可以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定的程度決定了人的自覺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堅持做到尊重每一個教師和學生。
2.2 在進行人文關懷的工作時,要學會利益上的引導
人們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種不同的需求,對于這些需求的追求是人們活在這個世上的動力來源。只有滿足了自己對于利益需求的欲望,才能夠豐富自己的思想。但是一旦追求這種利益的欲望被鎮壓了,人類的發展就會進入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最終導致停滯不前。因此,在做好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就應當重視引導好學生在利益上的追求欲望,通過幫助學生處理好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的關系,使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利益觀。
2.3 在進行人文關懷的工作時,要學會關愛人
關愛,是人特有的品質。關愛人,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促進人與人之間在各方面的情感交流,當這種情感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產生責任。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要學會關愛人,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多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最終營造人文關懷的良好氛圍。另外,通過關愛之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地位以及在高校所具有的作用,從而更加有力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建設更美好的高校。
3 人文關懷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人文關懷在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直接關系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因此,進行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必要,這種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人文關懷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在本質上的回歸,這種本質主要是體現在以人為出發點進行的培養人、教育人的活動。高校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促進大學生在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其次,人文關懷符合了現代教育的理念,是適應時代精神的需要。在當今這個社會大發展的前提下,人們過度的追求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大學校園也不再注重培養綜合型的人才,而是轉向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常常會出現人在精神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缺失,使得人的現代化遠遠地落后于社會的現代化。因此,加強人文關懷的建設,不僅僅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適應時代精神的需要。
4 開展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如何做好“人文關懷”的工作,特別是在今天和諧社會建設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就顯得特別重要。在進行人文關懷的工作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樹立正確的人文關懷價值理念。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始終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給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空間。同時要將這種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的工作中,成為一個學校辦學的最基本的理念。其次,人文關懷要貫穿在教學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在教育內容上,必須選擇符合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和時代風格、符合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以及能夠考慮到大學生的個性差異的教材;在教育方法上,要采用對話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通過QQ、微博等網絡交流工具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并適當地關愛學生。最后,要營造和諧的高校人文環境,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這就要求在進行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要傳播與培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在校園的內涵上不斷地挖掘和提升,同時加強對人文學科的重視,弘揚人文精神。
5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我國在科技、經濟、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各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大量的涌現。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我國各方面的建設更是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社會發展越快出現的問題也就越多,特別是在人地現代化跟不上社會的現代化這一問題上。因此,在不斷發展經濟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回過頭來審視一下問題的原因所在,特別是在思想政治建設工作上的不到位以及人文關懷的缺失,直接導致了一些嚴重的后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適應現代化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的需要,更是從根本上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