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探索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1 22:2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音樂探索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音樂探索論文

篇(1)

這種一維的、連續的時間就是物理概念中所說的那種時間。這樣的解釋對我們理解現實中的時間大有幫助,但是卻與藝術中的時間有所不同。音樂是最容易讓人感受到時間的藝術。這是因為音樂的一切要素(作曲家創作樂譜,表演者演奏或演唱出實際音響,以及聽眾感受和欣賞音樂)無一不是在時間中展開。更重要的是,“音樂是流動著的;一種曲調是運動著的;一系列的樂音連續聽上去也像是一種行進?!欢瓮暾淖帏Q曲也總是很自然地被稱作是一種‘運動’?!覀冊谄渲新牭降囊餐耆且环N行進、流動或競爭性的前進運動……通過這種純粹的外觀運動,音樂就為聽眾展示出一種‘時間’幻象……它并不像我們日常生活進程中所模糊感受到的時間……它的廣闊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我們把它感受為一種完全不同于時鐘測度的時間的另外一種時間……”。

蘇珊•朗格把這種由聲音創造出來的時間稱為“虛幻的時間”,因為“在這種音樂的流動中實際上并沒有發生從某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移動的運動,這種運動是虛幻的,……這種虛幻的運動是只為耳朵而存在的運動……”。

不論這種運動是否虛幻,欣賞者聽到的其實是某種音型在一個確定的樂音域限之內的運動,是一種從始點到相對的靜止點的運動;他聽到的樂音強度和音色都會在這個時間運動中占有某種穩定的和鮮明的位置。也就是說,音樂是在一段時間內展開和完成的,它有著完整的結構。

在一段樂曲中,所有的樂音和樂拍都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排列,并有著明確的起點與終點。如果沒有這種按時間順序變化的展開或“行進”,音樂便無法表現出它特有的旋律和節奏,音樂也就不再是音樂了。而“事物在某一段時間內才有效、有意義或有作用的特征”被稱之為時間性,因此可以說,音樂是具有時間性的藝術。

篇(2)

曲目老。納西古樂中的很多曲目依舊沿用唐宋曲牌的音樂樣式,從音樂脈絡可以看出,部分音樂的唱腔來源于晚唐時期的道教音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納西古樂實際上是明清時期逐漸從四川、南京、北京等地傳入的洞經音樂。是專門為祭祀文昌帝君服務的道教祭祀音樂。

器樂老。納西古樂所演奏的樂器均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樂器,更有在其他地方早已失傳的樂器在進行演奏,其中曲項琵琶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也有人把這種樂器稱之為納西琵琶。納西古樂的演奏樂器,無論是器樂的形態和制作工藝,還是樂器演奏方法均為最古老的,對中國的傳統音樂的發生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社會研究價值。

樂人老。當下演奏納西古樂的大部分人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目前能系統掌握納西古樂演奏技法和曲目的幾乎都是老人家,老樂人的表演也讓傳統的納西古樂變的更古老。當然,近年來隨著旅游發展也有部分年輕人加入到納西古樂的傳承隊伍。

二、麗江本土流行音樂現狀

隨著社會變遷和麗江旅游的發展,為了適應新的音樂環境,外來音樂人和本土音樂人從本土音樂中吸取養分,近年來創作出了一批麗江特色的現代音樂作品,收到音樂界和麗江人民的好評,傳唱度也很高。如歌手土土的《醉了麗江》 和金甲勁松的《月亮花》,再有《美麗麗江》、《凈土》等現代本土流行音樂令人眼前一亮,音樂創作突破傳統的音樂審美,從民族審美的角度詮釋地方民族音樂。

從表面上看,當下麗江整個音樂創作環境是非常好的,本土音樂人不斷的致力于地方民族音樂的創作,另外隨著旅游的發展,大量的外來音樂人來到麗江,大量的音樂形式也涌入麗江,使得麗江的音樂生態環境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同風格的音樂在麗江都被接納,一方面多元化的音樂生態環境讓音樂創作有了較好的創作靈感,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音樂也不乏俗氣的音樂形態在影響著麗江音樂文化生態及麗江音樂文化形象。

當下麗江本土音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民族觀念的保守,在音樂的演唱和創作中,不能站在較高的視野來進行,更多的是原生音樂的翻唱和改變,并沒有真正的進行創作和變現;再者外來的流行音樂的好壞不一,多樣的音樂樣式讓本土流行音樂創作和變現要么不敢吸收要么吸收到了很多劣質東西。其次是在本土音樂創作中過于強調民族音樂的源文化,沒有考慮音樂趨同化的現狀。對于本土音樂的創作和演唱更多的翻唱和再現,而非真真的調研創作,更多的是東拼西湊,導致很多本土音樂成為特產被好奇觀摩而非真正的音樂傳播。

三、納西古樂的本土流行音樂實踐

麗江作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旅游成為了助推麗江民族文化發展和傳播的重要手段,原本相對封閉的民族民間藝術正在被運用、被傳播,大量的民族民間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和表演中被運用,越來越多的開始從旅游的視角關注民間音樂,麗江納西古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運用而推向大眾,成為旅游世界的中消費文化。但是,民族民間音樂在旅游視野下呈現在市場中,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民族民間音樂,另一方面,也帶來的一些不好的影響,就納西古樂來說,原本的納西古樂的很多傳統元素被弱化,被更多的現代流行音樂符號所代替,對民族民間的音樂保護和正向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因素。

納西古樂作為麗江傳統的民間音樂,在旅游市場的開發應該尊重音樂本身,更多的從文化內涵中深挖,創作有底蘊的納西風格的現代音樂。但是當下的麗江的音樂市場是一個復雜的音樂環境,作為世界的麗江,大量的國際音樂元素在沖擊著麗江的音樂市場,特別是以麗江酒吧為代表的音樂,成為外界感受音樂文化的重要的內容,忽視了傳統的納西文化音樂,這個是現象是嚴重的影響到納西古樂作為麗江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雖然當下已有一部分音樂人和文化人士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存在,也創作和表現的一些作品,但是面對這個龐大的旅游市場和已經成形的麗江音樂文化,要改變當下民族音樂真正在現代音樂中有一席之地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和過程。

四、古樂元素的現代音樂創作探索

麗江本土乃至社會各界的音樂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創新納西古樂,希望其能夠成為被消費的現代旅游產品,希望以大眾審美的要求來發掘現代納西古樂。對于納西古樂的現代音樂創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一是從文化整體的角度進行音樂的創作。藝術的創作應該是一個綜合的文化再造過程,而非簡單的符號組合,對于音樂來說也僅僅只是音樂的拼湊。對于納西古古樂的創作,應該是從深層的文化進行發掘,進行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多方面的結合,從文化中找符號進行創作,而非從形態上找符號,這樣才能創作出有深度的現代民族音樂。

二是打造麗江本土自己的表演團隊。作為本土文化典型代表的納西古樂的表演,需要本土情懷的投入,對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助于古語的表現的,這對于創作的古樂現代音樂也是一樣的,對納西文化熟悉的人進行古樂現代音樂的表演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需要打造麗江本土的表演團隊。

篇(3)

[1]張心心.淺談徐曉林古箏作品的音樂風格及對古箏藝術刻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22):157-158.

[2]李菲.明月紅弦聲停處別有深情幾萬重——淺析徐曉林古箏音樂創作特色[J].人民音樂,2015(4):213-125.

[3]李春穎.淺析歷史感悟中的古箏藝術發展與融合——以《臨安遺恨》為例[J].音樂時空,2015(20):50-51.

[4]汪莎.詩意的棲息——評陶一陌古箏曲《自在云端》的音樂創作[J].人民音樂,2013(11):124-126.

[5]鮑曉媛.儒家音樂思想在古箏作品中的體現——兼談社會思想語境對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J].黃河之聲,2013(12):23-24.

[6]廖文珺.高山流水覓知音——古箏藝術傳統與創新的思考[J].音樂創作,2015(8):132-133.

[7]陳滿欣.論古箏演奏的繼承與創新——談現代古箏藝術的發展[J].新世紀劇壇,2011(1):1001-1002.

[8]陸晶.“翰雅杯”首屆中國古箏藝術傳統流派及民間風格作品演奏(成都)邀請賽綜述[J].音樂探索,2014(3):130-133.

[9]葛雪婷.古箏演奏形式與技術發展——觀“八面風·古箏室內樂新作品音樂會”有感[J].藝海,2013(8):155-156.

[10]許育燕.音隨心動——淺議古箏演與奏之間的影響與聯系[J].北方音樂,2014(15):94-95.

[11]符麗琴.箏鳴爭鳴國樂飄香——多元音樂文化影響下的當代古箏音樂創作[J].北方音樂,2015(7).

古箏論文參考文獻:

[1]袁靜芳.民族器樂(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陳安華.從箏的沿革看“世界箏”的趨向[J].星海音樂學報,1987,(02).

[3]李慶豐.箏統天下,風格各異——山東、河南、潮州、客家箏派演奏方法之比[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02).

[4]毛特.民族音樂的改良創新和工業設計[J].樂器,2008,(01).

[5]侯方.感受聽覺藝術中的視覺[J].人民音樂,2004,(10).

古箏論文參考文獻:

[1]楊妍,趙雪暉.高校古箏教學中古箏演奏與賞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5:92-93.

[2]吳珊珊.獨立學院古箏實踐教學方法探索[J].音樂時空,2015,01:153-154.

[3]趙星.箏樂演奏的靈魂之美——論古箏左手做韻技法之一“顫音”[J].大眾文藝,2010,(05).

篇(4)

一、近年音樂論文寫作教材的出版回望

筆者通過資料檢索發現,市場上現有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十余本,教材出版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在2002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審議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加強學風建設的決定》、2004年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頒布《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背景下,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出版拉開序幕。從數量上看,論文寫作教材的出版在音樂類教材中遠遠少于其他課程教材。從事音樂類論文寫作的人群主要涵蓋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以及在校學生和音樂科研需求者兩大群體。三個層次的在校生對音樂論文的篇幅、深度、創新性要求存在較大差異。兩大群體的論文寫作定位、要求各有不同。既為教材出版,首先要清楚讀者對象。表1所列教材的讀者對象主要為在校音樂類本科生,部分教材兼顧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和音樂科研需求者的論文寫作,尚未發現有專門針對音樂類博士論文寫作的教材出版。

二、音樂論文寫作教材的內容剖析

依據分析可以得出,現有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呈現兩個塊面的內容:學術性論文寫作、常規音樂論文寫作。1.學術性論文寫作學術性論文寫作作為高校音樂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對論文的專業性、學術性有較高要求。居其宏先生將音樂學專業的學術性文體寫作與其他文體寫作的結合,高效適應了當下社會音樂文化發展的需求。他的兩本教材(見表1)在特別強調學術創新與學術規范的基礎上,首次在公開出版物中提出“三個第一性”“論題相關性”原則和“邏輯關系論”,具有鮮明的創新性,代表了作者對音樂學文論寫作的獨到見解。作者以深厚的寫作功底、縝密的邏輯思維將論文寫作的實踐過程細化、分解為11個環節,環環相扣,細致入微地對每個環節的操作步驟和寫作技巧進行深入、翔實的分析,并配以正反文論實例的解析、點評,構建了極具特色的音樂學文論寫作理論體系。韓鍾恩先生以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論文寫作指導一對一的教學傳統積淀和個人持續多年的教學積累為基礎,“用音樂學寫作概念替換原來課程命名音樂論文寫作概念”,以專業音樂院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為目的,跳出原有教材的“普適性內容”,力求對音樂學寫作中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系統、專門的論述。如教材《音樂學寫作與范文導讀》中,關于音樂學寫作的選題:作者另辟蹊徑,從音樂學寫作的學術積累和問題意識出發,系統論述了學術積累、問題意識對音樂學寫作的意義所在;提出從理論知識、資料文獻、技能方法三個方面建立音樂學寫作的學術積累;強調問題的產生是在問題意識的牽引下,在實踐現實與認識期望的矛盾中發現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問題,最終順利找到合適的研究課題。又如范文導讀,作者分篇幅、難度精選22篇范文,用導讀的形式對范文寫作思路深入剖析,猶如顯微鏡下的解剖,呈現音樂學寫作的全過程。范文和導讀的結合,清晰呈現了音樂學寫作基礎理論中的諸多問題,實現了“以實踐的方法鞏固學生所接受的理論知識,對其寫作實踐進行具體的指導”。在此基礎上,《音樂學寫作》呈現了作者站在學科體系建立的高度上對音樂學寫作的學術性和專業特點的深刻思考。居其宏、韓鍾恩兩位學者以堅實的學術功底、嚴謹的學術規范、持續的教學積累推動了音樂學專業論文寫作教材朝著規范化、專業化、學術化的方向不斷推進。2.常規音樂論文寫作無論何種專業的論文寫作,作為知識傳授所需要的概論性內容和實踐操作步驟均包括選題、搜集資料、確立選題、論文寫作與指導、論文修改與定稿。此外,學位論文寫作中還涉及文獻綜述、撰寫開題報告、開題、論文答辯環節。本文所選擇的12本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中,7本教材以常規音樂論文寫作為主體內容。依據學士學位論文寫作操作環節進行統計,7本教材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橫向對比:7本教材中有6本教材未涉及文獻綜述,5本教材未涉及確立選題,7本教材未涉及開題;縱向對比:沒有一本教材內容涵蓋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所有操作環節。除此之外,教材的主體內容存在較大的相似性,在所有專業論文寫作通用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模式下,音樂類專業論文寫作的特殊性和各專業論文寫作的差異性并未突出呈現,讀者對象的專業指向性較弱,教材雖名為“音樂論文寫作”,卻有一般論文寫作之嫌。

三、音樂論文寫作教材出版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的出版,在音樂論文寫作課程開設從無到有,音樂論文寫作從無序到逐步規范的特定階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從當下音樂學科發展和專業課程建設的現實情況出發,理性看待音樂類論文寫作教材,筆者認為,以常規音樂論文寫作為主體內容的7本教材存在以下問題。1.讀者對象不明確通過仔細閱讀教材,筆者發現,以常規音樂論文寫作為主體內容的7本教材,讀者對象表述較為模糊,如“各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專業學生”“音樂學專業學生”“音樂院校的學生(除音樂學或有關理論專業外)”,作者并未對讀者對象的專業做細致、明確的限定,讀者對象的專業指向性普遍較弱。依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藝術學”門類“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類中的音樂專業有“音樂表演”“音樂教育”“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讀者對象的不明確,導致三個專業論文寫作操作過程的差異性在教材中未能鮮明呈現,進而帶來教材內容與讀者對象的不適應。在看似涵蓋了所有音樂專業這個龐大的讀者對象的假象下,失去了教材對象的指向性和教材與讀者對象的適應性。2.缺乏學士學位論文寫作流程的完整性表2的信息統計清晰呈現教材中普遍未涉及文獻綜述、確立選題、開題三個環節。文獻綜述是學生閱讀了某一主題的文獻后,經過整理、分析、評價而形成的一種文體,其目的是在全面介紹和評價某一研究主題的已有成果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預測研究趨勢。確立選題是學士學位論文構思過程中歷經發現問題、查閱資料、反復思考,多次提煉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寫作意圖。開題是在開放式的師生交流和邏輯推理中進一步查漏補缺,確定選題的可行性。它們是學士學位論文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和質量保障。上述三個環節在教材中的普遍缺失,導致教材內容客觀上存在對學士學位論文操作流程陳述的不完整,也側面反映了在教材編寫觀念上,對論文寫作操作流程重視不足。3.范例與讀者對象專業的不一致性受到教材作者專業方向、研究領域的影響,加之音樂學專業領域已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以常規音樂論文寫作為主體的7本教材所用范例多為音樂學專業領域中具有影響力、創新性的學術性論文。音樂學專業領域的學術論文作為范例引入音樂論文寫作教材,對于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而言具有較強適應性,但對其他音樂專業,尤其是地方高校專業音樂教育的主力軍——音樂教育專業和音樂表演專業而言,具有相當程度的不適應性。范例與讀者對象專業的不一致性背離了教材圍繞讀者、需為讀者服務的宗旨。

四、對未來音樂論文寫作教材出版的思考

筆者認為,要解決音樂論文寫作教材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確定教材的讀者對象和讀者對象的現實需求,以此為準則,整體布局,合理規劃,才能解決教材出版中存在的問題。1.正視讀者對象專業的多樣性音樂表演、音樂教育、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本科學生是音樂論文教材的重要讀者對象,其現實需求是完成規范的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在學士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他們既需要相同的理論知識,又需要面對各自專業論文寫作操作過程的特殊性,直觀掌握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操作過程。因此,音樂論文寫作教材主體內容應包含理論知識和操作過程,且理論知識為操作過程服務,操作過程如何呈現是教材的重中之重。學士學位論文寫作所需的理論知識在現有教材中已經有較為系統的陳述,但體現專業特殊性的操作過程卻較少完整呈現。要實現教材內容與讀者對象的適應性,必須尊重和重視讀者對象專業的多樣性,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音樂不同專業論文寫作的操作過程。2.完整呈現學士學位論文操作流程完整的學士學位論文寫作操作流程包括:選題—搜集資料—文獻綜述—確立選題—撰寫開題報告—開題—論文寫作與指導—論文答辯—論文修改與定稿。從讀者需求角度分析,操作流程存在的現實意義是引導讀者通過環環相扣的實際操作,明確論文寫作的規范要求,知曉操作流程的前后關聯,在寫作意圖的梳理中進一步明確論文構思,建立合理的邏輯關系,完成論文寫作。基于此,音樂論文教材編寫者應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實現教材體例與論文操作流程的合理構建,為讀者和課程教學提供最大便捷。筆者認為,音樂論文寫作教材編寫中對操作流程的重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第一,補齊上述教材中被普遍忽視的文獻綜述、確立選題、開題三個環節的知識內容,明確論文寫作操作流程的連續性,建立論文寫作操作流程的完整理論體系;第二,陳述每一步操作流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第三,突出問題意識、師生合作意識在論文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導讀者大膽地將構思付諸實踐;第四,充分考慮和突出“第三人”在論文寫作操作流程實施中的重要作用。3.范例的選擇應多元化范例在音樂論文寫作教材中的存在意義是引導、示范作用,其目的是在正反實例的呈現中引導讀者清晰、準確理解論文寫作每一步操作流程的要求和應達到的規范。音樂論文寫作教材中范例選擇的多元化表現在:第一,范例涵蓋專業的多元化,改變上述教材中范例選擇單一的現象,大幅度增加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論文寫作的范例,實現教材與讀者對象專業的適應性。尤其是充分考慮適應當下社會現實需求的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發展趨勢,社會音樂生活與研究中的熱點,并切實考慮范例與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契合,努力實現范例對學生論文寫作過程的借鑒作用。第二,范例對應論文寫作操作流程的多元化。學士學位論文寫作操作流程所包含的九個環節缺一不可,哪些操作步驟的階段性成果適合用文字形式、圖表形式的范例進行呈現,哪些操作環節需要教材編寫者為師生提供具有專業包容性的其他形式的范例展示,進而引導師生高效完成課程教學,是實現范例選擇多元化的重要因素。第三,范例選擇的多元化還表現在重視反例的作用。應對學生寫作經驗的缺乏,發揮反面實例的警示作用,引導學生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在正反實例的結合中,在一管到底的完整范例中為讀者清晰展現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操作流程,切實發揮范例在音樂學士學位論文寫作過程的導向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新世紀的中國音樂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音樂專業學生的寫作功底,音樂論文寫作教材和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邱國明.試論音樂學論文寫作——讀韓鍾恩《音樂學寫作與范文導讀》心得[J].藝術教育,2015(10).

篇(5)

長期以來,在社會大環境和培養機制的雙重影響下,多數音樂專業院校中存在著注重音樂表演(演奏、演唱)技能和技巧的訓練,而輕視理論學習、科學研究的現象和問題,加之在音樂論文寫作方面缺乏自覺的文字功力訓練,從而限制了我們在音樂研究和音樂表演中前進的步伐,使我們的音樂表演難以具有深刻的內涵,而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音樂研究對音樂表演有什么樣的意義、音樂論文寫作對音樂表演起到什么作用、音樂表演論文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思考與寫作等,都是筆者認為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一、音樂研究對音樂表演的意義

音樂研究與音樂表演均表現為一種以音樂為對象的創造性勞動;區別主要體現在創作材料的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不同;音樂表演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其表達方式為演奏或演唱;音樂研究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其表達方式為語言和文字。兩者之間相互推動和補充。因此,音樂研究能夠促進音樂表演,對表演專業具體化的細節研究能夠直接指導表演實踐。

音樂研究從學科意義上講,即音樂學,它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任務是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及其規律。其研究對象正是音樂及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sup】[1]【/sup】。

音樂表演則既是一種再現的藝術,即它忠實地傳達和再現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又是一種富有創造性使命的藝術,即它要參與音樂意義的生成,填充和豐富音樂的內涵,并由此富于音樂新的生命。因此,音樂表演者不僅要具備音樂表演的技能,完滿地表演與再現音樂作品,而且還要具備對音樂作品進行創造性解釋和表現的能力;不僅要對音樂作品的歷史意義和內涵有深刻的認識和體驗,而且還要站在當今時代的立場上,運用當代的審美眼光,對音樂作品的意義做出新的理解和解釋,填充和豐富它的內涵【sup】[2]【/sup】。

鋼琴演奏家、理論家尤金烏德在《思考與演奏-對表演藝術的理論研究》一書中談到:“對于音樂學理論,今天的表演藝術家不是需要得更少,而是更多”。由此可見,當今的表演藝術家對于音樂學研究的需要是迫切的。原因之一是20世紀演奏觀念的改變。20世紀的演奏觀念受到同一時期音樂學研究大發展的影響,崇尚二度創作忠于原作,而忠于原作的基礎是種種歷史的、結構的和風格的音樂學研究成果。這些對于種種音樂學研究成果的認知、理解以及在表演過程中的運用,被稱為樂智(music intelligence),它是20世紀后半葉興起的新名詞,與樂感(music feeling)和樂技(music technique)一起,合稱表演藝術家的三大必要能力;原因之二是20世紀教學觀念的改變。20世紀講究表演詮釋必須基于對音樂文本的分析,而音樂文本的分析需要基于樂智。這是使得教學由口傳心授向樂智的培養轉變。教學逐漸從模仿過程變為揭秘的過程,即從謎面(譜面)通過樂智(音樂理論)走向謎底(音樂復原)的過程。

二、音樂論文寫作對音樂表演與教學的作用

音樂論文是對音樂某一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表述音樂科研成果的論文,也可把表達音樂研究成果的論文稱為音樂科研論文、音樂研究論文等等【sup】[3]【/sup】。作為音樂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既是對音樂研究成果的描述與記錄,又是人們進行音樂學術交流的工具。

音樂表演專業寫作類別,主要為音樂表演研究論文和音樂教研論文。音樂表演論文是指表達聲樂或器樂表演研究成果的學術論文。一般來說更重科學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它既是研究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總結,又是對表演科學的理性認識與深層把握。音樂教研論文是教師對音樂教育領域中的理論與實際問題所進行的探討和研究,表達音樂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從生動的音樂教學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

筆者從事小提琴專業教學已有九年,結合自己寫作專業論文的經歷,我深刻感受到論文寫作對自己演奏與教學的幫助與作用。

首先,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可以調動自己所學到的各種知識來探討某些音樂現象和問題。同時,我們還會查閱大量的書籍和文獻,了解所寫題目的研究現狀,掌握最新研究動向,從而對論題有更成熟的思考和更深刻的認識,使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體系化、系統化。這樣就能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力、思考力、分析力和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寫作學術論文能培養和增強文字表達能力,有助于提高學術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使我們的教學予演奏示范與科學表述為一體,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重視理論修養和學術修養。 轉貼于

再次,音樂論文是進行音樂學術交流和傳播的工具。音樂學術交流、傳播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音樂會、研討會、錄音、錄像等,然而音樂學術論文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因為它是傳遞、儲存信息的良好載體,是國內、國際間進行學術交流的有力工具。這種交流與傳播不僅能提高音樂研究的水平,而且還可以廣泛的普及已有的音樂研究成果。

最后,音樂論文寫作的過程,能使我們主動建立學術意識,培養科學鉆研的態度,并且逐漸形成創新性的思維。

三、音樂表演論文思考與寫作的角度

音樂表演論文思考與寫作的角度應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運用已有的音樂學研究成果,對作曲家開展縱向、橫向、原點比較??v向比較即對不同風格、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作曲家進行比較研究,旨在尋找出他們間的影響、聯系與傳承;橫向比較即對同時代、同國籍、同流派作曲家進行比較,尋找差異;原點比較即對一個作曲家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作品的比較,既尋找聯系,也尋究差異,從而使我們在把握作品音樂風格方面有所建樹。

其次,對音樂文本進行研究分析,從曲式結構、和聲、調式調性、速度力度等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并以手稿為基礎,對作品進行不同版本的研究與分析,并將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錄音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在演奏方法與風格詮釋上闡明自己的觀點。

再次,從事音樂表演教學的工作者,必然要求將教學與科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蒲杏杞虒W創新支持,教學反饋科研以靈感驅動,二者互相推動,相輔相成。因此,對已有的專業論著及同行發表的論文進行搜集、閱讀和整理。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主觀的思考與探索,不斷將教學方法的積累升華為教學理論的形成,才可逐步建立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學術理論。

綜上,音樂論文是儲存、傳遞信息的良好載體,它不僅能廣泛傳播和普及已有的音樂研究成果,而且便于人們從中汲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因此,筆者認為在音樂院校的表演專業中,進行音樂論文寫作訓練是極為必要的。

音樂不是技術,而是文化。我們只有在音樂研究中不斷前進,才能使我們超越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更高的音樂表演與學術境界,從而讓自己的音樂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注釋

[1] 廖乃雄、羅傳開.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音樂學”詞條.

[2] 張 前.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1.

[3] 傅利民.音樂論文寫作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1.

篇(6)

當前,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新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和《藝術課程標準》非常強調音樂課的創新性、人文精神,關注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系,同時在評價標準、教材編寫方面變革了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鼓勵學生互動式、交流式、探究式學習。這些都對音樂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復合型、研究型的一線音樂教師。研究型教師需要能夠掌握嚴格的哲學思辨、嚴密的邏輯推演、規范的學術語言、嚴謹的研究方法、善于按照自己選擇構筑的問題域和確定的研究目的解決本學科當中的學術問題。然而,傳統的音樂院校師生中普遍存在“重技輕藝”,即只強調技能技巧的學習而輕視人文素養和研究能力培養的問題。正如金鐵霖老師在本書序言中所說:“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音樂院校的學生(除音樂學或有關理論專業外)向來有注重演唱演奏技能、技巧訓練的傳統,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但是由于他們的人文學科理論根基還不夠深厚和堅實,再加上缺乏自覺的文字功力的訓練,使其在論文寫作上常常難以駕馭,尤其是對學術層面上的研究。我認為,這是我們音樂院校學生中的一個弱點,它限制了我們在音樂研究與論文寫作中前進的步伐,使我們難以超越自己而進入一個新的、更高的學術境界。音樂不是技術而是一種文化,音樂院校的學生不應將技術與理論對立,要使理論與技術之間統一起來?!?/p>

所以,在這樣的音樂教育學科發展的背景潮流下,各個音樂院校的領導師生對培養科研創新能力這一問題日益重視。學校層面加強了對師生科研創新成果的認定評價與激勵,如采取科研成果與教師晉升、學生保研畢業等直接掛鉤的方法等。師生們普遍認識到了提高科研創新能力與論文寫作水平對于個人實現與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此時,他們迫切需要音樂論文寫作方面的全面指導。傅利民老師的《音樂論文寫作基礎》恰在此時及時出版推出,迎合了時代與社會的強烈需求。

二、全面系統性

誠然,近年來音樂學界的與學位論文所暴露出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學界的關注,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撰文指出,這些論文散見于國內的一些音樂理論期刊。如:武漢音樂學院的蔡際洲從音樂編輯學的角度發表系列論文指出近年來在編輯審稿過程中發現投稿論文所存在的選題、重復研究、材料運用、學術規范等方面的問題。《音樂中國》學社的周勤如也以多年編輯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為例,以音樂學術通信的形式發表系列論文與國內音樂專業研究生探討。這些論文都從某一角度提出了關于論文寫作的一些很有價值的參考與建議。而傅利民老師所著《音樂論文寫作基礎》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思考的一部全面系統、具有教材性質的編著。正如作者傅利民在本書后記中所說:“自2001年至今,我在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教授音樂論文寫作課已三屆了,在長期的音樂教學與科研中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音樂論文寫作課程在音樂院校學生中開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關于音樂論文寫作的教材還很少。為此,我在教學中一邊教學,一邊撰寫音樂論文寫作教材,以便于學生的學習。從而,我擬定了該書寫作的基本框架?!?/p>

從《音樂論文寫作基礎》的章節設計,我們可以看出本書是目前一部比較完整的研究與探討音樂學術論文寫作的論著。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音樂論文的概念、類別及格式,作者分三節對之進行詳細論述。其中第二節音樂論文的類別,作者依據不同學科、選題和研究目的,將音樂論文進行分類?!鞍磳W科分類,音樂論文可分為音樂學論文和音樂表演研究論文。按寫作方法和文體屬性分類,音樂論文可分為科學論文、評論性論文、論述性論文、調研報告、實驗報告、教研論文、學位論文等基本類型。按科學研究的兩個組成部分分類,音樂論文可分為創造性研究論文和整理性研究論文兩大類?!泵恳环N類別作者均給予清晰詳盡的說明,并列出范文與點評。論文分類這一節,筆者認為是本書論述較為精彩的一個部分,它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體現了作者對于當前音樂論文寫作現狀的分析與思考;適應不同音樂專業方向的師生進行選擇閱讀。第二章音樂論文的必備條件,作者分三節詳述了論文寫作的科學性、學術性和創新性。第三章選題,作者分三節論述了選題的意義與原則、選題的途徑與方法、課題申請書與開題報告的填寫。第四章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作者分三節向讀者介紹了搜集資料的意義;搜集資料的方法與資料的梳理、篩選和使用等。第五章撰寫提綱,作者分兩節論述了撰寫提綱的意義;提綱的基本內容與形式。第六章論點和論據,作者向讀者詳述了論點確立的過程及思維方法;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論點的表達方式;論點句的推敲;確立論點常見的問題。論據部分作者則論述了論據的類型與要求等。第七章論證,作者向讀者介紹了五種常用的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歸納論證,比較論證,分析論證。第八章論文答辯及評分標準,作者分兩節闡述了答辯的意義;答辯的程序與評分標準等。

通過作者的章節安排,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書詳盡論述了論文寫作從選題、資料搜集與梳理、提綱的建構、論點與論據、論證到答辯的全過程,并涉及到科研申報書填寫及開題報告的寫作等,足見作者這部教材性質的論文寫作指導論著的全面系統性。

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正如作者傅利民老師在本書后記中所說:“在寫作中,我力避空泛的理論漫談和枯燥性,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筆者看來,作者在本書中從頭至尾貫穿著一個理念即以解決讀者實際需求為寫作出發點,所以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成為了本書另一個突出特點和優點。

首先,在本書中作者將平時科研工作學習的經驗體會轉化為實用指導性的論述表達,力求使讀者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少走彎路歧路。如在選題的原則一節中,作者告訴讀者:“選題時要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選擇自己專業范圍的、難易適中、大小適宜的課題。選題時,只有考慮好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發揮自己聰明才智。比如,欲想對民族音樂進行研究,如果你從事過民族器樂的演奏,就可以從民族器樂理論的角度去研究定題;如果你演唱過民歌,就可以從民間歌曲的角度去研究,去定題;如果你曾經學過說唱音樂,就可從說唱音樂的角度去研究,去定題。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如意的音樂論文來。”而對于選題難易程度的把握問題,傅老師用籃球框的高度來進行類比。他說:“如果籃球框的高度設計太低,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投中,這就失去了籃球運動的意義;但如果把籃球框的高度設計過高,無論怎樣的高手,怎樣努力,也不可能投中,這樣也不行。論題的難易適中程度,正如目前籃球框設定的高度,讓一般人不易個個投中,又讓人經過努力訓練,有可能成功。這個比喻貼切地論證了選題應難易適中的道理。”又例如在答辯技巧的運用一節,傅老師將答辯技巧總結為四點:1.簡潔回答;2.領會主旨;3.平靜謙恭;4.巧妙應對,提醒答辯同學注意。在領會主旨這一問題上,傅老師說:“面對主辯教師的提問,答辯人首先要全神貫注,并且要邊聽邊記,防止遺漏,同時要沉著冷靜地思考,仔細推敲專家提出問題的要害,了解所提問題的實質,分析質疑的指向,看是針對論點的,還是針對論據的;是針對論證過程的,或還是針對結論的,等等,千萬不可弄錯題意,否則將出現答非所問的尷尬場面。只有專注地聽取主辯教師所提的問題,弄清問題的主旨,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地回答。”書中這樣的實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論述還有很多,每當看到這些文字,就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老師在身邊諄諄教誨,令學生受益。

第二,本書的可操作性還體現在傅老師精心選擇的論文范例與切中肯綮的點評上,這些內容使書中大量晦澀難懂的學術創作理論變得易于理解。例如在音樂論文的分類一節中,作者將音樂實驗報告定義為圍繞某一音樂事項進行實驗方法的介紹,討論各種條件對實驗的影響,描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文體。實驗報告通常由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及分析構成。為了讓讀者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這一文體的寫作方法,作者全文引述了一個音樂實驗報告實例:《一種符合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實際的視唱教學法“四同步視唱教學法”的實驗報告》。文后作者附上點評:“本報告以實驗為依托,具體報告了用手風琴左手伴奏、右手指點板書、指揮、范唱的四同步視唱教學法的實施方法與過程。文中提供了相應的數據與典型事例,并以簡明的圖表顯示。尤其報告中運用相關理論分析,把實驗結果與同類研究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出優劣與得失,用實驗結果回答了實驗目的。材料客觀,分析科學。”此范例與點評使讀者對于音樂實驗報告的寫作不再陌生,音樂實驗報告離基層教師的教學生活也并不遙遠,只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勤于思考、探索,視唱教學的改革也可以寫出優秀的音樂實驗報告。又如在論點句的推敲一節,作者提出分論點句應放在文章顯眼的地方,語言清晰,句式明了。為了說明這一問題,作者把張學昕的論文《當代小說創作的寓言詩性特征》作為范例。該文的幾個分論點是:一、解構時間:實現主體對現實的超越。二、象征營構:民間敘述與審美寓意化。三、戲訪問本:寓言走向新的敘事空間。傅利民老師認為:“該文作者不僅追求行文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也全面地照顧了論文的形式美。該文的三個分論點,采用了相似的句式表達,字數相同,從視覺和聽覺上首先給人以均衡對稱的美,且表意準確,體現了學術論文的本質要求?!睆倪@一范例不難看出,傅老師對音樂學術論文寫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論文不但應有創新的學術價值,也應具備行文的形式美,所以,作為一名音樂學術論文的創作者應不斷提升寫作能力給讀者提供完美的學術成果。

四、鮮明的個性

傅老師作為音樂學界一位成果頗豐的學者,在本書的論述中也常常滲透著作者鮮明的個性,很多章節中的內容即是作者科研學習經歷的直接體現。

在本書第三章中課題申請書與開題報告的填寫一節,作者為了舉出實例便于讀者理解,更是無私地將自己2003年獲得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立項的《課題申請書》全表與《齋醮科儀 天師神韻――龍虎山天師道科儀音樂研究》的開題報告全文引出,供讀者學習參考。近年來,申報社科基金項目日益受到各音樂院校的重視,但如何申報,怎樣才能填好課題申請書,并沒有相關指導教材推出,而且出于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學界知識分子一般都不會向同行展示自己的課題申報書。當筆者看到傅老師全文出版的課題申報書的時候,由衷地感受到了一個學者的無私與豁達。而本書所附開題報告《齋醮科儀 天師神韻――龍虎山天師道科儀音樂研究》更是作者用實例手把手地教授讀者如何寫作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課題主要思想、觀點與內容,重點與難點分析;課題研究方法、論文框架及寫作進行計劃;本人準備情況及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參考文獻及有關資料等開題義項。

縱觀全書,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科研工作實用指南。在當前的音樂教育背景下,它所擁有的優點與特點,使之成為一部能夠給讀者實實在在幫助的音樂論文寫作教材。如果本書有機會修訂再版,筆者認為本版《音樂論文寫作基礎》由于篇幅所限,有些論述之后沒有例證,讀者的理解常會受到影響,所以,再版此書時,筆者希望書中例證能夠更為豐富典型,理論論述之后均能有恰切的例證與點評。另外,如能再版此書,筆者希望在音樂表演類論文的寫作指導方面能夠增加篇幅,畢竟在各個音樂專業方向中,他們的理論水平較為薄弱,是真正需要幫助而又渴望幫助的一個專業方向。

篇(7)

關鍵詞:音樂教學模式;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現代音樂教學模式;特點;趨勢

篇(8)

一、前言

音樂美學的研究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自19世紀20年代蕭友梅開創音樂教育事業及對音樂的大力推廣,中國有了專門的音樂院校、音樂教科書和音樂論著。青主的兩本音樂美學著作《樂話》和《音樂通論》的問世,開創了音樂美學專業研究的先河。近年來,音樂美學的研究論域涉及許多方面,諸如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音樂的存在方式、自律論與他律論、音心對映論、現代西方音樂哲學等,為創建中國音樂美學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成長,音樂美學的研究在我國正向更廣闊、更深入、更全面的維度和視野發展。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全國音樂美學會議,更是有力地推動了音樂美學研究的發展進程,而與此相關的音樂美學會高層論壇,對于音樂美學的研究和音樂美學年會的舉辦,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0年11月19―20日,由中國音樂美學學會舉辦,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承辦的“2010年全國音樂美學會高層論壇暨專題筆會”在金華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行。出席此次會議的有來自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西南大學音樂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浙江傳媒學院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臺州學院藝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等各兄弟院校音樂美學專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們。

2010年11月19日上午,開幕式在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會議由宋瑾主持,張前、韓鍾恩、羅藝峰、邢維凱、馮長春、劉承華、楊和平分別向大會致辭,并就各自提交的論文進行了概括性發言。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會議在分會場就音樂美學課程教學相關問題進行研討。20日下午,會議在分會場進行“自由論壇”研討活動,由楊和平主持,羅藝峰、邢維凱、韓鍾恩等各與會代表就音樂美學學科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大家爭先恐后、各抒己見,將研討推向了。研討結束后,會長韓鍾恩做了總結性發言,對學科建設問題提出了設想,并對2011年在西安召開的全國音樂美學年會提出了會議論題和任務。在熱烈的學術爭鳴,以對下一次音樂美學會議和音樂美學發展的期待中,大會勝利閉幕。

二、教材建設與課程教學

對于高等音樂院校和綜合大學相關院系的音樂美學學科的教材建設與課程教學問題的探討,是這次會議論題的重中之重。張前教授對于目前音樂美學教材提出了十五個需做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包含在幾個大的框架之內:關于音樂本體的問題、音樂的功能和價值問題、音樂美學和音樂哲學的概念和關系問題、對現有概論性的音樂美學教材的討論。韓鍾恩教授在19日上午開幕式上,對其向大會提交的《音樂美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問題討論》論文綱要做了解釋性發言,分別從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案、個案分析、學科關切等七個焦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上海音樂學院的楊婧博士代為宣讀其導師楊燕迪教授提交的論文《中國音樂美學教學問題討論之我見》,其中針對普通的音樂系科學生、音樂學專業本科生、音樂美學專業的研究生的教學,以及音樂美學研究生的培養與選題提出了一些頗具參考價值的意見和看法。羅藝峰教授就“音樂美學課程的教學特點來自于學科性質”這一話題展開論述。馮長春教授關于高師音樂美學教學提出了幾點感想,認為音樂美學教學中師范性的突出,重點在于對音樂美育理論的講解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實施從具體問題開始到一般原理結束這個基本策略;避免把音樂美學課開設成音樂欣賞課;希望編纂更富針對性的教材。劉承華教授認為,音樂美學課的教學應以理論思維和闡釋能力的培養為教學目的,在教學內容上應注重從知識性陳述轉向學理性呈現,在授課時應注意強化問題意識、展示邏輯張力,以及個性化的語言表述。楊和平教授針對目前音樂美學教材與教學問題,提出了一些批評性的意見及富有建設性的建議,認為音樂美學教學必須基于經驗而超于經驗又最終回到經驗,必須以強化學科特性為己任,必須建立在人的音響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并強調主次輕重難易的層次。宋瑾教授以音樂美學教學的首要問題:什么是“音樂的美學”為出發點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為音樂美學學科建設需要的人才,應具有相關領域的學理的知和親歷的知,音樂美學的發展,應朝著多元并置的方向,依靠集體的力量,鼓勵學生開拓音樂美學的領域,將視野擴展到世界音樂的廣大領域。羅小平教授認為音樂美學課程應形成比較完整的教學系統,有自己編寫的教材,能夠因材施教,并將其作為這一課程的特色及最終追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及整體素質的提高。彭永啟教授以音樂美學課的實際教學及歷史意義為出發點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音樂美學的教學應該從觀念上升到史論,從史論角度出發會更加切合實際。馬衛星教授認為音樂美學課推進了教育消費;應進一步探索針對大專、本科及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材建設;音樂美學應加入哲學關切。

楊易禾教授就課程教學及音樂美學的一些基礎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認為對于音樂美學課來說,教學對象是很重要的;音樂美學抽象思辨的屬性,應該充分運用到表演美學中去;音樂美學課要保持貴族風格嗎?臨響是體驗還是直觀?音樂美學一定要形而下還是形而上?這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參與研討的代表們更深的思索與更熱烈的反應。黃漢華教授認為目前的音樂美學教材種類繁多,編寫雜亂,不能適應音樂美學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于音樂美學這一學科的發展,建議編寫出一本更加實用的教材。葉明春教授主張音樂美學應回到感性學;音樂美學課程在教學理念問題上某些題例表述不夠簡明。云南藝術學院申波教授立足本土,談音樂美學學科如何與少數民族特色結合起來,在其獨特的文化生態視野下認知與解構音樂美學教學的“方言”。

中央音樂學院何寬釗在其發言中講道,法國是從初中就開設哲學課的,建議國內的音樂美學課也可以開始得更早些,且應從其他學科吸收資源;并提出問題:音樂美學究竟是自律的還是他律的?音樂美學的任務是什么?等等。四川音樂學院陳思關于本科《音樂欣賞》教學中主體性建構實踐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在學生主體性建構中,首先要樹立敏感意識;培養合理聯想的能力對于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增強審美主體的再創造能力,等等。武漢音樂學院汪申申關于開設音樂表演美學課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作曲專業應開設音樂美學基礎課,并在其研究生招生時加入中西方音樂史的基礎知識考核。陳新坤教授認為音樂美學課應結合音樂作品的聽賞,且音樂表演和音樂學專業的學生應該聽不同的版本。周雪豐教授就音樂美學本科教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并建議編寫音樂美學科目的詞條,以方便教學與研究。

四川音樂學院何弦則從西方音樂史的教學談其課程所涉及的音樂美學的教學,認為音樂美學的教學對于學生是一種引導,而不是規定;并對音樂美學的生存方式提出質疑。西安音樂學院蘇小龍結合課程目標,就如何使音樂美學課生動起來侃侃而談,并對涉及音樂美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音樂美學即美的音樂的學問和音樂的美的學問。

三、研究生的培養

關于研究生的培養,是各與會代表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討論的熱點。張前教授在會議發言及其向會議提交的論文《關于音樂美學教材編寫與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的一些回顧與反思》中,重點談到對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和指導問題。認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很重要,其關鍵問題在于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和熟悉,且有一定積累并具有創新意義的題目,同時還要考慮與選題相關的文獻的條件。通過學位論文的寫作,既要使研究生學會如何寫學術論文,又要鍛煉其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為論文確定題目后,進一步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對材料的比較鑒別、辨別真偽及確定重點,最好編排出與題目相關的文獻目錄,并在頭腦中時時構思寫作提綱。進入論文寫作時,應集中思想、精力、時間,進入寫作狀態,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要將搜集到的資料上升為理論,并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與琢磨。最后談到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應注意寫好論文摘要、確定關鍵詞、列好論文目次、注釋及參考文獻。張前教授所談到的上述方法和意見,對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邢維凱教授在會議發言及其向大會提交的論文提綱《學術共同體在研究生論文選題與指導中的作用》中,總結了幾點目前研究生論文選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諸如導師研究領域對學生選題范圍的限制、導師指導經驗的不足、師生配比不均所導致的問題等,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認為與當前的人才選拔機制與學術思維定式有關。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與思路及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分析。

劉鴻模教授在發言中談到了音樂美學方向研究生的入門教育問題,從分析近年來研究生新生的特點入手,進而指出研究生在入學之初就應明確學科性質、特點,以及能力培養的目標,摒棄學生考研的功利目的,引導學生讀書,通過讀書培養對本學科的興趣,并在讀書的同時,安排寫作與學術研究的任務,在此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劉鴻模教授還指出要注重對研究生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教育,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避免抄襲現象,凡是引用別人的文章內容,必須加以注釋。羅藝峰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在研究生教學中應注意三個問題,即問題意識、材料功夫、寫作技巧,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對研究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吉林藝術學院的孫佳賓教授在其向會議提交的論文《培養研究生的幾點體會》中指出,在研究生的培養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圍繞專業方向,建立合理的結構化知識,拓寬知識結構體系;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并開展問題討論,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形成對相關問題的重新認識。

四、相關問題之“自由論壇”

篇(9)

[關鍵詞] 合唱 童聲合唱 合唱訓練 兒童

Abstract: Chinese children chorus a very young ar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 , the activity of children chorus has been winning peoples favour and interest. Ma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some bold research and made some daring attempts in his fiel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former research into the field of children chorus , emphasizes on the positive role played by children. Chorus i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on children chorus drills.

Key word: Chorus; Children chorus; Chorus drills; Children;

篇(10)

音樂本科畢業論文抄襲、剽竊現象為何如此嚴重?許多專家教授都曾論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礎不牢”。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不高,他們被錄取時,文化分數低于其它專業很多。而“論文寫作是一種綜合的腦力勞動”,撰寫論文“實際上是作者思想、觀念、知識、修養和語言文字能力的全面體現”。

[1]“他們最應該補習的東西是文化?!?〔2〕

音樂專業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們從小用大量的時間接受音樂技能訓練,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自然要受到一定影響。[1]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困難較大?!罢撐氖侨祟愑谜Z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種載體。”〔3〕“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首先應該能清晰明白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們現在還不習慣人應該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學術思想從哪里來?!?〔2〕

(二)“后期訓練不夠”。開設相關的課程很少,音樂專業開設此課程更少。他們在撰寫畢業生論文之前沒有受此教育,沒有進行寫作音樂論文規范化的系統訓練。鄭州大學教授郭英劍說:“不客氣地講,我們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沒有能夠受到良好的學術規范教育”。[3]因而,直接導致音樂專業寫作訓練的不足、學術規范意識的缺乏。中央音樂學院鐘子林教授認為:“對音樂系來說,應該把論文寫作規范作為一項教學的重要內容”[3] 例如,音樂專業學生不通曉論文寫作的技術規范。有位學生的論文題目是《源遠流長的古箏史》,其內容摘要:“憑著自己對古箏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大學四年所學到相關音樂知識,使我對古箏的學習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寫成此文。”顯然,這位音樂專業學生不會寫“內容摘要”。

音樂專業本科畢業生,是未來音樂學科研究隊伍的后備力量。然而,我們目前卻沒有加強對他們的科學道德教育、沒有制定防止學術失范的根本措施;沒有教育音樂大學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從事學術研究者所應具有的最起碼的道德;也沒有組織他們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樹立法制觀念。

(三)“部分專業教師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苯處熓菍W生的榜樣,其一言一行、思維方式、指導思想都會對學生的價值判斷產生影響。而專業教師中重技術、輕學術的思想也會對使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樂專業的特殊性質要求對其所學專業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而對其教學及工作的評價也由其技術水平的高低來決定 ,至使教師產生技術至上的思想。“作為大學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薄叭绻粋€教師在學術道德上不能為人師表,那他怎么可能傳道授業解惑呢?所以,教師決不能在學術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為普通人”。[3]

一句話,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最終導致音樂專業學生不知該怎樣入手撰寫畢業論文,不知做學問的方法。

二、

“音樂學是一門專業技能,要從事這門職業,必須掌握學科術語以及寫作技

巧,對音樂學提出看法。這種看法必須就學科規定的內容用學科接受的寫作方式表達出來?!薄?〕

音樂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要在畢業之前受到科學研究工作各環節的初步訓

練。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理論,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研實踐訓練。怎樣達到這一目的?

筆者認為:綜述訓練方法是有效訓練音樂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方法,能夠

達到這一目的。

其實,西方國家的大學音樂教育,早已注意這一問題?!霸谖鞣絿覍W習音

樂,首先要學習的課程是文獻書目與研究方法。這門課程的教師會告訴學生各種有關書籍文獻、圖書館分類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資料收集手段?!薄霸趯W期末課程結束時,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做研究狀況綜述,就某一個題目總結有關數據,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薄?〕

何謂“綜述訓練方法”?是指根據論文寫作規律,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通過

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每年圍繞音樂某一選題,一開始就學習將大量分散的有關本選題的音樂文獻,通過各種檢索方法收集整理;一開始就學習廣泛綜合、歸納前人音樂文獻數據中有實用價值、有見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開始就學習具體分析有關本選題音樂文獻的異同點,并學會述評、闡明自己的觀點。“綜”即收集百家之言,綜合分析整理;“述”即結合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觀點和藝術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每篇以綜述文體撰寫的學年論文,字數要求在3000字以上。經過2至3篇的“綜述訓練”,再撰寫畢業論文。當然,優秀的綜述文章也可以作為畢業論文。這種訓練要求具備以下特征:

(一)連續性。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綜述訓練,連續不斷,直到大學四年級完

成撰寫畢業論文。這樣,將音樂本科畢業論文由一次性寫作變為“四年性”論文寫作過程。從“綜述訓練”到論文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練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成論文寫作的所有環節,最后撰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通過答辯。

(二)同步性。音樂專業學生撰寫綜述與專業理論課的學習、公共課的學習

同步進行,有機結合,其知識結構同步擴大,學問同步積累,到撰寫畢業論文時必能很快進入研究狀態。因為在這期間,他們學習《哲學》《法律》《教育學》《心理學》和專業理論等課程,通過綜述訓練的不斷思索,已經積累相關知識,感悟必出。

“綜述訓練”為本科畢業學位論文的寫作選題打下基礎。學生選擇畢業論

文課題,總要做到兩個結合:一是與專業理論課結合,二是與已撰寫過的綜述訓練內容結合。河南大學音樂教育2000級于捷在大三時曾撰寫學年論文《音樂治療學綜述》,她的畢業論文《現代音樂治療學管窺》就是在綜述基礎上完成的。此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收入《河南大學學術論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實踐性。堅持多寫綜述,實踐再實踐,是掌握撰寫論文和做學問的基

本途徑。在實踐中學習撰寫綜述,在實踐中提高撰寫綜述的水平。

(四)全員性。要求所有音樂專業本科學生參加“綜述訓練”、所有專業教

師參加指導,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宏觀管理。

“綜述訓練”離不開專業教師指導。有誰來組織實施“綜述訓練”?筆者

認為:由的二級學院組織,以音樂專業理論教師為主、音樂專業技能課教師為輔,并有教學管理人員參加的隊伍,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綜述訓練。在教學計劃“畢業

論文寫作”中,應有所體現這一方案。其指導形式,或專業理論任課教師通過課堂組織;或專業技能課教師單獨指導。

三、

綜述訓練方法的步驟:

(一)選題:一是專業教師結合本課程的教學規定題目。例如,河南大學

藝術學院班一講師在講授《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中,為學生學年論文規定的選題范圍限定在《中國傳統音樂綜述》。這樣,學生可選其中一章題目綜述,也可選所有章綜述。學生結合所學課程的內容撰寫綜述,有可能做到綜中有述,述中有綜;既不是純碎的音樂文獻堆砌,也不是專業教材的簡單重復,而是專業知識的升化與掌握。二是學生結合自己主修課程選題。一般要選較小的題目,文獻資料的來源有保證。如果選題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學生選題是《小提琴的發展史研究綜述》、《世界舞蹈藝術的發展歷程研究綜述》,這類選題偏大,難以承載,不能完成。如果沒有圍繞已掌握的專業知識選題,學生則對要綜述的內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論斷。“綜述的題目越具體、明確,搜集音樂文獻越容易,寫作范圍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綜述的“焦點”寫深寫透。”〔4〕提倡“小題大作”,而不提倡“大題小作”。

(二)收集音樂文獻。

“綜述訓練方法”的基礎是檢索音樂文獻。歐美許多國家,“大學里導師們

對學生的論文寫作指導,一開始便是如何使用圖書館數據?!薄?〕音樂專業學生沒有掌握音樂文獻及其檢索知識,也就沒有檢索音樂文獻的能力,在撰寫論文之前,對有關課題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襲、剽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他們具備了檢索音樂文獻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確立重點需要閱讀與研究的論文論著;有利于確立資料收集的范圍與相關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課題重復;而且也能從根源上杜絕抄襲、剽竊現象的發生。

首先,音樂專業學生要認識音樂文獻的特性。音樂文獻既有理論論著、樂譜,更有載體形式不同的有聲音樂作品(單聲道唱片、立體聲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視盤、錄音慈帶、錄像磁帶等等);音樂文獻具有語言文字和非語言文字特征?!?〕

其次,音樂專業學生要熟悉音樂工具書,掌握傳統的檢索方法,到學校圖書

館、院(系)資料室查找音樂文獻。在西方進行音樂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辭典和百科全書?!霸谶@些工具書里,我們可以找到基本事實,某一個術語的準確解釋,以及該詞條所涉及內容的簡要概括?!薄?〕音樂工具書是在已有的大量音樂圖書數據基礎上,廣泛搜集音樂范圍的知識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編排,為人們提供音樂基本知識和數據線索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圖書。常見的主要有音樂文獻目錄、百科全書、音樂年鑒、圖錄等。還可利用音樂期刊查找,效果不錯。它分理論和樂譜兩類。理論有《人民音樂》《中國音樂學》《音樂研究》等,以評論音樂為主;《中央音樂學院學報》《音樂藝術》《星海音樂學院學報》《黃鍾》《樂府新聲》《交響》《音樂探索》等,以音樂理論研究為主,以其學術性見長。曲譜有《音樂創作》、《音樂生活》、《音樂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連歌聲》、《廣播歌選》等,以刊載不同體裁的音樂新作為主?!?〕音樂專業學生可查館藏音樂期刊目錄或館藏音樂期刊篇目索引,就可獲得有關資料。

再次,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音樂專業學生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檢索

方法,熟悉主要網站及網址,上網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題分為14類,音樂專業學生點擊“娛樂”類目下的“音樂”,即能獲得各類

音樂相關信息;若點擊“參考數據”類目下的“圖書館”,又可以查到聯網的音樂圖書館的文獻信息。(2)中國期刊網(.cn)等.。

(三)做讀書筆記和卡片。這是很關鍵的一步,目的是獲得本選題有用的音

樂文獻。首先“確定摘錄項目:包括參考文獻著錄項的作者、論文題目或書名、刊物名稱或出版社名稱、年、卷、期”〔4〕等。其次確定摘錄內容:重點在于寫好摘要,適當摘錄正文內容等。再次將卡片“分類、歸入提綱、標號:根據摘錄卡片的內容進行初步分類”,〔4〕將相關的、類似的觀點內容分別歸類;對結論不一致的音樂文獻,要學會對比分析,按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做出是非的判斷。另外,在這一過程中,應將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記錄在卡片上 備用。

(四)草擬提綱:在積累大量讀書筆記和卡片的基礎上,寫出本課題綜述提

綱。通過提綱,將已掌握的音樂文獻組織起來,并串連到本課題研究的問題上。一般可采用“分類綜述”,例如余琛《近年來唐代樂器研究綜述(載《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2期)就是分類綜述:“一、打擊樂;二、吹奏樂器;三、弦樂器?!?/p>

(五)評判:在概述音樂文獻的基礎上,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就浮出水面。這

時,就要評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價值、取得哪些成績,尤其要注意分析兩個以上音樂學者不同的學術思想、觀點的異同。在此基礎上,適當闡述自己的意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樣,“文獻綜述”不是純粹從文獻到文獻的碓砌。

(六)回顧研究與建議:這是最后的步驟。在評判的基礎上,要提出進一步

研究的設想和內容,力爭發前人未發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為便于說明問題,再詳細分析上例:

1、綜述題目:近年來唐代樂器研究綜述(作者:余琛,載《交響——西安

音樂學院學報)

2、前言部分:本文對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唐代樂器的研究作分類綜述。

3、正文部分(分級分類標題):

(1)打擊樂(再細分各種樂器);(2)吹奏樂器(再細分各種樂器);(3)弦樂器(再細分各種樂器).

4、初步印象:總結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這篇論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張之上,因為本文引用論文85篇。

音樂專業學生可選其中一類樂器進行綜述研究,例如“弦樂器綜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種樂器進行綜述研究,例如“古箏研究綜述”。另外,根據讀書筆記和卡片,可把年限定為“近年來弦樂器綜述研究”、“近年來古箏研究綜述”。

四、

“所謂學術,它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一是做學問的方法,二是指應用一

定的方法去認識事物所得到的成果?!薄?〕著名學者王力先生特別強調學會撰寫論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說:“研究生的任務不單純是接受知識,而且要進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個重要任務就是寫論文。”“我們現在要求研究生寫論文,就是要他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寫論文的方法。”〔9〕顯而易見,綜述訓練方案,對培養學生做學問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走向“學術規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綜述訓練”為音樂專業畢業學位論文的寫作提供了命題。“在西方,指導

教授和學界人士一看論文的導言就可以判斷論文是否有學術價值,因為導言部分通常會對前人在某一個問題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顧和評價,然后以此 作為基礎,提出自己的中心論點,即命題?!薄?〕而我們目前,音樂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沒有這一部分。

(一)“綜述訓練”使學生對前人的學術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課題的研究

現狀、進展和困境,避免“重復研究”和“常識研究”?!鞍凑盏聡鴮W術規范,在大學學習期間,學生們就受到文獻分析訓練:要研究某個問題,先必閱讀歸納有關這個問題的全部文獻,然后再考慮自己能做什么。”〔2〕

(二)“綜述訓練”使學生正確使用引文、注釋等。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楊昌

勇認為:“學術論著注釋和索引的規范化是學術規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7]“西方的學術論文注釋很長,實際上就是一種學術積累和保證學術發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視這種積累,就為剽竊抄襲制造條件?!薄?〕

(三)“綜述訓練”能夠訓練學生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鍛練學生覆蓋專業

知識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是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而撰寫綜述文章離不開分析與綜合。只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科學規范的寫作思路。

(四)“綜述訓練”能夠鍛練學生查找和積累文獻資料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各種檢索音樂文獻手段和方法;學生做筆記、做分類卡片,為畢業論文積累學問。厚積累,多看書、多搜集、多動手,根深方顯凝重,厚積方能薄發?!俺槐緯秦飧`,抄十本書是研究,抄一百本書是學問,抄一千本書是大家?!?〔2〕

五、

在音樂專業畢業論文工作中進行“綜述訓練”,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養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和掌握做學問的方法。但要全面解決培養學生走向學術規范的問題,還應開設相應的課程,“學術規范”教育應成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音樂文獻、音樂文獻檢索、著作權法、學術論文寫作等。這門課程可稱為《音樂信息文獻綜合檢索與論文寫作》。

在音樂專業開設這門課程,有必要與信息素養教育結合起來。當今,在“美

國,信息素養教育成了討論熱點。”﹝10﹞我國在圖書館界也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圖書館員要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發揮作用,責無旁貸。

從這門課程內容看,涉及音樂學、法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寫作學及計算機應用。要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提倡圖書館員、音樂教師、法學教師、寫作教師、計算機教師等多方合作開課,音樂教師講授音樂文獻部分、法學教師講授著作權法部分、寫作教師講授論文寫作部分、圖書館員講授計算機檢索和手工檢索部分;輔導實習以圖書館員為主,專業教師亦積極參與,與圖書館員密切合作,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國,專業教師與圖書館員的合作,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它意味著圖書館員積極走進學科教學的課堂,全面地深層地參與課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師把信息素質內容納入自己的課程要求,接納并主動尋求圖書館員的幫助與合作,雙方協同進行課程作業活動等的設計師實施乃至評價。這是信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過它,信息素質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體教育對象。”﹝10﹞美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蔡際洲.音樂論文的寫作基礎〔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1).

〔2〕陳銘道.音樂學——歷史、文獻與寫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3〕程千帆,鞏本棟.貴在創新〔C〕.學術規范讀本.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324.〔〕郭英劍.〔〕楊玉圣.學術腐敗、學術規范與學術倫理——關于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問題〔C〕.697.〔〕張國春.近期學術界關于學風問題討論綜述〔C〕.*128.〔〕劉南平.法學博士論文的命題和注釋——簡評我國法學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學術規范與學術批評——談中國問題與西方經驗〔C〕.194頁.

〔4〕黃栩兵.文獻綜述的寫作〔J〕.人民軍醫,2004(4).

〔5〕楊沐.我國音樂學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幾個問題〔J〕.音樂研究,1988(4).

〔6〕郭旗.音樂文獻的特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7(3).

〔7〕童小燕.談音樂期刊文獻的開發利用〔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5(3)(4).

〔8〕王振鐸主編.編輯學通論〔Z〕.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94頁.

〔9〕葛發智,陳崇銓.學位論文的要求、準備與撰寫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1996(3).

上一篇: 企業管理處工作 下一篇: 科技信息傳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新国产乱子伦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