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3: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木工程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土木工程師論文

篇(1)

2課程改革思路與內容建設

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求以工程實踐和學生發展為價值導向,教學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為學生提供知識、能力的完整框架。針對以往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建設從理論教學環節入手,以實踐環節需求導向理論教學環節建設,理論教學內容以施工項目為主線,以工程訓練為路徑使得學生掌握知識,從理論教學環節即注重培養工程思維和工程意識,從而給予實踐環節教學以有力支撐。施工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依托聯合培養企業工程實踐展開課程內容建設。課程教學以企業真實的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學生認知特點與對施工案例進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學案例。選用的案例要求與實踐環節將要接觸的施工項目類似甚至相同,注重兩個環節整體性、系統性,避免各環節的脫節,真正做到兩個環節相互驗證,互為支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知識結構跨度大、章節之間邏輯性弱的特點為將施工項目劃分為多個案例提供了有利條件。限于理論教學課時,施工技術教學內容中場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預應力工程、結構安裝工程等施工內容由于技術性突出,危險性大,對施工目標控制起到決定性作用,應作為施工案例建設的重點,非重點章節適當鼓勵學生自學,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施工技術部分主要章節土方工程、混凝土結構工程和結構安裝工程為例說明案例案例設置情況。

3課程理論教學方法改革與教學環節創新

探究教學做到了“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的三重回歸,很好地契合了現代工程教學需求。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是過程是認識現實問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符合人們思維規律。本科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土木工程施工時沒有工程經驗,所以了解施工項目、認識工程施工問題是學生首要解決的問題。了解施工項目、認識施工問題的過程是接近工程、與工程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對工程的好奇與興趣轉化為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逐漸建立起豐滿的施工項目的概念和工程責任感,進而激發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激勵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探究式教學實現“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可較好地解決課程理論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而疏離學習主體和工程實踐的問題。課程理論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緒論或“章節導論”,將其作為“課程導論”或作為章節教學“回歸實踐、回歸問題”環節,使得學生接觸、了解工程,認識工程問題,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緒論是課程教學的開端,首先起到課程“導論”的作用。通過這一環節介紹課程“地圖”、課程規劃甚至與課程相關的職業展望,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程充滿好奇,認為課程學習有價值,目標值得期待。各章節以“章節導論”作為第一個教學環節,作用有二。其一,通過這一環節引入真實、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為學習章節內容的工程背景和載體,將學生帶入工程情景,明確工程師責任,并以此提出本章節涉及到的施工問題。其二,通過該環節介紹本章節內容在完整施工項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應用,使學生建立“整體和局部”認識。在第一環節基礎上,第二個環節講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通過該環首先使學生掌握分部分項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預先設置的施工問題及章節子問題(知識點K),使學生知道施工問題和知識點(K)在哪里、產生于何處、應用于何處。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第二環節中所設置的知識點(K)原理。第三環節繼承“接受性”教學方法,作為探究性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接下來的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在以上三個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以自主學習方式為主的綜合學習環節。在這一環節中,以課后大作業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問題作為章節設計性作業,引導、驅動學生復習、收集相關資料、同學之間討論、反思等,進而找到解決方案,完成探究過程。這一環節以提交作業為成果,但過程和能力評價多于結果評價,以合理的方式促進學習者工程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的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的四個環節圍繞現實施工項目展開,符合人們認知規律,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教學生動。以土方工程章節“場地平整”的教學為例,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引入某公園場地平整工程作為施工案例,包括圖片、施工技術資料、技術、管理崗位設置等。通過該場地施工前后圖片對比,形象生動地提出了“如何將天然場地通過施工改造成公園場地?場地施工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問題要解決?”等施工問題,將學生帶入施工情境、帶入崗位,而后第二環節介紹場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藝過程:場地測量→土方挖、填、運輸及運輸機械→場地驗收。在施工工藝介紹過程中引導學生挖掘設置的知識點(K):場地設計標高與初始場地標高、方格網法土方量計算、挖填土方調配運輸方案、土方施工機械性能等。在掌握場地平整施工工藝和知識點“出處、用處”基礎上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知識點(K)原理。在第四環節中布置類似場地的“場地平整施工技術方案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具體工程情況設計場地平整的施工工藝,繪制“挖填土方調配圖”,完成自主學習過程。

4課程考核過程化

考核方式具有導向作用。課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學、有效,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及對課程的評價。針對以往理論課程考核只重視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成績的問題,本課程考核注重過程考核,提高章節設計性作業合計分數在課程成績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重視自主學習。期末考試試題綜合性題目分數占試卷分數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過綜合性題目進一步考察、評價學生能力情況。

篇(2)

(一)綠色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含義分析

分析綠色施工技術以及期施工管理,首先需要明確綠色施工的基本含義。從廣義的角度分析,綠色施工就是在保證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現代化的技術進行的工程施工。其中包括對周邊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噪音、空氣等污染指數的最低值為指標的施工理念。因此,綠色施工就是一種環保型施工,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施工項目之一。

(二)提倡綠色施工的意義分析

綠色施工理念的提出,對于傳統的施工產業并非是一種強大的沖擊。實際上,綠色施工有著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意義。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在傳統的施工環境中,將綠色施工的理念引入,并且在傳統施工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與改進,從而既保證了施工的質量,又對資源進行了合理的利用,對環境進行了合理的保護。因此,對于綠色施工而言,有以下方面的意義:

(1)綠色施工是未來施工的發展方向

由于目前世界范圍內,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主流話題,對于環境的保護以及對于資源的合理利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進程。因此,未來的建筑施工應該能夠以合理利用資源為重點,并且降低對周邊環境以及空氣的污染與影響,從而在最大的限度內提高了施工的生產水平,并且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求。

(2)綠色施工是一種全新的理念,解決了長久以來發展與環境直接的矛盾

人類發展必然需要對周邊環境進行改造,但是由于發展初期的環保意識淡薄,人類為了滿足生存而進行粗放式的開發,從而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此,綠色施工的理念引入,實際上就是在提醒人們,只有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生存的地方,才能夠真正地發展。

(3)節約型施工不再只是一種口號,而是形成了一種理念與體系

綠色施工的提出,讓粗放型施工的模式開始遭受到沖擊。實際上,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并非只是遭受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現在也逐步成為了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不考慮周邊環境以及生活質量而進行的粗放施工,必然會遭到排斥。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展現有經濟,提倡綠色施工是一種必然。

(三)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

隨著綠色施工的理念不斷深入,綠色施工的技術也開始得以發展,并且是在實際的生產與開發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那么,對于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呢?首先,對施工的現有進行分析與歸類,從而保證傳統施工的基本模式。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需要從現有施工技術中找尋基本的發展接口,從而實現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對接。傳統的施工技術對于噪聲的控制、運輸材料的沙塵控制、水資源的防污染情況,甚至是包括光污染等都沒有更好的防護體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于周邊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尤其是目前一線城市霧霾嚴重,這與傳統的粗放式施工也有著必然的聯系。在這樣的基本狀態下,引入現代化的綠色施工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在綠色施工技術形成完成體系之前,綠色施工只是一種理念,是為了能夠保證在施工的過程中,減少污染排放,合理使用周邊資源。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綠色施工技術開始有了初步的應用。其中對于噪聲污染,建筑施工中引入先進的設備,并且制定了相關的綠色施工條例。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的施工參考標準。這樣,施工技術就得以在傳統施工的基礎上得以應用和發展。其次,在不同的環境中,應該采用不同的綠色施工技術。依托實際情況進行施工技術的配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綠色施工的效果,從而保證了綠色施工技術的實用性。例如,在城市城區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噪聲污染以及光污染的現象。總之,很好地實現綠色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綠色施工在未來建設中的發展將更為順利。改造世界、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與目標,在進行綠色施工技術的推廣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生存居民的認可與支持。綠色施工技術在未來發展中,將會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從而保證了生產與發展的協同性。

二、土木工程中綠色施工的管理分析

綠色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獲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如何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進行綠色施工,如何能夠按照綠色施工的標準進行施工,就需要對綠色施工進行合理管理,從而保證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嚴格采用綠色施工技術,秉承綠色施工的理念。

(一)依托實際施工地形進行合理施工

在施工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施工的環境進行合理分析,從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不同的地形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例如,施工場地有地下水或者是施工頻臨居民區。那么,在這樣的場地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就必須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地下水的防污染問題。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進行污水排放的專有渠道,進行合理的污水排放;第二就是要減少噪聲污染的產生,因為周邊居民區會受到噪聲的污染,從而影響居民生活。此外,光污染也應該考量在其中。因為夜晚的光輻射還是很嚴重的,因此需要將工作使用的燈安裝燈罩,減少晚上的光污染。

(二)秉承環保理念節約用水用電

節約環保是永恒的話題,因此在進行綠色施工的過程中,依然需要秉承節能減排的理念,在使用水和電的過程中,保證安全和正常施工的前提下,一定要節約用水、節約用電。這樣不僅僅是對能源的節約,更是能夠在一定情況下保證在施工的過程中,減少因為水和電造成的二次污染。總之,綠色施工的技術應用需要管理部門的監督執行,保證將綠色施工的理念應用到廣大的施工隊伍中,從而建立真正的綠色施工團隊。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設計的協作分析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與施工設計,兩者應該能夠實現協同的作用。因為,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往往施工環境和施工設計中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無法實現合理化施工。因此,在施工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及時做出修改,并且進行及時的更正。對于綠色的土木工程施工理念而言,需要重點強化綠色的理念。在施工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先進行實地考察,明確施工環境的合理性,然后根據施工環境進行綠色施工的設計。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在施工條件方面與設計的協作分析

施工設計很多時候憑借的是經驗,因為對于施工的設計師而言,已經有過太多的設計經驗,這些經驗足以拿過來進行活學活用,從而保證了設計的進度。但是,在施工方面,一定要對施工條件進行實地考察,從而保證在施工的過程中,不會受到設計的影響。因為在很多土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一些突然的狀況或者是環境的不合理設計,造成了在實際施工與設計施工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了施工的阻礙,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施工進度。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兩者的協作與統一,就一定要先對土木工程施工的條件進行提前調查,并且將施工環境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進行設計,從而在遇到突事件的時候,也能夠合理地進行安排。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在施工理念方面與設計的協作分析

如上文所闡述,針對現代的施工條件,更多的是需要采用綠色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方案。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設計方案中應該能盡量采用綠色施工的措施,從而保證在施工過程中的順利進行。由于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礙。例如,在城市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出現的噪聲污染以及沙塵污染,都會對周邊的人們生活造成影響。因此,為了能夠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需要提前進行施工理念的設計,提倡綠色施工的設計理念,從而避免造成意外的損失。

四、強化土木工程質量控制的措施的必要性

建筑物筑建在哪個地域,當地的地礦環境好壞、氣候情況等都是制約建筑工程質量的外部因素。而一般外部因素對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作用都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在我國四川或是云南多容易發生地震或是容易泥石流,那么這種惡劣的地質環境以及暴雨的沖刷就會給建筑物的筑建帶來很大的局限性。每棟建筑物的筑起都是給人類遮風擋雨的,是給人們進行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活動提供一個避風港的,如果建筑工程的質量不能承受起一定的負荷或是存在著質量隱患,那么人們的生活、學習、娛樂將不能正常運行,甚至可能因為工程質量問題而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我們在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把控時,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和監理方首先要嚴格律己,再去對工程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做到細致入微,這樣才能將建筑工程質量把關工作做到實處,故而強化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五、土木工程施工后需對工程進行質量檢測在建筑工程施工后,首先監理單位要求施工單位對整個施工工程進行質量自檢工作,施工單位自檢完畢后,監理單位再進行全面的復核,如果發現施工單位沒有按照圖紙嚴格作業的,將其詳細的做好記錄;若因為施工方的善意改動施工方案而給工程可能帶來質量隱患的,監理單位不予驗收簽收;如果施工方是嚴格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施工作業的,監理方需連同建設方、施工方以及建設方一并對其工程進行驗收確認。

篇(3)

2解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的對策

2.1規范土木工程招標體系

要想解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首先需要從根源上,及土木工程的招標上入手。由于土木工程建設會給施工單位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一些施工單位會在工程招標項目中弄虛作假,意圖蒙混過關。所以對于工程招標中存在的這些不當的行為應該嚴格控制避免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相關部門單位應該構建嚴格的土木工程招標體系,將工程項目交給規模大、信譽好、具有先進管理制度的施工單位,從根源上保證土木工程建設的質量。

2.2提高土木施工管理人員的素質

施工管理人員在整個土木施工管理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對施工進程的直接管理者,管理人員對工程的項目、施工過程、施工人員等等都需要起到監督管理作用。因此施工單位首先在管理人員的選擇上就應當選用具有管理才能和綜合技能的人才,同時在后期加強對其的管理知識、工程項目知識以及其他與工程項目有關的技能培訓,如定期組織培訓會議、組織觀看與管理知識相關的視頻文件等等,幫助其更好的適應管理崗位的工作。

2.3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

要想真正解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還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來規范管理行為。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土木工程管理機制還不夠成熟,因此從方法和理念上都需要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在結合我國實際的土木工程施工項目基礎上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加強對管理隊伍的建設,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并與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和工資掛鉤,將管理機制落實到實處。

2.4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建立安全保護措施

解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解決好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這需要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首先,管理人員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時時關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環節,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護機制,并強制性的實施下去。如要求施工人員上班期間必須帶安全帽、穿工作服,如有發現違規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嚴格檢查施工范圍內的安全防護工作,如安全防護網是否設置到位等等,并采取問責方式。通過安全保護機制使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有了制度規范,確保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其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通過對施工人員進行口頭教育以及播放安全生產影片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并積極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演練,學會準確使用安全設施以及安全逃生,在首先保證員工人身安全的基礎上再保證施工質量。

篇(4)

2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的傳統模式

大量調研表明,多數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實驗的教學模式表現為“灌輸式”,實驗性質基本為驗證類,綜合類、設計類和研究類實驗較少,具體表現如下:1)開展形式:多以分組。高校本科學生基數較大,實驗教學多為分組進行。2)指導模式:授課教師的講解和演示。每個實驗小組的人數較多,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觀察實驗過程,了解實驗的基本操作流程。3)實驗項目:根據實驗教學大綱確定。一般只限于教材中規定的特定實驗,其中驗證類實驗所占比例過大,而設計類和啟發類實驗相對較少;且考慮到實驗學時的設置,實驗過程較復雜、耗時較長且耗資較大的實驗,實驗教學盡量不涉及。4)實驗教材:實驗教師根據實驗教學大綱編寫實驗指導書。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指導書的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要求、所用儀器設備進行相關實驗即可。5)實驗報告:近似或者雷同。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做的實驗項目相同,做相同的實驗,得到近似的實驗結果,一組或一個班寫出基本相同的實驗報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塔式”實驗教學模式

基于兄弟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現有實驗室的條件,遵循層次化、模塊化的指導思想,對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探索,分三階段逐步提升的“塔式”方式:基礎設計階段、對比分析階段與后期處理階段。1)基礎設計階段:將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分組后,要求其根據與本次實驗項目相關的多種工程材料進行實驗設計,且將設計方案在實驗之前上交給實驗教師審批,待審批合格后方可安排實驗。這一階段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對比分析階段:同一批次實驗結束后,實驗教師組織學生分別匯報實驗設計方案與實驗現象、結果,要求學生分析不同小組的結果并找到原因,可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后期處理階段:待同一個實驗項目全部結束后,實驗教師將本年度所有批次的實驗方案與結果公布后,要求每個同學對本項目進行總結,并以此作為實驗部分的考核。下面以“膠凝材料(水泥)的基本性質”為例,詳細說明一下“塔式”教學模式。1)根據理論課進程,實驗室要及時備好不同標號的水泥。實驗教師通知學生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學生根據實驗目的,每個小組選用不同膠凝材料設計方案。根據已經審核的實驗方案與實驗指導書,嚴格按照實驗操作逐步完成水泥細度、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結時間、水泥安定性與水泥膠砂強度等實驗內容,并做好相關數據的記錄工作。2)同一批次實驗全部結束后,各小組通報實驗材料的選擇與實驗結果,要求每小組成員做好記錄,并引導學生回顧理論課程中的相關知識,分析不同膠凝材料的性質,加強學生對理論課程敘述性知識的理解與記憶。3)所有班級本實驗項目結束后,實驗老師將所有小組的實驗情況匯總并向學生公布,要求每人采用正交實驗分析法對統計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結合理論知識對本次實驗進行總結,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實驗結果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做好自己科研的支撐。

篇(5)

引言

縱觀人類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設在和自然斗爭中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土木工程業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建筑物的規模、功能、造型和相應的建筑技術越來越大型化、復雜化和多樣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設備、新的結構技術和施工技術日新月異,節能技術、信息控制技術、生態技術等日益與建筑相結合,建筑業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為許多新技術的復合載體。而超高層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橋梁及作為大型復雜結構核心的現代結構技術則成為代表一個國家建筑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在土木工程中越來越體現了技術與創新的作用,誰能在世紀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誰就能在知識經濟時代開創土木工程學科的新紀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義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的含義可從兩方面去理解。一層含義是指與人類生活、生產活動有關的各類工程設施,如建筑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局壩水電和水利工程、鐵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等。另一層含義是指為了建造工程設施應用材料、工程設備在土地上所進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技術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實踐和研究己取得顯著成就,無論是結構的力學分析,還是結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結構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別是近若干年,在高層、大跨結構和鋼結構方面成績尤其驚人。但展望未來,土木工程領域中仍然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土木工程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土木工程建設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沒有停過,且發展很快,尤其在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幾乎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的建設工地。新的高樓大廈、展覽中心、鐵路、公路、橋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大力研究、開發和應用。發展之快,數量之巨,令世界各國驚嘆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國鐵路運營路程已達6.78萬公里,居世界第4位,亞洲之首。鐵路朝著城市輕軌和地鐵兩方而發展。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建造高速鐵路,武漢至廣州的高速鐵路運營時間僅需4小時。此外,磁懸浮列車也在發展。橋梁工程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伴隨著橋梁類型的不斷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楊浦大橋、南浦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等大跨橋梁的建成都標志著我國的大跨結構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進行列。目前,我國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橋3座、800m以上大橋8座、600m以上大橋15座、400m以上大橋40座,重慶萬縣單孔跨度達420m的鋼筋混凝上拱橋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興趣。在水利建設方面,50年間全國興建大中小水庫8.6萬座,水庫總蓄水量4580億立方米。建設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萬公里,目前防洪工程發揮的經濟效益達7000多億元。在大壩建設方面,我國先后建成了青海龍羊峽大壩、貴州鳥江渡大壩、四川二灘大壩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發展趨勢

(一)高性能材料的發展

鋼材將朝著高強、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和可焊性方向發展。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把屈服點為700N/mm2以上的鋼材列人了規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強度鋼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復合材料也將向著輕質、高強、良好的韌性和工作性方面發展。(二)計算機應用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和結構計算理論日益完善,計算結果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從而更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并保證結構的安全。人們將會設計出更為優化的方案進行土木工程建設,以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

(三)環境工程

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異的影響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融為一體。城市綜合癥、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問題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又無一不與土木工程有關。較大工程建成后對環境的影響乃至建設過程中的振動、噪聲等都將成為土木工程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四)建筑工業化

建筑長期以來停留在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小生產方式上。解放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推動了建筑業機械化的進程,特別是在重點工程建設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落后于其他工業部門,所以建筑業的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正確理解建筑產品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系,盡量實現標準化生產;要建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科學管理體制,采用專業化、聯合化、區域化的施工組織形式,同時還要不斷推進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

(五)空間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華裔林銅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巖石生產水泥并預制混凝土構件來組裝太空試驗站。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動場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圍。隨著地上空間的減少,人類把注意力也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地下空間,21世紀的土木工程將包括海底的世界。實際上東京地鐵已達地下三層: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設置了車站外,還建設了博物館。

(六)結構形式

計算理論和計算手段的進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為結構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空間結構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結構融為一體,結構形式將更趨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極化

能源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極為關注的問題,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極化的要求是21世紀人類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也對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此外,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發達,基礎設施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設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項專業活動中,都應考慮可持續發展。這些專業活動包括:建筑物、公路、鐵路、橋梁、機場等工程的建設,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

參考文獻:

篇(6)

二、目前我國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問題和對策

1、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責任問題

通過以上具體案例,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土木工程施工項目中責任管理明確度不夠,雖然在施工現場也安排了專業的項目施工管理人,但是相關的管理人員責任心太低,沒有將企業的經濟命脈和自身的工作職責緊密聯系到一起,甚至出現不通報上級管理部門,私自進行決策的現象,給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質量管理帶來安全隱患,不但影響到施工現場的質量驗收,還會延誤工期,造成返工重建的經濟損失,例如案例中土木工程項目現場管理人疏于職守,造成2萬元的經濟損失,同時延誤15天的工期,對于施工企業的整體形象也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現場施工項目管理直接決定工程的質量和企業的信譽,施工企業對于現場管理負責人的選撥必須要嚴格,施工管理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施工管理經驗,對于現場施工的質量管理措施必須到位。同時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政策和制度,對那一些、的項目負責人或者員工制定專業的懲罰措施,從根本上杜絕現場施工人員私自決策的現象。

2、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中的原材料管理問題

分析案例中的施工質量管理出現的問題,其中施工材料的監管不利也是造成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施工材料是構建建筑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施工材料的購買渠道不正規會直接導致施工現場質量的隱患,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但是目前我國土木工程施工項目中施工材料的管理還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購買渠道不合法,為了貪圖便宜購買存在質量隱患的材料等,雖然從購買的成本上可以降低企業的經濟支出,但是如果發生質量問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針對這種現象,企業不能只貪圖一時的便宜,需要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出發,嚴格管理施工現場材料的進貨渠道,制定嚴格的質量驗收標準,成立專業的材料購買部門,從挑選廠家、價格對比、進貨、驗貨、入庫等都有專人管理,對于一些高質量要求的材料,最好可以用招標形式進行,通過貨比三家選定質量可靠、價格優惠的供貨商,不但為企業節省開支,還能提供質量保證。

3、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監督問題

通過案例分析發現,最后之所以造成工程的質量問題和經濟損失,施工企業的監督部門沒有發揮相關的職權,在施工材料審批還沒有通過的情況下,施工隊伍沒有爭取監理人員同意直接進行現場施工,導致后期的損失,同時也暴露了本企業施工隊伍中監理部門建設的不完善,沒有發揮本身的監督管理職能導致后期的質量問題。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發現目前國內很多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監理力度缺乏,有的施工企業甚至不委派專業的監理人員。這種現象造成很多施工企業的現場施工管理混亂,一些施工隊伍可以任意進行施工改建,沒有溝通和協調的施工措施很容易造成施工過程中原材料不合格、施工技術不合格等問題,不但浪費了建筑企業的施工時間,還容易對施工材料造成浪費,發生施工驗收不合格的情況。監理部門是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關鍵部門,質量管理部門要以監理部門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的檢測報告為基礎才能進行施工安排。同時監理部門對于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程序要嚴格檢測,必要時抽樣檢查,遇到不合格的施工地段要監督改正和返工。同時監理部門對于現場施工人員的素質也進行必要的檢測,檢測施工技術是否達標等。同時對于施工的效果要進行抽樣檢測,發生問題及時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等。所以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要加強對于監理部門的重視度,設立專業的監理隊伍,忠于職守,不玩弄職權,嚴格按照質量監督規定檢測工程施工中的各項活動,發現問題立刻上報,防患于未然,提高建筑企業的施工質量。除此之外,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還和施工設計方案有密切的聯系,施工設計方案決定到整個工程施工質量的保證。因此具體到每一項施工管理方案的設計,施工企業都需要安排專家根據施工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尊重需求方的施工設計意愿,考察周圍施工場地的環境制定出完善可靠的施工步驟,同時檢測施工圖紙和各項計算結果是否準確無誤。

篇(7)

在購買混凝土相關原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應當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工程的材料。不同的土木工程,對混凝土的體積、承載力的要求都是大不相同的,混凝土的特性也是不同的。舉例來說:橋梁的大體積混凝土和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所要選擇的混凝土類型就有很大的差別。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取決于材料,所以在購置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工程本身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應當注意在選購原材料的時候選擇質量和信譽有保障的正規廠家,避免在采購環節就出現質量隱患。上述原則是對于選擇骨料和水泥等的要求,對于水來說,很多施工單位都不注意,認為水都是一樣的,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同地區的水質是不同的,水也有酸堿性等性能上的差異,在選擇水之前必須要進行細致的檢驗工作。除了骨料和水,必要時還要根據工程的需要購置一些外加劑。

1.2注意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的運輸

原料的運輸一般來說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一定要注意盡可能地減少運輸時間和減少振動,因為不斷地顛簸很可能就會使混凝土的性能發生改變。運輸時還應當特別注意的就是在陰雨天氣下的運輸是需要做好防雨工作的,否則,如果運輸的是原材料,就會影響其性能,直接變成不能使用的材料;如果是混凝土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其混合料的配比要求。

1.3進行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并不是簡單地將所有的材料堆放在一起進行攪拌即可,各種材料的比例和放置是有順序的。當然這個順序也不是固定的,是要根據當天的氣候狀況、施工進度等等外部的因素決定的。在配置混凝土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前期的相關實驗數據進行,特別是水量的控制一定要精確,結合當天的天氣來對水量進行控制。例如:在非常炎熱的夏天,要考慮到水蒸發的作用,要適當地多放一些水,而在冬季還要防止水凝固成冰,要不斷地攪拌。

1.4做好前期的其他準備工作

除了混凝土材料的購置、運輸與配置外,還應當做好其他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舉例來說:很多橋梁的施工工程是需要大體積混凝土的,這些大體積混凝土往往需要多層澆筑,前期就要把場地清理干凈,也要觀察上一個處理環節是否已經完成。要對相關的隱蔽工程進行驗收處理,也要確保模板支撐體系的牢固。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做安裝好溫度的測量工具,能夠實時地了解混凝土的溫度情況。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相關技術分析

在施工中,也有很多的要點需要注意。要點有很多,文章拘于篇幅問題不可能一一羅列,在這里僅將重要的幾個點進行闡述。首先,就是溫度的控制。在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準備了測溫管,但是還應當了解混凝土發熱的原理來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混凝土的內部熱量絕大部分是由水泥造成的,水泥遇水會發生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量。那么在某些工期比較緊,天氣比較炎熱的情況下,混凝土的配置和澆筑盡量選擇在太陽落山以后,或者盡可能選擇一些水熱化較低的混凝土類型,例如:硅酸鹽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而在寒冷的冬天,則需要進行相關的保溫措施,因為混凝土表面的迅速凝結會使內外的壓力不盡相同,成型以后會造成裂縫的出現。其次,在澆筑時應當注意一些要點。第一,應當嚴格按照既定的工序來進行澆筑活動,即先自然流淌、水平分層;進而斜向分段;最后一次到頂。在配置的時候可以加水調整,但是在澆筑的過程中,嚴禁隨意地向混凝土中間加水,這樣會造成離析等現象的出現,嚴重降低混凝土的強度。第二,在分層澆筑的時候一定要確定之前澆筑的一層是否已經被覆蓋,并且要對兩次澆筑之間的時間間隔進行把握,防止裂縫的出現。第三,混凝土的振搗工作應當對不同部位進行多次振搗,振搗的位置和強度都應當有具體的要求。

篇(8)

二、土木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協同開發的原則與方法

現在的信息技術手段、網絡服務及移動終端設備已經完全具備對龐大的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應用的能力,故借助于云計算技術來收集、整合、處理、挖掘超量、繁復的工程實踐教學資源,不但能有效解決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的眾多困擾,而且能為工程人才個性化培養及創建終身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1.開發原則

各種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的內容豐富、博大,所以在協同開發和挖掘相關資源時,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應分專業類別廣泛收集各種實踐教學資源,并在收集和整合資源過程中,要注意以資源的全體和完整為主,不要片段、抽樣;要注重資源獲取的效率,不要以工程項目內容的絕對精確作取舍;要考量工程項目資源內容相關性,不必在因果邏輯上做深究[3]。要按照培養目標,從學習者實踐知識建構需要來識別資源的意義,在豐富、靈活、多樣、寬泛的基礎上,進行資源采集、處理和加工,讓運用者按需配置其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能方便、高效地實現其教學價值。依據專業工程學科創新知識與能力培養所設定的目標,以協同創新的核心單位為主體,科學創設基于學生專業工程實踐學習需要的活動情境。即將有關資源分層次構造出各學習階段專業工程實踐的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式地經歷實踐的過程,使學生能自覺調動多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以及語言表達等,尋找多種操作、動手、研討途徑,積累起豐富的土木工程實踐感性認識和動手操作經驗,激發學生對工程項目的類型、設計與施工條件、理論與技術方法、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工程量、產品形態、建(制)造和場地環境、時空邊界條件等現象與相互關系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主要途徑

由于培養人才的責任主體是大學,校方的圖書與電子資源豐富,多建有信息網絡技術中心,軟硬件設施和技術人才相對充足,且信息技術在所涉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需求與科研應用量巨大。建立學校與協同核心單位間工程實踐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是協同創新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因此,校方應成為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建設的投資主體與推行者。協同開發與共享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的主要途徑,可從以下四方面進行:(1)建立一套運行機制。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有序的、動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以促進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正規有序,實現統合,搞好頂層設計。(2)規范一套建設標準。用科學的標準來促進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系統的建構[4,5]。應建立面向協同中心所涉各類工程專業的不同實踐教學主題、覆蓋其各個層次、不斷動態更新的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標準,為實現各級各類資源系統的網絡互連、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奠定基礎。(3)搭建一個基于云服務的共享平臺。各類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只有不斷被其工程專業教學所應用、學習者所掌握,使其流動、開放和充分共享,才可持續。在各專用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庫和實踐教學課件建設的基礎上,通過云服務端資源集成,實現各門專業的各級各類實踐教學活動資源交換和資源共享。(4)培養和建立一支“雙師”實踐教學專業隊伍。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庫及課件開發、建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依靠高素質專業人員完成,因此,必須根據協同機制,整合學校與協同核心單位的人才資源,培養和造就一支懂教學、懂工程技術、懂教育教學管理的資源庫建設專業隊伍。

3.技術方法

構建一個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實踐教學資源處理平臺。實踐教學資源經數據處理,區分成關系化、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其中關系化數據是指二維關系約束的數據表,結構化數據包括了數字、符號等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包括了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數據,從而進行有效存儲、組織來自校內外協同創新單位的教學資源。利用處理平臺能夠對幾百甚至是幾千個分布式數據庫,或者分布式存儲集群中的內容進行分析。該處理平臺還能根據具體教學環節、層次需求建立相應服務,解決傳統的學習平臺資源無序、缺乏統一管理調配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云服務平臺在技術項目上實現跨學校、跨地域合作,分享工程實踐與研究成果,為教學、學術研究提供便利;學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使用現代化通訊工具隨時隨地全方位獲取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數據化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流程與實現方式,可以概括為四步:分別是采集、導入和預處理、統計和分析,最后是資源實踐教學價值的發現與挖掘[6]。(1)以協同機制作保障,通過數據遷移、數據轉換、共享等有效手段[4]對數字化實踐教學資源進行收集、采集,把協同創新主體單位既有實踐教學資源重新整合起來,并加載到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中——存儲在遠程云服務端,成為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的基礎。這樣才可以徹底消除學校或土建行業信息化建設中各相關單位存在的信息孤島以及信息碎片化現象,提高實踐教學資源的可使用率。還可通過MapReduce編程模型對實踐教學資源進行管理,以提高對海量教學資源分析的速度和效率[7]。(2)在完成資源收集之后,如果要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還需將這些來自前端的數據導入到一個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數據庫,或者分布式存儲集群,通過并行計算框架[7],優化并行分析算法,如Mahout、R語言等,對這些分散乃至碎片數據進行過濾,在導入基礎上作一些簡單的清洗和預處理工作,以排除混雜、錯亂的工程信息,重復的資源數據,提高資源的質量。(3)從分布式數據庫,或者分布式計算集群的海量實踐教學資源中,提煉出連續的、低信息粒度的實踐教學素材,并擇優質實踐教學素材交于上層實踐教學統計、分析系統,進行普通的專業工程實踐需求分析和分類匯總等。(4)對實踐教學資源分析之后的資源內容進行實踐教學模擬和價值挖掘,是指利用數據挖掘算法,包括分類算法、回歸算法、聚合算法和降維算法等,對存儲在云服務端(分布式數據庫或者分布式計算集群)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數字化工程教學資源挖掘,以挖掘出隱藏在資源背后有價值的信息,為教師作出實踐教學組織安排奠定基礎。應用數據分析、挖掘等技術對存儲在云服務端的各種分散的關系化、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實踐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和挖掘,掌握學習者查詢其專業工程實踐資源的行為、知識點內容、知識應用能力等,以預測學習者對實踐知識與資源服務的需求,使教師能根據預測進行決策,更好地引導學習者學習;同時,也可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對開設的課程進行效果評估,盡早地捕捉學生的學習不適應癥狀,進行學習預警和干預[8],以便及時調整培養方案,為學習者推薦學習軌跡,開展自適應學習,自我導向學習[9,10]。例如:自適應學習既不是簡單的符號或文字,也不是言語或文字陳述的概念或原理,而是教師列展的一些具體的實例或問題。學習者的任務是通過考察實例、分析和解決問題來發現有關的知識,并積累解決問題的技能[11]。教師是用最適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習者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整個學習過程因為有學習效果的追蹤,記錄了學習者在每個任務上花費的時間,實時反饋給教師,如果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會立即知道,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應用數據分析技術也可對協同科研創新合作過程及交互型工程技術服務過程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應對過程中的資金、政策、機制、技術、成果、共享等環節潛在的矛盾與風險。

三、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共享應用

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和信息化技術是共享方案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方面。構筑較快見效的共享建設方案可以“三層法”:基礎設施層、平臺服務層和共享應用服務層[12]。實踐教學資源共享應用是將云計算作為其技術支持,通過對實踐教學資源挖掘與實踐學習分析則會帶來工程實踐教學理念、方式和技術方面的巨大變革和創新。

1.教學資源的流動需求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工程實踐教學資源應用的關鍵也是其必要條件,就在于“信息技術”與“專業工程實踐教學”的融合。豐富多樣的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到大學教育中,對學習者未來事業會有更加直接的幫助;快捷的反饋信息是衡量實踐教學資源開發、應用過程對實踐教學各個方面和層次產生影響、效果的依據。將開發的數字課程應用到教學上。比如:創建自適應各專業的工程實踐學習課程,利用人工智能為每個學生創建自適應的學習體驗。還可創建各專業工程實踐定制化學習或終身學習課程,將工程實踐教學從同一模式的“批量化生產”變為“科學管理下的定制化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培養更好的學習技能”,“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時間、應對挑戰、成為終身學習的人”[9]。

2.當代網絡交流條件引發實踐教學組織方式變革

隨著具有語義網特征的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發展起來,實踐教學組織的變革就越來越顯得不可避免。豐富多樣的工程實踐教學將召喚網絡結構產生無組織的教學組織力量。最先反映這種教學結構特點的,是各種各樣去中心化的WEB2.0應用,如RSS、維基、微信、博客、云儲存與計算等。各種專業的工程實踐教學資源中只有少量是結構化數據,如項目可研報告、立項審批、設計文件、計算書仍至工程圖紙、項目報建(批)、質量與安全監督、施工(生產)許可、施工組織設計(生產計劃)、竣工(產品)驗收等,其余大量的由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組成,如施工(生產)過程中具體的施工(生產)作業方式、方法,技術會議等以郵件、視頻、微博等的形式表現。海量的專業工程實踐教學資源之所以成為實踐教學的變革力量,在于它通過追隨實踐意義而獲得工程智慧。

篇(9)

1.1優化整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之前,施工課程教師要優化、整合課程知識體系,明確本節課需要教授的基本理論知識及重點、難點,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優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難點,并與工程的施工實際保持一致,并及時查找相關資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以補充教學知識。

1.2將整合的課程體系加工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對于知識容量比較大的教學章節,要根據實際施工的連續性、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系等,分別設置為多個模塊。比如,進行樁基工程案例教學時,需要把握以下知識點:預制樁的制作、運輸、沉樁;灌注樁成孔及施工;樁基施工的質量事故分析和處理措施。進行吊裝工程案例教學時,要突出以下內容:起重機的參數計算機選擇方法;單層工業廠房的吊裝;塔式起重機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1.3確定各教學模塊涉及的教學環節施工課程教師在設置教學模塊及案例時,要有針對性,即一個案例對應一個模塊,每一個案例的組成部分應包括有關本案例的施工現場錄像、工程環境介紹、可能出現的工程問題以及演示工程原理過程的flas。

2、改革的教學環節

首先,可通過播放工程現場錄像,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激起其學習興趣。錄像內容可以包括施工場景、工程概況、地質條件、施工關鍵點及與施工有關的施工機械等。其次,可以以施工場景為基礎,用專業工程語言提出地質、材料、設備等工程參數,并介紹工程施工中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營造濃厚的施工現場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再次,要用課堂教學方式講解案例的關鍵知識點,構建各個模塊涉及的知識理論體系。由于施工操作具有動態性,因此,課堂教學課結合flas進行演示。最后,理論知識的運用、檢驗。讓學生分析案例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在討論之后,有針對性的完成工程實踐問題報告。

3、改革措施

首先,要優化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優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弊端。第一,教學團隊要結合社會實際編制教學大綱,目前采用的教學大綱大多是根據社會需求編制的,而忽視了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及設備等內容,容易導致學生在以后就業中難以適應工作條件及環境。第二,改革學時分配,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如根據情況,將課時分別安排為教師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不僅可完成教學內容,也能夠豐富教學形式,激起學生積極性。其次,豐富教學手段。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筆者以為,要進行教學改革,就要豐富教學手段,如舉辦講座、收集施工現場資料等進行教學。專題講座如旋挖機灌注樁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藝等,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其對施工技術的就業熱情。因此,教學模式及手段的改革,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篇(10)

中圖分類號:TU974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資源過度消耗,國土的緊張性致使土地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加大,高層建筑的建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主體。然而,建筑物的數量和高度在不嘣黽郵保其施工難度加大,技術要求更嚴格,涉及到的專業領域更廣。若要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施工項目,需要全面分析目前土木工程的近況。

2高層建筑的施工特點

當高層建筑的層數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功能適用性、技術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都將發生質的變化。與多層建筑相比,在設計上、技術上都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加以考慮和解決。

高層建筑的工程量、勞動量大增,工序增多,各專業工種交叉作業,施工管理和協調控制復雜;由于高層建筑的體積、面積很大,施工準備階段需大量采購各材料、配件及機具設備,工作量很大;龐大的建設規模,需要的工期一般為2-3年及其以上;建設周期長,則可能面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帶來的風險;由于層數多、高度大,高處作業多、垂直運輸量大,易在城市施工現場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高層建筑中,需要一體化的施工管理組織協調機構,需要嚴格控制施工質量。

3關于高層建筑土木施工的質量控制

3.1建筑裂縫的產生及預防

裂縫是高層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施工質量有嚴重的影響。裂縫由多種原因形成,其種類也比較多,有穩定的,有閉合的,還有動態和靜態的。無疑,考慮到整個施工過程,需要最大可能的來解決裂縫的產生。

建筑工程裂縫的治理,應根據建筑的特點確定措施,先判明開裂原因,對造成影響開裂的因素進行處置后,在進行裂縫處理。在設計時,可采取的預防措施有:降低荷載作用和間接作用;釋放作用效應;提出建筑材料和構配件的體積穩定性和變形能力的要求;提高建筑構配件及其連接或材料抗裂性能。

具體方法包括“降”、“放”、“限”、“抗”等方面的技術措施。同時,對混凝土后期的養護也能減少裂縫的產生,后期混凝土表面易干燥收縮產生裂縫,若給予適宜溫度和濕度保持其結構的濕潤,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具體施工的時候,應結合這兩種方法,以提高施工質量。

3.2建筑混凝土澆筑的強度控制分析

混凝土澆筑是建筑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其一,要采用先進的澆筑方法和技術,當澆筑的面積過大時,需要進行建筑層的預冷卻處理,使混凝土和水溫之間的溫度差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澆筑結束之后,還要定期關注溫度的變化情況,記錄數據,二次澆筑時把握好時間,在第一層混凝土將要凝結還未凝結之前進行,同時,控制好振搗器的使用力度和范圍,使得裂縫或空洞剛好沒有產生;其二,不合理的澆筑順序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所以必須根據建筑的施工特點明確合理的澆筑順序。在整個澆筑過程之中,結點處于很關鍵的部位,所以其質量的可靠性、牢固性需要現場監理人員的嚴格檢查。

由于施工時間的限制、裂縫的不可避免,必須重視混凝土后期的養護工作。完全依賴于混凝土自身的質量并不能保證其后期面臨問題不會發生,所以,混凝土的澆筑離不開專業人員的養護工作,定時檢測記錄數據,并及時實施養護措施,保證混凝土后期的安全可靠性。

4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

4.1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

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必然對新時期建設項目的組織、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以往組織施工中,組織者受限于傳統思維,缺乏創新,致使工程質量的缺陷,經濟效益不明顯。

4.1.1重建不重管

其一,在高層建筑當中,需要使用到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由于設備的性能和技術參數決定著施工的進展,在使用設備之前需做好檢查,使用之后需保管和養護。一旦忽視檢查工作或偷懶覺得影響不大,將導致隱患的發生,后果不堪設想,例如,一臺三腳架的質量出現問題,而前期后期的檢查出現漏洞,施工過程中則會出現坍塌現象,甚至嚴重到人員傷亡。因此,機械設備需要相關人的嚴格管理,避免因機械問題而出現的事故。其二,在一個工程項目中,管理人員到操作人員若不能嚴格遵守規章制度,不重視技術規范或操作規程,走走形式,將給實際操作帶來安全隱患。一旦操作失誤,不但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其三,安全措施管理的缺失,負責安全的相關人員責任缺失,在實際操作中,很少組織或不組織安全知識教育,再則,防護措施不到位,消防措施虛設,諸多原因留下了安全隱患。

4.1.2工程質量監督漏洞

由于不重視某些周圍環境因素,致使工程質量監督中通常會出現建筑周邊環境的監控不到位,比如施工過程中,在進行基坑施工的時候忽略了地下室這一影響因素,將會導致塌方現象的出現,給施工作業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此外,由于對周邊環境的考慮不周到,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地下水結構的破壞的情況,使得土質變的酥松,最終引起土質承載能力的下降。所以,施工前要全面了解周圍的環境,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或潛在的影響因素,做好預防措施和應對策略,并及時記錄工作,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4.2提高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

4.2.1加大建設過程中的監管力度

對涉及到管理缺陷的問題上,具體分析,逐個進行解決。第一,機械設備的檢查和維護要配備專門人員負責,施工之前進行嚴格安全檢查,確保其正常工作,施工過程中也要定時檢查以防損壞,施工后期及時檢查和養護工作,保證設備在使用時完好無損。第二,強化建筑行業的自我規范監管體制,嚴格遵循相關的規章制度,建立多部門的聯合協調運作機制,相互協作和監督。第三,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出臺創新性的安全監管手段,將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總之,管理措施的改進確保整個建筑工程有條不紊的進行。

4.2.2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

先進的技術和高端的人才,刺激建筑行業向專業化、現代化方向邁進。在高層建筑的施工管理過程中,管路人員的專業素養決定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先進性。對當前建筑過程中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操作人員而言,理論基礎的缺乏和現代化專業培訓的制約,都將影響工程的建設,人才儲備顯得尤為重要。此外,要關注技術革新,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在當前現代化進程不斷推動發展背景下,落后就會淘汰,及時引進來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5結論

高層建筑的起點高度或層數,各國規定不一,且多無絕對、嚴格的標準。目前,中國規定接近20層的為中高層,30層左右接近100米稱為高層建筑。其在城市發展中優勢逐漸突出,能夠節約城市土地,縮短公用設施和市政管網的開發周期,從而減少市政投資,加快城市建設。但是,高度的增加必然引起施工難度的增加,高層建筑的建造往往涉及到廣闊的專業內容,其結構的復雜化,考驗著施工技術。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六年級語文重點總結 下一篇: 愛國發言稿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R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首页 | 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二区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