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三分鐘演講材料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5 13:17: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前三分鐘演講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課前三分鐘演講材料

篇(1)

呂淑湘先生指出:“撇開語言(口頭語)教文字(書面語),這是一種半身不遂的語文教學。”葉圣陶先生則說:“不善聽未必善讀,不善于說未必善寫,故應當一把抓。”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對教材的內容起到很好的補充和拓展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也注意到學生說話能力的弱化問題。上課時,發言的同學不多,偶爾只幾個同學發言也是說話支支吾吾,吐字不清晰。如果將兩個知識水平相當的人放在一起,當然是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的受青睞;期期艾艾,語不達意的則會淘汰在一邊。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

由此可見,強化小級學生“說”的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是勢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小學教學現狀,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為了提高學生說話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巧妙地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的作用

所謂“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指上語文課的頭三分鐘時間由一名學生上講臺所作的說話訓練。不要小看這短短的三分鐘時間,利用得好,利用得恰當,它的作用可真不少!

1.創設氛圍,增加自信

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大部分學生上臺都是扭扭捏捏,說話支支吾吾,甚至閉口不言。我就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創造輕松的表達氛圍,克服學生可能的膽怯與自卑,激發“講”的熱情,最終實現從“要我講”為“我要講”的轉變。

課前三分鐘的演講,這是學生鍛煉的好機會,特別是一些膽小的孩子,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錯過了許多鍛煉的機會。而課堂演講與上課不同,它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在課外準備,孩子有了準備,就有了信心。

經過一個學期課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嘗試,發現了很多益處,其中從學生個體成長而言,最大的收益就是,建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同學們在老師面前不敢說話的矛盾不是很突出了,以前結巴的現象也沒了,膽子也大起來了,話語也流利了許多。

2.訓練語言,提高表達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配角,是指導者、是聽眾,或者說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演講者、演員,雖是短短的三分鐘,但他們要把一個故事、一個成語或一句名言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課前充分的準備活動:查找資料、組織文字、熟記于心等,因此,課前演講是系統而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

通過這“三分鐘”口頭表達,讓他們講、說,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評、議的合作互動方式,通過肯定優點,指出問題,讓其取長補短。評議的內容有語言流暢、自然,普通話流利,表達生動,有感情,儀容儀表得體、大方。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說話表達的內容不再泛泛而談,空洞乏味。

3.豐富知識,促進積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豐富多彩的生活,大量的課外閱讀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又可以使學生廣泛地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也只有多閱讀,多積累,才能激發學生說的靈感。通過課前演講,讓全班學生增長見識,培養信心,提高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演講的材料,這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而啟發了同學們的心智,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文素養。

4.積累素材,助力寫作

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只是有幾個較大膽外向的同學主動要求出來演講,而且還是帶著講稿在讀。這個階段,我積極首肯這些同學的發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議。經過幾次課前小演講后,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開始被調動起來。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

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每人每學期寫作文八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總是不甚明顯。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演講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演講前要組織好材料,查閱資料,選擇摘抄。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做好選擇性閱讀和選擇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的方法嘗試

我們認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那么,課前三分鐘如何指導學生,使他們講的內容豐富而有意義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按順序進行,需有序而行

每天的語文課在預備鈴響過后,按學號編排,由一名學生來到講臺上演講,然后根據這名同學的演講,由學生或老師做簡短的講評。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從自由演講逐漸發展為命題演講。

內容可講所聞所見所感。這樣經過大半年的訓練,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有不少家長跟我反應,自己的孩子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每輪到自己演講,都會認真準備。所以,我基本不用為這項工作操心,每天的值日生會把下一天的發言名單板書在黑板上,只要預備鈴一響,學生就會主動走上講臺,認真地開始演講,并且基本上能控制在正式上課鈴響前后完成。

2.依內容進行,需有感而發

針對學生表達中存在的問題,言之無物,無真情實感,專門進行講說訓練,如何說出真情實感,重方法的講解,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然后以此為基點,引導學生有感而發。

(1)展示名言警句。

在課前三分鐘演講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名言警句,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對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人們的生活起著鼓勵、警示和鞭策作用。學生在發言的同時,不但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作為聽眾的同學也受益匪淺。

(2)童話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通過講童話故事或成語故事,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聽的人和講的人都有收獲。既積累了知識,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賞析優美文段。

宣讀自己在課外精選的百字短文。內容不限,形式不限。詩歌、幽默小品、小故事、新聞、精彩片段,或者自己和同學寫的日記、小練筆、作文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文段都行。這一安排,在不經意中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誦水平,又豐富了習作的材料。

3.應鼓勵為主,需引導鼓勵

要求學生脫稿,以求對所說內容的消化吸收。那種任由學生低頭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長演講走向形式主義。演講后的評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畫龍點睛、給講說者以鼓勵等作用。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講說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這樣既可以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

教師應當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若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爭辯或補充,對于講得好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教師要面帶微笑,耐心傾聽,并適時進行表揚,使每位學生在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4.活躍課前氛圍,讓學生自由發揮

在講的內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評論方面,教師都要極力創造寬松的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鼓勵發表不同見解。老師以身作則,帶頭點評,然后請同學們參與點評,使學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覺,自由自在發揮。

為了調動全班演講的積極性,每過一個階段,請全體學生投票,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并在學期末進行一次最終的講故事比賽,最終評出學期總冠軍。并贈上好書一本以資鼓勵,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一門綜合藝術,融聽說讀寫諸訓練為一體。利用課前三分鐘,我班學生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提高了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陳紅霞;如何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J];林區教學;2005年03期

[2]申明月;課前三分鐘演講──口語訓練的新嘗試[J];職業技能培訓教學;1998年02期

篇(2)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農村初中;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實施建議中,關于口語交際教學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的能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新課標”還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上創設一個讓學生自由表達所見、所聞、所感的舞臺,更為學生接受和喜愛。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初中,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相較于城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農村的孩子在信息接觸面、社會交往、人際溝通等方面也較城區的孩子存在明顯的差距,如比較拘謹,不善于與人交流,一說話臉就紅等。作為農村中學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們不能因為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程度相對滯后就弱化甚至忽視了孩子們的語文素養。筆者認為,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教學過程應重于情感的誘發,激勵,善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心靈的共鳴,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激勵學生自主、創新地學習,并把一種美好的情感內化于心,而課前三分鐘講演就是這么一種有益的方式。

一、充分認識“課前三分鐘”的功能和作用

語文教學具有實踐性,這一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離不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應該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開放的合作關系。把生動活潑的課前三分鐘講演形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首先,它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準備好的內容表達出來。要求明了、輕快、準確、令人信服。通過講演展示,學生內在的表達能力在教師和全體同學面前真實地外傳。在“三分鐘”的展示中,學生看到了別人,也看到了自己,講評別人的同時,也在規范著自己。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課前三分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講演前要組織好材料,經過立意,構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寫好,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課前三分鐘”為進行思想教育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因為學生講演內容攝取身邊所見、所聞、所感,內容豐富多彩。

第四,“課前三分鐘”講演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為了準備講演展示,學生要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進行認真地思考。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提出問題,怎樣進行論述,這些都要進行認識、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各種形式的思維活動。

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學生講演展示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不同年齡段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比較推崇“三階段”講演能力培養:七年級階段偏重于記敘性文體,更多積累寫人敘事的語段,這個階段適宜開展講故事、說身邊事等活動;八年級階段偏向議論型、鑒賞型,適宜開展讀后感、觀后感活動;九年級則配合中考復習,讓學生關注時事,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適宜開展演講展示。

七年級階段學生年齡小,一切都剛剛開始,這個階段側重于講述。講述就是讓學生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彌補課內因時間倉促只能提問少數同學的不足,可以由學生就感興趣的題材自由講述。

八年級階段學生對學校環境熟悉了,知識增長了,學習的能力提高了,這個階段可以先開展“詩文朗誦”活動,加強朗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和讀書能力,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老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朗誦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作品在課前三分鐘展示,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崇拜的名人和自己最喜愛的書籍,這樣不僅可以增長見聞,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價值觀。

九年級階段學生知識面較廣,查閱、理解和運用資料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查閱資料、分析資料和組織資料方法,學生不僅要播報新聞,還要評論時事,適時開展演講活動,這些訓練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

三、注重指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初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重要的成長期和形成期,特別需要指引他們前進的道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學生“課前三分鐘”之前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首先要教會學生什么是講演,了解演講、講述和朗誦的區別,然后教會學生怎么寫講稿,在活動開始之前做好充足準備。教師言傳身教,把握正確的指引方向,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學生隨意的“講演”,讓講演流于形式,從而鍛煉學生的膽量、口才,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意識。

學習需要學生自己來體驗和實踐,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實際上,學生都有很強的參與意識,他們都希望把自己的觀點、看法表達出來,希望贏得同學們的贊賞和老師的肯定。課前三分鐘的展示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平臺。雖然每次練習只有一個同學,但所有同學都在聽,甚至比聽老師的講課認真。為了獲得說話成功,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準備,為了臺上那幾分鐘,學生會精心地去搜集材料。三分鐘的說話訓練,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極大地調動起來了。

四、積極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

課前三分鐘的一系列展示活動,教師應該從始至終參與,要專心傾聽學生的講話,同時始終要以尊重、鼓勵、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所有發言的學生,哪怕學生講得再什么差,都不要諷刺、挖苦,都要找出閃光點進行鼓勵。堅持在贊揚、激勵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不斷學習完善、提高自我。

尊重和賞識并不代表要一味的嬌縱學生,評價過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標準。主要可落實在內容的評價、語言表達的評價、表情和儀表的評價上,并通過不同學生之間的對比,讓表現較差者看到差距和改正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有進步,而不是停留在別人習慣性或是禮貌性的表揚中做一只井底之蛙。學生說話能力有了提高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把課前演講向高層次拓展,以展示課前三分鐘說話的成果,形成一種動力,不斷激發學生演講熱情,開發說話潛能。

課前三分鐘既是教師對“新課標”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全面語文能力培養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個性,有理由相信,只要高度重、長期而有效地堅持語文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積極倡導和營建開放、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就一定能點亮語文課堂,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篇(3)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始了對語文教學課前三分鐘的探索與實踐。

一、課前三分鐘教學活動的作用

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活動有著獨特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并且能讓學生完全參與其中,無形中增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幫助。一次成功的演講、一次精彩的朗誦在給別人以享受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強烈的自尊與自信。我們班有一個性格內向、靦腆膽小的女孩子,在教師和學生的鼓勵下走上講臺時,面紅耳赤,不敢看人。我就讓她拿著稿子念,結果由于她讀得相當好,得到了學生熱烈的掌聲。后來,她再上講臺時已沒有了往日的恐懼。

課堂三分鐘可以成為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學生相互交流與協作的契機,還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各種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如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可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前三分鐘的形式

課堂三分鐘需收集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還需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以下幾點是我自己一些比較成熟的形式。

1.古詩詞鑒賞,培養高尚的語文情趣

課前,要求每一個學生準備一首自己喜愛的古詩詞,在每堂課前輪流抄寫到黑板上,上課時進行介紹分析。有大家熟悉的唐宋名家名作,也有鮮為人知的美詞佳句。王維、孟浩然清新閑適的山水田園詩;高適、岑參雄渾高遠的邊塞詩;一曲曲哀婉凄切的清照詞;一首首激情洋溢的稼軒詞,在學生的口中娓娓道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一些學生在介紹作家生平時別出心裁,穿插一些名人軼事,更引發了學生的興趣。

2.講成語故事,增加詞語的積累

為了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常見的成語,我在課前三分鐘還開展了講成語故事活動。先讓學生尋找搜集,如有廣為流傳的“前無古人”“味如雞肋”“兩袖清風”等,也有一些“東食西宿”“舉案齊眉”“作舍道邊”“含飴弄孫”等對其含義不甚了解的成語。通過故事形式,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成語的來龍去脈,更便于記憶和掌握運用,增長了知識。

3.推薦一本喜愛的書

開設“推薦一本喜愛的書”這個欄目,可以推動學生閱讀面,開闊視野,還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有些作品如《簡·愛》《家》《花季雨季》等,不只一次地被學生推薦介紹,引得其他學生爭先恐后一睹為快。

以上幾種形式可以分階段有計劃地進行,在內容、語言表達、表情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也可以把“新聞聯播”“故事接龍”“人生AB劇”等形式搬進課堂。同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項活動均評分設獎,讓學生也參與打分。這樣一來,學生真有一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勁頭。由此,活動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三、課前三分鐘的操作流程

我根據不同的課堂,操作的流程也不盡相同,但大致上有以下的幾個步驟。

課前:教師提供活動內容學生課下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意見或觀點形成書面的材料。

課堂:學生在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找兩個學生進行品評教師做簡短的總結。

篇(4)

我所工作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長期以來,受教育現實中諸多因素的制約、影響,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只注重于讀寫,偏廢聽說能力培養和訓練的現實,加之學生基本上來自農村,父母的文化水平大都較低,又因受經濟條件限制,這些學生讀課外書籍特別是文化名著都很少。而這些,恰恰是他們口頭表達能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口頭表達能力差,課堂發言膽子小,公共場合講話膽怯,詞不達意,言不由衷的現象,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相距甚遠,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加強對我們農村中學生的口語能力的培養,提高農村學生的素質是刻不容緩的。在實踐中,將理念轉化成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一條適應我校學生特點的,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方法。解決我們農村學生只重寫、不會說以及既不會說又不會寫的問題,為日后能成為一名適應信息社會的綜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將口語交際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訓練。讓口語交際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創新精神。

一、具體教學中的培養實施和方法

1.鼓勵學生從圖書館借自己感興趣的書,培養帶頭人,讓他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休息日看書,并為自己周圍的人講所看的內容。兩周后統計誰看了哪些文章,在下面評出講得好的同學,利用班會課給大家講所看的故事。同時提出要求:提煉文章精彩部分,重點人物,有趣的故事情節,句通義順,并能有序地組織語言把自己看到的內容轉述給別人,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這一活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收集成語練膽量,積累詞匯量。演講前要求每位學生每天收集五個成語及其成語解釋,輪到哪位學生該三分鐘演講了,這位學生可以拿著自己收集的成語資料到講臺前面給同學們講讀。老師對學生的語調、語氣、語速、停頓、態勢語言進行指導和要求。安排組長督促檢查,老師星期五把同學們收集的成語收上來檢查,以此來督促學生積累詞匯量,這樣保證每天的三分鐘演講順利進行。同時對演講的學生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正或一兩句的小結,讓演講的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下一次的演講中去克服缺點,發揮優勢,使自己的口語能力不斷提高,這一活動堅持了一個學期。第二步是給學生題材,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內容,自己動手把所選的內容抄在日記本上,目的是把說和寫結合起來。課前三分鐘演講時,可以拿著所選的內容給同學們演講。用這種方法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出現了兩種情況:(1)一些學生語文素養好,口語表達能力強,對所有的題材沒有問題;(2)另一些學生語文素養低,口語交際能力弱,對有些題材不愿去收集材料,怯講。根據上述情況,老師指導口語表達好的學生選一些講名人、談理想、評時政的內容給大家講。這些內容有深度,學生在收集資料時,語文能力就開始提升,眼界逐漸打開。他們在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內容也給聽的同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那些語文素養低,口語交際能力弱的學生,老師指導他們選小故事或笑話,利用課前三分鐘講給同學們聽,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語文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部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在進步,這一活動也進行了一個學期。第三步自己動手寫稿并脫稿口頭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這一部分的內容要求高、難度大,是針對語文素養高,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因此針對學生情況,我對所教學生提出了兩種要求:(1)自己動手寫稿并脫稿口頭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這一部分的內容是針對語文素養高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2)可以借助已有的材料但要脫稿進行口頭三分鐘演講,這一部分的內容是針對語文素養低,口頭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如果演講時哪個學生沒有脫稿,第二天必須重新演講,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又調動起來,積極準備,誰也不愿意有第二次重復。如果有學生講的不好,聽的學生就會主動呼吁重講。在這種互相監督的壓力下,要登臺演講的學生就會提前做準備,自覺練習,學生能這樣做是對口語訓練的最好效果。

3.在教學過程中,書本上的課文也要求學生自己先預習,然后嘗試著同桌間互相復述課文內容,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主要事件、經過、結果都有,課代表要監督看誰做得好,及時給予表揚。

二、口語教學培養取得的效果及反思

1.效果。

(1)語文課外閱讀的實踐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及能力積累,由淺層向深層次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大量的知識積累又豐富了他們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內驅力,為他們在各類活動中能大膽流暢說話一顯身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課前三分鐘的演講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日趨完善。語言流暢,表意清晰,敢說,想說,也會說。通過訓練,培養的對象中有的成為學校的廣播員,有的成為學校各種活動的主持人。脫稿口頭三分鐘演講,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們的記憶力,說話的連貫性,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的邏輯性。

2.反思。

篇(5)

一、妙在它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自信心

剛開始,即使是學生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上臺不敢看下面同學,有的忘了詞,有的半天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有的腿直打戰。這時我就鼓勵他們,下面的同學也報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們。慢慢地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經過一輪的演講,到第二輪時,學生們的膽子變大了,聲音也洪亮了,腰也挺直了,語言也流暢了,有的學生甚至還加了動作。場場演講掌聲不斷,精彩紛呈。

二、妙在它鍛煉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開闊了視野,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都很珍惜三分鐘演講的機會,每一個學生為了臺上的三分鐘在下面都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因為他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演講奉獻給每一位同學,這時他們就要考慮這個資料是不是已經有人用過,用在這兒合不合適,同學們聽了會不會覺得平淡,怎樣組織材料,怎樣開頭,怎樣結束等。為了考慮這些因素,他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讀書、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就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妙在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鍛煉了他們的作文能力

篇(6)

一、什么叫“課前三分鐘”活動

“課前三分鐘”活動,就是在學習本堂課內容之前,利用一段極短的時間安排一些內容,通過背誦、演講或討論等形式,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學的內容,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鍛煉膽魄、增長知識,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活動。要求“人人參與、面向全體、當眾展示”。此活動是學生語文學習方式與方法轉變的新路子,是新課程提倡的全新教學理念在教改實踐中的執行和落實。既有學習形式上的轉變,又有學習內容上的創新。此活動,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了教師主宰一切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知識呈幾何形式遞增、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日益顯露出它的局限性。“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強于弟子”這一古訓,在今天顯得尤為正確。因此,現在,以教材為主線,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教學模式日益被提倡。“課前三分鐘”就是此模式的較好體現。

二、“課前三分鐘”活動的特點

1.符合新課標中教學“三個維度”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且要關注、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同時強調:“要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注重在真實的情境中評價和過程中評價”。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前三分鐘”活動,由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且“單獨展示和討論完成”,因而,既能發現學生的才智和潛能,又能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找出不足”。使學生在訓練中,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知識,形成了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了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耗時少,內容豐富,收效大。“課前三分鐘”活動,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既不沖擊授課內容和授課時間,又使學生根據自己的閱歷、好惡和條件收集資料。演講內容不限,或背誦,或演講,或現場發揮,或展示才藝。低年級段的學生可以簡單地背誦一首古詩或一首兒歌,完整地講述一件家庭或學校中發生的一件小事,高年級段的學生或現場習作,或對某一件事發表評論。但要有感而發,不無病。演講內容不限,能使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內容不限也不排除根據班級和學生實際,偶爾來一次命題演講或即興演講,這樣可以調節氣氛,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引人入勝。這樣,“集思廣益”,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日積月累地從多層次、多角度積累了知識。“群策群力”,有效地開辟了“語文第二課堂”。實踐證明,講臺并非只是教師完成文本教材,完成教學任務的舞臺,也是學生展示才能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利用講臺講自己的生活,講自己的認識,講自己的創造,把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把思維潛能發掘出來,把情感抒發出來,把說和寫作能力培養起來,“課堂三分鐘”活動會起很大的作用。

3.寓教于樂,貼近兒童“積極參與,喜愛展示”的心理。“兒童的天性是好動”,“他們樂于觀察周圍的一切,并不自覺地把這一切在自己幼稚而聰慧的頭腦中加工,且時時地在發問和行為中把疑問和思考的結果表現出來,他們有著充分的參與一切活動的熱情,在活動中有強烈的展示自己和獲得別人認可的渴望”。“課前三分鐘”活動正為兒童的這種“渴望展示”創造了一個平臺,為“得到認可”提供了機會。他們一旦“接受了任務”,便會投入極多的精力、傾注極大的熱情精心準備、表現,以便博得老師的認同和同學的贊許。“課前三分鐘”著實是創設“寓教于樂”最佳氛圍的一種好的嘗試。

4.改變了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機制。現在的語文教學,評價機制是“一張試卷定終身”。在對教師的年終考核中,也是把成績放在首位,為了有個好成績,一些教師使盡渾身解數,根本談不上對學生長遠的發展考慮。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并重”,從而把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置于一種動態的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學關照。新大綱提出的對學生的評價則立足于“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樣,將有利于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運用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在學習中發揮自己最寶貴的創造力,使他們“審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素養和思維品格”都得到和諧、健康、全面的升華,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

三、“課前三分鐘”活動的作用

1.最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應必備的能力,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文明、和諧”的交流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學生應養成良好的“聽與說”的心理素質。學生為了完成“課前三分鐘”的任務,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一旦“面向全體,當眾展示”時,就往往帶著極大的心理負擔。實踐證明,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本已準備充分的材料,忽然在頭腦中一下蕩然無存,頭腦一片空白;或話不成句、顛三倒四、口頭禪頻出、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墊話頻現。使聽者感覺不簡潔,無條理,一頭霧水。這些都是學生不良心理素質的體現。學生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及時引導、鼓勵,幾次之后,學生的不良語速、語態等都會有明顯的改變,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有利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教學研究》中說:“聽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直接獲取信息,求得知識的主要渠道,聽覺感知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聽的訓練能提高交際能力,增強基礎學力,開發智力”。“課前三分鐘”活動正是基于這種要求而進行的教學實踐活動。

3.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前三分鐘”活動中,學生們既然要參與,就會廣泛地涉獵。根據自己的條件,挖掘自己手中的資料,在搜集中整理,在挖掘中積累,在對比中篩選,在競爭中運用,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熱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培養了情趣。

4.學生在活動中有獨立性,便于個性的發揮,培養了創新的精神和完善的人格。由于“課前三分鐘”活動,對于學生有著“課外任務課內完成”,對于老師有著“課外任務課內檢查”的特點。所以,學生在選擇內容時,會“量身定做”地準備,“認真努力”地完成。這樣,無論在內容的選擇上、準備的過程中、表現的形式上,都充溢著個性。“不能比別人差”的心理會促使學生積極地、獨立地完成。這樣,就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極大限度的發揮。從標題的擬定、題材的翻新到主題的升華,都會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令人耳目一新。

四、開展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課前三分鐘”活動,對于輔助和促進教學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注意幾個誤區。第一,要把活動和檢查復習區別開來。檢查復習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它檢查的是學生對學過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程度。而“課前三分鐘”則是學生對新知識的挖掘和探索,是對課外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是語文第二課堂的開辟。所以,內容要新。第二,要循序漸進,要求要適度。“課前三分鐘”活動,雖然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也是建立在教師的要求和指導基礎之上的。為了使活動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根據班級和學生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從而使學生活動有目標,有成就感。第三,要以鼓勵為主,多發些閃光點,強調內容的求異性和創新性。

篇(7)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在新一輪課改中涌現出一種新的課程理念——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筆者認為,課前三分鐘演講,它注重了學生個人感受和體驗的抒發,尊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權,更重要的是學生因此而取得的巨大進步,讓為師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瞧,開始是畏首畏尾,現在是爭先恐后;開始是無話可說,現在是滔滔不絕;開始是忸怩拘謹,現在是聲情并茂;開始是不知所措,現在是瀟灑自如。真可謂:激活學生并不難,給點“時間”就燦爛。下面就具體談談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作用。

1 厚積累

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只是有幾個較大膽外向的同學主動要求出來演講,而且還是帶著講稿在讀。這個階段,我積極首肯這些同學的發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議。經過幾次課前小演講后,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開始被調動起來。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有個學生為了做關于阿Q精神勝利法的演講,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十幾頁,而這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幾個循環下來,學生普遍感到,演講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

2 促競爭

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課前演講正是提高學生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每學期一個人的演講機會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賽中看誰新穎,看誰成功,看誰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韌勁兒。有一個學生這樣告訴我,第一次走向講臺,聽到同學的熱烈掌聲,內心真是激動,決心一定演講好,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決心向班級中幾個演講好的同學學習,一定趕上他們。演講使班級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個個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勁。

3 煉膽魄

在回答“課前演講對你各種能力的影響,請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問卷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把“鍛煉了自己的膽魄”這一條放在前列。很多學生第一次上臺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經過第二次、第三次鍛煉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4 悟人生

隨著學生對課前演講的逐漸喜愛,我將演講與課本的內容有意識地結合起采,引導學生考慮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等有關人生問題。在講授羅素的《我為何而生》,讓學生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反復誦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也用“我為何而生”為話題來演講。無數個三分鐘的日積月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信念。 5 增理解

有人曾說過:“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復雜的東西——人的心靈。”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女生,平時沉默寡言,穿著相當樸素,因此同學們都說她古怪,笑她土氣。加之自己自卑心理的作怪,她很少在公開場合大聲講話,更別說登臺演講了。輪到她了,怎么辦呢?不讓她上,傷了她的自尊;讓她上,講砸了,自信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于是我鼓勵她說出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感情,用真心去打動同學。第二天她走上講臺,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原來她家在農村,媽媽身體不好,爸爸是個收破爛的,為了供她和弟弟讀書,五十多歲的父親經常沒日沒夜地操勞,看著爸爸一天天憔悴蒼老,她的心在滴血,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節衣縮食,減輕父親的經濟壓力。在這三分鐘里,同學們聽得是那樣的專注,為她的真情所打動,由衷地敬佩她,都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主動地和她接觸,使她感到了大家庭里的溫暖。也有幾個學生在日記中寫到,聽了她的演講,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對自己誤解了她而感到愧疚。

篇(8)

將學生從課間活動的快樂中拉回課堂,這是課前三分鐘最基本的目的。但讓學生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相當重要。孔子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這是指教學內容的四個基本方面。其中“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還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首先要求做一個品行符合道德標準的社會成員,其次才是文化知識的學習,由此可見教書育人,這個‘育人’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一唱歌,這是最傳統的方法,我不想多說。二朗誦,我們可以朗誦課本上的詩歌,也可以朗誦我們國學當中的一些經典。例如:

《三字經》《論語·學而》《憫農》等等。這些對學生道德修養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都有重要的作用。我班的“調皮鬼”李偉,深有感觸地說:“每天三分鐘,時間不算長,卻教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我印象最深。糧食來之不易,我再不會亂倒剩飯剩菜了。我還要把的部分零花錢存起來支援地震災區的小朋友。”三欣賞、音樂課前三分鐘欣賞《感恩的心》《愛的奉獻》《父親》《母親》《念親恩》《燭光里的媽媽》《聽媽媽的話》會激發學生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深深體會。也可讓學生上臺介紹一首他們自己搜集的歌曲或樂曲。學生自己尋找他們喜歡且有健康意義的音樂,并介紹音樂和共同分享音樂。例如:《紅旗飄飄》《祝你平安》這些歌曲,不僅學生喜歡感興趣,而且內容也很健康,像《陽光總在風雨后》和成龍的《男兒當自強》這類歌曲還能激起學生自強不息,挫而不折,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利用課前三分鐘送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創造性的演繹

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靈魂是創新。我積極利用課前三分鐘去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去調動他們的智慧,讓他們自由的演繹,我想到了讓他們自己提供課前三分鐘的活動方案,形式不限,。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各種方案如潮水般涌入我的案頭,或講故事、說笑話,或猜謎、朗誦,或即興表演,還有每日一詩、今日名言、成語故事、趣味問答等等,甚至于說焦點訪談、講新聞聯播都搬到了教室,學生所講的內容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學生的興趣空前高長,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不但養成了學生看報看書的習慣,而且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不但養成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例如:向鑫同學是一位性格內向、靦腆膽小的女孩子。第一次上臺講新聞時,面紅耳赤,說起話來吞吞吐吐。我就鼓勵她:“向鑫同學今天能上講臺,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你只需講出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么事就行了。老師相信你,只要你認真準備,認真練習。下次你的表現一定更棒!”……有了我和同學們的鼓勵,她為下次的表現廢寢忘食學習,看書看報,上網去搜集材料。還拉住同學和家長,一遍遍地操練。漸漸地她演講、講故事等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膽子變大了話多了,人也開朗了許多。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課程的特點來設計與之相符的課前三分鐘,以達到培養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比如數學課我們就可設計趣味問答,題最好是學生自己找。也可設計口算訓練,口算的內容盡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訓練的方法要多樣化: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用孩子喜愛的計算游戲來提高他們大腦運算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天天練,分年級、分階段地進行口算訓練。會大大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

篇(9)

一、中學生口頭表達現狀

一直以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語文教學往往偏重于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大多會寫不會說,想說又不敢說。很多同學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口齒不清,表意含糊,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一些同學由于缺乏必要的說的訓練,而產生自卑的心理,不敢在公眾場合講話,怕出洋相,遭人恥笑。所以,常常有同學在講臺上“怯場”,還未開口就滿臉通紅,緊張得手足無措,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得一干二凈。這些都是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弱的表現。

二、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只簡單歸納如下:

1.朗讀

朗讀可使口語得到嚴格的訓練,是說話訓練的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讀指導課,講授朗讀常識,要求學生讀得響亮、清楚,努力做到準確、流暢、傳情。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優美語匯句式,變為自己口語語庫中的儲備,豐富自己的口語表現力,也可使學生的口齒、聲帶得到鍛煉,從中學到許多說話技巧。

2.問答

這也是口語訓練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口頭表達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在“說”中學,在“說”中提高。

三、課前三分鐘演講

既然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那么,“說”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為此,我們可以安排一些以說為主的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們說的能力。課前三分鐘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課前三分鐘是指導學生在這三分鐘內進行聽說能力的有序訓練,與閱讀、寫作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質。

課前三分鐘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講故事、說笑話、選讀美文、評論時事等等。

每次一人發言,兩到三分鐘。然后讓一至兩名學生簡評,最后教師適當點評。

課前三分鐘是我每節課前必做的一個活動項目,同學們都非常支持,大家都積極準備了上臺發言的材料,雖然有的同學上臺難免緊張,但準備的材料之翔實,內容之精到,往往能博得陣陣掌聲。

有的同學敘說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童話寓言、軼聞趣事,都是講述的題材。

【課堂案例】(一位同學的發言片段)

這是一個故事,故事梗概是一個身患重病的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愛護著自己的女兒,但女兒并沒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母親,等到驚醒時,母親已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后悔不已的女兒痛哭著向死去的母親懺悔。懺悔自己曾經的任性,無知和不懂事。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看到不少同學低下了頭,眼中閃著淚花。我想,他們讀懂了這個故事中女兒的心,更讀懂了母親的心,我相信,他們也一定能讀懂自己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課代表走下講臺時,雷鳴般的掌聲久久回蕩在教室里,我感慨萬千,學生能成人,一個大寫的人,這是做老師的最大欣慰,我想,我的學生們漸漸長大了……

課前三分鐘這一活動,重新燃起了同學們表達的欲望,樹立了他們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組織各種比賽

如: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影評、書評、辯論會等。要求學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語音、語調、語氣、語速要有起伏,抑揚頓挫,表情、手勢也要恰當配合,以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在進行這些訓練方式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創造良好的語境,以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

【課堂案例】

有一次班會,我就在班內同學之間舉行了一次小型競聘比賽。競聘時,學生不僅需要準備一個精彩的競聘演說,提出明確的崗位規劃,還要準備幾個形式多樣的節目,如:詩歌朗誦、說笑話、唱歌、相聲小品等,以此來贏得同學們的支持。競聘者要隨時準備應對競聘同個職位的同學的挑戰,雙方需進行競賽,通過幾輪比賽,最終確定各班委職位的人選。

在競聘場上,我首先按流程,請同學輪流發表競聘演說,競聘者個個激情飛揚,充分展現了個人的風采,讓我看到了他們不一樣的一面。

最精彩的部分自然是為爭奪同一職位而進行的表演比賽上,同學們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使出了渾身解數,展開了一場場唇槍舌劍的辯論,上演了一個個讓人捧腹大笑或引人深思的精彩節目。整個活動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結束了大家還意猶未盡,沉浸在活動氛圍中。此次活動產生了我班的班級管理團隊,而且此團隊剛誕生,我仿佛就看到了班級如鐵的凝聚力,因為班干成員都是讓班內成員十分信服的人。

通過這樣一個班級競聘活動,我不僅組建了班級管理團隊,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同時,也很好地鍛煉了同學們的膽魄,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覺得這是一舉多得的做法。

通過朗讀、提問對話、課前三分鐘、各類比賽等集體活動,得到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最明顯的情況是,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合作意識增強了、表達能力提高了。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班隊活動中,學生都樂于表現自己的亮點,展現自己的才華,并在這一過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這一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生把各自所知道的知識講述出來讓大家聽,使同學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許多知識,無疑這也應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表達能力得到了加強。

綜上所述,培養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不僅是教學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口頭表達能力是人應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作為教育者,應該承擔起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任,培養出真正適應時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篇(10)

課前三分鐘演講在初中三年的語文教學中,沒有閱讀的系統安排,無可依據的現成材料,總是隨著學習的推進、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這種“短期訓練”和“間斷訓練”是不能體現演講效果的。筆者經過多年嘗試,初步構建了一套課前演講系統,使之成為一個長線的、自成體系的系統。這里的系統有兩個含義:第一是要把課前演講納入整個語文教學的大系統中,它與作文、詩歌、名著閱讀等教學內容相聯系;第二是指給課前演講本身構建一套系統,即每個學年、每個學期、每個階段都應有明確的計劃、演講的內容、演講的形式,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適當的評價形式等,如把初一上半學期的課前演講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學初――十?一前

演講內容:“自我介紹”,要求介紹的內容有具體的事件,能表現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質。

演講時間:三分鐘。

成員:主動報名參與的同學。

初一新生剛上初中,表現欲強、熱情高,渴望被老師和同學賞識。主動參與的同學精心準備。因此質量高,效果好,起到了帶頭作用。演講獲得成功的同學紛紛被老師和同學們選為班級干部,這大大調動了同學們的演講熱情。宋朝人張載說:“學至于樂,則不能自已,故進也。”筆者也乘勝追擊,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十?一后――十一月末

演講內容:“詩歌朗誦”,內容取材于初一學生必讀篇目《繁星?春水》。

演講形式:“詩歌朗誦會”,要求有感情地誦讀,聲音洪亮,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誦出詩歌的美感。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學生們聲情并茂地誦詩是品味詩歌語言的結果,這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設置此階段演講的目的之一,學生不愿讀誦的《繁星?春水》也能背得滾瓜爛熟了。老師和同學們適當地點評,對演講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三階段:十二月初

演講內容:“故事會”,內容取材于初一必讀篇目《伊索寓言》。一個個小故事被同學演繹得繪聲繪色,聲情并茂,故事蘊含的哲理被同學闡釋得淋漓盡致。

二、不斷創新的表現形式

一種形式的課前演講,過一段時間,就使學生們失去了興趣,所以要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及時刷新,力求豐富多彩,情趣盎然,不斷刺激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保持一顆充滿興趣的心。

①詩歌朗誦會:可創設情趣、制作課件,配樂等,讓學生們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感知詩歌的意境,從而提高賞析詩歌的能力。

②故事會:講一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相信聽的同學會從演講同學講述的栩栩如生的情景中得到啟示,從而感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③辯論會:精心設計一個話題,每節課前讓兩名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論,如初三“綜合性學習”中在“上網利弊讀”“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等等,從而培養學生從多角度來看問題的能力。

④課本劇表演:表演短小的課本劇,如《皇帝的新裝》一課中“皇帝的游行大典”,《狼》中的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等情節都可讓學生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同時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內涵。

⑤新聞會(或叫新聞聯播):初二學完《人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課后,就可安排新聞播報了,小到班級的好人好事,大到國際大事等最新新聞,均可,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很好地把握了新聞的要素和新聞的結構。

⑥我喜歡的一句名言:選取積極向上的名言勵志,在枯燥無味的初三學習生活中,昂揚了學生的斗志,拼搏進取的精神,同時又配合了議論文的閱讀教學。

此外,還有美文欣賞(從網絡上摘取圖片短片)、傳話、相聲等各種形式。

新穎有趣的課前演講形式,讓學生體會到課前演講的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語言的興趣。

三、小演講――大舞臺

上一篇: 法治建設經驗做法 下一篇: 小學教師德能勤績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网站你懂得中文字幕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呦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