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讀書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2 16:57: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自制讀書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自制讀書計劃

篇(1)

1 電力調度

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電網”發展計劃,將在2020年前完成電網改造。明確2009-2010年屬于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研究技術和管理體制,開展對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設備的研制。2011-2015年屬于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設備取得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2020年是引領提升階段,全面興建智能電網,技術和設備要處于領先地位。

電力調度是指對電力實行綜合的從供應到分配的過程,是電力系統維持均衡用電的常見手段,在電力系統中有重要地位[1]。電力調度的均衡工作,尊重服從全局的原則,在對區域用電量合理科學地分析后,做出電力調度工作,使得電力資源得到合理分派,更有利于維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用電量的需求。電力調度,注重技術和人力資源的雙重結合,最大化地發揮雙重資源的優勢。

同時也注意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尊重人力資源的主導地位,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源在電力調度中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對電力調度實行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科學技術,不但有利于維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用電量的需求,更有力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

電力調度實行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科學技術,不但解決人員在操作調度用電上的費時費力問題,更有效避免人工錯誤操作的情況。

這既是新時代要求電力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電力企業具體應用新技術的體現,取得巨大成功。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電力調度,不但能對電力信息自行分析處理,更能發現電力調度不易被發現的信息,進行科學分析。

電力調度是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技術,提高了處理信息的效率,為合理解決用單問題贏得寶貴的時間,也能從理論中為合理化的電力調度提高科學依據,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高效地運行。

2 技術分析

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電力調度是對計算機網絡、遠程通訊和監控等技術綜合的運用,在電力調度系統上整體實行,達到電力調度的科學性[2]。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電力調度系統包括應用系統、小型機系統和集群系統三種,在電力調度的系統中,一般使用雙機結合的系統,這樣再電力調度發生問題時,可以實行主機和備機的智能切換,進而保證電力調度系統的正常運行。針對系統的設計,要以維護系統和如見的正常運行來進行設計,并且以采集的數據和監視系統為依據及時更新軟件,建立存檔信息的數據庫。例如電網的傳輸容量逐步擴大,已經逼近極限容量;電網堵塞現象日益普遍;具備不可預知性的負荷和網絡潮流因素增加;重大區域電網運行相對保密,相關電網信息和數據不容易獲取;受到限制的廠網分開后的調度權,以安全為重大目標的調度方法,轉為以安全性和經濟性為綜合目標的調度方法;不合理的市場機制降低系統的安全性等。

因此,未來自動化、智能化的系統和電力市場的運營系統需要緊密地結合。在傳統的EMS和WAMS應用中,融入更多市場的因素,包括研究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安全風險分析理論和研究市場環境下的傳統EMS分析功能,像著眼電力市場的發電計劃推廣的安全校核功能、概率性的潮流和安全穩定進行計算分析、在線可用輸電能力(ATC)的分析計算等。

3 具體應用

3.1 促進集成化發展

智能化是自動化的電力調度是進一步促進供電和配電的過程,從而建立綜合電力管理系統[3]。電力調度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師通過計算機網絡這個新平臺依靠信息技術,達到提高電力調度的效率。電力調度的智能化也可以借助智能電站和智能手表等新的電子設備,為電力的科學化調度提供硬件設施,支持其發展,集成化的電力調度系統,不但能夠把電力調度的相關因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綜合運用,達到優化配合和有機結合的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調度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電力調度各部門共同完成時限電力的統一調度。電力調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具體實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發揮各部門的聯系協作,為電力系統的高效運行共同出力。

3.2 有效處理信息

電力調度系統的數據收集過程,就是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再加工過程,使之變為對電力調度系統的有效的數據。采集信息通過遠程通訊和監控技術對電力系統運行過程進行實時的檢測分析,依靠檢測分析出的數據對電力系統進行判斷,從而做出相應的電力調度,包括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的分析和判斷。這種科學的有效處理信息的手段,不但分析電力運行時的狀態情況,還為分析電力系統的最佳狀態提高分析依據,供電力企業管理層參考。例如通過采集電力系統短路狀態時的數據,和之前運行時的數據相對比,分析判斷短路產生的原因,對解決電路故障和恢復用電,提高科學的依據。同時還要注意采集數據的更新和采集技術的更新,為電力系統的數據庫,提供豐富可靠的信息,從而從科學的角度保證電力調度的正確。

3.3 合理化處理故障

篇(2)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學科技術在不斷地進行完善和發展,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大規模并高效率地使用可再生資源成為一件易事,但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國的電力市場受到了一定范圍的影響,使傳統的電網模式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并衰弱。這也就使得電網的智能化發展成為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一個必要途徑,并且對于日后的電網大規模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運用的性能分析

智能電網自動化技術具備環保、安全可靠、節能以及自愈能力高等諸多優點,并且能夠有效提升電力自身再生利用的效率,因此在我國現階段的電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1為某智能電力系統的硬件框架圖:

(一)良好的自愈性

所謂自愈性指的是電力系統在無人員操作或者很少人員操作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對電網系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進行改正,并對電網運行過程中的一些不可預知的危險完成行之有效的排除。在電網運行中,合理應用自動化技術,能夠實現該電力系統的持續自我檢測,還可以通過自動診斷與修復功能來確保整個電力系統的良好運行。一旦系統中出現了問題,該自動化調度系統就能夠及時鎖定故障發生的區域并加以糾正,從而確保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性以及運行穩定性。因此說自愈性是電力系統能夠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保障,也是電力調度自動化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二)巨大的兼容性

智能化電網還具備有良好的兼容性,并且能夠將再生能源、燃料電池以及一些其他電力技術整合在一起,并使得其能夠進行協作運行。一般電網在使用負載荷量過大的狀況下,智能化電網可以達到對電力的有限資源完成合理的優化和配置,并使電網的負載荷量過大的壓力成功分擔。除此之外常見的在環保電力領域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智能電網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現在借助于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可以將多種再生資源接入到電力系統之中,并可以在此基礎上確保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此外借助于智能電網系統還能夠有效消除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并且確保整個電能運輸的質量與可靠性。

(三)優越的交互性

交互性意思是在同一時間與同一地點內對電力的供應和需求進行合理交換,其主要的服務對象也是用戶。智能電網自動化系統可以借助于用戶的端口來借助于人機互動以及人機聯動的方式,使得整個電力系統的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并確保該電力系統的供求平衡性。智能電網的交互性可以對電力系統設計過程中的不足支持進行有效完善。

(四)完成資源方面的改進

智能電網的改進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支付和資源方面運行量的調整配置。它的核心是智能電網能通過電網的整體分布狀況以及實際情況運行狀況得到一個科學的分析處理,并且在此基礎上完成電網的分流工作,從而達到優化電力資源,并進一步節省能源與資金的效果。

(五)集成性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能夠進行規范、統一與全面的決策,并且能夠對整個電網的運行過程進行一定的合理改進,在生產管理信息方面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整理,使得對應的調度工作順利完成。

二、智能電網的進展近況以及方法的透析

近年來我國的智能電網技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且在具體的電網建設過程中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其具體的建設與運行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缺陷,并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力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城市也開始進行了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試點建設,外加我國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智能電網通過各種各樣的研究探討活動方式來改進在試點建設方面和其他的系統技術方面層次的實際應用,并且這樣的效果對我國實踐中有里程碑式效果。例如我國的一些大都市在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用的模型方面與規約方面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并且能夠對其整體發展路線進行一個長期的規劃。但是在具體建設的過程之中,依舊存在著電力系統其電力資源區域分布不合理、用電負荷量過小以及系統技術水平無法滿足電網自動化建設需求等諸多問題,此外在智能調度電網系統的建設中,還有著清潔能源利用率不高與輸配電設備落后等諸多缺陷,并導致了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方法建議

當前我國正處在智能電網建設的初始層次,不斷地摸索來追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其總體建設的程度一直落后于一些技術發達國家,為了提升我國國民的基本需求便要了解與掌握和自動化相關的電力技術。通過在電網研究的過程中,根據智能化電網的實踐發展需求,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具備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這也就要求相關的研究人員在進行電網自動化的研究過程中,需要結合該電力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來在此技術會上進行電力自動化系統的相關研究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電力自動化調度技術的發展,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幾點:①在我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研究與應用電力自動化技術;②需要對當地的建設區域的地域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③進一步提升電網的管理措施,完善智能化通信技術,確保我國電網系統的運行安全性。

三、我國調度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智能電網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未來,AMI技術能夠在智能電網的發展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并且將電力系統與負荷信息兩個部分的內容進行有效連接。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比如智能機器人、三維CIS等技術都能夠有效應用到智能化電網的發展中,并且及時分析該區域內的數據信息。而隨著我國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智能電網系統其在運行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就能夠更加迅速地完成有關故障的解決,來使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轉從安全性與穩定性得以保障。結語調度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是我國電力系統進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并且會帶領我國的電力實業上升到一個全新而又富有活力的層次。因此我國應該在智能電網的建設方面不遺余力的加大投資力度,并努力攻克建設過程中的各項技術難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的電力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并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3)

進入21世紀,世界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對于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設備逐漸多了起來,除了工業用電之外,平常的家庭用電在全國每年也是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電網的合理調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怎么通過一定的電網,輸送更多的電力,給更多的人帶來方便,成為各個國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居多,和其他國家相比較,總體占優勢,在人均資源上顯得略有不足。為了能夠讓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高效的運用,我們就得在資源利用的方式上進行更多的思考。電網中的智能調度就是合理利用資源一種有效的方式。下面從我國國家電網存在的現狀來分析我國國家電網的調度存在的現狀。

1 電網調度中存在的問題

在整個電力的運行中,電網的調度就是電力系統運行的指揮棒,調度系統指揮的方向就是電力需要去的方向,電力調度系統的好壞,關系著整個電力系統的能否正常運行的關鍵。電網的調度逐漸的向智能化、自動化發展,這是能夠保證電力合理運行的一個重要保障。在電網從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動化轉變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現實問題。現在的我國家電網的調度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所有的調度中,大部分是通過人工的操作來調度,電力的調度,需要大量的人員來操作,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體系,必須很多人的努力才能保證國家正常的用電。電力運行中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大量的人員來檢修,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完全達到系統自動修復故障的能力,現在的系統并不能自己修復電路系統出現的故障。電力系統出現故障,都是不可預知的問題,處理問題往往都在出現問題之后,而不能在出現問題前對出現問題有一定的預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國家電網的高效運作。怎樣在問題出現之前,預知問題的存在,減少或者是提前修復系統出現的問題,是電網調度智能化出現在國家電網中的一個前提。

2 國家電網綜合系統的設計

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關鍵技術已經在有些省份的電網中運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優化國家電網系統做出一定的貢獻。綜合系統體系的設計,可以把每個分支電腦的數據和主控電腦相互連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據和信息的共享,達到共同管理的目的。這種方式能夠對電網進行一定的監控和管理,能夠在出現問題之前,預先通知值班人員進行告知的作用,值班人員在得知要出現的故障的前提下,修復將要出現的電路故障,以此來減少故障出現時帶來的巨大損失,能夠起到一定避免或者減少損失的作用。

3 監控整個系統網絡運行的環境

一個良好的系統正常的運行,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同樣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也需要一個安全、穩定、良好的環境下,才能把優勢發揮的更大。電力系統的良性循環,需要一個好的環境。這個好的環境包括,一個好的系統的電腦平臺,一個良性的網絡環境,這個環境是安全無病毒的。在系統中要做好隔離病毒的安全措施,安裝殺毒軟件,實時更新數據庫,對有病毒的程序進行隔離,隨時補缺系統的漏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個系統良性運行,才能保證整個電網系統的安全運行。

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關鍵技術在存在不足的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優勢。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關鍵技術在與傳統電網應用技術的有一定的區別。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電力網絡運行從總體上的到監控和監督。也就是所謂的電網系統全景信息的監控。所謂電網全景信息就是指具備精確的時間斷面"較為正確的“完整的”標準化的業務信息和電力信息。

智能化系統還以高效率、全方位、模塊化來實現對電網實現全局的管理。同時以全生產的為目的,為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動力支持。智能化還能夠通過相互的網絡連接來增加對整個網絡系統的實時監控,能夠提前預知值班人員,出現的故障或是給予警告,能夠彌補在無人狀態下出現的未知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預知的作用。

智能化系統還會形成以模塊為基礎的電網管理模式,通過一個個小的模塊來實現對于全局電網的聯網管理,當一個小的模塊出現問題時,就切斷該系統的電源或者進行隔離,使得小系統在出現故障時,不至于造成真格系統的更大損失。這是智能化系統和傳統系統化上的一個典型的區別。智能化系統實現了人與機器完美的結合,對于電網能夠進行全方位的監控。

4 電網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原則

對于電網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必須遵循國家規定的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來設計電路系統的設計。比如ISO標準、IEC標準、GB標準、DL標準等世界及國家標準規范來設計,如果超越這些標準的范圍,會造成更多額外的浪費。

系統的應用,可以利用大眾用的系統來作為系統的設計,這些系統包括WINDOWS系統.xp系統、UNIX系統等主要的系統為主,不要用過于麻煩的系統來設計電網運行的系統,因為人們對于這些系統的熟悉,就能夠更合理的有利于操作人員的操作, 以此來提高工作時的工作效率。對于操作系統上軟件的要求,應該能夠滿足系統中所有需要應用軟件的安裝,才能夠在電網的運用中,更合理更有效的發揮系統和電網結合所帶來的最大的效益,更好地發揮電網的最大功能。

系統軟件的設計,通過對電網統一的系統化來設計實現全網的平臺的一致化。由于標準化的設備能夠在一個平臺上發揮最大的優勢,在電網系統硬件的配置中遵循標準一致化的要求,這樣能夠保證電網優勢的發揮。自動化設備中的硬件設備往往采用的是冗余設備,以此來增加設備運轉的速度,網絡設備往往用的是雙網設備,以此來減少一方斷網時帶來的巨大困惑,雙網設備能夠更好地保證電網系統的安全、高效、全方位的運行。

對于電腦系統數據的采集,采用的是雙電腦采集信息,以防止一臺電腦壞掉之后,不能恢復數據,通過雙電腦數據采集之后,即使有一天出現問題之后,還可以用另一臺電腦來恢復數據,保證重要信息和數據的安全,在系統中顯得尤為重要。每臺電腦都通過千兆網連接網絡,每個工作處配有專門的發電機,防止在電網出現問題之后,電腦不能正常啟動。對于電腦的要求最好是cpu、顯卡、內存都可以擴展的為最好,在需要增加的時候可以增加,減少換電腦的麻煩。電腦存儲的要求,一般來說,要根據本地電網的情況配置要在當前情況下滿足未來5年之內的需要,這樣才能夠保證基本的電網運行的數據的需要。

調度及維護工作站,工作站需要8臺微機同時進行連接,其中有2臺進行巡檢工作,有2臺進行維護工作,另外的4臺進行調度及監控的工作。為了方便工作人員的調度和監視工作,至少配有21寸的液晶顯示設備,而且現實設備不能太大,不能占太多的空間,當然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話不利于工作人員進一步看清攝像頭出現的畫面。全球定位系統的運用,如今的全球定位系統已經應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在電網中加入全球定位系統的運用,能夠隨時隨地的注意和監控電網中出現的問題。歷史數據服務器的運用,能夠形成報表的使用,和數據模塊化,更好的管理電網系統出現的問題。通過電腦和電腦的連接,實現電腦之間的相互管理。

為了電網供電的安全和穩固性,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網絡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實現電網調度的智能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設計應該遵循國家規定的標準及要求,進行合理的設計,按照現實中實際的需要和以后會出現的問題來進行合理的設計電網智能化調度系統,按照電網的設計的要求來設計電網的布置。對于電路智能化調度系統的設計,還應該留有一定的空余接口,以備不時之需,當需要再接入新的電腦時,保證隨時可以接入,達到合理的利用。

5 結語

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關鍵技術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保證國家電網的安全有效的運行,才能夠保證國家發展的需要。這其中會給社會帶來很多的益處,需要國家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電力現在是我國主要動力來源之一,如果沒有安全的電力網的運行,社會的發展將會收到很大阻礙,保證國家電網的安全運行,需要國家的積極投入,也需要每個公民的積極參與,節省每一度電,國家將會省去很多的投入,社會將會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銜山.淺析電網調度自動化的綜合監控和智能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9).

[2]韓章志.關于電網調度的自動化系統設計研究[J].動力與電氣工程,2013(15).

篇(4)

引言

近幾年來,網絡技術、面向對象技術、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及軟件技術等各種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在此背景下,集生產、傳輸、調配、消費于一體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以其高開放性、可擴展性與可移植性而在各大發電廠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為電網調度的實施監控與管理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研究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控制技術與應用是促進該系統不斷完善的必要條件,對電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控制關鍵技術

1.1 可視化技術

根據現代電網建設與運行需滿足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以及人們對電網服務提出的新要求,發展與應用可視化的在線監控軟件平臺已成為調度員工作中的迫切需求。在發展日益成熟的電網安全分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共同推動作用下,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開始引入可視化技術,可視化技術通過借助先進的顯示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將傳統以表格、數字方式表達為主的離線信息轉化為以圖形為主的信息,從而便于系統調度員對電網實施調度情況進行分析與掌握。可視化技術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如暫態穩定安全域可視化技術、電壓穩定可視化技術、負荷預測可視化技術等等。這些方面利用可視化技術可以使系統調度運行更加滿足人員監控的實際需要,是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擁有的一項重要控制技術。

1.2 EMS技術

隨著電力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電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電力市場交易與安全分析一體化技術(EMS)作為電力市場支持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電網數據采集、電網調度運行狀態的監視與控制工作,而且更多的承擔著電力市場交易與安全分析任務。因此,EMS一體化技術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有利于傳統工作領域的改變,因為它要求將系統眾多EMS應用軟件分析技術與接口進行重新設計,以使各應用軟件與應用接口之間在形成統一的基礎上又能相互獨立執行,從而獲得更佳的監控效果。根據發電廠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工作屬性與特點分析可知,EMS技術是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提供安全經濟、穩定可靠電力市場的技術基礎。

1.3 Internet技術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引入Internet信息服務技術,不但能夠為系統的遠程維護提供全新手段與方法,而且還能夠有效的將傳統電網參數、SCADA實時數據的瀏覽擴展到EMS應用功能、擴展到AGC功能等的瀏覽上,從而在提高EMS應用軟件實用化水平的同時,擴展EMS系統的對外窗口,提高EMS系統的整體服務水平,進而提高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信息化程度。此外,伴隨計算機網絡帶寬的逐漸增加與網速的逐漸提升,網上遠程控制系統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應用,這意味著未來Internet技術將會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服務。

1.4 中間件技術

應用中間件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發電廠對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開放性、高可靠性、易擴展性、跨平臺性等要求。以消息中間件為例,該技術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主要包含兩方面:對等式結構設計與跨平臺。利用中間件設計的對等式結構,其各節點之間存在對等關系,且不存在依賴關系和從屬關系,也沒有獨立的消息服務端,它既支持一個節點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動態加入或退出,也支持多個節點的動態加入和退出。最重要的是,在應用消息中間件技術的情況下,若任意一個節點或多個節點發生故障或以正常方式停機時,其他節點之間的相互通信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即通信可以正常進行。這主要是因為在網絡通信層上不同態之間的消息被隔離開來,從而可以使不同態之間消息無法進行相互通信。

通常,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中間件技術工作在局域網應用層,可以實現完全自主式開發與實現,而應用軟件編寫所需編程語言可以選用C++或C語言,它不依賴于操作系統外的第三方軟件,符合IEEE標準,可以安全穩定的運行于Windows、Linux、IBM等多種操作系統之上,并且在同一操作系統平臺中,即使安裝有其他操作系統,節點之間的通信仍能夠正常進行,即實現跨平臺傳輸。

2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在電廠中的應用

2.1 某電廠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現狀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是指為電網調度運行直接提供數據采集與監控服務的一種控制系統。根據對某發電廠現行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運行狀況的分析與總結發現,該系統當前存在較多問題丞待解決,包括無法遠程監控、信息較為繁瑣等。這就需要采用先進技術對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進行改造與升級,并且改造升級后的系統應具備安全可靠、系統容量大、智能化與一體化要求。

2.2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改造升級

在電網調度工作中,調度、監控與運維是三個最為重要的部分。為提高系統工作性能與運行合理性,需要對該電廠調度工作相關部門進行調整:首先,調度班負責110kV和220kV變電站以及地方電廠的調度運行,負責電網電能分配,實行24小時全天候輪崗機制,并將整個電網電壓等級各項信息顯示在系統界面上。其次,監控班負責變電站的監視與遠程操控,工作與調度班同步進行。運維站負責對各個變電站及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進行維護。具體改造升級方案如下:

綜合應用遙感技術與可視化技術。考慮到該發電廠現行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仍處于傳統的遙感狀態,已無法滿足電網運行與維護要求,因此必須應用遙感技術與可視化技術,使系統在實現遠程運維的同時,使信息實現可視化。遙視功能的實現主要借助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等來完成,主要分為調度中心控制站、運維站與變電站終端站三大部分,數據通過變電站終端傳輸至運維站和中心站,再利用通信網絡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并且采用分布式存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在視頻系統中,采用分布式結構,中心站主要負責對遠程監控現場的實時瀏覽與各種信息的及時采集和處理;運維站通過遙視功能實現對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遠程操控與瀏覽;變電站終端站主要為系統可視化功能的實現提供所需設備、環境數據與圖形信息。

此外,為彌補原系統缺乏命名功能缺陷,提高系統命名工作效率,減少電網安全隱患,該電廠在原有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基礎上引入了一套智能辨別系統,智能辨別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解決以往新線路的命名問題,大大提高系統工作效率。經改造升級后,該電廠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在可靠性、安全性、系統容量、運行效率等各方面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可視化技術、Internet技術等作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實現與應用的基礎,不僅大大改善與提升了系統整體性能,擴展與強化了系統功能,而且有效推動了電網調度系統應用新技術的出現,如公用信息模塊、中間件技術等。因此,發電廠在應用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時,應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并確保新一代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能夠滿足國際標準要求,從而為未來該系統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篇(5)

廣告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在競爭激烈的電視市場中,省級衛視是一支發展空間既受中央電視臺影響,又有地面頻道正面圍攻的電視隊伍。然而,省級衛視因為具有全國覆蓋的基礎條件,加之近年來定位的清晰和優秀欄目涌現,已經成為廣告主媒體選擇考慮的重點。它們的廣告投放價值如何?多年來,電視臺和廣告客戶之間都是以收視率為衡量標準進行考量的。然而,對于廣告投資者來說,當發現收視率低于投放預期的時候,造成的經濟和時間損失已經不可挽回。即便是經濟上可以通過事先約定的方式減少投資風險,而在市場競爭中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卻是無法確估并獲得補償的;相反,一個頻道的潛在價值如果沒有被發現,則很可能會喪失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因此,如何評估省級衛視頻道的廣告投資風險成為許多廣告主和廣告公司共同關注的問題。CTR媒介策略研究部2008年首次推出的省級衛視廣告投資價值及風險報告正是這一困擾廣告主和電視媒體多年的問題的一種探索性的解決方案。

CTR媒介策略研究部推出的省級衛視廣告投資價值及風險報告,旨在幫助廣告主和衛視經營者們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廣告投放風險評估指標,從而為廣告主和電視經營者之間對廣告投資的價值及風險程度達成可測量的預期。

報告認為,判斷電視頻道廣告投資價值及風險的關鍵因素既不僅是現在的收視率表現,也不僅是歷史的收視率變化,而是支撐這些收視率指標變化的觀眾態度和收視動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電視頻道廣告投資價值的預期風險指數。

收視率背后的支撐力量與廣告投資價值及風險評估

報告通過涉及全國35個中心城市,總計超過5000名電視觀眾調查結果的系統分析發現,由于幾年來不斷增長的 “急功近利”的心態,省級衛視的廣告投資風險正在從隱性向顯性轉化,一些僅通過電視劇等外部資源刺激收視率的手段而獲得收視率增長的衛視頻道,如果不能對自身頻道的品牌漏洞做重大彌補,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收視泡沫的破滅,收視率將嚴重下滑。同時,一些長期致力于頻道自主建設和欄目品質提升的衛視頻道,由于在營銷推廣、經營管理等方面著力不夠,造成與其品牌價值相比,收視不足的情況,他們極有可能會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如經歷512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后)出現驚人的躍升。廣告投資者如果不能看清不同頻道收視率背后的支撐力量,廣告投資風險將不可避免。

在收視率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簡單地說,就是品牌價值。品牌價值可以通過品牌健康度來衡量,是一個頻道從觀眾認知到收看,再到形成滿意度及感受,最終成為忠誠觀眾的轉化過程。在調查的指標上看,通常包括頻道知名度、不同階段的收視率、卷入度、滿意度、期待度、推薦度等指標,這些指標經過再次計算和加權,得到頻道的品牌價值指數、廣告投資風險指數,結合收視率表現,就可以得到廣告投資價值指數。從我們的調查結果看,不同衛視頻道在品牌價值指數、廣告投資風險指數、收視率表現三項指標的排名中,位次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些頻道還有相當大的變化。這一現象呈現的是中國省級衛視頻道在現實收視率與品牌發展預期之間的落差。品牌價值指數、廣告投資風險指數和收視率表現所表征的意義分別是:電視頻道的品牌價值現狀即收視率產生的基礎、品牌價值的變化趨勢即收視率下滑的風險預期、媒體本身的收視現狀。根據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基本判斷一個衛視頻道的品牌競爭力和未來收視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可以研判其廣告投資風險和廣告投資價值。

媒體的品牌化管理與廣告投資風險的化解

廣告投資價值的提升和風險的化解是廣告主和電視媒體經營者更為關心的問題,但這一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根據觀眾調查獲得的品牌健康度診斷結果,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因為品牌健康度包含了很多診斷的指標,對于一個頻道來說,這些指標的表現一定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針對劣勢立即改善、針對優勢繼續發揚,就能夠有效地降低廣告投資風險,為廣告主營造一個高價值的、可持續的、穩定的廣告投資回報平臺。

報告認為,我們可以將復雜的品牌健康表現數據處理過程簡單地描繪成一個觀眾轉化接替模型,每個衛視的品牌指標絕對表現和觀眾的相對轉化率就能夠非常直觀地體現出來。

可以明顯地看出,以上A、B、C三個不同的電視頻道在觀眾認知、行為、態度以及情感忠誠度之間的轉化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認為,黃色箱體的面積越大,其品牌越健康,轉換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越強,反之,品牌越不健康,轉換和抗風險的能力越弱。而對于上述三個衛視,B衛視的品牌健康程度最高,觀眾的轉化能力最強,所以,收視率高且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廣告投資風險最低;而C衛視不論從品牌健康還是觀眾轉化上看都存在問題,所以其收視率的預期是值得懷疑的,即使該頻道通過短期刺激的方式,在收視率上取得不錯的表現,但根據價值回歸的原理,該頻道的收視率一定會有很大的下滑,廣告投資風險是巨大的。

如果我們把收視率和廣告投資風險指數按照三分法形成下圖所示的一個矩陣圖就會發現,在綠色和黃色區域之間的電視臺,它們的投資價值和穩定預期要比在紅色區域和藍色區域的電視臺高。

表格中各指數既有獨立價值,又有相互關聯。在廣告主判斷媒體投放價值和風險時,需綜合考量。其中,品牌價值指數代表頻道的品牌價值基礎,支撐著頻道的收視地位的,如果收視率表現好于品牌價值表現,則代表收視有泡沫,反之則代表收視存在不足;廣告投資風險指數代表頻道的品牌價值變化方向和程度,是收視率變化方向和程度的最強有力的預示,廣告投資風險指數越低則該頻道收視下滑的風險越小,反之越大,選擇與該頻道長期合作需謹慎;廣告投資價值指數代表一個頻道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數,是頻道現在的收視水平、品牌價值和投資風險三方面的綜合表現,可以作為是否選擇該媒體進行廣告投放的基本依據,但如果選擇長期合作,還需要結合廣告投資風險指數進行判斷。

篇(6)

1、引言

近年來,國際建筑信息化、數字化對我國建筑業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為了適應形勢,從提高科技含量入手,優化人力資源,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政府監管,將工程質量監督引入網絡化、數字化的軌道,提出了“數字質監”的構想。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的實現,可以大大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能夠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以推動整個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使工程質量狀況納入政府科學監控之中。

2、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的國內現狀分析

結合2011年江蘇省質監總站向全國質量監督系統發放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國內現狀如下:

各級部門對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升,部分城市已開發并在實踐中發揮著較顯著的作用,但是,總體說來,數字化的水平普遍還不高,各地發展不平衡,監督機構本身數字化開發的實力不強,經費十分有限,數字化人才極其缺乏,數字化建設的方向和內容不十分明確,另外,由于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目前處于不穩定的探索期,也影響了數字化的開發,即使已研制成功的監督系統多為孤立型,與其它部門的系統不聯網,功能局限性大,信息資源不豐富,門戶網站的服務性較弱,與公眾雙向互動溝通的效果不明顯。

3、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建設的難點

3.1資金短缺,數字化建設及推進難以保障

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高技術、高投入、高效能的現代化基礎建設,必須要有足夠的建設經費作保障。不僅開發研制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硬件設施以及后期維護等都需要一筆可觀的專項經費。自2009年全國工程質量監督費取消后,很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性質和地位還沒有明確,經費困難已是通病,有些質監機構人員的收入下降很多,更不容易有充足的經費進行數字化建設。

3.2監督機制不確定,數字化研制開發難以適應

自2000年《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出臺后,工程質量監督的機制一直處于探索之中,全國各地的監督模式不盡相同,有的仍沿用過去的責任到人的全過程監督模式,有的已改為執法監督,有的在混用,建設部5號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的出臺,對工程質量監督的未來走勢有了一定的導向,但是對如何具體開展監督管理工作沒有明確的統一規定,由此,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的研制開發就難以適應,難免會造成程序上的不斷修改和投資上的浪費。

3.3編碼規則不統一,區域性的信息共享難以實現

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是工程建設信息化大平臺的一個子項,如何能合理地融入大平臺,從技術上說,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編碼規則,對工程、單位、人員的標識要唯一,編碼要統一,否則,實際應用中會造成混亂,區域性信息也難以共享。

3.4部門之間差別較大,系統整合難以配合

數字化監督體系的建立,終極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系統平臺,這項任務十分艱巨,原因:一是各級部門領導的重視程度不一,對數字化建設的理解與需要程度不一,推動力不強;二是各個部門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管理,很難召集并靜下心來認真做數字化監督聯網工作,組織性不強;三是同一性質的職能管理單位,其工作運行機制也不完全一樣;四是不少單位已有信息系統的技術框架差異較大,且內外網分布散亂,原有的數據格式出入可能很大,如何天衣無縫地轉換也很困難;五是一直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各單位間數據交叉冗余嚴重,層次不清,要找到眾多紛繁復雜數據的關聯要素絕非易事,數據整合監管難度很大。

3.5復合型人才缺乏,研發維護難以完成

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的實現,需要既具有工程質量監督業務知識,又具有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即復合型人才。他們清楚監督業務的需求,也清楚如何用計算機技術加以實現,做質量監督機構和計算機軟件公司之間的語言溝通橋梁。在以監督業務為主的質監機構里,工程類技術是主流,質監員一般都非常不情愿改行去搞計算機研究,因為個人發展前景有限,而且經濟、社會地位不高,沒有吸引力。這種局面在質監機構客觀存在,對數字化的研究與發展十分不利。

4、對策

盡管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建設面臨許多的難題,但是數字化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加強數字化建設,是推進政府政務公開、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需要,也是實現政府管理工作創新,建立法治型政府、責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時代需要。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目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領導重視,科學規劃,加大資金投入

數字化建設是長期性、基礎性強、涉及面較廣的工作,它首先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只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才是數字化建設得以深入持久開展的根本保障。當然,數字化建設是一項科學工作,首先應該進行科學的規劃,如果前期規劃不慎,將會使后面的開發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是偏離了方向,導致系統作廢,這樣的情況已有發生,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資金投入是數字化建設的物質保障,不僅在硬件造型方面、軟件開發方面,對于人員的物質保障同樣重要。

4.2建立有效的組織機構,統一標準和規則

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事業,專業性強,需要一個相對固定的專門的組織去實施。如果每個監督機構都設立這樣的一個組織,不現實,也不可能,還會造成更多的框架各異、系統繁雜。比較好的辦法是以省為單位,由省總站牽頭,統一數字化監督數據庫標準,統一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統一聯網規則,統一規劃,建立完整的數字化體系,制定所要開發數字化系統構架、目標,積極部署,建立有效的組織機構。

4.3從實際出發,構架數字化監督體系

數字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很快能完成的,相反,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事情,這方面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例如有些系統與現場的質監工作脫節,并沒有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相反,增加了質監人員的工作量,給基層增添了麻煩。究其原因,主要是脫離實際,不能滿足監督機構及政府監督管理的需要,造成資金、人力、設備等的浪費。因此,為保證數字化建設不偏離方向,應該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分析和設計,構架符合監督工作需要以及監督管理工作需要的數字化監督體系,踏踏實實地做好調研和分析,不倉促上馬,盲目開工,做好前期的評估,提交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需求。

4.4綜合協調,密切配合,妥善整合系統

在調研中發現,各地質量監督機構的情況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甚至連工作機制也不太一樣。國家的政策標準、規范條文隨著新技術不斷更新,不斷出臺,部分業務規則及各項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進行之中,為了建立數字化的監督體系,勢必做好各單位及部門間的綜合協調工作,保持密切配合的關系,對各單位已有的系統進行妥善整合。目前有種思路就是將整個系統劃分成幾個子系統來開發,這樣做,可將每個平臺設計精細化,并按照軟件運用的輕重緩急開發,但首先還是應該先全局考慮設計,否則會造成各子系統不能接口的問題。

4.5選擇可靠的合作伙伴

無論哪種系統的開發和建設,都與可靠的合作伙伴分不開的,這里的合作伙伴指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一般來說,由質量監督機構提供需求,委托一家軟件公司具體編程開發。實際情況是很難找到非常滿意的伙伴。無論是選擇大公司還是選擇小公司,都各有利弊:有的大型電腦公司實力雄厚,人才濟濟,但因為業務涉及面廣,業務量飽和,對相對小型的監督系統會看不上眼,在后期的修改升級或維護方面會很拖延,甚至會中止服務;有的小型電腦公司,服務態度不錯,特別是前期接業務時承諾的很好,但是,由于實力不是太強,技術不夠先進,人手會跟不上,拖延時間較長,也不能滿足開發的需要。由此,建議選擇誠信度高、可靠性高的較大型的公司,做好詳細的調查研究,并簽定行之有效的合同,對雙方的責權利進行有效約束。

4.6加強隊伍建設,吸引高素質人才

數字化系統建設歸根到底靠人來實現。各級質監機構應通過內部挖潛,對特長人員進行數字化知識培訓,使其 “專業化”,切實提高他們的待遇,建立起各級數字化隊伍。省、市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需要成立“信息中心”,選拔既有計算機專業特長又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經驗的人員負責數字化工作,同時針對不同應用層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對信息化系統操作和管理能力。市級信息化系統管理部門對縣級基層信息化建設進行現場指導和服務,提高基層對信息化系統操作和管理能力。只有自身的隊伍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出合理的數字化建設需求,與電腦公司很好的溝通,及時糾正設計過程的錯誤,讓構想出的數字化建設前景由想象變為現實。

5、小結

當代世界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數字化。數字技術發展與應用使人類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全球各個角落的緊密聯系和行動同步。在我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時,必須充分認識數字化的重大意義,攻堅克難,推動工程質量監督數字化的科學發展,更好的為百姓服務,為社會服務!

篇(7)

二、電力調度中應用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優勢

1、提高供電服務質量。在智能變電站電力調度中,無功自動控制是其核心,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全面,具有集成化、高頻化、全控化、高效率化的特點,可以有效穩定電壓,有利于預防設備故障,提高電氣、傳輸設備的耐久性。尤其對于具備無功自動設備的變電站,可以進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供電服務質量。

2、安全保障。智能自動化運行是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重要特點,整個調度過程自動化,有利于及時查處故障,提高電力設備故障診斷能力。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還可以對電力設備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生異常,即刻采取保護措施,這就為變電站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

3、提高管理效率。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可以對變電站數據進行全面監視、測量、記錄,并可以通過計算機與網絡進行匯總。變電站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設備輕松觀察各個部分電力設備運行狀況,對關鍵設備的系統數據進行分析,根據電子監測數據判斷關鍵設備運行狀態,及時進行設備檢修與維護。

4、節省人力資源。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應用之前,變電站各電力設備的數據采集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實現,工作人員首先對各個電力設備進行檢測,然后將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借助計算機與電子通信技術可以快速采集電力設備數據并發送指令,這就減少了電力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幅節省人力資源,降低電力企業生產成本,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

三、具體應用

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智能變電站電力調度中以一定的模式結構存在,集中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分布分散式結構是三種主要的模式結構,下面探討這三種模式的優勢與缺陷。

1、集中式結構。電力調度中最常用的結構即集中式結構,其應用范圍廣泛,可以通過擴建計算機I/O接口,獲得更加精確的數據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監控、保護微機。但是這種結構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整套集中式結構的計算機并不能完成整個電力調度工作,有時還需要特定的單獨計算機進行輔助。

2、分布式結構。分布式結構擴展了變電站本身的功能,利用多組計算機并聯運算實現系統檢測。分布式結構的兼容性好,可以利用CPU系統對相同時間段的大量數據進行有序合理處理,與集中式結構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因數據過多導致的數據卡死問題,但是由于分布式結構的分散性特點,增加了自動化系統的管理難度。

3、分布分散式結構。雙層次變電站系統是利用分布分散式結構的主要系統,雙層次變電站是指變電站系統結構具有變電站層與間隔層。與集中式結構、分布式結構相比,分布分散式結構創新性尤為突出,在分布分散式結構中,元件與短路器隔離,這就可以實現對各項數據的全面采集,并有效監控與保護變電站中的各匯總的整體集中監測的控制單元[2]。在集中式結構與分布式結構中,往往需要大量電纜線路進行連接,電磁干擾較大,分布分散式結構很好的規避了這些問題,可以實現信息真實可靠的傳遞,即使某部分出現了故障,也不會造成全局性影響。

篇(8)

2005年熊市,它發出了第一只產品。時隔三年之后,2008年的熊市中,它終于又發出了第二只產品。

當它終于在2009年獲得業績前三、贏得投資者支持時,第四只、第五只產品,又陸續發在了2010年上半年的熊市中。

這家運氣很不好的公司,叫新華基金。

盡管如此,它卻是近兩年來最受業內關注的小基金公司之一。根據銀河證券的數據,在連續數年名列業內規模最小的基金公司之后,2009年,新華基金憑借王衛東掌管的新華成長一騎絕塵,管理規模從年初的22.12億元,迅速增加到57.03億元,第一次實現了盈利。

2010年上半年,通過連發兩只新產品,新華基金的管理規模擴張到76.23億元,已經基本跨過了業內默認的生死平衡線。

從最低谷到現在的蒸蒸日上,這家基金公司的掌門人,一直都是孫枝來。

這是一位大學教師出身的管理者。整個采訪過程中,他一直誠懇的說,我們和大公司不一樣,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活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

他給公司確定的戰略定位是:優秀的權益類投資基金管理人。他說,這個定位并非是被2009年優秀的業績沖昏了頭腦,而是在2008年,公司業績還不如人意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

他總是對自己的員工說,新華沒有別的路可走。盡管在達到目標之前,有各種的可能性,但是毫無疑問,如果達不到目標,新華基金只有死路一條。

“我們目前的資金鏈沒有壓力”

卓越理財: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在60家基金公司中,新華基金給銀行渠道的客戶維護費是最高的,超過了30%。渠道費用這么高,現在的環境是不是已經不太適合小基金公司成長了?

孫枝來:對于新基金公司來說,除了銀行系的基金公司,其他的應該尾隨水平都不低。我印象中,2005年我們發基金的時候,尾隨已經達到了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當時還有一次性銷售獎勵。所以我個人覺得30%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

卓越理財:剛剛你也提到,新華基金以前的產品很少,我們都知道現在基金公司發產品可能前兩年都很難賺錢,這樣你們的現金壓力會不會很大?

孫枝來:如果不考慮歷史問題的處理,我們規模在80億左右就肯定是盈利的了。今年的上半年的報表上,可能反映我們當期是虧損的,這跟我們新產品發行有關系。因為產品發行一次性的費用比較多,發行那個月就可能數據顯示虧損。我們現在資金鏈上來講沒有壓力,可以滿足公司當前發展要求。當然,如果我們財務能夠更寬松一些,我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我現在只能要求大家,用20%的錢做80%的事。我們在這一點上沒有辦法跟大公司相比。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辦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辦法。

“我們有可能成為前1/10的權益類資產管理人”

卓越理財:公司增資擴股之后,還是想繼續主打權益類的產品嗎?盡管新華基金去年以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大家都覺得現在小基金公司想要沖到前面去太困難了?

孫枝來:我們今年確定了自己的戰略定位,就是要做優秀的權益類投資基金管理人。

為什么有一個這樣的定位呢?你看2005年的時候市場也不好,但是基金業的發展還是很快的。經過2006年、2007年兩年發展之后,2008年基金發展不好,你可以說是市場造成的。但是2009年市場不錯,基金業管理的資產規模卻沒有增長,上半年還是在下降的。這說明中國的基金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爆發式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所以我覺得粗放型模式已經不行了。公司一定要有特色。我的團隊、財力、資源都不如大公司。所以只能走一個相對發展的路線,集中力量在一個領域發展。

也有一些公司選擇做固定收益。但是這一塊來講,第一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成這個領域最優秀的公司,第二就算我成為了最優秀的公司,我也活不好。

另外我也分析,權益類投資這條路空間很大,而且我覺得根據我們自身的能力,是有可能成為優秀者的。

我們現在5只基金,有四個基金經理,王衛東、曹名長、周永勝、崔建波都是“60后”,都有十幾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現在管理規模已經是上游水平了。

但就研究團隊整體來看,客觀的說,可能還達不到上游水平,但是我覺得這個團隊是很有潛力的。我們正在針對團隊的缺陷,引入一些一流的研究人才,再加上原有人員的成長,我覺得三年后我們的研究團隊也能達到上游的水平。

到那個時候,我們的投研力量應該就是國內一流的了。我對一流的理解,就是行業的前1/10。

卓越理財:如果你都是發權益類產品,你各個產品之間怎么體現差異呢?

孫枝來:我肯定要鼓勵基金經理堅持自己的風格,引入人才的時候,我也會考慮到這種差異。對于公司來講,始終會有一個統一性和差異性平衡的問題。我們的投委會現在研究問題很多,但其實除了按照規定必須經過投委會批準的決定外,我們都是很尊重基金經理的。

“我們沒有特別打造過王衛東”

卓越理財:如果要做權益類投資,肯定需要很強的投研團隊。但是新華畢竟是一家小公司,就算有一些很好的投資人才,但是你怎么保證你的投研團隊穩定呢?

孫枝來:我們要打造一流的投研團隊,要做兩個方面工作。第一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機制,我們公司盡管比較困難,但是我們所有的資源都是向投研傾斜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上,我們是瞄準業內一流水平的。第二,我們有非常好的企業文化:求知、進取、包容、奉獻。

卓越理財:新華基金去年以來的發展跟王衛東的表現有很大關系,但是這樣的一個明星經理在公司也是有很大風險的,你怎么保證他會一直在呢?

篇(9)

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飛快,如今已經進入了智能化階段,各式各樣的智能化技術被開發和利用使得很多領域均在各個方面實現了優化。在智能化技術問世之初,其即被應用到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在對技術進行創新、優化的過程中也拓展了應用范圍,但電氣工程領域一直是最為重要的領域之一。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技術所暴露出的弊端,使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效果得以優化,同時也減少了重大問題的發生幾率,為了能夠使該方面得到更大的突破,我國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大資金、技術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

一、智能化技術特點

通過對智能化技術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知道,其自身擁有多種特點,具體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一,高精度、高效率。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精度、效率一直是最為關鍵的部分,智能化技術在此方面所體現出的優勢十分明顯,如高速CPU芯片和多個CPU控制系統的應用,均使得該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二,多系統控制。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工序,并提升整體效率,其可以應用后也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向實現系統控制方面邁進了一大步;三,可見的科學計算。智能化技術是目前我國較為先進的技術之一,尤其在大數據時代下,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會顯得更加具有價值,其在處理數據時打破了以往需要通過文字、語言進行交流的障礙,如今其已經可以利用圖像、圖形甚至是動畫來實現。

二、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意義

(一)簡化了自動化控制模型

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模型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模型建立往往十分復雜,且若模型的建立成果與實際需求不符,也需要進行調整,在調整時,往往需要由電氣工程自身來完成相應操作。另外,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此方面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發生一些突發狀況,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效率明顯降低。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很好的避免此類問題發生,其不僅使得模型建立變得簡易,也可以減少誤差,使自動化控制真正實現高精準度。

(二)促進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統一

自動化控制中往往會因模型的問題而導致出現各種差異,難以形成統一性,這也是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較為緩慢的原因之一,在應用智能化技術后,其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來解決此方面問題,如其可以對電氣工程中的相關設備與數據進行控制,促使其統一,而一旦實現了統一控制,就會為電氣工程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可謂一舉多得。

(三)提高了電氣工程系統控制水平

智能化技術的諸多優勢使得其在近年來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在電氣工程系統方面也有著很好的優化作用,自動化控制需要由控制系統來實現,然而以往的技術的應用已經無法滿足電氣工程系統的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智能化技術在此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系統數據,也可以針對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措施,如及時發出警告,或是向相關人員進行信息反饋等,這樣一來也就可以大大減少重大事故的發生,有效提升了自動控制水平。

三、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應用

(一)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病因診斷

電氣工程在運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對其進行診斷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傳統的診斷方式是人工診斷,但在診斷時可能會出現誤判情況,也會耗費很多時間,而若電氣工程中的故障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智能化技術應用后,其可以有效對故障進行診斷,且不會消耗過多時間,甚至對于潛在的問題也具有探知的功能,可以提前發出警示吸引相關人員注意,自動化控制中應用智能化技術使得病因診斷失誤率幾乎為零。

(二)優化電氣工程的設計

電氣工程的設計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其直接決定著電氣工程的自動化程度,以往在進行電氣工程設計時,往往需要由很多設計人員共同完成,且過程十分繁復,需要不斷的試驗和改良,而在此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細節問題沒有被人發現或意識到,而當發現此方面問題時卻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解決。另外,傳統設計中對設計人員的各方面素質、能力均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設計經驗,也要具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儲備,但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會大大減少計算時間,也可以避免因人為失誤而導致數據失去準確性,甚至可以豐富設計樣式,針對復雜問題也可以有效解決。

(三)自動化控制整個電氣工程

以往我國電氣工程的自動化控制建設還不夠完善,沒有能夠貫穿整個電氣工程,近年來技術人員嘗試將智能化技術融入其中,并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果,其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多種方式,而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有三種:一,專家系統控制;二,模糊控制;三,神經網絡控制。在三種方式中,神經網絡控制方式的應用效果是最好的,其不僅具備多層次結構,也可以進行反向學習算法,且其擁有很多子系統,通過對子系統各項數據的分析也可以知道電氣工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正是由于其具備的獨特優勢,使得其如今在識別模式和處理信號方面均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與優化,也關系到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強化,甚至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等方面息息相關。如今人們對各個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此種情況下更應提升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水平,而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其中恰恰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但鑒于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應用中也會有些許問題需要優化。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P642.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horse in fushun circle after ditch engineering geology condition, in th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aterial source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inner and outer two big factors analysis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debr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ebris flow analysised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the debris flow gully degree susceptibility in susceptibility to belong to. On this basi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uggestions to set GuFang interce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exterior wall area in house set drainage channel,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be caused serious three household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ve. In addi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tability checking.

Keywords: mudslides quantification evaluation management stability checking

0 前言

2005年8月13日大雨,撫順縣馬圈子鄉后溝曾發生泥石流災害,沖毀居民兩間房屋,另有泥石混合物從一居民住宅屋內穿過。目前溝谷中仍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積物,若遇久雨或大暴雨可能再次發生泥石流災害,威脅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該泥石流溝是每年汛期縣鄉政府主要監測對象之一。

1工程地質條件

1. 1 地形地貌

工作區位于低山丘陵區,山脊呈西南向展布。形成區最高海拔412m,位于小山脊前緣,堆積區最低海拔338m,相對高差74m。山體自然坡度18~32°之間。區內山體大部分第四系殘坡積覆蓋,植被發育,高大喬木及草灌木叢生。

1. 2 地層巖性

工作區出露地層主要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統地層和太古界混合花崗巖地層,兩地層接觸關系為角度不整合。第四系地層主要分布在山間谷地,坡洪積形成,覆蓋層厚度3m,主要為褐黃色或棕黃色粘性土混沙碎石,砂礫粒徑5~10cm,碎石含量為50~70%,成分以強風化花崗巖巖屑為主,磨圓度差,多呈棱角狀,結構松散,受強降雨沖刷易水土流失。太古界混合花崗巖為肉紅色,強風化,塊狀結構,堅硬巖,節理裂隙發育。

1. 3 地質構造

工作區位于下遼河斷陷盆地與遼東隆起帶交接處,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區域斷裂構造主要為呈北東向展布的寒嶺――偏嶺巖石圈斷裂帶,向南過渡到太子河復向斜。

1. 4 水文地質條件

工作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

2 泥石流發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泥石流發育特征

撫順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為典型的溝谷泥石流,溝后緣形成區為V型山谷,區內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厚度為2~3.5m,形成區中部有多處滑坡,形成了馬刀林現象,主要組成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及強風化花崗巖巖屑,這構成了泥石流的主要固體物源。

2.2 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從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進行分析。其中地質環境條件是主要內在因素,雨水條件則是主要外在因素。泥石流的產生及規模的大小都與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

2.2.1 地形地貌條件

(1)溝谷形態:溝谷斷面呈V型,平均寬度40m左右,主溝兩側支溝發育。

(2)溝谷彎曲程度: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溝主溝有多處明顯彎曲,受泥石流下沖和側蝕作用,明顯彎曲處凹側松散層侵蝕強烈,造成馬刀林現象。

(3)溝床縱坡降:泥石流鄰近山脊海拔高度最高518.3m,山脊位于泥石流溝的后緣位置,溝口與山脊的相對高差174.3m,溝床縱坡降17°,該處地形高差和縱坡降有利于松散固體物質的堆積和泥石流的搬運。

(4)坡面坡度:泥石流形成區滑坡原始地形坡度均在25~35°左右,有利于松散物源的堆積和泥石流的形成。

2.2.2 固體物質來源

泥石流固體物源有兩個:一是形成區和流通區溝谷兩側的松散堆積層;二是形成區的兩處滑坡體。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固體松散物質主要為低山丘陵區第四系覆蓋層,其巖性為混粒砂夾雜少量粘性土,覆蓋于肉紅色強風化花崗巖之上,土體結構松散,與下伏巖體的粘聚力、膠結力差,易受水流沖刷。

2.2.3 水動力條件

泥石流溝匯水面積共0.26km2。由于泥石流陡坡地形(10°~30°)所占比例較大,且主要分布于溝谷后緣,溝內匯流快,坡面流量大。

3 泥石流易發程度數量化評判及危險性分級

3.1 泥石流地質災害易發程度數量化評判

由泥石流溝易發程度數量化評分表《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20-2006)及現場情況對泥石流各影響因素進行逐一調查、判定打分,如表1所示:

表1泥石流溝易發程度數量化評判表

序號 影響因素 分項得分 總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為的)的嚴重程度 16 97

2 泥沙沿程補給長度比(%) 12

3 溝口泥石流堆積活動 11

4 河溝縱坡(度,‰) 12

5 區域構造影響程度 5

6 流域植被覆蓋率(%) 5

7 河溝近期一次變幅(m) 4

8 巖性影響 4

9 沿溝松散物貯量(104m3/km2) 6

10 溝岸山坡坡度(度,‰) 5

11 產沙區溝槽斷面 5

12 產沙區松散物平均厚度 3

13 流域面積 5

14 流域相對高差 2

15 河溝堵塞程度 2

綜合判定:撫順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溝易發程度97分,中易發。

3.2 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

受強降雨影響,2005年8月13日,該處泥石流發生突然,歷時短暫,慣性大,運動路徑基本呈直進型。據現場勘查,形成區滑坡物質被輸運,最遠搬運距離350m左右,搬運過程中將溝兩側松散土層侵蝕,連同兩側植被、碎石、塊石一起運走。搬運能力和破壞能力較大,塊石直徑最大0.8m左右。

根據危險區定義,泥石流主要威脅到房屋道路等,估算為18戶居民及鄉政府,共120人,房屋25間及鄉政府三層小樓,道路200m。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330萬元。

泥石流潛在危險程度根據威脅人數或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級。

表2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劃分

潛在危險性等級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直接威脅人數/人 >1000 500~1000 100~500 <100

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10000 10000~5000 5000~1000 <1000

潛在危險性等級的兩項指標不在一個次級時,按從高原則確定災度等級。

綜合判定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屬中型。

4 治理工程設計

4.1 治理方案

根據馬圈子鄉后溝工程地質條件及泥石流災害特點,治理工程建議采取流通區設置谷坊攔截和在堆積區利用民房外墻設置排水溝疏導。同時對受危害嚴重的三戶居民實施搬遷。

4.2 谷坊設置

設置谷坊橫斷面為梯形,迎水面采用坡度1:0.5的緩傾面,背水面坡度采用1:0.1的陡傾面,目的是利用上游淤積物重量以增加壩體的穩定性,減輕過流對壩體下游面的沖刷及磨蝕。壩頂寬2m,高4m,壩底寬4.4m,壩身設置泄水孔,間距1m。

谷坊的設計必須滿足結構穩定性要求,結構穩定性包括抗滑穩定性和抗傾覆穩定性以及自身的內力驗算三個方面。

(1)抗滑穩定性系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 抗滑穩定安全系數, 砌體與基礎之間的摩擦系數, 壩體自重, 泥石流重, 基底揚壓力, 水壓力, 淤積物側壓力。

(2)抗傾覆穩定性系數計算公式為:

重力力矩, 泥石流重力矩, 泥石流和水壓力力矩, 基底揚壓力力矩。

(3)垂直正應力校核:要求最小正應力不出現負值;最大正應力小于地基允許承載力。

谷坊剖面穩定性計算如表3所示:

表3谷坊剖面穩定性計算表

荷載組合情況 計算值

受力情況 壩體自重 (kN) 475.2

泥石流重 (kN) 256

泥石流壓力 (kN) 96.64

水壓力 (kN) 80

基底揚壓力 (kN) 26.4

力矩 重力力矩 (kN•m) 855.36

泥石流重力矩 (kN•m) 955.7

泥石流和水壓力力矩 (kN•m) 588.8

基底揚壓力力矩 (kN•m) 77.44

穩定性 抗滑穩定性系數 Kc 2.39

抗傾覆穩定性系數 Ky 2.72

壩體應力值 最大正應力(KPa) 285.12

最小正應力(KPa) 35.24

綜上可得,谷坊穩定性驗算符合要求。

4.3 排水溝設置

地表匯水流量計算公式:

式中: ―設計頻率地表水匯流量(m3/s); ―徑流系數; ―設計降雨強度(mm/h); ―匯水面積(km2); ―流域匯流時間(h); ―降雨強度衰減系數。

排水溝斷面面積驗算按明渠均勻流計算公式計算:

式中:過水斷面積 ;濕周 ;水力半徑

謝才系數 。

設計排水溝斷面采用倒梯形,上部寬度2m,下底寬度0.6m,排水溝設計高度1.5m,斷面面積1.95m2,滿足設計流量要求。

4.4 搬遷

建議對谷坊下游距離最近的兩戶居民和泥石流流通區內的一戶居民進行搬遷。

5 結論

1.撫順縣馬圈子鄉后溝泥石流為一種山區溝谷型稀性泥流。從泥石流固體松散物質堆積儲量和泥石流災害危害性等級劃分分析,該泥石流屬于中型。通過本次數量化評判法預測表明:該溝谷易發程度屬于中易發,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再次發生泥石流災害,可能威脅馬圈子鄉后溝溝口18戶居民及馬圈子鄉政府,共120人330萬元生命財產安全。

2.根據馬圈子鄉后溝工程地質條件及泥石流災害特點,治理工程建議采取流通區設置谷坊攔截和在堆積區利用民房外墻設置排水溝疏導,同時對受危害嚴重的三戶居民實施搬遷。

3.對設置的谷坊進行抗滑穩定性驗算、抗傾穩定性驗算和自身內力驗算,均符合穩定性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繼康,泥石流防治工程技術,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

2.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設計規范(DZ/T0239―2004)

3.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20-2006)

4.辛彬,蘇志滿,徐林榮,枝柳線卓福隧道泥石流成災特點及減災對策,鐵道建筑,2011.10

5.吳斌,徐建杰,雅滬高速公路舍克羅溝泥石流特征研究及其治理實踐,公路交通科技,2011.8

上一篇: 高校績效審計 下一篇: 依法行政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百合片在线网站 | 亚洲三级理论在线观看 | 一级A一片在线播放高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