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7 05:13: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會法實施細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前言
我國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增加了“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的條款,然而,盡管國家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此項要求,但實際生活中,許多公司企業仍然漠視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法律實踐中幾乎無法院以公司應承擔社會責任條款對公司予以相應判決。新《公司法》施行六年來,社會責任司法化也陷入困境。
二、影響公司社會責任條款法律實效的因素
(1)市場主體因素。公司作為最主要的商事主體,從其一成立之日起,即以營利性為最大追求或內在動力,而公益性、社會責任則遠居其次。公司的投資者希望投資利益最大化,而公司的管理層自然也因其應有的忠實與勤勉義務而在經營中將公司利益放在首位,過分強調商事主體管理者重視社會責任而將營利目的置于其次,既不現實,也無利于經濟發展。應激發公司企業自身踐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使其認識到,唯有企業經營活動及企業自身與整個社會相和諧,營利性兼顧社會性,企業才能獲得良好聲譽,從而取得可持續發展。(2)環境方面的因素,影響公司社會責任條款法律效力發生實效的主要是經濟環境。如我國許多地方政府爭相引進外資,過分注重GDP增長,對于地方干部的考核指標偏重于招商引資的級別與數量,導致一味縱容、包庇外來投資商,而忽略了對外來投資商的監管,對于外來投資帶來的負面效應,如不公平競爭、損害勞工及消費者合法權益、環境污染問題等消極應對,無形中也助長了企業對于其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怠于履行。地方政府應通過獎勵機制等手段加強對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的引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處理好本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關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法律本身的因素。從法律內容方面而言,在《公司法》中規定公司應承擔社會責任是否妥當,值得商榷,因為私法色彩濃厚的公司法關注的利益主體應矚目于股東、債權人及公司本身。從法律形式方面而言,主要體現于立法質量,它在法律實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關于“公司責任”涵義長期存在爭議。法律規范應語言清楚,概念明確,法律規則指示清楚、公開,無歧義。在立法中如果使用日常語言應闡述其特定含義,力求避免語義模糊,導致理解分歧。何為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的內涵包括哪些,無論是經濟學界抑或法學界學者都對此不能形成較為一致的意見,“公司社會責任”作為法律概念,嚴格來說是不明晰的。既然如此,公司的權利與義務或責任的邊界是什么,也顯得模糊,自然難以明確對公司苛以公司某一方面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關于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定邏輯結構不完整。通常而言,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完整是指一定的行為模式應配以相應的法律后果。立法者應當在法律中規定公司企業如不按照法律指示行為而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只有通過追究法律責任,施加法律制裁,才能樹立法律權威,保證法律實施。缺乏法律后果的規定,或者法律后果的規定不適當,都屬于法律不完整。在《公司法》中,規定了公司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從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而言,它僅由兩部分組成,即“假定”與“行為模式”,缺少“法律后果”,也就是公司不踐行社會責任會給其帶來何種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通覽整個公司法條文,均無相關規定。
即便是出于立法行文簡潔方面的考慮,立法者一般也只會對前述“假定”與“行為模式”部分的內容作一些文字減省,而這樣的減省是以不對整個法律規則內容明確性造成傷害為前提。而“法律后果”部分無論如何是不能省略的,一旦缺少了“法律后果”的規定,那么法律事實上無異于道德規范,也就無從論及法律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公司法》中關于社會責任法律規定,其致命缺陷即在于此,導致公司社會責任司法化陷入困境。
總之,影響公司社會責任條款實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公司社會責任的踐行。公司社會責任的踐行,更大程度地依賴于公司自身的自我約束機制及良好社會形象的積極塑造,應通過稅費優減、聲譽機制及社會輿論等鼓勵、敦促公司主動踐行社會責任,而非固執于尋求社會責任司法化路徑,才是一個更加務實的做法。
參考文獻
[1]姚建宗.法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一、《勞動合同法》貫徹實施的基本情況
(一)《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促進了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
《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經過廣泛的宣傳培訓工作,我區各類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增。據調查,至今年3月底,我區在崗職工60844人,簽訂勞動合同的30422人,勞動合同簽訂率59%,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長了10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工23001人,簽訂勞動合同120xx人,簽訂率50%,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
(二)《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促進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期限向長期化方向發展。
《勞動合同法》強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鼓勵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實際是從法律層面促使用人單位改變用工短期行為,考慮用工長期化。《勞動合同法》實施后,我區各類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從之前的一年期限為主轉變為三至五年期限為主,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均依法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促使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勞動關系更為穩固。
(三)《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促進了用人單位用工管理行為的不斷規范。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要把規章制度作為勞動合同內容,要求勞動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從根本上促使用人單位規范內部管理行為和外部經營行為,從而有利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我區各類企業對規章制度、員工手冊及時進行了清理修改,使日常管理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勞動用工主要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遵守執行。企業用工逐步規范,勞動關系日漸穩定。
(四)《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部分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目前還存在部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形。部分勞動密集小型企業對《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持觀望態度,維持原有的用工方式,還未完全根據新法進行調整。還有部分規模較小、用工環境差,管理較差的企業對《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持消極態度,不遵守法律規定,嚴重違規用工。對于一些季節性增加用工和臨時性用工,企業不愿簽訂勞動合同,員工也認為沒有必要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
2、勞動者不愿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依然存在。
《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據我區企業反映,企業要求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部分員工不愿簽訂勞動合同。這部分員工有的是因為誤解簽訂勞動合同后限制其自由流動;有的是因為不愿繳交社會保險費;有的是誤以為不簽訂勞動合同,一個月后一年內可以要求企業支付雙倍工資。在勞動密集型尤其是加工企業這個問題更為突出,有些企業不愿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比例甚至達到50%以上。
3、部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意愿不強。
有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愿參加社會保險,主要原因有:一是個別私營企業誤導勞動者,使勞動者誤認為參加社保會減少收入,造成勞動者參保意愿不強;二是當前社會保險制度還不夠完善,未能在全國范圍內甚至全省范圍內自由轉移和接續,一些企業外 來務工人員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認為不能在當地連續參保至享受養老待遇的最低15年參保年限,回原籍后社保關系又不能順利轉移,不愿參保;三是一些外來務工人員現實中離職后選擇退保,覺得退保手續麻煩,而單位繳交的社保統籌金不能退還也不能遷走,主觀上排斥參保。
4、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法》個別條款的理解有異。
我區不少企業反映《勞動合同法》有些條款不容易理解,操作性不強。主要包括計件工人、季節性用工加班工資的計算和計發加班工資的基數確定、勞動合同范本條款過細不利于用人單位實際生產操作及管理、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程度界定、流動性較大的員工重返用人單位能否再次約定試用期、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適用不當可能導致企業用工僵化以及勞務派遣適用的崗位和具體操作程序等問題。
(五)完善《勞動合同法》配套法規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執法部門難以操作、用人單位難以理解掌握的問題,因此急需出臺實施細則和辦法,提供指導性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完善配套法規政策,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逐步解決社保轉移接續問題。必須盡快健全社會保險制度,建議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勞動者社會保險關系轉移銜接問題。
2、明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具體操作辦法。主要是細化條例,明確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簽訂,經濟補償應如何計算;對于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不辭而別的,應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用工約束權等。
3、進一步明確年休假、加班工資待遇。年休假計算是否按員工的累計工齡,或是在現企業的工作時間;對于主動要求加班的,是否允許,應如何計算加班工資等。
4、對于特殊性行業、季節性行業的用工進一步明確。對特殊行業,如建筑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研究制定有別于生產性行業,適應自身行業特點的規定;對于淡旺季周期生產、臨時性增加用工情況,也制定適用的法律實施細則。
5、規范勞務派遣的具體內容。對于臨時性用工,季節性用工,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應如何規范操作。研究制訂關于勞務派遣公司的監管細則。
6、明確細化勞動者的責任。對于勞動者自身主觀原因沒能及時簽訂合同,勞動者主動要求延長工作時間的情形如何界定等,應制訂明確細化的操作程序指導用人單位具體操作。
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情況
(一)、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情況
1、發揮區工會組織的監督作用。工會監督和檢查企事業單位行政執行勞動法,是工會的重要權利和責任之一。工會組織成員分布在各地區、各領域、各層次,直至基層車間、班組,與勞動者關系最密切,因此對違反勞動法的現象和行為最敏感,反映最及時,這種監督有更高的效率。工會通過對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有關問題的調查,對違法行為提出處理意見,行使職代會權利,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為受侵害職工承擔法律支持來發揮其監督作用。近三年來我區各級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作了大量工作,及時調解和處理職工來信來訪、各種勞動爭議案件2300余起,使勞動爭議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促進企業和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發揮各鄉、鎮、街道經發辦勞動法律監督的作用。鄉、鎮、街經發辦是企事業領導部門,既有權利和責任領導企事業單位的生產或業務工作,也有權利和責任監督和檢查各所屬單位貫徹執行勞動法。如果發現所屬單位違反勞動法,有權和責任加以制止和糾正。
3、發揮區級勞動行政機關和其他有監察權機關的監督作用。如勞動保障局、紀委這種監督具有很大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各鄉、鎮、街勞保所和紀委是國家機關中的職能部門,不僅要嚴格貫徹執行勞動法,同時還有權力和責任監督和檢查各企事業單位切實貫徹執行勞動法。
4、發揮職工群眾的監督作用。不斷提高職工群眾法律意識,增強自我維護能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行使勞動法律權利,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監督。職工群眾的監督往往以勞動爭議的形式出現,所以處理好日常的勞動爭議,既起到了監督勞動法律的作用,又是落實勞動法律實施的具體體現,不僅解決了勞動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問題,還進一步做到了勞動法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存在問題
1、企業行政認識不足,支持不夠。企業行政認為工會組織就包括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等等維權工作,沒必要再成立諸如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之類組織,出現此類問題就由工會組織出面即可,沒必要建立那么多組織機構。
2、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權威性不夠,缺乏一定的執法力度。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沒有執法資格,只能是對執法進行監督,而監督中發現問題只能提出意見和建議,能否得到采納還是未知數,因而在職工群眾中信任度不高。
3、監督組織建設不健全,監督作用發揮不好。雖然工會法律監督組織都有機構、有牌子、有人員,但是監督作用發揮不好,監督員履行職責不夠,當然也存在監督員素質不高的問題,特別是企業工會法律監督員不能針對企業行政制定的規章制度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對策建議
1、強化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健全監督機制。當前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法》、《工會法》和1995年全總制定的《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試行辦法》。由于《勞動法》、《工會法》對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規定比較原則,加之基層工會不敢對本單位行政勞動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致使監督成本較高。因此,盡快制定和出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法》或《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用法律保障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各項權力的實施,將使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得以落實。這些權力應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違法案件和行為的調查權,請求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或司法協助權,參與對用人單位的勞動監察權、參與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權,受理勞動者的投訴權,責成政府及相關部門、司法機關處理勞動違法案件權等。同時,對地方工會、用人單位工會在勞動法律監督中的權利與義務、組織和人員設置、監督程序、監督時效、辦公經費等都應作出明確規定,從而使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有法可依和具有可操作性。
2、強化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完善監督程序。一是堅持事前監督,運用協商協調機制穩定企業勞動關系,通過企業勞動合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規范企業勞動關系,從制度上保證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二是堅持決策監督,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由職代會行使審議權,這實質上是對企業內部管理從源頭上進行監督;三是堅持高層監督,運用工會與企業行政聯席會議、高層協商參與機制保證勞動法律監督及早發揮作用;四是堅持全過程監督,運用企業職代會、廠務公開、集體合同、民主測評、職工董事與職工監事等民主管理有效機制全過程參與進行監督,通過全過程的有效監督,最終保證源頭監督的實施。
3、強化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設監督隊伍。建設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隊伍,為開展勞動法律法規監督創造良好條件。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是工會工作的一個新的領域。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是工會履行勞動法律監督職責的具體執行者。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素質,關系著工會代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能的實現;關系著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把工作責任心強,具有一定勞動法律法規知識、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辦事公道,密切聯系群眾的有關部門人員,吸收到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中。加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人員培訓,在培訓的內容、方式和對象上注重理論與實踐、定期與不定期、集中研討與業務自學三個結合,提高監督隊伍素質。
4、強化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制定監督措施。要想真正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光靠政府勞動行政執法是不夠的,最有力的手段是: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基層工會組織的維權作用,強化基層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作用的發揮。只有強化用人單位工會的制衡功能,才能從本質上彌補勞動者的弱勢地位,真正把勞動者的權益維護好。另一方面則要發揮地方工會為基層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撐腰壯膽的作用,積極探索維護基層工會組織和監督員合法權益的新辦法、新路子。如派駐工會法律監督員到用人單位,建立區域性、行業勞動法律監督組織,明確地方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分級監督的原則、范圍、內容、任務、責任等,同時要加強地方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與人大執法檢查、政協視察、勞動監察的配合,形成制度和優勢互補,增強監督的效力。
會計核算應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二條規定對撥繳的職工薪酬總額2%的工會經費進行。職工薪酬指的是企業支付給職工“購買”職工服務的各種報酬和相關的其他支出,而職工教育經費和工會經費包含在職工的薪酬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四條規定:職工提供給企業服務的會計期間,企業必須將職工薪酬認定為負債,在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給以相應的補償,同時,還應針對服務受益對象,分下列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
第一,應由提供勞務負擔、生產產品的職工薪酬,計入勞務成本或產品成本。
第二,應由無形資產負擔、在建工程的職工薪酬,計入無形資產或建造固定資產成本。
第三,以上兩種薪酬之外的薪酬,應計入當期損益。
二、稅收政策對工會經費的規定
國稅函〔2000〕678號文件《關于工會經費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規定,建有工會組織的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團體,向工會撥繳的經費為全體職工月工資總額的2%,并根據工會開具的專用收據進行稅前扣除,如果不能出具專用收據,則所提取的職工工會經費不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總工發〔2005〕9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經費稅前扣除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工會經費的稅前扣除。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在企業撥繳的所有工會經費中,只有不超過薪金、工資總額的2%部分準予在稅前扣除。
可以看出,以上三個文件在工會會費稅前扣除的處理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對于那些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其工會會費的扣稅適用《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在稅前對企業上繳當地工會組織的經費根據專用收據予以扣除。
三、加強對工會會費撥繳的稅務和會計管理
(一)充分理解稅收政策
(1)工會經費的計算經費是薪金、工資總額。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34條的規定,薪金、工資總額其總額依據企業合理發出的薪金、工資支出來確定。該條前款所指的薪金、工資指的是每一納稅年度內企業向本企業受雇或任職員工支付的所有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現金形式和非現金形式),涵蓋獎金、基本工資、獎金、加班工資以及年終獎,以及其他與受雇或任職相關支出。目前,我國企業向員工支付的薪金、工資,沒有統一標準,名稱也五花八門,但是只要我們把握住關鍵的一點就不會被那些名稱所迷惑,那就是凡是企業由于員工受雇或任職即提供勞動而產生的支出,均屬于薪金。工資范疇,均可以納入《關于職工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國家統計局〔1989〕1號)所提到的六個部分,而與其是什么名稱無關。
(2)工會組織的建立必須依據《中國工會章程》和《工會法》。經上級工會批準,依法在機關、事業和企業單位建立的工會組織,均被稱為基層工會組織,它們是組成工會組織體系的基本單元。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具備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組織,可以通過辦理法人資格登記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一般來說,基層工會組織擁有獨立的名稱、活動經費和辦公場所。
(3)稅前扣除必須依據《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企業依法建立工會以后,可以到銀行開戶,然后將賬號、開戶行名稱等相關信息匯報給上級工會財務部備案,便可申請到《工會經費撥繳專用收據》。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經費稅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改專用收據應有全國總工會和財政部統一印制和監制,并由工會系統統管。下級工會應到與之具有經費撥繳關系的上一級工會領購所需收據。
(4)弄清撥繳的內涵和工會組織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工會是具有法人主體地位的社團法人,工會經費的撥繳是企業和工會組織兩個法人之間的債務與債權的法律執行行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工會經費具有強制性,因為它是法定的。工會是債權人,作為債務人的企業必須每月按規定足額、及時地想向工會組織撥繳工會經費,不然企業就會因侵犯職工群眾和工會權利而違法。和稅收一樣,工會經費同樣具有固定性、無償性和強制性的特征。
(二)改進工會經費撥繳方式
通過統計年報調查,掌握本統計年度工會基層和基層以上組織建設及工會各項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為各級工會開展工作和參政議政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二、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本次統計年報調查對象為全省所有的工會基層組織和基層以上組織;調查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各級工會組織應分別填寫上報相應的調查表。
三、調查表式和內容
本次統計年報調查的基本表式包括《20*年度基層工會調查表》和《20*年度基層以上工會調查表》兩種。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工會組織建設;(2)工會干部協管和教育培訓工作;(3)工會保障工作;(4)工會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和民主管理工作;(5)工會勞動保護工作;(6)工會法律工作;(7)工會經濟技術工作;(8)工會財務和經審工作;(9)工會宣傳教育和職工文化體育工作;(10)工會國際和對外交流工作等。
四、統計標準
本次統計年報調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提供各級工會統一的調查表式、統計分類標準和數據處理標準。
本次調查以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工會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為單位,根據省總印發的調查表組織所屬的全部基層及基層以上工會填報。各項指標的填報以中華全國總工會提供的指標解釋及有關統計分類標準為準。
五、調查時點和組織實施
本次統計年報調查的標準時點為20*年9月30日。
20*年度四川工會統計年報調查工作由省總工會政策研究室統一部署,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負責具體實施。
1、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按本調查方案的要求,分別制定各自的調查方案和實施細則逐級部署統計年報工作。
2、基層工會調查表按所屬層次由第一級匯總單位負責回收、審核;基層以上工會調查表由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負責回收、審核。
3、統計年報調查的數據錄入、匯總使用中華全國總工會編制的軟件。數據錄入、匯總工作在哪個層次進行,由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自行決定。錄入匯總軟件和相關說明請在省總網站或全總統計網(登錄用戶名是:四川,密碼是123456)上下載。
4、各市(州)總工會、省產業(局)和企業集團(公司)工會的統計年報調查數據庫及匯總結果務必于20*年10月31日以前上報省總政研室。
關鍵詞:工資 增長機制 法律思考
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黨和政府針對我國勞動報酬過低、收入差距過大的現實而提出的一項具體要求;是為處理好效率公平的關系,規范分配秩序,確保廣大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和諧社會建設而提出的具體要求。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不能靠國家政策指導來建立,更不能靠一般號召就形成,它必須有賴于法律強制性的規范才能建立。
構建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必要性
(一)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與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相伴隨,企業職工工資也呈現出穩定而普遍的增長態勢,職工獲得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企業職工工資分配領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勞動者報酬增幅慢,且占GDP的比重下降。從1998年到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83024.27億元,增長到183956.1億元,年均遞增11.7%。勞動者報酬從46007.7億元增長到93893.66億元,年均遞增10.73%。勞動者報酬增長幅度,低于GDP增長幅度,從而導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下降。1998年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為54.51%,到2007年下降到51.28%,下降了3.23個百分點。
2.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未得到扭轉。2006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為21001元,排前三位的金融業、電力、煤及水生產供應業、交通運輸業及郵電通訊業的平均工資為39280元、28765元、24623元,分別為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1.87倍、1.37倍、1.17倍。2000年人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最低的2.63倍,2006年擴大到4.75倍,絕對差距從8436元擴大到35333元。2007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企業2004―2006年職工工資增長情況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國有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由2.41萬元增加為3.18萬元,年平均遞增14.8%。工資偏低、增長緩慢的職工群體占被調查國有企業職工總的4%。工資偏低、增長緩慢的職工主要集中在普通職工和少數困難企業。三年內工資沒有增長或負增長的、低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工中,普通職工分別占到76.3%、84.3%、87.4%。
3.各階層工資差距過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結果,10%最低收入戶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2006年比1997年增長0.3752;而10%最高收入戶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2006年比1997年則增長了2.03倍。兩者的增幅差距十分明顯。由于增幅的差距,必然導致不同收入群體之間收入絕對值的差距。1997年,10%最高收入戶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是10%最低收入戶的4.19倍;到2006年,達到9.18倍。2007年我國的基尼系數達到0.48,開始朝0.5邁進,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社會,否則社會和諧就無從談起。因此,要構建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普遍增加家庭財產,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諧。
(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內在主動力,特別是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消費的不足將嚴重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從長期看消費需求不足將導致商品滯銷,促使投資者壓縮生產規模,進而減少投資,削弱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調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要實現這個轉變,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根本舉措之一。
(三)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內在要求
收入分配狀況對一國人力資本積累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人力資本的積累。因為在合理的收入分配狀態下,相對低收入者不會陷入赤貧,有改善自身及其子女教育狀況的動機,增加人力資本積累。而相對高收入者也會在人力資本上保持住自己的優勢,盡力維持高收入水平,這就形成一種相互競爭性互動機制,使全社會人力資本水平不斷提高。反過來,人力資本的投入不僅會影響個人未來收入狀況,而且從根本上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收入差,部分社會成員無力為自己或后代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從長期看則必然會削弱人力資源的競爭力,遏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從我國現實看,國民接受更高教育和機會成本越來越高,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很難趕上教育費用的上漲速度,中低收入階層靠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來改善自身環境的可能性受到一定限制。如果勞本長期低于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甚至低于勞動力簡單再生產的成本,一個國將難以維持競爭力,更難進行產業升級。這種狀況將嚴重影響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削弱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后勁。
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立法現狀
《憲法》第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這是我國提高勞動者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的原則規定和憲法依據。
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等對職工工資待遇進行了規定。如,《工會法》第6條規定:“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第31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方面的重大問題。”第38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研究經營管理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召開討論有關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勞動合同法》第6條規定:“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并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些法律規定職工工資國家要進行宏觀調控;規定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規定企業在討論決定職工工資及福利待遇時應聽取工會意見;企業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簽訂工資調整機制專項集體合同,每個職工當然適用集體合同。但對工資協商談判的規定比較籠統,只是任意性條款,而非強制性條款,不具有操作性,同時沒有規定不建立集體協商和工資談判制度的法律責任,缺乏約束力和強制力。
總之,迄今為止,我國職工工資增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如作為企業工資分配法核心的《工資法》至今沒有出臺,作為企業工資分配的行政法規仍在討論之中,就是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只有個別地方在試行,效果也不盡人意。
構建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立法思考
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不在行業或企業全面推行集體協商和工資談判,一切都有可能落入空談。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必須要有專門的法律來規范、促進和解釋,甚至是強制執行。要構建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來保證職工工資隨著GDP和企業效益增長而增長。
(一)制定《工資法》
《工資法》是職工工資管理的基本法律,必須明確國家、行業、企業、工會在職工工資分配方面的職責,規定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工資決定機制,明確規定工資增長的程序、對象、范圍、標準,建立職工工資與企業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以及物價水平相協調的工資長規則。同時,將職工工資增長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讓“漲工資”成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之一,把工資增長納入法制化軌道。其基本內容應包括:
1.職工工資管理體制與工資決定機制。借鑒國際經驗,設立全國工資委員會,委員會的性質定位為政府的顧問機構,其職責是擬定和執行有關工資與勞資關系的政策,其宗旨在于充分利用國家的工資政策服從服務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增長目標,并提升國家的競爭力。通過該委員會的設立,將國家重大工資政策的擬定和執行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完善職工工資決定機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通職工工資三級談判體系。普通職工工資三級談判體系包括行業性區域性集團談判、企業集體談判以及普通職工個體談判,《工資法》規定三級談判的適用范圍,明確職工工資集體談判的主體、內容、程序、談判頻率、效力、責任,形成企業與工會組織、職工個人對工資分配機制、工資分配形式、標準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的機制。
2.政府宏觀調控制度。政府宏觀調控指導制度主要包括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企業人工成本信息等三項制度。工資指導線制度。工資指導線為企業工資增長傳導市場信息和政府宏觀經濟政策信息,通過制定當年企業貨幣工資增長的基準線、上線、下線工資引導企業工資分配和工資議價決定行為。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制度。工資指導價位反映的是某地區在一段時間內一些具體職位工資總體水平,它的作用更多是能夠引導企業合理確定企業內工資標準,勞動者也能夠依據此價位來決定對用人單位的選擇和與用人單位進行工資議價,它是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依據,是職工尋求合理工資增長的法定有效依據,它能直接制約職工收入較高企業過高的增長,提高特殊行業職工工資水平合理增長。人工成本預警預測。政府通過公布社會人工成本信息,指導企業加強人工成本管理、合理確定人工成本水平,有利于指導工資增長設定在一個合理幅度,同時也為是集體協商的依據。
3.完善的最低工資標準制度。明確政府應根據物價指數(CPI)、恩格爾系數、勞動生產率等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職責,嚴格規范用人單位執行最低工資的標準、條件和程序,落實執行最低工資申報備案制度,加大對企業執行最低工資制度的監督和懲罰力度,防止把最低工資標準作為最低收入執行現象。
4.工資支付保障體系。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工資保障金制度、企業欠薪報告制度、連帶償還責任制度、工資支付道德自律機制。
5.罰則。詳細規定企業各種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加大懲罰力度,促使企業嚴格執行《工資法》相關規定。
(二)完善《工會法》
盡管《工會法》規定了集體協商制度,由于規定不明確,不具有操作性,應補充相關內容:
強化工會是職工利益代表者的法律地位,強調工會具有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合法權益和工資權益談判的職責。政府和資方要為工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依法保障工會獨立自主地開展各項活動。
規定工會支持職工個人與企業進行工資協商的義務。
明確工會在行業性區域性集團談判、企業集體談判的職責,確定政府在對工會進行行業性區域談判的組織建設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的責任。
(三)制定配套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工資法》、《工會法》等法律,只是在大的方面對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要貫徹執行還需要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制定詳細的、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和部門規章,對職工工資增長機制中的內容進行解釋、限定和細化。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經濟水平差別大,工資水平不同,在全國統一的法律體系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地方立法。以法規的形式,對本地區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有關問題如工資支付的程序、對象、范圍、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通過地方性措施的量化、具體化,強化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約束與管理,以法規形式將工資增長的長效機制固定下來,形成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格局。
參考文獻:
一是思想認識到位――公司不定期地聘請有關專家和黨校教師到公司來宣講《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云南省職工勞動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用典型案例來幫助大家提高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從而為構建起和諧的勞動關系奠定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二是組織管理到位――實行公司工會、廠礦工會、車間工會小組三級負責制,公司職代會、廠礦職代會、車間職工代表三級監督制,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主抓日常工作;三是措施落實到位――建立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工作機制,明確了工作內容,細化工作職責,并與公司的經濟責任制考核掛鉤,有獎有罰;四是資金支持到位――公司行政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了職工活動室、文化廣場、文體中心等活動場所,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財力物力支持。
二、突出“三個重點”,確保基本權益
維護職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公司提出了“四要四不”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強化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建立和完善勞動安全衛生環境,落實保障措施。對于女職工的崗位、“三期”、生育,按國家規定實行特殊保護。對從事苦、臟、累的一線職工,給予100―600元的補貼。
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2003年以來,人均年工資每年增長12%以上。職工月考勤表、工資表都全部在各單位的廠務公開欄上公示,接受職工監督。對到公司承包工程的外來單位,公司派保衛人員每月跟蹤監督發放過程,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民工手中。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克扣、拖欠工資的現象,也未出現過勞資糾紛上訪的案例。
強制實行全員五大保險。為更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公司規定新進員工,15天內企業必須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簽訂率必須達到100%。公司還成立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勞動爭議內部調解委員會,強化“三委”職責,有力保證了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有效履行。
三、創造成才條件,促進人才成長
職工的成長就是公司的成長。公司以實施“321職工實戰技能提升工程”、“卓越班組建設與班組長勝任力提升工程”、“精一會二學三復合型人才培養工程”、“員工學歷提升”等四大工程為主線,采取“資助取得職業資格證、鼓勵自學函授繼續深造、開展內部技術職稱評定”等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助推員工成長成才。每年人均參加培訓累計達到19天;公派職工外出參觀學習考察,每年投入60多萬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年增速12%左右。
四、建立愛心基金,幫扶困難職工
1、適時典型,以點帶面,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
在工作中,我們注意適時教學工作過硬,道德素質好,有說服力的典型人物,進行宣傳學習,并做好年度"雙先"評選工作和最佳教師的評選工作,切實做到充分民主、公開公正、高標準、嚴要求,重成績。今年,我們選樹的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都是大家按要求精心選拔的典型人物和集體,他們無論是在工作、學習等方面,還是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是廣大教職工心目中的榜樣,是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在這項活動開展中,能起到以點帶面,啟動全局的作用,形成了"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從而引導教職工轉變思想,增強競爭意識和改革意識,正確對待學校存在的困難,以主人翁的姿態,在教育崗位上為教育事業的振興發展做貢獻。
2、落實考核,開展教學達標競賽活動。
為了繼續提高競賽活動的標準,依據學校制定的《實驗中學教師考核實施細則》,對教學工作進行考評,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評眩還設立了各科成績達標競賽等獎勵。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教師們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他們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己,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3、積極進行新課教法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除了組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外,還組織所有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教法,舉辦了教師多媒體教學競賽及其他各項技能競賽,來提高教職工各方面的能力。校園公開課、達標課、多媒體教學、新課程教法學習及應用等一系列的活動,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使一大批全能的教師脫穎而出,為我校素質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貫徹執行《工會法》,保障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我們遇到重大決策,仍舊會把職工代表召集一起,進行研究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學校領導班子制定了實施方案及細則,最后在學校職工代表的共同審議通過后實施。學校無論是工作計劃還是活動安排,都要通過黨政工聯席會的形式共同制定。各季度的工作安排也是這樣,真正維護了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我們將校務公開納入了黨政工的主要工作日程,我們建立了校務公開欄、意見箱等基礎措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校務公開方案和組織機構。徹底透明了學校的事務。
三、以提高教職工整體素質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教
育和文體活動。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注意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特色理論教育納入常規教育,要求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習政治,宣傳國情、校情,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愛國奉獻,愛校如家,愛崗敬業等系列教育。學習法律法規,并制定了學習計劃,采用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深刻領悟其中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開展的"樹良好形象,辦人民滿意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同時我們還結合學校的實際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易于被教職工接受的有益活動。諸如,為了激發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我們繼續開展了教學競賽活動,在女工中繼續開展了"雙學雙比"活動,舉辦了教師教育講座。為了陶冶情操,鍛煉教職工的體魄和意志,使教職工能有一個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良好心態,我們舉辦了教職工春季籃球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充分展現了實中教職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心系群眾,廣泛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我校工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地
投入教學工作。我們堅持做好走訪慰問工作,幫助困難職工和離退老職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遇到我校的教職工生病住院,校領導必前去看望,并送去營養品,這在學校已形成慣例。另外,我們還繼續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制定領導干部幫扶困難戶制度。今年春季,季撮龍老師因患胰腺瘤住院,全校領導和老師給予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學校領導還非常重視教師的保健工作,定期為教師做體檢,同時組織全體教職工赴市一院體檢,,使部分教師能及時發現病情,及時得到了治療,從而保證了教師的身體健康,增強了女教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想職工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地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教職工保持旺盛的參賽干勁和激情。
五、搞好工會的建設,努力提高整體水平。搞好工會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是新形勢對工會的要求,也是工會工作上新臺階的有力保障。
1、加強工會干部隊伍的建設。為使我校工會工作更有活力,真正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我們注意工會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多次舉辦學習班,學習新《工會法》,以及工會業務知識,黨的路線、方針、任務等基本知識。并號召他們向模范工會干部學習,干一行愛一行,通過學習,工會干部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他們能夠做到鉆研工會業務知識,深入職工群眾,和職工打成一片,傾聽大家的呼聲,并積極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實意為群眾說話辦事,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
2、調動女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揮女職工的半邊天的作用。女職工在我校教職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發揮女職工的作用,對我校各項工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校工會非常注重女職工素質的提高,在女職工中廣泛開展了"雙學雙比"立功競賽活動和教學能手等競賽活動。女教師們在工作中比思想品德,比知識水平,比教學能力,形成了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她們無論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在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中,都發揮了主導的作用,為學校各項工作中開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去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女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組織女教職工學習《婦女權益保障法》,不斷提高女教職工的學法、學政治的意識。女工部還印發了保健報,宣傳防并治并婦科病的知識,計劃生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計劃生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六、開展教職工活動
1、開展全校性教職工乒乓球、排球比賽、拔河比賽,通過比賽不但活躍了氣氛,同時,也增強了鍛煉意識,真正體現了“健康工作四十年”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使全體教職工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
一、緊緊圍繞教學工作,開展崗位立功競賽活動促進教育事業的振興發展。
1、適時典型,以點帶面,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
在工作中,我們注意適時教學工作過硬,道德素質好,有說服力的典型人物,進行宣傳學習,并做好年度"雙先"評選工作和最佳教師的評選工作,切實做到充分民主、公hy;開公正、高標準、嚴要求,重成績。今年,我們選樹的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都是大家按要求精心選拔的典型人物和集體,他們無論是在工作、學習等方面,還是在思想品hy;德等方面,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是廣大教職工心目中的榜樣,是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在這項活動開展中,能起到以點帶面,啟動全局的作用,形成了"學先進、比貢hy;獻"的良好風氣。從而引導教職工轉變思想,增強競爭意識和改革意識,正確對待學校存在的困難,以主人翁的姿態,在教育崗位上為教育事業的振興發展做貢獻。
2、落實考核,開展教學達標競賽活動。
為了繼續提高競賽活動的標準,依據學校制定的《實驗中學教師考核實施細則》,對教學工作進行考評,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評選。還hy;設立了各科成績達標競賽等獎勵。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教師們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他們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己,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3、積極進行新課教法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除了組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外,還組織所有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教法,舉辦了教師多媒體教學競賽及其hy;他各項技能競賽,來提高教職工各方面的能力。校園公開課、達標課、多媒體教學、新課程教法學習及應用等一系列的活動,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使hy;一大批全能的教師脫穎而出,為我校素質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貫徹執行《工會法》,保障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我們遇到重大決策,仍舊會把職工代表召集一起,進行研究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學校領導班子制定了實施方案及細則,最后在學校職工代表的共同審議通過后實施。學校hy;無論是工作計劃還是活動安排,都要通過黨政工聯席會的形式共同制定。各季度的工作安排也是這樣,真正維護了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同時我們將校務公開納入了黨政工的主要工作日程,我們建
立了校務公開欄、意見箱等基礎措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校務公開方案和組織機構。徹底透明了學校的事務。
三、以提高教職工整體素質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教
育和文體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注意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將愛
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特色理論教育納入常規教育,要求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習政治,宣傳國情、校情,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愛國奉獻,愛校如hy;家,愛崗敬業等系列教育。學習法律法規,并制定了學習計劃,采用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深刻領悟其中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開展的"樹良好形象,辦hy;人民滿意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同時我們還結合學校的實際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易于被教職hy;工接受的有益活動。諸如,為了激發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我們繼續開展了教學競賽活動,在女工中繼續開展了"雙學雙比"活動,舉辦了教師教育講座。為了陶冶情操hy;,鍛煉教職工的體魄和意志,使教職工能有一個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良好心態,我們舉辦了教職工春季籃球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充分展現了實中教職工的良好精神hy;面貌。
四、心系群眾,廣泛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
我校工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我們堅持做好走訪慰問工作,幫助困難職工和離退老職工解決一hy;些實際問題。遇到我校的教職工生病住院,校領導必前去看望,并送去營養品,這在學校已形成慣例。另外,我們還繼續建立困難職工檔案
,制定領導干部幫扶困難戶制度hy;。今年春季,季撮龍老師因患胰腺瘤住院,全校領導和老師給予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學校領導還非常重視教師的保健工作,定期為教師做體檢,同時組織全體教職工赴市一hy;院體檢,,使部分教師能及時發現病情,及時得到了治療,從而保證了教師的身體健康,增強了女教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hy;中去。
想職工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地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教職工保持旺盛的參賽干勁和激情。
五、搞好工會的建設,努力提高整體水平。
搞好工會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是新形勢對工會的要求,也是工會工作上新臺階的有力保障。
1、加強工會干部隊伍的建設。
為使我校工會工作更有活力,真正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我們注意工會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多次舉辦學習班,學習新《工會法》,以及工會業務知識,黨的路線、方針hy;、任務等基本知識。并號召他們向模范工會干部學習,干一行愛一行,通過學習,工會干部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他們能夠做到鉆研工會業務知識,深入職工群眾,和職工打hy;成一片,傾聽大家的呼聲,并積極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實意為群眾說話辦事,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
2、調動女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揮女職工的半邊天的作用。
女職工在我校教職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發揮女職工的作用,對我校各項工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校工會非常注重女職工素質的提高,在女職工中廣泛開展了"hy;雙學雙比"立功競賽活動和教學能手等競賽活動。女教師們在工作中比思想品德,比知識水平,比教學能力,形成了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她們無論在教學工作中,hy;還是在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中,都發揮了主導的作用,為學校各項工作中開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去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女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組織女教職工學習《婦女hy;權益保障法》,不斷提高女教職工的學法、學政治的意識。女工部還印發了保健報,宣傳防病、治病、婦科病的知識,計劃生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計劃生hy;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六、開展教職工活動
1、開展全校性教職工乒乓球、排球比賽、拔河比賽,通過比賽不但活躍了氣氛,同時,也
增強了鍛煉意識,真正體現了“健康工作四十年”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使全體教職工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原創
2、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市教工運動會和市教工廚藝大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排名13,這是全體運動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雖然,為了這次運動hy;會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部分的財力,但大家都覺得意義非凡,希望以后多組織類似的活動。
1、適時典型,以點帶面,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
在工作中,我們注意適時教學工作過硬,道德素質好,有說服力的典型人物,進行宣傳學習,并做好年度"雙先"評選工作和最佳教師的評選工作,切實做到充分民主、公開公正、高標準、嚴要求,重成績。今年,我們選樹的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都是大家按要求精心選拔的典型人物和集體,他們無論是在工作、學習等方面,還是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是廣大教職工心目中的榜樣,是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在這項活動開展中,能起到以點帶面,啟動全局的作用,形成了"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從而引導教職工轉變思想,增強競爭意識和改革意識,正確對待學校存在的困難,以主人翁的姿態,在教育崗位上為教育事業的振興發展做貢獻。
2、落實考核,開展教學達標競賽活動。
為了繼續提高競賽活動的標準,依據學校制定的《實驗中學教師考核實施細則》,對教學工作進行考評,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評選。還設立了各科成績達標競賽等獎勵。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教師們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他們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己,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3、積極進行新課教法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除了組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外,還組織所有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教法,舉辦了教師多媒體教學競賽及其他各項技能競賽,來提高教職工各方面的能力。校園公開課、達標課、多媒體教學、新課程教法學習及應用等一系列的活動,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使一大批全能的教師脫穎而出,為我校素質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貫徹執行《工會法》,保障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遇到重大決策,仍舊會把職工代表召集一起,進行研究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學校領導班子制定了實施方案及細則,最后在學校職工代表的共同審議通過后實施。學校無論是工作計劃還是活動安排,都要通過黨政工聯席會的形式共同制定。各季度的工作安排也是這樣,真正維護了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同時我們將校務公開納入了黨政工的主要工作日程,我們建
立了校務公開欄、意見箱等基礎措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校務公開方案和組織機構。徹底透明了學校的事務。
三、以提高教職工整體素質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教
育和文體活動。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注意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將愛
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特色理論教育納入常規教育,要求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習政治,宣傳國情、校情,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愛國奉獻,愛校如家,愛崗敬業等系列教育。學習法律法規,并制定了學習計劃,采用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深刻領悟其中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開展的"樹良好形象,辦人民滿意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同時我們還結合學校的實際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易于被教職工接受的有益活動。諸如,為了激發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我們繼續開展了教學競賽活動,在女工中繼續開展了"雙學雙比"活動,舉辦了教師教育講座。為了陶冶情操,鍛煉教職工的體魄和意志,使教職工能有一個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良好心態,我們舉辦了教職工春季籃球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充分展現了實中教職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心系群眾,廣泛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我校工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我們堅持做好走訪慰問工作,幫助困難職工和離退老職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遇到我校的教職工生病住院,校領導必前去看望,并送去營養品,這在學校已形成慣例。另外,我們還繼續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制定領導干部幫扶困難戶制度。今年春季,季撮龍老師因患胰腺瘤住院,全校領導和老師給予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學校領導還非常重視教師的保健工作,定期為教師做體檢,同時組織全體教職工赴市一院體檢,,使部分教師能及時發現病情,及時得到了治療,從而保證了教師的身體健康,增強了女教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想職工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地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教職工保持旺盛的參賽干勁和激情。
五、搞好工會的建設,努力提高整體水平。搞好工會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是新形勢對工會的要求,也是工會工作上新臺階的有力保障。
1、加強工會干部隊伍的建設。為使我校工會工作更有活力,真正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我們注意工會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多次舉辦學習班,學習新《工會法》,以及工會業務知識,黨的路線、方針、任務等基本知識。并號召他們向模范工會干部學習,干一行愛一行,通過學習,工會干部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他們能夠做到鉆研工會業務知識,深入職工群眾,和職工打成一片,傾聽大家的呼聲,并積極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實意為群眾說話辦事,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
2、調動女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揮女職工的半邊天的作用。女職工在我校教職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發揮女職工的作用,對我校各項工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校工會非常注重女職工素質的提高,在女職工中廣泛開展了"雙學雙比"立功競賽活動和教學能手等競賽活動。女教師們在工作中比思想品德,比知識水平,比教學能力,形成了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她們無論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在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中,都發揮了主導的作用,為學校各項工作中開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去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女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組織女教職工學習《婦女權益保障法》,不斷提高女教職工的學法、學政治的意識。女工部還印發了保健報,宣傳防病、治病、婦科病的知識,計劃生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計劃生育知識,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能夠無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六、開展教職工活動
1、開展全校性教職工乒乓球、排球比賽、拔河比賽,通過比賽不但活躍了氣氛,同時,也
增強了鍛煉意識,真正體現了“健康工作四十年”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使全體教職工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2、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市教工運動會和市教工廚藝大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排名13,這是全體運動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雖然,為了這次運動會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部分的財力,但大家都覺得意義非凡,希望以后多組織類似的活動。
一、 “試水”做練習,習題要“百里挑一”
在教學時,教師應該認真解讀教材習題,理解教材習題所要達到的目標,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已有基礎與認知水平,及時掌握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如掌握了多少,存在哪些問題等。此外,課本中的習題那么多,在課堂上不可能題題做道道練,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親自“下水”將教材中的習題做一遍,在此基礎上再對習題進行篩選:刪除那些學生已經理解、掌握的習題,刪除那些對本課、本單元教學目標體現不大的習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針對性的習題,提高課堂練習的實效性。
例如,用四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它們的周長呢?
這是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練習十八中的習題,是在學生學習“面積與面積單位”后安排的練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得出四個圖形的面積和周長。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兩種量之間的差異,加深了對面積與周長的理解,同時在解答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此題具有典型性,它不但加深了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的認識,同時又在計算周長的過程中重溫舊知,鞏固舊知。
又如,
這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混合運算”P16中的習題,是學生學完單元知識后被安排的最后幾道練習中的一題。本題的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選擇合理的信息。細細解讀,發現這兩個問題都是一步計算。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2)讓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筆者認為該題沒有很好地體現本單元的目標,而且內容過于淺顯,(此題的練習對象應是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練習的價值不大,因此在教學時可以刪除此題。
從以上兩例中不難看出,在日常教學中,習題的挑選要以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特點為依據,要選擇那些體現教學目標,具有典型性的習題進行練習;要根據學生的層次,選擇有針對性的習題進行練習;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選擇利于學生思維拓展的習題進行練習。通過精選練習,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練習的價值。
二、進行“二次加工”,使習題“以一敵百”
習題作為“例題”學習后的鞏固與運用,如何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效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舉一反三”,這就需要教師在習題的選擇與運用時不能僅僅滿足于一題一解一問一答,需要教師善于改編與設計習題,在“活”字上做文章。
例如,
這是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等量代換”新知學習后的“做一做”,為了使此題發揮更大的效能,教師在完成“兩頭牛等于?只羊”之后可將其作進一步的改編。如: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并把它解答出來。
通過改編,練習更具開放性。學生要根據提供的素材選擇不同的信息來提出問題:一頭豬=( )只鴨,一頭牛=( )羊,一頭牛=( )只鴨,等等。習題的改編發揮了“練一題,帶一串”的功能,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又如,學完五年級上冊“可能性”一單元例1后,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練習。如:
教師在練習時對其進行了改編與處理,使得原本分散的習題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增強了練習的實效性。
師:現在,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下棋,我們用這個轉盤來決定誰先下吧。如果指針指向紅色,那么老師先下;如果指針指向藍色,那么你們先下,好嗎?
生1:不公平。紅色的面積大,藍色的面積小,可能性有大有小。
師:是啊,兩種情況不同,可能性也不同。要展開公平的游戲,該怎么設計轉盤?
生2:把這個轉盤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轉盤的一半。這樣可能性都是一樣的,都是1/2。
師:如果有3個人玩游戲,這樣設計轉盤公平嗎?為什么?生3:可能性不一樣,所以不公平.
生4: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三份,這樣指針指向每種顏色的可能性都是1 / 3,這樣才公平。
師:如果我們四個組玩轉盤游戲,用這個轉盤可以嗎?
生5:只要把這個轉盤平均分成4份,這樣指針指向每塊的可能性就是1/4。
師:如果轉動指針100次,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粉色區域呢?(25次)為什么是25次呢?(100×1/4就是25)一定是25次嗎?(不一定)
1.下面這些物體中每一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 / 6表示嗎?如果不能,該怎么改動?
2.出示:同學們一起玩擲骰子游戲。想一想,可以幾個人一起玩,怎樣定規則才公平?
從本組習題中不難看出,教師對習題進行了大膽的處理,不僅改編了呈現方式,同時還豐富了學習資源。通過擲骰子、轉盤游戲等多種形式溝通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可能性的知識就在身邊。
對于同一道題目,由于敘述方法不同,所反映問題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因此可以在練習時改編原先問題的呈現方式,通過設計順向性和逆向性的習題,或者是求同或求異的習題,抑或者是同類習題和對比習題。在題型結構上可以多種形式相結合,如采用選擇、填空、判斷、問答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練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拾遺補缺,使習題有深度、有厚度
新課程中的習題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教材習題形式呆板,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局限,特別是有些習題與例題不配套,或者有些習題無法達到教學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巧妙地補充習題。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學生學完四則混合運算后可以補充這樣的一組題:75+25-75+25;75+25×25+75;26+25÷25+26;25+75÷5;36+64×8;868-68÷4;25×12+28;(46+23) ÷(23+46)。
學生雖然明白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但是在具體練習時他們往往會被具體的數所迷惑而造成錯誤。因此通過本組習題可使學生進一步理清知識。
又如,同樣在四年級下冊,學生在學習簡便計算“除法的性質”一課時,課本在例題后安排了這樣的課后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2000÷125÷8;1280÷16÷8;25×(4+8);5×99+5。
仔細分析這四道題,很明顯存在兩個問題:(1)練習不配套;(2)內容單一,缺少變化。后面兩題是針對乘法分配率的練習,前面兩題雖然是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但是解題策略都是采用“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是這個數除以另外兩個數的積”,由于變化少,無法達到練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可適當補充練習:3200÷16÷4;960÷(8×3);1600÷64。如此一來,練習針對性更強,也更有效。
在教材中,習題中有些知識是顯現的,直接體現在練習中,而有些知識、思想、方法卻隱藏在練習的背后。教師要挖掘例題、習題中蘊含的深層次的知識點,多角度地考慮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呈輻射狀展開,從而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例如,在學完五年級上冊“圖形的旋轉”后,教材給出了這樣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