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1: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一地理知識點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中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

第二點、要培養學生經常運用地圖的好習慣。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對于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讓他們通過讀圖與分析,自然地總結出規律。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地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第三點、教學中盡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必修一中很多知識點單憑想象不好理解,運用多媒體以動態展示,效果更佳。例如地球的運動,動畫展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天氣系統中冷鋒暖鋒,水循環,褶皺向背斜的形成等等,這些知識點動畫展示,能很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也更易理解,接受。在教學中把幻燈、投影、電影、錄相、計算機等現代化視聽工具應用于教學,是當代教學手段的重大變改,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對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

第四點,培養學生在學習地理中,不斷總結規律,簡化記憶。如必修一的難點之一地球上的氣壓帶風帶的記憶方法,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赤道是低壓,風帶是高壓指向低壓,呈一個大大的小于號。再例如經常遇到的三維坐標圖的讀法,四步走一找x軸,二找原點,三找y軸,四平行y軸交x軸。 掌握這四步,任何這種三維圖都會迎刃而解 。

篇(2)

堅持正課前的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個良好方式,也是新課程倡導和鼓勵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地理是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綜合體,既包含有理科知識特點,又設計文科所學知識。也因此,對高一新生來說,學習起來具有一/打下夯實的基礎,有必要對高一地理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為了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的精神,順應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修訂后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對高一地理課前預習在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總體來說,課前預習體現在學生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地理課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說來,有效性主要是相對于預習的投入而言,是指預習的質量達到了一定的預期目標,符合老師和學生對積極進步的需求。對高一地理課前預習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改善:

一、教師要充分重視“觀察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高中地理老師可通過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天體系統時,由于該課程的空間跨度大,涉及的學科多,因此難度較大。為了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可通過動畫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系統學習課程之前,給學生演示太陽系的行星以及其排列順序,讓學生自主觀察、思考、總結,進而再學習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只是太陽系眾多行星中的其中一顆,而其特殊性又在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行星。要注意空間概念的建立,深刻領會相關的原理和規律,從多角度層次思考問題。

又如,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一直是高一地理學習的難點和重點,但是由于其過于抽象而導致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對知識點的掌握往往不夠扎實。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提前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引導學生對其分布、移動規律進行觀察,先對這一知識點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了解全球共有7個氣壓帶,6個風帶,其中還有3個低氣壓帶。并且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周期性季節移動。這樣,等老師在課堂上正式講授的時候,學生由于已對這一難點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理解起來就相對簡單了許多。

二、充分培養學生學習高一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很多學生在剛剛接觸高一地理課程的時候,由于其大多數的內容往往比較抽象,并且兼有文理特點,因此往往會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表現出畏難情緒。針對這一問題,在高一地理的課前預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在不影響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下,通過讓學生自主制作一些簡易地理模型,或者進行小組討論,來提高學生對高一地理的興趣,讓他們喜歡地理,熱愛對高一地理的學習,進而增強課前預習的效果,提高成績。例如,在學習“水循環”這一知識點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沙土、石子等,在上課之前自主模擬水在地表和地下的滲透循環過程,從而引申出水在海陸間循環的各環節蒸發、凝結、水汽輸送、將水、下滲和徑流過程。通過聯系各圈層,進行水分聯系,同時結合進行物質遷徙和能量的交換,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即:使自然的地理過程得以延續,使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并且持續利用。這些活動在讓學生熱情參與其中之時,還會讓學生感到驚奇、意外,從而產生進行探索的欲望。既學習到了該有的知識點,還對學習過程進行了簡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地理老師還可以通過課前討論的方式來強化課前預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寒潮”這節課時,可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如“512地震”,讓學生們在課前自由討論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并結合自身的體會及現有的知識分析其危害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學生在討論結束之后再開始系統學習地理教材中寒潮的知識點,必然會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探知欲,課堂效果也必定事半功倍。

三、注重學案的編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高一學生在進行地理課前預習的時候,經常會通篇全看,很少能夠準確把握重點。因此,地理老師可以在一堂課結束后,對下一節課所涉及的內容預先進行指導,預留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引導學生有側重點的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自主預習的時候,不僅會避免盲目預習,還能提高預習的效率。如學習“水循環”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預習的時候思考“水圈的構成?”,“思考我們所在地河流的水源補給方式及注入海洋?”,“結合生活常識理解水循環的意義”等問題。

在高一地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努力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個性化、多樣化和富有創造性的教學中學習進步。避免包辦和一味灌輸的教學模式,避免對學生過分強調成績和升學等問題。同時還應重視課前預習對課堂效果的影響,努力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高中地理老師通過對課前預習有效性的改進,增強學生學好高一地理的信心,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促進學生身心的良好發展。因此,對高一地理課前預習在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值得倡導!

【參考文獻】

[1] 王玉珍. 高中地理課前預習指導方法的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2,08

[2] 邵志豪. 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實驗教科書為例[D]. 東北師范大學,2012,10

篇(3)

地理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針對這一教學目標,結合本校正在實行的“問題案”教學,思考著如何設置有效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的主動性,現就結合我設置的一節課程--《熱力環流》來探討一下。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和難點

《熱力環流》一課是是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并掌握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并熟練運用,對于解決大氣運動、氣候形成等問題可以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

教學的主要難點是:1.對于熱力差異一大氣密度差異一垂直運動(對流運動)一水平方向氣壓差異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一大氣水平運動(風)這一地理原理的因果關系難以正確理解。 2.高、低壓的形成特別是高空與地面的高、低壓比較。這部分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單獨的比較高空與近地面氣壓的高低學生基本能得出正確答案,但是大部分學生在熱力環流示意圖上比較較容易產生困惑3.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容易產生錯誤。

二、“問題案”設計思路和意圖

首先,讓學生預習《三國演義》中的火燒上方谷思考兩個問題:1、為什么天會在這緊要關頭下起雨來呢?2、打掃戰場時發現兩側山頂都分布著很多未燒盡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大火在谷底燃燒,山頂并未著火,衣服碎屑和炭灰是怎么來的呢?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的設置主要是針對難點1“理解熱力差異一大氣密度差異一垂直運動(對流運動)一水平方向氣壓差異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一大氣水平運動(風)這一地理原理的因果關系”來設計的,問題從學習比較熟悉的名著中選案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知識,地理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合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中,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其次,學生活動:生活中的熱力環流。

1、海陸間熱力環流―思考海邊的人為什么感覺晚上的風比較潮濕?你試著幫他們解釋一下原因。

方法提示:第一步:分析海、陸白天(夜晚)的溫度狀況。第二步:在圖上畫出海、陸垂直方向上的大氣運動。第三步:在圖上畫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狀況。第四步:完成水平方向上的大氣運動。

2、城市風(城市熱島效應)。

假如你是園林局局長,現有一批樹木要種,目的是為了降低城市的大氣污染,你將決定種植在郊區還是市區?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是針對難點3“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容易產生錯誤”,也是對難點1的應用和知識鞏固,進一步的理解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藏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然后,學生討論:1、近地面,氣溫和氣壓通常有何關系?2、同一地點,近地面和高空氣壓性質有何差異? 3、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與等壓面的凸凹方向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這三個問題是針對難點2來設置的,目的是通過這三個問題來規律總結,難點突破,自主歸納以下三個規律:(1)溫度高低與高、低壓分布的關系。(2)等壓線彎曲方向與高、低壓分布的關系。(3)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氣運動方向與高、低壓的關系。問題針對性強,學生的思考方向明確而清晰。

最后,通過一道[典例探究]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應用,如右圖表示2千米高度上等壓面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① 比較圖中A-E五點氣壓的大小。

②甲乙兩地受熱的是哪一地?③畫出圖中的熱力環流

設計意圖:通過過程分析,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會產生熱力環流現象,但認識還比較粗淺,還處于知性認識階段。因此,經過教師前期鋪墊,難點分解,再設置自主規律總結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上升為理性認識。該部分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高低壓的對比判斷是歷屆學生出錯頻率最高的知識點,有必要進行重點突破。

課后思考題: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與屬于熱力環流有關。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問題案”中問題設置的體會和反思

1、問題設置要比較有生活氣息,學生對這一類問題比較感興趣,有興趣才會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設置的才是有效的。如前面的“1、思考海邊的人為什么感覺晚上的風比較潮濕?你試著幫他們解釋一下原因。2、假如你是園林局局長,現有一批樹木要種,目的是為了降低城市的大氣污染,你將決定種植在郊區還是市區?原因是什么?”等。

2、問題設置目標性和針對性要強,這樣學生才知道從什么方面去思考,解決的是什么,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才強。如“1、近地面,氣溫和氣壓通常有何關系?2、同一地點,近地面和高空氣壓性質有何差異? 3、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與等壓面的凸凹方向有何關系?”等。

篇(4)

那么,怎樣才能看透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呢?以下四種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縱向聯系法

高中地理知識是遵循一定思路縱向展開的,知識點的相互關聯性比較強,因而給系統學習提供了方便。只有對這種關系非常熟悉,才能把知識串聯起來,相互印證,統籌掌握。高中地理主要的縱向關系如下:

1.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后順序來聯系。如地質環境對巖石的五個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一環扣一環,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在許多局部知識范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巖層變化等。

2.按時間發展演化過程來聯系。高中地理有許多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系,如人口再生產的類型: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3.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級來聯系。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在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系中,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系。

4.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后聯系。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5.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布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地縱向聯系。如工業分布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系,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于理解其空間分布與空間聯系,也能加強記憶。

橫向聯系法

高中地理知識的橫向聯系,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1.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如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橫向聯系,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成為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人文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系最為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工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受制于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局部地區的地面狀況,影響或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比如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于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環境。

2.地理事物在空間分布上的相互關系,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系。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布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布上的橫向聯系,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系各項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絡。

3.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系。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個重要方法。如冷鋒和暖鋒的對比,氣旋與反氣旋的對比,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不同地域類型的農業生產特點、措施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對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系。橫向聯系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征、總結規律,并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系。

4.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這種聯系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和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與氣候形成變化的原因。總之,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系的有關問題。

多向聯系法

所謂多向聯系,即對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北緯23°26′(北回歸線)時,可出現典型的地理現象,相互之間有多種聯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6.氣壓帶移動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系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球自轉產生地方時的變化、晝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于使知識的多向聯系更為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系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濕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濕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對流雨;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鋒面雨;4.暖濕空氣沿臺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臺風雨。

高中地理的多向聯系,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系。前者被稱為內部聯系,如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系的線索;后者被稱為外部聯系,如地理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聯系,特別是與政治、歷史、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系,與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系,有助于知識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文綜試卷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逆向思維和假想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從正面去思考的常規,而從反面來思考。逆向思維既能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養多向思維能力。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為什么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1.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這種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

2.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使地球表面存在液態水。

篇(5)

1.關于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即谷歌地球(以下簡稱GE),是Google公司2005年7月的一款虛擬地球儀軟件。其采用3D地圖定位技術,并將本地搜索功能和衛星圖像結合起來,將地球做成3D地球儀形狀,用戶可以拖動鼠標隨意地翻轉這個虛擬地球,就像轉動手中的地球儀一樣。利用它,用戶可以從任意角度瀏覽到高清晰的地圖,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或地球地貌的三維圖像,還可以搜索道路、酒店,獲得出行導航等服務。GE中含有大量的地理信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圖層管理選擇要在地圖上顯示的地理特征,這樣會更加明了直觀,獲取信息十分方便。

2.關于地理空間素養

素養是一種標準化的陳述,它包含兩個因素,即具有某種知識并且能夠運用這種知識來處理相關問題。《辭海》把素養界定為“經常修習涵養,如藝術素養、文學素養”。

空間素養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下屬全美研究委員會所提出的概念。了解空間概念,且能利用表征工具完成縝密的空間推理過程,此即空間思維。當一個人精于空間思維時就具有了空間素養。空間素養是人類認知技能的綜合表現。

地理素養是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后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格,是一個人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

地理空間素養是地理素養與空間素養交叉相融的部分。它既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空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在學習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過程、空間格局、空間上的成因聯系等內容的過程中,在掌握地理空間知識和形成地理空間技能的基礎上,運用這些知識與技能解決有關地理空間問題的內在修養,由地理空間概念、地理空間表征工具和地理空間推理三個要素組成。

3.借助GE來提高中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的具體表現

新課標明確提出,中學地理課程目標是不僅僅要讓學生獲得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培育學生崇高的地理素養。而地理空間素養的提高一直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是教師的職責,也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

(1)借助GE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宇宙觀

高中地理“行星地球”部分是高中地理的導入單元,因此,這部分對激發學生地理興趣十分重要。而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天文學知識比較多,主要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如果用傳統的講授板書式教學,學生就很難理解且會覺得很乏味。

GE里面有一個常用的模塊叫“星空”,其強大的搜索功能和權威全面的“天文數據庫”能幫我們直觀地感受到浩瀚的宇宙且能在其中搜索到指定的天體,近距離地觀看由哈勃望遠鏡所拍攝的距我們幾億光年的天體圖像。這樣不僅讓抽象的天文知識更加直觀,而且拉近了學生與現代科技的距離。

(2)借助GE幫助學生認識宏觀的地球

對地球的宏觀認識僅憑文字描述和有限的圖像展示是遠遠不夠的。對地球的宏觀認識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格局分布(即海陸分布)、形態特征、運動規律、經緯分布。GE里面有四個對應的圖層:海洋、地形、日出和太陽、網絡。通過這四個圖層,可以向學生展示直觀的全球海陸分布情況、全球的高低起伏形態分布情況、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規律及全球的經緯網絡格局。這樣,這些宏觀的概念就會以直觀的印象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3)借助GE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空間分布關系

空間分布是地理學中一個十分常見的概念。中學地理涉及空間分布的知識有很多,例如全球的氣候類型分布、土壤分布、人種分布、農作物的地理分布等。

教師首先應將氣候類型圖、土壤分布等疊加在GE上,再根據需求打開經緯網、邊界與地名、氣溫、地形等各要素的圖層,在圖層疊加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區域輪廓的認識。

(4)借助GE幫助學生提高空間分析能力

空間分析,就是分析地表上各個地理要素在空間中的相互作用關系。地表上的任何一個地理要素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地理要素之間總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這種交換就構成空間的相互作用。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才把空間上彼此分離的地理要素結合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

空間分析的具體內容很多,有包含分析(分析一地理事象是否包含在另一地理事象范圍內)、相交分析(分析兩種地理事象之間的相交區域)、空間差異分析(分析兩種地理事象之間的不同區域)、緩沖區分析(分析一定范圍內的地理事象)及空間查詢、統計等。

例如,問: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這是為什么?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GE,分別展示淮河南北的溫度、濕度、土壤等地理要素的特征,進而總結出橘子生長的地理條件。這樣的引導,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

(5)借助GE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聯系”的概念

GE對現實世界的地理空間關系的模擬,可以使學生對空間各種事物的狀態有非常直觀的感受。地理教師可以用GE的簡單空間操作分析工具,為學生提供空間可視化的分析結果,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和空間分布模式,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學科的特征,建立地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提高地理課堂效益。這就是說,GE可以將看似孤立的知識點用聯系的觀點放在同一個地理空間中,讓學生對它們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如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及其成因,體現了地理科學的整體性和區域性特征,GE既能展示一幅可以無級縮放和進行信息查詢的地圖,又能展現一個三維的地形模型,可以將無級縮放的世界地圖,通過鼠標點擊,不斷變換比例尺的大小,這樣,展現出來的空間信息也會不一樣。而且,通過GE可以將土壤、植被等圖層要素添加進去,通過這些圖層的感觀比較,讓學生始終能直觀地感受和理解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6)借助GE幫助學生實現地理空間表達能力

GE的功能區里有“建立及管理地標”的選項。地表是GE的一種標志空間位置的快速標簽,利用地標可以快速打開其指向的目的地三維地圖。由于GE支持HTML程序語言和JAVA語法,因此,學生還可以進行文字、圖片及動畫視頻的制作和超鏈接。GE的功能區里還有“添加圖像”和“添加多邊形”的選項,分別可以編輯相關的專題地圖和突出指定區域。

這樣,學生就可以借助GE進行地理研究性學習。例如,學生可以將曾去旅游過的地方在GE中標定精確位置,然后一超鏈接的形式將曾拍的照片及個人旅游評價在GE的網絡上,供有興趣的人共享使用。這樣,不僅十分有意義,而且達到了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提高了學生地理空間信息的表達能力。

4.在地理教學中使用GE的呼吁

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有必要合理地利用國內外的地理信息數據資源。GE是一個既方便又通用的工具,而且資源豐富、功能強大,只要教師去發現,結合資源備好課,就能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還應充分運用GE軟件進行教學,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去發現、去思考。Google Earth不僅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地理知識,而且會使他們開闊視野,更激發學習地理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中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GE的運用為地理空間素養培育的方式方法改革提供了新路徑、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實踐表明,教師不但要注意GE運用策略的有效性,而且要考慮GE的運用形式。

參考文獻:

[1]徐波,周中立,韓敏.地理空間思維觀念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7,(3):78-80.

[2]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81-82,76.

[3]范紅梅.高中學生地理素養現狀與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城環學院,2007.

篇(6)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從生源看,我們的學生是經過玉溪一中、市民中、師院附中層層篩選后才招來的,幾乎沒有尖子生;華寧縣又是玉溪市擴招力度最大的縣;文科學生大多數又基礎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面對這樣的生源,我們的教學就只有降低難度,放慢速度,穩扎穩打,打牢基礎。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首先要讀懂《高考說明》。《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高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9的綜合題中的部分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參加高考研討會,除了聽取有關專家講解外,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交談,那樣收獲會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討會我都會盡可能和主講人單獨交談。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極盛探討了二十多分鐘的“怎樣把體育鍛煉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以及關于中學生腦神精衰弱的一些解決方法”。這對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用是巨大的。王樹聲老師是地理界比較權威的人,我比較敬重他,所以倆人一談起來就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那次談話比單獨坐在臺下聽講座十次、二十次要強許多倍,對我的教育、教學、做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據調查,的學生會預習的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地理老師都只專門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學,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是也要精選題,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最近幾年高考地理題目,有許多題是從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的每個單元的“練習篇”中的題演變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透課本后面的“練習篇”,而且應該把它們作為每類題的典型題來對待。

各類題要透徹地分析一例,讓學生把它作為解答這類題的基本答題模式,老師在分析例題時,要讓學生清楚是屬于哪類題,該把它納入哪類典型題中去。

(5)考試

高三頻繁的考試,使部分學生產生怨恨考試的情緒,甚至有的學生不參加考試。作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好學生,讓每個學生認真對待備考期間的每次練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試都像高考一樣對待,緊張起來,全身心投入,記時、限時,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地方、應試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錯的題,一定要改正,要有一個記錄錯題的記錄本,記錄下來,只許錯一次,不準錯第二次。

答題時,還要根據題目的分值,判斷自己所答的知識點是否完整。

越到高三后期學生壓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給學生打擊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時引導學生精練后反思,考試后注意分析總結,以使學生盡快找回自信,調整好心態。另一方面在幾次低分后,老師應該出套簡單的題讓學生做,讓學生找回信心。

(6)總結

高三復習的內容多,很容易鉆到書堆里,掉進書海、題海里。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要把學過的東西,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把書由厚到薄。通過總結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落實在圖上,讓地圖真正成為聯系地理知識的紐帶。

由于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實以上環節時,一定要用好地圖,要把地理知識巧妙的落實在地圖上。單純從高考角度出發,更是要學會應用地圖,因為地理題幾乎是以地圖為載體出現的,所以教學中要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

高考地理試題中單36題和39題的綜合題兩題就占了56分,這兩題抓不住,整個地理考試就完了。其實36題和39題綜合題都有一定的答題技巧,所有地理題都只會從自然因素、社會和經濟因素(人文因素)兩個大的方面入手,或者其中一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從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從市場、交通、人口、科技、經濟狀況等方面入手。根據地理答題的這個特點,構建出答題模式,讓學生在學習和答題時都緊緊圍繞這兩個大的方面進行。這樣學生在答36題和39題時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東西南北”。只要有了這個答題模式,即使在學生不怎樣清楚這兩個題該怎樣答時,靠猜測,也能夠猜出些來,如某地方為什么會落后?就從模式中的自然條件方面和經濟條件方面中找其中最差的因素來答,如某地為什么會成為沙漠,自然因素肯定有降水少,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開發等方面。

對于39題,雖然說是綜合題,只要多注意一點就分清是屬于哪科的題了,分清是哪科的題,就必須按照哪科的思路來回答。39題由于是綜合題部分學生有點怕,其實它經常比36題簡單,只是平時要多注意分析。

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

老師的教學要能夠被學生接受,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魏書生說:“在我的生活中,教書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強才是第一位的。”可見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首先還要先激發教師自己的上進心。學生的許多思想是從教師這里接受的,是老師的思想傳給了學生。前年我在云師大讀書,74歲的陳永森老教授給我們上課,每天早上的四節課,他是并做兩大節來上,即從早上8點上到中午12點,中間總共只休息20分鐘左右,下午從14點30分上到17點中間從來不休息,這樣給我們連續講了8天。他能夠這樣做,完全是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師德完美結合的結果。

自從聽了老教授的課后,我自己上再多的課也不會感覺有多累了。陳教授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師德能夠影響我,我們自己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師德同樣能夠影響我們的學生。去年,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的那個班,經過我的訓練與影響,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在整個高三生活的一年中,讀書時沒有人再叫苦叫累了,更沒有一個學生無故缺過一節課,學風之好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同時,我自己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在評教會上得到了“父母之師,人本之師”的好評,同時還得到縣級的“德育標兵”的稱號。

所以,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首先激發自己的上進心,這樣于師于生都有好處。

要從課本知識中獲取調整學生心態的材料,例如在講高一地理下冊中“5.8傳統工業”一課時,可以從“發達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傳統工業開始衰落”中挖掘出中國為什么沒有發達國家發達的重要原因。發達國家的傳統工業已經走過,進入衰落,開始綜合整治,而此時我們的傳統工業才開始起步,這樣的差距,能在一夜之間追上嗎?以此教育學生不要盲目的和國外比。我們要追趕發達國家只有靠你、我和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 監獄醫院護理工作計劃 下一篇: 行政部年中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综合网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72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