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1: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學實習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主要任務
1、了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根據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
1、聽課、備課、寫詳案,并進行課后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并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并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并激勵其寫讀后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盡快認識學生。
3、聽課并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周
1、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并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驗教訓。
第三、四周
1、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周
1、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后的教學經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為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周
1、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1-0096-03
職業教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職業教育教學要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我國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發端于20世紀80年代初,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和課程開發模式,大致經歷了學科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模式、職業分析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和學習理論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等三個階段,目前正向“以工作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轉變。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宏觀、微觀研究,已成為目前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主要定位于市場營銷專業高技能專門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后可以在各類企業從事業務員、業務代表、銷售主管、區域經理、營銷部門經理等崗位的工作。而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工作是企業此類人員開展營銷業務和營銷管理活動的基礎,因此,《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成為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市場營銷專業各門專業課程的先導。如何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成為授課教師一直努力探索的課題。因而,有必要對《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課程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
(一)通過廣泛的社會調研,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立課程名稱、內容設置
在課程體系開發中,關鍵要遵循“確定專業面對的工作崗位或崗位群——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開發”這樣一條邏輯主線。在開發過程中,要從專業服務的崗位(群)工作任務調研入手,并依據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分析、歸納、總結形成不同的行動領域,再經過科學的分析,實現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的轉化,構成專業課程體系。
校企共建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前提條件。要保證課程內容體現職業性,就必須有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尤其是在崗位工作任務調研與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確定、課程內容設置等方面,必須要征求行業企業專家意見并進行論證,才能確保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課程在開發與設計過程中,對諸多企事業單位進行了調研,并多次邀請企業界不同層次資深營銷人士參與課程設計分析會,分析會上企業界專家提出許多寶貴意見與建議。經過反復論證與探討,首先,將課程名稱由原來的《市場調查與預測》改為《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由指向科學學科轉變為指向工作過程。傳統的課程名稱《市場調查與預測》突出體現學科的專門性、系統性、規范性,而課程名稱變為《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后,更加突出體現從事營銷業務和營銷管理人員的崗位工作任務,更能貼近企業實際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要求,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更能體現高職的特點。其次,根據企業專家提供的關于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信息收集的一般流程、不同層次營銷人員收集的信息種類、特點、途徑,信息收集和處理的基本方法等信息,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和修改,使其更符合實際工作過程和任務。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的實施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設置 課程充分參考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實際需要,按照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工作流程為線索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分為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準備、信息收集實施和信息處理及報告撰寫三個部分。(1)“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準備”部分是企業在實施一個信息收集項目前所要做的所有準備工作,包括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的任務和目標的確定、信息收集方法的選擇、信息收集方案的策劃以及信息收集工具的準備等。(2)“信息收集實施”部分包括信息收集人員的培訓、各種信息收集方法的實施。(3)“信息處理及報告撰寫”部分包括信息的處理、營銷信息分析報告與小結的撰寫。
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 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滿足項目任務完成的需要,課程教學圍繞著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學生實際能力和技能訓練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完成教師給定的具體信息收集項目為目標,邊學邊做,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穿插各知識點的教學,使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具體見表1。
具體的實施過程 在教學中,由教師給定信息收集項目,根據工作過程教師事先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并在每個子任務中安排一定的理論知識教學,伴隨項目的完成,知識的教學也相應完成。以一個學期完整的教學過程為例,首先,教師從貼近學生實際和企業需要出發,確定一個項目任務,并按照工作流程,將項目分成“信息收集計劃策劃與撰寫”、“市場調查問卷設計與撰寫”、“信息收集實施”、“數據處理與分析”和“信息分析報告撰寫”等子任務。在實施第一個子任務“信息收集計劃策劃與撰寫”時,先授以信息收集基本流程、案頭調查方法、觀察調查方法、訪問調查法、抽樣設計等基本知識,讓學生進行市場預調查以界定信息收集主題及內容,接著介紹或讓學生自學信息收集計劃書的格式及主要內容,同時,讓他們開始策劃和撰寫工作,教師從旁指導,學生反復討論、修改,定稿。完成計劃書撰寫后,進入第二個子任務“市場調查問卷設計與撰寫”,以先授予市場調查問卷格式知識為基礎,讓學生撰寫問卷,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對問卷進行修改、測試,學生在反復的測試—修改—再測試—再修改直至問卷定稿的過程中,自主掌握調查問卷寫作技巧。第三個子任務是“信息收集實施”,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信息收集計劃書”,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工具(即市場調查問卷等)實施實地調查。在此期間,學生運用學過的案頭、觀察、訪問等主要信息收集方法收集市場信息,教師主要起到鼓勵、解惑等指導作用。完成這個項目后,學生可以掌握幾種主要信息收集方法的技巧,并可對吃苦耐勞、誠信等基本素質的認識有所提高。第四個子任務“數據處理與分析”基本在營銷實驗室中進行,教師先講授辨別信息真偽、信息篩選的基本知識,同時,讓學生選出有效問卷及信息;接著,采用實驗室中的專業統計軟件進行錄入、統計、分析工作;教師邊講解軟件操作方法,學生邊操作,完成信息數據處理知識教學。最后,進入“信息分析報告撰寫”子任務,主要是將分析的數據展示出來,授予基本的信息分析報告格式、內容和要求等知識,要求學生經過討論—撰寫—討論—修改直至定稿的過程,才能將報告提交上來。因此,經過一個學期,以一個項目作為載體,學生完成了邊學、邊練,邊學理論知識、邊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
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項目選擇的困難
一個好的項目是基于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成功實施的前提。在選擇項目時,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基于工作過程,往往考慮選擇校企合作中企業方的實際項目,但由于學校教學特點與企業工作任務完成之間的差別,致使校方教學與企業經營間矛盾的產生。
時間上的矛盾 企業以經濟效益為重,一個項目的完成一般有時間的限制;在進行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明確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一個項目的執行貫穿整個學期,這是處于瞬息萬變市場中的企業很難接受的。
要求不一致產生的矛盾 實施項目教學首先要考慮這個項目是不是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企業方提供的就是要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項目,一般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一般盡量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快速消費品調查項目,但對于對專業課接觸較少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還是會出現對問題的分析不透徹、提出的觀點經不起推敲、很難完成一份質量可靠的信息分析報告并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對于企業而言,經濟效益有待斟酌,這也會直接影響下一次的校企合作。
(二)授課教師工作安排的困難
課時數確定難以控制 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以學生完成教師給定的具體信息收集項目為目標,具有邊學、邊做,邊做、邊研究,邊研究、邊學的特點,組織實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課時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學生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影響,并且在教學工作中,涉及與以往傳統授課模式更多的討論、糾正、總結等環節,課時數不能確定。
工作量大,教師指導上存在一定難度 由于涉及整個工作過程,就會出現一些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學生除了自學,還會請教教師,會經常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教師在指導上面對諸多學生,學生各有各的觀點,在工作過程中,實際項目往往隨多變的市場也會出現各種實際問題,并層出不窮,因此指導的工作量相當大,教師盡心盡力地進行指導,但還是會經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綜上所述,即使存在著諸多問題,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邏輯起點,以職業崗位群職責、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依據,進行內容選擇與重構;以行動為導向實施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構建屬于自己的工作經驗、知識和能力體系,通過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創新,使教學內容和企業需求深度融合,從而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徐國慶.什么是職業教育項目課程[J].職教論壇(教研版),2006(4).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為。
3.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4.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二:工作目標
1、 認真完成八年級和九年級體育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
2、.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各種時令性工作和任務。(1)帶領訓練隊參加縣級運動會(2)配合領導組織開展第一屆校運動會。
3、 每天帶領學生晨練工作,同時每天早操督促學生認真做早操 。
4、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多組織一些與體育鍛煉與體育比賽項目。如:學生籃球賽,實習生排球賽
5、好實習班主人工作;
(1)、指導班級日常的晨讀,早讀及晚自習,搞好教室和衛生區的衛生
(2)、了解他們的學習成績,身體狀況,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等,
(3)、管理好兩操,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增進身體健康
三、措施
認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習和活動,認真記學習筆記,寫學習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認識。服從領導,聽從分配,團結同志,關心愛護學生。在工作中時時處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忠于職守,為人師表。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15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高職實踐教學培養具有較強社會實踐能力的人才已經成為目前的一項重大任務。依據實踐教學的理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通過實踐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高職化學教育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還可以有效提升高職學校的教學水平,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進而,實現國家的人才培養戰略目標,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添磚加瓦。
1 高職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社會急需的技術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通過高職實踐教學,可以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
高職實踐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是以的“實踐觀”,實踐是人的本質和基本存在方式,為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能動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在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地位逐步得以確立。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實現人的全面進步和自我發展。我們不能只以主體表象來認識世界,需要通過行動和實踐來把握事物的本質。人的主觀性通過實踐可以體現出來,因此,實踐教學可以使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在實踐教育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理論認為,人在實踐中能夠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得以進一步提高和發展。
從知識觀的角度出發,知識具有構建性、社會性以及情境性,因此,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將知識的這些特性糅合在一起,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這些特性,通過實踐活動和實踐教學,真正掌握實踐能力和本領。
2 分析我國高職化學實踐課教學中的問題
新背景下,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進一步深入,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在化學實踐課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難題和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方法仍然不能使實踐課教學的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組織的實踐活動并不能完全適應學生的心理要求,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薄弱,不能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計劃也沒有達到期望值,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受到了直接的影響。
化學實踐教育缺乏創新元素和創新手段,仍然沒有突破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束縛,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等等,這些都是目前高職化學實踐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也是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提出相關策略來推進化學實踐課教學工作的開展。
3 增強高職化學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3.1 師生互換角色,以學生為主體
在化學實踐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將創新理念和創新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工作中。師生進行角色轉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和課下的“主持人”、“主導者”,教師扮演引導和輔助的角色。教師通過不同的引入法將學生的思路帶領到正題上,然后讓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將課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3.2 為學生創造適宜的發展空間
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民主與平等、嚴肅而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也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便有利于化學實踐課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和愛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主動質疑,提出疑問,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實現綜合實踐課教學的目標,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耐心、誠懇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和問題,不能打擊學生的質疑積極性和自信心,積極與學生共同討論。
3.3 教師精準引導,組織多樣化的化學實踐活動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思維成果,挖掘學生的智慧,組織探究活動和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實現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目的。
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對學生每個階段的活動情況都要全面把握,因此,要求教師以輔導者的身份,全程參與實踐活動,在掌握全局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依據學生的基礎、性格以及興趣愛好,開展多形式的活動。例如,合作交流學習,或者分組探究,這類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創造空間,學生在探討和商量的過程中,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寓教于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4 結語
在高職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育觀念,不斷采用創新手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適宜的、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同時,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積極借鑒外國先進的實踐教學經驗,結合高職院校的發展狀況和教育目標,不斷完善我國高職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實現社會人才培養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在開發和編寫一體化教學工作頁之前,應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模式確定一體化課程,針對具體課程編寫工作頁。一體化課程開發主要有以下主要步驟(見圖1)。
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開發是在完成崗位調研、任務分析、確定學習領域、形成課程之后進行的工作,開發設計、編寫工作頁是教師對本專業課程內容,重新解構并依照工作過程系統化重構的過程。編寫工作頁的基本過程如下(見圖2)。
二、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特點
一體化教學工作頁是職業院校學生使用的主要學習材料,它不是教材,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其核心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工作。工作頁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式,結合教育教學原理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
1.真實性
工作頁的學習任務必須是源于相關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按工作過程系統化模式,結合教育教學原理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編寫的學生學習材料。通過真實情境體驗,引導學生完成工作,產生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職業認同,并自我控制學習。
2.導學性
工作頁中學習任務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將以引導文或引導問題的形式出現,引導文和引導問題的設置要符合教育教學原理,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的位置,而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實施上,要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工作頁應將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銜接。
3.探究性
工作頁的設計就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體現,也就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情景化、過程化。這就需要工作頁是可被探索的,而不能是說明書,工作頁是在教師主導下,師生共同完成的,是有節奏、有層次、有步驟、有方法、有吸引力的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
4.開放性
工作頁只是教師備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工作頁進行個性化修改,融進自己的創意,工作頁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讓師生不斷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同時它也需要師生共同參與,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使工作頁具有實效性、實用性。
5.層次性
工作頁的編寫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遵循平行、遞進、包容的漸進原則,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能力到綜合能力,本著能用、夠用的原則,有層次地安排學習內容。并且要兼顧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讓學生不同的能力得以體現,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編寫原則
1.情境化原則
工作頁的編寫要完全打破傳統的學科式教學順序,按照工作工程系統化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具體的工作任務中進行學習。所有的教學活動應按照相關職業要求開展,并達成符合職業要求的工作成果。這樣的教學環節設置和工作頁編寫更符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也便于學生能力的掌握和今后職業能力的對接。
2.過程性原t
完整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應包括咨詢計劃決策實施監控評價六個環節,工作頁就是將相關專業的典型工組任務按這六步法拆分,并進行教學化的編排和總結最終形成工作頁。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安排,就是讓學生在系統化的工作頁實施過程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參與完整的工作過程是我們工作頁的目的之一。在過程中學生完成查閱資料、制訂計劃、實施計劃、總結經驗等,進而獲得知識,練習技能,形成體驗,構建知識體系。
3.可操作性原則
工作頁中的工作過程是來源于相關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但必須進行教學化處理,最終以教學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策劃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到教學過程的可操作性,教學任務的可實施性,不能違反教育教學規律;另一方面也要根據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現有教學條件進行,在教學設備上有可操作性,在經濟上具有可操作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參與到,得到真實體驗。
四、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在編寫工作頁之前,應先編制學習任務設計方案和教學活動策劃表。學習任務設計方案是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基于教學論和方法論轉換后,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者到專家遞進;由基礎能力、單一能力到實用能力、綜合能力完善的原則確定的學習單元。教學活動策劃表是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按照工作流程的六大環節策劃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活動的進行來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工作頁一般由首頁、正文和評價反饋三部分構成。
1.首頁
主要內容包括學習任務名稱、學習目標、建議課時、工作情景描述和工作流程與內容。
首先是學習任務名稱。通常是根據實際生產過程總結并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務,命名方式一般以“名詞+動詞”的形式。
其次是學習目標。完成本學習任務后,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程度,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能讓學生懂得應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通常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應使用具體的行動或可被考察的要求來進行描述。例如“能按照車間安全防護規定, 正確穿戴勞保用品”。
再次是建議課時。建議完成本學習任務的教學時數。
之后是工作情景描述。根據教學活動策劃表的設計,為學生描述一個情景。學生通過閱讀情景置身于其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獲得和學習任務的相關信息。在描述情景時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息使情景可信。以有零件加工情景為例,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任務委托方、生產崗位、零件名稱、數量、工期、是否有圖紙、是否有樣件、教師角色描述、產品檢測等信息。
最后是工作流程與內容。根據教學活動策劃表編寫工作流程及內容,就是將教學活動策劃中的每個活動,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需要進行分類和介紹。分類后的每個活動就是今后正文中的學習活動。通過閱讀工作流程使學生了解進行本次學習任務的步驟。
2.正文
通常由幾組學習活動構成。每組學習活動包括:學習活動名稱、學習目標、學習課時、學習過程幾部分組成。由引導問題貫穿全文,同時還可設置一些小欄目,如學習拓展、小詞典和小提示等。
首先是學習活動名稱。簡要描述學習活動,如“螺紋連桿的工藝分析”。其次是學習目標。完成本學習活動后,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程度,在制定每個小的學習活動目標時都應該能為學習任務目標服務。再次是學習課時。建議完成本學習活動的教學時數。最后是學習過程。通常由引導文或引導問題貫穿,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學習查找所需的知識,進行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引導問題應為小目標服務,主要是完成該活動所需的相關知識、規程、方法等,多使用圖片和表格呈現。可以是在書中查找的專業知識,操作方法,也可以是引起學生思考的開放性問題,或是一個讓學生動手的實踐的練習活動。引導問題的設置是工作頁編寫的關鍵,它應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在學生完成每一個問題的同時掌握知識和技能。引導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難易相輔,問題和活動相搭配。學習過程中除了設置引導問題還可以加入其他欄目,以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和了解,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除此之外,還有學習拓展。針對相應的學習內容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深入學習和探討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如小詞典,簡要解釋專業名詞或技術術語。還有特別提示。主要是針對安全生產和安全操作的提示,應包括操作規范、維修技巧、注意事項,以及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等。
3.教學評價
一般由評價和反饋兩部分組成。在學生完成所有的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評價,并將學生的各階段表現反饋給學生。使學生認識自己在各階段的工作完成情況和表現。評價反饋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現,評價方式包括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評價點由表達能力、紀律觀念、協作精神、工作態度、各階段任務完成情況、教師評語等組成。
五、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編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筆者院系在開發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出現很多問題,比較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頁編寫教案化
教案和工作頁都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在本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教案是以教師為出發點,將教學涵蓋的內容進行設計編排,便于教學使用,強調的是如何教,怎么教,著眼點在于“教”。而工作頁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將工作過程進行教學化處理,便于學生學習使用,強調的是如何學,怎么學,著眼點在于“學”。教案編寫和工作頁編寫都是教研活動,但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不能混為一談。工作頁編寫需要按照工作過程的模式進行,時刻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工作過程編排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教學活動,通過活動的實施,讓學生體驗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如何密切地聯系的,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特別忌諱為了講理論而講理論,為了教實操而教實操,總感覺知識體系不完整,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知識都寫上,求大、求全,結果把工作頁變成了傳統意義上的教案、教材。
2.工作頁編寫作業化
由于工作頁是通過引導文或引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這并不是說工作頁就是作業本、練習冊,用引導問題推動教學過程只是工作頁的一種形式,而工作頁也不是教師講完課就直接甩給學生自己做的,工作頁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一同完成的,更像是一個劇本,需要有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背景、情節變化、人物沖突,甚至是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和編寫工作頁的時候,深思熟慮,勤奮思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專業信息的能力,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特點,要防止把工作頁搞成一本“練習冊”“作業本”。
3.工作頁編寫的共性化
工作頁的編寫應統籌兼顧,應顧及班級當中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在工作頁的編寫時應考慮到全體學生的需求,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彰顯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因而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分工與合作內容,通過他們的合作探究,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工作頁的編寫應體現循序漸進原則,從大的方面說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設定是有層次遞進的,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從小的方面說每個學習活動的設置也是這樣的;工作頁的編寫應體現層次分明,比如筆者面對的學生就有高中起點的高技生,還有初中起點的中技生,兩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交流與溝通、活動的組織、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使用同一套工作頁,其教學效果會截然不同。
本文是2015年度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課題(課題編號:GX1547)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供銷合作系統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1月5日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
(一)職業教育集團的概念。由于人才市場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在2000年以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的發展起來。關于職業教育集團的概念,國內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職業教育集團是在當地有影響的知名企事業單位(或集團)支持參與下,職業學校間以專業為紐帶組建的一種聯合辦學體(周子達);職業教育集團主要是由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等獨立自主地組成院校之間、校企之間互相補充的橫向聯合和人才培養鏈上的縱向聯合組織(馬成榮);職業教育集團是以集團章程為其共同行為規范,由職業學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資源組成的產教聯合體,不具有事業單位法人資格。職業教育集團應堅持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以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以校企雙贏為基本準則,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理念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高職甚至本科院校的課程很多還是停留在理論基礎的研究上,而在學生上崗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延誤了用人單位的工作進度。這種新型的辦學方式的出現,使學生在高等教育的最后階段能將理論聯系實際,為今后自身的就業及用人單位的崗位管理貢獻了極大的作用,是一種校企雙贏的辦學概念。
(二)國內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
1、國內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從辦學類型區分,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城鄉結合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政府投入資金和師資力量在農村的職業技術院校,以河南省職業教育集團為例,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在農村的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第二年在合作的城市職業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第三年在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種教學理念打破了原本農村職業院校教育的局限性,不僅使得農村的學生和城市學生接受一樣的教學資源,同時提高了農村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對于當地的企業而言有了更大范圍的人員選擇,是一種“多方多贏”的辦學模式。
(2)校企結合模式。校企合作是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使用的一種辦學模式,主要是通過簽訂合同、股份合作以及訂單培養三種方式進行。相關專業對應的企業安排企業講師定期的為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主題講座,學生頂崗實習企業提供學生實習場所并進行上崗培訓及指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教結合。
(3)校際結合模式。各集團院校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就部分專業的課程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確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共同商討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提高教學集團整體教學質量。例如,浙江省供銷社下屬多家市級供銷學校,每年都會進行專業走訪和交流,為供銷社所屬企業提供優質的畢業生。
2、國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
(1)德國雙元制模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支柱和核心。“雙元制”的雙元分別指的是職業學校和企業。受教育者既在職業學校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和基礎技術理論,又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兩元結合完成職業教育任務,與國內校企合作有所區別的是,在雙元制的教學過程中,企業的課程占教學的一半以上,同時職業院校的授課內容都是各州的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這是一種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
(2)MIT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聯合研制的CDIO模式。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會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國際合作組織。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是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等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二、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化模式概述
(一)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化模式現狀
1、人才訂單培育模式,服務地方經濟。自2004年起,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開始與不同企業、所在地區的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合作形成“訂單班”聯合培養學生,以便于學生畢業后在較短時間內能入職上崗,熟悉工作情況。這種培養方式帶有濃重的企業文化和行業特色,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就某種程度而言,它使學生在畢業后的最短時間內勝任培養企業或者同類企業的工作。
2、校企合作平臺,提高校內教師科研能力。過去,高職院校的教師科研往往停留在文獻研究的階段。因此,對于專業內的具體問題不能做出透徹的分析。自浙江省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興起之后,高校加強了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也為高校教師提供了在企業掛職鍛煉和走訪頂崗實習學生的機會。使得高職教師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實際專業領域的調研,增加了高校內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
3、供銷社為主導,校企共建為依托。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以各省供銷社為龍頭,在各地區相關的中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在自愿、互利互惠以及協商的基礎上,組建以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服務供銷系統內行業為基礎的人才培養與項目合作為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此類職教集團最大的特色是“服務三農”,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辦學存在的問題
1、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動力不足。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學歷的提高,目前人才市場每年都是供大于求的狀態。而企業招聘的崗位有限,因此往往是一個崗位多人應聘的狀態。校企合作原本利于企業的一面是為相應崗位培養相應的人才,就業的困難卻擴大了企業的用人選擇范圍。在這種情況下降低了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2、集團化辦學的體制和機制不夠完善。供銷社所屬職業院校的集團化辦學大多以校企合作為主,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并在學生實習期間對其進行專業技術上的指導。雖然企業與學校之間會簽訂校企合作的協議,但是每年企業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還是根據內部需求決定的,崗位數量不穩定也使得學校要做相應的調整;同時,企業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專業內容不匹配也是當前集團化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3、教師應用技術的研究能力不足。職業教育集團化培養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知識傳授,這種模式限制了教師本身在專業領域的應用技術的研究。很多持有“雙師”證書的教師在專業技術領域只有一張資質證書而沒有真正的實操能力。
三、浙江省供銷社人才需求分析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是一個具有50多年發展歷史的合作經濟組織。全省系統內現有11家市級供銷社、83個縣(市、區)級供銷社、438家基層供銷社,經營服務網點1.1萬個,共有職工84,863人。近年來,全省各級供銷社在全國總社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合作制理念和為農服務宗旨,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發展實力”的新路子。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區縣供銷社也在省供銷社的帶動下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項目。一些以農產品生產為主的供銷社集合地區特色將所生產的產品在省內各地區銷售,供銷社之間出現資源共享,體現了區域的優勢特色。農產品交易數量的增加,提高了對農產品流通方式以及農產品市場開發的要求,在此前提下,物流和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招聘成為當前供銷社人才儲備的第一任務。供銷社所屬的各類職業院校也開展相應的電子商務及物流管理課程,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供銷合作系統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一)對話交流模式。為了準確掌握市場變化的人才需求,在現行的人才需求調研基礎上,通過對畢業生的就業統計分析,學校和企業有效的信息溝通可以促進教育與產業的對接,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和定位準確性。信息溝通渠道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學校與合作企業做定期的人才需求調研以及畢業生跟蹤隨訪調查,統計數據,分析情況;第二種是建立職教集團內部“人才交流長效機制”。通過聘請企業相關人員到學校對應專業擔任教學顧問或兼職教師,同時學校教師也去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這種人才的雙向流通保證了知識輸出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二)教學信息針對模式。當前很多高校的教學內容都是由高校教師根據市場分析和預測決定的,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和職業教育的理念相違背。職業教育是針對企業、行業的用人需求開展的,為了更有效地服務行業與企業,教育集團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質量考核標準等應加大相關企業、行業的相關人員參與制定,指導集團內的學校和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并在集團內部推廣“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項目教學為抓手,將理論教學內容、實習課題、專業技能與職業標準有機結合,實現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
(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模式。高職目前的招生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普高學生通過高考達到分數后錄取;(2)中職(專)、職高、職教中心對學生進行考核將合格的學生送入相應的高職院校繼續深造;(3)部分學生通過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進入高職學習。在這三類學生中,其中第二類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的時候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其余兩類往往是普通高中未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生。學生進校時的職業知識基礎不同,就在培養方案制定及實習安排上進行不同的設計。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突破單一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提高職業教育整體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促進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相互借力共贏發展、實現產業資源支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為產業發展服務的重要舉措。
主要參考文獻:
一、《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概述
《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在市場營銷專業中是一門核心的專業課程,其以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為基礎,在與企業專家和專業人士進行的座談研討中,分析和探討市場調查的全過程,并對其工作的典型任務進行總結和歸納,然后經由課程小組和校內的專家教授對《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學習情境進行確定。在此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使用調查方法以及整理和編寫調查資料與報告方面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市場調研和解決市場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現代企業提供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營銷人才。
二、對《市場調查與分析》教學進行改革的原因
(一)對《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入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將營銷看作是賣東西,這是非常片面的認識。以營銷的基本職能為出發點,其主要包括兩種涵義:第一種是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一種是企業向消費者提品,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此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以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但是,以往的課堂教學僅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無法實現以上目的,尤其是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方面。
(二)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不相匹配
采用以學生為主、工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需要運用內容能夠與其相匹配的教材作為參考,否則會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影響,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三)教學模式不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
進入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學生,都經過高中或是中專階段的學習,具備粗淺的團結協作觀念、營銷知識以及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然而他們對這些方面的掌握還不是很成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不高,但是卻有著很高的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四)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
《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是一項重視實踐能力的課程,其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較高。過去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動的接受學習,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對學生未來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三、基于工作過程《市場調查與分析》項目化教學的實踐內容
(一)設置與之相配套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需要改變傳統的學科觀念,以工學結合、重視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為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與課程相配套的選擇。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促進課程教學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提高。對于教材內容,則要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對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調查與分析》教材進行編寫,適當的增加真實或是模擬職業活動流程的教學內容,重視應用,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操作方法與技能的提高。
(二)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教師結合實際工作過程對調查內容與目標進行確定,然后將課程內容設置成3個學習情境,再將學生劃分到這3個學習情境中并細化分設若干小組,每組人數在4-6人左右,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任務調查,在課程情境和任務驅動的過程中逐漸完成任務目標。課程結束后,再對調查任務的管理過程和結果進行歸納,最后由教師做總結和評價。
2.在真實的企業中進行實地調查。《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上述教學中將學生帶到企業中進行實地的調查任務教學,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進行調查工作、體會工作任務,并在同時了解和掌握市場調查與分析的方法與手段,增加本課程的學習印象。
3.采用多媒體技術、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在《市場調查與分析》課堂教學中,很多理論知識的講授是非??菰锴译y以理解的,以視頻、圖片等多形式為主的多媒體技術,以及真實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對上述課程教學方法的評價
在上述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情境的實施、實地工作的調查以及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的具體情況,由任課教師與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自評、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同時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解答和處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綜合素質。
(四)對此教學實踐的總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以下簡稱《生化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直接為臨床一線服務的應用性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各種自動化檢驗儀器設備的推陳出新和廣泛應用,使臨床檢驗進入了儀器檢驗時代[1]。這就要求生化檢驗技術教師必須及時了解臨床生化檢驗發展的現狀,使生化檢驗技術的教學服務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技能訓練,校內實訓與實習訓練、檢驗崗位工作任務對接。因此,本課題組與來自臨床一線的兼職教師,共同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生化檢驗技術》實訓教學體系。
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訓教學體系的理論依據
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產教結合,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和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2]。高職教育較之普教,更應突出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更應強調為社會提供“零距離”服務,輸送針對性強的各類急需人才[3]?;诠ぷ鬟^程的學習領域教學模式提出:學習領域開發的基礎是職業工作過程,它由專業相關職業活動體系中全部職業行動領域導出學習領域并通過適合教學的學習情境使其具體化[4]。
在此理論指導下,本課題組充分調研了江蘇省67家醫院生化檢驗科,對生化檢驗崗位技能要求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調查發現:在自動化儀器操作逐漸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趨勢下,生化檢驗工作崗位技能需求已有傳統的如何檢驗逐漸過渡到現代的為什么要檢測以及如何才能使檢測更為準確。臨床應用、質量控制、檢測結果的審核分析等等都是現代生化檢驗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本課題組認為,這些內容也應滲透至《生化檢驗技術》實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訓教學內容設計
通過調研醫院生化檢驗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技術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本課題組分析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將生化檢驗科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型工作任務,確定《生化檢驗技術》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本課題組從臨床生化檢驗項目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七大檢測項目作為實訓教學項目,分別為:體液蛋白質檢測項目;血糖檢測項目;血脂檢測項目;電解質檢測項目;肝臟生化檢測項目;腎臟生化檢測項目;內分泌生化檢測項目。在生化檢驗實際工作引導下,讓學生掌握臨床生化檢驗工作者必須掌握的有關臨床生化檢驗課程的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及專業實踐的能力,實現教學內容與臨床工作任務的高度統一,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進人檢驗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訓教學過程設計
臨床生化檢驗工作流程包括:樣本的處理、試劑盒的選擇、儀器分析工作狀態的判斷、儀器分析參數的設置、定標、質控、樣品的檢測、檢測結果的審核分析、儀器的保養維護等。因此,本課題組根據臨床生化檢驗工作過程組合并序化實訓教學內容,并以工作過程行動導向實施教學過程。在傳統的“如何檢測”的基礎上,融合了儀器分析、質量控制、生物安全、臨床醫學等專業知識。實訓教學以臨床生化檢測項目為載體,教學流程基于臨床真實的工作流程,既讓學生熟悉臨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實訓教學實施流程如下:
1.組建實驗準備小組并進行崗前安全知識培訓 實驗指導老師在學生初次進入實驗室就面對全體學生學生參與實驗準備的有關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則,組成實驗準備小組,每組6-8人。
2.按臨床生化檢驗的項目分類作為任務發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檢測方法的比較 在實訓之前,要求學生查閱具體項目檢驗的各種方法、每種方法的測定基本原理、優缺點等等。通過該比較,讓學生對各種方法的技術性能有一定的了解,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礎。
3.輔實驗準備及預實驗 利用開放實驗室的機會,由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閱讀儀器使用說明書,熟悉現代化醫學儀器的操作流程。
4.樣品的檢測 教師精講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實驗技能之后,學生獨立完成樣品的檢測。
5.檢測結果的審核分析 質量控制作為臨床醫學檢驗的關鍵點,當然也是教學的關鍵點[5]。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參考質量控制的相關理論來對實訓檢測結果進行審核分析,分析的重點在于學生手工操作的誤差以及儀器的使用情況。
6.儀器的保養維護 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儀器的定期檢查、保養。
四、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訓考核體系構建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訓考核實施“過程性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是對學生進行實訓基本技能考核,如檢測方法的選擇、樣品的正確檢測、結果計算等,評價學生對各項基本技能掌握的準確程度。結果考核實在檢測結束后,參考質量控制的相關理論來對實訓檢測結果進行審核。例如:有30位學生同時對同一樣品進行同一實驗項目檢測,通過假設30位學生的結果代表著連續30天該醫院生化檢驗科室的結果,這樣就可以做一個類似于室內質控的結果的比較,計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結果,然后根據質控分析結果進行實訓考核。
五、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是在明確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將所學的各項操作技能串聯成線,真正體現檢驗工作的整體性。整個實訓教學的過程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根據臨床生化檢驗工作過程組合并序化實訓教學內容,并以工作過程行動導向實施教學過程。在該實訓教學模式中涵蓋了檢測前、中、后的內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標本質量控制及結果質量控制方面的內容,逐步改變傳統的以具體項目的操作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另外,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高職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需要對臨床環境有感性的認識和一定的心理準備,在此階段開設以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訓課程正是遵循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到核心、從片面到整體”的認知發展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
[2]張啟富.高職教育就業導向中的適應性問題研究[J].職教論壇,2006,28(6):23-26.
[3]周濟.高等職業教育要把就業導向作為主要辦學方向[J].職業技術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誕生,大約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上世紀80年代,西方人力資本理論的引進和“教育商品化”的爭議,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支持。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國內各種社會力量辦學的出現和逐步發展,突破了國家一統天下的辦學體制,為職教集團的組建奠定了實踐基礎。本世紀初,浙江、江西兩省教育行政部門分別于2002年、2003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有關職教集團的專門性政策文件。2004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集團研討會。拉開了職教集團的序幕。
關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內涵,由于各地的組建形式和運營方式存在差異,各自的理解也有不同,目前在學界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認識。相對一致的看法是,職教集團是在當地有影響的知名企事業單位(或集團)支持參與下,職業學校間以專業為紐帶組建成的一種聯合辦學體。有的學者則將職教集團簡明定義為由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學校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契約或資產為聯結紐帶而組成的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
對于職教集團大體特征,筆者將其概括為五個方面,即職教集團不同于企業集團,不以盈利為目的;職教集團以開展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結合等方式為主要形式,以項目合作為依托,以教學、培訓、科研、實習為主要內容;職教集團各個組成單位仍保持獨立法人資格,各組成單位在法律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職教集團各個組成單位主要以契約(集團章程)為聯系紐帶,在集團章程的指導、約束下,分工合作,共同開展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及相關服務活動;職教集團本身一般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據此,職教集團被界定為是以開展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結合等方式為主要形式,以項目合作為依托,以教學、培訓、科研、實習為主要內容,以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院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為主要成員的非贏利性組織。
旅商教育集團現狀和問題
旅商教育集團發展現狀。江西旅商職業教育集團在江西省供銷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正式成立,成為江西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首個職教集團。該省社系統部分優秀企業和一些與學院有深度合作的企業成為旅商職教集團首批成員單位。
旅商職教集團十分注重內部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集團立足當前職業教育實際情況和職業教育集團工作的基礎,經過不斷探索和總結,目前形成了“省社牽頭、企業參與、學院承辦”的總體工作機制。同時,為切實推進職教集團工作,集團成立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會由集團內企業領導、行業協會、學院領導、招生就業處、教學骨干等人員組成。專家委員會主要負責校企雙方及時溝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協助學院設置和調整專業、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教學內容,確保所教、所學、所用三者對接,并同時體現高技能;學院協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提供技術服務,開展在崗員工技能培訓等;在企業建立學生校外實習基地、教師能力提升基地、企業員工技能培訓與鑒定基地;合作實施學生的教學實習和畢業前的上崗實習;共同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為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集團還嘗試組織開展了校企互訪活動和“預就業”制度,幫助和促進校企之間在人才的供需、職工的培訓、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層次合作與交流。通過旅商職教集團的平臺,有效地實現校舍、設備、實驗實訓條件、師資等的共享與互補,改善了學院師資素質結構、豐富了實驗實訓基地形式、深化了“前校后廠、校企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了“企業冠名班”和“訂單”培養等職業教育形式、提升了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極大地推動了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職業技能教育縱深發展。
旅商教育集團目前存在的問題。當前,政府對旅商教育集團的倡導和支持大部分只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沒有真正落實到各級政府的工作中。在集團工作開展中,企業也有過多的顧慮,積極性不高,突出地體現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時間段、政策補貼問題上。
同時,集團目前采取松散型組建模式,內部凝聚力不強,工作機制有待完善,統一健全的管理與決策制度,集團內部機構的理順、集團“智囊”團的組建、企業與院校的互訪制度,校企合作研討制度,“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集團資源共享制度,集團專業項目建設制度等都有待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
校企合作深入推進是職教集團工作的重點。目前,集團內互惠互利的動力機制尚未建立完善,院校反哺企業的能力還極其薄弱,集團范圍內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校企深度融合,院校緊密合作,校政互動發展尚待有效實現。如何使校企雙方無縫融合,真正實現互惠互利是必須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每月初,組織1次全處行政學習會。
(二)每月中旬,各黨支部組織1次黨員學習會。
(三)其他沒有統一安排的工作周,各行政科室以周四下午為固定學習時間組織學習會;各支部及處屬各部門自行安排相對固定時間組織學習會(每月不少于2次,內容不限、參加人員不限)。
二、學習要求
(一)政工科每月初根據市局責任書規定的學習專題以及時事或本處實際制訂本月度學習安排。
(二)各支部或行政科室及處屬單位根據處月度學習安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還要結合工作實際,強化干部職工的政治理論、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學習中提倡采用討論形式,發揮每位參加學習者的積極性。
(三)處綜治辦、安全辦等機構,處工會、共青團、計生協會等群團組織,都要根據自身職能,及時、足額地組織相應的學習教育活動。
三、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