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51: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厲行節約保障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和局重點工作,以全國前沿、全省前列為標桿,加強對標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進作風,提升能力,全力推進質監事業發展,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產業高端、社會和諧、群眾安康的現代化新。
二、目標原則
(一)總體目標:按照“學習先進、查找問題、取長補短”的目的,“追趕標桿、縮小差距、提升水平、創先爭優”的工作定位,大力開展“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力爭實現素質過硬、履職盡責,全面提升質監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基本原則:一是先進性原則。高標準選擇標桿,瞄準周邊縣的同行最佳典型進行對標;二是可比性原則。選擇的標桿,基本情況與自身類似相近,做到可比、能學;三是針對性原則。注重區分主次、突出重點,把整體對標與單項亮點對標有機結合;四是實效性原則。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在直觀學習標桿經驗做法的同時,注重學習標桿單位的精神、作風、思路、舉措,并與自身實際有機統一。
(三)嚴守紀律,厲行節約。在開展“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中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等系列改進作風要求,嚴格遵守各項工作紀律,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安全意識;要把厲行節約貫穿活動始終,在交通、食宿等方面,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堅決杜絕鋪張浪費。
三、活動的對象和內容
“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在全局范圍內深入開展,包括自我對標和外部對標。
自我對標:開展職責對標,查找履職盡責方面的差距;開展執法對標,對照質監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查找依法行政方面的差距;開展工作落實對標,對照上級工作部署,查找工作執行力方面的差距;開展隊伍建設對標,對照抓班子、帶隊伍和素質提升活動,查找在隊伍建設方面的差距。
外部對標:開展全方位的差距對標,對照先進單位的單項業務和整體工作,查找自身在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經驗等方面的差距。通過對標分析,對標整改,學習趕超標桿單位,縮小差距,加快發展和創新步伐,實現工作創先爭優。
四、具體措施
(一)外出對標學習
1、確定標桿階段(3月下旬—4月中旬)。局辦公室4月10日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在多方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對標學習單位,報局黨組批準。各科室、隊、所在確定對標學習單位后,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對標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保障措施,4月13日前,經分管領導簽字同意后報監察室。
2、對標學習階段(4月下旬—6月上旬)。各科室、隊、所在確定對標單位后,要對所對標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學習考察(實地學習考察由局辦公室統一安排),請標桿單位介紹經驗,深入學、反復學、長期學。通過學習考察和對比,系統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所對標單位的具體做法,還要注重學習所對標單位的精髓實質,結合工作實際,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3、整改提高階段(6月中旬—8月下旬)。各科室、隊、所要堅持從最緊迫、最關鍵、最薄弱的問題和環節入手,對照所對標單位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研究制定改進計劃和改進措施,把對標趕超的各項關鍵目標任務、完成時限,分解到每個崗位和責任人,做到責任環環相扣,壓力層層傳遞,真正把對標單位的經驗做法具體化、本地化。
4、檢查總結階段(9月份)。各科室、隊、所要全面進行“回頭看”,形成對標學結,全面總結活動開展中的經驗做法,切實鞏固深化活動成果,9月20前,活動總結經分管領導簽字同意后報監察室。監察室匯總后上報縣委組織部。
(二)選派干部上掛學習
按照縣委組織部《關于開展“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的實施方案》文件要求,選派干部上掛學習。
五、保障措施
把深入開展“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作為落實全局工作的重要推手,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活動和任務,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對標學習、創優爭先”活動領導小組。做好選擇標桿、組織學習考察、加強監督指導等方面的工作,嚴格落實上級要求,確?;顒釉鷮?、深入開展,取得實實在在地效果。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為主線,圍繞節能示范創建活動、“綠色機關”創建活動、“低碳機關”創建活動和節能項目化管理等重點工作,積極開展節水、節電、節油工作,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資源節約意識,遏止資源浪費現象,節省行政經費支出,促進機關資源節約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資源節約工作的廣泛開展,確保完成年度節能目標任務。
二、工作目標
1、單位人均綜合能耗和人均水資源消耗分別同比下降3.5%,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同比下降2%;
2、節能燈具、節水器具使用率達到100%。
三、工作重點
1、深入開展“節能示范創建”活動,培養一批有影響的節能示范先進典型;
2、加強公共機構節能項目化管理工作,重點打造1-2個有影響力、有經濟效益、有社會效益的節能項目;
3、組織開展“低碳機關”和“綠色機關”創建活動,加快推進空調、照明系統節能技術應用步伐,進一步推行無紙化與網絡化辦公,減少傳真、文件的使用,節約紙張、硒鼓等辦公耗材;
4、加大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增加公共機構節能資金投入,用于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技術示范工程,積極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工作;
5、加強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宣傳,推進辦公區廢紙、廢塑料、廢舊燈管、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等廢舊商品分類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做到分類定點存放、定期清運;
6、積極配合公共機構基本信息庫建設,進一步提高公共機構技能基礎工作建設水平,逐步實現節能信息化管理全覆蓋;
7、加強對全局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監督檢查,開展節能照明燈具、節水器具應用情況檢查;
8、認真做好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培訓工作,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節水宣傳周系列活動。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切實加強領導,及時調整局節能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職節能管理人員和統計人員,明確目標,強化責任,有效落實節能工作組織體系、政策措施和能力建設,確保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落實到位。把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納入規范管理工作的考核范圍,建立健全資源節約工作責任制,實行處室負責人責任制,責任落實到崗、落實到人,努力形成人人有責任、個個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節水型社會水權水資源管理
1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背景
1.1水資源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區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目前全國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其中灌區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全國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嚴重缺水,18個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個缺水。城市、工業年缺水近60億立方米。據2003年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30多座城市發生了水危機或出現供水緊張狀況。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連續遭遇枯水年時就會出現嚴重水危機。因此,干旱缺水對國民經濟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與水資源短缺的現實相比,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浪費,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2003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4~0.5,發達國家為0.7~0.8;全國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218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為50%,發達國家已達85%;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左右,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
2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為首要的解決途徑。節水型社會建設就是我們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實踐中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種成果?!端ā访鞔_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全面推行各種節水措施,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
3節水與節水型社會
節水是指采取現實可行的綜合措施,減少水資源的損失和浪費,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資源。
節水型社會就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用水在生產和消費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節水型社會不是在現有的社會系統上加上節水的內容,而是在社會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都以節水作為其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之一,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可以看出,節水型社會較傳統意義的節水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4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要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設節水型社會過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權,要確定水資源宏觀總量控制與微觀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體系,要采取法律、經濟、工程、行政、科技等綜合調控措施保證兩套指標體系的實現。具體內容如下:
4.1總量控制。根據國家確定的分水方案,將市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作為水權,逐級分配到各縣(區)、鄉、用水戶(村、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確定各級水權,并實行總量控制。
4.2以水定產。根據水權總量,依據現狀和未來水資源承載力,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實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灌溉面積。
4.3定額管理。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和基本水價。以定額核總量、總量不足調結構,定額內用水執行基本水價,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
4.4公眾參與。在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貫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級選舉產生用水戶協會,參與水權、水價、水量的管理和監督,由村級用水戶協會管理村集體水權,配水到戶,并負責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水費收取。
4.5水權流轉。在用水戶協會和政府水管部門的監督下,用水戶有權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出售水量。轉讓價格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接受政府宏觀調控指導的前提下,隨行就市。
4.6城鄉一體。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實行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
5節水型社會建設效果的評價體系
節水型社會建設評估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通過社會、經濟與生態協調性指標來評估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的整體效果,二是通過節水指標來評估節水措施落實效果。評價體系主要由宏觀整體評價和微觀指標評價兩部分組成。評價具體操作需要通過指標來實現,指標選取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標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觀整體評價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為了實現區域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的可持續,在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節水、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保護是統一協調的關系。從經濟發展、資源狀況和生態系統三方面來對比試點前后的社會狀態,以評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宏觀效應。5.2微觀節水評價在宏觀整體評價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考察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實踐狀況,還需對具體的節水效果進行微觀指標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包括綜合指標評價、農業節水指標評價、工業節水指標評價、生活節水指標評價、生態用水指標評價以及水環境指標評價等方面。
6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保障措施
為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目標實現,必須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6.1建立健全各級領導機構和相關工作機制有效的各級領導和工作機制是試點建設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長親自掛帥,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統一有序的工作機制,協調各縣(市)之間、水務局與各職能交叉部門之間、行政區水資源管理與城市水務管理之間的關系,保障具體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必須建立起由上而下的運轉靈活、信息通暢的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工作機制,協調處理上下各級之間、地方政府和流域機構之間的各方關系,切實做到溝通及時、工作高效。
6.2配置穩定的技術咨詢力量,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原創性很強的綜合工作,既無現成模式可供借鑒,也無成熟經驗可供,但試點建設時間短,實踐要求高,因此在試點建設過程中,應當廣泛吸納省內外和國內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單位,配置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技術力量,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既作為試點工作技術常務咨詢和協調機構,在節水型社會的總體規劃、政策措施和重大技術問題提供指導,同時也負責開展相關科學問題研究,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相關技術支撐。
1.2用水效率低下與水資源短缺的現實相比,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浪費,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2003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4~0.5,發達國家為0.7~0.8;全國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218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為50%,發達國家已達85%;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左右,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
2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為首要的解決途徑。節水型社會建設就是我們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實踐中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種成果?!端ā访鞔_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全面推行各種節水措施,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
3節水與節水型社會
節水是指采取現實可行的綜合措施,減少水資源的損失和浪費,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資源。
節水型社會就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用水在生產和消費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節水型社會不是在現有的社會系統上加上節水的內容,而是在社會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都以節水作為其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之一,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梢钥闯觯澦蜕鐣^傳統意義的節水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4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要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設節水型社會過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權,要確定水資源宏觀總量控制與微觀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體系,要采取法律、經濟、工程、行政、科技等綜合調控措施保證兩套指標體系的實現。具體內容如下:
4.1總量控制。根據國家確定的分水方案,將市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作為水權,逐級分配到各縣(區)、鄉、用水戶(村、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確定各級水權,并實行總量控制。
4.2以水定產。根據水權總量,依據現狀和未來水資源承載力,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實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灌溉面積。
4.3定額管理。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和基本水價。以定額核總量、總量不足調結構,定額內用水執行基本水價,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
4.4公眾參與。在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貫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級選舉產生用水戶協會,參與水權、水價、水量的管理和監督,由村級用水戶協會管理村集體水權,配水到戶,并負責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水費收取。
4.5水權流轉。在用水戶協會和政府水管部門的監督下,用水戶有權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出售水量。轉讓價格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接受政府宏觀調控指導的前提下,隨行就市。
4.6城鄉一體。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實行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
5節水型社會建設效果的評價體系
節水型社會建設評估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通過社會、經濟與生態協調性指標來評估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的整體效果,二是通過節水指標來評估節水措施落實效果。評價體系主要由宏觀整體評價和微觀指標評價兩部分組成。評價具體操作需要通過指標來實現,指標選取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標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觀整體評價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為了實現區域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的可持續,在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節水、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保護是統一協調的關系。從經濟發展、資源狀況和生態系統三方面來對比試點前后的社會狀態,以評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宏觀效應。1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背景
1.1水資源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區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目前全國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其中灌區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全國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嚴重缺水,18個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個缺水。城市、工業年缺水近60億立方米。據2003年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30多座城市發生了水危機或出現供水緊張狀況。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連續遭遇枯水年時就會出現嚴重水危機。因此,干旱缺水對國民經濟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與水資源短缺的現實相比,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浪費,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2003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4~0.5,發達國家為0.7~0.8;全國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218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為50%,發達國家已達85%;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左右,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
2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為首要的解決途徑。節水型社會建設就是我們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實踐中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種成果?!端ā访鞔_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全面推行各種節水措施,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
3節水與節水型社會
節水是指采取現實可行的綜合措施,減少水資源的損失和浪費,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資源。
節水型社會就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用水在生產和消費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節水型社會不是在現有的社會系統上加上節水的內容,而是在社會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都以節水作為其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之一,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可以看出,節水型社會較傳統意義的節水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4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要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設節水型社會過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權,要確定水資源宏觀總量控制與微觀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體系,要采取法律、經濟、工程、行政、科技等綜合調控措施保證兩套指標體系的實現。具體內容如下:
4.1總量控制。根據國家確定的分水方案,將市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作為水權,逐級分配到各縣(區)、鄉、用水戶(村、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確定各級水權,并實行總量控制。
4.2以水定產。根據水權總量,依據現狀和未來水資源承載力,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實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灌溉面積。
4.3定額管理。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和基本水價。以定額核總量、總量不足調結構,定額內用水執行基本水價,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
4.4公眾參與。在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貫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級選舉產生用水戶協會,參與水權、水價、水量的管理和監督,由村級用水戶協會管理村集體水權,配水到戶,并負責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水費收取。
4.5水權流轉。在用水戶協會和政府水管部門的監督下,用水戶有權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出售水量。轉讓價格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接受政府宏觀調控指導的前提下,隨行就市。
4.6城鄉一體。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實行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
5節水型社會建設效果的評價體系
節水型社會建設評估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通過社會、經濟與生態協調性指標來評估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的整體效果,二是通過節水指標來評估節水措施落實效果。評價體系主要由宏觀整體評價和微觀指標評價兩部分組成。評價具體操作需要通過指標來實現,指標選取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標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觀整體評價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為了實現區域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的可持續,在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節水、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保護是統一協調的關系。從經濟發展、資源狀況和生態系統三方面來對比試點前后的社會狀態,以評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宏觀效應。5.2微觀節水評價在宏觀整體評價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考察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實踐狀況,還需對具體的節水效果進行微觀指標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包括綜合指標評價、農業節水指標評價、工業節水指標評價、生活節水指標評價、生態用水指標評價以及水環境指標評價等方面。
6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保障措施
為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目標實現,必須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6.1建立健全各級領導機構和相關工作機制有效的各級領導和工作機制是試點建設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長親自掛帥,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統一有序的工作機制,協調各縣(市)之間、水務局與各職能交叉部門之間、行政區水資源管理與城市水務管理之間的關系,保障具體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必須建立起由上而下的運轉靈活、信息通暢的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工作機制,協調處理上下各級之間、地方政府和流域機構之間的各方關系,切實做到溝通及時、工作高效。
6.2配置穩定的技術咨詢力量,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原創性很強的綜合工作,既無現成模式可供借鑒,也無成熟經驗可供,但試點建設時間短,實踐要求高,因此在試點建設過程中,應當廣泛吸納省內外和國內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單位,配置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技術力量,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既作為試點工作技術常務咨詢和協調機構,在節水型社會的總體規劃、政策措施和重大技術問題提供指導,同時也負責開展相關科學問題研究,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相關技術支撐。
6.3保障相關資金到位,重視配套工程建設資金保障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國家投入資金的及時到位,不同項目資金在符合基本建設報批程序的基礎上,由相應歸口單位負責審批,并予以及時劃撥。二是地方配套資金的落實。地方政府應當建立多種投資渠道,保障配套資金的及時到位。
7結論
節水型社會是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和水的關系,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
參考文獻:
[1]梁建義,徐振辭.南水北調受水區河北省廊坊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規劃.廊坊.2006.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
9007)、《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為適應突發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公司應急組織機構各小組之間的協同配合,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組織指揮、快速響應及處置能力,營造安全穩定的氛圍,特制定公司x年度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計劃。
二、應急演練目的
1、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準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查應對突發事件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3、鍛煉隊伍,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4、磨合機制,通過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完善應急機制。
5、科普宣傳,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職工風險防范意識和應對突發事故時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應急演練原則
1、結合實際,合理定位,緊密集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著眼實際,講求實效,以提高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為著重點,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3、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周密組織演練活動,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人員及演練裝備設施的安全。
4、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規劃應急演練活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應。
四、應急演練要求
1、在開展演練準備工作以前應制定演練計劃,包括演練的目的、方式、時間、地點、日期安排、演練策劃領導小組組成、經費預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練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演練計劃成立演練組織機構,設計演練方案,并根據需要針對演練方案對應急人員進行培訓,使相關人員了解應急響應的職責、流程和要求,掌握應急響應知識和技能為演練實施奠定基礎。
3、演練實施是對演練方案付諸行動的過程,是整個演練程序中核心環節,演練實施當天演練組織機構的相關人員應在演練前提前到達現場,對演練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正常工作,確認無誤后按時啟動演練,填寫演練記錄表。
4、演練結束后,應針對本次演練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點評和總結,并從各自的角度總結本次演練的經驗教訓,確認評估報告內容,擬定改進計劃填寫《應急演練評審表》。
5、對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組織參加演練單位和個人按照改進計劃中規定的責任和時限要求,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的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應急物資裝備有計劃的更新等。
五、應急預案演練安排
x年公司應急演練安排如下:
x年應急演練計劃
序號
應急預案類別
組織部門
參與部門
演練時間
備注
1
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
生產部、安監科
各車間、辦公區域
5月
2
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生產部、安監科
各車間
6月
3
機械傷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
生產部、安監科
各車間
7月
4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生產部、安監科
各車間
8月
5
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演練
生產部、安
監科
各車間、辦公區域
9月
6
起重設備傷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
一、強化保障措施確保節能目標實現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使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順利開展,建立健全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根據市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考核辦法的要求,集團公司制定了《2021年公共節能工作實施方案》、《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制度》,成立了由董事長擔任組長,總經理擔任副組長,副總經理為成員的公共機構節能領導小組,不定期召開節能降耗工作會議,落實節能工作。做到了機構健全、分工明確、責任落實。針對部門能耗情況建立相應的節能目標責任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為推動我公司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深入開展宣傳培訓
1.為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掌握國家能源政策,公司針對性地組織干部職工開展節能技術和知識培訓,發放宣傳培訓資料和教材,提高節能管理能力和操作運行水平。
2.經常性開展節能降耗宣傳活動,在辦公場所顯目位置設備旁張貼標語和條幅,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宣傳工作,從而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的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將節能減排工作變為自覺行為。
3.制定宣傳培訓計劃,認真開展節能降耗培訓,增強依法節約意識,使干部職工了解和熟悉節能降耗相關法律、法規內容、要求和基本常識。
(三)狠抓節能管理
1.做好辦公用品節約。根據工作需要,嚴格控制辦公設備的采購和文件印刷數量。打印機、復印機的墨粉用完后,盡量重新灌裝,再次使用。
2.加強用電設備管理。合理使用照明、辦公設備,要求全體干部職工下班后自覺關閉電腦、電燈、飲水機等用電設備。
3.加強用水設備管理。無“跑冒滴漏”及長流水等浪費現象。
4.嚴格控制公務用車。淘汰高耗油、高排放車輛,加強車輛管理,實行定點加油、維修、保養和實現“一車一卡”加油制度,加強車輛用油定額管理,無公車私用現象。
5.推動建筑節能。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加強對公共機構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竣工驗收和運行管理等全過程的節能監督管理。
二、明確節能指標落實工作責任
2021年,我公司完成了能耗統計和報送工作,實現本年度的節水、節電、節油、節材、單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總體水平降低的目標任務。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實降低能耗
(一)加強節能技術改造
1.對集團公司高能耗、高污染設備有計劃實施技術改造。重點抓好照明、電熱開水器等耗能設施設備的節能改造。
2.積極更換節能設備,用水器具更換為節水器具。辦公場所推廣使用節水型器具,有效杜絕了跑冒滴漏和長流水現象。
3.通過政府招標的方式進行采購,新購用設備符合國家節電、節水和環保要求。
(二)抓好辦公用品利用
1.建立和落實辦公用品采購、配備和領用制度。一般采購低能耗、優質、廉價的辦公用品,不采購高能耗辦公用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優先或強制采購節能產品的有關規定,加大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集中采購力度。對配備的辦公用品進行不定期檢查,領用辦公用品時由辦公室負責統一登記,并制定物品領用制度。
2.節約辦公經費,充分利用網上辦公系統,文件起草、修改、發放盡量在電子媒介上進行,減少紙質文件印發和使用頻率,嚴格控制文件的發放范圍,準確核定印發份數,實行雙面印刷,文件能傳閱的盡量不復印,減少重復清印次數。
3.減少一次性簽字筆和紙杯的使用數量。辦公室內基本不使用一次性簽字筆,公務接待盡量使用瓷杯,嚴格控制一次性紙杯的使用數量,紙杯的使用基本對于外來人員,集團公司干部職工自帶水杯或茶杯。
(三)做好公務車輛節能
縣級科技館是基層人民群眾提升科學素質的重要陣地、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展現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臺,對于提高縣級科普基礎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創新投入方式,加快建設縣級科技館,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形成以縣科技館為基礎,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學??萍拣^、數字科技館為延伸,輻射全縣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
二、主要原則
加快建設科技館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服務人民,突出功能。科技館要采取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教育和參與互動形式,通過免費開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讓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科學普及的獲得感。
(二)科學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考慮城市提升需求、服務群眾規模、財力條件等因素,堅持務實管用、適度超前,科學確定建設標準、方式和年限,大力推動建筑設備和建筑智能化,注重節省投資。
(三)加強管理,注重效用。杜絕“重建設、輕管理與使用”的現象,高度重視展教內容建設,科學確定運行管理方式,大力推動實體科技館與數字科技館同步建設、同步開放,確保科技館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建設思路
(一)建設標準。
根據中科協制定的《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建標101—2007)和《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加快縣(市、區)科技館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綜合考慮縣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教育水平和科技館覆蓋人口、主要功能等因素,縣科技館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左右。
(二)建設模式。
綜合考慮實際,擬采取共建的建設模式,即與規模適當的規劃館、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文化重大設施和科技創新重要載體共建縣科技館,對外同時掛“縣科技館”牌子,實現優質展教資源共建共享。
(三)展教布設。
縣科技館應具備科普教育、觀眾服務、支撐保障等基本功能,合理配備房屋建筑、室外設施和展教設備等。
1.房屋建筑。包括展覽教育用房、公共服務用房、業務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房屋。其中展覽教育用房包括常設展廳和短期展廳,為科技館建筑的核心用房。
2.室外設施。包括道路、室外管線、觀眾集散場地、室外展覽場地、室外活動場地、停車場地及園林綠化等室外工程。
3.展教裝備。包括展品和技術裝備等。其中,展品是保障科技館實現其科普教育功能的核心裝備,其配置和布展應富于創新、具有時代感。要精心策劃布展,體現縣主導產業的技術創新特色。
四、管理體制
(一)管理主體多樣化??h科技館納入本級科普基地管理,由縣科協負責業務指導,由于與規劃館、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科技創新中心等社會文化重大設施和科技創新重要載體共建的,具體由項目主體單位管理。
(二)運行機制公益化。縣科技館應突出社會公益性,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其日常運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鼓勵組建科技館志愿者服務隊,吸收科學素質較高、樂于奉獻的居民參與科技館的科普講解工作。
(三)開展活動共享化。積極探索“館校合作”模式,將科技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特別是科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相結合,促進校外科技活動與學??茖W教育有效結合,把縣科技館打造成為縣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
五、保障措施
二、抓好重點用能系統和設備節能
(一)加強照明系統和辦公設備節能管理。加快照明系統節能改造。盡快完成非節能燈(包括T8T12直管型熒光燈和白熾燈)更換工作;公共區域的照明系統要加裝自動控制開關,辦公室、會議室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有效調節電梯運行時間,鼓勵工作人員三樓以下(含三樓)往返不乘電梯;合理設置電子顯示屏和景觀燈的開啟時間;加強用電管理,下班后自覺關閉照明設備和各類電器電源。
實行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各單位要加強設備管理人員節能培訓。規范辦公用品的采購、配備和領取。使用網絡傳遞資料,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降低文印耗材消耗;合理調節辦公設備的運行時間,減少待機消耗,逐步淘汰高能耗的辦公設備。辦公大樓內的合適位置要設置節約用電標識和室溫控制標識。各單位對內部供電設施、設備要加強檢查和維護,定期進行保養,減少電力損耗,確保用電安全。
(三)搞好供水系統節能維護管理。加強對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新建和改造項目應使用節水器具和設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在建設中建立水處理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用水區域應設置節約用水標識;集中辦公區可按使用單位分裝單元水表,按單位人員數分配用水指標,超額部分,實行單獨計量和付費。
三、強化公務車輛節能管理
除特殊情況外,嚴格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調整黨政機關配備小汽車定編標準和用車標準的通知》鄂辦發[]59號)核定各單位車輛編制數。年底前不再審批購置新車,已審批但還未購買的也不得購買,以實際行動支援抗震救災。建立公務車輛年報制度,控制車輛規模。將公務用車納入政府節能采購,優先選購節能環保型車輛和清潔能源車輛,新購置小汽車必須達到國IV排放標準,嚴格控制高油耗車輛的購置。對集體公務活動,提倡集中乘車;提倡乘坐公交車出行,路程較近時不使用車輛。除特殊公務車外,提倡每周少開一天車。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嚴禁公車私用。
實行定點維修、定點加油,建立公務車輛資產檔案和技術檔案。一車一卡、??▽S?。堅持科學、規范駕駛,按時保養,努力降低油耗和維修費用。
四、推進公共建筑節能
要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開展建設項目合理用能評價,所有新建、改擴建和裝修改造的住宅和辦公樓項目。從規劃、設計、評審、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加強節能監督管理。新建、改建項目應優先使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擴大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范圍,充分考慮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建設低能耗綠色建筑。
五、推行政府節能采購
市政府采購部門要會同機關事務管理局完善政府采購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清單制度,各單位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法》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的通知》財庫[185號)有關規定。擴大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涉及到基本建設、設施設備、大宗辦公用品等方面的購置,要進行以節約為主題的評估,并首先調查機關現有設備利用情況,避免重復購建。對空調、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用水器具,由同等優先采購改為強制采購高效節能環保產品。
完善節能產品、技術、服務征集機制,市政府采購部門要加強對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活動的組織管理。建立跟蹤、監測和優選淘汰機制,提高政府節能產品采購的透明度。
六、開展節能宣傳教育
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有關節能降耗的政策規定,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教育干部職工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升油、一張紙、一分錢。利用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周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節能宣傳教育,強化機關干部職工的節能意識,普及節能知識,建設崇尚節儉、厲行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營造節能濃厚氛圍。發揮黨政機關的表率作用,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消費理念,培育節約型機關的文化風尚。年我市“節能宣傳周”為“綠色出行日”倡導工作人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澳茉淳o缺體驗日”各單位除信息機房等特殊場所外,空調停開一天,停止公共場所照明一天,辦公樓電梯停開一天。
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履行職責。研究部署部署全市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協調解決節能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向市政府匯報市直機關節能工作情況。
把節能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本單位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制定節能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力求取得明顯成效。
(二)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能耗統計制度。核定用電、用水、用油、辦公耗材等分項指標。定期向市公共機構節能辦(機關事務管理局)提交能耗報告。市公共機構節能辦在市政府政務信息網及辦公樓電子顯示屏上公布各單位能耗情況。各單位要完成能耗分項計量,建立市直機關能源資源消耗統計信息平臺和能耗信息數據庫。
二、發展目標
新建、改建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7所,村級幼兒園1所,農村小學、教學點增設附屬幼兒園(學前班)23處,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達到6000人左右;認定一批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所數占全市幼兒園所數30%以上。全市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以上。
三、建設任務
(一)全力推進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
1、建設好7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及1所村級公辦園。投資1682萬元建設荷塘鎮中心幼兒園、安平鎮中心幼兒園、楊市鎮中心幼兒園、鎮中心幼兒園、鎮中心幼兒園、鎮中心幼兒園、鎮中心幼兒園、鎮石壩幼兒園等8所公辦幼兒園。其中申請中央投資1082萬元(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建設中央投資900萬元,農村閑置校舍改建幼兒園中央資助資金182萬元),市地方教育附加配套600萬元。新增班級81個,新增學位2500個,新增建筑面積8700平方米。
2、完成農村小學及教學點附屬幼兒園(班)建設任務。2012年,申請中央補助資金685萬元,增設農村小學及教學點附屬幼兒園(班)23處,新增學位2400個。
(二)大力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啟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掛牌工作。成立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評估認定工作領導小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育清同志任組長,市政府辦、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相關成員組成評估工作組,具體負責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工作。經評估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由教育局發文并予以掛牌,接受社會監督,享受政府補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工作職責。今年我市公辦幼兒園建設任務多,擔子重,市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領導小組要進一步加強對幼兒園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市教育局要牽頭具體實施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市財政局要負責做好建設資金籌措工作。市發改局要負責做好項目立項等相關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負責做好項目工程質量監管等工作。國土資源局負責建設用地的劃撥與審批等工作,市編委辦要負責做好項目園教職工編制的核定。各部門要通力合作,確保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二)加大財政投入,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市財政設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專項經費,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重點用于保障公辦園建設;落實好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建設規劃項目配套資金,確保項目園建設所需經費按時到位。項目園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要千方百計加大對項目經費的投入力度,積極動員和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出資辦學。項目園要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增收節支、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健全制度、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強化監管,進一步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合理用能、科學用能、節約用能的長效機制;協調推進一、二、三產及非生產領域內的節能工作,確保完成年度節能約束性指標,為“十二五”節能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根據省、市節能雙控工作要求,確定2012年的節能目標如下:
——確保全市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控制在5.1%以內。
——確保全市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等價值,下同)比2011年(下同)下降4.4%。其中:
農業增加值能耗確保下降2%以上;(牽頭部門:農經局)
工業增加值能耗確保下降6%以上;(牽頭部門:經信局)
服務業增加值能耗確保下降4%以上。(牽頭部門:發改局〈服務業發展局〉)
——各鎮街道、開發區、振東新區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控制在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確保下降4.4%,其中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
——年耗能1000噸標煤及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能耗確保下降6%以上,或可比價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0%以上。
上述約束性目標,按季度進行分析和檢查,按年度進行評價和考核。
三、工作重點
(一)實行區域用能總量控制。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雙控”制度,結合省、市對我市實行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進一步核定基數,按可控的增幅比例對各鎮街道、開發區、振東新區下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各鎮街道、開發區、振東新區要按照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要求安排生產和調整結構,新增用能要優先安排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其他項目實行“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將有限的能源配置到能耗水平低、經濟效益好、財政貢獻大、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及用能單位,實現能源高效配置。(經信局、發改局〈服務業發展局〉、農經局、統計局負責)
(二)突出抓好結構節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資源配置向節能效果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業傾斜。加快發展新材料、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化纖、紡織、建材等特色產業。加大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新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經信局、科技局、環保局負責)
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較上年同期力爭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加快發展與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工業設計、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物流分銷和商務會展等生產業,推進制造業和生產業的融合發展。(發改局〈服務業發展局〉、經信局負責)
(三)加強建筑節能。貫徹落實《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城鎮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引導農村新建住宅采用節能新技術,拓展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的執行范圍。強化建筑節能管理和監督,積極推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和新型墻體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建筑節能設計、檢測和驗收標準??刂平ㄔO工程使用粘土類多空磚,鼓勵建設工程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禁止生產使用實心粘土磚。積極推廣水源、地源熱泵技術,新建12層以下的建筑,須采取與建筑物統一的太陽能供熱系統;有條件的區域,要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強新建民用建筑執行節能標準全過程監管,對達不到標準的建筑,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強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標準,重點抓好墻體節能系統、門窗、中央空調及配套供用能系統的綜合節能改造,提高公用建筑的整體用能效率。強化產業引導,積極扶持發展新型節能墻體材料,降低萬塊標磚綜合能耗。全年新建節能建筑100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面積2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達1萬平方米。(建設局、經信局負責)
(四)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實施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綠色照明改造、建筑節能改造等節能改造項目,使其成為節能降耗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經信局、發改局、環保局、科技局、質監局、供電局負責)
(五)推進商業及民用節能。對年耗電300萬千瓦時以上的商場、賓館等重點耗能單位實行能耗定額和限額管理,對超額單位,執行強制性節能改造。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鼓勵商貿設施外墻保濕、LED節能照明、電梯智能運行、屋頂太陽能集熱發電、地源泵供熱制冷等節能改造;普及節能型照明燈具,限制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建設節能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引導住宿、餐飲、洗染和沐浴等生活服務業建立節約機制,開展節電、節水、節氣活動,爭創綠色飯店1家。倡導居民家庭節能型消費,推廣使用變頻空調、高能效家用電器等節能型產品。在有條件的社區、農村推廣太陽能路燈,普及綠色照明。搞好節能服務工作,組織專家為企業提供能量平衡測試、節能診斷、技術咨詢等服務。(經信局、供電局、商務局、旅游局負責)
(六)重視交通節能。探索城市公交優化方案,推廣普及低能耗、高技術公共交通車輛及調度管理設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力提高公交服務質量,努力使公共交通成為群眾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強機動車年檢年審,加快老舊汽車、船舶的報廢更新,積極推廣使用大噸位和標準化交通運輸工具;鼓勵使用雙燃料動力等環保車型,降低營運車輛單位能耗。優化道路運輸組織管理,積極組織回程貨物運輸,減少空載,提高運輸能效。繼續鼓勵現有出租車輛實施雙燃料動力改造,更新車輛鼓勵使用雙燃料動力車型,鼓勵單位、個人采用小排量車型。(交通運輸局、公安局負責)
(七)推動農村、農業節能。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處理設施、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維護長效管理機制。倡導以節肥、節藥、節水、節地、節能為重點的節約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廣應用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規模畜禽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加強農用車、小型拖拉機尾氣治理,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農業機械和漁船裝備,努力降低農業增加值能耗。(農經局負責)
(八)挖掘公共機構的節能潛力。認真貫徹《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要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帶頭使用節能產品、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展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工作考核評價工作,鼓勵實施辦公樓空調、照明等系統節能改造,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加快形成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機關文化。(機關事務局、財政局〈地稅局〉、監察局負責)
所有公共建筑內的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社區和家庭,除特定用途外,夏季氣溫不高于30℃時不開空調,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攝氏度;冬季氣溫不低于5℃時不開空調,空調溫度設置不高于20攝氏度。加強城市照明管理,嚴格控制公用設施和大型建筑物裝飾性景觀照明用電。(機關事務局、經信局、建設局、供電局、監察局負責)
(九)健全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貫徹執行《節約能源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和《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健全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源頭控制。凡年新增綜合用能1000噸標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電300萬千瓦時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一律不予備案、核準、審批和驗收;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和審批部門的責任。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1000噸標準煤以下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當填寫節能登記表。節能審查管理權限嚴格按照《實施辦法》執行,未按管理權限提出的節能審查意見不得作為辦理項目相關手續的依據。(經信局、建設局、發改局、監察局負責)
嚴格項目準入,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準入條件以及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項目,不提供授信支持,不辦理用電等相關手續。(經信局、發改局、人民銀行、國土資源局、建設局、環保局、供電局負責)
(十)淘汰落后產能。根據國家公布的淘汰類目錄,淘汰小建材、小鑄造、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紙、小皮革、小電鍍等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對經認定屬于淘汰類、限制類的高耗能企業(技術、裝備和產品),對能耗超過國家和省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以及違規使用落后用能設備的企業,要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對存在嚴重違法用能并拒不改正的企業、對整改無望的高耗能企業、對不按期淘汰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術、裝備和產品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經信局、供電局、環保局、安監局負責)
(十一)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宣傳《清潔生產促進法》,進一步落實省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意見》精神,重點實施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利用循環化、企業生產清潔化、區域工業生態化四大行動。繼續在印染、皮革行業中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加大工業區內高資源消耗、高污染企業以及重點用能、用水單位、列入“811”生態文明行動實施方案重點整治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力度。繼續開展循環經濟型示范企業、示范工業區、示范鎮街道等創建工作,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經信局、環保局負責)
(十二)鼓勵發展熱電聯產。落實《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加快集中供熱步伐,逐步替代和取代原有的供熱鍋爐,擴大集中供熱范圍。在已建成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區內,不得審批新建、擴建、改建生產性供熱鍋爐。(經信局、環保局、質監局、供電局、安監局負責)
(十三)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快電網建設,深化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完善電網電壓序列優化改造工作。科學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合理運用電壓調整手段,推廣應用無功補償設備,提高終端電壓質量和功率因素水平。結合有序用電工作,科學合理配置電力資源,重點保障居民和新興產業用電。淘汰S7及以下變壓器,推進節約用電。(供電局、經信局負責)
(十四)推行綠色采購。落實節能產品政府采購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節能產品清單制度,對空調機、計算機、打印機、顯示器、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用水器具等,優先采購高效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保證節能降耗和綠色采購工作落到實處。(財政局、采購辦負責)
(十五)推廣新型節能服務模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專業化的節能服務機構為公共設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管理等一條龍服務,推進節能技術服務領域市場化、產業化,促進節能技術服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經信局、科技局負責)
(十六)加強能源統計和重點行業用能監管。加強鎮街道、開發區、振東新區能源消費總量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時序進度核算,做好節能降耗情況月度、季度分析;加強預測預警,制定節能降耗應急預案。指導重點用能企業依法設立能源管理崗位,加強能源統計、能源管理隊伍建設。強化建材、化纖、印染等行業及重點用能單位的用能分析和監管,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企業能源管理水平。(經信局、統計局、質監局負責)
(十七)強化能源計量和能效標志管理。推廣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新標準,對企業能源管理和用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節能標準化項目建設,鼓勵制訂能源計量產業聯盟標準,提高整個產業企業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指導用能單位積極開展三級計量考核和能源計量數據分析應用。加強對能效標識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國家能效標識規定的用能產品一律不予銷售。引導消費者購買能效標識2級以上或有節能認證標志的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質監局、經信局負責)
(十八)加大執法力度。重視能源監察執法體系建設,加強節能監察隊伍建設,完善節能執法稽查制度;建立節能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執法稽查力度,提高節能綜合執法能力和水平。依法開展能源監察工作,確保完成12家重點用能企業及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監察任務。推進化纖、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和重點商場星級酒店的能效水平對標,對超標企業實行差別電價。(經信局、統計局、質監局、建設局負責)
(十九)強化政策引導。落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對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稅減免規定和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以及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用設備的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改項目的信貸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淘汰、限制類企業的信貸投入,建立信貸支持節能降耗技術創新和節能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財政局〈地稅局〉、國稅局、人民銀行、銀監辦負責)
(二十)廣泛開展節能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和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各類文化載體,深入宣傳節能降耗、低碳減排、綠色產業等理念,開展綠色家庭創建工作;及時報道節能先進典型,曝光不良行為,倡導健康、文明、節儉、適度的消費理念,逐步使節能成為公民的良好習慣和自覺行動。進一步增強全民節能工作責任感和危機感,廣泛動員公共機構和全市人民積極行動起來,堅持從自身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等點滴事情做起,逐步形成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良好氛圍。(宣傳部、經信局、婦聯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要把節能降耗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堅定不移地把節能降耗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切入點、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要善于利用“倒逼機制”,切實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節能降耗的作用,在結構調整中促進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各鎮街道、開發區、振東新區和各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以及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節能降耗工作負總責。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督促、有成效,確保節能降耗工作常抓不懈。要健全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著力形成推動節能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