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軟件測試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軟件測試實訓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0-7258-02

近幾年來,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我國的IT行業開始向國際化、規范化邁進。以往只重視軟件開發而忽視軟件測試的情況正在改變,軟件測試行業開始迅速發展。

國外小一些的軟件企業,軟件開發與測試人員之比基本上是1:1,微軟公司更是達到了1:2,軟測試人員規模遠超過開發人員的規模[1]。盡管一些國內大型軟件企業開始重視軟件人才的合理配置,但有的企業其比例也就只有10:1。軟件測試工程師鬧人才荒[2],中高級測試員緊缺的現象已十分明顯。

據統計,國內軟件測試工程師的缺口為20萬人左右,這一點從51JOB的招聘信息中可見一斑。近兩年,軟件測試工程師的需求和待遇都達到了歷史新高。

然而與當前軟件測試行業如火如荼的現狀極不協調的是當前軟件測試培訓領域的現狀[3],從事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的專業機構寥寥無幾,而且價格昂貴。大學里幾乎沒有軟件測試專業,部分院校開設《軟件測試》這門課程面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軟件測試教材知識片面。二是內容枯燥,學生不感興趣。三是教師教學經驗嚴重不足。面對軟件測試人才的社會需求緊迫性,人才培養單位應該擴大軟件測試人才培養規模,總結軟件測試知識點,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培養質量。

1 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中應采取以下解決方法:

1.1 融合軟件測試知識點,分階段教學

目前,國內的軟件測試教材只涉及了部分基本理論知識,不夠全面,介紹的軟件測試工具也相對落后一些。針對這種情況,任課教師首先要融合多本軟件測試書籍內容,總結出軟件測試所涵蓋的知識點,更新軟件測試發展情況。

其次,根據學生學習過程分階段教學[4]。第一階段是基礎階段,讓學生掌握軟件測試基礎理論知識和軟件測試核心技術,以及常用測試工具的操作。第二階段是項目綜合實訓提高階段,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加強綜合測試技術在項目實訓中的運用,針對不同的開發階段,撰寫各開發階段相應的文檔,并制定相應的測試計劃,設計典型測試用例,使用不同的軟件測試技術和測試工具,完成不同的測試目標。最后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階段,介紹軟件測試最新的技術與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對基本技術向縱深方向思考。同時向學生提供軟件測試方面重要的會議、雜志、論壇、網站,引導學生課下查閱學習資料,鼓勵學生自我學習。

1.2 改革教學方法,采用案例驅動教學

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自制力不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繼續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該采用案例教學方法[5],將《手機信息管理系統》、《學生圖書借閱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案例資料發給學生,學生拿到案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課下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理解知識并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上教師答復學生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通過這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使學生既學會理論知識分析又學會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的問題。

1.3 采用軟件測試項目綜合實訓的實驗教學模式

開設綜合性的軟件測試課程實驗,按軟件企業項目管理和開發模式,進行軟件測試項目實訓[6],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個測試小組,每小組成員不超過7人,每組分配不同的軟件項目,如工資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酒店預訂系統等。小組成員模擬與體驗軟件測試工程全過程工作職位和角色,使學生全過程適應工作職位的要求。

各項目小組在測試項目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開發階段,撰寫各開發階段相應的文檔,并制定相應的測試計劃,設計典型測試用例,使用不同的軟件測試技術和測試工具,完成不同的測試目標,并進行回歸測試,以實現軟件測試各單項專業知識與技能整合運用的目標。在整個測試過程可以體現“學以致用”的思想,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各項目小組通過演練項目開發,不僅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軟件開發的整個過程,還讓同學們對軟件開發中各個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同時也更深刻的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1.4 加強校企合作

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思想,經常邀請企事業、軟件公司里一線軟件測試人員或軟件測試組長和項目經理,來學校為學生做定期講座,或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利用假期或其他時間,安排教師學生進軟件公司,一起跟進項目開發測試。目前本校已經連續兩年安排教師學生去齊魯軟件園,進公司一起進行項目開發測試工作。效果不錯,參加實訓的軟件項目綜合實訓的教師軟件開發測試能力有較大提高,并且學到一些最新最實用的軟件開發測試技術。

1.5 改革課程考核方法

軟件測試這門課程兼具理論與操作,目前大部分院校考核方式與理論考試為主,這種考核方式會促使部分學生考前抱佛腳,考前死記硬背,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理論考核之外,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知識和應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建議課程考核應該包含平時作業、課堂表現(發言與討論)、實驗、綜合實訓、理論考試這幾部分。采用這種考核方式,促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課堂踴躍發言,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1.6 適當加入一些最新的游戲測試

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是泡在網吧里玩游戲,有很多同學一有時間就玩手機游戲。學生對最新的游戲內容比較感興趣,游戲測試也是軟件測試的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游戲測試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7 采取雙證教育

實行“雙證教育”模式[7],將學歷教育與技能學習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后不僅能獲得國家勞動部高級職業技能認證證書、擁有扎實的操作技能,同時還將獲得國家承認大學學歷證書。雙證教育使學生專業能力更強、職業素養更高、綜合素質更好、更符合企業用人標準。

測試工程師有高級測試工程師、中級測試工程師、初級測試工程師。根據高職學生的能力特點,應該把高職學生定位在初級和準中級測試工程師,具有一定的設計方案的編寫能力,能利用測試工具完成一定的測試任務,并能夠執行功能測試。

2 總結

通過在本校近五六年的軟件測試教學實踐,發現軟件測試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改進,融合軟件測試知識點分階段教學,采用案例驅動和雙證教育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和教學實踐這些措施能較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教學質量也有較大提高。軟件測試人才培養剛剛起步,很多工作處于摸索階段,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軟件測試人才。

參考文獻:

[1]程茂,溫靜,吳玉潔.《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117-120.

[2] .

[3]趙斌.軟件測試技術經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3).

[4]葛漢強.高職《軟件測試》課程分層教學之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8):105-107.

篇(2)

軟件測試是伴隨IT產業的發展而出現的新興工作崗位。不論目前還是將來,人才市場對軟件測試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量。《軟件測試》課程是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如果沒有實驗、實訓環節的支持,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枯燥地講解測試理論和測試方法,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和厭學情緒。《軟件測試》課程使用的工具和測試的對象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產品,實驗與實訓課程的組織和實施有較大的難度,容易造成實驗的隨意性。我院在開設這門課程之初,按照學院確立的“針對市場設專業、針對企業定課程、針對崗位練技能”的辦學思路,在辦學模式、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與軟件公司合作辦學

經過調研發現,IBM軟件學院推出的高校軟件人才教育伙伴計劃,旨在利用IBM公司在軟件技術和開發工具上的優勢與中國高校合作,培養軟件人才。該計劃中的《軟件測試》課程是與高職院校合作,培養軟件測試人才。經過溝通和協商,我們決定同IBM軟件學院合作。我院通過選拔的方式對軟件專業的學生組建軟件測試班,IBM軟件學院為我院提供師資培訓、測試工具軟件、課件和技術支持。通過這種合作,我們可以利用IBM公司在業界的領先地位,引進最先進、最實用的測試理論和方法,使用最流行的測試工具軟件。軟件測試班的學生除了系統地學習學校規定的公共基礎課以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掌握軟件開發的技能以外,還要學習軟件測試理論和實踐課程,掌握軟件測試的崗位技能。學習結束之后參加IBM公司測試工程師的認證考試。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專業口徑,還可以使學生在畢業的同時獲得學校的畢業證書和IBM公司頒發的測試工程師證書。

(二)改革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

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我們擺脫了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將《軟件測試》課程劃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組織教學。《測試理論》課程是理論模塊,占64個學時,《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測試管理》等課程是實踐模塊,各占32個學時。

其中,《測試理論》課程系統地講解軟件測試的理論和方法。為了驗證理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安排了需求分析和軟件設計的UML建模、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系統集成測試等五個實驗。理論課以一個軟件項目的開發和測試實踐為主線進行講解,實驗課選取了開發和測試該軟件項目中的關鍵實踐部分展開,幫助學生從軟件開發和測試的實踐中理解和掌握理論。這種安排使所有的測試理論和方法都能找到實踐的依據。理論指導實驗,實驗驗證理論和方法,實驗與理論在同一個軟件項目中融為一體。《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測試管理》等課程分別要求掌握IBM公司的功能測試軟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測試軟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和測試管理軟件(TestManager)三個軟件測試工具的使用方法。這三種測試工具對應軟件測試工作的三種重要崗位。通過學習和實訓,學生將掌握如何錄制、回放腳本,如何執行自動化測試和回歸測試,如何設置和使用驗證點,如何使用數據驅動,如何分析性能測試報告,如何設計測試用例以及如何管理測試過程等基本的軟件測試崗位技能。

經過這種劃分,理論模塊集中講解理論知識,為實踐模塊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實踐模塊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實踐模塊的課時超過了理論模塊的課時,反映了“實踐為重”的思路。

(三)建立軟件測試實訓基地,實驗和實訓課采用項目教學法

為了確保實驗課和實踐模塊的教學效果,在IBM公司的幫助下,我院建立了軟件測試實訓基地。IBM公司為我院提供了UML建模軟件(Rational Rose)、功能測試軟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測試軟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測試軟件(Rational Robot)和測試管理軟件(TestManager)等。我院安排了專用機房,所有計算機的內存升級到1G以上。實驗課的教學和實踐模塊的教學實訓全部安排在專用機房進行。除了建立完善的軟、硬件環境之外,我院還組織專業教師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編寫了實驗、實訓指導教材。

為了確保項目教學法的效果,我們開發出一個簡化的學生選課管理系統。作為貫穿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實踐項目,系統采用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標準技術,通過Web訪問。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我們編寫、整理出開發過程的所有文檔,包括用例圖、用例描述文本、時序圖、類圖、源代碼以及單元測試和系統測試的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等。由于學生熟悉選課管理系統的應用背景和業務流程,以該項目貫穿《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過程,不僅指導、促進了理論和實踐的教學,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貼于

《測試理論》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兩部分。理論教學以選課管理系統的項目開發和測試實踐為主線。理論教學開始時安排兩個關鍵的實驗,指導學生對選課管理系統做出需求分析和軟件設計的UML建模。學生通過這種開發實踐,可分析、評估在開發模型過程中的錯誤,可以認識到軟件測試在整個軟件開發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避免對測試理論產生枯燥、反感和厭煩情緒。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和系統集成測試實驗都是針對選課管理系統或其中的子項目設計并執行測試用例。由于理論和實驗在同一個項目中貫穿始終,理論和實驗的教學自然得以統一。實踐模塊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崗位操作技能。我們安排選課管理系統作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課程實訓的測試對象,《測試管理》課程也以該軟件系統作為實訓項目。采用同一個軟件項目貫穿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靈活地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企業實習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

學生企業實習是我院確立的BPMM(Basic Platform and Model Menu,即基礎平臺+模塊化菜單)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學生完成全部的文化基礎課、專業課和校內技能訓練之后,根據學生本人自愿,學校推薦,用人單位審查的原則,經三方認可后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書,學生參加企業的工作實習,按照企業選定的模塊或企業修正后的模塊進行學習,培養崗位技能,實現人才的職業能力與企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在此期間,學生還要完成畢業設計任務。

我院先后與常州、蘇州、南京、上海等地的軟件園、中科院軟件所、北京和佳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南京聯創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富深協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OKI沖電氣(江蘇)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的企業實習提供了良好的實習環境。到目前為止,我院軟件測試班2004級學生已經全部安排到軟件公司實習。

教學改革的效果

充分發揮了項目教學法的優勢,實現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統一選擇合適的項目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我們之所以選擇選課管理系統是因為該項目來自學生的選課實踐且具有較強的啟發性,有足夠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運行測試用例,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測試理論》的教學中,以該項目的開發和測試過程為主線,一步步引導學生思索,探究軟件開發和測試實踐,在實踐中理解并掌握知識。在《實踐模塊》的教學中,通過使用軟件測試工具對該項目的軟件進行測試,使學生掌握崗位操作技能。理論和實踐教學在同一個項目上實現了統一,有利于學生自覺地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強化了實踐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程改革以后,實驗實訓等實踐課的課時超過了理論課的課時,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也貫穿了軟件開發和測試實踐等內容,體現了“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的原則。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經歷了軟件系統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領悟到軟件測試在這個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對這門課的理論和方法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主動地思索、探究和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三個實踐模塊的實訓使用的是軟件測試行業應用最廣泛的測試工具,熟練使用這些工具可以大大增加就業的優勢。學生通過認證考試之后,將獲得IBM公司頒發的測試工程師證書。這些措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培養了學生的崗位技能,實現了就業崗位“零距離”實行分模塊教學,凸現了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的重要性。理論模塊只講解測試實踐中實用的理論和方法,為實踐模塊提供了理論基礎。而實踐模塊使用軟件測試行業的主流測試工具,可使學生熟知的項目軟件執行測試并使用測試管理軟件對測試過程進行管理。這種實訓是對真實軟件測試工作的模擬,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這三種測試工具的用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企業實訓時,學生進入軟件公司參加生產實習,在軟件開發隊伍中從事真正的軟件測試工作。經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企業實習等一系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畢業之后不需要培訓就能直接上崗。

深化了教學改革,為高職其他專業和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經驗通過與IBM軟件學院的合作,我們在短時間內跟蹤到了最先進的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技術,掌握了主流的軟件測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順利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成功地使用了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把加強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崗位技能放在首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學校周邊的軟件公司合作,建立了眾多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現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與企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密切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關系。這些改革措施為軟件專業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經驗,對其他專業的教學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6-8332-02

1 背景

工信部近日印發《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確定了10項發展重點和8項重大工程。而據業界預計,到2015年,我國軟件行業收入將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出口突破600億美元。

2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外包人才的缺口從結構層次來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應不足。正規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軟件開發技術,但缺乏軟件開發工作經驗、項目交流和團隊合作鍛煉,需要經過相當的項目知識與技能培訓。超過60%的高校開設了計算機專業。但是,適應外包企業需要的大學畢業生很少,大學畢業生常常需要企業花大力氣培養,而企業希望招來就用,不愿自己培養人才增加成本。本軟件開發、測試實訓室應此目的設置,目標培養中低端軟件人才。

3 建設實訓中心項目的可行性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有四個特點:一是教育性質和目標不同。重在對準備就業的學生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陶冶職業道德,提高職業能力和勞動素質教育。二是教育內容與要求不同。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為主,重在讓學生懂得做什么、怎么做,使學生學有專長,畢業后投身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實踐活動。目前盡管有部分學生升學,但就總體看,其教育內容與要求未變。三是課程模式與結構不同。其課程模式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結構注重強化學生技能的應用性、針對性和職業性。四是學校功能與任務不同。要求實施職業教育的學校必須具有實訓實操的條件,否則職業教育很難獲得應有的效果。

4 軟件開發和測試實訓室建設目標

軟件開發技術實訓可以包含四類實訓課程:

軟件開發實訓:包括完整的生命周期的軟件開發過程

軟件階段實訓:選取軟件生命周期其中某個階段獨立工作(例如編碼工作)的實訓;

軟件測試實訓:包括軟件開發過程隨行測試和獨立的軟件測試技術實訓;

軟件項目管理:這是關于軟件技術高級培訓。

實訓裝備:

硬件設備:5組服務器;50臺工位電腦;網絡和交換設備;5組光盤刻錄、掃描儀和打印機等輔助設備;1套投影和無線擴音設備;互聯網接入;軟件平臺:Windows 和Linux服務器平臺,mySQl、SQL Server數據庫系統、J2EE和.net開發平臺和課程相關的軟件工具;LoadRunner 、WinRunner等常用測試工具;項目管理工具MS Project;辦公系統 Ms Office 管理軟件:實訓管理軟件

實訓方法:采用模擬企業運營方式將教練和學員混編成項目組方式完成軟件開發和測試實訓;打破學科界線和知識體系,以項目目標驅動安排教學內容,編制教材和教學課件,教學內容來源于合作企業以往的實際項目,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對原項目分解、重組、封裝形成教學課件,以實際項目文檔為基礎編制實訓文檔。

實訓課程:本實訓室分設以下類型實訓課程

素質教育類課程:敬業精神、團隊合作

企業標準類課程:ISO9000和CMM認證,企業化管理制度

項目管理類課程: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管理系統使用;

軟件開發、測試類課程:包括軟件生命周期理論、文檔編制和理解、軟件工具、編碼和測試方法、系統部署、和版本管理等;

實訓過程:

先期培訓:素質類、企業標準、項目管理、背景知識等

基礎培訓:由教師教授課題涉及的基本方法、工具和規范;

開題培訓:由專業項目管理人員做課題報告,解釋項目要點;

5 實訓課題:軟件開發實訓

本實訓室培訓軟件開發人員和軟件測試人員,實訓方法可以將學員分組,在同一項目中分別承擔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工作,也可以獨立執行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實訓課程

軟件開發實訓包括一下實訓模塊:

1)背景和基礎知識:包括軟件開發規范,軟件企業ISO9000和CMM認證,學校軟件工具等;

2)搭建開發環境:能夠配置自己的軟件開發環境,包括安裝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包;能夠配置自己與別人的協同開發環境,包括網絡配置,文件共享,安裝遠程打印機等;

編寫代碼:使學員能夠讀懂詳細設計,掌握開發工具的配置與使用,掌握開發語言的基本知識和數據結構,了解簡單的算法,會設計簡單的界面,并應用常見控件,具有數據庫編程的初步能力;

圖1

3)測試:使學員除了掌握測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該學會編寫單元測試案例,編寫單元測試文檔,在執行單元測試的時候,記錄測試結果,并分析錯誤原因,以利于下一步的調試。

學員應掌握以下具體技術、平臺和工具,Windows系列和Linux操作系統;Visual Studio工具;Borland 公司工具,SQLServer,Oracle ;Apache+tomcat,Web Logic 等;TCP/IP,創建網絡連接,網絡打印;基于UML的詳細設計文檔,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單元測試,黑盒測試,白盒測試,設計測試案例等;執行測試并調試錯誤,系統和配置技術;

軟件測試實訓包括以下實訓模塊:

計算機及常見操作系統、軟件設計語言基礎、 數據庫基礎、軟件工程基礎、軟件測試基礎、自動化測試: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及常見網絡協議,常用軟件平臺、工具使用LoadRunner 、WinRunner測試工具使用,各種測試規范

6 總結

在當今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中,綜合應用各種新技術的系統軟件功不可沒的,軟件開發和測試使全社會的信息管理、信息檢索、信息分析達到了新的水平,因此,學習軟件開發、測試的相關基礎知識,對于信息時代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楊文宏,李心輝.面向對象的軟件測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篇(4)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3-0670-03

1 概述

軟件測試技術是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針對軟件測試員/程序員崗位的任職要求所設置的具有綜合性質的課程,主要任務是通過對軟件測試基礎理論、技術方法、流程管理和使用自動化工具實施項目測試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完整的軟件測試的工作過程,能對完整的項目進行測試的實施工作,從而實現與測試技能要求的無縫對接。但是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發現,很多同學學完這門課程后只是了解了軟件測試方面的相關知識,根本就不能夠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實際項目的測試工作。筆者通過分析總結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采用工程的思想,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地把這些知識碎片整合到一起,當然就不能談不上實際應用能力。

CDIO模式作為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它以工程項目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1-2]。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基于CDIO模式的高職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初步探索。軟件測試技術作為軟件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現代IT企業需要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實用復合型人才[3],但

高職院校軟件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普遍只是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而不能有效的利用這些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個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都一直在嘗試探索更好的人才培養方案[4],主要的專業課程也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5]。因此,幾年來,“實踐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法”等等教學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應用,但是在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也是如此,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實踐教學死板化。各個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都明確規定了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體現了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以作者所在專業為例,規定專業課程的實踐課時比例至少達到50%。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教學一般都是教師通過案例先講解演示,學生再模仿訓練,總體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此造成學生一開始還表現強烈的新奇感,對課程學習充滿著動力和信心,但是由于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后面的實踐訓練只能是敷衍了事。并且,由于課堂教學課時的限制,實訓機制死板、不健全,使得學生的真正動手機會還是很少。

(2) 項目教學虛擬化。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以軟件測試技術課程為例,包括一些具有軟件測試精品課程的院校,無非都是采用了比如三角形測試、NextDate案例測試、飛機票訂票系統等作為教學案例,雖然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術有了更深入地認識,但是這些項目大多都是虛擬項目,這些虛擬項目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弊端:一是功能過于單一,內容陳舊,只能起到說明相關測試技術的作用,卻與實際應用脫節,缺乏實戰性,使得學生在真正面對一個綜合項目的時候卻感覺無從下手。二是由于每個項目功能單一,不能把一個完整的項目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通過這些虛擬項目,不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從測試計劃、測試執行、測試用例設計到測試報告的整個測試過程的工程思想,也不利于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

(3) 知識內容缺乏系統化。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只關注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而忽略了知

識點之間的系統聯系和實際應用,使得學生一知半解,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點的用處,也不知道如何把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項目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工程管理、項目規范、項目文檔編制、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難以滿足企業對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

3 CDIO模式在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在CDIO模式指導下,我院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圍繞軟件產品開發為主線,以每位同學都要參與幾個項目開發為目的進行課程安排。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將CDIO項目按規模和范圍劃分為三級,一級為包含軟件專業主要核心課程和能力要求的項目。我們選取了與企業合作開發的實際案例:洗衣管理系統和校外實訓系統;二級為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能力要求的項目。主要是階段實訓和綜合項目實訓項目;三級為單門課程內為增強該門課程能力與理解而設的項目,其中三級項目的設立與否及形式由各門課程大綱根據需要確定。

在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中,我們把CDIO模式貫穿于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從如下幾個方面對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和實踐應用:

3.1 教學目標和內容

在CDIO模式下,軟件測試技術的教學目標為“掌握軟件測試的理論知識,掌握主流的測試技術和方法;具備測試計劃的制定能力、測試用例的設計能力、測試代碼及文檔的編寫能力;具有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具備自主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我們基于CDIO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思想,貫穿“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方式,以工程項目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把軟件測試技術課程的內容分成五個項目任務。并且在課程中,選取校外實訓系統和洗衣管理系統的測試作為貫穿于整個課程的任務。在這兩個項目的引領下,實施課程教學。課程的五個項目任務如下表所示:

3.2 教學組織

在CDIO模式下,為了使學生由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組織方面,我們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以小組模式為基礎組織教學。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學生充當企業中的真實角色,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模擬軟件企業工作模式,每位同學承擔工作崗位相應的責任和任務[6]。課堂教學也不再采用“教師演示講解、學生模仿練習”的模式,每一次課堂教學,教師先演示項目,提出任務需求,進行必要的知識講解,然后教師為學生發放項目任務書,再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分析項目任務,探討實施方案,撰寫任務計劃,完成項目任務,并提交相關文檔。在整個任務完成過程中,授課教師不斷和學生交流,對于學生在完全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解決。這樣,不僅能夠調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研究新的實現方法,而且突破了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組織形式,將實際生產與學習真正融合為一體,在掌握業務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培養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和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使師生在職業崗位中學習,在學習環境中工作。

3.3 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應用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密切的產學結合方式,聘請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實踐指導,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網絡教學資源。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講解重點難點問題,相關的項目任務探討和知識擴展通過網絡化平臺進行。對于網絡化平臺,我們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建立課程QQ群,為學生提供一個資料共享和課程討論和交流的平臺,二是要求學生訪問中國測試網,通過論壇和專業測試人員和其他測試學習者進行溝通交流。在網絡教學資源方面,要求每一位同學使用高等職業教育軟件教學資源庫網站,訪問網站的課程資源和培訓資源,其中軟件測試的課程資源包括:學習指南、授課錄像、實訓指導、課程案例、參考和素材資源等方面。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解決課堂教學課時的限制,使得課程的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后,對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利用與江蘇微軟技術中心的合作優勢,邀請他們在期末來校進行項目實訓指導。

3.4 考核方式

根據CDIO培養大綱,將學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7],再使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軟件測試技術課程打破了單一的考核方式,從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培養的要求出發,建立基于教學全過程、以學生能力提升為導向的學習評價體系。具體包括過程性考核、綜合素質評價和終結性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占30%,綜合素質評價占20%,終結性考核占50% 。

過程性考核:對學生完成實踐類項目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考查項目包括課堂學習、小組學習、創新能力、課堂實踐和實踐報告等方面,每一個項目的考核都制定嚴格的評分標準。

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在平時學習和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定,主要包括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并對這些方面制定出嚴格的評分標準。

終結性考核:建立試題庫,實施考教分,在期末對學生進行包括筆試和上機考試的綜合測試。其中筆試考查學生軟件測試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對測試理論的應用能力,該部分占終結性考核的60%;上機考試通過對實際測試項目的工作過程進行檢查和考核,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還包括對測試工具運用的考核,該部分占終結性考核的40%。

4 結束語

通過在CDIO模式指導下進行軟件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達到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測試技能要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下一步的工作是進一步完善CDIO模式在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并把這些經驗總結應用到軟件專業其它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 顧配華.以設計為導向的EIP-CDIO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3).

[2] 查建中.論“做中學”戰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 單光磊,韋良福.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借鑒CDIO模式解析[J].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院刊,2011(1).

[4] 唐寶燕,馮娜.CDIO模式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2).

篇(5)

0 引言

《軟件測試技術》是軟件工程本科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適合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開展相關教學,即讓學生多上機操作,逐漸提高軟件測試用例設計、開發能力以及軟件測試的整體管理能力。然而在實際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感覺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理論與應用脫節,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學生積極性不高等。

1 軟件測試行業現狀和學生認知水平

媒體報道,國內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的比例是8∶1,而國際公認的行業標準實際上是1∶1,這一點上國內測試行業與國外的差距比較大。隨著軟件行業的蓬勃發展,用戶對軟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導致軟件開發企業軟件測試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因此自動化軟件測試已經成為項目測試的一大趨勢[3]。并受到原來越多的重視。

軟件測試課程一般到大三才開設,而大學高年級學生往往偏重于對技術的學習,因為技術往往是可以現學現用的,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軟件工程知識反而不太感興趣了。實際教學過程中關于軟件測試流程、團隊等工程化內容的描述往往讓學生覺得比較抽象且教條化,然而這些工程化知識又是學生畢業后適應當下的軟件行業需求所必要掌握的。

2 現有軟件測試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現有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重點講授的是理論基礎知識,含離散數學、圖論和測試基礎知識以及測試用例,開發各階段的具體應用往往被忽視,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方面的內容尤其缺乏。高校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軟件測試實踐課開展不足且不規范。教師大量精力放在講授測試用例設計方法上,實踐中的使用這些測試用例卻較少。實驗案例通常有NextDate問題、三角形問題等,都是一些課本上常見的,設計也較單一,缺乏真實性,難以提升學生的技能,學生往往覺得枯燥乏味。畢業后學生普遍反映,軟件測試工程理論知識教的很全,但就是不知道怎樣靈活應用;相反,在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工作實踐后發現,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知識并未掌握。

目前,相關配套的軟件測試實驗教材比較缺乏,實驗內容基本是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這對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問題不是很大,但對于沒有實際項目開發經驗作為支撐的年輕教師,就無法把握如何采用恰當的用例來驗證相關理論知識,也難以設計出實用的實驗內容,學非所用,導致學生無法掌握今后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即使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大多缺乏實戰,盡管能很好的教授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合適的實踐教材,加上實驗條件等各種因素制約,也難以的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實踐培訓,導致高校重理論輕實踐成為普遍現象。因此,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順應社會需求顯得格外迫切,必須面向企業,了解崗位要求,而不是“閉門造車”。讓學生能學到適合企業所需的技能,畢業后可以以一個“經驗者”的身份進入人才市場。

3 《軟件測試技術》實踐課程體系研究

3.1 課程構建原則

高校應以軟件測試所需的知識、技能為先導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充分調研軟件測試工作的具體內涵,仔細研究對應的知識、技能以及素質要求,課程內容也應強調當前以及未來就業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體現知識、技能和素質三者的結合[6]。

根據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行業內需求,在建設具有特色的軟件測試課程時建立實驗、實訓和實習等不同層次的實踐課,通過多項目的練習,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實踐課程教學探究

在軟件測試技術實踐課程環節,引入具有企業背景項目的實訓。通過這些真實測試案例的引入,結合人才市場的需求,充分體現出工學結合的特點。通過對實際項目的操作,使用相關測試工具,完成對各目標的測試,提升學生的測試能力同時積累相關工作經驗。

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具體測試案例的教學法。首先,組織學生進行隨機分組,每個小組5~6個人,給每個組起一個名稱。要求每個小組在課程實施前完成同一個模擬軟件“小區物業管理系統”的開發。模擬軟件開發完成后,由各個小組交叉測試其它小組開發的軟件。在測試課程中,要求學生對軟件系統進行單元測試、功能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該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明顯的優點:

1)軟件測試前期的課程有《基于Web的Java開發設計》,同步開設的課程有《J2EE企業級應用開發》,所以在實踐環節我們選擇“小區物業管理系統”作為測試對象,能讓學生快速具備軟件開發的能力,以及掌握軟件系統測試所需的技術。

2)每個人都喜歡挑別人的錯誤,相互測試對方所開發的系統,可以形成競賽,有利于發現問題,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效率。同時也便于組織課堂討論以及對各小組實踐結果的評價。

3)學生通過一整套測試課程的參與,能夠了解一個具體項目的完整測試過程是個什么樣子,真實展現了實際工作中軟件測試的方法和要求。

但由于學時和學生能力的制約,在本實驗課程中,主要針對還只是初、中級測試人員,主要是為了幫助畢業生在踏上崗位后可以順利從事不太復雜的測試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高級別測試以及測試管理之類的工作,比如制定測試計劃、各種設計的論證、測試結果的評估和總結,恐怕還需要經相當長時間的實戰,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勝任。這些工作經歷,仍然不是課堂所能提供的,我們的目標就要是培養出具備從事這項工作潛能的新手。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我們也只能夠在理論教學中予以概述,不在實踐課中安排具體實驗。

為了適應實踐課程需要,我們設計了8項實驗內容,該設計旨在讓學員通過實訓,將來以一個“經驗者”的身份進入人才市場。該項目模擬“企業項目管理者”培養“新人”的模式來安排實驗進度和內容。雖然現實中軟件測試是始終貫穿于軟件生命周期中的,但對于未參加過工作的大學生來說,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模擬“企業項目管理者”通常還是按如下流程培養人才:單純性測試的實施、測試環境建立、測試設計等等,按照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的順序逐步深入實踐,并在提供的測試案例中人為的加入一些缺陷,以便學員在測試時去發現、分析、修改這些缺陷[7]。因此,我們專門設計了表1所示的實驗內容。

通過以上8個實驗內容的實踐,可以讓學員掌握單元測試以及集成測試的具體實現方法,熟悉各種測試工具的運用,了解系統測試的實施。經過這些實際訓練,學生將來以初級測試工程師的身份投入到測試工作中。

4 總結分析

實踐證明,軟件測試技術實踐課程體系研究針對軟件測試行業及人才的特點要求,把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轉化為教學中的具體目標。從知識、能力、素質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設置合適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狀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達到了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2007首屆中國軟件測試從業人員調查報告[DB/0L],2007

[2] 鐘素芬, 葉明芷. 軟件測試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9).

[3] 鐘元生. 軟件測試實踐教學特色的構建實踐[J]. 電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

[4] 胡宏銀. 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7(6):11-12.

篇(6)

DOIDOI:10.11907/rjdk.162329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12-0197-03

0 引言

隨著軟件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軟件產品質量,軟件測試作為軟件質量保證的重要途徑也因此受到行業領域的關注與重視,軟件測試崗位的就業前景也變得越來越好。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持久深入的校企合作已經逐漸成為高職院校課程開發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

《軟件測試基礎》課程大多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類專業中開設,但是普遍存在著課程內容更新慢,教學方法、手段陳舊,課程評價考核單一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效果不佳。該課程在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是軟件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院與上海博為峰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澤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從事軟件測試的IT企業緊密合作,對課程進行了一系列建設和改革,培養了一大批軟件測試人才,受到企業的一致認可。

1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

課程組成員結合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國際軟件測試資質認證(ISTQB)的考試大綱,以及行業、企業對軟件測試員的人才需求,與企業專家共同確定本課程的目標為:使學生了解軟件測試的發展前景,掌握測試的基礎知識,了解測試用例的概念、意義;能夠搭建測試環境,掌握常用的黑盒、白盒用例設計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手動功能測試并撰寫測試報告與缺陷報告;了解常用的自動化測試工具、性能測試工具,理解測試工具的原理,了解測試管理的概念與流程等。

本課程以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工作過程為導向,按照軟件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與高職學生的特點,將測試基礎知識、相關技術方法、測試管理貫穿在整個測試流程中,從而構建測試各階段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在課程中以“虛擬公司”作為組織形式,在運作過程中充分體現職業教育行為導向和職業性原則。行為導向,即創造師生互動的仿真情境,使學生通過自主協作式學習方式,反復操練,從而形成符合企業要求的行為方式和職業能力。職業性原則,即要求實訓目標和就業目標高度一致[2]。學院與企業共建實訓平臺,通過具體工程項目及案例素材,使用測試管理工具從測試需求建起,測試模塊劃分、測試用例設計、測試用例執行、缺陷管理,加強學生對測試管理工具的使用。

2 以工作項目為載體的學習情境創設

《軟件測試基礎》課程最好在第三學期開設,因為這時學生對軟件行業已有一定了解,并已具備初步的編程經驗,課程共計64學時。依據軟件測試的工作過程可以將課程劃分為6個學習情境,共15個工作任務,具體如表 1所示。

學習情境1中主要讓學生認識缺陷并知道缺陷產生的原因,掌握軟件測試的定義、目的、分類和原則,熟悉V模型、W模型、H模型等軟件測試的常見模型;熟練掌握軟件質量模型的分類和各個評價指標,并明確軟件質量與軟件測試之間的關系;會查詢互聯網中的招聘信息,分析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崗位職責及發展路徑,并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學習情境2中讓學生能夠明確軟件測試的依據,并閱讀需求規格說明書,理解測試需求的概念,會對測試需求進行挖掘;能夠理解測試計劃的重要性,知道測試計劃的一般組成要素。

學習情境3中讓學生能夠理解黑盒測試、白盒測試、灰盒測試的基本概念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能夠靈活地運用黑盒測試的常用方法,如等價類劃分、邊界值、決策表、因果圖、場景法、正交表等來設計測試用例;能夠靈活地運用白盒測試的常用方法,如邏輯覆蓋法、基本路徑法等設計測試用例。

學習情境4中讓學生學會測試環境的搭建,如在虛擬機中部署PHP、JSP、.NET等應用程序;理解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的概念及基本流程,熟悉集成測試的策略,能夠使用JUnit 等工具來開展單元測試;能夠掌握缺陷的概念,會正確記錄缺陷,掌握缺陷報告的基本格式與內容。

學習情境5中要讓學生理解測試總結的意義和重要性,并了解測試總結報告的格式與內容。

學習情境6中能讓學生掌握手動測試與自動化測試的區別,了解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等工具的原理,初步掌握腳本的錄制和參數的設定,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3 “互聯網+教育”方式的課程改革深化

3.1 利用雨課堂平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合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由傳統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轉變,打破以往學生學習時空的限制,按需學習,讓教育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共享。由于本課程概念較多,課程學習后還需通過工信部的考證,線上教學教師通過清華大學研制的雨課堂平臺將PPT課件、微課、測試等資料上傳至云空間,并推送到學生的移動終端上,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復習工作,學生所有的學習行為數據均被自動完整采集,有助于量化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并把握學生學習軌跡[3];傳統的線下面授,則重點解決學生的疑難困惑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篇(7)

隨著軟件產業的發展,軟件測試被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重視,很多軟件企業還設立了專門的軟件測試部門,對軟件測試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真正能符合軟件測試的人員卻很短缺。所以,軟件測試技術作為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的軟件測試課程以測試的理論知識為主,忽視了軟件企業中真實測試崗位的要求,造成課堂教學與測試崗位需求的不一致。本課程以企業軟件測試工程師作為主講教師,將企業中實際測試項目作為教學項目,為學生提供個盡量真實的軟件測試環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測試中來。通過學習該課程,讓學生了解軟件測試的基本過程,掌握單元測試、功能測試、系統測試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并能夠進行相應測試。

1 測試項目的選擇

在基于項目的課程設計中,測試項目設計是一個關鍵環節。本課程確定以項目作為載體的設計思路后,選取企業中實際測試的項目作為教學項目,這樣的項目既有在企業中應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程中選擇“能力驗證樣品軟件”作為測試項目。

2 測試項目的實施

2.1 測試環境的搭建

在軟件測試企業中,測試人員作為軟件項目開發的一分子,為了及時、有效的與程序設計人員進行溝通,通常應用BugFree來實現缺陷管理。BugFree是基于PHP和MySQL開發,免費、開源的缺陷管理系統,通過該軟件能很好的協調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需求三方的關系,規范軟件的研發流程。

2.2 測試小組的確定

在項目測試過程中,以教師引導、學生自愿為原則,每五人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總體能力、水平相當,并保證每個小組至少有一名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負責協調教師與學生、小組成員之間以及小組之間的關系等工作。測試組成員一起討論本組的測試計劃,根據軟件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制定詳盡的測試計劃,一起搭建測試環境,同時測試組長對測試小組成員的工作進行分工,測試組長負責本組測試的全面工作,并且嚴格地按照測試計劃執行。

2.3 測試的執行

(1)測試項目引入。在測試開始前,教師演示預測試項目,并對照“需求規格說明書”,明確此次測試的任務:完成對系統的功能測試,并通過BugFree來實現測試用例的管理和缺陷的管理。任務實施前,教師先演示一個缺陷的查找過程,讓學生看到真實的“缺陷”,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然后讓學生在沒有掌握查找缺陷的方法情況下,用自己的常識進行缺陷的查找。

(2)黑盒測試知識的導出。黑盒測試的兩個關鍵技術:等價類類劃分法和邊界值分析法。等價類劃分法是一種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測試方法,它將不能窮舉的測試過程進行合理分類,從而保證設計出來的測試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邊界值分析法通常是作為對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這種情況下,其測試用例來自等價類的邊界。

(3)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缺陷查找。在黑盒測試理論的指導下,科學、有效的進行測試用例的設計。為便于學生的學習討論和測試用例設計,課程教學直接在有職業氛圍的軟件技術實訓室進行。

(4)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該課程的考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上。每個任務都有明確的考核標準。待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對學生完成的任務成果進行點評,并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作為該部分教學,會讓每組同學展示其缺陷列表,通過查找到的缺陷的數量和級別作為評判標準,同時結合平時表現,綜合給出項目任務的成績。最終的考核評價成績由4個部分組成:平時表現10%,每次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25%,課程實訓25%,綜合技能考核40%。

3 項目教學的效果

3.1 采用項目教學法,提供學生專業技能

項目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個典型項目的過程,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解決在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項目教學注重的是完成項目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

3.2 采用分組教學法,提高學生團隊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個項目組,每個同學在小組中擔任不同的角色。

3.3 采用企業管理模式,促進學生零距離就業

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的運行模式引入到課堂中來。請企業里有經驗的軟件測試工程師作為主講教師,將企業里有代表性的真實項目作為測試項目,并搭建企業中的測試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融入到真實的測試環境中,從而促進學生零距離就業。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8-0028-02

1引言

軟件測試作為軟件產業的重要門類發展迅速,其專業崗位迅速擴大、人才需求旺盛、職業價值日益提升。然而,由于行業內的軟件測試人才嚴重短缺,企業對軟件測試人才有大量需求但苦于招不到合適的人;另一方面,很多高職應屆軟件專業畢業生因為沒有軟件測試經驗而被拒之門外。產生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對于眾多的高職院校來說,軟件測試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經驗和積累不足,尤其是高職的軟件測試課程和教學特點尚未形成,需加以改進完善。

2市場需求和現狀分析

隨著IT技術應用的發展,國內軟件行業對軟件測試工程師的需求將超過20萬人。[1]

我國大學本科課程中普遍不設專門的軟件測試課程,軟件測試僅作為軟件工程課中的一個章節被提到,學生在認識上多為重開發、輕測試,畢業后直接進入測試行業的為數不多。

高職院校軟件專業一般在第三學年單獨開設一門軟件測試課程,限于學時,總體來說,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掌握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基本測試技術和方法,但真正運用軟件測試技術分析和解決實際崗位的能力還不夠[2]。我國50人以下的軟件企業占了70%以上,一般都沒有建立軟件測試部門[3],這部分的中小企業希望具有工作經歷的軟件測試員直接上手開展工作。

社會培訓機構比較重視市場經濟,他們一般開設約210學時的課程,學員來自尚未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和應屆生,主講教師曾在電信、證券、金融領域擔任過軟件測試項目負責人,課程結束后承諾推薦就業,中小企業也愿意接受這批學生中的優秀者。但培訓價格不菲,而且培訓機構眾多,質量也難免良莠不齊。

3存在問題和應對措施

高職“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如下。

3.1教材建設

國內面向高職的軟件測試教材不多,近來出版的幾本教材對軟件測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過程的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闡述雖然很系統詳盡,但還是存在共同的問題:

1) 缺少大型集中項目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實例的全過程,即沒能把比較分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綜合分析。

2) 重技術實現、輕文檔工作,建議增加如何編寫“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給出測試記錄、測試日志的模板。同時,可列出軟件測試行業中長期積累的經驗,例如軟件測試的10大原則、10大最佳實踐等,這些內容很實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就馬上能用到。

3) 教材中的“測試工具使用”流于產品使用說明書,難以引起學習興趣,要站在學生學習和認知的立場上來考慮,花時間寫實訓指導,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對這一專項技能掌握和熟練。

4) 測試工具要采用中小IT企業流行的軟件,例如功能測試采用Mercury QuickTest Professional (QTP) ,性能測試采用Mercury LoadRunner,測試管理工具可用開源的并行版本控制工具CVS,采用Test Director或同類新版Quality Center (QC) 。要注意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避免教市場已經不使用的測試工具;二是避免教價格昂貴的軟件,如IBM Rational的ClearCase、ClearQuest、Functional Tester、Performance Tester,盡管功能優越,但市場占有率低,只有軟件成熟度能力CMM高的大型IT企業才會使用。

3.2師資隊伍建設

1) 高職在軟件測試教學的過程中,常采用案例教學與實際項目嵌入到課程教學和設計中,這種指導實際動手能力的經驗和技藝性知識比重偏高,它是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創新,主要蘊藏在個體頭腦中的隱性知識。因此,提升教師自身的這種隱性知識顯然比充實書本上的顯性知識更為重要。

2) 促進教師隱性知識的先行化,實現教師的終身的專業成長。在教師教育和課程發展中,要特別重視教師的專業反省能力和教師專業經驗、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而且要求教師探索和學習處于隱性狀態的專業知識。

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在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教師應深入軟件企業第一線,了解行業發展的動態,將最新的技術、觀念等帶進課堂,使學生得到的知識與社會同步。教師的個體知識應該不斷充實和提升,成為一種開放的、動態的知識,即知識自我調節、自我管理。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或參與IT企業科研項目、或取得行業資格證書,不失為隱性知識的先行化的有效途徑。

3) 來自IT企業的軟件測試工程師具有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是軟件測試知識應用和創新最寶貴的資源,有條件的可邀請來校兼職授課。同時必須采取協同學習的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其研究成果。協同學習是對現有學習技術系統框架的突破:在信息、知識、行動之間建立有機的、協同發展的聯系;在交互層面,提供內容與學習者的深度互動;在通信結構層面,提供信息聚合機制;在信息加工層面構建群體學習機制。簡而言之,歸納為“深度互動,信息匯聚,集體思維,合作建構,多場協調”[4],形成知識共享。

3.3教學方法的改進

課程應基于建立一個內容充實的職業技能實訓體系,采用全新的“場景教學法”,以真實工作場景為核心,利用項目導向的角色模擬方式,提倡“以用為本、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以工程經驗為指導,采用任務驅動法,強化實戰技能,輔以實際企業測試項目,使用角色模擬的方式。

1) 工作場景。針對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和工作場景,結合已經實際投入使用的軟件項目的測試資料和軟件代碼,進行項目分析和任務分解,重現在企業中進行軟件測試工作的任務環境。

2) 項目主導。所有知識點和技能都是通過一個或者幾個項目來組織的,學生通過可擴展的項目案例來逐步學習知識和技能;所有的實踐都是項目中的一個實際任務,熟悉項目測試過程中常見的技術、流程、人員協作問題,并掌握相關的解決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可具備完成一種任務的能力。

3) 角色模擬。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的課程和項目實訓過程中,使用真實的企業項目,真實的企業工作流程和工具,模擬項目組中各種角色,協同完成項目和任務,體驗和掌握各種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

4) 任務分解。在為完成整個項目而必須掌握的概念和知識環節的講解上,將整個項目劃分為多個子任務,再分析每個子任務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并通過完成子任務的形式來組織學習內容、設計課程體系。

5) 六步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自學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按照以下6個步驟來組織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出一般規律和知識/技能、擴展知識/技能、解決更高級的類似問題。

6) 團隊協作。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將被劃分為幾個團隊,每個團隊將根據課程內容和講師的安排,通過技術研討、實際操作等手段,合作完成一個任務和項目。

7) 動手能力。為了使學生的知識面和思路有所擴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際操作課程中的實驗和進行項目演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技術的應用,為日后完成更大的項目積累經驗。

4結束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對軟件功能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因此軟件測試的地位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這是一個非常有利于提升個人職業發展空間的崗位,因為它剛剛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大,非常適合缺少工作經驗的高職軟件專業應屆畢業生。因此,上好軟件測試課程,制定與相應測試職業“接軌”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系統學習測試知識和掌握測試技能,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與策略,應該成為今天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沈海娟. 高職軟件測試課程構建設想[J].計算機教育,2006,(4).

[2] 楊鵬. 高職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 . 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篇(9)

關鍵詞:

軟件測試;應用型人才;案例式教學;教學產業化

隨著我國IT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軟件測試的重要性,因此軟件測試人員成為當前IT業界亟需的熱門人才。面對軟件測試人員緊迫的需求形勢,應用型人才培養單位應該擴大軟件測試人員的人才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

一、《軟件測試》課程教育現狀

我國軟件測試技術發展已有十余年,但IT市場對于測試人員仍然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勢態。目前國內高校對軟件工程專業幾乎都會開設軟件測試課程,甚至有些高校已經設置有軟件測試專業。2011年11月,教育部主辦了“2011年高等學校軟件測試課程教學論壇”,對測試人才的培養及測試領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1]。高校系統化的專業教育體系為學生奠定了扎實而科學的學科基礎,并對軟件測試技術的理論化和系統化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弊相依,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軟件測試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上還是會存在以下不足。

1.重理論輕實踐在傳統的軟件測試課程設置中,大多采用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學生上機時完成實驗操作的教學方式。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檢查學生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實驗題目大多比較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地與當前的最新技術或最熱門的應用相結合,使得學生的測試知識體系過于單薄。

2.重學生個體知識積累,輕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團隊協作在軟件工程中的重要性無須多述。軟件測試作為軟件工程中重要一個環節,貫穿于整個軟件生命周期,測試人員與系統分析員、軟件設計師、程序員、維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必不可少,良好的團隊協作才能有助于項目的進行,有助于高效、正確地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少引入分組協作的環節去鍛煉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更不能設計出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的溝通場景,不能滿足學生在項目中去加深理解、鞏固提高的需求。

3.重即有知識,輕科學創新一直以來,軟件測試課程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受到重視并不多,課程結束后并沒有延續測試知識的后續課程。因此,學生不能在后面的學習和實踐中進行總結提升。知識在母體中是要經過消化、適應、轉化、演進、創新、融合、活化,而后才稱為組織的“行動知識”,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產生知識發酵效果。

二、《軟件測試》課程特點和培養目標

軟件測試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學科,應注重理論聯系實踐。一個合格的軟件評測師除了要掌握即有的測試理論和軟件知識外,還必須具備對軟件測試行業的深刻理解,必須具備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包括編程技能、數據庫、網絡、中間件等知識的系統掌握,必須具備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軟件測試是為了盡可能多地發現并排除軟件中潛藏的錯誤,最終把一個高質量的軟件交給用戶,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要做好軟件測試,測試人員不僅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真正理解客戶的需求,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完成功能測試和界面測試,而且要能理解軟件系統的實現原理和各種使用場景,具備扎實的技術功底,能使用測試工具完成相應的性能測試、安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和可靠性測試等更具挑戰性的任務[2]。從這個角度看,一個優秀的測試工程師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三、《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以上可以看出,當前高校對于測試課程的不重視,以及當前的軟硬件設施及教學方法都不能滿足對應用型測試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為了適應軟件產業發展對測試人才的迫切需要,實現軟件人才培養的持續性發展,針對軟件測試課程調整培養方案,展開深入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活動十分迫切和必要。

1.加大師資力量,構建完善的軟硬件測試平臺教師素養的提高是軟件測試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此前,國內對軟件測試并不重視,致使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短缺,大部分高校內雖然有計算機系,但多以重開發輕測試,測試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數量都遠遠不夠。因此,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測試專業技術的培訓,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也應該認真開展軟件測試教學研究,構造專業的軟件測試教學團隊。作為一門實踐性較高的課程,軟件測試必須建議專門的、完備的實驗教學體系和環境。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軟件測試的軟、硬件環境,致使學生無法通過項目實踐來深入理解和提高測試相關知識和技能。

2.運用案例教學,豐富軟件測試項目實戰案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對最新、最流行的項目和案例感興趣,陳舊的案例既不能滿足當前市場上對測試人才的技術需求,又不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興趣。運用案例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豐富案例素材,保持案例的“鮮活性”與“生命力”。高校可以采用歷年本科畢業設計中運用了流行的技術、難度適中、功能較為完整的應用作為軟件測試課程的測試案例,不但可以保證素材的延續性,也使得學生畢業設計完成的質量有所提高。

3.加強校企合作,走教學產業化發展之路[3]企業需要人才,高校為企業輸送人才,校園中學習的技能最終要接收用人單位的考驗。所以與軟件企業合作,建立對口的學生實訓基地,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軟件測試技術的掌握與提高離不開項目實戰,讓學生在真正的軟件工程過程中從事測試工作,不僅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軟件測試在整個項目中的作用,掌握測試方法和技巧,對于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小結

軟件測試是保障軟件質量,驗證軟件可靠性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視軟件測試應從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出發,高校應加強面向企業需求的軟件測試改革,切實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掌握最新的測試方法和技巧,讓企業需求促進和推動高校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趙志升.軟件測試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1):136-137.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4-3353-02

Course System Research of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mand of Talent Market

ZHENG Hao, LIU Jian-fa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ual needs of talent market at first, and then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software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we want to construct course system to meet the market, which has deep foundation and strong skills. All of these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Key words: Market requirement; software testing; Curriculum system

最近的年度軟件測試行業專項調查報告顯示,社會對軟件測試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可人才市場提供的人力資源、實際能力卻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目前國內對測試人才職業化培養體系還不夠充分,現行的傳統教育體制重學歷教育,輕職業技能培訓,導致了軟件測試人才告急。如何結合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構建適合的課程培養體系,成為軟件測試課程改革迫在眉睫的問題。

1中國軟件測試行業的市場需求分析

在我國,軟件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也就是這短短十幾年。在前面的興起和發展壯大階段,一般的軟件公司都是重開發輕測試,甚至存在把測試工作都放在用戶那里去做的錯誤思想;追求眼前功能的實現,開發軟件追求“短”、“平”、“快”。不太考慮性能和功能的優化。軟件測試以往一直被中小IT企業所忽視,只有一些知名企業才有專門的軟件測試人員。

現在,更多的國內企業認識到測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國內測試人才的儲備相對較少,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中國軟件人才缺口超過100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為軟件測試人才,缺口達到30~40萬。但由于軟件測試的重要性是近幾年才被充分認識到的,高校教育和企業培養都還沒有跟上,致使軟件測試需求嚴重供不應求。

分析年度軟件測試行業專項調查報告,目前對測試人員的素質和要求逐步提高,測試人員不僅應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背景、軟件工程基本知識、熟悉項目編程語言、熟悉項目技術架構及需求內容,而且要求工作有責任感、獨立分析能力及團隊精神等方面。其中“動手能力”和“實際經驗”是軟件企業在招聘軟件測試人員時最為看重的,而這也恰恰是很多求職者的“軟肋”。

2現有軟件測試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2007年,我校軟件學院認證管理中心被授予計算機軟件測試人才培養基地。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以及軟件技術專業均開設有軟件測試相關課程。由于軟件測試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采用精講多練的原則開展教學,即學生通過大量的上機實踐,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軟件測試用例設計、開發、執行能力以及軟件測試的管理能力。但在具體實踐教學組織中,教師普遍感覺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具體存在的問題有:

1)對實踐課程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不夠,軟件測試開展的不夠徹底,測試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規范性;

2)缺乏合適的教材,同時教師缺乏相應的實戰經驗,導致教學上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與具體應用脫節,盡管教師都能很好的講解軟件測試理論知識,但卻由于缺乏合適的測試案例,沒有將理論教學內容和最新相關技術結合,使得學生思維局限性大,并沒有真正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教學方法和手段因循守舊,學生對軟件測試職業存在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

3基于人才市場需求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體系研究

基于人才市場需求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體系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人才市場對軟件測試行業人才的崗位需求,掌握軟件測試人才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同時調查研究在學生對前續課程的掌握情況,以及目前所具備的相關職業素養的程度,計劃從技術、溝通協調能力、經驗和技能、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分別對崗位需求和學生水平展開調研。

3.1課程體系目標定位

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知識基礎,掌握軟件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和軟件開發方法,具有較強的軟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較強的軟件項目的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能力,能夠按照工程化的原則和方法從事軟件開發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作為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為構建厚基礎、強技能、注重技術應用的適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將以軟件技術為基礎,測試理論與技術為核心,進行課程體系設置。理論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理解軟件測試思想和基本理論;熟悉多種軟件的測試方法、相關技術和系統地軟件測試過程;會熟練編寫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報告,并熟悉幾種自動化測試工具,從而從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養學生從事大型軟件的測試技術和能力。

同時在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學習,培養與提高項目測試過程中采用的主要技術、設計測試用例、編寫測試總結報告等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體應達到下列基本要求。1)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通過具體實驗使學生掌握常用的黑盒測試技術、白盒測試技術、自動化測試工具。2)讓學生了解測試流程,掌握測試總結報告的編寫。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軟件缺陷的描述,并能結合項目設計出較完善的測試用例。

3)了解Web系統的測試范圍,使學生能在應用場景下聯系實際和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縮短理論和實踐的距離。

3.2課程教學內容選取

結合課程體系目標定位,該課程在教學內容選取上主要是基于人才市場需求,厚基礎、強技能、注重技術應用。總學時共72學時,其中理論和實踐各36學時。結合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軟件測試技術課程包括以下幾部分:

1)軟件測試基本理論及方法:包括軟件測試的概念、測試的原則、用例的設計、各種測試方法及技巧,測試策略。同時通過實驗掌握軟件測試的步驟、方法及常見問題的處理。

2)測試流程及文檔寫作:軟件測試流程、各階段的文檔編寫;書寫測試計、測試用例、測試報告、產品安裝手冊、產品使用手冊。在實踐環節,通過SATM系統讓學生掌握軟件測試流程各個階段的相關技術、測試相關文檔的寫作技巧。

3)系統學習軟件測試的各種工具,包括:自動測試工具WinRunner;壓力測試工具LoadRunner;測試管理工具Testdirector;流程管理工具CVS;JAVA單元測試工具Junit。要求學生掌握自動化測試理論與方法,熟練使用常見測試工具。

4)軟件過程控制與質量保證:軟件質量的概念及軟件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測試項目的范圍管理、人員組織結構、理解測試的配置管理、風險管理、成本管理等。

5)項目實訓:引入具有真實企業背景的軟件測試案例,充分考慮人才市場的需求,突出強調工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實際項目掌握實際工作中開發和測試的流程,使用相關工具,完成各種測試目標,實現軟件測試實踐環節單項專業知識與整體技能綜合運用的目標,提高測試能力和積累相關經驗。

3.3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為構建厚基礎、強技能、注重技術應用的適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突出強調職業崗位針對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教學方法設計上做了一下改進:

1)突出工學結合:在講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入具有真實背景的軟件測試案例,并結合理論知識講解將案例進行改造,使案例的分析應用與理論知識相呼應。目前市場上IT公司在招聘測試人員時按照所需技能的不同,將測試人員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初級測試工程師、中級測試工程師和高級測試工程師。分析不同等級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針對初級和中級的技能要求循序漸近的展開教學。使通過此教學改進,既彌補了教師缺乏實戰經驗帶來的不足,也使學生能較真實的接觸到實際應用,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接軌。

2)強調團隊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實施“1-7”模式,即在實驗課教學中,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分組完成各項任務。在實驗初期由教師合理分配各團隊成員間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基本崗位技能。經過兩個實驗任務的完成,每個團隊挑出一名同學為項目組長,模擬公司招聘的形式,招聘4~6個組員組建自己的團隊。后期實驗任務的分工由團隊組長負責項目進展、分工協作、制定測試計劃等工作,其他小組成員則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如編寫測試策略、設計測試用例、撰寫測試報告等,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為了全面培養學生,在不同的任務中,組員通過角色互換,充分發揮其溝通能力及綜合技術能力。在學期末,通過團隊評比,以提高平時成績的形式對表現優秀的團隊進行獎勵。通過此教學手段,可以培養加強學生面試技巧、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

4結束語

基于人才市場需求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體系研究定位在對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分析之上,針對軟件測試人才的特點要求,把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轉化為教學中的具體目標。構建厚基礎、強技能、注重技術應用的適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朱少民.軟件測試方法和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古樂.軟件測試案例與實踐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馬民生,馬友忠,任剛.以就業為導向的軟件測試實踐課課程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4):241-242.

上一篇: 金融統計分析論文 下一篇: 導入設計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 |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亚洲h片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