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調研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1: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保調研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環保調研報告

篇(1)

一、環境保護檔案的特點

環保檔案作為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門類的檔案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來源的廣泛性和內容的綜合性。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涉及多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環境保護工作涉及到社會的諸多領域,環境保護檔案就其來源而言,涉及到工業、農業、交通、能源、生態、城鄉建設及個人的居住環境等許多方面的內容。面廣量大,其載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文字、圖表、磁盤、聲像等等。在學科知識上,環境保護檔案幾乎涉獵了人類現有的一切科學知識。如對防止噪聲危害的研究,檔案知識就涉及到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建筑學、法學等諸多學科。其知識面之廣,內容之豐富是不言而喻的。

2、保管的久遠性

環保檔案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環境的歷史記錄,它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密切,環保檔案的這一特點是環境質量狀況對人類保護環境的客觀需要所決定的。環境質量狀況影響到人類的健康,甚至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脅,其后果的顯現,往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治理污染的效果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鑒于環境污染的隱現性,就必須長期保存有關環境污染及其狀況的檔案,以便追本溯源。這就決定了環保檔案保存的久遠性。

3、應用的共同性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人類生存的環境需要全人類來共同保護。但人類的活動卻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利用環保檔案信息進行科學研究,控制環境惡化,創造美好家園,是環保檔案開發利用共同性這一特點的社會基礎。例如:在編寫《市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處置技術研究》中,科研人員就化工城特點,查閱了近年來市重點污染企業,有代表性選擇了煉油廠、化工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大化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重點企業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概括分析了主要危險源狀況、種類,污染物的理化性質,并對事故狀態下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篩選出光氣、氯氣等11項主要污染因子,提出應急措施,同時預測出事故狀態下監測布點情況,給出可采用的監測方法,列出參考標準,以便于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時,再依據污染物排放源參數、氣象條件等現場情況,制定出最佳應急監測方案,使監測布點更趨合理,更具有靈活性和代表性,為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理處置提供可靠依據。

環保檔案信息來自社會各方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應供全人類共同開發利用,實現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二、做好環保檔案的管理和利用是資源共享的關鍵

當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密切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環保檔案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好、利用好環保檔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筆者認為,當前環保檔案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新的歷史條件下,增強檔案管理的創新意識。

同志指出“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創新,勇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數量浩瀚,種類繁多的環保檔案工作其管理問題越來越顯得重要起來。要適應環保檔案種類和數量的與日俱增,一方面,環保檔案部門和廣大檔案工作者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夯實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在檔案收集、整理、管理、利用工作中,大膽采用新標準、新技術。要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研究檔案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用新的理念“激活”檔案工作,徹底擺脫“倉儲式”管理模式,探索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檔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另一方面,增強法制觀念。檔案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檔案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原始憑證作用。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糾紛案件時有發生,在依法處理這些案件過程中,充分利用環保檔案憑證作用,為強化環境執法監督和環境管理服務,為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提供檔案技術支持。更好地發揮檔案學科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獨特作用。

篇(2)

有句農諺,“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傳統個體養豬,豬糞尿還田,是很好的農家肥,沒有污染問題。但隨著規模化養豬的發展,大量的豬糞尿未經徹底處理集中排放,勢必污染環境。

目前全國各地特別是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地方,養豬與環保的矛盾日趨激化,“限養令”、“禁養令”及強行拆移已履見不鮮。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有4大原因:

1.對養豬場糞尿污水排放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豬只食量大、糞尿多,糞尿污水濃度高。一個存欄6000頭的豬場,每天消耗飼料約12噸,約產生豬糞12噸、豬尿19噸、污水約70噸~150噸,排放量很大。一個萬頭豬場的排污量相當于2.5萬人的排污量。此外,豬糞尿污水cod濃度很高,豬糞約為21000mg/l,豬尿約為18000mg/l,污水約為120xxmg/l。許多政府主管部門和養豬戶對養豬場糞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嚴重缺乏足夠的認識,以致只管養豬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2.豬場場址選擇錯誤

20xx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規定:禁止在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建設畜禽養豬場和養殖小區。但由于許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還沒有規劃畜牧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以致有不少規模養豬場建在禁養區內。

3.豬場環保投資嚴重不足,工藝設施不完善

規模養豬場大量的糞尿污水必須經過處理才能轉變成肥料、能源(沼氣)等可利用物質,這就需要投資。國外養豬場一般用于環保的投資占總投資額的20%~25%,而我國大部分豬場環保投資不足10%。現在建一個萬頭豬場總投資為800萬元~1000萬元,環保投資達到80萬元~100萬元的都很少。投資不足,工藝設施肯定不完善,糞尿污水不能完全處理及利用,“達標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話。

4.規模過大,超出環境承載能力

規模養豬場即使建設在適養區,也有個環境承載能力問題,規模與環境要匹配。豬場糞尿污水處理后必須就近利用,特別是污水,否則運輸成本太高。

現在豬場糞尿污水處理和利用的工藝很多,工藝不同,地區不同,要求匹配的環境空間也不同。(見表1)

菜地、魚塘、果園、茶園、牧草地和其他農田都是豬糞尿、沼液、沼渣的好去處,當然適量施用很重要。

有些地方由于認識不足,盲目擴大飼養規模,搞幾百萬頭養豬大縣。小區城、大規模,豬糞尿污水無法就近處理利用,這是養豬與環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府和養豬戶一起努力是解決養豬與環保矛盾的關鍵

政府的職責

養豬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政府扶持養豬產業發展責無旁貸。政府扶持養豬產業內容很廣,解決養豬與環保問題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要解決養豬與環保的問題,首先政府主管部門要有作為,而且要從長遠著想,千萬不要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行為。政府主管部門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

1.盡快規劃界定畜牧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盡快規劃界定畜牧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是解決養豬與環保矛盾的當務之急,各級政府規劃部門要把它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盡快落實。近幾年規模養豬場發展很快,在禁養區、限養區隨便建場的情況履見不鮮,過不了幾年又將面臨拆遷的困境,既勞民傷財,又影響社會和諧。

2.加大對新老豬場環保工程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須加大對新豬場環保工程建設和老豬場環保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

養豬場糞尿污水處理利用工程一次性投資較大,如果要建一個較完善的工程,一個萬頭豬場約需100萬元以上的投資,如果沒有政府資助,養豬企業很難承受。一般工程完工后,運行費用不高,而且肥料、沼氣發電等都可創收。所以政府只需一次性資助工程建設。即使政府全資支付,一個萬頭豬場運行20年,出欄20萬頭豬,平均每頭豬政府的資助也只有5元。

我國現有老豬場由于環保投資不足,大部分工藝設施不完善,排放不達標,所以對老豬場環保改造工程的扶持更為迫切,各級政府要逐一落實,逐一解決。

不管是對新場還是老場環保工程的扶持,政府應該采用常規化、標準化,保證公開、公正、公平,一定要徹底解決問題,避免有些豬場挪用政府專項資金另作他用。

3.給禁養區、限養區的拆遷戶足夠的補償金和寬限期。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權力,違反國家物權法,完全不顧禁養區、限養區拆遷戶的困難,給的補償金很少,時間又很短,讓拆遷戶苦不堪言。同時因強行拆遷,引起沖突,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社會和諧。

如今保護環境是各級政府的首要責任,也是科學發展的中心議題。在禁養區內全部拆遷養豬場和在限養區內部分拆遷養豬場是完全必要的,應該堅決執行。但是在執行 過程中,一定要給拆遷戶足夠的補償金和拆遷時間。許多老豬場是養豬戶多年積蓄的全部家產,有的還有不少債務,如果補償金不足,他們就難以生存,難以再建新場繼續生產。另外養豬生產有它的特殊性,從母豬懷孕、分娩到保育,就算培育豬苗上市也要近6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拆遷困難多、風險大,損失更大。所以給豬場拆遷的寬限期最少都要有6個月以上。

養豬戶的責任

妥善解決養豬與環保的矛盾,養豬戶責無旁貸,養豬戶主要應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提高認識,重視環保。養豬戶首先對豬只食量大、糞便多、糞尿污水cdo濃度高、污染嚴重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只管養豬不管環保。另外環保是事關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后代的大事,養豬戶都應該高度重視。

2.新建豬場要選好場址,搞好設計,控制規模。養豬生產是一個長期產業,而且基礎建設投資大,不可能經常搬遷,所以對新建豬場,選好場址至關重要,最好選在適養區。如果當地還沒有劃定畜牧飼養區域,選址時應自覺遠離(5公里以上)禁養區域,另外選址時不能只跟村鎮一級聯系,一定要得到縣級以上規劃部門的同意。有些豬場只跟村鎮打交道,豬場建起來了,縣級有關部門又因為規劃、環保等理由要求停建或拆除,這些都是沉痛的教訓。

豬場近距離(3公里之內)應有足夠農業生產區,以便接納豬場糞尿污水處理的產物,這是選擇場址的重要因素。

環保工程的設計、建設要與豬場的設計、建設同步進行。對環保工程首先要搞好設計,要聘請有豬場糞尿污水處理經驗的設計人員設計。有些豬場選擇的設計單位名聲很大,但從來沒有做過豬場環保工程設計,結果做出的設計很不合理,達不到環保要求,浪費了金錢和時間。(見表2)

這些處理工藝簡單、成熟,運行可靠而且運行費用低。

篇(3)

經過第一天的走訪,我們了解到了真正的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和使用過程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統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建筑物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采暖、空調、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并與可再生能源利用、保護生態平衡和改善人居環境緊密結合。

我們的社會實踐就這樣開始了,接下來我們做了問卷調查、走訪建筑工地、訪問了設計施工人員、走訪市建委以及和科教處人員做了交流。雖然在走訪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隊員一致的分析和討論,我們都一個個克服過來,雖然我們的實踐算不上圓滿的完成,但也還算順利。

在做調查問卷的時候,我們遭到了誤解,大家都對發放傳單或做調查問卷的舉動比較反感,我們好多隊員在做調查的時候遭到拒絕,可是大家都不放棄,當然也有好多市民在了解我們的目的以后也很熱心的填寫了問卷,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了初定的調查問卷量。但是問卷統計總結后的結果不盡人意,現在的市民對國家在建筑節能方面的政策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何為節能,為何要做節能,當然我們在做調查問卷的同時,也做了很好的講解和宣傳,相信接受過我們問卷的市民一定對建筑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走訪杭州市建委的時候,碰巧趕上了省里有領導過來檢查建筑節能減排這一塊的事項,所以第一次沒有成行,經過多番協調我們終于見到了市建委科教處的黃教授,他給我們概括地講,節能就是“四節”,即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大多數人對建筑節能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電氣等方面的節能,而最重點的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節能問題往往被忽視掉。其實,建筑圍護結構材料和建筑設備的使用是相輔相成的。把建筑圍護結構做好,建筑材料選好,只是創造了節能的條件,使房間的負荷變小了,但真正的能耗還是在用能設備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調等。

篇(4)

隨后,進一步加大力度造林,改造次生林,退耕還林,實施天保工程造林,森林面積達到166.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350萬立方米。

縣在農村大力實施煤代柴、電代柴和氣代柴,60%的農戶用上省柴灶和氣化爐,減少林資源消耗。

近幾年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重特大亂砍濫伐林木、亂批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案件。連續20年無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85%以上。2006年底,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首次在棲息越冬,獼猴、大鯢、紅腹錦雞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種群數量逐年增長。

充分利用獨特的丹霞地貌和人文景觀,完成金家灣、太平頂、龍潭河等景區旅游規劃,建成鳴鳳山、靈龍峽、金家灣等生態旅游項目,建成金家灣、太平頂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和沮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申報了靈龍峽、大堰、鹿苑寺3個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和沮河、西河、漳河3個濕地公園。

在招商引資時,也設置了綠色門檻“招商選資”,提出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環境保護不優惠原則。近年來,不少外地企業將目光投向環境優美、民風純樸的。對此,的決策者認為:凡污染環境的項目,投資再大、利潤再豐厚、安置下崗人員再多也要忍痛割愛。

用“綠色門檻”選客商,對污染項目說不。通過開發境內磷礦石資源,成功組建和招來東圣、廣原、綠林等磷化工企業,形成產業鏈。引進浙江二建、遼寧盼盼、宏業陶瓷、楚園春酒業等優勢項目,形成磷化工、機械加工、新型建材和農產品加工等四大產業集群。

他們鼓勵引進企業走循環發展之路。目前,磷化工以精細化工和高效復合肥為主攻方向,森工向家具產業發展,水泥向新型干法旋窯工藝發展,陶土向日用陶和建筑陶發展,墻體材料擴大空心磚、矸石磚生產。

東圣化工集團每年3億立方米的廢氣成為磷酸一銨發電廠的寶貝,高爐水渣經制粉變成混凝土增強劑,3套水處理系統使廢水重復利用。公司每年可從“三廢”中摳回800多萬元的收益,循環經濟對企業效益的貢獻率超過14%。

為保護青山綠水,關閉49家污染企業,投入4000余萬元治污,建立生態工業體系。

縣委書記劉學甫說,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生態發展之路的決心,將努力把生態優勢培育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生態為翼促騰飛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全國生態縣創建為契機,緊緊圍繞建設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奮斗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經濟與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縣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一批環境基礎設施順利實施,城鎮環境功能日臻完善,總體環境質量良性循環。建立了東干渠和各鄉鎮17處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建立了飲用水源保護定期巡查,聯合執法,定期監測和水質公報長效監管機制。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村鎮飲用水源衛生合格率達到86.9%。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贏”局面。

堅持高起點規劃,著力形成生態縣建設鮮明特色,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創建全國生態縣作為全縣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目標,通過各種渠道邀請國家、省、市專家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等進行科學分析論證,編制了具有特色的生態環境建設藍圖——《省縣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制定相關專業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相繼編制了《縣生態建設總體規劃》、《縣生態農業建設規劃》、《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等專業規劃。健全實施規劃的責任機制,縣政府與7個鄉鎮簽訂了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責任書,給6個縣直部門下達了生態環境項目建設任務書,將生態環境項目建設完成情況納入各級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做到了項目建設領導、責任、資金、措施“四落實”。

堅持務實創新,著力形成生態縣建設良好態勢。加強生態治理,建設秀美山川。在生態縣建設中,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連片治理”原則,成功爭取并積極實施了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坡改梯、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使全縣的森林覆蓋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生態環境指數始終保持良性狀態。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全縣累計投資6000多萬元,投工250萬個,植樹造林3.5萬畝,封山育林110萬畝,坡改梯1.27萬畝,對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實現了退耕還林。鹿苑河流域由于陡坡耕作和重力侵蝕,水土流失嚴重,水澇干旱頻發,我們投資592.3萬元,投工45.8萬個,建成經濟林171.2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1平方公里,將這片荒蕪之地建成了茶果飄香的平疇良田,被國家確定為精品小流域治理項目。

建設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理念,以建設小康新村為載體,著力推進農村經濟集約發展,改善農村面貌,增加農民收入。舊縣鎮洪家村家家種桑蠶,戶戶建沼氣,互動發展,立體開發,協同推進,全村連片開發桑園640畝,建設沼氣池200多口,豬糞、蠶糞生產沼氣,沼氣還田種桑,桑葉養蠶,形成了“豬—沼—桑”生態模式。僅桑蠶一項,實現人均收入600余元。大力推進農業產品無公害生產。依托綠色資源優勢,推進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開發。全縣共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4個、面積3567公頃,申報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33個。森源香菇等3個品牌已獲綠色食品認證標志,花園碰柑等4個品牌獲無公害食品標志。

塑造生態城鎮,改善人居環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生態建設理念,努力把生態建設的成果落實到不斷改善人的生存環境上。在城鎮建設管理上,按照“不求規模、但求特色,不求其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建設園林式小區36個、庭園式單位36個、花園式單位12個。同時,投資8700萬元修建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衛生填埋場,完善城鎮基礎設施配套。鳴鳳城區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并榮獲地區規劃管理“楚天杯”稱號,鳴鳳鎮也被授予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在改善人居環境上,重點提出并深入實施了“五大工程”,即實施以削煙除塵,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主的藍天工程,以治理水污染為主的碧水工程,以礦山生態恢復為主的綠地工程,以降噪為主的寧靜工程,以改善環保執法環境為主的民心工程,實現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減量化、功能區環境質量標準化、城鎮建設生態化、縣城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環境管理規范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和諧化的“六化”目標。

篇(5)

一是結合2009年環保專項行動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周邊污染源現場監察力度。對全縣所有排污企業,環保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許可證制度執行情況,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等進行了全面檢查落實。

二是提高認識,落實責任,抓好尾礦庫汛期安全工作。我縣認真吸取近期尾礦庫安全事故教訓,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汛期尾礦庫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源頭管理,嚴格安全準入條件、切實落實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認真制定了切實有效的防汛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做到“防汛組織、防汛隊伍、防汛物資、防汛措施”四落實、四到位。各生產企業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機構和崗位責任制度,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和安全度汛方案,配備適當的人員、籌集必要的經費和防汛物資,24小時派人對尾礦庫安全情況進行巡查。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務到人,各負其責。針對汛期尾礦庫安全工作的特點,認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隱患,制定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扎扎實實抓好汛期尾礦庫的安全生產工作,對發現的隱患立即整改,確保汛期尾礦庫的安全運行。

三是開展汛期安全檢查和尾礦庫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國家和省、州的有關要求,把防汛工作與尾礦庫專項整治工作結合起來,在防汛工作中排查治理隱患,在隱患排查治理中落實防汛措施。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深入、細致的防汛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重點查防洪度汛措施,查安全管理及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持證情況,查生產運行情況,查隱患排查排除治理情況,查壩體穩定性及庫區邊坡穩定情況等,加強公路附近尾礦庫的安全環境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及隱患,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確保安全度汛。

根據《云南省尾礦庫專項整治驗收辦法的通知》要求,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對全縣運行使用的尾礦庫進行了再次調查摸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抓緊布置,成立了專項整治驗收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并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根據尾礦庫的基本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尾礦庫數據庫,落實責任,保證尾礦庫專項整治驗收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是加大宣傳,強化培訓。充分利用廣播、印發安全知識傳單等多種形式宣傳和普及有關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充分認識尾礦庫發生事故的危害性,理解和支持企業采取的各項安全、環保防范措施,切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抗災、減災和自救能力。

五是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強與部門和企業之間的通力協作,進一步完善工作聯合機制,及時了解和掌握汛情,統籌安排好防汛工作。嚴格執行汛期的值班制度和事故專報制度,確保領導帶班制度,做到對各種異常情況能及時進行處理。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落實,走訪了各排污企業附近居民群眾,到目前為止我縣未發生因企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而引起的廠群沖突、矛盾糾紛、群體上訪等環境案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6)

一、現狀及估價

近年來,**縣認真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環保工業發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推進工業強縣進程,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工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強勁支撐。主要特點是:

(一)認識統一行動一致,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氛圍基本形成。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立足**實際,確立了實施工業強縣、推進環保工業進程的重大決策,不斷解放思想,采取多種有效舉措,干事創業,形成了政府強力推動、各級干部合力促動、社會整體聯動狠抓工業經濟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別是在開展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以來,全縣各級加快發展的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對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認識更加到位,抓工業、抓項目、抓發展的理念和共識已經形成,全縣上下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形成了齊心協力抓工業、上項目的熱潮。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成為**經濟發展主導力量。工業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截止200*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由200*年5戶增加到12戶,全縣的工業總產值由4.2億元增加到8.5億元,年均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1.52億元增加到5.5億元,年均增長65.5%,全縣GDP中的工業比重逐步加大。上繳稅收由822萬元增加到2245萬元,年均增長43.3%。初步形成了以康華公司為龍頭的水泥建材業,以光大硅業、昊華和寅祥石材公司為龍頭的礦產開發業,以女媧茶業、八仙臘肉等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天寶、眾鑫公司為龍頭的醫藥化工業,以江河公司為龍頭的水電開發業五大工業支柱。工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發展基礎和環境正在改善,全縣工業步入突破發展、成長提速的關鍵期。

(三)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縣按照發展環保工業的要求,堅持壯大規模與提升產業層次并重,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依托茶飲、畜牧產業優勢,努力提高加工工藝,創新品牌,在項目建設上給予重點扶持,先后建成了女媧茶業、八仙臘肉等一批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支持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反哺農業產業”的互動經濟產業鏈。二是優化投資環境,加快礦產資源深加工項目建設步伐,推進礦產資源工業化升級,昊華鋇鹽、光大硅業等一批重點企業相繼建成,促使礦產資源加工產值和附加值得到較大增加。三是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優勢產業鏈得到延伸。通過近年來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縣形成了建材、礦產、醫藥、食品、水電五大支柱產業,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四)招商力度不斷加大,工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近年來,**縣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工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以農業產業和五大工業為基礎,圍繞優化結構、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積極探索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和改善投資環境,今年的重點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約為8.8億元,其中:5個續建項目(10萬頭生豬定點屠宰及分割肉生產線、30萬噸鉛鋅選礦廠、200萬噸旋窯水泥生產線、龍洞河電站、松鴉電站),6個新建項目(6000萬條編織袋生產線、10萬噸粗鋇粉生產線、2萬立方米建筑膠合板生產線、運動器材生產線、1200噸八仙臘肉加工生產線、1億塊免燒磚生產線),1個立項項目(工業結晶硅)。目前續建和新開工建設項目9個,完成投資4.7億元。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陸續落戶**,為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增強了后勁。

二、存在的問題

**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環保工作壓力加大。近年來,**縣在加快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把環保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加大了環保工作力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大部分工業企業屬于礦產加工業,礦產開發和加工造成污染、影響環境的現象還依然存在。二是對礦產資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識有待增強。從視察情況看,資源浪費現象仍很普遍,如:礦山開采粗放、采富棄貧、野蠻開采;礦產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原礦外銷比重大,稅源流失;小水電開發,多數穿山引水截流,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部分開發加工企業的業主素質有待增強,環保意識亟待增強。

三、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視察組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加快發展環保工業理念不動搖。工業是帶動三次產業的主導力量,是經濟增長、財政增收和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發展環保工業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實現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領導,深化認識,群策群力謀劃環保工業發展之路,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扎實有效的工作機制,傾斜政策、資金、人力、精力,強力推進環保工業發展進程。

篇(7)

市長到市環保局,昨天。調研全市環保工作,聽取市環保局、住建委、城管局等匯報,并認真征求相關專家對南京水環境、大氣環境保護的意見建議。指出,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明確“十二五”環保工作目標要求,突出重點,健全機制,鐵腕治理,以最嚴格的環保標準、最嚴厲的執法手段、最先進的技術要求,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民生改善協調并進、實現共贏。

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指出。政府工作重要職責,也是市民百姓的新期待。近年來,南京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但同時也要清醒看到與科學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環境保護工作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各級各部門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要把環保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以最嚴格措施抓環境保護,切實解決好百姓關注、反映強烈的環保熱點問題,維護好百姓環境權益,進一步形成環境倒逼機制,制定并落實相關環保政策標準,引領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最嚴格的產業準入、項目準入、區域準入、標準容量準入等環境準入制度。優化調整生產力布局,對進一步做好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從源頭入手。生態敏感區、不開發區、生態走廊、河湖沿線周邊堅決限制工業開發和污染項目,嚴格控制“三高兩低”產業項目。二是著力推進污染物減排。按照國家和省控標準,細化梳理各類污染物排放指標,實施區域分類控制,將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等污染減排措施、環境容量限制嚴格落實到每個企業。三是大力實施藍天行動計劃,全力治理大氣環境。加快推進污染企業搬遷、三高兩低”企業關停整治、機動車尾氣治理等工程,保持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處于較高水平。四是大力實施綠色施工計劃,嚴格落實揚塵處理措施。把揚塵治理納入工程招投標環節,明確業主單位和施工企業的管理責任,對施工現場、渣土運輸等環節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管。五是繼續推進清水行動計劃,著力改善水功能環境。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管網收集系統建設、雨污分流、河道整治、農村水源保護等重點項目,打造水清岸綠的優美環境,實現水環境治理、水景觀保護、水資源利用、水文化弘揚相統籌。六是實施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垃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建設。加強資源回收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七是抓好城市環境整治。圍繞“三個提升”總體要求,緊扣序時進度,確保完成主干道、街巷整治,小區出新等各項目標任務。八是開展農村環境整治。重點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秸稈焚燒、畜禽養殖污染,實施清潔村莊、清潔家園、清潔河道工程,打造青山綠水美麗鄉村。九是以生態市創建為抓手,加快綠色南京建設。抓好環保模范城市復查、生態市創建工作,加強生態保護區建設,城市規劃建設中,加快綠地建設,完善綠化評估、綠線控制等機制制度,確保實現創建目標。十是加強環保安全能力建設。加快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靜脈產業園、大氣和水體在線監測體系、垃圾分類、環境監測應急中心等環保基礎設施,切實保障城市環境安全。

要建立完善環境決策管理機制,強調。加快形成有效的環境立法機制、執法管理機制、公眾參與機制、環保投入機制、環境應急處置機制和考核倒逼機制,更好地落實責任分工,實施有效監管,發動社會參與,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環保部門自身建設,增強環保工作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堅持鐵面執法、鐵腕整治;強化科學精神、專業態度;樹立大局意識、民本意識,不斷提升環保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動南京環境質量在十二五”實現新提升,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篇(8)

(一)領導重視,制度健全,為政務公開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環保局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落實每項政務公開內容,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各辦公室負責人任成員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務公開計劃、實施方案,將此項工作納入單位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責任和工作任務,保障政務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按照要求,結合實際,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縣環保局按照政務公開主要內容開展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環保局根據政務的內容、性質、要求、對象等,采取多種形式和層次予以公開。政務公開分為對外公開和內部公開,對外公開是涉及其他部門和群眾利益的事項,或涉及本部門有關的行政審批事項;內部公開是涉及本部門干部職工利益的事項和需告知本部門全體人員的事項。

一是設定長期的政務公開欄,將領導干部的相片、姓名、職務、分工及部門工作職責、工作紀律、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標準、辦事結果、投訴方式等事項進行公開;二是設立固定的政務公開欄,對本部門做出的行政行為進行定期或隨時公開;三是設立專線咨詢電話、咨詢服務臺,與群眾直接對話或面對面交流;四是印發文件資料,制作《政務公開指南》或便民卡片等,以方便基層單位和人民群眾查詢;五是利用廣播、電視、政務網站等媒體,開辟政務公開專欄等形式實行政務公開。

逐步實現了“三有”“三掛”“八顯示”和“五項制度”。“三有”:有舉報箱、舉報電話、行風義務監督員;“三掛”:掛胸牌上崗、擺桌牌辦公、亮證收費;“八顯示”:機關示意圖、辦事依據、辦事程序、服務承諾、職責任務、收費標準、部分制度、執法監督臺公開顯示;“五項制度”:首問負責制、審批限時制、辦事承諾制、政務公開制和行政過錯追究制。

(三)政務公開工作取得新成效

1、推進了環境保護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提高了環保工作的透明度。

政務公開工作是環保機關貫徹政務公開、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項重要舉措,政務公開工作以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為前提,體現了環保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使環保局能夠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重要手段,是環保機關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的基本要求,使環保工作更加廣泛地置于社會輿論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同時也是社會關注環保、監督環保、支持環保工作和隊伍建設的一條重要渠道。

2、工作機制的突破是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基礎

(1)、建立“歸口辦理、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政務公開工作涉及環保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想充分發揮其作用,就必須形成人人都來關心、人人都來重視、人人都去配合的良好局面,堅持先行歸口、再行分級的原則,由局長統一把關,各部門具體落實的政務公開工作運行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建立考、評、用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務公開考評機制,完善各部門政務公開工作內容和制度,做到一把尺子評、一個標準考、年終綜合用,并將考評結果以單位和個人的獎懲掛鉤,增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積極性。

(四)、措施得當,工作落實到位

1、狠抓政務公開內容上墻的環節。按照及時上墻、全面準確、便民利民、清晰明了的公開原則,及時對各單位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理時限、收費依據及標準等各方面內容進行公開,方便人民群眾,及時完善上墻內容,確保人民群眾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辦理完畢各類事項,力爭一次,減少兩次,杜絕三次。

2、狠抓政務公開執行環節。政務公開工作不能只說在嘴上、掛在墻上,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因此,要狠抓政務公開工作的執行情況,不定期對各單位、各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對問題嚴重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狠抓政務公開工作調研環節。通過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調研,切實掌握環保機關政務公開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切實了解人民群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新的要求,找準影響政務公開工作或環保工作順利開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分析解決,為正確處理好政務公開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關系提供重要的依據,從而不斷推進環保機關群眾工作,不斷加強環保機關隊伍建設。

二、政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由于工作經驗相對欠缺,政務公開工作的全面性和公開形式、公開水平相對上一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由于受經費制約,政務公開工作上電視媒體、新聞報刊等進行宣傳的力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三)、政務公開在個別部門還存在內容不全、不具體的問題。

三、今后政務公開工作努力的方向

篇(9)

經過第一天的走訪,我們了解到了真正的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和使用過程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統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建筑物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采暖、空調、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并與可再生能源利用、保護生態平衡和改善人居環境緊密結合。

我們的社會實踐就這樣開始了,接下來我們做了問卷調查、走訪建筑工地、訪問了設計施工人員、走訪市建委以及和科教處人員做了交流。雖然在走訪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隊員一致的分析和討論,我們都一個個克服過來,雖然我們的實踐算不上圓滿的完成,但也還算順利。

在做調查問卷的時候,我們遭到了誤解,大家都對發放傳單或做調查問卷的舉動比較反感,我們好多隊員在做調查的時候遭到拒絕,可是大家都不放棄,當然也有好多市民在了解我們的目的以后也很熱心的填寫了問卷,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了初定的調查問卷量。但是問卷統計總結后的結果不盡人意,現在的市民對國家在建筑節能方面的政策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何為節能,為何要做節能,當然我們在做調查問卷的同時,也做了很好的講解和宣傳,相信接受過我們問卷的市民一定對建筑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走訪杭州市建委的時候,碰巧趕上了省里有領導過來檢查建筑節能減排這一塊的事項,所以第一次沒有成行,經過多番協調我們終于見到了市建委科教處的黃教授,他給我們概括地講,節能就是“四節”,即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大多數人對建筑節能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電氣等方面的節能,而最重點的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節能問題往往被忽視掉。其實,建筑圍護結構材料和建筑設備的使用是相輔相成的。把建筑圍護結構做好,建筑材料選好,只是創造了節能的條件,使房間的負荷變小了,但真正的能耗還是在用能設備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調等。

篇(10)

我縣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認識早、起步快,制定了企業環保管理制度、成立預防污染工作小組、加強企業員工學習環保的法律法規;下大力度關停并轉了一些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關停了一些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和實心粘土磚瓦廠等企業,同時引導這些企業轉而開發生產環保型產品,如環保空心磚等。從而保護了資源,減少了這類企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總的看,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縣自2001年提出建設生態區以來,全縣上下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中小企業也在這樣一個生態文化環境下逐步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與責任感。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95%家企業認為現有的環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見,我縣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對于落實執行環保政策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難,使其在具體落實環保政策時沒能夠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

(二)環保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

的調查企業已經通過環保部門環評審批,并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業處于正在向環保部門報批階段。這表明,我縣中小企業自覺地在環保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

(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從被調查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處置情況看,有92家企業表示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后排放,占總數的48%;有10%的企業表示其生產所產生的廢物交由有關污染物企業集中處置;有20%的企業表示企業對廢物進行簡單處理后才排放(詳見下圖)。這表明,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之后才排放,而不會直接排放。

(四)環保教育培訓工作順利展開。被調查企業中,有47.4%的企業已經參加過政府環保相關部門組織的環境保護培訓,另外有33.6%的企業打算參加這類的培訓,僅有19%的企業表示其沒有參加過環保培訓,且也不打算參加培訓。再是企業內部也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有107家企業表示已組織過員工參加環境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4.6%,有23.5%的企業表示計劃將要開展這類的活動。

二、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112家企業表示對環保有所投入,占總數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雖然目前尚未對環保有所投入,但已經有了投入計劃。不過,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環保有所投入的企業中,對環保的投入不足企業營業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業的68.8%;對環保的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業的23.2%;對環保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高于3%僅9家,占有投入企業的8%。這表明,企業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也對環保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企業對于環保的投入很有限,這必然影響企業保護環境的實際效果,使企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所加大。

(二)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導致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調查企業中,有129家企業認為,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占被調查企業的65.8%,企業在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時,必然會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企業經營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經濟效益的環保方面。

(三)環保器材、設施配置及使用情況不容樂觀。

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18.4%的企業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即36家企業),有81.6%的企業沒有購買環境監測器材且近期內并不打算購置,對于那些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或環保相關設施的企業,能讓這些器材、設施真正發揮作用、良好運轉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四)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96家企業中,有92家企業認為其在執行現有環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等方面的困難,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9%。相關環保專業單位的指導力度不夠,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嚴格按照環保政策執行,企業在遇到環保專業技術困難時沒有相關單位指導,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相關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三、建議和對策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生態環境是我縣的一個比較優勢、后發優勢。作為我縣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應認真落實十七大精神,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少地消耗資源,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

(一)加強對現有企業排污監管。嚴格執行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彈,實現全縣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污染。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分類名錄》和環境功能分區要求,加強新建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和審批后的監督,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

(二)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環保工作指導。環境保護是一項科技含量高,可以產生高的環境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的行為。環保專業部門應多對企業加以指導,使其從中受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中來,同時,由于企業的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地展開。

上一篇: 案例型論文 下一篇: 司法法制教育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