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健康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8 14:51: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三年級健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構建了系統的培養體系,明確了如何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習慣等等。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教會學生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處理,自己做自己會做的事是光榮的,自己學會自己不會做的事更是值得稱道的。又如《愛護我們的鼻子》《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教會他們懂得愛護鼻子眼睛,保護鼻子、科學合理用眼等良好習慣。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編排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如《腦筋急轉彎》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力和遇到問題要周密思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體會到集中注意力、周密思考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正確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一生的難題。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在不同的年級分別出現了認識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等不同目標的教學內容,而認識自己的方式方法也從自我認識到與他人的看法相結合等等。

小學三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鏡子里的我》一課明確提出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而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就是逐漸認識自己。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自己,有多高、多重,是胖是瘦,有哪些特長、愛好,有哪些優點、缺點等等。四年級教材中《老師眼里的我》《我是什么樣的人》更進一步提出了認識自己的目標,從別人眼中審視自己,從活動中觀察自己,從與他人的交往中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高矮胖瘦的變化,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和特長。在五、六年級教材中《了解真實的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正確認識自己》等內容,進一步加深了學生認識自己的程度,提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自我意識目標要求。

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和較強的行為能力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編排中,構建了一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心理意志品質和行為能力的教學目標,從自己事情自己做到小困難的自我克服解決,從好習慣的養成到好方法的培養鍛煉,從控制情緒到超越嫉妒,從情緒控制到煩惱釋放、情緒正確表達等等,既體現了應有的健康心理要求,更體現了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行為能力培養的要求。

篇(2)

(1)學雷鋒活動,大做好人好事,將雷鋒精神具體化,賦予時代意義,通過做好人好事,少先隊活動、板報、詩歌朗誦等形式進行。

(2)文明禮儀宣傳教育:著重對學生進行以“講衛生、懂禮貌、守紀律、關心人”的文明禮儀等養成習慣進行教育。誦記《文明禮儀三字歌》,通過小組背誦評比等形式進行。

2.四月:愛國主義教育

(1)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和諧觀教育,了解中華悠久的歷史和名人,知道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通過班會、板報等形式開展活動。

(2) 對學生進行“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勤學守紀的道德情操,通過演講、詩朗誦等形式進行。

3.五月: 民族團結教育:

(1)對學生們制定出法制教育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內容有《新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形式有案例分析、故事解說等,提高學生法律意識,懂得如何守法。

(2)對學生進行艱苦樸素教育,將革命老前輩的光榮傳統,新舊社會的對比,讓學生珍惜幸福生活,懂得勤儉節約。

4.六月:安全,理想教育:

(1)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主要內容有:在校內、校外及外出時應如何注意安全,形式有板報,講解等。

(2)珍惜時間:暢行未來主題隊會活動,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未來的思想。

篇(3)

一、問題提出

目前,不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范圍內,健康與幸福教育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呼吁:“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中心,也是提供基本健康教育和服務的地方。” 我國著名教育先驅者黃炎培早在100多年前就為當時的上海閔行區浦江一小提出了“學做人”的中小學教育三字方針。

過去幾十年里,中國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已經獲得極大改善,但同時,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環境健康方面又出現了新的挑戰。幼兒園到高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個體道德和性格教育已經成為政府教育政策、家長和社會關注的首要重點。特別是在2011年,教育部頒發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另外,教育部于2012年12月頒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修訂版)》, 2013年6月18日頒發了《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

在國內和國際越來越關注健康與幸福的背景下,上海市閔行區教育管理者把健康與幸福放在了閔行教育愿景的中心位置(見圖1)。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試點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實驗,因為此項目包括課程、指導和評估,是一個系統的教育項目。

為了實現讓閔行的孩子健康與幸福的目標,閔行教育局在2012-2013學年開始在部分學校試用《健康與幸福》教材(中譯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麥格勞-希爾教育聯合出版)。健康與幸福課程為從幼兒園到高中12年級的學生提供了綜合性的健康與幸福的知識和生活技能。健康與幸福課程教給學生關于生理、心理、情緒和社會實踐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包括十項基本生活技能的實踐活動,不同年級有不同的知識深度。閔行區試用健康與幸福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如何把美國教材本土化,以及如何把健康與幸福課程的內容與學校已有的體育、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試點項目的實踐過程

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試點項目是一個多方協調性項目,包括健康與幸福課程、體育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學校幸福教育活動、家長及社區的參與,見圖2。在這一學年中,閔行區健康與幸福項目組重點把握了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從教育轉型的教育價值取向角度,思考為什么要引進《健康與幸福》,從而確定區、校兩級課程實施方案,理清目標、內容、實施主體、實施途徑方法、管理及效能評估。

二是從理解國際教育趨勢和把握現實可能的角度,思考如何“立基點于本土,求視野于世界”,始終保持事業的“開放性”,與國內外有關出版社、有關教育研究機構進行了互動,加強了國外資料的翻譯,中美教學的比較和引入國際教育機構進行效能評估等。

三是從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目標出發,思考如何“引方向于區域,生智慧在學校”,始終保持實踐的“校本化”,進行了如下工作:一是圍繞校本問題的研討培訓;二是基于校情的課程整合;三是立足于經驗分享的校際伙伴合作;四是基于學校案例的成效表達。

健康與幸福課程從十個有關健康的方面進行組織,即心理和情緒健康,家庭和社交健康,生長和發育,營養,個人健康和運動健身,個人安全,酒精、煙草和其他藥品,慢性病和傳染病,消費者和社區健康,環境健康。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中文版),每冊書內容均涉及這十個主題。在每個模塊中,都要教授活動和批判性思維技能,并實踐健康學習的十項基本生活技能,即實踐健康行為,設定健康目標,管理壓力,運用溝通技能,做負責任的決定,分析影響健康的因素,解決沖突,運用拒絕技能,獲取健康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做一名健康倡導者。

在《健康與幸福》課程本土化試點過程中,閔行區采取了7項校本化、本土化措施。即課程實施標準的研制及課程核心內容的梳理;本土化內容適切點的遴選及相關人員的培訓;閔行區教研聯合體的校際互動研討31次;原版教材三年級、六年級兩冊《教學指導用書》的翻譯工作;80多節教學案例的征集評比和25節課堂實錄的網上交流;學科滲透、課題研究及家庭社區結合等多形態實施途徑的探索;12份課程實施前測調研報告及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效能評估。

三、 健康與幸福課程項目評估方案設計與過程

為了探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創新,上海閔行教育學院與美國麥格希教育測評中心合作對試點學校的國際課程教育進行了健康與幸福知識的測評, 并對學生的行為和態度的變化和學校教師的變化進行了系統評價。測評健康與幸福能夠幫助教育決策人更好地理解在哪些方面能引起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共鳴,并為教育者、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優先順序,以便在孩子最寶貴時光中支持他們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

測評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對學生健康與幸福課程知識和技能的評估,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行為、態度、價值觀的調查。

1.健康與幸福課程知識和技能評估設計

此次測評是為了提供以下健康教育實驗證據,即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其健康的行為;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根據健康教育標準不斷進步。

健康與幸福課程知識測評與傳統考試有三點不同。第一,評估題目是根據國際健康教育標準而制定的,這樣,測試結果就能很容易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解釋。評估報告可以證明,學生有能力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個人健康和幸福。第二,評估結果表明了學生學習國際健康教育標準以及課本中十項生活技能的情況。這為教師、學生、家長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第三,評估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名并將學生分類,而是了解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策略方面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設計評估方案時我們參照了三個相關文件,一是美國州際學校督學會(CCSSO)學生健康教育評估計劃概念文件,二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健康教育課程分析工具, 三是美國國家健康教育項目評估標準。

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NHES)共有8條,每一條標準都對應一系列性能指標(包括幼兒園到12年級,每一個年級都對應若干指標)。在為閔行健康與幸福課程試點項目設計知識測評題目時,我們把健康與幸福課程內容與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聯合國教科文健康與幸福教育框架、中國三個課程標準進行了匹配研究。根據匹配研究的結果,我們提出了一個評估框架,包括健康與幸福教育的3個綜合性標準,即身體和情緒健康知識(標準A)、實踐健康行為和減少患病和自然風險的能力(標準B)、社交及溝通技能以及提高健康與幸福的能力(標準C)。這三個標準在評估報告中的簡化名稱為“健康知識” 、“個人健康技能”和“生活/社會實踐能力”。針對每一條標準,我們都從健康與幸福課本中找出相對應的內容。

2.行為、態度、價值觀調查以及健康與幸福測評模型

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課程試點項目的總目標是為本區學生提供全面的健康與幸福教育,讓他們對生活擁有正確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做一個有健康幸福能力的公民。因而,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試點項目評估另一個目的是,測評健康與幸福課程對學生態度、行為的影響。為了保證測評的有效性,我們參考2013年國際經合組織幸福感測量指南,以及來自健康測量文獻中的跨理論模型。這兩個文獻為如何測量行為和態度的變化和測評工具的開發以及如何解讀數據提供了理論依據。

我們為閔行區健康與幸福課程實施制作了針對學生的4個方面的測評:知識、態度、行為和價值觀以及兩種評價工具:考試卷和調查問卷。學生知識和技能測評主要是運用國際健康教育標準和指標,開發試題。為了測評學生在2012-2013學年健康與幸福課程試點期間的行為變化,我們為每個年級設計了學生調查問卷、教師調查問卷以及家長調查問卷。這些調查問題反映了和健康與幸福課程內容及十項生活技能相關的學生行為、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變化。問卷題目必須注重緊密結合健康與幸福課程實施內容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內容。此次測評除學生試卷及調查問卷外,我們設置了相應的教師和家長問卷,從多方面采集數據來了解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掌握的健康知識和行為、態度、價值觀上的變化。

普羅查斯卡(Prochaska)的跨理論模型(Trans Theoretical Model ,TTM)已經廣泛應用于行為研究以及生活方式改變的研究中。普羅查斯卡提出了行為改變的5個階段,適用于多種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行為態度變化的研究。他認為,通常一種行為的改變開始于無意圖階段(沒有準備)、意圖階段(正在做準備)、準備階段(做好了準備)、行動階段(行為改變)、維持階段(能保持持續行為改變和具有自我效能感)。

從跨理論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行為的改變是一個過程,而且在行為改變過程中還會發生“回流”現象。這個理論模型不但能幫助我們設計行為及態度變化的調查問卷,而且它也為我們利用教師、家長問卷的回答來分析、確認學生的回答提供了依據。應該注意的是,跨理論模型同樣適用于分析教育管理者、教師、家長對健康與幸福的理解變化和支持。課程評估可以了解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在實施健康與幸福課程的哪一階段:有實施的愿望,準備實施,開始實施,持續性習慣性的健康與幸福實踐。總之,跨理論模型為教師和學校課程管理的評估提供了相關的理論依據。

3.評估方法

此次評估的實驗組來自9所小學1597名三年級學生和3所中學332名六年級學生,對照組來自9所小學1510名三年級學生和3所中學311名六年級學生。

健康與幸福項目實施效能評估的目的是了解每所試點學校項目實施的具體效果,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評估方法。

方法一:學年末用學生試卷來檢測學生對健康與幸福課程所教授的知識和十大生活技能的掌握情況。

方法二:通過學生問卷調查來評估學生在健康行為和態度方面的轉變。

方法三:通過教師和家長問卷調查來核實和評估學生在行為和態度方面的轉變,及家長和教師對課程的滿意度,教師教學情況和可改進的地方。

方法四:通過校長訪談來評估學校的管理和健康與幸福課程本土化的實施情況。

四、 結論

通過測評,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三年級實驗組健康知識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成績。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比對照組學生回答更積極,實驗組學生在健康行為變化和態度變化方面比對照組同學有顯著的積極選擇和答復。六年級實驗組和對照組只有一對學校在健康知識成績方面有統計顯著性差異。 96%的三年級實驗組學生和87%的六年級實驗組同學認為健康與幸福課程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幫助很大。

第二, 家長調查問卷結果表明,三、六年級家長對孩子們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變化給予肯定。 三年級和六年級家長對學校實施健康與幸福課程給予高度評價。95%以上的家長對學校教授健康與幸福課程很滿意。

第三, 教師調查問卷結果發現,96%的教師認為,健康與幸福課程的實施使得他們更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85%的教師認為,他們會更多地鼓勵學生積極與人溝通。70%以上的教師認為,對學生個人學習、生活能力與家長的關系更加關注。

第四,通過校長訪談發現,健康與幸福課程的實施能夠滿足建立健康幸福校園的長期戰略目標的需求。實驗學校校長計劃通過學科整合、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等措施對健康與幸福課程進行完善。所有實驗學校都計劃在2014學年繼續進行健康與幸福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并逐年在更多年級和課程中滲透推廣。

第五,整體來說,健康與幸福課程對學生健康知識的掌握、健康行為和態度的變化方面有積極影響。評估報告的結果對健康與幸福課程試點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UNESCO, 2010. Module 8: Health Educ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篇(4)

新的學期,又是要制定小學班主任工作計劃的時刻了。我是三年級的班主任,這個班級是我從一年級帶班一直這樣跟過來的。可以說跟班級的學生已經是比較熟悉了,對班級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偏差生都了如指掌了,所以對再次進行綜合教育方面有了進一步打算。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與創新,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也為了使新學期班級上能有更新的氣息,特制定三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目標,圍繞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要內容,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上好每一堂課,規范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實施切實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班級工作的新特色。

二、學生概況:

本班共有54位學生,其中男生29人,女生25人,學生在紀律、勞動等方面表現較好,但在個別方面如團結協助、展現自己的勇氣、敢于創新方面仍有待鍛煉和培養。

三、工作目標:

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培養一個團結、向上、文明的集體。

四、工作重點:

1、繼續抓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培養良好行為。

2、搞好班級衛生工作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

3.搞好每位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形成一定的能力。

五、具體工作:

一、常規教育方面: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經比較適應,每一項規章制度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比較熟悉的。但是他們正處在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化的階段,許多地方還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班隊會和晨會的時間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并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利用升旗儀式、班會,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3、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如:對于學生的書寫姿勢,我將采用誰的小樹長得最直的活動進行監督,并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

二、班級紀律方面

一個班級,要想有良好的班風,必須要有良好的紀律才行。因而,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課堂紀律

首先,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動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于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于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就要做到。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松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松的氣氛。然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就是解決課間紀律亂的法寶。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跳繩、做游戲、拍球等活動,使學生既健體又受教育,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擴大交流的空間。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危險活動和場地,寓教于樂。

3、午間紀律

中午學生來校有的比較早,為了安全,我讓學生輪流值日管理班級,每人帶一本課外書或字帖。學生有的看書,有的練字,有的討論問題。輪流值日既讓全體學生得到了鍛煉,又可讓調皮的學生感受到管理的不容易,從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三、衛生方面

講究衛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整理好衛生,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個人衛生:要求衣著整潔,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擺,兩操勤做。

2、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掃,設立衛生監督崗,進行檢查與監督。對于主動、及時打掃衛生的同學或小組,進行獎勵。同時利用黑板報,專欄美化班級環境。

四、班干部的培養方面

班級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來管理是不夠的,而班干部卻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這學期我將采取班干部輪流制(包括班長和組長),使班級管理再上新臺階,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養有個性的人,使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和學會管理。

篇(5)

  一、指導思想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為。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本學期將通過教學實踐,確實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使學生掌握田徑及籃球運動項目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教育,確實完成教學任務,以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

  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及其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措施

  強調運動愛好與習慣的養成,強調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要求學生學習的運動技能內容少而精,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個體發展和需要的聯系;以目標統領內容的選擇,學校和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很大的選擇余地;適當增加健康教育專題的學習內容。

  努力施行新課程標準,用新的理念來強化教育教授教養活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勤于鍛煉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身心得到和協地發展。

  四、工作要求

  1、認真學習,轉變觀念,力求立異。認真學習強化新課程標準,加深對課改工作的熟悉,在工作中積極實施課改要求,轉變觀念,用現代教育教授教養的新理念來指導體育工作,用立異的思維,改革課堂教授教養的模式,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2、依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體育課改活動。要全面開展體育課改活動,在體育課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立異意識,在上好平時課的條件下,體育教師要在體育健康課上,力求有創意,逐步使我校的體育課正規化。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鍛煉,身心得到和諧地發展。

  3、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堂評價。正確評價學生能進步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體育課堂教授教養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評價還要從學生的自身條件出發,因材施教,進步學生積極加、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興趣。

  4、抓好“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積極貫徹全民健身活動綱要,學校“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和“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更要促進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所以要認真組織、檢查各班學生開展好廣播操和下午大課間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師生共練,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5、繼續抓好業余訓練,爭取更大成績。認真抓好我校業余訓練工作,春、冬季是訓練的大好時機,為了全面進步我校各運動隊的競技水平,體育組決定對我校各運動隊全面選拔和分項強化訓練,力爭在今年的市、區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校爭光。重視體育課安全問題,體育課的安全問題是我們體育教師所必須重視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上課前,應認真檢查場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課堂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在教授教養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以免發生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

  學校體育老師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學生健康為第一的思想為指導,一切為了學生,認真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實創新,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

  三、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4、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5、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6、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7、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8、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教學重點:

  1、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教學難點:

  1、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xx人,學生們對體育課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對于剛剛接觸體育課的一些新同學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他們的的興趣,發掘其潛力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初期,他們生性好動活潑開朗,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常規還不大了了解。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將因材施教,提高興趣,發現體育人才,重點抓課堂紀律,強化課堂常規訓練,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上課喜歡玩,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五、教材分析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游戲、籃球等基礎項目,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

  授課時數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共講20周,每周體育授課為3學時,共60學時。每個學期實際上課定為16周,共48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第一學期以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配以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另外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課一個到二個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遠)其余(如籃球、隊列隊形、身體素質)訓練將作每次課的準備部分內容。每節課都爭取有一個或兩個小游戲。

  六、教學要求

  體育課教學應叢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種優良品質,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采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并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七、具體措施

  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視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體育課上的活動。利用體育運動游戲項目,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分組形式開展教學,以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上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1、重點培養課堂教學常規,狠抓隊列隊形、路隊和兩操;

  2、針對學生在平時體育鍛煉的弱項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使每位同學的每個技術動作都能到位;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3、利用獎勵措施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4、重點訓練學生的隊列隊形;

  5、重點強化課堂常規。

  6、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布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的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7、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8、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9、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并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并且經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

  學校體育老師工作計劃3

  一、設計思想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評價的多維性。都從傳統模式中帶來更新與改革。其中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指導思想,指導體育與健康課程必須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健身育人課程理念,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全面發展體能和提高所學的運動技能水平,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現狀分析:

  高三年級的學生中有部分男同學躺倒不干且學習習慣不好的,經過上學期的常抓不屑雖有好轉,但還有極少的同學不但自己不學好,還影響其他后進同學的進步。還帶了個別同學開始有偷懶的行為。總體來看大部分的同學還是好的,是在向好的方面發展的。

  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田徑(短跑、中長跑),體操(以廣播操為主)、游戲、籃球、足球等基礎項目,以便使學生跑、跳、籃、足球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更多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本學期共講20周,每周體育授課為2學時,共40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二、具體實施計劃

  第1周—第4周1、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2、武術理論知識

  第5周1、短跑教學2、游戲

  第6周—第11周1、復習短跑2、武術搏擊(實踐課)

  第11周—第14周1、中長跑、游戲2、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

  第15周—第16周1、復習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并在比賽中應用

  第17周—第18周1、全面復習本學期內容準備考試

  第19周—第20周科目考試計劃應達到的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篇(6)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19-0035-03

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發展問題,針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需要開展。它不僅要解決學生在成長中的困惑,更要培養和開發其在今后生活道路中應該具備的積極心理潛質[1]。要處理、化解學生在學習、生活及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矛盾,以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為目標,選擇適合學生心理水平的活動,開展課堂教學。

一、關注矛盾,確定選題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下簡稱《綱要》)出臺后,各地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但絕大多數教材的開發基于編者的主觀經驗,缺少對學生具體心理矛盾的實際調查和深入了解,教材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綱要》指出,自我認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及生涯規劃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學生的心理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人口學屬性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內部心理活動的直接經驗不同,其所需要輔導的類型、程度也不同。實際操作中無法做出統一具體的安排。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主題應來源于學生出現的心理矛盾。教師一定要關注矛盾的發展過程,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找準輔導主題。要深入理解主題,區分主要概念。比如“綽號”與“昵稱”,看上去意思差不多,但輔導方向大不相同。

以小學三年級公開課“好昵稱,好朋友”(以下簡稱“昵稱”)的生成為例。有個女孩子向老師報告,近段時間,班里有男生叫她“小白豬”,數次阻止無效。教師調查后得知,班級中一個男孩子看到女孩子皮膚白皙,想到之前老師在公開課上說自己是“舉手小王子”,所以類比取了這個綽號,并在男生中流傳開來。綽號是學校一個具有獨特性的文化現象,常常與語言間的“親疏”有關[2]。與一、二年級相比,三年級學生朋友逐漸多了起來,人際交往意識得到了提升,會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同學的關注,取綽號正是其中的一種嘗試。常見的綽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善意的無侮辱性的語言,一類是惡意的侮辱性的語言。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發展性與導向性的基本要求,將其界定為善意的無侮辱性的語言即昵稱。

二、分析矛盾,制定目標

活動目標指導著輔導課的走向、策略的選擇,是決定一節課成功的關鍵。確定選題后,教師要分析矛盾的屬性,即矛盾是屬于學校心育輔導五大主題中的哪一個,以確定活動目標設計的方向;梳理矛盾的焦點,以提高活動目標設計的準確性;分析矛盾的成因,并甄別導致矛盾的是行為技巧問題還是認識問題,以確定活動目標設計的傾向性;還要考察矛盾形成過程中的影響事件,以確定活動目標設計的延展性。

現行的教學目標設計一般包括三個維度,知識維度、情感態度維度和認知維度。知識維度由概念、命題、規則和策略構成,認知維度分為識記(模仿)、理解、運用、創新四個層次,情感態度維度分為接受、反應、愛好、個性化四個方面[3]。三個維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雖不以學生知識的豐富為重點,但教師在目標設計的過程中,仍需注意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目標一定是明確而具體的,并能為具體活動的選擇、課后評價的關鍵點提供思路。

以“昵稱”為例。矛盾是由學生對于友情的追求所引起的,這屬于人際交往的范疇。人際交往輔導往往以技能技巧的訓練為主,主要包括人際表達技巧訓練、人際溝通技巧訓練、人際交往障礙調適等。在最初的設計中,教師把本次活動方式定位為人際表達技巧訓練,擬將活動重點放到引導學生取昵稱上。梳理矛盾焦點及成因,發現對“小白豬”這一稱呼的不同理解導致了矛盾的發生,因此,將“昵稱”調整為人際關系認識輔導。進一步調查可知,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已經習得了一些取綽號的方式,應將活動重點放到認知輔導上。

根據三維目標的構成及設計要求,將“昵稱”課的活動目標設計為:1. 體驗昵稱帶給人的感受。2.明白合適的昵稱更容易被別人接受,且有助于友情的良好發展。3.梳理取昵稱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積極正面的角度給同伴取昵稱。

三、解決矛盾,設計活動

從流程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通常包括暖身活動設計、轉換活動設計、工作活動設計和總結設計。從內容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通常包括目標設計、活動形式設計、內容設計、活動邏輯設計。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操作難點,本文重點探討暖身活動設計、活動形式設計和活動邏輯設計。

暖身活動是心理輔導活動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對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著積極的意義。暖身活動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游戲、肢體活動、音樂等。具體暖身活動的選擇存在兩種不同的取向,一種取向認為,暖身活動應該與教學有關,起到引入主題的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一種取向認為,暖身即破冰,它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沒有心理壓力,感到愉悅,同時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任感與凝聚力。兩種取向并無優劣之分,可基于學生發展水平與輔導主題的具體要求作出選擇。以“昵稱”為例,設計初稿中以“根據別稱猜動物”為暖身活動,并引出活動主題。試課后發現,猜謎過于簡單,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小學三年級學生十分喜歡肢體運動,因此,在定稿中就以“紅白手”作為暖身活動。

活動形式設計都以目標為基礎。活動目標不同,可采用的活動形式不同。對于認知調適類的目標,多以討論活動和體驗式活動為主,如頭腦風暴、案例體驗、心理游戲等。對于能力訓練的目標,多以情境訓練為主。但不管哪種活動的選擇都要注意不流于形式,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以“昵稱”為例,矛盾的發生發展自有其邏輯過程,在設計中,教師也要據此關注活動邏輯的設計,不一味追求熱鬧的活動效果,要由簡到難,由表及里,一步一步按照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解決矛盾。在“昵稱”中,教師設計了四個步驟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昵稱,使之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了解不同昵稱帶給人心理感受的差異;讓學生評價昵稱,通過討論等方式為學生作出符合主流價值的選擇作鋪墊;讓學生取昵稱,通過游戲讓學生鞏固正確的取昵稱的方式。此外,基于課例中價值澄清的需求,教師取昵稱的階段加入了自我暴露的步驟,以實現說明界線,重鑄意義的目的。

四、回顧矛盾,開展自評

評價的目的在于教師行為的優化,是在對教師已有教育行為的分析上,對分析上的內化與專業資質的重塑[4]。和其他課程相比,心育輔導活動課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難度。缺少可操作的權威綱領的指導,以小學語文為例,《課程標準》以課為單位,明確了所要完成的保底內容,反觀《綱要》,雖給予了輔導的大致方向,但落實到具體的某節課中,則喪失了絕大部分話語權。此外,活動設計體現出的強烈的難以復制的個人風格,活動過程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活動內容根植于學生高度的內化都加深了這一難度。一節活動課成功與否,授課教師有著最直觀的感受,以科學的標準來量化或者質化這種感受將有助于提高其內化與專業提升的質量。因此,本文所提及的評價,特指授課教師的自評。

心理輔導活動課注重體驗性和實踐性,開展評價時多側重于操作性評價。在開展自評時,教師要梳理手中的資料,回溯矛盾分析全程,尤其是成因焦點及影響事件的分析。在此基礎上,考察活動材料的選擇與使用,學生參與情況等基本信息。從活動運作的角度來說,可以將其大體分為兩個維度。一是客體維度,包括目標的達成情況、活動材料的使用情況、活動效果。二是主體維度,包括教師對活動節奏的把控、教師對學生整體與個體的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參與面。當然,本文并不強調自評內容的全面,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增加或者刪減部分內容,在自評的基礎上做好改進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增強,馬珍珍.積極心理學及其教育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30-32.

[2]侯廣旭.綽號的社會語用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3):28-32.

篇(7)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7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2-0151-02

近視是學生常見病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小學生近視率持續升高,近10 a來,發病年齡呈低齡化趨勢。為探討預防小學生近視簡便易行的有效措施,科學地指導小學生近視預防控制工作,筆者于2002-2006年在廣州市暨南大學附屬小學開展了一項預防近視的現場試驗研究,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廣州市暨南大學附屬小學2002-2003學年三、四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266人。實驗分為2個組,三年級學生為實驗組1,有135人,其中男生77名,女生58名;四年級學生為實驗組2,有131人,其中男生74名,女生57名。對照組1和對照組2為廣州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體質健康監測點的同年級學生,對照組1和對照組2各為240人,男、女各半。另外設一內對照組,即暨南大學附屬中學2004-2005學年初一年級學生,共98人,其中男生59名,女生39名。

1.2 方法

1.2.1 對試驗組所采取的系列教育及干預手段

1.2.1.1 學生健康教育 自2002年開始附屬小學有專職醫生,給予學生上健康課各2 a,教材選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健康教育教案匯編》第1版以及各年級的小學健康教育教材,但試驗組1和試驗組2根據教材所教內容有所不同。

1.2.1.2 做眼保健操 除了堅持正確做全國小學生眼保健操以外,另外加做作者根據中醫針炙經絡學說新創的眼保健操。新眼保健操共分6節:(1)轉眼球運動――以看視野最大外周緣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慢轉及快轉。(2)看鼻尖和看正前方運動――以1個手指頭尖先放在鼻尖處雙眼凝視其視線,再順著此指尖一起直線性向正前遠方推去,即看出去,盡量看到視線的最遠處。看近和看遠亦是慢速及快速交替進行。(3)閉眼揉捏雙耳垂――用拇指第1指關節同食指的第2個指節將耳垂捏住作旋轉運動,1個拍子轉1圈,順時針及逆時針各做完4個8拍后“換做”。(4)閉眼揉按風池穴――雙手指分開按壓后頭部,雙拇指放于枕骨粗隆下邊的兩側軟組織窩內,兩拇指對稱性由外上向內下加力旋轉,再由內下向外上方旋轉打圈,各做2個8拍“換做”。(5)揉捏合谷穴――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手合谷穴作逆時針方向運動,左手則作順時針運動,各2個2拍。(6)按揉曲池穴――左臂呈90°彎曲輕放桌上,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按緊左側曲池穴,加力按揉2個8拍。再同法“換做”對側穴位。(7)輕閉雙眼休息――4個8拍后結束。以上6節新眼保健操同全國小學生眼保健操每日堅持做2次,時間在上、下午的第2節課后,要求手洗干凈時做。對于已經有近視的學生,晚自習以后加做第3次。

1.2.1.3 家長預防近視健康教育 通過開家長會對學生家長進行預防近視健康教育,并發放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家時的行為習慣以及飲食情況),以鞏固課堂所教,課后能正確貫徹執行。

1.2.2 對照組的干預手段 對照組1和對照組2未采取干預措施,內對照組只做全國中小學生眼保健操。

1.2.3 眼科檢查 干預前(2002年5月)、干預中(2003年5月、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和干預結束時(2006年5月)由經培訓的專業醫生對試驗學生進行視力測試。視力測試采用標準遠、近視力表加凹透鏡片校正,按中國學生體質調研標準,左右眼分別記錄。以≥5.0為正常,4.9為輕度近視,4.6~4.8為中度,≤4.5為重度。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干預開始時試驗組與對照組的可比性

2.1.1 年齡、性別構成 試驗組1和對照組1性別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16,P=0.190),試驗組2和對照組2性別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30,P=0.232),試驗組與內對照組性別構成無統計學差異(χ2=0.234,P=0.628)。

2.1.2 視覺環境 試驗組和對照組學校教室使用的均是日光燈照明,照度、教室采光均符合中小學學校衛生要求;學校教室桌椅統一使用標準課桌椅;家庭計算機擁有率試驗組為100.0%,對照組為98.8%(474/480)。

2.1.3 視力情況 試驗組1和對照組1、試驗組2和對照組2干預前視力構成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2.2 干預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評價 因經費及人力問題未對學生家庭視覺環境做調查,對于家庭問卷的填寫也未能堅持進行。但對于學生在學校的所有干預措施的執行情況都進行了監督考核,干預措施均已落實執行,執行情況良好。通過健康教育,學生對近視危害的認識由開始前的45.9%(122/266)提高到結束時的97.0%(258/266),對不良行為習慣由開始前的61.3%(163/266)降到21.1%(56/266),做眼保健操合格率由開始前的19.2%(51/266)上升到89.5%(238/266)。通過干預,在學生五年級時(即干預1 a或2 a后)試驗組和對照組近視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試驗組1(40.0%)近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55.0%),而試驗組2(51.9%)近視率也低于對照組2(59.1%)。在干預結束時,即學生讀初一時,試驗組和對照組近視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試驗組1(51.1%)近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79.0%), 試驗組2(57.2%)近視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2(70.1%),其中重度近視率差別最大。見表1。

內對照組(2004-2005學年初一年級學生)輕度近視有7人,中度近視19人,重度近視有34人,近視分度構成比與試驗組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012,P=0.000),與實驗組2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χ2=9.097,P=0.028),試驗組1和2近視率均低于內對照組;其中內對照組中、重度近視率明顯高于試驗組,而輕度近視率則低于試驗組。

3 討論

近年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迅速上升,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學生近視的預防問題,衛生、教育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并未遏制住其上升勢頭。循證眼科學(EBO) 研究顯示,目前治療近視眼的各種措施(包括戴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滴阿托品眼液等) 并不能治愈近視,甚至不能阻止近視的進一步發展[1]。因此,預防近視的發生在近視防治中顯得尤為重要。近視的病因主要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用眼衛生,而對于占學生近視絕大多數的單純性近視患者來講,環境因素和用眼衛生仍起主要作用,所以,從環境因素和用眼衛生方面探討近視的預防意義就更大。李成義[2]對包頭市2所小學進行的預防近視研究發現,從學校、家長兩方面采取改善環境、健康教育等干預措施后,試驗組學生視力不良率與近視率分別降低了2.83%和1.52%,未采取措施的對照組學生視力不良率與近視率分別升高了2.61%和2.63%。林國楨[3]對1991-2000年廣州市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發現小學四年級后近視率明顯上升;徐浩峰等[4]分析了2005年廣東省學生視力不良狀況后發現7~10 歲學生視力不良年增長率最高。筆者在2002年對暨南大學附屬小學學生視力情況調查后也發現類似現象,因此本次試驗選擇了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作為干預對象,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做眼保健操(傳統眼保健操加作者新創的眼保健操)2個方面進行了干預,而內對照組則未加做作者新創的眼保健操。結果顯示,試驗組1在干預2 a及4 a后,試驗組2在干預1 a及3 a后近視率分別比同時期的對照組1和2要低,試驗組1尤為明顯,2個試驗組中、高度近視率都遠低于2個對照組;同時試驗組1和2在試驗結束時近視率比內對照組也要低,這表明干預措施對近視的預防是有效的,特別是對于減少高度近視患病率。

筆者新創的眼保健操比傳統眼保健操在防治近視方面的優越之處可能類似于理視健眼操[5]:新眼保健操為直接主動多途徑調節,對視疲勞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調理;而以穴位按摩為基礎的保健操則是間接被動的單途徑調解,只通過頭面部本體覺和淺感覺通路調節。本研究結果顯示,加做作者新創的眼保健操能阻止或延緩近視的發展。因本研究試驗組并不是從整體中隨機抽取的,可能并不能代表整體,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李文生.開展我國循證眼科學研究勢在必行. 中華眼科雜志,2004,40(2):75-77.

[2] 李成義.預防小學生近視實驗研究.預防醫學論壇,2005,11(3):265-266.

[3] 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組.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成果(2000).廣州:廣東省語音音像出版社,2002:124-126.

篇(8)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具有明顯創造性思維特征的是“輻射性”思維和“輻集性”思維。所謂“輻射性”思維(或擴散性思維),就是從一個思索對象出發充分展示想象的翅膀,讓“想象”這匹駿馬在自由聯想的田野上奔馳,在強制聯想的領域中竭力在對比聯想、接近聯想和相似聯想的土地上分別涉獵。所謂“輻集性”思維,就是使多路思維“集”向某個中心點。創造性思維是“輻射性”思維和“輻集性”思維的結合、循環和深化。沒有“輻射性”思維也稱很難一時找到滿意的解;沒有“輻集性”思維也稱無滿意解一時還沒找到或忽視了。較充分的“輻射性”思維是“輻集性”。

2、創造性思維的在孤兒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吉林省孤兒學校建校于1956年,如今的校址在長春景色秀麗的凈月經濟開發區。孤兒學生來自吉林省各地父母雙亡的家庭,他們在黨和國家關愛下,來到孤兒學校學習、生活。學生的年級跨度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校實行的是12年一貫制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方式與社會學校相同。而這項事業的與眾不同之處是教師在這里不僅扮演著教書育人的教師角色,還要當好孤兒學生的家人。作為特教事業的窗口——生活處,是孤兒學生的家,生活輔導教師則是孤兒學生的父母,教師24小時陪伴在學生身邊,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關心學生的冷暖病痛,用耐心、愛心、細心呵護著每一個孤兒學生。

那時的生活處的管理模式是全校分成五個生活區,兩個是女生生活區,三個是男生生活區。以第五生活區為例,該生活區共有四個年級的學生: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初中三年級、高中三年級的男學生。在這樣的人員組合下,高年級的大學生在教師管理生活區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大學生與小學生同住一個寢室,大學生以身示范,收拾寢室衛生,整理內務,對待小同學如自己的弟弟。小學生在大哥哥的帶領下,生活逐漸能夠自理,并很快適應學校的新生活。在學習上,小學生也能隨時請教高年級的學生。長期的交流與溝通使同學之情轉變為兄弟親情,小學生既能擁有了心靈的依靠,大學生也能自我約束,增強了管理能力。

但是事物總是要從辯證的角度評價,任何好的事物都會有瑕疵。這種管理模式存在其優點的同時,它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小學生若能與一位優秀的大哥哥同住會受益匪淺,否則會出現阻礙學生身心發展的現象。因年齡差距較大,小學生在大哥哥面前常表現出乖巧的狀態,不太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隱藏了原有的真實一面。有的大同學則會利用身高、年齡優勢,隱瞞教師,欺負小學生為自己清洗衣物,讓小學生轉變為服務者,大學生則成為了被服務的對象。

為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管理水平,我校積極探索新型學生管理模式,大膽進行學生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總結多年來分區管理經驗,進一步細化生活區職責,實行小學、中學分段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分區制管理的不足,進一步探索出了具有孤兒學校特色的學生管理新思路。

搬入新校區后,為了更好地管理學生,同時給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學校按照學生性別、年級重新劃分了生活區。全校共分為小學女生區,小學低年級男生區、小學高年級男生區、初、高中女生區和初中男生區、高中男生區共六個生活區。這樣劃分目的有利于老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生活輔導和心理疏導,有利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有利于同年齡段學生的自主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原有生活區管理體制與孤兒教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改變了年齡小的學生容易受不良行為影響的狀況。

在近一年的改革管理中,我們集中在學生管理中做文章,取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利用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我們在生活區中開設美術小組、模特隊小組、閱讀小組等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各生活區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了各種社會調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并舉辦了風箏比賽、跳大繩比賽、跳小繩比賽、籃球比賽等,豐富了學生業余生活,把學生多余的精力引導到有價值的事情上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趣。在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學生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做人。

學生在這種生活管理過程中,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之間更易相處,雖避免不了沖撞與矛盾,卻極大減少了以大欺小的不良現象。但是該管理模式仍需要改進,比如因同年齡段學生集中,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以第三生活區為例,它是由小學高年級的男生組成,這一時期的學生既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同時又充滿著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他們表現出了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還處在不穩定的時期,其情感意志、個性發展還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還比較低。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偶爾成功便盲目驕傲,一旦受挫,就垂頭喪氣,信心動搖。雖然教師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給予了更多的熱愛、關懷、尊重和信任,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了心理輔導。但學生的心理差異較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也不盡相同。

因此,創新已有管理模式迫在眉睫。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原有的管理經驗,2011年8月我校以小學部為試點,將小學部分成三個生活區,每個生活區由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各一年級組成,男生、女生同時由一個生活區主管。以第一生活區為例,生活區由小學一年級和小學四年級的男、女生組成,這樣的組合可以讓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以“一幫一”的方式生活學習,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感。此外,根據性別互補的心理特點,男生和女生之間會互相觀察、互相約束,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基礎。學生的寢室按性別分別居住在兩棟樓里,教師需要在就餐、游戲、勞動等活動中統一管理學生。

孤兒學生的新生活管理模式,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問題與矛盾,在摸索中尋求答案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我們必須用批判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并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是個新課題,其探索的任務還很艱巨。只要教師用創造性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一定會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篇(9)

淺談微課在新能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效導入的探究

語文課堂教學中翻轉模式的思考

淺淡有效培養中職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中學生物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及效果

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如何構建新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淺談語文公開課的課堂生成性

淺談中學代數的教學方法

朗讀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微課程進行語文交互性教學

探究英語詞綴的分析式記憶法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美學思路

如何提高學生中考體育成績

班主任管理的“三心二意”

小學生閱讀教學之我見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計算機課堂“生成性”教學探析

對歷史教學的深思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的設計

淺談小學三年級作文指導

淺議如何改進語文教學方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實意義

荀子勸學思想淺析

淺議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案例教學

怎樣提高學生觀察思考能力

拯救“小蝸牛”行動

淺析冰雪藝術中機械美學的體現

在線分析儀器仿真培訓系統的研究

倒敘讓你的文章更精彩

“引活水”-讓學生學會表達

任務驅動讓信息技術課活起來

探析文化傳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表現

淺議微課課件的設計與制作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相關問題探討

淺論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形式的變遷與交互式媒體的使用

重視課堂策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巧用多媒體讓古詩詞教學更精彩

淺談績效管理與教師教育信息化培訓

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如何優化政治課堂教學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

篇(10)

一、小學生的“早戀”

一些年齡大的小學班主任總是說,過去在小學根本沒有“早戀”這一說,可是現在的孩子小學三、四年級就有寫情書的。

孩子們成熟早,是普遍現象。老師、家長對孩子――特別是女孩與異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和擔心,害怕她們會早戀,更擔心她們由于無知和好奇而發生難以挽回的后果。孩子在心里愛慕著另外一個男(女)孩子,這本身正常不過,但家長和老師不知該怎么辦。大多是圍追堵截,嚴厲禁止,強制干涉。結果不能減弱戀人之間的“愛情”,反而會加強。

孩子對異性的一種探究,有些家長、老師不能正確認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表現得緊張兮兮,盲目給孩子扣上“早戀”的帽子。如果發現一個學校有小男孩小女孩比較親近,就會覺得孩子不正常了。這就是所謂的小學生“早戀”。

二、如何判別孩子早戀

18歲以下的孩子,異性長時間在一起,經常在比較隱蔽的地方交往就是早戀。也有的專家認為早戀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還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戀愛現象。

根據專家調查研究孩子早戀的具體表現: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常走神發呆,心事重重,學習成績明顯呈下降趨勢。

2.出現不正常交往,經常出外聚會,或者找借口出外游玩,通訊聯系明顯增多。

3.突然變得愛打扮,常對著照鏡子。

4.沉默不語,喜歡一個人呆在一邊想心事發笑。

5.情緒起伏大,對描寫愛情的電影、電視、小說感興趣。

6.背著他人偷偷遞紙條、聊微信,寫日記,看到別人趕忙掩飾,常與異性來往。

三、小學生“早戀”的原因

究其原因,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致使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來;加之網絡、電視以及社會現象的不良影響。

根據調查發現,受開放性的文學、影視作品、當代文化接觸的影響,一些網絡不堪畫面和動畫片的影響;街邊、公園一些成人行為的模仿;有些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他們在班級各項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接觸,這些都是“早戀”的原因。

四、如何對待小學生“早戀”

1.創設溫暖和諧的家庭

家庭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溫暖、不和諧、缺乏愛的環境里,他的心理就會被扭曲。所以,家長和老師要積極配合,充分發揮學校和家庭自身的作用,做到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正確處理好孩子的“早戀”問題。

總之,孩子間異性的交往并不是不好,而是好事情,家長和老師不必小題大做。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只要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去引導學生,有區別、有針對性地實施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就能很快過去。這樣,對他們今后的成長也更為有益。

2.鼓勵他(她)們多交往、多接觸

我們的家長和一些老師把男女生相處視為高壓線,不可碰觸。其實對于男女生的交往沒有必要避諱,反而要鼓勵他(她)們多接觸。讓他(她)們經常合作,經常在一塊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一起寫作業、游戲,從小多相處、會相處,就見怪不怪了。要正視孩子們所謂的“愛”,他(她)們的“愛”和大人的戀愛是有區別的,也就是一些單純的喜歡,班里有的同學學習成績、相貌等各方面都比較好一點,可能會讓一些同學羨慕,這算不上“愛”,他(她)們也不能完全理解“愛”。對他們應該開展青春期教育,真正利用好有關生理方面的課,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學會保護自己;利用好心理方面的課程,恰當地進行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識和道德知識教育,了解即將到來的青春期是怎么一回事。讓孩子覺得異性也沒有那么神秘,用平常心來對待青春期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早戀問題,化解“戀愛”危機。

上一篇: 實踐活動報告 下一篇: 課題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婷婷影院 | 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